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0月29日星期四

谢选骏:四种沙门说明佛教就是沙门教、萨满教



一、


《四种沙门》(法相辞典 p0435)报道:


瑜伽二十九卷十七页云:第一沙门、复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坏道沙门。当知诸善逝、名胜道沙门。诸说正法者、名说道沙门。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门。诸行邪行者、名坏道沙门。诸善逝者:谓已证得贪瞋痴等、无余永尽。说正法者:谓为调伏贪瞋痴等、宣说正法。修善行者:谓为调伏贪瞋痴等,勤修正行。行邪行者:谓犯尸罗,行诸恶法。又学无学、名胜道沙门。以无漏道摧灭一切见修所断诸烦恼故。若无如来及诸菩萨,为菩提故勤修正行诸声闻众持三藏者,名说道沙门。任持世俗法毗奈耶;转正法眼,令不断故。若诸异生补特伽罗,其性调善,为自利益,勤修正行;有羞有悔;爱乐正学;为得未得,为触未触,为证未证,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得未得,堪触未触,堪证未证;名活道沙门。由彼现有诸善法暖,堪能生长圣慧命根;名活非死。是故名为活道沙门。若诸犯戒补特伽罗,多行恶法,广说乃至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名坏道沙门。由彼破坏最初所有正道根本,无力无能,非生道器。虽现前有说正道教及现前有证正道者;而彼不得。是故名为坏道沙门。世尊依彼,作如是说:此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于外沙门婆罗门教,空无所有。若于是处、八支圣道、安立可得;卽于是处、有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


谢选骏指出:四种沙门的存在,说明佛教其实就是沙门教、萨满教。


二、


《何为佛教中的四种沙门》(2017年04月07日 新浪佛学)报道:


出家人都叫沙门,沙门分四种:

第一种是胜道沙门,像佛、菩萨,声闻、缘觉,都属于胜道沙门;

第二种是示道沙门,指说法的善知识,比如佛教中的大善知识们,属于示道沙门;

第三是命道沙门,是指以戒定慧长养法身慧命,但是还没有证得圣果的出家人;

第四种是污道沙门,指虽然出家了,但是不持清净戒,甚至不听佛的教导,违背佛制的出家人。


谢选骏指出:佛教的出家人都叫沙门,说明佛教其实就是沙门教、萨满教。


三、


《四种沙门讨论》报道:


[出瑜伽师地论]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众善。止息诸恶也。


中文名四种沙门,外文名Four kinds of Sramana。


瑜伽语

四种沙门

一胜道沙门谓禀佛出家。能灭贪嗔痴等烦恼。得证胜道。是名胜道沙门。

二说道沙门谓已调伏贪嗔痴等烦恼。而能宣说正法。为令众生入于佛道。是名说道沙门。

三坏道沙门谓破诸禁戒。行诸恶法。非是梵行。自称梵行。是名坏道沙门。

四活道沙门。谓能调伏贪嗔痴等。勤修正行。所有善法。堪能生长智慧命根。是名活道沙门。


瑜伽二十九卷

瑜伽二十九卷十七页云:第一沙门、复有四种。何等为四?一、胜道沙门。二、说道沙门。三、活道沙门。四、坏道沙门。当知诸善逝、名胜道沙门。诸说正法者、名说道沙门。诸修善行者、名活道沙门。诸行邪行者、名坏道沙门。诸善逝者:谓已证得贪嗔痴等、无余永尽。说正法者:谓为调伏贪嗔痴等、宣说正法。修善行者:谓为调伏贪嗔痴等,勤修正行。行邪行者:谓犯尸罗,行诸恶法。又学无学、名胜道沙门。以无漏道摧灭一切见修所断诸烦恼故。若无如来及诸菩萨,为菩提故勤修正行诸声闻众持三藏者,名说道沙门。任持世俗法毗奈耶;转正法眼,令不断故。若诸异生补特伽罗,其性调善,为自利益,勤修正行;有羞有悔;爱乐正学;为得未得,为触未触,为证未证,勤修加行;有力有能,堪得未得,堪触未触,堪证未证;名活道沙门。由彼现有诸善法暖,堪能生长圣慧命根;名活非死。是故名为活道沙门。若诸犯戒补特伽罗,多行恶法,广说乃至实非梵行,自称梵行;名坏道沙门。由彼破坏最初所有正道根本,无力无能,非生道器。虽现前有说正道教及现前有证正道者;而彼不得。是故名为坏道沙门。世尊依彼,作如是说:此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于外沙门婆罗门教,空无所有。若于是处、八支圣道、安立可得;即于是处、有初沙门、广说乃至第四沙门。


大宝积经语

四种沙门

一、「形服沙门」: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三业不净,破戒作恶。

二、「威仪欺诳沙门」:威仪安详,修四圣种,远离众会,言语柔软──着有畏空。

三、「名闻沙门」:持戒,读诵,独处,少欲知足──但为名闻,不求解脱。

四、「实行沙门」:不着生死,不着涅盘,本来寂灭,无缚无脱。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 卷一一二 普明菩萨会 第四十三

又大迦叶。

谓[沙门]者。有[四种沙门]。何 谓为四。

一者[形服沙门]。

二者[威仪欺诳沙门]。

三者[贪求名闻沙门]。

四者[实行沙门]。

何谓[形服沙门]。

有一沙门形服具足被僧伽梨。剃除须发执持应器。而便成就[不净身业][不净口业][不净意业]。 [不善护身][悭嫉][懈怠][破戒]为恶。是名[形服沙门]。

何谓[威仪欺诳沙门]。

有一沙门具足沙门[身四威仪]。 [行][立][坐][卧]一心安详。断诸美味修四圣种。远离众会。出家愦閙之众。言语柔软。行如是法皆为欺诳。不为善净而于[空法]有所见得。于[无得 法]生恐畏心。如临深想。于[空论比丘]生怨贼想。是名[威仪欺诳沙门]。

何谓[名闻沙门]。

有一沙门以现因缘而行[持戒]。欲令人知自力[读诵]。欲令他人知为[多闻]。自力独处在于[闲 静]。欲令人知为[阿练若]。少欲知足行远离行。但为人知不以厌离。不为善寂不为得道。不为沙门婆罗门果。不为涅槃。是为[名闻沙门]。

复次迦叶。

何谓[实行沙门]。

有一沙门。不贪身命。何况利养。闻诸法[空][无相][无愿]。心达随顺如所说行。不为涅槃而修 [梵行]。何况[三界]。尚不乐起[空][无我]见。何况[我]见[众生][人]见。离依止法而求解脱一切烦恼。见一切诸法[本来无垢][毕竟清净]。而 [自依止]亦[不依他]。

以[正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

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贪着[音声][言说]。

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当见有[和合众]。

而于诸法[无所断除][无所修行]。不生[生][死]不着[涅槃]。

知一切法本来寂灭。 [不见有缚][不求解脱]。 是名[实行沙门]。


谢选骏指出:四种沙门的概括,说明佛教确实就是沙门教、萨满教。


四、


《沙门(佛教术语)讨论》报道:

 

沙门又作娑门、桑门,起源于列国时代,意为勤息、息心、净志,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沙门分为四种:胜道沙门、示道沙门、命道沙门和污道沙门。

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八曰:“‘沙门’讹也,正音云‘室啰末拏’,唐言勤恳也。”同书卷二十六曰:“此云勤劳,内道、外道之总名也,皆据出家为言耳。古经为‘丧门’,或为‘娑门’,罗什法师以言非便改为‘沙门’也。”


中文名沙门,外文名Shramana,别名娑门、桑门,起源列国时代,意思勤息、息心、净志,本质“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的总称”。


定义

沙门(英文:Shramana,另外,梵文?????,?rama?a巴利语???,sama?a),意为勤息、息心、净志,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沙门思潮兴起于列国时代,是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


术语

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啰磨拏、室啰磨拏、沙迦懑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

 

佛陀与婆罗门 

勤行,勤行趣涅盘也。什曰:佛法及外道,泛出家者皆名沙门。’大经慧远疏曰:‘沙门此翻为息,息诸恶故。’法华玄赞二曰:‘沙门息义,以得法故暂尔宁息,亦息恶也。正言室罗磨拏,或室摩那拏,此云功劳,谓修道有多功劳也。’玄应音义六曰:‘沙门旧云桑门,或云丧门,皆讹略也。正言室摩那拏,或言舍啰磨拏,此言功劳,言修道有多劳也。又云勤劳,言至诚也。义亦言息,以得法故暂宁息也。旧译言息心,或言静志是也。’慧苑音义上曰:‘沙门正言沙迦懑囊,此云止息,谓止息一切诸不善法。又曰劬劳,谓修一切劬劳苦行。又曰听闻,谓多闻熏习是常业也。’慧琳音义十八曰:‘沙门讹也,正音云室啰末拏,唐言勤恳也。’同二十六曰:‘此云勤劳,内道外道之总名也,皆据出家为言耳。古经为丧门,或为娑门,罗什法师以言非便改为沙门也。’俱舍论二十四曰:‘诸无漏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同光记曰:‘沙门此云勤息。’羯磨疏三上曰:‘沙门旧翻桑门,音之互也。涅盘云沙门那者是本音也,或言乏道贫道以译之,皆谦虚自收不伐德也,今译为息恶者取其意也。元拔俗来入非家者,决誓断恶息本习也。’释门归敬仪上曰:‘沙门或云桑门沙门那者,并是天竺道士之佳号,俗中之常目也,亦是彼国修净行者,此云净志,以义目之。’百论疏一曰:‘沙门者,云乏道,亦云息心。乏道者,以道断于贫乏也。息心者,经云,息心达本源,故云沙门也。’四十二章经曰:‘佛言: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增一阿含经四十七曰:‘沙门名息心,诸恶永已尽,梵志名清净,除去诸乱想。’(《佛学大辞典》丁福保 )


梵语

s/raman!a,巴利语saman!a。音译室罗末拏、舍啰摩拏、室摩那拏、沙迦懑囊。乃西域方

 

梵语 

言(龟兹语sama^ne,于阗语 samana^)之转音。又作沙门那、沙闻那、娑门、桑门、丧门。意译勤劳、功劳、劬劳、勤恳、静志、净志、息止、息心、息恶、勤息、修道、贫道、乏道。为出家者之总称,通于内、外二道。亦即指剃除须发,止息诸恶,善调身心,勤行诸善,期以行趣涅盘之出家修道者。


沙门释子作为区分其他外道沙门的名称


佛对比丘们说:“譬如恒河,遥扶那萨罗摩醯,流入大海,皆失本名,合 为一味,名为大海;汝等如是,各舍本姓,皆同一姓,沙门释子。”(僧祗律卷二十八)

佛告诸弟子们说:“有若干辈各自道说言:我种豪贵,如贵,富 乐贫贱,当如五江水入海;若干辈为佛作弟子,皆当弃本名字,乃为佛弟子耳 。”(恒水经)

佛说:“吾道弘大,合众为一,帝王种、梵志种、君子种、下贱 种,来作沙门者,皆弃本姓。”(佛说海八德经)

(一)增一阿含经卷三七“八难品”四二·四:“佛告阿须伦……我法中 有四种姓,于我法中作沙门,不录前名更作余字,犹如彼大海四大江河皆投于海 而同一味更无余名。”

(二)增一阿含经卷四四“十不善品”四八·三:在弥勒佛的时候“比丘 姓号皆名慈氏弟子,如我今日诸声闻皆称释迦弟子。”

由于印度宗教的复杂纷歧,并且每一宗教,都有其出家的徒众,印度通称出家者为沙门,如要分别沙门的宗教信仰,便不得不以宗教的名目作为识别,比如尼乾子外道有沙门,婆罗门教也有沙门,所以在佛教中出家的,便以“ 释子”作为区别,称为“沙门释子”,使人一听,便可知道这是佛教的出家人。


沙门分类

据长阿含卷三游行经、大毗婆沙论卷六十六载,沙门可分类为下列四种:


胜道沙门

又作行道殊胜,如佛或独觉;以能自觉之故。


示道沙门

又作说道沙门、善说道义,指说道无误者,如舍利弗等;以能常随佛转大法轮之故。


命道沙门

又作活道沙门、依道生活,指依道而生者,如阿难等;以虽居‘学位’然同于‘无学’,多闻善持,具净戒禁,传法身慧命于世之故。


污道沙门

又作坏道沙门、为道作秽,指污染圣道而伪善者,如莫喝落迦比丘;以盗他财物之故。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亦举出四种沙门,谓胜道沙门即‘诸善逝’,说道沙门即‘说诸正法’者,活道沙门即‘修诸善法’者,坏道沙门即‘行诸邪行’者。

此外,大宝积经卷一一二普明菩萨会亦列举形服沙门、威仪欺诳沙门、贪求名闻沙门、实行沙门等四种沙门。


沙门修持

沙门修持甚严,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六列举五种毁辱:发长、爪长、衣裳垢坋、不知时宜、多有所论;大宝积经卷一一三沙门品更列沙门应远离之三十二垢及八法覆沙门行,三十二垢者:(一)欲觉。(二)嗔觉。(三)恼觉。(四)自赞。(五)毁他。(六)邪求利养。(七)因利求利。(八)损他施福。(九)覆藏罪过。(十)亲近在家人。(十一)亲近出家人。(十二)乐于众闹。(十三)未得利养作方便求。(十四)于他利养心生悕望。(十五)自于利养心不知足。(十六)于他利养中心生嫉妒。(十七)常求他过。(十八)不见己过。(十九)于解脱戒而不坚持。(廿)不知惭愧。(廿一)无恭恪意,心慢掉动,无有羞耻。(廿二)起诸结使。(廿三)逆十二因缘。(廿四)摄取边见。(廿五)不寂灭,不离欲。 (廿六)乐于生死,不乐涅盘。(廿七)好乐外典。(廿八)五盖覆心,起诸烦恼。(廿九)不信业报。(卅)畏三脱门。(卅一)谤深妙法,不寂灭行。(卅二)于三宝中心不尊敬。


八法覆

八法覆沙门行者:(一)不敬顺师长。(二)不尊敬法。(三)不善思惟。(四)于所未闻法,闻已诽谤。(五)闻无众生、无我、无命、无人法后,心生惊畏。(六)闻一切行本来无生后,解有为法,不解无为法。(七)闻说次第法后,堕于大深处。(八)闻一切法无生、无性、无出后,而心迷没。


四沙门果

又沙门有四果之别,称四沙门果,即须陀洹果(三结断)、斯陀含果(三结断,贪恚痴薄)、阿那含果(五下分结尽)、阿罗汉果(贪恚痴永尽,一切烦恼永尽)。


其他释义

出家修道者

华译勤息,即勤修佛道和息诸烦恼的意思,为出家修道者的通称。(《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释义三

俱舍论二十四卷十六页云:论曰:诸无漏道、是沙门性;怀此道者、名曰沙门。以能勤劳息烦恼故。如契经说:以能勤劳息,除种种恶不善法,广说乃至故名沙门。异生不能。无异究竟趣涅盘故。非真沙门。


二解

大毗婆沙论六十六卷六页云:问:如上所引三种经中所说沙门、有何差别?有作是说:师子吼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四向。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及诸行向。有余师说:师子吼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善贤经中说沙门者、谓行四向及住四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具足摄一切沙门。或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住四果。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住果向一切沙门,复有说者: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学无学。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学无学及非学非无学。有作是言: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诸圣者。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诸圣者及诸异生。复有说言:师子吼经及善贤经说沙门者、谓持戒者。准陀经中说沙门者、谓持戒者及犯戒者。或复有说:此三经中所说沙门、义无差别。问:前二经说有四沙门。污道沙门、岂四所摄?答:亦四所摄。谓预流向。然预流向、有近有远。近、谓见道。远、谓此前顺决择分顺解脱分、乃至正信而出家者。如契经说:有四种预流支。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支因向名,义无差别。问:善贤经说:若此处有八支圣道;当知四处有四沙门。污道沙门、岂此所摄?答:亦此所摄。以圣道支有实有假。实、谓无漏正见等八。假、谓有漏正见等八。污道沙门、亦得成就有漏正见,故彼亦是初沙门摄。复有说者:前二经说四种沙门、即是第三契经所说胜道等四。非预流等。故此三经、所说无异。问:初经所说、当云何通?唯我法内有四沙门,佛于众中正师子吼。世尊岂说唯我法内有毁犯戒而师子吼?答:说亦无失。所以者何?污道沙门、虽复破戒;而不破见。虽破加行;不破意乐。设有问言:汝犯戒恶、为善?为不善?彼言:不善。为应作?为不应作?彼言:不应作。为有异熟?为无异熟?彼言:有异熟。为得可爱果?为得不可爱果?彼言:得不可爱果。为恶趣受?为善趣受?彼言:恶趣受。为自身受?为他身受?彼言:自身受。为是师过?为是教过?为是自过?彼言:非师过,亦非教过。是我之过。彼有如是有漏正见,信有因果,不愚因果。如是正见、九十六种外道所无。故佛众中正师子吼、依彼而说,亦无有过。(《法相辞典》朱芾煌 编)


沙门思潮

公元前六—前五世纪。在这个时代,印度出现了与婆罗门思潮相对立的沙门思潮。沙门思潮是当时自由思想家的各种观点、派别的通称,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佛教、耆那教、生活派、顺世派和不可知论派等。


顺世论

印度古代唯物主义派别,渊源很早。其先驱者之一是与佛陀同时代的阿耆多·翅舍钦婆罗(意为“发褐”)。顺世论宣称:世界的基础是物质,构成物质的原素(大)是地、水、风、火四大。一切有情识的生物都由“四大”和合而生。认为物质原素不断运动,具有内在的力量,从而否定了神和其它的原因。顺世论在社会伦理方面主张种姓平等,反对轮回业报、祭祀苦行,指出幸福既不在天堂,也不在来世,而在今生。因此佛教称他们为“现世涅论”。这个派别从古代到中世纪一直在广大人民中流行。


耆那教

耆那教的真正创立者是与佛陀同时代的筏驮摩那,号称大雄。大雄建立了一套修持理论和实践,这个派别在佛教兴起时代十分活跃,它一方面反对婆罗门教,另一方面与佛教也保持着相当的距离。


生活派

生活派的梵文原意为“严格遵守生活法的规定者”,汉译佛经称为邪命外道。相传为末伽黎·俱舍罗所创,据后来南印度发现的碑文记载,与佛陀同时代的“六师”中的婆浮陀·伽那和富兰那·迦叶也归入这个派别。在佛教兴起时期,生活派在恒河流域的舍卫城和补罗沙城等地组织过独立的僧团,拥有自己的寺庙,过着极为严格的戒律生活。生活派宣称:宇宙和一切有生命的物类由灵魂、地、水、风、火、虚空、得失、苦、乐、生、死等12个原素构成。各种原素的结合是一种自然的、机械的、无关系的结合;在社会道德观方面提出了一种宿命论学说,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受命运支配着的,在命运的锁链中,任何人的意志都是无能为力的,伦理道德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派别在印度孔雀王朝、戒日王朝时很流行,以后在南印度又和耆那教、印度民间信仰相结合,直至15世纪才销声匿迹。


不可知论派

以佛陀同时代的散惹耶·毗多梨子为代表。据佛经记载,在佛教兴起时,散惹耶也组织过自己的僧团,有弟子250人,佛陀的两个大弟子舍利佛和大目连原先都是散惹耶的门徒,后皈依佛教,因此散惹耶气愤而死。散惹耶宣传一种怀疑论或不可知论,认为对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其真理都是不可遽然断言的。例如我们对于来世化生、因果报应、罪恶是非、如来(人格化的修行完善者)可以说有(S是P),可以说无(S不是P),可以说亦有亦无(S是P亦不是P),可以说非亦有非亦无(S不是P亦不是非P)。散惹耶这种理论被佛教徒称为“难以捕捉的鱼学说”。不可知论作为一个派别在佛教兴起以后就销声匿迹,但它的思想对后世一直有影响。

上述沙门思潮,虽各有所标榜,但他们反对吠陀权威和婆罗门教精神统治方面是一致的。在世界观方面则集中反对梵天创世说,从而提出了自然因说(世界是由自然的物质原因构成的)、偶然因说(世界是由偶然原因构成的)、结合因说(由物质和精神的原因结合而成)、宿作因说、生类因说(世界的各种事物及人分成不同的种姓是先天命定的),这些学说对世界的认识大都是从自然或现实出发的,相信自然界的原因或规律比神的创造更为重要,来源于实践的人的知觉、经验比吠陀天启更有效。在社会生活方面,他们反对祭司的精神统治和种姓的不平等制度,反对以动物为牺牲的血腥屠杀和繁琐的祭祀仪式,但这些派别也有很多时代的局限,他们中除顺世论外一般都相信业报轮回,有的还陷入诡辩、不可知论或宿命论,有的实行极端的苦行主义或享乐主义,甚至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社会伦理准则而走向极端,否定一切,抹杀是非界限。沙门思潮反映了当时正在兴起的社会力量——武士贵族、商业富有者和城市居民的思想和倾向。


谢选骏指出:一、“沙门是对非婆罗门教的宗教教派和思想流派的总称。沙门思潮兴起于列国时代,是与婆罗门教相对立的思想流派,其哲学思想为印度哲学的重要内容。”——这并不准确,因为“婆罗门教也有沙门”,所以在我看来,婆罗门教也是一种沙门教、萨满教。二、“沙门释子作为区分其他外道沙门的名称”——说明佛教只是沙门教、萨满教的部分内容,所以说,“沙门中最有影响的派别是佛教、生活派、顺世派、不可知论派等”。三、由于印度宗教的复杂纷歧,并且每一宗教,都有其出家的徒众,印度通称出家者为沙门,如要分别沙门的宗教信仰,便不得不以宗教的名目作为识别,比如尼乾子外道有沙门,婆罗门教也有沙门,所以在佛教中出家的,便以“释子”作为区别,称为“沙门释子”,使人一听,便可知道这是佛教的出家人。由此可知,所谓“出家人”,就是“通过装神弄鬼来维持生计的萨满神职人员”。“出家”的要点在于“维持生计”、靠人供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统一缅甸——解决电诈!

《演员王星被救了,犯罪团伙怎么处理?》(风声OPINION 2025-01-09“)報道:  近日,演员王星疑似遭遇电信诈骗,于泰缅边界失联,引发各界关注。据中国驻泰国大使馆消息,王星已于当地时间7日成功获救。 据王星的描述,他被骗至缅甸后,已经接受了两三天的诈骗培训。这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