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谢选骏:中国阴影整合欧洲


《中国阴影笼罩欧洲,西班牙试图扩大对华经济联系》(PATRICIA COHEN 2024年10月31日)報道:


今年1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部门,致力于增加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投资与贸易。

今年7月,巴塞罗那港批准了建造一个新码头的计划,这个码头直接连接港口的铁路系统,运输中国向欧洲出口的电动车。

上个月,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访问北京期间,中国风力涡轮机巨头远景能源与西班牙政府签约,承诺在西班牙投资10亿美元建设一个绿色氢技术综合体。

在中国与西方的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西班牙的这些动作表明,它正试图扩大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中国是(欧盟和西班牙的)一个重要经济伙伴,”西班牙经济大臣卡洛斯·奎尔波在马德里的办公室表示。“欧洲必须找到自己的道路。”

这条路如今并不好找。本周,欧洲将把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提高到45%。欧盟认为,中国政府的补贴让中国企业能够低价出售汽车,给欧盟自己的产业带来威胁。

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后左)与中国外交官一起出席西班牙政府与中国远景能源公司签署协议的仪式。

西班牙外交大臣阿尔瓦雷斯(后左)与中国外交官一起出席西班牙政府与中国远景能源公司签署协议的仪式。


提高关税的投票在欧盟27个成员国中制造了分裂,法国支持,德国反对。12个成员国投了弃权票,欧盟第四大经济体西班牙是其中之一,反映了中国既被视为经济机遇,也被视为威胁的现实。

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人认为,中国试图向欧洲大量销售获得政府补贴的廉价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危及对欧洲大陆的繁荣至关重要的行业。与此同时,自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中国一直支持俄罗斯,破坏了欧洲的安全。

“这不仅关乎商业利益,也关乎地缘政治利益,”华盛顿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员丽埃娜·菲克斯说。欧洲必须谨慎,不要过于依赖中国的工业和材料,她说。

在她看来,西班牙正在采取一种务实的做法,通过建立合资企业,让本国企业获得中国的先进技术。


西班牙经济大臣奎尔波表示,当涉及汽车和农业等关键行业时,“西班牙需要做自己的分析。”

这种评估正在世界各国的首都进行,各国官员和企业都试图在世界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之际,找到保持本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途径。

西班牙中部普埃托利亚诺的氢气储罐。能源是西班牙和中国投资合作的重点领域。


曾大力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全球经济体系已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先是新冠病毒大流行,后来是俄乌战争和中东的战争。各国政府正在努力平衡他们对经济增长的渴望与对国家安全、国家间联盟以及供应链韧性的担忧。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税和反制的循环始于特朗普总统执政期间的2018年,后来不断升级,已影响到价值数千亿美元的商品。今年5月,拜登政府把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的关税提高到了100%。

美中贸易战的影响正在波及整个世界经济。

墨西哥和越南等不结盟国家经历了中国贸易和投资的快速增长,相应地,两国对美国的出口也已增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吉塔·戈皮纳特说,这些所谓的连接国家充当着“集团之间的桥梁”,是中国企业将商品运往美国但避免进口关税的一种方式。

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动态。

加泰罗尼亚大区主席佩雷·阿拉贡内斯在今年4月的仪式上宣布Ebro-EV Motors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达成协议。


“中国的战略很明显,”巴塞罗那商会国际业务经理约瑟夫·玛丽亚·戈梅茲说。“中国企业正在为解决贸易壁垒问题来到欧洲。”

中国一直在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并完成更多的并购。


今年春天,中国芜湖市政府旗下的汽车制造商奇瑞与西班牙公司Ebro-EV Motors签署了一项价值4亿欧元的协议。两家公司将在巴塞罗那一家已关闭的日产工厂生产电动汽车。

戈梅茲对达成另一项协议表示乐观,认为西班牙将击败竞争对手,与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名爵一起在西班牙建电动汽车厂。

中国的汽车制造商们已经达成了在土耳其、匈牙利和波兰建电动汽车厂的协议。

通过在欧洲大陆生产汽车,中国公司能避开关税。当地制造商能获得中国的专有技术。

中国生产商显然拥有“卓越的技术”,布鲁塞尔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雅各布·柯克加德说。避开这些公司的欧洲企业可能会“错失良机”。


但合作也能让中国获得筹码。欧盟投票决定征收关税后,奇瑞宣布西班牙工厂投产将推迟一年。西班牙政府官员否认推迟是表达不满的信号。

虽然西班牙长期以来在欧盟前三大经济体德国、法国和意大利面前显得逊色,但西班牙去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三倍多。上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西班牙经济今年将增长2.9%,是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中增长最快的。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历来作为欧洲增长引擎的德国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测为零。


汽车行业被认为对西班牙经济成功至关重要。西班牙已经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汽车生产国,去年87%的汽车产量出口到国外。

西班牙与美国的投资和贸易往来仍远远高于西班牙与中国的。而且,使用中国技术生产的欧洲汽车可能会因国家安全问题而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

尽管如此,西班牙商业组织联合会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玛塔·布兰科表示,与中国的关系仍有“巨大潜力”。西班牙商业组织联合会是一个代表着200多万个公司和商人的行业协会。

对中国投资者来说,西班牙与其他讲西班牙语的国家有着长期的文化和经济联系,这意味着它能成为通往拉丁美洲的门户——尽管该地区的国家担心中国向其市场抛售产品,但仍与中国保持着联系。

过去十年来,中国对西班牙的直接投资一直在增长,2017年以来已增长了一倍多,达到了近120亿美元。在西班牙政府与远景能源达成协议之前,中国控股的制造商中电丰业已宣布将在西班牙南部的绿氢工厂项目上​​投资20多亿美元。

西班牙经济大臣奎尔波称中国是欧盟和西班牙的“重要经济伙伴”。


西班牙电力生产的60%以上已经来自可再生能源,它希望成为欧洲清洁能源生产的领军人。

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也是西班牙许多农业生产者的主要关切事项。


“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西班牙猪肉生产商协会Interporc的副主任丹尼尔·德米格尔说。据该协会称,西班牙去年向中国出口了50多万吨白猪肉,占该行业总出口量的四分之一。

对欧洲和中国之间贸易战升级的担忧是显而易见的。

在投票决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的几天后,中国政府宣布对欧洲白兰地实施临时反倾销措施。中国政府还对欧洲的猪肉行业是否违反贸易规则,低价向中国出口展开调查。

“我们真的很紧张,”德米格尔说,他是今年9月陪同西班牙首相访华的代表团成员之一。访问结束后,桑切斯改变了西班牙在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问题上的立场,此前他曾公开表示支持欧盟征收关税。

与其他经济依赖全球出口和供应链的欧洲国家一样,西班牙正试图在与中国的合作和竞争之间走钢丝。

“我们必须持开放的态度,但不能天真,”经济大臣奎尔波说。


谢选骏指出:人説“中国阴影笼罩欧洲,西班牙试图扩大对华经济联系”——我看這豈不是“中国阴影整合欧洲”?裏應外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建立“歐洲新秩序”!


谢选骏:特朗普的支持者要的不是橄榄枝而是革命


《当贺锦丽向特朗普支持者伸出橄榄枝》(纽约时报 2024-10-31)報道:


周二晚,副总统贺锦丽抨击前总统特朗普不适合担任公职,她将自己的观点与能激发更多美国选民的经济担忧联系在一起。


近十年来,民主党人一直试图将特朗普定义为美国民主规范和政治传统的异类。希拉里·克林顿在2016年称他对美国民主发起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攻击”。四年后,拜登则指出,特朗普侵蚀了“国家的灵魂”。


周二晚上,副总统贺锦丽延续了这个趋势,她站在特朗普最臭名昭著的演讲现场(他煽动自己的支持者在国会大厦闹事),试图团结全国来反对他——连续三届总统竞选都出现了这样的尝试。


她称特朗普是“小气的暴君”。作为一名遭到弹劾的总统,他寻求重获“不受制约的权力”。作为一名被判有罪的重罪犯,他决心起诉自己的政敌,让美国人“分裂并相互恐惧”。


然而,在这些尖锐的攻击中,可以看到策略改变的迹象。与她之前的所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不同,贺锦丽寻求将生存困境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将自己的论调与能激发更多美国选民的经济担忧交织在一起。


“我向你们保证:即使你们不投票给我,我也会始终倾听你们,”她说。“如果特朗普当选,他在第一天就会带着一份敌人名单走进那间办公室,而我会带着一份待办事项清单上任。”


她的做法相当于默认了一个无法逃避的政治现实。特朗普并非一个边缘人物。周日晚上,麦迪逊广场花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不仅是为特朗普,也是为他之前的一些黑暗行为,这生动地提醒着人们,他已经成为共和党的灵魂。下周二无论输赢,大约一半的美国人都已团结在他身后。


前总统特朗普周日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举行了竞选造势集会,几位演讲者在集会上使用了种族主义和厌女症的语言。


贺锦丽在华盛顿的椭圆草坪做大选前的最后一次演讲,这里是特朗普当年发表演说煽动支持者到国会闹事的地方。


在竞选的最后几天里,贺锦丽试图将此人与他的支持者分开。把共和党人定义为“极端的MAGA”的做法已经不复存在,这是拜登在2022年中期选举期间使用的攻击口号。相反,贺锦丽正在以各种大大小小的方式,向可能曾经投票给这位前总统的共和党人伸出橄榄枝。


她前往摇摆州与共和党人一起举行活动,其中包括来自怀俄明州的保守派前众议员利兹·切尼,她是最激烈的特朗普反对者之一。贺锦丽还承诺将任命一名共和党人进入内阁。她的竞选团队向那些以前投票给特朗普的人发出了一系列直接呼吁,提醒他们,投票亭里的隐私是可以保证的。


民主党内的部分人——包括周二在她身后被灯光照亮的那位目前的白宫主人——对这种新做法似乎还拿不准。就在她上台之前,拜登总统似乎在一通竞选电话中把那些支持特朗普的人称为“垃圾”,通话在互联网上迅速传开,被共和党人抓住不放,而总统本人也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寻求澄清。拜登说,他指的只是特朗普周日集会上那个称波多黎各为“垃圾岛”的喜剧演员。


贺锦丽一直在极力避免出这样的乱子。本月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当被问及支持特朗普的选民是否“愚蠢”,她反驳道:“哦,天哪。我绝不会这样说美国人民。”


她说,特朗普才是“那个倾向于贬低、轻视和贬损美国人民的人”。


虽然贺锦丽将特朗普描绘成在美国民众当中制造分裂的人,但她将其置于一个更为传统的政治框架中,视之为一个脱离民众的富人政客。


她经常指出特朗普会为了他的亿万富翁朋友出卖中产阶级的经济需求这一点。她的政策建议集中在切实的经济问题上,例如增加老年护理的覆盖范围、降低托儿费用、为新购房者提供补贴以及应对高昂的食品价格。就连堕胎也从个人自由和医疗现实的角度予以重新定义,而不是什么更为崇高的信仰或道德问题。


周二晚,贺锦丽对集会现场的人群说,“我保证寻求共同点和常识性的解决方案,让你们的生活变得更好。我不寻求政治上得分。我要的是取得进步。”


为了赢得选举,贺锦丽必须激励痛恨特朗普的民主党基本盘,同时赢得独立选民和共和党选民的支持。


贺锦丽承认国家陷入了分裂,但她承诺是,这种分裂不必持续下去。


她的这些做法旨在扩大她的政治阵营。为了赢得选举,贺锦丽必须激励痛恨特朗普的民主党基本盘,同时赢得独立选民和共和党选民的支持,这些选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钱包。


根据《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最近所做的一项民调,只有7%的选民表示,民主是他们选择总统的最重要考量。


尽管如此,特朗普本人周二晚上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舞台上试图利用拜登的“垃圾”说,希望选民能够对他自己将民主党人或不同意见者妖魔化为“共产主义者”和“害虫”的言论视而不见。


“那太可怕了,”他说道,并将其与希拉里在2016年“一群无耻之徒”的说法相提并论。多年来,共和党人一直把这句话作为战斗口号。


而48小时前,保守派电台主持人希德·罗森博格刚刚在特朗普的集会上将整个民主党描述为“一群堕落、低级、反犹的低贱之辈”,后者并没有对此予以谴责。


周二晚上,贺锦丽承诺要摈弃的正是这种煽动性言论。她承认国家的分裂,但她的竞选核心承诺是,这种分裂不必持续下去。


“有人不同意我们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他们是‘来自内部的敌人’,”她说。“美国长期以来被太多的分裂、混乱和互不信任所困扰。我们很容易忘记一个简单的事实:事情不必如此。”


然而,即使贺锦丽成功地团结起一个联盟来击败特朗普,她可能仍然不得不面对他在共和党内的强大影响力。


他关于2020年大选的谎言在共和党内流传,并被保守派媒体、政客和名人在过去四年中不断放大。如果他获胜,他的支持者不仅会看到一个新的未来,而且在他们看来这还是一次正当的失而复得。如果他输了,他们已经为可能出现的不法行为做好了准备。


随着选举日的临近,特朗普又增加了一项对民主党的攻击。他虚假地预言,该党“将会在竞选中作弊”。


“这是他们获胜的唯一方式,”他本月在威斯康星州朱诺说。“我们不能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特朗普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造势活动持续了近六个小时,他最坚定的支持者出席了这次活动,包括埃隆·马斯克和他的几位家庭成员。


贺锦丽在演讲中承诺,即便是对那些不认同她的人,她在当选后会为他们谋福利。


網民嚎叫:


居家凡人 发表评论于 2024-10-31 07:41:17

@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4-10-31 06:02:26

O8什么时候煽动分裂了?从来没有

-------

因为你显然代表墙国利益,一般你关于美国的言论,我不会在意。这里破个例:

举例佛州吹杨案,明明知道这是一个可能涉及种族的很敏感案件,奥巴马不等调查第一时间跳出来认“儿子”,完全不讲是非,不顾司法程序。前两天还公开特定指责男性黑人不支持猪党。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baikaishui 发表评论于 2024-10-31 07:28:43

有人说奥巴马吹嘘自己有能力选上第三任,这也是恬不知耻到极点了。如果希拉里选上了,他这么说还有点资本,不就是因为他执政造成人民撕裂,才会让川普这种政治素人选上总统?只有没脑子的人才会相信那些极左媒体给总统的排名。

jidushan 发表评论于 2024-10-31 07:28:24

看看香馨是屎这样一直唱衰美国的裸奔五毛如此痛恨川普就知道要想美国强大,非川普莫属。如果你有投票权,在美国交税,你的资产和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最明智的选择是川普。


谢选骏指出:人説“当贺锦丽向特朗普支持者伸出橄榄枝”……我看你們全都錯了,因爲特朗普的支持者要的不是橄榄枝而是革命!当贺锦丽向特朗普支持者伸出橄榄枝,她他們會接過來,狠狠抽打她的臉!


谢选骏:选谁像谁或是——去他媽的候選人


《美国大选倒计时:“台美人”如何选择特朗普和贺锦丽?》(吕嘉鸿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0月31日)報道:


随着美国总统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台裔美国人,亦即“台美人”(Taiwanese Americans)的选择成为了海内外台湾人热议的话题。在这场关乎美国内政及美中台三角关系未来何去何从的政治竞赛中,不同意见的声音交错,展现出台湾移民群体中多样的观点与情感。


有受访者向BBC中文表示,作为移民他们对于美国内政的关注日益增强,认为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对美国民主体制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有人在几年前曾经是特朗普的支持者,但目睹了2020年他与美国国会大厦暴乱之间的联系后,信念动摇,转而批评他的行为。


此外也有一些人坚信,美国正遭受来自中国的挑战,认为美国民主的基石正被共产主义侵蚀,而特朗普或许是能挽救这一局面的关键人物。


四年过后,这一拥有投票权的台裔人群的立场发生了什麽样的变化?


粉转黑?


“2016那一年,我很多大学同学或朋友在电话上骂我,说我到底怎么搞的,竟然会投给一个种族主义者……”


这是39岁的艾伦(Allen)今年10月透过电话向BBC中文记者吐露的心声。2020年,他也把票投给了特朗普。


艾伦告诉记者,小学毕业后便随着妹妹和母亲移民到美国德州,父亲则留在台湾工作,形成了一个典型的台湾移民家庭。在访问一开始,艾伦便急切地分享,他刚到美国就如何立即上了一堂美国民主课程。他说,刚移民到美国不久,正值高尔(戈尔,Al Gore)与小布希(小布什,George W. Bush)于2000年进行世纪对决。在关键的佛罗里达州,两人的选票过于接近,废票认定使得选举成为争议。虽然高尔提起诉讼,但最终撤回并承认败选,致电恭贺小布希:“这让我震撼不已,第一次感受到美国民主的伟大……这是我第一次的文化冲击。”


艾伦回忆,自己成长在德州,发现即使许多人批评特朗普粗鄙,但他们从前就是《谁是接班人》(The Apprentice,特朗普主持的电视真人秀)的忠实粉丝:“他其实是个有趣的人,疯疯的没有关系,只要会做决定。其实,就像我们德州人一样,豪爽而直率。我们德州的小布希起初也被视为笨蛋,但911事件后,他的表现逐渐被认可,成为一位出色的总统,这就是我们南方人的风格。”


“当时我们选择他也是因为,觉得他会在美中关系打破陈规,对台湾问题会有一个新的立场,而他确实做到了。”艾伦说。


然而,这种好感在2021年1月国会大厦暴动事件后被打破:“他选举失利后的行为让我感到无法理解,我觉得非常不应该!法治是民主的核心。然而,他输了选举却仍然固执,甚至煽动大众冲击国会大厦,川粉们也开始质疑美国的民主制度,宣称选举投票毫无意义,都是作票。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因为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正在削弱民主和法治的重要性,而这两者正是美国最根本的力量。”


对特朗普看法的转变让艾伦感到困惑。他也开始思考,如果特朗普不遵守民主和法治,那么在选后是否会抛弃乌克兰,停止对基辅的支持——就如同许多美国共和党人多次表示的那样,美国应该停止军援。这也让他更深思,若特朗普当选,是否会放弃对台湾的支持?例如,他多次提到台湾应该支付“保护费”给美国等言论,让艾伦对他对台的态度产生了疑虑。


艾伦说自己这次应该不会再把票投给特朗普。


在美东的台美人陈俊文今年将首次参加总统选举投票。


与艾伦有着类似想法的,还有另一位在美东工作的年轻教授陈俊文。


1982年出生于台湾南部的陈先生,十多年前赴美留学,主修运动科学,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到教职,几年前正式入籍成为美国公民。现居纽泽西(新泽西)的他每周抽出一天,前往一所监狱为囚犯义务授课,辅导他们出狱后能尽快找到工作。正因如此,陈俊文对美国社会的贫穷、种族及阶级问题有着深刻的感触和观察。


陈俊文向BBC强调,认为自己的政治立场一直是中间偏左,因此他颇认同民主党的“全民医疗保险”政策,认为这政策与台湾的全民健保制度相似,可以照顾到每一个人。但是,他也对民主党提出赦免大学学生贷款感到不平,认为这对一些已经缴完贷款的老一辈公民不公平,“为什么没有贷款过的人要付税,帮他们缴学贷?”但陈俊文说,他对特朗普给富人减税的做法更感到不满,“你赚的比我说,应该要缴更多税对吧?”


美国大选2024


陈俊文以前对特朗普的印象并不差:“其实四年前,我心中暗暗希望他当选,虽然我不喜欢这种人以及他的个性,但我对他的中国政策非常赞同,当时觉得他若当选,抗中路线应该能持续。”


然而,成为美国公民后,今年在考虑自己即将投下的第一张美国总统选票时,陈俊文向BBC解释自己考虑的原因更加多元。他说,特朗普在性别及种族议题上经常发表歧视言论。对于美台关系,他认为拜登上台后的表现比特朗普更有心,并对北京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陈俊文又向记者强调,目睹国会暴乱的发生,无法将自己人生的第一张美国总统选票投给特朗普:“太反复无常了!即使他真的支持台湾,他的行为也可能引发大众将台湾与特朗普捆绑在一起,变成党派政治的议题,对台湾而言反而是危险的。”


特朗普是个“行动派”


这是杨智伟(Winston Yang)的看法,1970年代他在纽约市出生长大,哥大毕业后,在华尔街投行工作多年,疫情前回到台湾,在台北成立了一家AI运动科技新创公司。


杨智伟是第二代台美人移民,他的双亲来自台南,1960年代赴美求学及工作。父亲杨次雄是美东知名的医生,后来在纽约创办了一家小型银行,而母亲杨黄美幸则是著名的民主活动人士。杨智伟双亲几十年前就在北美组织台湾人社团,支持民进党1986年创党,同时杯葛国民党政权,他们曾在台湾戒严时期被列为蒋经国政府的“黑名单”,无法回台,直至解严。这样的家庭背景使杨智伟对威权体制格外敏感。


杨智伟向记者解释,他认为当前国际局势正逐渐划分为两大阵营:中国、俄罗斯、朝鲜和伊朗等国在一方,另一方则是美国及其盟友。他告诉BBC,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日益增强,从“一带一路”到越来越多国家以人民币进行贸易,全球秩序的重心似乎正慢慢倾向中国。因此,杨智伟表示,当前的美国如同温水中的青蛙,正在不知不觉中被共产主义侵蚀,未能察觉潜在危险。在他看来,特朗普是一位能够明确与极权政府斡旋的领导者。


杨智伟并不认为自己是“川粉”,但他认为特朗普的许多战略正是现今美国及其盟友所需的。他向BBC强调,尽管特朗普的行为引发了不少争议,但美国的法治体系不会允许任何总统凌驾于法律之上:“我不认为川普对美国民主构成威胁,真正的挑战在于那些迅速崛起的威权政体和极端民族主义。美国的法治体系会确保任何总统都无法超越法律。”


杨智伟表示,自己作为台湾的二代移民,同样关注谁当选美国总统能更好地保障台湾的安全和民主:“我认为美国外交经过多年的战略模糊后,现在需要更清晰的战略。”


另一位来自美国宾州的戴小姐(化名)则向BBC表示,她本来还在犹疑不定,但她在想将票投给特朗普了。在美居住十多年、今年40岁的戴小姐称,以台湾人而言,她无法接受贺锦丽在选战中不明确表态对中国的态度,例如对关税的摇摆不定。她认为,关税政策虽然是七伤拳(伤敌七分,伤己三分),但这是现下与强势北京谈判的最佳策略,否则世界各国也不会跟进对中国采取关税手段。她强调,贺锦丽认为美国的最大敌人是伊朗而非中国,“我认为这真是个笑话”。


《经济学人》近日分析,在这场大选竞赛中,从贺锦丽对美中关系有限的评论来看,贺锦丽似乎比拜登更偏向鸽派。《经济学人》分析称,与特朗普不同的是,贺锦丽无意发动贸易战。


拜登在总统任内四度表态若解放军试图入侵台湾,美国会捍卫台湾。贺锦丽10月接受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时针对台海问题并未重申拜登的承诺,而是说“我不谈论假设性问题”。


贺锦丽对于中国的态度及台湾关系的表态或不表态,都让戴小姐不信任贺锦丽更能捍卫台湾,“我感觉她对台湾问题恐会比拜登更冷淡”。


但戴小姐也坦承,作为台湾移民,她关注的台海及中国议题并不是土生土长美国人在这次大选关注的重点。


住在摇摆州及往来美国中西部工作,她观察到美国人最在意的是经济,因为美国人现在普遍感受是经济萧条与物价飞涨:“如果贺锦丽摇摆州输掉,那就是选民觉得特朗普较有能力处理经济问题。”


位于法拉盛的纽约台湾会馆,推广台语文活动,是台美人的活动中心之一。


戴小姐解释,非法移民或无证难民在各州造成的话题可以说烽火连天:“连我去芝加哥都很有感,你可以看到市区路边有难民妈妈带着小孩,他们是从德州被送来的委内瑞拉人,我的同事家人也遇到非法移民肇事逃逸以至于无法取得保险理赔的意外。至于其它我们也非常关心的如外交,堕胎、平权或减碳等等议题,我发现在摇摆州都是较不核心的话题。”


30多年前移民美国、现居于加州与台湾高雄,往来台海两岸从事半导体进出口生意的陈女士也有相似看法。


陈女士在电话中告诉BBC:“我在加州的家人每一张票都会支持贺锦丽,他们都反对我,认为特朗普是种族歧视者,马斯克和特朗普都是亲中派。可我并不这么认为,因为我觉得特朗普是一位行动派,而不是只会空谈的人。他在经济上的表现绝对比贺锦丽强太多。”


谢选骏指出:人問——美国大选倒计时:“台美人”如何选择特朗普和贺锦丽?我看——选谁像谁!也就是説,人們都會選擇和自己比較像的那個人。有的人誰都不選,因爲自己誰都不像——去他媽的候選人!

谢选骏:宗教是思想主權的體現


《中国史前宗教与社会权力的演进》(《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1期李禹阶)報道:


摘要:史前社会权力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祭祀、占卜与天文、农业等公共服务功能。这种祭祀、知识、经济相结合的包含蒙昧和理性要素的公共服务功能,滋生了以巫师“权威”为标志的社会权力萌芽,并逐渐由自然神信仰转型为祖先主神崇拜。它使世俗权力不断扩大,而军事的、政治的显性权力要素则是在这种公共权力的发展中逐渐出现的。它最终形成神权、族权、军权三位一体的权力形态及血缘族氏为基础的内聚性、排他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复合型社会结构及其制度模式、价值观念,使史前中国在没有经过明显的财富分化阶段的情况下进入早期国家阶段,形成以宗法制为基础、世俗权力为核心、祖先神崇拜为特色的“早熟”的政治国家。


关键词:史前宗教公共功能祖先崇拜军事权力政治国家


作者李禹阶,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教授(重庆401331)。




  与国外相比,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产生有着独特的演进路径,而这种独特演进路径又与史前宗教和社会权力的起源、发展密切相关。探讨这种社会权力的演变进程,对于深入理解中华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的产生具有重要价值。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中国史前宗教与社会权力演进的复杂关系加以进一步讨论。需要说明的是,基于这一问题的重要性,目前中外学术界在这方面已经推出相当丰富的成果,关于这些成果的内容、贡献与价值,我们将在下文的相关讨论部分分别予以介绍。


  一、原始宗教的公共功能与社会权力的萌芽 


  早期国家起源的路径大体有两条,即自发的道路与强制、冲突的道路,这几乎是中西方学术界的共识。美国人类学者罗伯特·L.卡内罗(Robert L. Carneiro)认为,“严谨的国家起源理论有两大类:自发的和强制的。自发论坚持认为:在历史的某一时刻,某些人群自发地、理性地、自愿地放弃他们的个人权力,并与其它群体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以叫做国家的大型政治单位”。在对这两种国家起源理论的阐释中,卡内罗就曾重点对在西方影响颇大的“契约论”“自动论”“水源论”等进行了批评,这些批评包含着诸多合理因素。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学术界对于这两种类型的社会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索,并有着诸多重要研究成果。但从总的趋向看,目前学术界对史前“冲突论”或“战争论”研究相对深入,而在关于“自发论”的讨论方面则仍然有较大空间,主要缺陷是未真正触及社会权力起源、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内生动力机制。实际上,即使是最早的、最简单的原始聚落,一旦构成社会组织形式,就总是隐藏着或明或隐的社会权力萌芽,以便有序开展聚落人群的生产、生活事务,而不是让人各行其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它(所有制——引者注)的萌芽和最初形式在家庭中已经出现,在那里妻子和儿女是丈夫的奴隶。家庭中这种诚然还非常原始和隐蔽的奴隶制,是最初的所有制。”从某种角度看,即使是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也有着多重交叠的由原始宗教、经济、军事、政治组织等构成的权力网络要素。但是这些政治、军事、宗教、经济等要素并不是同时出现的,而是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先后出现的。一般而言,解决先民生存问题的历法、节气、巫医及维护聚落秩序的原始道德最早出现,而这些知识、技术及道德要素往往是在原始宗教的旗号下呈现的。当这种潜在关系反映在人的主观意识中,就形成早期聚落社会组织的突出而外显的原始宗教或巫术形式,而军事权力等则是在其后的社会进程中才逐渐呈现的。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早期社会的原始宗教与巫术往往相互混淆。近代人类学的一项重要成果,就是认为史前“巫术与宗教既是行为状态,又是信仰系统;既是社会现象,又是个人经验”。从根本上看,早期社会组织中原始而隐蔽的权力萌芽既是通过原始宗教(或巫师)的“权威”出现,也在这种“权威”发展中通过掌握公共功能的要素而不断变异、转化为早期社会权力。正因如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诸多学者在提到早期文明与史前社会组织发展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史前宗教与神权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研究者角度、视野、对象的不同,关于该问题的探讨仍然不够深入。


  从考古资料看,在早期中国相对平等的社会中已经隐藏着由原始宗教所表现的社会权力的萌芽。例如,在距今8000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就发现如龟甲、骨笛、叉形器成组出现的墓葬,这些墓一般较大,随葬品较丰富。尤其是其中发现的龟甲、骨笛、契刻等有着明显宗教仪式性特征,说明墓主应该是祭祀一类的、具有一定“权威”的人物。在距今7000多年的北方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兴隆洼遗址、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也发现选用真玉精制的玉器如玉玦、玉钻孔匕形器、玉斧、玉锛、钻孔圆蚌等用于祭祀、占卜用的“神器”。在湖南沅水流域的高庙遗址下层,考古学家发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型祭祀场,面积估计达1000多平方米。在祭坛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凤鸟负日、獠牙兽面(饕餮)纹、八角星纹及其组合图案,这些陶器有许多是精美的白陶,它们显然属于祭器一类。这些组合图案显然是当时的先民宗教信仰与太阳神崇拜的写照,它描画了巫师祭祀和沟通天、人的图景。


  从考古资料可以发现,这些聚落遗址并没有明显的财富分化迹象,而仍处于相对平等的社会阶段。在社会分层尚不发达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原始宗教遗迹以及颇受尊崇的巫师一类人物呢?实际上,这种墓葬仪式、随葬品及祭祀场所表现的正是先民群落的个体或集体性社会观念以及信仰型“权威”的存在。这是因为围绕墓葬的各种随葬“神器”及相关仪式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聚落先民的观念、信仰,是以物化载体形式表现的集体社会意识。从人类学材料看,这种集体社会意识主要来自史前先民基于现实生存条件而产生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在史前社会中通常是通过原始宗教所蕴含的迷信与科学、技能相混杂的方式来实现的。例如史前宗教祭祀天地、神祇的传统,就包含着观天测地、了解节气、预告风雨雷暴、驱邪祛病,以及通过精神信仰来维护氏族、部落传统道德和习惯法等诸般内容,这些要素构成了史前先民基于生存挑战所需的对内对外的应力机制。故此,通常史前宗教都聚合了早期先民在物质与精神文化上的诸多发明、创造,并将这些早期的科技知识、生活经验融入祭祀、占卜的宗教信仰中,以获得权威属性。例如,距今8500—7800年的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发现的男性太阳神石刻图像,体现出三峡地区早期天神膜拜和巫的神职意识。在距今7000多年的辽宁查海遗址中发现的用碎石块堆塑出的一条长19.7米的“石龙”,其南侧有墓葬和祭祀坑,应与天象崇拜、天文节气有关。在距今7200—6400年左右的内蒙古敖汉旗赵宝沟文化遗址,发现了神兽太阳纹、神兽月相纹、神兽星辰纹等象征天文星象的灵兽图纹,这既说明早期聚落先民的宗教信仰集中体现在与天文、天象有关的观象授时或预卜吉凶上,也说明在这种夹杂科学要素的祭祀、占星等行为中,当时的神职人员是在知识加持的原始宗教神秘面纱下获得其威望的。


  在新石器中期,聚落先民已存在有关天文、气候、节气的二分二至及使用观天测地工具的知识,如古人常常谈到的“律管候气”“测量日影”等。冯时在谈到贾湖遗址出土骨笛与“律管候气”的功能时指出,“十二律在当时很可能已经产生,而22支骨笛实际就是迄今我们所知的以骨为管的最早的骨律”。史前中国各区域考古材料证明,当时主持祭祀、观测天象的巫师多是通过祭祀、占卜和知识、经验而形成早期聚落社会中的“权威”,并成为聚落先民所尊崇的对象。所以,早期聚落社会的巫师正是从宗教活动与生产实践中获得知识素养的一批最初的神职者、天文学者、医者、工匠。而在“酋邦”式的非“强制”时代,沟通神祇与知识、经验所形成的“权威”往往孕育着早期社会权力的萌芽。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距今6000年左右的聚落社会中。例如,距今6400年左右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有壕沟、灰坑、墓葬和蚌壳摆塑的图案。特别是第45号大墓,墓主系一壮年男性,成年男性人骨架的左右两侧分别用蚌壳摆塑有龙和虎的三组图像,在墓室东、西、北三面的小龛则有为墓主殉葬的人殉。李学勤据此认为,墓室中图形和墓主的相关位置与古代人关于青龙、白虎的方位相合,表明当时已经产生四象观念。从该男子墓仪看,墓主应该是该聚落的巫师兼首领,故在他死后被给予高规格的龙、虎、人殉的祭奠仪式。


  濮阳西水坡遗址45号墓尽管有着尊崇葬仪,但关键是该聚落遗址并没有发现明显的财富或等级分化迹象,这说明原始宗教及巫师崇拜,不仅是先民的一种信仰,更是先民在天文、农学、医疗、伦理上的一种公共服务需求。这种公共服务功能是以自然法则的神秘力量呈现出的混杂着巫术、科学、经验、道德的宗教、知识、伦理的秩序体系,它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原始先民为生存所需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由于这种公共服务产品的极端重要性,它会随着时日延续而逐渐演变为一种隐形的社会权力起源因素。


  史前中国文明正是在适应这种公共需求过程中而逐渐萌芽的。例如,五帝之前的“三皇”据说就是上知天象、节气,下明地理、水文,并能治民、卜筮、懂得乐理的一类人物。三皇之名始见《周礼·春官宗伯》:“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关于“三皇”的名称有不同记载。例如《风俗通义》引《尚书大传》:“遂人以火纪,火,太阳也,阳尊,故托遂皇于天;伏羲以人事纪,故托戏皇于人。……神农以地纪,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 据此可知,三皇为遂人、伏羲、神农,并分别与天(皇)、人(皇)、地(皇)相对应。“三皇”传说显然与“五帝”有着重要区别。《庄子·盗跖》篇记有“有巢氏”“神农氏”等事迹,“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韩非子·五蠹》有“有巢氏”“燧人氏”的记载。从诸多传世文献可以看出,“三皇”实际上是初民社会的知识精英,他们在生产、技术上对先民社会的贡献,被认为是“而民说之,使王天下”的根本原因。《越绝书》引战国时人风胡子的话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禹穴之时,以铜为兵……”尽管在各文献中对“三皇”名称、顺序的提法颇多,但由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有巢、遂人、宓戏(伏羲)、神农、赫胥氏等在神话、传说中的时序均先于“以玉为兵”的“五帝”(黄帝)时代,这与神话、传说中从黄帝起始的“五帝”以战争、礼乐为主的时代有着社会阶段上的重要界限。《战国策·赵策二》云:“宓戏(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三皇”时代的发明创造在黄帝时代也有诸多遗留,例如《世本》:“雍父作舂。宋衷曰:雍父,黄帝臣也。” 《说文解字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 但仔细分辨可以看出,“三皇”时代的创造者是他们本人,而黄帝时代的创造者则主要是其臣属。这种细微区别正反映了史前社会阶段的差异及权力起源的奥秘。张光直认为,《越绝书》“以石为兵”“以玉为兵”“以铜为兵”的分期法“很正确地将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经过的本质变化撮要出来了”,石器阶段“就大致相当于传统古史中的三皇(轩辕、神农、赫胥)”,玉器阶段则相当于“五帝(黄帝)”时代。这种认识很值得重视。


  但是,原始宗教所提供的为聚落社会服务的公共产品不会长期止步于无偿服务的范围。当人口增加、聚落组织扩大时,巫师掌握的祭祀权力和知识权力就会逐渐超越其原有界限,开始形成异化力量,构成新的权力关系,包括早期社会的经济权力关系。早期聚落生产技术发展,开始产生剩余产品。但是,从世界文明史来看,即使在剩余产品十分缺乏的阶段,当时的巫师(祭司)兼首领也开始贪婪地把持着不均衡资源的再分配权力。例如,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苏美尔文明中,再分配权力并不是在社会资源极度丰富的情况下形成的,恰恰相反,“它使那些能够控制这一土地之人能调动数量不均衡的集体性的社会权力,并把它变成可用于反对他人的个体权力”。 所以,在原始宗教幕布遮掩下的知识、技术,都逐渐与资源的再分配权力挂钩。弗雷泽通过大量人类学实例指出:在很多地区、民族中,“巫术的施行者必然会在对他们的故弄玄虚深信不疑的社会中成为举足轻重的有影响的人物。他们当中的某些人,靠着他们所享有的声望和人们对他们的畏惧,攫取到最高权力”。 它使原始宗教与其初的公共服务目的相分裂,使过去为了应对自然界挑战而形成的知识、经验,异化为一种促进聚落社会分层的力量。距今8000—6000年左右的中国各区域大量考古材料亦证明了这个问题。因此,正是在这种精神信仰与社会的分裂、异化中,由以知识、经验而确立的巫师“权威”逐渐形成为超越先民、族众,以及聚落、聚落群范围的,高高在上的“威权”,从而产生最早的社会权力起源。


  二、社会复杂化中的宗教职能与社会权力 


  从考古材料看,距今6000—4000年是史前中国各区域社会的动荡、分化期。这一时期,各区域的级差型聚落形态与早期“古城”“古国”不断涌现。例如,两湖地区从屈家岭文化开始,就不断出现规模甚大的多级聚落群及“古城”等。在中原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也出现典型的成组聚落与区域性大聚落群。史前中国的原始宗教正是与各区域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密切联系的,这种不同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形成不同的社会结构及主神崇拜,而这种主神崇拜的差异却深深影响着原始宗教的公共职能与权力起源和配置方式。李伯谦认为,在距今5000—4000年间,华夏史前文化出现几种不同的权力配置模式,“红山文化古国是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良渚文化古国是神权、军权、王权相结合的以神权为主的神权国家,仰韶文化古国是军权、王权相结合的王权国家”。 李伯谦的论断显然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对于在这种信仰方式与权力配置的背后隐藏着当时社会结构中什么样的潜在的联系、冲突乃至博弈,还需要深入探讨。


  从世界文明史起源及发展历程看,人类最初往往奉行自然主神崇拜,而这种自然主神崇拜的具体对象又往往是太阳神崇拜。世界上大多数民族都有日神崇拜的传统,如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希腊、罗马以及美洲印第安部落都十分崇拜太阳神。史前中国亦如此,我们在黄河、长江流域的诸多史前文化中都能看到太阳神崇拜的遗迹。例如,距今8500—7800年的湖北秭归东门头遗址发现的男性太阳神石刻图像;在距今7000年左右的湖南高庙遗址祭坛出土陶器上象征太阳神崇拜的凤鸟负日、獠牙兽面(饕餮)纹、八角星纹及其组合图案,以及河姆渡遗址陶器上发现的“双鸟朝日”纹饰等,应是当时先民的太阳神崇拜的写照。


  但是,由于环境差异,史前中国作为先民普遍信仰的“日神”崇拜在社会复杂化中则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其中既有以祖先神为主神的信仰形式,也有千年来持续如一,将古老的太阳神崇拜传统贯穿始终,还有在社会复杂化进程中由自然主神崇拜逐渐向祖先神崇拜转型的例子。这种主神信仰对象的转变,导致这些区域的社会组织、权力配置及价值观念深刻改变。其中,最典型的则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和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


  良渚文化是环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分布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在良渚文化先民中,太阳主神崇拜的传统持续千年,始终如一。在良渚文化发现的各种玉、石、骨器中,玉琮、玉璧、神徽等既是神权的象征,也蕴含着复杂的先民信仰。从良渚遗址发现的器物纹饰看,良渚社会最重要的礼器如玉器、象牙器等,几乎都装饰了神人兽面纹图像,以及见于玉琮、玉璧的各种鸟纹。目前学术界大都认为,这些神人兽面、鸟立阶梯状纹饰与日神崇拜有关。例如鸟立阶梯状边框图像,诸多学者认为该鸟与太阳神祇崇拜具有密切联系。 再如良渚的神人兽面纹中常出现在人和兽面部的典型形象是旋目形兽眼。这种兽眼在形制、力度上都颇具宗教与信仰特色,故许多学者认为良渚的神人兽面纹中的旋目形兽眼是太阳崇拜意识的表现。实际上,史前先民在宗教图腾与纹饰上雕刻“眼睛”,往往代表了神祇与人的沟通。从世界各地的人类学例证看,神祇眼睛常常是图腾崇拜的主题。在一些雅利安人神话中,太阳被视为“天眼”。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上,芒艾亚人的日神“拉”被认为是天神阿瓦蒂的巨眼。


  良渚文化这种日神信仰模式持续了近千年。例如在良渚中晚期的武进寺墩遗址中,M3大墓随葬大量玉璧、玉琮等,且玉琮多为上宽下窄的高节琮,从这些高节琮可以看出其与良渚早中期文化和信仰的前后相继关系。在福泉山附近的吴家场良渚后期墓葬中,发现镶插象牙镦的象牙权杖,权杖上的象牙薄片雕琢有10幅神人兽面纹,说明它与良渚早中期宗教信仰具有继承性与同一性。高城墩遗址是距良渚古城最远的高层级聚落。从玉琮等随葬器物看,良渚传统的神祇信仰仍然在高城墩延续了很长时间。这说明良渚中晚期的日神崇拜并没发生本质上的变化,其自然主神信仰延续始终。这种自然主神崇拜使“神权”在良渚文化中占有崇高地位。而其最重要特征就是,它可以通过仪式、符号和祭祀建筑等的信仰化,用超越早期社会各血缘组织之上的宗教“神圣”精神力量使社会阶级分层的对抗形式相对温和,缓解社会转型中的血腥、暴力与强制手段。总的来看,存在千年的良渚社会,内外的社会冲突与阶层竞争在统一神祇信仰中被相对消释、缓解。


  良渚作为当时最早的早期国家,其社会结构及社会权力的起源、形成及持续发展,显然有着各种特殊因素。例如,良渚文化的稻作农业所需的防御水旱灾害和合理用水、灌溉的需求,使人们必须加强各地域间的生产协作,如建造灌溉设施和大型水利工程等。此外,地处东南一隅的半闭合环境,使它有着自然的屏障,不易受到外来族群的侵扰。这使得良渚社会虽然保留了血缘氏族纽带及祖先神崇拜,但是这种现象并没有发展到与传统的太阳神信仰分庭抗礼的地步。在其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日神信仰所包含的如掌握节气、预告风雨、驱邪祛病等,就是良渚稻作农业与其先民需要的公共服务产品。有学者曾对瑶山、汇观山两处祭坛进行了多年观察,发现早晨日出方向与祭坛的四角所指方位具有惊人的一致性。这些史前宗教蕴含的宗教和科学、迷幻和理性等功能,构成日神信仰的广泛社会基础。因此,良渚文化社会权力的起源及发展,不是由于战争、冲突的压力,而主要是先民对原始宗教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使巫师掌握的信仰与知识相结合的公共权力,久而久之会超越其原有界限,并逐渐形成与平等社会对立的力量——一种新的权力形态。


  但是,史前中原地区的情况却大相径庭。史前中原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具有二元性:一方面,中原具有开放型地理地貌,内外地域都有河流、平原联结,故向来是周边各部落、族群的争战之所,名不虚传的“四达之地”;另一方面,史前中原地区原始聚落大都分布在大河流域的二、三级支流,小河的阶地、台地上,形成“小流域”“小区域”的发展格局,使史前中原地区各农业定居聚落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同质化的“村社”形态。随着人口数量的成倍增长,人口与土地承载力的矛盾也显现出来,它使争夺这些阶地、台地的有限的可耕地资源的冲突不断发生。这就使史前先民聚落或聚落群往往筑垒、挖壕自守。从考古材料看,距今5500年以来,环壕聚落及聚落群大量出现。这些分布于河流、河谷两岸的二级阶地上的聚落群的分布范围多是在半径20公里的区域内,形成该聚落群的层级结构与势力范围。 在史前社会的丛林法则中,这种聚落群应是早期中原社会最原始、朴素且花费成本最低的自发性政治联盟。这种情形使史前中原的先民血缘关系及族氏认同异常突出,它使人类早期的自然主神崇拜很早就改变其属性,发展成有利于血缘组织整合、控制的祖先主神信仰,这种氏族文化传统应该是环境的产物。例如,在约公元前6000年的裴李岗时代,黄、淮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白家文化和后李文化中均出现有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公共族葬墓地,它表明当时已有祖先崇拜和对祖先保留历史记忆的传统。它使中原先民社会很早就存在着奉天法祖、重视族类、注重世俗、崇贵轻富的文化根脉。


  在仰韶文化中晚期,当中原成为周边族群迁徙、殖民的“四达之地”时,中原地区的社会组织及信仰形式就更加偏重于崇尚实务的世俗权力的构建。这种情形表现在信仰对象的神格上,就既存在对超自然的山川、河流诸神的泛灵崇拜,更突出着对血缘性的部落祖先神的权威崇拜,同时也包括了对日益发展的世俗公共职能的图腾式敬畏。正是这几个方面构成中原先民部落、部族史前宗教的基本特点,建构了中原简朴、务实、尚贵的早期“礼”“仪”属性。这种信仰模式形成了聚落社会的世俗化、功利化特征,它将聚落首领的“先祖”“先公”作为政治体所在组织的最高神祇。由于作为祖先神崇拜的“先祖”“先公”权威必须依附在某一政治共同体上,并以该政治体的统治范围作为其信仰存在的“神性”领域,故它使社会权力开始由巫师所及的形而上宗教领域逐渐向政治共同体所及的世俗性社会领域转化,其权力属性,即神权与世俗权力的主从关系因此而转移。


  与良渚文化的“神权”模式不同,史前中原社会贯彻着早期氏族社会权力异化的两个传统,即垂涎权力的首领兼巫师对权力的着意异化和先民对宗教权威具有的公共服务功能的拥戴、敬仰。从传世文献和考古材料来看,当时被先民祭祀、膜拜的各政治共同体的“先祖”“先公”,大都为能沟通天地神祇,并有丰富知识、技能,对聚落有“功”的人物。《国语·鲁语上》:“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在春秋战国时人的眼中,上古时代享受大祀的“圣王”正是对先民族群或政治共同体有“功”而受到历代先民的祭祀并列入祀典。随着史前宗教公共职能的多维演变,巫师职能也发生转化。他们既是沟通天地神祇的使者,又是聚落道德及习惯法则的维护者,也是聚落先民需求的公共产品的执掌者。例如在某一地区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常常发现不同规模的祭祀遗址,这些祭祀遗址除了祭祀天地神明外,也有着测定天文、节气的功用。如在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发现3处夯土祭祀台遗迹,如果将这些祭坛与重要人物居住的大型建筑融合的用9个陶罐模拟的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相对照,可以看出祭祀与天文、历法仍是当时社会所需的主要公共职能。这种早期祭坛观天测象的功能在很多史前遗址中都能发现。


  因此,祖先主神信仰使中原地区的史前社会结构及价值观都发生根本改变。它构成一种在祖先神的“神性”信仰笼罩下的世俗王权政治及其制度范式,并表现出几个重要特征。


  其一,它是在史前宗教暨祖先神崇拜基础上发展而来,因此带着浓厚的神祇印迹。与自然主神崇拜不同,它不是神祇的人格化,而是人(先公先祖)的神格化。所以它更加注重其政治体组织、首领权力及等级秩序的合法性,同时也以这种“神性”来凝聚政治体内的先民、族众,在狂热的祖先神崇拜的“神性”氛围中开展其政治、军事、文化活动。其二,它以氏族血缘组织为基本社会细胞,并不断强化着这种血缘组织。它使祖先神信仰的内容包括着对血缘组织的强烈认同,将血缘组织的内聚、凝合看得高于一切。在这种制度模式中,血缘亲疏成为区别贵贱尊卑、决定分配消费的基本尺度,并有着导致政治体组织日益宗法化、“礼制”化的趋势。其三,它尽管以血缘组织为基础,但是却有着强烈的对由血缘组织层层叠构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同感,并由此产生对该政治体首领的权力认同,注重权力机制的载体功能,也十分看重“神性”笼罩下其政治共同体的发展。其四,由于受崇拜的祖先神与该先民组织有着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维持该政治体的生存、发展,以及维护统治者权势的最高“神祇”的特性。这种“神性”原则使它注重政治体的存亡兴衰,渴望通过政治体的稳定、强大来应对阶层冲突、对外战争、自然灾害等内外挑战。因此,尽管在祖先主神崇拜中,血缘氏族组织具有排他性、内聚性取向,但是在维护由这些血缘细胞组成的政治共同体生存、发展的原则下,它又会在整体层面上具有跨越血缘、文化的对周边区域、种族开放的“天下”观念,正是这种开放性、辐射性与内聚性、向心性的对立统一,使史前中原政治共同体具备着超越文化、种族的胸襟与宏大的对“天下”的想象力。


  因此,史前中原地区的祖先神崇拜,与沿太湖流域的良渚自然主神信仰可以说是两个不同的典型。当然这种区别不是绝对的,它们仍然具有相辅相依的互融因素。它使距今5500—4000年的先民社会与神祇信仰有着多元化发展趋势。大致来说,这一时期史前各区域社会都处在动荡、分化及转型中。这种动荡、分化及转型,就包括着史前先民社会结构及权力配置、价值观念等核心要素。大概而言,红山文化、凌家滩遗址与良渚文化等应是以自然主神信仰为主的“神权”政治;而地处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和长江中游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则处于由自然主神信仰向祖先主神崇拜的转型过程中。例如长江中游地区,继高庙文化之后的大溪文化就出现了从太阳神祭祀到祖先神祭祀的转变。有学者认为:“太阳、鸟崇拜的起源极有可能8000年前产生于湖南省。正确的话,可以说这种祭坛就是以太阳、鸟崇拜为背景,举行稻作丰登仪式的祭坛。”但是在距今6400—5800年的城头山古城发现的大溪文化一期前段至二期前段的大型祭坛中,这种凤鸟负日、獠牙兽面(饕餮)纹、八角星纹等纹饰大大减少,而发现了由椭圆形大型土坛和超过1米深的40多个祭祀坑组成的大型祭坛,以及置放的大块“祖”形砾石。从其旁有男性大墓和成组处于显著位置的石“祖”来看,明显有祭祖先之意。故有发掘者认为:“这种大砾石,或许就是后来‘祖’的象征物。”这种情形在其后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例如在屈家岭文化中晚期的邓家湾遗址,就发现大型乳钉管形器和筒形器相互套接的组合器祭祀坑,多达15处以上。在邓家湾筒形器祭祀遗迹附近的东南部,发现一个中间高四周低的近圆形的土台,发掘者推测,土台及周边遗迹应该与祭祀祖先有关,“那高高屹立的筒形器如果是祖的象征,则这里或许是祭祀祖先的场所”。它说明长江中游的社会组织宗教崇拜已由自然主神崇拜而转型为祖先主神崇拜。与此相应的是,长江中游地区的史前社会结构与权力配置也发生着急剧转变,这从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期的诸多大型、超大型的环壕聚落群及具有防御设施的古城的大量出现可以看出。


  史前东方海岱地区亦存在由自然主神崇拜向祖先主神崇拜的转型现象。在早期海岱文化中,当地土著的东夷族群崇拜对象应是象征“日神”崇拜的凤鸟等物。大汶口文化中出土了许多鸟状陶器造型。但是这种凤鸟崇拜却在不断转化,如传世文献就记载了东夷族群对象征“日神”的鸟图腾的重视。《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谈少皞氏以鸟名官曰:“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郯子将少皞氏的鸟官制度分为天文、节气、财赋、司寇、司马等二十四种类型,并认为“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鲁昭公十七年距少皞氏时代已2000多年,郯子对这段历史的熟悉,一方面说明了作为太阳神象征的凤鸟崇拜在东夷族群已有久远传统;另一方面也说明少皞氏时代,以鸟为象征的自然神祇开始同掌握着天文、历法、民事、财赋的职官权力系统相联系的情形。它说明该时期东方先民社会的信仰和制度已出现新的特点。例如,对被后人称为“高祖”的东夷首领太皞、少皞的崇拜,本身就意味着旧时的太阳崇拜的主神信仰已向人格化、伦理化的祖先神信仰发展。因此,随着社会复杂化加速,各区域的神祇信仰对象也在转变。而这种转变的关键,即是过去原始宗教中统摄为“天事”的公共服务功能逐渐分离为“天事”与“民事”两大系统。


  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曾对上古这种“神事”与“民事”的二元一体关系有所阐述:“陶唐氏以前之官所治者,天事也;虞、夏以后之官所治者,民事也。太古法制简略,不可得而详知。然以经传所载考之,则自伏牺以至帝尧,其所命之官,大率为制历明时而已。……盖此数圣人者,生则知四时之事,殁则为四时之神。然太皞、炎帝、少皞、颛顼所历者四时,而句芒、祝融、蓐收、玄冥、后土,则颛顼之时始有此五人者并世而生,能任此五官之事。至帝尧时,则占中星之法,置闰余之法,渐已著明,然其命官,犹以羲、和为第一义。自是四子之后,世守其法,居其官。”马端临将陶唐氏以前和虞、夏以后作为“天事”与“民事”的分界线,正好说明了虞舜时代前后的阶级关系、权力配置、制度结构的变化。他的“天事”“民事”之论,反映了史前宗教与社会权力转型的一个关键点,即旧有的、传统的、被笼罩于原始宗教信仰中的史前政治、文化传统都发生重大变化,这就是由原始宗教对史前社会的“天人”不分的信仰控制、整合模式转化为“神权”与世俗权力分离的社会权力形态。《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所谈到的少皞鸟官制度的二十四种类型中,除了主天文、历政的“天事”之官外,其余的司徒、司马、司空、司寇、司事、工正之官,显然属于“民事”权力系统范围的内容。值得注意的是,马端临提及的人物包括太皞、炎帝、少皞、颛顼等人。这些上古部族首领正是上古历史中社会政治、文化制度变革的重要人物。例如,从神话、传说等历史记忆看,颛顼“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则喻示着其时政、教即“天事”“民事”的分离。如《左传》昭公元年记此事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主辰”即是对辰星的观测、祭祀。辰星即大火星,大火星系二十八宿之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之心宿第二宿。当时对大火星的观测、祭祀之官亦称“火正”。《国语·楚语下》:“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由于“火正”一职,既是祭祀之官,亦是预报节气的民事之官,故而文献记其有“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的民事职能。它证明了旧时把持祭祀天地、主持民事的混沌之“神权”逐渐分离、转化为“神”与“民”的权力二元分割局面。


   三、史前宗教与社会权力的互动特性  


  王震中认为,早期王权与宗教祭祀权、军事权、族权三者是密切相关的。其实,在世界古老文明的发展中,血缘族群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在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等地的社会发展中,血缘性的氏族、村社组织往往是其牢固基础。即使在古代希腊、罗马等典型的古典城邦国家,其初期发展中血缘族氏集团与地缘性公民团体仍然相互纠缠不清。而在早期中国,距今6000—4500年的聚落群大都系“庇护型”层级聚落。在这种聚落群团中,实力最强聚落的“先祖”“先公”往往是整个聚落群团的信仰主神。史前先民社会的这种祖先神信仰,对当时的社会组织和权力结构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权力性质特征。自然主神的信仰模式会在时日流逝中将信仰神上升为最高统一神,这种统一神往往以信仰内涵作为其外延界限,由此超越氏族、部落的狭隘神祇信仰,形成超血缘、超族群、超世俗政治体的区域性宗教及神权政治体系,并与日益增长的世俗权力并驾齐驱甚或超凌其上。例如,古埃及的太阳神崇拜塑造了它的神权政治体系,而王权则需要不断以神权权威神化自身。它导致神庙和祭司权力加速膨胀,使王权与神权之间常常呈现激烈博弈。而在祖先主神信仰中,信仰主神主要是史前政治体里最高层级统治者的先公、先祖,它本质上是为了护佑地上该政治共同体的首领权力及人间统治,护佑其世袭子孙的福佑,故它是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权力与宗教体系,其世俗性特征十分明显。由于这种祖先神是以政治体范围作为它的威权领域,因此它必须以该政治体盛衰为其信仰存亡的前提,并在权力继承上有着王权神(祖)授、天道亲尊的特点。


  2.权力领域差异。在自然神崇拜中,其统治范围往往超越政治体领域,而将同一信仰但不同聚落群、古城、古国纳入共同的宗教统治范围,并主要以精神信仰方式进行社会整合与控制。例如,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由于受日神信仰的强烈影响,不同地域虽然在政治、文化上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但是超越世俗的精神信仰的控制方式,可以在统一神祇信仰下包容、融合不同血缘族群的存在,并使该社会在一千余年的历史演变中的社会整合、控制有着较为内敛、温和的特性。而中原地区的祖先神信仰所具有的世俗化特征,使最高神祇只能局限在当时的政治共同体内部权力所及的领域。例如,从新石器时代的传说、神话来看,由于祖先神崇拜具有的世俗文化特征,它和史前社会反映人类进步和与自然斗争的进取精神的传说、神话往往有着相容性。再如,中国史前关于“帝”“王”等政治体首领的传说、神话的逐渐一统化,一方面表现了《尚书·尧典》曰尧时“光被四表,格于上下……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的“万邦”林立而又呈现上下层级结构的局面。另一方面也说明处于层级结构顶端的大邦之君以“天”喻“祖”、“光被四表”的历史趋势,并在他们身上表现为浓厚的图腾化英雄主义的色彩。但是总的来看,这种权力神化并没有超过原始人知识信仰的范围和界限,泛灵禁忌的山川动植物神话始终与这些英雄为伴。由于祖先主神崇拜缺乏形而上的精神理念,大都局促在世俗权力和生老病死的人间功利祸福中,它使人们对现实人生的关切超过对自然神祇的信仰。这就从内部破坏着宗教的统一,阻碍着纯粹、抽象的“上帝神”摒弃世俗功利的出世道路的延伸,并在宗法血缘与世俗权力的结合中形成以血缘为基础的尊卑等级的“礼”及其原初制度。


  3.权力属性的特色。良渚文化虽然偏居一隅,其自然主神崇拜具有通过精神信仰而进行大规模民众动员的能力和社会整合机制。这种价值理念所建构的社会,更加注重区域统一神祇信仰的阶级压迫及公共功能的属性。在这种精神信仰与社会阶层的分裂、异化中,由以知识、经验而确立的巫师“权威”逐渐形成高高在上的“威权”,从而产生了最早的社会权力。而仰韶与龙山时期的中原,是在战争、冲突等严酷环境中成长的,故其祖先神崇拜下的权力属性常常是“神性”权威与世俗威权的结合。传说、神话中的史前部族的首领往往与祭祀、战争有关。例如黄帝,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之时,诸侯相侵伐,“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黄帝还是一位居住天宫的众神之神,“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上,驾象车而六蛟龙,毕方并辖……”(《韩非子·十过》)因此,在祖先神信仰中,其信仰主神与人间统治者的利益往往捆绑在一起,从而使以宗族群体或聚落的以实力为基础的占有关系用权力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形成多级聚落共同体,而权力也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层级化了,即担当了聚落秩序的守卫者角色,也成为聚落发展的重要的先导性内容。


  4.权力形态内涵。良渚不同血缘的聚落人群的集合是在统一神祇信仰中完成的,它同样也构成了血缘与地缘的结合。但是这种结合主要是在统一神信仰中完成的。如绵延千年的良渚文化各地大墓中象征权力与信仰的各种玉器的式样和纹饰均甚统一,以琮、琮形器、璧为代表的巫术用器的使用方式也显示出了极为一致的宗教观念,显示了它的统一神信仰的至上性。而在中原等祖先神崇拜的区域,这种血缘与地缘的结合则是通过拟血缘形式来促进并完成的。由于祖先神信仰是以血缘为基础的神祇信仰,因此史前强势政治体扩展的一种方式就是将处于弱势的政治体纳入同一祖先神祇支配下。《尚书·舜典》所谓“慎徽五典,五典克从;纳于百揆,百揆时叙”,正说明这种大小邦国之间通过权力分层而表现出的显明的等级制度和不平等的联盟关系。这种“拟血缘”形式可能是不同血缘聚落婚姻关系的“甥舅”组合,也可能是共同塑造某一“有功”之祖先作为祭祀主神,从而形成一种拟血缘性的、层叠组合的权力授受的序列。在史前神话、传说中大量见到的这种血缘与权力授受序列便是其反映。如《史记·五帝本纪》所载,黄帝的子孙系统如玄嚣、昌意、高阳、颛顼、穷蝉、帝喾、帝挚、帝尧等,就不仅是血缘性的传承,也是史前权力授受序列的表现。这种权力传承序列通过长时段的历史记忆的选择、过滤,而将史前中华文明及其国家产生的历史编纂为血缘与权力授受的传承秩序,由此展示其获得“神”眷的正统观,它使各聚落间出现了一种可以融合的权力结构,即它们相互有统治性,也有亲密性,并以模拟性血缘关系表现出来。这种情况直到商代亦能看到。朱凤瀚曾把商代非本于自然物祖神进行了区分,认为其中包括了世系与拟血缘的三种亚型。正是这些异血缘、异姓的宗族集团,按照政治地位,通过婚姻或其他关系而构成复合制政治体。


  这种“拟血缘崇拜”往往又会塑造出一个层叠构建的祖先神,而这个共同塑造、普遍认同的祖先神又是以居于聚落群团顶层、实力最强的聚落祖先神及其人格为范本。例如,我们看到充斥上古传说与神话中的“帝”“王”世系:一方面,其祭祀主神大都具备血缘祖先神兼护佑神的双重性格;另一方面,这个祖先神及其祭祀系统随着聚落组织发展而不断处于层累式叠加之中。《国语·鲁语》有一段关于祖先崇拜与祭祀序列的记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喾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这个祀典中的上古“帝”“王”,大都是某一个族氏或部族的祖先,他们虽然出自不同的地域,但是在历史层累中逐渐演变为整个中原王朝系统的受祭主神,由此充分展现了血缘与地缘结合的复合制社会结构及其权力叠加形态。如从黄帝、炎帝直至唐尧、虞舜的神格与人格看,他们既是驾龙驭虎的众神之神,又是享受禘祭的世俗人王,是炎黄部族的祖先。唐虞时期这种情况更甚。《尚书·舜典》:“舜让于德,弗嗣。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史记·五帝本纪》:“正月上日,舜受终于文祖。文祖者,尧大祖也。” 由于尧、舜分属不同的部落集团,所以舜所祭祀的“尧大祖”,就应该是自尧以来华夏集团普遍认同的先祖。因此,在中国文明起源中,“拟血缘崇拜”通过塑造一个“模拟化”的层累叠加的血缘祖先神,构成以早期各个部落集团最高首领为范型的共同的祖先神崇拜系统。祖先神崇拜使早期政治体形成以大邦首领的政治权力为核心,以“神权”“族权”为辅翼的权力结构。例如,在“族权”的发展上,“族权”既沉淀着厚重的血缘传承内涵,也通过此而不断催化着以“先公”“先祖”为代表的“父权”权威在先民社会组织中的强化。当这种超越性不断升华时,就超凌多神主义倾向,形成与上天同格的天神、“上帝”。同时,这种最高宗主神又反过来强化了地上世俗首领的政治、军事权力。禘是一种对祖先神的郊祭仪式,卜辞里禘写为帝,象束柴燎祭天神之形。《礼记·丧服小记》有“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的说法,文献中有“禘黄帝”“帝(禘)尧”“帝(禘)舜”的说法,说明祖先神与上帝神合为一体,其祭祀的神格地位也在升华。


  四、史前宗教与军事权力的演进  


  从世界古老文明的历史看,社会组织的各种权力要素,包括宗教的、经济的、军事的、政治的要素,并不是同时发生的,而是有着先后不一的阶段性特征。在初期先民社会,每一个氏族成员既是农民、猎人,也是战士。随着人口增加、资源紧张、外族侵扰等,这种局面得到了改变。军事首领及其权力产生的实质,正是因为有着需要保卫的剩余产品或者防卫外族的劫掠、侵扰而形成的强制性力量。例如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初的所有制是一个家族对另一个家族的剥削,财产的起源并没有伴随很多暴力”,“苏美尔国家的产生,是有限资源集中后需要军事力量的保卫,所以需要军事的集中化。这种集中化就使政治组织的权力系统开始固化,形成了正式的首领强制性权力”。 从人类学例证来看,原始社会的巫师兼首领通过知识、经济的加持而不断神化其权威,并在执行公共事务的过程中为了维护其再分配等特权而不断扩大其权力,尤其是强制性(军事)权力的属性。一般而言,早期聚落社会的这种军事权往往需要依靠巫师支持并与巫术联为一体。弗雷泽通过对诸多地区人类学实证研究,认为早期战争指挥权主要是掌握于巫师手中。他描述中非巴干达人信仰尼昂萨湖神,而这位神常常附在一位男子或妇女身上,所以“神不仅在宗教信仰和仪式等问题上而且在战争和国家政策等大事上都有最高的统治权”, 显然这个被神附身的人就是巫师。宋兆麟曾对我国西南佤族原始社会的猎头风俗进行了研究,他发现,直到20世纪初,佤族军事首领仍然是“临时选举产生的,通常由头人、巫师和老人开会推举,或者在原来的猎头英雄中占卜产生。因为过去猎头都进行占卜”, 而占卜则意味着巫师有着重要的左右军事首领选举的权力。事实上,早期社会的军事权力也是在氏族、部落的族众、平民与巫师兼首领的斗争、博弈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在史前中国亦能看出这种趋向。例如,在距今6000年的各区域文化遗址墓葬中,可以看到当时的高规格墓葬的仪式、葬制、随葬品大多以宗教性仪式及祭器为主,而作为象征军事权力的礼器类的斧、钺等则仅仅作为普通的武器、工具等葬具出现。如裴李岗文化的遗址墓葬中,常常能发现石斧、石铲、石刀与磨盘、磨棒等标志男女性别分工的随葬品。由于斧、铲、刀、锛等普遍出现在男性墓中,很可能这些随葬品就是当时男性族众普遍随身携带的私有工具或武器,它们标志着每个部落男子都可能既是聚落的农民、猎手,也是聚落的战士。而这些斧、铲、刀等作为随葬物并不是军事权力的象征。随着社会复杂化的发展,军事权力逐渐发展起来,使得早期原始宗教附带的军事指挥职能不断突破巫术的限制而上升为聚落首领的强制性行政权力。例如,在距今6000年之后的诸多遗址大墓中,象征军事权力的钺、斧与象征祭祀的礼仪性用器随葬一起的情形屡见不鲜,表现出其生杀予夺的重要权力属性,说明军权在祖先神崇拜的世俗性权力演进中已脱颖而出。这种情况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史前中国表现得更加明显。例如属于大汶口中晚期的花厅遗址北区墓地,发现的10座大墓中有8例人殉现象,并出土了大型玉锛、双孔大玉钺、兽面纹玉琮、刻着兽面纹的玉锥形器等,说明这些墓主大都是有着神权与军权的双重权力的人物。这也与马端临所谓“陶唐氏以前之官所治者,天事也;虞、夏以后之官所治者,民事也”的说法一致。


  这种情况使巫师兼首领逐渐改变其身份,成为手握神权、军权与族权的人物,这种权力关系更方便了聚落上层的巫师兼首领,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贪欲与权力欲,以实力大小所定的尊卑位次与神授秩序相结合,构成世俗性的官阶与超越性的神阶的进一步结合,以便于用“神权”的合法外衣增强地上王者的更广泛的世俗权力,诸如管理生产、负责资源再分配和守卫既得利益的权力等。这种权力机制使早期中国社会大大小小的巫师兼军事领袖成为各种类型政治体的显贵阶层。如史前传说中的数十个“帝”“王”式的部落集团首领,大都是在“大巫”的神化背景下彰显并履行其世俗权力的。例如,在传世文献中,黄帝、炎帝作为神化偶像,既是降魔伏怪的众神之神,也是最高的“圣”与“王”。唐虞时代的尧、舜、禹及夏初亦是如此。《史记·五帝本纪》载舜为政,“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辩于群神”。传说中禹行“巫步”(“巫步多禹”),并被道教视为“巫步”之祖。它说明由前国家时代到早期国家的转型过程中,“酋邦”式首领由具宗教神权背景的“权威”统治向神权和世俗权合一的早期国家的“威权”统治的过渡,构成史前中国独特的权力演进道路。


  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从考古遗址的时间序列看,越是早期高规格墓葬,随葬品越是以祭祀、占卜的“神器”类为主;而随着史前社会日益复杂化,时代越往后则标志世俗权力的礼器如象征军权的斧、钺等就越多。例如,在距今6000多年的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45号大墓中,我们能够看到比较典型的蚌塑龙、虎图像的祭祀、天文等相结合的例子,但是并没有发现非实用性的象征军权的钺、斧等成组礼器,以及财富明显分化的印迹。而在山东大汶口早期遗址不同墓葬区的随葬品中的一些小墓(如M2021、M1012、M1016、M1021、M2008等)中常常发现钺和弓矢等武器。这种普遍的随葬武器的现象,说明这一时期的钺除了标志首领的军事权力,同时还是聚落战士的随身武器,甚至可能是武士荣誉的象征。它说明世俗性的集中化的军事权力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在内外张力中从原始宗教的公共职能中分离出来的,并使氏族时代的全民皆兵逐渐演变为精英掌握军权的制度。例如,在距今5300年左右的郑州巩义双槐树聚落遗址,“被3重大型环壕围绕,构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但是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内发现以九个陶罐摆放的“北斗九星”图案遗迹,表明巫师所从事的天象的观测、时令测度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墓葬区内发现夯土祭台遗迹,其位于整个遗址的中轴线,表明祭祀、占卜活动仍然是当时日常而重要的精神活动,它和军事活动一样,构成中原政治文化传统中“祀”与“戎”的两大部分。距今4300年左右的陶寺文化,也充分表现出这种军事权力崛起时段的特征。例如,在陶寺遗址早期出土玉、石钺的80座墓葬中,除了3座大墓外,还有77座中型墓发现随葬玉、石钺,甚至在某些中型墓(如M3168)中发现的玉、石钺不乏精品。这一方面说明当时以钺随葬及相应礼制还没有十分规范;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其时钺的军事象征意义而非军事权力的表征还十分明显。从时间上看,时代越晚,钺的这种军权象征意义越强。如在陶寺文化遗址能够判断年代的早晚两期的27座墓中,早期的玉、石钺形制类型较多,如平面正视为梯形、长方形、长条形等,尤其大墓中各类形制共存,表现出各异的、不相统一的形制。但至陶寺晚期,玉、石钺的形制似乎较为统一起来,多见窄长条形的器类,少见早期的其他形制同类器,同时也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流行形态和葬式特征。钺的这种形态象征的是一种权力演变历程,而这个历程在夏商周三代时达到高峰。正如《尚书·牧誓》记周武王伐纣誓师之时,“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仪礼·觐礼》则记曰:“天子设斧依于户牖之间,左右几。天子衮冕,负斧依”。


  由此可以归纳出史前中原等地宗教与政治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史前中国大多数地区,其前国家时期的社会权力大多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神”的信仰及巫师权威。随着社会复杂化,世俗权力在“神权”,尤其是祖先神信仰的土壤中逐渐发酵。特别是维护既得利益的贪欲,使军事成为巫师兼首领群体争夺、获得某种稀缺社会资源并反对异己的一种强制性工具。这种权力工具既来自先民应对内外压力(包括抵御外辱)的“祀”与“戎”的活动中,又反过来异化成为民众对立面的强制性力量。而当社会由原始宗教的“权威”型治理转化为世俗王权的强制统治时,即离早期国家的产生不远了。


  五、早期社会权力与“礼”的法权化  


  王震中曾提出史前中国文明起源中“聚落三形态演进”说,说明了在一个有限地域中单体聚落向群团模式演化的中心与多级共存的特征。实际上,这种社会组织不是聚落群人口按照贵贱等级重新编制为编户,而是各单体血缘性聚落的相互聚合,由此演化成贵贱等级及蕴含不平等所有制形态的“都鄙”结构。在这种复合制结构的“都邑邦国”中,处于最高“位次”的就是该“邦国”最高层级聚落、宗族的统治者,部分廷臣则由地方邦君来担任。传世文献所谓尧舜禹等“圣”与“王”,实际上只是“群邦”之“共主”,他们依然需要通过各级“属邦”的邦君来实现对早期国家的统治。这种层级结构的社会组织蕴含着神权、军权、族权相合一的权力网络要素。在史前社会复杂化进程中,这些权力要素逐渐进一步整合,并将社会权力与统治技术综合为一体,由此使龙山时代的“邦国”联盟通过权力分层既表现出“邦国”内部的等级尊卑,也显示出邦国之间的不平等联盟关系。但即使如此,在这种“群邦”结构中,当大“邦”之君的权力通过一种神圣形式凌驾于世俗社会之上时,由于认识到意识形态的极端重要性,故它亦采取了独特的技术手段即“礼”“礼器”等来维护其政治体制的权威。《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这虽然具有传说色彩,但也反映了早期中国社会权力以“铸鼎象物”的“礼”“礼器”为标志的表现形态。早期的“礼”是一种混杂祭祀与科学、预占与经验、神性与伦理的人、神交融体系,它通过以信仰为基础的伦理规则、公共功能来对聚落秩序进行整合、维护。而当这种仪式、制度被法权化和固化后,就形成早期的以宗教信仰与世俗性政治等级相结合的礼仪规则。从大量考古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史前的礼器大都是从原始宗教的“法器”中蜕变而出的,并在功能上继承着史前宗教“法器”的诸多特征。


  由于礼从史前宗教中孕育,又服务于史前社会整合与控制目的,因此它既有强烈的超越现世的宗教特质,又有确定现世社会贵贱、尊卑的世俗性的规范功能。它使史前先民所循守的以原始宗教为主体的“习惯法”逐渐转化为以世俗性的“礼”为规则的尊卑等级的社会法则,并确定了各个阶层相应的权利、义务。《大戴礼记·三本》:“礼有三本:天地者,性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它说明了礼所蕴含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结合的多重特征。早期的“礼”既是对各尊卑等级的权利、义务的规制,也是具有早期中国特色的法权表现方式。严格地说,它是由史前宗教的各项公共职能,如祭祀占卜、观测天象、预告时令、宣布征伐、维护伦理等而衍生的地上等级化的权力、义务的规定。以征伐权为例,虞舜时期的征伐、杀戮之权亦来自“神权”所授予的“圣”“王”的权力。如《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夏)剿绝其命。”《墨子·非攻下》:“昔者三苗大乱,天命殛之……高阳乃命玄宫,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瑞令为宗教气息之礼器。在禹等执掌“王权”者看来,对内外的征伐、杀戮均是秉承“神意”,是“天命殛之”,说明直到尧舜禹时代,对内外的战争、征伐的军事权力仍然笼罩在“天命”、神祇的意志中。


  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像古代中国的这种以世俗化的“礼制”来呈现独特的法权形式是极其少见的。这是为什么呢?正如前述,史前中国的生态与人文环境,导致定居农业社会在生产方式的同质性与组织结构上的内聚性,并很早就形成以血缘聚落为基础的复合型聚落群团的社会组织以及祖先神崇拜的原始宗教模式。这种权力形态和法权关系与古希腊罗马的阶级分层、社会权力、法权形式等“直接地和主要地从氏族社会本身内部发展起来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有重要区别。早期中国在没有出现血缘氏族制崩溃的情况下就直接进入早期国家,它使早期国家政治组织在设官分职等方面,继承了诸多原始社会的“大传统”,使早期中国社会权力既是神权、族权、军权三位一体的结果,也是血缘关系与阶级关系、族类(氏族、宗族、家族)关系相互渗透、混杂的产物。所以,早期中国文明与国家形成的“自发”性演进道路,正是通过原始宗教为载体,以先民实用性知识体系为内容的公共服务功能来形塑其神圣“权威”,并通过这种“神性”权威而建构了神权、军权、族权相结合的权力配置的制度范式。早期礼制及其物化形式正是彰示这种神权与王权(君权)权力属性的标志物,并由此构成中国文明起源及早期国家产生的独特路径。


(本文注释内容略)


谢选骏指出:人説“中国史前宗教与社会权力的演进”——我看“宗教是思想主權的體現”。宗教与权力互爲因果是其表面,其實兩者都是生命力量的投射。

谢选骏:各種説法都可聽聽但是都不可信


《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张小平 江辉 马宏云 2021.5.8)報道:


莱布尼茨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生活的年代与清朝的顺治三年(1646年)——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重叠。他很关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他在一篇关于二进制的论文中提到了伏羲卦图 ,而且在与其他人的通信中多次提及二进制和伏羲卦图。胡阳和李长铎两位学者认为,伏羲卦图 就是二进制,莱布尼茨创立二进制受到了伏羲卦图的启发。这些结论值得商榷。


一、《易经》在欧洲的流传情况


《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卜筮之书,由《周易》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成书于西周时期,作者不详,词句古奥。《周易》由卦爻符号与卦爻辞组成,后来,儒家学者从义理上对卦爻辞进行阐发,撰写出《易传》,经过历代学者的钩沉稽考,形成了易学。


法国的金尼阁(Nielas TriBauit)神父于1610年和1620年两度来华传教,他在杭州用拉丁文翻译了《易经》,但是,这部译著没有在欧洲产生影响。


意大利的卫匡国(Martino Martini)神父精通数学、天文学和测量技术,两度来到中国,为中西科学文化交流作出过重要贡献。1658年,他在慕尼黑出版了《中国上古史》,里面有论述《易经》的内容,载有一幅六十四卦图,注明为伏羲所绘,这是引入欧洲的第一幅伏羲卦图。卫匡国介绍,卦图中的基本符号是“阴爻”和“阳爻”,阴爻代表着隐蔽的、不完全的事物。阳爻代表着公开的、完全的事物。由它们组成的“三线形符号”,就是八卦,分别代表自然现象中的天、地、水、火、雷、山、泽、风。在此基础上,由“三线形符号”两两结合,可以组成六十四个“六线形符号”,就是六十四卦。


1660年,学者斯比塞尔(Gottlied Spizel)的《中国文史评析》在荷兰莱顿出版,有些资料引用自卫匡国的《中国上古史》,介绍《易经》的内容很详细,载有伏羲的六十四卦图,还出现了短语“binarium multiplicatis”,是指伏羲卦图的生成方式遵循2的乘方原则。斯比塞尔是莱布尼茨的学术朋友,两人之间有多封书信讨论哲学问题。1660年之后,莱布尼茨阅读过《中国文史评析》一书是没有疑问的,他大概在这个时候了解了《易经》和伏羲卦图。


比利时的柏应理(Philippe Couplef)神父于1659年来到中国。他致力于传播中国的文化,同几位神父一起把《大学》、《中庸》、《论语》和《易经》翻译成了拉丁文《西文四书直讲》,书中有伏羲八卦次序图和伏羲八卦方位图,还有周文王六十四卦图,卦图上被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直至64标有序号。这部著作于1687年在巴黎出版,书名为《中国哲学家孔子》。莱布尼茨于1687年12月19日给一位名叫莱茵费尔(Von Hessen Rheinfels)的先生写过一封信,叙述他阅读《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的喜悦心情。莱布尼茨也见到了书中的伏羲卦图。


易学领域有一个学派称作象数派,主要通过伏羲卦图去探究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祈求掌控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其理论不乏神秘主义色彩。北宋的哲学家邵雍是象数派的集大成者,他独辟蹊径,绕开《易经》卦爻辞的羁绊,用深奥的术语和神秘的图式重新包装《易经》,创造性地绘制了《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和《伏羲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简称次序图和先天图。次序图和先天图与之前的伏羲卦图最大的区别就是其按照二进制的序数排列。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周易本义》中载有这些卦图。需要指出的是,直到1687年,莱布尼茨所见到的各类伏羲卦图都是按照哲学意义排列的,没有凸显二进制的序数特征。


二、莱布尼茨真正认识伏羲卦图的过程


让莱布尼茨更多了解伏羲卦图的人是白晋。白晋是一位法国神父,做过康熙的数学老师,他奉康熙之命回欧洲招募科学人才,于1697年到达巴黎,在此作过一场关于易学的演讲,批评有人将《易经》看成迷信之书,称《易经》蕴涵了中国君主政体的奠基者伏羲的哲学思想,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样合理而完美。不久,白晋读到莱布尼茨的《中国近事》一书,两人开始书信交往。他们留存下来的通信有十五封之多,时间从1697年10月18日开始,其中有许多讨论二进制和伏羲卦图的内容。


1698年2月28日,白晋写信第一次向莱布尼茨介绍了伏羲卦图:“最初的汉字由虚线或实线构成,据说为伏羲所创。我认为已经找到了学习它的真正秘诀。柏应理神父在《中国哲学家孔子》的序言中将这些汉字列成了表格。”白晋提到的汉字列成的表格就是柏应理书中的伏羲卦图,还不是邵雍绘制的先天图,没有跟二进制联系起来。他认为这只是以简单自然的方法创造的汉字。


回到中国以后,白晋对《易经》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1700年11月8日,白晋从北京给莱布尼茨写去一封信,称伏羲是人类最早的法典制定者,伏羲卦图是中国文化最原始的符号,具有完备的形而上学体系,这些符号兼有算术和语言两种功能,表达思想的语言可以通过数学的精确性来分析。白晋特别谈到,在伏羲卦图中,如果用0替代虚线,用1替代实线,六十四卦就是完美的数。“《易经》中神秘的数与毕达哥拉斯、柏拉图和埃及犹太哲学中的数是相通的,都来自于造物主的神秘启示。”白晋精通象数理论,熟知中国用算筹表示数字的方式,与阴阳两爻重叠排列的形象很相近,自然联想到把卦图中的符号转换为数字。这时,白晋虽然把伏羲卦图与数字联系了起来,只是他还不懂得二进制算术,没有往二进制数上考虑。


莱布尼茨一直试图创立“通用字符”的思想,用特殊的符号表示一般的概念,让思维过程像几何推理一样,利用逻辑演算去发现和发明真理。莱布尼茨考虑的是伏羲卦图与“通用字符”的关系,因此,他也没有发现白晋转换过来的数字是二进制数,失去了一次发现伏羲卦图蕴涵着二进制的机会,使得一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往后推迟了一段时间。


莱布尼茨于1701年2月15日给白晋回信,还在介绍“通用字符”的思想,他还提到了他发明的微积分和二进制。关于二进制,他向白晋解释道:“如同十进制使用从0到9这十个数字一样,只使用0和1这两个数字就够了。”信中提到了二进制的运算法则,列出了从0到31的二进制数表。莱布尼茨还建议白晋将二进制介绍给康熙。



莱布尼茨1701年2月15日致白晋信手稿


莱布尼茨之所以向白晋介绍二进制,是因为他刚成为法兰西皇家科学院的院士,他打算向科学院提交一篇关于二进制的论文《数字新科学论》,顺便把论文的内容就告诉了白晋。2月26日,莱布尼茨把论文投稿给科学院。4月30日,科学院的秘书长封丹纳尔(De Fontenelle)致信莱布尼茨,提出,由于论文中没有反映二进制的实用价值,故不能在科学院的刊物上发表。


其实,莱布尼茨始终在寻求二进制的实用价值。他曾经有用二进制原理制作计算器的设想,没有实现。他还试图把二进制引入神学领域,用二进制算术证明上帝的存在。在德国图灵根郭塔王宫图书馆里保存有一份莱布尼茨的手稿,标题是:“1与0,一切数字的神奇渊源。这是造物之神秘而美妙的典范,因为,一切都来自于上帝。”


1696年5月,莱布尼茨拜访汉诺威的奥古斯特(Ruddph August)公爵,在谈论神学文化时,他向公爵介绍了二进制算术。公爵认为,从神学的角度阐释二进制的意义,可以为上帝创世纪说提供科学的解释。1697年元旦,莱布尼茨给公爵写了一封信,详细阐述了二进制所蕴含的“从无到有”的创世纪思想。莱布尼茨在信中设计了一枚“创世图”纪念章,图案中有从0到16的二进制数表以及加法和乘法运算的例子,并写有“虚无诞生壹”和“壹创造一切”的文字。


1696年12月20日,莱布尼茨给清朝钦天监监正闵明我神父写信,详细介绍了二进制算术,列出了从0到31的二进制数表,举例说明了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法则。闵明我给康熙讲授过数学,莱布尼茨希望闵明我能把二进制教授给康熙,让康熙了解基督教文化的优越性。



莱布尼茨计的“创世图”纪念章


就在莱布尼茨写给白晋的这封信件中,也透露出了浓厚的神学情结。他写道,二进制的伟大之处在于模拟了上帝的造物过程。世界初始只有两种状态,上帝和虚无。上帝代表完美,虚无代表不完美。世界万物都是由上帝从虚无之中创造的。这个时候,莱布尼茨仍然不知道二进制与伏羲卦图之间的关系,而所谓二进制在神学上的应用并不适合写入科学的论文之中。



莱布尼茨二进制论文的手稿


白晋从莱布尼茨的这封信件中学习到了二进制的知识,立刻就发现了二进制与先天图之间的关系,于1701年11月4日给莱布尼茨写信,随信寄去了一幅先天图,明确指出,只须把实线替换成1,把虚线替换成0,每一卦就对应一个二进制数,而且,先天图是按照二进制的序数排列的。正是白晋独具慧眼,揭开了蒙在伏羲卦图上的神秘面纱。信中写道:“您不应该把二进制视为一门新科学,因为中国的伏羲早都发明了。”



白晋寄给莱布尼茨的先天图


这封信于1703年 4月2日辗转到了莱布尼茨手中。他立即对先天图进行了研究,在每一卦上标注了对应的阿拉伯数字,确认卦图的排列与二进制序数是一致的。他完全赞同白晋的观点。作为二进制的一个实用例证,他将白晋的发现吸纳进二进制的论文之中,同时把先天图也收录其中,题为《论单纯使用0与1的二进制算术—兼论二进制用途以及古代中国伏羲符号的意义》,于1703年5月5日寄往法兰西皇家科学院,后来发表在了《1703年皇家科学院年鉴》上。



莱布尼茨1703年5月18日致白晋信手稿


莱布尼茨处理完论文以后,才给白晋复信,于5月18日寄出。莱布尼茨写道:“这张图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文物,数千年来不为人们所理解,却与二进制算术如此吻合。当您向我解释这些符号时,我恰好向您介绍二进制算术,它们巧合得令人吃惊。如果我未曾发明二进制算术的话,哪怕对伏羲卦图再深入研究也未必能够理解。我在二十年前就开始思考二进制的问题,意识到用0和1表示的数更臻于完美,计算也非常简便。”因为之前的伏羲卦图都没有按照二进制序数排列,所以一直没有人发现这个秘密,而先天图是严格按照序数排列的,这才被白晋和莱布尼茨发现。所以,莱布尼茨产生质疑,传统的卦图为什么不像先天图那样,按照二进制的序数排列,他在信中问白晋,《中国哲学家孔子》中的伏羲卦图为什么与先天图不一样?



柏应理书中的六十四卦图


从此,莱布尼茨不再说自己发明了二进制,只是说他重新发现了伏羲的学问。他的《论中国人的自然哲学》中有一节“论中华帝国创始者伏羲的文字与二进制算术中所用的符号”,就是他和白晋通信内容的一个总结,代表了他们的共同观点。文中写道:


“我和白晋神父发现了这个帝国的奠基者伏羲所创造卦图的原本意义,它们由一些虚线和实线组成,共有六十四个符号,算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最简单的文字。伏羲以后的几个世纪,周文王与其子周公以及再晚五个世纪的孔子,都在卦图里探寻过哲理,还有人要从中引申出风水和迷信之类的东西。其实,六十四卦图就是伟大的立法家伏羲创立的二进制算术,在几千年之后,由我重新发现了。”


白晋在研究易学方面虽然颇有心得,但是,对易学领域还是缺乏深入的了解,他向莱布尼茨传达了很多错误的信息,把神话传说当作史料,对伏羲做了不实的赞誉,没有说明先天图是邵雍绘制的,让莱布尼茨误认为先天图是远古的文物。白晋甚至都没有告知阴爻和阳爻的名称,导致莱布尼茨在手稿中一直称阴爻为虚线,称阳爻为实线。


莱布尼茨不是神,他受白晋的影响,崇拜易学文化,导致他确信伏羲创立了二进制,而且不惜用溢美之词予以赞誉。不过,这倒反映了莱布尼茨没有掠人之美的念想,对自己发现二进制一事看得很淡。


三、伏羲卦图与二进制


殷商时期,中国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十进制计数法。根据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常识,《周易》作为一部文明源头的著作,其内容和思想都处于文化的萌芽状态,书中的算术知识极为简单,根本没有二进制的内容。通读《周易》可知,所谓算术知识,无非也只是计数而已,那都是采用十进制表述的。易学里的伏羲卦图种类很多,有八卦图,也有六十四卦图。八卦图的排序一般具有对称性,六十四卦图则是根据卜筮之辞排序的。通行的《周易》和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的排序不尽相同,但是,都没有按照二进制的序数排列。


易学研究领域有一种说法,阴爻和阳爻具有数字特征。从殷商出土的一些陶器、甲骨和竹简上留存的信息得知,阴爻是从偶数演变而来,阳爻是从奇数演变而来。这些符号形成以后,虽然凸显了其中的哲学意义,也残存了数字的模糊影像,因此,数学家们把《易经》和数学扯上了关系。始作俑者是魏晋时期的刘徽,他在《九章算术注》中写道:“昔者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包牺氏是伏羲的别名。刘徽的观点影响了之后的数学家。北宋的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说:数学“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明朝的程大位在《算法统宗》中载有伏羲作卦图的插画,书中写道:“数何肇?其肇自图书乎!伏羲得之以画卦,大禹得之以序畴,列圣得之以开物成务。凡天官、地员、律历、兵赋以及纤悉杪忽,莫不有数,则莫不本于《易》。”


邵雍利用象数推演替代哲学思考,给人的感觉像在进行数学运算。他在《观物外篇》论述道:“有意必有言,有言必有象,有象必有数。数立则象生,象生则言著彰,言著彰则意显。象数则筌蹄也。”意思是说,思想可以用语言表达,语言可以用图象表达,图象可以用数字表达。反之亦然。所以,象数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这与莱布尼茨“通用字符”的思想颇为一致。


在邵雍绘制的先天图中,只要把阴爻当作0,把阳爻当作1,其排列与二进制的序数完全相同,这无疑是一个二进制的模型。但是,这个二进制的模型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结果,不能据此认为邵雍创立了二进制,只能说是数学思想把先天图统一到了二进制的理论系统之中。


数学发展史的常识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数学成就的取得,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数学内部理论研究的进展,二是数学外部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首先,邵雍并不是数学家,他在数学上没有任何建树,没有撰写过数学论著,也未见他与哪一个数学家有过学术交往。邵雍没有任何论述二进制的片言只语,他也根本不通晓二进制理论,他既没有明确界定和命名二进制的数学概念,也没有科学地表述二进制的重要性质和意义,更没有完善二进制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从邵雍的论著里,也看不出他具有超出常人的数学素养,邵雍创立二进制就像当今的“民科数学家”要解决哥德巴赫猜想一样,是绝对做不到的。不要说他,就是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们,也没有人涉猎过二进制的研究领域。卦图符号在《周易》里早已存在,宋代之前,《周易》和伏羲卦图中根本没有二进制的信息。邵雍在先天图里将这些符号重新进行排序,并不是主动按照二进制原理做的,只是碰巧排出了二进制数的顺序而已。所以,我们只能谨慎地说,先天图里生长着二进制的萌芽。


有人提出,邵雍说的“加一倍法”就是“逢二进一”法则,这完全是毫无根据的猜测。仅从词义上理解,它们也不是同一件事情。“加一倍法”是增加了一倍的意思,即乘以2,是指伏羲卦图的生成过程,上一层级的每一卦顺次增加一爻,则卦的个数将增加一倍。即“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故曰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易六位而成章也。”这完全是十进制的说法,跟二进制的“逢二进一”没有任何关系。


从概念的原本意义考察,由阳爻和阴爻组成的卦图符号表示的是抽象的哲学事物,即使它们与数字有联系,也是十进制中的1—64,包括邵雍在内的宋元明清的易学家和数学家,没有一个人提出,可以用二进制数来表达。邵雍在绘制先天图的过程中,凡涉及到计数问题,都是用十进制去解决的。如说到八卦的排序,他的表述是: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如果邵雍懂得二进制原理,那么卦图符号的顺序就会很清晰,不需要借助任何方法,就很容易被人记忆,但是,直到南宋,朱熹还根据八卦符号的直观形象编写了记忆口诀: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邵雍和朱熹都没有意识到先天图与二进制之间的密切关系。清朝乾嘉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汪莱,他的《参两算经》是专门论述进位制理论的著作,他也没有指出先天图就是二进制。


那么,先天图怎么恰巧就与二进制的序数相同的呢?这个问题困惑了许多人,甚至有学者用概率论的方法解读认为,64个元素总共有64!种排列方法,要在这天文数字的排列中找到与二进制数的顺序完全相同的一个,这几乎就是不可能事件啊!进而得出,如果邵雍不是熟知二进制原理,他怎么就能够找到这一个排列呢?


其实,先天图和二进制都是由两个基本符号表示的,这其实就是元素可重复排列的组合问题。从2种符号中每次取3个,排成一排,共有2^3=8种排法,得到《周易》里的八卦和二进制里的前八个数。从2种符号中每次取6个,排成一排,共有2^6=64种排法,得到《周易》里的六十四卦和二进制里的前六十四个数。


先天图中的卦序与二进制的序数相同,其实是一个必然事件。邵雍并不需要懂得二进制知识,二进制不是绘制先天图的必要条件。事实是邵雍创造性地运用了另外一个数学方法,用“树图”自然而然地生成了一棵二进制的“数学树”,这就是《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


邵雍按照“树图”的画法,把阴爻画成黑色,把阳爻画成白色。先有太极,由下而上,按照“加一倍法”,先画阴爻,后画阳爻,相间画去。由太极依次生成两仪、四象、八卦、十六卦、三十二卦和六十四卦,最终成为六十四卦次序图,这个次序图可以无限绘制下去。由于次序图是严格按照“树图”方法生成的,由下往上读取,就形成了六十四个卦图符号。从左边的坤卦按顺序直到右边的乾卦,自然就满足了二进制前六十四个数的顺序。


明白了次序图的结构,就很容易绘制出先天图。先看它外部的圆图,只要把右半圆周拉直,就是次序图对称轴左边的部分。把左半圆周拉直,就是次序图对称轴右边的部分。再看内部的方图,规律更加明显,只须将次序图中每一卦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每八个为一段,依次排成八行。需要说明的是,这样构造出来的先天图仍然保持了对称性,只是把次序图中的轴对称变成了中心对称而已。用数学方法很容易证明,在圆图中,关于圆心对称的两个卦在次序图中也是对称的。在方图中,关于圆心对称的两个卦在次序图中也是对称的。


由于先天图与二进制在代数上是同构的,先天图的顺序和对称结构也不再是秘密,这就很容易理解,二进制算术里的数学性质,一般来说,也都可以拓展到先天图里。这并不代表邵雍在那个年代发现了诸多的现代数学知识,而是数学思想统一了先天图中所蕴含的朴素的二进制因素。


四、莱布尼茨与二进制


莱布尼茨1703年5月18日致白晋的信中提到,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那正是他在巴黎创立微积分的时期。莱布尼茨在1707年12月15日致布尔盖(D.Bourguet)的信中提到:“当初我创立二进制算术时,对《易经》的卦图并不是很了解。”莱布尼茨有一份手稿《二进制算术的阐释》,写作时间是1679年3月15日,一直没有发表,被搁置了二十多年。


但凡数学上的创新和发现,都是循着前人开辟的道路进行的,在超越前人的过程中,并不能保证可以眷顾到所有具有启迪性的思想成果。莱布尼茨在发明二进制之前,只是从卫匡国的《中国上古史》和斯比塞尔的《中国文史评析》上间接地了解《易经》,这些文献都不是数学著作,虽然卫匡国称《易经》是数学著作,也只是一种臆测。莱布尼茨所见到的伏羲卦图不是邵雍绘制的先天图,卦图的顺序是按照哲学理念排列的,没有按照二进制的顺序排列。莱布尼茨的学术兴趣是发展“通用字符”的思想,他关心的是卦图符号的语言和逻辑意义,压根儿没有从数学角度去考虑问题,所以,莱布尼茨在易学文献中无从获悉二进制的信息。如果莱布尼茨在见到伏羲卦图时就受到启发,他的二进制论文早就提前二十多年就发表了。


另外,有人说斯比塞尔著作中在介绍伏羲卦图时提到的短语“binarium multiplicatis”是二进制的意思,莱布尼茨由此受到启发。这是不顾历史事实的臆测。斯比塞尔写作这部著作的时候,二进制的概念还没有被明确提出。“二进制”一词是被莱布尼茨引入学术界的,当时,他还没有思考二进制的问题。斯比塞尔不是数学家,他无从知道什么是二进制。这个短语也不是二进制的意思,而是指2的乘方,是说伏羲卦图产生的方式。


其实,莱布尼茨发现二进制的契机很简单,完全就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的结果。从数学认知的规律考虑,具备数学基本素养的人只要熟悉了进位制理论,提出任何进位制都是平凡的推论。事实上,任何一个比1大的自然数都可以作为一种进位制的基数,理论上可以构造出无穷多种进位制,这在数学上是一个极为简单的常识。


莱布尼茨1663年暑假去到耶拿大学学习数学,老师是魏格留斯(Erhard Weigel)教授。魏格留斯对古希腊的数学思想研究颇有心得,崇尚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数学观,认为物质世界的和谐符合数学法则。莱布尼茨深受老师思想的启迪。1672年,魏格留斯在耶拿大学的学刊《Joham Meyer》上发表了《圣十结构》一文,系统地提出了四进制的概念,用0、1、2、3来表示所有的数,“满三进一”,象征着“三”是完满。不久,莱布尼茨写出《二进制算术的阐释》手稿。毫无疑问,莱布尼茨无论是从老师的课堂上或者从老师的论文里,熟知进位制理论是没有疑义的。


从莱布尼茨的《论中国人的自然哲学》中我们知道,莱布尼茨非常熟悉进位制的历史,他提到,古罗马人曾经使用混合五进制和十进制的算术,提到历史上出现过四进制和十二进制,他明确地写道:正是魏格留斯的四进制,“给了我一个机会,提出一切数都可以用二进制的0和1写出。”


由此可知,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是受到他老师的启发,与伏羲卦图没有关系。有人诟病莱布尼茨,质疑他有意掩饰受到伏羲卦图启发而发现二进制,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莱布尼茨从来没有把二进制的发明权据为己有。他反而大力吹捧是伏羲早在他四千年前就发明了二进制,他还把这个重大发现归功于白晋。


事实上,各种进位制的计数方式早已存在于人类的社会活动之中了。在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古巴比伦人第一个发明了位值制,使用过六十进制,玛雅人使用过二十进制,中国独自发明了位值制,是最早使用十进制的。商代甲骨卜辞中就有了1—9的数码和位值制的记数法,战国时期出现了十进制的筹算记数,以空代表0,非常先进。太平洋上的芒阿雷瓦岛的部落早在1450年之前就在使用二进制,至今,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有些土著居民还在使用二进制,其实,数学家的所谓发明,也就是把人类世俗生活中的计数方法进行了数学化的处理,所以,发明二进制谈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学成果。


其实与莱布尼茨同时代的数学家洛布克威兹(Y.Lobkowitz)在1670年出版的《双面数学》中,也有讨论十二进制和二进制的内容。莱布尼茨也许不知道,在莎士比亚那个时代,英国有一位才华横溢的数学家哈里奥特(Thomas Harriot),他遗存的手稿里有大量数学和物理原创性的成果。因为当时没有科学类期刊,这些成果无处发表。哈里奥特1603年的手稿《数学计算与注解》中,就有详细论述二进制算术的内容,理论结构几乎与莱布尼茨的相同,用0和1作为基本计数符号,命名二进制为Binary numeration,提出了加减法以及乘法运算法则,还讨论了用连分数的形式表示二进制的相关问题。


注释


1、胡阳、李长铎 《莱布尼茨二进制与伏羲八卦图考》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年

2、见R.Widmaier编:《Leibniz korrespondiert mit China: Der Briefwechsel mit den Jesuitenmissionaren (1689—1714)》 Frankfurt am Main:Klostermann. 1990

3、陈乐民主编 莱布尼兹读本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5年11月

4、邵雍 《皇极经世书》 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7年1月

5、见巴什玛柯娃等编 刘绍祖译  《初等数学全书(第一卷)算术(第一分册)》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59年6月

6、哈里奥特的事迹见Robyn Arianrhod 《Thomas Harriot: A Life In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9年


谢选骏指出:人説“莱布尼茨、二进制和伏羲卦图”——我還是那句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因爲各種説法都可聽聽,但是都不可信;否則就會方寸大亂了。


谢选骏:汤若望游走明清兩朝,無縫銜接


《汤若望:他是顺治皇帝尊敬的“洋玛法”,为何一度被判凌迟?》(北京日报纪事|2023-07-11)報道:


夏日炙热,在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一道略显神秘的小门不时引人驻足。这里是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外国传教士的墓地。


400多年前,身穿儒士长衫的利玛窦悄悄走进朝阳门,揭开了西学东渐在北京的序幕。从那以后,利玛窦和追随他脚步的后辈们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写下非凡的一页,其中最跌宕起伏的一笔,莫过于德国人汤若望与历法之争。


明末,汤若望用望远镜俘获了崇祯的好奇心,清兵入关后,又凭借一场预测日食的天文擂台赛,博得了多尔衮的信任。他是顺治尊敬的“洋玛法”,却遭鳌拜打击身陷囹圄,去世后沉冤昭雪,获得康熙亲笔撰写的碑文。


汤若望为什么会参与中国历法修订?回望碑文背后的历史,我们或许可以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01、利玛窦成功“接近月球”


1644年,清军入关,兵荒马乱的北京城中,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在宣武门南堂闭门不出。此刻,他的同伴们大多已南下避乱,似乎预料到了前方未知的命运。


果然,清军刚刚入城,摄政王多尔衮就下令:内城居民,限三日内,尽行迁居外城,以便旗兵居住。南堂位于宣武门东北方向,搬迁迫在眉睫,汤若望却决定冒险。他大胆地上了一个奏折,称南堂内的书籍和各种仪器太多,如果一并迁往外城,不但三日内搬不完,而且难免损坏,“修整既非容易,购买又非可随时寄来”。


1874年的宣武门南堂。这里是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在北京的主要居住地。


汤若望赌赢了,多尔衮破例允许他不必搬迁,并且,清廷还颁发满文告示,张贴在南堂门前,禁止士兵和旗人骚扰此处。更传奇的是,没过多久,汤若望摇身一变,成了清廷任命的钦天监监正。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主管钦天监的洋人官员。以汤若望为起点,设计监制了古观象台大部分仪器的南怀仁、为莱布尼茨《中国近事》提供素材的闵明我、为康熙建造了一间“御用厂”的纪理安等,相继主持钦天监。古老大国的钦天监,一度成了中西文化交流与碰撞的中心。


汤若望能博得多尔衮和清廷的好感,是因为他有一件“秘密武器”——1645年清廷开始颁行的《时宪历》。早在明末的1634年,《时宪历》的前身——《崇祯历书》已经编纂完毕,但由于守旧派的反对,直到明朝灭亡,崇祯自缢,颁行新历的诏书也未下达。


汤若望是《崇祯历书》的主要编纂者之一。他之所以能凭借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中国历法,必须感谢他的前辈利玛窦。在利玛窦进入中国之前,西方传教士使出浑身解数,仍然被挡在明代中国的高墙之外。有人哀鸣,希望进入中国,就像“尝试着去接近月球”。


第一个成功“接近月球”的西方传教士就是利玛窦。


利玛窦出生于意大利东部玛切拉塔城内的名门之家,20岁时在耶稣会罗马学院的学习,让他具备了一名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知识素养。


“利玛窦在中国经常提到他的恩师丁先生,丁先生其实就是著名数学家克拉维斯(Clavius),他曾在罗马学院教利玛窦数学,他还有一个身份是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好朋友。”二十多年前,北京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的一位老师李秀梅被校园中的西方传教士墓碑群吸引,开始了对“利玛窦们”的研究。她告诉记者,在罗马学院的教学大纲中,不仅有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还有几何学、算数学、天文学、地理学、透视学等自然科学。在罗马学院习得的这些自然科学知识,成了利玛窦和后辈们搭建连接中西方桥梁的砖石。


1582年抵达澳门后,利玛窦才开始学习中文,了解中国的风俗民情。1583年,凭借一幅绘有五大洲四大洋的世界地图,他成功引起了广东肇庆知府王泮的兴趣,被破例允许在肇庆买下一块地皮。利玛窦意识到,争取“上层”的青睐,或许是进入中国更为可行的办法。


于是,他穿上僧侣服饰,把最初按欧洲风格设计的房子改为中国样式,钻研四书五经等圣贤书。后来,他发现读书人不愿意与僧侣过多来往,便脱下僧衣,换上儒袍,还遗憾无法改变自己眼睛的颜色和鼻子的高度。一口流利的中国话,一身儒士长衫,利玛窦终于可以与中国读书人坐而论学,并借机展示他在数学、天文、地理等方面的过人之处。他如愿成为中国读书人口口相传的“西儒”。


从肇庆到韶关,从南昌到南京,1598年,利玛窦终于得以随中国官员朋友进入北京。可惜,当时的外国人在京城并不受欢迎。利玛窦不得不失望地离开,但此行并非毫无收获。


美国史学家邓恩发现,北上之路,利玛窦和同伴以太阳为参照物,测算出他们所经过的大城市所在的纬度,又以中国的“里”为长度单位,测量出城市与城市间的距离。根据这些数据,利玛窦推测出,中国很可能就是《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说的神秘王国“契丹”。


马可·波罗笔下的国家到底是不是中国?这在当时的欧洲是个热门问题。几年后,一位名叫鄂本笃的葡萄牙旅行家和传教士,沿着丝绸之路所经之地,自陆路来到中国,证实了利玛窦的推测。


1601年,在第二次抵达大明都城北京时,利玛窦的西洋自鸣钟成功被送入深宫。万历皇帝最喜珍奇玩物,对一大一小两座自鸣钟爱不释手,规定利玛窦等人每一季度进宫检查钟表一次。就这样,利玛窦打破了明王朝延续200年的“不准外国人在京居住”的规定,得以留居北京。


自此,利玛窦再也没有离开北京,直至1610年走完他的余生。去世后的他被安葬在阜成门外万历亲赐的一方土地,后来,追随他脚步的其他传教士陆续长眠此地。这就形成了今天北京行政学院校园内的栅栏墓地。


02


徐光启与《崇祯历书》


定居北京近十年,除了没有见到皇帝本尊,利玛窦的交际圈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徐光启,两人共同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第一次确定了今天人们熟悉的点、线、平面等几何名词术语。


徐光启是利玛窦的知己,也是汤若望的“伯乐”。1630年,徐光启上奏崇祯皇帝,将正在西安的汤若望召回京城,参与编纂《崇祯历书》。


早在1605年,利玛窦就敏锐地注意到,中国特别需要能编历书的人。他在写给欧洲的信中说,北京急需天文学家和天文学书籍,“皇上为了每年的编历,雇用了估计有200多人来做这项工作”。


尽管如此,明朝末年,钦天监在预测日食、月食等天象时,仍不够理想。1610年12月的日食,钦天监官员又预报错了,这可不得了。在古代中国,制订历法和颁布历法是皇权的象征。“历法不只用来指导农业生产,更要为古代帝王沟通天意、趋吉避凶。”北京古观象台研究员萧军告诉记者。古人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机不可泄露,谁掌握了天象,谁才能名正言顺地统治天下,因此,每每改朝换代,首要的事情就是修订历法。


朱元璋马上得天下后,明朝自然也不例外。不过,明代所用的《大统历》,本质上是由元代郭守敬创制的《授时历》延续而来。元代时,《授时历》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历史课本告诉我们,其求得的回归年周期365.2425日,与当今通用的公历基本相同,而且早了300年。然而,经过数百余年的时间累积,明末《大统历》与实际天象相比,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偏差。


利玛窦和徐光启希望利用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中国历法,1610年被错误预报的日食给了他们一线希望。徐光启趁机提议,将修订历书的工作委托给精通数学和天文学的传教士。修订《大统历》已是共识,但由外来人士修订关乎皇权的历法,又是另一回事儿。直到1629年,崇祯皇帝才命礼部侍郎徐光启成立一个新的历法机构——历局,同意西方人参与修订历法。


徐光启最初邀请进历局的西方传教士是德国人邓玉函和意大利人龙华民。龙华民编译了介绍西方地震知识的《地震解》一书,邓玉函更博学,与其说他是传教士,不如说是位科学家。李秀梅向记者介绍,邓玉函来到中国前已名满日耳曼,天文、机械、数学、医学无一不精。他是欧洲第一家科研机构灵采研究院的院士,在该院院士的排行榜上,紧随伽利略之后名列第七。


邓玉函选择到中国,让伽利略大吃一惊。不过,伽利略一定没想到,邓玉函在中国反而开启了另一条特殊的科学传播之路。他和中国学者合作编译的《泰西人体说概》是第一部传入中国的西方解剖生理书,《奇器图说》讨论了地心引力、重心和几何图形重心的求法,《大测》《测天约说》把正弦、余弦和正切等概念引入到了中国。他还与天文学家开普勒书信往来,向他解释中国人推算日食的方法。


遗憾的是,博学的邓玉函在历局效力不足一年,就不幸病故。接替他工作的,是同属灵采研究院院士的德国人汤若望和意大利人罗雅谷。他们被徐光启选中,分别从陕西、河南抵达北京。


汤若望、邓玉函、罗雅谷乘同一艘船来到中国,和前辈利玛窦一样,他们都被来自中国的消息强烈地吸引。与利玛窦不同的是,他们在欧洲时能够看到的中国,更加丰富详实。


利玛窦辞世后留下的手稿,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欧洲刊印发行。从他的中国札记中,欧洲读者看到了博学、伟大、追求“仁、义、礼”的孔子,看到了“啜饮茶汤”“即使在隆冬也带着纸扇”的中国人,还看到了“超过世界上所有王国”的漫长领土和边界,以及无比丰富的动植物品种,“世界上没有别的地方在单独一个国家的范围内可以发现有这么多品种的动植物”。


1623年,汤若望第一次来到北京。他仿效当年的利玛窦,把宣武门南堂的住所打造成一个小博物馆。在这里,中国官员和学者可以看到天文学仪器、自鸣钟、西洋乐器、西式油画、珍贵的欧洲书卷,还有在欧洲出现不到20年、漂洋过海而来的望远镜。您或许难以想象,明代末年,崇祯皇帝就在宫里借助汤若望进献的望远镜,第一次用望远镜观测了日食和月食。


大概是利玛窦的名字太深入人心,提到中国最早的望远镜,很多人会误以为是利玛窦带来的。中华世纪坛的彩色浮雕壁画《中华千秋颂》中,利玛窦就是扶着望远镜瞭望天空的形象。实际上,“1609年伽利略制造出第一架望远镜时,利玛窦已经在中国了,并且再也没有回过欧洲,把望远镜带到中国的不可能是他,应该是汤若望、邓玉函他们。”李秀梅特别纠正了这个流传已久的说法。


利玛窦和徐光启利用西方天文学知识修订中国历书的想法,最终经汤若望努力成为现实。1634年,在中西学者合作下,历时5年的《崇祯历书》编纂完毕。《崇祯历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日历,而是全面介绍欧洲古典天文学知识的一部鸿篇巨制。长达137卷的历书中,甚至包含了当时最先进的天文学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内容。


只是,主持历局的徐光启没有看到《崇祯历书》的成稿,他于1633年撒手人寰。


崇祯皇帝也没有来得及颁行新历法。风雨飘摇的大明末世,他更感兴趣的是铸炮,先后命汤若望制造了20尊大炮和500门小炮。奈何先进的大炮也没能挽救病入膏肓的明王朝,1644年,面对“闯王”李自成的农民军,崇祯在景山终结了自己和大明王朝的命运。


风云变幻之际,汤若望迅速意识到,当务之急是保护南堂的家产。他紧握大刀,立于厅堂,果然,几个打算趁火打劫的贼人见他一副拼命的模样,连声道歉,高喊他们正在寻找匪徒,既然府邸平安,他们自会速速撤离。


就这样,关外的满清铁骑进入北京时,南堂内未及刊印的《崇祯历书》刻板以“西洋新法”的名字,成了汤若望留居内城的“秘密武器”。


03


一场天文擂台赛


西洋新法真的准确吗?清廷凭什么相信所谓的“西洋新法”?汤若望的机会很快来了。他推测出,顺治元年八月初一(1644年9月1日)将有一场日食。


由于科学知识的局限,日食、月食和各种异常天象,素来被中国古人视为不祥之兆。何况,这还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次日食。若能准确预测,肯定能令人信服。1644年7月29日,汤若望上书顺治皇帝:“今将新法所推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京师及各省所见食限分秒,并起复方位,图象进呈,乞届期遣官测验。”言下之意,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公开检验他的预测是否准确。


顺治不但满足了汤若望的请求,而且让钦天监支持大统历、回回历(阿拉伯传入的一种历法)的历学家,与汤若望同场竞技。9月1日一大早,内城东南隅的观象台上,一场预测日食的天文擂台赛打响了。大学士冯铨带着望远镜,率领钦天监官员,与汤若望一同登上观象台。


汤若望成竹在胸,亲自将日食发生时刻及过程画在纸上。如他所料,日食分毫不差,准时发生。冯铨大为叹服,将测算结果记录下来汇报朝廷:“惟西洋新法一一吻合,大统、回回二历俱差时刻。”


打赢了擂台赛,汤若望顺理成章成为新任监正,以五品朝廷命官的身份主持钦天监。见证擂台赛的观象台,至今巍然耸立在建国门附近。在这座只比故宫建成晚22年的皇家天文台,金发碧眼的汤若望身着中国官员服饰,删改压缩了《崇祯历书》。


从明代末年开始“立项”的《崇祯历书》,凝聚了徐光启、邓玉函、龙华民、汤若望、罗雅谷等中外人士的心血。至此历经两朝,终于更名为《时宪历》,于1645年颁行天下,多尔衮还在历书上批下了“依西洋新法”五个字。


《时宪历》影响深远,直到今天,现行农历仍沿用了它的一些计算方法,很多历史圈外人士听说汤若望的大名,都是因为《时宪历》。每逢春节,或者春分、夏至等重要节气,总有网友说,农历是汤若望借鉴西方历法为中国人定制的,遗憾中国农历的制订者竟然是个洋人云云。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准确的。”在汤若望工作过的北京古观象台,萧军长年从事天文学史的研究和天文科普工作,在他看来,“汤若望只是基于欧洲的天文学知识,采用更精确的计算方法,对中国传统农历进行了修订。”


萧军从中国农历的起源开始向记者解释:跟人们的直观印象不同,中国农历并不等于“阴历”,而是属于阴阳合历。所谓“阴”,是指每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一般是29天多一点,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太阳,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所谓“阳”,是指每个太阳回归周期为一年,对应的是地球绕太阳一周。古人虽然没有精确认识到地球、太阳、月球之间的运行规律,但早在汉武帝时,人们使用的太初历就是改进过的阴阳合历。那时人们已经知道,一个太阳回归年是365.25天,而12个朔望月大约是354天,每年差出来的11天怎么办?古人想了个聪明的办法——置闰,也就是在历年中插入一个闰月。汉代之前古人就已经计算出,19年中需加入7个闰月。


阴阳合历既考虑了太阳运动(实际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导致的季节变化,又考虑了月亮的圆缺变化,但问题就出在把“阴”和“阳”合在一起时计算产生的误差。众所周知,地球沿着椭圆轨道、围绕太阳进行非匀速运动,但古人并不知道,那么他们的计算公式就会有误差。这种误差一开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间一长,计算结果与实际天象的偏差越来越大,古人只能根据观测到的天象校正历法。因此,修订历法在中国历史上并不罕见,有唐一代,甚至修订了八次历法。


萧军认为,只有同时精通观测技术和计算方法,才能制订出准确的历法,郭守敬就是这样的天才。至于明末那些力主大统历和回回历的钦天监官员,水平就比郭守敬差远了。


汤若望恰在此时来到中国,揭开了中国人未知的天体运行秘密。在他出发之时的欧洲,主张日心说的哥白尼已经发表了《天体运行论》,与地心说的集大成者托勒密的《至大论》互相对立。由于教会反对日心说,另一位天文学家第谷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宇宙体系:太阳和月亮围绕地球转,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围绕太阳转。这个体系虽然不如日心说接近实际,但用它解释大统历和回回历的误差,已经足够。


依据第谷的宇宙体系,汤若望等协助徐光启编纂了《崇祯历书》,也就是后来经过删减在清朝获得颁行的《时宪历》。


相比之前的历法,《时宪历》中有一重要的变化,就是把确定二十四节气的方法从“平气”改成了“定气”。


在中国传统农历中,古人通过观测日影,将日影最短的那天定为冬至日,一个冬至日与下一个冬至日之间是一年,一年时间平均分成24份,其中的24个节点就是二十四节气。这种名为“平气”的计算方法简便易行,可以保证各节气之间的间隔基本相同。但是,地球围绕太阳不是匀速转动,按照这种方法算出来的春分、秋分,可能并不是昼夜平分那天。


汤若望采用的“定气”则不同,它是根据天体运行的几何模型,观察太阳在黄道上的实际位置,自春分点起算,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就定为一个节气。这样两个节气间隔的时间不均等,可能是14天,也可能是16天,但能精确计算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时刻。


我们现在使用的农历还是采用“定气”法确定二十四节气。必须承认,汤若望对二十四节气有所贡献,但要说他发明或制定了二十四节气,着实离谱。事实上,关于传教士与中国农历的关系,徐光启早就阐明过他的制历方针:“熔彼方之材质,入大统之型模。”


04


顺治皇帝的“洋玛法”


汤若望在钦天监的工作,显然令顺治皇帝相当满意。他对汤若望的依赖和信任,远远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


顺治称汤若望为“玛法”,这个词在满语中是对祖父辈的尊称。顺治用皇权特有的方式,毫不吝啬地展示对汤若望的恩宠。通常,大臣给皇帝的奏折只能间接地通过特定机构转交,而汤若望则被允许直接呈递奏折。他下令,汤若望在觐见时可以免除叩头的礼节,满朝文武中,享受这种特权的大臣只有个位数。他不停地给汤若望加官晋爵,从1644年到1658年,汤若望平步青云,从五品的钦天监监正一路晋升为一品光禄寺大夫,就连他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被封了官,母亲、祖母和曾祖母被封为二品夫人。


不知顺治是否知道,汤若望本就出生在一个伯爵贵族家庭。他的德文原名约翰·亚当·沙尔·冯·贝尔(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中的“冯(von)”,相当于英语中的“from”,表示“从哪里来”。这个词其实是贵族或贵族后裔的象征,因为只有贵族才有封地。时至今日,在德国波恩附近的吕符腾贝格,还有汤若望家族的古典城堡。汤若望就在这片碧水环绕的幽静庄园中,度过了幼年时光。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按照中国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观念,顺治觉得他的“洋玛法”远离故土,孤身一人,实在可怜,竟赐给汤若望一个“义孙”汤士宏。


种种恩赐之外,顺治还经常不顾传统惯例,晚上召汤若望到宫里谈话,特许他随时进宫,并且时不时造访汤若望的住处,在那里吃饭、谈话、参观花园、观看工匠们为观象台制造天文仪器。据汤若望的笔记,仅1656年至1657年,顺治就走访他的住处多达24次。有一次,皇亲贵族、文武官员正在宫里为顺治皇帝庆祝寿辰,席间,顺治突然提出,希望将庆典移至汤若望住所进行,汤若望急忙赶回家,准备宴会。更有甚者,顺治在选择继承人时,也听取了这位“洋玛法”的忠告,选中了生过天花从而具备了免疫力的玄烨。


在李秀梅看来,汤若望实际上为年少的顺治皇帝提供了“情绪价值”。她讲了一个故事,多尔衮摄政时期,曾计划耗巨资建造一个新的豪华宫殿,顺治和大臣想阻止却无果,问及汤若望的意见时,一句天象不利,使多尔衮放弃了他的计划。顺治还曾感慨,“他人不爱我,惟因利禄而仕,时常求恩”,而玛法为人与众不同,“朕常命玛法乞恩,彼仅以宠眷自足”,这真是不爱利禄独爱君主啊!


非同一般的君臣关系,让汤若望成为清廷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1661年,刚刚抵达中国3年的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向欧洲报告:“在帝国中,汤若望的影响要大于任何一位总督或最受尊敬的亲王。在中国,汤若望的名字比其他任何一位欧洲著名人士的知名度都要高。”另一位传教士鲁日满说:“中国自从有皇帝以来,我没听说过有任何一个外国人被授予如此多的荣誉和得到君主如此隆重的宠爱。”


连外国人都能看到的特殊待遇,那些奉行旧历法的官员自然也看在眼中。1661年,顺治去世的同一年,汤若望在北京度过了他的70岁生日。彼时一切尚风平浪静,祝贺寿辰的高官络绎不绝,年幼的康熙皇帝还签署了一份特别布告,准许他的“义孙”汤士宏进国子监学习。一派花团锦簇中,汤若望完全没料到,一场“新旧历法之争”的风暴正在酝酿。


最先发难的人是杨光先。清初,此人官职不高,却凭着弹劾汤若望在《清史稿》中留下了姓名。他的名言“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让鲁迅先生都忍不住评述一二,“看起来,他的思想是活着的,现在意见和他相近的人们正多得很。”


杨光先对西方科学技术一向不屑一顾,顺治还在位时,他就开始上书批判汤若望,只是当时他的奏折直接被礼部无视了。与他一道反对汤若望的,还有支持回回历的钦天监原秋官吴明烜。他显然是清廷推行《时宪历》的利益受损者,曾上书顺治皇帝,指摘新法中的错误,谁知完全经不起实际测验,反害自己差点掉了脑袋。


为抨击汤若望,杨光先写过一本小册子《不得已》。如今读来,不觉哑然失笑。在册子中,他反对地圆说,质问汤若望:如果你说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上面的人站立,侧面与下方的人怎么办?难道像虫子一样爬在墙上,或倒立悬挂在楼板下?天下之水都是自高处流向低处,若望先生是否见过海水浮在壁上而不下淌?中国人都立在地球上,如果真如你们所说,地球是圆的,那么西洋就在地球的下方,淹没在水中,果真如此,西洋只有鱼鳖,若望先生就不是人了。


以杨光先这样的天文知识储备,按说,他与汤若望之间的“中西历法之争”毫无悬念。然而,这场争论的实质并非围绕历法优劣展开的,争论的背后,是清初波诡云谲的政治斗争。


05


汤若望的牢狱之灾


杨光先的后台,是满族守旧势力的代表——辅政大臣鳌拜。


8岁的康熙皇帝继位后,大权渐渐落入四位辅政大臣手中。鳌拜一上台,就提出“率祖制,复旧章”,废除了多尔衮和顺治所定的各项开明政策。强烈的复旧狂潮下,钦天监的西洋人地位开始动摇,顺治的红人汤若望自然成为守旧势力打击的对象。


1664年,杨光先审时度势,又跳了出来,他一口气罗列了汤若望等人的三大罪状:第一,潜谋造反;第二,邪说惑众;第三,历法荒谬。


清廷反应迅速,十天后,辅政大臣命礼部会同吏部共同审讯此案。第二天,汤若望、他的助手南怀仁、其他两位外国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以及相关的钦天监中国官员被传讯到礼部大堂,接受审讯。


汤若望当时已是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中风让他年迈的身体雪上加霜,半身不遂,无法辩驳。大堂之上,只能由南怀仁代他一一作答。


辩论天文历法,杨光先当然不敌南怀仁,礼部官员也无法推断孰是孰非。所谓“历法荒谬”没有实锤,杨光先便抨击汤若望进献给大清的历书只编了200年,是咒我天朝短命,又说《时宪历》封面上题写的“依西洋新法”字样,是“明谓大清奉西洋之正朔”。这种说辞与“邪说惑众”一样,属于莫须有之罪,南怀仁的驳斥注定没有结果。至于“潜谋造反”,杨光先声称澳门聚集了几万外国兵,汤若望是其首领。清廷一查,发现纯属子虚乌有。


审理的重点只能转移到一个新的罪状——汤若望为荣亲王选择的殡葬时辰不吉。荣亲王是顺治最爱的董鄂妃所生的皇子,出生三个月就早早夭折。爱母及子,顺治追封其为和硕荣亲王,并建造了豪华的陵墓。入葬时,汤若望掌管的钦天监选择的时辰是辰时,礼部误用为午时。事情到了杨光先口中,变成汤若望故意选择不吉利的时辰,从而克死了董鄂妃与顺治帝。这相当于指控汤若望犯了弑君之罪,无论如何辩解,都不可能脱罪了。


1664年11月,汤若望、南怀仁、利类思和安文思被投入大牢。此后,他们在监狱中度过了长达半年的时间,其间一次又一次地被审讯,不是在这里过堂,就是在那里过堂。然而一切辩驳似乎都是徒劳,1665年1月,汤若望被判处绞刑,南怀仁、利类思和安文思被判每人40大棍后流放。


鳌拜只手遮天,不料,判决后没几天,又一次日食将南怀仁推到了历史面前。按照惯例,钦天监提前半年就预报了这次日食。或许是想对“西洋历法”的可靠性再进行一次测验,或许是出于对日食的忌惮,清廷命各派历学家预测日食的准确时刻。由于汤若望中风瘫痪,在阴暗的大牢中,预测日食的任务交给了南怀仁。


狱中条件有限,南怀仁只能透过窄小的牢窗进行观测,但他还是在汤若望的协助下,计算出日食将于三时发生。吴明烜预测的时间是二时二刻,杨光先预估的时间是二时一刻。最后,齐聚观象台的官员看到,二时一刻,什么都没有发生,二时二刻,还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三时的时钟敲响时,太阳的表面开始出现阴影。


南怀仁崭露了他的天文学造诣,可这并没有让他逃过牢狱之灾。新一轮的冗长审讯又开始了,到了1665年4月中旬,鳌拜再次展示了他的权势,南怀仁等三人依然被判流放,汤若望被判处死刑,而且手法更加残酷,改为凌迟。


就在这时,汤若望一生中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4月16日,一场可怕的地震摇撼了北京的大地。那一年,一位名叫聂仲迁的传教士因此案被押送到北京,地震的亲历者向他描述道,“好像听到地底下传来巨大的响声,如同很多辆四轮马车在马路上狂奔,或者说是像一声巨大的雷声”,“监狱的外墙剧烈地摇晃,好像就要倒下来。”


地震的余威尚未消散,4月29日,紫禁城中突然失火,烧毁了大约40个房间。一时之间,宫廷内外,人人惊恐不已,孝庄太皇太后大发怒火:“汤若望向为先帝信任,礼待极隆,尔等岂俱已忘却,而欲置之死耶?”迫于各方压力,鳌拜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汤若望终于免受极刑。


06


南怀仁三测日影


逃过一劫的汤若望出狱后,一切都已物是人非。杨光先当上了新的钦天监监正,《时宪历》被废止。几个月后,汤若望居住的南堂被杨光先霸占,他不得不与南怀仁、利类思、安文思一起挤在的东堂,艰难度日。


1680年,南怀仁用拉丁文完成了著作《欧洲天文学》。在书中,他这样写道,“我们仍然在居住地被软禁了4年”,“有一个严厉的卫兵看守着大门”。但汤若望只被软禁了一年,1666年8月15日,他在北京平静地结束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汤若望去世两年,才得以昭雪。1668年的一天夜里,几位官员悄悄走进了被严密看守的东堂,他们询问南怀仁,中国现在使用的历书,以及来年将要使用的历书是否存在错误。这部历书是杨光先和吴明烜依据《回回历》编著的,南怀仁一一指出历书中的错误。没过多久,大臣们带来了康熙皇帝的圣旨,命南怀仁等前去紫禁城。


第二天,在紫禁城的一间大殿里,一场公开辩论在众多官员前展开。与四年前大堂上的审讯一样,对峙的双方还是南怀仁与杨光先、吴明烜。不同的是,清廷政治气候已然大变,康熙皇帝开始亲理政事,踌躇满志的少年皇帝下定决心铲除鳌拜集团。连南怀仁这个外来者都看出来,康熙“想一举剥夺辅政大臣的权力,并结束依附于他们的其他种种弊端”。辩论结果毫无意外,随着现行历法中的错误越来越明显,杨光先、吴明烜开始“哑口无言,无法为自己辩解”。


当天,康熙在太和殿隆重召见了南怀仁和他的同伴。问了几个有关数学的常识问题后,康熙询问南怀仁:“是否能有一种明显的迹象,可以直观地向我们证明,现有历法的计算方法与天体的运行规律相符,或者不符?”南怀仁迅速回答,可以通过观测日影长度判断。于是,康熙命南怀仁与杨光先分别以各自的方法测定正午日影长度,进行一场公平的竞赛。


1668年11月24日,观象台又迎来了一次天文擂台赛。南怀仁将一根指定的标杆,垂直立在青铜圭表的水平面上,然后在水平面上画出一条横线,表示日影在正午应该到达的位置。众目睽睽之下,当太阳升至天空最高点时,标杆的影子严丝合缝,正好落在南怀仁画下的那条线上。第二天,擂台赛转移到了紫禁城午门前。第三天,擂台赛又回到观象台,但是换了一根不同长度的标杆。连续三天,每一次观测和验证,都以南怀仁的胜出告终。


这样的结果震惊了在场的官员,包括那些反对南怀仁的官员,也发出一片惊讶的赞叹。至少南怀仁是这样记述的:“一位曾带头反对我们的满人官员,出人意料地大喊:‘真正的大师在这里!千真万确啊!’”


不得不说,这样的反应可能有点夸张。毕竟,从明末到清初,类似的天文擂台赛已经举行了多次。只是,对于汤若望和南怀仁而言,那些比试都不如这一次的胜出意义重大。


康熙皇帝站在了他们这一边。杨光先和吴明烜被惩治,康熙下令今后有关历法之事,均由南怀仁全权负责,又任命南怀仁为钦天监监副,实际主持钦天监的工作。汤若望恢复官爵,并被隆重安葬在利玛窦墓地的旁边。他的坟墓比利玛窦的更为壮观,康熙亲笔为他撰写了祭文。


南怀仁续写了汤若望的事业,《时宪历》重新恢复。1678年,他在汤若望的基础上,编纂了一部32卷的《康熙永年历法》,推算了2000年内的日食、月食以及行星运行的位置。


除了修订历法,南怀仁在北京历史上还留下了很多印记。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上,八架天文仪器中有六架是他设计监制的;康熙平定三藩、抗击沙俄的战争中,有他主持铸造的火炮;在金代修建的卢沟桥上,他设计的滑轮和绞盘,将修建顺治陵墓的巨石安全地运输过河;在紫禁城,他为康熙制造过一个大玩具——一辆利用蒸汽推动的汽车,这比瓦特的蒸汽机早了93年。


精通科学知识的南怀仁最终官至工部右侍郎。他还是康熙皇帝的西学老师。在南怀仁的记述中,康熙是一个自驱力极佳的好学生。曾经有5个月的时间,康熙每天召见他到紫禁城,让他讲解天文学、数学问题。皇帝把传教士们用中文撰写的一共120本天文学和数学书籍全都拿出来,要求南怀仁一本一本为他解释。当他听说要弄懂所有数理科学,欧几里得编写的书籍是绝对必要之后,立刻让南怀仁为他讲解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并且以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不停地询问每一个命题的意义。康熙还亲自撰写过一篇算学论文《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引发了后世自然科学史学者的兴趣与讨论。


康熙对西学的兴趣,正是始于南怀仁与杨光先的日影观测擂台赛。他曾对皇子谈话,回忆这段往事:“朕幼时,钦天监汉官与西洋人不睦,互相参劾……于午门外九卿前当面赌测日影,奈九卿中无一知其法者。朕思己不知,焉能断人之是非,因自愤而学焉。”


笃爱科学的康熙,终成“科学学霸”。可惜,在这位“学霸”眼中,科学并非开启民智的知识,而是作为私人化的统治手段,用以抬高自身以及满族的学术地位。


据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韩琦研究,1690年,康熙的其他两位西学老师张诚和白晋已经翻译完成《几何原本》(与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不是同一个版本),但直到1722年,《几何原本》才得以出版。韩琦曾在讲座中提过一个细节,出自一位传教士的信件:康熙某年某月把这位传教士叫到宫里,翻译代数学的东西,皇帝叮嘱他,这些东西翻译好以后,不要给别人讲。由此可见,对于西学,康熙实际上是想“留一手”的,他并不想让宫廷里传播的科学新知及时让知道。


不仅如此,晚年的康熙还提倡“西学中源”说,即认为西学的很多新东西是从中国传出去的。韩琦发现,在《御制三角形推算法论》一文中,康熙首次明确表达了“西学中源”的观念。上行下效,“西学中源”说很快从庙堂之说蔓延为文人的谈资,成为影响清初学界的重要论说。这种盲目自大的观点,必然更加阻碍科学知识的传播。


利玛窦揭开的西学东渐之序幕,经历一个浓墨重彩的小高潮后,最终遗憾落幕。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是与近代科学失之交臂,等到第二次西学东渐的帷幕徐徐拉开,裹挟而来的已是鸦片战争的坚船利炮。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外籍教授雷立柏亦为本文提供了相关资料,特此感谢。


谢选骏指出:人問——汤若望:他是顺治皇帝尊敬的“洋玛法”,为何一度被判凌迟?我看——汤若望游走明清兩朝,幾乎無縫銜接,能不引起懷疑嗎?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谢选骏:狐狸台想吃老母鸡


《福斯主播在專訪結束後 私下抱怨賀錦麗「來者不善」》(記者顏伶如2024-10-17)報道:


「野獸日報」(Daily Beast)報導,福斯新聞網(Fox News)主播貝爾(Bret Baier)16日晚間結束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專訪後,私下向同事抱怨一開始就覺得賀錦麗「來者不善」,包括遲到約15分鐘、訪問尾聲幕僚揮手要求結束等。


福斯新聞網訪問是賀錦麗角逐2024年大選以來第一次接受保守派電視媒體專訪,專訪在「特別報導」(Special Report)節目時段播出之前一小時錄製。


「野獸日報」報導,貝爾表示,原本與賀錦麗團隊敲定專訪下午5時開始,訪問時間約25分鐘到30分鐘,賀錦麗卻晚了15分鐘才到,彷彿使出美式足球裡的「凍結踢球手」(Icing the kicker)戰術。他說,賀錦麗幕僚抵達之後才說,只有20分鐘可以受訪。


貝爾說:「我們想盡辦法補救,希望6時能夠順利播出,專訪就在這種情況下開始」。


訪問過程中,貝爾數度打斷賀錦麗發言。報導指出,貝爾在訪問結束後說,第一次論及移民議題時,就感覺到賀錦麗不好應付。他說:「我覺得可能很難把話題拉回來,除非我打斷她的發言。」貝爾說,多年前採訪前總統歐巴馬也遇到類似狀況。


貝爾表示,訪問接近尾聲時,看到四名賀錦麗幕僚都在揮手,示意盡快結束訪問。他表示,賀錦麗接下來應該安排多一點類似專訪,有助於拉抬選情。


貝爾稍後接受保守派電台名嘴李文(Mark Levin)訪問時表示,對這次專訪賀錦麗頗感挫折,「我還有很多問題要問」。


谢选骏指出:人説”福斯主播在專訪結束後 私下抱怨賀錦麗「來者不善」“——我看這個狐狸台主播眼冒凶光、一臉橫肉,自己想吃老母鸡,卻怪老母鸡「來者不善」!


《賀錦麗接受福斯專訪 數度唇槍舌戰 批川普危險》(記者張文馨/華盛頓報導 2024-10-17)報道: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賀錦麗16日接受保守派媒體福斯新聞網(Fox)專訪,與主播貝爾(Bret Baier)幾度唇槍舌戰,賀錦麗將邊境安全的挫敗歸咎於共和黨對手川普,並指控川普是不穩定、不適格且危險的候選人。


川陣營:專訪堪比「火車失事」


川普團隊事後聲明這場專訪堪比「火車失事」,福斯新聞網評論「歡樂戰士充滿憤怒」;賀錦麗自詡歡樂戰士,這是她首次登上對她相對較不友善的電視台接受專訪。


貝爾從民主黨備受攻擊的移民與邊境安全議題出擊,開場詢問拜登政府任內放了多少非法移民,兩人旋即展開唇槍舌戰,賀錦麗細說從頭,避免直接回應貝爾的問題。


賀錦麗將邊境安全問題歸咎川普

賀錦麗先是提到邊境政策有缺失,需要補正,但是川普因一己之私下令國會議員反對,最終法案遭封殺;這是賀錦麗在競選過程中對移民問題的標準答案,貝爾打斷再追問,也沒問出更多。


接著貝爾調整角度,播放非法移民受害者家屬的影片,賀錦麗看完之後說,對於他們痛失親人,她感到遺憾。


這場30分鐘的專訪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討論移民政策,此外,貝爾也將焦點轉移到現任總統拜登身上,質疑拜登的身心狀況,也質疑賀錦麗所謂替美國擘畫新藍圖是對拜登執政的不認同。


賀:我的總統任期不會是拜登延續

賀錦麗說,「我的總統任期不會是拜登的延續」,她說自己主要的職業生涯不在華府過,而她會邀請共和黨人貢獻想法;美國要翻到新的下一頁,是因為過去十年來,深受川普言論影響導致社會對立分裂。


美聯社分析指出,賀錦麗接受福斯訪問,顯示民主黨媒體策略的改變,一方面是福斯收視率在近兩次總統選舉都遠超過其他電視台,另方面民主黨也需要多爭取保守選民。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華茲日前也上過福斯的節目。


賀錦麗引述曾與川普共事的官員們對川普的批評,稱這些人都說川普是不穩定、不適格且危險的候選人,問題在川普在選票上,問題是美國人民對於這樣一位製造對立、言詞貶低他人的總統候選人相當厭倦。


賀錦麗提高音調主攻川普近期「國家內部敵人」的爭議言論,她表示,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在民主國家、美國總統應該能面對批評,而不是揚言要把批評者關起來。


谢选骏指出:人説“賀錦麗接受福斯專訪 數度唇槍舌戰 批川普危險”、“她表示,這是一個民主國家,在民主國家、美國總統應該能面對批評,而不是揚言要把批評者關起來。”——我看這個賀錦麗,就是一隻老母鷄,她哪裏懂得,這是“第四美國的殊死搏鬥”!


《賀錦麗缺男性票 川普缺女性票…選情陷膠著 兩人互挖對方選民》(記者顏伶如/綜合報導 2024-10-17)報道:


川普在女性選民的支持率低於賀錦麗,最後衝刺階段積極談論生育及家庭議題,爭取女性選民的認同。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與民主黨總統候選人賀錦麗支持度勢均力敵,華爾街日報16日分析,選情陷入膠著與男女選民力挺對象不同有關,無論種族、經濟等背景條件,性別因素讓選民呈現截然不同的投票傾向;賀錦麗爭取男性選民支持面臨挑戰,川普則在女性選民當中遭遇相同考驗。


賀錦麗支持墮胎權的立場,讓許多女性團體紛紛出面幫忙拉票,川普陽剛十足的發言風格則受到男性青睞。性別差異影響了兩邊陣營的媒體策略,也影響選前最後幾周對於選民最關切議題的論述要如何定調。


美國現代史上歷屆選舉都有性別支持差異,2020年之後歧見擴大,存在於各個種族、教育程度、收入經濟族群當中。2020年選舉時,川普在男性選民之間的支持度比女性選民多5%,如今在華爾街日報8月底的最近一次全國民調裡則擴大到領先10%。2020年時,拜登總統在女性選民當中的支持度比男性選民多12%,如今賀錦麗在女性選民當中的支持度則比男性選民多13%。


「共和黨選民反川普」(Republican Voters Against Trump)執行主任莎拉?朗格威爾(arah Longwell)說,2024年大選是男女選民支持對象差別最明顯的一次選舉,特別在年輕選民之間。


支持川普的政治行動委員會「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 Inc)首席民調專家李大衛(David Lee)說,男性選民非常關注經濟問題,在這次選舉的主要考量就是經濟與通膨。


報導指出,女性選民也重視經濟,但考量投票時則認為墮胎權跟經濟一樣重要。華爾街日報針對七大決戰州進行的最近一次民調顯示,27%受訪女性把墮胎權視為總統選舉的投票考量,持相同觀點的男性受訪者則只有8%。


美聯社報導,川普與挺川盟友為了爭取更多男性選民支持,選前最後衝刺階段刻意強打男子氣概十足的論述,強調支持傳統性別角色的立場。


谢选骏指出:人説“賀錦麗缺男性票 川普缺女性票…選情陷膠著 兩人互挖對方選民”——我看難怪,狐狸台主播這是代父出征,為川普搶奪男性女性兩性票,吃掉老母鸡,出任宣傳部!美國也有戈培爾,不遑多讓德國佬——川普正是德國種,不是牧羊犬。


谢选骏:作弊大国疯狂亂竄


《疯了!六国拒绝中国留学生考雅思》(2024年10月27日 英国大家谈)報道:


雅思考试又要变天了!


前段时间刚过完国庆,新加坡就爆出了一条规定:只有新加坡居民才能参加当地的雅思纸笔考试,非新加坡居民只能参加机考。


紧接着日本也宣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非日本居民将无法报名参加日本的雅思纸笔考试。


这也意味着,继马来西亚、泰国、韩国、新加坡以及印尼之后,又一个亚洲国家发出了“禁令”。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国家对居民身份认定,限定在持有当地的学生签证、工作签证或长期居留许可范围。


那么,到底为什么多国会突然发出禁令?面对这样的群体“关闸”现象,未来的“考鸭”们将何去何从?


1、亚洲地区雅思作弊泛滥成灾,中国学生组团去东南亚刷高分将成历史


业内都知道,当机考雅思上线后,纸笔雅思那叫一个香,所以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纸笔考试,这也就进一步开拓了考试旅游团的业务发展。


此外,海外考雅思一直是国内很多考生们公认的的捷径。很多考生认为,中国大陆考雅思普遍压分,而到了国外考就简单多了,少的多0.5分,多的直接多1分,所以一些人选择直接组团办签证跨国考试,以旅游的名义前往分数优势地区参加考试和培训,而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地都是中国考生的热门考点。


当然了,这些考团也有一些秘密小操作,考试之前会有老师在酒店帮你紧急“复习”,懂得都懂。


不过,这些另类“作弊”方式已经开始被很多大学悉知,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审视雅思成绩的来源,有些大学直接要求申请者必须是在本地区进行考试才认可分数。


前文也提到,为了追求所谓的“高分考点”,很多中国考生不惜铤而走险,在海外考点通过非法的面授课程或者替考等方式,试图规避国内考试的严格监管。而因为中国学生的基数过大,往往都是成批成批组团前往,集中在一些海外的小城市,目标一下就明显起来。


随着东南亚成为雅思作弊的整顿重点,保留笔试的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始变成热门考点,大量的考生选择报考这里的雅思考试。


突如其来的考生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雅思考点有点招架不住,在这“泼天的富贵”下,当地机构很快就发现了端倪。今年4月,考生们被雅思官方告知,某场考试中存在替考行为,直接导致期间前往参加雅思考试的学生被无差别取消成绩,部分考生直接被禁考三年。


为了保证雅思成绩的公平公正,马来西亚直接宣布从2024年3月1日起,全面取消雅思的纸笔考试,只保留机考的形式,这样既可以杜绝一些国际考生钻空子来到马来西亚,又可以通过机器考核方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不过,这些新规定也许又会成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另一个隐患。


2、50多名中国留学生因作弊被退学


除了雅思考试之外,language cert朗思考试的成绩也是受到英国大学认可的语言考试,这个考试类似雅思托福,学生可以自行报名参加,也可以通过学校的语言内测完成。


目前几乎所有国外大学都有开办语言课和语言内测,语言内测不一定是用的朗思考试,也有学校是自己的老师出题,也有用别的语言机构的考试系统。


去年有50多名中国学生通过语言内测的方式拿到了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的offer,然而就在他们满心欢心地抵达英国,准备开始留学时光的时候,一封封退学通知邮件陆陆续续发送到了这些学生的手中。


邮件表示,学校发现这些学生的成绩是作弊代考得来的,所以在收回offer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务必在2周内离开英国。


一些学生辩解称,自己也是“上当受骗”,只是听从了中国办公室老师的要求进行考试,没想到会被判定为“作弊代考”。


但是熟悉这个考试的人都知道,考试系统需要考生提供身份原件,并且考试全程都有远程监控,学生的脸如果离开摄像头拍摄范围即被判定为成绩作废,所以题目不可能在考生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作答.


作为考生,正常来说肯定必须要知道这些考试的“游戏规则”,根本不可能说是因为听从了某些人的指令而“上当受骗”。


而这些所谓“上当受骗”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都多交了1万多人民币作为语言课学费,语言课结束后都听从安排统一参加了该校中国办公室组织的语言内测朗思考试,最后都报考了卡迪夫城市大学。


比较可笑的是,在所有证据都十分明显的情况下,很多被退学的学生家长们还开始联合起来准备维权举报,要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还他们一个“公道”。


在多方商讨之下,校方决定本次退学记录可以不联网公布,那么这样这些学生还可以有机会重新参加语言类考试,成绩合格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再次申请其他学校或者是去其他国家去读书。


要知道,因为成绩作弊、学术不端等行为被退学一般情况都会被联网共享,这样一来,整个Association of Commonwealth Universities(ACU)都全部知道,一旦学生提交申请,联盟里的学校都会自动先审核一遍是否在列其中,一旦发现基本都不会给机会录取。


所以说,最后卡迪夫城市大学还是留有余地给这些“上当受骗”的学生的,但是这也不难看出,国内的“集体”作弊现象是多么疯狂。


3、假学历读港大,换来真坐牢17周


如果说入学语言成绩作弊是抹黑了公平,抢占了他人的机遇,那么纯纯的“欺骗”入学就更加可恶。


前段时间,香港东区法院依法判处了一名抵港不久的内地学生17周的监禁,并遣返内地的处罚。而这位学生之所以会获刑,都是学历造假惹的祸。


2023年5月,小美(化名)为了获得自己梦想的香港大学的offer,在父母的帮衬下,斥资寻求中介公司帮忙。中介公司的看到小美的履历之后犯了难,因为这样的背景申请港大的机会是很渺茫的,于是中介答应帮助小美对学历进行美化,


杜撰了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美国康乃尔大学就读的虚假经历。


拿到杜撰后的简历,小美的父母虽然发现了端倪,但是依旧选择默认签署了相关文件,想着中介应该可以做到“天衣无缝”,却不想中介只是美化并没有实质性帮助小美打通简历上杜撰的关系。


但是幸运的是在入学前的筛选中,小美的虚假学历没有被香港大学察觉,顺利的获得了金融硕士课程的offer,并顺利进入学校开始上课。


就在大家准备忘记这条造假学历的时候,香港大学的调查组向美国康乃尔大学发送了一封查询邮件,并得知小美从未就读过该大学,实际上是毕业于上海杉达学院民办本科。


造假暴雷一触即发,校方直接将小美移送相关部门处理。


最后经过法庭的审理后,小美被判囚17周,但由于被提前拘留,因此在判决时已可被即时释放,但会被遣返内地。


不仅书没读成,还背上了污点,得不偿失。


写在最后:


在留学的路上,很多人会为了获得offer而着了魔。


有人是努力过了,但一直拿不到自己想要的成绩,最后选择投机取巧,一步步铤而走险;有人则是一开始就不想努力,抱着有钱能使鬼推磨的歪理邪说,寄希望于造假来换取机会,却不想纸终究是包不住火,最后还是东窗事发。


诚信是大家都应该遵守的底线,学术领域更应该给足尊严和诚实,不然这片净土最终反噬出的火花足够毁灭一切。


網民嚎叫:


userAvatar simonzht@

中国那么好,你们考雅思干什么,应该统统抓起来枪毙


谢选骏指出:人説“疯了!六国拒绝中国留学生考雅思”!我看“作弊大国疯狂亂竄”,流毒全球!


谢选骏:格魯吉亞賤民就是賤民——除了屈服於獨裁,沒有別的辦法


《为何格鲁吉亚人投票支持亲俄政党抛弃加入欧盟的梦想?》(奥尔加·伊夫什娜(Olga Ivshina),尼娜·阿赫梅特里(Nina Akhmeteli)BBC国际部

2024年10月29日)報道:


周末在格鲁吉亚举行的备受期待选举出现了严重分歧。中央选举委员会公布的官方初步结果显示,执政的格鲁吉亚梦想党(Georgian Dream party)获得绝对多数,但反对党声称选举被窃取,并呼吁其支持者周一晚在首都第比利斯参加抗议活动。人民革命使格鲁吉亚走上了民主和亲欧改革之路,20多年过去了,为什么格鲁吉亚又一次站在了政治的十字路口?


在周日深夜的新闻发布会上,格鲁吉亚总统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Salome Zurabishvili)向选民发出明确信息。


她说:“我不承认这些选举。”


“不能承认这些选举。这等同于承认俄罗斯来到这裡,让格鲁吉亚从属于俄罗斯”,她补充道。


格鲁吉亚总理伊拉克利·科巴希泽(Irakli Kobakhidze)来自被视为亲俄罗斯的格鲁吉亚梦想党,他否认了这些指控。


祖拉比什维利总统在与四个反对党进行协商后发表讲话,这四个反对党都超过了 5%的门槛,赢得了一个席位。她说选举结果是“完全伪造的”,格鲁吉亚人成了“俄罗斯特别行动”的受害者。


这是一位女性发出的尖锐的警告,因为她的当选恰恰是在格鲁吉亚梦想党的支持下实现的,但她长期以来一直警告说,该党正在将格鲁吉亚带入孤立境地。


祖拉比什维利现在称自己为“该国仅存的独立组织”。


在示威游行和反对党议员表示不会履行职责的情况下,格鲁吉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一个过去二十年一直推行民主改革的国家怎么会陷入如此的政治僵局?


新制度,老把戏?

这次选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新的选举制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对过去12年一直执政的格鲁吉亚梦想党有利。


议会中的150个席位首次全部通过比例代表制分配,而不是以前的混合制。最重要的是,新规则禁止组建政治集团。


这意味着反对党只能联合起来组成统一战线。


但在政策问题上的内部分歧使这一任务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选举中出现了三个不同的反对党联盟和一个新增党派,它们都支持迅速融入欧洲和西方。


反对党希望他们能够获得比执政党更多的选票,然后在议会中形成联合多数。


但现实情况是,格鲁吉亚梦想党能够挑出个别反对党,使其名誉扫地,并且利用人们认为反对党之间缺乏团结的看法。


前外交官乔治·巴德里泽(Giorgi Badridze)现在是格鲁吉亚战略与国际研究基金会(Georgian 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分析师,他说,这也让选民在投票给谁的问题上没有明确统一的选择。


他告诉BBC,“当反对派拒绝团结在一面旗帜下时,他们实际上是拒绝将选举作为关于国家在欧洲未来的全民公决。”


巴德里泽说:“这样一来,他们就失去了部分选票——尤其是格鲁吉亚社会中不想加入某个特定政党的那部分人的选票。”


“格鲁吉亚青年本可以成为反对派在此次选举中的主要希望和救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支持格鲁吉亚的欧洲之路,但他们并不一定认同任何特定的政党。这就是问题所在”,他补充道。


大获全胜还是巧妙操纵选票?

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初步数据,格鲁吉亚梦想党获得了约 54% 的选票(截至发稿时已处理了 99.3% 的选票)。


反对派声称这些数字是人为操纵的结果,独立选举监督员也对选举方式表示担忧。


由30个非政府组织组成的格鲁吉亚“我的声音”监督团记录了200多起违规事件,如塞满选票、袭击和攻击观察员,以及驱逐获准报道选举的记者。


欧安组织领导的国际观察团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压力和紧张局势”破坏了这次投票。


格鲁吉亚总理、格鲁吉亚梦想党议员伊拉克利·科巴希泽驳斥了操纵投票的指控。


他对BBC说:“违规行为在任何地方、任何国家都会发生。”


对目前在大多数投票站运行的新电子计票系统,人们进行了广泛的辩论。


一方面,选票处理的自动化减少了操纵选举结果的机会。但另一方面,批评人士说,这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更隐蔽的方法来影响选举结果。


格鲁吉亚透明国际副主任乔治·奥尼亚尼(Giorgi Oniani)说:“我们仍然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


“很多人在经济上都很脆弱。”


奥尼亚尼补充说:“例如,一个人因为酒后驾车而失去了驾照,然后他们会得到恢复驾照的机会。作为交换,他们可以在选票上正确的方框内打勾。”


透明国际发现的另一个骗局是所谓的 “文件租赁”。


“在选举前夕,人们被要求交出身份证一天,以换取金钱补偿。在某些情况下,这些身份证会被其他人用来投票;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他们只是确保当事人不会出现在投票现场。”奥尼亚尼告诉BBC。


格鲁吉亚党的代表纳蒂亚·梅兹弗里什维利(Natia Mezvrishvili)告诉BBC,他们有证据表明,反对派支持者的身份证被没收后,其他人就可以用这些身份证投票。


梦想党为何如此受欢迎?

周六晚投票结束后,格鲁吉亚的主要电视频道立即公布了出口民调结果,结果差异很大。


亲政府的电视频道Imedi认为执政党格鲁吉亚梦想党的得票率为 56.1%,与中央选举委员会后来公布的数字接近。


两个反对党频道Mtavari和Formula则认为梦想党的得票率为 40-42%,这导致反对党声称他们集体赢得了选举。


但即使是40%,梦想党的得票率仍占相当大的比例。


那么,一个经常被指责为俄罗斯利益服务的政党,为何能在一个近80%的人赞成加入欧盟的国家获得如此多的支持呢?


梦想党将自己定位为保守价值观的捍卫者,因此在选民中产生了很好的反响。


一项“世界价值观调查”显示,在2017年至2022年接受调查的88个国家中,格鲁吉亚的宽容度排名第82位。超过90%的受访者表示不接受同性恋。


梦想党利用了这一点,在竞选活动中承诺“保护 ”格鲁吉亚人免受 LBGT宣传和推广的影响。


另一个吸引选民的信息是,这次选举是在和平与战争之间做出选择。


梦想党领导人比季纳·伊万尼什维利(Bidzina Ivanishvili)是一位亿万富翁,上世纪90年代在俄罗斯发家致富。


他的演讲充满了关于“内部和外部敌人 ”阴谋的警告,声称他们将给格鲁吉亚带来暴力和毁灭。


在选举期间,许多梦想党选举海报将乌克兰被轰炸的城市与格鲁吉亚的和平景象进行了对比。


资深政治学家吉亚·诺迪亚说:“这是梦想党的主要主张和王牌。 ”


“如果不是我们,那就会有战争”——这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补充说:“尽管从理性角度来看,这并不完全令人信服,但它在本能层面上起了作用——每个人都害怕战争。”


前外交官乔治·巴德里泽对此表示赞同。


巴德里泽说:“当你不断被告知与邻国发生战争的风险很高时,很多人就会相信并害怕,这是可以理解的。”


他补充说:“格鲁吉亚梦想党政治家们小心翼翼,不提供国家面临的所谓危险的细节。”


“他们用非常笼统的语言描述威胁,这一方面利用了根深蒂固的恐惧,另一方面也使反对派难以有效反驳这些说法。”


另一个关键点是,尽管有战争言论和关于 “LGBT宣传 ”的警告,格鲁吉亚梦想党仍继续将自己定位为将带领格鲁吉亚加入欧盟的政党,同时保持与莫斯科关系的平衡。


格鲁吉亚梦想党议员马卡·博乔里什维利(Maka Bochorishvili)对BBC说:“到 2030 年,格鲁吉亚将成为一个为加入欧盟做好充分准备的国家。”


“让国家变得更好、改善经济、将公民的社会标准提高到欧洲水平,这些都掌握在我们手中。这是我们能做的,而且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年。”


统一民族运动主席蒂娜·博库恰瓦(Tina Bokuchava )也表示,该党不承认选举结果。


反对党人士和一些分析家对这些承诺表示怀疑。


他们指出,执政党不顾广泛抗议,颁布了“外国影响透明法”(又称外国代理人法),引发了过去 20 年来格鲁吉亚与西方国家关系中最严重的危机。


由于这项新法律,格鲁吉亚加入欧盟的进程被中止,第比利斯的战略夥伴美国也开始重新评估双边关系。


此外,数十名格鲁吉亚梦想党的代表和官员因 “破坏格鲁吉亚民主 ”而受到美国签证限制。


包括两名内务部高级官员在内的几名格鲁吉亚国民也被列入制裁名单。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政治学家吉娅·诺迪亚(Gia Nodia)说:“我认为,反对派在看到出口民调后感到欣喜若狂,但在官方结果公布后,他们陷入了抑郁状态,至今仍感到局势不明。”


“就在第一轮官方结果公布后,他们暂停了一段时间,讨论抗议活动的时机和策略。这种延迟可能对梦想党有利。”


乔治·巴德里泽也同意这一观点:“2003 年,当时的政府试图窃取选举结果,抗议活动的领导人德高望重、精力充沛。而这一次,反对派缺少一位杰出的领导人。我不确定我们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有多强,也不确定今天的反对派能多有效地领导这些抗议活动。”


抗议活动的效果如何也令人怀疑。


“抗议是会有的,”诺迪亚说。


“但我预计抗议活动的规模不会大到导致任何重大政治结果。”


谢选骏指出:人問“为何格鲁吉亚人投票支持亲俄政党抛弃加入欧盟的梦想”?——我看格魯吉亞賤民就是賤民,這些格魯吉亞賤民,以前孕育了斯大林這樣的禽獸,現在又投票支持亲俄政党、抛弃加入欧盟的梦想……因爲賤民就是賤民,不管在哪個國家都一樣——他們除了屈服於獨裁,沒有別的辦法。

谢选骏:美國民主死於華爾街禽獸

《衛生紙與咖啡豆價格決定選票——賀錦麗邁向勝選致命傷》(中央社紐約專電 2024-10-30 )報道:


美國選民最在乎的選舉議題,是迫在眉睫的高物價與高房價。


如果美國前總統川普與搭檔范斯勝選,讓執政的民主黨感到芒刺在背的通膨會是最大功臣,幾乎所有民調都顯示經濟與通膨是美國選民最關切的議題,拜登政府繳出亮麗的經濟成長與華爾街天價資產數字,但無法取代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


過去3年,美國選民最在乎的不是美軍倉促撤出阿富汗、俄烏戰爭或中東戰火等國際事務,更不是Nvidia(輝達)股價奇蹟式成長,而是影響選民迫在眉睫的高物價與高房價。



距離投票前最後一次官方公布的通膨數字、美國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去年同期相較年增2.4%,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略增至3.3%,但相較於上個月,通膨已處於停滯與回溫狀態,官方透過利率政策等手段降低物價的努力短期已難有效果。


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統計,川普(Donald Trump)執政4年,通膨總計為7.8%,拜登(Joe Biden)政府當家至今高達20%。這是拜登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政府的執政致命傷。


經濟成長方面,拜登夾著疫情後高度反彈,表現優於川普,執政至今年均成長3.2%,總成長為11.8%,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川普執政前3年為2.8%,疫情期間大幅下滑導致在位4年年均成長為1.8%,總成長為7.8%。


這些數字對選舉影響極大,兩陣營都尋找有利的解釋。不過除非失業率上升或經濟走向衰退趨勢明顯,美國物價與房價下行的可能性極低,選民在投票前很難感受到物價改善。川普從8月起拿著牛奶與食物訴求生活恐懼,賀錦麗主打中產階級減稅與房屋補貼。


無疑的在各項民調中,超過7成美國民眾將經濟與通膨列為投票意向關鍵因素.導致兩陣營都無視財政紀律大開選舉支票,輿論無分立場都質疑「錢從哪裡來」,但搖擺州關鍵未決選民最終還是會依據個人生活感受投票。


民主黨民調專家古柏曼(Carly Cooperman)在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表示,面對川普,雖然賀錦麗較拜登在經濟議題上表現出色,但選民仍覺日常生活成本高昂,經濟數字新聞看來無傷,也無法為她帶來好處。


古柏曼說:「糟糕的通膨數字此刻絕對會影響賀錦麗,這很可能是搖擺州未決選民認為最重要的議題。」


疫情期間美國引領全球降息救經濟,美國經濟無需軟著落,但房地產與股市未見縮水,一年來的高利息與烏克蘭戰爭進一步推高能源及原物料價格,導致物價連番大幅上揚,美國通膨數字選前雖已控制,但民眾日常生活所需支出未見降低。


谢选骏指出:人説“衛生紙與咖啡豆價格決定選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統計,川普(Donald Trump)執政4年,通膨總計為7.8%,拜登(Joe Biden)政府當家至今高達20%。這是拜登與賀錦麗(Kamala Harris)政府的執政致命傷。

經濟成長方面,拜登夾著疫情後高度反彈,表現優於川普,執政至今年均成長3.2%,總成長為11.8%,遠高於經濟學家預期;川普執政前3年為2.8%,疫情期間大幅下滑導致在位4年年均成長為1.8%,總成長為7.8%。”

——我看川普(Donald Trump)執政4年,成績爲0:通膨總計為7.8%;川普執政前3年為2.8%,疫情期間大幅下滑導致在位4年年均成長為1.8%,總成長為7.8%。但是,拜登(Joe Biden)政府當家至今成績確實-8.2:通膨總計高達20%,總成長為11.8%。由此看來,拜登政府放任華爾街禽獸亂搞美國,罪惡大於川普政府8.2%!


《马斯克重磅预言!川普当选恐经济混乱、股市大跌》(ettoday 2024-10-30)報道:


▲马斯克透露,川普新政府上任之后将会大幅减支,迎来经济阵痛期,「这必然会带来一些短暂困难,但这将确保长期繁荣」。


全球首富马斯克(Elon Musk)公开力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川普,但他也抛出「重磅预言」,宣称一旦川普当选,将会出现短暂经济混乱、股市大跌等状况,会有一段苦日子要过,但这将只会是短期阵痛,且这在未来是值得的。


WSJ、MarketWatch等报导,川普的经济政策包括一连串减税与关税提议,数十名经济学家推估这将让联邦赤字增加,通膨将会再度升温。就在29日,马斯克在「电话市民大会」会议上透露,川普若当选,新政府上任之后将会大幅削减联邦预算、实施紧缩政策,接连而来的会是经济阵痛期,「这必然会带来一些短暂困难,但这将确保长期繁荣」。


马斯克也在社群平台X认同一名支持者的说法,也就是川普经济政策可能引发经济初期严重过度反应、市场暴跌,接着才会回到稳健基础上。


不过金融专栏作家艾伦兹(Brett Arends)认为,政治人物及其竞选阵营承诺紧缩、大幅削减预算、预告经济过度反应、股市暴跌并非常见情况,这通常只会发生在危机时刻,需要非常手段,而马斯克的政策议程就像是在健康无病的情况下安排高剂量化疗。


艾伦兹指出,马斯克认为联邦债务飙升危机有必要采取上述这些措施,但他并未提及减税政策。依据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川普提出的减税将会推升美国债务,其程度大约是贺锦丽阵营的2倍。马斯克曾说,就算通膨率已降至2.4%,但仍需要削减联邦支出来降低通膨。华尔街经济学家警告,川普的减税与关税政策将比贺锦丽阵营的提议更加推高通膨。


艾伦兹说明,美国联邦预算有多达三分之二用在社会安全、医疗保险、债务利息等,这并不含医疗补助,今年其他所有(包括医疗补助)总计2.35兆美元,若马斯克承诺从预算削减至少2兆美元,就表示要删除几乎所有其他项目,包括交通、司法、国土安全、农业、食品等,或是删除社会保障与医疗保险。


艾伦兹也称,川普与马斯克都是亿万富豪,马斯克甚至是世界首富,净资产估达2700亿美元,没有历经一般美国人面临的困难。


網民嚎叫: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6:04:01

马斯克这种人的性格(和川普性格类似)就决定了,不适合从政,他们属于不甘安分的人,一天不吸引眼球就浑身难受。所以上台政策会随心所欲翻来覆去的改变,而一个国家,经济、股市最怕的就是不确定性,这种不稳定会让华尔街富人阶层利用信息差大量获利,也不利于实体企业中长期的战略制定,受苦的就是底层老百姓和安分守己的中产阶层。

nobear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6:00:20

中产们准备好迎接经济衰退了没有?

牛头5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51:32

内容和标题无语了。民主党四年搞得美国满身脓包,不彻底清除不行了。

远山在呼唤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48:44

作者断章取义, 小编居心不良。

nobear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46:26

反正有钱人不怕经济混乱、股市大跌

nobear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45:06

这是明摆着的.

van1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45:00

马斯克预言 美国人民的苦日子就要来了!

爬山看秋叶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41:49

想投川普的考虑一下,你能熬过去吗?看看阿根廷

JohnZhangxj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37:43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00:40

现在的美国就是晚清,谁来都没用。

----------------------

哈哈,你们这些五毛在这里当太监正合适。垃圾!

nyfan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36:00

猪粉大老板已经准备好搞破坏抛售股票了!

ajaychen_2024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34:21

两个亿万富翁对民众说为了美国重生只能苦苦百姓了。他们知道很多美国家庭都是月光族吗,有多少人能挺过一年?

紐約雙子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28:00

在美国呆了几年就说美国千穿百孔?了解美国过往吗?通过公民考试了吗?

Maori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27:00

不是首富是大嘴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09:45

川普成了米莱?选川普为了阵痛?马斯克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奸细?

拾麦客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01:07

标题党

ROUTARD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5:00:40

现在的美国就是晚清,谁来都没用。

芬妖精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4:50:00

赢了是民意输了是猪党作弊,经济好是领导有方,经济不好是刮骨疗毒。

落英如雪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4:33:11

记得那个短命的英国女首相是这么被资本合伙逼得辞职的吗?老川当选后各种混乱不可避免,大都是各种幕后势力在那拱火。可惜老川不是个认怂退却的人。

洗金岩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3:47:42

川普为拯救已经被民主党祸害的千疮百孔的美国,必然会刮骨疗毒,这只会让美国再次强大伟大,让仇美恨美各色各国的浑蛋们咬牙切齿。

vincentsjtu 发表评论于 2024-10-30 03:07:00

难道川普会为下一任总统挖这么好的坑?


谢选骏指出:人説“马斯克重磅预言!川普当选恐经济混乱、股市大跌”——我看2016年川普當選就是對奧巴馬的反彈,而2008年奧巴馬的當選則是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的直接後果!“民主死於華爾街禽獸”絕非虛言!現在又在進行第四輪搏鬥——民主黨政府像是腐敗的德國魏瑪政府,川普政府像是霸道的希特勒政府——現在共和黨已死,瑪噶黨當道!美國民主死於華爾街禽獸!帝國萬歲!元首萬萬歲!


華爾街禽獸1929年製造危機、1933年創建了納粹帝國,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華爾街禽獸經過一個“七八十年”的休生養息再度出手,好戲在後頭!

國家宗教起源於畜群管理學


網文《國教》報道:


国教(State Religion):全称国家宗教。指的是由国家确立的在本国具有高于其它宗教地位的宗教。国教往往负担着通过宗教宣扬国家思想的任务。国家宗教是实行国教制度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并为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秩序服务。

在古代和中世纪,许多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都有强制性的官方宗教。在现代仍然有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国教的地位一般不能由某个党派予以变更或否定,其教义、教规和礼拜仪式也不得随意更改。宗教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与实行政教合一或没有国教的国家均有所不同。

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例如今日之梵蒂冈(罗马教廷)和沙特阿拉伯、伊朗等。在没有国教的国家中,往往存在多种宗教,法律规定各种宗教的地位是平等的,宗教信仰自由。例如今日之中国、美国等。而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国家政权具有独立性,不受国教的支配或约束,但是又需要依靠国教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同时,国教不具有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权力,但是又通过满足国家政权的需要来获得优于国内其他宗教的生存、发展条件和特殊的地位。例如今日佛教之在泰国、锡金,圣公会之在英国,天主教之在意大利、西班牙,犹太教之在以色列,等等。

基本概念

国教是国家的政治价值所在。在通常情况下,有国家就有国家宗教。所谓国家宗教,是以特定的政治理念或政治信仰为核心,以特定的政治典礼为表现形式,以全体国民为教团成员,以国家行政组织为宗教组织,以国家道德为宗教道德,以特定的历史文献为经典的文化形态。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过程看,国家宗教非但无害,反而有益而且必要。没有政治信仰,政治伦理和政治秩序将失去终极价值的支持,因而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国家宗教是实行国教制度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并为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秩序服务。

国家信仰

对于追求理性的人类来说,任何存在于世间的事物都应该得到解释,都应该归属于终极存在。没有终极存在,具体事物也就失去了终极合理性或终极意义。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既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又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进。无论人们是为国家的存在而引吭高歌,还是对国家的存在深恶痛绝,都不会改变国家的性质,更不会改变国家的存在。从主流看,国家具有积极的政治功能。这一功能在于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化解冲突,维护秩序,为社会整体服务。国家这一功能的削弱和丧失,也就意味着特定国家的沦落甚至覆亡。国家的存在本身就表明社会中存在冲突,要把冲突控制在一定程度内,就需要社会各阶层的整合。整合方式有二:一是物质关系的整合,一是精神关系的整合。就精神整合而言,它是政治价值的社会认同过程。

政治信息

政治价值认同是一种思想运动,最终结果是形成政治信念。当一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认为某种社会行为是对的,某种社会行为是错的,表明该社会已然有了特定的政治道德观,而政治道德又依赖于终极政治价值观的支持。政治价值观反映了对特定政治状况和政治结构的认同。人们形成一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通常不是独立思考之后的结果,更多地受到了社会环境的影响,对于社会下层民众来说尤其如此。在一个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不完全相同,但在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方面却大体一致。如同人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眠一样,缺乏特定的政治价值观,一个人就难以容身于特定的政治和社会。政治价值观是一种“思想锁定”,它要求并限制人们依照一定的规则去做,却不要求人们进一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政治价值观是政治信念或政治信仰,而信仰是无条件的认同。

内涵定义

从某种角度看,信仰是一种宗教精神,而不是理性精神。理性面前无“定论”,而信仰的本质属性是“预设定论”。思想的僵化既是社会稳定的功臣,也是社会迟滞不前的罪魁祸首。任何一种政治价值观都是人为设定的,是一种政治选择。当它被社会中大多数成员认同并固化之后,便被视为“理性”。这种“理性”却不容讨论,在理论上是“盲点”,被确定为“纲常”和“基本原则”。这显然是逻辑上的悖论。历史的经验表明,在前一个历史时代中被奉为“理性”的信念,在后一个历史时代又往往被视为“非理”和愚昧,被拒斥和否定。人类政治精神的演进就是这种不断的自我否定过程,从粗陋走向精致。人类对政治文明的敏锐洞察力就在这一精致过程中钝化了。事实表明,生活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绝大多数人的思想都有局限性。这是一种“井蛙效应”。当蛙从原来所处的井中超越出来的时候,它才会蓦然发现,原来的井实际上是它认识世界的牢笼。宗教精神正是思想的牢笼。当我们作出这种认识判断的时候,并不表明我们对国家信仰持消极态度,更无意否定国家信仰的积极功能和意义。我们所要表明的是,国家信仰或政治信念是一柄双刃剑,而政治引导者的责任就在于认识政治信仰的双重功能,将政治引向日益昌明的通衢大道。

政治地位

播报

编辑

国家宗教是实行国教制度的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并为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生活的秩序服务。在古代和中世纪,许多奴隶制和封建制的国家都有强制性的官方宗教。在现代仍然有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国教的地位一般不能由某个党派予以变更或否定,其教义、教规和礼拜仪式也不得随意更改。宗教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与实行政教合一或没有国教的国家均有所不同。

政府依存

在政教合一国家中,宗教的地位至高无上,国家元首和宗教领袖同为一人,国教可以对国家的政治和政策有很大影响力,有的国家内的人民更强制成为国教之信徒。但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后以至近代,国家多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国教不能再支配国家的政策和人民的生活。在宗教自由的思潮和世界人权宣言的推动下,人们大多可根据自己的判决选择宗教。而在实行国教制的国家,国家政权具有独立性,不受国教的支配或约束,但是又需要依靠国教来确立自己的合法性和权威。同时,国教不具有凌驾于国家政权之上的权力,但是又通过满足国家政权的需要来获得优于国内其他宗教的生存、发展条件和特殊的地位。在没有国教的国家中,往往存在多种宗教,法律规定各种宗教的地位是平等的,宗教信仰自由。

权力运作

国家信仰的形成既是一个自然的社会化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政治化过程。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几经变迁,在每一次国家形态的转型期都发生过新旧政治信念的冲突,旧的国家信仰体系和政治信念被淘汰是必然结局。这并不是说政治工具——政府及其权力不发挥作用,而是说随着政府性质的转变,旧的国家信仰失去了其存在的根基。任何政府都在利用一切手段尽可能宣扬自己的政治价值观。毫无疑问,政府是贯彻特定的国家观念的工具。然而政府本身需要权威,一个没有权威的政府形同虚设。

权威的获得通常依赖两种手段:一种手段是运用暴力,强制社会成员遵守既定的社会秩序;另一种手段是使政府本身偶像化、神圣化。实践表明,单独运用其中的一种手段特别是仅仅运用暴力手段并不成功,它往往导致作为政治工具的政府本身的毁灭。在历史上大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并用。如此一来,作为传布国家政治信念工具的政府或统治者首先被信念化、神圣化,成了政治信仰体系的中枢。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中有关部族领袖的神话和帝王神话是那样斑斓多姿,累累不穷。

典礼仪式

历史传承

政治信念和政治神话是抽象的,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它需要以一定的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变成形象化的可视的语言。只有这样,信仰才能固化在人们心中,并进一步贯彻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实践中。我们看到,宗教的演进过程就是信仰的不断抽象化过程,也就是对偶象崇拜和礼仪形式逐渐扬弃的过程。

然而在中国古代,几乎没有任何一种宗教,无论是国家宗教还是民间宗教,能完全摆脱偶像崇拜或典礼仪式。宗教仪式本身是一个历史范畴,宗教信仰的“外化”程度与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成反比。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商朝实行的是周祭制度;而在中古时代,无论是封禅还是郊祀,政治祭祀在频率上和规模上都大为逊色。即使在现代政治中,国教典礼仪式依然存在。

祭奠礼仪

罗伯特·贝拉(Robert Ballah)在《美国的公民宗教》中提出,在美国社会中有一种存在于教会宗教(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之中,同时又超然于各个教会之上的为政治服务的宗教,他把这种宗教称之为“公民宗教”。沃纳尔(W.LloydWarner)对美国的国殇节神圣典礼作了专门研究,认为“国殇节是对死者的崇拜,但又不仅仅是对死者的崇拜,因为经过或认同于基督教会对上帝的礼拜而象征性地对为国捐躯者的祭奠,这些为国捐躯者的死亡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象征,它组织、引导并不断地呼唤出社区和整个国家的集体理想”。因而,国觞节礼仪是典型的公民宗教仪式。

杰克·顾迪(Jack Goody)对典礼仪式素有研究,他把典礼仪式分为三类:巫术的,宗教的,世俗的。他认为“宗教典礼……是唯一的关涉神秘信仰或上帝,即超自然存在的”。韦斯勒(H.J.Wechsler)补充道:“典礼是一种象征性的陈述形式。”说得更明确些,宗教典礼是宗教信念和宗教精神的外化,是宗教精神的模式化和行为化。其重要意义在于,它使宗教精神得以强化和宣泄,使信仰变成了看得见的行为,并使宗教角色不断得以表达和确认。

政治典礼

人们往往有一种误解,认为政治礼仪或国教典礼无足轻重,甚至荒唐无稽。从国家宗教研究的立场看,实际情形刚好相反,政治典礼对国教信仰的维护至关紧要,有形的信仰与无形的信仰互为表里,不可或阙。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政治信仰表达方式,在抛弃旧的信仰表达方式之后,有必要建立新的信仰表达方式。国教典礼仪式的真空或缺失同国家信仰的缺失一样,后果是严重的和灾难性的,它会造成政治价值的流失,并有可能导致特定政治秩序的衰亡。从表面上看,这样的主张与所谓“政教分离”的时代精神相悖,但历史已然表明,“政教分离”的根本要求在于,在一个民间宗教多元化的国度中,政府应该与某一种民间宗教或某一个宗教教派分离,而不是政治与政治信仰分离,也不是政治与为国家信仰服务的典礼仪式分离。这一点对我们认识国家宗教十分重要。

伦理秩序

道德追求

政治信仰的意义是为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确立一个理论支点,为政治道德找到最终的依据。因而从实际上说,国家宗教追求的目标不是终极价值本身,而是植根于现实政治生活中的道德观念体系和政治秩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不同的国度中,政治道德千差万别,并且往往相互冲突,但它们有一个根本相同的特点,即与现实的政治秩序紧密结合在一起。国家道德或政治道德是一定政治状况的反映,它表明了一种需要,一种维持秩序的需要。如果说法律反映了这一需要的行为强制,那么,国家道德反映了这一需要的精神专制。法律限制人们的行为,而道德束缚人们的心灵,心灵束缚比法律限制更彻底、更深刻。政治道德反映了政治关系,并为政治关系服务。

教派差异

随着人类社会政治结构的变迁,政治道德或政治伦理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中国上古时代,它反映为维系部族之间关系的“天命”和维系部族内部等级关系的“礼”。秦汉以后,血缘国家解体,地缘国家形成,政治伦理也就演变成以三纲、六纪、五常为内容的新体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现代人看来这样的说教不仅可恶,而且可笑。然而,董仲舒把三纲说成是上天的意志,朱熹更把这说成是天理。在尊天理、灭人欲的道德训条下,现实政治秩序变得神圣不可触犯,违背国家道德就是邪恶,甚至是大逆不道。

这种联系与区别在儒教道德观与佛教、道教道德观的比较中可以清晰地反映出来。作为中国中世纪的国家宗教,儒教强调的是政治纲常原则,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有道伐无道”等等,总之一句话,正像韦伯(MaxWeber)反复强调的那样,儒教是“入世”的宗教。与儒教大相异趣,道教关注祛病健身和修炼成仙,佛教追求精神不死和涅盘境界。然而在基本的道德诫条方面,儒教与佛、道二教却有很大的相似性,儒教固有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被注入到道教和佛教道德准则中去,不杀生、不淫欲成了道教和佛教对儒教道德的进一步运用。

国教道德是民间宗教道德向政治领域的延伸。用这一观点透视近代美国社会,可以从中发现许多相似性。哈切森(R.G.Hutcheson)指出,在美国历史上的宗教与公共道德关系上,“一方面人们所关心的是在这个具有多种宗教的社会中如何为所有的人提供充分的良知自由和同等的保护,但另一方面人们又关心如何形成一种民族的文化。所有的人……都一致认为,社会道德的支柱所在是宗教。正是这种关心导致这么多的人坚持要确立某种官方宗教”。他认为,这种官方宗教可能是“一种多信仰的国教”,因为在这里“显然没有一种单独的宗教能获得大多数的支持,而这种支持正是国教的必要条件”。与中国传统的儒教类似,美国的官方宗教也是隐性的,但却是存在的。它所具有的“公共道德”的基础,正是以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为主干的民间宗教道德体系。

信仰体系

古典形态

中国古代国家宗教作为一种隐性的宗教,它在以往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研究,乃在于它没有像民间宗教一样的教团组织和教会机构,以至于人们忽略了在民间宗教之外还存在所谓的“国家宗教”。正是由于这一历史原因,对国家宗教概念的运用可能会导致可怕的误解。在历史上民间宗教一元化的国家中,民间宗教通常与国家宗教合而为一,在信仰体系、宗教道德、宗教典礼、宗教组织、宗教领袖、宗教教义诸方面二者是混合的。缘于此故,人们用“国家宗教”来表述这种一体化的宗教。但是,从国家宗教研究的立场看,纯粹的“政教合一”是一种逻辑上的古典形态,它与我们所说的国家宗教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这就犹如起初是一条大河,但在后来的流程中分成两条支流一样,我们既可以说支流之一与未分流前的大河有相同性,又应该注意到支流之一并不完全等同于未分流前的大河。

政治属性

国家宗教是对具有政治属性、为政治秩序服务的宗教的规定和命名,是一种对属性的逻辑判断。当国家宗教与民间宗教走向二途以后,民间宗教从古典的一体化宗教中蜕变出来,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团组织机构。但国家宗教的组织机构在哪里?其实,国教组织正是国家的行政组织,国教机构正是国家行政机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国家组织作为国教组织、国家行政机构作为国教机构的真相,恰恰是由中国古代最不具有国教信仰特征的秦王朝赤裸裸地揭示出来的。秦朝丞相李斯声称:“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如果把这话移植到汉代,当然是“以儒为教,以吏为师”。执掌国教布道职能的不是民间僧侣,而是政府的经学博士和士大夫,他们布道的对象正是治下的民众。因而实际上,国家行政组织充当着国教组织,各级官员兼任着国教牧师或政治牧师的角色。

普世价值

如果说在国家宗教与民间宗教一体化时期二者是平分秋色的话,国家宗教与民间宗教分离后,惟有国家宗教组织具有普世性,是全体国民的组织,而无论它的国民分属哪一种民间宗教。在民间宗教组织最初兴起的过程中,它们也试图建立一种普世性的组织,如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但“国不堪贰”,国中之国或权外之权显然不能被官方接受。其结果众所周知,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后来均遭覆灭的厄运。在汉代以后的中国,严格意义上的民间宗教组织规模很小,政府通常规定某一个州、县大致固定的职业僧侣名额,以度牒作为合法僧侣的身份证件。作为臣民,可以自由选择某一种民间宗教信仰,但通常不被允许与某一民间宗教结成过于紧密的组织联系。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是一般化的信徒,而不得随意成为职业僧侣。一旦这一原则受到破坏,便预示着破坏这一原则的民间宗教的灾难来临。“三武一宗法难”的根源之一,正在于民间宗教组织的扩张危害了国教组织的独占性原则。

组织结构

综述

国教组织一旦得到确认,国教作为教团组织所由构成的成员身份也就暴露出来。同民间宗教一样,国家宗教也有自己的教主、教皇、教士和教徒。教主是特定宗教真实或虚拟的创立者。国教的教主未必是国家宗教的真正创立者,但他必定是国教精神的主张者或国教精神依托的对象。实际上,国教的教主自己未必与特定的国家宗教直接有关,甚至他自己可能根本就未料到死后会成为后来国教精神的创立者和神启者、国教经典的制作者、政治道德的立法者。在传统中国,自汉代至清朝,国教的主要教主是孔子。在汉代的政治神话中,孔子生不寻常,端门受命,制作六经,为汉家制度等等。一句话,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领袖,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国教教主追求一个理想国,这个理想国同民间宗教的追求相比是“入世”的,但对政治现实来说却是“出世”的,它追求的境界乃在虚拟的、从未真正存在的历史幻境当中。由于国家状况和政治历史的不稳定性,国教教主也呈现出动态的场面。当民间宗教之一被人们企图抬上政治舞台的时候,也会产生国教教主的多元化。国教教主的多元化虽可带来国教精神和教义的丰富多彩,但不同国教教义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又会削弱教义的稳定性和权威性,给政治增加难以预料的变数。于是,教义的整合变得必要,变得更具宽容性,从而形成新的国教教义或面目虽旧而精神开新的国教教主。

教皇

教皇是宗教组织内的最高统治者,既是最高主祭人,也是教义的裁定者。国教的教皇就是国家的最高元首。帝王作为君主时代国教的教皇,其地位和身份通常被认为是与生俱来的,是所谓的“天子”。当代一些学者对帝王最终裁决政治理论问题感到困惑不解,总是试图把政治实践与政治理论这二者的决断权剥离。从理性上说,国家元首未必是理论家,理论应该经过学术争鸣后自然生成。但在政治实践中,政治理论的本质在于它是国教的教义,而对教义具有裁断权和实施权的只有教皇。从这一立场看,国家元首决断政治理论问题(无论是真正的还是形式上的)是一种必然要求。在中国,皇帝裁断教典教义是通例,从《石渠议奏》、《白虎议奏》到所谓“御纂”,史不绝书。与此同时,国教教皇作为政治大祭司,是国家重大典礼仪式的主角。在北京,环绕在皇宫周围的各种各样的神坛——天坛、地坛、日月坛、先农坛等等,都是为皇帝准备的大显身手的场所,其他任何人不得染指。皇帝即位祭祖祭天,是为了表明受命于天,是承天继祖,只有这样皇帝作为大祭司才有政治合理性。在中国,教皇角色的继承从来就不是根据能力,而是根据血统,在通常情况下有血统就有合理性。朝代的更迭使血统发生断裂,为了找到统治合理性,于是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帝王诞生神话和受命神话。学界已经普遍注意到帝王神圣这种文化现象,但其实质在于教皇神圣,教皇不但被看作是现实政治和国家的管理者,而且是带领着臣民走向理想国的精神领袖。不惟中国古代如此,已有学者指出,美国总统就是美国“公民宗教”的大祭司。哈切森认为:“总统在历史上一直起着宗教信仰统一的象征性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讲,总统创立和维系着公民宗教。除了那些立国的基本文献外,公民宗教在美国历史上形于言表的……几乎全部出自总统的公开言论。”扎多罗日纽克也注意到,“在美国,国民宗教(案:即公民宗教)不与《美国教会年鉴》列出的教义进行竞争,它更高居于这些教义之上,它使所有的信徒甚至非信徒确信,应崇拜最高存在——美国的庇佑者”。“艾森豪威尔一般被认为是最有名望的国民宗教的‘最高祭司’”。

教士

教士是教皇的属吏和传道者,又称为牧师。对于国教教皇来说,臣民通常不具备健全的人格,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牲畜,所以教皇要“牧民”、“畜民”。牧师正是作为教皇的助手出现的。在中世纪王朝,通常设置专职的政治牧师——经学博士,他们以读经、解经、传经为业,教授生徒,为国家培养后备官吏和政治牧师。他们是解经的专家,但并非解经的权威,因为最高的权威是教皇。他们的职业也不固定,随时可能由博士而为公卿大臣,因为公卿大臣身上同样承负着宣传国教道德的使命。在国家宗教中,除了数额有限的经学博士之外,各级官吏是兼职的国教牧师或政治牧师,他们承担着帮助教皇驯化国民的任务。“以吏为师”也好,“为民作主”也好,其义相同。这样一来,在官吏身上具有两种属性和要求:一方面,他们应该成为按国教教义处世的楷模,严格按教义教规办事;另一方面,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能力,以便治国治民。这就是传统上所说的德、才兼备。从一般情形看,德比才具有优先的地位和重要性,无能的庸官可以被容忍,而违背教义的能官决不会被宽宥。在汉代,具有普遍意义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察举的主要内容是孝、廉。汉代号称以孝治天下,孝成了儒教的根本道德。为了博取功名邀誉天下,汉代出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孝子。有了杰出的孝行就可能当官,而能力成了次等的要求,这是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身教重于言教”,官吏的政治牧师功能于此尽显。唐代科举制度实施以后,似乎找到了一条德才兼备两全其美的道路,但仔细考察科举考试的内容,仍旧以国教道德为核心,以经为范本。在生活中人们普遍注意到一种现象,一个普通的士人一旦戴上乌纱帽之后,人格面孔马上就变,变得官腔官调。福柯说,你以为自己在说话,其实是话在说你。这话用在政治牧师身上更合适。一个合格的政治牧师,至少应该是满嘴仁义道德的人,如能身体厉行诚然更善。于此我们不难理解,官场上屡见不鲜的言行不一、阳奉阴违,不过是教士人格与本性人格分裂的结果。

教徒

教徒(教民)是宗教的信众和布道的对象,是国教教义的接受者。如果说民间宗教信徒有信教与不信教自由的话,国教信徒的境遇便不那么自由了。从理论上说,一个国家内的全部臣民都应该是国教的信徒,执行国教教皇的命令,接受教士的训导,向教主顶礼膜拜。在民间宗教与国家宗教一体化的国家中,执行国家首脑的指令就是照精神领袖的旨意办事,国家道德就是宗教道德。在民间宗教多元化且势均力敌的国家中,民间宗教信徒的身份形形色色,比如有佛教徒、道教徒、伊斯兰教徒等等,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国教信徒,因为从理论上说国教徒身份能够包容民间宗教信徒的身份,二者并不矛盾。从信仰的内容看,民间宗教信仰的对象是生命的主宰,而国教信仰的对象是政治的主宰,二者可以为二,也可以为一,通常并不矛盾。国家宗教强调世俗道德,一个不信奉民间宗教的人,却不得不信奉国教道德。民间宗教的异教徒之间潜在着敌意,而国家宗教的异教徒之间同样潜在着不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一古训是政教一体化情形下的国教心态;自恃肩负传布民主和自由使命,以拯救其他民族于水火而自居,则是国教教徒心态的现代翻版。

各国国教

全世界以宪法或其他法律规定基督教为国教的有英国、挪威、丹麦、芬兰等国家。

规定天主教为国教的有梵蒂冈。

规定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有伊拉克、叙利亚、沙特阿拉伯等等多数中东阿拉伯国家及亚洲的马来西亚。

规定佛教为国教的有泰国、柬埔寨等国家。

政教合一,强制人民信奉国教(伊斯兰教)的有伊朗。

另外,虽强调宗教自由,但美国与西方许多国家,仍在某些制度设计(如1954年美国国会加入的“onenation,underGod”的总统誓词)上,独厚特定宗教,在某程度上也可视为一种隐性的国教表征。“封建中国的‘国教’无疑是儒教”,而所谓儒教“是由统治阶级或执政当局定为国家的全民性信仰的宗教,它是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官方意识形态,是维护统治秩序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也有学者提出“宗法性传统宗教”概念,认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种大的宗教一直作为正宗信仰而被社会上下普遍接受,并绵延数千年而不绝,这种宗教“就是宗教性传统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过分地依赖于国家政权和各阶层的族权,自身在组织上没有任何独立性,也没有教徒与非教徒的界限”。进而,宗法性传统宗教又被指认为“正统国家宗教”:“宗法性传统宗教是中国夏、商、周三代创立、至明清绵延不绝的正统国家宗教。它有一套完整的宗教理论和礼仪体系。”认为“儒教没有在政权组织之外建立自己的组织,政权组织同时也就是儒教的宗教组织”,并把儒教的形成确定在汉武帝时期。明确地说: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儒教为国教,孔子为教主。”

而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欠妥。说法是:上述对于中国历史上国教的说法没有历史根据。中国历史上存在明确将某种宗教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为国教的记载。如唐朝和宋朝就将道教确立为国教;元朝将喇嘛教确立为国教。

参考资料

1民族宗教与国家宗教.人民网[引用日期2016-04-2]

2宪法比较:宗教自由与政教分离.香港宝莲禅寺网[引用日期2015-11-11]

3中国古代国教的逻辑结构和定义.艺术中国网[引用日期2015-11-11]

4阅读罗伯特·贝拉的三重尺度.中国民族宗教网[引用日期2016-04-2]


谢选骏指出:《周易》說“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其實就是爲了達到“天下服役”,而設計的“頂層設計”——神道。所以我説,“國家宗教起源於畜群管理學”——這個人造的神道教化,與耶穌基督帶來的“上帝的天啓”全然不同。


《“神道设教”与“神道助教”——儒家“神道”观发微》(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期)報道:


摘要:《易传》“神道设教”的观念,在儒学发展中经不断诠释,其“神道”获得了自然义与德性义的肯定。汉以后的儒者尚有“神道助教”的说法,其所谓“神道”指信仰和祭祀的“神灵”。在儒家的政教实践中,关于“神道”的理解常采取政治实用主义立场,存在“道义化”与“神义化”的紧张。儒家的“神道”观念,奠基于中国人的存在领悟,并通过存在境遇的开显而与“教”相统一。


关于儒家的“神道”观念,《周易·观·彖》之“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的“神道设教”的说法最具影响,是古代儒者乃至近现代儒学讨论的焦点。传统的解释,或将儒家的“神道”观念自然化与人文化,或视“神道”为儒家政治实用主义的施设,缺乏细致的分疏与全面的考量。本文通过对“神道设教”观念的考察和说明,并与通常被忽视的“神道助教”观念加以比较,以发掘传统儒家“神道”观在思想和实践上的复杂特征,揭示儒家“神道”观念的存在论意蕴。



明确提出“神道设教”的是《周易·观卦·彖》。我们先来看《周易·观卦》:


坤下巽上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对于《观卦》卦辞“盥而不荐,有孚颙若”,马融注曰:


盥者,敬爵灌地以降神也,此是祭祀盛时。及神降荐牲,其礼简略,不足观也。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王道可观,在于祭祀。祭祀之盛,莫过初盥降神。故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1]


王弼注曰:


王道之可观者,莫盛乎宗庙。宗庙之可观者,莫盛于盥也。至荐简略,不足复观,故观盥而不观荐也。孔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尽夫观盛,则“下观而化”矣。故观至盥则“有孚颙若”也。[1]


王弼之注,源自马融。二注所言,皆明示观卦经文乃是对祭祀活动的说明。在祭祀中,“敬爵灌地以降神”之盥礼,相比于“荐牲”之荐礼,更能体现祭祀者的诚敬和礼之隆盛。


《周易·观卦·彖》曰: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对于“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虞翻注曰:




圣人谓乾,退藏于密而齐于巽,以神明其德教。故圣人设教,坤民顺从,而天下服矣。[2]




王弼注曰:




统说观之为道,不以刑制使物,而以观感化物者也。神则无形者也。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不见圣人使百姓,而百姓自服也[3]




虞翻所注,为象数易解。外卦乃乾之退藏于密而为巽,为圣人神明其德教之相;内卦为坤,乃百姓顺、天下服之象。王弼之注,乃“以老庄之学注易”(唐李鼎祚语),所言之“神道”,实为“神则无形”之自然天道,所谓“不见天之使四时,而四时不忒”。“神道设教”乃圣人体天道自然,使百姓自化自服。




以“天道”解“神道设教”之“神道”,亦为后世儒家所肯定。如北宋理学家程颐《周易程氏传》注曰:




天道至神,故曰神道。观天之运行,四时无有差忒,则见其神妙。圣人见天道之神,体神道以设教,故天下莫不服也。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至神之道,莫可名言,惟圣人默契,体其妙用,设为政教,故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鼓舞其化而莫测其用,自然仰观而戴服,故曰:“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4]




“神道”即“天道”运行四时、化育万物的神妙功能,“神道设教”乃圣人体天道之妙用而设为政教。




《观卦》“神道设教”之“神道”,指“天之神道”,所谓“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神道”之“神”,体现为使“四时不忒”之“天道”的神妙作用。王弼将“天道”的神妙作用,明确为天道之自然的功能。程颐乃至朱熹也肯定“神道”之自然的意义,如程颐说:“夫天道至神,故运行四时,化育万物,无有差忒。”朱熹说:“四时不忒,天之所以为观也。”5除了与道家一样肯定“神道”“运行四时”的自然意味外,他们还强调儒家关于天“化育万物”的“德”的价值肯定,有所谓“天下之人涵泳其德而不知其功”的引申。




由《观卦》经文说明祭祀礼仪的“盥而不荐,有孚颙若”,到《彖传》之“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的断辞,至王弼的道家化解释,以及程、朱的儒家德性论的解读,“神道”显然经历了一个不断诠释的过程。




笔者认为,就《彖传》本身来说,通过“观天之神道”,而领会到“四时不忒”,确有将“神道”自然化的意味。不过,在关于“神道设教”的注疏中,除有王弼体自然天道使民服的解释之外,也有虞翻“神明其德教”而使天下服的说法,这揭示出关于“神道”仍存在着灵神化的理解。




“神”之字源和本义,来自于对自然神的崇拜,后世又合祖先神之“鬼”而成为诸神灵的代称。《说文》:“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声。”[6]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神”作“申”,不从示。《说文》:“申,神也,七月,阴气成,体自申束。”[7]叶玉森的《殷虚书契前编集释》说甲骨文的“申”字“象电燿屈折形”,“象电形为朔谊,神乃引申谊”[8]。由此可见,“申”本指闪电,或因闪电能够沟通天地而又威力无穷,古人视之为神灵,遂引申为“神”。因此,“神”之本义,乃是指自然神,是上古人类自然崇拜的反映。后世“天神”与“地祇”系统的建立和分化,是这种信仰和观念的发展。




以“变化神奇”或“神妙万物”来解释“神”,是从战国时期的《易传》开始的。《易·系辞》有“神无方而易无体”、“阴阳不测之谓神”、“知己其神乎”、“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等说法。《易·说卦》也有“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也”的概括。《易传》还有鬼神之义的“神”。如《易·系辞》曰: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1]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2]




《易·乾·文言》曰: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3]




上述诸语中的“神”,无论如何解释,皆难以否认其为鬼神之“神”。由于对易道深远的推崇,又引发出“神妙”之新的意义。此一形容天道神妙的新解,在《易传》中获得了强调,并为后代儒、道二家的注疏与诠释所强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以后儒者的理解中,与“神道”相关的还有“神道助教”的说法,甚至明确地将“神道设教”解释为“神道助教”。这里所谓的“神道”,明显是指被信仰和祭祀的“神灵”。




《左传·僖公十六年》记载“震夷伯之庙,罪之也,于是展氏有隐慝焉”,雷击展氏之庙,是因为其有隐恶。杜预注曰:




是以圣人因天地之变,自然之妖,以感动之。知达之主,则识先圣之情以自厉,中下之主,亦信妖祥以不妄。神道助教,唯此为深。[4]




这里言圣人“神道助教”,孔颖达疏曰:




《易》称“圣人以神道设教”,故云神道助教,唯此事为深。因此遂汎解《春秋》诸有妖祥之事,皆为此也。[5]




此处,孔颖达明确地将“神道助教”等同为《易传》“圣人以神道设教”。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讽刺周幽王宠幸褒姒,君臣失道,招致天灾人祸。《诗》曰:“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6]出现日食、月食是可怕的怪异现象,人民将遭殃。郑玄笺曰:“君臣失道,灾害将起,故下民亦甚可哀。”[7]孔颖达疏有言:




然日月之食,于算可推而知,则是虽数自当然,而云为异者,人君者,位贵居尊,恐其志移心易,圣人假之灵神,作为鉴戒耳。夫以昭昭大明,照临下土,忽尔歼亡,俾昼作夜,其为怪异,莫斯之甚,故有伐鼓用币之仪,贬膳去乐之数,皆所以重天变,警人君者也。而天道深远,有时而验,或亦人之祸畔,偶与相逢,故圣人得因其变,常假为劝戒,使智达之士,识先圣之深情,中下之主,信妖祥以自惧。但神道可以助教,而不可以为教。神之则惑众,去之则害宜,故其言若有若无,其事若信若不信,期于大通而已矣。[8]




孔颖达言“神道助教”,是为了说明“神道可以助教,而不可以为教”,但此“神道”显然为“圣人假之灵神,作为鉴戒耳”,也即是说,其所谓“神道”乃是关于“灵神”的神道。




由以上讨论可见,《易传》“神道设教”的观念在后世的理解和实践中,其“神道”实有“假之灵神”之意。钱锺书对《观卦》“神道设教”的观念和影响有细致的说明:




《彖》:“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按《礼记·祭义》:“因物之精,制为之极,明命鬼神,以为黔首则,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可申说此二句,古人政理之要言也。《管子·牧民》篇论“守国之度”、“顺民之经”,所谓“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外《观》《彖》语意。《淮南子·氾范训》历举俗忌如“飨大高者,而彘为上牲;葬死人者,裘不可以藏;相戏以刃者,太祖軵其肘;枕户橉而卧者,鬼神跖其首”;而抉其隐曰:“凡此之属,皆不可胜著于书策竹帛而藏于官府者也,故以禨祥明之。为愚者之不知其害,乃借鬼神之盛,以声其教。”《论衡·四讳》篇亦曰:“夫忌讳非一,必讬之神怪,若设以死亡,然后世人信用。”皆可为“神道设教”示例。盖世俗之避忌禁讳(taboos),宗教之命脉系焉,礼法之萌芽茁焉,未可卑为不足道也。[1]




这里引书证说明“神道设教”乃为“借鬼神之威,以申其教”,也说明在中国古代,“神道”具有借助神灵的意义,有着“避忌禁讳”的文化心理基础,是宗教命脉所系和礼法萌芽的关键,值得重视和讨论。




还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古代,儒家言“神道”常常“神”“人”对举,有“人神道隔”之说。此种“神道”,显然也非自然之天道,而是鬼神之道。如《尚书·金滕》记载: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二公曰:“我其为王穆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公乃自以为功,为三坛同墠。[2]




灭商二年之后,武王患重病,太公和召公主张为武王之病向先王占卜,周公反对占卜而使先王忧虑,设坛祈祷,以己身为质代武王死。孔颖达疏曰:




周公言武王既定天下,当成就周道,未可以死近我先王。死则神与先王相近,故言近先王。若生则人神道隔,是为远也。[3]




孔颖达此处所言“人神道隔”,是说生王与先王,分处于“人道”和“神道”,二道相隔,应通过代死之身祭接近先王神灵,而非通过占卜迫使先王降佑。




再如,《礼记·表记》有言“鬼尊而不亲”。郑玄注曰:“鬼,谓四时祭祀,所以训民事君也。”[4]孔颖达疏:




“鬼尊而不亲”者,鬼,谓鬼神。神道严敬,降人祸福,是尊也。人神道隔,无形可见,是“不亲”也。[5]




这里的“人神道隔”正是“神道严敬,降人祸福”,所谓的“神道”也指鬼神之道。《礼记·礼器》有言“鬼神之祭单席”,这是说祭祀鬼神时,当为鬼神设席以待鬼神降临而受享。孔颖达疏:




“鬼神之祭单席”者,神道异人,不假多重自温,故单席也。[6]




这里所言的与人道相异的“神道”,也指鬼神之道。《礼记·郊特牲》有言:




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7]




这里的“旦明”,郑玄注称乃是“神明”,“‘旦’当为‘神’篆字之误也”[8]。孔颖达疏言:




“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者,覆释笾豆所以用水土品族之意,言不敢用亵美食味,而贵重众多品族也。何意如此?所以交接神明之义也。神道与人既异,故不敢用人之食味,神以多大为功,故贵多品。[9]




祭祀鬼神设笾豆所陈祭品,不能用人所常吃的美味食物,须用水土中生长出来的物品,缘于“神道与人既异”。这里与人异的“神道”,也指鬼神之道。“神道”之所以具有鬼神之道的意义,根本原因是对“神”(天神和地祇)“鬼”(祖先神)的崇拜和祭祀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乃至儒教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以上考察可见,在传统儒家思想内部,虽然“神道设教”与“神道助教”有时等同而混用,但在具体内涵上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关于“神道设教”,往往倾向于将“神道”解释为自然化或德性化的“天道”。对此,儒家之外的道家如王弼,只重自然义;儒家则兼自然义与德性义而侧重并落实于德性义,特别是在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宋儒那里。至于“神道助教”,其所谓“神道”,是指“灵神”化的“神道”。如此,在儒家关于“神道”的理解中,实际上存在着“德性化”与“灵神化”的并存与紧张。如何看待这种并存与紧张,是我们理解传统儒家“神道”观,进而把握儒家之“教”的关键。




传统的解说和现代的研究,在处理关于“神道”的“德性化”与“灵神化”的紧张时,往往采取一种政治实用主义的立场,视“神道”与“教”的关系为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如孔颖达所说“神道可以助教,而不可以为教”,便是虽承认“神义论”的“神道”的“助教”作用,却否定其本身可以成为“教”。在今人的研究中,将“神道”与“教”理解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也是常见的。如郑万耕认为:“‘神道设教’这一命题,是《周易·彖传》提出来的。顾名思义,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尊崇神道,祭天地、祀鬼神;二是推行教化,明礼义、善风俗。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最终用以巩固宗法等级制度的统治秩序。”[1]卢国龙也指出:“‘神道设教’是沟通天道与人道的中介,它一方面要符合天道之‘固然’,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人道之‘当然’。天道之‘固然’是无形之理,‘神道设教’是有形的显现,人道之‘当然’则是以神道显现天道的根本目的。”[2]所谓圣人彰显“天道”之“固然”,也是《外卦》作为显现人道之“当然”这一目的的方式。




将“神道”与“教”视为手段与目的关系的理解,在《观卦》“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的语脉中,虽或有所据,也颇能说明后世的某些具体的文化与政治实践,但这种理解也有流于表面化与简单化的危险。笔者认为:对于传统儒家“神道”观念的认识,一方面应将此观念放入其实际发生影响的政教领域加以考察;另一方面也须将“神道设教”放入《周易·观》之经文所描述的由人之祭祀活动所开显的存在境遇,领悟“神道设教”如何在存在论意义上获得奠基。这样,“神道设教”与“神道助教”对我们所呈现的,就不是思想观念或理论概念的面向,而是奠基于真实的存在领悟基础上的信仰和实践自身。




客观地看,在先秦之后的儒家政治与教化实践中,“神道设教”通常以“神道助教”的方式发挥作用,这里所谓的“神道”就是“灵神”化的“神道”。




《荀子·天论》有言:“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3]荀子认为,“神道”之事,对于君子来说,不是为了求得神的护佑,而是文化的施设,而在百姓看来,这就是信仰和祈求神灵。荀子所谓的“文”,杨倞《注》曰“顺人之情,以为文饰”[4]。《荀子·礼论》也说:“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苟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5荀子所言,是对“神道设教”的人文化、人道化的解释,但其前提也是不否认“灵神”化的“神道”之于百姓教化的信仰意义,并不否认百姓信仰鬼神的一般之情,其实质便是实践中的“神道助教”。后世从政治实践的实用目的出发,视“神道”可以“助教”也是得到肯定的。如魏源《默觚上·学篇一》云:“鬼神之说,其有益于人心,阴辅王教者甚大,王法显诛所不及者,惟阴教足以慑之。”[6]钱锺书评论:“夫设教济政法之穷,明鬼为官吏之佐,乃愚民以治民之一道。”[1]在中国儒家传统的政教实践中,“神道设教”是设“神道”以“阴辅王教”,其实就是“神道助教”。这里所谓的“神道”即是“灵神”化的“鬼神之说”。事实上,汉以后儒学成为大一统帝国的意识形态并落实为各种政教施设之后,在关于“神道”的理解上,“道义化”与“神义化”是并存的,而非不能相容;“神义化”的天命信仰与“道义化”的圣教主张始终是相互配合、并行不悖的[2]。这便是儒教之为“教”的基本特征。




不过,如果只从实际政教实践的施设和作用上,将“神道设教”视为“神道助教”,我们可能将会遮蔽源始于《周易·观》所开启的“神道设教”之所以可能的存在境遇。马一浮说:“《易》言神道者,皆指用也。如言显道神德行,谓其道至神耳。岂有圣人而假托鬼神之事以罔民哉?设教犹言敷教耳。绝非假设之意。”[3]儒家原始的“神道”观,不能理解成一种“假托”,也不应看成是某种实践上的“施设”,这会使得儒家得以“敷教”的“神道”与“教”断为两橛。




余平曾以现象学的眼光对“神道设教”做出诠释。关于《观卦》之“观”的意义,他指出:“观之为观首先不是一种主体对客体的‘认知’现象,而是一种‘生存’现象,一种人之在世的生存现象。”[4]要领悟这种“生存之观”,必须回到“盥而不荐,有孚颙若”的存在境遇,“既然盥乃为祭或向祭而在,既然在盥之际信仰的此在已经先行发生,那么,在盥中到场的就不只是‘孚信在中’而澡雪身心的人,在盥中临在的还有祭天之‘天’,灌地之‘地’,降神之‘神’。天、地、人、神在作为信仰之此在的盥中聚集着到达”[5]。笔者赞同这样的理解。就今人来说,对于传统的宗教祭祀,乃至日常礼仪,常常因为某种习焉不察的观念遮蔽,或因以今度古的理性揣测,失去了感受和理解的可能。真实的感受和理解,我们可举现代儒者牟宗三的《五十自述》对幼年时祭扫祖先的回忆加以说明:




清明扫墓,茔春花趁早先开了,黄的花,绿的长条,丛集在坟墓上。纸灰化作蝴蝶。奠一杯酒在坟前,坟中人的子孙们前后有序地排着在膜拜。那生命是不隔的,通着祖宗,通着神明,也通着天地。[6]


这描述的是乡土中国社会几千年世代践行的“神道”。它不是一种观念性的设定,也不是一种作为施设的手段,而是一种通于祖先神明的人之生命存在。




笔者不否认后世关于“神道设教”的概念化诠释和社会政治实践中“神道助教”的实用主义运用是思想史和社会史的事实,但儒家所谓的“神道”,实际与中国人的存在领悟和理解密切相关。上有天神,下有地祇,往有祖神,时有圣者,人存在于天地神明之间,生活于祖先圣人创辟的天下中国。在当下的祭祀礼仪活动中,存在者与天地祖先的神明相互开显而共在。在这样一种境遇中,人之存在当下既获得通于神明的肯定,所谓“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懿,好是懿德”(《诗经·大雅·烝民》),而天地祖先的神明也当下“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中庸》)地呈现出,所谓“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诗经·大雅·生民》)。这样的“神道”本身即是“教”,而不仅是“设教”或“助教”。




注释


[1]1[清]孙星衍:《周易集解》,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第186页。


[2]1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上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30页中栏,第30页中栏。


[3]2[清]孙星衍:《周易集解》上册,第188页。


[4]4[宋]程颢、程颐著,王孝鱼点校:《二程集》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799页。


[5]5[宋]朱熹:《周易本义》,《四书五经》(宋元人注)上册,北京:中国书店,1984年,第21页。


[6]6、7[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页上栏,746页下栏。


[7]8转引自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9年,第1599—1600页。


[8]1、2、3[清]孙星衍:《周易集解》,第546—548页,第573—582页,第36—39页。


[9]4[5[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下册,第1808页上栏,1808页上栏。


[10]6、7、8[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上册,第445页中—下栏,445页下栏,446页上栏。


[11]1钱锺书:《管锥编》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版,第18页。


[12]2、3[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上册,第196页上栏,196页上栏。


[13]4、5、6、7、8、9[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附校勘记及识语)》下册,第1641页下栏,1641页下栏,1433页上栏,1446页中—下栏,第1446页下栏,1446页下栏。


[14]1郑万耕:《“神道设教”说考释》,《周易研究》2006年第2期。


[15]2卢国龙:《道教哲学》,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第29—30页。


[16]3、4、5[清]王先谦:《荀子集解》,《诸子集成》第3册,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211,211,250页。


[17]6[清]魏源:《魏源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第3页。


[18]1钱锺书:《管锥编》第1册,第18—19页。


[19]2关于思想史的相关考察,参见白欲晓:《论汉初儒士的身份与精神转型》,《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9期;关于汉代儒教“神义化”天命观念与“道义化”圣教主张的相互配合,参见白欲晓:《儒士与儒教士:文化身份与精神类型的探究》,《江海学刊》2014年第2期。


[20]3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马一浮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92页。


[21]4、5余平:《“神道设教”的现象学视域》,《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22]6牟宗三:《牟宗三全集》第32卷,台北:联经出版公司,2003年,第1—2页。



謝松齡說:“管理人群和管理畜群是一個道理。人與畜的唯一區別是人有靈。失去靈,人的性質與畜一樣,不同之處僅在於人比畜更殘忍、狡詐,所謂衣冠禽獸是也。”

例子:聖經中上帝差遣祂所揀選的人管理人群(以色列人)稱作「牧羊」。以色列百姓被稱為上帝的群羊。舊約中把上帝自己,以色列的領袖,先知、祭司、君王,稱為牧人。耶穌自稱為「好牧人」。


谢选骏指出:人説“神道设教”与“神道助教”——儒家“神道”观发微。我看無論如何發微,都無法擺脫這個人造神道的“畜群管理學”的奴役性質——這個人造的神道教化,與耶穌基督帶來的“上帝的天啓”全然不同,因爲耶穌基督帶來的是真自由,是直接禱告天父的自由。這個自由具有徹底的顛覆性,擺脫了各種“離間天人的人間藩籬的圈養奴役”。


2024年10月29日星期二

谢选骏:中日贸易害死了日中小孩


《网传被害日童父亲公开信 “不会憎恨中国”曝唯一愿望》(联合报 2024-09-20)報道:


深圳日侨学校一名男童日前在上学途中,遭人持刀刺伤后身亡,冲击中日两国关係,事后,陆网流传遇害男童父亲的公开信,信中表示他不会憎恨中国,同样也不会憎恨日本,不希望由极少数持扭曲思想的卑劣之人的罪行,来破坏两国的关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今天开始中国微信群多个朋友圈转发这篇“公开信”,署名小山纯平的遇害男童父亲表示,航平非常喜欢昆虫和爬行动物,是个拥有独特眼力,能发现任何小生物的孩子,拥有比任何人都更为温柔的心灵,从小就喜欢画画,对语言很有天赋,能够流利地使用日语和中文。


父亲指,航平一直对随他前往深圳的安排感到犹豫不决,一开始很难适应当地的饮食,但最近喜欢上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食物,并且迷上了篮球。“他如此突然地离开了我们,我完全没有料到。”“无法保护他,这将成为我一生都无法释怀的悔恨。”


男童父亲还说,他“既是日本人,也是中国人”。并在信中解释,航平的母亲是中国人,曾在日本生活了近十年,而作为父亲的自己,是一个在中国度过了将近一半人生的日本人,表示无论外界如何报导,男童“拥有日本和中国两国根源的事实不会改变。”


父亲在公开信中说,“我们不会憎恨中国,同样,我们也不会憎恨日本。”无论国籍为何,我们都将这两个国家视为自己的国家。儘管风俗和文化存在差异,但我们比谁都清楚,大家都是一样的人。因此,我不希望由极少数持扭曲思想的卑劣之人的罪行,来破坏两国的关係。“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公开信称,航平曾说,“将来想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让作为父亲的他无比欣慰,表示自己从事中日贸易工作,担任两国间的桥樑,主要职责是弥合双方的认知差异,促进顺畅的沟通,若没有发生这次的不幸,相信航平会成为比他更有用的人。现在,他会继续为日中两国的相互理解作出微小的贡献,“这既是对我最爱的儿子的赎罪,也是对犯人的报复”。

advertisement



最后,父亲在公开信中说,想对航平表示感激,感谢他让我们成为父母,感谢他在我们身边度过了10年8个月又7天的时光。“我们将会继续坚强地生活下去,为他,继续走完他未完成的路。”


对于该起不幸事件,日本驻广州总领事馆今晚也发文称,深圳日本人学校已经收到超过1,000束来自社会各界的慰问花束。慰问花束和心意已陆续转达给遗属。并称到目前为止,该馆微信公众号悼念文章下已有超过3,000条表达慰问的留言,一定会向遗属转达社会各界的哀悼和慰问。


事发后,深圳日本学校遇害男童父亲的公开信在中国社交平台上流传。取自微博



網民嚎叫:


友梨江莉 发表评论于 2024-09-21 08:53:33

“看了华人网上,在日被害的华人比比皆是,“2020年大阪中国游客被砍杀案,2022年神奈川中国旅日姐妹灭门案,2023年中国女游客当街被碎颅抢劫杀人案,2024年滨松中国籍高中生被日本仇华暴力少年团虐杀案。。。全网一片静悄悄”。”

skylight07 发表评论于 2024-09-20 21:51:03

中共时刻用日本侵华浇灌韭菜愤青,却竭力回避几十年来日本对中国经济的巨大支援,以及每逢天灾日本民众对中国的无私援助...中共反复用仇恨覆盖美好,因为惧怕那会折射出中共的邪恶。


谢选骏指出:人説——网传被害日童父亲公开信,“不会憎恨中国”,曝唯一愿望”……我看是“中日贸易”害死了“日中小孩”。“日中小孩”本身就是“中日贸易”的結果,現在如此悲慘地離去,可能害死了“中日贸易”。


谢选骏:肥胖症原來是感恩节的后遗症

《为何美国的饮食如此致命?”(《纽约客》特稿|2025-01-08)報道: Why Is the American Diet So Deadly? 一位科学家曾试图反驳“超加工食品正在危害我们的健康”这一理论,结果却颠覆了自己对肥胖的认知。 包装食品宛如墓碑。食品科学家们正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