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9月9日星期四

昆明西山龙门的雕刻家比米开朗基罗更加精彩



网文《昆明(云南省省会)》报道:


昆明,别称春城,是云南省省会、滇中城市群中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7个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和3个自治县,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昆明市常住人口为8460088人。 

昆明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云贵高原中部,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处在南北国际大通道和以深圳为起点的第三座东西向亚欧大陆桥的交汇点,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门户城市,位于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

 

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三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滇池周围生息繁衍;公元前278年滇国建立,定都于此;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明末时期,南明永历政权在昆明建都。昆明属北亚热带低纬高原山地季风气候,为山原地貌,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沿湖风光绮丽,由于地处低纬高原而形成“四季如春”的气候,享有“春城”的美誉。

历史沿革

拥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滇池地区拥有3000年的文明史。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

数万年前昆明人的祖先就已在这一带过着茹毛饮血、穴居野处的原始生活。约四千至七千年前,滇池一带已有了定居的农业民族,从事“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和狩猎、饲养畜禽等多种经营活动,并已能纺纱、织布。滇池地区和稻谷种植至今至少已约有数千年的历史。 

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滇池地区氏族部落林立,以百濮人为主。氐人、羌人等游牧民族由陕西、甘肃、青海、四川一带越过金沙江进入滇池地区以后,与当地濮人融合形成滇族,促进了滇池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前三世纪(纪元前298~277年间),楚国大将庄蹻率众入滇,抵滇池地区,与当地部落联盟,建立了“滇国”,自称“滇王”,其故城在今晋宁县晋城镇。“庄开滇”带来了楚国和中原内地先进的文化、技术,对促进当时以滇部落为主的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西汉王朝建立后,积极谋求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士卒,滇王被迫归降。

汉王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设置了益州郡,郡治与滇王驻地同在今晋城附近。郡下设县:昆明为谷昌县,昆阳为建伶县,晋宁为滇池县,安宁为连然县,富民为秦臧县,宜良为昆泽县,把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度推行到了西南边疆,标志着古代云南接受中央王朝直接统治的开始。郡县制度的施行,有力地促进了滇池地区奴隶制社会的解体。汉族移民和中原内地先进技术、文化的传播,使滇池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蜀汉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改益州郡为建宁郡,“郡治仍益州郡之旧”,任用“大姓”为地方官吏,实行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

271年(晋武帝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兴古)从益州(治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与益州同列,为全国十九州之一。东晋以后,“方土大姓”爨氏势力逐渐强盛,成为滇中地区的统治者。339年(成帝咸和十四年),晋王朝封爨琛为宁州刺史,并承认其世袭地位。

历经南北朝隋初的二百多年间,在中原政治动乱、民族纷争的形势下,爨氏对昆川一隅的统治,保持了“力役齐平,教化清静”的较为安定的社会局面,使滇池地区的社会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到梁末隋初爨瓒、爨震时代,滇池地区已是“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成为当时西南在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617年唐朝建立,先后在云南设置了九十二州。滇池地区为九十二州的主要部分。

618年 ,唐任命爨氏子孙爨弘达为昆州刺史,治理属县,治所仍设在益宁城。唐代中叶,蒙氏势力在洱海地区崛起,建立南诏国。

697年,昆明归附武周,武则天将其置窦州。

746~747年,蒙氏皮罗阁进兵安宁攻灭爨氏。

765年蒙氏阁罗凤(南诏国国王)命长子凤迦异(凤伽异)于昆川置拓东城,并令其驻守。拓东城就成为了当时南诏国的东部重镇。拓东城的开辟,为古代昆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发展成为南诏的第二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往来广西、贵州和安南(今越南)的重要通道,在当时大西南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东南亚的国际交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大理国时称鄯阐城。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

937年,大理段氏夺取南诏政权,建立大理国,统一了云南,在拓东城的基础上设鄯阐府(善阐府),为大理国八府之一。府治沿袭拓东城。段氏政权在其内部经历了较剧烈的社会变革,释奴隶,免徭役,进一步瓦解南诏的贵族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鄯阐府的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繁华的市中心逐渐移至盘龙江以西(今金碧路、三市街)一带,大理国国主也经常驻节于此。段氏统治者在鄯阐营造宫室园林,兴修水利,到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发展成为滇中一座“商工颇众”的繁华城市。

1253年(元宪宗三年),元军攻占云南。

1276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赛典赤主滇后,把军事统治时期所设的万户、千户、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置昆明县,为中庆路治地(昆明命名即始于此),并把行政中心由大理迁到昆明。自此,昆明也正式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元朝统治时期,经过初期的军事掠夺和民族镇压之后,逐渐代之以定赋税和改善民族关系的政策,并大兴民屯,整修水利,订立租赋,免除徭役,“开云南驿路”,“驰道路之禁,通民往来”。元朝官吏在昆明地区挖海口河,疏通螂螳川,降低了滇池水位,不仅解除了昆明城市的水患,还“得壤地万余顷,皆为良田”,扩大了农田面积。并修金汁河、松花坝,引盘龙江水灌溉滇池东岸农田;还从内地引进养蚕技术,发展丝织业,使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利十倍于旧”,使滇池地区的政治经济在元朝中期有了新的发展。

1381年(洪武十四年),明朝进军云南后,改元代“路”一级行政区划为府,仿内地建制,设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

清朝后期,自鸦片战争,特别是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法战争以后,法、英等帝国主义势力迅速侵入云南。1884年(光绪十年)创立的云南机器局,成为昆明近代工业的开端。之后,造币厂、制革厂、官印局、电报局、邮政局等官办企业也应时而生。

1900年(光绪廿六年),昆明开始出现商办企业。

1905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把昆明辟为商埠。

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滇池出现小火轮,市内也开办有“人力车公司”。

1910年(宣统二年),滇越铁路修通昆明。进一步加强了昆明作为全省商业、贸易中心的经济地位和交通枢纽地位。到1911年(宣统三年),全市已有火柴、面粉、玻璃、香烟、五金、制茶、皮货加工、西药加工、火腿罐头等十多种行业,最多的为火柴业,已有厂商四家。此外,还有四十三处煤、铅、铜、铁、碗花(钴)等矿产的小规模开采。 

1911年的“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

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首义”,全国响应。

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

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

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抗日战争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

1937年,抗日军兴,外地的工厂、学校内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才流入昆明,促进了昆明经济的短暂繁荣。国民党中央和云南地方的官僚资本纷纷在昆明设置和开办工厂企业,如中央机器厂、炼铜厂、电工厂、发电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等相继建立。

行政区划沿革

自民国来,昆明市行政区域几经调整,由4.49平方千米扩大到21473平方千米。

民国二年(1913年)4月,“废府存县”,裁去云南府,保留昆明县,由省政府直接领导。昆明城区在建制上仍属昆明县,但划归省会警察厅管辖。民国八年(1919年),省长唐继尧“废督裁兵,实行民治”,把省会所在地划出来为市,设云南市政公所于翠湖的湖心亭,为市政机关萌芽。当时,昆明为开办市政较早的省会之一。

1920年,云南市政公所即撤裁。1922年8月1日,恢复成立市政公所,划定省会区域,脱离昆明县,隶属于市,并按历史地理关系命名为昆明市。市政公所直接受省政府的监督,督办由省长任命。昆明市政公所管辖区域东西长5.4里,南北宽6.3里,面积4.49平方千米,行政上分为6个区。 

1934年,昆明市政府呈准将昆明县附近市郊村落大小27村划入市区管辖。市辖区域总面积19.25平方千米。

1939年11月,云南省政府正式批准昆明市为云南省政府直辖市。

地理环境位置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位于东经102°10'~103°40',北纬24°23'~26°22',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南濒滇池,三面环山,滇池平原。昆明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总面积21012.54平方千米。

昆明市地貌

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m。拱王山马鬃岭为昆明境内最高点,海拔4247.7m,金沙江与普渡河汇合处为昆明境内最低点,海拔746m。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m之间。

气候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昆明全年温差较小,市区年平均气温在15℃左右,最热时月平均气温19℃左右,最冷时月平均气温8℃左右。历史上年极端气温最高31.2℃,最低-7.8℃。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日温差较大,紫外线强度较高,一天之中有四季,有遇雨变成冬之说,在冬、春两季,冬季日温差可达12~20℃,夏季日温差为可达4~10℃。 

昆明气候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1.春季温暖,干燥少雨,蒸发旺盛,日温变化大;2.夏无酷暑,雨量集中,且多大雨、暴雨,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故易受洪涝灾害;3.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秋季降温快,天气干燥,多数地区气温要比春季低2℃左右。降水量比夏季减少一半多,但多于冬、春两季,故秋旱较少见;4.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5.干、湿季分明。全年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明显地分为干、湿两季。5~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5%左右;11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

昆明市虽位于北纬亚热带,但境内大多数地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素以“春城”之称而享誉中外。其特点一是春季温暖,干燥少雨,日温变化大。月平均气温多在20℃以下。二是夏无酷暑,雨量集中,降雨量占全年雨量的60%以上,平均气温22℃。三是秋季温凉,天高气爽,雨水减少,霜期开始。四是冬无严寒,日照充足,天晴少雨。每月晴天平均在20天左右,日照230小时左右,雨日4天左右,全月降雨量仅占全年的3--5%。

人口

2019年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 695 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511.5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 73.6%。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1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3.84%,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8个,即彝族391337人,占总人口的7.7%、回族146922人,占总人口的2.9%、白族71443人,占总人口的1.4%、苗族45013人,占总人口的0.89%、傈僳族17289人,占总人口的0.34%、壮族13835人,占总人口的0.27%、傣族13101人,占总人口的0.27%、哈尼族10649人,占总人口的0.21%。全年出生人口5879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3‰。


历史文化地名由来

“昆明”一词作为地名,在唐代以前很难稽考。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

见诸记载,“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由此可见,“昆明”一词是古代云南一个少数民族的族称。 

“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按此处置昆明县,非今之昆明,乃四川定笮镇(今盐源县境)。唐代为什么把定笮镇命名为“昆明”,记载当中已写得很清楚,系它接近昆明之故。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宋宝祐二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晋常琚解释说:“夷人大种日昆,小种日叟。”这句话可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

风景名胜

石林风景名胜区,位于路南县境内,距昆明市86千米,景区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叠水、长湖、月湖、芝云洞、奇风洞7个风景片区组成。全县共有石林面积400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岩溶地貌为主体的,在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风景名胜区,被人们誉为“天下第一奇观”。

九乡溶洞是国家级风景区,地点位于昆明市宜良县,景区距离宜良有40多千米的路程。据说九乡何以得名,人言人殊。九乡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云南省新兴的以溶洞景观为主、溶洞外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滇池位于昆明市南的西山脚下,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公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km,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度假观光和避暑的胜地。滇池形似弦月,南北长39km,东西宽13.5km,平均宽度约8km。湖岸线长约200km;湖面面积300k㎡,居云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m,平均深度5m,蓄水量15.7亿,素称“五百里滇池”。是中国第六大内陆淡水湖。

大观楼位于昆明市区西部,距市中心约6km。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而得名。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由清代名士孙髯翁所作180字的长联,垂挂于大观楼临水一面的门柱两侧,号称“古今第一长联”。

大叠水瀑布位于路南县城西南20千米,大叠水瀑布又名飞龙瀑,号称"珠江第一瀑"。瀑布的水源系南盘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达150立方米/秒。有公路相通至叠水电站,舍车步行二三千米便可到达。景区中群山耸立,植被丰富,满目青翠。清水河峡谷陡峭险峻,幽深古雅,处处散发着大自然深处的浓郁气息。西山

西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景区、国家滇池旅游度假区核心景区之一,位于昆明市西郊15km,由华亭山、太华山、罗汉山等组成。它峰峦连绵40多千米,海拔1900~2350m。相传古时有凤凰停歇,见者不识,呼为碧鸡,故也称碧鸡山。又因形状像卧佛,也叫卧佛山。

翠湖位于昆明市五华山西麓,占地面积352亩。湖东北有“九泉所出,汇而成池”,故又名“九龙池”。堤畔遍植垂柳,柳枝拂面,湖内多种荷花,藕花飘香,旧有“十亩荷花鱼世界,半城杨柳抚楼台”之联,被誉为“城中碧玉”。有亭、台、回廊、曲桥等建筑,其建筑精致玲珑,亭阁均有匾对,歌咏园中的景观。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北与纪念赛滇池的“忠爱坊”相配,合称“品字三坊”,成为昆明闹市胜景;南与建于南诏的东西寺塔相映,显示了昆明古老的文明。东坊临金马山而名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东川红土地被专家认为是全世界除巴西里约热内卢外最有气势的红土地,而其景象比巴西红土地更为壮美。东川红土地指的是位于昆明市东川区西南40多千米的新田乡、有一名叫“花石头”(在109千米程碑处)的地方,这里方圆近百里的区域是云南红土高原上最集中、最典型、最具特色的红土地。

云南圆通禅寺位于昆明市区内的圆通街,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已有1200多年的建寺历史。同时它也是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它始建于唐朝南诏时代,初名补陀罗寺。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建圆通寺,元朝皇帝“赐玺书嘉”。扩建工程历时18年,直到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才告完成。明朝时,圆通寺得到扩建,山顶又新建接引殿。清朝时也得到多次重修。

真庆观初名“真武祠”,始建于元代,是海内外道教界知名的道观。真庆观也是历史上昆明市区占地面积最大、保存明清两代建筑最多、较完整的道教古建筑群。

历史悠久的官渡镇位于昆明东南郊,是昆明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官渡古镇大门(大牌坊)位于昆明东南郊 8 千米处,地处滇池北岸、宝象河下游,占地 17 平方千米。官渡古镇文化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丰富,在不到 1.5 平方千米的面积内就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五山、六寺、七阁、八庙等多处景观。 


谢选骏指出:昆明在云贵高原,所以天看起来特别低……昆明人看起来很温和,但是回民却很凶恶。长途车的司机非常顽劣,我后来搭了一辆顺风车回到了昆明,价码是我负担司机的全程饭费,大约一周左右才能从景洪到昆明!昆明最有名的故事就是西山龙门的开凿者——


网文《昆明西山龙门的雕刻者是谁》(文化杂谈 2020-02-18)报道:


昆明是春天的城市,有“四时无日不开花”的美称。这个高原上的边城,以它温和的气候和美丽的姿容吸引着无数的中外客人。人们到了昆明,常会听到这样的顺口溜:“不玩西山,等于没有到昆明;不登龙门,等于没有到西山。”的确,西山是昆明风景的代表;而龙门呢,要算是西山名胜之最了。


昆明西山龙门,耸立在万仞悬崖之上,当人们登临龙门达天阁的时候,远眺繁华的市区,俯瞰茫茫的滇池,顿觉眼界开阔,心旷神怡,如同置身神都仙境。特别使人倾倒的是浩大而制作精巧的龙门石雕艺术。你瞧:在那上顶苍穹、下临深渊,在鹿子、岩羊都不敢攀附的峭壁竖岸之上,开凿蜿蜒的隧道、开阔的石窟,雕刻仪态若动的神像、建立挺拔俊秀的龙门牌坊,是多么不容易啊!关于龙门的雕刻者,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


西山脚下,在滇池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个贫穷的青年石匠叫陈彼邪,他外朴内秀,心灵手巧,手艺特别高超。陈石匠雕琢的各种物像,个个栩栩如生,博得乡亲们的赞扬,因此他也博得不少姑娘的爱慕。后来,陈彼邪与邻村的刘姑娘好上了。他俩心心相印,海誓山盟。可是陈彼邪手艺再好,也毕竟只是一个石匠,他心爱的刘姑娘,被外村有财有势的人家相中了。姑娘虽不愿,但幼弱的小鸡怎能敌得过凶恶的老鹰,终究被逼嫁了。刘姑娘含着眼泪过日子,不久就活活地屈死了。临死时,她还呼唤着石匠的名字呢!


陈彼邪知道这不幸的消息后,犹如遭到晴天霹雳,人一下子失去了力量。尽管许多人同情他、关心他、安慰他、奉劝他,可是,陈彼邪忠于爱情的心就如同忠于他的石匠手艺的心一样,要他忘掉原来的姑娘就等于要他抛掉石匠手艺,那是不可能的。陈彼邪把对刘姑娘的爱,全部倾诉到他的雕刻艺术中去了。他将愤忿的心情投入石刻艺术,暂时忘却了人间的肮脏与不平。艺术就是他的情侣,他决心永不成家。


不久西山道教圣地三清阁的道士们决定开山凿道,让人们登到最高处,尽览湖光山色,同时来三清阁烧香拜神。陈彼邪带着石匠工具和简单的行李,加到这工程的施工行列里。开始,道士和石工们只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的劳力看待,可是不几天,他们就被这个沉默的青年人吸引住了:每天,星星不落他就起床,月亮露脸他才收工;他舞锤使錾像姑娘们摆弄绣花针一样轻巧熟练,他凿击岩石的叮当声,或轻或重、或快或慢,像是敲击乐器一样地动听;他做的石活,该直的地方像箭杆一样直,该弯的地方像车轮滚出的印子一样弯得自然,该平的地方像刨子刨过一样平展;他还根据对石壁险势的观察,提出在最高最险处开凿龙门的大胆创意。大伙看得出来,这青年不是来求生活的,他是个有心志的人啊!


西山上的茶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龙门工程一凿一凿地进展着;滇池里的潮水落了又涨,涨了又落,那蜿蜒蛇行的石隧道一寸一寸地延伸着。参加凿石的工匠换了一批批,三清阁里的道士换了一个个,只有那年青的石匠还在默默地坚持着。他手里的钢凿不知磨秃了多少根,铁锤不知用坏了多少把,不知过去了多少个年月,他额头上爬满了皱纹,鬓发上布满了清霜,年轻的石匠成了老人。


岁月不负有心人,渐渐地,那方正的石窟凿成了,那栩栩如生的文昌像、关圣像、魁星像雕出来了,龙门牌坊在陡崖上耸立起来了!再把魁星手里的那支笔雕出来,整个龙门工程就可以完工了。这天,陈彼邪怀着喜悦的心情,为了今天,花了他整整一辈子的心血,不知是由于心情太激动还是由于年老眼花,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在陈彼邪雕刻魁星手中那去笔时,那笔头“嗒”的一下被雕断了。一件凝聚了十几年心血汗水的完整艺术品,竟然在最后一笔留下了瑕疵,这对严肃的艺术家来说,是多么痛心的事,是多么巨大的打击!这冷酷的现实,使老石匠勾起了旧时如烟如云的回忆。今生在尘世里不能得到团圆,难道在艺术世界也不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么?陈彼邪老泪纵横,沮丧悲戚至极,他凭栏仰天长叹一声,便纵身跳进悬崖下的滇池水中……


而今,龙门魁星手中的那个笔头,是后人用石膏给补上去的。据说陈石匠羽化后,立即被鲁班祖师神接走了。老石匠走了,几百年过去了,但是,他的青春和爱情与河山同在,他的生命与龙门石雕艺术同放光彩,他的故事永远传诵在人们的口上,印在人们的心中。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说清楚的是,这些道路围栏石室石雕,都是在原石整体上一气雕凿出来的,所以,这个错误是无法补救的!而这个故事竟然把献身艺术的雕刻家描写为失恋者,太太太低俗了。


《昆明5处摩崖石窟 西山龙门保护最好》(2021年05月10日 昆明日报 )报道:


文物普查工作者在龙门石窟进行现场测量清理。


“西山龙门石窟位置险峻,紧贴悬崖,面朝滇池,可以算得上是全国比较有特点的石窟景点了。”4月23日,在西山风景名胜区游览龙门石窟后,吉林游客张俊明觉得不虚此行。


日前,由昆明市文物局开展的全市石窟寺专项调查结果出炉,昆明有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5处列入省级调查和研究工作计划,摸清了昆明石窟寺文物资源的“家底”,为昆明市后续保护管理和利用提供基础和依据。


昆明5处摩崖石窟 全由民间自发开凿


记者从云南省文物局获悉,截至今年3月底,云南共梳理出石窟寺(含摩崖造像)资源共计44处,包括新发现9处,分布于昆明、昭通、大理、迪庆等11个州市。其中,石窟寺12处,摩崖造像32处。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文博馆员吴沄介绍,目前,《云南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专项调查工作报告》已通过省级验收,云南省对石窟寺保护的措施建议也上报国家文物局,下一步,云南将按照国家的批复要求开展后续保护工作。


“石窟寺是中国重要的文物类型,云南省石窟寺集建筑、雕塑、壁画、书法等艺术于一身,体现了多民族文化融合、地方性文化丰富、宗教文化多样的特征。”昆明市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李培聪介绍,在昆明通过省级验收的5处石窟寺(摩崖造像)中,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为一般登记文物。


“在我国比较有名的石窟中,敦煌、云冈、龙门石窟的开凿往往集中了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甚至由当时政权来组织实施。云南最为著名的大理剑川石宝山石窟,就是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地方政权组织开凿的,历经多年开凿而成。”李培聪介绍,昆明的5处石窟寺(摩崖造像)面积虽然较小,但时间跨度从宋代到清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地域风格显著,全部由民间自发开凿,展现了老百姓的巧手与智慧,是社会各阶级精神活动的集中反映,对研究昆明地方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西山龙门石窟 保护措施最完善


通过昆明石窟寺专项调查可以发现,西山龙门石窟在保护现状、安防措施、利用开发等方面都“一枝独秀”:不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和防雷设施,还获得了旅游收益和文化传播效益。记者在实地探访西山龙门石窟中发现,景区内配备了30名文物消防人员,可随时出警,沿途还有工作人员,随时对游客有序参观进行提示和疏导。


西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负责人班国瑞介绍,按照门票总收入5%—10%标准,景区每年投入50万至100万元用于石窟保护修缮工程,“西山龙门石窟集自热风光游览和历史文化体验于一体,是昆明著名的人文景观,我们在开发石窟旅游中当然首先要做好保护。” 班国瑞介绍,景区每天都会安排专人对古建筑、文物进行检查并登记。


然而,昆明另外4处石窟寺(摩崖造像)的保护现状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市文物局发现,它们均未安装防雷系统。其中,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的消防、安防设施均未建设。


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始建于明末清初,为依山崖下石灰岩溶形成的孤行溶洞开凿而成,当地村民称此窟为“硝洞”。李培聪介绍,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虽然文物保护等级不高,但其身躯皆呈圆形,体态精美、雕刻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和社会价值。


可惜的是,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目前损坏和脱落现象较为严重,碑文也被溶蚀得几乎看不清楚文字。“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位置偏远,远离城市,交通极为不便,且地方政府财政极为困难,加上文物管理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因此我们无法聘请专职的安全保卫人员看守,只能委托所在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村委会代管。”东川区文管所所长唐秀峰无奈地表示,“该石窟位于大牯牛寨山主峰西北坡悬崖下,我们开车到戛德麻栗坡村还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才能到达,只能实现一个季度进行一次消防安全巡察。”


日前,《云南省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方案》提出的“开展安宁法华寺石窟等中小石窟寺抢救性保护”引起社会关注。安宁市文管所所长武显介绍:“法华寺石窟各时期的造像与摩崖石刻因为地处人烟稀少的野外,且石窟本身为红色砂岩,自身存在日益严重的风化和渗水问题外,人为的刻字涂鸦以及其他直接性的破坏行为更需要多加防范。以后我们会对离平台地面较近,容易遭受破坏的卧佛、晚照石刻等文物重点进行监控保护,防止进一步被破坏。”


现在,安宁法华寺石窟寺、西山龙门石窟寺、禄劝三台山摩崖石刻、晋宁北方天王摩崖石刻均已开始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唐秀峰表示,东川麻栗坪石窟观音造像距紫霞宫景区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汪家箐石板房的直线距离仅有2公里,石窟也将为当地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发展带来良好契机。昆明石窟寺(摩崖造像)将如何进行保护?有哪些保护难点和创新点?本报将持续关注。(记者王姗报道 昆明市文物局供图)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探究一下,为何西山龙门得到了最好的保护?在我看来,显然,是那位自杀的雕刻家,对此发挥了典范的催眠作用……他的一生,比米开朗基罗更加精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友谊和亲情不会因为政客而中断

《挺川vs.反川,中国民主倡导人士因特朗普分裂》(袁莉 2024年11月12日)報道: 在许多倡导民主的中国人当中,特朗普漫长而声势浩大的竞选活动以及如今他的再度当选引发了深刻的分歧。 居住在北京的作家王力雄因撰写批评中国的文章而遭到监禁和监视。大选前一天,他在X上发帖表示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