(一)
《美欧对华政策:从“脱钩”到“去风险” 战略转向还是凝聚共识?》(2023/07/06 BBC)报道:
在疫情过后,跨国企业可能会出于分散风险的考虑,把部分产能迁出中国。
过去三个月,“去风险”(De-risking)无疑是社交媒体的一大热词,风头盖过之前特朗普治下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脱钩”之说。
据信,“去风险”这一概念由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3月份第一次提出,到5月份G7峰会上写入公报,再到六、七月份的外交出访中被反复提及,“去风险”成为主导西方对华关系的最新共识。
从“脱钩”到“去风险”,这是否代表欧美对中国的战略转向?还是战略细化?更重要的是,“去风险”背后到底有哪些考量,中国又为何反对?BBC中文梳理、采访,进行深入剖析。
“去风险”共识
在3月底的一次演讲中,冯德莱恩为自己即将展开的中国之行定下基调。
一方面,她强调与中国“脱钩”既不可行,也不符合欧洲利益,因此欧洲当时没有响应特朗普提出的与中国“脱钩”的倡议。话锋一转,她说,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将专注于“去风险”。
换言之,“去风险”就是相对于“脱钩”一词而言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于2023年4月5日抵中国进行为期三天的访问,欧盟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也同时到访。
“脱钩”则是特朗普的演讲中的常用词。比如在2020年8月的一次采访中,特朗普表示,中美经济有可能脱钩。他表示,“我们没必要”和中国做生意。后来他又谈及脱钩说:“就是说,如果我确定他们没有以正确的方式对待我们,我肯定会那样做。”
过去三个月, 从拜登到马克龙,欧美领导人快速接受了“去风险”这个新词。
4月27日,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一次政策讲话中用了这个词,“我们追求去风险,而不是脱钩……去风险从根本上意味着有弹性、有实效的供应链,确保我们不会被任何一个国家所胁迫。”
然后,在5月份的日本的G7峰会上,“去风险”被七国集团整体接纳,正式写入公报之中。
7月6日到9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访华。行前在一次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她还在继续阐释这个词,她表示,尽管需要提出中国那些侵犯人权的报告,但与中国脱钩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美国人购买在中国可以更廉价地生产的商品从而“大大获益”,而中国也同样从美国出口产品中获益,而这也有利于美国经济,“这就是为什么停止跟中国进行贸易将是灾难性的。去风险?很好。脱钩?绝对不行。”
“这个词爆火,我都可以想象,要么是大家苦思冥想,然后一个总统跟另一个总理打电话说,大家协调好,最近几个月哈,多提提这个词。要么就是,冯德莱恩一说‘去风险’,其他领导人一拍桌子说,这个词好,我们也用,”一位长期在内地和香港商学院授课的学者向BBC中文表示。他说, 这个词最主要的作用是跟特朗普的无底线外交划清界限,显得理性、负责任,又不得罪已经仇视中国的选民。
欧州版和美国版“去风险”
细究下,欧美对待“去风险”的出发点不一样。
德国媒体《商报》解释,俄乌战争让欧洲警醒,经济上依赖对手,将会使欧洲陷入受人胁迫的境地,所以要“去风险”。与“脱钩”不同的是,“去风险”的目的并不是要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则称,去风险聚焦在高技术,特别是半导体领域,以阻止中国超越西方。美国事实上已经在做了,在芯片等领域筑起“小院高墙”。而且似乎效果显著——根据全球行业协会 SEMI 的最新数据,在美国的贸易制裁下,中国芯片设备销售额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23%,而全球芯片设备销售额却增长9%。
换句话说,欧洲出于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加强自己的产业链安全,从而转移部分产业链,达到对华“去风险”的目的。美国则在战略竞争的高度,通过关键领域的严格限制,以去除中国作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超过乃至威胁自身的风险。
疫情爆发后,各个国家发现在药物、医疗用品上不能过于依赖单一市场,否则在极端情况下,会危及自身安全。因此提出供应链多元化和“近岸外包”(near-shoring)。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依靠离岸外包(off-shoring)降低成本,把订单转移到中国等地,而近岸外包可以以降低供应链的脆弱程度。
在疫情前后,欧美与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也急剧恶化,在新疆、香港、台湾、俄乌等问题上分歧加剧。美国又推出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号召供应链转移到“有共同价值观的国家”。
上述学者称,“去风险”就是两个趋势合流之后的产物,它有足够的模糊性,因为欧美日在面对中国时可以定义自己的“风险”。
香港大学中国商业学院院长刘宁荣撰文称,对欧美日等国家来说,尽管“去风险”所代表的含义并不相同,但可以成为他们在后新冠时代对华政策的最大公约数。欧盟的主流看法是强调“去风险”不同于“脱钩”,不是孤立中国,而是要增强欧洲自身的经济抗压能力。对美国而言,与“脱钩”相比,这个词较为中性,比较容易让世人接受,但美国并不会因此改变在高科技领域与中国脱钩的战略,也不会放弃围堵和孤立中国的既定方针。
中国的“去风险”
西方舆论普遍认为,从“脱钩”转向“去风险”,这是欧美日在“松口”,试图淡化与中国紧张关系和阵营划分。
但中国在官方层面则回应没那么积极。
不久前,总理李强访问德国,他对商界喊话称,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辩证看待依赖问题,不能人为夸大“依赖”,甚至把相互依存与不安全简单画等号,“不合作才是最大的风险,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新华社的报道则更强硬地指出,提出“去风险”,目的就是要把中国与“风险”划上等号,诱拉盟友从过去因美国施压与中国“脱钩”的被迫状态,转为主动“去风险”进而“去中国化”的自发状态,为美国实现其整体对华“脱钩”遏制战略打助攻。
“虽然中国反应很大,但其实一定程度上中国该庆幸,这是对中国重要性的认可而做出的妥协。”上述学者称,而在西方民主整体下,不可能做出180度改变,尤其是中国威胁成为西方社会难得的共识之时,只能用“去风险”作为一种务实的态度,虽然还在强调中国是个“风险”,但也承认了,与中国脱钩,脱不起。在这个语境下,中国就和西方有博弈的空间。
实际上,中国也在“去风险”。
2020年7月,中国也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说法刚提出时,从媒体到舆论,多以“内循环”来概括。这一政策标志着中国的战略重心将转向本地需求和技术发展。
当时就有观点提出,是在降低对外经济依赖性,以便在极端情况下,比如台海战争,面对欧美日的经济制裁,保持一个正常运转的经济。俄乌战争爆发后,这种观点更加甚嚣尘上。
贸易碎片化的后果
即便不像冷战时期美苏那样经济完全脱钩,“去风险”的思维指导下,同样会导致全球贸易的“碎片化”,尽管在很多学者看来,在疫情期间,这种碎片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称,“一个碎片化的全球经济将把世界分裂为相互竞争的区域集团。贸易、投资、思想的传播将会减少——而这些都曾是帮助我们实现经济进步的关键因素”。
上述学者则表示,经济学上讲,凡歧视必有代价。把中国的某些领域当作风险,而去风险,就是一种歧视,那么不得不承担代价,比如价格更高、品质更差的商品。
“但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同样的事情也在中国发生。比如电信行业,三大国企垄断,没有开放给外部市场,那么竞争就不充分。几年前有人把中国移动在香港的套餐发到网上,大家发现比他们在内地的套餐优惠得多,从而忿忿不平。其实就是因为香港的电信市场,没有设置壁垒,充分竞争下效率更高。”
贸易碎片化带来的后果有前车之鉴。一战后,美国议员科德尔·赫尔认为,德国和英法开战,就是因为贸易不够自由,而自由贸易能促进国际和平。
他在国会演讲中称,“对我来说,与不受阻碍的贸易相伴的是和平;而与高关税、贸易壁垒和不公平经济竞争相伴的则是战争。在我看来,我们需要鼓起勇气,在当前的严重危机中发挥领导作用,因为历史的命运指针现在指向我们。”
但当时赫尔的观点过于匪夷所思而被边缘化。
直到全世界经历了二战的苦痛之后,人们在迷茫中想起赫尔的观点,此时已是国务卿的赫尔趁势促成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简称GATT),之后演化为WTO,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70年过去,全世界经历空前的自由贸易程度,以及大致和平的国际局势。
谢选骏指出:从“脱钩”的出头,到“去风险”的缩头——美欧又作缩头龟!
(二)
《越南高层和中美互动频频 既要美国航母存在也要连接中国高铁》(》(2023/07/06 吕嘉鸿 BBC中文)报道:
阮富仲跻身越共最高领导层至今已逾20年。2022年10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华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中共二十大后第一位访问北京的外国政要。
今年五月开始,越南因为一艘中国科考船在南中国海的活动频频发出抗议。6月25日,美国“罗纳德·里根号”核动力航母(USS Ronald Reagan 雷根号)访问了越南中部重镇岘港,庆祝美越确立“全面伙伴关系”十周年。
有分析称,中国崛起后,美越两国不仅经贸关系日趋密切,并对北京在南中国海的军事扩张有共同之关切。越南对中国在南海上的主权诉求一直表达抗议。本周一部正要在该国上映的美国电影“芭比”,因为出现一张被视为中国立场的“南海九段线”地图画面而遭到封杀,亦再次引发讨论。
越南是否因为南海问题而转向“亲美抗中”路线?答案或许未必。最近许多研究都指出,华盛顿亟欲拉拢河内并未成功。因为对越共高层来说,维系政权才是头号大事,“越南没有动力提升与美国的关系,而北京对此有所了解。”英国智库查塔姆研究所(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副研究员比尔·海顿(Bill Hayton)告诉美媒。
美国奥瑞冈大学美越研究中心主任武有翔(Tuong Vu)教授也表示,对越共高层来说,南海的争端并不像外界认为的那样重要。他告诉BBC中文:“他们(越共高层)讨厌这个议题,因为它威胁到政权的生存,这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同时,他们设法利用这个问题从美国获得好处,包括援助和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
美国首次否认中国在南海“九段线”主张,指责中国行动“非法”
越南出口进一步领先深圳 引发中国防疫代价过大的讨论
中国软实力:《红海行动》触越南敏感区
越共总书记阮富仲罕见再次连任 会否成为越南版大权在握的“核心”
不过,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副研究员哈里森·普雷塔(Harrison Pretat)则认为,“越南希望在能够的范围内与中国和美国保持友好,避免与其中一方的友谊扰乱另一个。”他告诉BBC,南海对越南尤其重要,特别是涉及到离岸能源资源。但在与中国维系政经关系以及南海议题之间,越南需要平衡。他表示,如果河内与美国的互动被认为过于友好,或者支持被视为反华的美国地区战略,可能会冒着损害与北京关系的风险。
2022年10月,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是二十大后第一位访问北京的外国政要。六月底,几乎在里根号到访岘港的同时, 越南总理范明政(Pham Minh Chinh)受中国总理李强邀请,飞抵北京,展开就任总理后首次访华之行。
范明政6月27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时,罕见地提到研究发展两国高速铁路合作的可能性;同时,他呼吁中方继续加速为越南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敞开大门。台媒中央社说,过去越中高层会晤中,越方多次提及提升双边铁路货运量的意愿,但公开提及发展连接两国高铁的计划却相当罕见。习近平则表态称愿进口更多越南产品,同时喊话呼吁“双方要共同反对‘脱钩断链’,反对把经济和科技问题泛政治化”。
今年4月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问越南,与阮富仲会面,庆祝美越确立“全面伙伴关系”十周年。
美国打越南牌?
里根号航母于六月底访问了越南港口。这是越战结束以来的第三次访问。引发各界关注以及北京的警讯。
普雷塔告诉BBC称,此次访问是美越两国安全协调增强的重要标志,表明越南对美国在该地区的海军存在表示欢迎(与中国的反对形成对比)。里根号访问岘港,是在越中出现南海争议事件之后,当时中国船舰在越南的专属经济区等地航行,分析称可能是为了挑战越南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
台湾官方智库“国防安全研究院”研究员苏紫云则说,从地缘战略来看,越南是包围中国的最后一块拼图。他分析,川普(Donald Trump,特朗普)时期的策略是拉拢越南、北韩近距离围堵中国。拜登时期,则是放弃北韩,专注巩固南韩、日本、台湾、菲律宾,因此越南就成为拜登的最后一块地缘拼图。苏紫云强调,越南面对南海,因此地缘重要性次于面对太平洋“外线”的第一岛链国家,但对于“内线”陆权国家的俄罗斯、中国来说仍有吸引力,前苏联也曾在金兰湾租借海军基地,作为其太平洋舰队的南部基地。
范明正6月27日与习近平会面时,罕见地提出了研究合作发展两国高速铁路的可能性。
苏教授认为,越南的战略态度,是打美国牌“甚至可能接受美国军援”。因此,河内拉美制中,同时允许其前宗主法国派遣军机短期访问驻扎,明显是权力平衡的策略。
苏紫云告诉BBC,美越安全关系将更紧密。譬如,美国前总统欧巴马(奥巴马,Obama)2016年取消对越南军售限制,特朗普上任后开始对越南提供无偿军援,至2022年总额达9200万美元。“随着俄国军备在乌克兰战场表现不佳,这使越南未来的军备可能转向西方(印度已经出现此效应),对美国扩大与越南的安全、军事合作将更为有利,也将使北京的包围网进一步开展。”他说。不过,普雷塔告诉BBC,这次里根号的的访问也许不是如外界所想的,释出那样重大的信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或是一次弥补性的访问,因为越南去年取消了一次计划中的访问。
此外,美国一直在暗示河内愿意将双边关系升级为“战略伙伴关系”。
但也有分析称,美国为了围堵中国而打的越南牌,并没有外界想像中的那么成功,或者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查塔姆研究所的海顿说,“越南领导层是列宁主义者,将美国支持的民主视为面临的最大威胁。与美国相比,中国的问题微不足道。”
最新出版的《经济学人》将越南、印度以及台湾称为北京在亚洲的对手(foes)。但是,许多分析认为越南与中国的经济连接太深,不可能加入美国围堵中国的联盟。
华盛顿国家战争学院教授阿布扎(Zachary Abuza)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北京有信心认为“越南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行动者,还坚定地拒绝采取任何被北京视为对中国利益敌对的行动”。他建议白宫必须认识到河内在意的那些敏感问题,“不能明确将改善越南关系与中国挂在一起。”
从这些分析来看,美国盼望今年与越南关系升级,从河内的第三外交层级提升到第二层级(中印俄韩是第一层级),这在北京影响下似乎不大可能达标。美国是越南的主要投资国,是越南最大的出口市场,但中国是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对越南制造业也至关重要。
2020年,中国海南省三沙市设置西沙区及南沙区,引起越南反弹并发表声明抗议,部署印太战略的美国也有所回应。西沙群岛处于中国实际控制下。
路透社引述越南官员表示,虽然美国希望与越南外交关系升级很大程度上仅具象征意义,“但越南的领导人却犹豫不决,担心中国可能会报复。”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研究员陈氏碧(Bich T. Tran)告诉路透社,“考虑到中美竞争加剧以及中国和越南之间的距离,河内可能不愿正式升级与华盛顿的全面伙伴关系。”
越南胡志明市国立大学的黃心光(Huynh Tam Sang)博士告诉BBC中文,河内为了抵消中国在南海地区日益增加的压力,现在确实需要美国的支持,尤其是在安全和防御方面。但河内的领导人也需要中国的政治支持,以维系并加强越南共产党的地位和合法性:“我相信越南将继续采取对冲策略。”他说,河内与北京之间因意识形态和经济往来联系紧密,以牺牲中越关系为代价成为美国的盟友,无疑会引起北京领导人的批评和报复。
奥瑞冈大学武有翔教授则认为,其实,多年来,美中越三角关系没有发生任何质变。他举例,每年夏天,中南海都会派遣一些船舰前往南中国海争议地区,宣示主权,而河内则象征性地作出反应,让外界相信他们很在意南海议题。“越南希望让美国保持期望,希望未来可以与越南建立更紧密的关系,这样他们就不会对越南日益明显的人权侵犯提出批评。”他告诉BBC。
越南近年来在经济上的成绩相当亮眼。
越南民间的对华态度
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aerch)这几年的调查,越南民间对于中国政府反感的态度越来越深。该中心在2017年8月公布的调查显示,越南是亚太地区国家中,对中国最无好感的国家,超过与中国不和睦已久的日本。越南仅有10%的受访者喜欢中国甚于美国。而且,皮尤报告指出,将“中国经济力量增长”视为坏事的国家中,越南排名第一。同时,在被问到对于习近平对全球国际局势有正面影响,越南人是所有国家中,信心度最差的。
分析越南社会反中氛围兴起,台湾政治大学越南研究专家黄琼萩教授一份研究指出,在威权国家越南,公民社会缺乏,民间的反中态度一直是由政府主导,近年来越来越加强。但她强调,越南民间反中氛围并非中国崛起之后才发生的。
之后,越共统治越南后,操作越来越明显,“甚至撼动越中关系”。黄教授强调,官方的中国政策与民间情绪不一致,造成了很多矛盾。换言之,河内常需要面对如何平衡“巩固民心”与“国家利益”的难题。
譬如,在反中氛围下,若越南政府无力向北京要公道,民间对政府的失望,也会反过来打击到越南政府本身。譬如,2014年中国将钻井平台HD981移到越南认为拥有归属权的海域时,民间爆发排华运动,南部的平阳省许多外国工厂遭到破坏,政府则采取放任姿态。2018年6月,越南民众认为新推出的“经济特区法”将优待中国,引发数万民众上街抗议,震撼了河内高层。
黃心光认为现在“越南人民确实更倾向于美国”,这是由于双边关系的蓬勃发展以及美国透过教育在越南伸张的“软实力”的结果。 但他也说,虽然有越南老百姓对北京没有好感,他们仍然尊重中国文明和其经济的崛起。
谢选骏指出:越南就是依违爬行在中美之间的小乌龟。
(三)
《美国财长耶伦访华:“好警察”能修补美中关系吗?》(彼得·霍斯金斯(Peter Hoskins)
BBC商业事务记者 2023/07/06)报道:
耶伦在马里兰州安德鲁联合基地登上美国政府专机启程访华——继“坏警察”布林肯之后,“好警察”耶伦也启程访华,但分析人士建议各方不要期望过高。
美国财政部长珍尼特·耶伦(Janet Yellen)即将开展对华访问,这是给世界两大经济体重建桥梁的高风险尝试之一。
这也是两国关系今年跳水式崩塌之下,在一个月时间内第二次有华盛顿高层官员到访北京。
美中两国将讨论的议题涵盖台湾与乌克兰,还有国家安全和持续的贸易争端。
这次访问也是发生在北京宣布将限制出口两种电脑芯片关键原材料之际。
耶伦此次行程将包括首次会晤中国新任副总理何立峰。她最近曾说,让这两个经济体能携手合作,是此行的关键。
美国在这场访问前强调,两国须“负责任地管理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存有忧虑的领域直接沟通,携手合作应对各项全球性挑战”。
作为持续缓解僵局的尝试,耶伦星期一(7月3日)也会晤了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双方均称会面是“坦诚和建设性的”。
然而,美国智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ASPI)副所长温迪·卡特勒(Wendy Cutler)对BBC指出:“对于耶伦此行,该保持低预期”,“她不在其位,无法修补关系,也不能回应中国撤销出口管制或关税的要求”。
耶伦今年年初才在瑞士苏黎世与刘鹤首度当面会谈,如今主管经济的中国副总理已经换人。
耶伦与刘鹤首次面谈强调“管控分歧” 谈及美方对华技术政策
耶伦其人
才不过几个星期前,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y Blinken)访问北京,会晤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外长秦刚。
布林肯几乎是过去五年来访问北京的最高级华府官员。他的访问被视为两国能否制止其关系进一步恶化的关键测验。
布林肯在访华尾声时说,美中两国之间仍存在重大问题,但他的“期盼是我们往后能更好地沟通,更好地接触”。
然而,一天之后,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形容习近平是“独裁者”,引来北京抗议。分析人士认为拜登的言论不会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但还是被广泛认为是帮倒忙。
还有另一迹象说明两国贸易争端目前难以解决:中国本周宣布收紧对两种电脑芯片关键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从下月开始,从中国出口镓和锗须获取专项许可。中国是此类金属全球最大的生产商。
此举是对华府过去一年打击中国获取某些高端电脑芯片的回应。2022年10月,华府颁令采用美国工具或软件的企业,无论在世界任何地方生产,均须申领许可,方可向中国出口芯片。
商界论坛机构IMA Asia的普里扬卡·基肖尔(Priyanka Kishore)说,美中两国在面对着一系列的复杂议题。
她指出:“官方言论与高级外交官来访,说明两国建立有效政治关系的意愿,但他们的行动却反映着相反的状况,以牙还牙的政策占了上风。”
耶伦在北京会晤中方对口官员期间,预计将表明美国将继续捍卫人权与自身国家安全利益。然而她预期也将强调在气候变化和债台高筑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上,华府与北京合作的意愿。
虽然一些知名人物促请美国彻底断绝对华经济联系,但耶伦预期将采取怀柔政策。预计她将向北京的对口官员表示,华府无意将两国经济脱钩。
此举符合她相比于部分前人更为全球化的世界观。今年早些时候,她曾在一次演说中提出:“将我们彼此的经济全面分割,不但对两国而言是灾难性的,也将破坏世界各国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肯·罗格夫(Ken Rogoff)对BBC说:“我会形容这有点像是好警察、坏警察理论,而布林肯是坏警察。”
“现在轮到耶伦这位好警察出场,试着说,你看,我们有好多共通点,看我们能一起做些什么吧。”
罗格夫说,布林肯作为国务卿,不得不提起像台湾和乌克兰这些硬话题。但罗格夫同时提醒,不能就此以为耶伦将对北京软弱,她还是有可能就多项议题向中国施压,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和市场准入。
此外,虽然美中不和的两方均有某些人物在主张分道扬镳,贸易数据却说明了唇齿相依的现实。
2022年,两国贸易连续第三年增长。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对美出口货物总值超过5360亿美元(3.89亿元人民币),对美进口货物总值则为1540亿美元(1.11万亿元人民币)。
可即使华府与北京尝试解决彼此分歧,美国总统选举阴魂不散的影响迫在眉睫。
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学系教授郝忠明(Prof Eric Harwit)说:“要是2024年出现了第二届拜登政府,那我预期在经济战线将有许多特朗普年代的贸易制裁和关税获得放宽,尤其是与高端科技行业关系不大的那些。”
“但要是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24年选举赢了,则满盘皆落索。”
谢选骏指出:好警察——既要做婊子,还要立牌坊!
(四)
《“反美斗士”司马南参加美国使馆独立日晚宴后遭群嘲》( VOA 2023-07-06)报道:
中国网络评论家司马南周二(7月4日)参加了位于北京的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独立日晚宴。这位常常批评美国的网红评论家因此遭到了不少网民的批评,被指责言行不一。
6月30日,司马南在自己的微博账号上公布了一份来自美国大使馆的邀请函。大使馆邀请他于7月4日晚间6点半参加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
在微博博文中,司马南显得不知道邀请函的真伪,并“恳请大家帮助鉴别”。在评论区里,一位网民提醒司马南如果赴约,要保护自己的安全:“可以去,千万记住:打开盖子的矿泉水不要喝。”
尽管如此,司马南还是参加了晚宴,并在微博上贴出了一段使馆工作人员演唱中国与美国国歌的片段。视频下有网民感叹邀请函居然是真的。
但批评的声音也出现了。一位网民评论道:“三姓家奴。”
司马南多年来批评美国和美国的外交政策。就在参加大使馆晚宴的前几天,他还在社交媒体上批评了美国考虑给乌克兰运送有争议的集束炸弹(Cluster Bombs)是“反人类行为”。这次参加美国大使馆的活动被不少网民认为和他平时展现出的形象不符。
微博博主“理想财经”评论道:“有点意思,差点以为看错了,著名的反美斗士司马南竟然去美国大使馆给美国庆生去了,第一感觉应该不会吧,毕竟他是反美斗士啊,仔细一看还真有这么回事。司马南一向和美国水火不容,现在竟然去美国大使馆给对头庆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博主“菲姐聊政经”批评说:“笑死了,司马南就是典型的政治昌平名媛。”她还表示:“其实这种活动很容易进去,随便认识几个工作人员要张票就能进。”
司马南周三(7月5日)发布了一段20多分钟长的视频,记录并评论了他这次对美国大使馆的访问。在这段视频中,他表扬了大使馆在晚宴上先演唱中国国歌的决定,但也大段地批评美国的对华政策。
“你叫他端正对华认知,回归理性,他跟你保证得跟真的似的。你叫他扣好中美关系第一粒扣子,他给你悄悄地把扣子挪地方,”司马南在视频里说。“你苦口婆心跟他讲,中美关系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他跟你说一套,再做一套。”
“你对他仁至义尽,他给你耍尽流氓,” 他总结说。
视频下的评论区里,一位网民批评司马南说:“得瑟来,得瑟去,不就是混了顿饭,拍个照,蹭了点流量……”
这不是司马南第一次在美国问题上遭到批评。
中国网络上多年来流传着司马南在美国拥有房产的说法。“反美是工作,赴美是生活”成了一些人批评司马南时常引用的话语。去年,司马南在一系列视频中公开承认,自己十几年前就在美国购置了房产。
在一篇相关文章中,他半开玩笑地解释说:“我确实把美国想的太好了,2010年中美关系还过得去,我绝对没想到他们这么流氓,我对帝国主义的流氓本质认识不清楚,这是我的一大罪行,必须深刻认识。”
在美国拥有房产并没有影响司马南对美国政府的强硬态度。
在一条上周的微博帖文中,司马南针对美国国务院批准新一轮对台湾军售表示:“正常国家有这样的吗?7月4号我有机会见到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先生,我准备问问他:美国人怎么如此言而无信呢?”
但在见到伯恩斯后,他的强硬似乎柔软了不少。在新发布的视频中,司马南贴出了自己和伯恩斯的几张友好合影。
“网上有评论说,一个战狼大使,一个反美斗士,你们在一块为什么不打起来?还一块吃吃喝喝,还一块拉着手照相,” 把伯恩斯称为“战狼”的司马南说道。“有人说我被收买了。我解释说这叫外交礼仪,人家请你吃饭,伸手不打笑脸人。人家请你吃饭,你跟人家厉害什么呀?”
网民嚎叫:
anywhere111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5:08:36
At least he can still say what he wants to say...but if he dares to criticize Xi or CCP in similar manner as he criticize U.S., he will be forever silenced and disappear...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5:03:49
他应该是党员吧,又证明了特殊材料。不知这里的无毛们是否也是?感觉像啊。他们的神经和定力我是很佩服的。。
zls88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4:27:00
美国使馆这一招实在是高,实在是高,对付这人渣,让五毛,粉红啐他,互相咬
wyc2020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4:24:00
还有城里那位,天天拍天朝一尊马屁,然后又死皮赖脸赖在美国,人格分裂呀
无闲散人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4:17:00
美国人真会自找没趣,估计司马南申请移民美国马上就批准
BeKindPerson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4:01:00
这货用嘴把五毛们整得高潮迭起…
Bslrim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3:57:22
并不奇怪,抨击美国对华政策正是希望美国能够改善,大家不交流对改善毫无帮助。
To_Me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3:42:41
给个甜枣就磕头。和那个常贱是同类货色。呵呵
喜狼狼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2:35:42
反革命口淫犯
aluminiums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1:35:00
俄粉不都这样,有机会就赖在美国
wang620101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1:25:11
司马南没有跪地下?那是人们没有看到,背地里不知道有多龌龊呢
rainstorm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0:48:55
这孙子的最牛逼的地方就是没有信仰。
Laobai1980 发表评论于 2023-07-06 00:30:44
问题是,你公开批评中国还能接到大使馆的邀请吗?这才是真正的自信!
谢选骏指出:网民眼红“中美两国政府一边斗争一边勾结”,咽不下的气愤也要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