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9月16日星期一

谢选骏:选票比儿女更有价值

《晚年时,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老来难》(错题家  2024-09-15)報道:


我外婆晚年时,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老来难。老家有一个传统曲目就叫《老来难》,讲的是老年人如何遭儿孙的嫌弃而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不过我外婆的后代都敬她爱她,没让她遭罪。但其他很多老人都没这么幸运了。我们村曾经有一位老太婆瘫痪多年,很不招儿媳待见,每一天饥一顿饱一顿呆坐终日。她好像有两个女儿,也被儿媳骂得断了亲。


终于有一天,俩女儿回到娘家,烧了一大锅热水,给母亲好一顿洗刷。细节很快在全村传开:她们母亲的下体早就长疮腐烂了,烂到生了蛆。


听者伤心,闻者落泪,都骂她的儿子儿媳不是人。骂是骂,也没谁去找她儿子儿媳的麻烦。老太太被女儿们接过去过了一段时日,后来又不得不送过来,最终无声无息地死掉了。


或许是刻入基因的价值观,农村人过了五十岁,最怕的并不是死亡。穷、病、断子绝孙,还有“老来难”,哪一条都比死更加可怕。


倘若老到没法给家族提供价值,像条老狗一样尽快死掉,是人们最后的体面。


村庄里哪家死了老人,你细究死因和死状,就是在找茬。——即使有新农合医保,大部分农村老人也无福享受基本的疗养,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常年不服药的,比比皆是。大家包括老人自己都对一条祖训心照不宣且身体力行:咱的命,不值钱。


中国传统道德一直宣扬“孝”,落到民间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孝”看似在洗脑和剥削孩子,其实在哄骗他们的父母为国家多造人。


“孝”道掩盖了一个事实:新生人口首先是中央帝国的人矿,而不是父母美好晚年的后盾。


中国秦制两千多年来,一代代青壮年尚且活得艰难困苦,何况丧失劳动能力的老人?但为了延续孝道的谎言,每个朝代都在动用刑律来拷问子女们的私德。


秦制中国有一点很荒诞,国家本由人民供养,却恬不知耻宣传国家养育了人民,“没有国哪有家?”对于老弱病残,国家当然只有恩泽没有责任。


人们就像甘蔗一样,被国家榨取完汁液,老成一堆渣,就扫入垃圾堆。谁让你年轻时没考上编呢?


人只要活得艰难,死也不会太安心。


外婆临终前最揪心的是,政府开始强制火化。她一辈子受尽了罪,谨小慎微,积福行善,敬奉各方神圣,想着说死了后可以去另一个世界享福。要是被挫骨扬灰,这一切就会全部失算。


于是她多次叮嘱我,等她死了,要是我的几个舅和表哥背弃承诺,“旭阳呀,你就背着我跑到岗上,随便挖个坑给我埋了……”


她终究如愿,被“偷偷埋了”,结束了她被各方势力——土匪、民团、中央军、日本鬼子、土改工作队、党员干部……威逼恐吓的一生。


今天下午,我被国家告知到63岁才能领退休金时,我想起了外婆,想起了乡村里,不声不响的受罪和死亡。


網民嚎叫:


寒芯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9:41:44

我外婆和奶奶生活在两个大城市,且互不认识,子女也尽孝了,但两人八十多岁后都选择绝食,且多次绝食,宁死不愿卧床,等于是自尽的,亲人也无奈。

生肖迷宫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9:39:03

中国民众消费力不足,所以经济下滑,社保金亏空,习经济思想再放大招,延迟发放养老金,于是消费力更加下降,经济更下滑,社保金更加亏空,恶性循环。烂尾帝亲自指挥下,中国遭遇百年不遇大便菊。

京西观察使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9:14:32

孝是个人行为。政府“弘扬”孝文化就是个阴谋,政府只收税却不负责养老。

24孝基本都是变态,垃圾文化。

—//——

老雷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7:03:28

孝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是绑架后代的枷锁。

男女交欢把无辜的人弄到这个世界上,凭什么要人孝顺你们?


谢选骏指出:人説“晚年时,最怕的不是死,而是老来难”——我看這是因爲説者不懂,“选票比儿女更有价值”。如果手裏沒有選票,等於就是綁匪的俘虜。如果有了選票,選民就是老爺了。


《老后破产,比预想的更近》(虎嗅APP 2024-09-16)報道:


老后破产,比预想的更近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UN)对于“老龄社会”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达到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被认为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达到14%时,称为老龄社会;达到20%时,则进入了“超老龄社会”。


而日本,在2007年,65岁以上人口比例就达到了21.5%。——


二战后的婴儿潮以及随后经济高速发展期出生率的降低,让日本人口结构逐渐失衡。而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这也再度加剧了老年人口比例的攀升。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金系统压力陡增的问题开始显现。


但在过往的惯性意识里,我们认为日本即便是步入了老龄化社会,但仍是一个发达国家。有积累,人均GDP高,社会福利保障完善,即使年轻人就业不景气,那些经历过黄金时代的老人想必也会活得很滋润。


然而日本NHK特别节目制作组一部名为《老后破产》的采访纪实,彻底打破了这一刻板印象。


现实是日本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老人,其生存状态都处于“破产边缘”。每月发放的养老金在除去日常开支后所剩无几,甚至还要背上负债,以至于不得不接受生活救济,否则日子就难以为继。


在《老后破产》的采访中,建筑公司的女老板在丧子丧夫后失去依靠,生活拮据,为了省钱,身体不适也不敢轻易就医;宠物店主为了照顾重病的母亲关店,母亲去世后却无法再就业,被迫卖房维持生计;还有那些中年失业者,靠着父母的养老金维持生活,最终导致两代人双双破产……


更为深层的问题是“老后破产”不单单冲击着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也在进一步蔓延到中青年的身上。


经济衰退、收入减少、物价上涨的危机纷至沓来,年轻人找不到工作,中年失业的上班族难以再次进入职场……这都让青年一代,成为了潜在的“老后破产”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的社会在宏观层面自然会存在差异,但并不影响我们从别人的故事里对世界多一点认识,也对自己的晚年生活多一手准备。


社保是老后的生存防线


日本全民加入养老保险和国民养老金制度最初的出台,大概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60年代。那个时候老人独居的情况还很少见,几代人生活在一起才是理所当然。


而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人们只要认真工作就会有所回报。也正因为如此,大家坚信只要年轻时努力拼搏,晚年的生活也必然高枕无忧。


但情况在预期的轨道上还是出现了偏离。一是高龄少子化社会迅速到来,养老金、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支出,占到了日本国民总收入的30%以上;二是日本家庭结构从三世同堂走向了小家庭化,孤身生活的老人则以百万为单位不断增加。


当时,祖孙三世同堂的比例还很高,爸爸作为全家的顶梁柱外出工作,祖父母的养老金就像“零用钱”一样。


比较今昔资料,1980年三世同堂的比例为60%,而2013年下降到10%左右。


也就是说,养老金不再是“零用钱”,而逐渐演变为主要生活收入了。如果是老夫妻两人或跟孩子一起生活,还可以以两人的年金维持,但要是孤身一人,那不得不靠一个人的养老金生活下去了。


现实与制度不相契合。明治学院大学河合克义教授说:“国民养老金制度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是以家庭功能在发挥作用为前提制定的。”


失去家族这一前提的养老保障制度开始失效,日本“老后破产”的现象日益蔓延,直到今天问题依然严峻。


反观国内,小家庭化的迹象似乎也愈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父母开始独居,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基于生存压力选择了不婚不育,依靠家族式协同养老同样失效。


而进入老年后,一方面是身体素质和精力的下降所造成的赚钱能力减弱,另一方面则是医疗、护理的成本会成为必要支出。


由此可以预见的是,“养老金”大概率也同样会成为我们老后收入的唯一来源。


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务必督促企业缴纳五险一金,这可能就是绝大多数体制外普通人未来看病、养老的最后一道防线。


科学养育,量力而行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数据统计显示:日本40至64岁的人群中,有超过61万人长期处于“啃老”的状态,其中约有一半的人已经在家“宅”了超过七年。


成年后没有独立生存能力,需要长期依赖父母生活。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日本经济的变迁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上世纪90年代末,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企业出现大规模地倒闭和裁员,导致出现了“就职冰河期”。很多年轻人因此找不到稳定的工作,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最终选择长期依赖父母生活。


在《老后破产》的采访中,就讲述了中年失业的子女,依赖双亲的养老金过活,给家庭带来的巨大压力,而最终老人的储蓄被消耗殆尽,两代人也就面临破产。


当下很多人或许并未意识到,一个成年后依然没有独立生存能力的孩子,在经济下行期会为家庭带来多大的负担。


三世同堂的家庭模式已经不是社会的主流,所以80后、90后这代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几乎都没有了“养儿防老”的思维。但在教育目标上,尤其是新中产群体,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教育改变阶层”这样跟不上时代的幻想。


我一直觉得,很多时候社会对“优秀孩子”的定义过于片面,比如“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让人很容易忽视通识教育。


或许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原来学历可以通过“金钱”来解决。未来,普通家庭的子女成年后能独立在社会上生存吃饱饭、身心健康、积极乐观、不伸手问父母要,说不定就是莫大的“福报”。


所以,从当下的发展趋势来看,生育方面要量力而行,做到科学教育。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在社会生存的能力,不要养出只会享乐、不愿吃苦的“废柴”;另一方面是给孩子树立“别用艰辛或者体面与否来衡量工作,只要能独立养活自己就很了不起”的价值观。


积累财务资本


农村老人可以享受低成本的生活,大抵也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


米价、菜价让廉价的外国货越拉越低,农耕机械的燃油、肥料等反而在不断涨价,导致农民干得越多赔得越多。


2014年夏天的7月末,我们去了秋田县内陆地区的农村。一眼望去,车窗外全是绿油油的水田,远处是连绵的深绿色群山。这样的田园风光美得夺目。


“夏天确实不错,冬天就惨了。这一带,积雪能到3至5米。”给我们带路的负责人说。“秋田县内陆地区是大雪地带,一到冬天,酷寒无比,光火炉等燃料费,每月花掉3万至4万日元很平常;有的独居老人得委托除雪公司或朋友来清扫屋顶上的积雪,一次也要花几万日元。”


你也许很难相信,这就是在日本种植知名“秋田小町”品种米的地区,这片美不胜收的农田,背后却是生活成本重压下残酷的要命的“老后贫困”。


历史告诉我们,随着时代车轮的滚滚向前,老百姓的生活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这一势头不可抵挡。


生存始终绕不开金钱的话题。人的一生,就像四季。只有在春天播了种,在夏天浇了水、施了肥,到秋天才可能有些收获,到冬天才有粮吃。


当下让人真正感到焦虑和不安的,或许并不是“63岁”的问题,而是“36岁”职场年龄一道线的问题;不是阶级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而是向下跌落的通道越来越宽,稍不留意,积累了大半辈子的财富就会灰飞烟灭。


所以,万物皆有周期。要建立成熟的财务管理能力,船到桥头不总是“直”,也可能是“沉”。


在有机会赚钱的时候多赚钱,多积累财富。只有手有余粮,才能心里不慌。


除此之外,我一直不太主张普通人和门外汉试图通过金融的手段去抵抗通货膨胀。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一个没有“偏财运”的人,迄今为止既没有股票账户,也没屯过黄金,靠老老实实上班攒点工资。


因为不参与“赌”,所以也就不存在“输”。


不要太卖命


对于资本而言,一个人的奋斗和付出,都可以简化成一个数字。因此除了至亲以外,鲜有人会在意你是否快乐、能活到几时。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里的细胞出现错乱的风险会越来越高,这一点是客观事实。所以当我们的身体无可避免地会走向一条下坡路,那就要意识到危险,提前保养、别让它滑得太快。


这段时间,我闲来无事翻大学时的护理学教科书,突然就意识到人一旦生病,就不用再谈什么高质量生命。


抛开经济成本、家人照顾的时间成本不说,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都足以让人痛苦不堪。这里姑且不说气管切开辅助呼吸这些创伤性操作,哪怕是插个尿管、胃管,也都不好受。


而不管是肝、是肾、还是胃,这些器官的慢性病进展终点都是癌。


抽烟,几乎是很多癌症公认的危险因素,其次是饮酒。保持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的作息,这话听起来老土,但真的有用。


所谓世界,你出生才能看到,你离开就会消失。


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东西不过都是人为虚构出来的,而我们却为此认真了一辈子。


網民嚎叫:


ajaja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11:35:33

中国政府现在通过各个渠道教育人民苦日子来了,要自救,不要等政府救济。热播剧凡人歌不就是这个意思吗?开头字幕显示这个剧是北京广电局扶持项目。

洋知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9:13:13

人死了,钱没花完。人没死,钱没了。这是个哲学问题,伟大领袖不关心!

0101011 发表评论于 2024-09-16 07:18:00

中宣部开足马力号召p民多交几年养老金,为革命老干部的福利事业添砖加瓦。


谢选骏指出:人説“老后破产,比预想的更近”——我看日本的倭人都是邪惡的神道教徒,所以到中國來才會三光政策無所不爲。神道教的鬼子們,當然不會懂的耶穌基督的教導“不要爲明天憂愁”。實際上,“老后破产”的人,恰恰都是那些存了太多養老金的人,如果她他們懂得一點“清心的人有福了”的基督精神,就會永遠富足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