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9月18日星期三

谢选骏:难言之隐才是真正威胁、心腹大患


《中国至关重要,但美国总统候选人为何鲜少提及对华政策?》(DAVID E. SANGER 2024年8月30日)報道:


如果问拜登总统——或者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的任何一个人——未来几十年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是什么,你一定会得到一个几乎一致的答案:中国。

给出的理由都差不多。美国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在这么多领域挑战它的竞争对手。从人工智能到半导体,从电动汽车到生物科学,习近平领导的中国是美国唯一真正的技术竞争对手。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核武库规模扩大了一倍多,它与俄罗斯建立的一种新伙伴关系可能会颠覆关于美国如何自卫的所有假设。

然后是经济。如果说几年前,美国经济学家担心的是中国的快速崛起,那么今天,他们担心的是中国经济的放缓,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过剩的商品正充斥着世界,这有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在台湾问题上也存在着爆发战争的真正风险。还有TikTok。这个清单可以一直列下去。


然而,当这个议题出现在竞选活动中时,它主要被视为一种经济威胁。中国的野心已经迫使美国改变了培训工人、塑造投资和重组国防的方式,关于中国作为一个广泛战略竞争对手的更为棘手的讨论,基本上被放在了一边。

中国陷入了我所说的“战情室-竞选活动”失衡。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如果有一个议题困扰着华盛顿的政策制定者,那么通常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竞选活动中一些老生常谈的说法,没有人会谈论它。

本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竞选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时,拜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到北京与习近平主席就一系列紧急问题举行会谈,包括中国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

芯片、人权和气候议题

你可能认为中国会是战情室规则的例外。中国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从我们在沃尔玛的购物方式到地球变暖。进步人士估计同时会关注这个国家的人权记录,以及作为世界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的身份。

一些主张增加国防预算的保守派人士密切关注中国海军的发展,还有2021年令五角大楼大吃一惊的那次高超音速导弹试验。他们主张把乌克兰战争留给欧洲去操心,这样美国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中国。


但在总统竞选中,中国并不是一个贯穿始终并得到充分讨论的话题。

大家很容易对这个议题不以为然,觉得总统选举很少会认真讨论外交政策,除非美国人正在积极地参与海外冲突。然而,在以往的多次选举中,外交政策已经成为了一个重大主题。

2016年,特朗普将“美国优先”变成了他的战斗口号,呼应了1940年的总统选举期间,一个信奉孤立主义、主张不参战的政治压力团体所使用的一个术语。(我和同事玛吉·哈伯曼在2016年初的一次采访中第一次问起特朗普这个说法时,他表示自己没听说过;几天后他就开始用上了。)

1960年,肯尼迪与尼克松的辩论主要围绕核战略以及如何遏制苏联的影响等问题来展开。2008年奥巴马的当选是由伊拉克战争的人道和战略灾难所推动的。

退回到简单的谈话要点

上周,副总统贺锦丽在接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演讲中,只提到了中国一次,她说,她想确保“赢得21世纪竞争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我们要加强而非放弃我们的全球领导地位”。然后,她就把话题转向了俄罗斯。

至于特朗普,他在竞选造势集会上不再谈论他认为自己将与习近平达成的重大贸易协议,在任时,他经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相反,他将新冠大流行归咎于北京,并承诺对中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


贺锦丽批评这些想法是一种“国家销售税”,将使中产阶级消费者付出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并加剧通货膨胀。但拜登政府不仅保留了特朗普时代的关税,还提出了新的关税,包括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100%的税。到目前为止,贺锦丽的竞选团队尚未就她的关税立场表态。

关于关税的争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问题。但是,与中国打交道的战略问题远非你在网上购物时可以订购什么——或者付多少钱——那么简单。

核武器、卫星和主导地位

新总统甫一宣誓就职,关于如何应对中国的军备——在太空和网络空间、在海洋,以及中国的沙漠中突然出现的核导弹发射井——几乎第一时间就会席卷战情室的会议。

首当其冲的是北京和莫斯科之间建立新关系所带来的影响。就在拜登退出总统竞选之前,他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我的提问时首次承认,政府采取了一种策略,试图打断两个最大对手的伙伴关系,就像尼克松和基辛格50年前尝试做的那样。贺锦丽一直有参与该战略的内部讨论,但我们对她在这一问题上的想法知之甚少。

拜登还悄悄地改变了美国的核战略指导方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中国的核武库上,五角大楼认为中国的核武数量将达到1500件。这听起来像是在试图重新点燃冷战时期的辩论。


当然,所有候选人都不愿触碰的话题是TikTok。特朗普在他总统任期的最后一年威胁要禁止该应用;现在他已经改变立场。而这款由中国拥有的应用程序究竟是好东西还是国家安全威胁,贺锦丽也没有表态。与此同时,她的竞选团队正在积极利用TikTok吸引年轻选民。

但去年,当商务部长吉娜·雷蒙多被问及拜登政府是否准备禁止TikTok,以阻止中国的影响力进入美国人的手机时,她的看法无疑是正确的。

“要我从政治人物的角度来说,”她打趣道,“我会觉得,这将让你永远失去所有35岁以下的选民。”


谢选骏指出:人問“中国至关重要,但美国总统候选人为何鲜少提及对华政策”?——我看這是因爲,中國問題已是美國的難言之隱,而难言之隐才是真正的威胁,是心腹大患,甚至無可救藥了,只能諱疾忌醫了。

谢选骏:北京爲何停止撒幣


《北京突然叫停 一个时代结束了》(2024-09-17 王赫)報道:


9月1日,中共财政部、住建部等六部门联手推出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即国办“108号文”)正式施行。其核心是第三条:绝对禁止为毫无收益或者收益匮乏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违法乱纪地举债,坚决不得增添隐性债务。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些人将此解读为当局在叫停“大基建”,城投的时代已经结束。


大家知道,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其核心和难点是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之后,各类政策相继出台。就中央层面而言,最主要有这么三份文件。



其一,《关于金融支持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化解的指导意见》(即2023年国办“35号文”)。该文件主要目的是控融资,其中一些要求和措施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政府融资平台的“三道红线”。该文件将地方国有企业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只能借新还旧且不包含利息,不能新增融资;第二类,参照地方政府平台管理的国企,12个高风险重点省份只能借新还旧,其它省份在省级政府出具同意文件的情况下,可以新增融资;第三类,普通国有企业,可以新增融资,但是债务自己负责偿还。


对一二类平台,据业内说法,金融监管部门要求国有银行入局助力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对存量地方债务进行展期、降息,并发放贷款置换今明两年到期债券。


但该文件留下两大问题。第一个,平台债务本金可以“借新还旧”正常接续,但巨额的利息怎么解决?第二个,“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和“参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管理的国企”的名单不清楚,实际上报的名单,按财新的说法,有1.8万家;可那些不在名单内、但实际承担着政府安排的公益性项目建设的城投公司怎么办?


其二,《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即2023年国办“47号文”)。该文件主要目的是重点省份严控基建,“砸锅卖铁”全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明确12个重点省份为: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除供水、供暖、供电等基本民生工程外,省部级或市一级2024年不得出现政府投资新开工项目。推迟或停止目前使用投资不到一半的项目建设。要求这些省市应尽一切努力将“债务风险降至中低水平”。按照一贯的执行逻辑来看,这一基调总体意味着,12个重点省份2024年的新开工项目基本会被一刀切地停掉。


根据中央一揽子化债“省管全省”的要求,12个重点省份可以在债务余额范围内实现统借统还,由资质较好的融资平台发债偿还弱资质融资平台到期债券本金。


此类统借统还,固然可以在短期内缓解弱资质平台流动性风险;但是,其实质还是区域内的借新还旧,只是债务压力在区域内不同主体间的转移,实际并未压降区域整体债务总量。区域整体债务风险并未实质性化解。


其三,《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即2023年国办“115号文”)。该文件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 PPP)项目不得增加地方隐性债务。此后,相关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及政策,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2024年试行版)》等。2024年4月10日,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已正式上线。


PPP于2014年在中国兴起后,乱象横生。《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重点抽查的18省市本级及187个地区计划总投资1.53万亿元的408个PPP项目,问题严重(参见笔者“焦小平落马一罪名与中国PPP乱象”一文)。2023年2月,财政部叫停PPP。直至这年12月,推出PPP新规,核心在于全部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聚焦使用者付费(即PPP项目经营收入须能覆盖建设投资和运营成本、具备一定投资回报),不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不过,业内专家认为,“从实践中来看,如果政府一分钱不补贴,很多使用者付费项目仅依靠经营收入很难覆盖企业前期投入。因此客观来说真正适合PPP 新机制的项目比较少,项目真正推广最终还需要政府合理补贴或投资支持。”PPP新机制虽允许政府给予政府投资支持和运营补贴,但到底该怎么补助,具体口径未明确。如何规范政府补贴和投资支持而又不增加地方隐性债务,中共自己给自己出了个难题。


从以上2023年的三个文件和最新的《市政基础设施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来看,巨大的债务压力使当局不得不拿出一些强硬措施来。


当局非常清楚,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是化解风险的核心和难点。2023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今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完善和落实地方一揽子化债方案,还加了一句“创造条件加快化解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风险”。


从本文提到的四个文件看,当局的思路是:(一)减少城建平台、控制城建平台融资,(二)严控地方PPP项目,(三)12个债务高风险省级区域严控基建项目,(四)严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来说,当局要终结以地方融资平台搞基建的模式。


可问题是,当局一切经济政策的核心是“保增长”,即使喊“高质量增长”的口号,但一定的GDP增速仍被当局当作脸面。当今消费不足、出口有限,“保增长”还得靠投资、靠基建。2022年当局称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基建“适度超前”。2023年,基建行业的投资规模高达23万亿元,远超11万亿的房地产投资规模。然而,基建的主体,最终还是地方城投平台。


因此,当局处于两难局面:要“保增长”,就必须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搞基建;要化解债务风险,就必须中止“大基建”、减少基础设施投资,严控地方融资平台,促其大幅减少、快速转型。


两难局面中,当局似乎已经丧失了决策能力,只能喊一些空洞的口号,既要“保增长”,又要“控风险”。对地方来说,既然中央左右摇摆,那就摆摆的样子,该怎么做还怎么做。从这个角度讲,当局出台再多、再严厉的文件,也难以发挥实质作用。中共已是烂泥一摊。


網民哀嚎:


gooddday

土共的很多城市基建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老百姓只有干瞪眼的权利!2024-09-18


谢选骏指出:人説“北京突然叫停一个时代结束了”,我看這是“北京停止撒幣”的開始。那麽,北京爲何停止撒幣呢?因爲中共百年已過,只剩殘局。

谢选骏:信天主的人不信梵蒂冈

《中梵关系:教廷与北京越走越近?回顾主教任命协议与罗马天主教对华交流史》(叶靖斯 Role,BBC中文记者 2024年9月14日)報道:


中国天主教北京北堂内一群女信众参加复活节守夜礼(30/3/2024)——“中国官方数字”称大陆境内有约600万罗马天主教徒,但有估算称实际人数达1000万。


2024年9月,梵蒂冈城邦(Vatican City)元首,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出访东南亚四国。9月13日,在从新加坡返回罗马的飞机上,教皇向随行记者们再次表达访问中国的意愿,并称对教廷与北京就续签有关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的对话进展感到满意。


2024年9月,梵蒂冈城邦(Vatican City)元首,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Pope Francis)出访东南亚四国。9月13日,在从新加坡返回罗马的飞机上,教皇向随行记者们再次表达访问中国的意愿,并称对教廷与北京就续签有关主教任命临时协议的对话进展感到满意。


中梵2018年签署了这份内容从未公开的协议,经过两度续签后,将于2024年9月至10月间再次到期。


自1949年中共政权建立至今,中国只与一个西欧国家——梵蒂冈——没曾建立外交关系。而近来双方通讯频繁:5月份,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Card Pietro Parolin)提出了在中国设立办事处的想法。到8月,双方公布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与梵蒂岗乌克兰问题特使祖皮枢机(Card Matteo Zuppi)通电话。


临时协议到底将否再度续签尚待当事双方公布,但这一连串往来动作,让一些观察人士再次对中梵走向建交产生兴趣,但也有人审慎观望双方能否再走前一步。


教皇方济各在从新加坡返回罗马的航班上说,他“景仰也尊重中国”,双方就续签主教任命协议的对话让他感到“满意”。


梵蒂冈提出设立北京办事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主教任命权?


罗马天主教传入中国已有十多个世纪。根据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8年4月发表的《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白皮书,中国大陆有天主教信徒约600万人,宗教教职人员约8000人;天主教香港教区圣神研究中心统计,截至2022年,中国天主教徒数目有约1000万人。1949年中共建政以来,梵蒂冈一直未与中国建交。


相比于跟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与梵蒂冈建立外交关系牵涉到跟一个教会建立官方关系,给事情增添一份复杂。而其中,主教任命问题是双方摩擦丛生的一环——教廷坚持世界各地天主教神职人员均应由教皇任命,并将之写进了《天主教法典》。然而,中共自建政后推行了自行任命主教的政策,抗拒梵蒂冈介入。


梵蒂冈何来的执念?这主要源于《圣经》故事中,耶稣基督将教会交托予十二宗徒(The Twelve Apostles;又译十二使徒或十二门徒),他们便是主教,而其中圣彼得(St Peter;圣伯多禄)为主教之首,即教皇。


出身于香港,长年研究中梵外交关系的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台湾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梁洁芬修女教授指出:“十二宗徒再传承他们所祝圣的弟子,一脉相承,不会跟宗徒断开了关系。跟宗徒断了关系,就是跟耶稣基督断了关系。”


“那你说这是否一个执念呢?也许是。但它的背后有一整套神学思想支持着,它不得不这样做。”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助理教授(研究)莫哲暐博士如此形容主教任命的意识形态。


“但对于中国政府来说,要是能统战,或者说控制这群主教,要控制他们下面的信众也就容易多了。所以它会认为主教任命一定是内政问题,没理由让梵蒂冈——另一个主权国——来干涉。这就是冲突点。”


意大利米兰恩宠圣母教堂内一位女士驻足端详达芬奇(达文西)画作《最后的晚餐》(10/2/2021)图像来源,AFP

图像加注文字,意大利米兰恩宠圣母教堂内的壁画名作《最后的晚餐》——梵蒂冈任命主教的法规乃源于耶稣与十二宗徒之间的故事。


2018年9月22日,梵蒂岡与中国在北京针对主教任命问题签署了一份临时性协议。这已是中梵迄今跟正式建交最近的一步。协议意味着中梵双方愿意在主教任命权上妥协,扫除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其中一大障碍。


如今中梵距离建交还有多远?梁洁芬修女对BBC中文说:“我看中梵关系呈现胶着。因为中共在国际政治上越发不受欢迎,遭到孤立。它很想西方对它开放。”


莫哲暐则对BBC中文说,梵蒂冈需要有渠道处理中国的教会事务,也需要传教。“从姿态上讲,明显的是教廷想亲近,起码是想跟中国政府友好,多于中国想跟教廷友好。”


但关键还是在于北京自行管理天主教会。莫哲暐说:“中国政府无法切断中国教会跟教廷之间的关系……因为教徒最终都是忠于教皇的。那它就得有办法,既能控制地方教会,又不会引起极大反弹。北京需要跟教廷建立一个工作关系。”


2020年10月,中国宣布梵蒂冈已同意续签协议两年;2022年10月,中梵双方均确认再次续签了这份协议。按照此周期,2024年9月与10月间,北京与教廷得再次面对续约事宜。


教皇方济各在从新加坡返回罗马的飞机上说:“我对与中国的对话感到满意,哪怕是主教任命方面,我们也能怀着善意来推展工作。我从国务卿(帕罗林枢机)那里听取了情况,我很满意。”


莫哲暐预期续约事宜不会出意外,但他与梁洁芬修女均指出,不少教会人士一直质疑协议为何不公开。协议的任命主教办法有否违反《天主教法典》,也无从得知。


观察人士也指出,北京在签署临时协议后,已曾不止一次“犯规”。例如在2023年4月,中国官方教会自行调任沈斌为上海教区主教,梵蒂冈直到7月中才宣布教皇同意任命,但同时公开对中方单方面行动表达忧虑。


莫哲暐认为对沈斌任命问题的应对,反映现任教皇方济各比之前几任更愿意跟中国妥协。


比利时鲁汶大学(KU Leuven)南怀仁研究中心创办人韩德力神父(Fr Jeroom Heyndrickx)长期在中国大陆与台湾传教。他认为有这样一个临时协定是正面的。


但韩德力神父也对BBC国际台节目《调查》(The Enquiry, BBC World Service)说:“这样的关系很完美吗?不。无论如何都不是。沟通不太棒。既然如此,他们(梵蒂冈)该在中国有某种驻在,一个能处理直接沟通,甚至是日常沟通的办事处。”


2024年5月21日,在罗马举行的纪念上海中国主教会议召开100周年研讨会上,圣座国务卿帕罗林枢机对媒体记者说:“长久以来,我们都希望能在中国有一种固定性的临在(presence),即使最初或许不能以宗座代表、圣座使馆的形式。”


这个表态引起了中梵建交——以及台梵断交——是否再次被提上日程的揣测。时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当时称:“近年来,中国和梵蒂冈保持接触,就双边关系和国际热点问题深入沟通,不断增进了解与互信。我们愿同梵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梵关系不断改善。”台湾外交部称:“密切关注梵中互动情形,并持续推动与教廷及天主教会在人道关怀领域的合作,共同捍卫宗教自由的核心价值,盼为促进世界宗教自由做出具体贡献。”


但同时,也有来自台湾的报道指出,帕罗林枢机所谈论的,是意大利《信使报》(Il Messagero)2022年9月曾报道,教廷已准备将常设办公室从香港迁到北京的想法。


梵蒂冈直接管理香港教区之余,另设有半公开的外交代办处。教廷一直有派驻“驻香港代办”,目前是戴旭华蒙席(Msgr José Luis Díaz-Mariblanca Sánchez),属教廷正式外交官。但他所领导的机构称为“宗座驻港考察团”(Holy See Study Mission in Hong Kong),直属教廷,不隶属天主教香港教区。


考察团与代办的存在并非秘密,但其办公地点不对外公开,据称是在九龙某处,路透社形容是一座“被围墙包围着的别墅”。中国香港特区政府总部礼宾处网站的“领馆及官方认许机构”名单上也找不到考察团的存在。


莫哲暐博士对BBC中文说,长期以来,梵蒂冈透过考察团处理着各种各样的中国教务,包括向获得教皇认可的中国主教转发任命文件与信物。


要是主教任命协议续约不成问题,梵蒂冈又为何选择在此时提高与北京互动的声调?莫哲暐认为,即将年届88岁的教皇方济各健康大不如前,他很有可能希望赶及在其任内——甚或说是在有生之年——能落实在北京设立据点和访问中国的愿望。


位于台北的教廷驻华大使馆外貌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位于台北的梵蒂冈大使馆。教廷一直称其为“驻华”而非“驻台”使馆。

然而莫哲暐也对这位“未来驻华代表”能有多大的自由度抱有怀疑。


“设处就是教廷有个人能直接考察主教候选人,这是各地教廷大使的工作……就算北京让教廷设处,它会不会让你直接去联系地方主教?会不会让你直接考察主教候选人?大概不会。”


而这大概说明了为何天主教会内存在着对中梵临时协议保密的不满声音。梁洁芬修女说:“一个不适合的主教得到政府任命之后,要是教皇说不要这个人当主教,但结果第二次(中方)还是推荐他,第三次还是推荐他,那最终教皇的否决权便成了‘无权’,只能跟着共产党走。”


至于教皇方济各应否现在访华,梁洁芬修女说:“现在访问中国有何用处?只会等于增长习近平的名声而已。”


梁洁芬修女认为,教廷也希望现任香港教区主教周守仁枢机能做出“新的模式”。2021年12月就任香港主教的周守仁,2023年4月成为香港1997年主权移交以来首位访问北京的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访京期间曾说:“人民爱国是应该的。”


周守仁在同年7月被教皇方济各擢升为枢机,9月陪同方济各访问蒙古。教皇在蒙古布道时提及中国教徒,呼吁他们“成为好教徒、好公民”。


教皇方济各2023年9访问中国邻邦蒙古,外界解读此行旨在对严控宗教活动的北京传递信息。

若是还没走到建交这一步,中梵关系是否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越南似乎能给出个答案。


1975年越战结束,越共统一政权驱逐原驻南越(西贡)宗座代表后,2023年7月,时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越南国家主席​​武文赏在梵蒂冈会晤教皇方济各期间,河内政府与教廷签署协议,设立教廷办事处,首任驻越南宗座代表于2024年1月底到任。


总部设在曼谷的天主教亚洲通讯社(天亚社)曾引述观察人士称,教廷将与越南关系的演变视为与中国对话的范本。莫哲暐博士则对BBC中文说,教廷“想做示范,能否做得到还不知道”。


中梵外交往来史从何说起?


陕西西安的一面《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见证了唐朝贞观九年——即公元635年——罗马帝国基督教传入中国的开端,但罗马天主教圣座与中国之间的外交使节往来,实际是从蒙古与教廷外交开始。


1245年,教皇依诺增爵四世(Pope Innocent IV)派遣特使出访蒙古,劝谏正在西征的蒙古大汗停止杀戮。英国汉学家暨神学家彭马田(Martin Palmer)对BBC国际台说,当时教皇国还有希望笼络蒙古族联手打击伊斯兰之意。


1271年,忽必烈以“中原正统”自称,正式建立元朝。元朝过后,虽有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来华,但中梵官方往来在明朝期间彻底中断。清朝建立后有德意志传教士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来华,但教廷反对“敬孔”、“敬祖”而引起中国皇帝不满的所谓礼仪之争,加上法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取代葡萄牙控制在华“保教权”,以及义和团运动的窒碍,使清代曾经出现的中梵建交努力徒劳无功。


“保教权”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彭马田对BBC说:“这讽刺地反映着2018年协议前的问题:当时在中国选谁当主教、总主教等神职人员,法国人说了算。他们从不咨询梵蒂冈。”


竖立在北京南堂(宣武门天主堂)外的利玛窦铜像。利玛窦为罗马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深远影响,但教廷彼时与大明并未走到遣使建交的一步。


辛亥革命后的正式邦交


1910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满清,中华民国成立,未几分裂为国民政府与北洋政府。教廷于1922年派遣刚恒毅总主教(Abp Celso Benigno Luigi Costantini)到北京出任首任宗座驻华代表,但此时仍未算正式建交。


1924年5月,刚恒毅总主教在上海主持了迄今唯一一次罗马天主教中国主教会议(又称全国教务会议),确立中国本土神职人员担任重要职务的权利。1926年12月,教皇庇护十一世(Pope Pius XI)在罗马给首批中国籍主教祝圣。


1929年梵蒂冈城邦确立。二次大战进行中的1942年6月,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派遣谢寿康为首任中国驻教廷公使,中梵正式建交。


终战后的1946年4月11日,教皇庇护十二世(Pope Pius XII)宣布在中国成立“圣统制”——即在华各级罗马天主教教会正式接受教廷管辖——摩纳哥籍的黎培里总主教(Antonio Riberi)同年12月抵达南京,就任首任圣座驻华公使。翌年,黎培里任命美国人华理柱主教(Bishop James Walsh)领导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委员会。


1926年10月28日,罗马天主教教皇庇护十一世为历史上首六位中国籍主教祝圣。这幅图画尝试描绘了当时的情景。

1949年10月1日,中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廷并未召回黎培里,且考虑到在华神职人员安全,曾欲马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毛泽东政权对梵方不瞅不睬。1951年,北京以黎培里牵涉一起间谍阴谋,将其驱逐出境;1958年,华理柱主教在上海被捕,1960年被上海法院以间谍罪名判处20年有期徒刑。


中共自办教会运动也开始生成——1950年4月13日,政务院(后改为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上说:“我们主张宗教要同帝国主义割断联系。如中国天主教还受梵蒂冈的指挥就不行。中国的宗教应该由中国人来办。”同年9月23日,中共《人民日报》刊登跨宗派亲共基督教人士起草的《三自宣言》,提出中国教会应实行“自治、自养、自传”。


1957年,中国天主教爱国会成立,1958年起自行选任主教并举行祝圣礼仪,即“自选自圣”;文革后的1980年,中国天主教主教团成立,与天主教爱国会组成官方“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


文革中后期的“两个中国”


1966年爆发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让中国基督教活动停摆,但在文革后期中国与美国有所接触之际,中梵关系也出现了一点转机——1970年7月10日,中共当局提前释放并驱逐华理柱主教。《纽约时报》曾形容,华理柱获释被视为促成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2年2月访华的重要信号。


1970年12月4日,保禄六世旋风式访问香港三个小时,在政府大球场(今香港大球场)讲道时说:“教会的使命就是爱。在讲这一句简单而崇高的话时,我们几乎感受到,所有中国人民,无分远近,全都环绕在我们四周。”


“为中国,耶稣基督也是老师、牧人、充满爱心的救赎者。教会不能不提出‘爱’这个好字,爱是永存不息的。”


在此之后,梵蒂冈对台湾本已提升了的外交等级又变相下调。台湾新北天主教辅仁大学历史学者陈方中教授形容保禄六世“隐而未显”地奉行着“两个中国”政策——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问题互不影响。


邓小平“改革开放”以后


文革过后,中共中央实际最高领导人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于1979年实行,中国《刑法》同年颁布实施,写入了禁止妨害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条文。之后再有中共中央1982年第19号文件颁布,宗教活动从中共建政以来的各种运动中恢复。


在此之前,邓小平于1981年12月12日会见意大利访华政客时说:“梵蒂冈与台湾的关系问题……承认‘一个中国’,我们同梵蒂冈的关系就可以建立。”


1989年“六四”事件后,中国总理李鹏提出:“要十分警惕和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1996年12月,教皇若望保禄二世(Pope John Paul II)发表《致在中国的教会》牧函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尽管放心。一个基督信徒能在任何政权下度他的信仰生活。他所要求的,不过是依照自己良心和信仰而生活的权利,受到尊重……不要怕天主,也不要怕他的教会。”


1999年2月11日,梵蒂冈国务卿索达诺枢机(Card Angelo Sodano)在会见记者时说:“我们在台北的大使馆就是在中国的大使馆,如果北京同意的话,我们马上可以把它移到北京去,不要说明天,就算今天也可以。”这曾引起一阵骚动,但北京与梵蒂冈并未走到建交一步。


2000年10月1日,若望保禄二世给历史上87名中国教徒和33名赴华传教士册封为圣人,北京谴责此为梵蒂冈“对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对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的爱国行动的极大侮辱”。


一年后,教皇表达希望中国原谅教会过去错误的愿望,并促请北京当局与梵蒂冈建立直接关系。中国回应称中梵关系可以正常化,不过梵蒂冈必须同意“不以宗教问题为藉口干涉中国内政”。


后若望保禄二世时代的转变


2005年,在位26年多的若望保禄二世逝世,本笃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继任,次年擢升时常公开批评中共政权的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为享有教皇选举投票权的枢机,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刘柏年公开质疑梵蒂冈试图重推1989年推翻波兰共产党的策略。


2007年5月,本笃十六世对中国大陆信众发表牧函,指出官方天主教爱国会奉行的“三自”原则“与天主教的教义无法调和”,梵蒂冈要求有任命主教的自由,但教皇相信能够同中国政府达成协议。北京外交部回应中国愿继续与梵蒂冈对话,但梵蒂冈必须与台湾断交;刘柏年认为牧函表达了对中国天主教徒的爱和关心,希望中梵能早日建交。


但在此后一段时间里,北京与教廷仍不时因主教任命问题争执,中国执法部门抓捕地下教会神职人员与信众事件也时有发生。


新当选罗马天主教教皇方济各(中)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阳台上会见信众(13/3/2013)图像来源,REUTERS

图像加注文字,教皇方济各(中)与习近平相差一天就任。

本笃十六世于2013年辞职退休,与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三位知名赴华传教士一样出身于耶稣会(Societas Iesu/Society of Jesus)的方济各3月13日当选继任。翌日,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方济各后来透露他当时已曾与习近平互通书信,他又在2014年8月前赴韩国访问时成为首位飞越中国领空的教皇。中梵关系出现了明显好转。


方济各当时在返航的专机上对记者说:“你问我想去中国吗?肯定的,明天就想去。”


方济各至今仍未踏上中国领土,也没曾涉足台湾,但经过多年秘密谈判后,2018年9月的一纸临时性主教任命协议,成为迄今梵蒂冈与北京走得最近的一步。


中梵关系换了边,中国教徒处境就能改善吗?


随着“三自”体制建立,效忠于梵蒂冈教皇而非中共体制的中国罗马天主教徒转到地下活动。1980年代政府允许宗教活动恢复后,许多教徒仍只能在地下活动。


要说黎培里总主教当年留守南京试图接触中共毛泽东政权,是为了保护大陆信众与神职人员,那如今若能实现中梵建交,对不被中国政府认可的地下教会、家庭教会成员来说,能有多大好处?


主教任命临时协议问世时,香港教区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便曾公开指责教廷“送羊入狼口”。他在2018年11月接受BBC第四广播电台(BBC Radio 4)采访时说:“订立了这份协议,梵蒂冈是在帮助他们(中国政府)打压地下教会。”


梵蒂冈万民福音部部长费洛尼枢机主教(Card Fernando Filoni)2019年4月在澳门说,主教任命临时协议“将对中国教会的处境,以至于世界和平,有所帮助”。


然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在提倡“宗教中国化”,似乎与教廷希望参与中国教会发展的愿望背道而驰。


2021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深入推进宗教中国化的多项主张,包括“引导和支持我国宗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进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加强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培养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关键时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队伍”。


在临时协议快将到期之际,梵蒂冈在2024年6月宣布任命获得中国官方“一会一团”认可的杨永强为浙江杭州主教,得到中共《人民日报》旗下《环球时报》英文版报道。台湾中央社引述观察人士称,这意味着“宗教中国化”已出现修正。


8月下旬,官方中国天主教主教团证实,天津教区为94岁的石鸿祯主教举行了就职礼。宗座外方传教会亚洲新闻(PIME Asia News)指出,石鸿祯主教早于1982年已获教廷认可,一直在地下教会服务。梵蒂冈很快便发声明,称教廷“满意”中国官方认可石鸿祯主教。


但才不过几天前,亚洲新闻报道,浙江温州神父金孟袖发表公开信,谴责当地警察于8月中旬“突袭”一座教堂,并抗议官方神父麻显士颁布堂区调整计划,称并非主教的麻显士无权作出此决定。


亚洲新闻指出,“多年来,温州教区一直是中国天主教徒痛苦处境的中心”。获教廷认可的温州教区地下主教邵祝敏不时被执法人员带走,温州当局2014年起以清拆违章建筑等理由强制拆除一些当地教堂的十字架,也受到海外教会社群关注。


坚持效忠教皇的中国罗马天主教教徒多会参与地下教会,但也因此不时面临执法部门抓捕。


2020年6月,中国《香港国安法》颁布实施。路透社报道,原教廷驻香港代办何明哲蒙席(Msgr Javier Herrera Corona)2022年3月卸任前,向一批在港天主教团体提出了他对香港教会发展的忧虑。报道并称教廷驻港代办处等已开始谨慎地将教廷档案运离香港。报道称,何明哲蒙席对一群教会团体代表说:“改变将要来临,你最好作好准备。香港已不是天主教的滩头堡。”


2022年5月,香港荣休主教陈日君枢机被国安警察以涉嫌“勾结外国势力危害国家安全”罪嫌拘捕,他迄今一直处于保释候查状态。自称有天主教信仰的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说:“要是他的行为犯法,就必须依法处理。”


莫哲暐认为,目前的中国宗教政策并无改变,中梵若在此刻建交,不见得会给中国天主教徒的处境带来显著改变。


梁洁芬修女认为,若梵蒂冈此刻与北京建交,恐怕无法面对那些持守对圣座忠贞多年的地下教会信众,与出卖他们无异。


但梁洁芬修女说:“我觉得不用梵蒂冈去保障中华大地信友的安全。他们信的是天主,不是梵蒂冈。”


谢选骏指出:上文對於“罗马天主教对华交流史”的敘述多有疏漏錯誤,但是畢竟記錄了梁洁芬修女所说——“我觉得不用梵蒂冈去保障中华大地信友的安全。他们信的是天主,不是梵蒂冈。”我看這是對的。因爲信天主的人,不信梵蒂冈!因爲梵蒂冈爲了在這個世界的苟活,經常出賣上帝和耶穌,經常犯下嚴重的罪行。信天主的人要是不信梵蒂冈

,那就不免下地獄了!


2024年9月17日星期二

谢选骏:美國司法系统的投降


《特朗普“封口费”案推迟宣判:至大选投票日三周后》(美联社 2024-09-08)報道:


美联社7日报道,纽约州最高法院法官胡安·梅尔尚6日同意,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特朗普“封口费”案的宣判推迟至11月大选之后。美国媒体称,这让处于总统竞选冲刺阶段的特朗普获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缓冲期。


当地时间2024年9月6日,美国纽约,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纽约特朗普大厦举行新闻发布会。

梅尔尚6日宣布,将特朗普所涉“封口费”刑事案判决日期推迟至11月26日,即11月5日美国总统选举投票日三周后。梅尔尚称,他推迟宣判“是为了避免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该诉讼程序受到了即将举行的总统选举的影响或者试图影响被告是候选人的总统选举”。他补充说,“法院是一个公平、公正和非政治的机构”。


特朗普对梅尔尚推迟宣判的决定表示赞赏。他6日在一场竞选互动中说,判决“推迟”是因为他“没有做错任何事”,这个案件理应立即终止。《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7日称,特朗普的律师从多方推动延期,并要求联邦法院介入。他们认为,如果在特朗普重夺白宫的竞选活动最为激烈的时候审判他,等于干涉选举。梅尔尚还表示,他也在考虑被告方律师以总统豁免权为由而提出推翻有罪判决的请求。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8日报道称,将宣判推迟到11月5日大选之后的决定,标志着特朗普自2023年在纽约、佛罗里达州、华盛顿特区和佐治亚州四次被起诉以来,所有刑事案件都处于“停滞状态”。佛罗里达州的机密文件案7月被法官驳回,另外两起与1月6日国会山骚乱有关的案件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在选举前不会推进。今年唯一进入庭审的起诉书是纽约的“封口费”案,该案以5月的有罪判决告终。但推迟宣判意味着特朗普的刑事定罪,将不会在竞选的最后几周再次成为今年大选的焦点。


目前,外界更关心的是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哈里斯将于9月10日上演的首场电视辩论。英国《卫报》8日称,这将是一场关于年龄、性别、种族、性格和政策的对决。


前共和党国会通讯主管塔拉·塞特迈尔7日告诉《卫报》,“特朗普在这场辩论中不应低估哈里斯作为前检察官和参议员的职业生涯和经验”。《卫报》称,哈里斯一直在炫耀自己打击骗子的成绩,并告诉全国各地的支持者:“我知道唐纳德·特朗普是什么样的人!”


据美联社8日报道,特朗普在关键辩论前措辞越来越激烈。他7日在其社交媒体网站上发文威胁将那些在这次选举中“参与不道德行为”的人关进监狱。特朗普说,“当我获胜时,那些选举舞弊的人将被起诉,甚至被长期监禁”。


《卫报》称,自哈里斯宣布竞选总统以来,特朗普一直没有找到一条连贯有效的攻击路线。他指责哈里斯是激进左翼分子,同时也暗示她应对拜登更中立的政策议程负有责任。他质疑她的智商和种族身份。对此,共和党人希望他在辩论中表现得更加专注,避免任何明显的性别歧视或种族歧视行为。


文章称,与此同时,哈里斯在首次辩论中将面临压力,如何解释她在全民医保和非法越境合法化等问题上的立场转变。她可能会面临有关拜登-哈里斯政府经济记录的质疑,尤其是通货膨胀。这迫使她既要为拜登辩护,又要承诺翻开新的一页。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7日称,作为拜登的副手,哈里斯的外交政策基本上与拜登政府保持一致,但现在成为总统候选人,人们对哈里斯如何看待世界、美国在其中的角色,以及如何赢得11月大选都存在疑问。很显然,她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有所差别。目前为止,两名候选人对中国都尚未提出完整的政策方向。但特朗普先前提议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超过60%的关税。哈里斯则预计遵循拜登5月宣布的政策,支持将中国电动车关税提高4倍至100%。


除此之外,在新一轮巴以冲突问题上,特朗普是以色列坚定的支持者。虽然哈里斯也强调她“对以色列坚定不移的承诺”,但同时也敦促达成停火协议,立即结束冲突,与此前拜登政府立场类似。在乌克兰问题上,哈里斯预计与拜登政府的做法相同,继续替乌克兰提供大力支持。相比之下,特朗普多次对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钦佩,说他将迅速结束俄乌冲突。


《纽约时报》与锡耶纳学院8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特朗普和哈里斯势均力敌(48%对47%),与7月底拜登放弃竞选连任后的类似民调结果持平。《纽约时报》称,在哈里斯参选给民主党人带来的兴奋中,特朗普可能度过了艰难的一个月,最新的这项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率仍然非常坚挺。


網民嚎叫:


好奇心想象力 发表评论于 2024-09-09 11:37:50

官司缠身这次大选有点儿悬

goldeyeball1 发表评论于 2024-09-09 09:28:04

美国大选的狂欢节马上就要开始了,牛鬼蛇神,群魔乱舞,LGBTQ,。。。准备搬个板凳看大戏吧!

exds 发表评论于 2024-09-08 20:19:57

convicted felon 川胖,主党目的已经达成!川胖回炉,则一切皆休;选不上的话,牢底坐穿 ~~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朗普“封口费”案推迟宣判:至大选投票日三周后。我看——這是美國司法系统的投降!


谢选骏:毛澤東打死老師報仇雪恨


《著名红卫兵领袖宋彬彬于美国逝世 享年77岁》(法广 2024-09-17)報道:

 

据“李老师不是你老师”X社交平台消息,中国著名红二代、文革当中的红卫兵领袖宋彬彬于9月16日去世,享年77岁。


据网易9月17日消息,红船融媒编辑部从宋彬彬生前好友处了解到:“宋彬彬于美国纽约时间9月16日逝世,享年77岁。


这个消息说,宋彬彬去世后“不举办任何纪念活动,希望能够平静地离开,毋需再劳驾各位亲友故旧拨冗参加告别式等活动”。


宋彬彬系中共上将宋任穷之女。她在文革期间在天安门城楼给毛泽东戴“红卫兵袖章”时被毛泽东建议改名为“宋要武”,随后中国掀起一场“武斗”狂潮。许多教师被红卫兵虐杀殒命(数据详见王友琴教授的调查档案)。


据新京报报道,2014年1月12日,北师大女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前身)“老三届”的20多名学生与幸存的30多名老师、家属举行见面会。他们中的一些人向“文革”中受害的校领导、师生道歉。其中有66届的刘进和宋彬彬。


另据“李老师不是你老师”介绍,1980年宋彬彬以留学为名移民美国,2003年回到中国。2014年她对在文革中受害的老师和同学道歉。但被打死的北师大女附中的副校长卞仲耘的丈夫王晶垚发表声明,称宋彬彬和刘进的道歉虚伪,并表示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不接受她们的道歉。


《红卫兵宋彬彬美国去世:她的死不代表文革终结》(自由亚洲 2024-09-17 吴亦桐、宋子杰)德国報道:


Netflix剧集《三体》开篇中,再现文革红卫兵打死老师的一段历史,剧中其中一位施暴者被外界形容就是红卫兵代表人物宋彬彬,宋彬彬的死讯在周一(16日)于美国传出。有评论认为,宋彬彬的死并没有为文革划上句号,反而现在当权的中共高层,大部分都受过文革洗礼,现在也在走文革老路。


“北京师范女附中的红卫兵宋彬彬,给毛泽东戴上了红卫兵的袖章,毛主席问她叫甚么名字,她说:叫宋彬彬。毛主席问:是不是文质彬彬的彬?她说是,毛就说:要武嘛!”


1966年8月18日,宋彬彬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为毛泽东戴红卫兵袖章,毛泽东借宋彬彬的名字,声称“要武嘛”,为红卫兵造反运动定下基调。


1966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城楼上接见了红卫兵,特别嘉奖了宋彬彬,就在13日前,宋彬彬所属的北京师范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被红卫兵活活打死,成为北京在文革期间,第一个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其后北京市有1772人被红卫兵打死,其中包括很多学校的老师和校长。


在38年后,2014年1月12日,宋彬彬在“共识网”公开刊发“道歉声明”。她辩称自己不是凶手,反而在红卫兵殴打卞仲耘时,她和另一名红卫兵头目曾到操场和后院阻止。


宋彬彬兄长:宋彬彬死前没有任何痛苦,极其安祥


到周一,宋彬彬在美国的死讯,由她兄长宋克荒透过微信发出,后被其友人在社交媒体公开。


宋克荒表示:“宋彬彬死前没有任何痛苦,极其安祥、平静且心怀感恩告别了其亲人、同学和朋友”。


据公开资料,上世纪80年代,宋彬彬留学美国,后入籍美国并成为美国政府环保部门公务员。2003年回到中国,经营公司。2007年9月,北师大附中在庆祝建校90周年时,将宋彬彬评为90名“荣誉校友”之一,事件引起巨大争议。


网民:如今党国的许多政策和做法就是文革的翻版和变种


有网友认为:“宋彬彬的离世,代表著文革一代的结束”;但X网友“一心苦争春”则表示:“宋彬彬的死并不意味著红卫兵时代的结束,如今中国各地许多当政人物都是当年的红卫兵,只要天安门城楼上还挂著毛的画像,这一页就没有翻过去;如今党国的许多政策和做法就是文革的翻版和变种,尽管名称和方式不同,本质都是一样的”。


X网友“爱自由的南飞雁”也评论道:说宋彬彬之死“标志一个时代即红卫兵时代的结束”实在是过高地抬举她了,她不过是在偶然的特定环境下“伟大领袖”的一个微不足道的棋子而已”。


北京知名记者高瑜向本台表示,宋彬彬作为文革红卫兵的代表人物,其离世消息,也应该提醒中国人要持续打捞沉底的文革记忆。


高瑜说:“看到宋彬彬去世的消息,她是一个著名的红卫兵,原来师大女附中红卫兵的头头,师大女附中红卫兵文革的时候打死了校长卞仲耘。她一直在推脱责任,说她没有动手。可是这件事整个就是文革红卫兵罪行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议论她的死,今天应该让中国人更清醒回忆起文革那十年的罪行。”


高瑜:宋彬彬同代的红卫兵正在执政


高瑜认为,文革在当今时代一直在延续,因为宋彬彬同时代的红卫兵正在执政和把持权力。


高瑜说:“宋彬彬还算幸运的,她跑到美国去了,但是中国人可倒了霉了。今天甚至比文革还厉害,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对人的迫害都是继续了文革。毛泽东破坏教育,把学校都砸了,所以现在按年龄推算,正好就是最没有文化、而且是完全被毛泽东思想改造的、喝狼奶这帮人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中国的现在就是文革的后果。”


日本静冈大学教授杨海英也就此接受了本台采访,他曾著有《没有墓碑的草原》一书,这是一本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内蒙民众遭国家机器大屠杀的实录。


杨海英就宋彬彬之死在X上发表评论:“共产黨是一个巨大的搅肉机,每个人都注定被卷入其中”。


他认为宋彬彬生前并没有就其个人罪行进行忏悔,亦未反思制度性罪恶。


杨海英说:“宋彬彬走了,从前几年开始,她自己都在包装打扮自己。甚么她的名字(指其曾用名『宋要武』)她不知道,是别人任意改的;那时候她是最红的,还说没有这样一个事情,搞历史虚无主义;还有打死她老师的事情她也不知道,全部推到别人头上去了,她自己推,别人也帮她推、洗涮,推得一干二净,这本身就是非常丑恶的事情。”


杨海英也认为宋彬彬和其他作恶者确实只是体制中的蚂蚁,但他们形成了集体之恶。而很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宋彬彬是一脉相承的——“拒绝反思”。


杨海英说:“现在都发现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暴力,是一场给整个人类带来灾难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中国人不是喜欢反省历史吗?天天让那个国家、让这个民族反省,你如果真正要反省历史,最应该反省的是中国人自己。宋彬彬他们是蚂蚁一样的人,没有任何价值,但是中国这个民族最应该反省。”


卞仲耘被打死惨剧开展了文革血腥历史


北京师大女附中副校长卞仲耘遭该校以宋彬彬为首的红卫兵打死后,她的丈夫王晶垚拍摄了妻子伤痕累累的遗体,成为控诉文革罪恶的铁证。


王晶垚于宋彬彬道歉后,斥宋彬彬虚伪,并表示在真相没有大白之前,不接受她们的道歉。


多年间,王晶垚一直试图通过司法途径申诉,但北京检方和中国最高检先后做出不予起诉决定。王晶垚曾表示:我就是要让后来的人看看,这是人类历史上多么黑暗的一页,如果不能诉诸法律,我们将诉诸历史。


遗憾的是,2021年8月29日,要求缉凶55年的王晶垚含恨而终。


網民嚎叫:


2024-09-17 17:55:07

你有没有追求真相,追求什么样的真相,是你的事, 我说的是中国千千万万在文革的恶行中受苦难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的历史事实;文革的恶行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多受苦难的人还在,就有人跳出来否认啦?

宋耀武血腥打人的时候, 你又不在现场,何必为之辩护,绑在她的罪上呢? 何必走灭亡的道路呢?


谢选骏:人説——中共东北局书记宋任穷的女儿宋彬彬,在毛泽东“要武,不要文质彬彬”的启迪下,更名要武并开始发狂,一人独欠五条以上人命。中共狗崽銜命而來,但是毛澤東爲何下令打死老師?爲了當年考試不及格而報仇雪恨也!有仇不報,非君子也!毛澤東打死老師報仇雪恨!誰來滅掉毛澤東家族?


谢选骏:特朗普和贺锦丽的两个美国鹿死誰手

《阴森vs.希望:特朗普和贺锦丽口中的两个美国》(PETER BAKER 2024年9月12日)報道:


特朗普口中的美国是一个阴森的地方,充斥着掠夺成性的移民,他们偷走美国人的工作,吃美国人的猫和狗。这个国家在经济上遭受重创,在国际上备受羞辱,濒临世界末日版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悬崖边缘。 

贺锦丽口中的美国是一个疲惫但充满希望的地方,这个国家厌倦了特朗普执政时期的混乱,厌倦了所有的戏剧性和分裂,这个国家因一个不诚实、活在过去、面临入狱的前总统而感到尴尬,它渴望着新一代领导人。

周二晚上,贺锦丽和特朗普进行了第一场、可能也是唯一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在辩论中展现的这两种美国愿景,体现了两位候选人在这场激烈的竞选中所下的赌注。特朗普赌的是愤怒,贺锦丽赌的是疲惫。八年后,特朗普正试图重新包装和兜售他的“美国浩劫”主题,而贺锦丽则在吸引那些准备把它抛在过去的人。

问题是,在最终投票前的八周,谁能更好地解读美国人的心理。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大多数美国人告诉民调机构,他们认为美国走在错误的轨道上,特朗普在他动荡的政治生涯里成功地引导了这一长期的国民失望情绪。但贺锦丽认为,特朗普才是那个想把美国带回一条死路上的人。


“她正在摧毁这个国家,”特朗普在辩论中一度宣称。这句话他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复了13次——她或者民主党正在摧毁这个国家、经济和能源行业。

“让我们翻过这一页,继续前进,”贺锦丽说。她至少还有五次提到翻过这一页或者向前迈进这样的表述。“坦率地说,”她还说,“美国人民已经厌倦了这种老掉牙的把戏。”

当然,选举就在于对比,在这个竞选季,候选人之间的对比跟现代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同样鲜明——不仅在意识形态、文化、气质、人口学或代际方面,而且是在基本面貌方面。

特朗普一直走极端,他阐述了一种非此即彼的摩尼教世界观,在这种世界观里,当他掌权时,这个国家几乎就是人间天堂,当他不掌权时,这个国家就会下地狱。“特朗普当总统时,我们没有任何问题,”他说,并称这个说法来自一位欧洲的专制者。特朗普还说,现在他下台了,“整个世界”都在“爆炸”,“我们是一个失败的国家”。


贺锦丽在一个并不总是重视微妙表达和细微差别的政治环境中提供了这些特质。她赞美进步而不是完美,承诺认真而不是自我陶醉。“我要为我们的国家提供的是新一代领导人,这样的领导人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对我们所能做的事情抱有乐观态度,而不是总在贬低美国人民,”她说。

前总统的愿景部分建立在虚构的基础上。在费城舞台上的一个半小时里,他所说的很多内容都是虚假的、误导性的,或者似乎是完全编造出来的,以至于一个事实核查小组可能要花一整夜才能查清。他说,犯罪率“上升到冲破天花板”,不过当局报告称,犯罪率实际上接近几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他说贺锦丽和拜登总统“消灭”了石油工业,然而美国的石油产量已经升至历史新高。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特朗普决定抓住一个离奇的故事不放,据说海地移民在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抢走人们的宠物并将它们吃掉,这是一个被较真的地方当局澄清的网络谣言。“他们吃狗,”他断言。“那些外来的人吃猫。他们吃——他们在吃住在那里的人的宠物。”当ABC新闻持人之一戴维·缪尔指出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时,特朗普只是耸耸肩,说他是在电视上看到的,所以肯定是真的。

这并非什么新手法,尽管它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2015年6月特朗普首次竞选总统的时候,他曾发表过墨西哥强奸犯大量越过边境的阴暗言论,一年半后,他以停止“美国浩劫”的著名承诺上台。这么做的风险在于,将近十年之后,选民可能会觉得它已经过时了,而这正是贺锦丽所坚称的。

贺锦丽回避了一些问题,对一些问题给出了模糊的回答,有时也会夸大事实——尽管不像她的对手那样肆无忌惮,但她还是把焦点放在特朗普身上。她说,美国人已经厌倦了所有的“贬低和辱骂”,甚至她还把特朗普最喜欢用的一些贬低性侮辱回敬给他,说他“软弱”,是一种“耻辱”。

她借用了特朗普的另一句常用台词,说“世界领导人在嘲笑唐纳德·特朗普”,还说专制者“可以用奉承和恩惠来操纵你”,俄罗斯总统普京这样的敌人“会把你当午餐吃掉”。

也许最尖锐的是,她把矛头指向特朗普对竞选活动中人群规模的痴迷,宣称他的行为已经变得令人厌倦,以至于“人们开始因为疲惫和无聊早早离开他的造势活动”。

“特朗普实际上没有为你们准备任何计划,”她对电视观众说,“因为他更感兴趣的是为自己辩护,而不是为你们着想。”


似乎没有什么比抨击他所钟爱的集会更让特朗普感到不安的了,这一嘲讽分散了他对非法移民问题的注意力,而这本来是贺锦丽的主要政治弱点之一。“人们不会离开我的集会,”他坚称。“我们有最大的集会,政治史上最不可思议的集会,那是因为人们想要夺回他们的国家。”

贺锦丽一再激怒他,让他陷入被动。的确,尽管法官斥责过他,检察官也指控过他,但多年来,没有人像她那样在公开场合当面奚落特朗普。他的共和党初选对手对他很客气;6月27日的辩论中,拜登在较量中表现得过于无能,随后宣布退出竞选。


相比之下,前检察官贺锦丽一次又一次冷静而自信地戳中特朗普的敏感点,对这位被判犯有34项重罪,另遭三次起诉,在一次民事审判中被判犯有性虐待罪,在另一次民事审判中被判犯有商业欺诈罪,并试图推翻他所输掉选举的候选人提起政治诉讼。整个晚上他都皱着眉头,甚至不愿看她一眼。

许多选民是否会因为此次交锋而改变主意还有待观察。特朗普的共和党基本盘对他的大力支持已持续数月,基本上没有受到有利或不利事件的影响。他既没有失去很多选民,也没有赢得很多选民,尽管他的支持率仍然无法突破50%的神奇门槛。

另一方面,作为竞选中的新候选人,贺锦丽在周二晚上有更多可以得到或失去的,她要向数千万观众重新介绍自己,这些观众将第一次将她作为潜在的三军统帅来评估。

CNN的一项即时民意调查显示,她以接近2比1的优势胜出,包括一些保守派在内的专业评论人士似乎也同意这一观点。无论以何种标准衡量,她的表现都比拜登好,后者在6月的糟糕表现迫使他退出了竞选。但正如希拉里·克林顿证明的那样,辩论并不总能转化为11月的胜利。

如果接下来没有辩论的话,那么两位候选人现在将在接下来的55天里分别穿梭于他们的两个美国,进行一场高风险的、孤注一掷的测试,看看哪位候选人对这个国家的认识更深刻。然后,交给那些愤怒的选民和疲惫的选民——以及两种情绪都有的选民——来决定他们看到的是哪一个美国,以及他们希望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美国。


谢选骏指出:人説“阴森vs.希望:特朗普和贺锦丽口中的两个美国”——我看這兩個美國不僅是這倆選手口中的,也會走向不同的未來。


《贺锦丽特朗普首次正面交锋:亮点与大选形势变化》(NICHOLAS NEHAMAS

2024年9月11日)報道:


周二晚,贺锦丽副总统走上辩论台,与前总统特朗普握手,然后在接下来的90分钟里竭力激怒他,就他的刑事定罪、对新冠疫情的处理、他的集会人群规模、以及她所称的军方和外国领导人称他“可耻”等问题,对他发起猛烈抨击。

“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了,”在这场辩论中咄咄逼人的贺锦丽宣称,她的表现似乎借鉴了自己参与庭辩的检察官生涯。

在ABC新闻于费城转播的这场辩论中,怒气冲冲的特朗普经常上钩,用大量错误信息和人身攻击来回应贺锦丽的批评。辩论结束约一小时后,他来到了采访室——候选人出现在竞选代言人发言的地方,是很不寻常的。

他对记者说,他认为这是自己“最好的一场辩论”,贺锦丽希望重赛,是因为“她今晚输得很惨”。贺锦丽的竞选团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她已准备好进行第二场辩论。


这场备受关注的辩论是贺锦丽和特朗普首次面对面的交锋,也是贺锦丽向那些在她成为民主党提名人不到一个月后仍在了解她的选民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至少有一名选民表示在看完辩论后改变了立场:流行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在Instagram上对她的2.83亿粉丝表示,她支持副总统。

这场对决凸显出角逐白宫之争在拜登总统退出后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在6月的辩论中表现惨淡,令民主党人陷入绝望。贺锦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传递清晰明确的信息。特朗普则显得愤怒且处于守势。

他很少能做到把她和不受欢迎的拜登联系在一起,他的顾问曾表示,这是他的主要目标之一,尤其是在受到密切关注的辩论第一个小时。

“她是马克思主义者——所有人都知道她是马克思主义者,”特朗普在一次典型的攻击中说。“她父亲是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授,他把她教得很好。”

贺锦丽有时会用手撑着下巴,用怀疑的眼光惊讶地看着特朗普的回答,当他一再提起俄亥俄州一个小镇的移民把邻居宠物偷来吃掉的虚假离奇说法时,她笑出了声。

不过,尽管有很多亮点,但似乎并没有出现足以从根本上改变11月大选格局的致命一击。从各方面来看,这场选举都将异常激烈。贺锦丽试图把特朗普描绘成压榨中产阶级的亿万富翁和大企业的朋友。特朗普称贺锦丽在政策上无足轻重,过于倾向自由派,以至于无法领导这个国家。


当晚最具争议的时刻之一围绕着堕胎问题,在这个方面,相比特朗普,选民表示更信任贺锦丽的领导。副总统试图把它归结为个人自由的问题。

“人们无需放弃自己的信念或根深蒂固的信仰也能同意这一点:不应该由政府——尤其不能让唐纳德·特朗普——来告诉女性要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贺锦丽说。

对贺锦丽来说,周二的辩论是进一步在选民当中定义自己的机会,许多人说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她的政策目标。对特朗普来说,当晚提供了一个机会,可以在攻击副总统时展现出自律,不使用他在竞选过程中喜欢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抨击。他基本上成功地避免了重复这些侮辱,即使主持人问及他质疑贺锦丽种族身份的那些言论时也是如此。

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

• 特朗普努力在移民问题上争取优势:无论问题是什么,特朗普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把辩论拉回到移民问题上,民调显示,这是贺锦丽的一个弱点。他把边境危机的责任牢牢地绑在了她身上。贺锦丽反驳说,国会共和党人在他的催促下否决了一项两党边境法案。她在辩论开始没多久就预言:“他今晚会谈论很多关于移民的问题,即使这不是被提及的话题。”

• 斯威夫特支持贺锦丽:辩论结束后不久,斯威夫特就表示支持贺锦丽和她的竞选伙伴、明尼苏达州州长蒂姆·沃尔兹。斯威夫特在自己的Instagram帖子上署名“没孩子的养猫女士”,引用了特朗普的竞选伙伴、俄亥俄州参议员JD·万斯关于没有孩子的女性的言论。


• 实时的事实核查。ABC的主持人戴维·缪尔和林西·戴维斯提供了有限的事实核查,不过一旦加入到对话中,他们的指责会很尖锐。特朗普错误地声称一些婴儿在出生后遭到“处决”,戴维斯对他说:“在这个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州可以合法地杀死出生后的婴儿。”

• 甚少谈及新的政策细节:《纽约时报》/锡耶纳学院本周末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发现,28%的潜在选民认为需要更多了解贺锦丽。近一半的人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更多了解她的政策建议。但贺锦丽很少向全国电视观众透露细节,她倾向于泛泛地声称她代表了美国政治的未来。特朗普也在回避追问,他拒绝回答是否会签署一项全国性的堕胎禁令,在被追问是否会用其他方案取代《平价医疗法案》后,他说:“我有一个计划的概念。但我现在不是总统。”

• 地点,地点,还是地点:辩论地点宾夕法尼亚州是掌握许多选举人票的总统竞选战场州,在最后冲刺阶段对双方的竞选都至关重要。民意调查显示,两人势均力敌。贺锦丽甚至向该州的波兰裔美国人发出呼吁,表示特朗普会允许俄罗斯总统普京入侵波兰。

谢选骏指出:人説“贺锦丽特朗普首次正面交锋:亮点与大选形势变化”——我看特朗普和贺锦丽代表的两个美国正在不遺餘力地進行肉搏。


《从特朗普与卡玛拉·哈里斯电视辩论一窥政策“干货”不足的美国大选》(萨拉·史密斯(Sarah Smith)BBC北美事务编辑2024年9月12日)報道:


当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登上周二晚费城的总统辩论台上时,她带着一个明确的计划:面对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要获得主导权,并打乱他的节奏。


这一切始于她开场的有力动作,她大步流星地走上台与特朗普握手。这展现了她希望掌握主动权,也表明这位出人意料的总统候选人渴望在气势上压特朗普一筹,尽管后者曾多次在辩论中占据强势地位。


在这场重磅对决之后的几个小时里,政治评论家和媒体花了大量时间来赞扬和分析卡玛拉·哈里斯的做法。当她用人身攻击奚落特朗普,然后看着他失去冷静、愤怒反击时,她发出了嘲讽、揶揄的笑声。


这种报道的规模和基调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策略取得了成功。我们在辩论后看到的几项即时民调显示,卡玛拉·哈里斯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虽然美国大选的过往历史表明,这并不总能转化为11月的胜利,但卡玛拉·哈里斯以这种咄咄逼人的方式与特朗普交锋还是令人惊讶。


但是,无论这种方式多么成功,它终究只是表面现象,只关乎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和言辞尖锐的对垒。


在这次辩论之前,民调一直显示选民希望更多地了解卡玛拉·哈里斯在关键问题上的立场。迄今为止,她的竞选活动在硬性政策方面一直是轻描淡写,甚至含糊其辞。而虽然特朗普已不再是政治素人,但选民们肯定仍然渴望知道如果他再次当选,实际会做些什么。


美国大选2024:卡玛拉·哈里斯和特朗普电视辩论现场五大焦点


美国大选:卡玛拉·哈里斯与特朗普谁能赢下总统候选人辩论


在这场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中,不乏激烈的争论,但双方在政策上都鲜有亮点。

美国大选第二场辩论,选民希望特朗普与卡玛拉·哈里斯聚焦政策而非相互攻击

美国经济现在比特朗普执政期间变得更好还是更差

卡玛拉·哈里斯出战大选带来反转效应 她有能力击败特朗普吗?

卡玛拉·哈里斯的多重面孔:从美国首位女副总统到总统竞选人

那么,这场辩论向选民们陈述了他们两人上任后会做些什么吗?并没有。


卡玛拉·哈里斯确实带着准备好的台词来解释她之前阐述过的经济提议——为婴儿提供6000美元的儿童税收抵免,为小企业减税5万美元,以及为首次购房者提供2.5万美元的补贴。她指出,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提议将导致消费者面临物价上涨。


这些都是我们在之前的竞选活动中多次听到的内容。


当卡玛拉·哈里斯被问及为何拜登政府保留了特朗普制定的一系列关税措施,而她也在这届政府任职时,她没有给出答案。她也没有说明自己将如何努力解决通货膨胀问题,该问题一直是许多选民最关心的。


特朗普试图利用卡玛拉·哈里斯这一明显的弱点(他将对手的经济政策描述为马克思主义),但他转向非法移民问题,称“糟糕的移民政策”是对经济最糟糕的事情,这让他未能得分。


这番对话反映了当晚的整体情况。在这场火药味十足的辩论中,不乏激烈的争论,但双方在政策上都鲜有亮点。


特朗普竞选团队急于将卡玛拉·哈里斯描绘成激进的左翼分子,提醒选民她此前曾表示将禁止压裂开采(一种从页岩中开采天然气和石油的技术)、将医疗保险国有化并将非法越境去罪化。


当被直接问及为何她的许多政策立场都发生了变化时,卡玛拉·哈里斯说她会讨论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但实际上她只解释了为何她支持新的压裂开采合同,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而乱了阵脚的特朗普也再一次未能抓住指出她政策摇摆不定问题的机会。


相比之下,这些本是特朗普推销自己政策连贯性的好机会。他本可以在关键问题上强调自己的立场,并兜售自己第一任期的政策成就。相反,观众们看到的却是这位前总统处于守势,被卡玛拉·哈里斯的冷嘲热讽分散了注意力,他本可以选择忽略这些。


他一次又一次地提到移民问题。这是他的标志性事项,他认为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但即便如此,他也未能说明他将如何着手驱逐数百万非法移民。


在这场辩论中,人们看到了更多熟悉的噪音,但没有太多政策方面的“干货”。


美国大选中七个关键的"摇摆州"

图像加注文字,美国大选中七个关键的“摇摆州”。

这场辩论是选民们第一次有机会看到两位候选人正面交锋。他们可以比较两人的举止、气质和肢体语言。但关键的是,他们在政府计划方面没有获得足够多的比较。


周二晚上的一个时刻尤其说明了这一点。


九年来,特朗普一直在说他要废除《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又称奥巴马医改),但他不得不承认还没有制定出一个可以取代它的计划。他的回答只是:“我有关于一项计划的概念。”


在90分钟的黄金时段对决之后,选民们可能只是对这两位候选人中的任何一人入主白宫后会如何施政,有着模糊的“概念”。


谢选骏指出:人説——从特朗普与卡玛拉·哈里斯电视辩论一窥政策“干货”不足的美国大选。我看這是因爲特朗普和贺锦丽两个選手,無一能夠解決美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只能采取“朝三暮四”的方法互相推諉,拆東墻、補西墻,混一個任期算一個任期。所以,無論這倆鹿死誰手,美國的國債都是沒救了。

谢选骏:僞裝的制憲會議——共產黨人代會

《中国全国人大成立七十周年,只是一种过场?》(RFA 2024-09-17)報道:


中国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周六(9月1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会上发表讲话。中国官媒在报道中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但有观察家认为,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虽然一贯被外界看作是"橡皮图章",但习近平上台以来,就连这样的"橡皮图章"也在退步。


全国人大庆祝大会周六召开,中国官媒都进行了热烈报道。中国人大网开辟了专门的网页介绍庆祝大会的概况和相关历史资讯,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都有连篇累牍的报道,中央和地方上有官方背景的媒体的社媒帐号也陆续发出相关的帖子。但与之形成对照的是,无论是网络防火墙内的微博,还是防火墙外的X平台,都极少有网友提及人大或其成立70周年的事,官媒在微博发出的相关帖子下面几乎无人留言、甚至是点赞。


官方与民间对全国人大七十周年一热一冷的两种态度,鲜明地映射出他们对人大制度不同的看法,也提醒人们,虽然官方高调宣扬全国人大70周年的成就,但民间对这个中国立法机构的最高机关普遍感到失望。


独立参选人无奈地笑了


身在中部某市郊区的“逍遥客”在接到采访电话时,正在准备今年的秋收。出于安全顾虑,他以化名接受采访。


“逍遥客”在电话里对这个话题明显缺乏谈话热情,但他在2016年曾试图参选本地的区人大代表,只是没有被列入候选人名单。按照当时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逍遥客”作为独立参选人,获得了当地超过十位乡亲的联名推荐,但他在填写了申请表后,却没有被列入候选人名单。问到原因,他无奈地笑笑,却不愿说明原因;他勉强地说,“我不知道!”


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周六(9月14日)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种制度有利于保障全体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但类似于“逍遥客”这种独立参选人的遭遇在如今的中国并不鲜见。本台曾报道,2021年进行区县人大代表选举时,北京有野靖环、王峭玲等十四位独立参选人全都被当地警方限制出行,被迫取消选举宣传活动。


王峭岭2021年10月在X平台公布宣布14位参选基层人大代表的北京公民图片。但这14位独立参选人全都被当地警方限制出行,被迫取消选举宣传活动。


相比于这些在选举期间寸步难行的独立参选人,整整四十年前也是在北京以独立参选人身份参加选举的胡平则要顺利得多。


1979年,在文革后的百废待兴中,《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作了重要修订,人大代表直接选举的范围从乡镇一级扩大到县一级,代表候选人办法也得到了改进。胡平告诉记者,“(当时)通过了新的选举法,每个公民都可以表示有当代表候选人的资格,并且只要有三名公民附议,就可以成为代表候选人,而且在竞选过程中,还可以自己宣传自己。”


胡平在1980年那次选举中顺利当选北京市海淀区人大代表。他介绍说,当时不仅是北京,四川、上海等地也有一些大学的学生出来竞选人大代表,“在那一代人中,选举就变得轰轰烈烈、货真价实,虽然大家都知道选举出来的只是县一级、区一级的人大代表,但是大家都把这个选举搞得像模像样。”他说,那一代年轻人都是把这个选举当作一个平台,表达他们的理念和抱负。


但这样的选举却在中共领导层中引起了警惕。胡平介绍说,“那次选举表现出大学生自由化倾向,让中共当局非常紧张,后来又对选举法进行了倒退性的修改,所以后来的选举就缺少了这么多热烈的竞选的场面。”


《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在1979年以后经过了多次修改,但历届人大换届选举中,独立参选人当选的消息却并不多见。“逍遥客”仍然关注着本地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他告诉记者,“现在来说,毕竟这么多年了,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都在提高。就拿三年前的选举来说,有更多人参选,也有更多人成为候选人,这个是事实,是进步;但地方上仍然会找你麻烦,不让你当选。”


目前身在荷兰的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前法律顾问杜文对本台分析说,“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人大常委会的委员,这些人的选举都是经过严格控制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是要由组织部考核,确定候选人资格以后,再送交选举部门走程序。”


作为前政府法律顾问,杜文在工作中经常与人大法制委员会合作。他介绍说,人大代表要分别交由两个不同的部门来任命,共产党员代表要由组织部来任命,非共产党员则由统战部来任命。


“吃馒头 举拳头”


七十年前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种表述把权力归于“人民”,但七十年后,中国各级人大代表大会仍然没有摆脱外界对其“橡皮图章”的诟病。


2023年3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全票当选国家主席。


“逍遥客”长期帮助乡亲维权,与当地各种政府部门打交道。但说到当地的人民代表大会,他连连说,向人大反映问题常常没用,“你去人大反映了问题,人大也会调查,但调查的结果不客观,不公正。”他说,偶尔会有激起广泛民愤的事件,向人大反映会引发有利于民众的对应措施,但这种事件很少,而且往往是其他政府部门也会做出反应的时候。


“逍遥客”介绍说,人大在听取问题反映后有所回应,这还算是一种进步,至少是走了“过场”;以前就连这种过场都没有,反映问题后完全没有回应。


对于这种“过场”,杜文分析说,“代表们只不过是形式化地走个过场,大家叫做吃馒头、举拳头,这种制度让民众陷入一种虚假的参与感,它弱化了社会对真实民主的愿望和变革需求,它就是对内欺骗的效果。”


杜文在内蒙古自治区地方立法工作中有长期的经验,他介绍说,地方立法过程中,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只是走个程序,“我们这儿行政立法处、经济立法处立完法后,法制办通过立法动议,送了政府、(常委)常委会后,就交给人大去走程序。”他说,在这个过程中,人大并不存在实质性审议,“比如说听证会,这个我见多了,这个所谓听证会请来说话的专家都是经过严格控制的,那些敢说真话、愿意说真话,有真知灼见的人是不请的。”


杜文认为,人大制度的存在并不是为了人民,“它就是服务于中共的对外欺骗,巩固中共统治合法性的外衣。”


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其中加入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规定。


杜文指出,这次修订表明在中共的统治体系中,人大已经愈发的弱化,“就是从过去一个遮遮掩掩的橡皮图章,变成一个公然的橡皮图章。你看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讲话,看人大的内部文件,就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就在公开标榜,我就是要负责落实好党中央的指示,落实习近平的指示,将习近平的意见法律化,这是人大工作的核心和宗旨。”他说,这样人大就成了专制工具、独裁工具了。


網民嚎叫:


XJPbaozi 发表评论于 2024-09-17 06:08:54

人民代表制度是伟大的发明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全过场民主!这就是为什么从来没有否定过任何提案。

beixuanlv 发表评论于 2024-09-17 06:03:00

中共独裁集团强行代表人民七十年,也就是强奸民意,欺骗压榨人民,剥夺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七十年

点点点点点 发表评论于 2024-09-17 05:43:30

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一样,限制人民的选择。为什么?因为一旦开放选择,人民很有可能不会选择社会主义。

左转右转 发表评论于 2024-09-17 05:33:17

不妨碍五毛睁眼说瞎话 继续歌颂“这些都是人民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整个一个大骗子带着一群小骗子的荒唐国度

小矛 发表评论于 2024-09-17 05:11:00

万恶的共产党有空延长退休年龄,同时还鼓励多生,混账透顶。为什么不取缔政协、马院、党校,等等等?


谢选骏指出:人問“中国全国人大成立七十周年,只是一种过场”?——我看共產黨人代會是個“僞裝的制憲會議”。所謂的“獨立參選人”都在假戲真做、與虎謀皮,隨風搖擺、與狼共舞,參與僞裝、誆騙大衆……一言以蔽之曰——“非蠢即壞”!


谢选骏:“中国之春”、“北京之春”爲何在政治文化上一事無成

谢选骏指出:“中国之春”這個名字,就像在它前後的“北京之春”,都是山寨於“布拉格之春”。但是這些食洋不化的腦子不懂中文,不懂中文的“春”字含有“性騷動”的意思,例如“春夢”、“春情繾綣”、“買春賣春”……這樣一來,“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豈不都和“聲色犬馬”扯上了關係?而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