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文《苏美尔与石抹》(舒穆禄2012-07-30)报道:
在思考东西方文明是否有内在联系的时候,有一个族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就是《辽史》中的后族贵姓“石抹”,笔者之所以采用这个后起的汉字注音族名,乃是因为人们对此族名相对比较熟悉些。
其实这个族名早就在先秦古籍中出现过了,《史记·夏本纪》中有“三苗大序”的记载,良渚古国以“鄋瞒”为国名,笔者以为都是“石抹”的同名异写,蒙古语这个读音的意思是“箭”,以箭来标识部族国家是阿尔泰游牧文化的一个特征。
古罗马人记载,远古时代南俄草原上就有“萨尔马特”人,也是“石抹”的一个蒙古语复数读音。
中亚历史上最重要的城市叫作“撒马尔罕”(“罕”是“可汗”的意思),也是从族名“石抹”而来,“撒马尔”是突厥语读音,突厥语常常在词尾带一个“儿”音,撒马尔罕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枢纽,换言之,这个“石抹”似乎一路西去,或遥远东来都留下了痕迹。
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叫做“苏美尔文明”,因为创造这个文明的人自称苏美尔人,西文写作sumer,竟与“石抹”读音相同,这可能不是一种偶然巧合。苏美尔之“尔”是突厥语常有的后缀音,如突厥语“鞑靼”就读作“塔塔尔”,因此“石抹”读作“石抹尔”是不奇怪的。
比苏美尔文明稍迟一点的西方远古文明是“巴比伦文明”和“亚述文明”,这两个古文明由于有《圣经·旧约》的记载,早就为欧洲人所了解,但在此之前两河流域是否有过更早期的文明,则一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100多年前,西方考古学家通过考古挖掘才得知远古时代二河流域还存在过一个更古老的人类文明“苏美尔文明”,距今已经超过了6000年。
苏美尔文明出现的时期与我国的红山文化相当,苏美尔文明消失之时我国进入了三皇五帝时期,两河流域继苏美尔文明而起的是闪米特人创造的更加辉煌的巴比伦文明,正是苏美尔文明为巴比伦文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古显示苏美尔人与闪米特人是不同族类,说完全不同的语言,两种语言的语法特征相差甚远,并且苏美尔人是外来民族,所有这些已为西方考古学家所公认。巴比伦人没有继承苏美尔人的语言,他们只是继承了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用以拼写闪米特人自己的语言。
苏美尔文明的形态是众多城邦国家同时存在,纷纷扰扰,互相攻战不休,但常常有一个实力强大的城邦国家居于盟主地位,跃升成为盟主,受众邦国的朝拜贡献则是所有城邦主子们的追逐目标,西方考古学家已经在那里发掘出了12个城邦国家的都城遗址。
西方考古学家说,所有这些城邦国家的统治者都自称是苏美尔人,说同一种语言,他们祭祀的是同一个神灵,所建筑的祭坛式样相同。邦国主要标志是一个祭坛,每个邦国都有一个用沙土和砖块砌筑出来的巨大祭坛,国王就是最高的祭司。苏美尔人是一些极其讲究等级地位,严格区分血缘贵贱的人。苏美尔城邦全都是奴隶制国家,统治者可能是同一种族,但来自不同的部族,苏美尔人都自称“黑头人”。
苏美尔人的历法,一年有12个月,其中6个月为29天,还有6个月为30天,这样每年只有354天,他们又以8年3闰来调整历法,这与《颛顼历》非常相似。苏美尔人还留下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西方考古学家称之为《乌尔纳姆法典》,出现时间大约在4130年前,与《禹贡》出现的时期相当。
苏美尔人说他们的统治权来自上天,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这与“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是同一种表达方式。
西方考古学家说,苏美尔人自称他们的祖先来自一个叫做“埃里都”的地方,笔者怀疑这个“埃里都”并不在美索不达米亚,可能与《史记》记载中帝尧之“幽都”为同一个地方,是“斡儿朵”的异写,苏美尔人或许来自遥远的蒙古高原。
苏美尔文明最著名的城邦有“以力”,“乌鲁克”,“温马”,等等,笔者怀疑这个“以力“可能是“耶律”的异写;“乌鲁克”(中文圣经中译作“埃雷克”),这在蒙古语和突厥语中是“国家”“宗族”或者“故乡”的意思。“温马”与“乌麻”读音相同,女直语意思是“圣祖”,如此就与古籍记载的良渚古国名“汪芒”相同了。
乌鲁克人还留下了说唱史诗《吉尔迦》,记叙的是乌鲁克的英雄“吉尔迦”艰难经历,他最后终于战胜名叫“基什”的城邦,登上苏美尔城邦盟主的宝座。这篇史诗以征服、献俘、欢宴、殉葬为颂唱对象,内容与蒙古说唱史诗相同,笔者甚至怀疑这个“吉尔迦”可能是“主儿扯”的异写。
西方考古学家说,“温马”统治者们自称“恩西”,笔者怀疑可能是女直语“爱新”的异写,本义是“金”,就是说他们可能姓金。
苏美尔文明中的殉葬现象很突出,考古学家曾在“乌尔”城邦中挖掘出一个王陵,殉葬着64个年轻妻妾,穿戴完好,排列整齐,每个尸骨边放有一陶杯,可能是被灌毒之后一齐死去的。这种大规模殉葬现象的存在也是笔者怀疑苏美尔人是匈奴出身的一个原因。
在有记载的2000多年里,阿尔泰游牧民族对二河流域的入侵是断断续续发生着的,新的入侵者与旧的入侵者之间并无血缘和历史上的明确传承关系,但他们很可能来自同一个地方,从同一种文化背景中走出。可以肯定,在无记载的史前时代,如此这种由东而来的入侵无数次发生过,匈奴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起源的重要参与者。
在苏美尔城邦国家中占人口大多数的必定是土著闪米特人,而作为统治者的苏美尔人则极有可能来自遥远的蒙古高原。相对于土著民族,入侵者总是占少数,但“文明”所呈现出来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文化习俗,此乃文明一般规律,这些统治者最后会消融进土著民族中,也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
古埃及人有人死制成木乃伊的习俗,还有为死人脸上罩上金银面的习俗,这种习俗竟在契丹人中延续着,北宋《虏廷事实》曰:“北人丧葬之礼,盖各不同……惟契丹一种,特有异焉,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彩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耶律德光之死,盖用此法,时人目为帝羓。”辽人如此葬俗显示,他们的祖先可能曾远征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圈中,并在那里长期生活过,而辽王朝后族“萧氏”本姓“石抹”。
可以想见,古代的亚洲马背民族既然能从蒙古高原征战到两河流域,也有可能从两河流域返回蒙古高原,在这种迁徙征战的过程中,两个遥远文明之间的历史通道,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出来!
(二)
网文《华夏文明的起源探索——关于苏美尔文明和夏商周文化的几点思考和猜想》(2012-04-28)报道:
中国文化究竟是独立起源的?还是受别国文化的影响?第一派主埃及说,谓不但中国文化自来埃及,国人也是埃及苗裔。第二派主巴比伦说,如丁谦、蒋智田、章炳麟、刘师培等人皆是。刘师培主张尤烈。第三派主印度说,谓中国文化系由阿利安种之首陀罗人传入。第四派主中国文化必源於另一较古民族苏美尔,谓巴比伦、印度、中国的文化,均为苏美尔民族传授。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的《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说:“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可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没有知道苏美尔人怎么来的,但也可能他们就是我们的祖先,从东方迁徙到西方去的;后又重新返迁回到东土。
我们先看看古埃及的壁画,明显有四种皮肤的人种,其中就有苏美尔人种的存在。
苏美尔文明是“迁徙的文明”。谱系如下:苏美尔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古中国文明——玛雅文明和三星堆文明。当然,无论是非洲、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古美洲都有可能有自己的土著人群和文化,有自己的信仰和工具、语言。但是文明出现最重要的标志:象形文字、城市、和青铜器,却是经苏美尔人传播的。
苏美尔文明的出现我们无从得知,极有可能也是从非洲迁徙来的(早期非洲不一定全是黑人),也可能和外星人或者史前智慧有关。他们创造了苏美尔文明,影响了古埃及文明和巴比伦文明,被巴比伦打败后,往东迁徙,并且善于经商,途中创造了印度、殷商两大文明。青铜器就是最好的线索。殷商人也善于经商,“商”也因此而来,商人都喜欢迁徙,不仅陆地还有海洋。
殷商被周武王打败后,沿着海岸线转移迁徙,一直到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其中一支可能因为遇到大风暴或者其他原因沿着俄罗斯海岸线一直迁徙,一直到达北美洲,然后定居,这就是印第安人。他们创造了奥尔梅克文化,继而产生玛雅文明,他们也有青铜器和象形文字。另一支人群可能就沿着中国内陆迁徙,一直到古蜀国,发展成为发达的青铜文明——三星堆文明。
四大文明古国文明出现的标志毫无疑问都是象形文字、青铜器(也包括金、银、铅、锡等金属的冶炼技术)和城市的出现。而这都是拜苏美尔人所赐。我们今天也许很难考证苏美尔人的来源和后裔,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苏美尔人的文明创造了世界文明的开端。自此,人类才摆脱散居、石器和结绳记事。
现代考古资料证明:苏美尔人是黄种人;他们发明了人类最早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刚开始用图形将猪,牛,马,羊,庄稼等各种事物画下来,发展到後来,图形越来越简单,於是就将图形符号固定下来形成文字,用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刻写在泥板上,然後晒乾,可以长期保存(这与以后由白种人腓尼基人创造的字母文字有本质的区别。
他们的语言接近于汉语;他们创造了农业,培植农作物,发明了犁与轮子;他们开挖沟渠,创造了最早的灌溉系统;他们发明了冶炼技术,加热矿石成为液体,炼出了青铜,用於制造工具与武器,只是受到资源与技术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发现铁,青铜器也不能普遍推广,大部分农人还是使用木制农具;他们创造了最早的星象天文学,非常相信迷信占卜,这和商周文化极其相似.他们采用泥砖建造房屋,这和巨石文化有着本质区别,和我们汉人很相似。
他们创造了城市,建立了12个城市国家(12是个重要的数字,十二个月,十二星座,十二时辰……),最大的国家有5万人;建筑的特点是:城墙是土石结构,房屋是土木结构,会使用经过晒乾的泥砖(这与白种人的巨石房屋结构有很大的区别)。
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最古老的楔形文字石板(公认的最早的文字记录)可以被定期为约前36世纪。
苏美尔人称自己为“黑头发的人”(sag-gi-ga),称他们居住的地方为“文明的君主的地方”(ki-en-gir)。最早的苏美尔时期由数个独立的城市国家组成,城市国家之间有运河和界石分割。每个城市国家的中心是该城市的保护神或保护女神的庙。每个城市国家由一个主持该城市的宗教仪式的祭司或国王统治。苏美尔的每个城市都有它自己的神和神学。同样,我们汉人也是多神信仰,财神、灶神、土地神……
苏美尔人和殷商人的相同点:黑头发、黄眼睛,青铜器、象形文字,语言相近、迷信占卜,土石城墙、土木房屋,有星相学、信多种神,都有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苏美尔灭亡的时间是:公元前2000年前。公元前1763年,最后一位苏美尔民族的君主瑞穆辛的首都拉尔萨城被巴比伦军队攻陷。从此以后,苏美尔人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后来,辗转迁徙来到中国建立殷商。
公元前1766年,殷商建立。这也是中国土地上第一次出现一种有文字、青铜器、城市的文明。这之前,我们都是黑陶文化、玉石文化,根本没有文字和青铜器。这之间似乎没有明显的连续继承关系。夏朝也似乎是个传说,没有信史。之前中国的文明程度肯定很低,还处在石器时代。突然就到了青铜时代。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是苏美尔文明的后裔,最起码也是受到苏美而文明的直接影响。
我们炎黄子孙在古代四次寻祖之旅:周穆天子西行古埃及(寻祖,见西王母、拜黄帝宫——金字塔、拜神斯芬克斯——人面虎[狮]身)、张骞出使西域(寻祖,开辟丝绸之路,重新打通被秦始皇长城割断的故土之路,抵达中亚、西亚、地中海附近)、大唐西域记(说是取经,其实也是寻祖,抵达中亚,开辟新寻祖之路)、郑和下西洋(建文帝?到达地中海周边,寻祖无疑。)
商人的殉葬习惯不是中国自己的习惯;这是与两河流域接触的结果。两河流域远在比商朝早二千年就有杀人殉葬的情形;并且所有铜器时代的文化都有杀人殉葬的事,例如墨西哥如此,早期希腊如此,米索不达米亚如此,埃及也如此。因为有了青铜刀,砍人容易,结果杀人就如杀一头猪或一头羊一样;杀人殉葬也就是人类发明了利器以后也发明了自己杀自己。
青铜之路:青铜之路活跃于夏商周三代,主要是由西向东传播青铜与游牧文化。丝绸之路繁忙于汉唐宋元时代,主要是由东向西传播丝绸与定居农业文化。青铜技术的传播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与羊、羊毛、牛、牛奶、马、马车等技术的传播密切相关。青铜之路将欧洲和东亚纳入了以西亚为中心的古代世界体系,丝绸之路又加强了东亚与西亚、欧洲的联系。现代中国与西亚(阿富汗)接壤,可以说是零距离。欧亚大陆通过青铜与丝绸之路形成一体,并不存在明显的自然或文化的分界线。在西亚和东亚之间传播青铜文化的主要是一些游牧民族。从新疆等地青铜时代文化遗址看,他们大都属于印欧人。印欧人很早就来到中国,殷墟遗骨亦有印欧人的成分。山东临淄春秋战国时代墓葬出土的人骨中有些经DNA测验属于印欧人。事实上,东亚早期青铜器均无特色可言,只不过是西亚或中亚青铜器的翻版而已。只有到了商周时代中原青铜器才独具特色。这是技术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分化现象。人们常有一种错觉,似乎东亚、西亚之间相距万里,会妨碍古人的迁徙和交流。其实东亚和西亚通过中亚紧密相连。古代的草原犹如现代的海洋,千山万水不仅不会阻碍人类的迁徙,而且有利于文化的交流。曾经有人认为青铜铸造西亚用的是失蜡法,而中国用的是范铸法,在技术上有本质不同。事实上,西亚几乎同时发明了范铸法和失蜡法,东亚亦同时使用范铸法和失蜡法。考古学界流行一种假定,即自古存在一个以礼器或容器为特色的中原或中国青铜器传统,到了后来才受到北方或外来青铜文化的影响。而且铜以外的其他金属如金、银、铁等冶炼东亚亦不早于西亚。青铜冶炼和铸造是高度复杂的技术活动,必然有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在旧大陆不大可能存在两个独立的起源。也就是说,中原地区的青铜器是从西向东传入东亚的。在西北新疆地区发掘青铜时代遗址,研究表明大约四千年前新疆部分地区已进入青铜时代,且与中亚、西亚、中原均有联系。而巴尔干到安纳托利亚一带早在7000年前已开始冶金实践,5000年前已发明范铸法和失蜡法,不同比例的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或铅锡青铜也相继发明。也就是说,4000年前西亚已进入青铜时代的鼎盛时期,主要的青铜冶铸技术均已发明,并对周围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无论红铜冶炼、范铸法、失蜡法还是砷青铜、锡青铜、铅青铜、锡铅青铜都是西亚早于东亚。这条通道不但为东亚引入了游牧文化,也为东亚引入羊、黄牛、马和青铜技术。中国最早的铜制品,是陕西临潼县姜寨遗址出土的1件黄铜片和一个由黄铜片卷成的管状物,年代为公元前4700年左右。在甘肃东乡的林家村,出土了1件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刀,保存完整,这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器,时代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人类历史上的文明古国都先后经过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西亚早在5000年前便进入了青铜时代,比东亚早近1000年。商周之际东亚青铜文化达到鼎盛时期,而此时的西亚赫梯王国已进入铁器时代。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易华撰文认为,东西方在丝绸之路开通之前早已存在一条“青铜之路”。
我们的中原在当时很可能就是殖民地。秦始皇如果是不是殷商的后代,那么他最有可能是中原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憎恨殖民者,也就是夏商周三代,他从来不认同三皇五帝(三皇五帝神话成于殷周时期),更不认同周礼和儒生,儒生就是周朝宗教遗民,有人推测,儒教可能也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周朝人也就是犹太人的一个分支。汉灭秦,独尊儒术,其中玄妙啊!
我们发现周朝这些爵位和西方爵位何其相似。这种政治体制的联系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定有某种紧密关系,都化为五个等级。到了秦始皇,他不干了,要做皇帝,彻底摆脱西方的控制,修了长城阻断了和西方的交通,也就是青铜之路。他灭六国很残忍,往往灭族,也说明他的恐惧,六国都是一些老贵族。他焚烧六国史,也是割断此前来自西方的历史。
公、侯、伯、子、男五等,这是西方的爵位称呼,在中国周代爵称为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在国语、左传中就有郑伯、秦伯等称呼。周文王姬昌成为西伯侯,他的国家也处于商朝西方。
周文王称为西伯侯,而不是国王或皇帝。处于统治地位的商周领导人也都自称为王,而不敢称皇帝。到了秦始皇,他才敢这么称呼自己,叫作始皇帝,那很明显以前从来没有人敢称作皇帝。但是皇、帝的称谓在中国古代的的《诗经》中明显存在,很明显夏商周三代的人都不敢称帝。因为,有人是皇帝,这就是西方地中海的国家。他们只能称作侯。
他们为什么迁徙到中国的原因我们并不能确切的知道,很可能和地中海地区种族斗争有关。这就需要对地中海进行考古研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古代的青铜之路就是通过青藏高原,传说中西王母的昆仑山也就是周边的山脉。黄帝、西王母很可能都来自于西方。我们在周朝的传说中,明显看到一个信号,在灭纣王的时候,西方有人来助阵:这就是接引道人、准提道人。
周《穆天子传》记载了周穆王西游见西王母的故事,这个故事可能是真的。而且去的地方就可能是古埃及,西王母就是示巴女王。这很可能是一次国事访问,但更有可能的是一次寻亲之旅。在中国神话中关于五帝的记载,有一个特别重要的特点,就是都记载了他们的出生母亲是谁,这很可能就是古埃及女王体制传统的遗存。西王母很可能就是周朝的祖先或亲戚。
商朝青铜器的纹饰都是各种动物,造型夸张,极具生命欲望力;周朝的则是几何图形偏多,造型严谨,具有理性禁欲特征。很明显属于不同的信仰体系。我们可以遥想所罗门王、大卫王,或许他们之间确实存在某种联系,最起码在文明上具备很大的相似性。基本上,文字和青铜技术来自于两河流域文明,而政治体制则来自于古埃及文明,宗教信仰来自于古以色列。
秦始皇焚书坑儒很明显有强烈的针对性,那就是针对周朝,他烧的书就是六国史,而其他的都不烧。并且还修造了万里长城,这不为别的,就是为了阻断当时西方周朝的祖先返回来报仇。周朝的祖先很可能和商朝一样也是外来民族,他们的祖先就是来自中东地区,和商朝人一样,但是很可能属于同一种族的不同分族,信仰也存在差异,这可以从青铜器纹饰看出来。
赢政是个奇特的名字,他的父亲也一直是个谜。有人说他是商人吕不韦的后代,也有人说不是。但是,一个商人它可能就是殷商的后代。秦始皇灭六国也恰恰是报当年周武王灭商之仇。我们可以发现,周朝重礼,讲求禁欲式的政治管理,而商周重商,酒池肉林,秦朝同样重视商业,商人地位并不低。他统一中国、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最有利的就是便于经商。
夏商周就可能是三个宗族之间的斗争。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可能都是外来民族。也正因为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十分憎恨的灭六国史、独留秦史,尤其是对待儒生,更是手段残忍,而儒生的目的就是克己复礼,恢复周礼。六国都是周朝的遗民。秦始皇很明显对他们恨之入骨。这份仇恨说明历史上一定有过严重的种族斗争和战争仇恨。
宗族斗争在中国古代也十分明显。夏、商、周很明显是同时并存的,有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三代文明共存,并形成当时中国最为强大的三个国家,但是当时也存在很多小国家,据说夏时有万“国”,到商时减到三千,经过武王灭商,西周还余下八百。夏商周虽然为最大的三个国家,但是它们之间也是存在差异的。具体差异得等考古学和资源学、民族学考证。
尽管这种文明并非中国独立起源,但是还是明显的和西方地中海文明有着明显的差别。我们的古代文明延续下来了,这就是以政治和权力为核心的文明,而不是技术和贸易为核心的文明。这种文明今天仍然是我们中国文明的主要特征。而西方文明则主要是以技术和贸易为特征。商朝就很可能是地中海迁徙来的一族,他们善于经商,商人也就因此得名。
基本可以肯定青铜之路的存在。就像丝绸之路。中东地中海周边就是世界古文明的发源地,古印度、古中国都是这一文明的产物。在史前就已经存在一个庞大的海海文明,这种文明的标志就是象形文字、青铜器、城市和萨满教。这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体系。古文明体系。
存在一个巨大的古文明体系,一个世界范围的古代文明.蜀丝之路从今天广汉三星堆出发,途经云南、缅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约旦、以色列等国,一直延伸到两河流域的古埃及.周穆王还曾经和古埃及女王西王母建交.我们的文明就是苏美尔、古埃及文明的遗存,这就是为什么1840年之前,我们始终领先于世界的原因,我们是古老文明的唯一延续.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武帝欲联合大月氏共击匈奴,张骞应募任使者,于建元二年出陇西,经匈奴,被俘。后逃脱,西行至大宛,经康居抵达大月氏,再至大夏。在归途中,张骞改从南道,依傍南山,企图避免被匈奴发现,但仍为匈奴所得,又被拘留一年多。元朔三年(前126),匈奴内乱,张骞乘机逃回汉朝,向汉武帝详细报告了西域情况,武帝授以太中大夫。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余太山认为允姓之戎、大夏、禺氏可以分别溯源于少昊氏、陶唐氏和有虞氏,且与月氏或吐火罗关系密切,不能排除他们属于印欧人的可能。如此看来,上古印欧人即活跃于中国,且不局限于西域。学者蒲立本通过对上古汉语和印欧语的比较研究,亦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而且,三星堆青铜群像、西周蚌雕人头像、白浮西周墓葬中出土青铜人面像等均有明显的印欧人特征。现在普遍认为,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是吐火罗人。他们是中国境内最早的游牧民。吐火罗人大约于公元前3000年,离开波斯西部来到中国。他们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仍过着游牧生活,即后来中国史书中常见的月支。
以政治和权力为核心,还是以技术和贸易为核心?这就是两种文明的斗争。一种是古文明,比如苏美尔、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创造了最初的基本的政治框架,一些主要的原则依然通过各种形式遗留到现在,在启蒙运动之后,渐渐被一种现代政治文明所替代;一种是现在文明,在人类早期腓尼基、殷商人那里就已经萌芽,几经变化,经英国亚当·斯密发扬创建,延续至今。
一项新的研究就必须首先打破所有既定理论框架的约束,打碎各种结论性的论断和人为的时代划分,紧紧依靠考古、史料文献说话。我们把人类社会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这本来就是一种主观的见解。我们认为他们很落后,也许不过是我们自己的现代文明中心主义论调。也许,古代人的智慧远远高出我们的估计。从某种程度上,我开始相信各种神话故事、宗教故事的真实性。
谢选骏指出:以上所言,皆非信史,多属一鳞半爪、牵强附会,目的与其说是为了探求真相,不如说是为了争夺苏美尔文明的“版权”。当然,以上所言,也不能说绝对和历史学无关,因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动机,就是为了要给自己的存在、民族的命运,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可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