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9月19日星期日

谢选骏:礼制的天下统治胜利在望了



纽时专栏作者《习近平和威权主义新“宗教”》(DAVID BROOKS 2021年9月10日)报道:


21世纪将会是什么样子?如果你在20年前问我这个问题,比如说2001年9月10日,我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推进自由主义。在柏林墙倒塌、种族隔离结束、邓小平在中国进行改革之后,一套价值观似乎正在前进——民主、资本主义、平等主义、个人自由。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民主的传播被停止,然后又被逆转。中国、中欧、东欧以及其他地区的威权主义者掌握了权力。我们陷入了民主自由主义和威权主义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现在人们已经很熟悉了。

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权威主义者找到了上帝。他们使用宗教符号作为民族主义的身份标志和战斗口号。他们通过无休止的文化战争,将群众团结在他们身后。他们重新定义了全球辩论:这不再是民主与独裁之间的争论;而是西方精英的道德堕落,与传统价值观以及本国善良普通人的优越精神之间的争论。

在现实宗教的吸引力似乎在减弱的时候,21世纪正在变成一个跨越全球的圣战时代。

习近平是这种披上精神外衣的威权主义的缔造者之一。毛泽东对革命前的中国不屑一顾。但习近平的政权却不遗余力地拥抱旧习俗和传统价值。中国问题学者欧麦高(Max Oidtmann)说,这个国家正在限制独立宗教实体,同时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信条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上周,中国政府下令抵制“娘炮”明星。这些长相精致的男明星表现出温柔的气质,他们被指责令中国的男子气概变得女性化。这只是文化战争的其中一场,旨在说明该政权如何保护中国免受西方道德败坏的影响。

该政权自上而下的道德民粹主义正在产生影响。“当今,传统主义在中国百姓以及知识分子和官员中的影响力正在扩大,”清华大学的阎学通在2018年写道。中国互联网现在显然充斥着对颓废的“白左”的攻击——这个词是指受过教育的美国和欧洲进步人士,他们是女权主义和LGBTQ权利等等的倡导者。

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和其他地区的威权主义者也在玩类似的游戏。长期以来,普京一直将自己与伊凡·伊林(Ivan Ilyin)和尼古拉·别尔加耶夫(Nikolai Berdyaev)等宗教哲学家联系在一起。在为乔治城大学伯克利中心(Berkley Center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撰写的文章中,德米特里·乌兹拉纳(Dmitry Uzlaner)写道,该政权将自己塑造成“基督教价值观的最后堡垒”,防止世界陷入自由主义道德混乱。

文化战争也在那里全面展开,政府限制互联网,试图限制堕胎,放松对家庭暴力的打击,实施亵渎法,并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支持“非传统性关系”的信息。

甚至在美国和西欧,想要成为威权主义者的人也加入了这场游戏。国际事务学者托拜厄斯·克里默(Tobias Cremer)指出,大西洋两岸的极右翼运动中,许多所谓的基督教民族主义者实际上并没有那么虔诚。

他们受本土主义和反移民态度驱动,然后抓住基督教的象征,把“他们”和“我们”分开。例如,在德国,激进地宣扬其基督教身份的极右翼团体在真正有宗教信仰的选民中表现不佳。

在另一篇为伯克利中心撰写的文章中,克里默写道,美国右翼极端分子“在集会上展示基督十字架,在他们的米姆中使用十字军形象,甚至可能寻求与保守的基督团体结盟。但是,这些使用并不是关于今天美国绝大多数教会所奉行的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普遍的和日益多样化的耶稣基督信仰。相反,在白人身份中,政治基督教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一种世俗化的‘基督教’:一种白人的文化身份标记和象征,可以与维京人的外表、邦联旗帜或新异教符号互换”。

这些披着宗教外衣的威权主义者自然激起了反宗教的反弹,这些反对者将宗教与威权主义、本土主义和普遍暴力联系在一起。在过去几十年里,欧洲和美国的世俗主义空前高涨,但是恶性文化和精神战争并没有减少。

伪宗教威权主义者提高了道德风险。他们表现得好像个人主义、人权、多样性、性别平等、LGBTQ权利和宗教自由只是西方道德帝国主义的最新形式,是社会和道德混乱的前兆。

我们这些站在西方自由主义一边的人别无选择,只能在精神和文化层面上与之斗争,以表明多元化是颓废的反面,它是一种精神丰富、实际有效的方式,可以提升人类尊严,并运行一个协调的社会。


谢选骏指出:纽时猪公不懂,1975年我就开始撰写《黄金时代的重来——论礼制的天下统治》的三部曲了——《新王国》、《天子论》、《新南北朝》。由此可见,“威权主义的新宗教”并非新的。至于现在的多元文化的口号,其实是西方文明的一种退却——他们从十九世纪的炮舰政策和强迫土人洗脑绝育,沦落到了今天的一边哀求他人尊重自己,一边使劲的吸毒状态。


《在中国,他们为什么可以逃避“程序正义”?》(春天十七个瞬间 2021-09-16)报道:


9月14日下午2点,弦子诉朱军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一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二次开庭。


想必大家都忘不掉2020年12月2日,那个极寒的冬天里,第一次开庭时,发生在海淀丹棱街12号的一幕。那是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庭审中时间最长、最难熬却又最温暖的一次。尽管是在室外。数百人在法院门前、数千数万的人在网上,等了10多个小时,直到深夜12点。



这是为了什么,不言而喻。哪怕不站弦子,也不站朱军,就为了一个公平。




9月14日这次开庭,一如既往,媒体都选择了禁声。因为什么也做不了。但一如既往,14日下午,还是有许多人大老远来到北京,站在了丹棱街12号门前。


让人绝倒的是,上次驱赶人群的是穿制服的保安,这次冒出来的是几个“海淀大爷大妈”,对弦子拉拉扯扯,口口声声说的是“别挡道”。


跳梁小丑,不足与论。但其卑劣阴险,十足可恶。


此次开庭前,弦子也没有大肆声张。某种程度上,她似乎是尽量避免“引导舆论”的嫌疑。


她说,从上次开庭结束至今,她和律师做了很多准备:申请了两位专家证人,并提交了十几分申请(包括:希望海淀法院公开审理,通知朱军本人到庭,重新调取当年的卷宗录像、照片、父母笔录等证据,检察院对海淀法院审判进行检查监督等)。但开庭前,这些都无回应。




此事从2018年曝光、进入司法程序以来,已经历时三年。三年,足够一个学生取得一个研究生学位。但两位当事人还在为多年前“性骚扰”案情的真假而缠斗。


说是缠斗,一点也不合适。就像两个对手比赛,一个对手一招一式,光明正大,另一个对手却躲在树上,派个代表,又时不时地发个不知道是不是他发的暗器。仿佛只要不说话,他就稳赢。这种较量、“策略”,羞辱的不是两个当事人,恐怕是丹棱街12号的门面。


每次站在公众面前,都可以感受到弦子声音的颤抖,感受到许多的压力,以及压力、疲惫带来的身体和精神的损伤。走到这一步,为了什么,也不言而喻。


的确,庭前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基本的程序正义”,因为程序正义,是结果正义的前提和途径。很多人关注这件事情,和弦子一样,“不只是为了胜利的结果,而是基本的公平”。




这最后一次庭审,可能失败。即便败诉,也不说明。重要的是过程,以及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朱军处处在逃避程序,而且某些方面在帮助朱军逃避。这是值得大家认清、记住的。


关于2020年12月2日的那次漫长的庭审,当时的具体详情一直未得到披露。但今年5月21日的二次庭审被通知延期后,弦子曾经撰文,披露了那一次庭审中的一些细节。




弦子指出了在八个方面面临的困难:


一、我们在2019年1月就依法申请更改案由为“性骚扰损害责任纠纷”,却直到2020年12月开庭当日才得知合议庭决定不予更改,而且给出的理由非常荒诞。


二、我们在2019年1月庭前会议后,就要求对我在事发当天所穿连衣裙进行重新DNA鉴定,直到2020年12月2日,被法院被当庭拒绝。


三、我们在2019年1月庭前会议后,就要求当庭播放2014年6月9日,央视走廊的监控录像视频,然而就在卷宗中存在多张监控录像截图的情况下,海淀公安的回应却是“从未调取过监控录像”。我们要求法院继续向公安调取,被当庭拒绝。


四、我的父母双方都出席作证,说出他们在2016年6月13日,于武汉被海淀公安刑警要求做笔录并承诺不再追究的事实。我们当庭要求向公安调取我父母的笔录,被当庭拒绝。


五、带我进入化妆室、并成为朱军方证人的商同学,在对方作为证据提交的律师笔录中明确表示:他2014年6月在外地上学,没参加节目录制,和我不熟,基本没什么交流,也不曾带我进入化妆室。在这份证词被卷宗的走廊监控截图与我方提交的公证材料否定真实性后,我们要求通知商同学到庭,查清他作伪证的原因,查清案发事实,被合议庭当庭拒绝。


六、两年来,我们反复要求法院通知朱军本人到庭,合议庭回答“没有必要”,却完全不解释理由,也不给出法律依据。


七、依据《人民陪审员法》第十五条和十六条,我们要求人民陪审员参加,要求七人合议庭。


八、我要求公开审理,始终不得,只能任由对方泼脏水。


原文有对每一个问题的详细阐述和分析,建议阅读原文《弦子:第二次开庭前,法庭内外发生的一切》。


我们不想,或者无力问,这些“拒绝”都是为什么?


我们只是从中可以看到,朱军和他代表的力量是多么地傲慢,程序正义是如何被践踏的。


谢选骏指出:新的技术条件和全球格局,使得“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旧制必须废除了。礼制的天下统治既然胜利在望,就需要一种能够适应天下统治的全新礼制。

谢选骏:朱元璋就是张献忠的先行者

 


《遍地“张献忠”:社会中的戾气是如何培育出来的?》(寻迹晓讲 2021-09-17)报道:


“鲁迅”先生对这种现象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这段话的大意是,底层人民的残酷,并不是他们自己生发出来的。因为他们平时讨生活还来不及,没有时间琢磨酷刑。琢磨酷刑的一定是暴君和酷吏,他们利用酷刑来镇压人民,维护自己的幸福生活。底层人受了酷刑,也就知道对别人使用酷刑。正所谓“奴隶们受惯了猪狗的待遇,他只知道人无异于猪狗”。


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清易代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以残暴和嗜杀出名的时代,不唯是张献忠这样的农民军领袖,明军将领、清军及投清明军将领也都以大规模杀戮和酷刑为其突出特征。然而,“张献忠”们并不是凭空出现的。


在残酷的战争爆发前,明朝已经有了一个充满戾气和暴力的社会。


晚明大家刘宗周对明末社会的乱象有一段总结性描述,即“格斗出于妇女,官评出于市井,讹言横于道路。”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全社会都是一言不合即殴斗,即使妇女也不例外,人们根本不相信朝堂上的官吏评价,反而相信市井之间的官声,全社会到处都是小道谣言,一有异动,随即群情汹汹。


这是一个暴戾、紧张和不安的社会。


按照曾经流落中国的朝鲜人描述,即使是在社会还算平稳的明中期,平静的水面下也暗含着汹涌的恶流。到处都能遇到劫持人质、搜刮金银的强盗,尤其是海边的海盗更是多如牛毛。明朝的军兵除了言语粗暴之外,还动手抢劫朝鲜人仅存的一点财物。皇帝则是因为一点小过随意贬谪官员,有的官员头一天还在押解这些朝鲜人,第二天就接到了贬谪的诏书。


到了明末情况自然更加恶劣。社会上流行着一言不合即动手行凶的风气,就连素来以道德文章自诩的士大夫阶层也被此风气所感染。


以儒学新思想留名后世的明末三大思想家中,即有两人身负命案。其中顾炎武是由于家仆串通豪强阴谋诬告自己,一怒之下将仆人溺死。黄宗羲则因父亲反对魏忠贤死于诏狱,愤而刺杀了阉党成员。


二人犯案虽各有缘由,也可见即使是以涵养著称的儒家大族也已经被社会的戾气所感染。绝大多数的士人或官僚都被卷入了阉党和东林党人之间的生死对抗上,万历、崇祯两代可以说的上是戾气盈朝。


同样是三大儒之一的王夫之就此评论说,明代士人突出的缺点有三个,“躁竞”“气矜”和“气激”。士人一旦斗气起来,皇朝就不会稳固,汉以士人“躁竞”而亡国,宋以士人“气嚣”而亡国,而明末更甚,士大夫之间结党成团,对政敌生死相斗,不管他们之间谁胜谁负,最后都难免落到“死与辱及其身”的下场。


明末著名的士人钱谦益则说士子之间的斗争:“拈草木为刀兵,驱骨肉为仇敌,虫以二口自噬,鸟以二首相争”,彼此之间的撕裂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为什么连士大夫之间的撕杀都变得如此凶暴?


王夫之认为主要有两个外界原因:一是人君的昏庸暴虐激起了士大夫的反抗,二是市民社会上无赖的横行霸道对士大夫阶层的影响。


明朝历代君主的确有一种“暴虐”的情节。元末乱世里的大规模杀戮和朱元璋在天下安定后对功臣集团的大肆诛杀都是这种王朝暴力特质的表现。朱元璋滥用酷刑、大搞特务政治和文字狱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官僚集团本身的抗争和暴戾。


到了朱棣时代,随着对建文帝旧臣的报复性杀戮,将这种暴戾风气推高到了一个新的地步。到英宗时期土木堡之变发生后,留守北京的朝廷因为战和一事发生冲突,进而发展到当庭群殴,将三个官员现场打死,就是政治风气变得极端和暴力化的证据之一。


而明朝市民社会的暴力化和流氓化则是朝堂暴力在社会上的投影。


明朝后期,各种各样的官府势力都在民间蓄养爪牙,这些打手多半都是街市上的地皮无赖,宋朝时将这种人称作“捣子”,明朝则叫做“光棍”。小说《金瓶梅》描写当时社会上光棍敲诈勒索的恶行,说清河县土豪西门庆手下有个流氓团伙,号称十兄弟。西门庆利用这帮流氓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敲诈守法小商户,达到称霸清河的目的。


《金瓶梅》虽然说的是宋朝的故事,但描写的却是明朝的社会现实,它对于地方黑帮的描写并不是虚构。


明代著名的无赖恶棍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十三太保等团伙,他们作奸犯科,横行于市井,公然聚赌,等赌局到热闹之处,哄然抢劫,官府不能制止。即使是在天子脚下的北京城,也是“娼妓多于良家,乞丐多于商贾”的局面,光是五城教坊司里有正式身份的就不止万人之多。乞丐们分帮结伙,在城中各自有各自的地盘。


在明代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的苏州,乞丐和流氓分班列队,在不同的时间里打砸不同商铺进行勒索,称之为“撞六市”。流氓们打砸的时候,往往手持棒槌、劈柴刀、镐子等凶器,一人勒索不成,立刻呼朋引伴,殴打对方,不到伤残绝不罢手。


全民的暴力化和极端化是怎么出现的?


首先应该承认,明朝死板而僵化的体制应该为此背上一份责任。早在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就有人哀叹洪武皇帝治理下的大明是民不得安生,兵不得安生,商不得安生,官不得安生的全民无所适从。但洪武时代毕竟还是生产和分配体系运行尚好,社会矛盾并不十分突出。


随着统治时间的延长,明朝的体制弊端陆续暴露出来。


以田赋征收为例,明朝政府对官田征收赋税,但赋税过重。导致一部分耕种官田的民户逃亡,明朝政府就将逃户的赋税加在还未逃亡的民户身上,导致他们应缴纳的田赋加倍,更加无力承受,也纷纷开始逃亡,形成了赋税越收越少,逃户越来越多的恶性循环。


这些流民一部分成为山贼海盗,一部分则流入城市变成市井流氓,成为明末治安败坏的重要因素。


各个卫所的军粮供应又是和明初的田赋收入严格对应的,由于朱元璋创立的财政体系缺乏弹性,每一分应收田赋的减少都会直接造成边地粮饷的短缺。


明代中期由于正项田赋欠账太多,边地军户的粮饷短缺已经十分严重。有的军户十多个月都拿不到一文钱军饷。为了糊口,守边军士不得不典当兵器、过冬衣物,甚至卖糜妻子。明朝边军的战斗力和士气因此土崩瓦解。


为了解决粮饷短缺的问题,明朝政府使用了开中卖盐法即商人向边地军队交付粮食,换取盐引到国营盐场提取官盐。但政府看到开中法有利可图后,改让商人直接交银子换盐引,又滥发盐引,导致盐场的盐不能足额供应商人的提取。很多交了钱的商人却长年无法兑付手里的盐引,纷纷破产。


明朝的积弊大多都如上述例子显示的那样,在立国初期设定好的一整套经济体系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暴露出问题,进而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崩溃。经济体系崩溃的结果就是全社会都处在沉重的经济压力下,戾气急剧上升。


此外,明代的宦官专权和特务政治则是为这个烈火烹油的社会又添上了一把干柴。


宦官专权的问题并不在于掌权的宦官自己道德品质如何,而是在于皇帝通过宦官这个利益代言人,在传统的皇权-官僚体制外获得了不受约束的权力。当皇帝将这个权力用于政治斗争时,朝廷内部就会出现所谓阉党和传统官僚之间的尖锐对立。


当皇帝将权力作为敛财手段时,就会出现矿监、税使等暴力收税机关危害地方。阉党和传统官僚之间的斗争,或者是矿监等机构本身的横暴都还只是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在这类冲突中受到损害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从正常体制内获得申诉和解决矛盾的渠道。


这也就是无论官员还是老百姓在面对这种无正常约束的权力侵害时,表现的特别激进和极端的原因。


皇权难以被正常官僚体制约束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特务统治。


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的目的就是在正规司法制度之外建立一套唯我独尊的私刑系统。但明朝皇帝始终解决不了特务权力过大的问题,不得不设立了一个又一个的特务机构让其互相牵制。这么做并没有让特务机构变得忠诚可靠,反而使得监管之外的特权组织不断增加。


锦衣卫下属的特务十余万人遍布明朝的城市和乡村,连普通老百姓的牢骚话也都能侦听到,而且拥有不必申报地方直接进行逮捕的特权。锦衣卫就利用这种特权,实行各种诬告和栽赃,制造莫须有的“谋反案”,所陷害的无辜者都无法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为自己辩解。


在宦官主导特务机构后,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宦官除了自身掌握的特务组织不受约束之外,还特别喜欢招纳各级官员和地痞流氓充当“义子”“义孙”,目的是在皇帝的监管视野之外搞出自己的权力执行体系。这些义子和义孙又会各自发展自己的义子和义孙,最终形成一张笼罩全国的黑势力网。


在明末的乱世里,不受约束的宦官特务组织和地方上的光棍团伙勾结起来,到处制造事端,劫掠民财,不断激化本已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


皇帝权力的无约束、官僚斗争的极端化、地方社会上流氓的普遍化、宦官和黑恶势力的勾结、特务机关的横行不法,加上明朝日益僵硬且趋于崩溃的体制,共同催生出了明末狂戾、偏激、凶残的社会风气。


鲁迅先生对这种现象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这段话的大意是,底层人民的残酷,并不是他们自己生发出来的。因为他们平时讨生活还来不及,没有时间琢磨酷刑。琢磨酷刑的一定是暴君和酷吏,他们利用酷刑来镇压人民,维护自己的幸福生活。底层人受了酷刑,也就知道对别人使用酷刑。


正所谓“奴隶们受惯了猪狗的待遇,他只知道人无异于猪狗”。


在明末这样的社会里,除了高高在上的帝皇,所有人都成为了绝对权力下的奴隶,皇帝如何对待官僚,官僚就如何对待士兵,宦官如何拷打富户,富户就如何折磨比他更穷的贫民。


大明朝上下除了残酷和暴力之外已经不知道如何协作和和平沟通。到了这样的地步,“李自成”“张献忠”们的出现,就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


谢选骏指出:朱元璋就是张献忠的先行者——明朝自己推翻了自己!但是,上文似乎在指桑骂槐、指朱说毛——毛泽东就是当今红区戾气的始作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自己推翻自己了。这就是历史的“一报还一报”。


谢选骏:公款消费出胖人



《不敢认!蓬佩奥竟然暴瘦成这样 特朗普也瘦身成功》(源 多 2021-09-16)报道:


继朝鲜领导人金正恩之后,前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和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 Pompeo)也已瘦身成功。


特朗普减掉15磅


据《商业内幕》报道,离开白宫后的特朗普,两个多月减掉了大约15磅。享受佛罗里达州阳光的特朗普,皮肤也被晒成了小麦色。他的顾问透露,特朗普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饮食也好了很多,经常打高尔夫。


对于一位74岁的男子来说,减肥是一项不小的壮举。特朗普在6月份时的体检报告中,显示他的体重为102公斤,这已经超过了肥胖的临床阈值。1月份在第二次弹劾阴云下离开白宫以后,现在,这位前总统看起来更快乐、更健康、也更苗条了。


一位海湖庄园的内部人士表示,“前总统感觉很棒,包括几位海湖庄园的常客,也评论他在过去几个月里,看起来非常的不错。”


特朗普的饮食以及锻炼机制,也让他在2024年再次竞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甚至有一位共和党的战略分析表示,“如果特朗普减掉了20磅体重,这意味着他参加竞选的可能提高了10%至15%。”


对于政客而言,选民是“衣食父母”,每个人都需要让自己看起来更具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选票。瘦是一个先决条件,外形瘦的人看起来也会能力更强。(微博@王冰汝)


When the Biden Administration says “leverage,” it is a code word for American money going to these butchers. Biden is signaling to the world he is willing to buy these Americans back. It didn’t have to be the case. pic.twitter.com/dFIPFQbH1t


— Mike Pompeo (@mikepompeo) September 4, 2021


蓬佩奥整容式瘦身


蓬佩奥出现在福克斯新闻上,所有人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他瘦了很多:


比起特朗普,蓬佩奥瘦的更令人吃惊,简直如同整了容一般。卸任后,蓬佩奥频繁亮相媒体并发表见解,另外再加上减肥成功,蓬佩奥其志不在小。


曾经位居国务卿,这已经是美国政府中前五名的职位,所以计划卷土重来的他,对于区区众议员的职位不会感兴趣。这就存在两种可能性,而且每一种都显得野心勃勃:一个是回到堪萨斯州竞选参议员,这种可能性不小。另外一种则更具野心,那就是为总统竞选做好准备,所以这次的“改头换面”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全新开始。


6月金正恩主持会议时,已明显变瘦。


谢选骏指出:公款消费出胖人,一旦下台,立刻瘪三。君不见毛泽东都成蜡烛肉了,还像一头大肥猪,而北韩的小金也不遑多让,斯大林及其手下和纳粹的戈林以及英国的丘吉尔,皆属此类——只有希特勒似乎是个异类,难怪他会一败涂地。政治家若不肥硕,平民百姓就不会望而生畏,还说他没有福相,林彪当年就是因此失宠的。

谢选骏:台湾海峡从未停战——“得台湾者失中国”



《两岸终须一战?习近平为二十大准备的4套剧本》(2021-09-19 VOA)报道:


台湾汉光演习CM34甲车搭载宪兵准备下车战斗,扫荡突入敌特攻人员。(台湾国防部提供)


台湾本年度汉光演习首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动军机扰台,台湾军机挂弹升空,演习逼近真实,气氛一度紧张。在中共从不放弃武力犯台下,有专家表示,无烟硝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其实已经开打,如果台海爆发流血冲突,将可能引发第四次世界大战(“四战”),为此,具有阿基米德杠杆支点(重要战略位置)的台湾,必须做好应对中国武力犯台的准备。


台湾9月13日至17日举行汉光演习。演习首日就遭遇一架解放军运-8远距离支援干扰机进入台湾西南空域。台湾空军立即派出挂载云母中程空对空飞弹及魔法短程空对空飞弹的幻象二千型战机升空驱离,阻止解放军对汉光演习进行电子讯号侦搜。14日,中国解放军又有两架歼-16扰台。即使前几天“璨树”(中国称“灿都”)台风来袭,解放军运-8反潜机仍照旧袭扰台湾,并未因台风而“休息”。


中国最近加大了对台武力威吓。仅8月份,中国解放军就有超过10场军事训练或演习,范围遍及黄海、南海、渤海,演练项目包括渡海登陆和阵地进攻等。


两岸终须一战?


随着解放军机扰台的频次越来越高,两岸是否终须一战的话题,近来变得很热门。淡江大学国际事务与战略研究所所长翁明贤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现代战争有很多种形式,有武力军事的冲突战,也有国际外交的争夺战,还有灰色地带的无形资讯战,如果从这些不同定义来看的话,“两岸早就已经在战了”。


就两岸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而言,他认为2022年的确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攸关习近平是能够达成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任务。他说,对习近平来说,安内还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若台海爆发武力冲突,他研判比较有可能是在2022之后。


翁明贤说:“如果(中共)内部没有办法平稳,那么猝然发动战争虽然能够转移内部的不稳定情势,就像1979年邓小平进行惩越战争,1969年中苏珍宝岛战争,或是1962年的中印战争,都是因为内部问题而对外采取作为,是可以舒缓,但是现在的情况跟当时不太一样,因为这几年来全球化,中国经济跟世界经济接轨,如果中国内部动乱不安的话,也可能影响到它对外用兵。”


台湾“前哨预策”网站创办人、专栏作家范畴最近出版了一本新书:《被迫一战,台湾准备好了吗?》。书中指出,2022年极有可能就是台海战争的节点。


范畴说:“2022是中共20大,也就是习近平能不能够打破共产党党规、继续连任的时刻,在这个之前,中共内部会有极为激烈的斗争。现在全世界,美国没有(在台海)启动战争的动机,台湾更没有,唯一有启动台海战争动机的人叫做习近平。”


习近平的4套剧本


根据范畴的判断,习近平为中共二十大准备了4套剧本:第一套是他在中共内部的斗争获得全面胜利,顺利职掌党总书记、国家主席、国安委主席、军委主席等4个职位。第二套是他被迫让出总书记的位子,并且交出国家主席跟国安委主席两个职位中的一个,但继任人选都由他来挑。第三套剧本是习只剩下军委主席的职务,但幕后垂帘听政。


范畴说:“第四套是最糟的情况,就是说他4个位置都眼看不保,那么他只有启动一件极大的事情来保住他的权位。现在在他的清单上面,份量足够的这个极大的事情,唯一的就是台海。所以,2022是一个节点,是一个关口。在上述四种情况下,如果习近平落到了第4种情况,那么台海战端是无可避免。”


上海社科院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则对美国之音说,两岸是否终须一战根本是个假议题,因为它的实际概念是“美中是否终须一战?”他认为美中不可能一战,即使要战,也不是为了台湾。而且,中共还是希望和平统一,武力解决绝对是最下策。


盛九元说:“中美不可能有一战,为什么呢?因为我想自二战以后,自从核子武器出现以后,实际上从来没有哪两个核子武器国家打过仗,因为它们都具有摧毁对方国家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这个问题涉及到我的核心利益,退让等于是国家就不能生存了,才会做这个选择,所以我觉得中美不可能有一战。”


此外,他还表示,中美如果必须有一战,也不可能因为台湾问题。


他说:“因为我们客观讲,台湾不是美国的最核心利益,但是台湾一定是中国的最心利益。所以我觉得美国没有真正做好准备为台湾跟中国打一仗,但是中国是一定有准备的。如果在台湾问题上中美一战的话,中国的准备绝对比美国强,它绝对超过美国。”


台湾美丽岛电子报今年4月底的一份民调显示,有近4成民众认为两岸难免终须一战,而有超过半数的民众则认为不会战争。


台湾国际战略学会的民调也有超过七成的受访者认为,中共不会在六年内攻台,仅三成的人认为有可能,显示台湾人民对于两岸战端的看法倾向乐观。


范畴认为,台湾社会陷入桃花源心态,避战与惧战之情远远大于备战与作战之勇,不应再陷溺于亚洲硅谷、防疫有成之喜,而回避必须备战之忧。


得台湾者得亚洲 得亚洲者得天下


他表示,台湾的地缘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当下台湾海峡的战略意义就如同1936年之前的莱茵河(希特勒宣布进驻“莱茵河非军事区”,为二战拉开序幕)。台湾本岛的战略意义则如1941年之前的珍珠港(日本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宣布参战,是二战重大转折点)。


他强调,得台湾者得亚州,得亚州者得天下,一但进入四战的热战,全世界将会面临到一个“选边站”的问题,也就是究竟是要默许中共取得台湾这张“门票”,然后可以得到亚州,进而得到天下,还是大家要联合起来阻止中共取得这张“门票”。他说,台湾此时就像是“关键少数”,有极大的政治发挥空间,可以扮演阿基米德杠杆支点,撬动世界未来的权力格局。


范畴认为,台湾应适时推出“台湾学”(Taiwanology),因为全球选边站的窘况,正是台湾经历了七十年的境况。这种左右为难,是台湾的家常便饭。这是台湾将自身经验国际化的良机,而且国际上确实有此需要,它们真的想要知道。


另一方面,范畴说,台湾也是唯一在中文语言环境下,走上自由民主道路的地方,而且与对岸共通的语言文字让中国人民在阅读上没有障碍,可以看得懂、听得懂台湾人说的话。他表示,中国人民对于民主自由也有想望,只不过他们的信息、思想受到控制,如果透过各方和 全球科技技术打开信息之门,他相信,不出十年,台湾的民主自由就能影响并扭转中国人民的民意。


谢选骏指出:上述蠢人堪称又聋又瞎,竟不知道“台湾海峡从未停战”。就会胡扯“得台湾者得亚洲,得亚洲者得天下”——在我看来情况相反,正所谓“得台湾者失中国”——日本和国民党都是前车之鉴。“得亚洲者失天下”——满清、英国、日本都是前车之鉴。


《停火不停战 古今六宗历史案例盘点》(BBC 2018年4月28日)报道:


三年惨烈的战争后,1953年8月朝鲜南北双方停火,但到目前为止仍未签署和平协议。朝鲜战场上加拿大旅指挥官埃拉德在读1953年8月2日报上关于停火的新闻。


朝鲜半岛南北停战60多年后,韩国总统文在寅和朝鲜最高领袖金正恩在当年签署停战协定的板门店举行历史性的"文金会",共同发表《板门店宣言》,并宣布争取2018年年内结束战争状态,开启半岛历史上的"新时代",令国际间对朝韩签订正式和平条约抱以期许。


理论上,朝鲜和韩国眼下仍处于战争状态。


历史上类似的停火后多年延续战争状态的案例有不少。


一个十分相似的例子是台湾海峡两岸。


"文金会"之前有"习马会"。2015年11月台湾海峡两岸最高领导人马英九和习近平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会谈,是1949年来首次。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国共两党爆发过三次内战,第三次(1945-49年)以国民党民国政府退居台湾、共产党在大陆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告终。


但是,双方没有签过停火协定或和平协议,硝烟散尽后近70年,海峡两岸理论上仍处于战争状态。近30多年来,两岸官方和民间交流往来逐步扩大加深,尤其是民间的经贸投资、探亲、旅游、通婚、游学和文化交流等。官方层面围绕"九二共识"和"一中"原则出现的摩擦和反复较多。


翻翻历史,可以发现曾有不少停火不停战状态长时间持续的先例,时间跨度可长达2100年。


绘图描述了2000多年前,北非迦太基国将军汉尼拔在布匿战争中率军迎战罗马帝国军队的场景。


古罗马和迦太基


公元前264-前146年,古罗马帝国和迦太基帝国发生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Punic Wars),因为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Punici)。


布匿战争以罗马军队占领并摧毁了迦太基告终,但双方没有任何停战或和平协议。


快进2100多年,到公元1985年,意大利的罗马市和突尼斯郊区的迦太基市举行和平协议签字仪式,由两个城市的时任市长签署了和平友好协议。


荷兰和锡利群岛( Isles of Scilly)


英国康沃尔的锡利群岛和荷兰王国之间曾经的战争和持续300多年理论上处于战争状态,基本上被人遗忘殆尽。


1651年,英国内战末期,荷兰派舰队前去支援议会派,受到盘踞在锡利的保皇派军队的炮火攻击,荷兰要求赔偿而未果。因为当时议会派控制了英格兰大部分地区,荷兰王国便跟锡利群岛单独宣战。据史料记载,后来议会派军队打败了保皇派,占领锡利,荷兰军队离去,但没有签和平协议。


荷兰驻英国大使 Jonkheer Huydecoper 跟英国锡利群岛签署和平协议,正式宣告一场持续了335年的"战争"结束。


1986年,事情过去了335年,因为住在锡利群岛的历史学家罗伊·邓肯(Roy Duncan)在故纸堆里发现了这段往事,给荷兰驻英使馆写信核查。


这桩令人莞尔的历史公案的完美结局是,荷兰驻英国大使专程到锡利群岛签了和平协议。


日本和黑山(Montenegro)


黑山在1904-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作为俄国盟友参战,日本获胜后与俄罗斯签了和平协议,但黑山没有参加签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山变成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王国的一部分,即后来的南斯拉夫。所以理论上黑山和日本在漫长的100多年里始终处于交战国状态。


到了2006年,黑山宣布独立。为了跟日本建立邦交,必须先把历史旧账清了,双方这才签了迟到一个多世纪的和平协议。


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以及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雅尔塔协定》规定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尾,日本宣布投降前几天,苏联对日宣战,随后派兵占领了国后、择捉、色丹和齿舞四岛;1946年2月,苏联单方面宣布将千岛群岛、南库页岛及齿舞、色丹两岛并入苏联版图,日本朝野对此不予承认。1951年日本与同盟国签署和平协议,苏联没有参加,但1956年跟日本签了一项结束战争状态、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由于在岛屿主权问题上双方互不让步,两国至今未能签署作为两国关系基础的和平条约。


拆除柏林墙之后不到一年,东、西德统一,德国和二战同盟国之间的战争状态正式宣告结束。


二战同盟国和德国


1945年5月,德国向同盟国投降,随即被战胜国切分成东、西两部分,任何一方都无法单独代表在和平协议上签字的前德意志帝国。


不久东西方冷战开始,德国和二次大战同盟国之间理论上的战争状况一直持续下来,直到1990年东西德统一。


有一种说法认为,理论上的战争状态为美国在西德驻军提供了法律依据。


谢选骏指出:BBC关于玩弄辞藻,把台湾海峡的南北朝和其他国际笑话混为一谈,为的是掩盖美英苏三国贼人合伙掠夺中国蒙古领土的肮脏勾当。但实际上,台海两岸的武斗集团不仅没有停战协议,连停火协议也没有,所以彼此之间或在各自辖区之内随意开火杀人一点问题没有。


谢选骏:画家就是模特还是裱子的行业



《40年前中国15位最传奇大佬私密照曝光 个个响当当…》(一条 2021-09-18)报道:


巴厘岛的沙滩上,吴冠中在“比基尼”和“沙滩裤”之间看着手中的画;91岁还爱穿花衬衫的刘海粟,在人体模特前拿起画笔;北戴河的公园里,李可染悠闲地打起了太极……这些中国一代大师的生动瞬间,都被一个新加坡华裔蔡斯民记录下来。


蔡斯民镜头下的吴冠中、刘海粟和李可染


蔡斯民镜头下的叶浅予


从80年代末开始,十几年里,蔡斯民自掏腰包飞去各地,拍下15位中国水墨画大师真实、私密的一面,并将所有摄影作品悉数捐赠给美术馆。“很多人问我图什么?很简单,就是想设法留住一代大师们的才情、气度和真性情。”


吴冠中光绘“点与线”


吴冠中在巴厘岛海边写生,图正中的女性即《洋阿福》原型


吴冠中《洋阿福》


时光流逝,照片里的大师们已相继离世。这些黑白影像,变得越来越珍贵。11月,这批摄影作品将在厦门举办的2021年度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展出,这将是它们在全球各地的第27次展览。一条在展览前连线蔡斯民,他说趁着还有精力,要把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蔡斯民与他的《留真》系列作品


1984年,新加坡航空公司正为与中国通航做准备,委托祖籍福建的蔡斯民前往收集资料,用于文化宣传。52岁的他,带着相机和黑白胶片,踏上了中国的土地。也是这次工作,让他认识了一批20世纪的中国艺术大师。一次聊天中,他发现像齐白石这样的传奇画家竟没有一张专业的照片传世,深感可惜。18岁便开始摄影、又爱好艺术的蔡斯民,决定为当时还健在的、最有影响力的那一批国画大师留下真实的记录,尤其是他们创作之外,生活里的样子。


《留真》系列


此后10来年,他拍摄了众多名家,并将其中的15位整理出来组成系列:李可染、刘海粟、陆俨少、谢稚柳、关山月、朱屺瞻、黄君壁、赵少昂、陈文希、王己千、叶浅予、吴作人、黎雄才、唐云,包括后来拍摄的吴冠中。


如今,蔡先生也快90岁了,白花花的胡子长到盖住了脖颈。跟一条远程采访那天,他鼻梁架着副墨镜,身着潮流宽松款帽衫,掩不住老顽童的活力。尤其一讲起故事来,鲜活往事仿佛就在昨日。以下是他的自述。


蔡斯民与一条连线讲《留真》的故事


《留真》的诞生 这个系列的名字“留真”,是刘海粟起的,意思是留下真实的故事。刘海粟也是我拍摄的第一位,非常支持我。刘先生一生十上黄山,从1918年第一次登临到1988年的最后一次,时间跨度有70年之久,许多重要的作品都以黄山为题材。


刘海粟人生中最后一次上黄山


我有幸记录了他人生中最后两次黄山之行,彼时刘老已是90多岁高龄,很多人不知道他是坐着滑竿被人抬上去的。出于敬意,我在老先生去世后才公开当时的照片,世人才知晓这件事。


刘海粟的黄山系列


老先生最后一次在黄山待了近2个月,他夫人和一帮学生跟在身边,我们每天一起吃住,外出写真。当时他被瞬息万变的云海所触动,在山群之中架起画布,引来不少人围观,有游客,也有不少闻讯赶来的记者,我挤在中间拍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那时候刘先生虽年岁已高,但还是不服老,要搞创新,尝试像张大千那样用泼彩泼墨的技法,作品相当震撼。


刘海粟的人体及风景油画作品


刘海粟还是中国人体写生教育的先驱,并一度为此饱受争议。有一次他在住处,要我给他光着身子拍照。当时天气很冷,我怕老先生着凉就没敢拍,现在想起来非常后悔。他当时很不乐意,在一旁嘟囔,“毕加索能拍裸照,我也可以!”不过我拍到了他时隔数十年之后再画人体的场景。


晚年穿着花衣画人体的刘海粟


李可染后来看了这张照片非常生气,说“这么大年纪还穿花衣,不成体统!”确实,刘大师数这群老先生中最为新潮的,很敢穿。拍摄结束后刘老问我还要拍哪几位,我想了想没有说吴作人。因为刘海粟和徐悲鸿有过矛盾,而吴作人是徐悲鸿的门生。后来我给两位老先生送成品画册时,也都删掉了另一方的内容。


吴作人听孙女弹钢琴


吴作人和其他几位先生相比,生活比较西化,爱听钢琴,看歌剧。吴先生也爱看书,不过当我提出要拍一张他读书的照片时,他谦虚地跟我开玩笑说,“我家的书都不是我读的,是虫在读(指自己书一直不翻都被虫蛀了)。”


吴作人与代表作《齐白石像》


《齐白石像》是吴老的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老先生特意找到当时的馆长刘开渠,从库房中把作品拿出来让我拍照。当时他看着自己许久未见的得意之作,很是激动。


蔡斯民跟着李可染去北戴河写生,拍下他打太极的场景


“南陆北李”


说服这些大师接受拍摄其实非常难。我四处向他们的学生、友人“打探情报”,多次飞过去登门拜访,才慢慢获得他们的信任。


像李可染性格就非常谨慎,想要拍到他自然、私密的一面很是不易。不过好在李老是个很亲切的人,多次邀请我去家里吃饭,一来二往地我们也就熟悉了起来。


李可染画牛


李老创作时不喜欢别人打扰,一般身边有人时绝不画画写字,连家人也不例外。我却被允许站在他的画台上,拍摄了他画牛的完整过程。李先生喜欢也擅长画牛,还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师牛堂”,也是向鲁迅先生致敬。


李可染《延安颂》


李可染《牧牛图》(齐白石题字)


拍摄过程中我注意到他用的墨很不一样,墨色非常厚重。老先生告诉我这些都是他自己收藏的古墨,绝大部份是清朝的,质地极好。


李可染拉胡琴给蔡斯民听


有天早晨我们在一起吃早餐,李老聊起说自己如果不是画家,肯定会做个音乐家。然后和夫人翻箱倒柜找出年轻时的胡琴,拉了一曲给我听。印象太深了。


李可染和陆俨少的会面


李可染和陆俨少唯一的一次艺术长谈,还是我促成的,留下了这张著名的“南陆北李”合影图。两位是当时大陆最重要的山水画家,很是投缘,一见面就相聊甚欢。后来又去喝茶,久久不愿分开。


他们讲的方言我虽听不太懂,但能感受到两位大师讨论的兴奋与激烈。我录下他们的谈话,现在是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白纸前沉思的陆俨少,上方是最后完成的作品(由两张底片拼接)


陆俨少和李可染有些相似,秀秀气气的,情绪比较内敛,我等了很久才拍到一张他的笑脸。


陆俨少生动地讲述着石头背后的故事


不过有一次我问起他家橱柜里的几块石头,陆老动情地回忆说这些石头都是他战争年代逃难路上,在四川嘉陵江河畔捡的。半个世纪坎坷流离,可这七枚石子始终放在身边。


关山月在家中


一代大师的私密面


我一般前几次见面都不会拿出相机,就是单纯和老先生们聊天,观察他们的生活。等到他们完全习惯我的存在后,才会开始拍摄。


几年的时间里,我没有一次打开过闪光灯,力求还原现场最真实的样貌。并采用黑白影像的方式,与他们创作的水墨画作呼应。


关山月在人民大会堂与作品


关山月是14位中最年轻的。1987年冬天我得知他在北京民族饭店作画,立刻带着《留真》的初样飞去向关老请教,并在匆忙之中联系人民大会堂,留下了他与作品《江山如此多娇》的合影。


后来我又去关老家中拜访。他很爱看书,喜欢边读书边磨墨,节省时间。


谢稚柳在西泠印社,他是成员之一


谢稚柳是很重要的鉴赏家,我很想捕捉一些他在工作时的镜头。他让我先飞到杭州等着,然后派了一辆车把我送到了一个秘密仓库。


谢稚柳与全国书画鉴定组


我一进去,看到许多博物馆的文物都集中在那里,四周围着当时全国书画鉴定组的专家。


朱屺瞻向蔡斯民展示齐白石赠予他的作品


朱屺瞻和齐白石的关系非常好,家中有不少齐白石的赠画,还有76方齐老为他篆刻的印章。给我展示的时候,他从保险柜里一盒一盒地把印章拿出,然后轻轻放下,很是珍视。我看见其中一枚印章一侧边款写着,“予曾刻《知已有恩》印”。


朱屺瞻在宾馆准备自己的百岁画展


之后朱老要举办自己的百岁画展,我去静安宾馆拍他的创作过程。那时候他刚画好的巨幅作品还没有干,就铺在大厅里面。老先生告诉我,这还是他第一次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


表情丰富的叶浅予


拍了这么多位大师,性格最鲜明独特的当属叶浅予和唐云。叶老身上有着漫画家特有的幽默,表情非常丰富,总是眼睛圆睁,透露着不妥协的性格。


叶浅予封笔时的眼神


不过1987年,他住的四合院要被拆迁,叶老非常失落和不满,决定封笔。我闻讯立马赶了过去,透过笔架拍到老先生心灰意冷的眼神,至今都难以忘怀。


唐云是所有画家中最会享受生活的一位,饮酒海量,烟不离手,爱好丰富。


有一次我见他,听到他口袋里一直有什么东西在作响,问他怎么回事,结果他掏出一个小笼子,里面是他的“新宠”,蝈蝈。


三杯下肚后的唐云


唐先生喜吃螃蟹,我特意买了100块的螃蟹带去。他一见螃蟹,灵感勃发,立马画了一幅《螃蟹、酒罐和秋菊》赠予我,并吟诗一首:“蟹初肥、花正好、酒埇空、人醉倒。”接着举杯畅饮,等他三杯下怀后,我才按下快门。


14位大师的旧笔


拍摄结束后,我给每一位大师都亲自冲洗了一组他们的照片。他们回赠我一支用过的旧笔,我都收藏起来,后来作为《留真》的第一版封面。


谢稚柳家中有非常多笔,手中拿的一支是张大千赠予的


不过,谢稚柳的那支我后来还给他了。据说他只做了四支,很珍贵,一支送给了毕加索,一支给了张大千。


蔡斯民跟拍吴冠中到世界各地写生


与吴冠中的22年


《留真》系列其实有两大遗憾,一是林风眠,二是吴冠中。我当时几次带着吴冠中给我写的推荐信去香港找林先生,都被他拒绝了。


而吴冠中则是因为年龄相对小,在列名单时暂时没有考虑,我后来就单独拍了他。


吴冠中在新加坡鸟园


我和冠中是1988年他到新加坡做展览时认识的。当时他说新加坡的鸟园很有名,让我带他去玩。当时他在鸟群中很是兴奋,灵感迸发,在现场便开始写生,后来又创作了一系列作品。


吴冠中《鹦鹉天堂》


吴冠中《小鸟天堂》


曾轰动一阵的《鹦鹉天堂》便是其中之一。他在画上题字,“意伴游友人寄语鹦鹉画图中。”后来,我又请他到我的摄影棚来,用不同颜色的激光手电筒,描绘他著名的“点与线”。


吴冠中《苏醒》


每一张成品都是先在全黑的环境中拍每一个颜色,最后再打小灯拍他的动作和神情。


我们至少拍了有7、8次,每次近半个小时,都是冠中他即兴发挥的。他非常满意最后的成品,很多画册都指定这组照片做封面。


吴冠中《周庄》


吴冠中《桥》他的作品既不是传统的水墨,又不是当代艺术,活泼、奔放、自由,和他本人的性格其实是有反差的。冠中他比较喜欢平平淡淡的。


吴冠中与孙子我拍他和朋友把酒言欢,和夫人、孙儿的亲密瞬间。


吴冠中撕画拍他撕画。


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次都十几、二十张地撕,我看着都心疼。我还跟着他到世界各地展览。冠中总是充满活力,到哪里都带着画纸,四处闲逛、写生。


我印象很深是他在巴厘岛的海边,在穿着泳装的人群中很是显眼。也是在那里,他碰到作品《洋阿福》的原型,我拍下他们的合影。他激动地跟我说,“这是马约尔和毕加索所求的量感美的典型呀。”


吴冠中在大英博物馆举办个展


还有他在伦敦的那次,到大英博物馆参展。作为第一位在世时在那里举办个展的中国人,冠中当时特别兴奋。


由于经常聚在一起,我们也聊了很多。他说自己如果不是艺术家,会是文学家,还给我看了好多自己写的散文。确实文笔非常好,描绘得很生动。


冠中去世前我们还约定要回到他出生的地方拍摄,很可惜,后来没能成行。


蔡斯民为吴冠中拍摄的最后一张相片


为时代留下


最后,我从几百卷胶片中挑选出来的作品,留真系列有84张,吴冠中60张。加起来快门的时间可能不到几分钟,我却拍了好多年,自掏腰包跑到各种地方去记录。


很多人问我究竟图什么?


这群先生可能是被中国传统文化系统滋养过的最后一代人,他们代表着一个辉煌的大师时代,以自己的方式探索着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


谢稚柳夹红绕肉


黄君璧在晨练


陈文希烧画


而我就是想要设法留住这一代国画大师最真实、自然的样子,他们的艺术、才情、学养、气度,和他们超凡的真性情。


给老先生们拍照好像就在昨日,随着时间的流逝,黑白照片上的影像越来越显得珍贵了。


他们有人生命中极为关键的肖像是我拍的,有人生命中的最后一张作品是画给我的速写,我觉得非常荣幸。


陈文希去世前为蔡斯民画的速写


叶浅予为蔡斯民画的速写


陈文希,我在他去世前几天去医院探望他。他见到我非常高兴,拉我到床边给我在纸上一点点地展示他作画的一些核心思想,例如每个角落都必须是三角构图,还给我画了一张速写。


后来我把这张珍贵的速写捐给了美术馆,把那张演示的图纸归还给他的儿子。


其他这一系列的影像作品,包括老先生们给我画的速写、手稿,我后续也都一一捐赠或归还了出去。


蔡斯民与好友谈论《留真》


1990年蔡斯民在北京美术馆举办《留真》首展


这些照片后来被广泛流传、使用,也很少有人知道是我拍的。不过这都不重要,我已经得到了太多。直到现在回忆起打磨《留真》的那些年,我依然觉得那是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这一生能有机会和这些大师们接触并成为朋友,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他们不服老的精神,耄耋之年还在不停地学习、创作、出新。


随着我自己的年纪见长,这种精神也不断推动着我继续前行,寻找新的兴趣爱好、新的挑战。


蔡斯民与张晓刚


我在60多岁的时候开始接触中国当代艺术,跑去成都艺术家聚集的区域,和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这批新兴的艺术家打交道。当时我是那里年纪最长的,不过这不影响我们把酒言欢,渐成至交。后来,我决定要在海外推广这批还未成名、但我认为非常优秀的中国当代艺术家。1997年,我担负了所有费用将王广义、岳敏君、方力钧等8位艺术家的作品带到新加坡展出,很多人都觉得非常冒险。这是东南亚第一场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到现在,大部分中国当代艺术的东南亚藏家都是从我这里开始收藏的,我觉得非常骄傲。


黄君璧笑呵呵地坐在一旁听一群人讨论自己的作品


朱屺瞻看幼儿园的小朋友画画


这些大师们的谦虚也令我感触颇深。他们当年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而我只是一个无名小辈。但每个人对待我都没有半点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总是非常客气,很乐意与我交谈、讨论。正如教育家苦禅先生曾告诫过的,“画品即人品”、“人品不高,笔墨无法”。这群大师们真正做到了中华传统的人品与画品的统一。


不论年龄大小、身处什么位置、从事什么职业,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能和我一样,从这一批传奇名家身上获得一些启发和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趁着我还有精力,再把“留真”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谢选骏指出:李可染还他妈妈的《延安颂》!这帮孙子真能装——看看这些画师,虽然成家立业了,却还是搔首弄姿,一副模特的样子。人说“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图画的摆设离不开裱糊匠人的辛苦劳作,所以人又说了——画家不仅是模特,还是裱子——裱糊匠人的儿子。就像模特演员,都是摄影师手下任意搓揉的玩物。模特演员身败名裂,结果摄影师功成名就,升格为大大的导演。这就是所谓的“老而无耻”的传奇大佬?

2021年9月18日星期六

谢选骏:希腊神谕与《可兰》启示(2014年6月19日)

 神谕(英语:Oracle),一种占卜的形式,经过某个中介者,传达神明的意旨,对未来做出预言,或是回答询问。中国的降乩或扶鸾也是一种神谕的形式。在古希腊,最著名的神谕则来自德尔斐的太阳神阿波罗神庙。

有两句话,作为最高智慧的阿波罗神谕向世人宣示的:第一句是:“认识你自己。”被有些中国人解释为“诚”;第二句是:“凡事勿过度。”被有些中国人解释为“中庸”。

神谕(Oracle)的英文字根起源于拉丁语:ōrāre,意思是“宣说”,指祭司宣达神明预言的行为。这与《可兰》相当一致,“古兰”的意思,就是“宣说”。


(一)


当然,神谕不是希腊的特产,而是远为古老的人类活动。

神谕本是萨满教活动结果,主要由女性的祭祀代神传谕,解答疑难者的叩问,埃及、希腊和罗马都有世界著名的神谕圣殿。女祭祀类似中国的巫婆,她们的言语被认为是在传达神的旨意。不论是国家大事,亦或私人小事,都能通过神谕从神明那里得到启示:是维持和平还是挑起战乱,体制是否需要改革,有没有必要拓展殖民地,要不要制定新的法规,现在能否婚嫁等等问题都可以去向神谕启示,而且不会觉得突兀。人们向神谕请示这些疑问表示他们潜意识里愿意服从于神明,而当他们从神谕那里得到了各自所期望的答案时,处事起来就会精神奕奕,更加投入,从而主观意识认为这是神明的庇佑和眷顾。正是因为这个道理,你会发现很多神谕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神秘。 

皮奥夏(希腊中东部一地区)这个小地方就拥有二十五个神谕殿,其数量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希腊南部,即摩里亚半岛一样多。不仅仅只有首领可以请示神谕,随着时间的推移,族群的英雄武士也可以拥有这个特权;古代最具盛名的神谕是多多纳、特尔斐、阿蒙神等等。特尔斐神殿仿佛比其它圣堂更具神力,它的名声越传越广,同时还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到后来的时候有很多人,甚至还有国家君王和军队都把这儿视为财富的掠夺目标。 

神谕传达神明旨意的方式不尽相同。特尔斐的女祭司是神谕的发言者,她们通常以强烈而疯狂的艺术表现形式来传达从神明那里得到的启示;而多多纳神殿的神谕除了女祭司,连鸽子也被赋予了这样的头衔;前来膜拜的臣民会非常讶异他们祈求的问题能被神谕迅速的答复出来,而且声音似乎是从邻近的腐烂的橡树枝干或者其散乱的树丫处传出来的;而阿蒙(古代埃及的太阳神)神谕是在草原或者其他空旷的地点来向人们传达神意的;而阿浮瑞斯神谕是在洗礼净身和预备仪式之后通过异象与梦境向恳求者转述旨意。有时候听到从神殿里传出一句话、看到神像点头或者摇头,观察邻近的池塘之中游鱼的反应,比如无视给予的食物,这种种迹象都表达了一种强烈的信号,并且可能蕴藏着无限的玄机。 

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这些神谕到底是真的被赋予了神力,还是只是假冒神秘的教士作品呢?从思想主权论角度看,这个问题是多余的,因为如果这个问题可以成立,也不是人类的力量可以解答的。

我们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相信梦境解读、预言和一些不可解释的事情,即使是在“人类文明已经启蒙”的阶段;也有相当多的基督徒认为神谕在耶稣降世之后就不复存在了,但是这个教义显然在被其他宗教不断改写。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神谕确实是渐渐衰退了,但是新的神谕却声名鹊起,而且有人去向他们请示,只不过并不那么常见罢了。

一直到四世纪的时候,基督教信仰盛行开来,另一方面,希腊神谕和埃及神谕也因为贿赂等丑闻开始声名狼藉,希罗多德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古希腊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曾经经过考证,证明当时的希腊神谕像奴隶似的奉承着马其顿(古代巴尔干半岛中部)国王的想法。这倒是典型的“思想主权的滥用”事例。


(二)


当神谕和灵媒接触到的时候,她们的眼睛会闪出光芒,头发会像有静电一样漂浮起来,全身有不同程度的颤抖。在这种痉挛状态下,她会以大声咆哮或者哭喊的方式将“神的旨意”表达出来。神谕在“通灵”过程中说的话,也会被僧侣记录下来,然后加以整理通顺。其实神谕“通灵”时,并不全是这种歇斯底里的嘶吼,也有温柔和低缓的时候。在德尔福斯和皮提亚,灵媒在走上底座之前,还需要净身,特别是头发,要用Parnassus山脚的清泉彻底清洗干净,她有时候还需要去触碰月桂树,甚至吃掉树叶。 

希腊的女性祭司通常的打扮很像后来的修女,她们穿着类似的衣服,处事低调,为人谦逊,奉公守法,并且都保守着女性贞操。她们从不穿着华美的外衣,也从不做出轻浮的举动。皮提亚的下一级别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教士,其中最著名的是费莫奴(Phemonoe),他被认为是第一个在特尔斐神殿传授神意的灵媒。灵媒会用六步格诗来表达他们感受到的神谕,整个过程中还会有不少的停顿。这和《可兰》很相似,因为后者也有很多诗体的。

据说皮提亚一年之中只有春天里的一个月在神殿里为前来求神的人解读神谕。前来的人还必须为阿波罗神献上大礼,正是这一习俗成就了特尔斐神殿的富丽堂皇,也使它能聚集很多的财富。这和麦加神庙的香火鼎盛也很相似。另外,人们也会为神明供上祭品,如果神职人员对祭品不满意的话,他们会拒绝回答任何问题。这就构成了贿赂和行贿的风气。 

特尔斐遗址有两个重要的建筑:古剧场和竞技场。古剧场倚山坡而建,坐在剧场阿波罗神庙和山谷尽收眼底。它不仅用来祭典阿波罗,也用于娱乐和戏剧。竞技场在剧场后的山坡上,每四年举办一次以纪念阿波罗战胜大蟒,是重要古希腊竞技会之一。古希腊集宗教,娱乐以及体育于一体的风格在特尔斐体现完美。

 

现代的特尔斐博物馆有一个战车驾驶者的青铜雕塑,是世界上最享盛名的古代艺术珍品之一,战车赛是古希腊最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特尔斐的竞技场尤其以战车赛闻名。 

特尔斐神庙的信仰流行的时候,它旁边的小镇兴旺发达变成一个繁荣的希腊城邦。小镇东边有特尔斐太阳神谕所,西边俯瞰Itea海湾以及长满茂密橄榄树的河谷,日落日出, 亘古未变。依山而建的小镇现在每年能吸引百万计的游人,就像麦加现在每年能吸引百万计的香客。

沉睡于希腊特尔斐山景中的阿波罗神殿,是古希腊世界最重要的信仰中心,因为“神灵”会从这里传达意旨。将领前来请教战略,殖民者在航向意大利、西班牙与非洲之前,先来请示吉凶,一般人则询问健康或投资等问题。在神话中,特尔斐的神谕也经常出现。当奥瑞斯特(Orestes)探问自己究竟该不该向母亲报杀父之仇,神谕加以鼓励。神谕也警告伊底帕斯(Oedipus),说他将会杀死父亲、并与自己的母亲结婚,而他对命运的抵抗终究徒劳无功。

神谕在一个特殊场所中运作,叫做“阿底顿”(adyton),即神殿核心的禁区;神谕的传达则必须透过一名特定的人物“皮媞亚”(Pythia),这是被挑选出来、为预言之神阿波罗发言的媒介。希腊人虽以厌恶女人出名,但皮媞亚却是女性;她不依血统继承官职,这跟多数的希腊祭司不尽相同。虽然皮媞亚必得出身特尔斐,但年龄、财富、教育程度都没有限制。她必须通过一段长时间而紧凑的训练调养,并由其他负责照料神殿圣火的女性从旁协助。

关于特尔斐的女祭司皮媞亚,这是现存唯一的图像,完成于神谕依然盛行的时代。图中皮媞亚在一个天花板低矮的房间内,坐在三足椅上。她一手持月桂叶(阿波罗的神树),另一手持容器;推测容器中可能装着流进屋内的泉水,其中带有引发出神状态的气体。这个神话场景显示,雅典的爱琴斯王正在向第一任皮媞亚赛蜜丝请益。制作这尊杯子的是一位雅典陶匠,时间约在公元前440年。


(三)


下面是几个古代最著名的神谕:


1、阿波罗神谕

德尔斐的阿波罗神谕,是全希腊最重要的神谕所之一(另一个是多多纳,也叫做阿波罗神谕)。早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的迈锡尼时代,这里就是重要的祭祀中心,全盛时期,不仅希腊国内的各城邦,远到黑海以及西班牙等异族地区都不断有信徒来这里祈求神谕,直到公元381年拜占庭帝国关闭了这里。但仅仅两百多年之后,《可兰》就出现在基督教的边区阿拉伯世界,可见人们内心对于新神谕的不断渴望。

阿波罗神庙区是德尔斐圣城的中心,是德尔斐最大、最重要的建筑。阿波罗,这个宙斯的儿子、古希腊神话中著名的光明之神和艺术之神,由于这座著名的神庙而与德尔斐连在了一起。相传德尔斐曾是大地女神该亚和她女儿的祭祀地,由蛇妖看守。一天阿波罗来到这里,杀死蛇妖,建立了自己的神殿。于是,德尔斐成为阿波罗的主要祭祀地,也因此,阿波罗不肯呆在众神王国奥林匹斯山上,而是常年在这里享受人世的祭祀与供奉,并经常通过女巫之口来向人间发布神谕。 

三位国王曾派使节去德尔斐神谕所,向女祭司毕西娅求谕,问题非常明确:“什么能遏制住正在毁灭民族的、近乎恐怖的衰败局面?”毕西娅的回答很奇特:“重新开始体育比赛吧!”他们又问:“怎样才能停止战争,消灭疾病?究竟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奴役民众心灵的狡诈、奸猾和暴怒向美德低头呢?”毕西娅说:“开始跑步吧!”谨慎的国王还特意派人两次去问谕,结果阿波罗神的回答还是同样的:现在、立刻,举行体育比赛! “我原以为神的意思是要我们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斯巴达国王里戈尔格斯轻声嗫语,轻到连他自己也只能勉强听见。“我原以为神的意思是要我们建造更多的学校和慈善机构。”比西斯国王克莱奥瑟尼斯心里想。 伊利亚国王伊菲多斯沉思了良久,最后说:“我们什么都尝试过了,国家还是日渐衰微,沉入谷底。法律、学校、全副武装的卫士,神庙、慈善机构以及伟大的工程,贤哲、艺术家、演说家,宏伟的城堡和配备精良的军队,所有的这些还是无济于事,那么就这样办吧!既然神要我们举办体育比赛,我们明天就开始吧!”

古代的奥林匹克运动就这样拉开了帷幕!这一文明衰败所导致的体育盛事,一开始时是地方性的,后来发展成为四年一次的泛伯罗奔尼撒体育赛事,并很快成为全希腊境内规模最大、名声最响的竞技大会。体育运动在达到顶峰之前,先是成为教育活动的第三要素(另外两个要素知识和艺术早已存在,体育运动则是必要的补充),三者合力将晚期希腊文明推向了辉煌。而在西方文明严重衰败的十九世纪末叶,奥林匹克运动也复活了,并取得了世界性的影响,伴随现代文明一起走入了世界大战的火炬。 

阿波罗神殿占地很大,是一个长约177米,宽约25 米的矩形场地。现仅存神庙地基和圆柱遗迹。在神庙的前后各有六根维多利亚式柱子,两侧各有十五根,这些柱子全部是用石料精雕细刻而成,并有院墙环绕。由于传说中的神物安放于此,该庙被希腊人视为世界中心所在,在当时极具崇拜意味。神庙庭院内,有许多座由各城邦与私人树立的颂扬神谕圣迹的纪念碑,并有约二十多所由各城邦建立的藏珍库。在神庙和各邦礼物库中还发现不同质地的众多雕像,其中著名的有战车御者铜立像。铜像约作于公元前475年,是早期古典风格雕刻的杰作。随着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希腊神谕的地位也江河日下,直到麦加神谕起来取而代之。

到公元390年,狄奥多斯一世以基督教的名义,封闭了神殿,禁止了神谕活动,德尔斐古城也最终沦为废墟。但是,从那些至今屹立不倒的神庙与纪念碑遗址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个城市曾经灿烂辉煌的历史。德尔斐这个充满神话与传说的城市将具有希腊精神的代表性,就像麦加代表了后起的神谕。 


2、德洛斯神使

这是位于徳洛斯的阿波罗圣殿,也是世界最著名的神谕圣殿之一,不仅仅因为它年代久远,更因为聚集了很多财富和献给神明的祭品,徳洛斯岛是阿波罗神的诞生地,全岛就是古迹宝库,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超过了其他圣殿。很多人认为这个位于希腊爱琴海之中的岛屿名称和其他一些神谕圣殿的复杂名称相比,读起来更简单也更明了。其实这个岛名是有故事的:

希腊神话中的最高神灵宙斯,虽然手持雷电、至高无上、受众神和人类之敬仰,但其实际上却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一日闲来无事,宙斯在神界里游走,突然遇到了两位如花似玉的双胞胎神。于是他开始疯狂的追求姐姐,可是这个姐姐是个是个贞女,也是个烈女。为了躲避宙斯的纠缠,居然干脆逃离神界,还把自己变成了一块深藏水中的冰冷石块,而且还在爱琴海底不停的游动着。故名曰:“不可见者(Adelos)。“这令宙斯非常无何。但是没多久,他转而又开始追求起妹妹来。貌如姐姐的妹妹却有着一颗多情的心。不久就与宙斯成其好事,而且一不小心就有了身孕。宙斯当时早已取赫拉为妻,赫拉贵为天界之后,平时对宙斯多情的行为只是佯装不知,但是当她听说此事后还是勃然大怒。虽不敢在尊贵的宙斯面前造次,但她下令天界和人间不许给这妹妹提供任何生产之地。而就在此时,本来也该对妹妹有些看法的姐姐却挺身而出,愿用自己的身躯成为妹妹生产之地。宙斯一感动,也拔刀相助,用自己的四根头发变成了四根金刚石柱,将沉于海底的小岛撑到了水面上,因此,这个小岛就变成了“可见者(Delos,徳洛斯)”岛了。据说,如果潜入提洛岛海底,就会发现其构造与传说完全相同。而这妹妹也不负众望,在此救命岛上生下了希腊十二新神中的其中两位:太阳神阿波罗和月亮神阿尔忒弥斯,所以这里的神谕特别灵。 

 

3、阿蒙神使

朱庇特阿蒙神殿建立于利比亚沙漠之中,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市步行九天的旅程即可到达。据说神殿在奥古斯都这个罗马帝国第一代元首之前的十八个世纪、距今将近四千年的时候,就开始修建了,那时从底比斯飞入埃及的两只鸽子,一只飞向了多多纳,而另一只就飞来了利比亚,其后人们渐渐发现了这儿不可思议的占卜神力。在古代,阿蒙神谕所的神使是最重要的预言者之一。他们从阿蒙神雕塑的诸多不同的位置以及鸟儿的飞行、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或者是从一道泉水潺潺流动的声响中获得阿蒙神的启示信息。值得一提的是古希腊城邦会派遣使者从祭司们那里接受阿蒙神的预言。亚历山大大帝曾对该神谕所做过一次历史上很著名的访问,在那里他被当作宙斯——阿蒙纳斯之子而受到接待。


4、多多纳神谕

多多纳是最古老的希腊神谕,神谕殿堂坐落于伊庇鲁斯地区,处在约阿尼纳城的西北方向,与约阿尼纳城相距大约二十二公里,它被认为是古希腊最古老的神谕所。据说两只黑色的鸽子创立了多多纳和阿蒙神庙。当鸽子飞来的时候,当地的臣民都听见了一个声音说,如果朱庇特神得到了很好的供奉,那么来年的时候他会在这儿传送神谕。朱庇特神殿四周包围着广袤的树林,这片树林据说是赋有预知能力的,而且神谕会通过神圣的橡树和林中的鸽子传达出来。

多多纳的祭司则讲述了一个稍微有些不同的故事:有两个老年女子被腓尼基人从底比斯诱拐到了此地,她们便在这两个地方建立起了神谕殿堂。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是这样解释鸽子这种“难以置信,而又玄妙无比”的形象的:腓尼基人从埃及带回了两个女祭司,其中一个来到多多纳神殿。其实“鸽子”的形象,是暗指年龄稍长的女人。


5、罗马占卜师

罗马的占卜师属于教士的一种,他们通常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最初是罗穆卢斯(玛尔斯的儿子及罗马的著名建国者吸纳了三个占卜师,其后古罗马的第六个传奇国王Servius Tullius吸纳了第四个,后来慢慢发展到九个。在西拉(Sylla)独裁统治时期,又增加的额外的六个。这些占卜师们是一特殊的团体,他们的领导者是一个叫做Magister Collegii的占卜师,这些占卜师即使触犯了法规,也不会被剥夺任何权利。比现代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要神奇。

占卜师们经常会去高塔上观察天象,他面向东方,从五种情况里感应征兆:第一种情况是天空的变化,例如打雷闪电,或者观测彗星等等;第二种情况是从鸟类的鸣叫声和翅膀的扑哧声中抽离一些信息;其次还可以观察“圣鸡”对于供奉的面包的反应,这样可以占卜出预测之事幸运与否;第四种方法是从四脚牲畜身上获取信息,发现征兆;最后一种是称作为Dira的方法,在一张撒满盐的桌子上,看是否能聆听到不寻常的细微的声音。


6、《西彼拉占语集》

曾经有一个奇怪的女人带着九本精美的书来到罗马国王塔奎因面前,书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女神谕的。这个奇怪的女人想让国王买下这九本书,可是在国王为售价犹豫不定的时候,她却烧掉了其中的三本,而剩下的六本售价却和之前的九本不少一毫。塔奎因国王见状,只冷笑了一声,于是女人又烧掉了三本书,剩余的三本依然保持原价,此时的塔奎因开始对她的这种顽固感到错愕不已,觉得这笔交易之中一定真的有什么不寻常的秘密。于是国王让占星师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占星师进行一番占卜之后,他发现国王拒绝的竟然是神明授予他的圣书,这种做法是对神明的大不敬。占星师建议国王答应那女人的任何要求,然后把剩下的三本圣书保留下来。女人拿到之前索要的金钱之后把书交给国王,只嘱咐他一定要神圣而庄严的对待这些圣书,然后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后来,国王命令把这三本圣书收藏于主神殿的地下宝库之中,还派遣了两位贵族专门守护,尽一切可能做到最大的保护。只有在经历了最惨重的战败,需要向神明请示作战方向,或者抑制叛乱等一些非常重大的事件时,才会让参议会商议是否下达的特殊指令给这两位贵族守护者,以便他们呈上圣书。这就是《西彼拉占语集》,而这个奇怪的女人就是在古罗马最令世人信服的女先知西彼拉,阿波罗曾经答应西彼拉可以请求任何一件事情,于是西彼拉请求她的生命能像沙粒一样长久,却忘了请求永葆青春。后来她变得形如槁木,便把自己吊在一只桶里。人们问她有什么希望,她说她只希望快点死。 是西彼拉有着九册写在棕榈叶上的《西彼拉书》,可惜最后只剩下三册。基督教兴起之后,《西彼拉书》并未失去魅力,仍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发挥着作用。直到“麦加神谕”、《可兰》(古兰经)、伊斯兰教兴起以后,依然如此。现存的《西彼拉》有十二卷。 


(四)


就希腊人的信仰而言,希腊特尔斐是阿波罗的神谕圣地……阿波罗的预言通过神使传达给世人……在古代希腊,它被认为是世界的中心,是人类在地球上最接近神明的地方……

希腊神话中,宙斯释放了两只雄鹰并且让它们朝着相反的方向飞行,这两只雄鹰相遇的地方象征着地球的中心,结果两只雄鹰相遇在特尔斐。在阿波罗之前,特尔斐有过其它预言神,像大地女神盖娅,法律与正义女神西祢斯,但最后,后来居上的男神阿波罗取代两大女神,成了这个神谕所唯一的守护者。者和伊斯兰教用男神阿拉取代了三大女神是相当一致的。

阿波罗神庙的Omphalos圣石,作为“地球中心的象征”,和麦加神庙里的黑石,也是相当一致的。

在古希腊时期,阿波罗神谕享有世界声誉,也是外民族向往的预言圣地。每当面临人生或民族的重要关口,人们就去祈求神谕,以预知祸福。历史上许多大事都是在听取神谕后作出决定的。像早期希腊移民小亚细亚建立的以佛所古城 是听从阿波罗神谕在土耳其西海岸找到的移居地。阿迦门农听取“只有杀女祭天,才能保证军队顺利前进”的神谕,做出了杀死自己女儿的决定。结果十年艰辛征战,从特洛伊凯旋而归。

通往阿波罗神庙的神圣大道, 沿途有国库和记载有重大事件的纪念碑。

特尔斐的中心是多利安式的阿波罗神庙,是皮提亚女神使的安身之所。神谕祈求者祭献完毕,进入里面的祭坛,通过祭祀人员把要祈求的问题转给在密室里的皮提亚。人们可以听到皮提亚语无伦次,含糊不清的喃喃声,但无法看到她。来自皮提亚的话语被理解为阿波罗的旨意。祭祀人员再把这些话当作预言传给祈求者。

阿波罗神谕也是断断续续的,不是一次说完的。不同的是,希腊神谕没有产生《可兰》那样的书籍。这是因为,后者受到了《新旧约全书》和波斯宗教等“有经民族”的影响。

特尔斐的神谕以暧昧难解、含义模糊著名。很多人慕名而来,要等待多日才得以面授神谕。当这些人住在特尔斐时,祭祀机构派眼线了解神谕祈求者的情况,神谕就可以有的放矢了,如同现代占卜者的察言观色。有个国王要过河征讨另一个国家。他从特尔斐得到神谕: 如果他的军队过这条河就会毁灭一个王国。但没说被毁灭的是哪个王国。这个国王冒险率军打过河,结果自己的王国遭到灭顶之灾。

不管神谕是不是胡言乱语或者模棱两可,必须承认特尔斐对西方文明的重大影响。苏格拉底对“没有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的阿波罗神谕怀有疑义,遍访知名学者,艺术家和工匠,发现都不是像他们自己认为的那样有智慧。最终苏格拉底认识到,因为他知道自己无知,所以才会被神认为最聪明。这种“认识真理从认识自己无知”开始的理念,推动希腊哲学走向成熟的相对主义。

古希腊悲剧的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有关俄狄浦斯国王受太阳神神谕的诅咒杀父娶母的故事:

俄狄浦斯出生后被弃之旷野,在养父母家长大,但他不知道自己身世。长大后得阿波罗神谕: 杀父娶母。他拒绝回家,怕应验神谕。在一次事故中杀死一位男子。怪兽斯芬克斯吞食了很多猜不中其谜的路人。国家发令,有除害者可娶寡居的王后成为国王。俄狄浦斯猜中了斯芬克斯的迷,斯芬克斯愤恨而死。俄狄浦斯在无意中娶了自己的生母成为国王。后来国家遭难,得神示,是对他杀父娶母的诅咒,俄狄浦斯刺瞎双眼,放弃王位,客死它乡。

阿波罗神谕代表不可战胜的命运,但是俄狄浦斯并不是消极地等待,而是设法逃离神谕的预言;谱写了人类梦想与命运抗争却最终失败得更为悲惨的悲歌。


(五)


传统上认为,神谕的预言能力来自地质现象,包括一个地表的裂沟、从裂沟冒出来的气体,以及一道泉水。大约在一世纪之前,考古学家在此挖掘,却没有找到裂沟,也侦测不到气体,因此学者便否定了这个解释。然而古老的见证广为流传,来源各有不同:历史学家普林尼与狄奥多鲁斯,哲学家如柏拉图、诗人爱斯奇勒斯与西塞罗,地质学家史特拉波,旅行作家波塞尼亚斯,甚至包括一名在特尔斐为阿波罗服务的祭司,即著名的散文兼传记作家普鲁塔克。

史特拉波(公元前64——公元25年)写道:“据称神谕传出的位置乃一大空洞,洞深而口狭,从中冒出‘灵气’,为神力的来源。裂口上方置有一只三足椅,皮媞亚端坐其上,吸入气体,吐露预言。”(注:灵气,pneuma,气体、蒸气、气息之意,现在英文pneumatic“气动的、灵魂的”与pneumonia“肺炎”的由来。)

普鲁塔克(公元46—120年)对于神谕的运作留下详尽的见证。他把神明、女祭司与气体之间的关系加以比喻:阿波罗就像音乐家,女祭司是祂的乐器,而灵气则是琴拨子;阿波罗以灵气触动女祭司说话。不过普鲁塔克强调,灵气只是个触发物;实际上,是被选中的女性所进行的前置调养与净身过程(包括禁欲,可能还有斋戒),使她在接受灵气时有反应的能力。一般人也可以嗅到气体的气味,但不会进入传达神谕时的出神状态。

普鲁塔克还记录了灵气的一些物理性质。它闻起来像是有甜味的香水,似乎从阿底顿的泉水中散发出来,而皮媞亚就坐在上头;但偶尔祭司和求问者在等待答复的前厅也可闻到气味。它冒出时可能纯粹是气体,也可能从水里出现。在普鲁塔克的时代,灵气的逸出开始减弱且变得不稳定,他认为,这使得特尔斐神谕对世界局势的影响力变小。他推测可能是灵气的要素用完了,要不就是被大量雨水稀释,也有可能四个世纪之前的大地震阻碍了灵气释出。他还推测,说不定气体找到了其他出口。这些气体减少的理论,说明普鲁塔克相信该气体来自神殿底下的岩石。

有一次,普鲁塔克本人或其他同伴看到,神殿方面强求皮媞亚在一个不吉之日做预言,以取悦某重要的使节团员。她并不情愿下到阿底顿后,立即被强大的恶灵攫住。此时皮媞亚不再像平常一样吟咏或说话,却是呻吟与尖叫,激烈地到处冲撞,最后冲出房门扑倒在地。求问者与祭司吓得仓皇逃走,不过后来又回头把皮媞亚抬出去。数日后,这位皮媞亚便死了。

普鲁塔克与其他资料指出,在一般的预言过程中,担任皮媞亚的女性会进入轻微的出神状态。她可以端正地坐在三足椅上,有时会花上相当长的时间(不过当求问的时间过长时,第二甚至第三位皮媞亚可能会前来协助)。她能聆听问题,并给予适切的答案。皮媞亚会以一种不同于平常的声音传达神谕,并倾向以吟咏的方式回应,说出的尽是暧昧的文字游戏与双关语。根据普鲁塔克的记载,神谕结束之后,皮媞亚有如刚赛跑完的选手,或像狂喜舞蹈后的舞者。

在普鲁塔克之后一个世代,旅人波塞尼亚斯也提到灵气从水里冒出的说法。波塞尼亚斯写道,他看到神殿山坡上的泉水卡梭提斯,听说它没入地下,又在神殿的阿底顿冒出来;就是在那儿,泉水使女祭司做出预言。

长久以来,学者都接受上述观点。然后大约在1900年,一位英国的年轻古希腊学者欧皮(Adolphe Paul Oppe)到了特尔斐,参观法国考古学家挖掘出的遗址。他没有见到任何裂沟,也没有听到任何关于气体的说法,于是便发表了一篇深具影响力的论文,其中他提出三项批评。首先,特尔斐的神殿中根本就没有裂沟,亦无气体逸出。其次,即使曾经有过,也没有任何天然气体可以造成类似灵魂附体的状态。第三,普鲁塔克对于皮媞亚发狂而死的叙述,与一般所说皮媞亚坐在三足椅上吟咏预言的景象并不相符。欧皮的结论是,所有古老的证词都可以用别的方法解释。

欧皮的指陈为学术界带来一阵风暴。他的观点强而有力,因此成了新的正统。法国考古学家原本预期的大洞并不存在,似乎也支持了他的论证。1950年,欧皮的说法又得到新的支持。法国考古学家阿曼达里进一步提出,只有火山地区才可能产生类似古籍中描述的气体,而特尔斐一带并不是火山地区。看来已经可以下定论了。早先希腊与拉丁学者的传统解释,现在只能存活于通俗读物与当地旅游指南中了;欧皮甚至认为,这类书籍就是裂沟与灵气神话的来源。


(六)


情况在1980年代有了改变。当时联合国发展计画在希腊从事一项活断层调查(过去数百年间,地震沿着这些断层发生)。地质学家迪·波是该项调查的成员之一,他注意到露出的断层同时从神殿东西两侧延伸出去。他于是将断层画成一条线,沿着帕纳索斯山的南麓,从地底穿越神谕所。迪·波本来就知道古典的解释,但并不知道现代学者的质疑,因此不认为自己的观察有任何特别之处。

十多年后,迪·波在葡萄牙的一个考古地点遇到考古学家赫尔,那时赫尔为了某个罗马古宅受地震损坏的证据,向迪·波请教地质学上的看法。酒过三巡,狄波尔提及他在特尔斐见到神殿底下有断层通过。赫尔在大学时代学过当时公认的看法,因此提出驳斥。但接下去的精彩谈话中,迪·波说服了赫尔;他描述了断层的模样,并解释气体如何因断层而逸出地表,以及古代学者的说法。由于能够解释古典看法,他们因而了解到这项发现的重要性,于是两个人决定携手合作,进一步探究这个神殿遗址。

后来几位作者各有专长,联手揭开这项沉埋达2000多年的谜团。两位地质学家研究神庙下方断层的走向与位置,化学家分析地底水流的成份,而毒物学家则找出气体对人体的作用。他们指出:想要研究特尔斐神谕,并非老套的“科学可以阐明古老的迷信”,而是认为,如果人们看待问题时,与希腊人一样有着宽阔的眼光与跨领域的态度,必然可以有更多收获。关于对特尔斐神庙的全部研究,请见《科学人》2003年9月号《地质诉说古老的神谕》。 

现代科学家一直在探究阿波罗神谕背后的秘密,英国杂志《迷幻》2007年第一期刊登了一篇文章,证实所谓的神谕是“神的使者”吸入了乙烯气体后处于迷幻状态的幻觉反应。科学家找到了这种气体的地质,于是定义神谕是人处于昏迷边缘的胡言乱语……

原来,古希腊有一个名叫皮西亚的成年妇女自称是特尔斐的使者,代表太阳神阿波罗讲话。据记载,当一种特殊的神秘气体出现时,皮西亚给特尔菲城的统治者、市民和哲学家都提出忠告,从他们男女间的生活到国家大事,面面俱到。她时而在神志恍惚中,时而在狂暴之中回答求神者的问题,并发命令,做出预言。

有人说,古代希腊人做预言神使的灵感——迷幻气体,是从寺庙的地下升起来的。早前的科学家否定了这种解释,他们发现地下没有裂缝,也没有可以致人麻醉的气体的来源。科学家得出结论,迷幻气体是虚构的,与此同时,冒出迷幻气体的地点也是虚构的。

然而最近,一个由地质学者、考古学家、化学家和毒物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找到了大量的证据。这些证据表明,古希腊人迷幻气体的说法确有其事。

古老的特尔斐村庄建于公元前1400年,位于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科林斯湾北岸附近,在帕那塞斯山(希腊中部,古时作为太阳神和文艺女神们的灵地的斜坡上。这个地方建成的神殿成为古希腊最庄严的圣堂之一。

最初,寺庙是大地女神盖亚神的神殿,到了公元前八世纪,被奉献给了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神的使者经常在神志昏迷之中大喊大叫,竭尽全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最著名的阿波罗神使者事件是为苏格拉底起名,而说苏格拉底是最聪明的人。

预言大会开始之前,神的使者会先进入地下室或者密室里吸进上述神秘气体即神烟,神烟不仅气味难闻,而且浓烈。有些学者说,神的使者口述的神谕由男教士翻译,用含糊的诗句写出来。也有些学者认为,神的使者直接与求神者交谈。

随着基督教的出现和发展,希腊的寺庙衰落消亡。在公元四世纪,罗马的皇帝朱利安试图重建寺庙,但是,他没有成功。但基督教压住了西方世界却压不住东方世界,于是,神谕在埃及、希腊、波斯之间的三角地带崛起了:这就是“麦加神谕”、《可兰》(古兰经)、伊斯兰教、穆斯林世界变本加厉的崛起。那同样的是“山洞现象”的产生——穆罕默德在山洞气体的迷幻下开始了他的神谕运动。

1893年,法国的考古学家开始挖掘寺庙的废墟,企图查明神烟的真相。不久,他们就挖到地基部,但却没有发现裂缝甚至大的缝隙。皮埃尔——阿曼迪参加了后期的挖掘工作,他声称这一地区没有火山的活动,这样的地下结构根本不会产生使人兴奋的气体。

直到198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韦斯利安大学教授、地质学家捷勒·杰林格·迪·波到了特尔菲。由于地面的颤动,迪·波受聘到此地帮助希腊政府进行测量,评估是否有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他的工作主要便是寻找暗藏的断层。

迪·波说,“出了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为了使旅游的车辆有宽阔的地方掉头,因此人们在特尔斐以东的山腰上凿了一个较宽的地方,“挖出了一个很美观的断层”。这个断层不仅看上去很年轻,而且活跃。

迪·波顺着沿山地几千米的断层步行了几天,断层在特尔斐的西部与一条已经发现的裂缝汇合。虽然断层的中部被岩石的碎片覆盖,但是它正好通向寺庙的下面。

“我看过蒲鲁塔克(希腊传记作家及道德家和希腊故事,”迪·波说,“我开始想这有可能是浓烟飘浮升起的断面。”

迪·波知道自己不了解考古的文学,他只有把自己的想象放到一边。但是,他推断一定会有人提出相同的结论。

1995年,迪·波遇到了美国路易斯韦尔大学的考古学家约翰·赫尔,他这时候正在葡萄牙考察一座罗马废墟。迪·波告诉黑尔自己在特尔斐看到的断层。

“根本没有这样的断层。”赫尔说。迪·波说服他的确有另外一回事,他举例说明了希腊哲学家蒲鲁塔克在特尔斐城做教士,古地理学家斯特雷波到过特尔斐城的历史,他们俩都说过有吸入后使人产生灵感、激动发狂的浓烟。蒲鲁塔克特别强调,这些气体有一种甜甜的味道。争论到最后,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决定一起到特尔斐找出事情的真相。

赫尔追查了法国在寺庙挖掘方面报告的原件,他发现,一些符号表明寺庙建造的岩床由于水的流动产生了些裂缝。但是,考古学家原来指望的是一个裂开的大口,很明显他们没有注意到一些举足轻重的小裂缝。

赫尔说:“法国考古学家没有得出正确的结论。”

1996年,他们俩重新测量了特尔斐的断层,研究了希腊地质学家的原始地图。他们重新测量后发现,地层的下面是含有20%黑色原油的沥青石灰石。

迪·波激动不止。赫尔形容他的高兴劲时说:“我记得他把地图扔给我,大喊大叫,原来神烟是石油化学产品!”

与以前的推测正好相反,火山作用的说法根本就不能成立了。迪·波坚持认为,简单的地质运动就能使沥青发热,发热的沥青向寺庙的地下水释放化学物质。

2001年,他们俩在一次野外实地考察时,发现了第二条断层,因此,以一条南北方向流过寺庙的地下,在当地极负盛名的泉水名字给这个断层起名“科娜”。到这时,这些纵横驰骋的断层都标上了明显的“X”符号。第二条断层也同样美丽壮观,它看上去与几处已经干枯的古泉和现代仍还湿润的泉连在一起,其中有一条笔直穿过寺庙的地基。

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地球化学家杰弗里·坎通也加入了迪·波的小组,他分析了寺庙附近干枯泉中和寺庙地基下面两处的岩石样品。坎通发现,如果人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吸入甲烷和乙烷气体,两种气体都能促使人改变精神状况。

迪·波说:“我的脑袋里突然有了一个闪念。”他推测,地基下面也许还有乙烯。乙烯没有甲烷和乙烷那样稳定,所以在老的岩石里乙烯含量小很好理解,然而,在改变精神状态方面,乙烯却非常有效。

亨利·斯比勒是指挥肯塔基州地域性毒物中心的专家,他后来也加入了小组。斯比勒说:

“人吸入乙烯后,在开始的阶段会产生脱离现实的情绪,随之而来的是改变精神状况,最后会有一种舒适的感觉,以至于达到最高的‘境界’。吸入的剂量越大,中毒越深。”但是,一旦停止吸入,乙烯的作用很快就会消失。

不久前,坎通去了希腊,他去抽取寺庙附近一条活泉水里的水样。在这期间,整个小组等待着他的消息。几天过去了,坎通终于打来了电话,他发现了乙烯。

古希腊神谕之谜终于被揭开了。

目前,这个小组发表了关于神谕之谜的研究成果,这个结论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赞同。

——据此我认为,希腊哲学运动的兴起,得益于希腊地下冒出的乙烯——因为希腊哲学的重要灵感就是德尔菲神庙。

当然,科学没有办法解释神谕哲学或可兰启示等“胡言乱语”何以能支配人类的历史。而正确的解释应该到谢选骏的《思想主权论》里面去寻找。

历史上许多不可思议的运动,都是思想主导的。


把哲学和数学和天文学混在一起就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了

西方哲学史第三卷

 第三十一章 逻辑分析哲学

在哲学中,自从毕达哥拉斯时代以来,一向存在着两派人的一个对立局面:一派人的思想主要是在数学的启发下产生的,另一派人受经验科学的影响比较深。柏拉图、托马斯·阿奎那、斯宾诺莎和康德属于不妨叫作数学派的那一派,德谟克里特、亚里士多德、以及洛克以降的近代经验主义者们属于相反一派。在现代兴起了一个哲学派别,着手消除数学原理中的毕达哥拉斯主义,并且开始把经验主义和注意人类知识中的演绎部分结合起来。这个学派的目标不及过去大多数哲学家的目标堂皇壮观,但是它的一些成就却像科学家的成就一样牢靠。 

数学家们着手消除了自己学科里的种种谬误和粗率的推理,上述这派哲学的根源便在于数学家所取得的那些成绩。十七世纪的大数学家们都是很乐观的,急于求得速决的结果;因此,他们听任解析几何与无穷小算法停留在不稳固的基础上。莱布尼兹相信有实际的无穷小,但是这个信念虽然适合他的形而上学,在数学上是没有确实根据的。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不久,魏尔施特拉斯指明如何不借助无穷小而建立微积分学,因而终于使微积分学从逻辑上讲稳固了。随后又有盖奥尔克·康托,他发展了连续性和无穷数的理论。"连续性"在他下定义以前向来是个含混字眼,对于黑格尔之流想把形而上学的混浊想法弄进数学里去的哲学家们是很方便的。康托赋予这个词一个精确含义,并且说明了他所定义的那种连续性正是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需要的概念。通过这种手段,使大量的神秘玄想,例如柏格森的神秘玄想,变得陈旧过时了。


康托也克服了关于无穷数的那些长期存在的逻辑难题。


拿从1起的整数系列来说,这些数有多少个呢?很明显,这个数目不是有穷的。到一千为止,有一千个数;到一百万为止,有一百万个数。无论你提出一个什么有穷的数,显然有比这更多的数,因为从1到该数为止,整整有那么多数目的数,然后又有别的更大的数。所以,有穷整数的数目必定是一个无穷数。可是现在出了一个奇妙事实:偶数的数目必定和全体整数的数目一般多。试看以下两排数:


1,2,3,4,5,6,……


2,4,6,8,10,12,……


上排中每有一项,下排中就有相应的一项;所以,两排中的项数必定一般多,固然下排只是由上排中各项的一半构成的。


莱布尼兹注意到了这一点,认为这是一个矛盾,于是他断定,虽然无穷集团是有的,却没有无穷数。反之,盖奥尔克·康托大胆否定了这是矛盾。他做得对;这只是个奇特事罢了。


盖奥尔克·康托把"无穷"集团定义成这样的集团:它具有和整个集团包含着一般多的项的部分集团。他在这个基础上得以建立起一种极有意思的无穷数的数学理论,从而把以前委弃给神秘玄想和混乱状态的整个一个领域纳入了严密逻辑的范围。


下一个重要人物是弗雷格,他在1879年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著作,在1884年发表了他的"数"的定义;但是,尽管他的各种发现有划时代的性质,直到1903年我引起大家对他的注意时为止,他始终完全没得到人的承认。值得注意的是,在弗雷格以前,大家所提出的一切数的定义都含有基本的逻辑错误。照惯例总是把"数"和"多元"当成一回事。但是,"数"的具体实例是一个特指的数,譬如说3,而3的具体实例则是一个特指的三元组。三元组是一个多元,但是一切三元组所成的类——弗雷格认为那就是3这个数本身——是由一些多元组成的一个多元,而以3为其一实例的一般的数,则是由一些多元组成的一些多元所组成的一个多元。由于把这个多元与一个已知的三元组的简单多元混淆起来,犯了这种基本的语法错误,结果弗雷格以前的全部数的哲学成了连篇废话,是最严格意义上的"废话"。


由弗雷格的工作可以推断,算术以及一般纯数学无非是演绎逻辑的延长。这证明了康德主张的算术命题是"综合的"、包含着时间关系的理论是错误的。怀特海和我合著的《数学原理》(Princi-piaMathematica)中详细讲述了如何从逻辑开展纯数学。


有一点已经逐渐明白了:哲学中有一大部分能化成某种可称作"句法"的东西,不过句法这个词得按照比迄今习用的意义稍广的意义来使用。有些人,特别是卡尔纳普,曾提出一个理论,认为一切哲学问题实际都是句法问题,只要避开句法上的错误,一个哲学问题不是因此便解决了,就是证明是无法解决的。我认为这话言过其实,卡尔纳普现在也同意我的看法,但是毫无疑问哲学句法在传统问题方面的效用是非常大的。


我想简单解释一下所谓摹述理论,来说明哲学句法的效用。我所说的"摹述"是指像"美国的现任总统"一类的短语,不用名字来指明一个人或一件东西,而用某种据假定或已知他或它特有的性质。这样的短语曾造成很多麻烦。假定我说"金山不存在",再假定你问"不存在的是什么?"如果我说"是金山",那么就仿佛我把某种存在归给了金山。很明显,我说这话和说"圆正方形不存在"不是一样的陈述。这似乎意味着金山是一种东西,圆正方形另是一种东西,固然两者都是不存在的。摹述理论就是打算应付这种困难以及其他困难的。


根据这个理论,一个含有"如此这般者"(theso-and-so)形式的短语的陈述,若加以正确分析,短语"如此这般者"便没有了。例如,拿"司各脱是《威弗利》的作者"这个陈述来说。摹述理论把这个陈述解释成是说:


"有一个人、而且只有一个人写了《威弗利》,那个人是司各脱。"或者,说得更完全一些就是:


"有一个实体c,使得若x是c,'x写了《威弗利》'这个陈述便是真的,否则它是假的;而且c是司各脱。"


这句话的前一部分,即"而且"二字以前的部分,定义成指"《威弗利》的作者存在(或者曾存在,或者将存在)的意思。"因而,"金山不存在"的意思是:


"没有一个实体c,使得当x是c时,'x是金的而且是山'是真的,否则它就不是真的。"


有了这个定义,关于说"金山不存在"是指什么意思的难题就没有了。


根据这个理论,"存在"只能用来给摹述下断言。我们能够说"《威弗利》的作者存在",但是说"司各脱存在"却不合语法,更确切地讲,不合句法。这澄清了从柏拉图的《泰阿泰德篇》开始的、两千年来关于"存在"的思想混乱。


以上所谈的工作的一个结果是,剥夺了自从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以来数学一直占据的崇高地位,并且打破了从数学得来的那种反对经验主义的臆断根据。的确,数学知识不是靠由经验进行归纳获得的;我们相信2加2等于4,其理由并不在于我们凭观察极经常发现到两件东西跟另外两件东西合在一起是四件东西。在这个意义上,数学知识依然不是经验的知识。但也不是关于世界的先验知识。其实,这种知识仅仅是词句上的知识。"3"的意思是"2+1","4"的意思是"3+1"。由此可见(固然证明起来很长)"4"和"2+2"指一个意思。因而数学知识不再神秘。它和一码有三呎这个"天经地义"完全属同样的性质。


不仅纯数学,而且物理学也为逻辑分析哲学供给了材料;


尤其是通过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供给了材料。


相对论里面对哲学家重要的事情是以空时来代替空间和时间。据常识,认为物理世界是由一些在某一段时间内持续、而且在空间中运动的"东西"组成的。哲学和物理学把"东西"概念发展成"物质实体"概念,而把物质实体看成是由一些粒子构成的,每个粒子都非常小,并且都永久存留。爱因斯坦以事素代替了粒子;各事素和其他各事素之间有一种叫"间隔"的关系,可以按不同方式把这种关系分解成一个时间因素和一个空间因素。这些不同方式的选择是任意的,其中哪一种方式在理论上也不比其他任何方式更为可取。设在不同的区域内已知两个事素A和B,那么满可能是这种情况:按照一种约定,两者是同时的,按照另一种约定,A比B早,再按照另外一种约定,B比A早。并没有任何物理事实和这些不同的约定相当。


从这一切似乎可以推断,事素应当是物理学的"素材",而粒子不是。向来认为的粒子,总得认为是一系列事素。代替粒子的这种事素系列具有某些重要的物理性质,因此要求我们予以注意;但是它并不比我们可能任意选出的其他任何事素系列具有更多的实体性。因而"物质"不是世界的基本材料的一部分,只是把种种事素集合成束的一个便利方式。


量子论也补证了这个结论,但是量子论在哲学上的重要意义主要在于把物理现象看成可能是不连续的。量子论指出,在一个(如上解释的)原子内,某种事态持续一段时间,然后突然换成一种有限不同的事态。已往一贯假定的运动连续性,似乎自来不过是一种偏见。可是,量子论特有的哲学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我想量子论恐怕比相对论会要求更根本地背离传统的空间时间学说。


物理学一直在使物质的物质性减弱,而心理学则一直在使精神的精神性减弱。在前面一章中,我们曾有机会把观念联合与条件反射作了比较。后者的生理学色彩显然重得多,它已经代替了前者。(这只是一个例证;我不想夸大条件反射的范围。)因此物理学和心理学一直在从两端彼此靠拢,使得威廉·詹姆士对"意识"的批判中所暗示的"中性一元论"之说更有可能成立了。精神与物质的区别是从宗教转到哲学中来的,尽管在过去一段长时间内这种区别似乎还有确实的理由。我以为精神和物质都仅是给事素分组的便当方式。我应当承认,有些单独的事素只属于物质组,但是另外一些事素属于两种组,因此既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这个学说使我们对于世界构造的描绘有了重大简化。


近代物理学和生理学提出了有助于说明知觉这个古老问题的新事实。假若要有什么可以称作"知觉"的东西,知觉在某种程度上总要是所知觉的对象的效果,而且知觉假若要可能是关于对象的知识的来源,总要或多或少跟对象相似。只有存在着与世界其余部分多少有些无关的因果连环,头一个必要条件才能得到满足。根据物理学,这种连环是存在的。光波从太阳走到地球上,这件事遵守光波自己的定律。这话只是大体上正确。爱因斯坦已证明光线受重力的影响。当光线到达我们的大气层时要遭受折射,有些光线比其他光线分散得厉害。当光线到达人眼时,发生了在别的地方不会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结局就是我们所说的"看见太阳"。但是,我们视觉经验中的太阳虽然和天文学家的太阳大不一样,却仍然是关于后者的一个知识来源,因为"看见太阳"与"看见月亮"的不同点,和天文学家的太阳与天文学家的月亮的不同有因果关联。可是,关于物理对象我们这样所能认识的,不过是某些抽象的结构性质。我们能够知道太阳按某种意义讲是圆的,固然不完全是按我们所看见的情况是圆的这种意义来讲;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假定太阳是亮的或暖的,因为不假定它如此,物理学也能说明为什么它似乎如此。所以,我们关于物理世界的知识只是抽象的数学性知识。


以上我谈的是现代分析经验主义的梗概;这种经验主义与洛克、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的不同在于它结合数学,并且发展了一种有力的逻辑技术。从而对某些问题便能得出明确的答案,这种答案与其说有哲学的性质,不如说有科学的性质。现代分析经验主义和体系缔造者们的各派哲学比起来,有利条件是能够一次一个地处理问题,而不必一举就创造关于全宇宙的一整套理论。在这点上,它的方法和科学的方法相似。我毫不怀疑,只要可能有哲学知识,哲学知识非靠这样的方法来探求不可;我也毫不怀疑,借这种方法,许多古来的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不过,仍旧有一个传统上包括在哲学内的广阔领域,在那里科学方法是不够的。这个领域包括关于价值的种种根本问题;例如,单凭科学不能证明以对人残忍为乐是坏事。凡是能够知道的事,通过科学都能够知道;但是那些理当算是感情问题的事情却是在科学的范围以外。


哲学在其全部历史中一直是由两个不调和地混杂在一起的部分构成的:一方面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另一方面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这两部分未能充分划分清楚,自来是大量混乱想法的一个根源。从柏拉图到威廉·詹姆士,哲学家们都让自己的关于宇宙构成的见解受到了希求道德教化的心思的影响:他们自以为知道哪些信念会使人有道德,于是编造了一些往往非常诡辩性的理由,证明这些信念是真的。至于我,我根据道德上的理由和理智上的理由都斥责这类偏见。从道德上讲,一个哲学家除了大公无私地探求真理而外若利用他的专业能力做其他任何事情,便算是犯了一种变节罪。如果他在进行研究以前先假定某些信念不拘真假总归是那种促进良好行为的信念,他就是限制了哲学思辩的范围,从而使哲学成为琐碎无聊的东西;真正的哲学家准备审查·一·切先入之见。假如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给追求真理这件事加上什么限制,哲学便由于恐惧而瘫痪,为政府惩罚吐露"危险思想"的人的检查制度铺平道路——事实上,哲学家已经对自己的研究工作加上了这样的检查制度。


从理智上讲,错误的道德考虑对哲学的影响自来就是大大地妨碍了进步。我个人不相信哲学能够证明宗教教条是真理或不是真理,但是自从柏拉图以来,大多数哲学家都把提出关于永生和神存在的"证明"看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任务。他们指责了前人的证明——圣托马斯否定圣安瑟勒姆的证明,康德否定笛卡尔的证明——但是他们都提出了自己的新证明。为了使自己的证明显得有根据,他们曾不得不曲解逻辑、使数学神秘化、冒称一些根深蒂固的偏见是天赐的直觉。


这一切都被那些把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主要任务的哲学家否定了。他们坦率地承认,人的理智无法给许多对人类极为重要的问题找出最后的答案,但是他们不肯相信有某种"高级的"认识方法,使我们能够发现科学和理智所见不到的真理。他们因为否认这一点而得到的报偿是,已发现有许多从前被形而上学迷雾所蒙蔽的问题可以精确地解答,而且是靠除求知欲而外丝毫不牵涉哲学家个人气质的客观方法来解答。拿这样一些问题来说:数是什么?空间和时间是什么?精神是什么,物质又是什么?我并不说我们在此时此地能够给所有这些古来的问题提出确定的答案,但是我确实说已经发现了一个像在科学里那样能够逐步逼近真理的方法,其中每一个新阶段都是由改良以前的阶段产生的,而不是由否定以前的阶段产生的。

在混乱纷纭的各种对立的狂热见解当中,少数起协调统一作用的力量中有一个就是科学的实事求是;我所说的科学的实事求是,是指把我们的信念建立在人所可能做到的不带个人色彩、免除地域性及气质性偏见的观察和推论之上的习惯。我隶属的哲学派别一向坚持把这种美德引入哲学,创始了一种能使哲学富于成果的有力方法,这些乃是此派的主要功绩。在实践这种哲学方法当中所养成的细心求实的习惯,可以推广到人的全部活动范围,结果在凡是有这种习惯存在的地方都使狂热减弱,而同情与相互了解的能力则随之增强。哲学放弃了一部分武断的浮夸奢求,却仍继续提示启发一种生活方式。


谢选骏指出:如果“把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主要任务”,那么恕我直言,这样的哲学不要也罢。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把逻辑分析当作哲学的主要任务”,那么,这种哲学的后果实际上就是取消了哲学。现在的疑问是,作为“哲学家”并且杜撰“哲学史”的罗素,他为何要“取消哲学”呢?这岂不等于砸了它自己的饭碗吗?不会的。因为这正是哲学的精妙之处——通过思考并不存在的东西,而提升人的能力;通过肯定并不存在的东西,提升人的地位;通过炫耀并不存在的东西,提升人的形象。而罗素的取消哲学,不过是他的提升自己能力、地位、形象的一个手段。罗素作为一个数学家,是失败的;作为一个哲学家,他也是失败的——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企图把这两个根本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


《第六章:数学与哲学》报道:

从1900年到1930年左右,数学的危机使许多数学家都卷入到一场大辩论当中。他们看到这次危机涉及数学的根本,必须对数学的哲学基础加以严密的考察。

在这场大辩论中,原来的不明显的意见分歧扩展成为学派的争论,以罗素为代表的逻辑主义,以布劳威尔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三大学派应运而生。他们在争论过程中尽管言语尖刻,好象势不两立,其实他们各自的观点在争论过程中都吸收了对立面的看法而有很多变化。

1930年,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暴露了各派的弱点,哲学的争论冷淡了下去。此后各派力量沿着自己的道路发展演化。尽管争论的问题远未解决,但大部分数学家并不太关心哲学问题。近年来数学哲学问题又激起人们的兴趣,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数学哲学的来龙去脉。

1、逻辑主义

罗素在1903年出版的《数学的原理》中对于数学的本性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说:“纯粹数学是所有形如‘p蕴涵q’的所有命题类,其中p和q都包含数目相同的一个或多个变元的命题,且p和q除了逻辑常项之外,不包含任何常项。所谓逻辑常项是可由下面这些对象定义的概念:蕴涵,一个项与它所属类的关系,如此这般的概念,关系的概念,以及象涉及上述形式一般命题概念的其他概念。除此之外,数学使用一个不是它所考虑的命题组成部分的概念,即真假的概念。”

这种看法是罗素自己最早发表的关于逻辑主义的论点。这种看法在以前也不同程度被戴德金、弗雷格、皮亚诺、怀特海等人表达过。戴德金在1872年出版了《连续性及无理数》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有理数做为已知,进而分析连续性这个概念。为了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考虑有理数乃至自然数产生的问题。他认为应该建立在逻辑基础上,但没有实行。

弗雷格在1884年《算术基础》中认为每个数是一个独立的对象。他认为算术规则是分析判断,因此是先验的。根据这点,算术只是逻辑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每个算术定理是一个逻辑规律。把算术应用到自然现象上的解释只是对所观察到的事实的逻辑加工,计算就是推理。数字规律无须实践检验即可应用于外在世界,而在外在世界、空间总体及其内容物,并没有概念、没有数。因此,数字规律实际上不能应用于外在世界,这些规律并不是自然规律。不过它们可以应用于对外在世界中的事物为真的判断上,这些判断即是自然规律。它们反映的不是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而是关于自然现象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早在罗素发现悖论之前,他在写作《数学的原理》时就企图把数学还原为逻辑,由于发现悖论,这个计划遭到了困难。他发现消除悖论的方法之后,又开始具体实现他的计划,这就是他和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

既然罗素、怀特海的《数学原理》原来的目的是企图把数学建立在逻辑的基础上,因此,书一开始就提出几个不加定义的概念和一些逻辑的公理,由此推出逻辑规则以及数学定性。

不加定义的概念有基本命题、命题函数、断言、或、否(非);这里讲的命题是指陈述一件事实或描述一种关系的一个语句,如“张三是人”,“苹果是红的”等等,由这些概念可定义逻辑上最重要的概念“蕴涵”。

要想由逻辑推出数学,第一步是推出“数”来,这件事皮亚诺及弗雷格都做了。罗素在消除悖论之后,成功地用“类”来定义1。这个过程极为繁琐费力,一直到《数学原理》第一卷的363页才推出“1”的定义,而第二卷费了很大力气证明了n×m=m×n。

在《数学的原理》及《数学原理》中,罗素的目标在于证明“数学和逻辑是全等的”这个逻辑主义论题,它可以分析为三部分内容:

1、每条数学真理都能够表示为完全用逻辑表达或表示的语言。简单来讲,即每条数学真理都能够表示为真正的逻辑命题。

2、每一条真的逻辑命题如果是一条数学真理的翻译,则它就是逻辑真理。

3、每条数学真理一旦表示为一个逻辑命题,就可由少数逻辑公理及逻辑规则推导出来。

这三方面不完全一样,罗素只是分别在各处用一条或两条表示过逻辑主义。由于哥德尔的不完全定理,3是错的,但是还可以坚持1和2。

罗素认为逻辑主义的许多主要论点不是来自他本人,弗雷格就曾明确地表示过一些逻辑主义的观点。但是,逻辑主义观点尽管受到批判,罗素本人还一直坚持。在三十年代以后,还是有许多人发展逻辑主义。

逻辑主义从一开始就遭到批评,“因为如果数学只是一套逻辑演绎系统,那么它怎么可能反映广泛的自然现象呢?它又怎样能够有创造力呢?它又怎样能够产生新观念呢?”用维特根斯坦的话说,数学就是同语反复(重言式),结不出任何新知识。

罗素悖论的出现,使得这一派遭到的攻击更大。彭加勒挖苦他们“逻辑主义的理论倒不是不毛之地,什么也不长,它滋长矛盾,这就更加让人受不了”。罗素—怀特海用了几年时间写出了《数学原理》论证了自己的观点,仍不免遭到讥讽。彭加勒挖苦他们费很大力气去定义1,说“这是一个可钦可佩的定义,它献给那些从来不知道1的人”,别人也说这一套完全是中世纪的教条。更有人指出这种方法的人为性、烦琐性。尤其是可化归公理,显然是硬加上的,没有任何自然之处。尽管如此,逻辑主义总算还能自圆其说。

对逻辑主义致命打击的是哥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它证明了从逻辑并不能推出算术的正确性来,显然把数学全部化归为逻辑彻底失败了。但是,罗素等人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他们为数学奠定了逻辑基础。在一段时期内,《数学原理》是一部引导数学逻辑家的经典,至今它还有一定的意义。

逻辑主义也不是后继无人,英国的拉姆塞、美国的奎因都对逻辑主义作了进一步的发展。

谢选骏指出:罗素等人的历史功绩就是花了十年时间,得到了“不可磨灭”的失败的印记。罗素不仅数学“研究”失败了,而且天文学的“研究”也失败了——


谢选骏《思想主权》记载:


银河系:1911年,E.赫茨普龙建立了第一幅银河星团的颜色星等图;1913年,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1872年—1970年)则绘出了恒星的光谱-光度图,即赫罗图。罗素在获得此图后便提出了一个恒星从红巨星开始,先收缩进入主序,后沿主序下滑,最终成为红矮星的恒星演化学说。1924年,亚瑟·斯坦利·爱丁顿提出了恒星的质光关系;1937~1939年,C.F.魏茨泽克和贝特揭示了恒星的能源来自于氢聚变为氦的原子核反应。这两个发现导致了罗素理论被否定,并导致了科学的恒星演化理论的诞生。对于星系起源的研究,起步较迟,目前普遍认为,它是我们的宇宙开始形成的后期由原星系演化而来的。

谢选骏指出:把哲学和数学混在一起就失败了,把哲学和数学和天文学混在一起就更加失败了。但是,正如马客死驴佞主义所说,事物总有两个下面,而且总向反面转化的——学术失败就可以拿诺贝尔文学奖了。

谢选骏:民主派不懂进攻是最好的防守

《民主党内部分析败选原因:拜登、哈里斯都有问题》(腾讯新闻 2024-11-06)報道: 在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于当地时间11月6日凌晨宣布胜选后,美国现任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于当地时间11月6日下午承认败选并祝贺对手胜利。 选前,两位总统候选人在各个民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