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8月16日星期五

谢选骏:所有的古迹都是垃圾


《公祭狂潮留不下任何文化遗产》(2008年04月03日 温州网)报道:


美国已故汉学家列文森在其名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说过:“现在是博物馆馆长而不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看管着孔子。”他的意思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陆,孔子对传统主义者已不再起刺激作用,因为传统的东西已被粉碎,孔子只属于历史。

这一著名论断,至少现在看来已经不合时宜。当下,整个神州大地正在掀起一股公祭狂潮,黄帝、炎帝、大禹、孔子、老子……纷纷被抬出来供顶礼膜拜之用。老祖宗们不再躺在博物馆里睡大觉,而成了不止一地争相抢夺的香饽饽。比如,河南新郑和陕西黄陵争着祭黄帝,山西又有两个地方为谁是“帝尧故里”争吵不休,而历史上“其犹龙乎”的老子,先后受到甘肃临洮县、河南鹿邑县、安徽涡阳县以及河南洛阳市等地的觊觎。

如何看待这一轮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名的复古新潮?

首先要看到,这一切现象背后,无处不见地方政府的暧昧身影。正如某地公然打出条幅“道教圣地、投资热土”所宣示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已经是这场传统资源争夺战公开的秘密。这一点,毋庸赘述。

再者,这一场复古运动———虽然仅仅是名义上的,也反映了当前存在的某种文化危机。正如列文森所述,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革命浪潮打倒了孔子,其珍贵的历史延续性和认同感也随之被割断。而在经济改革大背景下,具有现代意识的文化形态尚未形成,传统意识形态也便借机抬头。耐人寻味的是,地方政府在这上面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恰恰表明其所应当秉承的意识形态已被有意无意地遗忘和抛弃了。

其三,正因为这场公祭狂潮并非真正意义上承继与复兴传统,而有着强烈的功利动机,其结果也就难免成为:在被打倒在地或送进博物馆后,传统又一次被经济怪手拉出来并遭到“鞭尸”。或者说,无论是20世纪初期的“打倒孔家店”,还是现在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其对传统的伤害并无多少实质上的不同。前者可谓“棒打”,后者何尝不是“捧杀”?

最后,从历史的经验来看,当前这轮复古浪潮恐怕留不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不管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

李零教授提出,古迹按其历史可靠性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真古迹,一种是翻修或重建的古迹,一种是纯粹的假古迹(见《铄古铸今》一书)。所谓假古迹,就是现在动手“为将来制造古董”。这种现象,古已如此,于今为烈。比如“二帝陵”、黄帝陵等,都不是真古迹。平心而论,这就如同伪书,放在后世来看并非没有任何价值,不过应当还原到伪书成书的年代来考察才有意义。比如,“二帝陵”经探查其实是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那么其历史价值也就在于后者,而非所谓的“二帝陵”。但眼下各地争相造“神像”、扩“宗祠”、搞公祭,并非纯粹的好古、复古,而是为了发展旅游经济,这也就注定了相关建筑和衍生品难以长存的命运。这些假古迹,数十年上百年后也许还在,但数百年上千年以后难保不化为灰烬。而仿古也好复古也罢,必然透露出所处年代的精神与风格。那么,后人透过这些“复古产品”所能体验到的,想必不过是一种浮躁的时代精神。这场公祭狂潮本为功利计,后世能看到的当然也不过如此。

说到底,复古不过幌子,公祭无外乎经济,最可悲哀的莫过于,狂潮退去,惟见一地垃圾。

谢选骏指出:人说“一种是真古迹,一种是翻修或重建的古迹,一种是纯粹的假古迹……”;我看所有的古迹都是垃圾——都是历史创造者们足迹之下的废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