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9月22日星期五

中国宫廷政变建国史略


导论
宫廷政变与禅让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建国方式虽然离不开“军阀建国”的实力,但是细分下来,还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除了秦汉以后的神汉建国和始终如一的少数民族建国,还有一种就是宫廷政变建国,而多数通过宫廷政变建立国家的努力,都要通过古代传说说中的“禅让”仪式来举行。
这就是“受禅(禅让制)”。其传说依据说这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各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使帮助办事。
在帝尧与帝舜“禅让”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四岳”,按历史化说法是“四方长老”,但其神话前身则为“四方山神”。远古“四岳”与近代“五岳”(五座象征天柱的大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之间,实有自然崇拜上的有机联系。就此而言,促成“人文上帝”(尧、舜)间权力更迭的力量,并不来自人间的荐贤与“禅让”,而是来自神界的革命——不同民族的至上神轮流坐庄。这种种情形,与圣经的启示哪有什么共同性呢?“共同的上帝”实在是今人的杜撰而非历史的实情。
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据说首领要躲在树林中,然后由族人拥戴他出来。但另一种说法是,禅让制只是到禹就终止了,他建立了第一个世袭朝代——夏朝。
但是在汉朝以后,禅让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了。这已经不是部落推举拥戴了,而是经过推举拥戴伪装的宫廷政变。这些伪装成“禅让”、最后导致改朝换代的宫廷政变包括:
8年,西汉的孺子婴禅让给新朝的王莽;
220年,东汉献帝刘协禅让给曹魏文帝曹丕;
265年,曹魏元帝曹奂禅让给西晋武帝司马炎;
420年,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南朝宋武帝刘裕;
479年,南朝宋顺帝刘准禅让给南朝齐高帝萧道成;
502年,南朝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南朝梁武帝萧衍;
557年,南朝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南朝陈武帝陈霸先;
550年,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北齐文宣帝高洋;
557年,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
581年,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朝文帝杨坚;
619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907年,唐哀帝李祝禅让给后梁太祖朱全忠;
960年,后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
(一)
所谓禅让(shàn ràng):“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
“禅让”又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禅位于外姓,造成改朝换代,如尧让位于舜。
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部落联盟首领,尧去世后,尧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让位,历史上称为“禅让”。
唐尧传位给虞舜,同时传了允执厥中四个字;虞舜传位给大禹,同时传了尧舜十六字心传(简称中华心法),成为五千年治国的国家哲学:“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概况
中国上古五帝时代(前2337—2110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的后半期。年代数据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产生中国领导人的制度。在实行“禅让”制度之前,即在“三皇时代”(前2607—2338年),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
禅让的传说
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该制度于前2338年被废除。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一种“拟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以产生国家领导人的制度,这是一种非血统的或称“拟血统”的王位继承制。从黄帝开始,王位基本上不传于嫡系长子。黄帝姬姓,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称“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颛顼族子喾继承,帝喾是黄帝的曾孙;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相传尧年老的时候,举行部落联盟议事会,各部落领袖都推举舜为继承人。尧便对舜进行了3年考核,认为他可以胜任,就命舜摄政。舜的政绩得到各方肯定,于是帝尧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舜来做自己的继承人。尧死后,便由舜继任为国家领导人。舜继位后,也用同样的方式选拔国家领导人。经过治水考验,各方意见认同大禹的表现,于是帝舜举行禅让仪式,在祖庙里的祖宗牌位前大力推荐大禹做自己的继承人。禹在舜死后便成为国家领导人。禹继位后也以同样方式先后指定了皋陶、伯益作候补继承人,只是似乎没有正式举行过正式的禅让仪式。这种经过各方诸侯以民主协商的方式推举国家领导人的作法,反映了中国五帝时代复杂的部族政治现状,是部族政治角力的结果。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朝代。根据史书记载,夏朝是禹的儿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禅让”制,杀死益而称王,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禹传子代替了以前的禅让制度,由禅让制变成王位的世袭制。以后历代相沿。禅让制名存实亡(所谓“名存实亡”,是指后代王朝开国实行世袭制前,仍然有一次重大的“禅让”仪式,如商朝开国的时候,商汤召开三千诸侯大会,会上商汤“三让王位”;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也曾“三让王位”。“三让王位”与其说是政治表演,不如说是远古禅让制度的孑遗)。
传说时代
传说黄帝以后,在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出观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有不少记载。
尧,号陶唐氏,是帝喾的儿子、黄帝的五世孙,居住在西部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县一带)。尧当上部落联盟的首领,和大家一样住茅草屋,吃糙米饭,煮野菜作汤,夏天披件粗麻衣,冬天只加块鹿皮御寒,衣服、鞋子不到破烂不堪绝不更换。老百姓拥护他,如爱“父母日月”一般。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三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舜,号有虞氏,传说是颛顼的七世孙,距黄帝九世,生于诸冯(在今山东省境内)。舜接位后,亲自耕田、打渔、制陶,深受大家爱戴。他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尧舜“禅让”的历史传说,反映了上古中国的民主制度。[1]?
战国时期
前316年,燕王姬哙禅让给国相子之,双双被杀。
前299年,赵武灵王赵雍禅让给儿子赵惠文王赵何(内禅),自称主父,但经沙丘宫变被活活饿死。
秦汉至唐
8年,刘婴禅让给“摄皇帝”王莽,被更始帝刘玄诛杀。
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善终。
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善终。曹丕和晋武帝这一点还是好的,优待前朝皇帝。
301年,晋惠帝司马衷禅让给赵王司马伦(内禅),虽然后来复位,却还是被人毒死。
399年,凉太祖吕光禅让给儿子凉隐王吕绍(内禅),吕老头想得挺好,但还难免兄弟相残。
403年,晋安帝司马德宗禅让给楚武悼帝桓玄,复位。
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被刘裕杀死。
471年,魏献文帝拓跋弘禅让给儿子魏孝文帝元宏(内禅),被冯太后逼迫自杀或被冯太后毒死。
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士兵误杀。
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被萧衍杀死。
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被陈霸先杀死。
550年,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被高洋毒死。
551年,萧栋禅让给侯景,被梁元帝淹死。
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被宇文护杀死。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好酒及色,在位五年就腻了。
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危急中推卸责任,难免被俘被杀。
579年,周宣帝宇文赟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和高湛一样,好酒及色。
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不是亲外孙,否则下手不会这么狠。
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
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南北朝时的篡位者都太狠毒,一定要斩草除根,自己的子孙也很快遭报应。
626年,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无法调和手足矛盾,酿成惨剧。
705年,武曌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老太太让位,自己难免被流放诛杀。
710年,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712年,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805年,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900年,唐昭宗李晔禅让给儿子德王李裕(内禅),政变中被儿子取代,再次政变复位,最终死于强臣朱温之手。
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
五代至清
937年,吴睿帝杨溥禅让给唐烈祖李昪,被幽禁至死。
951年,后汉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周太祖郭威,皇帝逃跑死在外边,女人被逼无奈。
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敌兵来攻,领兵大将却返身搞兵变。年仅二十死去,虽然国灭已经十三年,死因却很让人怀疑。
1223年,夏神宗李遵顼禅让给儿子夏献宗李德旺(内禅),外敌太强,不想做亡国之君。
1125年,宋徽宗赵佶禅位给儿子宋钦宗赵桓(内禅),外敌太强,把自己搞的烂摊子交给儿子。被俘虏囚禁而死。
1130年,宋高宗赵构禅让给儿子宋简宗赵旉(内禅),兵变中传给儿子,后复位,这唯一的儿子不久被吓死。
1162年,宋高宗赵构禅位给养子宋孝宗赵昚(内禅),老头好不容易弄死岳飞,偏安一隅,干了三十多年,累了,传给干儿子。
1189年,宋孝宗赵昚禅位给儿子宋光宗赵惇
(内禅),干爹死了自己也不想干了。
1194年,宋光宗赵惇禅位给儿子宋宁宗赵括(内禅),精神失常,疯子皇帝,被群臣逼迫退位。
1234年,金哀宗完颜守绪禅位给金末帝完颜承麟(内禅),国破在即,不想当亡国之君,自缢身死。
1795年,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禅位给儿子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内禅),禅位后仍然把持朝政,实际上执政63年。
(二)
中国朝代禅让顺序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一次顺序(前202年—589年)
汉朝(前202年—220年)220年,汉献帝刘协禅让给魏文帝曹丕
魏朝(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奂禅让给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266年—420年)420年,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
宋朝(420年—479年)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齐朝(479年—502年)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陈朝(557年—589年)589年,陈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二次顺序(386年—923年)
魏朝(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周朝(386年—557年)5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
梁朝(907年—923年)923年,梁朝灭亡
中国历史王朝禅位第三次顺序(947年—1279年)
汉朝(947年—951年)951年,后汉皇太后李三娘下诰将汉朝皇位禅让给周太祖郭威
周朝(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训禅让给宋太祖赵匡胤(此例存疑,因为在后周“禅让”以前,赵匡胤已经黄袍加身自称天子 。)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灭亡
内禅(nèi shàn) 是古代东亚国家实行的一种君位传承制度。在世袭制王朝下,君主将君位禅让与其家族里的人,称“内禅”。因其是在本家族内进行,故得此名。
君主禅位后,一般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以示更高的尊敬。在皇帝制的国家,称“上皇”,“太上皇”或“太上皇帝”;在国王制的国家,则称“上王”或“太上王”;在天皇制的国家,为“太上天皇”,不过有时与皇帝制的国家的情况相同。
在中国的先秦时代,君主在禅让后并没有专门的称谓。赵武灵王退位后,自称“主父”,但此称呼并未流行开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追尊先父庄襄王为太上皇,“太上皇”之称始见史籍。汉时,高祖尊其父刘太公为太上皇,刘太公是第一位生前享有“太上皇”称号的人。晋八王之乱时,赵王司马伦控制政府后迫惠帝禅位,并尊其为太上皇。“太上皇”开始作为君主内禅后的专门的称谓。后随中国的不断使用,其他东亚国家也开始接受。
在有些时候下,君主禅位后,不在其称号前加“上”或“太上”,而是自创新的称号。如北周宣帝退位后,称天元皇帝。这都是特例。
在日本,内禅后天皇出家为僧,称“太上法皇”或“法皇”。
多个内禅者并存
君主内禅后未死,而新的君主后来也内禅,造成多个内禅者并存,就需要用一种新的称谓方式。
在中国,只有过两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处理方法是,称最早内禅者为“无上皇”。而在朝鲜,则是搞一个折中方案,最早内禅者称“太上王”,晚的称“上王”(朝鲜是国王制国家)。
在日本,多个内禅者并存的情况很常见。但由于日本实行院政制度,天皇内禅后称“院”,故有称谓如下:
1.两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2.三位上皇(或法皇)时,
前前前任天皇称一院(或本院)
前前任天皇称中院
前任天皇称新院
内禅者的正室
君主内禅后,其正室的称谓是在原有称号前加“太上”,即使与新君主是母子关系,也不称其为太后。如果内禅者与其正室是新皇帝的父母(至少名义上的),而新皇帝的祖母还在世,则新皇帝的祖母不称为太皇太后,称皇太后。因为太上皇后的出现,导致皇太后的称谓出现了空缺,必须由新皇帝的祖母来填补。
内禅制衍生出的制度
日本的院政制
院政, 日语意为“退隐的政府”。院政是指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末期由太上天皇(皈依佛门后称法皇)亲掌国政的政治制度。始于1086年11月,是时,白河天皇为抵制外戚藤原氏,让位于年仅8岁的堀河天皇而成为太上天皇,在居处建立院厅,任命别当、判官代、主典代、藏人等院厅官吏,及设置保卫太上天皇和院厅的北面武士。国政大权悉归院厅。因院厅拥有摄政、关白(见摄关政治)以上的权威,受到为藤原氏压抑的贵族的支持。因此,院政也指中央权威逐渐崩溃的一段时期,天下听命于引退天皇的律令,而不是当朝的天皇。自1086年院厅建立至1192年(一说1185) 镰仓幕府建立的百余年间,史称院政时代。
越南的上皇制
陈朝越南13世纪至14世纪期间所建立的皇朝,首都位于升龙,即今日的河内。
陈朝吸取前代吴、丁、黎、李诸氏皆被权臣篡夺的教训,同时也为了避免争夺皇位发生内讧,实行太上皇与皇帝二主共治的制度,并做为有陈一代的定制。即帝有子既长,即使之继承正位当皇帝,而父则退居北宫是为“太上皇”,但国家大事,则多由“太上皇”决定。大体上皇帝居于首都升龙城,太上皇居于南方天长府,“盖内以防篡弑,外以策国防”。中国古代的编年史家由于对越南陈朝的“上皇制”不了解,对陈朝的世系和帝王名字经常搞成一团乱麻。
越南封建时代史家吴士连对这项影响陈朝政局的习惯,则有以下一段论述:“ 自夏禹传子之后,父子继,兄殁弟承,永为常法。陈氏家法,乃异于是,子既长,即使承正位,而父退居圣慈官,以上皇称,同听政,其实但传大器,以定后事,备仓卒尔,事皆取决于上皇,嗣主无异于皇太子也。”
(三)
《这十三位开国君主称帝是前任禅让的不单靠武力,最后一位很意外》(2017-2-4嘉佑风云)说:
中国是个朝代更替频繁的国家,寿命长的两百多年,短的几年就要改朝换代,虽然说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但是在古代有个事很奇怪,明明已经是大权在握,已经是实际上的统治者了,但是非要搞个禅让的仪式。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汉献帝因人心归属于魏,便召集文武百官,在汉高祖庙祭告。派御使大夫捧着玉玺把皇位禅让给魏王。在策命书中说:“天命无常,只归有德之人。汉朝气数已尽,到了我这一代,天下大乱。幸亏魏武王神明英武,拯救国家危难之中,保护我祖宗庙宇平安,全国百姓都感激武王的厚赐。你继承先王的事业把他发扬光大。天命所归,我把皇位让给您。您应接受大礼,做天子,顺应天命。
汉献帝禅让曹丕
天意如此,我们老刘家气数已尽,上天要我把皇位传给你,你要接受不能拒绝。比直接抢文明的多,所以很多皇帝,明明是抢的,武力胁迫的,也要走个禅让程序,看下有哪些开国帝王走过这个流程。
第一位 王莽
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王政君是汉元帝的老婆,汉元帝去世之后,王政君把自己的兄弟侄子,都安排到中央做官,王氏家族的势力是越来越大。外戚势力强大的结果就是,大到了王政君都无法控制的地步,所以后来王莽去要传国玉玺的时候,老太太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把玉玺扔在地上,据说还摔坏一个角。
王莽做了十五年的皇帝,虽然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越改越乱,改的天下大乱,最终被绿林军杀死。王莽即是新朝的开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
第二位曹丕篡汉
老刘家,家大业大,到了东汉后期又有很多人惦记上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成功控制了汉献帝,但是始终没有越雷池一步,曹操一死,曹丕立刻动员汉献帝退位。不过和其他亡国之君比,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不仅没杀,还给了封地和特权。
第三位 曹奂禅位司马炎
曹魏政权是得于禅让,终于禅让。禅让来的江山,最后又让了出去。曹奂也是祖宗积德,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最后善终。
第四位 宋武帝刘裕
西晋灭亡之后,中原的士族拥护司马睿建立东晋,这个时期的帝王权力都不大,所以整个东晋的皇帝过的都很郁闷。到了后来,东晋出了位将军刘裕,对内平定内乱,对外灭掉了南燕和后秦,这么大的功劳不当皇帝不行。所以东晋的末代皇帝就禅位给了刘裕。刘裕被称为南朝第一帝,不过禅让方面刘裕做的不地道,人家江山都让出去了,你还把东晋的末代皇帝给杀了。从此之后,禅让出帝位的末代皇帝再没有善终的了。
第五位 宋顺帝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
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都有个共同点,就是武将掌握实权,然后逼前任皇帝禅位。南朝的宋实力虽然强,但是经不住内部的折腾,后来宋不行了,就轮到了萧道成。
第六位 齐和帝禅让给梁武帝萧衍
齐是南朝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存在了23年。后来被梁武帝萧衍成功篡位,梁武帝萧衍不是别人,正是琅琊榜中的那位皇帝。
第七位 魏孝静帝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
南朝和北朝就像是商量好的,南朝皇位轮流做,北面也没闲着,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没多久就分裂了,分为东魏和西魏。东魏实际掌控者就是高欢父子,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洋,让东魏的末代皇帝禅位给了他。
顺便提一句,有句话叫做快刀斩乱麻,就是出自高洋之口。
第八位 梁敬帝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
由于梁武帝萧衍错误招了一个人,侯景。直接导致了梁朝的灭亡,梁武帝本人被饿死,后来继位的儿子被侯景所杀。南朝的陈霸先率军平定叛乱,成功之后自然是取而代之。
第九位 魏恭帝禅让给周孝闵帝宇文觉
这里的魏指的就是西魏,东魏被取代了,西魏的掌控者也等不及了,557年,宇文觉接受禅位,建立北周。
第十位 周静帝禅位给隋文帝杨坚
这个禅位比较特殊,他们不单纯是君臣之间的禅位,还有亲戚关系,按照辈分周静帝应该叫隋文帝一声外公。(不是亲的)外孙把皇位禅让给了外公,这也是历史上唯一的一次。
第十一位 隋恭帝禅让给唐高祖李渊
隋朝其实不是二世而亡,还有第三位皇帝,李渊起兵攻入长安之后,就拥护杨侑做了隋朝的皇帝就是隋恭帝,隋炀帝被人杀死之后,李渊就让隋恭帝禅位给他了。
第十二位 唐哀帝禅让给朱温
唐朝灭亡之后,很快就进入了五代十国,这个时期禅让的传统依然存在,经过黄巢起义,唐王朝已经是被折腾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的朱温算是当时实力最大的割据势力,而且控制了唐王朝的中央政权,历史上禅位的那一幕很快开始了重演。
朱温在后期比较荒淫,儿子们为了争夺地位,争先把自己媳妇送给老爹享用。
第十三位 宋太祖赵匡胤
五代十国时期最有作为的君主,就是后周世宗柴荣了。可惜英年早逝。柴荣去世之后,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掌握禁军,在出征的路上黄袍加身,留给柴宗训的只剩下禅让一条路了。
赵匡胤是最后一位,通过禅让方式继位的皇帝,从此之后禅让这个方式,在历史上算是绝迹了,当然了老子禅让给儿子是另外一种情况。
(四)
而“禅让”仪式的前奏,就是“加九锡”。
“锡”同“赐”。九锡是汉朝、晋朝等朝代皇帝给即将篡位的臣子发出的九种最高赏赐。九锡包括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三百人的护卫军),四锡乐器,五锡纳陛(陛即台阶),六锡朱户(朱漆大门),七锡弓矢,八锡斧钺,九锡秬鬯(音炬倡,黑黍所酿的香酒。)这些物件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远大于使用价值。
九锡传说始于周代:《汉书》武帝纪注张晏曰:“九锡,经本无文,周礼以为九命,春秋说有之。”《汉书》王莽传注张晏曰:“宗臣有勋劳为上公,国所宗者也。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传说齐桓公曾接受其中的二锡:《史记·齐太公世家》载,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而曹操却宣传认为周公是受九锡的第一人,“夫受九锡,广开土宇,周公其人也。”(《辞九锡令》,《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其实,九锡于汉代形成,历史上第一位被授予九锡的大臣是准备发动宫廷政变篡位的王莽,元始五年五月,富平侯张纯为首九百零二名公卿大夫、博士、列侯、议郎等一起向太皇太后上书,称颂王莽功德可比伊尹和周公,请加“九锡”。因自王莽始,受九锡者之后大多篡位,故之后功臣多拒受九锡以避嫌。但又通过九锡而预告即将篡位。
例如,生前受九锡:
王莽被汉朝授九锡,王莽后篡汉建新朝。
东汉末年交州牧士燮被曹操以汉廷名义加九锡,其实是曹操意欲为自己篡位开辟道路。
曹操被汉朝授九锡,其子曹丕后篡汉建魏。
孙权名义上降曹魏被授九锡,数年后称帝建立东吴。
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后来其子司马炎建晋朝。
晋惠帝加赵王司马伦九锡,司马伦矫诏晋惠帝禅位,自称皇帝。
西晋齐王司马冏功居第一,加九锡。
西晋东海王司马越受九锡。
西晋陈敏自加九锡,其后占有吴越之地起兵反叛。
前赵刘曜遣使拜石勒为大司马大将军,加九锡,增封十郡,进爵赵公,次年石勒建立后赵。
后赵海阳王石弘授石虎九锡,石虎篡位继后赵武帝之后杀死石弘。
后秦文桓帝姚兴,册封藩属谯纵为大都督,相国蜀王,加九锡礼。
北魏节闵帝元恭在尔朱荣死后追赠他黄钺、相国、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晋王,赐给九锡。
桓玄受东晋九锡,后起兵作乱,篡晋建楚。
南梁豫章王萧栋给侯景加九锡,封为汉王,同年侯景逼萧栋禅让。
南朝四朝(即宋、齐、梁、陈)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其后再篡位夺朝。
东魏元善见追赠高欢为相国,进爵齐王,备九锡殊礼,后来高欢之子高洋篡位建立北齐。
杨坚从北周接受九锡,后建立隋朝。
李渊从隋朝接受九锡,后建立唐朝。
王世充要求隋朝皇泰主杨侗给予九锡成功,后废杨侗自立为帝,建郑国。
死后受九锡:北魏任城王元澄死后被赐给九锡。
拒绝接受九锡的名人:
孙权授曹魏附庸公孙渊九锡,试图拉拢,但公孙渊怕孙权远水救不了近火,杀封赏来使。
蜀汉丞相诸葛亮拒李严封赏九锡的建议,表示要先灭曹魏再受封。
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中推翻曹爽,被朝廷赐相国、郡公,加九锡,但都拒绝了。
司马颖两次拒绝九锡。
《礼记》记载认为:
一曰车马。指金车大辂(lù 车辕上用来挽车的横木),和兵车戎辂;玄牡二驷,即黑马八匹。其德可行者赐以车马。
二曰衣服。指衮冕之服,加上配套的赤舄(xì,鞋)一双。能安民者赐之。
三曰乐县。指定音、校音器具。使民和乐者赐之。亦作“乐悬”。
四曰朱户。指红漆大门。 民众多者赐之。
五曰纳陛。有两种说法。一是登殿时特凿的陛级,使登升者不露身,犹贵宾专用通道。二是阶高较矮的木阶梯,使登阶别太陡,这两种说法都不甚具体。能进善者赐以纳陛。
六曰虎贲(bēn)。守门之军虎贲卫士若干人,或谓三百人;也指虎贲卫士所执武器,戟、铩之类。能退恶者赐虎贲。
七曰弓矢。彤弓矢百,玄弓矢千。指特制的红、黑色的专用弓箭。 能征不义者赐之。
八曰斧钺。 能诛有罪者赐之。
九曰秬(jù)鬯(chàng)。指供祭礼用的香酒,以稀见的黑黍和郁金草酿成。孝道备者赐之。
《后汉书·袁绍传》注引《礼含文嘉》曰:“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器,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之士百人,七曰斧钺,八曰弓矢,九曰秬鬯。”
历史上有不少功臣拒受九锡以避嫌,譬如李严曾向诸葛亮试探劝进受九锡,诸葛亮回答要灭魏之后再接受。《三国志·蜀书·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云:“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诸葛亮回答:“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魏,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体现出高人一等的智慧。
(五)
《还原真相:中国古代12次禅让谁是真心自愿让贤》(2016年1月10日历史真相)说:

禅让中的「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禅让很有特色,权力转让,不见血腥,颇有中华礼让之风的特色。表面上是自愿,其实多为被迫。
但是,中国历史上12次禅让以上,有没有一次是真心自愿让位的呢?
1、尧禅让于舜,史料明确记载的第一次禅让。
尧在位七十年后,年纪老了。他的儿子丹朱很粗野,好闹事。有人推荐丹朱继位,尧不同意。后来尧又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推举虞舜,说他是个德才兼备、很能干的人物。尧很高兴,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并考验了二十八年才将帝位禅让给舜。
2、舜禅让于禹。
舜通过部落联盟会议,让八元管土地,八恺管教化,契管民事,伯益管山林川泽,伯夷管祭祀,皋陶作刑,完善了社会管理制度。他也仿照尧的样子召开继位人选会议,民主讨论。大家推举禹来做继承人。舜到晚年身体不好,依旧到南方各地去巡视,竟病死在苍梧(今湖南境内)的途中。舜死后,禹做了部落联盟的首领。
3、西汉末年,汉少帝刘婴禅让于王莽,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6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居摄三年),梓潼人哀章制作铜匮,内藏《天帝行玺金匮图》与《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伪托汉高祖遗命,令王莽称帝。于是王莽便到高帝祠庙接受铜匮,然后戴上王冠觐见太皇太后,坐在未央宫前殿,即天子位,定国号为「新」。
4、东汉末年,汉献帝刘协禅让于曹丕,曹丕建立曹魏政权。
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其子曹丕继位为魏王,并逼早已徒具虚名的汉献帝「禅让」。同年十月,汉献帝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称帝,立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
5、曹魏常道乡公曹奂禅让于司马炎,司马炎建立晋朝并统一天下,即所谓的三国归晋。265年8月司马炎继承晋王的爵位。次年1月,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即位为帝,国号晋。
6、南朝:东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于宋武帝刘裕、宋顺帝刘准禅让于齐高帝萧道成、齐和帝萧宝融禅让于梁武帝萧衍、梁敬帝萧方智禅让于陈武帝陈霸先。
7、北朝: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禅让于北齐文宣帝高洋、西魏恭帝拓跋廓禅让于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北周静帝宇文衍禅让于隋文帝杨坚。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皇帝成为“最危险的职业”,但是偏偏都选择了最讲礼仪的禅让,也是极大讽刺。
8、唐高祖李渊禅位于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杀建成、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尔后李渊让出军政大权予秦王,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诏曰:「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
9、唐朝末年,唐哀帝李柷禅让于梁太祖朱温。
因担心38 岁的唐昭宗有朝一日会利用李茂贞、李克用等东山再起,朱温下令朱友恭、氏叔琮、蒋玄晖等杀掉昭宗,借皇后之命立13 岁的李柷为帝,是为昭宣帝。天佑四年(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昭宣帝禅位,朱温正式称帝,更名为朱晃,庙号太祖。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史称后梁。
10、宋太祖赵匡胤黄桥兵变,周恭帝柴宗训禅让于赵匡胤。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后周宰相范质等人率百官听命,翰林学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准备好的禅代诏书,宣布周恭帝退位。赵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封恭帝柴宗训为郑王。
11、 宋徽宗赵佶禅让于儿子宋钦宗赵桓。
赵桓,宋高宗赵构异母兄。在金兵大举入侵汴京之际,宋徽宗禅让帝位,赵桓被迫即位,是为宋钦宗。最终被金人俘虏、贬为庶人。
12、 清帝乾隆将帝位禅让给自己的儿子嘉庆。
嘉庆元年(1796年)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帝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弘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十九日,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于皇帝,大事还是我办。」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
(六)
《你不知道的“被禅让”皇帝的结局》说:
晋恭帝司马德文禅让给宋武帝刘裕后,刘裕建立的是南朝宋,不是赵匡胤建立的宋朝,这就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北方就是少数民族入侵(五胡乱华),而南方则是汉人的朝代更替,分别为宋齐梁陈,而北方就乱的多,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轮番上演,最后统一北方的是隋朝,隋朝灭陈,进而统一了中国,好景不长,隋朝只传了两代,就被唐朝取代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这段时间“被禅让”的皇帝的结局吧。
首先来看看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的更替都伴随着被禅让,只有到了南朝陈,被北朝的隋灭亡,才没有继续玩禅让这一套。
在刘裕建立南朝宋50年后,厄运必然降临到他的子孙头上,479年,宋顺帝刘准禅让给齐高帝萧道成,被监视的士兵“误杀”。至于是不是误杀,大家自己用脚趾头想一想也能想明白是怎么回事,萧道成建立南朝齐大概20多年后,轮到自己子孙被禅让了,502年,齐和帝萧宝融禅让给梁武帝萧衍,萧宝融托他祖先的福,命运更加的悲惨,毫不掩饰地被萧衍杀死,萧衍的后代也没好到哪里去,五十多年后的557年,梁敬帝萧方智禅让给陈武帝陈霸先,也是一样的命运,毫不掩饰地被杀死。
相对于南朝的干净利落,北朝可就没那么清爽了。
首先是在550年,东魏的孝静帝元善见禅让给齐文宣帝高洋,禅位后次年被高洋以毒酒毒死,年仅二十八岁,谥号孝静皇帝。而高洋前期也算是个明主吧,整顿吏治,发展农业,修建长城,但是执政后期以功业自矜,纵欲酗酒,残暴滥杀,大兴土木,赏费无度,最终饮酒过度而暴毙,终年三十一岁(又说三十四岁),庙号显祖,谥号文宣皇帝。
557年十个神奇的年份,这一年,南北朝都发生了禅让,好像是商量好的,南朝是梁陈朝代更迭,而北朝则是西魏恭帝元廓禅让给北周孝闵帝宇文觉,不过西魏恭帝元廓也没有好下场,被宇文护杀死。
这个时候的北朝同时存在的是北齐和北周,两个政权都不稳定,都发生了多次内部禅让:
565年,齐武成帝高湛禅让给儿子齐后主高纬(内禅),高湛好酒及色,由于是内禅,所以并没有被杀死,但是却因酒色过度而死,时年三十二岁。然而高纬也并没有振作,仅过了12年,577年,齐后主高纬禅让给儿子齐幼主高恒(内禅),高纬和高恒被北周武帝宇文邕赐死。
北周这边,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个英主。他诛杀了权臣宇文护,灭了北齐,不过他却是个短命鬼,准备讨伐突厥的时候病死了,时年仅36岁,他的子孙不像他这么争气,宇文邕的儿子宇文赟在578年即位,便沉溺于酒色,第二年宇文赟便禅让给儿子周静帝宇文阐(内禅),自称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权。但是酒色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宇文赟次年病逝,时年二十二岁。比他老爹更加短命。
而宇文赟的早逝,给了杨坚机会,由于宇文阐即位只有六岁,造成了主弱臣强,于是杨坚抓住机会,81年,周静帝宇文衍禅让给隋文帝杨坚,而杨坚也是个狠角色,禅让的当年就杨坚派人害死宇文阐,时年九岁。
众所周知,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在618年,隋恭帝杨侑禅让给唐高祖李渊,死得不明不白,病死或者被杀。被杀的可能性比较大,病死只是一个官方说法。
而且隋朝真的很倒霉,发生了两次禅让,在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给王世充,被王世充勒死。
相比南北朝,唐朝的禅让大多数都是内禅!
首先就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手足相残,唐高祖李渊禅位给儿子唐太宗李世民(内禅)。李渊终老。
而后就是,李世民的儿媳妇武则天禅让给儿子唐中宗李显(内禅),张柬之等五个郡王虽然逼着武则天让位,但始终没有实力和勇气杀死武则天,武则天最后病死。
唐殇帝李重茂禅让给叔叔唐睿宗李旦(内禅),受哥哥李重福叛乱的牵连而被贬,不久莫名死去。
唐睿宗李旦禅位给儿子唐玄宗李隆基(内禅),自己本来无意皇位,牛气儿子想干就让他来吧。
唐顺宗李诵禅让给儿子唐宪宗李纯(内禅),身体太差,被宦官逼迫退位。
而到了907年,辉煌的唐王朝也就走到了尽头。唐哀帝李柷禅让给梁太祖朱温,被朱温毒死。而朱温建立梁,史称后梁,开启了五代十国的乱象。
(七)
谢选骏指出:禅让制度虽然充满阴谋,但毕竟是一种“政权和平转移”,引起的社会动荡较小。禅让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实政治的流行款式,还与古代先秦的政治理想有关。
《尚书》中的《尧典》一篇,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道统神话(区别于原始宗教神话)的最重要的经典。《尧典》虽是伪书(伪《古文尚书》并因此从中分出一部《舜典》),但却发挥了积极的现实作用。它涉及的多层面内容跨越了夏、商、周三代,成书年代历经有周八百余年。因此,它反映着先秦时代中国民族的最深刻的一些理想。《尧典》以尧、舜两位“远古神祇——近古帝王”的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而尧与舜,恰恰被视为古代“圣人——天子”的典型形象。这就为我们展示了“天子”观念的原始内涵:
“稽(考)古帝尧,曰放勋。钦文明(文,除有“文明”、“章法”等含义,还指宇宙的秩序,如“天文”的“文”);思安安(蔡沈释“安安”为无所勉强、顺乎自然)。允恭克让(“克让”,指能够让贤引退),光被四表(光耀四方大地),格于上下(沟通上天与人间)。克明俊(“俊”,古上帝名,引申意为“大而突出者”)德,以亲九族(九族,指宗族、大家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指百官族姓、国家支柱)。百姓昭明(指社会政治健康),协和万邦(万邦,指大文化圈内的所有政治实体与自治单位)。黎民于变时雍(天下人民因天子而获得普遍的和平)。”
这些德行,有不少是上帝之子特有的功能如“格于上下”、“光被四表”等等。而开宗明义,展示的恰是天子神圣性:他谦恭地从明悟宇宙秩序中获得了启示,思想因而倾乎自然的节律。他忠于神圣的使命,但不眷恋世俗的权势,他的人格之光照耀四极,沟通神人两界……中国道统神话中强烈的世俗伦理精神,使天子获得了一种大自然能力,他不同于宗教神话中神格的超自然能力。因此,天子的社会政治功能,大于他的神圣宗教功能。
天子对社会群体所发挥的影响,则被后来的儒学政治论(如号称“孔氏遗书”的《礼记·大学》篇),悄悄吸取了:“克明俊德被”被引申为“修身”,“以亲九族”伸发为“齐家”,“平章百姓”则是“治国”的原始说法;而“协和万邦”则是“平天下”观念的不那么战国味十足的措辞……儒家的创新之处仅在于,把天子不乏神秘性的“德”换成了儒士刻苦力行的“学”。《尧典》的道统神话在此被儒士们的政治哲学取代了。但此哲学理想,实有神话理想的澜源,殆无疑义。
天子,作为在天人之际“格于上下”的全能沟通者,擅长与天象的启示相感应,他以此调节人类的行为及其节律,以期顺天而应命。天子的创造,不在于个体的发挥,而首先体现为历法的创造及运用——“敬授人时”。这恐怕不是偶然的,这一调合天人关系的基本创造,使农耕民族的生活得以“顺乎天时”、合乎自然,更能应付环境压力、生存压力。其次,天子的创造落实到调理大地的规划上——大地是人的生存空间,治理它,得使人的生活切乎地利。这在《尧典》中,具体化为天子尧对洪水的治理计划。最后,天子禹更以自己的才具出色实现了这一使命。
综合《尧典》给天子描述出的图式,可以说:
天子的头两个步骤是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天子是从自己对天意、天命的感应中再生的,他来自人民中。因此,他的道路是艰辛的,同时也是“上升”的。
《尧典》对舜的兴起所作的描写,同样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天子舜生于逆境,发展了坚忍的美德和广泛的才能,最后经过神话式的典型考验,获得社会群体的承认,执掌神圣统治的权柄:
“谨(诚)徽(美)五典(即五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即总理一切事物),百揆时叙(秩序井然)。宾于四门(担任外交工作),四门穆穆(受到异邦的尊重)。纳于大麓(山脚,引申为旷野、荒山野岭),烈风雷雨弗迷。……正月上日(初一),受终(“禅让”)于文祖(尧)。在(察)璇玑玉衡(天文仪器或是象征天体运行的法器),以齐七政(日,月、五星)。肆(遂)类(特殊情况下的祭天之礼)于上帝,湮(神字旁——祭天之礼)于六宗(受祭的大神),望(一种祭祀)于山川、遍于群神。”
就这样,天子——这人类探索自然、协调自己与自然关系的特殊眼睛——经过离群索居的考验,终于握得了神圣事物(如祭祀上帝)的特权,成为直到人类群体活动的有力之手。
(我们记得,这与《福音书》上关于耶稣基督遭受魔鬼撤旦的诱惑,在旷野禁食四十天的记载,不乏相似。)
在《尧典》中,这只不乏神秘意味的手,大规模涉入一个新的领域——即着力协调人与家族之间关系、家族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世俗领域,修订历法、检查礼器(祭仪与礼仪中必备)和厘定度量衡(这象征为世界确立规范)、四出巡视、划分行政区域、制定并实施刑法,最后,逐次流放了四种危险的敌人:共工、欢兜、三苗、鲧。如此这般,天下大治。……
天子的社会事业与文化使命,不会因其世俗性的死亡而中断。尧死之后,舜的世俗化职能及社会化倾向进一步加强,因此,他成为道统神话范畴中的天子向政治哲学范畴中的天子过渡的中介。这样,天子职能中沟通人与家族、家族与社会关系的一元,至少与其沟通国家与神、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一元,等量齐观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一元越来越多地包括着前一元。“天理”越来越成为“人礼”的变相。
尽管道统化、历史化、世俗化程度如此之深,但在舜和他的“廷臣”如后稷(周始祖)、契(殷始祖)、皋陶、益、朱、虎、熊、罴、夔、龙等神话形象之间,仍然存有显见的演变关系。维系这些关联的核心力量是,一群“远古神祗——近古庭臣”受到道统的强烈吸引和内外压力的持续驱使,下降为人,充当“天子的仆从”,去实现“天之明命”。
中国历史文化的晨曦,就这样破开了它的浑沌态。
……
在现代思想看来,禅让制要比世袭制时髦得多,尤其是对全球政府而言。
有人把中共现行的僭主专政的继承制度叫做“禅让制”,也有人从共产主义的的军事民主制或军事寡头制的角度去观察之,但是在我看来,这都是受了古代神话传说的框架影响所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