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0月16日星期一

谢选骏:“夏”是肉刑国度的表达

《考古发现中的断足现象与刖刑》(2015-10-15 刘明科)报道:

197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后岗发掘了一批古墓,其中M16西侧二层台上的殉葬人骨架保存完好,但少一下肢骨。胡厚宣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是一个生前就受过刖刑残害的奴隶。

1988年11月7日,在宝鸡市南郊茹家庄西周遗址区发现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刖刑奴隶守门方鬲格外引人注目。这件鬲呈长方体,带盖,盖出土时已残破。通高18.7厘米、口纵22厘米、口横14厘米,重4.3公斤。器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器身,下部为炉身。炉前中部有双扇门扉,左门关闭,右门敞开,门外靠门站立一缺左足、断右臂,即受过刖刑的男性奴隶。这类刖刑题材的青铜鬲以前在陕西扶风就有出土,美国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也各收藏有一件刖刑人守门方鬲,门上均铸有受过刖刑的奴隶守门。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的西周晚期的它盘,器足亦为四个受过刖刑的奴隶,1974年山西闻喜上郭村西周晚期墓群中出土的一乘刖人守车上的人也是受过刖刑的。这些以刖刑作题材的考古发现证明,古代的刑法确有刖刑。

刖刑是中国古代墨、劓、刖、宫、杀五刑之一,又称剕刑,指砍去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刖刑在夏朝称膑,周朝称刖,秦朝称斩趾。亦有指刖刑是削去膝盖骨(膑骨)使犯人不能站立的说法。

夏朝开始有肉刑,当包括刖足在内。如“夏”字的产生就与夏桀凶暴的肉刑历史有关,所以夏桀也就成了凶暴的代名词。“夏”字始见于春秋时代的金文,最早为学界接受的是秦公簋中的那个“夏”字,它是从晚商甲骨文里继承的,还是春秋时人们自己创造的?现在难有定论。但是,创造这个字的人一定不会无缘无故地造出这样一个不仅恐怖,而且血腥的字来。这个“夏”字表示的是一个人,这个人的左臂已经不知去向,两条腿的右膝下被砍掉了,左腿自大腿以下也被砍掉了,右手撑着已经被砍掉了右脚的腿部。身边丢着两把刀。按照甲骨文的造字规律,刀上应该滴下几滴血。秦公簋上的这个“夏”字,其实就是对遭刖刑惨死者的白描。

商代五刑在古文献和甲骨文中都有记载。其中的刖刑就是锯掉罪人的一条小腿。

西周开始刖刑已普遍施行,并且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文书。到春秋战国以后,直到汉文帝时,把应断右脚的改为死刑,应断左脚的改为笞五百。春秋时将人判处刖刑时,视所犯罪行的轻重,有的刖去一只脚,有的要刖去双脚。战国时,刖足也是常见的刑罚。如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膑的故事就是一桩典型的事例,孙膑受师兄陷害,受的就是刖刑。听说他名字本来叫孙宾,受刑之后,才改为孙膑。据《史记》记载,魏惠王时,庞涓仕魏为将军,他忌妒同学孙膑的才能,把他召来,设计“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所谓“刑断其两足”,显然是刖足的意思。《潜夫伦》记此事云:“孙膑修能于楚,庞涓自魏诱以刖之。”这更明言是刖足。但也有人说孙膑受的刑罚是被剔去双膝盖骨。历史上关于孙膑所受刑罚的两种说法,具体地证明了前面所谈到的关于刖、剕、膑的含义彼此混淆的情形。

考古发现中这种屡见不鲜的断足现象,充分暴露了先秦时期奴隶主贵族的极端凶残。他们一方面将受刑的犯人的双足或一足剁去,怕他们进行反抗和逃跑。另一方面,依然不放过对他们的奴役,这种刑罚的奴隶虽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仍体罚他们作守门一类的简单劳动。这些刖刑题材文物的不断发现,为研究古代社会与刑法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原文刊于《收藏快报》2015年10月14日第12版)


谢选骏指出:如果说,“夏”是肉刑国度的表达,那么“夏商周工程”可能要落空了——因为“夏朝”可能就是一个类似伊斯兰国那样的四处流窜的恐怖主义集团。


2023年10月15日星期日

谢选骏:中美兼容论从太平洋升级为地球版了

《习近平晤美国参议院代表团 称“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BBC 2023年10月10日)报道:


10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美国国会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Chuck Schumer)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两党代表团。


该代表团由六位参议员组成,民主党籍的参议员除舒默外,还有玛吉·哈桑(Maggie Hassan)和乔恩·奥索夫(Jon Ossoff),以及共和党籍的迈克·克拉波(Mike Crapo)、比尔·卡西迪(Bill Cassidy)和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


这是将近四年来,首次有来自美国国会的代表团访问中国。今年以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财长耶伦(Janet Yellen),以及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John Kerry)、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


外界认为密集的来访是为下一次“习拜会”铺路。在上述代表团抵达中国当天,美国总统拜登表示,在11月于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期间他与习近平会面是“有可能的”,但尚未敲定。


信号


与此前多次美国高官访华类似,此次访问团到访,有积极信号,也在重申立场。


据中国外交部的信息,习近平会见舒默时称,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


“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是古希腊历史学家提出的理论,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挑战既有强权,必然会引发冲突。2012年,美国国际关系学者艾利森(Graham Allison)套用这个理论形容美中两国的竞争。


外界从会面后的记者会获悉,美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与习近平的见面时间达到80分钟。


对此,舒默评价:“我们此前预想的时间更短,甚至只有这个时间的一半。”


这体现出中国对此次会面的重视。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表示,双方对话是“坦率、坦诚、详尽且具有实质性”,是“一次进步”(a step forward)。


当前美国正值选举季,舒默表示他与习近平会面时,表示希望在华美国企业可以享有公平竞争的环境、负责任的竞争以及对等互惠性;同时重申希望中国采取积极行动,阻止芬太尼(fentanyl)等毒品流入美国。


“气氛烘托到位了。”一位长期旅居美国的中国智库学者表示,如果把年初布林肯到访时的气氛和舒默访华对比,就能看出区别,这次中方的态度明显友善,沟通也更趋细致。


上述学者称,这长达半年的频繁到访,逐步为11月潜在的“习拜会”搭建框架,如果拜登连任,“习拜会”的成果将主导未来五年,如果特朗普再上任,一切推倒重来。“拜登也想借此向选民展现他在外交上的成熟、可控。”


插曲


舒默访华正值多事之秋。


10月6日,舒默抵达上海当天,美国商务部宣布把42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原因是它们支持莫斯科军事和国防工业,其中包括向俄罗斯供应原产于美国的集成电路。


对此,外交部在记者会上并没有直接回应。外界猜测中国希望淡化处理,背后原因也可能是10月6日正值中国国庆假期,而10月9日的记者会已经几乎被以巴冲突的提问占据。


10月7日是犹太安息日,巴勒斯坦哈马斯(Hamas)武装血腥突袭以色列并劫持人质,随即以色列彻夜轰炸加沙(Gaza)哈马斯目标。


在美领馆的记者会上,舒默说代表团与习近平会面时提到了以巴冲突,希望中国能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阻止伊朗在扩大以巴冲突方面扮演角色。舒默称,中方对此回应道,将向伊朗转达。


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发言人毛宁表示:中方高度关注近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对巴以冲突造成平民伤亡感到十分痛心,反对和谴责伤害平民的行为。中方反对扩大冲突、破坏地区稳定的行动,希望尽快停火止战,恢复和平。国际社会应切实发挥作用,共同推动局势降温。


10月9日,一辆汽车冲撞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大楼,司机被警方开枪击中。


对此,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发言人表示,目前犯罪嫌疑人已被警方控制,“我馆严厉谴责这起暴力袭击事件,保留追究事件相关责任的权利。我馆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迅速查明真相,依法严肃处置”。


舒默称,有代表向习近平提出,希望中国能利用其对伊朗的影响力,阻止伊朗在扩大以巴冲突方面扮演角色。


波折的中美关系


在美国民主体系下,美国选民由535名议员代表,他们被称为国会议员。国会由两院组成——参议院和众议院。参众两院共同制定法律。


参议院是上议院,有100个席位,美国50个州,无论大小,各有两名参议员代表本州。参议员任期六年,每两年有三分之一的参议院议员面临竞选连任。


众议院有435个议席,每位众议员代表各自所在州的一个特定选区,任期两年。


此次到访的舒默是参议院的多数党领袖。去年8月到访台湾的佩洛西是众议院议长。后者访台时,中国方面反映强烈,终止了几乎所有与美国的官方交流渠道。


去年11月,共和党以微弱优势翻盘,成为众议院的多数党,佩洛西告别议长之位。在同一个月巴厘岛G20峰会,拜登与习近平会面后,中美关系再次开启修复的过程,并且有了后来国务卿布林肯的访华安排。


然而,今年2月中国“间谍”气球事件,使中美关系修复过程再次中断。数月后,布林肯访华得以重启。


但布林肯前脚刚走,拜登在公开活动中称习近平为“独裁者”,招致中方反对。7月耶伦访华被认为是继续这一修复过程的尝试。


再加上气候特使克里,雷蒙多,以及国会代表团来访,密度和广度都较为少见。外界猜测,这些访问都是在为下一次“习拜会”铺路。


谢选骏指出:人说——

据中国外交部的信息,习近平会见舒默时称,中方始终认为中美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中美各自取得成功对彼此是机遇而非挑战;“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必然,宽广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中美两国经济深度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从对方的发展中获益。——我看,上述的“中美兼容论”已经从“太平洋”升级为“地球”了。因为此前的说法是,“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不过我早就指出过了,“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的说法很不吉利,似乎暗示着,太平洋足够吞没中美两国!现在好了,中美兼容论从太平洋升级成了地球版,是有容乃大,还是冲突的筹码加大?

2023年10月14日星期六

谢选骏:孙隆基鹦鹉学舌+没有主见

网文《孙隆基》报道:

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在台湾受大学教育,获台湾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后赴美深造,于明尼苏达大学专攻俄国史,获硕士学位,转赴斯坦福大学专攻东亚史,期间并在上海复旦大学进修一年,获博士学位。曾在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大学任教。

人物生平

他的研究兴趣是多方面的,有研究论文多篇,重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和The Chinese National Character From Nationhood To Individuality.

现为美国孟菲斯大学历史系教授。

兴趣培养

资料来源:南方周末

■秘密书架

□孙隆基

当编辑要我推荐书单时,有无从入手之感,因为一生看过的书很多,同时也在进行将近十项研究,有些不见得是适合大众趣味的。但编者提到我庆祝千年之交的一篇文章《中国千年回顾———一个全球史的鸟瞰》,却是一言惊醒梦中人。那份应景之作是我30多年前之旧癖好的复苏:宏观式的史学思考。

我在台大念大学本部时,当时市面上有盗版书,能廉价地购得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12卷本的《历史研究》,一开卷就不能自休,认为史学家“大丈夫当如是”,当时我还给汤因比写了一封信,但在大师面前倒也不存“彼可取而代之”的非分之想。斯宾格勒从歌德的生物学立论,认为“高级文化”都是含有自身风格的有机体,其展现的生命是一千年左右,当其特殊形态发挥殆尽后,就进入僵死的“文明”阶段。汤因比宏观地把世界史化为21个文明的生命传记,他摈弃斯宾格勒的宿命论,改采柏格森的创化论,认为文明的诞生、成长、崩溃、解体皆视能否成功地回应来自环境或自身的挑战。但他说过去的文明都解体了,硕果仅存的西方亦面临崩溃的危机,其悲观论调正与斯宾格勒相同。

后来发觉自己在历史系内有给人“不务正业”的印象,待到去美国留学时,这个对历史哲学的兴趣就让位给马克思主义。此时正值1970年代美国反越战、流行新左派和“中国热”,港台留学生受其影响,出现“回归认同祖国”运动。我杂在这些人里头,原本以为找到了谈马克思主义的对象,没料到其中一些人的“向左转”是民族主义情绪性的,谈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我又变成了“不务正业”。

其时,我在美受到逻辑实证论的历史哲学训练,理解了因果律和可预测性都是一个语言问题。举例说:1605年英国发生天主教徒阴谋用炸药炸毁国会案,万一真的炸成了,其前因后果可公式化如下:

C1+C2+C3+CN

……=E在这里,C1是“火柴”,C2是“火药”,C3是“天主教徒对英国国教的仇恨”,物理学家会选择第一因,化学家会选择第二因,历史学家则会选择第三因。历来从事大历史者的毛病正是混淆了“年代学”和“逻辑时序”。后者是指不论在任何时地“因”必先于“果”的逻辑结构,这个结构就是可预测性。前者则指某一个特定时空的事件继另一事件而起。即使一个国会炸药案,其因果关系已是千头万绪,乃一个独特的、不会重现的复合体。汤、斯等人却以整个文明为单位,去寻找同步调的法则性,是对因果律和预测性的误解,并且取消了“真正的历史时间”。

经此消炎后,我的大历史热就冷了下去。但这个冷淡未免过早。近来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其实是汤因比历史哲学的复活。它不奢望预测未来,也不具20世纪上半期两次大战造成的文明危机感,而是把汤因比的“文明”作为一个单位加以分类,是概念性工具,用来讨论当今世局。汤、斯等人的历史哲学固然有时代局限性,但仍值得推荐:它们让读者拥有全球史的视野,而这个格局又是我那些“太务正业”的同事们缺乏的。

至于我如何写成《中国千年回顾》,因为逻辑实证论教导我避开汤、史等人的途径,遂试图把“在时空里只发生一次的独特事件”提升为“本质性”现象,不把它们沦为某类普遍性法则的“例证”。这个尝试并非罗列一系列孤立事件,而是让它们在保留“真正的历史时间”之身份下呈现出普遍性。

从这个角度出发环顾公元10至11世纪的世局,发现该时乃东北亚步上世界史舞台的时代:日本经汉化而转入本土化,今日疆域范围的韩国之形成,辽朝的兴起,皆在此时。它们刚好配合宋朝的建立,定都开封,中国的重心东移至大运河一线。同时宋人开始进入南洋,闽粤成为开创“热带中国”的前哨站。千年之交也是今日东南亚的奠基期:越南独立,小乘佛教成为中南半岛(除越南外)的文化底色,皆在此时,东印度群岛则于此时开始摆脱印度的影响,走上本土化,并为13世纪后逐渐伊斯兰教化铺路。这些变化,加上宋人之进入东南亚,就为今日的南洋奠定基础。

综观这一千年,中土亡国灭朝的契机多来自东北(包括蒙古,盖蒙古的发源地是满洲西部,属古东胡系统),中国有三分之二的时期受到东北亚民族的统治(包括金朝统治华北期间),千年首都之北京必须同时位于运河终端和东北国防线上,而失去中土的集团在海外建立流亡政权也成为一种规律,因为这个千年里已出现“华侨”,起源于北温带的中国向南延伸至赤道地带。同时,中国的向东位移,则使古代中国的重心如关陇地带沦为落后的“大西部”。

公元1000年前后的世局是“在时空里只发生一次”的独特机缘,但如果它决定了此后一千年的规律,那么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我的这个思考,多少受了法国年鉴学派的布罗代尔的《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之启发。布罗代尔认为地中海作为一个单元在16世纪呈现稳定的结构,但他的“长时段”结构顶多是一个世纪,我却斗胆把这个“长时段”拉至一千年。这不该妨碍我们探讨自从公元1000年开始是否出现了一个新型中国。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曾提出有不断脱胎换骨、推陈出新的“中国” 之命题,许倬云师悲叹如今遭人冷落,这个悲观是过早了一点。

谢选骏指出:从孙隆基的自述可以看出,其主要著作都是追随不同的主讲鹦鹉学舌,自己却没有一定的主见。而在我看来,他所追随的所有学派,都是一丘之貉——说的只是自己的想法,而非宇宙的真相。而孙隆基却在不同的时段,把不同的宗师当作了真理,果然是“鹦鹉学舌+没有主见。”


《孙隆基 现在我看中国人的表现,没那么负面》(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2015年12月5日)报道:

孙隆基 著名美籍华裔历史学家,曾在美国、加拿大多所大学任教,现为台湾中正大学讲座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历史学家的经线》、《未断奶的民族》、《美国的弑母文化》、《新世界史》等。

候车去采访学者孙隆基,记者揣着一本《新世界史》(第1卷)——这是孙隆基的新作,同时出版的,还有《历史学家的经线》、《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两部全新修订的作品。这时,戴眼镜、穿黑棉袄的老人凑过来,说:“读历史书好。”接着,径直谈起1967年,这个拖拉机厂的工人利用时势,“玩”遍了大半个中国。末了,他没忘记强调——“那是一个疯狂的不正常的年代。”

11月21日,孙隆基从台湾飞抵北京,落地之后当即“进入状态”。见到记者,他先拿出了详细的“行程表”,四五天时间,已被媒体采访、读者沙龙、个人演讲填满。即便如此,七旬老人的精神、思想状态,却如同他戴着的红色小围巾,显示出某种激情。

回顾中国三十年

从“千刀万剐”到“没那么负面”

“写的是‘文革’以后中国的一些乱象。”坐定之后,孙隆基首先谈起《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也就是在这里,候车时老人的闲聊,成为一个有趣的“注脚”。

上世纪80年代初,孙隆基写作了这本书,但当时没能在大陆正式出版,主要以复印件的方式流传。书中,他对中国“国民性”展开了“近乎千刀万剐式的切割”,助力“文化启蒙”,成为当时流行的热门图书。学者傅国涌曾回忆,当年只拿到十多页该“书”的详细目录,就“如获至宝”。那时,他是一个乡村中学教师,不容易得到全本。

在“国民性批判”方面,人们多将孙隆基、柏杨、李敖相提并论。“我不是写游记或者印象,我希望写出中国文化背后的结构,将一些现象串联起来。因为有这个结构,读者看起来好像比柏杨、李敖那些人有深度——李敖是谩骂,笔锋锐利,柏杨属于‘印象派’。我自己没有要和他们比较。”孙隆基对记者说。

三十多年过去,作为一个观察者,孙隆基坦承,“现在我看中国人的表现,没那么负面”。在他看来,彼时,随地吐痰、擤鼻涕、搓身上的老泥者多,现在已不多见。感觉更深的一点是,他觉得现在中国的年轻人,即使表现得很个人主义,甚至和西方那样,比如很快结婚很快离婚,但思维方式“还是集体的,而不是个人的”——这正是多年前孙隆基强调的“二人”文化——“‘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亦即是说,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对任何一方下定义”,在传统中国,这类“二人”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到了现在,这种结构“基本没有变”。

对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一书,当时常见的反应是:“它如何去救中国?”对此,孙隆基当然“没有答案”,他总是以“这本书中是我个人的陈词”来答复之;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也反映出知识人的迫切需求。如今,中国社会蓬勃发展,但其复杂性,可能迫使人们追问:“如何描述和理解当下中国?”

可以说,这是国内国外知识人共同的难题。孙隆基表示:“确实难以描述,现在任何对中国下的判断都是简单化的。”

剖析当下中国

思想被用来分析“光棍节”

去年5月,谈到明星为何爱在微博晒吃时,专栏作家黄佟佟写到其中一个原因是受众喜欢,中国人有爱吃、谈吃的传统,“美食类节目那么火爆就充分说明了我们这个民族还深深沉浸在口腔期”。

“中国人的‘吃’与‘和合性’有关,‘淫’所以称为万恶之首是因为它扰乱社群和谐。相反的,‘食’如果用来作为一种社会功能,则可以促进‘和合’感,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在围炉共食之余,就会因开怀而获得松弛。”这是学者孙隆基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的一段话,“所以你终于理解了为何演员黄海波嫖妓会引发如此大的舆论风波,而舒淇小姐发个蛋糕照就那么清新宜人,‘淫’是万恶之首,‘食’是百和之源。”黄佟佟写道。

1983年,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第一版序言中,孙隆基就以当时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香港为例,说“香港有四五层的饭店,每层有四五十张桌子,乃世界上少见的现象,连当今之世最富庶的美国都没有这种现象。”在他看来,中国文化里对“食”的执着,“是愈到了‘现代化’才愈发扬的”,“经济落后的大陆就没有这些条件”。孙隆基看到,物质条件提高,固有文化里的一些基本特色会得到“空前未有的发扬”,而不多久,大陆经济令世界侧目,美食翻新,“吃货”横行,不言而明。

2004年,作家李波出版了一本《吃垮中国:口腔文化的宿命》,指出“吃是中国的国教”。孙隆基为其修订版写了篇万字序言,其中认为“中国人惊人的现实感也表现在看透这个世界就是一大吃”。

除了爱吃、爱晒吃,2012年讨论“光棍节”时,有评论者也谈到孙隆基诠释的“二人”对应关系:“有数据显示,当下中国单身男女多达1.8亿。‘二人’的文化心理越普遍,那这节日的内涵就越为人所认同。”这都可见孙隆基观察、分析之深刻。

“我倒是第一次听到,不知道在大陆还有这样的反应。我用名词概括现象,比如‘口腔期’,还有形容一个人不成熟,就用‘母胎化’——可以有很多含义,甚至蛮有攻击性。”说完,孙隆基笑了笑,旋即补充道:“不要滥用就行,不过,很难避免,很多名词就这样流传。”

观察美国社会

“其实真正难以理解的是美国”

孙隆基祖籍浙江,1945年生于重庆,在香港长大,十八岁高中毕业后前往台湾读大学,70年代初去美国深造,1981年至1982年又回复旦大学进修,此后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多所大学任教。2005年,他回到台湾,任职台湾中正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

接受媒体采访时,孙隆基说:“我虽然在美国生活了34年,是人生中最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我在美国不生根,在中国也不生根。乡愁的问题有一点,但是要说很深的概念,真的没有。”他慢慢成了一个世界主义者。

从学者的角度来说,孙隆基的学术历程与人生轨迹,相互编织,形成了某种“共振”。加入美国国籍,并不妨碍他批判美国社会。2010年,出版了《美国的弑母文化》一书,他发现,美国母亲想通过对男孩子管制,表达对丈夫的管制,无形中扼杀了男孩的阳刚之气,于是男孩开始反抗,从心理上拒绝依赖,甚而仇恨母亲,从大量的好莱坞电影可看出,“母亲与病态结下不解之缘。”

深入剖析中、美两国社会文化之余,孙隆基又以一己之力书写《新世界史》,洋洋洒洒三大卷,第一卷新近面世。在“总序”中,他强调:“全球化的世界史势必去西方中心论。”一个世界主义者至此功成。

相比于中国,孙隆基觉得,“其实真正难以理解的是美国”。他解释道:“你说美国民主,有人说它变成了‘国安国家’,‘反恐’开始是战时措施,但现在监控别人变成了常态;新的贫富不均,差距大到史无前例;整个美国如今都是‘赌博文化’,培养赌徒,你不参与,就只能沉默,站在原地不动。”

即便如此,孙隆基并不赞同“美国衰落论”,且一如既往地紧密观察其社会动向。21世纪以来,因为离婚率太高,美国开始重新树立父亲形象的重要性。在《功夫熊猫》这部电影中,熊猫阿宝的爸爸居然是一只鹅。“两个不同物种,感情很好。父子之情,特别要描写。”孙隆基点点头。

谢选骏指出:2015年的时候,孙隆基七十岁了,也“其实碎了”——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为何呢?因为人到了七十岁,已经跳不动、吃不下、睡不着了——基本丧失了犯错误(逾矩)的能力了。2015年的时候,孙隆基七十岁了,所以他“看中国人的表现,没那么负面”了——只因为他的批判能力也“其实碎了”。


《谢选骏全集253卷·中国人的性格》

谢选骏:日本核废水的真相在少数人手里

《132比1,日本核废水事件尘埃落定!》(勿言勿问 2023-10-11)报道:


前不久,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六十七届大会在维也纳开幕。


关于此次大会,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国内媒体虽有报道,但基本都聚焦在中日代表对于核废水排放问题的激烈交锋上,给人一种正邪对立的既视感。


但实际上,在为期三天的一般性辩论中,133个上台演讲的国家里,只有中国对日本排放核废水的行为持反对态度,大多数国家都表达了理解与支持。


剩下的一部分国家,比如叙利亚对核废水排海表示担忧但未反对,俄罗斯与委内瑞拉对此则干脆没有提及。


换句话说,在日本核废水问题上,中方在国际上是相当孤立的。


更有意思的是中方代表在本次大会上的发言,虽然依旧有很多睁眼说瞎话的部分,但能明显感觉到,口风已经松了下来。可能是意识到此乃大势所趋,逆流而上无异于螳臂当车,所以在他表述完中方观点之后便说:


“机构(指IAEA)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国际监测机制,对日本不负责任行径进行严格国际监督,坚决防止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长期危害。”


这番话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向“恶势力”低头了,也难怪一个起初在中国网民口中足以毁灭人类的邪恶计划,其热度竟能降温得如此之快,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就在前两天,即10月5日,日本已经开始了第二轮核废水的排放。


此次的排海量跟第一次一样,为7800顿,不过与第一次排放时的喧嚣相比,这一次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没有掀起半点水花,媒体报道、讨论人数都呈指数级下降。


当然,这并不代表日本的努力起到了效果,亦或有更多人意识到他们高估了日本核废水排海的危害性。要是依然与第一次一样全网热搜、大肆报道与渲染、通过信息差来造谣,其效果不会比之前差多少。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种反对态度得不到国际上的普遍支持,继续嘴硬下去只会损人不利己。之前由于步子太大扯了蛋,现在只能黑不提白不提不了了之。


对此,很多人怒骂某博,质疑其是不是收了日本人的钱,竟连如此重大的事件都没有热搜,还要强行压热度。这样的反应不仅体现出中国人对于国际信息的不了解,也能看出他们连自己国家的运作机制都一无所知。


结果就是,聪明的媒体、大V已经看懂风向乖乖闭嘴了,而跟风的群众却还沉醉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不能自拔。


按照计划,日本今年打算分四次排放3.12万吨核废水,也就说,在此次排放结束之后,还有两轮排放。


可以预测的是,如果日本秉承第一轮核废水的排放标准执行下去,那么该事件基本可以宣告尘埃落定了。


网民嚎叫:


tti3000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21:35:00

文學城的新聞就是個joke

偶偶地来一发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21:34:43

当然没有报道。他是推论出来的。同理,世界上70亿人,他没有看到其中69亿9千9百多万人直接发言反对日本排放核废水。你说他会得到什么推论?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8:29:07 东西风,麻烦您提供来自 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 直接的相关信息(1.133个国家代表上台发言 2.多少国家反对日本处理水排海?)。我目前还没有在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网上找到这些资料,您要是看到了那就太好了。

hillmodel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9:15:39

顶楼下“贝尔维”及类似观点的人。

正常核电站的冷却水是核废水,日本排放的是核污染水,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楼下那些跪舔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实在恶心。如果当年前苏联的诺贝尔核电站能够轻易丢到大西洋的深海沟里,恐怕测量出来的海水核辐射很可能也是符合标准的。日本的和污染水,如果能够有足够科学根据证明让人直接接触是是可以接受的,也许没有什么。即使高污染的水,放进海里,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稀释以后肯定不会超标,但是,对于海洋生物不能够肯定无害。道德问题。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8:59:16

亲爱的网友们,请问您有没有直接来自 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的相关信息(133个国家代表上台发言,分别有多少国家明确反对,赞同日本核废水排海,或者没有对此明确表态?)。您如果有这些比较详细的资料的话,请在方便的时候提供一下。谢谢!!!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8:29:07

东西风,麻烦您提供来自 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 直接的相关信息(1.133个国家代表上台发言 2.多少国家反对日本处理水排海?)。我目前还没有在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网上找到这些资料,您要是看到了那就太好了。

东西风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8:21:02

楼下的 “苍山沭水” 你要查的是 1)会上是否有133个国家代表上台发言?2)多少国家反对日本处理水排海?如这两点都和文章符合,那作者的结论 “次事件尘埃落定” 是对的。看来你还要再好好学学中文。

东西风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7:55:34

“聪明的媒体、大V已经看懂风向乖乖闭嘴了,而跟风的群众却还沉醉在与邪恶的斗争中不能自拔。” 哈哈,太精辟了。

fancyorange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3:07:25

现在的中国真是国际笑话了。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2:52:38

If nobody can provide the direct evidence(statement/announcement)from IAEA, please waste no time on arguing about this "评论: 132比1,日本核废水事件尘埃落定!".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2:43:30

I have searched the website of 67th IAEA General Conference (******iaea.org/about/governance/general-conference/gc67/statements), but have found no statement/announcement about the so-called "132比1,日本核废水事件尘埃落定!". If anyone have seen that, could you please post that statement or announcement here? Thanks in advance!!!

zliang0057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10:12:23

全世界都是坏人,只有中国的几个喷子是好人。

西岸-影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6:31:37

没那么容易,联合国谴责以色列的投票经常是一百多比一,结果是什么?如今中国是IAEA大户,而且美国没钱不交会费,也就让中国可以威胁IAEA,日本花了大致一千万收买IAEA,中国可以卡住六千万。这种投票一钱不值。

teddy153153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6:16:00

倭人污水入海,祸及子孙!

liu98065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6:04:27

有时候对核科学半懂不懂的人就如同法轮功的信徒,把所谓的片面或有条件的科学结论当成信仰。首先任何科学结论是要先被质疑的,毕竟科学的研究方法受当前检测手段的限制。回顾人类历史,有多少当时所谓科学认证的无害物质,今天被证明是有害的?比如四环素,不粘涂层等等。日本人能将接触核燃料的污水净化到普通核电站的冷却水标准,这本身就是人类的第一次,至少需要多方验证和抽查。即使检测安全,其检测方法也非常可疑。为了骗过检测设备,先海量的稀释,然后把能测出的物质滤掉。可是总排放的有毒微量核物质,还是被排放到海里了。你把一斤氰化钾混入日本的核储藏罐里,原子能机构的检测结果也是此水安全。

凉亭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5:33:00

政府官员没文化,老百姓及更不用提了

lllwww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4:56:16

我查一下,美国英文媒体没有这个新闻。IAEA官网也没有。也可能我查漏了,但是我99%可以肯定这是假新闻。为什么用中文编一个这样的假新闻?有时非常失望,来文学城是希望用母语阅读交流,但一些人是职业坏蛋,造谣,谩骂是他们来这的唯一目的。不管是五毛还是1450都是没有基本做人原则的坏蛋。把网上新闻的自由完全破坏了,应该受到诅咒。

亮油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4:02:53

看热闹不怕乱子大。那132国里130国可能不搭界,剩下俩还不如中国一省人多。

小矛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0:40:27

还是又部份共产份子在死撑,我去年就说了交给专家去处理这样的事情,结果很多共产份子什么都不知道闭着眼睛被共产党耍得团团转,结果只会是自寻其辱,完全没有必要。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如果一下子没有专业知识去判断是非曲直,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凡是共产党说一样东西是黑的,那你们按照那东西是白的事实去理解就对了。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10-12 00:37:24

善意提醒这里的爱国网友,中国渔民在日本近海补的鱼都冒充国产呢,爱民如子的政府也不管管。。

在河边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46:22

福岛废水处理没有经验可循,根本没有什么有相关经验的专家。东电边处理边研究边改进工艺与设施,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8:13:00

gameon: 你知道核污水是鹹水嗎?你連這個常識都不知道,還幻想掌握真理?

———————

你真敢胡说啊。去看看东电对福岛核废水的处理工艺及处理水质具体数据吧;东电没有胡说,你却在胡乱洗地。

福岛融毁核芯冷却废水处理是包括反滲透除盐处理工艺的,处理后的水不含盐;初期有海水进入有含盐水,用RO处理后,处理水不含盐,但是产生有RO浓缩端的高浓度含盐二次水,这部分水暂时储存后又进一步处理,2015年后RO含盐浓缩水就被处理干净,为0了。

福岛废水经过东电工艺处理后,不含盐,有机物也基本根除,多级的活性炭过滤与化学混凝处理也基本根除了有机物与放射性,出水按东电说法是可以达到WHO规定的饮用水标准的。

难题是处理工艺与处理设施安全稳定性问题,这是人类第一次处理大规模核芯焚毁直接冷却水,工艺与设施都是需要长期验证的。

福岛核芯焚毁直接冷却废水与常规核芯间接冷却水最大不同是产生的放射性等污染物源强不同,福岛核废水源强恐怕万倍以上的高于常规核废水,一旦处理设施与工艺不能长期100%达到要求,那么排放的废水是致命的灾难。这也是日本政府最终决定不利用而是排海的根本原因,因为日本陆地负担不起闪失与风险。

就比如你把含有高浓度氰化钾的废水处理成饮用水,不会被作为饮用水源,也不会农用,其中风险就是闪失问题。况且东电处理福岛水的工艺是美先例的,东电也在不断改进。

zaa00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18:58

下面嗷嗷叫着日本排核废水很科学很无害的,必须去日本,和日本人一起喝光了它,停止排放到大海。别人不想要的凭什么强迫人家要呀,这帮人还狗屁标榜自己推崇人权和自由,一群法西斯。

苍山沭水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16:04

杀敌三千,自伤一万: "墙外早就报道满天飞了", Could you please share the links to some of those reports? Thank you!

我要真普選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14:00

gameon: 那麼日本有沒有鹹水管道,送去各家各戶呢?要不要把日本所有建築都拆掉,然後裝置鹹水管?還是那一句:先懂得常識,再來發表謬論!

杀敌三千,自伤一万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09:00

我来给中共指明一下方向:高高举起,轻轻放下。悄悄解除各项禁令,以后谁也不许再提起这件事

技术员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20:06:40

日本向前去调查的原子能委员会捐了款应该是事实吧。

bsmile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31:23

日本排废水刚开始的时候我就说了,只要国际社会严密控制废水的质量,还是可以保证安全的,毕竟稀释到海里头之后放射性元素基本上不存在了。不过前提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需要常设机构独立在那里检测废水的质量,且不受政治影响和必须多久结束。

走遍北美的小猫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31:00

我老婆刚从北京探亲归来,也是被她母亲灌输不要吃日本的鱼。可以想象现在国内愚昧和民粹的程度,已经不是科学数据和信息透明所能解决的了。真正的愚昧,都是跟病毒一样的传播方式。还好她听完我按照科学标准给她的解释,果断的抛弃了她妈的“灌输”,周末我们一起去吃日餐。当然不在意是不是日本进口的鱼。是,最好,我就怕餐厅舍不得给我们的普通日餐用日本来的鱼,太贵。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29:31

鬼子不應該排廢水嗎?應該把習思想一起當廢水排掉,中公就會支持了。

相信事实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26:59

小日本通过贿赂和欺骗得到排污许可,但毒水就是毒水,没有任何疑问。中国坚持原则,点赞!

小好人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16:21

700亿的公关费还是起了作用。

三本正经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09:33

老炮,以色列打哈马斯很符合你比拳头大小的国际关系准则,咋不发表一下高见咧?不努力工作豿糧可就没咯

京城老炮1950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7:04:01

中方拒绝缴纳60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66亿)会费的决定,很明显给了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一个措手不及。为什么此文只字未提?还尘埃落定?尘埃落定个屁!此事才刚刚开始!国际原子能机构现在一个头,十个大。日前,IAEA总干事格罗西一边半是警告半是卖惨地喊话,表示如果收不回拖欠的会费,该机构可能会在一个月内停摆,一边希望与中国好好谈谈。格罗西声称,国际原子能机构一直在跟中国沟通,希望建立就福岛核污水的排放建立一个信息联动机制,向我们公开福岛核污染的相关数据,该机制类似于该机构和韩国之间的安排。此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福岛核污水排海建立了一个所谓的国际监测机制,日本媒体一直宣称“中方拒绝加入该机制”,结果被中国驻日使馆打脸,事实上,国际原子能机构并未邀请中方参加核污水的分析和对比检测,还纵容日方倒打一耙,散布抹黑中国的谣言。比起之前的所作所为,格罗西的最新表态明显有所软化,而这似乎是国际原子能为了挽回中国信任的一种尝试。对国际原子能机构不满的远不是只有中国一个国家,俄罗斯也已经紧跟着宣布,将不再向IAEA缴纳会费,原因是该机构在日本核污水排海,美国向乌克兰提供贫铀弹、美英澳核潜艇计划上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伊朗则直接宣布,将监视伊朗的原子能机构观察团数量减少三分之一,并怒斥该机构已经成为美西方控制的工具。

生肖迷宫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6:58:05

大国外交,靠的是智慧,靠的是胆识,天赐良机稍纵即逝,只有天赐伟大领袖才能看准形势,果断出击,一招制敌。机会在哪里?2023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年度大会,机会是什么?就是日本冒天下之大不韪疯狂排放核污水,习主席雄才大略,一眼就看到契机,这是何等的良机,只要咱们中国带头谴责日本的罪恶行径,站在环境保护、爱护海洋的道德制高点,立刻就可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戴,于是把日本搞臭,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老大坐稳,何等风光!何等潇洒!想得美妙,干得爽快,在原子能机构年度大会上,中国代表慷慨陈词,痛骂日本,让亿万国人为之一振。然而接下来的场景,却让中国代表略显尴尬,与会133个国家,132个国家的代表对日本的罪恶行径毫不在乎,甚至还点赞,就连中国的铁血哥儿们,也对日本毫无微词,那些外国的领导人与习主席相比,智商何等差劲,连这给自己国家争名分的道理都不懂,真是太不称职了,难怪每几年就下台。诺大的一个大会,中国好像一个青皮在大庭广众撒泼打滚似的,本来是想借机把日本搞臭,没成想反倒是形成了历史难得一见的1:132的孤独惨状,一抖机灵把自己搞臭了,前些日子撒的那么多币换不来一个支持自己的,这人缘混得也太惨了。事实证明,国际形势相当严峻,外交战线必须戒骄戒躁,以习外交思想为准绳,才能百战百胜。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3-10-11 16:56:47

疫苗、清零、俄乌战争、日本核废水排海等等几乎所有事情,五毛们一次次被打脸,一次次舔着肿脸继续无耻的秀着智商下限。


谢选骏指出:“132比1”算什么东西?话说“真相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在日本核废水的真相上也是如此“真相在少数人手里”——日本核废水事件如何尘埃落定。

2023年10月13日星期五

谢选骏:反计划时代

《让世界变得一团糟的四个人》(托马斯·弗里德曼 2023年10月12日)报道:


沃尔特·李普曼在1947年普及了“冷战”这个词,用来定义当时苏联和美国之间正显现的那场冲突,自打知道这件事后,我一直觉得能给一个历史时期命名还是挺酷的。现在后冷战时代已经终结,我们正在进入后后冷战,急需给它取个名字。那我来吧:这是一个“本来没打算这样”的时代。

我知道,我知道这不怎么顺口——我也不指望它能流传开来——但是这描述实在太到位了。我是在近日去乌克兰的时候突然想到的。在和一位乌克兰母亲交谈时,她说自开战以来,她的社交生活已经只剩下偶尔和朋友吃个饭、孩子的生日派对“以及葬礼”。把她的话写进我的专栏里后,我加上了一句评语:“本来可没打算这样。”在去年开战之前,乌克兰青年享受着与欧盟更便利的往来,开始科技创业,考虑去哪里上大学,要不要去意大利或西班牙度假。然后,俄罗斯的入侵就像一颗陨石,一夜之间让他们的生活天翻地覆。

她不是特例。许多人的规划——许多国家的规划——现在都彻底乱了套。我们进入了一个后后冷战时代,柏林墙倒塌后这30年的后冷战时代带来的繁荣、可预测性和新的可能性,现在不能指望太多了。

原因有多个,不过最重要的是四个关键领导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相信他们的领导是不可或缺的,只要能尽可能长久地保住权力,他们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我说的是弗拉基米尔·普京、习近平、唐纳德·特朗普和本雅明·内塔尼亚胡。这四人各有各的方式,但都是从自身利益而非人民利益出发,在自己的国家和其它国家造成严重的动荡,让他们的国家在当下很难正常运转,也无法为未来制定明智的计划。

以普京为例。他起初算是某种改革者,让后叶利钦时代的俄罗斯稳定下来,并靠着油价上涨,在其治下有了一场经济腾飞。

然而接下来石油收入开始缩减,正如俄罗斯学者莱昂·阿隆在他即将出版的《骑虎——弗拉基米尔·普京的俄罗斯和对战争的使用》一书中所说,普京在2012年开始第三个总统任期时做出了一次重大转向,在那之前,俄罗斯100座城市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反普京示威,国家的经济也开始疲软。阿隆告诉我,普京的办法是“将他的政权合法性根基从经济进步转移到军事化的爱国主义上”,并且把一切问题归咎于西方和北约扩张。

在这个过程中,普京将俄罗斯变成了一座腹背受敌的堡垒,在他的意识和宣传里,只有他能保卫这座堡垒——因此就需要他永远掌权。他从俄罗斯的收入分配者变身为尊严分配者,这尊严是在各种错误的地方以错误的方式赢得的。为了重建俄罗斯祖国的神话,入侵乌克兰是势在必行。

连中国近年都有一些颇为意外的变化。自1978年以来,中国稳步开放并放松内部控制,使其比现代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可预测、稳定和繁荣,但在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国经历了几乎180度的大转弯:他取消了前任为防止出现另一个毛泽东而遵守的任期限制,无限期地让自己担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显然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在失去控制力,这导致腐败泛滥,因此他在社会和商业的各个层面重新确立了自己的权力,同时也铲除了一切对手。

这使得中国比自毛泽东时代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封闭——伴随着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的突然失踪——并引发了我们可能已经看到中国经济潜力“达峰”的说法,这将是全球经济的一场地震。


关注了一辈子的以色列与外敌的斗争,最终我会写下这样的话——如今犹太民主的最大威胁是内部的敌人,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司法政变正在分裂以色列的社会和军队——这显然也不在我的计划之内。

以色列国防部前总干事丹·哈雷尔上周在特拉维夫的一次民主集会上表示,“我从未见过我们的国家安全处于如此糟糕的状态,”而且“以色列国防军至关重要的预备役部队已经受损,战备状态和行动能力已经下降”。

这对美国来说是个不小的问题。过去50年里,以色列既是一个重要的盟友,实际上也是美国在该地区的一个前沿基地,美国通过它得以在不使用美军的情况下投射力量。以色列将伊拉克和叙利亚成为核大国的梦想扼杀在摇篮中。今天,以色列是遏制伊朗势力在整个地区扩张的主要平衡力量。

但是,这个极端的内塔尼亚胡政府渴望吞并约旦河西岸,并以类似种族隔离的制度治理那里的巴勒斯坦人,这个政府再执政三年,以色列可能会成为该地区不稳定——而不是稳定——的主要根源,成为一个更不确定的盟友——更像土耳其,而不像过去的以色列。

为什么?在《纽约时报》最近一篇关于“比比”(内塔尼亚胡的昵称——编注)的报道中,露丝·玛加利特援引了曾在内塔尼亚胡内阁任部长的利库德党人泽耶夫·埃尔金的话,他这样形容内塔尼亚胡:“他一开始的世界观是,‘我是以色列目前最好的领导人。’而后慢慢演变成了‘以色列可能发生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不再领导它,因此我为了撑下去做任何事都天经地义。’”

看着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煽动一群暴徒洗劫国会大厦,试图推翻我们2020年的选举,然后看到这个人又成为2024年的主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让我们的下一次选举成为我们有史以来最重要的选举之一——关乎这会不会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选举。不用说,这也不是在计划内的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四位领导人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在自己国内违反了自己的游戏规则——普京还在国外发动了战争——而这一切都出于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原因:继续掌握权力。而他们的本国体制——俄罗斯精英、中国共产党、以色列选民和共和党——都未能有效地或完全地约束他们。

但这四个国家之间也存在着重要的差异。内塔尼亚胡和特朗普在各自的民主国家都面临阻力,选民可能会将他们赶下台或阻止他们——而且他们都没有发动战争。习近平是一位独裁者,但他确实有改善人民生活的议程,也有主导21世纪从生物技术到人工智能等主要产业的计划。但他日益强硬的统治可能正是阻碍中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这引发了人才流失。

普京只不过是一个伪装成总统的黑手党老大。他将被人们铭记,因为他把俄罗斯从一个科学强国——1957年将第一颗卫星送入轨道——变成了一个制造不出俄罗斯以外的人会买的汽车、手表或烤面包机的国家。普京不得不为他在乌克兰被痛打的军队向朝鲜寻求援助。

归根结底,特朗普是这四个人中最危险的一个——原因很简单:当世界变得如此混乱,这些关键国家偏离计划时,世界其它国家就会依靠美国带头遏制麻烦,反对麻烦制造者。

但特朗普宁愿无视麻烦,并赞扬包括普京在内的麻烦制造者。正因为这样,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的前景才会如此可怕、如此混乱、如此令人难以理解。

因为美国仍然是世界的支柱。我们在支撑世界的时候不见得总是有智慧,但如果我们完全停止这样做——那就要小心了。考虑到其它三个重要国家已经发生的情况,如果我们摇摆不定,就会产生一个没有人能够制定任何计划的世界。


这个时代有一个简单的名字:混乱时代。(本文最初发表于2023年10月3日。)


谢选骏指出:“本来没打算这样”的时代,莫名其妙;混乱时代,陈年老套。在我看来,叫做“反计划时代”比较好——第一,这是计划经济破产的时代;第二,这是机会主义盛行的时代;第三,这是出尔反尔的时代。所以说,这是一个“反计划时代”。


谢选骏:哈马斯内鬼论

《以巴冲突:以军要求百万加沙居民24小时内南撤 联合国批评称“强人所难”》(BBC 2023年10月13日早上8点26分)报道:


联合国认为要110万加沙城居民在24小时撤离根本不可能。


以色列国防军要求加沙城(Gaza City)所有巴勒斯坦平民为自己安全着想,在24小时之内撤离至加沙地带(Gaza Strip)南面。以方坦克目前已开至加沙边界,似有准备对加沙发动地面攻势。


控制并管治加沙的巴勒斯坦哈马斯(Hamas)武装上星期六(10月7日)突袭以色列并劫持人质后,以军对加沙实施“全面围堵”,以连番空袭报复。以军星期五(13日)公告,将于“未来数天”继续在加沙有“大动作”。


联合国表示已接获以色列通报撤离命令,但“强烈呼吁”以方收回该命令。一名发言人称,这等同于要约110万加沙城居民撤离——相当于加沙总人口的一半——加沙巴勒斯坦人无法彻底服从命令。


哈马斯一方以“虚假的政治宣传”来形容以方的命令,并促请加沙民众不要离开。


不过,无数加沙北部居民还是听从警告南撤。BBC记者鲁什迪·阿布·阿卢夫(Rushdi Abu Alouf)目睹加沙河(Wadi Gaza)河畔公路上数以百计的汽车、摩托车与卡车满载家当前行。


记者说,还有许多家庭沿着公路徒步撤离,一些人还带上了牛、骆驼、羊和驴等牲畜。


哈马斯执政当局呼吁加沙城居民无视以军命令,但还是有不少居民收拾家当涌上公路撤离。


一些居民带着牲口撤离,或是依赖驴等拉车。


加沙卫生官员表示,以色列空袭当地至今,已造成超过1400人死亡;以色列称有1300人死于哈马斯突袭,至少150人被哈马斯劫走。


以色列国防军声称,“哈马斯恐怖分子”躲藏在加沙城地下的隧道网络内,隧道上方是“住满无辜平民百姓”的各式楼房。


以军公告称:“为了你的安全,还有你家人的安全,跟把你当成人盾的哈马斯恐怖分子保持距离。”


撤离命令意味着以军准备对加沙哈马斯据点策动地面攻势,大批以军坦克已开至加沙边界周边待命。


但巴勒斯坦红新月会发言人内巴尔·法尔萨赫(Nebal Farsakh)说,要让百万加沙城居民在24小时内安全撤离根本不可能。她对BBC说:“关键是他们没地方能去。”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言人塔里克·贾萨瑞维奇(Tarik Jasarevic)也说,那些需要依靠呼吸机等维生仪器的严重病患同样无法撤离。他说:“搬动这些人犹如执行死刑,要求卫生人员这样做远超麻木不仁。”


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UNRWA)称,已将加沙主要运营中心和国际职工撤至南部。工程处同时促请以色列保护所有栖身联合国避难设施内的平民安全。一些在加沙的联合国雇员表示,以军联络官是在星期四(12日)将近午夜之际送达撤离警告。


在一场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以色列国防军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海军少将(Rear Adm Daniel Hagari)回答BBC提问说,以方明知民众撤离需时。


哈加里少将说:“这是战区,我们在试着给他们时间,我们在尽一切努力,我们理解不用费上24小时。”


“问题我们是明白的。可悲的是什么?这都是哈马斯的责任。”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吉拉德·艾丹(Gilad Erdan)称联合国呼吁撤回命令“可耻”,指控联合国多年来对哈马斯的作为“视而不见”。以方要求联合国专注于争取哈马斯手上人质获释,而非对以色列说教。


加沙哈马斯执政当局媒体办公室主席萨拉马·马鲁夫(Salama Marouf)称,以军发布这道撤离命令,是要“广播并传达虚假的政治宣传,意图在公民之间散播混乱,破坏我们的内部团结”。


BBC追问英国国防大臣格兰特·沙普斯(Grant Shapps,夏博思)到底英国政府是否支持以军颁布撤离令,沙普斯并未正面回答。


沙普斯告诉BBC广播电台第四台晨间新闻栏目《今日》(Today):“英国政府支持以色列保卫自己的权利,以色列预警了他们的军事行动,让人们让开。我想这样做完全是正确的。”


谢选骏指出:哈马斯的战术行动好像在配合以色列的“扩大屯垦区”的战略目标。所以有人怀疑整个袭击行动是潜伏在哈马斯决策层内部的“内鬼”下令执行的,而以色列政府故意装作事前毫不知情。就像罗斯福装作对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前毫不知情一样。


《以巴冲突:揭开哈马斯高层人物的面纱》(莉娜·阿尔沙瓦布凯(Lina Alshawabkeh)BBC新闻阿拉伯语)同日报道:


六个哈马斯最著名的领导人


哈马斯在10月7日星期六清晨突袭以色列,让以军措手不及。事发后人们都在问:组织策划这场“阿克萨洪水行动”(Operation Al-Aqsa Flood)的人是谁?


哈马斯控制了加沙地带,这个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许多高层人物在媒体上都蒙着面,其他人则花了大半辈子躲避以色列的暗杀企图。


以下,BBC整理出目前最具影响力的哈马斯领导人,既有政治人物,也有哈马斯军事分支卡桑旅(Izz al-Din al-Qassam Brigades)的指挥官。


1、穆罕默德·德伊夫(Mohammed Deif)——德伊夫(Deif)策划了地道的修建,使哈马斯战士得以从加沙潜入以色列。他全名是穆罕默德·迪亚卜·马斯里(Mohammed Diab Al-Masry),绰号“阿布·哈立德”(Abu Khaled),外号“阿尔·德伊夫”(Al-Deif)。他1965年出生于加沙,是哈马斯军事分支卡桑旅的领导人。巴勒斯坦人称他为“幕后策划者”,以色列人则称他为“死神”或“九命斗士”。


他拥有加沙伊斯兰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求学时热爱表演和戏剧,曾组建一个艺术团体。


当哈马斯宣布成立时,他毫不犹豫地加入了行列。1989年,以色列当局逮捕了他,他未经审判在监狱里呆了16个月,罪名是为哈马斯军事机构工作。


监禁期间,德伊夫同意与扎卡里亚·肖尔巴吉(Zakaria Al-Shorbagy)和萨拉赫·谢哈德(Salah Shehadeh)建立一个独立于哈马斯的运动,目的是捕获以色列士兵——这就是后来的卡桑旅。


德伊夫出狱后,卡桑旅开始以军事组织的形式出现,德伊夫作为其创始人之一,与其他领导人一起站在最前线。


德伊夫是修建地道的工程师,正是这些地道让哈马斯武装人员得以从加沙进入以色列境内,他也是推动发射更多火箭弹战略的人之一。


然而,对他最严重的指控是,在哈马斯炸弹制造者叶海亚·阿亚什(Yahya Ayyash)被暗杀后,他策划并监督了一系列报复行动——1996年初的巴士爆炸案导致约50名以色列人丧生,以及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抓走并杀害了三名以色列士兵。


以色列于2000年逮捕并监禁了他,但在“第二次起义”(Second Intifada)开始时,他设法逃脱了抓捕者,从那以后,他几乎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现在只有三张德伊夫的照片:一张很老,第二张是他蒙面的照片,第三张是他的影子。


他多次差点被暗杀,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2年:德伊夫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他失去了一只眼睛。以色列说,他还失去了一只脚和一只手,在多次遭到暗杀之后,他说话都有困难。


2014年,以色列对加沙地带持续50多天袭击,以军再次未能暗杀德伊夫,但杀死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


他有“阿布·哈立德”(Abu Khaled)的绰号,是因为他曾在戏剧《小丑》中饰演同名角色,那是生活在中世纪早期倭马亚王朝和阿巴斯王朝之间的历史人物。


而他的外号德伊夫,在阿拉伯语则是“客人”的意思。他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他不会在一个地方呆很长时间,每天晚上都睡在一个新的地方,以逃避以色列人的暗杀。


2、Marwan Issa(马尔万·伊萨)——以色列形容伊萨是个“只做不说”的人,并说他非常聪明,“能把塑料变成金属”。


以色列形容他是一个“行动而非空谈”的人,并表示他非常聪明,“可以把塑料变成金属”。


马尔万·伊萨,又称“影子人”,并以化名阿布·阿尔·巴拉 (Abu Al-Baraa) 为人所知。


他是德伊夫的得力助手,卡桑旅的副总指挥,也是哈马斯政治和军事部门的成员。


他很早就加入了哈马斯,以色列军队在“第一次起义”(First Intifada)期间拘留了他五年。


以色列表明,只要他还活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脑力战争”就将继续。


马尔万·伊萨曾是一名杰出的篮球运动员,但没有发展体育生涯。


1987年,以色列以加入哈马斯运动的罪名逮捕了他。巴勒斯坦权力机构随后于1997年逮捕了他,直到2000年爆“阿克萨起义”(Al-Aqsa Intifada)之后,他才被释放。


从监狱出来后,伊萨在发展卡桑旅的军事系统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由于他在哈马斯运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以色列把他列入头号通缉名单。2006年,以色列人在与德伊夫和卡桑旅主要领导人的总参谋部会议上试图暗杀他。他受了伤,但没有被消灭。


在2014年和2021年入侵加沙期间,以色列战机还两次摧毁其房子,导致他的兄弟死亡。


他的长相在2011年之前并不为人所知,直到他出现在一张合影中,是接收为交换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而释放的囚犯时拍摄的。


从2012年的“页岩”战役(Shale Stones)到这次“阿克萨洪水”战役,他在策划入侵行动中的作用很明显:地面力量、情报和技术力量、有组织和精确的计划的程度,以及对袭击定居点和安全总部的重点攻击,都有他的参与。


3、2015年9月,美国将辛瓦尔列入“国际恐怖分子”黑名单。


他全名是叶海亚·易卜拉欣·辛瓦尔(Yahya Ibrahim Al-Sinwar),1962年出生,是哈马斯运动领导人、加沙地带政治局局长。


他是哈马斯安全部门的创始人,该部门被称为“Majd”,负责管理内部安全事务,例如调查可疑的以色列特工,以及追踪以色列情报及安全部门官员。


辛瓦尔曾三次被捕,第一次是在1982年,以色列军队行政拘留了他四个月。


1988年,辛瓦尔第三次被捕,被判处四次终身监禁。在辛瓦尔服刑期间,哈马斯导弹袭击以色列的坦克,俘虏士兵吉拉德·沙利特(Gilad Shalit)。


沙利特被称为“所有人的头”,因此以色列不得不采取一切措营救他。与哈马斯达成名为“自由的忠诚”(Loyalty of the Free)的囚犯交换协议,释放上千名来自法塔赫和哈马斯运动的囚犯,其中包括2011年获释的叶海亚·辛瓦尔。


辛瓦尔获释后,重新回到自己的位置,成为哈马斯运动的杰出领导人和政治局成员。


2015年9月,美国将辛瓦尔列入“国际恐怖分子”黑名单。


2017年2月13日,辛瓦尔接替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当选为该运动在加沙地带的政治局主席。


3、阿布杜拉·巴尔古提(Abdullah Barghouti)——这名所谓的工程师除了生产雷管外,还利用土豆生产爆炸装置和有毒材料。


这位“工程师”除了制造雷管外,还从马铃薯中生产爆炸装置和有毒物质。


巴尔古提1972年出生于科威特,1990年第二次海湾战争后移居约旦。他拥有约旦国籍,之后进入韩国一所大学修读了三年电子工程,学会了制造爆炸物。他没有完成学业,因为他获得了进入巴勒斯坦的许可证。


他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他能制造炸药,直到有一天他带着堂兄比拉勒·阿尔·巴尔古西(Bilal Al-Barghouthi)到约旦河西岸的一个偏远地区,展示了他的技能。比拉勒把他目睹的告诉了指挥官,阿布杜拉-巴尔古提就被邀请加入卡桑旅。


除了制造雷管,这位工程师还从事制造爆炸装置和用土豆中生产有毒物质。他在自己镇上的一个仓库建立了一家专门生产军用产品的工厂。


2003年,巴尔古提被以色列特种部队偶然逮捕,并接受了三个月的审讯。


巴尔古提被指对数十名以色列人的死亡负有责任,在对他的第二次审判中,许多死者的家属出席了审判。


他被判处以色列历史上最长的刑期,甚至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长的刑期——67个无期徒刑,外加5200年徒刑。


他被单独监禁了一段时间,但他绝食抗议,结束了这一状况。


巴尔古提的绰号是“影子王子”,这个名字来自他在监狱里写的书《影子王子》。他在书中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以及与其他囚犯一起开展行动的细节,包括如何通过以色列军事检查站取得炸药,如何进行远程轰炸行动等等。


4、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哈尼亚是哈马斯运动政治局负责人和第十届巴勒斯坦政府总理。


哈尼亚是哈马斯运动政治部的负责人,自2006年以来一直担任巴勒斯坦总理。


伊斯梅尔·阿卜杜勒·萨拉姆·哈尼亚(Ismail Abdel Salam Haniyeh),绰号阿布·阿卜杜勒Abu Al-Abd),出生在巴勒斯坦难民营。


他是哈马斯运动政治部的负责人,也是巴勒斯坦第十届政府的总理。自2006年以来,他一直担任巴勒斯坦总理。


1989年,以色列将他关押了三年,之后他与一些哈马斯领导人一起被流放到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的无人区Marj al-Zuhur。1992年,他在危险的环境中生活了整整一年。


流亡一年后,他回到加沙,并于1997年获任命为哈马斯运动精神领袖谢赫·艾哈迈德·亚辛(Sheikh Ahmed Yassin)办公室主任,从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2006年2月16日,哈马斯提名他为巴勒斯坦总理,他于当月20日被任命。


一年后,哈尼亚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解职,原因是卡桑旅夺取了加沙地带的控制权,在一周的暴力冲突中驱逐了阿巴斯领导的法塔赫运动的代表,造成多人死亡。


哈尼亚拒绝接受解雇,他称之为“违宪”,强调他的“政府将继续履行职责,不会放弃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国家责任”。


哈尼亚此后多次呼吁与法塔赫运动和解。


2017年5月6日,他当选为哈马斯政治局主席。


2018年,美国国务院将哈尼亚列为恐怖分子。


5、哈立德·梅沙尔(Khaled Meshaal)——梅沙尔是哈马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哈马斯运动成立以来一直是其政治局成员。


马沙尔是哈马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遭以色列特工下毒后,美国总统出面要求以色列提供解药。


哈立德·梅沙尔,又名阿布·瓦利德(Abu Al-Walid),于1956年出生在约旦河西岸的西尔瓦德村(Silwad)。他在当地接受小学教育,然后和家人移民到科威特,在那里他完成小学和中等教育。


梅沙尔被认为是哈马斯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自哈马斯成立以来一直是其政治局的成员。他在1996年至2017年期间担任该运动政治局主席,并在谢赫·艾哈迈德·亚辛(Sheikh Ahmed Yassin)于2004年去世后被任命为领导人。


1997年,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Mossad)盯上了他,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直接下令暗杀他。十名摩萨德特工持伪造的加拿大护照进入约旦,当时是约旦国籍的梅沙尔在首都安曼街上行走时,被注射毒药。


事发后,约旦当局逮捕两名摩萨德成员。已故的约旦国王侯赛因曾向以色列总理请求提供解药,遭内塔尼亚胡拒绝,其后美国总统克林顿(Bill Clinton)出面干预,以色列才给出解药,使暗杀事件添上政治色彩。


2012年12月7日,梅沙尔首次访问加沙地带。这是他11岁离开巴勒斯坦以来第一次踏足巴勒斯坦领土。他在抵达拉法过境点时,受到巴勒斯坦各派别和民族领导人的欢迎,沿路有成群的巴勒斯坦人出来迎接他,直到他抵达加沙城。


2017年5月6日,该运动的舒拉理事会选举伊斯梅尔·哈尼亚接替他担任其政治局局长。


6、马哈茂德·扎哈尔(Mahmoud Zahar)——扎哈尔在哈马斯运动成立仅六个月后就被以色列拘留。


医生出身的扎哈尔,在哈马斯运动成立仅六个月后就被以色列拘留。


马哈茂德·扎哈尔1945年出生于加沙城,父亲是巴勒斯坦人,母亲是埃及人,童年早期在埃及的伊斯梅利亚市(Ismailia)度过。


他在加沙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1971年获得开罗艾因沙姆斯大学的普通科医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得外科硕士学位。毕业后,他在加沙和汗尤尼斯的医院担任医生,直到以色列当局因其政治立场解雇他。


扎哈尔被认为是哈马斯最杰出的领导人之一,也是该运动政治领导层的成员。


1988年,扎哈尔在哈马斯运动成立六个月后,在以色列监狱被关押了半年。他是1992年被以色列驱逐到Marj Al-Zuhur的人之一,在那里度过了整整一年。


随着哈马斯运动在2005年的立法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扎哈尔在总理伊斯梅尔·哈尼亚(Ismail Haniyeh)组建的政府中担任外交部部长,之后总统马哈茂德·阿巴斯(Mahmoud Abbas)在导致巴勒斯坦分裂的事件发生后宣布解散政府。


2003年,以色列试图暗杀扎哈尔,当时一架F-16飞机向他位于加沙市里马勒社区(Rimal)的房子,投下了一枚据信有半吨重的炸弹。他在袭击受轻伤,其长子哈立德丧生。


2008年1月15日,其次子、曾是卡桑旅成员的胡萨姆(Hossam)在以色列对加沙以东的突袭中丧生,是18名遇难者之一。


扎哈尔著有学术、政治和文学作品,包括《我们当代社会的问题……古兰经研究》,回应内塔尼亚胡著作的《阳光下无立足之地》,还有小说《在人行道上》。


谢选骏指出:看看看——上面这些人里面谁像是“哈马斯内鬼”?如果没有,就在往上找,绝不会在更底层。


《以巴冲突:电力随时耗尽,加沙医院濒临崩溃“恐变停尸间”》(阿德南·艾尔布什(Adnan Elbursh)

BBC阿拉伯语记者 同日)报道:


加沙城最大的希法医院(Al-Shifa Hospital),已经爆满。


医院外的地上摆放着大量尸体,走道和庭院也堆积了数百具尸体,这是因为数量太多,停尸间的冷柜装不下。


医院里数以百计严重受伤者挤满了走廊,当中有妇女和儿童,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以色列切断加沙的供电,当地唯一发电厂也因燃料耗尽而关闭,如果连备用发电机也停止运作,医疗服务很快会停摆。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ICRC)警告若电力耗尽,“医院可能变成停尸间”。


这恐怕是一场巨大灾难的开端。


这个年轻女孩的家被炸毁之后,她被送到医院


一名年轻女孩被送到医院,她因为剧痛和受惊而尖叫着,哀求医生救治她,解除她的痛苦。


她的家被以色列军队意外炸中,她几个亲戚已遇难。


但医生们在与时间赛跑,而且只能优先治疗最严重的伤者。


一名女子坐在她亲戚的尸体旁,他们也在以色列的猛烈轰炸中丧生。轰炸行动以加沙一个人口稠密的社区为目标,幸存的家庭成员正陆续抵达医院。


“我们当时在睡觉,他们和其他人一样轰炸我们的房子,” 她说。


“他们在我们睡觉的时候击中我们的房子。我们(楼里)没有任何战斗人员。整栋楼都是平民——120个人住在那里。”


一名躺在担架上的女子说:“他们推迟了我的手术,说其他人更紧急……你可以等一下。我能怎么办?这里受伤的人那么多。”


我们采访到另一名女子,她知道躺在担架上的女人的情况:“她们从废墟中救了她出来,但他们找不到她的女儿。希望他们会找到她。”


医院的负责人穆罕默德·阿布·萨尔米亚医生(Dr Muhammad Abu Salmia)告诉BBC,如果希法医院被迫停运会有什么后果:


“没有电力,医院就无法运作。超过120人正在重症监护室(ICU;又译加护病房或深切治疗部)、新生儿病房和其他病房中插着呼吸机;(如果停运)整个医院所有科室和服务都将崩溃,我们将无法再救治病人。”


BBC记者阿德南·艾尔布什在震惊中无法压抑住情绪


BBC采访团队拍摄这个报道期间,我们震惊地发现,几十个我们的邻居、亲戚和朋友就在死伤者当中。


事情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不得不暂时停下工作,以消化这种震惊。


摄影师马哈莫德·阿吉拉米和他的朋友


摄影师马哈莫德·阿吉拉米(Mahmoud al-Ajrami)发现,一位朋友受重伤送院,并且他大部分亲属已经遇难。摄影师不胜压力,眼泪顺着脸颊流下来。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指,他们正在巨大压力下工作。他们明白眼前的风险——加沙的医院快将因为电力中断而无法正常运作。


谢选骏指出:人说“法国禁止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游行。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昨天还被看作政治正确的事情,今天就违法了!”——“内鬼”打着红旗反红旗,从内部攻破了对方的营垒。


《巴以皆涉战争罪?国际刑事法院:有权管辖并追究》(2023-10-12 TVBS新闻)报道:


激进武装组织哈玛斯(Hamas)7日对以色列发动突袭、造成大量平民死伤。


对此“国际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ICC)表示虽然以色列并非组织成员国,但国际刑事法院仍对哈玛斯武装份子在以色列境内、以色列部队在加沙地带犯下的“潜在战争罪”拥有管辖权。


《路透》报道,ICC管辖的范围包括加沙走廊在内的巴勒斯坦被占领土,意味著ICC有权起诉统治加沙地带的哈玛斯组织。


ICC首席检察官卡林汗(Karim Khan)指出“如果有证据表明巴勒斯坦人,无论是哈玛斯、圣城旅(Al-Quds Brigade)或其他哈玛斯武装派系,亦或是任何其他缔约国的国民,只要犯下罪行,无论他们在哪里,ICC都有管辖权”。


此外,针对哈玛斯7日发动的残酷袭击以及以色列部队对加沙地带进行毁灭性轰炸报复,卡林汗表示曝光的图片都“令人心碎”,并提到“我们在电视萤幕上看到的事情真是可怕,必须有法律程序来确定刑事责任,不必身为ICC检察官,任何人的心在看到近几天从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曝光的照片时都一定会感到寒冷和心碎”。


由于世界上许多大国都不是ICC成员国,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印度和埃及等,因此纵使ICC在以巴冲突中发出逮捕令,也只能依靠成员国进行逮捕。


事实上,ICC自2021年以来便持续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调查可能犯下的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包括以色列军队、哈玛斯和其他巴勒斯坦武装组织皆列入调查范围内。


巴以皆涉战争罪?国际刑事法院:有权管辖并追究


卡林汗也以自身的穆斯林信仰,呼吁各方遵循宗教教义、保护无辜者,并遵守公认的国际战争准则,他强调“不能故意针对平民或民用设施,不能强奸、杀害或肢解,故意杀人、劫持人质是严重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


谢选骏指出:内鬼再是“四两拨千斤”,也无法逃过司法裁决,何况还有上帝的审判!

谢选骏:“家”不是学派、宗派,而是中国特有的社会组织

《常识积累:十二家学派代表人物及观点》(卓博教育V1 2020-12-21)报道:


一、儒家: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它以春秋时孔子为师,以六艺为法,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道德伦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养的一个学术派别。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


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


二、道家: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作品:《道德经》、《庄子》、《列子》


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又称“道德家”。这一学派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本源、构成和变化。认为天道无为,万物自然化生,否认上帝鬼神主宰一切,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老子以后,道家内部分化为不同派别,著名的有四大派:庄子学派、杨朱学派、宋尹学派和黄老学派。


三、墨家:


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和非攻;经济上主张强本节用;思想上提出尊天事鬼。同时,又提出“非命”的主张,强调靠自身的强力从事。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相传皆能赴火蹈刀,以自苦励志。其徒属从事谈辩者,称“墨辩”;从事武侠者,称“墨侠”;领袖称“巨(钜)子”。其纪律严明,相传“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吕氏春秋·去私》)。


墨翟死后,分裂为三派。至战国后期,汇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亦称“后期墨家”),另一支则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


四、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 韩非子,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及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汉书·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五、名家:


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和桓团。


作品:《公孙龙子》


名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被后人称为名家。当时人则称为“辩者”、“察士”或“刑(形)名家”。代表人物为惠施和公孙龙。


六、阴阳家:


代表人物:邹衍


阴阳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这一学派,当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邹衍。阴阳学说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国后期的《礼记·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应同》、《淮南子·齐俗训》、《史记·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七、纵横家:


代表人物:苏秦、张仪。创始人:鬼谷子。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纵横家是中国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他们的活动对于战国时政治、军事格局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战国策》对其活动有大量记载。据《汉书·艺文志》记载,纵横家曾有著作“十六家百七篇”。


八、杂家:


代表人物:吕不韦


杂家是战国末期的综合学派。因“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汉书。艺文志》及颜师古注)而得名。秦相吕不韦聚集门客编著的《吕氏春秋》,是一部典型的杂家著作集。


九、农家:


农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因注重农业生产而得名。此派出自上古管理农业生产的官吏。他们认为农业是衣食之本,应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孟子。滕文公上》记有许行其人,“为神农之言”,提出贤者应“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表现了农家的社会政治理想。此派对农业生产技术和经验也注意记录和总结。《吕氏春秋》中的〈上农〉、〈任地〉、〈辩土〉、〈审时〉等篇,被认为是研究先秦农家的重要资料。


十、小说家:


小说家,先秦九流十家之一,乃采集民间传说议论,借以考察民情风俗。《汉书·艺文志》云:“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十一、兵家:


兵家重点在于指导战争,在不得不运用武力达到目的时,怎么样去使用武力。创始人是孙武,兵家又分为兵权谋家、兵形势家、兵阴阳家和兵技巧家四类。兵家主要代表人物,春秋末有孙武、司马穣苴;战国有孙膑、吴起、尉缭、魏无忌、白起等。今存兵家著作有《黄帝阴符经》、《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各家学说虽有异同,然其中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因素。兵家的实践活动与理论,影响当时及后世甚大,为我国古代宝贵的军事思想遗产。【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十二、医家:


代表人物:扁鹊


中国医学理论的形成,是在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到公元三世纪中叶,共经历了七百多年。公元前五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到封建制度确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动荡的时期。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意识型态、科学文化领域出现了新的形势,其中包括医学的发展。医家泛指所有从医的人。


谢选骏指出:儒家、道家、墨家……诸子百家的“家”,不是西方意义的学派、宗派,而是中国特有的“家族”组织。类似的组织,在西方称为“School”,那就是学校、学派了——因为希腊以及罗马的思想家所开创的只是传统,是在学校里传授他们的知识的。而先秦华夏的思想家则是以家族连结的方式传授他们的知识,例如官方开办的稷下学宫,其实充塞着许多不同的“家”、学派与宗派。由此可见,家族政治在中国的统治力量,已经塑造了中国的知识系统。大家各引一端,从其所善,像家人一样抱团取暖、拉帮结派、护短斗殴……结果就是人身攻击多于学术争论的“非人攻击”。


《为什么不能随意自称“一家之言”?》(中土元迪创意坊)报道:

你有问我必答,包容学问百家。

有一些人在公开场合发言之后,会说上一句自己的发言是“一家之言”;也有的人发表文章或出版书籍,也会在序言或后记里说自己的作品是“一家之言”,殊不知这种“谦词”用法值得斟酌。


何为“家”?先让我们见识一下“家”的水准。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说,要把《史记》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一家之言”。


这“一家之言”的“家”,就是今天人们把某些有专长的人称之为“专家”、“艺术家”、“小说家”的起源,同时这“一家之言”也是“家”的标准。


这就是说,当“家”是有标准的,你要想被称之为“家”,就应该也必须有“一家之言”或相当于“一家之言”水平的成果,否则就难与“家”相称。


汉语的语词理据——当然,司马迁提出的“一家之言”指的就是(他自己编辑的)《史记》,这是一般人所很难达到的。然而,被称为“家”的人,在他被称为“家“的专业方面,至少应有他独特的风格与创造,不然,他与“一家之言”的“一”也不相称。


不过,一般情况下,作为谦词使用“一家之言”也无关宏旨,但要是作为书报刊编辑进行职务行为时,就应该慎用“一家之言”。


谢选骏指出:现代汉语滥用“一家之言”,是因为把“家”直接等于“家庭”、“家族”了。但是在我看来,这里的“家”,应该是指一种“中国特有的社会组织”——“家”是作为一种“中国人的集团”而存在并展开活动的。就像现代中国的“党”,已经不完全是“朋党”、“狐群狗党”、“君子不党”的“党”,而是一种社会组织、一种社会集团的称谓了。

【《谢选骏全集》252卷 《中国人的集团》导论】

谢选骏:《交友论》加速了晚明社會的瓦解

 “利玛窦的《交友论》及其对晚明社会的影响”(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04期 关明启)報道: 内容摘要:在十六世纪,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始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的时候,中国的大明王朝才迈开了他与西方交流的第一步。西方传教士是这次新与旧交变的主角,利玛窦是他们当中成功的典型。初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