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7月26日星期三

谢选骏:中共中央说它们杀死了四千万人才夺取了政权

《忘恩负义白眼狼…说说中共的一个德性》(2016-07-30 laifu888)报道:


受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真正的施者应该不会有这种要求,而被施者只要不是恩将仇报,做到做不到“涌泉”倒也无所谓。相反,有自称没有他别人就吃不上饭的“恩人”,要求纳税人不停的 “涌泉”,实在有点缺德。这个鼓吹不停报恩的人,却是一个典型的忘恩负义者。


1.对苏联老大哥翻脸不认,视之为仇敌,甚至兵戎相见。


中共有人提出反对学习西方,殊不知,中国如果完全不学习西方,恐怕中国现在还是老牛破车疙瘩套。没有西方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就不会下生出来,除非能从石头缝里蹦出来?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可见苏联对中共的影响之大。中共是在苏共主导的共产国际建议、指导、和帮助下诞生的,此后苏联则是给钱、给装备,派遣顾问,发指示、提建议,培训人员,一手扶植中共发展坐大。日本投降后,苏联把缴获的大量武器悉数给了中共,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共打败了国民党,夺取了政权。


中共因消极抗日实力壮大,国民党因全力抗日筋疲力尽和因腐败而失去民心,美国优柔寡断对国民党支持三心二意,这些可能都是中共打败国民党的因素,但是这些都不是最根本的,根本因素是共产党国家苏联的存在。苏联打败了法西斯德国、打败日本关东军,这极大的鼓舞了中共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所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蛊惑人心的共产主义乌托邦理想,会吸引大批人为之奋斗、献身,如同恐怖分子为他们的信仰而采取自杀式行动一样。如果没有共产党苏联存在,中共和毛泽东的阴谋诡计再多也无济于事,中共夺取政权绝无可能。


抗美援朝时,中苏也是密切配合,中共出人,苏联出武器。实际上朝鲜战争是斯大林毛泽东和金日成3人野心膨胀的产物,是一夥侵略者、战争贩子。


在中国经济建设的初期,苏联援建了156个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初步建起了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经济发展基础。苏联不仅帮助中国建设了一整套核工业体系,而且在导弹和计算机技术方面对中国给予了全面援助,没有苏联的帮助,中共的原子弹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研制成功,至少要晚10年吧。


好好的,两个牢不可破的“同盟”、兄弟国家,怎么突然变成互相攻讦和甚至兵戎相见的死对头?会说“一个巴掌拍不响” 啊,但是事实上一个巴掌主动去击打另一个(不动的)巴掌也会很响。这个主动出击者就是中共的毛泽东。斯大林活着时,毛还是儿孙辈,只能忍气吞声。斯死毛开始觊觎共产国际领袖的宝座,自然就得想方设法把老大苏共推下台。中共毛骂苏是大国沙文主义、修正主义、帝国主义、投降主义,毛挑拨离间,拉拢阿、罗、南等国分裂国际共运,事实上毛是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罪魁祸首。毛进一步冒险挑起珍宝岛等边界冲突,直到与美帝勾结对抗苏联,例如拒绝参加莫斯科奥运会。当时苏共的领导人是赫鲁晓夫,赫是比较不那么独裁的人,是思想比较活跃,有些改革意识的人。赫是历代苏联领导人中为中国做好事最多的人,例如苏联援助中国的几百个项目都是在赫在位时完成的,赫帮助中国搞原子弹,归还旅顺口海军基地, 3年困难时期(关系已经恶化))提出向中国提供粮食帮助等。毛对赫不满的主要原因是赫在1956年作的《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谴责斯大林大清洗罪行,提出破除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为肃反扩大化平反昭雪。毛与斯大林是同样的独裁者,毛也通过不断清洗树立个人迷信,造成无数冤假错案,毛与斯是同命相连。中苏分歧本来不是很大,因为都是为了“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赫主张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中共倾向于革命战争。这些分歧,本来可以通过辩论、求同存异的方法或搁置争执,和平地解决。苏联除了撤退专家外,并没有对中共做出什么强制行动,赫对中国人民公社的批评看来并不过分、不无道理。针对大国沙文主义,赫主动提出在国际共运文件中剔除“以苏联(共)为首”的文字,苏联仍然一贯地支持中国取代国民党在联合国的位置,困难时期仍然提出向中国提供粮食帮助,赫多次表示与中共和解的意愿,因为毕竟苏共是国际共运的老太,希望团结,不希望分裂。而毛为夺取老大的位置,则刻意把分歧扩大化,上纲上线,不顾共同的意识形态和兄弟之情,忘恩负义;把路线斗争上升为敌我斗争,恶语相加,挑拨离间,犯上作乱,图谋乱中取胜。中共宣称与苏修斗争取得胜利,但并没有得到国际认同,毛的不惜牺牲3亿中国人打核战获取世界革命胜利的提法,令闻听者色变,意味希特勒再世。中共的“九评”已成为歪理邪说的典型,当年赫的扩大农民自留地做法都被评为是修正主义的,现在中共政策岂不是比苏修更修百倍千倍。毛在本土早已万万岁了,但由于中国实力有限,做世界革命沙皇的梦终成泡影。中苏交恶期间,几千万中国人被饿死,遭遇了文革浩劫和接班人摔死,毛的威信一落千丈,最后在落寂中驾崩。毛死后中苏(俄)走向和解。


2.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从中国最大的援助国,变成不共戴天的敌人。


1979年-2010年间,中国共获得日本的开发优惠贷款、的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资金总额高达2900亿人民币,涉及项目200多个。日本对华援助为中国改革初期的基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从北京地铁、首都机场、京秦铁路、南昆铁路、上海浦东机场,武汉长江第二大桥的建设,中国电气化铁路约4600公里的改造, 60个大型港口泊位的建造等等,均由日本贷款完成的。日本提供的无偿援助和技术合作项目有 “中日友好医院”、“中日青年交流中心”、“中日友好环保中心”、“墩煌石窟文化遗产保存研究展览中心”等。日本通过派遣海外协力队、年长志愿者等方式,为中国提供大批志愿者、专家,遍布中国的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例如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中国技术引进中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日本企业通过直接投资不仅向中国转移了各种专业技术,,而且也向中国转移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知识,。日本的建筑机械,日本造的机床,日本的工厂生产线自动化设备,日本的机械电子零部件,这些技术与设备的购买和引进,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例如,向中国出口建筑机械国家只有日本一国而已,原因是日本的产品最耐用。日本原装机可以连续使用一年以上,而中国造的仿制品使用了500小时其性能就显著地下降。日本造建筑机械虽比中国造在价格上要贵3倍,但若从使用角度考虑的话,买1辆日本造建筑机械比买6辆中国造的要合算,而且只用一半的成本,所以日本的工程机械成为中国建筑企业的宝贝。从日本购买和引进的建筑工程机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为加快中国基础工程和房地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日本的工程机械,中国的基础工程和房地产业或只能爬行。再例如,日本的机床也性能超群,5年以内性能不会下降,而中国造的生产汽车零部件的机床都是日本造的仿造品,价格上虽只有日本造的四分之一,但只不过用了300小时后,就报废了。理所当然日本造的机床在中国非常抢手。没有日本的机床,中国的汽车产业或将寸步难行。


日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贸易占居中国技术进口第一位,在冶金、电力、化工、汽车、家电等生产领域都广泛地引进了日本的专利、技术和设备。改革开放正是在引进西方的技术和生产方式下取得的。甚至大肆吹嘘的高铁技术也有从日本引进。总之,日本为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起飞作出了巨大贡献,以至于当时甚至有人说,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没有日本的技术和设备,中国的经济就无法发展。


另外,日本全力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六四后中共陷于国际社会孤立的困境,是日本率先打破制裁的限令,同中共暗通贸易, 雪中送炭。


中共对日本的援助和协助不仅不知感恩,而且引导国民敌视、仇恨、攻击日本,实在说不过去。中共为了转移百姓对贫富分化、无官不贪的不满,利用民众的爱国、民粹情结,把对外仇日作为缓解国内矛盾的一个策略。


中日在钓鱼岛上争端的加剧,完全是中共挑起的。中日建交之时,联合声明里没有片言只语涉及中日领土纷争,更没有要求日本归还钓鱼岛,邓小平访日他向记者发表“主权明确,搁置争议,钓鱼岛问题可留待子孙後代解决”,弄的记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而在更早的时候中共竟然将钓鱼岛列入日本领土内。2012年3月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了购买钓鱼岛的设想,打算在岛上搞建设,资金筹集已经达到10亿日元(约合8千万人民币),对此中国政府提出抗议。日本首相野田佳彦为了防止事态的扩大,决定以日本政府的名义购买钓鱼岛,即将钓鱼岛国有化,以保持钓鱼岛的原始状态。不料日本的良苦用心却招来麻烦,之后中国政府经常派遣海监船在钓鱼岛12海里附近海域巡航,宣示主权,挑衅生事。应该说,造成钓鱼岛这种局面或中国理亏的主要责任是国民党,其次是中共和美国。


南京大屠杀当然是日军犯下的罪行,但你也不能总是揪住不放、不依不饶。在人类历史上,对战败者屠杀的事屡见不鲜。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40万,蒙古帝国屠杀人2亿(其中中国人有3000--4000万),满清入关杀人1亿,太平天国死人1000万以上,德国屠杀犹太人600万,红色高棉杀人100万。如果是战胜者则不被追究,如果是战败者则可能受到报复,但是无论如何不能无数次的回首过去,总拿过去的事说三道四。冤冤相报何时了!应该努力向前看,毕竟我们要过的是现在未来的日子。美国给日本扔了两颗原子弹,一下子炸死了不少人,可日本并没有要求美国正式道歉或准备给美国扔去两个原子弹的打算,现在两国关系很好。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日本官方已承认事实和道歉,淡忘过去,中日友好和和平相处才是正道。中共的思维与正常人相反,该忘记的不忘记,不该忘记的却强迫人忘记,例如由于中共不当的政策,造成中国几千万人饿死,中共至今仍隐瞒,不道歉、不赔罪,像是压根儿就没发生似的。


日本人参拜靖国神社是另一个中共咬住不放的一个话柄,年年讲,真是烦不烦人!靖国神社只是一座普通的宗教场所,受祭祀的不都是战犯,参拜就是为军国主义招魂的说法并无道理。参拜完全是基于个人信仰和日本的文化传统,中共不应该对此说三道四,干涉日本内政。按日本人的死生观来讲,不管他生前有过什么功罪,战犯在生前已受罪处刑,死后都可以成为祭祀对象。而中国文化大概或许有“死者也要赎罪”的传统,例如秦桧(塑像)跪在岳飞墓,楚王被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实上,除少数极右分子外,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人不是想“复兴军国主义”,而是祈求世界和平。二战后,日本受美国管辖,没有国防军,是个有宪法保障的和平国家,根本不存在侵略中国的条件与可能。山本五十六也在靖国神社中,可是美国政府并没对日本说三道四。中共揪住参拜问题不放,不是别有用心,至少也显得其心胸狭窄,是个睚眦必报的小人。中国把“参拜靖国神社”行为和“日本右倾化”等主张简单地连起来,让原本对中国友好的普通日本人也对中国失去好感,根本不能产生建设性的成果,是一蠢再蠢。


中共习近平举行“九三阅兵”, 对外秀肌肉,煽动仇日情绪;偏爱武力,挑战当前的国际社会规则和秩序,其行为完全不合时宜;事情已经过去70年才第一次心血来潮,不知中共是中了哪门子邪!日本并不是被中国打败,中国抗日的主力是国民党政府,然而中共却标榜自己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妄图贪天功为己有,厚颜无耻到已无底线。中共一直是消极抗日,趁国民党抗日损兵折将之机,抢夺地盘、夺取政权,所以有“侵华的日本是中共恩人”一说。看来,日本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有“恩”于中共,中共却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打着“爱国主义”旗号,制造民族仇恨和炫耀武力,是一个得势便猖狂的中山狼,是农夫怀中缓过劲来就咬人的毒蛇。


抗日神剧的大量涌出,绝对是中共放任5毛分子爱国贼和文艺界中一批流氓无赖马屁精歪曲篡改事实胡编乱造的产物。与其他类型的电视剧相比,抗日剧更容易通过中共审查,拍摄难度低且投资少回报大。抗日神剧把日本兵描绘得过于弱智和不堪一击,把中国男男女女描绘得各个英勇不屈、机智无比或功夫盖世,把中共描绘成抗日主力、中流砥柱。如此看来,中国打败日本何须8年,何须军民死伤数千万人,何须美国、苏联参战出兵。抗日神剧雷点多多,此不赘述。万千部雷同的抗日神剧如同捣粪似的散发出一种气味,一般人只能掩鼻而过,唯有5毛爱国贼闻(此)味则臆想翩翩,阿Q一回。在抗日战争已经过去70多年的今天,中共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法煽动群众仇日情绪,无助于中日友好和和平相处,甚至会逼迫日本重整军备,树立一个强大的敌人。中共置中国人利益于不顾,刻意制造事端,既狂妄又愚蠢。


3.香港的特殊地位,使狡诈的中共如获至宝,苦心经营,而当香港的特殊价值降低之后,却如弃弊履地对待香港,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架势,对香港人作威作福。


早期的中共就把夺取政权作为自己的目标,因此共产党人在1927年“412”时被以反对政府或企图“颠覆国家”罪遭到蒋介石屠杀,这时香港就成为他们的避难所。例如,中共广东区委就迁至香港。81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失败后,贺龙、叶挺、刘伯承、、周恩来、聂荣臻等一大批“叛乱分子”逃到香港,部分“起义”人员通过香港转移。如果没有香港特殊地位的荫庇,周恩来等早没命了,何来日后总理、元帅呢?中共还在香港建立了秘密“红色”交通线,用于:传送中共中央与中央苏区之间来往的文件,护送大批干部安全进入中央苏区。在秘密交通线沿途向苏区输送物资,主要有布匹、食盐、药品、纸张,以及电信、印刷、等器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苏区物资匮乏的困难。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香港设立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政治、地理环境,开展对海外华侨和香港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香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的中转站,捐款和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达香港,为八路军、新四军募集了大量物资和资金;中共在香港创办的《华商报》,宋庆龄主办的《保卫中国同盟》等刊物成为中共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在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同时,扩大了中共在华侨中和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中共夺取政权后,许多专家技术人才和知名人士,都是转道香港回到了新中国怀抱。在蒋介石撤退台湾后,唯一联系渠道就是通过香港转换情报消息的。香港为前期中国的外贸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先,香港几乎成了中国唯一对西方进行贸易的窗口。通过香港,中国得到了部分工业设备、紧缺物资和战略物资,还通过香港向国外购买粮食、棉花等生活资料。其次,香港帮助中国大陆获得了大量急需的外汇。香港居民与内地有密切联系,其汇款是一笔可观的数目,还有全世界华侨通过香港向国内亲友的大量的外汇汇款。从香港获得的外汇,是当时中国外贸所需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因为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重要桥梁作用,当时香港一度被称为“东方的柏林”。


在改革开放时期,香港对中国经济发展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香港工商界人士在内地对外开放中创造了许多第一,例如1978年第一家由境外人士开办的工厂-珠海香洲毛纺厂,1980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1983年第一家五星级酒店-白天鹅酒店,并因此发挥出巨大的示范效应,激发了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带动世界各地的企业家随后纷至沓来。1979年至2007年,内地累计吸收香港直接投资项目28.85万个,实际使用港资累计3085.33亿美元,占内地引进外资项目和实际利用外资的45.2%和40.4%。在80年代中期,港资曾占到内地利用外资比重的60%-80%,香港是内地最大的海外筹资中心。朱镕基说:“香港曾经扮演着亚洲金融中心地位的作用,同时,也在其它领域里是一个文明的国际城市。我想这种优势香港并没有丧失。特别是在70、80年代的时候,香港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作出的贡献是第一位的。”在改革开放初前期一段时间,港澳资曾占到内地吸收外资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时至今日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总数已达数百家,累计筹集资金超过数万亿港元。香港人的经营理念、方式和经验很容易被中国大陆借鉴和吸收,而且对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内地的许多方面的规划和管理都大量借鉴了香港的经验。


香港在中共出生起到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中共都有养护之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贡献极大,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当香港在中共心目中的地位降低之后,却如弃弊履地对待香港。香港的特殊地位或特殊性在于:香港不归大陆的当权者管理,西方的民主和法制体系已在香港运行,香港与西方国家经济体系相同,两者交往密切。中共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香港这种特殊地位,在不同的阶段都为自己谋取了最大利益。在香港回归时,邓小平所以答应香港资本主义制度可以保留50年不变(一国两制),就是因为香港那时对中共还有利用价值。现在中国经济是世界老二,中共认为香港这个对外窗口已经没有价值;而香港的民主与法制制度与中共一党独裁制度是水火不相容的,害怕这个火种可能导致星火燎原;香港人对64事件的态度使中共感到这个中共以前的避风港,现在有可能成为大陆反中共独裁人士的避难所。中共这个白眼狼完全忘记了香港在中共各个时期的养护之功,践踏一国两制的承诺,迫不及待地想把中共独裁的那一套强加给香港,对香港人合理要求不屑一顾或蛮横拒绝。


在2002年,中共逼迫香港政府为基本法的二十三條(国家安全)立法,企图以叛国罪、煽动叛乱罪、颠覆国家罪等莫须有罪名,打压、威胁和剥夺香港人的基本人权、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在香港人的反对下悬在那里。


在2012年,中共逼迫香港政府“國民教育計劃”,企图在教材中塞入中共的观点對香港中小學進行洗腦,剥夺学校自主选择权利。在香港人的反对下悬在那里。


在2014年,香港发生的一系列争取真普选的公民抗命运动(雨伞运动),其主要诉求是要中共撤回候选人提名方案,争取特首和立法会一人一票的选举权。有数以百万计示威者自发占据多个主要干道进行静坐及游行,但示威者的民主诉求全部被中共拒绝,在中共的打压下运动以失败告终。


2015年10月至12月期间,香港“铜锣湾书店”五人陆续失踪,失踪半个月到3个月后,全部人员证实身处中国大陆并受有关当局控制。事件牵涉中共官方人员跨境绑架,令香港人担忧“一国两制”、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及人身自由受到破坏。据说原因只是因为书店准备出一本关于习近平生活的书。


面对现实,香港人知道,再不走出来抗争,明天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发声


中共对香港各方面的渗透是无孔不入,对香港媒体通过注资收买或是利益输送或是威逼恐吓使之变为中共的传声筒和留声机,对香港的精英、富豪大款和政府官员通过封官许愿或钱财引诱使之变为“中共地下党员”,〝中联办〞已俨然成为香港政府的太上皇。中共感觉自己已经“气大财粗”,又有哈巴狗、帮凶支持,根本不把香港人的感受当回事,把港人治港和崇尚民主自由的要求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中共本来对一国两制就是阳奉阴违,现在则嫌50年太久,大有半途而废之图谋,狼子野心香港人不得不防。


4.昔为革命靠山,今为挨宰牛羊,说的是农民。


以前的中国始终是农民占大多数,农民是社会的基层、底层。农民最穷最苦,他们忍辱负重而蕴藏巨大的能量,统治者、造反者、野心家和阴谋家都是想方设法利用农民,而这方面中共则是更胜一筹。中共煽动农民造反,斗地主分田地,参加红军跟国军打仗,成为中共所谓“土地革命”的中坚力量。中共毛建立农村根据地和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显然只有依靠农民的力量才有可能实现。中共善于忽悠农民,许愿他们耕者有其田、当家作主等等,朴实的农民相信了共产党,帮助中共打败了国民党,夺取了天下。可以说中国农民对中共有养育之恩。


中共建国后早把农民的恩情忘掉,相反是让农民牢记党的恩。中共为了实现“共产”的理想,农民到手的“耕者有其田”还没热乎就被收回充公,到了公社化时民农连自家的饭碗、饭锅都没了,“主人”被中共剥夺得一无所有。中国农民是最容易满足的,只要有饭吃就行。可就这最低限的要求,中共都不尽力去做。3年困难时期,中国农民被饿死了几千万(3000-4000万),是人类历史上饿死人最多的一次大饥荒。刘少奇说饿死人是3份天灾7份人祸,实际上100%就是人祸(天灾年年有)。如果说天灾、人祸尚可原谅,但中共面对饿死人情况的不作为或反常作为令人不解,难道世上真有忘恩负义白眼狼,真有丧心病狂的缺德人?按中共的表现不得不说:有!


(1)“宁可四川饿死人,不可北京饿死人”,这是当时中国官员(邓小平等)的观点,北京饿死人的政治影响比在农村饿死人的影响要大。“丢农村保城市”结果,饿死的都是农村人,城市人基本没有。中共偏心如此,好像农民都是后娘养的。


(2)粮库有粮,眼看人饿死,中共也不开仓放粮。1959年4月到1960年4月是全国饿死人最多的一年,在这期间库存粮食最高达到887.03亿斤,如果拿一半出来救人,也不会饿死人。开仓放粮是自古以来皇上(国家)解救饥民的应急措施,可是中共对嗷嗷待哺的农民却如此铁石心肠。


(3)粮食减产,征购率却大增,刚收获的粮食被统统搜刮光,不饿死人才怪。中共在1959年3月底决定把粮食征购率从1958年的29%猛升到40%,本来由于浮夸风粮食产量就虚高,征购后一些农村粮食所剩无几,很快就断粮了。政府认为农民在瞒产私分,毛泽东竟下达指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强调加强运输,要求尽快把粮食征购到手。如此心狠手辣,叫你认识中共。


(4)农民逃荒和求生权被剥夺。自古以来饥民逃到较好的地区要口饭吃是度灾保命的一个途径,而中共实施的户口管辖制断了这条生路。1959年2、3月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制止饥饿农民外逃(盲流)找活路。民兵把守村口,禁止农民逃荒,将逃到城市的农民以“流窜罪”抓起来加以拘留、拷打、游街、劳改或收容遣返。有大批人不是饿死,而是死于酷刑。禁止农民流动求生,只能在家等死,中共真够狠毒的。


(5)中共封锁消息,使获外界无法知道真相,饥民孤立无援,只能坐以待毙。中国各级官员在大饥荒最为严重的时候还千方百计隐藏真相,制造虚假的繁荣景象,并对民众之间的书信往来实施了严格的封锁。不但是中央向外面封锁,每个省都向上面中央封锁,每个县都向上级封锁。中共一个部门搞了一个调查,统计死了几千万,周恩来看了说赶紧销毁。中共封锁消息、隐瞒真相,企图篡改历史的险恶用心令人不寒而栗。中共的隔绝政策,大大地加重了灾难,其心可诛。


(6)已有人饿死,粮食继续出口,外援粮食拒不接受。在农村出现饿死人情形的1959年,出口粮食数量达到历史上的最高,为415.75万吨。相反,当肯尼迪曾设想以民间的形式向中国提供粮食援助和1961年赫鲁晓夫主动提出对中国的粮食援助方案,都被中国婉拒了。其他国家的粮食援助,中国也未接受。中共宁肯让子民饿死,也要装扮成土豪。


(7)坑人的大锅饭,禁食的农村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的大锅饭,给原本平和的农村极快地带来大灾大难,巨大的浪费不说,在生产非常落后、物质极端贫乏和当时人的觉悟下,无疑是对农村生产力的毁灭性摧残。所以农村公共食堂运行了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在59年大部分都黄了、解散。但毛泽东对食堂是情有独钟,在60年饿死人最多的时候,又根据贵州所谓的“食堂好”经验,要全国都恢复食堂,“没有例外”,结果招致更多的死亡。在大饥荒中死去的人,很多是因被禁止给予食物,而非无食被饿死。因为人们财产被没收、不能自己烧饭,所以人人都需要公社给饭吃,不能劳动的病、弱者被视为负担,许多地方对病者、弱者、反对者、不听话者、所谓的坏分子和右派等等,采取了禁食的惩罚,人死于无食惩罚的很多,甚至在一些档案中记载其死亡占比超过一半。大锅饭的祸害罄竹难书,只有脑残者和疯子才会出此下下策的损招,而中共毛就是发明者。这种冒险的试验,中共并未在城市中推行。


在改革开放时期,农民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举世曙目,亿万的农民工背井离乡成为最廉价的劳动力,是建造房屋、工厂,修铁路、公路,挖煤炼钢铁的主力军,更是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力军。正是这些农民工的辛勤劳动才能生产出如此廉价的产品,才能使中国产品倾销到全世界,才能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可是农民工得到的报达却十分不成比例。很长一段时间农民工的工资少得可怜,巨大的剩余价值养肥了无数个土豪、老板和官员,农民工仍然处在社会的最底层。至今,他们仍然要候鸟似的迁移,每年挣的钱被铁老大吃掉一大块;他们仍然要抛妻离子,遗下老幼亲人,离乡背井,居无定所;他们仍然买不起城市的房子,只能聚集在城市的边缘,没有城市户口,享受不到大城市人的待遇,造成子女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仍然有后顾之忧,大多数没有城市人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而农村农民的养老保险工资低得可怜,还不到城市人的十分之一。


在中共统治的各个时期,农民都是挨宰的牛羊,挤的是奶是血,吃的是草。


4.朝为座上宾,暮为阶下囚,说的是知识分子。广义地讲,念过书的、有文化的可能都叫知识分子;要名副其实点的,应该是相对知识丰富、思想深刻和有独立见解者。“革命”要有理论,创造理论的马恩列都是知识分子, “革命”思想的传播或实践的先行者也多为知识分子。五四学生运动,促进了中共的创立,参加者都是“知识分子”。中共创立、领导者和骨干绝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初期党员也主要是知识分子,当时的中共可谓是“知识分子党”。后来随着中共人员增加,党内知识分子比例才逐步下降。


在所谓“民主革命”和“土地革命”时期,大量的知识分子进入中共,对宣传、教育、组织普遍文盲和闭塞的劳动大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知识分子天然地是他们的政治导师,把他们引向中共,参加到“造反”队伍中。在这期间,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看法还是比较正面的,毛曾称赞知识分子是“民族解放斗争的先锋”。另一方面,中共内部争斗事件时有发生,在极左思潮下,许多知识分子党员干部受到迫害或杀害。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中共打着抗日的旗号,主张民主政治,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爱国知识分子,怀着抗日救国的满腔热忱和寻求革命真理的激情,涌入延安。有名的主要有:丁玲、周扬、周立波、冼星海、成仿吾、、贺敬之、华君武、……等等,茅盾、老舍也曾经到延安。许多知识分子加入了八路军,他们的知识、宣传鼓动和组织能力,对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扩大功不可没。中共深知“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夸奖“他们在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中常常起着先锋的和桥梁的作用”。


在中共夺取政权的过程中,不少党外知识分子或民主人士为它出过力,包括重要民主党派--民盟,当时和中共联手,对推翻国民党政府起了不少作用;民盟代表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建工作。民主党派成员绝大部分都是知识分子,他们大都反对国民党独裁腐败统治,同情共产党,在国民党即将垮台时他,投人中共怀抱。


中共建国初期,许多国外的知识分子在中共的号召下回国,有火箭专家钱学森、地质学家李四光、两弹”元勋邓稼先、医学家吴阶平等。建国初期从西方国家归来的高级知识分子就有1536 人,他们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受到中共重用。


中国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封建王朝时的知识分子对政党或政治斗争一窍不通,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后,知识分子才开始投身于政治斗争,但是在推翻满清之后,由于俄国政治革命向中国的传播,更由于苏联对中国的政治进行强力的干预,结果是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包括孙中山)选择或同情中共。例如像鲁迅那样有深刻洞察力的人,也同情中共,由于他们并没有深入苏联了解真实情况,被共产党宣传所迷惑,以为共产党讲自由、讲民主、讲平等。中共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绝对需要知识分子的帮助,对知识分子采用了哄骗、拉拢和利用的政策。然而中共一党专政的独裁本性与知识分子天然的自由、独立、民主的倾向水火不相容,所以政权到手后,开始打压知识分子一点也不奇怪。


中共掌握政权后马上变脸,从批判胡适,批判武训,批判红学专家俞平伯,批判北大校长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到镇压“胡风反革命集团”,以莫须有罪名整肃和清洗了数千名文艺界人士。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国知识分子被引蛇出洞,其精华几乎都被打到社会底层,划定的55(100)万右派全部成贱民。文革对知识分子的摧残更是“赶尽杀绝”,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受到侮辱和迫害,含冤而死者不计其数。例如,在文革期间,仅“北京大学被迫害致死60余人,其中包括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著名物理学家饶毓泰等诸多享有盛誉的一级教授;当年和闻一多一起为着争取民主自由的共同理想,冒着生命危险反蒋拥共的教授,吴晗、潘光旦、罗隆基、曾昭抡、李广田、向达;西南联大的大学者陈寅属、吴宓、陈梦家、陈序经,以及大科学家、清华和西南联大的物理系主任叶企孙、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赵九章教授,也都被整死。


民主党派原以为能够分享部分权力,甚至奢望以在野党形式监督、质询中共,结果是碰得头破血流,其领导人章伯钧、罗隆基、彭文应等都被打成大右派。此后只能做中共的哈巴狗,不可对中共说三道四。民主党派成了个被诱奸而含恨苟活的怨妇。


中共领导层知识分子不少,照理不会对知识分子如此狠毒,问题大都出在毛泽东身上。据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的未删节的文章中,毛泽东称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是“极端的反革命派”和“半反革命派”。 毛从来不认为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体的一部分,他的“皮毛”论就是非常典型的说法,意思是知识分子必须依附别的阶级才有饭吃(现在看十分荒谬)。知识分子被毛说成是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的“臭老九”,“书读得越多越蠢”,“书读得越多越反动”,毛写道:“对于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学问,应以狗屁视之,等于乌有,鄙视,藐视,蔑视,等于对英美西方世界的力量和学问,应当鄙视藐视蔑视一样”。毛说:“那些大学教授和大学生们只会啃书本(这是一项比较最容易的工作),他们一不会打仗,二不会革命,三不会做工,四不会耕田,他们的知识贫乏得很,讲起这些来,一窃不通。他们中的很多人确有一项学问,就是反共反人民反革命,至今还是如此。他们也有‘术’,就是反革命的方法。所以我常说,知识分子和工农分子比较起来是最没有学问的人。他们不自惭形秽,整天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如此下去,除了干反革命,搞资产阶级复辟,培养修正主义以外,其他一样也不会” 。“还有一些人很骄傲,读了几句书,自以为了不起,尾巴翘到天上去了,可是一遇风浪,他们的立场,比起工人和大多数劳动农民来讲,就显得大不相同。前者动摇,后者坚定,前者暧昧,后者明朗”。听听,毛这是在说人话吗?毛肆意贬低知识分子与吹捧工农,除了别有用心,统统是没有底线的胡说八道。


既然知识分子是反革命,如此不待见,毛只有狠下心来对付。毛对他的美国友人斯诺说:“我们没有大学教授、中学教员、小学教员啊,全部用国民党的,就是他们在那里统治,文化大革命就是从他们开刀。”如果鲁迅活到今天,毛回答:“鲁迅么──要么被关在牢里继续写他的,要么一句话也不说。”


令人不解的是,毛也算是个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深仇大恨才使他对知识分子恶语相加,不依不饶,必欲知其死地而后快呢。近年来流行一种观点,认为毛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来源于他早年的一段受屈辱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成功知识分子的“嫉妒心理和仇恨情绪”。“毛泽东从师范学校毕业以后从未上过大学,为谋生曾一度到北京大学就任图书馆助理员,月薪仅8元(那时北大教授的月薪为200至300元)。这段工作经历让毛感到自尊心深受伤害。”“这种屈辱感转化成了对成功的知识分子之嫉妒心理和仇恨情绪,埋藏在他的心灵深处。”看来还是事出有因,信不信由你。另外,毛的狂妄自大的个性和他的帝王情节,使他掌握大权之后,“顺毛者昌,逆毛者亡”,容不得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说三道四。


今天看毛对知识分子的贬损,会觉得多么可笑、无知和荒谬。没有文化的农民和工人几乎完全被边缘化,生产、科学和文化等所有领域都被“知识分子”所占据。被中共不断“团结、教育、改造”的知识分子,很多已经成为党的驯服工具,而对中共有异议的知识分子仍然是打压对象。


网民嚎叫:


歡顏展卷林中坐2016-07-30 22:29:42回复悄悄话中共只考慮利用價值,沒有利用價值的就丟。跟中共談知恩圖報是與虎謀皮。

unpatriot2016-07-30 17:25:52回复悄悄话总结得透彻明白!中共嗜血为狼,恩将仇报,行为卑鄙下贱,道义荡然无存,纯粹一群山野匪盗,林中毛贼,祸国殃民,罪孽无穷,历史将记下这群畜生的血腥恶行。

不言有罪2016-07-30 17:06:50回复悄悄话楼主写得好。

登录后才可评论.


谢选骏指出:1989年六四屠杀之后,我亲耳听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说,中共革命是牺牲了四千万人的生命换来的,言下之意是,除非杀掉共产党员四千万以上,否则中共中央绝对不会把选举权利还给人类的!


谢选骏:亚当·斯密是一位哲学先行的“经济学家”

网文《亚当·斯密》报道:


亚当·斯密(英语:Adam Smith,1723年6月5日(受洗)—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County Fife)的柯卡尔迪(Kirkcaldy)苏格兰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所著的《国富论》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发展出了现代的经济学学科,也提供了现代自由贸易、资本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的理论基础。被誉为经济学之父。


人物生平

亚当·斯密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一个只有1500人左右的小镇柯卡尔迪(Kirkcaldy)。确切的出生日期并不清楚,他在1723年6月5日于柯科迪受洗,担任关税查帐员的父亲在他出生前6个月便已去世。在大约4岁时,斯密曾被一群吉普赛人诱拐,不过很快便被他的叔叔救回。幼年的斯密聪明好学,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主修拉丁语、希腊语、数学以及道德哲学。在格拉斯哥学习期间,哲学教授弗兰西斯·哈奇森的自由主义精神给予斯密启发。在“永恒的”(斯密如此称呼他)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斯密在这个时期发展出他对自由、理性、和言论自由的热情。

在1740年他进入了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但他后来说“在牛津的时期对他后来的毕生事业没有多少影响”,他在1746年离开了牛津大学。1748年他在亨利·霍姆(Henry Home)的赞助下开始于爱丁堡大学演讲授课。最初是针对修辞学和纯文学,但后来他开始研究“财富的发展”。年近30岁时,他第一次阐述了经济哲学是“明确而简易的自然自由制度”,他后来将这些理论写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一书里。在大约1750年时他认识了大卫·休谟,两人成为亲密的好友。他也认识了一些在后来成为苏格兰启蒙运动推手的人物。

斯密的父亲对于基督教有强烈兴趣并且加入了温和派的苏格兰长老教会(Scottish Presbyterianism,自从1690年以来的苏格兰国教)。斯密可能曾前往英格兰寻求英格兰教会的职位:但这件事的真实性仍具争议。为何他放弃信仰并回到苏格兰的原因仍然未知,但能肯定的是这时斯密已经成为自然神论者了。


在1751年斯密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并在1752年改任道德哲学的教授。他的讲课内容包括了伦理学、修辞学、法学、政治经济学、以及“治安和税收”的领域。在1759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论》一书,具体化了部分他在格拉斯哥的授课内容。在当时这些研究的发表使斯密获得了广泛名声,这些研究主要是针对人类如何透过仲介者和旁观者之间的感情互动来进行沟通(亦即,个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互动)。他对于语言发展的研究则较为粗浅。斯密流畅的、深具说服力的、甚至华丽的论述相当突出,他的论述基础既不是像沙夫茨伯里和哈奇森一般根基于特殊“良知”,也不是像休谟一般根基于功利主义,而是基于同情的。


斯密的授课逐渐远离道德的理论,而改专注于法律学和经济学上。他在这段时间的思想发展可以由他的一名学生在1763年所抄录的授课笔记得知[6]。到了1763年底,政治家查理·汤森(也就是引荐斯密认识了大卫·休谟的人)提供斯密一份收入更为丰厚的工作机会,担任他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布鲁斯公爵的私人家教。斯密辞去了在大学的教授职位,并在1764年至1766年间和他的弟子一同游览欧洲,大多是在法国,在那里斯密也认识了许多知识份子的精英,例如阿内-罗贝尔-雅克·杜尔哥和达朗贝尔,尤其重要的是弗朗索瓦·魁奈—重农主义学派的领导人,斯密极为尊重他的理论。在回到可可卡地后,斯密在接下来10年时间里专注于撰写他的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又称为《国富论》,在1776年出版。这本书备受推崇并且被普遍流传,斯密也随之声名大噪。1778年他获得了一份在苏格兰的关税部长职位,得以和他的母亲一同居住在爱丁堡。他在1790年7月17日于爱丁堡去世。在死后清点遗产时,人们发现他显然秘密贡献了相当大一部分的收入用作慈善用途。


斯密的遗嘱执行人是他在苏格兰学界的两名好友—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约瑟夫·布雷克以及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斯密留下了许多未发表的著作,遗嘱声明要销毁其中一部分斯密认为不适合发表的著作,其馀的著作则在后来陆续发布,包括在1795年出版的《天文学历史》(History of Astronomy),以及《哲学论文集》(Essays on Philosophical Subjects)。


斯密的头像被印在2007年3月13日发行的二十元英镑的背面上。




1759年,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出版。1764年,斯密受布克莱(Buccleuch)公爵之邀,离开格拉斯哥大学,到欧洲大陆旅行。旅行的经历以及在旅行过程中同许多大陆学者的交往,促使斯密经济理论走向成熟,尤其是重农主义的经济学家魁奈对他影响很大。三年后,斯密回到伦敦,被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为了完成自己的研究工作,斯密回到故乡寇克卡迪,开始潜心撰写经济学著作。

1776年,这部写作历时六年,修改三年的经济学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终于完成。它的发表,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

在写作《国富论》的过程中,斯密积劳成疾。自1784年开始,他健康状况持续恶化。但斯密依然笔耕不辍,继续写作两部关于哲学和经济学的著作。

1787年,斯密应邀去伦敦为英国内阁成员讲授经济学,同年11月,又被推荐担任母校格拉斯哥大学的校长。1790年7月17日,斯密逝世 [8] 。

斯密在临终前,他坚持将未完成的十几部手稿付之一炬。在他逝世后,后人根据他的学生所记的笔记,1796年整理出版了《正义、警察、岁入和军备讲稿》,其他遗稿也陆续整理出版,包括1793年的《哲学问题论集》,1795年的《天文学史》等等。

个人生活

家庭成员

亚当·斯密的父亲也叫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律师、也是苏格兰的军法官和寇克卡迪的海关监督。

斯密的母亲叫玛格丽特(Margaret)是法夫郡斯特拉森德利(Strathendry)大地主约翰·道格拉斯(John Douglas)的女儿,一直活到90岁,由于在斯密出生前父亲就已去世,所以斯密特别亲近他的母亲,母亲也经常教导和鼓励斯密,斯密受到母亲的影响极大,所以母亲一直是亚当·斯密生活的中心。因为斯密童年体质孱弱多病,又无兄弟姐妹,孤儿寡母的缘故,在他长大成人后仍时常陪伴在母亲身边,而真正了解亚当·斯密的人就是他的母亲。亚当·斯密的一生就是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一生,在长达60年的岁月中,斯密对母亲孝顺侍奉,斯密终身未娶。1784年5月23日亚当·斯密之母去世,这年斯密已经61岁,在母亲去世6年后斯密也离开了人世。

社会交往

斯密一生最好的朋友就是戴维·休谟。在大约1750年时他认识了戴维·休谟,两人成为亲密的好友。即使两人距离相隔多远,也会持续的通信保持联络。由于亚当·斯密在1773年初步完成《国富论》时的身体状况已衰退许多,他深怕自己历时九年的著作会没有出版的一天,所以那时斯密便指定戴维·休谟为遗稿管理人。但是在《国富论》出版两个月后,戴维·休谟便因病去世;在1776年1月戴维·休谟订定的遗嘱中,指定亚当·斯密为遗稿管理人。



著作


在斯密死后不久,他遗留的手稿几乎全都销毁了。在他生前最后一年里他似乎计划撰写两篇主要的论文,一篇是有关法律的理论和历史,一篇则是和艺术与科学有关。在死后才出版的《哲学论文集》所收录的可能是后一篇论文的部分。


《国富论》一书是斯密最具影响力的著作,这本书对于经济学领域的创立有极大贡献,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西方世界,这本书甚至可以说是经济学所发行过最具影响力的著作。国富论一书成为针对重商主义(认为大量储备贵金属是经济成功所不可或缺的理论)最经典的反驳,在这本书于1776年出版后,英国和美国都出现了许多要求自由贸易的声浪。这些声浪还认为当时经济的艰难和贫穷是因为美国独立战争所造成的。不过,并非所有人都被说服相信了自由贸易的优点:英国政府和议会依然继续维持重商主义多年。


国富论一书也否定了重农主义学派对于土地的重视,相反的,斯密认为劳动才是最重要的,而劳动分工将能大量的提升生产效率。国富论一书非常成功,事实上还导致许多早期学派的理论被抛弃,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如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则专注于将斯密的理论整合为现在所称的古典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由此衍生)。马尔萨斯将斯密的理论进一步延伸至人口过剩上,而李嘉图则提出了工资铁律—认为人口过剩将导致工资连勉强糊口的层次都无法达成。斯密假设工资的增长会伴随著生产的增长,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则较为准确。


国富论一书的重点之一便是自由市场,自由市场表面看似混乱而毫无拘束,实际上却是由一只被称为“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将会引导市场生产出正确的产品数量和种类。举例而言,如果产品发生短缺,产品的价格便会高涨,生产这种产品所能得到的利润便会刺激其他人也加入生产,最后便消除了短缺。如果许多产品进入了市场,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加,供给的增加会将产品的价格降低至接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使产品的利润接近于零,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利润刺激也不会消失,因为产品的所有成本也包括了生产者的薪水在内。如果价格降低至零利润后仍继续下跌,生产者将会脱离市场;如果价格高于零利润,生产者将会进入市场。斯密认为人的动机都是自私而贪婪的,自由市场的竞争将能利用这样的人性来降低价格,进而造福整个社会,而提供更多产品和服务仍具有利润的刺激。不过,斯密也对商人保持戒心,并且反对垄断的形成。


斯密也大力批评过时的政府管制,他认为那些管制将会阻挠产业的扩展。事实上,斯密反对绝大多数政府管制经济的行为,包括关税在内,他认为关税最终将导致长期的效率低落以及价格的居高不下。这个理论在今天被称为“自由放任”,代表“让他做、让他去、让他走”,这个理论后来影响了政府的立法,尤其是在19世纪里。在国富论一书里最知名也最常被后人引用的两句话是:


“我们不能藉著向肉贩、啤酒商、或面包师傅诉诸兄弟之情而获得免费的晚餐,相反的我们必须诉诸于他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填饱肚子的方式,并非诉诸于他们的慈善之心,而是诉诸于他们的自私。我们不会向他们诉诸我们的处境为何,相反的我们会诉诸于他们的获利。”

“因此,由于每个个人都会尽力把他的资本用以支持并管理国内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生产于是便能达到最大的价值;每个个人也必然竭力的使社会的年收入尽量扩大。确实,他通常并没有打算要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促进了这种利益至何种程度。由于宁愿支持国内的产业而非国外的产业,他只是盘算著他自己的安全;他管理产业的方式在于使其生产的价值能够最大化,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这些常见的情况下,经过一双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他也同时促进了他原先无意达成的目标。并非出自本意并不代表就对社会有害。借由追求他个人的利益,往往也使他更为有效地促进了这个社会的利益,而超出他原先的意料之外。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多少好事是由那些佯装增进公共利益而干预贸易的人所达成的。”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后世的经济学家认定是古典经济学的开端。


“亚当·斯密问题”


对于亚当斯密在强调“同情”的《道德情操论》与强调“私利”的《国富论》两书间是否存在矛盾一直有很大争论。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称这为“亚当斯密问题”(das 'Adam Smith-Problem)。在道德情操论一书里,斯密似乎强调人类在慈善动机下的意图与行为的同步性,而在国富论里这则被分裂为“看不见的手”,亚当斯密宣称,在资本主义体制里,个人依照他们自己的利益行动时也会提升共同体的利益。于是这便解除了私利的矛盾,他也多次指出对于利己和人类动机的狭窄定义所可能引发的矛盾。不过这并不表示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一书否定了私利的重要性,他写道:


“因此,物种自我保卫和繁殖的机能架构,似乎是自然界给予所有动物的既定目标。人类具有向往这些目标的天性,而且也厌恶相反的东西;人类喜爱生命、恐惧死亡、盼望物种的延续和永恒、恐惧其物种的完全灭绝。虽然我们是如此强烈的向往这些目标,但它并没有被交给我们那迟缓而不可靠的理性来决定,相反的,自然界指导我们运用原始而迅速的天性来决定实现这些目标的方式。饥饿、口渴、寻求异性的情欲、爱情的快乐、和对于痛苦的恐惧,都促使我们运用这些手段来达成其本身的目的,这些行动都将实现我们原先所未料想到的结果—伟大的自然界所设定的善良目标。

亚当斯密本人并不认为这两者存在矛盾,在国富论一书出版后,他又发行了经过稍微修正的道德情操论版本。他或许认为道德情操和私利最终都将达成相同的目标。


影响

《国富论》一书成为了第一本试图阐述欧洲产业增长和商业发展历史的著作,也成为了开展现代经济学科的先驱。它也提供了资本主义和自由贸易最为重要的论述基础之一,极大的影响了后代的经济学家。


《国富论》一书的原始版本则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主张书中的内容曾被窜改的较为温和,以符合当时某些思想家如大卫·休谟和孟德斯鸠的既定理论。的确,许多斯密的理论都只简单地描述历史的走向将会远离重商主义并朝向自由贸易,而当时这种走向早已发展了数十年,并且已对政府政策有极大影响。无论如何,斯密的作品广泛地组织了他们的理论,因此至今仍是经济学界最为重要而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之一。


主要作品

《道德情操论》(1759)

《国富论》(1776)

《哲学论文集》(在死后于1795年出版)

注释

 当他在牛津的居住期限到期后,他面临了未来走向何种道路的选择。他缺乏遗产,而且也没有自己的事业。他也不可能选择教会生涯,因为在宗教信仰上他已经成为伏尔泰理论的追随者了。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政治经济学”是马列主义的三大教条之一,那么亚当斯密的“哲学经济学”才是马列教条的祖宗。



《亚当·斯密,经济学家?哲学家?》(徐说闲话 2021-09-19)报道:


活在英镑里的先贤


在现行流通的20英镑钞票背面,印刷着ADAM SMITH 1723-1790的字样,这就是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影响全球200余年的亚当·斯密。


作为活在英镑上的大人物,亚当·斯密有着诸多的“头衔”,“现代经济学之父”、“自由企业的守护神”等。这些头衔、赞誉,亚当·斯密确实当之无愧。他第一次详细的说明了分工的重要性,通过制针这个例子形象地展示了分工对于提高生产效率的巨大作用。提出商品价格的构成因素(工资、地租、利润),并详细的说明在各个条件下三者对于价格的影响权重……这些观点至今仍为经济学家们提供理论源泉。


连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构建者卡尔·马克思都对他肯定有加:“在亚当·斯密手中,政治经济学已经发展到某种完整的地步,它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完备的轮廓。亚当·斯密第一次对政治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做出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经济学家


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确实是开创了一个“门派”,让经济学第一次成为了一门系统的完整的学科,后世门徒无数,影响至今。


在宏观经济上,亚当·斯密关心的是经济增长的性质和动态变化过程,他分析得出了“市场机制本身驱使近代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的结论。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在鼓励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优化资源的配置;分工导致劳动者技能的提高、时间的节约和技术进步,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在微观经济上,亚当·斯密把劳动看成是价值的惟一源泉,并且把每一种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视为是衡量交换价值的尺度。通过考察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关系,分析了竞争约束个人自利行为的作用形式和价格机制配置社会资源的运动过程。他的分配理论分析了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决定,并考察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观点,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者的著作中,不难发现亚当·斯密论点的影子。甚至可以说,剩余价值理论的思想源头,也来源于分配理论的要素分析,马克思在亚当·斯密关于价值分配理论略显混乱的关系中理顺、深化、提升了这个观点。


基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的论点,亚当·斯密倡导经济自由主义。他认为:政府无需干预一般的经济事务,只需建立法制,提供基础的公共设施服务,让每一个人有按他自己的方式经营,民众自然地会对公共利益做出最大的贡献。也就是说,自由的社会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得以顺利运行和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看不见的手”调节,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来源。


尽管,在今天看来,亚当·斯密某些论点可能已经不是那么适宜了,但在当时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776年付梓的《国富论》标志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正式诞生,成为经济学发展史的里程碑。


《国富论》在中国


《国富论》正式出版发表的时候,中国正处在乾隆中后期,“天朝上国”光环还在,闭关锁国中。市场经济、自由贸易是不存在的,思想禁锢。


到鸦片战争之后,国门被踹开了,一些留洋学生能了解到这些思想,但直到1902年,才由严复翻译成中文《原富》出版。


被低估的哲学家


由于《国富论》的影响范围很广,旷日持久的印记,使得“经济学”的标签牢牢打在亚当·斯密身上。但,在《国富论》发表之前,亚当·斯密曾在母校格拉斯哥任教授,主讲逻辑学和道德哲学,妥妥的哲学家一枚。


1759年,亚当·斯密的处女作《道德情操论》出版,获得了学术界极高的评价。亚当·斯密认为:人的行为由六种自然的动机所推动,分别是自爱、同情、追求自由的欲望、正义感、劳动习惯和交换倾向。这些动机经过各种社会机制的细致平衡,会使一个人的利益不至于与其他人的利益出现强烈地对立,由此而产生的自利行动必然在个人的利益追求中考虑到其他人的利益。基于这个理论假设,“一只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学理论雏形就推演出来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亚当·斯密首先是哲学家,然后才是经济学家。他的哲学理念奠定了他的经济学构建假设。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道德情操论》是比《国富论》更值得阅读的一本书。


孔子有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也蕴含了这个理念,他以同情心(同理心)为基础,通过代入他人的角色来体察他人的感受。大量使用具体的案例来说明,生动而富有深意,简明易懂。同时,全书脉络清晰,富有人文情怀又不落入鸡汤文的俗套,通过阅读可以提高情商,更好的理解身边的情感行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亚当·斯密是被严重低估的哲学家,人文学者。


生平简介


亚当·斯密,1723年生于苏格兰,1790年逝世,终身未婚,也未留下子嗣。这个跟伟大的牛顿一样,书籍是他们最完美的情人。


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的是,亚当·斯密的人文情怀很重,如果说《国富论》中看到的仅仅是富有人文情怀,那么在早期的《道德情操论》中,人文情怀真是要溢出了。这可能与他的经历有关,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的环境等,都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是其作为big person外的另外一个属性,“好人”。


斯人已逝,思想长存,致敬经典!


谢选骏指出:查核亚当斯密的一生,他果然是一位哲学先行的“经济学家”!就像一百年后的卡尔马克思一样。所以他的《国富论》缺乏宗教观念,不是偶然的失误,而是故意的躲避。由此看来,亚当斯密实在没有起码的“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谢选骏:秦刚是六四屠杀的瓜

《大瓜!你不知道的傅晓田背后的女王》报道:


凤凰美女傅晓田由于和中共外长秦刚生孩子,已经红透全世界,但你却不知傅晓田奢华生活背后的真正大佬是谁。随着秦刚的火越烧越旺,扯出了傅晓田背后更大的人物,就是中共前国务院总理李鹏的女儿李小琳。据港媒报道,傅小姐早年在香港被黎公子包养,而黎公子又发迹于包养他的情妇能源公主李小琳。原来傅小姐开始曾与李小琳共事一个情夫黎亮,三人相处和谐。


报道说,2012年傅小姐从英国回到香港凤凰卫视总部后,也开始混香港的富豪圈子。当年就搭上了著名的内地富豪“黎先生”。


港媒文章中的“黎先生”名叫黎亮,是内地商人。坊间传闻,黎亮原是中国公安大学讲师,长相风流倜傥,为师奶杀手,据说到香港后认识了大名鼎鼎的中共能源公主李小琳,李小琳很迷恋他的外表,他则看上李小琳的家世背景。尽管两个都有家室,但女财郎貌一见倾心,却在香港同居,并经常在公开场合手拉手出双入对,只可惜当时香港没有“成都街拍”。接着黎亮就在香港成立了一空壳公司香港电力新能源,随后由李鹏控制的三峡集团便出资20亿收购了黎亮这家“公司”。搭上李公主后,黎亮空手套白狼,由一普通商人摇身变成身家数十亿的大款。


离奇的是,黎亮认识傅晓田后,就在李公主的眼皮底下又公开包养傅小姐,尽享齐人之福,而三人居然其乐融融。


傅晓田在她最后的公开社媒贴文中,分享了三张照片,一架豪华客机、她与秦刚专访的截图和自己与儿子的自拍。据爆料,飞机是黎亮的,其实这么豪华的生活还不是李小琳给她的。


据资料,李小琳已有家庭,丈夫刘智源是革命烈士刘伯坚的孙子,曾担任中国新华保险公司总经理助理、北华信电子集团董事长等职。两人育有一女。刘智源在北京生活,李小琳和黎亮则在香港公开同居。海外曾有报道说,李小琳与丈夫感情出问题,曾闹到要离婚,但李鹏却偏袒自己的爱女,李小琳也越发肆无忌惮,同时还和另外几个男人也保持关系。据说有一次黎亮在香港醉酒后和人打架,李小琳很体贴地搀扶他回家,两人关系周围朋友们都知道。


据报道,黎亮曾为中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大股东和CEO,负责中电国际的新能源业务。其名字常出现在香港的财经版上。香港媒体说,黎亮早于2002年已经在香港股票市场崭露头角,其当时联同雨润食品购入东成控股,并且转售予内地女电王李小琳旗下中国电力国际,变身为中国电力新能源,之后逐步淡出。到2007年他涉足上市皮草股丽盛控股,同时亦出任上实城开前身的中新地产副主席。他现时尚持有丽盛58.49%股权,但是已经淡出董事局。去年二月还有黎亮以逾5亿入主云锡矿业,购入25.5亿股的新闻。


据说黎亮通过三峡集团的招投標暗箱操作,吃去三峽集团数十亿,其实中紀委早已有數,早在2009年黎亮就遭到中紀委調查,并一度扣押,但最終因李小琳的介入而安然渡過。传说当时是温家宝下令中紀委着手。李小琳听到調查黎亮的消息后,立刻让黎亮辭去中國電力新能源一切职务。次年四月黎亮出國時在北京机场突然被中紀委扣押,指控他“涉嫌詐騙”。黎亮被关押了兩個月後,在李鵬的親自干涉下获释。


据爆料,傅晓田是一个红三代,为人精明,深知权力才是富贵的根本,于是,在和黎亮、李小琳“啪啪三人行”的时候,又设法搭上了习近平的红人秦刚,并且想通过他托付终身。秦刚2021年出任驻美大使,傅晓田2022年3月专访秦刚,就已经露出端倪。当年11月生下一子。今年3月当秦刚被任命为国务委员后,傅晓田据信在微博上分享一张儿子的照片,并评论“胜利的开端”,让许多人认为这是在恭贺秦刚。


说起来,未婚女子若和有家室的男性,特别是有家室又是显赫公众人物的老年男性诞下私生子女,都会千方百计藏着掖着,生怕被人知道,而傅女士恰恰相反,却是生怕外人不知道。网友分析,也许因为早就有传说,秦刚可能是习近平的接班人,傅小姐如此张扬是想捷足先登,早早上位,等着园自己未来“国母”的中国梦吧!


秦刚事举棋不定 习做两件事安抚人心


秦刚一事,如同惊涛骇浪,冲击着中共的政权安全和总书记习近平的权威性,但秦刚到底如何处理,目前习近平仍举棋不定,在他自己也消失一周多后,开始出面处理一些工作,包括于17日接见了前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另外,据中共外交部深夜信息,近日,习近平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任免了两个驻外大使职务。


首先是习近平免去中共驻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原大使黄峥职务,任命吴伟为驻密克罗尼西亚为新任的特命全权大使。其次是免去姜岩作为驻乌兹别克的特命全权大使职务,任命于骏为新任特命全权大使。


昨日又会见杜特尔特,但期间就被一些人士解读为习近平正为秦刚的问题焦头烂额,但习近平见杜特尔特时还展露了笑靥,显然有意要以再次公开露面并行使任免外交职务的权力,安定人心。


而在接见杜特尔特的时候,中共外交部的信息中也按惯例交代首要的陪同人士,这次是由中共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参加了会见。


谢选骏指出:什么女王,原来是六四屠夫李鹏的女儿!她喝血成了贪官,又把赃款三传到了秦刚怀里,把秦刚变成了六四屠杀的大瓜!



《突发!秦刚确认正接受调查》报道:


中共副国级的外交部长秦刚失踪及与凤凰美女主持傅晓田的桃色事件持续发酵。由于当局一直支支吾吾,没个明确说法,导致传言四起。最新消息,秦刚正遭内部调查,起因是生活作风问题被举报,并调查他的所有问题。另外又有内部消息称,秦刚虽被纪委约谈调查,但并未双轨,每天仍然可以回家。这显示对他的问题尚未定性。


消息称,中共新任驻美大使谢峰从驻美使馆人员口中得知秦刚和傅晓田的事,把它桶了出去,这才导致秦东窗事发。谢峰与现任外交部正部级的副部长马朝旭关系极密切,所以马朝旭也积极配合;但秦刚一派的人也没有闲着:爆料马朝旭在联合国任职时期包养洋妞,其弟马奎旭和姐姐在美国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甚至进军美国石油产业。


分析认为,“秦刚案是外交部内斗”的结果。外交部系统与秦刚不对付的人很多。秦刚最大的对头就是前任外长、现任外办主任王毅,虽然现在名义上算是他的上级。两人的矛盾主要是外交思路不同。王毅更加战狼化,激烈反美亲俄。而秦刚则相对温和,主张与美搞好关系,而与俄罗斯保持适当距离。另外秦刚一上台,就把王毅的得意门生、著名战狼赵立坚踢到“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去当个副司长,自然也是直接打了王毅的脸。两人矛盾很深,关系非常紧张。


另外秦刚火箭窜升,占了许多人的位置,嫉恨的当然不少。像等着上位的老资格副外长马朝旭、被发配到广电的副部长乐玉成。还有一批像陈毅女婿、前外交部副部长王光亚这种对习和秦刚都心怀不满的退休干部,这些人或联手告发秦刚养情妇有私生子的丑闻。


而秦刚的命运,一是看傅晓田查出什么性质的问题,二是看秦刚牵涉其中有多深。如果傅小姐真与所谓英美等“西方敌对势力”有什么瓜葛,这就不只是她自己的麻烦了,一定会牵涉到秦刚,秦刚不仅仕途完蛋,保不准还要去秦城。


《华尔街日报》2021年2月16日报道说,习近平曾训斥中共高官的腐败:“你们这些人,不是死在酒桌上,就是死在床上”。如果秦刚这次真的栽了,就是习总说的那种“死在了床上”。


秦刚风暴正劲 新一波“反习”运动又来了


现在习近平最担心的黑天鹅在接二连三突然飞来。本届的世界大学生运动会7月28日将于四川成都揭幕,中国网络纷传“成都大运会白纸革命活动召集帖” ,号召中国民众于赛事期间持白纸“快闪抗争”,向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表达不满,然消息曝光后,恐引来公安加大维稳打压力道。最近,习近平正为秦刚风暴焦头烂额,却又将遭遇一次新的全国抗议。分析说,习近平的统治越来越极权,未来随机性、原子化的抗争可能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成都大运会进入倒数10天,中国网络近日广为流传“成都大运会白纸革命活动召集帖”,引发海内外关注。


召集帖明言:“核酸已经被推翻,现在目标就是独裁者”,并号召中国民众在7月28日至8月8日的赛事期间自备白纸,随时随处、线上线下快闪,抗议习近平的独裁腐败,还誓言“独裁者不下台,抗议不停歇”。


观察人士说,成都大运会前爆出这封白纸2.0运动的召集帖,代表中国民众对当局的怒火并未真正止息。


来自上海的唐先生说,中国境内的高压维稳已成常态。此召集帖既已预告时间,警察除了事前会在网上查找潜在参与者,现场也一定会部署大量便衣,盘查携带白纸的抗争者。


海外传媒人王安娜说:“这个信息为什么发到国外? 主要是传达一种声音,就是说,我们不甘心被习近平统治,我们还是愿意起来行动,起来推翻习近平。它尤其用了满清的‘保路运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在这样的一个时节,它更多的是一种态度,真正能够站出来很难。”


位于台北的台湾智库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吴瑟致也认为,成都召集令的表态意义大于抗争的实质效果。


一名熟悉中国事务的台湾官员也告诉美国媒体,中共正陷入改革开放数十年来罕见的内外交迫局面。他认为,成都大运会后,还有9月的杭州亚运,10月的帕运,任何场合,原子化的抗争都可能如雨后春笋般持续出现,习近平必然遭受一连串的打击。


惊爆中共机密 浙江下架这一数据


浙江省早前突然公开今年首季遗体火化同比增加七成多,但文件很快就在官网下架,引起网民热议。有评论相信,数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并认为,官方没办法面对抗疫失败,只能下架影响形象的数据。


浙江省民政厅近日在官网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火化遗体17.1万具,同比增长72.7%。这一未经解释的死亡人数激增正好发生在去年12月7日当局突然放弃严厉的清零防疫封控后新冠病毒疫情席卷全国各地之际。


人口占全国约5%的浙江省的数据还表明,2020、2021和2022年的第一季度,全省火化遗体数分别为8.83万、9.3万和9.9万具。


路透社报道说,世界卫生组织一直批评中共政府对自去年年底疫情反扑造成几乎全民感染后到底有多少人死于新冠病毒没有提供完整的数据。


中疾控中心说,在突然放弃清零政策后的两个月内,即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2月9日,全国在医院染疫死亡人数为8.3150万人。在院染疫死亡的峰值是1月4日,当天有4273例死亡。


但由于官方严苛的认定标准,以及据报道各医院通常不愿意将病人列为COVID-19的死因,导致中国的染疫死亡人数始终是谜。


而在同一阶段,中国各地的火葬场和殡仪馆悉数爆满,难以应付,有些地方排起棺材的长队,要等上至少一周,甚至两周才能轮到火化,显然死亡人数远远高于政府承认的数字。


许多国际流行病专家当时估算,有多达200万中国人死于新冠病毒感染。2023年1月,中国政府的一位科学家估计,中国14亿人口中的80%都感染了新冠病毒。


路透社说,浙江省的这一数据目前已经被删除,该省2022年第四季度的数据也无法获取。中国民政部也没有公布同一时期全国的遗体火化数据。


另据中央社报道,中国媒体财新网17日对浙江省公布的第一季度火化数据进行了报道。但财新网上这篇报道的链接已经消失,只剩下摘要信息。其他媒体的转载仍可看见。


谢选骏指出:习近平深知六四屠杀的大瓜不知秦刚一个——“你们这些人,不是死在酒桌上,就是死在床上。”因为六四屠杀造就了血汗工厂、扩张了战场经济。末日盛宴开的欢。

谢选骏: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

 


网文《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绘画说明)报道:


亚历山大·伊凡诺夫绘画的描述和含义——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


今天艺术家亚历山大-安德烈耶维奇-伊万诺夫对人民的基督现象的照片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的大厅里,画布存放在那里,总有游客。当然,它不仅影响其巨大的尺寸。什么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今天图片的圣经故事对于许多人来说几乎是未知的,但又近似熟悉。然而,每个人都发现她身边有些东西。


人性正处于十字路口……一个人可能有什么选择?现在,他们相信并且不相信,希望和怀疑的那一刻。这里有富人和穷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无辜和有罪,那些立即相信并仍然怀疑的人。震惊和那些和其他人。所有人都很激动……此时他们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如何不同地表达他们的感情!在右边是人们离开基督。这些是他未来的迫害者——法利赛人。他们的头被降低,他们的脸上有毫无掩饰的敌意,他们的眼睛降低了,嘴唇也闭上了。焦虑潜伏在这里,对过去的遗憾感到遗憾,不祥的意图在这里成熟。代表大罗马帝国,动力帝国的惊慌失措的骑士们会想到这些时刻吗?


那些已经在约旦神圣的水域受洗的人,他们真诚地悔改了自己的罪,希望得到他们的清洁,开始新的生活,充满了快乐的期待和希望。他们冲上前去,准备接受新的真理并跟随基督。在这群人中,一个脖子上系着绳子的奴隶的形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蹲在地上,抬起头,听着约翰的讲道,同时他准备好把条纹布料扔在他主人的娇柔,光滑的身上。脸上挂着哭泣的微笑或抽泣的笑声,喜悦或痛苦?只有主持人的手的表现力,他背对着观众,雄辩地敦促不要相信施洗约翰的讲道。


但他的预言词听起来多么热情无私!穿着粗糙的羊皮,而不是长发,留着胡子的男人,他长途跋涉和徘徊,疲惫不堪,坚定地握着他的手。他眼中精神和信念的力量是什么!他的脸多么高贵和富有表现力!他如此令人信服地谈论天国,不可能不理解他的话,更不可能相信它 ——更是如此!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蓝色chiton中一个怀疑的人的形象。回到深处,他想念追随先知的人。如果施洗约翰的手被灵感向上抬起,那么怀疑者的手就会隐藏在长袍的宽袖中。以一种未知的方式沉迷是否值得?是否有可能完全相信暴力先知的奇怪话语?


清新的晨风驱散了云层,使海浪起泡,大声飞过蓝色的山脉,穿着深蓝色雨衣的褶皱,轻轻地触摸那个沿着山坡行走的人的金色头发,几乎没有碰到地球的脚。他并不着急,不看任何事情。他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平静的平静,走向人民,为这个世界带来和谐与美丽,和平与和谐。


谢选骏指出:我第一次看见《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这幅画的时候,是在文革期间——在那美妙的瞬间,一片神秘的宁静包围了我,把我和周遭的一切都隔绝开来。基督出现在人民面前,也出现在我的心里了。


网文《俄罗斯绘画艺术》报道:


俄罗斯的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不过,只有在基督教传入以后,曲于拜占庭艺术的影响,俄国才开始有镶嵌画、壁画、圣象画、细密画等几种主要形式。安德列·鲁布廖夫(约1360一约1430)是俄罗斯最早的名画家。他在十四至十五世纪期间画的《三圣图》至今保存在莫斯科特烈恰柯夫画廊里。画的是宗教内容,但画家表现出的不是中世纪天使的体态,而是活生生的人。


十七世纪,俄罗斯绘画开始摆脱中世纪艺术的束缚,不再囿于宗教圣象题材,而致力于表现现实世界,力图如实地反映生活。十八世纪由于现实主义艺术的发展,肖像画备受重视,出现了忠实地描写人的个性特点的画家。德·格·列维茨基(1735——1822)是十八世纪下半叶的肖像名画家,他画的《杰米多夫肖像》能够在庄重的贵族生活场合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他的学生弗·卢·鲍罗维科夫斯基(1757——1825)则更进一步在日常生活的普通环境中描写人,捕捉人面部的自然表情,尤其善于以柔和的色调表现人闲逸的姿势、温雅的态度、安静而伤感的情绪。


十九世纪上半叶俄罗斯绘画艺术中现实主义逐渐取得主导地位,圣经神话题材逐步为世俗生活题材所代替。奥·阿·吉普林斯基(1782——1836)和瓦·安·特罗比宁(1776——1857)是这一时期的重要肖像画家。他们摆脱古典主义的束缚,描绘出同代人的形象。两人画的普希金肖像都很著名。这一时期出现了俄罗斯风俗画的奠基人阿·加·魏涅齐安诺夫(1780——1847)。他是卖饼商人的儿子,儿时对工匠和农民生活的留心观察使他日后得以成为描绘农民劳动和农民生活的画家。他常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表现体魄健壮的农民的精神美,其名画有《春耕》、《夏收》、《打谷场》、《睡梦中的牧童》等。上半世纪官方学院派绘画的代表人物卡·帕·勃留洛夫(1799——1852)。他的名画《庞贝城的末日》以令人惊叹的色彩表现了毁于维苏威火山熔岩和灰烬的古代城市的悲剧,给出了可怕的惨祸到来时人们表现的复杂心理和感情。


由于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文学运动的影响,表现人民觉醒、揭露农奴制腐败成了十九世纪上半世纪绘画的重要主题。阿·安·伊凡诺夫(1806——1858)是借用宗教题材表现人民精神觉醒的画家。他的巨幅油画《基督出现在人们的面前》,通过人们期待的基督形象,反映出俄罗斯需要一种新的力量来拯救的思想。画面上的基督和蔼可亲,浮雕感很强,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以讽刺性画笔揭露农奴制溃疡的代表画家是帕·安·费多托夫(1815——1852)。他以油画《少校求婚》成名,被称为造型艺术中的果戈理,是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绘画的奠基人。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民主运动的高涨,对俄国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1863年,一批有才华的美术学院高年级学生同只准画神话和圣经题材的学院传统相绝裂,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研究现实主义绘画艺术,成立了彼得堡的“自由画家协会”,后来在1870年改组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六十至八十年代俄国最著名的画家大多属于这一派。“巡回画派”画家提倡面对现实,主张艺术要有思想性,绘画艺术应该参加改造:现实生活的斗争。他们的绘画不但揭露和讽刺俄国统治阶级,表现城乡贫民的苦难生活,而且创造了一批为争取新生活而斗争的革命者形象。


伊·尼·克拉姆斯科伊(1837-1887)是肖像画家和艺术理论家,“巡回画派”的思想领袖,他创作了一个俄国作家、画家和社会活动家画像的画廊:托尔斯泰、涅克拉索夫、谢德林、希施金等。他善于描绘人的内心情感和复杂心境。他的名画《在荒野中的基督》、《列夫·托尔斯泰》等都以深沉的目光和真切的面部表情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了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道德义务感。


瓦·格·彼罗夫(1833-1882)是“巡回画派”中的一个多产画家。他的名画《复活节的农村宗教行列》和《警察局长来进行审判》分别嘲笑了僧侣、神父和警察。他的名画《送葬》描绘一个失去抚养者的家庭的悲剧,暗淡的色调,忧伤的人物表情真实地表现了死者家属凄惨而无出路的境遇。他的风俗画《猎人的休息》和《捕鱼》含蓄、幽默,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他的肖像画《陀思妥耶夫斯基像》画出了作家的内心世界——苦闷的心情、神经质的手、凝聚的目光,显得十分逼真。彼罗夫的画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涅克拉索夫的诗和屠格涅夫的散文互相呼应,有着内在的联系。


伊·叶·列宾(1844-1930)是俄罗斯最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巡回画派”的旗帜。他在历史画、肖像画等许多绘画体裁中都有所创新,但他创作的中心内容还是各式各样的人民生活:人民的劳动和斗争以及为人民自由而斗争的革命者。列宾的成名作是《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油画揭示了沙皇俄国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表现出蕴藏在劳动人民内心的巨大力量。列宾以革命者生活为题材的名画有《拒绝忏悔》,《宣传者被捕》、《意外归来》等。《拒绝忏悔》画的是一位革命者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以拒绝仟悔向沙皇暴政提出抗议。《宣传者被捕》画的是下乡宣传的民粹派知识分子被捕的场面,在场的农民对事件采取的各不相同的态度。列宾正确地表现了民粹派革命者的无畏精神和孤立无援的处境。《意外归来》表现一位被流放的革命者刑满后突然归来引起全家惊愕的场面。画家揭露了沙皇政府对革命者的迫害,表达了对革命者的同情。列宾的创作构成俄国绘画史的整整一个阶段,享有世界声誉。


      “巡回画派”中的历史画家是瓦·伊·苏里柯夫(1848——1916)。他的画多反映俄国历史性冲突为特点,以壮阅的群众场面见长。他的主要作品有《近卫军临刑前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缅希柯夫在别留佐夫镇》、《斯切潘·拉辛》等。


十九世纪下半期还出现了俄罗斯的民族风景画派。主要画家有“巡回画派”成员希施金和列维坦。伊·伊·希施金(1832-1898)善于描绘俄罗斯森林及伏尔加河畔景色,画风写实细腻,名作有《森林远景》、《松林里的早晨》等。伊·伊·列维坦(1860-1900)描绘自然景色时用笔洗练,色采鲜明,对后来俄罗斯风景画发展有较大影响。作品有《小白桦树林》、《金色的秋天》等。《弗拉基米尔大道》是列维坦的一幅名画。画家通过描绘押送革命者通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必经道路,对沙皇专制制度发出了抗议。


十九世纪末,俄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尼·阿·卡萨特金(1859——1930)是当时描绘工人题材的画家,其代表作品是《女矿工》。俄国十九世纪最后一个现实主义画家是瓦·亚·谢罗夫(1865——1911)。他以描绘妇女、儿童肖像画见长,代表作有《少女与桃》和《阳光下的少女》。


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现实主义美术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绘画方面,但雕塑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最著名的雕塑家是马·马·安达柯夫斯基(1843——1902)。他的代表作有《裁缝》、《伊凡雷帝像》、《彼得大帝像》等。

谢选骏指出:俄罗斯绘画艺术是基督教哺育的,没有基督教就没有俄罗斯绘画艺术。

2023年7月25日星期二

谢选骏:宣传家被捕和拒绝忏悔

《回忆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2009-07-14 信步天涯)报道:


一、列宾名画欣赏


今年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诞生165周年和他晚年居住的芬兰湾“扁那地庄园”(离圣彼得堡44公里)购置110周年,当地正在筹备隆重的庆祝活动。我从列宾油画作品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几幅,与大家分享,借以纪念这位为世界历史增添色彩的伟人。

 

1、中译名:亚伊尔女儿的复活(又译“睚鲁女儿的复活”) 1871年完成


俄文原名: Воскрешение дочери Иаира


这是列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毕业时参加命题创作比赛的一幅油画,也是他的成名作。命题取自圣经故事:主耶稣在各地巡游拯救世人时,得知亚伊尔的十二岁独女就要死去,全家陷于极大的悲痛中。耶稣来到村里,有人告诉他那个女儿已经死去,劝他不要再做没用的事。耶稣对他们说,她没有死,只是睡着了。他走进亚伊尔家后,屏退了所有无关的人,只留下自己的三个弟子和女孩的父母。他走到女孩所卧的高台前,拿起她的手,对她说,“孩子,听我说,你该起来了。”奇迹果然发生,女孩恢复了呼吸,不久后并能下地行走。学院规定应赛作品的创作期限是四个月,当大部分时间过去时,列宾仍毫无进展。就在他几近绝望时,他想起了童年时代与他亲密无间的姐姐乌斯佳(Устя)之死。她当时也是十二岁,被病魔无情地夺去了生命,他和全家亲历的悲痛重新回到了他的记忆中,使他一下子进入了无法抑制的创作冲动。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悲剧气氛中,他甚至在作画时请人在一旁弹奏贝多芬的音乐,就这样在极度激动中只用了短短几天就完成了作品。这幅画以其独到的构图,光线和色彩的成功运用,人物面部表情的生动刻划,以及特有气氛的描绘,使列宾赢得了学院颁发的大金质奖章,并得到了去意、法等国考察进修绘画的机会。


2、中译名: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1873年完成


俄文原名: Бурлаки на Волге 


列宾对纤夫的注意,应回溯到刚入彼得堡美术学院不久,就在美丽的涅瓦河畔他看到了纤夫们所从事的几近奴隶般的劳动,心灵上受到极大的震撼。不论岁月如何流逝,纤夫形象始终镌刻在他脑中。他自承这是他“最钟爱的题材”,因为其中不仅蕴含生动的艺术素材,而且有着丰富的“人性”内容。为了在更大的广度和深度上了解纤夫们的生活,他于1870-72年三度到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考察写生,与纤夫们一起风餐露宿,倾听他们的人生经历,而且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就在那里,他结识了今天这幅名画中的大部分人物原型。他用了三年创作这幅作品,常常昼夜伏案不断修改,终于获得极大成功。人们在这幅油画中第一次看到最普通的劳动群众也可以成为出色的艺术典型,俄罗斯绘画以此为标志跃上了现实主义的新台阶,列宾这个名字也就进入了世界最杰出油画大师的行列。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辽阔的伏尔加河和蓝天的背景上,巧妙地运用沙滩地形和河流转折筑成一座隆起的黄色底座,在上面栩栩如生地塑造出十三个年龄、经历、体貌和性格各不相同的纤夫形象。这是一支被苦难凝聚到一起的队伍,他们在布局上可分成三组。第一组是走在最前面的四个人,中心人物是那个脸面宽厚善良、眼睛深陷、胡须斑白的老者,坚毅的神情透露出智慧和内在的意志力。他的生活原型名字叫卡宁(Канин),原是神职人员,后被免职沦为纤夫,经历和组织才能使他成为这支队伍无可争议的领头人,列宾对他非常喜爱并有极高评价。他的旁边是两个跟随他多年的得力伙伴,右边是一头浓密黑发、身材魁梧的憨直庄稼汉子,他失去了赖以谋生的土地,不得不靠拉纤糊口,在画面中他正对“头儿”述说着什么;另一边是一个弯腰拉纤最卖力气的红头发男子,他当过水手,最懂得如何在拉纤时用力。在他们身后是一个细长的廋子,戴着一顶破帽,斜叼着烟斗,身体还是直直的,纤绳松弛,显然在偷懒,从模样一看便知是城市无业游民,他“落难”到这个队伍只是暂时“混混”。第二组也是四个人,中心人物是那个红衣少年,他的生活原型名字叫“拉里卡”(Ларька)。他刚到这个队伍不久,还很不习惯纤夫的劳动,柔嫩的肩头大概已磨出了血泡,因此用手把纤绳往外推,一边抬头看远处什么地方,似乎想知道那边是否有不一样的生活。画家对这个少年倾注了极大的爱和同情,通过他对剥削和摧残人性的罪恶社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少年的右边是一个有病的纤夫,他得了“痨病”(即今天所说的肺结核),身子已经虚弱不堪,正拿袖口擦去满头的虚汗;左边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正把身体靠在纤套上打开烟袋,想抽口烟提神,看得出来他已拉纤多年,对纤夫生活已经麻木,这与少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少年身后还有一个仅露出一点脑袋的纤夫,他脸庞发黑,嘴唇很厚,看样子可能是在露天工厂干过活的工人,也有评论家猜测像鞑靼人。第三组是三个人,前面那个是刚退伍的士兵,脚上还穿着当兵时的皮靴,从他坚挺的步伐可以看到当年所受训练的影子;中间那个正在回头看望,也许是听到了大船上船主对他们的吆喝,报以不屑的眼光;走在最后面的那个纤夫头埋得很低,身体完全倾倒在纤绳上,他似乎对道路的尽头已经不抱希望。除每个人物具有鲜明的个性外,整个画面的布局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头尾呼应,在绘画技巧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观众在这幅画中不仅看到纤夫们的苦难,而且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心蕴藏的巨大力量,难怪俄罗斯人民至今仍十分喜爱这幅油画。  


3、中译名: 意外归来    1888年完成


俄文原名: Не ждали


在列宾创作中始终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他本人与许多进步知识分子和革命民主主义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一生绘制了多幅反映当时革命者的作品,主要的有“宣传者的被捕”、“拒绝忏悔”和“意外归来”,其中以“意外归来”最为著名。沙皇俄国统治者常常用流放西伯利亚的办法来惩罚这些“政治犯”,无数革命者在那里被严酷的气候和繁重的劳役折磨致死,只有少数幸运者能在服刑后平安回来。油画“意外归来”,就是描写一个革命者经历多年流放后突然回到家里的惊喜场面,它极其生动地刻划了在革命者走进家门的一瞬间,在场的每个人物(革命者、母亲、妻子、儿子、女儿、女佣和邻居)的反应和感情。常言说,“知子莫过母”,在画中母亲第一个站了起来,她与儿子良久地对视,几乎不敢相信眼前真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妻子本来正在弹奏钢琴,她停止了弹奏,脸上露出了欣喜,显然她比母亲确信这就是自己的丈夫,也许她不久前已从友人处获知丈夫还健在人间,而且有获释的希望。正在桌旁温习功课的两个孩子表情最为生动:儿子经过短时的惘然后认出了自己的父亲,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女儿没有对父亲的记忆,父亲被捕时她还在襁褓中,因此当她看到这个“陌生人”突然闯入家中时,把头埋得更低,但禁不住好奇偷偷从眼角打量这位来客。革命者本人还没有脱去服刑时所穿的囚衣,脚上泥泞的皮鞋说明一路的艰辛,但他的步履和面孔十分坚定,表示流放的岁月并没有磨灭他的意志。有些评论家指出革命者清癯的外貌颇像基督,也许画家正是把他们隐喻成为了拯救苍生甘愿受苦受难的基督。这幅油画表现的富有戏剧性的场面,最突出地反映了列宾把握和刻划人物心理的高超能力。


4、中译名: 伊凡雷帝杀子   1885年完成


俄文原名: Иван Грозный и сын его Иван 16 ноября 1581 года


列宾一生创作的历史题材作品不多,但十分优秀,“伊凡雷帝杀子”是其中著名的一幅。伊凡雷帝(1530-1584)本名“伊凡四世”,是俄国的第一个沙皇。从历史的角度看,他在位期间严厉打击贵族分裂和地方割据势力,巩固中央集权,采取过一系列进步政策,对沙皇俄国的开国史有显著功勋和重要贡献,因此深受后来的彼得大帝赏识。但是在另一方面,由于他从小生活在两大派系贵族倾轧争权的漩涡,养成生性多疑,脾气暴躁,对付政敌手段残忍,所以素被称为“恐怖的伊凡”。关于伊凡雷帝杀子之事,原因和日期历来传说不一,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有一次雷帝与其子发生激烈争执,雷帝在盛怒之下把手中的带刺铁头权杖向其子掷去,击中了儿子的太阳穴,导致他不住流血遂后死亡,雷帝本人备尝丧子和失去皇位继承人的苦果,陷入无比的悔恨与绝望。关于此画的创作经过,列宾在与报纸记者的一次谈话中曾说:“1881年,在莫斯科一次音乐晚会上,我与特列恰科夫一起听了李姆斯基-科萨科夫的新作"复仇",受到深深的震撼。我想,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部音乐作品给我的感受表现在绘画中呢……于是我想起了伊凡雷帝。”列宾在这幅油画中,充分揭示了这个暴君杀子者的悲剧和他性格上兽性与人性的并存。在画面上,雷帝用一只青筋裸露的苍老的手抱住奄奄一息的儿子,另一只手拼命按住那流血的伤口,企图挽回儿子的生命,他的眼睛显露出无限的惊恐,悔恨和绝望似乎马上要冲出胸口。垂死的儿子用无力的手支撑在地毯上,死亡的阴影已经笼罩着他,但他仿佛要对父亲说:“没什么,爸爸,别怕!”(有些评论家夸赞在这里画出了死亡之美。)整个画面的颜色被猩红所控制,血是红的,连地毯也是红的,渲染出异常恐怖的气氛。画家为了使画中的全部物件具有历史真实性,曾几次到克里姆林宫兵器陈列馆观看展品并写生。


列宾创作此画有明确的“借古喻今”目的——揭露沙皇专制制度的野蛮和残忍。他在回忆录中写道:“1881年3月1日的流血事件,使所有的人感到震惊,整个这一年充满了血腥。”这里所说的“1881年3月1日事件”,就是民粹党人在那一天刺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事件;而“整个这一年充满了血腥”,则是指继任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报复民粹党人在全国进行的疯狂屠杀。油画展出后,观众和沙皇鹰犬都意识到此画影射沙皇专制制度,街头纷纷传言此画将被封杀。一份恶毒的总检察官报告送到了沙皇亚历山大三世面前,其中阴险指责这幅画含有“某种倾向”,也就是与伊凡雷帝实不相干的其他意图,并且点名画家列宾在过去的作品中表现过同样的“恶心”倾向。果然,警察局长次日就下令画展立即撤掉此画,并不得以任何其他手段在公众中传播。这幅名画在家中被幽禁了三个半月,直至一个叫博格留波夫的画家(曾当过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老师)出面向沙皇陈情才得到“宽恕”。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看了这幅画后盛赞:“好,太好了,技艺那么巧妙,又不露痕迹。”


5、中译名: 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写回信   1891年完成


俄文原名: Запорожцы пишут письмо турецкому султану


这是列宾的另一幅历史题材油画,其风格迥异于“伊凡雷帝杀子”,充满幽默和讽刺。故事大意是:1676年,土耳其苏丹(也就是土耳其皇帝)默罕默德四世给查波罗什哥萨克写了一封类似“最后通牒”的招降信,信的开头用了一连串“头衔”美化自己: “我,土耳其苏丹,默罕默德之子,太阳和月亮的兄弟,上帝的孙子和委任人,凯撒的凯撒,非凡的骑士,不可战胜的勇士……”,然后直截了当地命令对方不作任何抵抗缴械投降。查波罗什哥萨克是居住在乌克兰第聂伯河中游一带的“自由人”,他们大多是不满奴隶主压迫逃亡到这“三不管”地带的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有自己的军事组织和自治制度,过着“杀富济贫,酒肉共享”的集体生活。这些人政治认同模糊,无限崇尚自由,英勇善战,桀骜不驯。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周边的俄罗斯、波兰和土耳其都想笼络和利用他们,但按照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他们同乌克兰和俄罗斯有更多的天然联系,因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客观上起着保卫俄罗斯、缓冲波土入侵的作用。查波罗什哥萨克本来就对土耳其非常反感,在过去的战斗中也曾多次战胜过他们,土耳其苏丹现在口出狂言要他们牺牲自由而投降,这不能不激起他们的无情嘲弄。在首领伊凡·西尔柯(Иван Сирко)的主持下,他们决定写一封辛辣嘲弄的信回答土耳其苏丹,列宾的油画就是描写这次写信的历史场面。画面正中,手执鹅毛笔的是他们的“书生”,在哥萨克中像他这样喝过墨水的人不多,可能过去是一名神学院学生;紧靠他身后手拿大烟斗的就是他们的首领西尔柯。在场的哥萨克约有二十多人,大家争先恐后地给“书生”贡献最尖酸刻薄的词句,每当有人挖苦挖到妙处,人群中爆发出阵阵大笑。列宾刻意在画面前景安排了两个背对观众的人,其中左边光膀子的那个据说就是塔拉斯·布尔巴,一个有崇高气质的哥萨克英雄(果戈里同名历史小说的主人公),这两个人背上佩戴着许多典型的哥萨克用品(武器、水壶、酒具等)。塑造得最传神的是两个在中间站立的哥萨克,(当复信内容接近敲定后)一个较年长的哥萨克把手指向身后土耳其方向,对大伙说:“再给他撒点胡椒面吧!”,这句俏皮话逗得旁边那个魁梧的哥萨克捧腹大笑,使整个画面气氛达到最高潮。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经过,列宾自己曾有详细介绍。生活在乌克兰边境的他,早在童年时代就听大人们讲过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1878年夏天在友人家的聚会上,他又听到有人朗读新近重新刊登的哥萨克回信版本,这立即引起他巨大的创作欲望。不久后他画出了第一张草图,为了收集有关历史资料,先后三次到乌克兰各地寻找查波罗什哥萨克的后裔,以一个学者的认真态度调查研究他们活动场所和习俗,包括服装、发式、武器和生活用品,画了成百张草图。列宾一向习惯于几幅油画同时开工,每幅历经几年才予完成,这幅画的创作历程特别漫长,他不断修改,更动人物位置,易稿几十遍,仍感觉人物形象不够丰满。他说,“如果在画中出现纵然是最微细的脱离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的谬误,都是自己的耻辱。”为此,1888年夏天他又去了库班草原,考察另一支著名哥萨克部落--库班哥萨克,获得许多补充资料。回来后对画稿再进行修改,终于在1891年最后画成在展览会上展出。从最初构思到定稿用了十三年,在列宾自己的绘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足见画家作画的认真。


为了使大家对查波罗什哥萨克给土耳其苏丹回信的内容有具体的了解,从而更好理解列宾油画中的场景,我把这封信的一个最流行版本附录于后。


“查波罗什哥萨克致土耳其苏丹


你是一个土耳其魔鬼,是该死的魔鬼的兄弟和同伙,是恶鬼的书记官!


你还算得勇士?魔鬼的残羹成了你军队的给养。你无法征服基督的儿女,我们不怕你的军队。上天入地我们也要和你血战到底。


日期我们不清楚,因为我们没有历书。月在天上,年在地上,但是昼夜长短我们和你们一样,吻我们的屁股吧!


哥萨克军首领伊凡·西尔柯和查波罗什全军将士上!!” 


6、中译名: 库尔斯克省的圣像巡游(又译“库尔斯克省的宗教行列”)   1883年完成


俄文原名:  Крестный ход в Курской губернии 


这是一幅宗教题材作品,同时也是十九世纪俄国社会的大型风俗画卷。我们通过画家描绘的这支群众性宗教游行队伍,真切地看到了当时俄国社会各个阶层和各种身份的人物,实际上也就是一个边远省份俄罗斯社会的缩影。宗教游行是世界上很多宗教(包括佛教在内)常用的活动方式,用以展示信仰和祈福。崇拜圣像的俄罗斯东正教则经常举行“圣像巡游”,信徒们在祭司长的带领下,抬着他们崇敬的圣像走街过村,或从一个教堂游行到另一个教堂。在俄罗斯,库尔斯克省的圣像巡游尤负盛名,列宾按照自己的作画惯例在动笔前到那里作了实地考察,对场景和人物做了大量写生。在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幅名画中,游行队伍明显地沿纵向分割为两个部分,占画面大部分的右边是拥有财富和地位的上层社会,走在最中间的是一个头戴华贵头巾、身穿锦服的女地主,她手捧圣像,扮演着这次活动的中心角色。从她开始,由远及近,依次是身穿祭服抬头傲视的司祭长--神权的显赫代表,教堂唱诗班,两个手捧空圣像盒的妇女,以及几个大汉抬着供奉圣像的神龛。这群人的两侧是骑着高头大马的当地显贵和警察,负责保卫巡游队伍的秩序。左边的狭条则全是穷人乞丐和流浪汉,他们中不乏虔诚的信徒,尤其是走在前面的驼背跛者和背着许多杂物的中年妇女,他们一路跟随巡游队伍,希望显灵的圣像搭救他们脱离苦海,但是严历的社会等级制度不容许他们靠近正规行列。列宾在这幅油画中忠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使它由单纯的风俗画卷提升到深刻的社会写实杰作。这幅油画的背景也富有时代意义,巡游的时间应是秋收之后的干旱季节,黄色覆盖着裸露的大地,在右侧大片山坡上到处可见残剩的树桩,这是俄国农奴制废除后新兴地主和官商残酷掠夺大地的见证,画家在这里有意表达了自己的抗议。列夫·托尔斯泰曾对这幅油画的初稿提出过批评,认为画家只重视场面的光线和色彩表现,而没有重视人物本身的刻划。列宾接受了托翁的批评,在最后完成的作品中我们不仅看到恢弘的场面,同时也看到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典型。


二、列宾生平


列宾(全名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Илья Ефимович Репин),是十九世纪俄国的伟大画家。他1844年生于俄罗斯与乌克兰交界的小城楚古耶夫(Чугуев),父亲是一名屯垦军人。从十三岁开始,跟当地的乌克兰圣像画师学画圣像,1863年进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专业绘画。学习成绩优异,1869年以画作“约夫和他的朋友们”获小金奖,1872年以毕业创作“亚伊尔女儿的复活”获 大金奖,并得到去意、法等国旅行和观摩西欧绘画艺术的机会。列宾很早就对“纤夫”题材产生浓厚兴趣,1870-71年曾两度到伏尔加河考察纤夫生活,积累了大量素材,终于在1873年3月完成油画杰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全国一举成名,并奠定了在世界现实主义绘画史上的崇高地位。


从西欧考察归来后,列宾积极投身于“巡回画派”(Товарищество передвижных выставок)的活动。这是由一群进步画家和雕塑家组成的团体,其宗旨是推进艺术和现实的结合,在俄国艺术发展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列宾积极创作,在全国各地展出了许多优秀作品,这是他一生艺术的鼎盛时期。 


从1890年开始,列宾定居在自购的兹德拉夫聂沃(Здравнево)庄园从事创作。1894-1907年受聘在彼得堡美术学院任教,其间有两年(1898-1899)担任该院院长。1899年,举家迁移到俄芬边境靠近芬兰湾的小村库欧卡拉(Куоккала),列宾为自己的庄园取名“扁那地庄园”(Пенаты),这是个拉丁语词,意为“老家”,许多著名作家和艺术家都曾到这个庄园探望列宾。从九十年代开始,列宾的艺术创作陷入衰退,特别是后期受到“纯艺术”和“象征主义”的影响,数量有限的画作大多局限于宗教题材,偏离了原先坚持的“思想性”原则。1930年9月,列宾就在“扁那地庄园”去世,享年86岁。十月革命后,包括库欧卡拉在内的一块地方划给了芬兰,以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写信邀请列宾回到俄罗斯居住,未被接受。1940年苏芬战争结束后,库欧卡拉又回归苏联,苏联政府把该村命名为“列宾诺”,即“列宾村”,并在该地建立了列宾纪念馆。


谢选骏指出:我对列宾画作印象最深的是《宣传家被捕》和《拒绝忏悔》——那是我十几岁的时候看到并且喜欢的。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但那形象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


谢选骏:公共知识分子在任何社会都不受欢迎


《纽约时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悲剧》(纽约时报  2023-07-21)报道:


1954年春的一天,罗伯特·奥本海默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办公室外偶遇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奥本海默自1947年起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而爱因斯坦自1933年逃离德国以来一直是这里的教员。两人会就量子物理学争论不休——爱因斯坦忿忿不平地说,他就是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但他们是好朋友。


奥本海默借此机会向爱因斯坦解释,他要离开研究院几个星期。他被迫要在华盛顿的一场秘密听证会上为自己辩护,因为有人指控他构成安全威胁,甚至可能背叛国家。爱因斯坦认为,奥本海默“没有义务让自己成为政治迫害的对象,他为国家做出了很好的贡献,如果这就是她(美国)提供的奖励,他应该抛弃她”。奥本海默表示反对,说他不能背弃美国。“他爱美国,”他的秘书、目击了这次谈话的维尔纳·霍布森说,“这种爱就像他对科学的热爱一样深沉。”


“爱因斯坦不明白,”奥本海默告诉霍布森。但当爱因斯坦走回办公室的时候,他朝奥本海默的方向示意,对自己的助手说,“那是个傻瓜。”


爱因斯坦是对的。奥本海默愚蠢地把自己送上了一个不公正的法庭,他的安全审批权限很快被剥夺,并受到公开羞辱。这些指控站不住脚,但原子能委员会的安全小组以2比1的投票结果认为,奥本海默是一名忠诚的公民,但仍存在安全隐患:“我们发现,奥本海默博士的持续行为和往来反映出他严重无视安全系统的要求。”这位科学家不能再有接触国家机密的资格。1945年,他曾被誉为“原子弹之父”;九年后,他成为麦卡锡主义大漩涡的主要名人受害者。


奥本海默可能是天真了些,但他对抗指控的做法是正确的——他也正确地利用了自己作为美国杰出科学家之一的影响力,大声疾呼反对核军备竞赛。在安全听证会之前的几个月乃至几年里,奥本海默一直在批评制造“超级”氢弹的决定。令人惊讶的是,他甚至说广岛原子弹被用来“对付一个基本上已经被打败的敌人”。他警告称,原子弹“是侵略者的武器,其意外和恐怖的元素就像可裂变的原子核一样,是它固有的特性”。这些公然与华盛顿国家安全机构主流观点相左的态度给他引来了强悍的政治敌人。这正是他被指控不忠于国家的原因。


克里斯托弗·诺兰震撼人心的新片讲述了奥本海默复杂难明的传奇,我希望它能够引发全民热议——不仅是关于我们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间关乎存亡的关系,同时还关于我们的社会多么需要科学家也担任公共知识分子。诺兰这部时长三小时的电影讲述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惊悚悬疑故事,深刻揭露了美国究竟对其最著名的科学家做过什么。


悲哀的是,奥本海默的人生与我们当前的政治困境息息相关。他被一场充斥着无知、反智和仇外煽动者的政治运动所摧毁。当年的猎巫者正是如今这些心怀某种偏执的参政者的直系祖先。我想到了参议员约瑟夫·麦肯锡的首席法务顾问罗伊·科恩,后者曾在1954年试图传唤奥本海默,结果被人提醒称,这和奥本海默即将出席的安全听证会可能有冲突。是的,正是这位罗伊·科恩塑造出了前总统特朗普那狂妄十足的政治风格。只要回顾一下前总统对疫情或气候变化事实的质疑即可。那是一种傲慢蔑视科学的世界观。


在美国最著名的科学家被诬告和公开羞辱之后,奥本海默事件给所有科学家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不要以公共知识分子的身份站上政治舞台。这才是奥本海默真正的悲剧所在。他遭遇的一切也损害了我们的社会开诚布公讨论科学理论的能力,而这正是我们现代世界的根基。


量子物理学彻底改变了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它也为我们带来了一场计算能力革命,以及生物医学的惊人创新,延长了人类寿命。但我们还是有太多的国民依然不信任科学家,不理解科学追求和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成立的试错机制。看看我们公共卫生部门的公务员在最近这场疫情中的经历就知道了。


我们正处于另一场技术革命的风口浪尖,人工智能将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但我们还没有与它的创造者们展开一种有见地、有修养的对话,从而让我们做出明智的监管决策。我们的政客需要更多地听取萨姆·奥特曼这样的科技创新者,以及基普·索恩和加来道雄等量子物理学家的意见。


奥本海默曾极力想要发起关于核武器的讨论。他试图警告我们的将军们,核武器不是战场武器,而是纯粹的恐怖武器。但我们的政客选择让他闭嘴;结果就导致我们在“冷战”中被卷入了代价高昂且危险的军备竞赛。


而今,普京毫不掩饰地威胁要在乌克兰战争中部署战术核武器,这是触目惊心的警醒,要我们绝不能盲目乐观地与核武器共存下去。奥本海默并不后悔他在洛斯阿拉莫斯的所作所为;他明白,谁都无法阻止好奇的人类探索他们周遭的现实世界。科学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原子弹的问世也不能被撤回。但奥本海默始终相信,人类可以学会管控这些技术,并将之融入到可持续的人道文明之中。我们只能希望他没有看错。


网民嚎叫:


ecolio157h7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11:06:53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伤亡太大,这样推算下去登陆日本本土需要更大的伤亡,促使美国考虑实用原子弹。同时美国也想试一下原子弹的实战效果,及向苏联显示一下己方实力。所以原因是综合的,大大小小有很多。这个奥本海默太天真,放在今天就是天真被洗脑的小左。

義正詞嚴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9:53:03

你觉得可能因为太困难就让日本有条件投降而不占领吗?

——

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5:50:13 楼下,登陆战只是说说,我实在怀疑美国有那个能力和意愿。。具体说,从哪登陆?部队在冲绳集结?然后九州本州?。。其实朝鲜最近了,但要先打下残存在中国满洲和朝鲜的日帝势力。。

懒得编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9:37:11

问题不是第一颗核弹 而是第二颗核弹有没有必要,一颗核弹已经可以完全的结束战争了而第二颗完全是为了收集实战数据而杀死了几十万人。所以奥本海默才会说他成为了死神。

ali88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9:26:14

楼下rosin还是担心一下墙内的自己吧。习蠢的反右和文革正在路上。美国好着呢,不劳你操心!

rosin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7:16:01

麦卡锡反共非常必要和正确。代价是有,错误难免,但比起古拉格劳改营和中国文革中的红色恐怖,那根本什么都不是。

-----

这里有些人真是反共反的失心疯,自己一点科学素养都没有,还巴不得美国再来一次麦肯锡运动一样的大清洗,还有之上的对华人的种族清洗。真不知道这都是些什么人,安的什么心。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7:12:25

abvysk2023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6:30:36

原子弹和量子物理有啥关系?

-----------

原子弹就是用量子力学的理论制造的。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7:04:35

abvysk2023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6:30:36

原子弹和量子物理有啥关系?

---------------------

奥本海默的量子力学理论“奥本海默极限”是中子星与白矮星之间界线,超过这个界线,恒星就坍缩为中子星,但爱因斯坦之前一直不愿相信,认为这个理论随机性太强,所以说了“上帝不会掷骰子”这句话。

Freedom is not free!

时至今日,战犯普京及其喽罗还在那里挥舞核大棒,中共还在不断增加核武库,核军备竞赛还在进行中。有谁不让你们左派幼稚分子说话了?你们说啊?还在拿长奇广岛说事!事实是,没有那两颗原子弹,战事会拖延更长,日本人死的更多,日本会有更多领土被苏联占领,可能会像南北朝鲜那样成为南北日本。日本应该感谢美国对它投下了原子弹!麦卡锡反共非常必要和正确。代价是有,错误难免,但比起古拉格劳改营和中国文革中的红色恐怖,那根本什么都不是。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5:50:13

楼下,登陆战只是说说,我实在怀疑美国有那个能力和意愿。。具体说,从哪登陆?部队在冲绳集结?然后九州本州?其实朝鲜最近了,但要先打下残存在中国满洲和朝鲜的日帝势力。。

aiguozhe88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5:43:50

没听说过一亿玉碎计划吗?原子弹是针对日本国民普遍视死如归的国民性而不得已为之的举措。它取代了登陆占领日本的alternative,拯救了数万美国军人和几十万至数百万日本人死于未来延续日本本土的战火。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5:03:50

当年那些知识分子普遍左倾向往共产主义,大量的情报及其科技研究成果被透露给了苏联。他们在中国的内战也起了不少作用,以至于短短四年间,中国从美国的盟友变成了敌人。这就是麦卡锡反共的背景。相对于共产党国家的大清洗,这些知识分子受到的“迫害”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

BananaeEggs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4:53:56

在共慘農場,只有黨地主說了算,畜牲們若敢提出與黨地主不同的觀點,就被送去屠宰廠。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0:53:30

普京只是威胁,美国已经用过了。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0:46:28

战争责任由谁承担当然是有明确规定的,远远轮不到平民,更何况还有小孩子。。

義正詞嚴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0:35:24

很难说什么平民,那时候的东亚国家至少精神上是全民皆兵的,看看日本老百姓如何疯狂地支持大东亚圣战你就不会怀疑了,中国也有不分东西南北男女老幼之说。

有门部关 发表评论于 2023-07-22 00:07:05

科学家并非不能登上政治舞台,但是不能太坚持原则。学学福奇博士。

exception1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3:35:45

“基本被打败的敌人”?冲绳血战,全民疯狂,还要总玉碎,这是被打败的样子?一个秀才没上战场见识日军的残暴,装什么圣母。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25:20

白云蓝天网友,其实咱两的意见细节不同本质一样。。即使不制定进攻的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可能是有条件的)。。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是使用原子武器的更大的政治目的,没错,从战争结果来看,有条件投降和无条件投降没有多大分别,但对战后的霸权和影响力(比如驻军)就很不一样。。当然,日本战后的迅速重建和复兴也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美国的霸权和新秩序。。可以说,广岛长崎的死难者成了美帝霸权世界秩序重建和日本复兴的祭品。。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24:26

“奥本海默自1947年起担任该研究院院长,而爱因斯坦自1933年逃离德国以来一直是这里的教员。两人会就量子物理学争论不休——爱因斯坦忿忿不平地说,他就是不相信上帝会掷骰子——但他们是好朋友。”——爱因斯坦是爱丁顿的支持者,也曾一直认为恒星不会坍缩为中子星或黑洞,所以否认钱德拉塞卡极限理论与奥本海默极限理论。

不允许的笔名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24:15

回顾一下前总统对疫情或气候变化事实的质疑即可

========

借机贩卖这些伪科学私货。

京城老炮1950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13:49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一句名言: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所以日本要以史为鉴,记住美国这两颗核弹的惨痛教训。不要去做任何有损中日友好之事,以免引火烧身。记得日本有一位退下来的阁员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如果中日发生战争,中国会马上用核弹轰平整个日本,而没有任何负罪感,因为中国人认为这是旧恨新仇,对当年日本侵华所犯下暴行的一种惩罚。所以这位退下来的日本阁员恳请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去做任何有损中日友好之事,以免引火烧身。这位阁员是个聪明人,深知日本的生存之道。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11:20

艾森豪威尔将军、李海海军上将、金海军上将、阿诺德空军上将和英国前首相丘吉尔也持同样看法。战后美国战略轰炸调查处的报告更为明确:“即使不投原子弹,即使俄国不参战,即使不制定进攻的计划,日本也是会投降的。

白云蓝天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2:07:57

有些美国军事领导人对杜鲁门使用原子弹的决定纷纷提出异议。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在战后一再认为,从军事角度看,为了迫使日本投降而使用这种炸弹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在那时,日本无疑已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另外一些科学家和外交家则从政治上着眼来考虑使用原子弹的问题。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布莱克特说,美国政府抢在苏联参战之前匆忙对日使用原子弹,“与其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不如说是现在正在进行的对苏外交冷战的最初的主要作战之一”。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明确地声明说,亮出原子弹是为了使俄国在欧洲更加驯服。苏联学者认为,无论从战略上或战术上看,都没有任何必要使用原子弹。使用原子弹基本上只带有政治色彩,目的是为了显示原子弹威力,以便在解决远东问题上削弱苏联的地位。他们说:“建立美国的世界霸权,是使用原子武器的更大的政治目的。”

義正詞嚴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1:47:17

公共知识分子不是被批倒批臭了吗?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0:43:05

他为美国造出原子弹加速结束二战功不可没,

体制内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1:20:41

在中国就被车祸,被跳楼,被脑溢血了

kl3527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0:47:48

他如果不能让美国的敌人也放弃开发原子弹,他就不可能被美国接受。普京威胁对乌克兰用核更加证明在有国家以推翻打倒你为终极目标的时候,你不能自残。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3-07-21 20:43:05

不合适消费奥本海默。他有他的理想,既是严谨科学家也有浪漫主义的情怀。他为美国造出原子弹加速结束二战功不可没,和现在的极左派没关系。事实上他一直在辩解和证明他不是共产党,他只是一个怕原子武器失去控制的科学家。


谢选骏指出:公共知识分子在任何社会都不受欢迎——即使在美国,也只是得到了无视和忍耐!就像对待零元购一样。


《诺兰新作《奥本海默》定档8月30日,揭秘“原子弹之父”生平》(2023年07月25日 红星新闻)报道:


今(25)日,由克里斯托弗·诺兰自编自导的新作《奥本海默》正式定档8月30日登陆内地大银幕,电影将带领观众进入“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生平。


本片演员阵容可谓星光熠熠:基里安·墨菲饰演J·罗伯特·奥本海默;金球奖获奖者艾米莉·布朗特饰演他的妻子、生物学家及植物学家凯蒂·奥本海默;奥斯卡获奖者马特·达蒙饰演曼哈顿计划的主管莱斯利·格罗夫斯,奥斯卡提名演员小罗伯特·唐尼饰演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创始委员之一路易斯·施特劳斯。


本片使用IMAX胶片摄影机拍摄,诺兰表示这样的拍摄技术能确保“镜头会让人有切身感受”,这无疑将是一场震撼的大银幕体验。


据悉,该片已于北美等地上映并收获绝佳口碑,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5%,IMDb观众开分9.0。


谢选骏指出:公共知识分子死后可以得到纪念,因为他们已经不再让权力感到恐慌了。

谢选骏:全球政府不停息


《来自 2024 年的担忧》(07/18/2023 今日美政)报道:


民主党内著名的保守派参议员 Joe Manchin 周一在 New Hampshire 州参加了一个由 “无标签” No Labels 组织举办的论坛。这一论坛的议题是所谓 “新常识”,涉及移民、医保、枪支管理和经济政策的。但这一论坛的一个话题,引起了民主党人的担忧。


我们必须理解曼钦的政治选择,因为他来自西弗吉尼亚州。参议员的地位相当于州长(他之前也确实是该州州长),是按普选票来计胜负的。而西弗吉尼亚州是一个深红州。在2020 年总统大选的投票中,69% 的选民投票给了川普,而拜登得票率还不到 30%。曼钦作为一个民主党人能够在这样一个州里赢得普选票,已经十分难得。事实上,曼钦是 2018 年赢得连任的,他的得票率仅比他的共和党对手高三个百分点。他在 2012 年正式当选的时候,美国 还没有那么分裂,曼钦超过他的共和党对手 24 个百分点。可以想见曼钦的焦虑所在。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曼钦在民主党的各项决议中都持非常保守的立场,包括反对拜登政府最初提出的 “重建美好法案”,这导致最终这个法案只能缩水成为后来的 “降低通胀法案” 才得到通过。


但这一次曼钦引起民主党恐慌,还因为另一件事。


“无标签” 组织曾经表示,他们试图创建一种新的总统大选的模式,即挑选一名民主党人和一名共和党人搭手,以第三方的姿态,参加 2024 年总统大选。这当然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但从美国历史上来看,没有第三党可以和两个主要政党竞争。这条道路的意义是试图弥合美国左右各自极端化的政治版图,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的影响。美国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类的尝试,而 2024 年有一个有利的条件,就是最有可能最终角逐的两个人,拜登和川普,都受到很大的非议。“无标签” 组织可能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再次启动第三方参选的机会吧。


那么如果曼钦参与 “无标签” 组织的计划,以第三方候选人的身份参与 2024 年总统大选,则几乎肯定会对拜登的选情造成伤害。在 2020 年,拜登在和川普势均力敌的几个州,如佐治亚、亚利桑那、威斯康辛、宾夕法尼亚等州,优势都很小。我们知道,中间选民中,大多数倾向于民主党,所以一旦曼钦分走中间选民中的选票,那么无疑是对川普的利好。


事实上这一做法已经受到大量民主党议员的抨击,他们认为这等于是分裂民主党,白白把大选结果送给共和党人。


我今天想探讨一下,如果拜登输掉 2024 年大选,对于世界局势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近,Fareed Zakaria 博士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指出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两党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上周末,Zakaria 博士对拜登总统进行了专访,期间拜登总统最担心的是,如果白宫易手,共和党人入主美国政府的话,那么美国刚刚建立起来的西方联盟,可能出现严重裂痕。


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西方国家出现了空前的团结。尤其是北约国家,他们是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的最中坚力量。而美国则是世界现有秩序的维护者,美国也是北约最重要的支柱。


但是,所谓美国孤立,美国不干涉主义non-interventionism 在美国历史悠久。事实上,美国是一群脱离欧洲寻找乐园的清教徒建立的国家,从美国建国一开始,孤立主义就是一种主流的思潮。


1796 年,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将军在告别演说中,一再强调美国要独立于欧洲之外。他说:“对于我们来说,针对外国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扩大和他们的商业关系,但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和他们的政治联系。欧洲和我们关系非常遥远。欧洲必然陷入争战,而争战的起因我们不关心,也和我们没有关系。我们如果刻意卷入他们的争端,是不明智的。” 这一主张后来得到杰佛逊和麦迪逊的强烈支持。著名的美国门罗主义,就是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宣布的,其核心思想是美国只应该关心如何经营好美洲,对于世界上的,主要是欧洲发生的事情,不参与。当时,美国还是一个偏远的不发达的农业国家,采取这种外交政策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应该看到,对于讲究传统,习惯性保守的美国人来说,这些思想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从美国建国开始,就有所谓的汉弥尔顿主义,汉弥尔顿认为美国应该积极参与欧洲事务,以谋求自己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这两种思潮,同时存在,在建国早期,孤立主义是占上风的。


一般认为,美国在 20 世纪初,就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孤立主义依然在美国盛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一直拒绝参与,威尔逊总统 1916 年就是依靠 “让我们远离战争” 的宣传而获得了连任。一战后威尔逊虽然积极推动了国联(也就是今天联合国的前身)的建立,但参议院拒绝批准美国加入。很多历史学家们认为,国联正是因为缺乏美国这样的压舱石和决定性力量,才变得软弱无能,无力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前,罗斯福总统也需要化大力气与国内的孤立主义抗衡,最后还是爆发了珍珠港事件,战火烧到了家门口,美国人才放弃了传统的孤立主义,参与了二战。这里要说一句公道话,威尔逊虽然在竞选中不得不采取孤立主义态度,但他本人依然是一个全球主义者。威尔逊认为,美国应该取代英国成为 “世界秩序的稳定器”,他认为建立全球自由秩序,是有利于美国利益的。因此后来人们也把这种思想称为 “威尔逊主义”


二战之后,由于美国对世界秩序成功的管理,这也包括美国必须联合欧洲对抗苏联的威胁,尤其是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民众开始占据主流,美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民众中认为美国应该孤立的比例,下降到大约只有三分之一。主张美国孤立和美国单边主义的 “杰佛逊和杰克逊主义” 在自由主义秩序的鼎盛时期,显得比较失宠。


其后,911 事件爆发,美国对伊拉克和阿富汗不成功的管理,使得大量美国民众又开始怀念孤立主义了。2013 年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资料显示,超过 50% 的美国民众认为美国应该管好自己的国内事务,让其他国家自己去管自己的事儿。这是自 60 年代以来,持这种观点最高的一个比例。


外交事务杂志认为,自小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的外交政策还没有出现过如此根本性的分歧。杰克逊主义本质上是一种民粹主义。他们只关心美国人自身的福利。他们甚至认为全球主义者只是被资本利益集团裹挟的腐败的政客。他们在伤害美国人的利益,表面上看似用自由主义引领世界,但实际上只是为了满足资本利益集团更多的全球利润而已。


今天的共和党和民主党相比,要保守得多。也就是说,更多的共和党人,倾向于美国孤立的所谓 “现实主义” 态度,他们更多地秉持了所谓杰克逊主义的孤立。最近的一次盖洛普民调中显示 79% 的民主党人支持乌克兰夺回自己的领土,而持这一观点的共和党人则只有 47%,更多的共和党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即使俄罗斯依旧占有乌克兰的领土。


另一份皮尤研究所的调查报告显示,71% 的共和党人认为美国应该更关注国内事务,只有 29% 的共和党人认为积极干预国际事务对美国的未来更有利。而在民主党这边,60% 的民主党人认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更为有利,只有 39% 的民主党人认为美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国内事务上。


共和党内部也有积极倡导美国参与国际事务的领导人。比如前副总统彭斯和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但是,很明显地,主流的共和党人,包括众议院议长麦卡锡,参选 2024 年总统的佛罗里达州州长德桑蒂斯,更不用提川普和福克斯电视台的名主持人塔克卡森,他们都是坚定的美国孤立主义的支持者。身份政治的政治氛围加深了这些保守派对政治精英们的不信任,实事求是地说,杰克逊主义者多多少少带一些 WASP 白人至上的色彩。


我们可以预测,如果共和党重新执掌白宫。美国会更多地从国际事务中抽身。乌克兰的抗战也会面临更多的艰难。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即美国对中国的态度。共和党人可能不太在意中国的意识形态不同,但中国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杰克逊主义者也不会漠视来自中国的竞争。但对中国的遏制,更多地可能是出于对美国自身利益的影响,而可能忽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这一点上,民主党人则更注重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中国对自由世界的威胁。


最后,Zakaria 博士说:“环顾世界,我们发现国际秩序面临的最大风险,可能不在于乌克兰和台海的危机,而在于美国的竞选。” 2024 年大选,因此可能成为世界格局的一个转折点。


网民嚎叫:


07/18/2023 23:09

美国建国的时候直到一百年以前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大概没有太多的对与错。从二战开始很多的国际冲突都有比较明确的正义一方和非正义一方。不觉得100多年以前的孤立主义有什么问题。但是对俄乌战争袖手旁观就是不道德的。


路遥说道:

07/18/2023 13:05

拜登怎么能继续当总统呢,他的身体状况无法胜任总统职责。美国最大的危机危机恐怕是找不出一个中青年来当总统。


谢选骏指出: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谁在2024年上台,都无法阻挡全球政府前进的脚步!因为全球化过程不会停息,全球政府也不会停息!

谢选骏:斯諾夫婦是地下黨——海倫·福斯特是埃德加·斯諾的上級領導

(一) 網文《海倫·福斯特·斯諾》報道: 海倫·福斯特·斯諾(英語:Helen Foster Snow,1907年9月21日—1997年1月11日),生於美國猶他州錫達城。美國新聞記者、女作家、社會活動家、工合創始人,埃德加·斯諾的髮妻,筆名是尼姆·威爾斯(Nym w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