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9月9日星期四

南岳是根据星相学的概念硬凑出来的



网文《衡山(中国5A级旅游景区)》报道:


衡山(Mount Heng),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战国时期《甘石星经》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环山有寺、庙、庵、观200多处。衡山是上古时期君王唐尧、虞舜巡疆狩猎祭祀社稷,夏禹杀马祭天地求治洪方法之地。衡山山神是民间崇拜的火神祝融,他被黄帝委任镇守衡山,教民用火,化育万物,死后葬于衡山赤帝峰,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有四处位于衡山之中,佛祖释迦牟尼两颗真身舍利子藏于衡山南台寺金刚舍利塔中。 

衡山主要山峰有回雁峰、祝融峰、紫盖峰、岳麓山等,最高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衡山主体部分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

自然地理区域

衡山主体部分位于中国湖南省偏东南部,北起衡山县福田铺乡,南迄衡阳县樟木乡,西起衡阳县界牌镇,东止衡阳市南岳区,长38千米,最宽处17千米,总面积640平方千米,介于北纬27°4′-27°20′,东经112°34′-112°44′之间;南面是衡阳盆地,东面是湘中盆地。

地质特点

●山体组成

衡山以一块大花岗岩岩石为基础,由于表层沉积遭到冲刷和强烈剥蚀,花岗岩有较大面积的出露。岩内穿插有伟晶花岗岩,石英岩脉很多,宽狭变化较大,宽的可达40厘米,这些岩脉对于花岗岩的风化有加速作用。基岩的上覆红壤中含有大量石英沙粒,证明是由花岗岩风化来的。包围在花岗岩外围的岩石分3类,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沙岩及页岩,第三纪红色砂岩及页岩。以性质而论,砾状石英岩最硬,紫色页岩最软,在同期岩层上表现为不同之地形。由于气象气候的关系,流水、风、热等风化、剥蚀作用,形成了现代衡山的奇特景观。

衡山岩体东北部为第一次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西南部为第二次侵入的白石峰二云母花岗岩。前者分布于南岳镇一祝融峰一线的东侧,出露面积217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12318.7万年,属燕山早期侵入体。按其岩性、岩石结构及出露部位,可划为两个岩性带即祝融峰一带的片麻状斑状二长花岗岩和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另有少量的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后者分布于望峰一白石峰的西侧,出露面积为233平方千米,同位素年龄值8012.1万年,属燕山早期第二次侵入体。岩体东侧与斑状二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接触面清楚,倾角25°一80°,岩体南侧、西侧与冷家溪群接触,形成混合岩带。岩体可分为二部分,主体部分的二云母花岗岩,边缘部分的混合岩带宽岩石暗灰色、灰色、灰白色,多具片状、片麻状构造,出产钾长石、钠长石、高岭土。

●山体演化

衡山的古地形与整个湖南省的地形发育是分不开的。从志留纪、奥陶纪起一直到侏罗纪末,湖南的东部为古华夏大陆,西部和北部为古江南大陆,中部和南部为一大海湾。海水为喜马拉雅山大内斜经广西侵入湖南,最北可达长沙。湾内的海水,时进时退,时深时浅,衡山正处于海水进退的大道上。

侏罗纪以后,湖南的海湾随着整个亚洲大陆的掀起而成为陆地,迄今没再受海侵。在衡山从海成陆的过程中,其地形发展过程也很复杂。寒武纪以前,衡山的地形情况,因为没有地层记录,不得而知。

寒武纪时,黄汲清先生认为是“寒武纪海”的一部分,当然不是陆地,更不像现在。志留、奥陶纪时仍旧是海。海水从西南侵入,经衡阳、衡山、湘潭一直到长沙。那时衡山是海底的一部分。海中沉积岩有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现代衡山的构成,一部分也借助于这些岩石。到了志留纪之末,湖南受到喀里多民安地壳运动的影响,志留纪海露出水面,接受侵蚀。中泥盆纪初期,衡山及湖南部分地面已被侵蚀为平缓的低地。

中泥盆纪时,海水又从喜马拉雅山而侵,海面很广,衡山又沉入海底,沉积岩石以砂岩和页岩为主。现在衡山东北部还保存有这类岩石,成了海拔300——400米的丘陵。到下石炭纪时,海水从西南部猛烈侵入但较浅,也沉积了一些砂岩和页岩。当时地有升降,时而出露梅面,长着森林,成为现在的侧水煤系,衡山附近尚有保留。

石炭纪末二迭纪初,海水加深,衡山位于深海之边缘。当时沉积的岩石衡山附近尚存,但区域内没有发现。二迭纪中期以后,湖南发生地壳运动——即东湖运动,使二迭纪海成陆,衡山露出地面,接受侵蚀。因为衡山当时处在深海之边缘,石灰岩沉积不大,容易消灭。

继中二迭纪侵蚀作用以后,湘资二水流域又变成浅海,衡山常被海水淹没。其后地面缓缓上升,造成广大滨海平原,衡山成为一部分。平原上普遍长着森林,为现在的计岭煤系,在衡山附近也有发现。这个平原也常被海水淹没。三迭纪末,湖南发生造山运动—良口运动,三迭海又成陆,而接受较大侵蚀。

侏罗纪是湖南翻天复地的一纪。衡山地盘随着整个亚洲地面掀起(燕山运动第一幕),以后不再受到海水的侵蚀,是一个基本的转变。湖南整个地势也由前期的东北高于西南,变为西南高于东北,而且发生造山运动,造成了很多高山和盆地。不过那时的衡山还是盆地,内外都有森林,成为现在的石门石煤系。

白垩纪末,造山运动复起(第二幕),衡山花岗岩可能就是在这个时期侵入。今衡山以这一部分为主体,现裸露面积较广,北到三座桥、南到乌石铺、西到国清神王山、东延至茶陵边境,面积约15000平方千米。这块侵入体,使白奎纪末以前的地层大受捣乱,地面隆起,成为育隆山地。这就是衡山的前身,那时横跨湘江两岸(湘江那时还不存在),面积广、山势伟雄。高山经不起长期侵蚀,从白至纪末到第三纪初,已被侵蚀为准平原,并且地盘稍稍下降,成为一个大内陆湖。第三纪初期的红色岩系便沉积在这湖泊里。初期的衡山从此不见,但并没有消灭。到第三纪末由喜山运动引起衡阳运动时花岗岩发生断层隆起。从樟木市经过南岳市到福田铺之间的冲断层,大约此时发生无疑。 

第四纪以来,衡山山体仍在不断上升,使其山势更加雄伟。衡山花岗岩体在亚热带气候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厚层花岗岩红色风化壳。

●土壤构成

衡山土壤的垂直分布是表层植被土(稍含腐殖质,适于先锋植物生长,但很薄,且越向山顶,这一层越薄)表土以下是黄棕壤,再下是黄壤,最底层是红壤。土壤中富含碎石英砂粒。

海拔210米以下的山麓丘陵地带,居民点附近地带,主要土壤是红壤及水稻土;海拔210-780米之间的山腰地带,主要是红壤黄棕壤及水稻土;海拔780-1110米之间的亚山顶地带,主要是黄棕壤;海拔1110-1290米的山顶草甸土带,也杂有黄棕壤。总之,从山麓到山顶土壤的分布规律为红壤一黄棕壤一草甸土。

地貌特征

●总体概览

衡山在几亿余年的漫长地质年代中,经受了各种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今日的以峰林状花岗岩断块孤立中山的地貌特点。南岳区范围内,海拔高度超过1000米的山峰20座,海拔500-1000米高的山峰17座。众多的山峰聚集在不到40平方千米的范围内,构成了群峰突起的峰林状山体景观,凡超过1000米高的山峰均是燕山期花岗岩呈岩基岩株状产出,经内外营力长期塑造的结果。这群“南天柱石”耸立于海拔不到100米的湘中地区,显出山更高、坡更陡、谷更深。南岳总体坡度多在30°-40°之间,在报信岭一带,其相对高度竟达700-900米。南岳衡山山体的主要部分为侵蚀一剥蚀地貌,南岳衡山主体周围的丘陵地带剥蚀一侵蚀地貌,沿河及山麓地带的河流出口处为侵蚀一堆积地貌。

●分区论述

今衡山,人们习惯上分之为前山(东侧)和后山(西侧)两部分,地形上两部分也各具特征。前山多断层崖。衡山东侧是一条北东至南西方向的大断层。断层地形十分显著。这从前山众多的平行山脊与三角面悬谷以及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等方面得到证明。

前山断层崖上多发育顺向河。其河谷都具狭隘而深刻的V形,河床笔直,坡度陡峻河谷内无泛滥平原,显示出青年期河谷景象。此外断层崖面上有甚多无河流的缺口呈扇状,故可称扇状缺口,长度比河谷短,缺口较谷口狭。辖神坳、止观桥、黄庭观、米晓桥等处的扇状缺口之间有类似方肩存在,为块体山地发育过程中的初期地形。在辖神坳南方大都已经破坏。石嘴的高度比以北的低,唯扇状缺口的面积较大。观冲、杀马冲等地的扇状缺口,在地形上拟已达到了扇形湾期。可见前山断层崖南部的侵蚀程度比北部深刻。从岩石性质来说,北部与南部并无二致。按前山一般的地势北部比南部略高,从祝融到紫盖,高度相差300米,往南到询峻峰,高度又差300米,愈南愈低,似系由于当初断层作用所致;另外,南北侵蚀基面有差别,南部距湘江很近,北部则较远。

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散布大小不一的花岗岩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2米,断层以东没有发现,疑此是第四纪冰河泥砾;以东没有,故认为是本地的风化物。衡山花岗岩小型构造发育,节理发达,可帮助风化作用,主要是剥脱作用。在上封寺附近,有的劈为孤立的石块,其上部尚与整个山地相连,成为危崖险石表面。已剥光,层层脱落,每层3-4厘米。这种风化现象验显示V形河谷与扇状缺口内花岗石块,系风化产物。

前山多悬谷,其成因据赖开氏的研究,主要由于石嘴的存在,冰川作用,河流复活及断层作用。前山的悬崖区域内悬谷东西两边都是属于相同的花岗岩,没有构成石嘴的条件存在,也没有发现冰川痕迹。因此可以断定是由断层作用可致。

登祝融峰向西北望,见后山景致与前山大相径庭,后山的主要特征为单面山。后山花岗岩的外围,被水成岩层所包围,向外倾斜为50°-60°,发育成单面山与猪背山。后山的水成岩砾系包括红色岩系的砂砾岩、砂岩和页岩,志留奥陶纪的石英岩和千枚岩等,多成单面山,因为,他们抗风化力较弱(石英则较强,各地互有差别)。 

气候特征

●气温

衡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山麓为26.3℃,山顶为21.5℃;各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山麓为12.3℃,山顶为6.1℃;年均气温山麓为17.5℃,山顶为11.29℃;1月气温最低,山麓为2.2℃,山顶为0.1℃;7月气温最高,山麓为25.8℃,山顶为21.6℃;气温直减率南坡为0.54℃/100米,北坡为0.48℃/100米。

●降水

衡山山顶多年平均降水量为2045.8毫米,衡山所在地南岳镇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40毫米。衡山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南北坡有明显差异。从山脚到山顶,南坡平均每上升100米降水量递增59.1毫米,北坡递增42.8毫米。南岳衡山降水量春夏季多而秋冬季较少。南岳衡山空气湿度大,冬季降雪、积雪现象比同纬度偏多。全年降雪、积雪日均数多于北京。每年从12月至第二年2月,降雪机会多,积雪时间较长。 

●环流

衡山风向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多东南风或南风,冬季多西北风或北风,春秋两季风向转换。在山谷地带,有明显的山谷风出现。

水文情况

衡山水系发育成放射状,从较少面积上看,各河近于互相平衡,且坡度较为一致。包围于育隆构造花岗岩体处围的古生代岩层以志留奥陶纪紫色页岩及砾状石英岩,泥盆纪的砂岩和页岩为主,下石炭纪的石灰岩次之,地层大致向外围倾斜,水系适应此构造及地形斜坡,皆发育成顺向河。二坡自然地理要素有差异,所有河流又分为前山顺向河与后山顺向河两大类。

前山有樟木港、白罗港、龙隐沟等25条河流向东、东南、东北3个方向放射,流致下降地块上即山麓地带,则互相劫夺,归并为5、6条,流入湘江干流,其中以南方的龙隐沟与北方的双烟河为最大,都从西北向东南流,后山河流顺地层发育,多是顺向,共23条。它们垂直于山体顺着岩层和地形斜坡向西、西北、西南3个方向放射,而后分合于蒸水、涓水之南河。蒸水干流呈北西北一南东南向在衡阳汇入湘江,涓水呈西南一东北向流入湘江。

衡山是湘中地势最高之处,且降水丰沛,前后山河流常年水流主要靠雨水补给,特点是水量丰富,夏汛冬干的季风型山地河流。水情变化较剧,季节变化大,尤以梅雨期洪水最大;冬季河流枯落,靠地下水补给,出现低水位现象。4-7月为涨水阶段,山顶7-8月降雨少、蒸发小,相对成为低水期,并不是低水位,低水位出现在12-1月。区内气候温暖,相对湿度大,降水大于蒸发。由于坡徒分化强,加上地面风化较强,植被较好,雨水下渗力强,地下水丰富。由于风化、构造作用,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顺隙流动,泉水口很多。

主要山峰

祝融峰是衡山的最高峰,是我国纪念人文祖先祝融氏的山峰。“祝融峰之高”为南岳风光“四绝”之首。由于常年烟云的烘托和群峰的叠衬,加之它矗立于地势相对低洼的湘南盆地之中,更显得它峻极天穹。在古语中“祝”是持久永远之意,“融”是光明之意,“祝融”是永远光明。唐代大文豪韩愈在《游祝融峰》诗中赞叹道“万丈祝融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北宋黄庭坚写道:“万丈祝融插紫霄,路当穷处架仙桥。上观碧落星辰近,下视红尘世界遥。”此处为揽群峰,看日出,观云海,赏雪景的最佳去处。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隋以前即有建筑,最早为司天霍王庙,后庙迁到山下,(即南岳庙前身),又更名天尺庵,明代为开云祠,至清乾隆年间才改名为祝融殿。整个殿宇分为两进,全部是用花岗岩石建成,殿顶上盖着70厘米长,30厘米宽,重15千克的加锡铁瓦,在这些铁瓦中,还保存有数十块宋朝铸造历经千年光洁而不锈的铁瓦。

天柱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海拔1061米,位于南岳镇延寿村境内。从山下仰望群峰,有高峰扑入眼帘,其上又有两个峰顶,如双柱插天。因奇峰挺拔,形似一柱,有撑天立地之感,故名天柱峰。《九域志》载: “名山三百六十有八柱,此为第六柱也。”峰顶圆形小平台上筑八角垂檐亭阁,高4米,二层四门,花岗岩砌成,为观火警的瞭望塔。塔下石壁上阴刻楷书“南天柱石” 四字。

回雁峰居800里衡山72峰之首,故称南岳第一峰。海拔96.8米,总面积6.32公顷,座落于衡阳市雁峰区湘江之滨,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峰名传说有二,一曰: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二曰:山形似一只鸿雁伸颈昂头,舒足展翅欲腾空飞翔;古城衡阳也因此峰冠以“雁城”之雅称。南岳第一峰含义有二,其一就地理位置来讲,它是南岳72峰从南到北的首峰,与祝融、天柱、岳麓诸峰同负盛名;其二南岳“香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南岳进香自第一峰开始之说。千年古刹雁峰寺座落于回雁峰上,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历代高僧曾在此传经布道,传说“寿佛”曾留一件袈裟在雁峰寺,寺内设有“寿佛殿”,是南岳称为“寿岳”的重要佐证。

石廪峰,俗称雷钵底,或叫大岭。其东侧的石壁上,有两个斜突的峰尖,从下面望去,像高耸云天的大米仓。于是,围绕这个特征的传说就产生了。有的说,这两个石峰不但长得像米仓,而且还有两扇门,门边立着石像,关着的一扇清清楚楚地挂着锁。每到暴风雷雨之夜,山下人会听到关门闭户的声音。这两扇门,平常一扇打开,一扇闭合。每当仓门全部关闭,就预示着大地的丰收;而当全部打开,就会带来饥荒。有的说,石仓里有的不只是粮食,而且还有蜜。古籍记载,峰上名胜古迹很多,如玉清观、陈真人炼丹台、鬼栽石、雷泓、风穴、诵经坛、浴丹泉等。现在还存留着的,只有雷公井(雷泓)了。《舆地纪胜》卷55衡州:石廪峰“在南岳,其峰耸峙如仓廪”。《清一统志·衡阳府一》:石廪峰“形如仓廪,有二户,一开一阖”。

紫盖峰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太平御览》卷39引盛弘之《荆州记》曰:“衡山有三峰,其一名紫盖,每见有双白鹤徊翔其上。”《舆地纪胜》卷55衡州:紫盖峰“在南岳。有紫霞笼罩之状,其形如盖”。南岳诸峰皆朝于祝融,如拱揖之状,独紫盖一峰,面南挺立。杜甫《望岳》诗:“祝融五峯尊,峯峯次低昴。紫盖独不朝,争长嶫相望。”

岳麓山是南岳72峰之尾峰,海拔300.8米,融中国古文化精华的儒、佛、道为一体,包容了历史上思想巨子、高僧老道、骚人墨客共同开拓的岳麓山文化内涵。山下有被列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称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古麓山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省佛教的发源地和中心。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截至2013年,衡山区域内已记录高等植物266科、973属、2149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苔藓植物共计48科、101属、152种,蕨类植物35科、71属、221种(含种下等级),种子植物1776种(包括种下等级),隶属801属、183科。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钟萼木共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金钱松、篦子三尖杉、大叶榉香樟、闽楠、绒毛皂荚、红椿、喜树、香果树、花榈木、野大豆、金荞麦、中华结缕草共13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的有金兰、独花兰等兰科植物21种;残遗植物有绒毛皂荚、钟萼木、篦子三尖杉等;在调查过程中,不但发现采集了既有资料从未记载产南岳衡山的植物类群,如五列木、袋果草、竹节参等,而且发现了老鸦瓣、药百合、小鸢尾、湖南黄岑等湖南稀见种;该区还有10多种植物的模式产地:南岳金丝桃、衡山荚蒾、湖南泡果荠、无髯猕猴桃、腺枝葡萄、窄花柳叶箬、毛柄金腰、南岳箬竹、南岳凤丫蕨、南岳蹄盖蕨等。

动物资源:衡山区域内野生动物资源正在逐年增加,区域内有典型的东洋界华中区东部丘陵平原亚区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至2017年,区域内共计有64科、186种动物,其中哺乳动物33种,鸟类104种,两栖类49种。已记载的昆虫有18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一级保护种有黄腹角雉,二级保护种有灰胸竹鸡、红腹锦鸡、林麝、大灵猫、穿山甲等21种;还有湖南重点保护动物34种。 

南岳起源

“南岳”一词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慎到所著《慎子外篇》:“(舜)遂南巡,五月至于南岳;又西巡,八月至于西岳;又北巡,十有一月至于北岳。其礼皆如宗。归,反舍于外,次三日斋,亲告于祖祢,用特。命有司告郡庙、社稷及折内名山大川,而后听朝”,此处出现的“南岳”,与东岳、西岳、北岳并立,是帝王巡狩的对象。且这里列举“四岳”,“南岳”是“四岳”之一。由“南巡……至于南岳,又西巡……至于西岳,又北巡……至于北岳”可知,此时的“四岳”是按“帝”所在国中的东、南、西、北的方位所区分划定的。后期出现的“五岳”之说当是在这“东、南、西、北四岳”基础上加了一个中间的方位一一中岳。尽管后期有如“五色”、“五行”之说等诸多解释“五岳”之“五”的由来,这“五方”之说却可以认为是其肇始或主因。

“四岳”或“五岳”之“岳”在古即为”嶽”,其义在今人字典中释为“高峻的大山”,在古人词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为:“岳:东仿、南霍、西华、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此处“岳”特指“五岳”,除明确“五岳”之具体所指外,还告诉我们“岳”是王者“巡狩所至”,即巡狩的对象。在孔颖达的《春秋正义》中还可见:“《释山》云,河南华、河东、河北恒、江南衡。李巡曰:华西岳华山也;东岳泰山也;恒,北岳恒山也;衡,南岳衡山也。”《释例土地名》云:东岳,泰山,奉高县泰山也;南岳长沙湘南山也;西岳弘农华阴县西南华山也;北岳中山曲阳县西北恒山也。郭扑注恒山名常山,辟汉文帝讳耳。

《尔雅》于《释山》发首言此四山,明其即是四岳,故注者皆以岳解之且诸书、史、传、谶纬皆以泰、衡、华、恒为四岳,四岳必是此四山也。《释山》又云:“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霍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衡、霍二文不同者,此二岳者皆一山而二名也。”由上可知,古人之“岳”,即是“山”,且是有特指的、分布于国土之四方的名山。“岳”是古之帝王巡狩的位于国土之内东、南、西、北四方或是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山”。《说文》云:“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也。”与今人之“岳”释为“高峻的大山”同义。又有应邵《风俗通》云:“岳者,桷考功德点涉也。然则四方方有一大山,天子巡守至其下,桷考诸侯功德而点涉之,故谓之岳。”《白虎通》中见:“岳者何?桷也,桷考功德也。”又在《尚书正义》中见:岳者,四方之大山,今王朝大臣皆号称四岳,是与羲、和所掌其事为一。以此知四岳即上羲、和之四子也。又解谓之岳者以其分掌四岳之诸侯故称焉,云诸侯各朝于方岳之下,是四方诸侯分属四岳也。由此可见,“岳”或可指掌四方之官,或可指在四方之岳对诸侯进行考核点涉之事,然都是由四方大山引申而来。

“南岳”是国土治域内南方的大山,在历史上或是“四岳”之一,或是后之“五岳”之一,同其他三岳或四岳一起,最初是古代政治地理的范畴,是中原民族以其视角确定的政治国土边界。


山地特产


南岳山云雾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茶出山南者,生衡山县山谷。”在海拔500-1000米之间,南岳拥有7000多亩茶园。这里终年云雾缭绕,平均雾日达251.5天。云雾作幕,烟霞为幔,种植出来的茶叶,得灵炁之氤氲,茶叶尖细纤长,色泽翠绿,香气浓郁,频饮此茶则气力强,乃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

观音笋为南岳特产风味食品。南岳山高多竹,山上寺庙宫观僧道多素食,对竹笋菜肴的制作甚为讲究,煎、炒、腌、煮等花样纷呈。最具特色者为油笋,俗传观音娘娘生日的(农历二月十九日)前后,采摘山间一种鲜嫩肥壮小笋去壳洗净,烧煮,取出晒干,置茶油浸泡储存,时愈久,质愈佳。成品呈条状,形成凤尾,色泽淡黄油亮,食时取出,略加盐椒。

南岳多野菌,品质以雁鹅菌为最。雁鹅菌生于每年农历三月和八月,即鸿雁南迁北归飞越衡山之时。菌色浅棕,形如伞状,小如铜线,大似菜碗,均质松肉肥,用以调汤、烧肉、下面。但最别致的食法时做菌油。取新鲜未展开的鹅子菌去蒂、洗净、沥干,茶油炸熟至水分全部蒸发,待冷却,连油带菌缸浸渍储存,可数年不变质,成品色泽橙黄,形如铜扣,油亮素雅。

猕猴桃俗称藤梨子,属南岳野生水果,尤以紫盖、莲花、白云峰一带为多。皮褐色,肉淡绿,营养价值极高,维生素含量为柑橘的6至8倍。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味酸、甘寒,主消渴,解热毒、助消化、治泻疾、下石淋,对治疗肝炎也有疗效。成熟于8月上旬至10月下旬,经霜后味更甘美。可生食,亦可加工为罐头、果酒、果干、果酱等。 

藏经殿

藏经殿在祥光峰下,是南朝陈废帝光大二年(568年)慧思禅师所建。由于明太祖赐大藏经一部,存放寺中,所以称为“藏经殿”。以后又相继改为祥光寺、普光寺,后来仍叫藏经殿,现在的建筑是1933年所重建。 

方广寺,在南岳区莲花峰下。寺名方广,取佛说十方广布之意。寺始建于南北朝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后历经各朝代修葺。寺中有宋徽宗写的“天下名山”四字。

万寿大鼎,全称“中华万寿大鼎”,是被世界吉尼斯确认的“世界第一鼎”,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寿字最多的青铜器。中华万寿大鼎是南岳中华万寿坛景区的中心景点,位于南岳衡山的驾鹤峰上。

水帘洞位于南岳乡水帘村,距南岳镇4千米,古名朱陵洞,传说与衡阳石鼓山上的朱陵洞相通。水帘洞水源来自南岳紫盖峰顶,流经山洞,汇入6米余宽,深不可测的石洞,水满溢出,垂直下泻,形成瀑布,高60余米。

大善寺是佛教天台宗祖师、南岳佛教开山宗师——慧思大师的“唱道之地”,位于南岳大庙西侧祝融路。大善寺背倚北支街,正面西侧与南岳衡山登山主干道祝融路相望,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说法堂,东西两翼有禅堂、道德堂。

南岳大庙在南岳镇北街尽头,坐北朝南,后有赤帝峰,前有寿涧水,庙址呈长方形,总面积达98500平方米,是湖南省规模最大的一座古建筑物。正门叫棂星门,牌楼式建筑,由花岗石砌成。左右各有东西便门。


谢选骏指出:衡山可真是个鬼地方!因为那里根本没有可以称之为“山”的东西,有的不过是一些小丘陵,还好意思称之为“五岳之一的南岳”!


《湖南攻略:南岳衡山,一个神奇的地方,可堪称一绝!》(最高的山上 2019-08-22)报道: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为中国“五岳”之一,位于中国湖南省中部偏东南部,绵亘于衡阳、湘潭两盆地间,主体部分位于衡阳市南岳区、衡山县和衡阳县东部,衡山的命名,据书上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


衡山是古代佛教文化、道教文化、书院文化、福寿文化盛行的地方,景区内有古寺、古庙、道教观200余处,并保存有一座古书院。在道教“七十二洞天,三十六福地”就有衡山的四个地方,南台寺金刚舍利塔内在释迦牟尼神殿有两颗舍利子。


它用美用文字表达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去亲身体验这座胜境名山才能被她所震撼,如果一大早起来就开始登衡山的话,只需要六个小时才能登上衡山最高峰,海拔一千三百米的祝融峰,话不多说,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吧;不过还有就是它生态保护的很好,植被茂盛,基本都是原始森林,古松、古柏、竹林等品种丰富多样。


“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回飚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这首诗是李白游览衡山后写的诗句,诗仙的诗句都是豪放夸张的,气势雄浑,也表达了他对衡山的高度赞美,这是诗人在前一年秋天游历南岳以后所写。


当在大雾中攀登了几个小时,快到顶峰时天气忽然转好,拨云见日,因为在衡山这里之前也有过一段时间常常是阴雨天气,进入2019年以后很少见到过阳光;当在衡山上看到久违的太阳还是很开心的,也是很神奇。


最重要的是晴朗的天气为我们奉献了奇景,连绵起伏的山峰之间云海变化无穷,再加上蓝天白云,云朵随风漂移,时快时慢,犹如仙境;在这里每天都有游客慕名而来,不过能看到奇景还是要看缘分哦!


衡山的雾凇是一个大奇观,每年冬天都会发生,山顶上的雾凇持续了很长时间,每当爬上山顶,太阳升起,雾开始融化,到了晚上,雾凇又才会形成,因为晚上山上的温度很低,所以最好是选择在早上去看,最好坐车到山顶,如果走上山的话,会错过更壮观的景色。


例如我们也经常会看到山上卖纪念品的大叔,脖子上都胳膊上挂满饰品;古树、古亭,湛蓝、纯净的天空,令人心旷神怡;如梦似幻的云海,晶莹剔透的雾凇,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遍布衡山全境的古遗迹,祈福、求寿胜地,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到访的仙山,南岳衡山等你前来探秘。


谢选骏指出:“衡山的命名,据书上记载,因其位于星座二十八宿的轸星之翼,变应玑衡,铨德钧物,犹如衡器,可称天地,故名衡山。”——原来,衡山之所以成为南岳,是根据星相学的概念硬凑出来的!


惠州的建筑人文很像台湾



《惠州(广东省辖地级市)》报道:


惠州,广东省地级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东岸,背靠罗浮山,南临大亚湾,境内东江蜿蜒100多公里,是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总面积11347平方公里,下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和龙门县,设有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惠州市常住人口为6042852人。

惠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惠州是中国近代抗争史的前沿阵地,曾建立华南抗日战争的主力部队—东江纵队。东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处在客家文化、广府文化和潮汕文化的交汇地带,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广东汉剧、渔歌、山歌、舞龙、舞狮、舞春牛、瑶族的舞火狗等各种文化活动盛行 。

惠州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惠州是广东三大族群客家人、潮汕人、广府人融合得最为成功的地方,也是客家人从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重要通道之一。客家人是惠州人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客家文化是惠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许多客家华侨的祖籍地就是惠州。从唐到清末1000多年间,共有43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临履惠州,留下了许多让世人为之骄傲的历史文化遗产。2020年惠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4221.79亿元。


历史沿革


今惠州市境列入全国行政区划始于秦代。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置傅罗县、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改称博罗县,三国时吴国行政区划制度与汉相同,其县内区划情况未见记载。


331年(晋咸和六年),博罗县析置海丰县,336年(晋咸康二年)又析置欣乐、安怀两县,483年(南朝齐永明元年)析置罗阳县。503年(南朝梁天监二年),析南海、东官两郡地置梁化郡,辖欣乐、博罗、河源、龙川、雷乡等5县。507年(梁天监六年),怀安县并入欣乐县、罗阳县并入博罗县,梁化郡辖县依旧。588年(南朝陈祯明二年),欣乐县改名归善县。梁化郡辖归善、博罗、龙川、河源、雷乡(龙川县析置)等5县。

589年(隋开皇九年),废梁化郡置循州,州治归善,辖归善、博罗、河源(省龙川入)、新丰、兴宁(省雷乡入)、海丰等6县。设循州总管府,初治龙川,590年(开皇十年)迁至归善。598年(开皇十八年),新丰改名休吉,循州辖归善、博罗、河源、兴宁、海丰、休吉(新丰改)等6县。607年(隋大业三年)废循州,改置龙川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省休吉入)、兴宁等5县。

唐代,于622年(唐武德五年),龙川郡复名循州,辖循、潮(州)2州,先后隶广州(总管府、大都督府)。循州领归善、博罗、海丰、安陆(海丰析置)、河源、石城(河源析置)、兴宁等7县。627年(唐贞观元年),龙川县并入归善县,罗阳县并入博罗县,齐昌县并入兴宁县,石城县并入河源县。循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兴宁等5县。690年(唐周天授元年)废循州,置雷乡郡,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析兴宁县置)等5县。742年(唐天宝元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郡治归善县,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雷乡、兴宁等6县。758年(唐乾元元年)废海丰郡复循州,辖归善、罗阳(博罗县改)、海丰、河源、雷乡、齐昌(兴宁县省入)等6县。

917年(南汉乾亨元年),罗阳县复名博罗县。循州析置祯州,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4县。

宋代政区划分基本沿袭唐制。971年(北宋开宝四年)北宋灭南汉后,仍称祯州,辖4县不变。1020年(宋天禧四年),祯州改名惠州。1120年(宋宣和二年)赐惠州为博罗郡,1133年(宋绍兴三年)博罗郡复称惠州,仍辖4县。

元代实行行省辖路。1279年(元至元十六年)改惠州为惠州路,仍辖4县。1286年(元至元二十三年)循州路降为州,并入惠州路。惠州路因此加辖龙川、兴宁、长乐3县,共辖7县。其中,1295年(元元贞元年)长乐县改隶惠州路,1324年(元泰定元年)复隶循州。

明初政区因袭元制。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惠州路为惠州府,辖归善、博罗、海丰、河源等4县。1369(洪武二年),撤销循州,其所辖龙川、兴宁、长乐3县并入惠州府。1518年(明正德十三年),析龙川、河源地置和平县,1569年(明隆庆三年)析归善、长乐地置永安县,析河源、翁源、英德3县地置长宁县,均属惠州府,惠州府辖10县。1633年(明崇祯六年),析河源、和平、长宁、翁源等4县地置连平州。惠州府辖归善、博罗、长宁、永安、海丰、龙川、长乐、兴宁、河源、和平等10县和连平州(领河源、和平两县)。

清代基本沿明制。1646年(清顺治三年)底清军入主惠州后,惠州府所辖州县未变。1731年(清雍正九年),析海丰县坊廓、石帆、吉康3都置陆丰县,惠州府辖连平州和11县。1733年(雍正十一年)长乐、兴宁两县改属嘉应直隶州后,惠州府辖1州9县。

民国初年实行省、县二级制。1912年(民国元年)改归善县为惠阳县(1914年1月由内政部通令更定)。1914年(民国3年)1月,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后,惠阳县、博罗县隶属广东省设潮循道(原惠潮嘉道),龙门县隶属粤海道。

1920年(民国9年)12月,仍恢复省、县二级制。1921年1月,在惠州设立东区,属临时性政区,辖惠阳、博罗等县。1925年7月全国地方行政区划分为省、行政区、县、市4级。广东省分设6个行政区,东江行政区辖惠阳、博罗等25县。1926年11月,废除行政区。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规定由省直辖县、市。不久,广东全省划为东、西、南、北、中5个行政区。同年3月复设东区,辖博罗、惠阳等县。后惟屡设屡废,并无定制。

1936年(民国25年)9月,广东省设置第四行政督察区,公署驻惠阳县,辖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紫金、新丰、龙门等8县。1940年3月,公署移驻河源,加辖东莞、增城、宝安,共11县。1947年,广东省政区再作调整,行政督察区分省政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专署行政督察区为省政府派出机关,不是一级地方政区。专署行政督察区第五区辖惠阳、博罗、海丰、陆丰、河源、紫金、龙门等7县。1949年(民国38年)2月,广东省政区又作调整,惠阳、博罗、东莞、宝安、中山等5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龙门县则属第六行政督察区。


地理环境位置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属珠江三角洲东北、东江中下游地区。地处北纬22°24′―23°57′、东经113°51′―115°28′之间。市境东西相距152千米,南北相距128千米。东接汕尾市,南临南海,并与深圳市相连,西南接东莞市,西交广州市,北与韶关市、西北与河源市为邻。与周围六市政区界线846.49千米。市政府驻惠城区江北。

全市土地面积11347平方千米,海域面积4519平方千米,海岸线长281.4千米,是广东省海洋大市之一。半岛与海湾相间,良港较多。岛屿罗列,有大小岛屿162个。 

惠州市地质

惠州市所处大地构造单元属华南褶皱系。地层岩性多样,以花岗岩等岩浆岩为主,地质构造褶皱和断裂发育。断裂构造的展布,以东北向为主,主要有罗浮山断裂带、紫金—博罗断裂带、莲花山断裂带。岩性多样形成种类多样的土壤。变质岩类主要分布于莲花山大断裂带、紫金—博罗断裂带北部、罗浮山山麓部分,发育的土壤一般土层在1米以上,质地较细,黏粒含量较高,磷、钾养分较丰富。红色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博罗、惠东等地,由不同粒径的砾石、砂、黏粒组成,土层一般浅薄。河流冲积物遍布各地,土层深厚,质地较均匀,黏粒含量和土壤养分较高,适应性广。海滨沉积物主要分布在沿海的惠东、惠阳等地,土壤土层深,养分含量丰富,潜在肥力高,但含盐量高,有的还可能受酸、碱危害。

地形地貌

惠州市北依九连山,南临南海,为粤东平行岭谷的西南段,地貌类型复杂。地势北、东部高,中、西部低,中部低山、丘陵、台地、平原相间,在丘陵、台地周围以及江河两岸有冲积阶地。其中,中低山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7.7%,丘陵占26%,台地占35%,平原阶地占31.3%。

北部和东部有天堂山、罗浮山、白云嶂和莲花山集结形成的中低山、丘陵,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平行排列的中低山。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0余座。惠东的莲花山海拔1336米,为全市第一高峰。

中部和西部主要为东江、西枝江及支流侵蚀、堆积形成的平原、台地或谷地,主要有惠州平原、杨村平原和西枝江谷地。

南部连南海,海岸线曲折多湾,全长281.4千米,属山地海岸类型,岬角、海湾相间排列,形成复杂的侵蚀—堆积基岩港湾海岸。在大亚湾黄鱼涌一带尚有红树林分布。海底地形特点是湾底呈槽形,底平、水深。

在龙门平陵、龙江、永汉及博罗公庄一带见喀斯特岩溶地貌。 

气候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惠州市。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2200毫米,年平均气温22度,7、8月份惠州降雨较多,9、10月份天气晴朗。

水文

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及其支流西枝江横贯境内,境内水库容量超过16亿立方米,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主要水源。

自然资源

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林地、草地、水面、滩涂样样齐全,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境内有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条,总长约1500公里。

广东三大水系之一的东江、西枝江横贯其中。浅层地下水量33亿立方米,水质总体良好。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等地的重要水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0.32万千瓦,有很大开发潜力。海域中有浅海面积560.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养殖面积137.33平方公里。海区内有鱼类400,贝类200多种,甲类100多种,刺皮类60多种,藻类30多种,具有较大的经济和捕捞价值。适宜建设海港码头的海岸线长28.4公里,可建泊位1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6个。惠州港为华南地区的天然优良深水港。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40多种,主要有无烟煤、铁矿石、锡矿、钨矿、钾长石、高岭土、铅十锌、萤虫石、石灰石等。铌钽、石灰石、水晶、汞等矿产储量居广东省前列。

惠州市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底惠州市森林覆盖率60.4%。

人口

2019年末惠州市常住人口488.00万人,人口密度430人/平方公里,人口出生率13.58‰,死亡率3.49‰,自然增长率10.09‰。户籍人口389.7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8.15万人,乡村人口161.59万人。

截至2010年11月1日,居住于市境内的民分属于54个民族(56个民族中,保安族和珞巴族暂无),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97.59%;少数民族人口占2.41%,主要有壮族、苗族、土家族、瑶族等。

客家民俗

惠州客家文化,既有其来源地梅州、赣南、闽西客家的传统,又善于吸取广府、闽南文化的精华,形成独特的风采。如惠州山歌虽然源于梅州,但受当地土著歌谣的影响,曲调没有梅州山歌那么圆润柔和,却显得高亢豪放。东江美食也独具一格,与梅州美食有所不同。

惠州还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和集散地之一,旅居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居客家四州之首,被称为客家侨都。

客家歇后语,善用比拟、双关、夸张等艺术手法,把客家方言形象化了,既丰富又生动,令人忍俊不禁。

惠州客家山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歌词基本上七字一句,四句一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情真意切,反映了当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客家地方剧――汉剧

广东汉剧与粤剧、潮剧并列为广东三大剧种。汉剧别称外江剧,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南国牡丹”的美称。惠阳汉剧团是在1963年以龙川的东江汉剧团为基础,吸纳了来自汕头、韶关和梅州等地的汉剧汉乐人才组成的文化团体,曾经成功地演出了《秦香莲》、《海瑞罢官》等汉剧。1984年该团撤销。但许多艺人仍满怀对客家传统地方剧的执着追求,自愿组建了惠州市汉剧乐研究会,力争让这朵客家艺术奇葩重放异彩。

方言

惠州市境内主要通行汉语方言,也有少数人讲瑶语或畲语。龙门县北部的蓝田瑶族乡有讲瑶语的,但已逐渐汉化;惠东和博罗有少数人讲畲语。

境内通行的汉语方言主要有客家话、福佬话(闽语)和白话(粤语)。各方言的分布大致与周边的方言环境相一致。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这与市境固有的人文历史背景和长期与其北边的客家地区梅州、韶关、河源等地密切往来有关。东边的汕尾市主要讲闽语,故市境的东部地区有讲闽语的。西边的广州市、东莞市主要讲粤语,故西部地区有讲粤语的。另外,博罗、龙门还有一部分人讲“本地话”。

客家话是惠州市第一大汉语方言,分布在惠州下辖各县(市、区)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惠城区和惠阳区的所有乡、镇,龙门县和惠东县的大部分乡、镇、场以及博罗县的大部分乡、镇。市境讲闽语的居民主要集中在惠东县和惠阳区。讲粤语的居民主要分布在龙门、博罗两县以及惠东、惠阳的个别村、镇。

随着社会的前进和新事物的不断涌现,惠州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的引进和一些旧词的退出。同时,客家话、福佬话和白话词语也在交流中相互吸纳应用。这样就使得几个方言的一般词汇都有一定的变动。由于普通话的推广和较多外来人(特别是外省人)的进入,惠州市境内使用汉语方言和普通话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尤其是在惠城区内,变化相当大,在公共场合,方言的使用率已大大低于普通话的使用率。各县城内方言的使用率也有降低趋势。

风景名胜

惠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名胜古迹颇多,主要景观有惠州西湖西山顶上的泗洲塔、平湖北畔的元妙观,城区桥西东城基3号的文笔塔、桥西上米街北门渡口所的古城墙,罗浮山中的冲虚古观、酥醪观,惠东平海镇的平海古城、多祝镇皇思扬村等。北宋时期大文豪苏轼被贬谪到惠州留下多处遗迹,其待妾王朝云病逝就葬在西湖边的孤山。 

景观景点

惠州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多达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城市型湖泊西湖、农村型湖泊泰荣度假村;自然景观占惠州市旅游资源的75%,在惠州旅游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位于惠州市市区,由西湖景区和红花湖景区组成,总面积20.9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3.13平方公里,集观光览胜、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 

自然景观

惠州市境内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有13座(最高的莲花山海拔1336米),有旅游特色奇山16座: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九龙峰、莲花山、白马山、五马归槽、白云嶂、红花嶂、蟹眼顶、坪天嶂、乌禽嶂、斧头石、仙人寨、桂峰山和三角山,其中开发和建成旅游风景区有罗浮山风景区、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惠东九龙峰。

在市境内,有大大小小湖泊、水库130多个,其中主要有西湖、白盆珠水库、天堂山水库、显冈水库、花树下水库、角洞水库、红花湖等。


谢选骏指出:惠州不像共产党统治区的千篇一律,特多中式小楼,启人思古幽情。那里的人还有一些特定的服饰,而且他她们的仪态也和其他地区的汉人有所不同。这是我在1981年看到的。十几年以后,我去台湾旅行,才惊觉台湾南部的乡镇的建筑很像惠州!而且两地的乡民也有类似的神情——都说台湾是福建闽南的天下,怎么也和广东惠州很像呢?

昆明西山龙门的雕刻家比米开朗基罗更加精彩



网文《昆明(云南省省会)》报道:


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昆明市常住人口为8460088人。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

 

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

历史沿革

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

数万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这一带过着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原始生活。约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带已有了定居的农业民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狩猎、饲养畜禽等多种经营活动,并已能纺纱、织布。滇池地区和稻谷种植至今至少已约有数千年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氏族部落林立,以百濮人为主。氐人、羌人等游牧民族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一带越过金沙江进入滇池地区以后,与当地濮人融合形成滇族,促进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国大将庄蹻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部落联盟,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其故城在今晋宁县晋城镇。“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谋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滇王被迫归降。

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

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在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617年唐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

618年 ,唐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

697年,昆明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置窦州。

746~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

765年蒙氏阁罗凤(南诏国国王)命长子凤迦异(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并令其驻守。拓东城就成为了当时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

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善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徭役,进一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大理国国主也经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经过初期的军事掠夺和民族镇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大兴民屯,整修水利,订立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灌溉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

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

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特别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以后,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884年(光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

1900年(光绪廿六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1905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

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公司”。

1910年(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进一步加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到1911年(宣统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有厂商四家。此外,还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 

1911年的“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

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全国响应。

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

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

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

1937年,抗日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流入昆明,促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荣。国民党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立。

行政区划沿革

自民国来,昆明市行政区域几经调整,由4.49平方千米扩大到21473平方千米。

民国二年(1913年)4月,“废府存县”,裁去云南府,保留昆明县,由省政府直接领导。昆明城区在建制上仍属昆明县,但划归省会警察厅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省长唐继尧“废督裁兵,实行民治”,把省会所在地划出来为市,设云南市政公所于翠湖的湖心亭,为市政机关萌芽。当时,昆明为开办市政较早的省会之一。

1920年,云南市政公所即撤裁。1922年8月1日,恢复成立市政公所,划定省会区域,脱离昆明县,隶属于市,并按历史地理关系命名为昆明市。市政公所直接受省政府的监督,督办由省长任命。昆明市政公所管辖区域东西长5.4里,南北宽6.3里,面积4.49平方千米,行政上分为6个区。 

1934年,昆明市政府呈准将昆明县附近市郊村落大小27村划入市区管辖。市辖区域总面积19.25平方千米。

1939年11月,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昆明市为云南省政府直辖市。

地理环境位置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

昆明市地貌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

气候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昆明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1.2℃,最低-7.8℃。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 

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

昆明市虽位于北纬亚热带,但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以“春城”之称而享誉中外。其特点一是春季温暖,干燥少雨,日温变化大。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二是夏无酷暑,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0%以上,平均气温22℃。三是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四是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日4天左右,全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3--5%。

人口

2019年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 695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511.5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73.6%。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即彝族391337人,占总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占总人口的2.9%、白族71443人,占总人口的1.4%、苗族45013人,占总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占总人口的0.34%、壮族13835人,占总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占总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占总人口的0.21%。全年出生人口58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历史文化地名由来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风景名胜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86千米,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九乡溶洞是国家级风景区,地点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景区距离宜良有40多千米的路程。据说九乡何以得名,人言人殊。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大叠水瀑布位于路南县城西南20千米,大叠水瀑布又名飞龙瀑,号称"珠江第一瀑"。瀑布的水源系南盘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达150立方米/秒。有公路相通至叠水电站,舍车步行二三千米便可到达。景区中群山耸立,植被丰富,满目青翠。清水河峡谷陡峭险峻,幽深古雅,处处散发着大自然深处的浓郁气息。西山

西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滇池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昆明市西郊15km,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千米,海拔1900~2350m。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千米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千米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云南圆通禅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

真庆观初名“真武祠”,始建于元代,是海内外道教界知名的道观。真庆观也是历史上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最多、较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古镇大门(大牌坊)位于昆明东南郊 8 千米处,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千米。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 1.5 平方千米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谢选骏指出:昆明在云贵高原,所以天看起来特别低……昆明人看起来很温和,但是回民却很凶恶。长途车的司机非常顽劣,我后来搭了一辆顺风车回到了昆明,价码是我负担司机的全程饭费,大约一周左右才能从景洪到昆明!昆明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西山龙门的开凿者——


网文《昆明西山龙门的雕刻者是谁》(文化杂谈 2020-02-18)报道:


昆明是春天的城市,有“四时无日不开花”的美称。这个高原上的边城,以它温和的气候和美丽的姿容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客人。人们到了昆明,常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不玩西山,等于没有到昆明;不登龙门,等于没有到西山。”的确,西山是昆明风景的代表;而龙门呢,要算是西山名胜之最了。


昆明西山龙门,耸立在万仞悬崖之上,当人们登临龙门达天阁的时候,远眺繁华的市区,俯瞰茫茫的滇池,顿觉眼界开阔,心旷神怡,如同置身神都仙境。特别使人倾倒的是浩大而制作精巧的龙门石雕艺术。你瞧:在那上顶苍穹、下临深渊,在鹿子、岩羊都不敢攀附的峭壁竖岸之上,开凿蜿蜒的隧道、开阔的石窟,雕刻仪态若动的神像、建立挺拔俊秀的龙门牌坊,是多么不容易啊!关于龙门的雕刻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西山脚下,在滇池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贫穷的青年石匠叫陈彼邪,他外朴内秀,心灵手巧,手艺特别高超。陈石匠雕琢的各种物像,个个栩栩如生,博得乡亲们的赞扬,因此他也博得不少姑娘的爱慕。后来,陈彼邪与邻村的刘姑娘好上了。他俩心心相印,海誓山盟。可是陈彼邪手艺再好,也毕竟只是一个石匠,他心爱的刘姑娘,被外村有财有势的人家相中了。姑娘虽不愿,但幼弱的小鸡怎能敌得过凶恶的老鹰,终究被逼嫁了。刘姑娘含着眼泪过日子,不久就活活地屈死了。临死时,她还呼唤着石匠的名字呢!


陈彼邪知道这不幸的消息后,犹如遭到晴天霹雳,人一下子失去了力量。尽管许多人同情他、关心他、安慰他、奉劝他,可是,陈彼邪忠于爱情的心就如同忠于他的石匠手艺的心一样,要他忘掉原来的姑娘就等于要他抛掉石匠手艺,那是不可能的。陈彼邪把对刘姑娘的爱,全部倾诉到他的雕刻艺术中去了。他将愤忿的心情投入石刻艺术,暂时忘却了人间的肮脏与不平。艺术就是他的情侣,他决心永不成家。


不久西山道教圣地三清阁的道士们决定开山凿道,让人们登到最高处,尽览湖光山色,同时来三清阁烧香拜神。陈彼邪带着石匠工具和简单的行李,加到这工程的施工行列里。开始,道士和石工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劳力看待,可是不几天,他们就被这个沉默的青年人吸引住了:每天,星星不落他就起床,月亮露脸他才收工;他舞锤使錾像姑娘们摆弄绣花针一样轻巧熟练,他凿击岩石的叮当声,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像是敲击乐器一样地动听;他做的石活,该直的地方像箭杆一样直,该弯的地方像车轮滚出的印子一样弯得自然,该平的地方像刨子刨过一样平展;他还根据对石壁险势的观察,提出在最高最险处开凿龙门的大胆创意。大伙看得出来,这青年不是来求生活的,他是个有心志的人啊!


西山上的茶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龙门工程一凿一凿地进展着;滇池里的潮水落了又涨,涨了又落,那蜿蜒蛇行的石隧道一寸一寸地延伸着。参加凿石的工匠换了一批批,三清阁里的道士换了一个个,只有那年青的石匠还在默默地坚持着。他手里的钢凿不知磨秃了多少根,铁锤不知用坏了多少把,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年月,他额头上爬满了皱纹,鬓发上布满了清霜,年轻的石匠成了老人。


岁月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那方正的石窟凿成了,那栩栩如生的文昌像、关圣像、魁星像雕出来了,龙门牌坊在陡崖上耸立起来了!再把魁星手里的那支笔雕出来,整个龙门工程就可以完工了。这天,陈彼邪怀着喜悦的心情,为了今天,花了他整整一辈子的心血,不知是由于心情太激动还是由于年老眼花,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陈彼邪雕刻魁星手中那去笔时,那笔头“嗒”的一下被雕断了。一件凝聚了十几年心血汗水的完整艺术品,竟然在最后一笔留下了瑕疵,这对严肃的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痛心的事,是多么巨大的打击!这冷酷的现实,使老石匠勾起了旧时如烟如云的回忆。今生在尘世里不能得到团圆,难道在艺术世界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么?陈彼邪老泪纵横,沮丧悲戚至极,他凭栏仰天长叹一声,便纵身跳进悬崖下的滇池水中……


而今,龙门魁星手中的那个笔头,是后人用石膏给补上去的。据说陈石匠羽化后,立即被鲁班祖师神接走了。老石匠走了,几百年过去了,但是,他的青春和爱情与河山同在,他的生命与龙门石雕艺术同放光彩,他的故事永远传诵在人们的口上,印在人们的心中。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说清楚的是,这些道路围栏石室石雕,都是在原石整体上一气雕凿出来的,所以,这个错误是无法补救的!而这个故事竟然把献身艺术的雕刻家描写为失恋者,太太太低俗了。


《昆明5处摩崖石窟 西山龙门保护最好》(2021年05月10日 昆明日报 )报道:


文物普查工作者在龙门石窟进行现场测量清理。


“西山龙门石窟位置险峻,紧贴悬崖,面朝滇池,可以算得上是全国比较有特点的石窟景点了。”4月23日,在西山风景名胜区游览龙门石窟后,吉林游客张俊明觉得不虚此行。


日前,由昆明市文物局开展的全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出炉,昆明有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5处列入省级调查和研究工作计划,摸清了昆明石窟寺文物资源的“家底”,为昆明市后续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昆明5处摩崖石窟 全由民间自发开凿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局获悉,截至今年3月底,云南共梳理出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资源共计44处,包括新发现9处,分布于昆明、昭通、大理、迪庆等11个州市。其中,石窟寺12处,摩崖造像32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吴沄介绍,目前,《云南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报告》已通过省级验收,云南省对石窟寺保护的措施建议也上报国家文物局,下一步,云南将按照国家的批复要求开展后续保护工作。


“石窟寺是中国重要的文物类型,云南省石窟寺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身,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地方性文化丰富、宗教文化多样的特征。”昆明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李培聪介绍,在昆明通过省级验收的5处石窟寺(摩崖造像)中,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为一般登记文物。


“在我国比较有名的石窟中,敦煌、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往往集中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甚至由当时政权来组织实施。云南最为著名的大理剑川石宝山石窟,就是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地方政权组织开凿的,历经多年开凿而成。”李培聪介绍,昆明的5处石窟寺(摩崖造像)面积虽然较小,但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清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域风格显著,全部由民间自发开凿,展现了老百姓的巧手与智慧,是社会各阶级精神活动的集中反映,对研究昆明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西山龙门石窟 保护措施最完善


通过昆明石窟寺专项调查可以发现,西山龙门石窟在保护现状、安防措施、利用开发等方面都“一枝独秀”:不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防雷设施,还获得了旅游收益和文化传播效益。记者在实地探访西山龙门石窟中发现,景区内配备了30名文物消防人员,可随时出警,沿途还有工作人员,随时对游客有序参观进行提示和疏导。


西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班国瑞介绍,按照门票总收入5%—10%标准,景区每年投入50万至100万元用于石窟保护修缮工程,“西山龙门石窟集自热风光游览和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是昆明著名的人文景观,我们在开发石窟旅游中当然首先要做好保护。” 班国瑞介绍,景区每天都会安排专人对古建筑、文物进行检查并登记。


然而,昆明另外4处石窟寺(摩崖造像)的保护现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市文物局发现,它们均未安装防雷系统。其中,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的消防、安防设施均未建设。


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依山崖下石灰岩溶形成的孤行溶洞开凿而成,当地村民称此窟为“硝洞”。李培聪介绍,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虽然文物保护等级不高,但其身躯皆呈圆形,体态精美、雕刻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可惜的是,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目前损坏和脱落现象较为严重,碑文也被溶蚀得几乎看不清楚文字。“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位置偏远,远离城市,交通极为不便,且地方政府财政极为困难,加上文物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因此我们无法聘请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看守,只能委托所在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村委会代管。”东川区文管所所长唐秀峰无奈地表示,“该石窟位于大牯牛寨山主峰西北坡悬崖下,我们开车到戛德麻栗坡村还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只能实现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巡察。”


日前,《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提出的“开展安宁法华寺石窟等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引起社会关注。安宁市文管所所长武显介绍:“法华寺石窟各时期的造像与摩崖石刻因为地处人烟稀少的野外,且石窟本身为红色砂岩,自身存在日益严重的风化和渗水问题外,人为的刻字涂鸦以及其他直接性的破坏行为更需要多加防范。以后我们会对离平台地面较近,容易遭受破坏的卧佛、晚照石刻等文物重点进行监控保护,防止进一步被破坏。”


现在,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均已开始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唐秀峰表示,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距紫霞宫景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汪家箐石板房的直线距离仅有2公里,石窟也将为当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昆明石窟寺(摩崖造像)将如何进行保护?有哪些保护难点和创新点?本报将持续关注。(记者王姗报道 昆明市文物局供图)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探究一下,为何西山龙门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在我看来,显然,是那位自杀的雕刻家,对此发挥了典范的催眠作用……他的一生,比米开朗基罗更加精彩。


谢选骏:独裁——独活与独死



《毛泽东、斯大林、希特勒等独裁者“不再风光”的最后一程》(2021年9月9日 BBC)报道:


有学人盘点人类历史上的暴君,发现这些曾经手握万千民众生杀大权的人寿终正寝的极少,生命最后一程并不风光。


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曾撰写多部有关当代中国专著的历史学家冯克(Frank Dikotter)说,不像民选产生、功成名就的领袖人物,独裁者死后,除了为数不多的极端群体,鲜有为其悲恸凭吊之人。


冯克曾为BBC 历史网站分析过20世纪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的几位极权政客的结局:


极权强人中,鲜有临终可以安详躺在家中,有亲朋陪伴在身边。即使是像毛泽东、斯大林等自然死亡的人,最后一程也都是“孤家寡人”,且深陷偏执、疑神疑鬼,特别是临终前的那段时间。


历史分析显示,通过暴力夺取权力的暴君类统治者往往总是不得不继续通过更多的暴力来维持抢夺来的权力,这反过来又给自己进一步树下了更多必须消灭的敌人。独裁者可以夺权,其他人也可以。对手总是会有的,而且通常同样无情,伺机上位。既然对手也可能是身边人,独裁者必须不断清洗随从;如果能在和敌人交手前先从朋友圈中清除异己,可能会有帮助。


暴君的恐惧文化


很多情况下,暴君陷入偏执,感觉身边到处都是真实的或假想的敌人。作为苏共总书记,斯大林发出指令,仅在1934年到1939年间就有150万人被秘密警察逮捕、审讯、折磨,很多被处决。斯大林仍然感觉阴谋无处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又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处决、送入劳改营。


但是,斯大林一手创造的恐惧文化也影响了他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1953年3月1日,斯大林被人发现瘫在地上,浸在尿液中。他脑血管破裂,但没人敢去卧室打扰他。医护来晚了,因为随从胆颤,谁也不敢擅作决定。 3月5日,斯大林死亡。


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也有类似偏执。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毛疑心更重,为了夺回绝对权力,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挑动群众斗群众,迫使无数人被迫谴责自己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以此来证明对毛、而且仅对毛一人的忠心。这场被中共自己后来定性为“十年浩劫”的运动摧毁了数千万普通中国人的生命和生活。


曾有史料记载,当毛的“亲密战友”周恩来被诊断患有癌症时,毛拒绝批准治疗,直到为时已晚。周于1976年1月去世,八个月后的9月9日,毛去世。


羞辱之死


毛泽东和斯大林死于自然原因,但并非所有的独裁者都能活到这一天。


1943年盟军入侵西西里岛,意大利“法西斯大议会”决定倒戈,反墨索里尼。7 月,意大利伊曼纽三世国王下令军队逮捕墨索里尼。尽管曾发誓要誓死保卫他们的领袖,但党员中竟无一人反抗。墨索里尼被囚禁在蓬扎岛。


但是,墨索里尼至少还有一个朋友,亲密朋友的悲惨下场等于警示:强人也可能被赶下台。希特勒调遣精锐小分队营救成功,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北部建立起新的法西斯政权。


残喘两年后墨索里尼走到终点。他和几个追随者在科莫湖附近被反法西斯力量抓获。1945年4月28日墨索里尼被枪决,尸体装进面包车送入米兰,倒挂在大梁上。


墨索里尼那位朋友的下场也是暴力死亡,但却不是出自敌人之手。二战最后几个月,希特勒撤回了建在柏林新总理府下的掩体。这是“他逃离现实的最后一站”,希特勒最喜欢的建筑师阿尔伯特·斯佩尔(Albert Speer)曾这样形容。


希特勒认为德国根本不配拥有他,执意给这个国家带来更多的死亡和毁灭,下令继续战斗。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56岁生日那天,敌方的第一颗炮弹击中柏林。几天后,希特勒掩体周围只剩下冒烟的残砖碎瓦。


希特勒知道墨索里尼死后尸体被辱,因此留言将他的尸体焚化。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开枪自杀,尸体和情妇爱娃的尸体一起都被拖出地堡,浇上汽油点燃。


20世纪末的独裁者


1961年,距离希特勒掩体只有100米之遥的地方建起一堵水泥屏障--柏林墙。冷战最冷的年代,东德这样做是为了阻止国人逃亡潮。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难以计数的独裁者雕像被推翻。


整个东欧,人们拆毀列宁的雕像,用锤子砸、给他斩首,列宁的追随者也不再风光。剧变之巨令许多观察家颇感震慑。原来有种说法,独裁者是不可动摇的。他们俘获了臣民的灵魂,塑造了他们的思想,对他们施加了魔咒。但是,魔咒其实从不存在,只有恐惧。恐惧不再的时候,独裁者的王国分崩离析。


说起1965年至1989年铁腕掌控罗马尼亚的齐奥塞斯库,他跌下权坛的时刻几乎可以被定格在几分钟。1989年12月21日,齐奥塞斯库出现在布加勒斯特市中心共产党总部的阳台上,向聚集的人群讲话。四天前的12月17 日,齐奥塞斯库命令安全部队向蒂米什瓦拉的反政府示威者开火。虽然秘密警察几十年来严格控制言论自由和媒体,但是民间对共产党政权的不满仍在升温。


齐奥塞斯库开始讲话几分钟,人群后面开始有人吹口哨、起哄。齐奥塞斯库举起手要求安静,并反复敲打麦克风,但骚动仍在持续。齐奥塞斯库面露不解之色。他的妻子埃琳娜倾身向前、对人群大喊:“安静! 你们要干什么?”齐奥塞斯库决定继续讲话。他声音嘶哑、虚弱,试图通过提出提高最低工资来安抚人心。但这时很明显,他已经被撼动。伴随着恐惧的消失,集会变成骚乱,迫使齐奥塞斯库和妻子乘直升机逃离。几天后他们被追捕,接受象征性审判。


死刑宣判后,齐氏夫妇被带到一个冰冷小院的厕所边。齐奥塞斯库大唱《国际歌》,埃琳娜可没有那么镇静。有记载说,行刑队开枪时埃琳娜尖声骂粗口。


“秋后算账”


独裁者有时能把被算总账的日子推到死后。例如西班牙的佛朗哥。最初他被安葬在烈士谷,这是一座按照佛朗哥遗嘱建造的巨大纪念碑,以纪念西班牙内战中的死难者。佛朗哥显然不在意修建中曾用政治犯作奴工。但到了2019年9月,佛朗哥的棺木被挖出,重葬在更低调的家族墓地。斯大林的尸体最初经过防腐处理后藏在列宁旁边。八年后赫鲁晓夫下令,将斯大林搬出红场。


苏联解体标志着世界各地掀起了反抗独裁统治的革命浪潮。一波是阿拉伯之春: 2011年先后有几个政权被推翻、或遭到重击。


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是最臭名昭彰的独裁者之一,执政40多年后惨死于2011年。据称,面临追捕,卡扎菲爬进地洞藏身,被发现后乞求饶他一命。反叛士兵殴打他,剥光他的衣服,虐凌他的身体,然后对他开枪。


在少数情况下,暴君能够扶持后代继位,间接延长他们的统治。弗朗索瓦·杜瓦利埃担任海地总统长达14年,俗称“医生爸爸”,曾宣称自己是“终身总统”。他于1971年4月去世,先被葬在国家公墓,后来转移到由继任总统、儿子让-克洛德·杜瓦利埃为他建造的宏大陵墓。但是,1986 年“小医生”下台后,愤怒的人群拆毁了“老医生”最后的安息地。


朝鲜无疑是家族王朝最成功的例子,金正恩仍在严守着祖父“伟大领袖”和父亲“敬爱领袖”的水晶棺。在全国各地,被称为“永生塔”的纪念碑时刻提醒着朝鲜人,金日成和金正日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但是,如果真的能够以史为鉴,金家“遗产”或许最终也将遭遇不测。


(冯克,香港大学人文学院讲座教授,曾撰写多部有关当代中国的专著,包括《毛的大饥荒》、《如何作独裁者:20世纪的个人崇拜》。本文根据他为BBC History Extra撰写的文章整理。)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独裁”就意味着“独活”与“独死”。这可不是独裁者们的偏执所致,而是社会危机的体现。因为独裁者都是社会危机的产物,他们的疑神疑鬼,正是来自屡遭暗算的悲催。


《四大兵法:大独裁者终身制指南》(2018年3月21日 BBC)报道:


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卡扎非铁腕统治利比亚42年,最后的下场是被反叛力量杀掉。


让人民不起义、亲信不逼宫、对手不夺权有哪些战略战术?独裁者为什么绞尽脑汁争取终身掌权,不下台,是不愿还是不敢?


独裁到底什么意思?大多数专家会从一个简单定义入手:如果政体中不存在执政权的交替,那就是独裁。


目前,世界人口将近一半仍然是受非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统治。这种领导人我们或许也可以称之为独裁者。


独裁者的共同点之一是,长期掌权,至少是长期,最好是终身。


独裁者会消失吗?


回想2017年年末,世界目光聚焦穆加贝,津巴布韦执政时间最长的独裁统治者被逼宫。当时,大多数报道都集中关注他是怎样被赶下台的,至于他怎么能在台上坐那么久(37年),关注相对更少。


为什么那么多独裁者、强权专制领导人能够做到常年执掌大权、甚至终身在位呢?


秘诀?大多数人都有一本包括各种兵法在内的"生存指南"。在执政不同阶段随时参考,选用不同战略战术,巩固地位。


1、控制人民


对普通百姓来说,糟糕的是,大独裁者生存指南的第一掌就是控制人民。或许你会假设,这意味着用暴力压制—折磨、杀害,但是,也有其它更加微妙的压制,以此防止人民行动起来、组织起来反政府。


当今世界,这通常意味着控制互联网。


确实如此,苏黎世大学教授格德斯(Anita Gohdes)认为,不要被所谓的推特革命说法所愚弄。虚拟世界中受益的通常是当局。


中国政府将其发展为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格德斯说,"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中国那样的人力,控制、过滤互联网。中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用的是回应性审查。局势越不稳定的时候,政府越有可能加强审查。"政治敏感时期,中国人广泛使用的微信上很多字词均会被屏蔽。


2、控制对手


事实上,被人民起义推翻的独裁者寥寥无几。大独裁者的生存指南第二章是,如何控制一小撮精英。


如果独裁者想继续掌权,他必须确保让精英层中那些潜在对手高兴。纽约大学政治学教授麦斯基达(Bruce Bueno de Mesquita)举了朝鲜这个例子。


他说,"比如朝鲜,最关键的小圈子包括一些将军,几名家庭成员,一批高级公务员、特别是管钱的。算下来,总数也就在10几到100之间。"


还有,这些潜在对手的忠心也是可以用钱收买的。比如,把国库收来的税金、或者出口石油赚来的利润装入那些人的腰包,而不是投资在改善公共服务,比如医院。钦定挑选出来的那么几个人,得到的回报是豪车、或者豪宅。


这位教授还说,放行腐败不仅可以收买对手,对独裁者来说,这一招还有其它的妙处,"腐败这种体制的妙处在于,它只依赖于很少几个人。一方面,允许腐败可以诱导他们忠心,因为他们越来越富有。如果怀疑他们不忠……那么可以指控他们腐败。"


3、利用民主程序


大独裁者还有另外一个"一箭双雕"的战术,把控制大众和控制精英结合在一起。生存指南第三章可能会令你吃惊,那就是民主程序——选举。


现在大多数国家都会搞投票、选举,但是独裁者通常操纵投票、选举。如今,操纵民主程序远远比往票箱里塞假票要复杂得多。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员克拉斯(Brian Klaas)说,"相当大的一部分选举中,独裁者都会通过既有程序让主要对手无法参与。一个很好的例子是马达加斯加2006年的选举。按规定,反对党候选人需要亲自来登记,但当时他流亡在国外,每一次试图返回马达加斯加,飞机落地前10分钟,总统都会下令关闭机场。"


那么,为什么独裁者还要走投票、选举这些过场呢?埃默里大学政治学教授甘地(Jennifer Gandhi)认为,因为这通常能给独裁者提供信息,搞清楚谁是支持者,谁是对手,他们都在哪儿。


最重要的是,"收获令人瞠目的高票支持,是要作秀,既是给国内人民群众看,也是给体制中的精英阶层看:任何反抗都是徒劳的。


这是显示强悍的一种方式,发出的信号是:在我们这一片儿,和政权同心同德才是唯一的出路。"


终身制的红利


到目前为止,大独裁者的生存指南似乎表明,长期掌权好像并不难。监控人民群众,收买一小撮有影响力的精英,用投票选举显示自己的铁腕。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并没错。独裁者一旦掌权几年、握紧了权力杠杆之后,再想把他们搬走非常困难。


克拉斯还说,除此之外,独裁者自动选择下台的不利因素非常多、非常严重。"独裁者退休有很大风险。在非洲,1960年以来,下台的总统当中超过三分之一坐监狱、被放逐、或者被杀掉。


独裁者丢掉权力后出现的局面完全无法预测,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对手就有机会复仇了。"


一般来讲,大多数独裁者都会竭尽全力尽可能在权位上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无论结局将是怎样。考虑到其它选项,谁又不会这样做呢?


这就意味着,大独裁者生存指南还应该有另外一章,建议独裁者保持良好的饮食结构、坚持锻炼。为什么呢?


用麦斯基达的话来说,因为还有另外一种特殊情况。一旦到了这一步,独裁者精心策划、构筑起来的忠诚很可能崩溃。


他说,所有已经执政多年的独裁者都无法逃避的问题是,他们会生病;别人会假想他们可能患了绝症;他们肯定会患上任何人都躲避不开的绝症:年纪越来越大、步步走向老朽。


这位教授认为,津巴布韦最后的局势就是这样。穆加贝的问题是,他已经超过90岁了。他身边的人终于明白了,以后想继续享受优厚待遇,穆加贝是指望不上了。再有,他们发现穆加贝开始培养妻子做接班人,他们自己还想接班呢!


不过,直到独裁者老到痴呆或者身患绝症,我们不应该低估他们要抓紧大权的决心。


为生存而战。这个逻辑可以用来诠释独裁者的所作所为。独裁者的为生存而战,也界定着—更多情况下是摧毁着—他统治的臣民的生活。


(本文根据牛津大学政治学教授詹姆斯·蒂利(James Tilley)主持的BBC广播4台节目“深度分析”整理而成)


谢选骏指出:独裁者必须接受“独活与独死”的命运,其他人也必须顺应这一点。只有等到独裁者死掉或是下台,他的风光才可以大家分享。

它是废垃的大灾星

《毛粉纪念毛泽东逝世45周年 官媒沉默 学者:毛粉大多“三低”》(RFA 于 2021-09-8)报道: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5周年纪念日,中共官网及官媒并未发表纪念毛泽东的文章。而毛粉网站红歌会发表了纪念文章和有关文艺演出活动。有内地学者总结,怀念毛泽东的往往是社会地位及收入偏低的“三低”人群,他们看不清过去,也看不明当下的形势。


9月9日是中共已故领导人毛泽东逝世45周年日,连日来,中国官方并未发表纪念毛泽东的文章,亦没有相关活动。但崇拜毛泽东的人近日不断发文怀念毛泽东或组织文艺活动,比如演出《东方红》、《绣金匾》、《浏阳河》等。


湖南时事评论人郭闽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每年的毛泽东诞辰或逝世周年日,在其家乡韶山,都会有人前往纪念:


“他们现在搞这个活动,我认为透露了一个信号。也许他们将来要走回头路。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在沿袭过去的做法。尤其是现在的领导人对老毛的时代比较怀念,也比较崇拜老毛,必然反映出他现在的思路。”


学历低社会底层群众多崇拜毛泽东


红歌网本周一发表题为《纪念毛主席逝世45周年活动序幕,已经拉开”的文章,回顾毛泽东。称“中国人民不能离开毛主席,毛主席至今依然守卫着华夏,依然在凝聚着党心、民心和军心”,该网还刊载多张演出活动的照片。


网络作家谭作人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不少中国人有崇拜毛泽东情意结,固然有千年帝制和儒家文化的传统,然而更重要的是崇毛情结亦具有很具体的现实政治诉求的基础。谭作人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说:


“真心崇拜和怀念毛主席的人群,往往是文化程度偏低、收入偏低、社会地位偏低的‘三低’人群。这些人也往往是远离权力中心,远离财富中心,甚至于远离文化中心的边缘人群。这种现象有一个发展趋势。”


历经文革浩劫的谭作人说,中国社会越到所谓的盛世,崇毛人群越活跃。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这种人群反而不多:


“那时候亿万中国的毛粉瞬间抛弃了毛,并且仇恨及声讨毛泽东,似乎自己的一切不幸都是因为毛。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工人成批下岗、农民失去土地,现实利益受到损害的人又找不到维权的路径,他们自然而然的怀念起过去的好时光。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觉得文化大革命,他们有名义上的社会地位,没有人敢欺负他们。”


崇毛者看不清过去,更搞不懂现在


在惹不起权力,得不到资本的情况下,毛粉唯有唱红歌、跳忠字舞 。谭作人指出,之所以毛粉存在,那是因为这群人看不清过去,更搞不懂现在,对将来更是茫然。


武汉访民高先生说,习惯于追求真相的民众,不会去盲目崇拜一个人:


“经过这几年维权,我才逐步的知道一点,这非常不容易。你想知道真相是非常困难的,现在网络封杀太严重。”


党史网微博账号本周一贴出一张毛泽东和一位少数民族的合照海报,近二十位少数民族围在海报周围。网文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人能像毛泽东那样被56个民族的百姓共同爱戴,他被56个民族的百姓共同敬仰。网民纷纷在评论区留言赞美毛泽东。不过,大部分网民并未就此表态。


谢选骏指出:“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贼东,他为废垃谋幸福,胡儿嗨呦,他是废垃的大灾星……”——大部分网民属于沉默的废垃,不是“并未表态”,而是“丧失立场”。许多废垃,早已胡化了,刚刚吃饱了肚子,心理就不能平衡了,希望再来一个大灾星。这些胡儿,那个嗨呦……


《劳荣枝杀人案细节:男人被“色诱”祸及全家灭门》(网易新闻 2021-09-09)报道:


2021年9月9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对被告人劳荣枝故意杀人、抢劫、绑架案进行一审公开宣判。以被告人劳荣枝犯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绑架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经审理查明,被告人劳荣枝与法子英(已另案判决)系情侣关系。1996 年至 1999 年间,二人共谋并分工,由劳荣枝在娱乐场所从事陪侍服务,物色作案对象,由法子英实施暴力,先后在江西省南昌市、浙江省温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安徽省合肥市共同实施抢劫、绑架、故意杀人 4 起。案发后,劳荣枝使用 " 雪莉 " 等化名潜逃,并于 2019 年 11 月 28 日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


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劳荣枝伙同他人故意非法剥夺被害人生命,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威胁手段抢劫被害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被害人,其行为已构成绑架罪。劳荣枝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系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处罚。劳荣枝归案后,如实供述自己常州绑架的事实,系坦白。劳荣枝故意杀人致五人死亡;抢劫致一人死亡,抢劫数额巨大,并具有入户抢劫情节;绑架致一人死亡,勒索赎金 7 万余元,犯罪情节特别恶劣,手段特别残忍,主观恶性极深,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极大,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应依法惩处。虽有坦白情节,但不足以从轻处罚。劳荣枝犯数罪,应依法予以并罚。遂作出上述判决。


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劳荣枝当庭表示上诉。


被告人亲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部分群众旁听了宣判。


谢选骏指出:法庭故意选择毛泽东死掉的这一天宣判女魔头死刑,是为了杀她祭毛;还是杀她警告毛粉不要作乱?也许二者兼而有之。因为现在的中共进退两难、处境困难——一方面它过去和女魔头一样“杀人劫财”起家,一方面它现在掌权又不得不维持既得利益……怎么办?凉拌!所以只好打打哑谜,把9月9日的毛死日拿来做文章。(尤其是,它一面坑害废垃,一面还要扮演废垃的大救星。而且废垃人数,还从毛时的八亿成长了将近一倍到了十四亿。好在通过交易美国盘活了,否则女魔头就更多了。)


2021年9月8日星期三

西双版纳的大象都逃亡到老挝去了



网文《景洪》报道:


景洪市,隶属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景洪北接普洱市,东北接普洱市江城县,东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西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12.39公里,总面积6867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5个镇、5个乡。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景洪市常住人口为642737人。 

景洪市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森林覆盖率为85.04%,城市绿地覆盖率为48.96%。澜沧江—湄公河纵贯全境,是中国进入东南亚各国和对外交流的一座重要港口城市。云南省政府把景洪市定为参与中、泰、缅、老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国际合作经济区计划的中心城市。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历史区划

景洪,傣语意为“黎明之城”,古称“勐泐”、“景陇”,旧称“彻里”、“车里”。

公元一世纪以前,今景洪地为古代傣族联盟国家“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其地设永昌郡,由汉朝派郡守与“诏达光”(哀牢王)共同治理;公元76年,“诏达光”(哀牢王)与汉朝郡守发生矛盾、起兵反汉,汉朝军队与“勐达光”军队多次激战,部分傣族先民为躲避战乱、迁至“勐达光”(永昌郡)南境与各种蛮族部落杂错而居;今景洪地得到进一步开发。

公元299年,晋朝所辖永昌郡不韦县(辖今隆阳、施甸、昌宁等地)境内的傣族起兵反晋,永昌郡治由不韦县迁至永寿县(辖今镇康、永德、耿马、沧源等地),同时在永寿县南部增设南涪县(辖今西盟、澜沧、孟连、勐海、景洪等地);今澜沧江以西的景洪地属永昌郡南涪县。

公元420年,东晋灭亡,之后的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地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陈(南朝)代梁(南朝)后,中国内地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今景洪地的傣族先民以“勐”(盆地)为单位、各自形成独立小邦。

公元738年,“勐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勐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公元765年,“勐舍龙”(南诏国)在“勐谷”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今景洪地属银生节度茫乃道。

公元902年,“勐舍龙”(南诏国)政权被汉裔权臣篡夺,失势的“勐舍龙”傣族贵胄被迫带着家眷、奴仆迁离洱海盆地,有一部分经“勐舍”、“勐谷”等地迁至“勐舍龙”南境;今景洪地的傣族人口得到增加。

公元937年,前“勐舍龙”(南诏国)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入主洱海盆地建大理国,沿“勐舍龙”旧制在“勐谷”设银生节度;公元1096年,大理国废节度、都督等军事辖区,调整为八府、四郡、四镇;今景洪地先属银生节度、后属威楚府。

公元1180年,“勐谷”境内傣族首领诏真率属民南下、驱赶北上的孟高棉势力,将孟高棉势力控制下的傣族“勐”(地方)统一起来、组建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勐泐”(景陇国)建国初期,尊大理国为“勐货相”(宝石之国)、自称“勐货罕”(金子之国),后期逐渐疏远大理国;今景洪地为“勐泐”(景陇国)的统治中心。

公元1292年,元朝远征“勐庸”(汉译“八百媳妇国”或“兰纳国”)途中灭“勐泐”(景陇国);公元1296年,元朝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在“勐泐”设车里军民总管府;今景洪地属车里军民总管府。

公元1382年,“勐泐”(景陇国)归顺明朝、其地设车里军民府;公元1384年,车里军民府改为车里军民宣慰司;今景洪地属车里军民宣慰司。

公元1570年,车里军民宣慰司宣慰使召应勐将其辖地划分为12个“版纳”(区块);今景洪地的“景咙”、“勐罕”为1个“版纳”,“勐龙”为1个“版纳”,“勐岭”、“勐旺”为1个“版纳”。

公元1659年,清军攻下云南,仍置车里宣慰司;今景洪境3个“版纳”分属车里宣慰司。

公元1913年,民国政府普洱道在车里宣慰司辖地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分设8个区行政分局、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有3个区行政分局,驻车里的第1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中)、驻勐龙的第4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南)、驻普文的第7区行政分局(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5年,普思沿边行政总局调整为普思殖边督办公署,分设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有2个区殖边督办分署,驻车里的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辖今景洪市中南)、驻普文的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7年,普思殖边督办公署8个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7县和1行政区,与车里宣慰司所属傣族官员共同治理地方;今景洪境的第1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车里县(辖今景洪市中南)、第7区殖边督办分署改设普文县(辖今景洪市北)。

公元1929年,裁撤普洱道及普洱道所属的普思殖边督办公署、设立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原普思殖边督办派往车里宣慰司属地的汉族流官改隶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今景洪境的车里县、普文县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

公元1933年,普文县并入思茅县,汉族流官的影响力上升、傣族土官的影响力下降;公元1938年,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裁撤,云南省府派出行政督察专员分区管理各县,车里县仍由汉族流官和傣族土官共同治理。

公元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车里宣慰司;今景洪境的车里县成立人民政府。

公元1953年,车里县、镇越县、佛海县、南峤县、宁江县勐阿区和勐往区、思茅县普文区、六顺县整糯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由原隶属地划出、并入新设立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将辖地重新调整为12个县级版纳;今景洪境为版纳景洪(前车里县澜沧江以西部分)、版纳勐养(前车里县勐养区、六顺县整糯区)、版纳勐旺(前思茅县普文区、镇越县象明区、江城县康平区整董乡)、版纳勐龙(前车里县勐龙区)。

公元1957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原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将所属12个版纳归并为5个版纳;今景洪境为版纳景洪(原版纳景洪、版纳勐养、版纳勐龙、版纳勐旺)。

地理环境位置

景洪市位于云南省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距省会昆明560千米,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处东经100°25′~101°31′,北纬21°27′~22°36′之间,国土面积6867平方千米。东邻江城县、勐腊县,西接勐海县、澜沧县,北连普洱市,南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国境线长112.39千米。东西横距98千米,南北纵距112千米。

景洪市地形地貌

景洪市在横断山系纵谷区南端,地处澜沧江大断裂带两侧,具山原地形,北高南低,两侧高,中部低,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最高海拔2196.8米,最低海拔485米。市府所在地海拔552.7米。境内北高南低,境内山脉走向多由西北至东南。北部是无量山尾梢,有菠萝大山、三达山、关坪山、曼岔大山、基诺山等;西部是怒山余脉,有安麻山、路南山、广三边山、勐松西山等。在迤逦的群山和奔腾的河流之间,镶嵌着景洪坝、勐龙坝、橄榄坝、勐养坝、勐宽坝、普文坝、景讷坝、勐板坝、勐旺坝、勐宋坝等10个坝子,被称为“山国里的平原”。较大的坝子有勐龙坝,面积79平方千米;景洪坝,面积77平方千米;橄榄坝,面积65平方千米。最高点在西部的路南山主峰南勒角梅,海拔2196.6米,最低点在东南部南阿河汇入澜沧江处,海拔485米,城区海拔552.7米。景洪城位于澜沧江和流沙河之间,澜沧江由北向南穿越而过,小磨公路从东到南、昆洛公路从东到西越境而出。

水文

景洪境内河网密布,沟壑纵横,共有江河71条,属澜沧江水系。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由西藏东部流入云南,流经迪庆、怒江、大理、保山、临沧、普洱等州市,自普洱市小橄榄坝入景洪,从市境东南方向流出境。市内流程158千米。澜沧江流经景洪这一段,史称“九龙江”,境外则称湄公河。

气候

景洪市是全国少有的湿热地带,属北亚带季风气候,常年高温多雨,静风少寒,基本无霜。一年分干、湿两季,当年11月至翌年4月为干季,5~10月为湿季。2019年,景洪市气温偏高、降雨偏少,光照充足,总体呈现高温少雨、干旱偏重的异常气候年景,降雨呈现雨量少、降雨日数少、强降水天气少特点,高温、降水等多项纪录打破历史极值。年内主要气象灾害为春夏连旱、大风冰雹、年末低温霜冻等,其中春夏连旱异常偏重导致森林火灾等衍生灾害突出。

2019年,景洪市年平均气温23.8℃(打破历史最高记录),比常年同期偏高1.2℃,比上年略高0.9℃;年极端最高气温41.3℃(打破历史最高记录),出现在5月19日,年极端最低气温5.7℃,出现在12月10日。

2019年,景洪市年降雨量为815.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321.4毫米,偏少28.3%,比上年同期偏少532.2毫米,偏少39.5%。年内各级降雨日数:≥0.1毫米降雨日数101天,较常年少39.7天,较上年少67天;≥10.0毫米中雨以上降雨日数27天,较常年少9.4天,比上年少25天;≥25.0毫米大雨以上降雨日数8天,较常年少2.5天,比上年少5天;城区≥50.0毫米暴雨以上降雨日数3天。日最大降雨量为70.3毫米(7月5日)。最长连续无雨日数29天,出现时段为1月20日至2月17日。最长连续降雨日数7天,出现时段为7月20日至26日,过程雨量35.3毫米。

2019年,景洪市年日照时数2412.4小时,比常年同期偏多240.9小时(11.1%),比上年同期偏多527.9小时(28.0%),年内有1月、3月、4月、6月、7月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少,其余各月均比常年同期值偏多。 

土壤

景洪市在热带、亚热带生物气候和不同地形的条件下,土壤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区域性特性。共有6个土类、13个亚类、36个土属、65个土种。以赤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层深厚,自然肥力高,是全国第二大黑土区。2008年,景洪市利用土地面积956.94万亩,占景洪全市总面积的92.9%。

自然资源

水资源:景洪水资源丰富,属澜沧江水系。景洪市水资源丰富,地表水资源量32.69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4.32亿立方米,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为8.2%。初步探明的矿藏资源有铁、锰、煤、锡等20多种,出露的热泉群、矿泉点15处。

植物资源:景洪境内有高等植物3890种,264科,1471属。其中可供利用的经济植物1200多种,珍贵名木树种340多种,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52种。各种植物生长在一起,形成高矮不一,互相依存,有着多种层次的自然群落,一般的有1-5层,多的达7-8层。植物密度大,种类繁多,每公顷林地就有几百个树种。走进“植物”王国,进入原始森林,就能见到“见血封喉”的箭毒木,“植物界的舞蹈家”的跳舞草、“植物的绞杀者”的榕树,高达六、七十米有几十层楼高的望天树等各种热带雨林珍贵植物。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蝎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等大量中草药1000多种。2019年,通过一系列措施和建设,景洪市森林资源呈双增长的良好态势,森林面积584536公顷,比上年增长0.002%。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3295亩,森林覆盖率达85.04%。 

动物资源:景洪境内的动物中,仅脊柱动物就有500多种,其中鸟类390余种,兽类60余种,分别占全国的1/3和1/4,列为国家级保护的有38种。两栖动物47种,爬行动物68种,占全国两栖爬行动物总类的1/5以上。野象受到重点保护,数目在不断扩大,其他被国务院列为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还有金钱豹、印支豹、野牛、白颊长臂猿、猕猴、大灵猫、巨蜥、蟒蛇等几十种动物。 

人口

景洪市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方,有傣族、哈尼族、拉祜族、布朗族、彝族、基诺族、瑶族、壮族、回族、苗族、景颇族、佤族、汉族等13种世居民族和20余种外来民族。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547700人,比上年增长0.7%;总人口(户籍)432646人,比上年增长0.7%;132385户,其中城镇人口213350人,占总人口49.31%;女性218865人,占总人口50.59%;少数民族人口304529人,占总人口70.39%。其中:傣族144658人,占总人口33.28%,为主体民族;哈尼族78058人,占总人口18.05%;基诺族23978人,占总人5.54%,为人口较少民族。

风景名胜综述

景洪民族文化资源多姿多彩,有傣族的“贝叶文化”,哈尼(爱尼)族的“无文字文化”和基诺族的“热带丛林文化”等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民族节日有傣族的“泼水节”、哈尼(爱尼)族的“嘎汤帕节”、基诺族的“特懋克节”、拉祜族的“拉祜扩节”和瑶族的“盘王节”。

景洪是1981年国务院发布的全国4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8年又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森林旅游城市、“国际王牌旅游目的地”等,“雨林景洪,柔情傣乡”已成为叫响世界的城市名片。全市有A级旅游景区8个;星级酒店11个,高端休闲度假酒店6家,4个大型旅游文娱演艺中心;89家国际国内旅行社;辖区内酒店共有约4.6万个接待床位数。

主要景点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是西双版纳最大的综合性生态旅游景点之一,公园融汇了独特的原始森林自然风光和迷人的民族风情。园内有北回归线以南保存最完好的热带沟谷雨林,孔雀繁殖基地、猴子驯养基地、大型民族风情演艺场、爱伲寨、九龙飞瀑、曼双龙白塔、百米花岗岩浮雕、金湖传说、民族风味烧烤场等十大景区五十多个景点,突出体现了“原始森林、野生动物、民俗风情”三大主题特色。公园地处昆洛国道旁,距景洪城区8公里,园内森林覆盖率超过98%。


谢选骏指出:西双版纳的泼水节……大家都乱泼一起,毫无章法,充满了恶作剧的气氛。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橡胶林,树皮上割一下,乳白色的胶就流了下来——割胶的口子必须是斜的,这样橡胶才会慢慢流下来。如果横着割胶,那就会乱流;如果竖着割胶,那就会猛流——都是不可以的。1981年的西双版纳,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各个山头不断冒烟,都是垦荒者的踪迹;原始森林所剩无几,听说残余的大象都逃亡到老挝去了。

金华有破败的乡镇和山水的秀色



网文《金华(浙江省地级市)》报道:


金华,浙江省辖地级市,古称婺州,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自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建县,因其“地处金星与婺女两星争华之处”得名金华;位于浙江省中部,下辖2个区、3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总面积10942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

2011年金华-义乌都市区被确定为浙江省的第四个大都市区。 金华文化属吴越文化,金华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在福布斯公布的2012年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中,金华位居全国第33位,并且入围大陆创新能力最强25个城市之一。2013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列金华市为第一批智慧城市试点。同时,金华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之一、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

历史沿革

金华建制久远,因位于金星与婺女(星)分野,而得名金华。

夏商时金华地属百越。《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春秋时属越国,战国后期越国为楚国所灭,遂属楚国。

秦、汉为乌伤县(治所在今义乌境内),属会稽郡(绍兴)。东汉设长山县。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以会稽郡西部设东阳郡(以郡在瀫水(即衢江)之东、长山之阳得名),治长山(今金华市区),属扬州,领长山(今婺城区、金东区、兰溪)、乌伤(今义乌)、永康、吴宁(今东阳)、丰安(今浦江)、太末(今龙游)、新安(今柯城区、衢江区)、定阳(今常山)、平昌(今遂昌)9县,治设长山。晋延其制。

南朝梁绍泰二年(556年)置缙州,陈天嘉三年(562年)撤缙州,东阳郡改名金华郡。“金华”一名源于“金星与婺女争华”之地。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改置婺州。大业三年(607年)复置东阳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改婺州,并分置衢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婺州为东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婺州。宋延其制。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婺州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攻取婺州路,改宁越府,至正二十年改金华府。

明成化八年(1472年)析遂昌、金华、兰溪、龙游县部分地置汤溪县。金华府领金华、兰溪、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8县,故有“八婺”之称。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民国四年(1914年)置金华道,辖区扩及原衢州、严州府。民国十七年(1927年)废道,各县仍直属于省。民国期间,行政督察区序号、辖县、专署驻地时有变换。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设磐安县,划缙云县之5乡,永康县之3乡,天台县之飞山乡,东阳县等都乡,为磐安县境。


地理环境位置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境中部界于东经119°14′-120°46′30″,北纬28°32′-29°41′。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129千米,东西跨度151千米,土地面积10942平方千米。市区位于东阳江、武义江和金华江交汇处,面积2044.7平方千米,2010年建城区面积66.7平方千米。

金华地处金衢盆地东段,为浙中丘陵盆地地区,地势南北高、中部低。“三面环山夹一川,盆地错落涵三江”是金华地貌的基本特征。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山地内侧散布起伏相对和缓的丘陵,以江山——绍兴断裂带为界又分为北部丘陵和中部丘陵,市境的中部,以金衢盆地东段为主体,四周镶嵌着武义盆地、永康盆地等山间小盆地,整个大盆地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西面开口,由盆周向盆地中心呈现出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河谷平原阶梯式层状分布的特点。盆地底部是宽阔不一的冲积平原,地势低平。将军岩海拔22米,为金华市最低点。 

金华市境内千米以上的山峰有208座。位于武义与遂昌交界处的牛头山主峰,海拔1560.2米,为金华市最高峰。境内山地以500-1000米低山为主,分布在南北两侧。

金华市境的东、东北有大盘山、会稽山,南属仙霞岭,北、西北接龙门山及千里岗山脉。仙霞岭山脉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延伸入境,至武义县、婺城区南部和永康市境,向东北延续为大盘山和天台山脉,山体多由火山岩和花岗岩构成。大盘山是钱塘江、曹娥江、椒江和瓯江部分支流的源地和分水岭。

会稽山为天台山支脉,主体朝东北方向伸展,西南段延伸至东阳北部和义乌,山体主要由火山熔岩、碎屑岩构成。主峰东白山位于东阳、诸暨、嵊州交界处。龙门山界于富春江与浦阳江之间,分布在浦江、婺城区和金东区北部、兰溪及义乌西缘,山体主要由中生代火山熔岩和碎屑岩构成,局部为花岗岩和石灰岩,其余脉金华山呈块状山地,北隔墩头盆地与龙门山脉相连。

千里岗山脉由赣东北怀玉山脉延伸入境,余脉至兰溪与建德市交界处,山体由沉积碎屑岩组成,中心部分为千里岗砂岩。延伸入境的山系受华夏构造控制,山脉大多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同时受东北一西南和东西向断裂带的切割,延伸出来的众多支脉纵横交织,山形破碎、峰岭交错。

气温气候

金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年温适中,热量丰富,雨量丰富,干湿两季明显。春季气温回升快,但气温变化不定,春末夏初雨水集中,时有冰雹大风;夏季长而炎热,且雨热同步上升,常有干旱;秋季凉爽,空气湿润,时间短;冬季晴冷干燥,大气层结稳定。年度总的光热水条件优越,但时空分布不均匀。盆地小气候多样,有一定垂直差异。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干旱、洪涝等灾害性天气频繁。

金华市年平均气温(1953-2005年)呈“~”型曲线变化,尤其是80年代后期起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如金华年平均气温53平均值为17.5℃,1984年为16.6℃,2005年为18.2℃。2012年平均气温为16.7℃(浦江)~18.2℃(永康),金华、东阳、永康地区偏高0.1~0.3℃,其他地区偏低0.1℃~0.4℃。

金华年降雨量较为充沛,但雨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地域差异都很大。季节降雨量分布呈单峰型,为春雨多、梅雨量大,夏秋冬雨量少。金华年总降雨量平均为1424毫米,多数年份降水量均在正负20%距平范围内振荡,降雨量最多年份出现1918年为1918毫米,降雨量最少年份出现1978年为963毫米。

2012年降水量1839.9毫米(永康)~2052.3毫米(浦江),全年总雨日170天(兰溪)~192天(武义),偏多18.1(兰溪)~27.2天(永康),其中金华市区年总降水量1952.5毫米。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金华市境内发现的矿产有56余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有32种。矿产以非金属居多,其中以萤石储量最为丰富,是国内主要产地之一,分布成群成带,探明储量及有地质根据计算的总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主要分布在武义、永康、义乌、东阳、金东等县(市、区),共有大型萤石矿床(矿石储量在200万吨以上)3处,武义后树居首位,中型矿床(矿石储量大于50万吨)30处,小型矿床60处及矿点矿化点292处。其次为石灰岩,主要分布于金华——兰溪之间的金华山南坡,储量约为2亿吨。金华九龙——山口岩矿储量0.8亿吨。沸石资源主要分布于金华汤溪、永康中山、东阳马宅一带。

金华市探明或基本探明储量的矿有萤石、石灰石、凝灰岩和粘土矿、金、银、铜、铅、锌、煤、石煤、铀、磷、石墨、珍珠岩、方解石等15种。其中主要已经开发利用的矿产有萤石、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石料、建筑用砂、饰面用花岗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珍珠岩、沸石、钾长石、高岭土、陶瓷土、金银矿、煤、矿泉水、地热水等18种,其中萤石、水泥用灰岩、饰面用花岗石、建筑石料、钾长石、矿泉水、地热水等为该市优势矿产。

植物资源:金华市在植被分区中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物资源有1500余种,其中森林树种440种,草本植物约300余种,农作物品种资源800余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有银杏、金银松、鹅掌楸、凹叶厚朴、香果树、青檀、浙江楠、半枫荷、花榈木、天竺桂和短穗竹11种。森林活立木蓄积量1279.8万立方米,占全省的11.6%。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纤维、淀科糖类、油料、鞣料、芳香油植物及木本药材等几百种。粮食作物有水稻、麦类、豆类、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等400余种。

金华市境内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甘蔗、瓜类、蔬菜、茶叶、水果、蚕桑、药材、花卉及苎麻、席草、莲子、板栗、香榧等共70多类400余种,其中义乌的糖蔗、青枣,武义的西湖蜜梨、宣莲、米仁,兰溪的乌桕、大青豆,浦江的桃形李,金华的佛手、举岩茶,东阳的东白茶、席草,东阳、磐安的药材“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元胡、元参,永康的五指姜、黄花菜等是地方优质品种。另有引进藤稔葡萄、果桑、草莓、脐橙、超丰早1号水稻、泗棉3号棉花、彩色棉、春秋54白菜、姬松茸食用菌等优良品种。 

动物资源:金华市野生动物约有鸟纲12目23科100余种,哺乳纲8目13科30多种,爬行纲2目6科20余种。金华市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穿山甲、大灵猫、金钱豹、云豹、鬣羚,属二类保护动物有天鹅、猕猴、鸳鸯、大鲵(娃娃鱼)等。

金华市主要畜禽种类有猪、牛、羊、兔、鸡、鸭、鹅及蜂等,金华两头乌和兰溪花猪、永康灰鹅等为地方优质品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以及长春鳊、三角鲂、团头鲂、鲴鱼、鳜鱼、鳇鱼、泥鳅、黄鳝、鲶鱼等30多种。此外还有甲鱼、河蟹、河蚌、螺等水生动物。并有引进加州鲈鱼、杜洛克猪、伊沙鸡、非洲驼鸟等优良品种。

水资源:金华市域内江河分属钱塘江、瓯江、曹娥江、椒江4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为9332.73平方千米、949.71平方千米、341.6平方千米和293.96平方千米,分别占金华市总面积的85.49%、8.69%、3.13%和2.69%。集水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江溪有40多条。

人口民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金华市常住人口为7050683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36157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689111人,增长31.5%,年平均增长率为2.78%。全市共有家庭户2830918户,集体户222682户,家庭户人口为6382068人,集体户人口为66861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25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45人减少0.2人。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716342人,占52.71%,女性人口为3334341人,占47.2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 111.4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比,上升了3.96。

金华市境内除俄罗斯族、裕固族、塔塔尔族和珞巴族4个少数民族无常住人口外,其他少数民族都有常住人口。其中万人以上少数民族共有5个,按人数多少排列分别为苗族、布依族和土家族、侗族和畲族,总人数为13.18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数的72.2%,占金华常住人口的2.5%。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义乌市、永康市、浦江县和婺城区等地。

上山文化:上山遗址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渠北和三友村之间。遗址面积约2万多平方米,发现于2000年,2001年至200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浦江博物馆对上山遗址进行了三期发掘,获得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在上山遗址的上面几层,发现了有跨湖桥文化特征的灰黑陶等器物,小黄山遗址也有类似发现,表明上山文化类型要早于跨湖桥文化类型。

上山遗址的最早发现是在2000年的秋冬之交。在首次发掘中,出土了许多石球、石磨盘,且在夹炭陶片中发现了大量稻作遗存,这意味着上山人当年已经开始种植水稻。早期稻作遗存也是上山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现。

2003年2月初,上山遗址挖掘出的文物年代距今已约8600年至11400年,比河姆渡文化还早3000年。上山遗址的发掘不仅把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上溯了2000年,同时也证明钱塘江地区是世界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地。


谢选骏指出:我最早知道金华,是通过它的火腿。从小看着那么漂亮精致的金华火腿,心想那个地方肯定也是这样精致漂亮。可是等我到了金华,却没有办法把它的城市和火腿挂上钩——因为再1981年,那里是一个极其破败的乡镇!好在那里有家“新华书店”,所以我钻了进去,在里面消磨了一个小时。不过话说回来,在去往金华和离开金华的汽车上,却饱览了山水的秀色,那倒是我终生难忘的。

谢选骏:伊拉克追随穆罕默德拟定将女孩法定婚龄从18岁降至9岁

《伊拉克拟定将女孩法定婚龄从18岁降至9岁 惹众怒》(译言网 2024-11-09)報道: 据《镜报》11月8日报道,最近,伊拉克正在拟定一项提案(也被称为第188号法修正案),目的是将女孩的法定结婚年龄从18岁降至9岁,而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强烈反对。 当地活动人士拉亚•法伊克(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