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0月31日星期六

谢选骏:天问不如人问(A Meta Study)



天问不如人问,因为天是不会问问题的,所以天问其实只是“问天”,说到底还是“人问”。


中国人喜欢模仿,而且不求甚解,所以一百多题的《天问》诞生两千多年以来,只有《X天问》(例如《拟天问》、《浑天问》、《答天问》,或是《天对》、《杂问》甚至重复《天问》,结果竟无一篇《人问》,都是因为不懂天问其实还是人问,真是毫无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天问》虽好,不如《人问》——所以我写一本《人问大全》,用“指出”的方式,变相提出一万个问题,可以穷极思想之妙。


《人问大全》的来历——

1、中国古代有个“天问”,

2、欧洲古代有个“神学大全“

3、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万篇现在流行网上的文章,筛选评论总结,可以出版一百本书,就像百科全书那样。这是以前的人类没有体力可以做到的,也是以后的人类没有脑力可以做到的,只有我们现在这个横跨互联网络的时候,还有网络时代之前的手写思考的训练,借助信息搜集的功能,可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还能顺便保存了许多转瞬消失的网络文字到纸媒的世界。


有人评论说,这很像“meta study”,所谓“meta study”,类似于“meta-analysis”但又不同。“meta-analysis”指的是“元分析”——


“meta study”类似于“meta-analysis”但却不同,重点就在于,“meta study”不像“meta-analysis”那样,需要受制于统计学的控制。“meta study”更注重“主观的创造性”,“meta-analysis”更注重“材料的客观性”。


(一)


网文《屈原<天问>赏析》(国学网站)报道:


《天问》曰: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瞢闇,谁能极之?

冯翼惟像,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惟时何为?

阴阳三合,何本何化?


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惟兹何功,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天极焉加?

八柱何当,东南何亏?

九天之际,安放安属?

隅隈多有,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氾。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

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惠气安在?

何阖而晦?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

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何以窴之?

地方九则,何以坟之?

河海应龙?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坠何故以东南倾?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

南北顺堕,其衍几何?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

雄虺九首,鯈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

靡蓱九衢,枲华安居?

灵蛇吞象,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三危安在?

延年不死,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

羿焉彃日?乌焉解羽?


禹之力献功,降省下土四方。

焉得彼嵞山女,而通之於台桑?

闵妃匹合,厥身是继。

胡为嗜不同味,而快朝饱?


启代益作后,卒然离蠥。

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

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

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

启棘宾商,《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而死分竟地?


帝降夷羿,革孽夏民。

胡射夫河伯,而妻彼雒嫔?

冯珧利决,封豨是射。

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浞娶纯狐,眩妻爰谋。

何羿之射革,而交吞揆之?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莆雚是营。

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白蜺婴茀,胡为此堂?

安得夫良药,不能固臧?

天式从横,阳离爰死。

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何求于嫂?

何少康逐犬,而颠陨厥首?

女歧缝裳,而馆同爰止。

何颠易厥首,而亲以逢殆?

汤谋易旅,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汤何殛焉?

舜闵在家,父何以鱞?

尧不姚告,二女何亲?

厥萌在初,何所意焉?

璜台十成,谁所极焉?

登立为帝,孰道尚之?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舜服厥弟,终然为害。

何肆犬豕,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南岳是止。

孰期去斯,得两男子?


缘鹄饰玉,后帝是飨。

何承谋夏桀,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下逢伊挚。

何条放致罚,而黎服大说?


简狄在台,喾何宜?

玄鸟致贻,女何喜,


该秉季德,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何以肥之?

有扈牧竖,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其命何从?


恆秉季德,焉得夫朴牛?

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有狄不宁。

何繁鸟萃棘,负子肆情?

眩弟并淫,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而後嗣逢长?


成汤东巡,有莘爰极。

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

水滨之木,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

汤出重泉,夫何罪尤?

不胜心伐帝,夫谁使挑之?


会晁争盟,何践吾期?

苍鸟群飞,孰使萃之?

列击纣躬,叔旦不嘉。

何亲揆发,何周之命以咨嗟?

授殷天下,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何以将之?


昭后成游,南土爰底。

厥利惟何,逢彼白雉?


穆王巧挴,夫何周流?

环理天下,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焉得夫褒姒?


天命反侧,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谗谄是服?

比干何逆,而抑沉之?

雷开何顺,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受醢,箕子详狂?


稷维元子,帝何竺之?

投之於冰上,鸟何燠之?

何冯弓挟矢,殊能将之?

既惊帝切激,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秉鞭作牧。

何令彻彼岐社,命有殷国?

迁藏就岐,何能依?

殷有惑妇,何所讥?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昌何识?

鼓刀扬声,后何喜?

武发杀殷,何所悒?

载尸集战,何所急?

伯林雉经,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坠,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後兹承辅。

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勋阖、梦生,少离散亡。

何壮武历,能流厥严?


彭铿斟雉,帝何飨?

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后何怒?

蜂蛾微命,力何固?

惊女采薇,鹿何祐?

北至回水,萃何喜?

兄有噬犬,弟何欲?

易之以百两,卒无禄?


薄暮雷电,归何忧?

厥严不奉,帝何求?

伏匿穴处,爰何云?

荆勋作师,夫何长?

悟过改更,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久余是胜。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爰出子文?

吾告堵敖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忠名弥彰?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何谓“天问”?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徬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大体说来,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对物质界说,又有本始、本质、本原的意思。《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从全诗的结构及内容来看,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这些问题有许多是在他那个时代尚未解决而他有怀疑的,也有明知故问的,对许多历史问题的提问,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政治见解和对历史的总结、褒贬;对自然所提的问题,表现的是作者对宇宙的探索精神,对传说的怀疑,从而也看出作者比同时代人进步的宇宙观、认识论。《天问》以新奇的艺术手法表现精深的内容,使之成为世界文库中绝无仅有的奇作。


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闇闇”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唐杨炯有《浑天问》、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


总之《天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它相当高的价值与地位。


谢选骏:天问不如人问,因为天是不会问问题的,所以天问其实只是“问天”,说到底还是“人问”。


网文《<天问>简介》报道: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奇”文:说它奇,不仅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屈原的其他作品,更主要的是从作品的构思到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的“奇”——奇绝的内容显示出作者惊人的艺术才华,表现出诗人非凡的学识和超卓的想像力!


《天问》是一篇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经典诗作。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晋傅玄有《拟天问》,梁江淹有《遂古篇》,北齐颜之推有《归心篇·释一》,唐杨炯有《浑天赋》,柳宗元有《天对》,明方孝孺有《杂问》,王廷相有《答天问》95首,黄道周有《续天问》,清李雯也有《天问》。

背景/《天问》 

《天问》

《天问》图册

《楚辞》篇名。关于《天问》的写作背景和缘由,王逸《楚辞章句》说是屈原被放逐后,忧心愁惨,彷徨山泽,他走进楚国的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画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于是当场题辞,写下此篇,用以排解愤懑、舒泻愁思。此说不一定可靠。至于《天问》的写作时间,也不一定如王逸所说在顷襄王之世屈原被放逐以后,也有可能作于怀王之时。

《天问》是屈原思想学说的集粹,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他似乎是要求得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而这些问题也都是春秋、战国以来的许多学人所探究的问题,在诸子百家的文章里,几乎都已讨论到。屈子的《天问》则以惝恍迷离的文句,用疑问的语气说出来以成此钜制,这就是屈子所以为诗人而不是“诸子”的缘由。而“天”字的意思,战国时代含义已颇广泛。《易·系词》中说:“法象莫大乎天地。”《天问》的天,也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屈原为楚之宗室重臣,有丰富的学识和经历,以非凡才智作此奇文,颇有整齐百家、是正杂说之意,《天问》的光辉和价值也就很清楚地呈现于读者面前了!


《天问》的内容异常丰富,问及天、地、人之事,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历史、乃至神话传说的看法。全诗凡374句,提出了172个问题(统计标准不一,一说116问)。由于存在错简或脱漏等情况,其中有一些文理不顺的现象。但总的看来,全诗表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深沉的思考和丰富的想象,反映了他大胆怀疑和批判的精神。其中述及天体及历史传说,多为先秦时期的齐、鲁、三晋北方中原地区产生的诸书所不道,可能出于楚国所传旧史,即《梼杌》及左史倚相所传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典籍。


《天问》问世之后,摹拟的作品为数不少。可见其对后世文学创作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摹拟之作大多既缺乏思想价值也缺乏文学价值。总之《天问》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特色而有很特殊意义的文学杰作,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它相当高的价值与地位。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的作品,根据刘向、刘歆父子的校定和王逸的注本,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语,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但也有人怀疑《远游》以下诸篇及《九章》中若干篇章非出自屈原手笔。


在语言形式上,屈原作品突破了《诗经》以四字句为主的格局,每句五、六、七、八、九字不等,也有三字、十字句的,句法参差错落,灵活多变;句中句尾多用“兮”字,以及“之”“于”“乎”“夫”“而”等虚字,用来协调音节,造成起伏回宕、一唱三叹的韵致。总之,他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巨大的创造性。


关于“天问”的意思,王逸《楚辞章句》说:“何不言‘问天’?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也。”这是一种解释。另一种解释是,即自夏殷以来,天被视作万物之主,是统摄万类群生的,一切高远神异不可知之事,都可用“天”来统称,所以有关万事万物的疑问,也可以统称为“天问”。

又据传屈原被逐,忧心愁惨,徬徨山泽,过楚先王之庙及公卿祠堂,看到壁上有天地、山川、神灵、古代贤圣、怪物等故事,因而“呵壁问天”,这种说法虽有一定历史文献的记载及文物可作参考,但未必就是屈原写《天问》的真实起因。《天问》中,问天地、日月、山川、灵异之外,它所涉及的人事,大多有当时的现实意义。因此,屈原所提出的问题不会是仅仅根据庙堂壁画。而是有他主观上的选择并经他精心结撰的。从全文的先后次序来看,先天地自然后三代史实,而以楚国的贤君愚臣作为结尾,这里显著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动机与创作意图,因此,这篇包含着作者深层思想结晶的《天问》,不可能是他“呵壁问天”的即兴之作。


《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楚辞》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上四句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言,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复,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

《天问》作连续发问,有一问到底之势,体式比较特殊。但先秦书中亦不乏其例。零星数句的如《庄子·逍遥游》:“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全章整节的如《庄子·天运》篇“天其运乎”至“敢问何故”,以及《列子·汤问》篇“汤问于夏革”一段。接近于全篇的如《逸周书·周祝解》“故万物之所生也”至“牝牡之合,孰交之”。又,《庄子·天下》篇也说到:“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可见屈原前后已有好些《天问》体式的文章论著。不但如此,在世界古代经典中,亦可发现与《天问》类似的诗篇。如印度《梨俱吠陀·创造之歌》第一章第六段写道:“孰知其真?孰穷其故?何所自在?何因而作?明神继之,合此造化,是谁知之?孰施行之?”伊斯兰《火教经》(伊朗《波斯古经》)有:“谁分大地,下丽于天,以免于倾?水与植物,谁孽生之?谁役风云,周道是遵?呜呼智人,谁更启我善心?”《旧约全书·约伯记》也说:“是谁定天地的尺度?是谁把准绳拉在其上?他的根基安置在何处?他的路标是谁安放的?……光明从何而至?黑暗原来位于何所?”几个文明古国的哲人不约而同地发出这类问题,并形诸吟咏,颇堪寻味。但作为长篇哲理诗,《天问》可谓独步一时。  


第一部分是对自然结构提出问题,自首句“曰遂古之初”,至“乌焉解羽”,共计112句,69个问题。首先对宇宙起源、天体结构和日月星辰运行发问,接下来对大地结构和鲧禹治水、羿射十日等事件发问。

第二部分是对社会历史提出问题,自“禹之力献功”,至“卒无禄”,共计244句,96个问题。首先从禹的婚姻问起,对夏代的历史发出一系列问题,接下来对商代历史(涉及女娲、尧、舜和吴国的历史故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然后对周代历史直至春秋战国若干事件提出一系列问题(104句,45问)。


第三部分是尾声,自“薄暮雷电”,至“忠名弥彰”,共计17句,8个问题,内容主要是联系自己的遭遇,阐述屈原个人的感慨。


全诗372句1553字,是一首以四字句为基本格式的长诗,对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许多方面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一说一百五十多个)问题,全诗总体看来大致可分两大部分。每部分中又可分为若干小节。

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闇闇”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九州安错……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


以上《天问》的第一大部分,大体是就自然界的事物发问,并联想到与自然有关的一些神话与历史传说,文章富有变化,联想丰富而有情致,除少数可能有错简外(如“河海应龙”二句或为错简,或有失误),不能以后人习惯的文章结构之法去看它,而认为是“与上下文不属”,杂乱而无章法。


从“禹之力献功”起,对大量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与史实提出了问题,这些各种各样的人事问题构成了《天问》的第二大部分。


女岐、鲧、禹、共工、后羿、启、浞、简狄、后稷、伊尹……,屈子对这些传说中的事和人,一一提出了许多问题,在对这些人与神的传说的怀疑中,往往表现着诗人的情感、爱憎。尤其是关于鲧禹的传说,表现了作者极大的不平之情,他对鲧治水有大功而遭极刑深表同情,在他看来,鲧之死不是如儒家所认为的是治水失败之故,而是由于他为人正直而遭到了帝的疑忌,这种“问”,实际上表现了诗人对自己在政治斗争中所遭遇到的不平待遇的愤懑,《天问》的思想光辉就应当是这样来理解的。


自“天命反侧”起则进一步涉及商周以后的历史故事和人物诸如舜、桀、汤、纣、比干、梅伯、文王、武王、师望、昭王、穆王、幽王、褒姒直到齐桓公、吴王阖庐、令尹子文……,屈原提出的好多问题,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历史政治的正邪、善恶、成败、兴亡的看法,这些叙述可以看成是这位“博闻强志”的大诗人对历史的总结,比《离骚》更进一步、更直截了当地阐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而对楚国政治现实的抨击,也是希望君主能举贤任能,接受历史教训,重新治理好国家的一种变幻了的表现手法。


《天问》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以四字为句,以问的形式从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细细读去还是可以理清脉络,弄明主脑的。《天问》在语言运用上与屈赋的其他篇章不尽相同,通篇不用“兮”字,也没有“些”、“只”之类的语尾助词。句式以四言为主,间杂以三、五、六、七言。大致四句为一节,每节一韵,节奏、音韵自然协调。有一句一问、二句一问、三句一问、四句一问等多种形式。又用“何”、“胡”、“焉”、“几”、“谁”、“孰”、“安”等疑问词交替使用,富于变化,因而尽管通篇发问,读来却圆转活脱而不呆板,参差错落而有风致,所以前人评论说:“或长言,或短语,或错综,或对偶,或一事而累累反覆,或数事而熔成一片,其文或峭险,或澹宕,或佶倔,或流利,诸法备尽,可谓极文章之变态。”(俞樾《评点楚辞》引孙鑛语)这构成了《天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当然它表现的是屈原的学术思想,问的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此在修辞手法上,自然没有像《离骚》、《九歌》、《九章》那样绮丽而富于浪漫色彩,但正如清贺裳《骚筏》所评“其词与意,虽不如诸篇之曲折变化,自然是宇宙间一种奇文”。


《天问》艺术上的独创,在中国诗歌史上绝无仅有,这首先表现为深沉的理性思考和热烈的情感相结合。《天问》全诗都由问句组成,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社会的深思熟虑后的见解、质疑,极富哲理,但它同时是一篇满含激情的文学作品,是一首激人情志、感人肺腑的长诗。其次,《天问》通过众多疑问词和虚词的运用,不同句式的变化,使全诗错落有致、疾徐相间,独具风采。句式、问式的错综变化,加上丰富的感情色彩,构成了全诗雄肆活脱、穷极幽渺的风格,取得了奇气袭人的效果。

《天问》是一篇充满强烈的理性探索精神和深沉的文学情思的经典诗作。郭沫若先生称:“其实《天问》这篇要算空前绝后的第一等奇文字”。(《屈原研究》)有学者讲,它集中反映了屈原的学术思想,可谓切中了屈原那蓬勃涌动的理性思想的脉搏。可以说《天问》一篇,是屈原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总体认识的总结与升华的一种艺术再现,在那个时代,已不啻构建了一座精神和思想的巨峰。还有学者提出,《天问》是屈原在掌握了楚国巫史文献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一部文学作品,这一点从它涉猎广泛的170余个问题上,是完全可以得到印证的。


屈原在《天问》中提出的自然科学方面的问题,与春秋战国其它学者相比,有着许多新的内容和特点;其中有些思考,即使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的价值。


1、提出了信息传输问题:“遂古之初,谁传道之”?没有人类的时候,天地形成的信息是如何传输的呢?这个问题今天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2、提出了认识论的问题:“上下未形,何由考之”?人的思维是一种建立在符号体系上的思维,而符号只能描述具体的有形的事物,难以描述无形的事物,而这正是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的一个重大障碍。


3、关于九天,王逸在《楚辞章句》解释为:“九天,东方昊天,东南方阳天,南方赤天,西南方朱天,西方成天,西北方幽天,北方玄天,东北方变天,中央钧天。”不过,这种解释并不符合屈原所说的天有九重。事实上,我国古人很早就产生了天有九层的观念,但是最早见诸于文字的是《天问》的“圆则九重,孰营度之”、“九天之际,安放安属”。这里涉及到宇宙的空间深度和天上物体彼此之间的距离问题,从视觉直观的角度来说,古人所说的九重天大体可以分为如下九个层次:距离大地最近的是云雾雷电(我国古代经常把气象归入天文现象),然后是月亮,接下来是内行星(水星、金星,它们能够出现在太阳之前,形成凌日现象,表明它们比太阳近)、太阳、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彗星、亮的恒星、暗的恒星,最遥远的是模糊的星云。


《天问》涉及的历史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史料价值。在这个问题上,许多学者都赞成郭沫若的观点,即凡是《天问》出现的内容,都可相信是先秦的真实资料。

姜亮夫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等书中认为,《天问》讲夏代历史二十多条,商代历史十二三条,周代历史八九条,尤详于禹启夏初;因为楚是夏的后代,夏起自西北,后分两支,一支沿黄河东下,至今日西安、郑州一带,即周;另一支沿汉水南下,是为楚国;屈原心目的旧乡,即老家是在昆仑;楚国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失传后,北儒所记历史便成了正统。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屈原没有提出的历史问题意味着什么?例如,《天问》里没有对炎帝、黄帝、太昊、少昊、颛顼的故事提出问题。显然,这表明屈原对历史问题是有所选择和取舍的。其中,太昊是楚国祭祀歌舞《九歌》的主神东皇太一,颛顼是楚人的先祖,屈原不对它们提出疑问,应当是出于尊重的考虑。由于少昊是巴人的先祖,而屈原出身于巴人家庭,因此不对少昊提出疑问,也是可以理解的。


问题是,屈原为什么没有对炎帝、黄帝的事迹置一词发一问?这多少让人有些不解。这是因为,屈原已经追问到人类的起源“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并谈到了先夏时期的尧、舜、喾、简狄、后稷、彭祖的故事,也提到了昆仑山,然而就是不提炎帝、黄帝,而且在屈原的其它作品里也没有提到炎黄二帝(《远游》提到轩辕、太昊、炎神,但是《远游》并非屈原的作品,而是汉代人所作)。或许,屈原认可的历史,取自《尚书》,而《尚书》就是以尧、舜时代为历史的开篇。因此,屈原在《天问》的尾声,尽乎绝望地说:“厥严不逢,帝何求?!”意思是,楚国的江河日下已经难以挽回了,我对上天还能再要求什么呢?也就是说,屈原对祭祀巫术在保佑楚国的作用问题上,已经彻底地丧失了信心。


有鉴于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楚顷襄王兄弟在读到《天问》后,会如此地震怒,一定要把屈原放逐江南而后快。这是因为,屈原作为楚国的主祭师(相当于西方的大主教),如果他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动摇,显然会严重威胁到楚顷襄王的统治权的,因此也就不能再继续担任三闾大夫之职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巫风甚浓的楚国,首先觉悟到巫术不能挽救楚国的不是别人,而正是巫师出身并长期担任楚国主祭师的屈原。在这种情况下,屈原撰写《天问》的目的,就不仅仅是发泄个人的疑问,而是为了教育楚国的君臣“悟过改更”,放弃单纯依赖巫术的心理,改变任人唯亲的现象,重新走上革新政治、变法图强之路。


谢选骏指出:中国人喜欢模仿,而且不求甚解,所以一百多题的《天问》诞生两千多年以来,只有《X天问》(例如《拟天问》、《浑天问》、《答天问》,或是《天对》、《杂问》甚至重复《天问》,结果竟无一篇《人问》,都是因为不懂天问其实还是人问,真是毫无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附录:屈原《天问》译注


曰:


遂古之初1,

谁传道之2?

上下未形3,

何由考之4?


冥昭瞢闇5,

谁能极之6?

冯翼惟像7,

何以识之?


明明闇闇8,

惟时何为9?

阴阳三合10,

何本何化11?


圜则九重12,

孰营度之13?

惟兹何功14,

孰初作之?


斡维焉系15,

天极焉加16?

八柱何当17,

东南何亏18?


九天之际19,

安放安属20?

隅隈多有21,

谁知其数?


天何所沓22?

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

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23,

次于蒙氾24。

自明及晦,

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25,

死则又育26?

厥利维何27,

而顾菟在腹28?


女歧无合29,

夫焉取九子?

伯强何处30?

惠气安在31?


何阖而晦32?

何开而明?

角宿未旦33,

曜灵安藏34?


不任汩鸿35,

师何以尚之36?

佥曰“何忧”37,

何不课而行之38?


鸱龟曳衔39,

鮌何听焉40?

顺欲成功41,

帝何刑焉42?


永遏在羽山43,

夫何三年不施44?

伯禹愎鲧45,

夫何以变化?


纂就前绪46,

遂成考功47。

何续初继业48,

而厥谋不同?


洪泉极深49,

何以窴之50?

地方九则51,

何以坟之52?


河海应龙53?

何尽何历?


鲧何所营54?

禹何所成?

康回冯怒55,

墬何故以东南倾56?


九州安错57?

川谷何洿58?

东流不溢,

孰知其故?


东西南北,

其修孰多59?

南北顺椭60,

其衍几何61?


崑崙县圃62,

其尻安在63?

增城九重64,

其高几里?


四方之门65,

其谁从焉?

西北辟启,

何气通焉?


日安不到?

烛龙何照66?

羲和之未扬67,

若华何光68?


何所冬暖69?

何所夏寒?

焉有石林?

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70,

负熊以游71?


雄虺九首72,

鯈忽焉在73?

何所不死?

长人何守74?


靡蓱九衢75,

枲华安居76?

一蛇吞象,

厥大何如?


黑水、玄趾,

三危安在77?

延年不死,

寿何所止?


鲮鱼何所78?

鬿堆焉处79?

羿焉彃日80?

乌焉解羽81?


禹之力献功82,

降省下土四方83。

焉得彼嵞山女84,

而通之於台桑85?


闵妃匹合86,

厥身是继87。

胡为嗜不同味88,

而快鼌饱89?


启代益作后90,

卒然离蠥91。

何启惟忧92,

而能拘是达93?


皆归射鞠94,

而无害厥躬95。

何后益作革96,

而禹播降97?


启棘宾商98,

九辨九歌。

何勤子屠母99,

而死分竟地100?


帝降夷羿101,

革孽夏民102。

胡射夫河伯103,

而妻彼雒嫔104?


冯珧利决105,

封豨是射106。

何献蒸肉之膏107,

而后帝不若108?


浞娶纯狐109,

眩妻爰谋110。

何羿之射革111,

而交吞揆之112?


阻穷西征113,

岩何越焉?

化为黄熊114,

巫何活焉?


咸播秬黍115,

莆雚是营116。

何由并投117,

而鲧疾修盈118?


白蜺婴茀119,

胡为此堂120?

安得夫良药,

不能固臧121?


天式从横122,

阳离爰死123。

大鸟何鸣124,

夫焉丧厥体?


蓱号起雨125,

何以兴之?

撰体胁鹿126,

何以膺之?


鼇戴山抃128,

何以安之?

释舟陵行129,

何之迁之?


惟浇在户130,

何求于嫂131?

何少康逐犬132,

而颠陨厥首133?


女歧缝裳134,

而馆同爰止135。

何颠易厥首136,

而亲以逢殆137?


汤谋易旅138,

何以厚之?

覆舟斟寻139,

何道取之?


桀伐蒙山141,

何所得焉?

妹嬉何肆142,

汤何殛焉143?


舜闵在家144,

父何以鱞145?

尧不姚告146,

二女何亲147?


厥萌在初148,

何所亿焉149?

璜台十成150,

谁所极焉151?


登立为帝,

孰道尚之152?

女娲有体153,

孰制匠之154?


舜服厥弟155,

终然为害156。

何肆犬体157,

而厥身不危败?


吴获迄古158,

南岳是止159。

孰期去斯160,

得两男子161?


缘鹄饰玉162,

后帝是飨163。

何承谋夏桀,

终以灭丧?


帝乃降观164,

下逢伊挚165。

何条放致罚166,

而黎服大说167?


简狄在台168,

喾何宜169?

玄鸟致贻170,

女何喜171,


该秉季德172,

厥父是臧。

胡终弊于有扈173,

牧夫牛羊?


干协时舞174,

何以怀之?

平胁曼肤175,

何以肥之176?


有扈牧竖177,

云何而逢?

击床先出178,

其命何从?


恒秉季德179,

焉得夫朴牛180?

何往营班禄181,

不但还来?


昏微遵迹182,

有狄不宁183。

何繁鸟萃棘184,

负子肆情185?


眩弟并淫186,

危害厥兄。

何变化以作诈,

後嗣而逢长187?


成汤东巡188,

有莘爰极189。

何乞彼小臣190,

而吉妃是得191?


水滨之木,

得彼小子。

夫何恶之,

媵有莘之妇192?


汤出重泉193,

夫何辠尤194?

不胜心伐帝195,

夫谁使挑之?


会鼌争盟196,

何践吾期197?

苍鸟群飞198,

孰使萃之?


到击纣躬199,

叔旦不嘉200。

何亲揆发201,

足周之命以咨嗟202?


授殷天下,

其位安施?

反成乃亡,

其罪伊何?


争遣伐器203,

何以行之?

并驱击翼204,

何以将之205?


昭后成游206,

南土爰底207。

厥利惟何,

逢彼白雉208?


穆王巧挴209,

夫何周流210?

环理天下211,

夫何索求?


妖夫曳衒212,

何号于市?

周幽谁诛?

焉得夫褒姒213?


天命反侧214,

何罚何佑?

齐桓九会215,

卒然身杀。


彼王纣之躬216,

孰使乱惑?

何恶辅弼,

谗谄是服217?


比干何逆218,

而抑沉之219?

雷开何顺220,

而赐封之?


何圣人之一德221,

卒其异方222:

梅伯受醢223,

箕子详狂224?


稷维元子225,

帝何竺之226?

投之於冰上,

鸟何燠之227?


何冯弓挟矢228,

殊能将之229?

既惊帝切激,

何逢长之?


伯昌号衰230,

秉鞭作牧231。

何令彻彼岐社232,

命有殷国233?


迁藏就岐234,

何能依?

殷有惑妇235,

何所讥236?


受赐兹醢237,

西伯上告。

何亲就上帝罚,

殷之命以不救?


师望在肆238,

昌何识?

鼓刀扬声,

后何喜239?


武发杀殷240,

何所悒?

载尸集战241,

何所急?


伯林雉经242,

维其何故?

何感天抑墬243,

夫谁畏惧?


皇天集命,

惟何戒之?

受礼天下244,

又使至代之?


初汤臣挚245,

後兹承辅。

何卒官汤246,

尊食宗绪247?


勋阖、梦生248,

少离散亡249。

何壮武历250,

能流厥严251?


彭铿斟雉252,

帝何飨253?

受寿永多254,

夫何久长?


中央共牧255,

后何怒?

蜂蛾微命,

力何固?


惊女采薇256,

鹿何祐?

北至回水257,

萃何喜258?


兄有噬犬259,

弟何欲260?

易之以百两261,

卒无禄262?


薄暮雷电263,

归何忧?

厥严不奉264,

帝何求?


伏匿穴处,

爰何云?

荆勋作师265,

夫何长?


悟过改更,

我又何言?

吴光争国266,

久余是胜267!

何环穿自闾社丘陵268,

爰出子文269?


吾告堵敖270,

以不长。

何试上自予271,

忠名弥彰?


请问远古开始之时,

谁将此态流传导引?

天地尚未成形之前,

又从哪里得以产生?


明暗不分浑沌一片,

谁能探究根本原因?

迷迷濛濛这种现象,

怎么识别将它认清?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

究竟它是为何而然?

阴阳参合而生宇宙,

哪是本体哪是演变?


天的体制传为九重。

有谁曾去环绕量度?

这是多么大的工程。

是谁开始把它建筑?


天体轴绳系在哪里?

天极不动设在哪里?

八柱撑天对着何方?

东南为何缺损不齐?


平面上的九天边际,

抵达何处联属何方?

边边相交隅角很多,

又有谁能知其数量?


天在哪里与地交会?

黄道怎样十二等分?

日月天体如何连属?

众星在天如何置陈?


太阳是从旸谷出来。

止宿则在蒙汜之地。

打从天亮直到天黑,

所走之路究竟几里?


月亮有着什么德行,

竟能死了又再重生?

月中黑点那是何物,

是否兔子腹中藏身?


神女女岐没有配偶,

为何能够产下九子?

伯强之神居于何处?

天地瑞气又在哪里?


天门关闭为何天黑?

天门开启为何天亮?

东方角宿还没放光,

太阳又在哪里匿藏?


鲧既不能胜任治水。

众人为何将他推举?

都说没有什么担忧,

为何不让试着做去?


鸱龟相助或曳或衔,

鲧有什么神圣德行?

治理川谷也见功劳,

尧帝为何对他施刑?


将鲧长久禁闭羽山。

为何三年还不放他?

大禹从鲧腹中生出,

治水方法怎样变化?


接手先人未竟事业,

终使父亲遗志成功。

为何继承前任遗绪,

他的谋略却不相同?


洪水如渊深不见底。

怎样才能将它填塞?

天下土地肥瘠九等,

怎样才能划分明白?


应龙如何以尾画地?

河海如何流通顺利?


鲧是什么使他意乱?

禹是什么使他事成?

水神共工勃然大怒,

东南大地为何侧倾?


九州大地如何安置?

河流山谷怎样疏浚?

东流之水总不满溢,

谁知这是什么原因?


东西南北四方土地。

哪边更长哪边更多?

南北顺量比较狭长,

长出地方又有几何?


昆仑山上玄圃仙境,

它的尾部又在哪里?

山中还有增城九重,

它的高度又有几里?


昆仑山的四面门户,

什么人物由此出入?

西北两面大门敞开,

什么气息通过此处?


太阳光辉哪儿不到?

烛龙又能照耀何方?

羲和还没御日出行,

若木之花为何放光?


什么地方冬日长暖?

什么地方夏日长寒?

哪儿又有岩石成林?

什么野兽会发人言?


哪儿有着独角虬龙,

以熊为妇游牝从容?


雄的虺蛇九个头颅,

来去迅捷生在何处?

不死之国哪里可找?

长寿之人持何神术?


萍草蔓延根茎盘错,

枲麻长在哪儿开花?

一条长蛇吞下大象,

它的身子又有多大?


黑水之地玄趾之民,

还有三危都在哪里?

延年益寿得以不死,

生命久长几时终止?


奇形鲮鱼生于何方?

怪鸟魁堆长在哪里?

后羿怎样射下九日?

日中之乌如何解体?


大禹尽力成其圣功,

降临省视天下四方。

哪儿得来涂山之女,

与她结合就在台桑?


爱涂山女与之匹配,

得到继嗣儿子出生。

为何嗜欲与人同味,

求欢饱享一朝之情?


启代伯益作了国君,

终究还是遇上灾祸。

为何启会遭此忧患,

身受拘囚又能逃脱?


都是勤谨鞠躬尽瘁,

没有损害他们自身。

为何伯益福祚终结,

禹的后嗣繁荣昌盛?


夏启做梦上天作客,

得到九辩九歌乐曲。

为何贤子竟伤母命,

使她支解满地尸骨?


帝尧派遣夷羿降临,

消除忧患安慰夏民。

为何箭射那个河伯,

夺取他的妻子洛嫔?


持着宝弓套着扳指,

把那巨大野猪射死。

为何献上蒸祭肥肉,

天帝心中并不舒适?


寒浞要娶纯狐氏女,

羿妻合伙把羿谋杀。

为何羿能射穿皮革,

其妻与浞能消灭他?


西行之路遇阻受困,

山岩重重怎么越过?

鲧的身子化为黄熊,

巫师如何使他复活?


地上都已播种黑黍,

芦苇水滩也已经营。

为何遭逐同于四凶,

难道鲧真恶贯满盈?


白虹披身作为衣饰,

为何常仪这么堂皇?

哪儿得到不死之药,

却又不能长久保藏?


天的法式有纵有横,

阳气离散就会死亡。

大鸟金乌多么肥壮,

为何竟会体解命丧?


雨师屏翳号呼下雨,

他怎样使雨势兴盛?

有着驯良柔顺体质,

鹿身风神如何响应?


巨鳌背负神山舞动,

神山怎样稳定不移?

舍弃舟船行走陆地,

龙伯巨人怎样迁徙?


想那浇在家居之时,

对他嫂嫂有何要求?

为何少康驱赶猎犬,

遇浇就能将他斩首?


女艾借着缝补衣服,

与浇同住一个房间。

为何少康取浇首级,

浇虽力大仍然遇难?


少康策划整顿部下,

他是如何厚待众人?

讨伐斟寻倾覆其船,

他用什么方法取胜?


夏桀出兵讨伐蒙山,

所得之物又是什么?

妹喜怎样恣肆淫虐?

商汤怎样将桀诛杀?


舜在家里非常仁孝,

父亲为何让他独身?

尧不告诉舜父瞽瞍,

二妃如何与舜成亲?


起初刚有淫奢萌芽,

怎么就能预料结局?

纣王建造十层玉台,

谁使他到如此地步?


承受天命登位称帝,

什么道理受人敬仰?

女娲有着特殊形体,

是谁将她造成这样?


舜帝友爱他的弟弟,

弟弟还是对他加害。

为何放肆如同猪狗?

其身并不危险失败?


吴国得以长久存在,

江南山川民众栖止。

谁能想到此中缘故,

全因得到两个男子?


饰鹄饰玉铜鼎调羹,

美食拿来献飨君王。

为何承用伊尹之谋,

汤能伐桀使他灭亡?


商汤降临巡视四方,

在外遇到贤臣伊尹。

为何桀在鸣条受罚,

黎民百姓十分高兴?


简狄住在瑶台之上,

帝嚳怎会对她中意?

玄鸟高飞送来聘礼,

简狄为何那么欢喜?


王亥秉承王季之德,

受到他的父亲褒奖。

为何终遭有易之难,

当他在此放牧牛羊?


王亥持盾跳起武舞,

为何就有女子爱他?

有易女子体态丰腴,

为何王亥能够配她?


有易国的放牧小子,

又在哪里撞破私情?

凶器击床王亥已出,

如何得以保存性命?


王恒秉承王季之德,

哪里得到大牛满栏?

为何去求有易赐禄,

却不能够安然回返?


上甲微能追随祖迹,

有易国就不得安宁。

为何众鸟集于树丛,

他会与其子妇偷情?


弟弟昏乱共为淫虐,

因此危害他的兄长。

为何善变狡诈多端,

他的后代反而盛昌?


成汤出巡东方之地,

到达有莘氏的国土。

为何求得小臣伊尹,

还能再得妃子贤淑?


水边那株空桑木上,

拾到那个小儿伊尹。

为何又会产生恶感,

把他作为陪嫁礼品?


汤从囚地重泉出来,

究竟他有什么大罪?

难忍耻辱起而伐桀,

是谁挑起这场是非?


诸侯前来朝会请盟,

为何都能守约如期?

苍鹰威武成群高飞,

谁使它们聚在一起?


整顿队伍攻击商纣,

周公姬旦却不同意。

为何亲自为武王谋,

奠定周朝又发叹息?


天将天下授予殷商,

纣的王位如何施设?

成功之道违反则亡,

他的罪过又是什么?


诸侯踊跃拿起武器,

武王如何动员他们?

军队并进击敌两翼,

他又如何指挥大兵?


昭王盛治兵车出游,

到达南方远地才止。

最后得到什么好处,

难道只是遇见白雉?


穆王御马巧施鞭策,

为何他要周游四方?

他的足迹环绕天下,

有些什么要求愿望?


妖人夫妇牵引叫卖,

为何他们呼号街市?

幽王究竟杀的是谁?

哪里得来这个褒姒?


天命从来反覆无常,

何者受惩何者得佑?

齐国桓公九合诸侯,

最终受困身死尸朽。


那个殷商纣王自身,

是谁使他狂暴昏乱?

为何厌恶忠良辅佐,

喜欢听信小人谗谄?


比干有何悖逆之处,

为何对他贬抑打击?

雷开惯于阿谀奉承,

为何给他赏赐封地?


为何圣人品德相同,

处事方法最终相异?

梅伯受刑剁成肉酱,

箕子装疯消极避世。


后稷原是嫡出长子,

帝嚳为何毒害翻脸?

将他扔在寒冰之上,

鸟儿为何覆翼送暖?


为何长大仗弓持箭,

善治农业怀有奇能?

出生既已惊动上帝,

为何后嗣繁荣昌盛?


西伯姬昌号令衰世,

执鞭来作雍州牧伯。

为何武王令治周社,

承受天命享有殷国?


带着宝藏迁居岐山,

如何能使百姓依从?

殷纣已受妲己迷惑,

劝谏之言又有何用?


纣王赐他儿子肉酱,

西伯姬昌向天诉求。

为何纣王亲受天罚,

殷商命运仍难挽救?


太公吕望人在肉店,

姬昌为何就能认识?

听到挥刀振动发声,

文王为何那么欢喜?


武王姬发诛纣灭商,

为何抑郁不能久忍?

抬着文王木主会战,

为何充满焦急之情?


纣王烧柴上吊自焚,

这样去死究竟何故?

为何武王惊天动地,

假托神灵却怀畏惧?


上帝既降天命于殷,

为何不再劝戒明白?

纣王既已统治天下,

为何又被他人取代?


初把伊尹视作小臣,

后来用作辅政宰相。

为何最终上追成汤,

受到尊敬宗庙配享?


阖庐有功寿梦之孙,

少年遭受离散之苦。

为何壮年奋厉勇武,

能使他的威严远布?


彭祖烹调雉鸡之羹,

为何帝尧喜欢品尝?

得享高寿年岁太多,

为何竞有那么久长?


大地中央共同治民,

列国君主为何发怒?

蜂蛾生命原本微贱,

自卫力量为何牢固?


惊于女言不再采薇,

白鹿为何庇佑夷齐?

北行来到回水之地,

一起饿死有何可喜?


哥哥有着善咬猛犬,

弟弟又打什么主意?

一百辆车换一条狗,

最终不成反失禄米。


傍晚时分雷鸣电闪,

想要归去有何忧愁?

国家庄严不复存在,

对着上帝有何祈求?


伏身藏匿洞穴之中,

还有什么事情要讲?

楚国勋旧军中殉国,

国势如何能够久长?


悔悟过失改正错误,

我又有何言词可陈?

吴王阖庐与楚争国,

我们久已被他战胜!

环绕穿越里社丘陵,

为何生出令尹子文?


我曾告诉贤者堵敖,

楚国将衰不能久长。

为何自赞告诫君主,

忠义之名欲更显扬?


注释:

1.遂:通"邃"。遂古,太古。初:始。

2.道:通"导",传道,流转导引。

3.上下:天地。形:成形。

4.考:成。一说考察。

5.冥昭:晦明,黑暗与光亮。瞢(meng2萌)闇:谓昼夜未分,混沌不明的样。

6.极:究极,从根本上去了解、说明。

7.冯(ping2凭)翼:浑沌貌,空蒙貌。

8.明明闇闇:指昼夜晦明。

9.时:是,此。为:谓。

10.三:读为"参"。三合,参合。

11.本:宇宙的本体。化:宇宙的变化。

12.圜:同"圆",指天。则:体制。

13.营度:环而量度。

14.功:同"工",工程。

15.斡(guan3管):指天体旋转的轴。维:系物的大绳。

16.天极:即北辰,北极。

17.八柱:支撑天的八座山。何当:对着哪儿。当,对。

18.亏:缺损。

19.九天:此指天的中央和八方(从一个平面上而言)。际:边。

20.放:至。属:连属。

21.隅:角落。隈:弯曲。

22.沓:交会。

23.汤谷:即旸谷,日出的地方。

24.次:住宿。蒙:水名。汜(si4四):水边。

25.夜光:指月亮。

26.育:生。

27.厥:其,指夜光。利:借为"黧(li2梨)",黑色。指月中黑影。

28.顾菟:即"顾兔",传说中月中之兔。闻一多《古典新义》谓即蟾蜍之异名。

29.女岐:当为月神常仪。王逸注但称其为"神女"。合:匹配。

30.伯强:神名,疑为北海之神禺强。王逸注则谓之为"大厉疫鬼"。

31.惠气:祥瑞惠和之气。

32.阖(he2合):关闭。

33.角宿(xiu4绣):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东方苍龙七宿的第一宿,有星两颗,属室女座。

34.曜灵:太阳。

35.汩(gu3古):治理。鸿:即"洪",指洪水。

36.师:众人。尚:上,推举。

37.佥:皆,都。

38.课:试。

39.鸱(chi1痴):猫头鹰。

40.鮌(gun3滚):即鲧。听:当读为"圣",圣德。此句与前句上下倒装,言鮌有何圣德,而鸱龟之属,或曳或衔,佐其治水。

41.顺欲:疑为"川"、"谷"两字的形衍。

42.刑:施刑。

43.永遏:长久囚系。

44.施:舍,通作"弛"。

45.愎:一作"腹",似为后字之误。腹鲧,从父亲鲧的肚子里生出来。

46.纂:同"缵",继承。绪:事业。

47.考:禹之父鲧已死,故称考。

48.续初继业:指继承父亲的事业。

49.泉:渊。

50.窴(tian2填):同"填"。

51.九则:以土地的美恶九等定则。

52.坟:分。

53.应龙:有翼的龙。据说夏禹治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泄导水流,水泉即流通。此句与下旬原作"河海应龙,何尽何历",从一本改。按:此处疑有夺误或错简。因《天问》韵例皆以四句为则,全篇无例外,独此二句与下文"焉有"二句不入韵。

54.营:惑乱。

55.康回;水神共工名。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因此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冯怒:盛怒,大怒。

56.墬:"地"的古字。

57.错:同"措",置。

58.洿(wu1乌):挖水池。

59.修:长。

60.椭:此指狭长。

61.衍:余,余数。

62.县(xuan2悬)圃: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在昆仑山上。

63.尻:尾。

64.增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地名。《淮南子·蟹形训》:"据昆仑墟以至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

65.四方之门:谓昆仑之门。

66.烛龙:传说中的神龙。人面蛇身,能把日光照不到的地方照亮。

67.羲和:神话传说中御车载日的神。扬:指扬鞭东行。

68.若华:若木的花。若木,神话传说中的树。

69.所:处。

70.虬龙:传说中的一种龙,无角。此处当从朱熹《楚辞集注》作"龙划",与下旬叶韵。

71.负:借为"娘",即"妇"。游:游牝,指与熊交媾,鲧有化为黄熊人于羽渊之说,疑此为鲧生禹说一事之分化。

72.雄虺(hui3毁):传说中的大毒蛇。《楚辞·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偏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73.儵(shu1舒)忽:倏忽,叠韵连绵词,疾急的样子。

74.长人:此指长寿之人。守:操持,指长寿之人所持养生之术。

75.靡蓱(ping2萍):蔓延而生的萍草。靡,曼。蓱,水中浮萍。衢:"欋"之借字,树根盘错,此指水草根叶纠缠。

76.枲(xi1喜):麻的别名。华:即"花"。

77.黑水、玄趾、三危:皆西南地名。玄趾,即交趾,玄交形近而误。

78.鲮鱼:传说中的一种怪鱼,即《山海经》中所说的陵鱼,人面人手鱼身,见则风涛起。

79.鬿(qi2祈):义同"魁"。堆:即鸥,雀也。魉堆,即大雀。《山海经》说它状如鸡而白首,鼠足,食人。

80.羿(yi4翼):尧时人,善射。彃(bi4必):与射同义。

81.乌:乌鸦,指日中之金乌,也是日的代称。解羽:羽毛脱落。此谓羿射九日之事。

82.献功:圣功。《尔雅·释言》:"献,圣也。"

83.降省(xing3醒):降临省视。

84.嵞:同"涂"。涂山,古国名。禹娶涂山之女,生启。

85.通:通婚。台桑:地名。

86.闵:同"悯",爱怜。妃:匹配,谓禹之配偶涂山之女。

87.厥身是继:指涂山氏怀了禹的儿子。

88.嗜不:王叔师注谓二字当作"嗜欲",可从。嗜欲同味,指所好与众人一样。

89.鼌(zhao1招):朝。饱:当为"食"之误。朝食,是古代人关于男女交媾的隐语。

90.启:禹的儿子。益:伯益,禹的大臣。后:君。按:此句谓禹死后益立为君,启与益争帝,终代益而立。

91.离:遭。蠥(nie4涅):忧,难。

92.惟:读如"罹"。惟忧,犹罹忧,遭难。

93.能:乃。拘:谓启为益所拘。拘,囚禁。达:通利,指启在囚禁中脱身。

94.射鞠:当作"鞠躬",意为敬谨。射,系"躬"之误。

95.害:恶。无害厥躬,言其身无恶。

96.作:读如"祚",福祚。革:革除。

97.播:读如"藩",藩衍,指后嗣而言。降:大。

98.棘:朱熹《楚辞集注》谓当作"梦"。商:朱熹《楚辞集注》谓当作"天"。启棘宾商,即启梦见上天做了天帝的客人。

99.勤:笃厚。勤子,犹贤子。屠母:传说启破母腹而生,故云。

100.死:同"屍"(今简为"尸")。竟地:遍地,满地。

101.帝:指帝尧。夷羿:诸侯名,擅长射箭。

102.革:革除。孽:忧。革孽夏民,革除夏民的忧患。

103.胡:何。河伯:黄河水神。

104.雒嫔:有洛氏之女,河伯妻。

105.冯:持。珧:宝弓。决:用象骨做成的套在大拇指上钩弦发箭的工具。

106.封狶:大野猪。

107.蒸肉:祭祀之肉。蒸,蒸祭。膏:肥美之肉。

108.后帝:指天帝。若:顺。不若,心中不顺畅。

109.浞(zhuo2濯):寒浞,羿之臣。纯狐氏,羿妻。

110.眩妻:即纯狐氏之女名,羿之妻。王逸注谓眩妻乃眩惑其妻,非。

111.射革:传说羿能射穿七层皮革。

112.而:通"耐",耐古音同"能",此处即借为能。吞揆:吞灭。

113.阻穷:喻困厄于穷苦不毛之地,指鮌被困羽山三年之事。

114.黄熊:指鮌死后化为黄熊之事。《左传·昭公七年》:"昔尧殛鮌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或谓熊当作"能",即三足鳖。

115.咸:皆。秬(ju4巨)黍:黑黍。

116.莆雚(guan4灌):芦苇一类的植物。

117.并投:一起被放逐,指鮌与共工、驩兜、三苗三凶一起被放逐。

118.疾:恶。修盈:指罪恶之多。

119.蜺:同"霓",虹的一种,也称副虹,色较淡。婴茀(fu2拂):妇女首饰。

120.堂:堂皇,盛美。

121.不:上据文例当补一"而"字。此句王逸注云:"言崔文子学仙于王子侨,子侨化为白蜺,……持药与崔文子,崔文子惊怪引戈击蜺,中之,因堕其药。俯而视之,王之侨之尸也。"其说似难以征信。

122.式:法式。纵横:犹经纬。

123.阳离:经纬天式之阳气离绝。爰:乃。

124.大鸟:日中金乌。鸣:当为"鸿(去三点水)"之误,指日乌之肥大。

125.蓱:即蓱翳,多作屏翳。古代传说中的雨师名。号:呼。

126.撰:柔顺。协:合,与"撰"义近。鹿:指风神,风神飞廉传说为鹿身。膺:承。

128.鼇:海中大龟。抃(bian4变):拍手,此指舞动。王逸注引《列仙传》云:"有巨灵之鼇,背负蓬莱之山而扦舞,戏沧海之中。"

129.释:舍弃。陵行:在陆地上行走。

130.浇:寒浞的儿子,相传其力极大。

131.嫂:浇的嫂子,即女歧。

132.少康:夏朝国君相的儿子,寒浞使浇杀相,少康逃奔有虞,虞妻以二女。后来少康打猎放狗追逐野兽,遂袭杀浇。

133.颠陨:掉下。厥首:其头,指浇的头。

134.女歧:即女艾,也作汝艾。《左传·哀公元年》:"昔有过浇…灭夏后相。…(少康)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以收夏众,…使女艾谍浇,…遂灭过、戈,复禹之绩。"

135.止:止宿。

136.颠易:砍断。

137.殆:危险。

138.汤:为"康"字之误,指少康事。易:治。旅:众。

139.斟寻:古国名。《竹书纪年》:"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

141.桀:夏代最末一位国君,是历史上著名的昏暴之君。蒙山:古国名。

142.妹嬉:通作"妹(mo4莫)喜",桀宠爱的女子,伐蒙山所得。肆:放荡。

143.殛(ji2极):诛罚。

144.闵:同"悯",爱,此指孝。

145.鱞(guan1官):同"鳏"。

146.姚:舜的姓氏,这里指舜父瞽叟。

147.二女:指尧二女娥皇、女英,她们是舜的妃子。

148.萌:萌芽。

149.亿:借为"臆",预料,测度。

150.璜:玉石。十成:十重。

151.极:至。

152.道:道理。尚:尊崇。

153.女娲:神话传说中上古女帝王。人头蛇身,一天之中能变化七十种样子。

154.制匠:制作。

155.服:善事。

156.终然:最后,终于。

157.肆:放肆。犬体:一本作"犬豕"。

158.吴:南方的一个诸侯国。周的祖先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为了让弟弟季历继位,就跑到南方,开创了吴国。迄古:终古。

159.南岳:会稽山,此不必实指。

160.期:期望。去:为"夫"之误。

161.两男子:指太伯、仲雍两贤人。

162.缘鹄、饰玉:皆指鼎器之饰。

163.飨(xiang3响):拿酒食招待。

164.帝:指成汤。

165.伊挚:汤贤臣,伊尹之名。

166.条:鸣条,地名。条放,被流放到鸣条。

167.黎服:黎民。说(yue4月):即"悦"。

168.简狄:有娀氏女,帝嚳妃。台:坛。

169.嚳(ku4酷):上古帝王,高辛氏。

170.玄鸟:燕子。传说简狄吞下玄鸟之卵而生商之始祖契。

171.女:指简狄。

172.该、季:皆人名。商的两个祖先。该。即王亥。季。该父。秉:承。

173.弊:通"毙",死。有扈:当为"有易"之误,有易。古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174.干:盾牌。协:合。时:是,此。舞:指以干戚为道具的武舞,是古人表示英武雄壮的一种舞。

175.平胁曼肤:体态丰腴的样子。

176.肥:即妃,匹配。

177.竖:蔑称,小子。

178.击床:传说王亥被人袭击于床第之间。

179.恒:王亥弟,季子。

180.朴牛:大牛。

181.营:营求。班禄:颁赐爵禄。

182.昏微:即上甲微,王亥的儿子。遵迹:遵顺先人的旧迹。

183.有狄:也即"有易"。"狄"、"易"古通。

184.繁鸟:众鸟。

185.负子肆情:"负"疑即"媍"字。此似言上甲微有淫行,及于子妇。

186.眩弟:昏乱的弟弟。

187.逢:隆盛。

188.成汤:殷商的开国君主。

189.有莘(shen1深):古国名,在今河南陈留县。爰:乃。极:到。

190.乞:求。小臣:指伊尹,本为有莘国的媵臣。

191.吉妃:贤妃,指有莘氏的女儿。

192.媵(ying4印):陪嫁。

193.重泉:桀囚禁汤的地方。

194.辠:古"罪"字。辠尤,罪过。

195.不胜心:心中不能忍耐。

196.会鼌(zhao1朝):即朝会。争盟:当从一本作"请盟"。请,告。盟,誓。

197.践吾期:如约守期。

198.苍鸟:苍鹰。

199.到:当从一本作"列",整列。

200.叔旦:即周公旦,武王之弟,名旦。嘉:嘉许。按:武王始至孟津,八百诸侯皆至,日:"纣可伐也。"白鱼跃入王舟,群臣皆日:"休哉!"周公曰:"虽休勿休。"故有此问。

201.揆:测度,指周公为武王谋。发:周武王之名。此二句据朱熹《楚辞集注》将"足"字下属。

202.咨嗟:指管叔蔡叔传播流言谓周公谋反,周公因而叹息。

203.伐器:攻伐之器。此句指周武王东征四国事。

204.并驱:并驾齐驱。击翼:击敌两翼。

205.将:率领。

206.昭:指周昭王。成:当为"盛"。

207.底:至。王逸注:"言昭王背成王之制而出游,南至于楚,楚人沉之,而遂不还也。"

208.白雉:《初学记》引《竹书纪年》:"昭王十九年,天大噎,雉兔皆震,丧六师于汉。"此言昭王南游之利。所得不过逢迎雉兔,而终遭天噎,师丧身死。

209.挴:读如"枚",枚即策,马鞭。

210.周流:周游。

211.理:读为"履"。

212.曳衒:即曳衔,《说文》:"衔,行且卖也。"指夫妻互相牵引沿街叫卖。王逸注:"昔周幽王前世,有童谣日:‘檿(yan3,山桑)弧箕服,实亡周国。’后有夫妇卖是器,以为妖怪,执而曳戮之于市也。"

213.褒姒:周幽王之后。

214.反侧:反覆无常。

215.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曾九合诸侯,朱熹谓其晚年"任竖刁、易牙,诸子相攻,死不得敛,虫流出尸,与见杀无异"(《楚辞集注》)。

216.王纣:商纣王,商的末代君主。

217.谗谄:谗佞小人。服:用。

218.比干:纣王之叔父。屡谏,纣怒,剖其心。

219.抑沉:遭贬抑不受重用。

220.雷开:纣时奸臣。阿顺:阿谀媚顺。

221.圣人:指下文之梅伯、箕子。

222.卒:终。其:乃。方:方法。

223.梅伯:纣之诸侯,因直言敢谏被纣所杀。醢(hai3海):剁成肉酱。

224.箕子:纣的臣子。详(yang2佯)狂:佯狂,装疯。详,"佯"之假借。

225.稷:后稷,名弃,帝嚳长子,周的始祖。元子:嫡妻生的大儿子。

226.竺:通"毒","竺"、"毒"古通。

227.燠(yu4玉):温暖。

228.冯(ping2凭):持。

229.殊能:特殊的才能,指后稷的农业才能。将:持。

230.伯昌:即周文王,为西伯,名昌。号衰:号令于衰世。

231.秉:执。牧:一州之长。

232.彻:治。岐:地名,即今陕西岐山县,周人建国于此。社:祭土地神的庙。

233.命有:承受天命而享有。

234.迁:迁徙。藏:宝藏。就岐:来到岐地。

235.惑妇:指妲己。

236.讥:谏。

237.受:纣之名。兹:读如"孳",即子的假借字。兹醢,指纣烹文王子伯邑考并赐肉文王。

238.师望:妻太公吕望。曾为太师,故称。在肆:王夫之《楚辞通释》:"相传太公隐于屠肆,文王往问焉。"肆,店铺。

239.后:君,当指周文王。

240.武发:周武王姬发。

241.载尸:载文王木主。集战:会战。

242.伯:当为"燔"之音讹,焚烧也。指纣自焚于火中。雉经:上吊。

243.感天抑墬(di4,即"地"字):指周武王载尸集战感天动地。

244.受:纣之名。礼:理。

245.挚:商汤时的贤臣伊尹。

246.官:疑为"追"字之讹。

247.尊食:受到尊敬享受庙食。宗绪:宗庙。

248.阖:吴王阖庐。梦:吴王寿梦,阖庐的祖父。生:王夫之《楚辞通释》:"生与‘姓’同,孙也。"

249.散亡:指阖庐初不得立,流亡在外。

250.壮:壮年。武厉:英武勇猛。

251.流:行。严:"庄"之借字。

252.彭铿:即彭祖,传说中寿命长达八百岁的人。斟雉:用野鸡作羹。

253.帝:指帝尧。

254.永:长。

255.共牧:共同治理。

256.惊女:此句与下句问伯夷、叔齐隐首阳山之事。刘峻《辨命论》云:"夷、齐毙淑媛之言。"注:"夷、齐采薇,有女子谓之日:‘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因饿首阳,弃薇不食,白鹿乳之。"

257.回水:指首阳山下河曲之水。

258.萃:聚集,指伯夷、叔齐两兄弟在一起。

259.兄:指春秋时秦国君主秦景公。

260.弟:指秦景公之弟鍼。

261.两:同"辆"。百辆,百辆马车。

262.禄:爵禄,禄米。秦景公不肯给其弟鍼猛犬,鍼用百辆车去换,秦景公仍然不肯,后鍼逃奔晋国,失去爵禄。

263.薄暮:傍晚。

264.厥严不奉:家国的庄严已不存在。厥,指代国家。

265.荆勋作师:楚国的勋旧都殉国死于军中。作,当从一本作"徇",徇通"殉"。

266.吴光:吴国公子光。争国:指吴公子光杀王僚争得吴国王位。

267.久余是胜:指吴公子光夺取吴国王位之后,连年作战,屡败楚师。余,我,指楚国。

268.闾:闾里。社:里社。古者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

269.子文:楚国令尹子文。此二句谓楚人斗伯比和■(左云右耳旁)国的女子私通而生子文之事。

270.堵敖:楚国的贤者。

271.试:一作"诫",当从之。上:君主。自予:犹自许。


谢选骏指出:《天问》虽好,不如《人问》——所以我写一本《人问大全》,用“指出”的方式,变相提出一万个问题,可以穷极思想之妙。


(二)


《人问大全》的来历——

1、中国古代有个“天问”,

2、欧洲古代有个“神学大全“

3、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万篇现在流行网上的文章,筛选评论总结,可以出版一百本书,就像百科全书那样。这是以前的人类没有体力可以做到的,也是以后的人类没有脑力可以做到的,只有我们现在这个横跨互联网络的时候,还有网络时代之前的手写思考的训练,借助信息搜集的功能,可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还能顺便保存了许多转瞬消失的网络文字到纸媒的世界。


有人评论说,这很像“meta study”,所谓“meta study”,类似于“meta-analysis”但又不同。“meta-analysis”指的是“元分析”——


网文《元分析》报道:


統計學上來說,元分析(meta-analysis,或譯作後設分析、整合分析、綜合分析、統合分析、薈萃分析)是指將多個研究結果整合在一起的統計方法。就用途而言,它是文獻回顧的新方法。


文獻回顧的傳統方法是敘事式的,由作者自行挑選覺得重要的前人研究,當各研究結論衝突時,由作者自行判斷哪一種結論較具價值。反之,後設分析採用系統化的資料收集和數值分析,讓文獻回顧更具客觀性與證據力。這些組合後的結果會有助於以更加全面性的證據觀察來支持或拒絕某一主題研究的假設,發現該主題迄今研究的不足處,發現各種可能影響效應量的中介因素。


世上首個後設分析是由皮爾生在1904年進行,其目的是解決樣本數細小的研究統計考驗力減低的問題,而整合多個研究結果可更準確分析數據。以後設分析方法(但醫學上稱之為系統化的回顧 (systematic review))研究醫學治療研究的論文要到1955年才首次發表。牛津英文字典指出meta-analysis這個英文字首次使用為1976年,是來自心理學界的研究。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末,心理學界、教育研究界的學者發展出更加複雜的統計方法。到了1990年代,後設分析已成為許多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領域最先進的文獻回顧方法。而後設分析的統計理論,Nambury S. Raju, Larry V. Hedges, Ingram Olkin, John E. Hunter, Harris Cooper 和 Frank L. Schmidt 等人的貢獻很大。


現代醫學的應用——收集主題相同的研究,再將每個研究的結果運算為統一的效果量,再將不同研究的效果量以統計方法結合。由於每個研究的本質都有所不同,可引致結果出現異質性。具有異質性後設分析,可用隨機效果模型分析數據。 後設分析的結果,除了整合的效果量數值,也常用森林圖表現。


個別研究品質的影響——後設分析的統計方法並不在乎收集到研究的品質;若以品質差的研究進行後設分析,只會合計出差勁的結果,即所謂垃圾進,垃圾出。所以在進行統計分析之前會先評價收集研究的品質,排除不良的研究後再就剩下可用的研究進行結合。


後設分析的另一個缺點,是收集的研究多數以搜查文獻資料庫(如PubMed、Web of Knowledge)獲得,但這些資料庫只會收錄已經發表的研究,因此,後設分析很少整合未發表的研究。有證據證明未發表的研究不能被期刊接受的原因,是該研究發現研究結果不顯著;而發現研究結果不顯著的研究卻能發表及收錄在元分析,這會令後設分析結果出現統計上的偏誤(bias)。然而這個缺點也正是後設分析的優點:在後設分析的標準步驟中,包含了已發表研究之偏誤的分析(publication bias analysis)。相反地,在傳統敘事式的文獻回顧中,缺乏系統化的方法以檢視已發表研究之偏誤。


网文《什么是 Meta-analysis》(宋春林)报道:


Meta-analysis 是一种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方法,它与一般意义上的综述最大的区别在于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定量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然后得出结论。尽管其也有缺陷,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综述,Meta-analysis 写出的文章可信度更高。传统的综述文章(review)一般是写作者有选择性地挑选已有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其结论往往存在主观性,而 Meta-analysis 的总结是基于统计学严格的定量分析研究样本,结论更客观可靠。简而言之,Meta-analysis 的文章就是「定量综述」。


Meta-analysis 的方法运用在20世纪初就有所运用,但是其概念是1976年由心理学家 Glass 提出来的,后来该方法慢慢在医学、社会学中广泛运用,1990年代扩展到生态学研究中。生态学顶级杂志《Ecology》在1999年专门总结过 Meta-analysis 在生态学中的应用。这篇文章援引 Hedges 和 Olkin 对 Meta-analysis 的定义为:Meta-analysis is the quantitative synthesis, analysis, and summary of a collection of studies. 中文翻译:Meta-analysis 是指对一系列研究进行定量综合、分析和总结。国内一般把 Meta-analysis 翻译为「综合分析」、「整合分析」、「荟萃分析」、「元分析」等,由于还没有统一的中文译法,本文暂不翻译。


据我查文献所发现的,国内的中文综述少有通过 Meta-analysis 来写的,而国外 SCI 文章中不少综述是通过 Meta-analysis 完成的。也有可能是有国人写了 Meta-analysis 的综述直接发了英文 SCI 文章。Meta-analysis 可以增加统计功效,综合多个研究可以评估研究的一致性,并且往往还能发现新的东西。Meta-analysis 写综述文章工作量更大,甚至 Meta-analysis 本身就是一项研究工作,但是出高质量文章的可能性更大,也更容易被接收。 Meta-analysis 文章结构与普通的研究论文很相似。例如,Welp 等人2012年发表在 GBC 上的一篇 Meta-analysis 的文章,其目的是对中纬度地区六个点水汽中氘盈余的研究进行整合,分析大气表层模式和动态主要驱动因子。六个点的选择分别有两个是城市区,两个是农业区,还有两个是自然生态系统。由于是地学研究,研究地点的选择和文献可靠性的选择可能同样重要,要是文章选择六个同样类型的区域,文章质量可能就要打些折扣了。六个点对应六个不同的研究,研究区域的选择符合统计学分层取样的基本原则,而且这六个点的共同点是同位素采样过程类似,便于整合分析。主体部分有 Introduction,Site Descriptions,Methods and Data,Results and Discussion这样几个部分。我注意到,这篇文章中采用的数据并不是选取的六个研究中都有的,比如 New Haven、Borden、Rosemount 这三个地方的原始研究就不包括氘的数据,但是这篇 Meta-analysis 文章中却是关于氘盈余的。也就是说 Meta-analysis 采用的数据也可以是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比如向原作者索取)。实际上Meta-analysis 为了统计样本的可靠性,不仅选择已经发表的文献,对于没有发表的文献、资料也并不排斥。


Meta-analysis 也有缺点,比如出版偏见、文献筛选的主观性、单个研究之间的非独立性等。但是相对于传统综述,Meta-analysis 是最先进的文献回顾方法。


网文《整合分析(Meta-Analysis)》(丁振豐2000年12月

教育大辭書)报道:


整合分析或稱「後設分析」是一種運用統計技術,綜合先前獨立執行研究之結果的一種評述程序。整合分析為了統整發現,先大量蒐集個別研究的分析結果,再作統計分析,以尋求一般性結論的技術;具有對研究因果關係、敘述的討論,提出替代性處理,以便能擴充研究文獻的意義。 

整合分析由於是運用相同統計方法,而不是以主觀的、憑印象的方法來評論大量的研究結果,所以常能得到較強有力的結論。整合分析的效果在各研究結果不一致的情形時,更能顯現。整合分析也可以在分析中讓研究者更易發現過去研究不足之處,可提出研究的新方向、可尋找中介變項、也能發現個別研究所無法發現的趨勢。


常用的整合分析有綜合考驗(combined tests)和效應量(effect size)的分析方法。


綜合考驗是對相同假設,分析不同研究結果,而想要獲得全面性考驗的摘要。綜合考驗常用的統計方法有費雪爾綜合考驗(Fisher combined test)、威納綜合考驗(Winer combined test)和史托佛綜合考驗(Stouffer combined test)三種,分別呈現如公式一、二、三。


費雪爾綜合考驗的計算公式如下:


x2=-2Σ㏒t P   其自由度為2n,n是綜合考驗數目(即在綜合考驗中個別研究的數目),P是每一個個別研究單側考驗的機率。


威納綜合考驗的計算公式如下:

df是每一個個別研究的自由度,威納綜合考驗適用於小樣本(df<10)時。

史托佛綜合考驗的計算公式如下:

N是綜合考驗數目。

史托佛綜合考驗的方法較為直接、簡便,因為費雪爾綜合考驗的計算公式需要作對數轉換,威納佛綜合考驗的計算公式需要作自由度的調整。

綜合考驗只作是否拒絕虛無假設的結論,而不考慮變項間關聯的程度分析,效應量分析則在對變項間關聯強度作整合性分析。效應量分析的整合分析法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相關係數為核心,另一類是以平均數差異為核心。

變項關聯效應量的計算可以用下列公式四或公式五計算得到:

公式四的意義是各個別研究的皮爾遜積差相關(Pearson product-movement correlation)的平均數,公式五是將各個別研究的皮爾遜積差相關轉換成標準分數後的平均數,公式五所得的平均數需再轉回皮爾遜積差相關係數值。

平均數差異效應量的計算可以用下列公式六來計算得到:

d=以標準單位表示平均數之t考驗的效應大小指數M1,M2=以原先測量單位求得母群體平均數σ=任一母群體(假定變異數其有同質性)的標準差。


【Meta-這個字有超越、全面性的意思。因此我們可以將Meta-analysis瞭解為一種架在其他眾多研究分析之上所作涵蓋面更廣的分析,台灣好像有人將Meta-analysis翻譯為「後設分析」或「統合分析」,因為meta-也有「後來」的意思,而meta-analysis也是指在別人已經做過的研究之後所做的整合性分析。簡單來說,meta-analysis是用統計的概念與方法,去收集、整理與分析之前學者專家針對某個主題所做的眾多實證研究,希望能夠找出該問題或所關切的變數之間的明確關係模式。


與人有關的研究(如心理學、個人與組織行為、管理學、醫學等)經常會發生不同的研究得到不同的結果,讓人莫衷一是。在研讀或撰寫研究論文的時候,我們有時候會在該篇文章的重要性與貢獻的章節看到這樣的描述:「雖然該問題已經有許多人做過實證探討,可是這些研究結果相當分歧,以致目前尚無明確的結論。這份研究可以藉由進一步的探索,找到更明確的證據,提供給相關決策者做為依據。」當我們仔細去看以上的陳述,很容易發現這是有問題的。如果前面已經有許多研究得到迴然不同的結果,那再多這一份研究也只是在眾多分歧的研究發現中添入其中某一種發現而已,事實上並無法扭轉整個結論,也無法只憑這份研究就讓我們更清楚問題的真相或全貌。


傳統的文獻整理與敘述分析方法(narrative review)經常是將之前已經發表的針對相關主題的研究結果直接加以整理與比較,所採取的方式主要是去算有幾篇研究所得到的結果是顯著的正相關,有幾篇文章得到是顯著的負相關,然後比較看那一種結論比較多,就拿來當整體的結論。這種方法有一些缺點:首先是每一份研究的條件其實都不一樣,有些樣本多,有些樣本少,所探討的情境也不一定相同,因此每一份研究的結論事實上基礎並不一致,把它們加總起來並做比較會有問題。此外,這種方式所得到的結論頂多告訴我們所探討的關係的方向(正相關或負相關),研究者無從得知關係的強度或深度大小。


從二十世紀初開始,就有著名的統計學者如Pearson (1904)與Fisher (1932)用統計的方法去分析與整合個別研究的結論。比如,Pearson去分析11份有關傷寒疫苗效果的研究,希望能歸納出明確的結論。在1976年,有位學者Gene Glass 首次使用Meta-analysis的名稱,來代表透過統計分析去整合與分析眾多相同主題的實證研究,以獲得最有代表性的結論的過程與方法。


本來我以為meta-analysis要比一般的實證研究來得簡單,因為只要把別人研究的資料拿來再做一些分析,就大功告成。上了這門課之後,才發現錯了。事實上meta-analysis可能要比一般的實證研究更為困難與繁瑣,花費更多的時間。其中有兩個主要的環節,一個是要廣泛收集相關主題的研究文獻,另一個是分析資料的擷取與整理。一份meta-analysis在確定研究的問題或主題之後,必須進行之前相同主題實證研究的地毯式搜尋,範圍不只是發表在期刊上的研究文獻,還要盡可能包括博碩士的論文、政府機關或研究機構的報告、學術或專業研討會所發表的文章,甚至直接向相關領域的專家請教等等。之所以要如此廣泛收集研究文獻的主要原因,除了是愈多研究文獻累積起來的樣本數愈大,對meta-analysis的結論的強度有正面的貢獻。另一個原因是要避免研究論文的「刊登偏差」(publication bias)。由於研究論文的結論若是呈現統計上顯著性,通常比較會被期刊接受並刊登出來。所以若研究人員只拿期刊上研究文獻來進行meta-analysis,結果會被高估。因此meta-analysis花很多心血去探討各種研究文獻的收集方法。


進行meta-analysis第二個重要環節是從所收集到的研究文獻中擷取並整理出meta-analysis所需要的資料(data coding),這個步驟非常花時間,對研究者的挑戰性很大。聽授課的老師說通常一份meta-analysis研究計畫的data coding可能都要花上至少半年,多則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還不盡然能夠獲得全部所需要的資料。這主要是因為每份期刊對每篇文章篇幅的限制、所要求的呈現格式都有出入;而且每份研究的研究情境、所用的變數、操作型定義、尺度也都不一樣。因此,meta-analysis的研究者必須從這些多元且個別的資料中整理出分析所需要的資料,是一大功夫。若是無法從研究文獻中所呈現的資料中直接獲得分析要用的資料,研究者就得設法去換算,或嘗試向原研究的作者索取相關資料。


一般來說,最單純的Meta-analysis需要從實證研究中取得以下幾種資料:樣本數(sample size)、關係係數(effect size,通常是主要的應變數與自變數之間的關連係數)、信心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標準變異差(standard error)、自變數的信度(liability of x)、以及應變數的信度(liability of y)等。然後把這些資料輸入meta-analysis的分析軟體。


比較簡單的meta-analysis主要是考慮取樣誤差(sampling error),其中主要的原理是每一個個別實證研究都有取樣上的誤差,會對結果的準確度造成影響。有些研究的取樣誤差是正的,有些是負的,Meta-analysis即是希望匯集這些個別研究的樣本,並綜合這些誤差之後(正誤差與負誤差互相抵消),比較能夠得到一個比個別研究更為準確的結論。


而比較複雜的meta-analysis則除了取樣誤差之外,還考慮測量誤差、樣本的範圍限制(range restriction)等問題。樣本的範圍限制是指實證研究刻意對樣本的條件加以設限所造成的問題。比如我們要研究英文網路課程對大學生學習英文的效果,這份研究若在一間理工學院進行,則其樣本範圍限制會比在一間綜合大學來得大,因為理工學院的學生使用網路能力的分布範圍可能要比一般大學的學生使用網路能力的分布範圍來得窄。


以下舉一個實例來說明meta-analysis。這個meta-analysis例子是去收集與分析從1963年到1988年曾經針對溶栓霉(streptokinase)這種藥是否對對抗血栓及治療心肌梗塞的病人有作用所做過的33份實證研究。這33份實證研究當中,只有6份呈現統計上顯著有效的結論。若用敘述分析的方法,即使到1992年為止,還是無法做出很確定的結論。如果採用meta-analysis的方法去分析,其實在1977年時就可以很明確地得知該種藥物對治療血栓有效。由於當時meta-analysis尚未普遍,因此在對streptokinase的效果不完全清楚的情況下,streptokinase一直處於研究試驗的階段,未能普遍運用於臨床上,因此1977年之後還有許多研究繼續在探討這個問題,其中好幾個隨機控制實驗就有四萬個多位病人參與,其中大約兩萬個病人便沒有接受到streptokinase的治療,其他則有更多心肌梗塞的病人失去服用streptokinase的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當時有使用meta-analysis去進行分析的話,便可以得知streptokinase對治療血栓確實有效,之後的實證研究其實是可以不需要的。因此現在美國有一些政府部門的研究經費申請在提案時,必須附帶對之前相關主題研究的meta-analysis結論,作為審查研究補助的一個依據。


Meta-analysis有一個特色,就是它可以針對研究者所懷疑的調節因素(moderator),進行分析探討。比如以上面的streptokinase藥效為例,假如研究者猜測也許病人性別是一個調節因素,比方說streptokinase對男性病人比較有效,對女性病人效果則不明顯。研究人員如果可以從原來的實證研究的對象以性別加以區隔,便可以分析探討性別是否對streptokinase的藥效有決定性的影響。在meta-analysis中,這種考慮調節因素效果的模式叫做fixed effect model;反之,沒有考慮調節因素效果的模式叫做random effect model。


Meta-analysis在實證醫學(Evidence-based Medicine)、組織心理學、管理學、教育研究方面的運用愈來愈廣泛與重要,並且已經形成一個專門的學術與應用領域。由於meta-analysis確實有統整及歸納之前所做過的實證研究的效力,集合個別研究的資源,找出更有力的證據,提供給臨床工作者、組織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及政策制定者在進行決策或執行任務時的重要依據或參考,因此所受到的重視與日俱增。

……

在Google Scholar打上關鍵字:「Meta-analysis」,結果傳回的書籍/期刊文章共有154萬件資料!可見這個方法在科學界應用的普及性有多廣!曾經有個學者將Meta-analysis定義為「研究的研究」,意思就是說Meta-analysis作的事情就是將「眾多的研究結果彙總出一個總結」。舉例來說,我們正在進行一個實驗,我們要看實驗介入組是否比控制/對照組有更好的表現(Outcome、可以是連續變項也可以是類別變項),假設我們收集了20位受試者(實驗與對照各10名),然後很遺憾的,我們的實驗介入效果在統計上無顯著意義(e.g. p > .05),但在失望之餘我們發現我們這個實驗的「效果量」還挺大的呢!例如Cohen’s d高達0.8(如果你不知道效果量是什麼,請看我之前寫的文章,亦即我們的實驗組比控制組多出0.8個標準差單位,但是很明顯的我們因為「樣本數不夠導致實驗介入效果未能顯著」,那怎麼辦呢?因此我們繼續搜尋以前的文獻,結果發現之前就有好幾篇類似的文章(論文或期刊)發表,結果我們發現有的文章顯著但有的文章不顯著,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作個Meta-analysis來確定「實驗成效到底在統計學上顯著不顯著」。


承上,包括我們自己的研究一共蒐集了5篇期刊/論文,我們可以把Meta-analysis想像成「將所有研究的樣本都當成我們的受試者」,假設這五篇研究共有200名受試者,因此我們可以統計手段來檢定到底實驗成效有無顯著意義(若依變項為連續變項,則需基於常態分配的假定),假設我們檢定的結果是「實驗組顯著地比控制組好」,因此我們就可以下結論實驗成效是統計上顯著的。


另外Meta-analysis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找出調節變項(Moderator),例如說「實驗效果是否比較發生在小孩,而比較不會發生在成人」,亦即實驗對小孩才有效,但對成人沒有效,這個是Meta-analysis最常被應用的作法。 


Meta-analysis的實際作法事實上比它的統計概念複雜的多,本文嘗試以非數理,以純文字敘述的方式來介紹Meta-analysis、因此在深度及廣度上皆有所不足,如果有興趣想深入瞭解的讀者,有兩本國內教授翻譯的書,雖然翻譯的名詞與語意上並不是很完美,但對於英文程度不佳的讀者也是很有幫助的,分別為:


(1)高英美譯,Cooper、H. M. 原著,1999,研究文獻之回顧與整合,台北:弘智文化 (原著出版年:1989)。


(2)齊力譯,Rosenthal、Robert原著,1999,社會研究的後設分析程序,台北:弘智文化。


但倘若有英文程度佳的讀者,那我提供我個人覺得最「實務」的Meta書籍:


Lipsey、M. W.、& Wilson、D. B. (2000). Practical meta-analysis. Thousand Oaks、CA: Sage Publications.


Lipsey and Wilson這一本(200頁而已)是我手邊十來本Meta-analysis中唯一讀完的,全文用詞遣字簡單且舉例都非常的實務。


网文《meta-薈萃》报道:


詞源

在希臘語的借貸詞中出現的前綴,其含義為“之後”,“與

……”,“超越”,“之中”,“背後”,並且在希臘語模式下英語中很有用:metacarpus;世代交替。

在主題名稱上添加一個前綴,並指定另一個主題,該主題可以對原始主題進行分析,但在更抽象的更高層次上進行:元哲學;超語言學。

一個前綴,添加到有意識地對其自身主題或特徵進行引用或評論的事物的名稱上:藝術家在畫布上進行的元繪畫。

化學。


谢选骏指出:“meta study”类似于“meta-analysis”但却不同,重点就在于,“meta study”不像“meta-analysis”那样,需要受制于统计学的控制。“meta study”更注重“主观的创造性”,“meta-analysis”更注重“材料的客观性”。这就是“历史的力学原理”!

谢选骏:台湾人不知香港人的饥渴



《中共建政70年:台湾人的不关心与无感》(BBC 2019年9月30日)报道:


中国在星期二(10月1日)迎来建国70周年,即中共建政70周年,与大陆一海之隔的台湾,台湾的中华统一促进党庆祝中国“十一”国庆节,媒体聚焦的是台风、选举、香港“反送中”及何韵诗遭泼漆事件,而关心政经时事的年轻人讨论的则是“十一”国庆对“反送中”的影响。


据台湾学者分析,无论年纪大小,台湾人对中国的国庆都不太有感觉,经历过威权时代的台湾人了解当年对岸政权是国民党的敌人,遑论庆祝中国国庆。未经历威权统治的台湾年轻人,出生时台湾已民主化,本土意识强烈,因此有台湾大学生认为,中国国庆宛如“他国国庆”。


不过,仍有少数统派团体10月1日预计在台北街头举行游行庆祝“光辉十月”活动,但集会许可已遭警方驳回,理由是申请路段为重要交通枢纽,因此不准许。


年轻人对“国庆”无感


“十一国庆是对岸的事,跟我没什么关系。”台湾辅仁大学法律系、前学生会长刘家杭道出一部分台湾人的心声。他对BBC中文表示,有针对港府是否会在中国国庆前,对香港“反送中”采取激烈措施的讨论,但同学间并未特别关心中国国庆。


事实上,就连中华民国的“双十”国庆,对今年21岁的刘家杭而言,也不是一件举国欢腾、普天同庆的事情。他透露:“双十节对大部分的年轻人,不会有国家光荣感和荣耀感,这是因为国家认同很难形成”。他并解释,像是国旗歌中提到的内容,不尽然是台湾的场景,而是中国的东西。他认为,这首歌对于年轻的台湾人而言,没有认同感,像是歌词中的“民族”,是哪个民族,又或“炎黄世胄”是否真是我们的祖先吗?他说:“我们能认同这块土地,但对于国家和领土认同仍抱持怀疑的态度。”


台湾政治选举研究中心连续多年针对国家认同进行民调,结果显示,1992年时有46%的人认为自己台湾人,也是中国人,26%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只有18%认为自己是台湾人;但2018年,有55.3%认为自己是台湾人,是26年前的3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只有4%。


台湾中山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邱花妹分析,许多年轻人、大学生,都是在台湾民主化后出生,主体意识很强,对于国家认同感,不如曾经历威权时代的人强烈,因此对国庆可能就没什么感觉。她回忆,在威权时代,国庆庆典时学生会被强制要求到活动举办地点举字牌,现在年轻人没有这种生活经验,因此会对国庆毫不在乎。她说,威权政体会通过教育、媒体,让家庭害怕谈政治来洗脑,这些动作在民主化后,已经慢慢消失。“正常化民主国家不会通过国庆来扰民、强制民众去参与,只有威权政体会通过国庆来巩固和强化政权来确保国民认同和支持。”


台湾每年“双十”国庆日仍会在总统府前举办庆典,也有阅兵仪式,晚间则会有烟花施放。邱花妹所指的民主化后,是台湾前总统蒋经国晚年实施民主,他在1987年宣布解严,也促成1996年台湾第一次总统直选。


台湾的中国因素


邱花妹分析,中国因素在马英九执政第二任时更为被关注,像是2008年陈云林访台、反中资媒体运动至“太阳花学运”,台湾对中国的反作用力及对抗,年轻人的警醒程度很高。她认为中国国庆对台湾人的意义是旁边一个强大、正积极在全球扩张、想在全球支配影响力的中国在展现国力,而且是以“独裁政权的模式在展现”。她表示,今年因为“反送中”运动,社会反抗运动很强,台湾人若关注中国国庆,看的是威权、帝国野心的中国政权,如何做政治展演,怎么展现自己。她也强调,台湾年轻人及媒体长期对于国际事务的关心及报导仍不足,这也部份解释了为何台湾媒体未聚焦中国国庆相关报导。


其实台湾仍有统派团体,会在“十一”中国国庆这天举办庆祝活动。常年在台北101大楼前高举五星旗的爱国同心会,去年“十一”这天,就举办了庆祝酒会。当时酒会舞台正中央高高挂起五星红旗,舞台上方高挂的布条写着——“台湾省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9周年国庆酒会”。


而今年,统派政党“中华统一促进党”10月1日也将在台北火车站举办集会庆祝活动,但该党通过电话告诉BBC中文,因为台风影响,还得确认是否如期举行。但据台湾媒体报导,该集会游行申请已被警方驳回,警方指出,统促党申请的路段为北市重要交通枢纽才不准许。


事实上,9月29日台湾举办游行声援香港活动,涉嫌对何韵诗泼漆的两名嫌犯之一胡志伟,就是统促党成员。警方表示,将会对此案扩大追查,两名嫌犯已遭声押禁见,并拘提7名共犯。台湾媒体报导,他们都是统促党的成员,而且犯案有分工,有人买油漆,有人规划逃逸路线。


谢选骏指出:俗话说,“饱汉不知饿汉饥”,事实上,台湾人不知香港人的饥渴,所以不会发起反抗“十一”这个亡国纪念日的游行。台湾人为何不知香港人的饥渴?因为他们还有国军,虽是共军的手下败将,但是聊胜于无。不像香港,已经被解放军屠夫占领了。这就像逃往台湾的国民党,不像留在大陆的国民党那么憎恨共产党,因为他们逃避了惩罚。那么大陆废垃呢?为何欢庆十一呢?因为大陆的人心已经死了,麻木了,认命了,所以也就安于现状了。不像香港人,还要在遭受奴役以前垂死地一跳。其实按照庄子的看法,死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甚至是最好的选择——区别仅仅在于,是作为奴隶而死,还是作为自由人而死。这就是“历史的力学原理”!


谢选骏:中国只有屈服于外来统治的习惯



网文《一个英人军官分析中国人所谓劣根性的原因》(节选自《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原名the history ofTi-Ping Revolution,including a narrative ofthe authur’s personal adventures,英国呤唎A.F.Lindley撰。一八六六年伦敦Day Sons出版公司出版。一九六一年中华书局出版中译本。)报道:


“经过汕头、厦门、福州、上海等地。每到一地,我总是尽量跟本地人相处在一起。我发现他们都深深痛恶当前的统治者。一般人都把残酷、凶狠、口是心非归之于中国人的天性,其实这多半是由于邪恶的清廷政府所造成的。这些人从婴儿时代起,就习惯于流血和酷刑的惨象。正像他们的祖先在最近两世纪中被鞑靼征服者所屠杀的惨象一样。统治者的无穷迫害使他们麻木不仁,堕落退化;剃发的奴隶标记使他们带着不自然的烙印;横恣暴虐的专制制度摧毁了并贬抑了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生命财产完全操在最卑鄙最无人心的官吏手里,操在只有贿赂可以动心的审判官手里;凡是反叛异族皇帝的非正义统治的人,按律是“千刀万剐”,凌迟处死,稍涉嫌疑就被砍头,牵连在反叛案件里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如果中国人沾染了通常是被压迫的弱小者所凭借的狡猾和欺诈,又有什么奇怪呢?”


“许多年来,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辨、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畸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同时,使中国人感到陶醉的闭关自守、迷信鬼神和妄自尊大,也经常激起了欧洲人的嘲笑和轻视。”


“中国人向来被认为是面目愚蠢、装饰恶劣的民族;而使面容变丑的剃发不能不说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之一。满清政府奴役下的任何一个中国人的面部都表现了蠢笨,冷淡,没有表情,没有智慧,只有类似半狡猾半恐惧的奴隶态度,他们的活力被束缚,他们的希望和精神被,压抑被摧毁。”


“为了彻底消灭爱国情绪,满洲人强迫被征服的中国人剃去他们从古以来就作为珍爱装饰的长发,强迫他们垂辨,并采用鞑靼服装,违者处死。据说,宁死不肯忍受这种民族屈辱的人有千千万万。变更民族装束在一切征服手段中是最明显最能压制人的;这无疑是粉碎中国人民精神的有效方法。凡不肯忍受的就失去了头颅。”


“中国人在满洲人入侵之前是富足的。优裕阶级的住屋舒适而坚固。现在中国人已没有多少显著的财产,稍露财产迹象就成为政府官吏的勒索对象。从鞑靼人进入中国那天起,中国就不断地衰落下去,现在人民可以比作匍匐地上的牛马,有一天算一天地活着,最堕落的迷信使他们的智慧变得迟钝愚昧。中国在满清政府统治之下,各方面部显示了最悲惨的景象,一个民族不能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得到人的充分发展的景象。满洲人为了保持自己的皇位,决定了三个方针:第一、强迫每个中国人剃发垂辫,违者以叛逆处死。第二、凡秘密结社者,作为叛国论处。第三、清皇帝为了加深统治者与被治者之间的裂痕,甚至任其(官吏)搜刮民脂民膏,只要不致逼民造反就可以。”


“太平军起义前,中国的情况是极其可悲的:两百年来的暴政压迫,显然消灭了这个国家的一切善良高贵的品德,满清人入侵的恶劣影响似乎完成了对于中国人的道德的、社会的和政治的全部破坏。”


“在清王朝的进展和维持时期,惨道屠戮的牺牲者之多,是欧洲人从来所不能思议的,虽然根据清人入侵以来不断发生的人民反叛和对人民所施行的屠杀的确凿记载来判断,这些被毁灭的生命是从亚历山大到鉄木真以来历罕见的。满洲人的野蛮统治是史无前例的;他们的残暴的酷刑,尤其施于反叛者的酷刑,以及他们所制定的刑律,都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污点。”


“这样,清廷政府的排外政策还有什么奇怪呢?闭关自守是清政府的救星;他们的确知道他们的权力是建立在汉族奴隶的软弱愚昧和迷信退化之上。”


“满洲人的血腥统治,他们的暴虐腐朽,他们篡夺中国王位的非法手段,这是大家所公认的。”


“中国的道德上的、社会上的和政治上的情况,几乎毫无希望地濒于险恶之境。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宗教制度都极需要加以摧毁、改造、重建和更新。但是,要寻找能够担起这种任务的有效力量却又使人感到了茫然和丧失。政府腐败,学者萎靡不振,上流社会卑鄙而懦弱,下层阶级则忙于生存斗争,整个民族似乎都被缚住了手足。他们的道德力量陷于瘫痪,他们的智力才能陷于萎缩,他们的自由权利在专制淫威和荒淫无耻的势力之下被摧毁殆尽。政治上的腐朽暴虐,加以鸦片的流毒,磨灭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使他们变成了无能的种族。”


谢选骏指出:虽然一百多年过去了,但是清宫戏的流行,说明现在的中国,其实处于“后清”的奴役之下——苏联取代了满洲,成为奴役中国的凶手;马列主义取代了萨满教,成为奴化汉人的枷锁。其结果就是“仇内”、“备内”的流行,使得中国丧失了对外竞争的创新能力。在这种意义上,中国毫无排外的能力,只有屈服于外来统治的习惯!“十一国庆节”就是一个屈服于外来统治的可耻标记!这就是“历史的力学原理”!

谢选骏:英国人是犹太灭绝营毒气室的先行者



网文《灭绝营(Extermination Camps)》报道:


位于德占波兰、惟一目的是谋杀犹太人的纳粹营地。作为最终解决的组成部分,共有约3,500,000名犹太人死在灭绝营。最著名的就是波兰奥斯威辛-比克瑙(德文:vernichtunslager)。


随着1941年6月对苏联的入侵,纳粹开始系统地大规模谋杀犹太人。起初,成千上万犹太人遭别动队及其他团队枪杀。但纳粹很快就觉得,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他们转而寻找其它谋杀方法。不久,奥斯威辛和其它营地就开始了毒气实验。纳粹领导人注意到,毒气用于大规模屠杀行之有效,遂下令建造灭绝营,在那里用毒气杀害犹太人。


灭绝营建在德国于1939年占领的波兰地区。它们包括奥斯威辛的比克瑙部分(奥斯威辛二处)、海乌姆诺、贝乌热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一些研究者还把有360,000名受害者的马伊达内克包括在内。


第一个建造起来的灭绝营是海乌姆诺,它位于罗兹附近,于1941年12月8日投入使用,1944年夏停止运行。受害者为毒气车所杀,约320,000人在那里遇害。


奥斯威辛既是集中营又是灭绝营。其灭绝营部分位于比克瑙,于1942年3月落成,最终在1944年11月关闭。在其两年半的运行中,约有一百万犹太人在使用齐克隆B毒气的毒气室中遇害。此外,成千上万吉普赛人和苏联战俘也在那里遇害。


贝乌热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都作为赖因哈德行动的一部分于1942年建成。贝乌热茨从1942年3月运行到12月,其间有600,000名犹太人在此遇害;索比堡从1942年4月运行到1943年10 月,有250,000人受害;特雷布林卡从1942年7月运行到1943年8月,有870,000人被杀。这些营地的遇害者是因一氧化碳窒息而死的。


灭绝营(德语:Vernichtungslager)和死亡营(Todeslager)一般都会被混合使用,并具体指用来作种族灭绝的营地。一般来说,死亡营是一个设立来杀害犯人的集中营。它们不是用来进行惩治犯罪行为,而是用来促进种族灭绝。在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死亡营就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于被占据的波兰所建的灭绝营。此外,“灭绝营”有时也被政治示威者夸张地用来形容他们想嘲笑的监狱营地。


灭绝营历史

在纳粹统治下的欧洲,它的所有资源供德国利用,它的人民则作为德意志主宰民族的奴隶,那些“不受欢迎的分子”必须灭绝——首先是犹太人,其次是东方的许多斯拉夫族,特别是他们之中的知识分子必须被消灭。

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在希特勒眼中,他们根本无权活在世上。而斯拉夫人中的一部分人,给德国主子做奴隶、耕耕地、开开矿,也许还有点用处,而东方几个大城市,像莫斯科、列宁格勒和华沙等,必须永远从地球上消灭掉。

欧洲的犹太人首先将被送到被征服的东方,然后劳动到死,活下来的少数体格特别健强的犹太人则干脆处死。至于原本就住在东方、已在德国统治之下的几百万犹太人,又该怎样处理呢?代表波兰总督辖区的国务秘书约瑟夫·贝勒博士提出了一项现成的处理方案。他说,波兰的犹太人将近250万,这些人“构成了极大的威胁”。他们是“疾病的传染者,黑市的经营者,而且不适宜于劳动”。这250万人不产生送走的问题,他们原来就住在那里。

但是在这个时候,纳粹领导人谁也不懂得几百万犹太人对德国将是多么有价值的奴隶劳工。实际上,直到1942年快到年底的时候,他们才明白过来,但为时已太晚了。刚开始他们只懂得一点:在修筑向东通往俄国的道路的工程中,使几百万犹太人劳累致死,得费不少时间。因此,早在这些不幸的人们累死之前——大多数人还根本没有被叫去参加劳动——希特勒和秘密警察头子希姆莱便决定采用更迅速的办法来处置他们。

纳粹德国设立的30多个主要集中营全都是死亡营,好几百万囚徒在这里挨饿受刑,最后死在这里。据统计,作为最终解决的组成部分,共有约3,500,000名犹太人死在灭绝营。毛特豪森集中营有一本死亡登记簿保存下一部分,那上面记载着从1939年1月到1945年4月死亡了3.5318万人。直到1942年底,对奴隶劳工的需要感到特别迫切时,希姆莱下令“务必降低”集中营中的死亡率。从1942年6月到11月,收容在集中营里的13.67万名囚徒中,死亡者约7.06万人,处决者9267人,“转移”者2.78万人。所谓“转移”其实就是送到毒气室。这样,剩下来可以当劳工的人就没有多少了。

灭绝营的简要历史

随着1941年6月对苏联的入侵,纳粹开始系统地大规模谋杀犹太人。起初,成千上万犹太人遭别动队及其他团队枪杀。但纳粹很快就觉得,这种方法效率低下,他们转而寻找其它谋杀方法。不久,奥斯威辛和其它营地就开始了毒气实验。纳粹领导人注意到,毒气用于大规模屠杀行之有效,遂下令建造灭绝营,在那里用毒气杀害犹太人。

灭绝营建在德国于1939年占领的波兰地区。它们包括奥斯威辛的比克瑙部分(奥斯威辛二处)、海乌姆诺、贝乌热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一些研究者还把有360,000名受害者的马伊达内克包括在内。

第一个建造起来的灭绝营是海乌姆诺,它位于罗兹附近,于1941年12月8日投入使用,1944年夏停止运行。受害者为毒气车所杀,约320,000人在那里遇害。

奥斯威辛既是集中营又是灭绝营。其灭绝营部分位于比克瑙,于1942年3月落成,最终在1944年11月关闭。在其两年半的运行中,约有一百万犹太人在使用齐克隆B毒气的毒气室中遇害。此外,成千上万吉普赛人和苏联战俘也在那里遇害。

贝乌热茨、索比堡和特雷布林卡都作为赖因哈德行动的一部分于1942年建成。贝乌热茨从1942年3月运行到12月,其间有600,000名犹太人在此遇害;索比堡从1942年4月运行到1943年10 月,有250,000人受害;特雷布林卡从1942年7月运行到1943年8月,有870,000人被杀。这些营地的遇害者是因一氧化碳窒息而死的。

奥斯威辛

但是在实现“最后解决”方面,取得进展最大的正是在灭绝营中。最大的也是最出名的灭绝营是奥斯威辛,它有四个大毒气室和附设的火葬场,处死和焚化的能力远比特莱勃林卡、贝尔赛克、锡比堡和切尔诺等其他集中营为高。它们都是在波兰境内。在里加、维尔纳、明斯克、考那斯和利沃夫附近,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灭绝营,它们与大的几个营有一点不同,就是用枪杀而不用毒气。

送往毒气室去的死难者是被“挑选”出来的。之所以要挑选,是由于并不是所有囚犯都要消灭——至少不是立刻消灭,因为要把其中一些人送到伊·格·法本化学厂和克虏伯工厂去做工,直到他们耗尽了精力,够上“最后解决”的条件时为止。

有时候对少数“特别囚犯”则干脆注射石脑油杀死。集中营纳粹医生奉命要填写一般的死亡证明书,当然死亡原因一项随便怎么填上都可以。

“挑选”哪些犹太人去劳动、哪些犹太人立即用毒气熏死的工作,是在被害人一下货车,就在铁路的岔道上进行的。他们被锁在货车里,既没有饭吃又没有水喝,有的长达一星期——因为许多人是从法国、荷兰、希腊那样遥远的地方运来的。虽然出现了夫妻、子女被强行拆散的悲惨情景,但是正如幸存的人所说,他们谁也想不到自己将落到怎样的下场。事实上有些人还拿到印有注着“瓦尔德湖”字样的美丽的风景明信片,要他们签上字寄给亲人。明信片上印有这样的话:

我们在这里过得很好。有工作做,待遇也不错。我们在等待你们的到来。

从近处看,毒气室以及附设的焚化场丝毫不是外表可怕的所在;你怎么也看不出这会是这样一个所在。上面是修整得很好的草地,草地四周还种上花;入口处的牌子上写有“浴室”字样。对此毫不生疑的犹太人以为德国人只是把他们带到浴室来消灭虱子,因为在所有集中营消灭虱子是很普遍的事情。而且他们在进去时还有美妙的音乐伴奏哩!

此时演奏的是轻音乐。德国人从囚犯中挑一些人组成了一个乐队,参加乐队的都是年轻貌美的女郎,她们一律身穿白衬衫和海军兰的裙子。在挑选送进毒气室的人时,这个独特的乐队就奏起《快乐的寡妇》和《霍夫曼故事》中的轻松曲调。她们不演奏庄严的、沉重的贝多芬作品。奥斯威辛的死亡进行曲是直接选自维也纳或巴黎轻歌剧的轻快欢乐的曲调。

伴随着这些令人回忆起幸福和快乐年华的音乐,男女老幼被带进“浴室”,一到里面,就有人要他们脱下衣服准备洗“淋浴”,有时还领到毛巾。然而等他们一走进“淋浴间”,这才开始看出有些不对头了,因为多至两千人像沙丁鱼似地被塞进了这个房间,根本无法洗澡。这时重实的大门马上推上了,加了锁,还密封起来。死亡室的顶上砌有蘑菇形通气孔,它们给修整得很好的草地和花坛掩盖得几乎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时勤务兵们站在这些气孔旁边,准备好一接到命令,就把紫蓝色的氰化物或称“齐克隆B”的结晶药物投下去。

有一个时期,指挥勤务兵们把药物投下去的是一个名叫莫尔的中士。“好吧,给他们点东西尝尝。”他说完就会大笑一阵,药物就从气孔里倒进去,倒完马上把气孔封上。

刽子手们通过门上装着厚玻璃的窥视孔可以看到里边的情况。这时下面那些赤身露体的囚犯们有的仰头望着滴水不出的莲蓬头,有的望着地上在纳闷,为什么看不到下水道。毒气发生效果需要过一些时间,但是囚犯们不用多久就看出毒气是从上面的气孔放下来的。这时人人都吓慌了,一齐向离管子远的地方拥去,最后冲到巨大的铁门旁边。在大门附近,他们堆成了一个金字塔,人人身上发青,血迹斑斑,到处湿漉漉的。他们互相抓着、掐着想爬过去,一直到死还不松手。

大约二、三十分钟以后,这一大堆裸露的肉体都不动弹了,抽气机把毒气抽掉,大门打开,“特别队”的人员进来接手工作了。这些“特别队”员都是被囚禁的犹太男子,营部答应他们免于一死,并给以足够的食物,作为他们做这种人间最可怕的工作的报酬。他们工作时都戴上防毒面具,穿上胶皮靴,手拿水龙头。

当时德国商人为了争夺建筑这种屠杀和处理尸体的新设备和供应这种致人死命的蓝色结晶药物,曾经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艾尔福特的制造加温设备的托夫父子公司在投标建造奥斯威辛的火葬场时,获得了成功。

做这种骇人听闻的生意的,在德国不只是托夫父子公司这一家。其他许多集中营对死尸的处理,也曾引起商业竞争。例如,柏林的第迪尔工厂曾投标在贝尔格莱德一个纳粹集中营装置一座焚尸炉,并且自称这座炉子可以生产十分优良的产品。

另外一家钻营贝尔格莱德这种生意的公司是科里公司。它强调在这方面有极丰富的经验,因为它已为达豪建造了四座焚尸炉,为卢布林建造了五座,它们在实际运用中都令人十分满意。

德国的自由企业尽了极大努力,利用上等材料,提供精湛的技术,还是满足不了焚烧尸体的需要。在许多集中营,结构完善的焚尸炉远远赶不上需要,尤其是1944年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它每天要焚毁6000具的尸体。仅在1944年夏天的46天中,这个集中营杀死的匈牙利犹太人就达25万至30万名。甚至毒气杀人室也赶不上需要,而不得不用特别的行动队的办法进行集体扫射。尸体干脆扔入壕沟焚烧,其中许多尸体只烧毁了一部分,然后就用推土机推上土埋起来。到最后,集中营长官都抱怨焚尸炉不仅不敷应用,而且“不经济”。

用来杀死受难者的“齐克隆B”结晶药物是由两家德国公司供应的,它们都从伊·格·法本化学公司取得了专利权。这两家公司就是汉堡的特奇—施塔本诺夫公司和德骚的达格奇公司;前者每月供应2吨氰化物结晶体,后者每月供应0.75吨。

在这种灭绝人性的死亡集中营里,到底屠杀了多少不幸的、无辜的人?人们将永远无法知道它的确切数字。这些人中大多数是犹太人,但也有许多别的人,特别是苏联战俘。

在希特勒眼中,犹太人和斯拉夫人都是劣等民族,他们根本无权活在世上,必须永远从地球上消失。于是,希特勒便用各种方法杀死他们,其中最好惨绝的便是集中营。

纳粹德国设立的遍布各国的30多个主要集中营全部都是死亡营,好几百万平民及战俘都在这里挨饿,最后死在这里。


谢选骏指出:为何“纳粹领导人会注意到,毒气用于大规模屠杀行之有效,遂下令建造灭绝营,在那里用毒气杀害犹太人”?因为显然,纳粹元首希特勒在一战期间曾经饱尝毒气弹的摧残,所以变为战争狂人,进而套用毒气用于消灭政敌。不仅如此,由于英国毒气所催化的变态狂人希特勒本人就是一个“四分之一犹太人”(他的犹太祖父强奸了他的日耳曼祖母结果生下了他的混种爸爸),所以,“英国人是犹太灭绝营毒气室的先行者”就有了双重证据——希特勒可以说是“历史上第一批毒气受害者”。“英国人给出了奥斯维辛等毒气室样板”,就像“国民党给出了1960年代中国大饥荒的预案”——因为,如果不是国民党的穷追猛打“造就了一大批死里逃生的长征饿鬼”,共产党也许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报复心理,非要把老百姓整残整死不可。正如没有一战造成的俄国饥荒,布尔什维克也许不会集体消灭自由农民,结果导致苏联的特大饥荒。这就是“历史的力学原理”!

谢选骏:仇内是汉人废垃的一个劣根性——余英时可谓一个睁眼瞎


《余英时:仇外是中国的一个舆论传统》(2019年9月29日 综合新闻)报道:


到历史中寻找今天中国问题的根源──纵论中国近代史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教授余英时说,国人的仇外心理有很多原因。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如果你稍微说几句公道话,说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道理,你不能不尊重外国人的习惯,那你马上就被看成“二毛子”、“汉奸”。这是中国一个传统。


中国近代史诸问题,如近代仇外心理的来源、中国早期外交与贸易方法、“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美国在中国近代历史事件中的作用和角色,以及关于中国教科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角色,在中国史学界和海外的中西方学界有不同的版本和解读。


人类经验证明,一个民族某些历史问题经常牵扯那个民族的当代神经,它们因此成为那个民族历久弥新的敏感问题,也是那个民族的当代神经源。


诚如德国遭受欧洲国家外侮的历史记忆导致德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仇外心理,成为希特勒后来发动二战的民族意识温床,中国近代史中上述重大事件是否获得真实的陈述,也关系到中国当代对外反应与认知方式是否到位。


1950年离开大陆至今,成为海外首屈一指的中国史学重镇的余英时教授,如何看待上述历史问题和中国教科书上的有关陈述?


关于仇外心理


问: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问题上,西方史料与中国学界说法完全不同,就是:义和团暴乱是导致八国联军进兵北京的具体原因;而仇外心理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问题是:中国民间普遍的仇外心理是必然要产生的吗?外国传教运动兴起于殖民主义时期,好像只有在中国遇到了普遍的抗拒,引起了庚子之祸。清政府在这个问题上是否有可检讨之处?


余英时:仇外心理的产生有很多原因。从清朝政府被外国欺压以后,它的权威日益下降,所以它发动仇外运动。义和团实际上本身不会有那么大影响,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一定要把他们找来的话。慈禧太后为什么要找义和团呢?主要原因就是戊戌政变以后,慈禧想把光绪废掉。要用他信任的另外的一个侄儿,叫大阿哥的(溥俊,慈禧的近亲,载漪的儿子)。但是外国人都希望光绪做皇帝,都支持光绪。在这种情况下,她不能废光绪皇帝,所以对外国人越来越仇恨。她没有办法,忽然听说,有义和团这种事情。


很久以来有义和团这个组织存在,它们在山东、河北闹过很多次了。这些本来都是民间的团体,最早它们是反清复明的地下社会,本来不完全是仇外,仇外只是一部分。因为它们对外国人许多教会很不满意,在地方上跟那些吃教饭的、相信基督教的人有冲突。义和团的人对国际大事、帝国主义等问题并不了解,只是觉得外国人势力大,许多人依附外国势力,就可以压倒他们。在他们看来,清朝的官吏也偏向于保护外国人。比如早在曾国藩时代,1870年左右,在天津的时候就有教案争端。其实清政府官员也未必人人袒护外国人,怕洋人则有之,无论如何他们处理这类冲突,常常引起绅士阶层和一般人民的不满。


我们中国一向有一个舆论(传统),就是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如果你稍微说几句公道话,说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道理,你不能不尊重外国人的习惯,那你马上就被看成“二毛子”、“汉奸”。这是中国一个传统。


问: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传统?


余英时:这个传统在中国很早就有,最早从南宋开始就有。宋朝人跟金人打,打不过也不能和。和就是汉奸。实际上“和”是常态。列宁跟德国攻击俄国的人订立和平条约,俄国并没有人说他是“俄奸”。但是在中国,只要你一求和,就是汉奸。不顾一切就是要打。包括甲午战争,李鸿章知道不能打,但是慈禧太后一定要打。舆论逼得也非打不可。不打就是汉奸。这是士大夫方面。民间方面,我刚才说过,有许多小的争端。外国人当然也有很多事做得不好,总会引起摩擦,摩擦以后就仇外。中国对外国人一向是仇视,而且鄙视。后来外国势力大了,又变成媚外。所以这是很复杂的心理。


上层,中层,下层,政治中心都有一股仇外的很大的势力。这个势力就造成了慈禧可以把义和团招进宫来,做试验。用枪打,好像“刀枪不入”,相信他们真的可以打外国人。这些民间地下组织的人本来是“反清复明”的,就改了口号,叫做“扶清灭洋”。所以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中央政策有这样大的改变,义和团不可能出大事情。袁世凯在山东一直是镇压义和团的。其他的比如东南,也有仇外的行动,都被镇压住了,因为觉得这不是一个解决国际问题的方式。


你不可能靠民气把外国人真的赶掉──做不到的事情。


所以稍微有知识的人,都知道,要对付外国人,只有用外国人的方法,以外国人的方式才能解决问题。过去历史上叫做“以夷治夷”。不是靠意气、靠热情,就可以解决这样大的一个问题,把外国势力全部从中国赶出去。所以这是一个基本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认为义和团问题,我们不要把眼光看在老百姓仇外上。如果不是慈禧太后主动要用他们,煽动他们,不会闯下那么大的祸乱。这是清朝朝廷上做出来的事情。


问:让我重复总结一下:民间地下组织舆外国传教冲突早在1870年代就有,从来没有引起外国武力干预。只是由于清政府的支持和煽动,才导致庚子年间中国的祸乱?


余英时:如果没有官方正式支持,不可能有义和团事件,也不可能有“八国联军”。


关于早期外交


问:从外交的角度,清政府的做法是否跟中国政府跟外国人打交道没有经验,不懂如何使用正当手段,没有协约意识有关?


余英时:最简单说就是不懂。不懂的例子我可以举。费正清最早是研究东南沿海地区,鸦片战争前后到五口通商定条约这段历史的。他依据的都是档案的材料,尤其是英国,美国各领事馆的报告,跟中国的记载。他说得很清楚。他说中国人跟外国人打交道,根本不懂外国人有法律、有制度,而不是靠私人套交情就可以解决问题。


中国人一向官场习惯私下跟人家称兄道弟,杯酒交换,觉得公事也可以这样解决。这完全是文化上的一种差异。所以每次中国广州的官吏跟外国人打交道都不懂:我们私下里是很好的朋友,到谈判桌上他们马上就变了一副脸。公事是公事,私人交情是私人交情,决不可能靠私人交情让人家在原则上让步的。他的原则对不对是另外一回事情,原则都是可以商量的。


外国人经商他有一套negotiation(谈判)的办法,就是商讨,大家讨价还价。怎么样讨价还价,一方面当然看你的实力,另外也看你的技巧,看你能不能拿出说服人的根据来──你可以说服他的。但是中国人不懂这一套。以为靠私人交情,要是私人交情到公家场合没有用,他马上认为外国人是如何的“混蛋”。所以我们对付他就只有用武力之类的──许多误会就是这样起来的。


问:在义和团暴乱之后和八国联军进兵北京之前,清政府把原先跟各国公使馆打交道的总理衙门的五个官员撤换了。这五人从义和团暴乱开始就直接跟外国打交道,他们虽然不能自己作主,但是至少明白外国人如何一步步被逼到决定自己派警卫、派武装的情况。这五人后来在清政府对外宣战时还被杀了头。换上了四个不懂外交的主战抗外官员。


余英时:对。现代史上,二十世纪下半叶最接近义和团的事情就是文革。文革时把所有外交部的人员都要撤掉。陈毅也是被批判的,说他对外不够硬。要找一批人,无知的、狂热的、仇外的人主持外交。一样的道理。(问:所以唐德刚教授在他的《晚清七十年》里,把义和团跟红卫兵相比较。)是呀,一点不错的。当然还不完全一样,因为红卫兵作为下层可能对某些社会现象不满,但是对社会现象不满,这是任何社会都有的情况。


如果没有人挑拨利用,系统地组织,(大规模暴乱)那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义和团的事情绝对不应该把重点放在老百姓身上,老百姓仇外,政府跟着仇外?相反的。如果政府不仇外,他就(把暴乱)镇压住了,至少可以向老百姓解释,这个办法不行的,只能带来更大灾害,或者更多的屈辱。这不是办法。政府为了国家独立,要用正当的方式,要用一种合乎文明轨道的方式。所以怎么样参加国际社会,这是中国一个最大的问题。中国也许到最近才慢慢了解。


谢选骏指出:余英时胡说“仇外是中国的一个舆论传统”,而不知马列主义正在统治中国这一事实——他也不想想,“仇外的舆论传统”怎么可能容忍马列主义统治中国?事实上,仇内才是汉人的一个劣根性,所以共产党才能在中国掌权。余英时对此视而不见,可谓一个睁眼瞎。余英时为何睁眼瞎?因为他有仇内的劣根性。他虽然装作洋人,其实还是一个汉人——因为洋人很少像他这样仇内的,所以才能获得整体优势,得以骑在别的仇内社会(例如汉人、印度人、穆斯林等费拉民族)的头上予取予求甚至作威作福。费拉民族都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所以被我称为废垃。为何“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毛泽东“推文”)?因为汉人废垃具有仇内的劣根性!

谢选骏:既然卖国就要彻底



《民意转向支持弹劾调查?特朗普或加速结束贸易战》(2019年9月29日 法广/德国之声)报道:


据说,弹劾压力下,特朗普或加速结束贸易战!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领袖佩洛西(Nancy Pelosi)在周六出席活动时表示,自特朗普总统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的“通话门”被曝光后,美国民意现已转向支持弹劾调查的一方。


自其上台以来,特朗普与民主党人的政治斗争,随着佩洛西在周二发起的弹劾调查而进入新的高潮阶段。此前,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向国会检举,特朗普在今年7月与乌克兰新总统泽连斯基的祝贺通话中,谈到了乌克兰反腐及拜登家族在该国的经济活动。民主党人指控特朗普涉嫌以暂缓向乌克兰提供约4亿美元军事援助为压力,迫使乌克兰新政府对2020民主党候选人热门拜登之子亨特,被指在该国涉嫌利益交换的事件重启调查,以向外国政府施压的方式企图干涉明年的美国总统大选。


但根据白宫在受压后公布的相关两国总统对话记录显示,特朗普确有向泽连斯基建议,“有很多人在谈论拜登的儿子,说拜登停止了起诉,很多人想知道这件事,所以无论让司法部长做点什么,都是好事”,并要求乌克兰领导人与他的私人律师鲁迪·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以及美国司法部长威廉·巴尔(William Barr)通话,但双方的对话内容中并未直接涉及对乌援助问题。拜登本人则在此前参加论坛活动时公开介绍称,在担任美国副总统期间曾一度告诉乌克兰前政府,如若不将一名当时要着手调查自己儿子亨特涉及乌克兰公司的司法部长解职,便会停止向乌克兰提供价值10亿美元的经济援助。


就这一事件,美国国会众议院外交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和情报委员会主席周五已在一封联名信中说,他们要求调阅相关文件,以调查特朗普施压乌克兰干预美国2020年选举对美国国家安全等问题的危害程度,同时告知国务卿蓬佩奥,未来两周安排了美国政府乌克兰问题特别代表库尔特·沃尔克等5名国务院官员提交证词。但沃尔克本人已在当天宣布辞去美国政府乌克兰问题特使一职。


据《国会山报》28日报道称,佩洛西当天在《德克萨斯论坛报》主办的活动上接受采访,被问及:进入下一个选举周期,是否会担心目前发生的事情影响自己在众议院的控制能力?她则回答称,“没关系,”佩洛西说,“我们的首要责任是保护和捍卫美国宪法。”她还表示,“有人说我这样做必须冒政治风险。”但她补充说,“这没关系。因为我们不能让一位美国总统违背他的就职誓言以及他对就职誓言的忠诚,破坏我们的国家安全,破坏我们选举的完整性。”美国史上曾三次发生总统被国会提出弹劾事件,但没有一任总统因在弹劾程序完成后被解职。


佩洛西说,“民意浪潮已经完全改变,这个浪潮或许会变,谁知道呢,但现阶段看到申诉、督察长报告以及政府对此事的傲慢态度之后,美国人做出了不同的决定。”她提出,“如果这些事实对美国人有说服力,那对一些共和党人或许也有。”据《国会山报》周六报道称,依照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和公共电视网(PBS)与马里斯特民调中心的联合最新民调显示,49%的受访民众支持弹劾总统,46%的表示反对,支持者比今年4月的同一民调结果上升了十个百分点。而在当时,特别检察官穆勒的“通俄门”调查刚被公布。


特朗普或加速结束贸易战——分析人士认为,面临弹劾压力的特朗普可能会因此而加快与中国达成贸易协议的步伐,从而转移国内舆论的关注点。这位擅长“推特治国”的美国总统日前还发表了一段视频,呼吁选民支持自己,不要让民主党“诡计得逞”。


特朗普最新通过推特发布的录制视频自辩称,“美国的权利正受到民主党人的威胁”。他说,民主党人“想要夺走你们的枪支,他们想要夺走你们的医疗保健,他们想要夺走你们的选票,他们想要夺走你们的自由。”他还向镜头前的选民强调,“我们绝不能让这种事情发生。”特朗普说,“因为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之中。一切都很简单。他们试图阻止我,因为我在为你们而战 我永远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随后特朗普还发推,重申了他的指控,即弹劾调查是一场“政治迫害”,并提出,负责弹劾调查的民主党议员希夫“诽谤了他”,应该从国会辞职。


与此同时,美国即将迎来与中国代表团新一轮的贸易谈判。美联社分析认为,眼下的弹劾风波至少可以做到一点,那就是让特朗普有更多的动力去解决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因为在国内政治摩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如果特朗普能够和北京达成协议,至少可以宣称自己取得一项期盼已久的胜利,从而转移人们对于“乌克兰丑闻”的注意力。


外汇交易公司FXTM富拓的首席市场策略师侯赛因·赛义德(Hussein Sayed)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政治上的乱局可能会促使特朗普总统接受一个并不完美的对华协议……毕竟他需要证明自己是达成交易的大师,而现在正是借此来提高支持率的恰当时机。”


在“乌克兰丑闻”的问题上,特朗普还需要在国会面对民主党的压力。但是相比之下与中国达成一份暂时性的贸易协议,则是完全可以由政府直接拍板,无需经由国会批准。


美国商界迫切盼望着两国中止目前的关税大战,因为互征惩罚性关税不仅使得成本增加,而且也让企业对于究竟该在哪里设置生产基地、雇佣供应商和销售产品等问题充满了不确定性。


谢选骏指出:历史的经验表明,既然卖国,就要彻底!否则,半推半就或表里不一,就会坏了大事——袁世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不好好签订二十一条,失去了日本的支持,里外不是人。既然卖国,就要学习列宁和毛泽东的完全彻底,才能“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绝境。

谢选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西方的真理



《哥伦比亚海岸神秘沉船 两百亿美元宝藏争夺战》(2019年9月28日)报道:


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现在是旅游胜地。1708年6月8日,西班牙的“圣何塞号”在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附近起火。这艘西班牙海军运送珍宝的船当天近黄昏的时候开始与英国舰队交战,到了晚上,这艘装备有62门加农炮的家利恩型帆船消失在加勒比海。随船沉没的还有近600人,以及今日估值高达200亿美元的金银珠宝。


300年来,沉没在加勒比海海岸的“圣何塞号”一直静静躺在海底,无人知道其位置。但在2015年这个谜团终于解开,哥伦比亚政府宣布,这艘船已被正式找到。但四年后,这艘帆船仍在哥伦比亚海域600米深处,不过已引起多方争夺船上价值连城的的财富。


西班牙圣何塞号于1708年在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沉没,船上载有价值200亿美元的金银珠宝。

哥伦比亚政府迄今尚未披露这艘著名沉船的确切位置。这艘沉船因为载有巨大财富而被国际打捞界称为失事船只中的“圣杯”。但据说圣何塞号位于离迦太基海岸四十公里的罗萨里奥群岛附近。这个群岛是加勒比海一个热带群岛,为哥伦比亚的国家自然公园。每天,成群结队的小型游艇载着去岛上海滩嬉水晒太阳的游客穿梭在这片海面上。越过这片海域时,游客很难不去想象就在这片水下某个地方静静躺着“圣何塞号”及其巨大宝藏。


这艘真实存在的宝船在沉船后的300年中一直让人痴迷不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 Gabriel Garcia Marquez )在他的小说《爱在瘟疫发生时》提到了这艘著名的沉船,书中的男主角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追求他终身不渝的爱情期间,曾计划潜水打捞“圣何塞号”的宝藏。


来自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观光客比比亚娜?梅西亚(Bibiana Rojas Mejia )与家人在罗萨里奥群岛的最大岛格兰德的海滩上玩了一整天。她接受我采访说,“加勒比海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这就是存在于我们国家的魔幻现实主义。我们不知道圣何塞号究竟有多少金银珠宝。这可能已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

传说著名沉船圣何塞号位于罗萨里奥群岛附近。这是一个热带群岛和国家公园,距离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40公里。

“圣何塞号”1708年5月下旬离开巴拿马港口城市波尔托贝洛。船上满载当时在西班牙统治的秘鲁所开采的黄金、白银和宝石,以今天的价值估计,总值应该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这些财富是供奉给西班牙帝国国王腓力五世(Philip V )的。这位西班牙国王要依靠美洲殖民地的资源资助他打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圣何塞号”船长何塞?菲曼底?德桑迪杨(Jose Fernandez de Santillan)已知道,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的对手英国一定有战舰在迦太基附近海域,等待伏击抢劫圣何塞号。圣何塞号按计划在迦太基港只稍作停留做检修后,就起帆前往古巴哈瓦那,然后回到西班牙。但船长最后还是准备进入迦太基港。到6月8日晚上,争夺圣何塞号宝藏的战斗开打。迦太基的加勒比海军博物馆馆长贡萨洛?祖尼加(Gonzalo Zu?iga)说,以手枪和刀剑武装的英国海军曾三次试图登上圣何塞号,抢夺这艘运宝船。


祖尼加解释说,“最后圣何塞号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是,我们不知道圣何塞号为何在最后时刻遇难。”他说,圣何塞号可能失去了一面风帆,或者可能是乘客们造反,反抗船长。毕竟乘客大多数是平民,不惯于像军人或船员样俯首听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交战双方都不希望圣何塞号及其宝藏沉入大海。祖尼加推测,当时船长本可向英国人投降,交出运宝船,然后空手返回西班牙,但可能他拒绝投降,于是点燃船上的火药,将圣何塞号炸沉于大海中。


2015年11月27日,价值连城的圣何塞号被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一艘机器人潜艇REMUS 6000 “正式”发现了。这艘长达近4米的水下自动潜艇可以下到海平面下6公里进行搜寻,并且能够下降到圣何塞号上9米处为沉船及其刻有海豚像的铜炮拍照。就是这个海豚像帮助研究人员认出这就是无数沉船打捞人梦寐以求的圣杯。


哥伦比亚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所长埃内斯托?蒙特内格罗(Ernesto Montenegro)表示,“圣荷塞号运宝船是美洲殖民历史的信息的中心,代表了欧洲近300年的殖民史,尤其是西班牙对美洲土地的殖民。”


2015年11月27日,一艘名为REMUS 6000的机器人潜艇“正式”发现了圣何塞号。

估计在哥伦比亚海岸的沉船多达1000艘,尚未被发现。尽管圣何塞号在哥伦比亚海域被发现,但并不能保证哥伦比亚能够保有这艘被发现的沉船。西班牙和玻利维亚土著民族哈拉哈拉(Qhara Qhara )都声称拥有圣何塞号部分所有权。哈拉哈拉的土地曾属于西班牙的秘鲁总督辖区,圣何塞号上的财宝就是在他们的土地开采出来准备运往西班牙。


此外,圣何塞号的产权还卷入了近40年的法律纠纷。美国海难救助公司海上搜索舰队(SSA)声称,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发现了圣何塞号,因此应该拥有沉船50%的东西。SSA还称当年已与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哥伦比亚最高法院在2007年也做出了该协议有效的裁决。


哥伦比亚前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在2015年宣布哥伦比亚发现了这艘帆船时,并没有把功劳归功于SSA。哥伦比亚副总统玛尔塔·卢西亚·拉米雷斯(Marta Lucia Ramirez )在今年6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海上搜索舰队无权搜索圣何塞号及其船上物品”,因为他们声称找到这艘帆船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此案仍在哥伦比亚高等法院审理。


哥伦比亚政府今年还暂缓与另一家私人打捞公司签署打捞圣何塞号的合同。到目前为止,曾参与2015年搜索的海事考古顾问公司(MAC)是唯一的打捞竞投者。与一家私人打捞公司合作意味将会再一次与他人分割圣何塞号上的物品,这家公司可能会因此分到高达45%的打捞物,当然是指没有划归为文化遗产的物品。打捞上来的物品哪些属于文化遗产仍然需要哥伦比亚来确定。


专门研究圣何塞号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弗朗西斯科?穆尼奥斯认为,这种瓜分方式将是最糟糕的情况。他说,圣何塞号是人类的历史遗产,“人类有无可争辩的权利去了解圣何塞号,并要有完全的了解。哥伦比亚需要做一个优秀的保管人,保管全部圣何塞号。”


按穆尼奥斯的建议,应该在迦太基开设一家博物馆,全面展示圣何塞号的所有财富。他说,“谁不会去参观这个独特的展览? 游客一定会被圣荷塞号讲述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为之着迷不已。”


前总统桑托斯2018年在他的推特上写道,“沉没在我国水域的圣何塞号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根据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我国可以进行恢复。”他用#NuestraCulturaElMejorLegado这样的标签结束他的推文,意思是“我们的文化,最好的遗产”。


不过,专家说,不能仓促决定去打捞。


水下考古学家胡安·马丁说,“已经沉没了300年,因此获得了必须保育的权利。如果现在哥伦比亚没有这个打捞的能力,打捞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对哥伦比亚遗产也是对人类遗产负责的基本原则。”


除非圣何塞号被打捞起来,要为迦太基居民和游客建一座沉船博物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况且,哥伦比亚人还没有赢得产权针夺的最后胜利,能保证这艘珍贵的沉船将会永远留在哥伦比亚国内。目前,前往迦太基和罗萨里奥群岛的游客仍有机会远眺大海,想象这艘沉船今天的样子:躺在大海海底,仍默默地守护着它的金银珠宝。


谢选骏指出:从欧洲殖民历史的厮杀过程可以看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西方的真理——这群唯物主义的禽兽是只讲暴力不讲天命的。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欧洲殖民主义的变种;共产党就是乱服殖民毒剂的带路党。反对殖民主义而不反对共产主义,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共产党就是殖民者。相比之下,连“腐朽没落的专制王朝”都懂得,“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可以在马背上得天下,不可以在马背上治天下。所以说,中国若不能结束流血百年的革命专政,只能国无宁日,不能真正稳定。

谢选骏: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西方的真理



《哥伦比亚海岸神秘沉船 两百亿美元宝藏争夺战》(2019年9月28日)报道:


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现在是旅游胜地。1708年6月8日,西班牙的“圣何塞号”在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附近起火。这艘西班牙海军运送珍宝的船当天近黄昏的时候开始与英国舰队交战,到了晚上,这艘装备有62门加农炮的家利恩型帆船消失在加勒比海。随船沉没的还有近600人,以及今日估值高达200亿美元的金银珠宝。


300年来,沉没在加勒比海海岸的“圣何塞号”一直静静躺在海底,无人知道其位置。但在2015年这个谜团终于解开,哥伦比亚政府宣布,这艘船已被正式找到。但四年后,这艘帆船仍在哥伦比亚海域600米深处,不过已引起多方争夺船上价值连城的的财富。


西班牙圣何塞号于1708年在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沉没,船上载有价值200亿美元的金银珠宝。

哥伦比亚政府迄今尚未披露这艘著名沉船的确切位置。这艘沉船因为载有巨大财富而被国际打捞界称为失事船只中的“圣杯”。但据说圣何塞号位于离迦太基海岸四十公里的罗萨里奥群岛附近。这个群岛是加勒比海一个热带群岛,为哥伦比亚的国家自然公园。每天,成群结队的小型游艇载着去岛上海滩嬉水晒太阳的游客穿梭在这片海面上。越过这片海域时,游客很难不去想象就在这片水下某个地方静静躺着“圣何塞号”及其巨大宝藏。


这艘真实存在的宝船在沉船后的300年中一直让人痴迷不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名的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 ( Gabriel Garcia Marquez )在他的小说《爱在瘟疫发生时》提到了这艘著名的沉船,书中的男主角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在追求他终身不渝的爱情期间,曾计划潜水打捞“圣何塞号”的宝藏。


来自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观光客比比亚娜?梅西亚(Bibiana Rojas Mejia )与家人在罗萨里奥群岛的最大岛格兰德的海滩上玩了一整天。她接受我采访说,“加勒比海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这就是存在于我们国家的魔幻现实主义。我们不知道圣何塞号究竟有多少金银珠宝。这可能已成为一个伟大的传奇。”

传说著名沉船圣何塞号位于罗萨里奥群岛附近。这是一个热带群岛和国家公园,距离哥伦比亚迦太基海岸40公里。

“圣何塞号”1708年5月下旬离开巴拿马港口城市波尔托贝洛。船上满载当时在西班牙统治的秘鲁所开采的黄金、白银和宝石,以今天的价值估计,总值应该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这些财富是供奉给西班牙帝国国王腓力五世(Philip V )的。这位西班牙国王要依靠美洲殖民地的资源资助他打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圣何塞号”船长何塞?菲曼底?德桑迪杨(Jose Fernandez de Santillan)已知道,西班牙在这场战争中的对手英国一定有战舰在迦太基附近海域,等待伏击抢劫圣何塞号。圣何塞号按计划在迦太基港只稍作停留做检修后,就起帆前往古巴哈瓦那,然后回到西班牙。但船长最后还是准备进入迦太基港。到6月8日晚上,争夺圣何塞号宝藏的战斗开打。迦太基的加勒比海军博物馆馆长贡萨洛?祖尼加(Gonzalo Zu?iga)说,以手枪和刀剑武装的英国海军曾三次试图登上圣何塞号,抢夺这艘运宝船。


祖尼加解释说,“最后圣何塞号赢得了这场战斗。但是,我们不知道圣何塞号为何在最后时刻遇难。”他说,圣何塞号可能失去了一面风帆,或者可能是乘客们造反,反抗船长。毕竟乘客大多数是平民,不惯于像军人或船员样俯首听命。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交战双方都不希望圣何塞号及其宝藏沉入大海。祖尼加推测,当时船长本可向英国人投降,交出运宝船,然后空手返回西班牙,但可能他拒绝投降,于是点燃船上的火药,将圣何塞号炸沉于大海中。


2015年11月27日,价值连城的圣何塞号被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一艘机器人潜艇REMUS 6000 “正式”发现了。这艘长达近4米的水下自动潜艇可以下到海平面下6公里进行搜寻,并且能够下降到圣何塞号上9米处为沉船及其刻有海豚像的铜炮拍照。就是这个海豚像帮助研究人员认出这就是无数沉船打捞人梦寐以求的圣杯。


哥伦比亚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所长埃内斯托?蒙特内格罗(Ernesto Montenegro)表示,“圣荷塞号运宝船是美洲殖民历史的信息的中心,代表了欧洲近300年的殖民史,尤其是西班牙对美洲土地的殖民。”


2015年11月27日,一艘名为REMUS 6000的机器人潜艇“正式”发现了圣何塞号。

估计在哥伦比亚海岸的沉船多达1000艘,尚未被发现。尽管圣何塞号在哥伦比亚海域被发现,但并不能保证哥伦比亚能够保有这艘被发现的沉船。西班牙和玻利维亚土著民族哈拉哈拉(Qhara Qhara )都声称拥有圣何塞号部分所有权。哈拉哈拉的土地曾属于西班牙的秘鲁总督辖区,圣何塞号上的财宝就是在他们的土地开采出来准备运往西班牙。


此外,圣何塞号的产权还卷入了近40年的法律纠纷。美国海难救助公司海上搜索舰队(SSA)声称,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发现了圣何塞号,因此应该拥有沉船50%的东西。SSA还称当年已与哥伦比亚政府达成协议,哥伦比亚最高法院在2007年也做出了该协议有效的裁决。


哥伦比亚前总统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Juan Manuel Santos)在2015年宣布哥伦比亚发现了这艘帆船时,并没有把功劳归功于SSA。哥伦比亚副总统玛尔塔·卢西亚·拉米雷斯(Marta Lucia Ramirez )在今年6月的一份声明中表示,“海上搜索舰队无权搜索圣何塞号及其船上物品”,因为他们声称找到这艘帆船的坐标与实际位置不符。此案仍在哥伦比亚高等法院审理。


哥伦比亚政府今年还暂缓与另一家私人打捞公司签署打捞圣何塞号的合同。到目前为止,曾参与2015年搜索的海事考古顾问公司(MAC)是唯一的打捞竞投者。与一家私人打捞公司合作意味将会再一次与他人分割圣何塞号上的物品,这家公司可能会因此分到高达45%的打捞物,当然是指没有划归为文化遗产的物品。打捞上来的物品哪些属于文化遗产仍然需要哥伦比亚来确定。


专门研究圣何塞号的历史学家和作家弗朗西斯科?穆尼奥斯认为,这种瓜分方式将是最糟糕的情况。他说,圣何塞号是人类的历史遗产,“人类有无可争辩的权利去了解圣何塞号,并要有完全的了解。哥伦比亚需要做一个优秀的保管人,保管全部圣何塞号。”


按穆尼奥斯的建议,应该在迦太基开设一家博物馆,全面展示圣何塞号的所有财富。他说,“谁不会去参观这个独特的展览? 游客一定会被圣荷塞号讲述的故事所深深吸引,为之着迷不已。”


前总统桑托斯2018年在他的推特上写道,“沉没在我国水域的圣何塞号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根据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我国可以进行恢复。”他用#NuestraCulturaElMejorLegado这样的标签结束他的推文,意思是“我们的文化,最好的遗产”。


不过,专家说,不能仓促决定去打捞。


水下考古学家胡安·马丁说,“已经沉没了300年,因此获得了必须保育的权利。如果现在哥伦比亚没有这个打捞的能力,打捞就没有任何意义。这是对哥伦比亚遗产也是对人类遗产负责的基本原则。”


除非圣何塞号被打捞起来,要为迦太基居民和游客建一座沉船博物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况且,哥伦比亚人还没有赢得产权针夺的最后胜利,能保证这艘珍贵的沉船将会永远留在哥伦比亚国内。目前,前往迦太基和罗萨里奥群岛的游客仍有机会远眺大海,想象这艘沉船今天的样子:躺在大海海底,仍默默地守护着它的金银珠宝。


谢选骏指出:从欧洲殖民历史的厮杀过程可以看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是西方的真理。共产主义就是一种欧洲殖民主义的变种;共产党就是乱服殖民毒剂的带路党。反对殖民主义而不反对共产主义,是没有效果的,因为共产党就是殖民者。相比之下,连“腐朽没落的专制王朝”都懂得,“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可以在马背上得天下,不可以在马背上治天下。所以说,中国若不能结束流血百年的革命专政,只能国无宁日,不能真正稳定。

谢选骏:癌症是人体的地下党



《癌细胞竟能"劫持"大脑神经》(2019-09-25 健康)报道:


根据3项新研究,肿瘤细胞可以插入大脑复杂的神经元网络,并取而代之。这种邪恶的能力可以解释某些肿瘤的神秘行为,并带来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日前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些研究成果,描述了在脑癌(称为神经胶质瘤)以及一些扩散到大脑的乳腺癌中发现的这种惊人能力。其中一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美国加州史丹福大学儿科神经肿瘤学家Michelle Monje表示,这些发现支持了医生和科学家的一个越来越多的共识,即神经系统在癌症的发展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即便如此,发现行为像神经元的癌细胞还是令人惊讶。"这令人感到不安。"Monje说,"我们认为癌症不会形成像大脑那样的电活性组织。"


2014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神经学家、《自然》杂志另一项研究的主要作者Frank Winkler在研究某些脑肿瘤细胞建立的通信网络时偶然发现了这种现象。他和他的团队在肿瘤中发现了突触,这是神经元用来相互沟通的结构。这是"疯狂的东西"。Winkler说,"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研究人员假设肿瘤突触是随机出现的。但是,正如Winkler和他的同事在最新研究中报告的那样,他们从培养的神经胶质瘤癌细胞样本、移植到老鼠身上的人类胶质瘤肿瘤,以及从10个人身上提取的胶质瘤样本中均发现了突触。在Winkler的团队研究成人胶质瘤突触的同时,Monje和她的同事在儿童胶质瘤中独立发现了神经细胞和细胞之间的突触。Monje和Winkler的团队进行的独立但平行的研究表明,肿瘤突触有助于癌细胞的生长。研究小组在最近的两项研究中独立报告了这一发现。


Monje的发现解释了她在病人身上看到的神经胶质瘤的一些令人困惑的特征。众所周知,此类肿瘤是很难治疗的——它们不是形成一个硬的、紧凑的肿块,而是倾向于在大脑中"织网",使其难以切除。Monje说,如果胶质瘤浸润了大脑的一部分区域,患者通常不会表现出什么症状,因为肿瘤似乎不会破坏大脑的许多迴路。"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肿瘤依赖于它们的功能。"


瑞士洛桑大学路德维希癌症研究所癌症生物学家Johanna Joyce表示:"如果这一结论在更多癌症中得到广泛应用,那么为什么治疗脑癌如此具有挑战性也就不足为奇了。"她说,肿瘤细胞本质上被整合到大脑的神经网络中。"这是发人深省的。"


这种现象并不仅限于脑瘤。在9月18日发表的第三篇论文中,瑞士洛桑实验癌症研究所癌症科学家Douglas Hanahan及其团队,描述了在大脑中起神经元作用的乳腺癌细胞。科学家在研究肿瘤基因表达数据时发现了这种能力。被称为三阴性肿瘤的致命乳腺癌会激活与神经元之间信号传递有关的基因。众所周知,这些乳腺癌细胞会扩散到大脑,一旦到达大脑,就很难治疗了。


Hanahan和他的同事发现,当乳腺癌细胞侵入大脑时,它们会形成一种特殊类型的突触,使其能够吸收一种叫做谷氨酸盐的化学物质。后者是大脑中最丰富的神经递质,也能促进肿瘤的生长。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研究脑癌的Lisa Sevenich说,这3项研究都强调了癌细胞的韧性。她说,对于癌细胞来说,大脑是一个极其恶劣的环境。"但不知何故,肿瘤细胞最终成功采用并利用了那里的机制。"


研究人员希望这些发现能带来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在最新的两项研究中,Winkler和Monje的团队描述的实验表明一种癫痫药物可以减缓小鼠胶质瘤的扩散。科学家还没有确定这种疗法是否对人体有效,但他们希望阻断肿瘤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可以阻止癌细胞生长。


Sevenich说,研制这种治疗方法的诀窍是,在不破坏脑细胞之间正常连接的情况下,瞄准任何神经元—癌细胞混合体。"说实话,我认为这将是非常困难的。"她说,"如果这些细胞接管了大脑中已经存在的某些迴路,就很难做出选择。但我的手指是交叉的。"


谢选骏指出:看来癌症不是无组织无纪律地胡乱生长,而是接受另一套指令的地下党。就像黑社会和共产党那样处心积虑地有计划有步骤地瓦解正常的社会组织,最后带来玉石俱焚的“寿终正寝”。当然,最要命的还是癌症肆虐本身,而是允许其肆虐的那个社会-人体——它们已经丧失了对于癌症这个“人体的地下党”的鉴别、控制、反击的能力。

谢选骏:《河殇》和六四教会了中国种树


《为何中国不搞环保炒作?因为他们是种树狂魔》(观察者网 2019-09-27)报道: 


最近,16岁瑞典辍学学生桑伯格可谓是风头无两。9月23日,她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指点江山、怒斥政坛,引来全球目光。


此情此景,让部分国内网友开始积极反思,质疑中国人在环保方面的作为。在桑伯格联合国演讲之后,还有网友称赞她是在为地球的未来而奔走呼号,指责那些反对她的中国网友思想层次不够。


层次不够?一位网友表示,桑伯格只是在放嘴炮,他引用了《三国演义》中的句子指出,中国人对这类纯嘴炮的嘲讽古已有之。


另一位网友则回复了《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听其言而观其行。


既然说道了观其行,中国表示有话说。


观察者网在查询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数据后发现,在1991-2016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是全世界新增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而且其增长面积远远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


这个远远超出有多夸张,大家可以通过一张动图感受一下:


数据显示,在1991-2016年,中国一共新增林地527152平方千米,远远超出第二名美国的79186平方千米和第三名印度的69205平方千米,是名副其实的种树狂魔。


库布齐、毛乌素……一片片绿化了的沙漠见证了中国人种树治沙的功力。


而同一时间段内,森林的消失其实是主要发生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和非洲南部,特别是巴西和印度尼西亚。


虽然中国的种树面积冠绝全球,但光靠一个种树狂魔根本不足以概括中国在环保方面的投入。


英国石油公司(BP)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中国是全世界风能和太阳能累计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不仅如此,在风能和太阳能的使用方面,我们同样是全球最高。


世界并没有无视中国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效。早在此次联合国气候大会召开之前,中国就被邀请在大会上上台为气候变化发声。


联合国官员强调,只有最大胆、最具变革性的行动才能上台(展示)。像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则被禁止发言。


王毅外长在大会上表示: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一员,中国将认真履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义务,言必信、行必果,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变,与各国深化气候合作的意愿不变,推动气候多边进程的努力不变。


只要各国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建成一个清洁美丽、共同繁荣、命运与共的美好世界!


网民哀嚎:


JustAsked 发表评论于 2019-09-28 06:46:06

北京空气也比以前好了!

带头大哥 发表评论于 2019-09-28 06:42:00

中国配得上种树狂魔的称号。很多地方的绿化都富有成效。生态环境在恢复,雾霾指数在下降,蓝天白云的天数在增加。

不重复的用户名 发表评论于 2019-09-28 06:00:44

中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比灯塔国,欧洲的牌坊国要低很多。瑞典女孩很识趣,不敢点名批评中国。

匡吉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3:40:20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大国,搞环保炒作,不是和自己的GDP过不去吗?别国也不信啊。

天眼里人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3:05:17

要不,号召联合国搞一个中国环保表扬大会? 把坏事再次变成好事?给习总发个奖杯?号召全球人民向中国学习? 告诉大家,中国的地沟油没有了,毒奶粉不见了,雾霾消失了,毒疫苗是假新闻,一起都是炒作?有这个自信的话,去呀,没人拦着你呀!

大玩家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1:57:56

这些动不动就骂的反东西已经是中国人的敌人了。

Bali2018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0:48:51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38:49

倒是什么自然杂志竟然说中国种树是在破坏环境。所以啊,瑞典的小姑凉不可怕,对那些道貌岸然信口雌黄的媒体(以及背后的没剥皮)却不能不防,呵呵0

=====================

因为你是中国愚民一员,人民日报说啥你信啥,呵呵

randomspot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0:16:50

在国内亲眼目睹人工种植出来的森林, 印象深刻。

”厉害“国让人笑了。 但中国这方面的厉害, 必须赞。

小毛er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20:15:36

几年增加53万平方公里。怎么和某产万斤一个套路呀。

骗得老外们一愣一愣的。

喜得利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51:56

共产党祸国殃民,劣迹影响后代千万年。

这就是包子时时梦想的“千秋一帝”!

VictorWu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44:20

其实也和气候变化。大西北变湿润了有关。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38:49

倒是什么自然杂志竟然说中国种树是在破坏环境。所以啊,瑞典的小姑凉不可怕,对那些道貌岸然信口雌黄的媒体(以及背后的没剥皮)却不能不防,呵呵

abraham007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33:08

瑞典姑娘跟咱们河水不犯井水,前几天他们指责5个国家应对地球环境的破坏负责,名单里压根儿就没有中国。所以,中国人也犯不着跟瑞典姑娘过不去。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中航科工六院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30:26

满眼仇恨

lukechen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23:26

这个小丫头看上去精神有些问题,像是艾斯伯格症患者。

中国土人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20:22

ttt8966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07:00

warshipfreedom, 你个B样连worship 都拼不对,还在这儿BB哈哈,鬼岛人读书少

wuhoo2000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12:36

用鸡蛋里挑猪骨头都形容不了反中“人”的无聊下作。

ttt8966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07:00

warshipfreedom, 你个B样连worship 都拼不对,还在这儿BB

lanxf126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8:00:43

在中国的环保人士都被和谐了。

warshipfreedom 发表评论于 2019-09-27 17:54:07

中國這個b國家其實一直不明白經濟和環境都規律,只是在硬幹


谢选骏指出:“在1991-2016年的这段时间里,中国是全世界新增森林面积最多的国家,而且其增长面积远远超出了全球其他国家。”——为何中国种树狂魔是从1991年开始?因为那是1989年六四屠杀的滞后反应!而《河殇》又是“1989年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而且《河殇》又是对黄土高原日益沙化的悼歌——所以说,是《河殇》和六四教会了中国种树!每一个六四亡灵,都像《夸父逐日》里化为“邓林”的“逐日的夸父”一样,化为一片森林,布满了中国大地!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谢选骏指出:这个邓林不是六四屠夫邓小平的女儿,而是共产党的克星!——《河殇》和六四教会了中国种树。

谢选骏:《己亥年祭孔大典祭文》颂扬蒋介石、抹杀共产党



《快来赏析!《己亥年祭孔大典祭文》发布了》(2019-09-28 曲阜三孔景区)报道:


2019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2570年纪念日。己亥年祭孔大典上午在曲阜孔庙举行。活动现场,山东省常务副省长王书坚恭读祭文,《己亥(2019)年祭孔大典祭文》 由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郭齐勇撰稿。


《己亥年祭孔大典祭文》


维公元二〇一九年九月廿十八日,先师孔子诞降二千五百七十年,社会各界贤达齐集洙泗弦歌之地,万仞宫墙之内,圣庙丹墀之下,谨以心香之忱,芳菲之苾,伴以八佾之舞,清庙之乐,恭祭先师孔子在天之灵,辞曰: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榛莽开辟,艰苦备尝。


聚族而居,德性陶养。安土敦仁,大爱无疆。


启沃族群,厥为圣王。羲娲炎黄,尧舜禹汤。


文武周公,蹈厉发扬。方策布列,元典高张。


迄吾夫子,木铎天降。少陈俎豆,礼容端庄。


长肄文献,私学开讲。弟子三千,济济一堂。


周游列国,栖栖遑遑。不合世用,退立纪纲。


手定六经,启下承上。金声玉振,大成克当。


深体天心,鉴观圣王。发明仁学,人道允彰。


欲仁仁至,大本在印。己立立人,忠心坦荡。


不欲勿施,恕情深长。格致诚正,修身乃臧。


家齐国治,咸宁万邦。爱及万类,钓而不纲。


和谐宇宙,生机洋洋。圣教垂统,禹域同光。


陶铸君子,温良恭让。文明以止,四裔风向。


寰球大通,远播影响。西哲服膺,万国崇仰。


徳慧渊广,要在仁让。身心以宁,人伦偕畅。


小康将成,大同可望。保合天地,万类繁昌。


天人物我,勿失勿忘。大中至正,人类绵长。


今我中华,盛大气象。建国七秩,涅槃凤凰。


民族复兴,传统尊尚。礼敬圣贤,福佑未央。


泰山苍苍,洙泗泱泱。夫子之风,山高水长。


肃肃祗祗,格于形上。先师有灵,伏惟尚飨!



谢选骏指出:大家知道,蒋介石名叫蒋中正,而《己亥年祭孔大典祭文》却说“大中至正,人类绵长。”——显然是在颂扬蒋介石了。大家知道,现在中国沦陷于共产党,《己亥年祭孔大典祭文》却说“圣教垂统,禹域同光。”——显然是在抹杀共产党了。大家知道,1949年正好是孔子诞降二千五百年整,中国的大劫难开始了!这说明儒教无能、孔子该死,社会各界贤达成为牛鬼蛇神了。现在,到了孔子诞降二千五百七十年之后,死灰可以复燃乎。

谢选骏:政府作恶就是自然灾害了



网文《三年自然灾害》报道:


"三年自然灾害",或者"三年困难时期",指中国大陆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和副食品短缺危机。


简介

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根据对灾情、受灾面积等资料图表的分析,证实这三年发生了持续的严重自然灾害;同时分析了各种决策错误带来的不同影响,重点把粮食作为决定国家经济兴衰的生命线和因果关系链的比较指数,用计量方法分析当时农村因灾减产、因决策错误减产、因高征购而减少粮食存量之间的比例状况。 


重要数据

从气象、水文、农业、民政和统计部门记录的原始资料文献看,“三年自然灾害”是建国以来第一场连续多年的严重干旱灾害。按照国家气象局分析发布和出版的权威性资料文献,水利部统计归纳的资料和研究出版的,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汇编的《中国灾情报告》,概括其记载、归纳与研究。气象部门就时间、地区、降水量距平、干旱种类给出序列统计表。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在叙述到“三年困难时期”群众生活状况和人口变动情况时说:“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许多地方城乡居民出现了浮肿病,患肝炎和妇女病的人数也在增加。由于出生率大幅度大面积降低,死亡率显著增高。据正式统计,1960年全国总人口比上年减少1000万。突出的如河南信阳地区,1960年有9个县死亡率超过100‰,为正常年份的好几倍。”“这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其沉痛的教训应该认真总结和记取。”这里记述的全国1960年人口减少1000万,是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1983)、《新中国统计资料汇编》和《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人口》等书的权威性记载。公安部的户籍人口档案资料与此也是一致的。


网文《三年困難時期》报道:


三年困難時期,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由於農業集體化和大躍進運動,導致嚴重糧食短缺而引起1958年—1962年間發生全國性饑荒的一段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1978年以前稱其為三年自然災害,後改稱為三年困難時期。民間稱之為過苦日子、過糧食關、歉年,餓飯年、饑荒年。中國大陸以外則常用大飢荒或三年大饑荒形容那段時期,也有部分西方學者稱其為大躍進飢荒、中國大饑荒。大饑荒所發生的時期有不同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認為是1959—1961年,賈斯柏·貝克、Basil Ashton、文貫中、楊繼繩、馮客、周遜的著作則採用1958—1962年,還有一些歐美情報機關(如美國中央情報局)認為是從1958年開始的。中外研究中國大饑荒的學者,統計研究的結果表明在1958—1962年期間,1500萬—4500萬人被餓死,絕大多數人都是農村的農民。


在1961年5月31日的中央工作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說「天災在大多數地方不是主要原因,我們工作中的缺點錯誤是主要原因。」在1962年1月的「七千人大會」上,劉少奇進一步肯定了是「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在1962年9月的八屆十中全會上,卻把大饑荒的原因完全歸罪於「自然災害」。1981年6月27日通過的《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主要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我國國民經濟在1959年到1961年發生嚴重困難,國家和人民遭到重大損失。」 國內外研究大饑荒的學者,認為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的政策是導致大饑荒的根源,而毛澤東是這些政策的主要發起人和推動者。1959-1961三年間也並沒有大面積的災害,是正常的年景,蘇聯撕毀合同也根本和農業生產沒有任何關係。


「大躍進」和農村集體化是造成大饑荒的直接原因,「大躍進」時「大鍊鋼鐵」浪費了大量人力,農村大量人口去大煉鋼鐵,導致無法及時收割糧食。全國推崇以生產隊為單位的人民公社大食堂導致「放開肚皮吃飽飯」,實行不計報酬的勞動導致勞動效率急劇低下。在全國範圍出現嚴重的饑荒的情況下,1958至1959年,中國政府仍然持續著往年的大量向蘇聯和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糧食換取工業原料、機械及技術,以快速發展軍事工業。例如經濟出現困難,農村出現餓死人情形的1959年,全年出口糧食數量達到歷史上的最高,為415.75萬噸。


公社化和集體食堂

在大躍進期間,耕作被強制以公社為單位進行,而基於私有土地的生產被禁止。強制的農業集體化極大地挫傷了農民認真幹活的動力。鋼鐵生產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求(以鋼為綱)。百萬計的農民被號召和命令脫離農業生產而加入到大煉鋼鐵的勞力當中。因為土法上馬大煉鋼鐵,大面積的森林就被砍伐作為替代燃料,很多鐵製農具和其他生產資料(破鍋爛鍬)就被搗毀作為煉鋼原料。而缺乏基本技術設備的大煉鋼鐵運動在巨大的人力和物資投入之下,產出的只是幾乎沒有經濟價值的劣質的生鐵或者廢鐵塊。


伴隨著集體化,中央政府下令實行一些基於蘇聯生物學家特羅菲姆·李森科的偽科學理論的農業革新。這些措施包括密植,指把種子遠密於常規來播種並且假設這些種子間不會相互競爭。實際上,它們會因此相互競爭而相互妨礙生長,結果是產量降低。另一個革新是基於李森科的同事特文提·馬爾特瑟夫(Teventy Maltsev),他鼓勵中國的農民實行深耕(深達一兩公尺)。他們相信最肥沃的泥土在深處,而這些泥土有助於讓植物長出超大根系。但是,無用的石塊、沙子被翻出,而肥沃的表層熟土卻被埋到了下面。


公共食堂制度也是觸發大饑荒的一個原因。在食物不足的情況下,農民必須十分節省地吃糧食,從而堅持到下一次收穫。而大食堂制度將農民的口糧強制性集體化,提倡「敞開肚皮吃飯」,再加上不少基層幹部從中剋扣,使得本來就匱乏的糧食被提前消耗殆盡。據前國家統計局長薛暮橋估計,1958年大食堂過度消耗糧食多達1750萬噸。這使得在1958年收成不錯的情況下,僅僅半年之後就發生饑荒。


統購統銷和過度徵糧

由於施行統購統銷的關係,農村除了口糧、種子、飼料以外的糧米全須上繳,而糧食則交由人民公社的公共大食堂負責,農民不能儲糧。當中央派員到地方徵收糧食時,是以地方幹部上報的嚴重誇大的糧食產量來計算徵收量的。徵收量大大超出實際糧食產量,地方幹部為了填補缺口,逼迫農民將原本應該留下的口糧、種子、飼料「三留」也全都上繳。於是各個農村的糧食短缺,公共食堂無米下炊,導致了嚴重的飢荒,有許多人因此被餓死,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1956年初,初級形成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已經普遍建立,正在一大批一大批地向高級形式的農業生產合作社轉變。同年10月6日,國務院作出《關於農業生產合作社統購統銷的規定》,要求今後糧食統購和農村統銷。「不論高級社或初級社,一般以社為單位,根據一九五五年分戶,分社核定的糧食定產、定購、定銷數字,統一計算和擬定。歸社統一計算的結果,糧食有餘的為餘糧社,糧食不余不缺的為自足社,糧食不足的為缺糧社。」這樣,合作化後,國家不再跟農戶發生直接的糧食關係。國家在農村統購統銷的戶頭,就由原來的一億幾千萬農戶簡化成了幾十萬個合作社。《規定》提出:「國家對糧食豐收地區的餘糧社,可以在定購數量以外,適當增購一部分,但增購部分不得超過餘糧社增產部分的40%。」1957年10月11日,國務院又作出補充規定,根據一九五六年的經驗和供銷矛盾的新發展,提出在堅持「三定」的基礎上,實行以豐補歉的方針。對超過糧食「三定」的餘糧社、自足社,必須增購一部分糧食,對缺糧社必須減銷一部分糧食。針對中央和國務院在糧食統銷中向農民層層加購的作法,劉少奇認為:我們的糧食政策好。群眾交售有習慣,國家不出錢,群眾無意見。


在這種背景下,黨和國家從中央到地方的相當一部分領導人和單位,在糧食畝產問題上作起文章,從上到下颳起畝產萬斤糧、幾十萬斤糧的吹牛風,為國務院的「增購」決定保駕護航,來證明劉少奇「我們的糧食政策好」的「科學論斷」。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一九五七年八月二十九日,農業部發出通知,獎勵一九五六年第一批農業增產模範,一九五六年第一批增產模範共68個單位和個人,分別屬於廣西、福建、湖南、湖北、浙江、山東、陝西、青海、吉林、內蒙古、北京和上海市。第二批名單已經審定,分別屬於安徽、河北、甘肅、江西、黑龍江、貴州、山西、遼寧、雲南、河南、江蘇、廣東、四川、湖南、青海、浙江、新疆和天津的107個合作社、拖拉機站,農業技術推廣站和國營農場。以多交愛國糧為榮,少交愛國糧為恥的榮辱觀,在紅頭文件、新聞媒體、幹部講話中廣泛宣傳,總理周恩來在反右派運動中「搭車」把對統購統銷政策的態度作為劃分左中右的條件之一,從而,自一九五八年起,統購統銷中「三定」的「定產」工作,開始在吹牛皮說大話的基礎上走高不走低,「定購」,建立在高「定產」的基礎上,「國家糧食徵購應當同農業合作社內分配結合進行,使農業社首先完成國家擬定的糧食徵購任務,然後進行社內分配,必須繼續堅持購銷結合的原則……」「各地徵購多少糧食,銷售多少糧食,中央每年仍統一安排一次」,「全國庫存糧食除了地方可機動使用的糧食外,仍然由中央集中掌握,統一調度,地方政府必須繼續執行國家統一的糧食庫存、糧食調度計劃。」……自從一九五六年黨的八大之後,黨和國家進一步加大了落實統購統銷政策的力度,並在人民公社化之後,對統購統銷政策在細化的基礎上,也作了調整,按照當時國務院的紅頭文件要求,必須堅持「先國家,後集體,再個人」的原則。由於已經公社化,實行生產隊、大隊、公社三級核算,農民生產下的糧食,必須由生產隊集中交給大隊,由大隊交給公社,由公社交給國庫,由國家統一收購——一粒不少地以極低價格賣給國庫,然後由國家糧食部門按照核准的人口數以及各生產隊產糧年度總產,扣除應按定額賣給國家的統購糧數額,以及公糧(土地稅)數額,又及代保管的種子、牲口飼料,再及地方政府機動糧數額之後的餘糧數,再給農民確定供應(返銷)標準,一切都扣除之後,有無剩餘,余多餘少,再由人民公社按糧食部門提供的標準人頭概算社員口糧,由社員拿錢到國庫再買回返銷給自己的口糧(返銷糧),這就是「統購統銷」。農民所賣統購糧的糧款,基本全被政府用來扣除灌溉農田的水費、化肥款、農機修理款等形形色色的收費,結果,農民分文也得不到,在多數情況下,仍然是欠債者。那時候,政府規定不准農民外出的打工,不准在市場買賣物品,農民沒有其它任何經濟來源。這時的農民,誰也無錢到國庫去購買返銷糧。因各級領導在糧食產量問題上向上級吹了牛,實際產量達不到預報的數字,而國家年初的定產數又是在各級吹牛吹出來的數字基礎上做出來的,定購時,自然按定產額統購,吹牛者便把應返銷給農民的口糧全部扣壓住,存在國庫,彌補差額,作為大豐收成果,去為他們搭建升官的階梯。


國防大學政工教研室博士生導師林蘊暉研究發現:由於高指標、浮誇風導致高徵購,1959到1961年平均徵購數占糧食總產量的34.4%,而正常年景是20%多。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周恩來傳》亦證明了這一點。


浮誇風

1958年,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一年糧食產量增加一倍的口號。為了討好毛澤東的大躍進方針,或想證明自己的管治勝過其他地區等原因,全國各地都掀起「浮誇風」,各級幹部嚴重誇大、虛報糧食產量,不斷虛報產量等數字,如畝產12萬斤等。


不僅是產量浮誇,就連豬就像大象般巨大、花生大至能讓幾個人坐上去而渡江,這些誇張得荒唐的新聞也經常報導。產量高,自然要上繳更多農作物給予中央,地區官員把差不多所有收成都上繳了。最後,農民則面臨非常嚴重的飢荒。


錯誤政策

1959年中國大陸糧食產量較1958年下降15%,而1960-1961年產量只有1958年的70%,全國各地的糧食、棉花產量跌落到相應1951年的水平。Joseph C. H. Chai 用阿馬蒂亞·森的理論分析,發現1960-1962年糧食減產使得飢荒無法避免,而糧食減產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政策錯誤,而不是中國政府所說的天災或蘇聯逼債。在糧食分配上,鄉村比城市減少的更多,使得飢荒在鄉村比城市嚴重。


氣候

由原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的研究員高素華主編的 《中國農業氣候資源及主要農作物產量變化圖集》是農業氣象學家根據1951-1990年間全國分布大致均的350個站點的氣象資料作出的分析。從以下幾個方面對1958-1962年大饑荒期間的全國性氣候作出分析——根據對自然災害評價的需要,氣象學家通常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來劃分乾旱等級。它反映了該年降水量與正常年份降水量的偏離程度。如果當年的降水量接近多年平均值,則是正常年景,不存在澇災或旱災。在該書中,農業氣象學家採用全國分布大致均的350個站點1951-1990年的降水資料,繪出了1951-1990年間各年的降水量距平隨年代的變化曲線,從圖中可以看出,1960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約為-30%,為一般乾旱。其乾旱程度遠遠低於1955、1963、1966、1971、1978、1986、1988年等年份。1978年的旱災遠比1960年嚴重,還處於文革結束不久的「經濟瀕臨崩潰」的時期,沒有出現餓死人的情況。1959、1961年降水量距平為約為80%,是澇年,但其澇程度遠遠低於1954、1973等年份。氣象專家將澇災分為澇、大澇兩個等級,連續一個月降水距平大於200%,連續2個月降水距平大於100%,連續三個月降水距平大於50%為大澇。1959、1961年只能算一般澇年。1954年澇災重,有人死在洪水之中,但沒有出現大規模餓死的現象。


信息封鎖與誤導

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饑荒研究專家阿馬蒂亞·庫馬爾·森認為,絕大多數饑荒的起因,不僅是因為糧食減產,也因為不合理或者是低效的糧食分配,而且通常結合著對於問題嚴重程度認識的信息匱乏或者乾脆是有意的誤導信息。在中國這場59-61年的大饑荒中,城鎮居民享有定量的口糧。與此相對比的是,因為新的集體經濟,農村的下級官員因搶著虛報他們公社收穫產量,而留給當地農民遠少的剩餘。阿馬蒂亞·庫馬爾·森認為導致饑荒的自然原因,比如天災,在導致包含中國大饑荒在內的現代饑荒的各種原因中是相當次要的,因為這些自然因素很容易通過合理的政府經濟政策來應對。而毛的中國恰恰在因為錯誤的經濟政策而每年餓死百萬計人的情況下,沒有在議會或者報紙出現批評的聲音。因為缺乏反對黨和自由媒體,毛的錯誤經濟政策能夠持續三年得不到校正,從而造成了現代社會最大規模的饑荒。


1960-1961年,包括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在內的中共領導人,都曾對來訪外賓保證說中國人有足夠吃的。中國政府甚至下令臨時出國人員不得在國外購買食物,以免泄露國情。此後在長達20餘年的時間裡,中國政府將有關饑荒死亡人口的統計資料列為絕密,同時不斷向外宣傳說中國沒有人餓死。


1960年7月,湖南籍女工劉桂陽為反映民眾的困苦,在國務院北門外請願、張貼標語,被定性為現行反革命案件。


1961年9月,退役的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來訪中國,從9月6日開始,蒙哥馬利對北京、包頭、太原、延安、西安、三門峽、洛陽、鄭州、武漢進行了參觀訪問。在延安訪問期間,蒙哥馬利途徑一個公共浴室,他便問熊向暉說:「我可以進去嗎?」熊向暉回答說:「男部可以,女部不行。」說完,蒙哥馬利徑直走進了男浴室。浴池裡多是中青年人,也有幾個少年,他們見到一個高鼻子、藍眼睛的外國人走進浴室,並同自己打起招呼來,便有些害羞地躲開了。而蒙哥馬利卻沿著浴池走了一圈,仔細審視著浴室內每一個人的裸體。當他走出浴室後,即對陪同人員說:「來以前,有人說中國正在鬧大饑荒,餓死了幾十萬人,中國每個城市都餓殍遍地。說中國鬧大饑荒是沒有理由的。這裡人的肌肉很好,絲毫看不出饑荒的跡象。」其訪問中國期間,和黨主席毛澤東見面談話2次,亦與總理周恩來和外長陳毅等中共高級幹部多次見面。除了蒙哥馬利,後來擔任法國總統的法蘭索瓦·密特朗也被宣傳欺騙。而實際上根據習近平弟弟習遠平2013年發表在陝西省委黨報《陝西日報》上的文章,陝西同樣也發生了饑荒。


以後進入1980年代後,隨著有關資料逐步解密,饑荒情況方才為外界所知。遲至1997年版,《大英百科全書》中關於過去200年間大饑荒的列表,尚未收錄這場59-61年的中國大饑荒。但該書1999年版中的「饑荒」條目,則明確稱中國大躍進饑荒為「二十世紀兩次最大饑荒」之一,「造成了多達兩千萬人喪生」。《共產主義黑皮書》也稱之為「史上最大飢荒」。


饑荒期間,中國政府一直採取封鎖消息的策略,並至今未能透露死亡人數和人民遭受饑荒的慘狀。當時的新聞至多以各地大面積發生「浮腫病」作為報導題材,從中也可以看出饑荒的嚴重情況。


在1961年4月23日,安徽省公安廳向省委寫了《關於發生特殊案件情況的報告》(指人相食),報告中寫道「自1959年以來,共發生1289起」,「發生時間,絕大部分在1959年冬和1960年春」,「從作案性質和情節上看,據對1144起案件調查,其賣給別人吃的36起,其餘1108起都是留作自食」。該報告送到省委後,「省委書記曾希聖只批給幾個書記傳閱,嚴格保密,並指示公安廳,嚴格控制知情範圍,有關檔案銷毀。」


1960年5月13日,青海省公安廳給省委寫《關於西寧地區當前治安情況的報告》,報告中稱西寧市和湟中縣發生人相食案件300多起。2013年11月20日,美國勞改基金會在華盛頓的國會山莊向媒體公布了安徽和甘肅兩省人吃人事件的中國官方調查文件。


信陽事件中,當地專區地委書記路憲文禁止信陽專區農民逃荒,派出多隊巡視員攔截逃荒者,並禁止當地信件外流。


對外糧食援助增大

中國政府在三年困難時期仍然大量進行糧食輸出和對外援助。例如,據最新解密的外交部檔案記載,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1965年5月10日接見阿爾巴尼亞客人時表示截至去年,建國14年來,對外援助金額達人民幣108億元,而已經使用的援助金額中,又以1960年至1964年的5年中最為集中。又如,根據外交部解密檔案,1960年4月,外交部決定以政府名義,無償贈幾內亞大米1萬噸。外交部解密檔案裡,1960年除了對幾內亞的援助外,還有15000噸小麥支援阿爾巴尼亞,援助剛果5000噸至1萬噸小麥和大米。1961年8月,寮國來函要求支援稻種。中國政府決定援助15噸。


除了對外援助,困難時期的糧食出口情況也逐漸被披露。1960年1月,與外交部、外貿部平行的中國對外經濟聯絡總局成立,專門負責向外國贈送現款、食品等。就在大饑荒最嚴重的年份,外援激增。古巴的切·格瓦拉1960年11月訪華,中國給了6000萬美元的「貸款」,周恩來特別告訴格瓦拉,這錢「可以經過談判不還」。1961年1月,中國和蘇聯分裂,中國希望阿爾巴尼亞幫忙罵蘇聯的赫魯雪夫,給了五億盧布,還用外匯從加拿大買小麥送給阿爾巴尼亞。


糧食進口遲緩和拒絕外援

南京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尚長風分別在中共黨辦刊物《中共黨史資料》 2009年03期發表了《1961年中國糧食進口研究》、《百年潮》 2010年04期發表了 《三年困難時期中國糧食進口實情》,公開了當時的糧食進口和外國援助情況,原文引用如下:


「1960年12月底, 周恩來、陳雲、李先念商議,進口150萬噸糧食。196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在廣州會議上正式作出了1961年進口糧食500萬噸、翌年進口350萬噸至400萬噸的決定。


當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實施封鎖禁運,不過,禁運名單並不包括糧食。中國陸續從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阿根廷、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國進口了糧食。


中國第一次從加拿大進口糧食時,兩國尚未建立外交關係。依據加拿大法規,官方特許的銀行不得向尚未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提供出口商業信用。然而加拿大小麥局成功地說服了加拿大政府,破例同意加拿大有關銀行為中國第一批小麥進口提供了短期出口信貸。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小麥也爭取到了較為優惠的條件。


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糧食報價也比較低。1961年初,中國曾考慮向美國進口糧食,剛剛就任美國總統的甘迺迪也表示,可以基於人道主義立場,向中國出口糧食。不過,出於政治上的考慮,中國最終沒有向美國直接進口糧食。後來,通過當時同中國關係比較密切的法國轉口購買到了美國糧食。


1961年初,美國總統甘迺迪曾設想以民間的形式向中國提供糧食援助,被中國婉拒了。其他國家的糧食援助,中國也未接受。


中國接受的唯一一筆國際無償援助來自蒙古:小麥1萬噸,麵粉6千噸、牛羊肉1千噸。


1961年,蘇聯兩次主動提出對中國的糧食援助方案。一次是1961年2月27日,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雪夫致信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提議1961年8月底前,以借用方式,向中國提供100萬噸穀物和50萬噸古巴糖。中國決定把100萬噸糧食作為備用,接受50萬噸糖。後來由於中國順利地進口到糧食,100萬噸備用糧食最終沒有使用。另一次是蘇聯提出借與中國30萬噸糧食渡荒,中國予以接受。當時,蘇聯對華態度也較為友好。據中國貿易代表團匯報:「赫魯雪夫主動提出對我1960年的欠帳和借給我50萬噸粗糖都不計利息。」


據1961年12月26日的《外貿通報》,只有德、捷兩國對華態度特別壞。東德派其政治局委員馬特恩來中國索債,被中國總理周恩來嚴肅批駁其要求,東德開始有所收斂。


時任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雪夫則在其回憶錄里敘述其曾向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當面提出支援,周恩來答覆說:領導上已經討論過了,決定對蘇聯同志表示感謝,但對援助表示拒絕,說自行去解決。


政治鬥爭和腐敗

從1955年開始,由於批判右傾思想的影響,經濟建設中出現了層層抬高經濟指標的趨勢,特別是基本建設規模越來越大,項目越來越多,超過了第一個五年計劃(1953-1958)的指標。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工作,因為清楚地看到很多計劃超越了客觀條件許可的範圍,他指出現在「有急躁冒進的現象」。1956年2月份,周恩來、李富春、李先念等,決定把基本建設投資由原來要求的180億元壓縮到147億。1956年6月10日,在劉少奇的主持下,政治局會議基本通過財政部提交的預算報告初稿,其中明確寫道「在反對保守主義的時候,必須同時反對急躁冒進傾向」,明顯地加重了反冒進的份量。同時更進一步把1957年的基本建設投資由147億元進一步壓縮到140億元。由於周恩來等人反「冒進」,暫時遏制住了經濟建設大幅冒進的趨勢,但是1956年經濟還是有冒進的問題,以致財政第一次出現了10億的赤字。在編制第二個一年計劃和1957 年經濟計劃時,周恩來等人還繼續堅持反冒進,把一些過高的經濟指標壓了下來。


1956年9月5日到27日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劉少奇作了政治報告,明確提到「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可以得出階級和階級鬥爭已經消滅的結論。 同時提到「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後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可以得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結論。但是毛澤東並不認可上述這些現在看來非常正確的國家決策,而是憑藉自己巨大的權威,從根本上扭轉了國家經濟建設的政策:從1956年9月的八大一次會議到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會議, 對國內基本矛盾的估計和對經濟建設的指導方針,完全轉到錯誤的道路:強調兩個階級、兩條道路的矛盾,不顧實際條件強調高速度發展。從制度層面看,不僅僅是領袖和領導集團的錯誤,而是制度性錯誤。在這個體制內,沒有對最高領導人錯誤的糾錯機制,反而可能會把錯誤進一步極端化。


「反右傾」鬥爭導致了政治上的普遍左傾,對反映餓死人和浮誇問題的領導幹部,則當右傾機會主義批判,說成是造謠、擴大化,是給三面紅旗抹黑。這樣顛倒是非,使左傾思想愈演愈烈,在幹部中造成錯覺,造成人們思想的混亂,使大家失去了辯別是非的能力,人人自危,個個看領導意圖行事,說假話成風,處處隱瞞、謊報災情。例如河南省委於1959年向中央寫了餓死5000人的假報告(實際十幾萬)。一些地區的政府官員(例如:河南信陽)為了隱瞞災情,阻止飢民外出討飯,截取郵件阻止信息傳播,讓農民失去逃荒的自由、求救的自由,也是導致災情嚴重惡化的原因。信陽最終餓死至少105萬人,而且有大面積人相食現象。毛澤東在一次中央工作會議上曾沉痛地說,「這幾年我們掠奪農民比國民黨還厲害!」1962年夏,國家主席劉少奇對毛澤東說:「餓死這麼多人,歷史要寫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書的!」


1959年4月份國務院秘書廳把山東、江蘇、河南、河北、安徽缺糧的情況上報給毛澤東,又把15省多達2500萬人缺糧挨餓的情況上報。面對這樣大面積的災情,毛澤東沒有採取任何全面措施,反而在1960年初繼續「大躍進」。1958-1960年期間,向農民徵購的糧食年度量一直保持增加狀態。在大饑荒時期,不僅大量徵購農民的糧食,更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在餓死人最多一年,即1959年4月到1960年4月,國家糧食庫存高達887.03億斤,但沒有開倉放糧救人!1960年4月,大饑荒最為嚴重的時候,國家糧食庫存為403.51億斤,相當於1.4億人一年的口糧,假如當時能夠拿出一半庫存糧食來救人,也不會餓死人。在農民大批餓死的時候,卻大量出口糧食。1959年的糧食產量比1957年度減少了2500萬噸,而1959年的糧食出口卻增加到415.75萬噸。大饑荒為嚴重的1960年,繼續出口糧食272.04萬噸。同時還出口大量的油類、鮮蛋、肉類、水果等當時極為珍貴的食品。


供應制度

城鎮居民的糧食是定量供應的,按勞動強度大小不同來確定糧食定量指標的, 所以普通的城市居民雖然不會餓死,但是也是處於半飢半飽的狀態。 而高級幹部和極少數高級知識分子則是按權力等級享受特殊供應的。


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為保障其高級幹部的食物、肉類及煙不虞匱乏而批示「特需供應」的報告,依官員級別滿足所需,造成特權供應。 1960年8月,中共中央決定對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高級幹部實行食品特殊供應。國家高級幹部實行食品特殊供應的具體標準是:


1.四副二高:每戶每天供應肉1斤,每戶每月供應雞蛋6斤、白糖2斤、甲級香菸2條。

2.正副部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4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菸2條。

3.正副局長:每人每月(只限本人)供應肉2斤、白糖1斤、雞蛋2斤、甲級香菸2條。

當時戲稱這些特權享有者為「肉蛋幹部」。1961年2月起,時任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經濟工作5人小組組長陳雲按照老婆于若木的建議,又對「肉蛋幹部」以下級別的其他幹部,供應定量的白糖和大豆,戲稱「糖豆幹部」。具體標準是: 行政十三級以下、十七級(鄉科級幹部)以上每月特供2斤黃豆、1斤白糖,讓大饑荒時期的幹部健康狀況得到了保障。


在大饑荒時期,按照中共中央特意制定的政策,在全民計劃配給體制中,城市居民的食物供應比農村好得多,機關幹部又比一般平民好,幹部又按照級別高低獲得不同的飲食待遇,形成體制性腐敗。


剝奪逃荒和求生權

1958年1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實行,取消了農民自由遷徙權,這樣事實上的農村隔離封鎖政策使得信息傳遞以及逃荒成為不可能。而1958年又正是中國農村大饑荒的起始年。


大饑荒出現以後,饑民逃荒開始增多,但各級政府對流動人口嚴加控制。一方面要求各地阻止農民外逃,另一方面,對逃荒農民嚴格管理,有的地方以「流竄犯」的名義加以拘留、拷打、遊街,更多的是收容遣返。1962年10月19日,公安部長謝富治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披露,1960年流動人口曾經達到600萬,1961年1月-8月,全國收容207萬人,1962年1月-8月全國共收容140萬人,全年估計收容近200萬人。


中共黨營媒體人民網——《國家人文歷史》則總結指出:在戶籍制度嚴格執行的時代,「禁止農民流動求生」,農村人無法離開土地,只能在家等死。並稱「按保守估計,農村有上千萬人餓死。」


而《毛澤東的大飢荒》作者馮客教授查閱了中國官方的檔案之後,有一些非常驚人的發現:


「非正常死亡人口」中,不僅僅包括了飢餓所導致的死亡,還有一部分死於階級鬥爭。

在大饑荒中飢餓的人,很多是因被減少給予食物的量而導致的。因為人們的住房被拆,財產歸公社所有、不能自己燒飯,所以人人都需要被公社「餵養」,不能勞動的病、弱者被視為負擔,他們所分得的食物也會因其勞動量的減少而縮減。

武力鎮壓

安徽省公安廳原常務副廳長尹曙生於中共黨辦的人民網刊文《「大躍進」後為什麼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動亂?》,記載了安徽省當時,有近幾十萬農民在飢餓死亡面前逃往山區去找野生動、植物充飢而被公安機關等暴力武裝機關抓回打成「反壞分子」,其並明確指出:「大躍進」時期安徽餓死了那麼多人,同不斷進行以「鎮壓反革命」為名而野蠻進行社會控制,密切有關。


學者宋永毅則據中國公安部的一個絕密報告披露,僅1957年就有過數百起中國農民的要飯吃的所謂叛亂,甚至遭到正規軍隊使用機關槍進行武裝鎮壓。


在餓死20餘萬人的安徽無為縣,1960年由原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生黃立眾(56年考入北大,因說了農村餓死人的實話,被校長陸平開除)看到眾多鄉親被餓死組織而組建了『中國勞動黨』,並針對當地幹部衣食無憂卻大肆搜刮農民活命口糧的情況制定了《懲治官僚主義腐敗分子臨時條例》,暴動準備在1961年春節期間發動,後被兩個連的部隊剿滅。1982年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給予部分平反。


《三年大饑荒沒有造成大規模農民反抗的根本原因》一文作者調閱了大量中共官方編寫的地方志,更加詳細地披露了在三年大饑荒時期,針對農民要糧食吃的保命行為而進行的全國性武力鎮壓嚴打運動,這與烏克蘭大饑荒時期蘇共對烏克蘭農民的暴力屠殺如出一轍。其中最為殘酷的一個例子是,「1960年6月,貴州省江口縣農民大量餓死。全縣不足10萬人卻餓死了4萬人。在死亡線上掙扎的農民起來暴動。帶頭人當中有人民公社的黨委書記,因為他們家裡的孩子也餓死了。手無寸鐵的農民很快被現代武裝的軍隊平息。曾開倉放糧的縣長飲彈自盡。因虛報糧食產量而激起民變的縣委書記也投河身死。」


過程

官方檔案

海外學者搜集了中共官方檔案里對大規模餓死人的歷史記載,並將其整理成書正式出版:


由宋永毅主編,哈佛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中國大躍進—大飢荒資料庫(1958–1962)》包含七千多份檔案資料,二千多萬字,其中有三千多份中共內部檔案。宋永毅在總導言中表示,大飢荒的本質,是中共對中國農民進行的一場的「糧食戰爭」。

艾塞克斯大學歷史系講師周遜(時任香港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馮客的助手),從中國官方檔案中節選出121個,2012年由耶魯大學出版社出版檔案彙編《中國大飢荒,1958-1962》,檔案中包括餓死與人吃人的記載。


官員回憶

三年困難時期的餓死人數對於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幹部來說,是一個非常忌諱和迴避掩蓋的話題。雖然饑荒期間,中國政府一直採取封鎖消息的策略,並至今未能明確公布死亡人數,但其政治敏感度亦隨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消退;而且針對來自香港台灣和世界的各種質疑和譴責聲音,中共領導人在毛澤東死後亦轉變曾經一貫堅持的完全否認態度,進行了各種反思和回應:


時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的毛澤東在1958年11月20日的武昌會議上說:「除特殊外,還是要睡一點覺。現在要減輕任務。」明年的生產指標要降下來,不能總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否則,「我看搞起來,中國非死一半人不可。不死一半也要死三分之一或者十分之一,死五千萬人。廣西死了人(註:指廣西餓死550人的事情),陳漫遠不是撤了嗎?死五千萬人你們的職不撤,至少我的職要撤,頭也成問題。」他指著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曾希聖說:「安徽要搞那麼多(嗎)?你搞多了也可以,但以不死人為原則。」


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趙紫陽說:「我們黨是從來不認錯的,實在說不過去了,就找替罪羊,將錯誤都推到他們身上,如林彪,四人幫。找不到替罪羊就說是自然災害,如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大饑荒,餓死幾千萬人,純粹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錯誤。」「特別是三年困難時期,農村餓死幾千萬人,工人階級沒能給予(農民)有效的救助,自己吃商品糧,有副食供應,有布票,保證了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說:「人民公社化後發生的三年困難時期,到處浮腫病,餓死人。據了解,光安徽省的所謂非正常死亡人口就三四百萬。」「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去『左』了那麼多年,幾乎把農民的積極性打擊完了。」


前國務院副總理、長期負責經濟工作的薄一波說:「據中央有關部門匯總,到1959年4月初,僅山東、安徽、江蘇、河南、湖南、甘肅、貴州、河北等十五個省區,無飯吃的人口達2517萬。」「我國人民所經歷的1959——1961年『三年困難時期』,主要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反右傾』鬥爭造成的。在三年困難時期,全國廣大人民因食物缺乏、營養不良,相當普遍地發生浮腫病,不少農村因饑饉死亡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多萬。」


曾擔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的鄧力群回憶這段歷史說:(1960年初)「李先念同志也去了。回來講,他去過的村莊,婦女沒有一個不穿白鞋的(家中死人婦女穿白鞋弔喪)。怎麼造成這樣一種情況的?是高指標、高估產、高徵購,嚴重的浮誇,征了過頭糧。還有特別厲害的一條是,沒有飯吃了,村子裡能夠吃的、能夠找到的都吃光了,為了保住他那個浮誇,竟不讓逃荒,讓民兵把著。這裡沒有飯吃,到別的地方去逃荒,歷史上哪朝哪代都是這個辦法,解放以後遇到大災大荒之年也都是這個辦法,不讓逃荒,強迫命令,把本來可以活下來的人餓死了。」「講到歷史上餓死人的事是要寫到史書上去的時候,他(毛澤東)情不自禁地罵了一句,並憤憤地說:我當主席時,出了這種事情!」這個由所謂的「左王」鄧力群口述、朱元石記錄整理發表於《當代中國史研究》1998年第5期標題為:《七千人大會到「西樓會議」》的文章充分敘述了中央幹部(包括毛澤東劉少奇陳雲李先念周恩來等實權官僚)對三年大饑荒時期全國各地大規模餓死農民的歷史事實是洞若觀火了如指掌的。


國務院副總理、人大副委員長田紀雲2004年說:「回顧三年困難時期,到處鬧浮腫,餓死人,非正常死亡人口達數千萬,比整個民主革命時期死的人還要多。是什麼原因?劉少奇說『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現在看基本上是人禍,這個『人禍』就是瞎指揮,就是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主義,就是『左傾機會主義』。」


四川省原政協主席廖伯康曾經表示,大饑荒四川「死了1000萬人」,並直接導致四川省經濟衰退,退出比較發達省份的序列,成為和湖南、江西、湖北一樣的中下等經濟省份。這個數字與載《中國人口科學》上海交大曹樹基教授的研究結論940萬相吻合。


當時安徽副省長張愷帆在回憶錄中表示,安徽全省1959年至1961年實際死亡人數是548萬,除去正常死亡數、逃亡及失蹤數等,安徽餓死約500萬人。中共中監委農村處處長李堅調查安徽截至1961年3、4月間餓死人的總數,將生產隊、公社,再到每個縣的統計數字逐級彙總,安徽全省餓死人總數350萬,正式上報為300萬。中組部部長安子文在文革後表示:核實結果,安徽餓死350萬沒錯。浙江的非正常死亡14.1萬人。根據丁人卜的《難忘的歲月──安徽省無為縣共產風史錄》,無為縣1958年到1960年三年,全縣982,979人口中,非正常死亡和餓死了320,422人,百分比為32.5。


根據張廣友《抹不掉的記憶——共和國重大事件紀實》中,援引山東省一位領導1960年的大會講話內容「山東省過去(1957年)人口為5500萬,不到3年的時間,現在(1960年冬天)還有5000萬,減少了500萬。」


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兼省長趙健民在一次發言中說:據不完全統計,從1958年冬到1960年上半年這一年半時間內,全省非正常死亡65萬人,外流 109萬人,人吃人的現象有文字材料的就有23起,沒有文字但有口頭匯報的還有十多起。


原四川瀘州中共地委書記鄧自力說:「賣人肉吃人肉的可怕的事也發生了。宜賓市就發生了將小孩騙到家中,整死煮熟後作為兔肉到街上賣的事。長寧(縣)是個爛攤子,20多萬人口就餓死了7萬多。腫病流行,省委調撥了些糧來,社員又無錢買。


其它在各種公開場合承認大規模餓死農民的中共高級幹部還包括:胡耀邦、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出獄後的原中央文革小組成員戚本禹(其聲稱全國當時大致餓死500萬人左右)、李銳等。


《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二卷記載:「據正式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比上年減少1000萬」。從1949年到1957年,每年都增加1000多萬人;1960年不但沒有增加,反而減少1000多萬人,扣除出生率下降因素,死亡人數應在1000萬以上。這還僅僅是1960年一年的數字。


中共官方出版社出版的很多著作也承認大量人餓死,如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通鑑》、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毛澤東時代的中國》、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文革前夜的中國》和《曲折發展的歲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三年自然災害長篇紀實》等等;


中共官方主辦的各種報紙雜誌和網站亦有大量的文章承認了大規模餓死農民的歷史事實。例如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杜導正主辦的《炎黃春秋》雜誌2008年10月以《通渭問題——「大躍進」五十周年祭》為題報導了甘肅通渭「人吃人」的慘狀。


歷史記載

大陸毛派和官方一直宣傳大饑荒時期毛澤東多次提出不吃肉,要和全國人民共度難關。比如1968年後擔任毛澤東伙食管理員的吳連登說:「大家都知道,毛主席愛吃紅燒肉,但在最困難時期,毛主席的餐桌上沒有了紅燒肉,雞、魚、肉、蛋都沒有了,全是素菜。舉個例子,毛主席特別愛吃魚,但在那個時候,他連魚都不吃了」。衛士封耀松則說1960年毛澤東在生日那天,正倚枕看文件。「半年多來,封耀松幫他按摩時,他腳背和小腿的肌膚失去了彈性,按下去一個坑,久久不能平復。這是浮腫。老人家已經六七個月不肯吃一口肉。青黃不接的季節,他二十多天不吃一粒糧,常常是一盤子馬齒莧(一種野菜)便充一餐飯,一盤子炒菠菜,便能支撐著一天工作」。然而也有與此類描述大相逕庭的說法:1954年秋天起在毛澤東身邊工作多年,經常陪他吃飯,並為1960年毛生日餐當事人之一的秘書林克為此專門打電話詢問了毛澤東當時的保健醫生、護士長。大家一致表示:「根本沒有這種事,如果我們使毛澤東得浮腫病,那我們就犯了大錯誤,是嚴重的失職,中央也不會允許」。

大陸政府出版的書刊文章,廣泛報導了毛澤東在三年大饑荒時期,菸酒肉茶一直沒有間斷,生活待遇相對於其他中國人是相當地優越和奢華。毛澤東在當時的照片亦顯示其身體富態,不存在所謂的營養不足甚至浮腫病問題。

毛澤東「不吃肉」的時間段為1960年9、10月份到1961年4月份。毛澤東宣布不吃肉,只特指不吃豬肉,不包括牛羊肉和豬油,更不包括蝦肉和魚肉和其他海鮮。毛在「不吃肉」期間,依然可以吃到花樣繁多、用豬油烹製的各種素食、蔬菜及麻雀、小蝦、野味等其本人並不反對的肉食品,偶爾還吃了紅燒肉和肉包子。而且其保健醫生鑑於豬肉膽固醇含量高,建議他改吃牛羊肉。而毛本人六十年代初一度喜歡吃西餐,所以,1961年4月26日工作人員會同廚師給他訂製的一份西餐菜譜中,就有牛羊肉菜十多種,西餐湯十六七種。

經常陪毛澤東吃飯的衛士張景芳回憶稱,大饑荒時期有一次陪毛吃紅燒海參,海參太滑掉在桌上,毛把它撿起來吃掉。

毛澤東在1961年7月的伙食費開支654.82元,另有水果費86.65元,一般雜費54.22元,小孩生活費47元,首長雜費17.04元,房租費86.80元,澡費3.6元,汽車費2.70元。按1961年的黃金價格3.04元/克算,折合黃金243.9克,換算成 2012年的價格在8萬元人民幣左右。同期北京市民一個月生活費13元左右。1961年10月,公債里開支私人客飯59.84元和115.11元兩次。

1960年12月26日,毛澤東給被派到農村搞調查的身邊工作人員林克等人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你們如果很飢餓,我給你們送牛羊肉去,亦可見中南海的高幹食品特供部門北京市食品供應處34號供應部並不像中國其它地方一樣物資缺乏。

高幹韋君宜回憶三年困難時期特供:民眾恨極了編順口溜,中共中央實行幹部食物補貼。「補貼辦法是十七級以上的每人每月糖一斤、豆一斤,十三級以上的每人每月肉二斤、蛋二斤,九級以上的每人每月肉四斤、蛋二斤。」

當時中共甘肅省委書記汪鋒向毛澤東寫了一份調查報告:1961年4月27日至29日,汪鋒同志帶了五個人在甘肅臨夏州新集公社新1號生產大隊調查農村食堂時對婦女病和婦女生育情況作了深入調研,發現甘肅大饑荒三年裡農村出現了比較少見的婦女病,如子宮脫垂和閉經。子宮脫垂為飢餓造成的營養不良和過重的體力勞動等因素所致,過度飢餓引起閉經,只有幹部妻子經期正常。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潛的女兒程丹在接受《國家人文歷史》雜誌專訪時回憶:「北戴河即便是困難時期,供應一直不錯。」

歷史學家王曾瑜憶三年困難時期:看到高幹身份的北大校長脂肪豐富的腹部就來氣。其並回憶說:「在寒冬臘月,北風成天呼嘯的時候,村里三天兩頭死人嚎喪。死的都是老人,其實是在饑寒交迫之下,得了感冒,便成不治之症。」

退休幹部梁志遠回憶三年困難時期:安徽亳縣每公社都有人吃人。

一個名叫惠文的作者當年在「天府之國」的成都平原簡陽縣進行整社時寫下了日記。在題名為《無聲無息的代價》的一則日記中,他這樣寫道:「石盤公社的六合、中和兩個大隊為一個聯社,1958年轉公社時,人口為2580人,到1962年11月……死去590人……石盤公社大石、邊界兩隊,1958年轉公社時人口為246人,到1962年11月份,只剩下132人,死去46.47%。主勞80餘人,只剩下20餘人,死去75%。其中邊界生產隊主勞為60餘人,只剩下8人,死去了89.98%。兩隊派去修水庫的勞動力40餘人,只有2人活著回來。普安公社人口由12000人左右下降為6900人左右。青龍公社的人死了40%以上……養馬區火盆公社第五大隊新民生產隊,在困難時期20多個主勞幾乎死光……剩下的儘是些老弱、婦女、兒童。」

南京大學碩士生劉保軍,近五萬字的碩士學位論文《關於「大饑荒」的官方記述與民間記憶——以「信陽事件」為例》,該文是作者經一年時間研究,併到信陽地區進行兩個多月的田野調查,對信陽地區十八個縣市的地方志中關於「信陽事件」的記述和民間記憶的巨大差異進行了比較,特別詳細地實錄了「信陽事件」人相食的眾多個案及細節。

媒體工作者何三畏刊文《大饑荒報導——假新聞也是真歷史的草稿》,對大陸的「五毛」以及「自乾五」(林治波和吳法天等「不良文人」)的言論做出了嘲諷。

歷史學學者曹樹基刊文:《盲人摸象:有關大饑荒的不同回憶》。

2009年4月8日,《廣州日報》採訪袁隆平時,袁表示「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了幾千萬人啊。大躍進把樹都砍了去煉鋼鐵,把生態破壞了,1959年大乾旱,一年基本上沒有收成,餓死了四五千萬人啊。我看到路上有5個餓殍,倒在田坎旁邊,倒在橋下和路邊,我親眼看見啊,那很悽慘的。」

1954年5月張仲良調任甘肅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兼省政協主席、省軍區政委。是三年大飢餓時期,治下餓死人最多的五個地方最高長官之一。甘肅定西地區的通渭、會寧、定西等縣,以及平涼地區的靜寧縣和寧夏的西海固地區,三年困難時期,這一帶縣皆發生過餓死人的現象。據當地了解情況的人估計,因為缺糧斷糧餓死和浮腫無救而喪命的,最少已接近百萬。其中通渭縣,人口減少三分之一多,全縣人口總數到1980年還沒有恢復到五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宋琳(筆名依娃)採訪兩百多名大飢荒倖存者的口述歷史《尋找大飢荒倖存者》,於2013年出版。余杰2005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公開演講《蔡元培與「五四」精神》,到了提問時,有學生問及毛澤東和「五四」的關係。余杰指出:毛澤東掀起「大躍進」造成大饑荒,致使三四千萬農民被活活餓死,毛是冠絕古今的暴君。這時,有一名學生激動地站起來反駁說:「你說三千萬人餓死,有什麽證據?南京大屠殺死難三十萬人,後來發現了好多萬人坑;你說餓死三千萬人,怎麼沒有發現一個萬人坑?」余杰說,如果是今天,他會如此回答那名大學生:你讀一讀依娃的《尋找大饑荒倖存者》吧。周遜與依娃調查大飢荒的動機之一,是她們都有家人在大飢荒中餓死。依娃表示,中國應該在天安門廣場修建一面哭牆,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大飢荒死難者的名字。

徐友漁表示,《墓碑》一書是為作者楊繼繩大飢荒中餓死的父親立墓碑,也是為三千六百萬餓死的中國人立墓碑。

作家沙青在獲1988年大陸「中國潮」報告文學一等獎的《依稀大地灣》紀錄了大饑荒時期許多駭人聽聞的真實片斷:「有一戶農家,吃得只剩了父親和一男一女兩個孩子。一天,父親將女兒趕出門去,等女孩回家時,弟弟不見了,鍋里浮著一層白花花油乎乎的東西,灶邊扔著一具骨頭。幾天之後,父親又往鍋里添水,然後招呼女兒過去。女孩嚇得躲在門外大哭,哀求道:『大大(爸爸),別吃我,我給你摟草、燒火,吃了我沒人給你做活。』」

《顧准日記》第58頁:「(19)60年12月22日:除民間大批腫、死而外,(河南)商城發生人相食的事二起,19日城內公布,據說22日要公判。一是丈夫殺妻子,一是姑母吃侄女。」(顧准著,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版。)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62年5月2日出版的一份名叫《PROSPECTS FOR COMMUNIST CHINA》文件的第3頁中稱,到1961年的時候,中國大陸糧食產量出現下跌,有工廠關閉,教育和科學的發展被擾亂,數以百萬的人嚴重營養不良。並且出現廣泛的饑荒(widespread hunger)。又另一份中情局在1962年9月24日出版的《THE RISING DEATH RATE IN COMMUNIST CHINA》的文件的第1頁中稱,自1958年以來(since 1958),死亡率(中國大陸)由於營養不良、對疾病抵抗力減弱和食物短缺而快速上升。然後中國大陸在1959年到1961年的年糧食產量也低於1957年的水平。

爭議

中國歷史教科書在提到三年困難期時,認為是由於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錯誤運動路線導致,但中共官方對死亡總人數一直保密。


目前爭議主要是餓死人口的具體數字與三年經濟困難的責任追究問題。


公開論辯

近年來,「餓死三千萬」的文章廣為流傳,而大陸毛派、「自乾五」、個別教授和中共部分黨辦媒體則公開否認上千萬農民餓死,使得爭論加劇:


2012年4月,《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社長林治波通過新浪微博否認三年困難時期餓死上千萬人,引發部分網友激烈抗議。次日,北大教授孔慶東等人轉發微博支持林治波,表示餓死人是謠言,是「外國人」寫的黨史。


2012年5月21日,《南方人物周刊》2012年第16期封面白底黑字,為大饑荒做了專題報導。


2013年9月,徐州師範大學數學教授孫經先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中國餓死三千萬」的謠言是怎樣形成的?》,否認大躍進餓死上千萬人口;其認為,大躍進造成的死亡人數應該在250萬人以下。楊繼繩認為孫經先以「遷移後不上戶口」解釋人口變化,而沒有解釋沒有戶口如何獲得糧食配給。孫經先反駁稱糧食配給制針對當時的城鎮居民,農村居民通過參加生產小隊勞動而分得糧食,因而不需要購買實行配給制的商品糧。


2013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慎明撰文表示,「『兩個三千萬』都是有人刻意編造的虛假數據。當然,說明這一點需要寫專文論證。」


災害責任

官方態度

中國官方聲稱這是「主要由於大躍進和反右傾的錯誤,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和蘇聯政府背信棄義地撕毀合同」一同造成的。


中國官方在1990年以前宣稱是由於政策的誤判加入趕上三年的罕見自然災害所致,現在則迴避這一討論。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並沒有收錄「三年自然災害」或「三年困難時期」。


國家主席劉少奇在1961年5月的中央工作會議和1962年1月召開的「七千人大會」上提出了著名的「三分天災,七分人禍」的結論。


各方觀點

「三年自然災害」這一提法值得質疑,因中國大陸有大約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國土面積,跨越亞寒帶、溫帶、亞熱帶、熱帶等幾個氣候帶,自然條件非常多樣化,正常情況下自然災害只可能是局部性暫時性的,發生連續三年的、全國性災害的可能性幾乎沒有,而且在中國有文字記載的2000多年歷史中從未發生過。一些學者通過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氣象日誌研究指出,氣候最惡劣的是1954年而非三年困難時期。人為的原因只有曾經因日本侵華而導致的多年抗日戰爭才出現了全國性的經濟困難,「自然災害」是一種出於歷史政治或者科學技術方面的原因而非常局限的說法,現在看來也具有某種政府推卸責任的意味。

很多人認為過激的政治運動和政治鬥爭(特別是大躍進時的「浮誇風」和「大煉鋼鐵」)是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源,被認為是後來造成中國大陸三年饑荒,而且導致幾千萬人死亡的災難型後果的重要原因。例如四川《巫山縣誌》就記載:「農村青壯勞力上山煉鋼鐵,田間生產僅依靠老嫗婦孺,成熟糧食多爛在田裡,豐收未能歸倉」,當時的《人民日報》到處都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地的產是人的膽決定的」、「沒有萬斤的思想,就沒有萬斤的收穫」的言論。很多專家紛紛討論糧食已經多到吃不完的情況,並要解決「糧食多了怎麼辦」的情況。

費正清教授1991年出版的《中國新史》專章討論「大躍進」,開宗明義即說中國共產黨所強行實施的政策是大飢荒的原因之一。

大飢荒口述歷史《尋找大飢荒倖存者》的作者依娃表示,在沒有戰爭、沒有天災、沒有瘟疫的情況下,餓死了四千至五千萬的人口,完全是當時統治者的政策錯誤,這一點必須明確。餓死就是餓死,不要使用「非正常死亡」這個詞。

北京《炎黃春秋》雜誌2007年第2期上發表的謝韜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與中國前途》中,把責任歸咎於毛澤東設計的保證和不妨礙他乾綱獨斷的權力結構和政治制度:「由於不受任何制約,不聽任何反對意見,三年大躍進,餓死了三千七百五十萬人,成為古今中外最大的暴政。」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馬蒂亞·庫馬爾·森從制度層面研究飢荒,結論:全世界歷史上,民主正常運作的國家從來不會發生飢荒。所謂民主「正常運作」,是指有自由表達不同觀點,而不是多數人暴政。他表示,中國大躍進失敗造成1958-1961年餓死三千萬人,而政府卻不修正錯誤的政策,這在民主國家是不可想像的。另一個因素是缺乏資訊;公社裡的人當然看到眼前的不好,但是他們看到報紙上說形勢一片大好(這是沒有新聞自由的結果),因此他們得出的結論是自己失敗了,而不是政策有問題,所以他們數字造假。當大飢荒達到高峰的時候,北京根據造假數字,得出的結論是收成比實際多出一百萬噸。

經濟學家孟昕、錢楠筠等教授研究大饑荒的制度原因,發現1959年大饑荒開始的時候,糧食產量是食用所需的三倍以上。而人均糧食產量高的地區,反而餓死的比率比較高。他們認為這是中央計畫經濟下,政府難以蒐集產量新資訊並且作出調整的結果。

蘇聯責任:1960年底,蘇聯體諒中國的國情,提出「還債的事可以延緩」。1961年初舉行的中蘇貿易會談中,雙方同意延期還債。1961年,蘇聯在中國要求下借給中國20萬噸糧食,以緩解中國東北糧荒。而在中國官方與民間輿論中,長期將蘇聯政府「背信棄義、撤走專家、逼債」歸咎為造成三年困難時期的因素之一。沈志華教授表示:傳聞的蘇聯在與中國關係惡化後曾追逼還債,沒有看到任何歷史文獻的記載。

中國為了體現國際主義和加強其他開發中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友好關係,大舉對外援助,也加劇了經濟困難的程度。

1950-1960年中國糧食國際貿易情況(單位:萬噸)

年份 出口 進口 淨進出口

1950 122.58 6.69 +115.89

1951 197.11 +197.11

1952 152.88 0.01 +152.87

1953 182.62 1.46 +181.16

1954 171.10 3.00 +168.10

1955 223.34 18.22 +205.12

1956 265.12 14.92 +250.20

1957 209.26 16.68 +192.58

1958 288.34 22.35 +265.99

1959 415.75 0.20 +415.55

1960 272.04 6.63 +265.41

合計 2500.14 90.16 +2409.98

《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9月22日第649期,發表了安徽行政學院退休職工北原的《對「三年困難時期」人口非正常死亡問題的若干解析》一文,該文總結說該「錯誤(大規模餓死人)是中國共產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所犯的」,與一貫宣傳的「自然災害」「蘇聯逼債」無關;並且第一次在官方媒體公開聲稱「三年困難時期」大量餓死人的慘劇威脅到了執政黨的現階段的執政合法性。

中國大陸現存的毛派和一些海外學者亦有部分觀點是:將大災難的責任歸結到毛退居二線之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等一線領導負有直接責任,甚或認為毛是無責任的受害者;而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陳雲的親屬派系後代則將主要責任歸結為毛的好大喜功獨斷專行,並開脫稱劉周鄧陳等是冒著政治生命終結的風險與毛做了鬥爭。新加坡學者董玉振在其著作《巨人的背影——為毛澤東辯護及當代中國問題省思》第三章「大饑荒解析」,稱饑荒的主要責任是劉少奇和鄧小平等人。但從現存的歷史材料上來看,兩者均有虛構事實美化自身的問題。

美國中央情報局一份1964年7月31日的文件的84頁中稱,自然災害本身無法解釋的整個事情,而當時中國大陸的領導層要為這次事件負上主要責任。


死亡人數


中國大陸人口數量變化圖。可以看到在「大躍進」期間出生率的大幅降低和死亡率的顯著提高。

受政治因素影響,各方對於三年困難時期死亡人數的估計,均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外研究人員估計的數字大多在1,650萬到4,300萬之間。


中國在1953年和1964年進行了兩次全國人口普查。1950年代中期,中國建立了基本完整的經常性人口統計制度。每一年,戶籍管理部門都對人口總數、出生、死亡、遷入、遷出等項目作出統計,並且層層上報匯總。在中國出版的各省人口資料和各地縣誌中,大多都可找到當年統計的死亡人數和其他人口數據。


中國統計部門公布的人口出生和死亡數據 (單位:萬)

年份 出生人數 死亡人數 時期 出生人數合計 死亡人數合計

1954年 2245 779

1955年 1978 745 1954—1956年 6199 2230

1956年 1976 706 1955—1957年 6121 2139

1957年 2167 688 1956—1958年 6048 2175

1958年 1905 781 1957—1959年 5719 2439

1959年 1647 970 1958—1960年 4941 3444

1960年 1389 1693 1959—1961年 4224 3602

1961年 1188 939 1960—1962年 5037 3298

1962年 2460 666 1961—1963年 6602 2289

1963年 2954 684 1962—1964年 8143 2152

1964年 2729 802

曹樹基《1959-1961年中國的人口死亡(3250萬)及其成因》:


曹樹基的統計數據(單位:萬)

省名 全部府數 災區府數 全部縣數 災區縣數 災前人口 非正常死亡人口 比例 排序

安徽 13.0 13.0 74.6 73.6 3446.0 633.0 18.37 1

四川 26.0 23.0 201.0 188.0 7191.5 940.2 13.07 2

貴州 16.0 15.0 81.0 74.0 1706.4 174.6 10.23 3

湖南 17.0 17.0 96.0 91.0 3651.9 248.6 6.81 4

甘肅 13.0 12.0 108.0 87.3 1585.7 102.3 6.45 5

河南 13.0 13.0 128.7 106.7 4805.8 293.9 6.12 6

廣西 12.0 12.0 75.0 72.7 2009.9 93.1 4.63 7

雲南 22.0 22.0 132.0 112.0 1918.3 80.4 4.19 8

山東 12.0 12.0 140.0 126.0 5343.5 180.6 3.38 9

江蘇 12.0 11.0 84.0 63.0 5296.3 152.7 2.88 10

湖北 11.0 11.0 79.8 72.6 3074.9 67.5 2.20 11

福建 11.0 11.0 70.0 56.0 1547.9 31.3 2.02 12

遼寧 1931.0 33.0 1.71 13

廣東 15.0 12.0 110.0 72.0 3839.3 65.7 1.71 14

黑龍江 1564.0 19.0 1.21 15

河北 18.0 17.0 183.0 135.0 5544.6 61.0 1.10 16

江西 14.0 13.0 89.0 51.0 1713.6 18.1 1.06 17

陝西 12.0 4.0 101.0 30.3 1832.0 18.7 1.02 18

吉林 1280.9 12.0 0.94 19

浙江 11.0 10.0 91.0 51.4 2570.3 14.1 0.55 20

山西 1621.1 6.0 0.37 21

合計 248.0 228.0 1844.1 1462.6 63474.9 3245.8 5.11

美國人口學家、普林斯頓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科爾(Ansley J. Coale)是第一位研究大飢荒死亡人數的學者。其1984年出版的《1952-1982年中國人口的急劇變化》一書中認為中國大躍進期間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約在2,700萬人左右。

Basil Ashton等人1984年的論文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數約3,000萬人,出生減少約3,300萬人。

美國人口學家、美國人口普查局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班尼斯特(Judith Banister)在其1987年出版的著作《變化中的中國人口》一書中估算非正常死亡人數約在2,300萬人左右。

上海交通大學曹樹基教授的研究認為非正常死亡人數約在3,250萬人左右。曹思源根據中央檔案館解密檔案,算出餓死3,756萬,與曹樹基的結果相近。

1986年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李成瑞委託西安交通大學蔣正華教授研究,對美國人口學家科爾(Ansley J. Coale)的結論進行了修正,估算非正常死亡在2,200萬人左右。

金輝、丁抒等人則提出非正常死亡人數可能4,000萬以上。

趙紫陽幕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所長陳一諮表示,該所根據中共黨內文件所寫成的秘密報告,認為非正常死亡人數是4,300萬-4,600萬。另一份提供中共中央領導參閱的資料認為人數達5、6千萬。河南780萬,安徽800萬,山東750萬,四川900萬,青海90萬,江西640萬,湖南470萬。據《餓鬼》英文版第272頁,此數字1989年天安門事件前曾得到包括趙紫陽在內的中共高層確認。

2006年哈佛大學再版費正清的《中國新史》認為1958-1960年餓死人數是2-3千萬。

2008年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列舉各方觀點,結論是從1959年到1961年,非正常死亡人數約為2,144萬,如果從1958年算起,那總數接近3,000萬。

北大學者孫尚拱於2010年根據國家人口年鑑的總人口數據估算,認為1961-1962年時期的非正常死亡人數約4,400萬人,但他沒有區分出生人口的減少和死亡人口的增加。

2010年9月荷蘭歷史學家馮客(時任倫敦大學中國現代史教授、香港大學人文學院講座教授)出版《毛澤東的大饑荒——1958-1962年的中國浩劫史》指出,他用了4年遍閱全國解密檔案,認為1958年初至1962年底的大饑荒至少造成4,500萬人非正常死亡,甚至可能高達5,000-6,000萬。馮克的數字受到愛爾蘭經濟史學家格拉達(Cormac ó Gráda)的批評和質疑,認為該書使用的人口粗死亡率過低,因此高估非正常死亡人數。

死亡人數最少的估計出自徐州師範大學的數學教授孫經先,他認為三年困難時期的「營養性死亡」人數在250萬以下。他和楊繼繩發生了激烈的辯論。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1962年9月24日刊發的一份名為《THE RISING DEATH RATE IN COMMUNIST CHINA》的文件的第1頁中稱,自1958年以來(since 1958),由於營養不良、對疾病抵抗力減弱和食物短缺而造成了(中國大陸)死亡率快速上升。又另一份中情局1964年7月31日出版的文件的82頁稱在1960到1961年有超過五百萬人「非正常死亡」(unnatural deaths)。


谢选骏指出:在无神论和科学主义(科学诸夷)的统治下,人类僭越自己为神,甚至嚎叫“人定胜天”,如此一来,政府权力无边。政府作恶就是自然灾害了。例如,现代各国政府竞争军备,不惜毁灭生态环境。相比“政府作恶就是天灾”之下,“流氓作恶才是人祸”。“政府作恶就是天灾”还有一层意思——“要想政府不作恶,就像希望没有天灾一样,根本没有可能。”相比之下,惩治流氓容易,惩治政府就比登月还难了。因为登月都是政府组织的。啊METOO佛。

谢选骏:與gemini討論死亡與人生

(一)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爲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如何理解「死亡幫助我們認清了自己作為碳基生物的這一處境」? 這句話乍聽之下有些抽象,但其實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學。讓我們來逐層剖析: 1.碳基生物的本質 物質組成:所有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包括人類,都是以碳元素為基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