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谢选骏:中国如何失去了马来西亚


网文《你不了解的马来西亚:一个曾被中国统治的伊斯兰国家》说:
马来西亚,这个名字大家非常熟悉。
首先,三不五时就有一些事情发生在那儿或者与他有关。往前,马航的飞机出了两次事故,全世界为之震惊;眼下,金正恩的哥哥又在马来西亚遇刺身亡。
其次,马来西亚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其中不乏在华语世界拥有广泛人气的明星,比如梁静茹、阿牛等等。

近年出现的新生代女歌手朱主爱,也是马来西亚籍。
但是,大家对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却知之甚少,甚至有着很多的误解。
其实,马来西亚这个国家,堪称奇葩。
首先,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信仰伊斯兰教,而非佛教。
因为马来西亚诞生了不少华人明星,再加上地处东南亚,与泰国、新加坡毗邻而居,“新马泰”也长期并称,而泰国是举世闻名的佛教国家,新加坡则是一个汉族为主体民族的世俗国家。于是给了很多人一个错觉,那就是马来西亚,要么是个佛教国家,要么是个世俗国家。
众所周知,泰国是一个佛教国家
然而,事实远非如此。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族(又称巫族)是一个彻彻底底的伊斯兰教民族,马来西亚官方也认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且将自己的国家定义为“穆斯林国家”。

真是想想都觉得热。
马来西亚的政治体制,堪称奇葩中的奇葩
了解这种制度,要从马来西亚的地方行政区划开始说起。
马来西亚下面有十三个州,其中有九个州为世袭州,这九个州被不同的家族世袭统治,其统治者被称之为世袭“苏丹”(苏丹,阿拉伯语音译,意为总督)。这些苏丹既是当地的世俗统治者,又是当地的伊斯兰宗教领袖。
因为九个世袭州元首既是当地的世俗领袖,又是伊斯兰教的精神领袖,而且最高元首只能在这九个世袭州中选。所以伊斯兰教成为马来西亚的国教,自然是情理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官方给自己的定义是“穆斯林国家”,与沙特阿拉伯、伊朗等“伊斯兰国家”还是有着显著的差别。
首先,马来西亚的民族成分十分复杂。其主体民族只占总人口的55%,无法形成对少数民族的绝对优势。所以,马来西亚并没有也不可能像其他伊斯兰国家一样排斥异教,只能以一种相对开放的姿态接纳了这些少数民族文化。所以在众多清真寺的间隙之间,还是有很多印度教庙宇和佛教庙宇存在,而且因为当地华人数量仅次于马来族,道教和儒家信仰在马来西亚也有一席之地。
马来西亚和中国的渊源,简直说不尽
马来西亚能够有数量众多的华人,其历史上和中国的渊源,已经可见一斑。
首先,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族,就和中国有很大的关联。马来族是一个双向来源的民族,在四五千年前,马来族的一部分先人就在当地定居,但同时,其另一部分祖先则是居住在中国的云南境内少数民族。后来,这两支部落汇合到了一起,才产生了今天的马来人。
到了汉代,中国开始迎来一个黄金时代,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先后开辟,中国的影响力开始扩张。到了唐代,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和阿拉伯地区的贸易中转站之一,马来西亚地区开始有一定规模的中国移民。这时,今天马来西亚的疆域由一个叫三佛齐的王国统治,并且一直保持着对中国的朝贡关系。
从这个角度上……马来西亚,也可以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后来,明朝遭遇变故,延续数十年的旧港宣慰司被朝廷裁撤。但是,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力始终不减。
当时,明朝的海外驻军有一部分就留在了马来等地没有回国,取当地马来族女子为妻,他们生下的男孩,被马来语称之为“峇峇”,生下的女孩称之为“娘惹”。因为历史悠久,加上后来清朝一百年的闭关锁国,这部分人与中国本土隔绝,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
“峇峇娘惹文化”中,既能明显看出中国文化的痕迹,又能看出马来文化的影响,别具一格。而且因为明朝灭亡后,中国被满洲所统治,民俗文化受到满族文化深刻的侵蚀,故而峇峇娘惹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明朝汉族文化的一个活化石。
娘惹人一直保持着成年女子束发,儿童梳成总角的风俗,在中国境内,这项风俗已经因为清初的剃发易服已经荡然无存。
极端的多元化,给马来西亚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马来西亚是一个非常多元的国家。但是,这样的多元化并没有给马来西亚带来多少好处,反而有着很多消极影响。
首先,马来西亚的主体民族马来族所占比例太少,只有55%,而第二大民族汉族也就是华人则占到了24%,第三大民族印度斯坦族也有7%的比例。更重要的是,马来族、汉族、印度族在文化、语言、风俗上千差万别。
因为马来族和印度族分别以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作为纽带,身为宗教民族,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大规模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而汉族更不可能去接受他们那种相对落后的文化。
所以这种多元化,实际上是一种较劲的结果,一种无奈的结果。
再加上近些年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张,割裂了马来西亚境内各非穆斯林民族与穆斯林民族之间的关系,更让华人在内的少数民族地位显得越来越尴尬,在很多领域更是被边缘化。
比如,华人(包括峇峇娘惹人)依赖高水平的文化素养和一定的人口比例,掌握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命脉,并且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有着一席之地。但是在马来西亚的政治、军事领域,却毫无存在感。
这种情况,让马来西亚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也令其经济、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
在九十年代,马来西亚经济飞速发展,一度和泰国、菲律宾、印尼并成为亚洲四小虎,与当年崛起的亚洲四小龙不遑多让。但是,马来西亚繁荣的背后是华人的勤劳智慧,经济的崛起影响了当地马来人的地位。之后,趁着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马来西亚出台了民族不平等政策,限制华人的发展,导致其经济发展出资按负增长,之后长期进入了缓慢增长状态。
而且,多元化也给马来西亚的治安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
马来西亚的各个民族之间,就像各个山头一样,相互并无归属感,聚居在各自的社区中,独立性非常强。那些少数民族社区,政府管不了也不想管,必然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金正男在马来西亚遇刺,其背后主使或许也利用了这一点,巧妙的安排了间谍。
谢选骏指出:《你不了解的马来西亚:一个曾被中国统治的伊斯兰国家》所讲的故事,主题就是“中国如何失去了马来西亚”。但是在历史上,马来西亚并非全体接受中国统治,只是部分接受中国统治。按照这种多元性质,马来西亚的华人聚居区可以寻求住民自决。峇峇娘惹人的历史存在,可以为此做出见证。
峇峇娘惹,(或称土生华人/侨生)是指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印度尼西亚)和室利佛逝国(新加坡)一带的明朝人后裔,峇峇娘惹也包括少数在唐宋时期定居此地的唐人,是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大部分的原籍是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称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翻译,在土生华人,在马六甲、槟城、新加坡都比较多。男性称为Baba “峇峇”,其实就是“爸爸”;女性称为Nyonya“娘惹”。
1960年代以前峇峇娘惹在马来西亚是土著身份(Bumiputra),但由于种族歧视等政治因素而被马来西亚政府归类为华人(也就是马来西亚华人),从此失去了土著身份。峇峇娘惹今天在马来西亚宪法上的身份和十九世纪后期来的“新客”无分别。
这些峇峇人,主要是在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峇峇人讲的语言称为峇峇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有些受华文教育的华人也称那些从小受英式教育的华人为“峇峇”,这个用法有藐视的意思,表示此华人已经数典忘祖或者不太像华人了。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叫作“三代成峇”,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但这句话没有藐视的成份,只是意味到了第三代华人,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的原故,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
此外,峇峇亦特指一个自称并被称为“峇峇”的华人族群,也就是今日在马六甲以及马来西亚独立前在槟城和新加坡的峇峇。峇峇华人讲马来语,他们也自称为“Peranakan”——马来语中“土生的人”,故“Cina Peranakan”即土生华人,这一词本用来识别“峇峇人”与“新客”——也就是从中国来的移民。在19世纪的马来半岛,这样的分别很明显也很重要,“峇峇”是土生的,而“新客”是移民,两者的生活习惯和政治意识不太一样。虽然现在的马来西亚华人大都是本地出生的,可是“Peranakan”一词已成为“峇峇人”的专用自称。不过现在,一位马来西亚华人娶了一位马来人为妻,他们的儿子也不是峇峇娘惹,是混血儿。峇峇娘惹可谓当世产生的特殊民族。
英殖民时代
由于英国殖民统治马来亚,故当年大多数土生华人接受英语教育,懂得三种语言能够同时接触中国人,马来人和英国人,也因为他们懂得三种语言的缘故,在英政府统治期间有大部分土生华人从事国家行政和公务员职位。由于长期和英国人交往,有很多土生华人皈依基督教。渐渐地土生华人也就成为了海峡殖民地(槟城,马六甲和新加坡)有影响力的一个团体,并也被称为“King's Chinese ” (国王的华人)同时也效忠英女王。由于土生华人“土生土长”的身份又受到英政府的重用,生活基本上已经属于富裕,故把后期到来的华人和华工区分为新客。
文化认同
一般具有较强烈中华意识的人士经常批评峇峇娘惹“数典忘祖”,然而马来西亚华人公会 (政党) 的创始人陈祯禄本身是诞生于马六甲的土生峇峇华人,但他也曾经有如下想法:
“华人若不爱护华人的文化,英人不会承认他是英人,巫人也不会承认他是巫人,结果,他将成为无祖籍的人,世界上只有猪牛鸡鸭这些畜生禽兽是无所谓祖籍的,所以,华人不爱护华人文化,便是畜生禽兽”。
“失掉自己文化熏陶的华人,绝对不会变得更文明。一个人的母语,就像一个人的影子,不能够和他本身分离。”
陈祯禄逝世后,他的墓碑上刻着“民国四十九/庚子年十月二十五日仙逝”。当时距离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迁台已经十年之久,加上马来西亚已于1957年独立,马来西亚华人普遍上为了避免其他种族质疑效忠程度已采用公元纪年。陈氏家族采用民国纪年为正朔,也证实峇峇在某种程度上仍然具有中华意识。
马六甲三保山墓地达二十五公顷,有一万两千个坟墓,许多墓碑就是明、清、民国三代遗存的。其中一块墓碑以明朝为正朔刻了“皇明显考维弘黄公妣寿姐谢氏墓。壬戌年仲冬谷旦、孝男黄子、辰同立”,这一墓碑受不少学者在马六甲研究上引用。对于中国籍先祖留下来的礼仪, 马六甲峇峇娘惹社群虽不懂涵义却保留下来,让三保山成为中华风格浓厚的地方。
娘惹文化
“娘惹”原本是指华人与马来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尔后演变成泛指华人与马来人相融的文化,峇峇娘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这也包含饮食在内,因此在马来西亚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
语言
峇峇和娘惹人讲的语言称为峇峇话,并非单纯的福建话,在使用汉语语法的同时,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与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
早期的峇峇,由于敢于冒险,勤勉刻苦又善于理财,多半成为当地的富贾。18-19世纪,大多数的峇峇都进行豆蔻、槟榔和鸦片贸易,种植胡椒,投资开矿或房产,紧接着便开始涉足金融,在宗教、经济、政治等重要领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娘惹的服饰之所以如此高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取决于娘惹娘家和丈夫的经济条件。
峇峇是南洋华族移民先驱,峇峇不同于20世纪后移民高潮中迁来的华人,大多接受了英文教育。那些充当大洋行、大银行、贸易行买办的峇峇们,既穿对襟立领疙瘩袢的华服和中式裤、戴小帽刺,或长衫马褂、留长辫,同时又择时、择地穿正宗西服。剪辫发的时间比中国略早。在这一过渡时期,接受英文教育并成为英籍臣民的人,着装西化倾向越来越彻底。早在19世纪早期,很多峇峇就穿西服。
在新加坡感受东南亚土生华人的文化,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在娘惹们生活中所融合的多民族文化色彩。一方面,峇峇接受英国教育,从事洋务,着西式服装;一方面,娘惹们留在家中还在从事中国式的女红和纸牌游戏。女孩们从十二岁开始,即在妈妈的指导下绣制自己的婚服。二次世界大战后,峇峇们一方面阅读西洋文学,打网球、桌球、垒球、排球,甚至出入赛马场,随着留声机播放的音乐在热闹的舞厅翩翩起舞;一方面,娘惹们又严格地承袭华人的祭祖与婚礼形式。我仔细地端详婚礼服,新郎有的是一袭清末民初中式服装,有的索性一身西装,但新娘却绝对是典型的中国戏装,确切地说是结合了唐宋明式凤冠霞帔和清式马面裙的中国传统服装。看着娘惹们的结婚照片,竟然想起了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的画像,简直太具中国古文化的味道了。
娘惹向马来人或欧洲工匠订制首饰时,总也忘不了中国的凤凰、牡丹和喜气八仙。尽管这些首饰已不是中国原有的风格,但是娘惹们依然固执地认为,这些代表着吉祥。峇峇家里的陈设也是中西糅杂的,既有起居室、饭厅,又有条案,上面安放着祖先的灵位或是神佛像;既有镶嵌欧洲彩色瓷砖的墙壁,又有螺甸镶嵌的楠木明式家具。
融合几种文化而形成的土生华人服饰,也是在融合的基础上,顽强地保留下中华民族的文化意韵,难怪娘惹看起来那么亲切。

1 条评论:

  1. SBNB, 中国在历史上被外国打得叫爸爸, 叫爷爷, 4次当4等人。

    宋朝是金国儿国。
    宋朝时一亿汉人,被一百万女真人打得叫爹。 (100:1)。
    宋徽宗, 宋钦宗在金国光屁股游街。
    宋高宗赵构的生母韦太后, 正妻邢氏(遥册为皇后)在金国为妓。
    宋帝称金帝为伯皇帝, 或叔皇帝。“叔大金皇帝”。- 《中国通史》
    宋帝自称侄皇帝, “侄宋皇帝”。- 《中国通史》
    金国使者要求赵构向其下跪,之后改为秦桧丞相及以下向其下跪。
    赵构向金国称臣, 自称“臣构”。
    金国的人等制为 (1)女真 (2)渤海 (3)契丹 (4)汉。
    宋朝称臣进贡金国大约100年。

    回复删除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