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8月15日星期四

谢选骏:“东亚人”才是正宗的“亚裔”

 《贺锦丽为何很少被视为“亚裔美国人”》(AMY QIN 2024年7月29日)报道:


丹尼尔·蒋(音)记得2020年有一个亚裔美国人参加了总统竞选:台湾裔美国企业家杨安泽。但上周他惊讶地得知,当时以及2024年,还有一个参与竞选的人认为自己是亚裔美国人,她就是贺锦丽。

“我从来没有这样的印象,”来自康涅狄格州的台裔美国人、38岁的丹尼尔·蒋说。

身为副总统并可能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贺锦丽以第一位当选副总统的黑人女性而广为人知。

但她的母亲是印度移民,父亲是牙买加移民,她作为印度裔和亚裔的身份并不广为人知。根据亚裔美国人基金会最近的调查,当被要求说出一位著名的亚裔美国人时,只有2%的美国人选择了贺锦丽。


贺锦丽不讳言自己的印度血统和亚裔美国人身份。她经常谈到印度裔的母亲和外祖父对她生活的深刻影响。当她以副总统的身份在亚裔美国领导人的集会上发表讲话时,她经常使用“我们”这个词,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

2017年开始担任参议员的贺锦丽是国会亚太裔美国人核心小组和国会黑人核心小组的成员。她一直是拜登政府在亚裔美国人中的高调代理人,在她位于华盛顿的住所举办排灯节和农历新年庆祝活动,甚至还举办了亚裔主题夜市。

阮南表示,看到同样被认为是亚裔美国人的人出现在候选人前列,“挺不错的”。但阮南说,更让他兴奋的是贺锦丽有可能成为美国首位女总统。


长期以来,贺锦丽一直对有关她种族身份的质疑耿耿于怀,称她对自己的背景感到自在和自豪。

“我从未有过身份认同危机,”贺锦丽在2020年对《洛杉矶时报》播客“足够亚裔”的主持人说。“我想,让我沮丧的是,人们认为我应该有这样的危机,并且需要对此做出解释,但是我没有。”

贺锦丽没有被普遍视为亚裔美国人揭示了美国种族界限的变化。在美国,多元种族美国人的数量继续增长,只有一部分亚裔美国人接受兼容并蓄的“大帐篷”亚裔美国人种族身份。

2020年成为副总统时,贺锦丽被认为实现了多个里程碑。她被广泛认为是第一位担任这一角色的黑人女性。她也是第一位担任这个职务的亚裔美国女性、第一位南亚裔女性、第一位印度裔女性和第一位有色人种女性。(在她的白宫小传中,她被称为担任这个职务的“第一位南亚裔美国人”。)


“亚裔美国人”一词既是地理和种族标签,也是政治和文化身份。自1968年旧金山湾区的学生活动人士创造了这个标签以来,这个词有了很大发展,现在包含来自20多个国家、使用多种语言的人。

但是,有多少亚裔美国人会出于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而支持贺锦丽,尚不得而知。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在美国生活的亚裔成年人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最常使用具体的标签——比如华裔或印度裔——来反映自己的族裔身份。

在美国,当使用“亚裔美国人”一词时,它仍然主要与东亚人联系在一起,部分原因是日本人和中国人是最早大批来到美国的亚裔。

今年5月,在白宫玫瑰园举行的庆祝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和太平洋岛民传统月的招待会上,贺锦丽和人打招呼。


调查显示,亚裔美国人和更普遍的美国人将印度裔和巴基斯坦裔视为亚裔的可能性低于将华裔和韩裔视为亚裔。尽管去年的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印度裔数量已经超过华裔,成为美国承认的原籍国身份群体中最大的亚裔群体,这一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

“谁被归类为亚裔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的问题由来已久,今天仍有争议,”波莫纳学院政治学助理教授萨拉·萨瓦尼说。“许多印度裔美国人不一定觉得亚裔美国人的标签适用于他们。”

贺锦丽长大的旧金山湾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最多元的地区之一。


“如果你来自这样的地方,你生活在差异化社区,多元种族并不是什么不正常的事情,”西北大学黑人研究和亚裔美国人研究教授妮塔莎·塔玛·夏尔马说。

夏尔马说,尽管多元种族的美国人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但公众对多元种族的理解仍然滞后,尤其是当这些种族不是白人的时候。根据2020年的人口普查,超过3300万美国人——大约十分之一的人——认为自己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种族,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增加了近2500万人。

“奥巴马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谈论美国多元种族的词汇,”夏尔马说。但她说,对公众来说,贺锦丽另一回事。

37岁的越南裔美国人阮南(音)来自亚利桑那州格伦代尔。他说,看到同样自认为是亚裔的人出现在总统候选名单前列,感觉“挺不错的”。但阮南说,更让他兴奋的是,贺锦丽有可能成为美国首位女总统。

“对我来说,她是不是亚裔并不重要,”他说。

一些亚裔美国人对此非常兴奋。周三,超过1500人——包括加州众议员赵美心、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和前司法部副部长凡妮塔·古普塔等知名社区领袖——响应了亚裔美国女性支持副总统的呼吁,她们说,副总统是自己的一员。


印度裔美国人中也有明显的兴奋情绪。许多印度裔美国人都很喜欢贺锦丽,喜欢听她讲自己小时候去金奈探亲的故事,以及她对蒸米浆糕和煎薄饼等南印度菜的喜爱。

印度裔美国人倡导组织Impact的主席尼尔·马基贾说,在她宣布竞选总统后的几天里,印度裔美国人纷纷加入志愿者和捐款行列。许多人还在社交媒体上转发对她的赞美:“在梵语中,Kamala(卡玛拉)的意思是‘lotus’(莲花)。在美国,它的意思是POTUS,”POTUS是美国总统的缩写。

弗吉尼亚州费尔法克斯的IT项目经理、现年40岁的拉胡尔·瓦奇哈尼说,他的家人对第一位印度裔美国总统和第一位女总统的想法感到非常兴奋,贺锦丽宣布参选后,他们向她的竞选活动捐赠了50美元。

“我儿子常说,‘我要成为第一个印度裔美国总统,’”2016年成为美国公民的印度裔美国人瓦奇哈尼说。“也许他会成为第二个。”

60岁的凯特·沃伦说:“我知道她可能经历了什么——很多正统观念,很多对教育的关注,很多非常严格的家庭观念。这让我更加尊重她。”


亚裔美国民权领袖表示,担任副总统期间,贺锦丽强调,要确保亚裔美国人的声音被纳入投票权等重要问题的对话中。

华盛顿倡导组织“亚美公义促进中心”的主席杨重远回忆说,在他与贺锦丽的会面中,她经常谈到,要确保亚裔美国人在投票时不会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贺锦丽此前曾谈到,她的移民母亲因为英语口音很重而受到歧视。


一些人尽管不认为印度裔是贺锦丽的第一身份,但还是觉得和她很亲近,因为他们都是移民的孩子——或者觉得自己像是一个试图读懂美国主流社会的局外人。

22岁的柬埔寨和老挝裔美国人马林达·乌恩在西雅图读书,她说:“有时候,人们不一定理解我们必须融入美国文化,也不一定理解我们的父母有时试图融入美国文化有多难。”

然而,与任何群体一样,代表性的吸引力也有局限性。来自弗吉尼亚州克利夫顿、今年60岁的凯特·沃伦和贺锦丽一样,也有二分之一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泰米尔婆罗门血统。她说她觉得自己和贺锦丽之间有个人的联系。

“我知道她可能经历了什么——很多正统观念,很多对教育的关注,很多非常严格的家庭观念,”沃伦说。“这让我更加尊重她。”

但沃伦说,这些相似之处与她的决定无关。虽然沃伦过去主要投票给民主党,但她说,她对民主党在犯罪和教育等问题上的立场深感担忧,她仍在考虑是否在11月投票给贺锦丽。

“看到她站在那里,我有点骄傲,”沃伦说。“但我更关注的是那些问题,而不是某人的族裔身份。”


谢选骏指出:人说——贺锦丽为何很少被视为“亚裔美国人”;我看——“东亚人”才是正宗的“亚裔”。为何“东亚人”才是正宗的“亚裔”?因为南亚人是欧亚非三洲的黑人、白人和亚洲人的混血产物;而西亚人则是欧亚两洲的混血产物;只有东亚和北亚,才是纯粹的亚洲人。


2024年8月14日星期三

谢选骏:伊朗也是一个费拉社会

《哈尼耶被暗杀细节曝光:爆炸装置两个月前被偷运至其客房》(RONEN BERGMAN, MARK MAZZETTI, FARNAZ FASSIHI 2024年8月2日)报道:


哈马斯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耶周三遇袭身亡。据七名中东官员(包括两名伊朗官员)和一名美国官员说,导致死亡的是一个被秘密偷运进他在德黑兰招待所的爆炸装置。

其中五名中东官员称,该爆炸装置是大约两个月前偷运进去的,一直藏在那里。这处招待所由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运营、保护,位于德黑兰北部的一个高档社区里,是被称为“奈沙”的大型建筑物的一部分。

哈尼耶来德黑兰是为了参加伊朗总统的就职典礼。据那五名官员表示,在确认了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后,炸弹被远程引爆。爆炸还导致一名保镖死亡。

两名伊朗官员说,爆炸震动了整栋大楼,炸破了一些窗户,并导致外墙部分倒塌。这两名官员是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听取了有关事件的通报。在一张分享给《纽约时报》的建筑物照片中也能明显看到这些破坏。

哈尼耶曾领导哈马斯设在卡塔尔的政治办事处,据这些中东官员说,他以前访问德黑兰时曾多次入住该招待所。所有这些官员都要求不具名,因为讨论的是有关暗杀的敏感细节。


伊朗官员和哈马斯周三表示,以色列对暗杀事件负有责任。几名美国官员得出了同样的结论,他们也要求不具名。暗杀事件有可能在中东引发新一轮暴力,并打乱正在进行的关于结束加沙战争的谈判。哈尼耶曾是参加停火谈判的主要代表。

以色列尚未公开承认对此次暗杀事件负责,但据五名中东官员说,以色列情报官员在暗杀事件发生后立刻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的政府通报了行动细节。


周三,国务卿布林肯说,美国对暗杀计划事先不知情。

在暗杀发生后的几小时里,相关猜测立刻集中在以色列用导弹袭击打死了哈尼耶的可能性上,认为导弹可能是从无人机或飞机上发射的,与以色列今年4月向伊斯法罕军事基地发射导弹的方式类似。


导弹说引发了一些疑问:比如,以色列怎么能再次避开伊朗的防空系统,对该国首都进行如此明目张胆的空中打击。

其实,这次暗杀行动利用了伊朗防卫系统的另一个漏洞:被认为戒备森严的建筑物存在安全漏洞,使炸弹能放置在那里,并隐藏数周,直到最终引爆。


三名伊朗官员说,存在这种安全漏洞是伊朗情报和国家安全部门的灾难性失败,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奇耻大辱,那栋大楼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休养所,是举行秘密会议、接待哈尼耶等重要客人的地方。

炸弹是怎样藏进招待所的目前尚不清楚。这些中东官员说,暗杀的准备工作用了几个月的时间,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大量的监视。描述了暗杀方式的两名伊朗官员说,他们不知道炸弹是如何或何时被放置在房间里的。


哈尼耶和哈马斯的其他高级政治领导人平时住在卡塔尔,以色列决定在其他地方实施暗杀行动。卡塔尔政府一直在调解以色列与哈马斯有关加沙停火问题的谈判。

从照片上可看出,周三凌晨的致命爆炸震碎了建筑物的窗户,炸塌了部分墙壁,伊朗官员也是这样说的。除了建筑物遭到的这些破坏外,其他损坏似乎有限,不像导弹袭击的结果。

据包括伊朗官员在内的中东官员说,炸弹是当地时间凌晨2点左右引爆的,让楼里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官员们说,工作人员急忙寻找巨响的源头,他们来到哈尼耶和一名保镖住的房间。


那栋建筑里驻有一支医疗队。爆炸发生后,医疗队立即赶到那个房间,当场宣布哈尼耶死亡,并试图抢救保镖,但保镖也死了。

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领导人齐亚德·纳哈利赫就住在隔壁房间,上述两名伊朗官员说。但他的房间没有受到严重损坏,表明哈尼耶是精确计划的打击目标。

据五名中东官员表示,哈马斯在加沙地带副指挥官哈利勒·哈亚也在德黑兰,他来到爆炸现场,看到了哈尼耶的尸体。

三名伊朗官员说,立即得到通知的人包括伊斯梅尔·加尼将军,他是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外分支圣城军的总司令,圣城军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密切合作,其中包括哈马斯和真主党。这些官员说,加尼在半夜叫醒了伊朗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向其做了通报。

爆炸发生四小时后,伊斯兰革命卫队发声明说哈尼耶已死亡。三名伊朗官员说,哈梅内伊在早上7点召集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到他的住所举行紧急会议,并在会上下达了对以色列进行报复的命令。

德黑兰已为伊朗新总统马苏德·佩泽什基安的就职典礼加强了警戒,来自86个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军事指挥官和政要们聚集在德黑兰市中心的议会大厦,出席了就职典礼。

哈尼耶在周二的就职典礼上看起来很高兴,在新总统发表就职演说后拥抱了他,然后两人一起举起手做出胜利的手势。

这次暗杀的方式在伊朗是充满谣言和争议的话题。伊斯兰革命卫队下属的媒体塔斯尼姆通讯社报道了目击者的说法,目击者说一个类似导弹的物体击中了哈尼耶房间的窗户,然后发生了爆炸。

那两名伊朗官员(他们是听了有关通报的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证实,爆炸发生在哈尼耶的房间,但他们说,初步调查显示,炸弹是预先放在那里的。


他们说,这次袭击的精确度和复杂程度与以色列2020年暗杀伊朗顶级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使用的方式类似,那次用的是遥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武器。

以色列在海外的暗杀行动主要由该国对外情报机构摩萨德进行。摩萨德负责人戴维·巴尼亚今年1月曾说,他的机构有追捕哈马斯领导人的“法律义务”,哈马斯是去年10月7日袭击以色列事件的幕后黑手。

“这将需要时间,和慕尼黑大屠杀发生后一样,但无论他们身在何处,我们都将把他们抓获,”巴尼亚说,他指的是以色列运动员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被恐怖分子杀死的事情。


谢选骏指出:人说“哈尼耶被暗杀细节曝光:爆炸装置两个月前被偷运至其客房”——此说彰显伊朗也是一个费拉社会,内部管理可谓千疮百孔。就算这个说法是谣言,那么导弹袭击也证明同样的道理——伊朗也是一个费拉社会,可被敌人轻易渗透。因为费拉社会的成员多为废垃——表面爱国,实则卖国。


《伊朗公布哈尼亚遇刺细节:7公斤导弹精准击中房间》(腾讯新闻 2024-08-03)報道:


日前,哈马斯政治领袖伊斯梅尔·哈尼亚在德黑兰遭遇袭击,不幸身亡。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随即发表声明,将此次暗杀归咎于以色列与美国,指责这是“由犹太复国主义政权精心策划并执行,同时得到了美国犯罪政府的暗中支持”。


周六,伊斯兰革命卫队——作为伊朗军方中精英且极具影响力的分支,正式对外公布了这一结论。他们表示,本周早些时候在德黑兰发生的这起针对哈尼亚的致命袭击,是精心设计的阴谋,旨在削弱哈马斯的领导力量。


尽管以色列方面对此既未证实也未否认,但鉴于当前加沙地带持续不断的血腥冲突,以色列官员曾多次誓言要清除哈马斯的武装分子。然而,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已明确表示,华盛顿方面“既不知情也未参与”此次暗杀事件。


伊斯兰革命卫队进一步透露,他们的调查发现,这次恐怖行动是通过从哈尼亚所住房屋外部发射一枚重约7公斤的短程射弹来实施的,其精准度和破坏力令人震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纽约时报》曾援引中东官员的消息报道称,哈尼亚的遇害可能与一枚在两个月前被偷偷运入其入住宾馆的远程引爆炸弹有关。不过,此次伊朗官方公布的细节与此前报道有所出入。


此次暗杀事件无疑给本就紧张的中东安全局势火上浇油。去年10月,哈马斯战斗人员突然对以色列发起袭击,随后以色列在该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地面行动,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作为对哈马斯行动的回应,伊朗誓言要对以色列实施“严厉的报复”,而以色列军队也已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来自伊朗的袭击。此外,以色列的主要盟友美国也宣布将向该地区增派军事力量,以支持以色列并维护地区稳定。


回顾以色列与伊朗之间的恩怨情仇,上一次双方关系的重大升级发生在今年4月,当时伊朗对以色列目标发动了导弹和无人机袭击。尽管以色列方面声称袭击造成的损失有限,但此次事件无疑再次加剧了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


谢选骏指出:人说“伊朗公布哈尼亚遇刺细节:7公斤导弹精准击中房间”——如此爛國,也想打戰,實在可笑。連费拉社会都算不上了,只能叫做廢垃爲宜。


2024年8月13日星期二

谢选骏:邻避效应之下的中囶社会的内卷内乱开始了


《中国政府拯救楼市的做法惹恼了谁》(DAISUKE WAKABAYASHI, CLAIRE FU 2024年6月6日)报道:


在解决占中国经济四分之一的房地产行业崩溃问题时,政府必须谨慎行事。


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遏制房地产投机的力度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

上海做出了规定,任何离婚的人在三年内都将受到购房限制,以打击那些仅仅为了购买第二套住房作为投资而离婚的夫妇。在成都,只有缴纳社会福利税并且摇号成功的当地居民才能购买新房。在唐山,任何买房者都必须持有房产至少三年半。

随着中国试图重振严重低迷的房地产市场,上述限制,乃至其他地区的限制都已被取消。自去年以来,中国已有超过25个城市取消了所有房地产限购措施,许多地方还取消了阻止开发商降价的规定。

上个月,中央政府更进一步。它降低了首付要求,放宽了房贷规定,并敦促地方政府购买未售出的房屋,将其改造成保障性住房。


但中国刺激购房的一些举措却让中国一个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不开心,那就是现有房主。

许多房主都是靠省吃俭用买房,将其作为一项主要家庭投资,现在他们担心,放宽限制会压低房产价格。在这个由共产党统治的国家,新政策引发了一股邻避效应。


在解决占中国经济四分之一的房地产行业崩溃问题时,政府必须谨慎行事。虽然对经济的不满可能会动摇社会稳定,但房主的反弹同样如此,他们当中许多人都希望自己的房产能为子孙后代创造财富。

许多限制都是由几年前制定这些措施的政策制定者取消的,当时是为了遵守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指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当成都在4月下旬取消限购时,有人在政府网站投诉,称这对那些在限购政策实施时获得购房权利的人不公平。投诉称,自己已经搬到成都,并缴纳了数年的社会保障税,才有资格买房。

“曾经,我把拥有在成都买房的资格当作一种荣耀,一种自我奋斗的证明,”此人写道。但现在,谁都可以买房子,即使是那些“对成都毫无贡献的”的人。此人要求官员“尽快恢复限购”。

近年来,中国罕见的反抗行为之一就是来自房主。从2022年开始,数以万计的房主联合起来,拒绝为期房支付贷款。从那以后,政府把敦促开发商完成已售房产建设的政策放在了优先位置。


投资银行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地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表示,很难通过取消限制来刺激购买,因为这会加剧人们的担忧,认为市场出了问题。

“很难及时采取这样的措施——通常为时已晚,”加西亚-埃雷罗说。“无论如何,这都不是解决办法。”

但中国刺激购房的一些举措却让中国最有发言权的其中一个群体不开心,也就是现有房主。

但中国刺激购房的一些举措却让中国最有发言权的其中一个群体不开心,也就是现有房主。


中国大城市的新房价格已经连续11个月下跌。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4月,房价环比下降了0.6%。较小的二三线城市房价也出现了类似幅度的下跌。

房价暴跌是最近才有的现象。地方和城市政府曾经阻止房地产公司大幅降价。而之前的控制措施则是为了阻止开发商过于激进地抬高房价。

但在去年年底左右,随着经济放缓的持续,房屋销售变得更加困难,地方政府开始允许开发商降价。

去年11月,成都官员在回应政府网站上的投诉时,对当地一家开发商将价格降至标价以下的行为进行了处罚,称该项目“涉嫌扰乱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


五个月后,另一位房主抱怨开发商降价,但遭到了冷落。成都官员表示,由于开发商使用的是“市场调节价”,他们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在西安市中心,菲·刘(音)今年1月花了大约300万元买了一套四居室。后来,她发现,国有开发商保利集团向最近购买类似公寓的买家提供约29万元的折扣。她说,她了解到,开发商的销售人员向买家施压,要求他们支付首付款,然后在收到定金的第二天宣布大幅折扣。

“大家都会很气愤,”27岁的菲·刘说。“完全在这欺诈消费者。”


菲·刘说,她家小区的业主打电话给西安市市长办公室,要求得到相当于折扣的补偿。当局回应说,他们无权停止折扣,并将其比作商场的促销活动。

抗议的业主担心保利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以抵消折扣带来的损失。一些业主前往保利的售楼处时遇到了警察,警察警告他们不要闹事,或打扰这家国有企业的业务。

“这就是政府和开发商勾结,”菲·刘说。


保利没有回复寻求置评的电子邮件。

政府对放宽降价限制解决了两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首先,它允许资金流向负债累累的开发商,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贷款。其次,它减少了未售出房屋的库存。澳大利亚银行集团澳新银行估计,处理中国所有未售出的住宅房产需要3.6年的时间,比2014年中国上一次房地产大萧条的时间长了50%。

政府上月宣布的将未售房屋改造为保障性住房的计划尤其引发了摩擦。一些业主对公共住房和私人开发项目混杂在一起感到不满。

上个月,有人在四川省网站上投诉当地一家国有企业将部分新建房屋改为公共住房。这位两年前在该小区买了一套房子的人说,有100多套新公寓被改造成公共住房,却没有同现有房主协商。在投诉中,此人对于支付高价购买房产,却只能得到“公租房小区的品质”表示不满。

虽然对经济的不满可能会动摇社会稳定,但房主的反弹同样如此。


“小区价值一落千丈,”此人写道。“已购房业主都苦不堪言。”

在对投诉的回复中,这家国有企业表示,它支持国家政策,这些房屋受“市场价格管理”的约束。


凯文·段(音)在长沙一个几乎完工的小区购买了一套公寓,他说,该小区20栋楼中,有一栋将成为公共住房。他说,业主们非常愤怒,要求将经济适用房与建筑群的其他部分隔离开来。

“我觉得一个商品房小区不应该出现有公租房这种形式,”凯文·段说。“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是公租房小区的话,我肯定是不会考虑。”


谢选骏指出:人说——“中国刺激购房的一些举措却让中国一个最有发言权的群体不开心,那就是现有房主。许多房主都是靠省吃俭用买房,将其作为一项主要家庭投资,现在他们担心,放宽限制会压低房产价格。在这个由共产党统治的国家,新政策引发了一股邻避效应。”

我看——避邻效应之下的中囶社会的内卷内乱开始了。


《邻避效应》(Not-In-My-Back-Yard)报道:


1、对建筑项目厌恶而产生抗争行为


2、乔德卫称邻避效应为无形敌人,垃圾焚烧厂为周边地区带来好的效应


3、胡锡进:应实事求是化解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难题


4、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什么是邻避效应?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邻避效应指居民或当地单位因担心建设项目(如垃圾场、核电厂、殡仪馆等邻避设施)对身体健康、环境质量和资产价值等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而激发人们的嫌恶情结,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即采取强烈和坚决的、有时高度情绪化的集体反对行为。

邻避效应

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以邻为壑”的典故演绎出另一个版本:由于当地群众不甘承受“以我为壑”的污染成本,衍生出对政府引进项目的集体抵制。政府部门规划经济项目或公共设施,产生效益为全体社会所共享,但负外部效果却由附近居民来承担,于是受到选址周边居民的反对,这种“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效应”,在国际社会已是普遍现象;对“邻避效应”的认识和引导,也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挑战。

影响因素

邻避效应是社会失灵的表现之一,指成果受益者只愿意付出与其他人等价的成本,而不愿付出高额的成本。邻避项目存在环境污染和健康伤害风险,减少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机会,而且,如果风险失控,将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甚至影响居民健康,这意味着项目所在地将承担更多的风险与责任,从而产生了自己是政策牺牲者和项目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社会存在邻避效应是人之常情的表现,是理性经济人与非理性社会人纠结的结果,应循理解决,不能简单、粗暴处理,也不能指望一夜之间解决。

首先,一些项目本身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属于邻避项目。一方面,其产品或原料可能存在环境污染和人体健康伤害风险,如PX项目的PX(对二甲苯)虽不是高危高毒化学品,但具有一定毒性,长期反复直接接触或大量吸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又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垃圾也是一种固体污染物。另一方面,这类项目在建设营运过程中会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如建设过程导致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营运过程中排放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和噪声等。

其次,多年来,地方政府抓GDP快速增长,企业忙财富积敛,牺牲发展质量换取经济增速,加之官商创租寻租、腐败行贿和利益输送,致使地方GDP和社会福利的快速增长难掩社会公平与信任的流失。社会经济呈现出低质量增长模式,公众目睹环境逐渐恶化,开始日益焦虑健康安全,进一步加深了公众的不信任,放大了建设项目的邻避效应。

导致邻避效应的五方面心理与认知因素:

1、不信任政府和项目发起人。

当存在对政府的一般性信任缺失,或者受影响社区在与政府的交往经验中存在失败或负面的经历时,则在决策过程缺乏透明度的情况下,居民易于产生不安全感与不公平感。一旦政府的经济性补偿方案明显不公,极易导致过度的自我保护行为。

2、知识与信息欠缺。

当利益相关人缺乏对公益性邻避设施的近 期与远 期后果的充分了解时,容易接受一些不准确或错误的概念,在主观上缩小邻避设施的正面效应,夸大其负面后果。

3、对问题、风险和成本的狭隘和局部的观点。

“只要不建在我的后院就行”,“凭什么由我们来承担应该整个社会承担的后果”,这些都是在缺乏社会责任感时可能出现的狭隘观点。在基层社会政治中,这些观点易于获得群众支持,并可能被一些基层政治人物所操纵。

4、对邻避设施的情绪化评价。

一方面邻避设施的选址和补偿决策等,往往会被社区认为是强加的,导致情绪化反应;另一方面对抗性情绪和行为会加剧社区对设施的可能威胁的主观预期,形成恶性循环。

5、一般的和特别的风险规避倾向。

对具有风险规避倾向的居民,更倾向于注意到邻避设施带来的负面效应。

案例

1.家门口建变电站 虽有必要但别影响我

2012年7月29日,广州市建委组织的110千伏南德变电站建设座谈会由于当地居民拒绝参加不欢而散。这并非是政府部门与当地居民的第一次沟通。此前,周边白云雅苑、公安宿舍、汇怡苑等小区的居民曾多次到市规划局、市环保局等单位上访,强烈反对变电站建在自己“家门口”。

2.断头路连通广佛 有人需要有人嫌吵

8月24日,家住广州荔湾区逸彩新世界的何小姐,连续第二个月坐进广州市环保局接访室。她这样做是因为家门口即将开建的广佛放射线二期高架桥的一段匝道工程。

3.垃圾围城迫在眉睫 选址请远离我家

连续好多个月,每到广州市城管委接访日,都能见到从清远远道而来上访的居民。他们上访则都是为了反对选址位于狮岭镇汾水林场的花都垃圾焚烧厂。

4.孤岛新建大桥 有人期盼有人抗议

一边是万人签名迫切要求建桥,一边是选址附近的广州碧桂园部分业主一再上访反对。南浦三桥项目还没诞生就充满了争议。

5.余杭九峰垃圾焚烧厂营建2万多人联名反对

2014年5月10日上午,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及附近地区人员因反对垃圾焚烧项目选址,发生规模性聚集,并封堵02省道和杭徽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中断,多人受伤。余杭官方表态,在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杭州市常务副市长徐立毅也表示,全程确保群众知情权,一定要把这个项目做成能求取最大公约数的项目。

社会影响

在社会现实中,邻避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积极作用,有助于纠正行政和技术精英的决策失误或不良偏好,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邻避效应的心理与认知因素越强烈,则居民的邻避意识越强,对经济性补偿方案的各方面要求也就会越高。对相关问题的处置不当,除了可能延误建设进程、加大建设成本外,还可能引发社会政治问题、带来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同时,由于邻避效应而拖延甚至取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必要性的公益性项目的案例也比比皆是。

避免与化解

避免和化解邻避效应的关键是建立邻避项目的选址机制。选址机制应规定选址机构的组成办法、选址程序和选址方法,既发挥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又保障公众合适参与,贯彻为民行政理念。

一是建立选址程序。规定建设需求的提出、备选址筛选、民意征集、论证会及听证会组织、设施建设与营运监督组的成立等程序及相关规定。

二是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和政府与社会互动机制。明确选址机构的形成办法及其责任,明确选址过程中公众参与内容、方式、程度与程序,既发挥政府及其公共事业机构的作用,又保障公众合适参与,确保政府与社会公众平等参与贯穿选址始终,确保选址决策融合政府、相关机构、行业专家和普通公众的意见,确保项目用地部门(或建设方)与居民双方准确传递与共享相关信息、相互信任、相互妥协,努力形成相互满意的局面。

三是明确并公示一个合情合理的选址方针。公示一个明确且合情合理的选址方针是说服居民简单质疑并得到居民满意的首要条件。选址方针包括征(租)土地的可能性、建设处理设施的可能性、作业与维护管理的便利性和复垦利用的可能性。除满足设施建设的技术要求外,需要考虑自然环境(包括景观、生态环境)、城市(乡镇)甚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法律、政治等方面的要求。

四是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认真评价建设项目的实施对几个备选地址的环境影响和潜在风险,明确现状,回答可能发生的事件,阐明事件的后果,告知事件后果的可控性,提出削减和控制事件发生与后果的方法与措施,提出利益补偿办法,让备选地址周边居民做到心中有数。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筑牢所在地居民拥有促成设施建设的意愿。需要在全社会树立起处理设施是为自己服务的设施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成推动设施建设的动力,为设施选址奠定民心基础。

邻避项目建设运营过程中,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三者的良性互动。

首先,企业应坚持信息透明化,向公众和政府提供完全的信息,消除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对公众心理和政府决策的负面影响。为此,企业除进行商务分析外,还应进行简明扼要、系统的风险分析,制定风险减轻与控制方案,并及时公开,吸收公众和政府的意见,确保受影响区拥有知情权、表达权。

其次,企业应遵循社区自愿和企业满意的原则进行选址,主动寻找自愿性社区,绝不能单厢情愿,也不能依靠政府指定。

第三,政府应出台受影响区域生态补偿与经济补偿制度,给项目所在地的发展机会损失、环境污染和生态恢复予以补偿,确保受影响区域的利益不受到损失。

最后,完善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制度,引入第三方专业公司依法对项目建设营运进行指导、规范、监督与监测,加强社区监督,赋予社区一定的掌控权,强化政府的管理与监督作用。


谢选骏指出:邻避效应之下的中囶社会,不仅内卷,而且内乱,这是从2019年的武汉瘟疫,全面开始的。七十年周期(1949-2019),满了。


谢选骏:独木难支的中囶

 《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夜读 2024-06-06)报道:


北大教授胡泳照顾母亲的新闻刷屏了。


为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处于事业巅峰期的胡泳,成为一名24小时照护者,引起了网友对给父母养老困境的共鸣。


胡泳尚有兄弟姐妹分担责任,近2亿的独生子女则要独自面对压力。


在豆瓣小组


“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里,10万人分享了赡养父母时的焦虑和崩溃:“感觉被母亲吸食了生命力”,“老爸癌症晚期,要不要卖车卖房给老爸看病?”


“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大病开始”……


一条联系了3位海内外的独生子女,聊了聊他们为父母养老的经历和感悟。


Alexandra 34岁 现居广东广州


在我母亲得癌症之前,我一直觉得身为独生子女是100%的好事。


我的先生来自一个多子女家庭,说不好听一点,我是有点不屑的。在我以前那种狭隘的认知里面,不管是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注度,还是教育资源,独生子女都是更好的。


直到2020年的10月份,我的妈妈和婆婆同时查出了癌症。


那是第一次我感受到多子女家庭的好处。我婆婆比较幸运,她是原位癌,只需要做一个微创手术。期间就是我先生的弟弟妹妹在照顾,他直接陪我回湖南看望我妈妈。


当时我在深圳的一家互联网大厂工作,在长沙医院的时候,我一边陪我妈妈,一边还要打电话会议打到深夜。


第一次手术还是成功的,医生说完全不用担心,定期复诊就行。没想到在2022年1月,查出了复发和脑转移。


我记得那是大年三十的前两天,我白天要烘托气氛,高高兴兴跟大家过年,一到半夜就在房间里一边哭,一边查肺癌治疗相关的资料。


那时候我刚生了女儿,还在哺乳期,本身就是严重睡眠不足,还有些产后抑郁。最后压力到了一个临界值,不得不开始看心理咨询。


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我几乎是每两个周末就要往返于广东和湖南之间。当时疫情还比较严重,导致我的健康码经常就是黄的红的,去哪里都很不方便。


我妈回湖南的时候,我就让育儿嫂带着孩子一起去。这期间育儿嫂还提过离职,我只能给她加薪稳住她,能花钱解决的问题,尽量就用钱解决。我的想法是让我妈妈能一直看到孩子,因为孩子很可爱,或许能让她产生更多生活的希望。


现在回过头反思,我也是在牺牲我孩子跟我之间的亲密关系,去帮助我妈妈。但是我当时已经没有办法了。


我以前一直觉得努力就是会有回报的,但是从我妈妈生病开始,我所有的认知都被打碎了。2022年10月份,医生跟我说,我妈的癌症已经转移了第四期,生存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就是一年左右。


突然被告知妈妈的生命只有不足一年,谁能受得了?一开始我没有告诉我爸,我爸也已经60多岁了,一个人硬扛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后来实在受不了,就和我爸说了,我爸听完直接就哭了。我一边要照顾我妈的身体,一边还要照顾我爸的情绪。


工作上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因为休完产假,过往功绩和职能在互联网大厂里几乎被重置了。到最后几个月我的心理压力已经大到不行了,在办公室里好几次就提不上气,呼吸不了,直接去医院急诊了。


就这样到了2022年底,我毅然决定离开职场一年,回广州专心陪我妈妈治病,照顾孩子。


说实话,我以前从来没有担心过父母的养老问题。我父母都是国企职工,福利相对来说比较好,家里也有一定的积蓄,我也很早就给他们配置了商业保险。


我父母也是很独立的人,特别喜欢出国旅游,经常带着我们家的狗一起自驾。他们还计划在我爸退休之后,买一辆房车,一段时间在老家居住,一段时间在广州居住,一段时间全国自驾或者去全世界各地旅游。


我妈生病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些只是很美好的设想。作为独生子女,要承担的实在太多了。


我妈以前是个充满求知欲的人,大到国际形势,小到亲朋好友家里的动态,她都会关心。但是最后的那一年,她的人生只剩下“癌症”两个字。


她经常半夜两三点钟就把我爸摇醒,喊他起来聊聊人生。和我们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就开始讲自己的病情,给我们交代后事,全家的精神好像都被她拖垮了。


我妈所有的医疗方案,都是我来做决定的。是继续原有的治疗方案,还是尝试新药;是在中山肿瘤医院治疗,还是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治疗;包括最后医生觉得没必要再治疗之后,是我决定放弃治疗,让妈妈转入安宁疗护病房。


她去世之后,我去医院办理结账手续,还去找了我妈的主治大夫,问我当时的决定做得对不对,是不是换一个方案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我妈最后走得很突然,家里很多亲戚都赶不过来,孩子和育儿嫂在家里休息,第一晚只有我、我先生和我爸在灵堂守着。那段时间我爸状态不好,我就让我先生陪着他在楼上休息,反正我也睡不着。


我人生可能最悲惨的瞬间,可能就是一个人给我妈守灵堂了。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先花了两个小时写葬礼致辞描述我妈的一生。到了后半夜,有时候就出去走一下。


那天晚上很多家庭在办仪式,我都走了一圈,看到门口的花圈和讣告,我就在找哪些人比我妈年纪小,但凡看到比我妈年纪小的,我心理上都会宽慰一点点。


陪我妈妈抗癌的过程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想,要是我有兄弟姐妹就好了。后来我在小红书上表达我的这种想法,评论区就炸了。有一些人留言说,你想要一个兄弟姐妹,无非就是想要有人分你的账单。


我只能祝福他们,永远不要碰到这些事情,要不然他们只会比我更崩溃。我这还是在没有经济压力的情况下,精神压力已经承受不了了。


我以前是不考虑二胎的,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变了。我的女儿以后可以不结婚,不生孩子,我都尊重她的选择。但是我跟我先生迟早也会生病,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我不希望她像我一样 ,独自承受我经历过的这些事情。


牛油果 34岁 现居河南郑州


我的爸妈在前年离异了,所以在父母养老的问题上,我可能比其他独生子女更麻烦。他们的父母可以互相照顾,而我要分头照顾两位老人。


说实话,从小到大我和爸妈的关系不是很好。他们一直不太管我,我幼儿园上的就是全托,小学一开始在姥姥家那边上学,后来转到奶奶这边,每个亲戚家里我都住过。


我爸妈之间的感情也不好,在经济上都是自顾自的。在别人看来,我们家条件不错,我又是独生女,应该不愁吃不愁穿。但是实际上我每次要生活费都特别难,他推给她,她又推给他。


不管是我结婚还是生孩子,我爸妈都没有提供经济支持,也几乎没有帮我们带过孩子。我妈喜欢打麻将,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就瞒着我向我的老公和公公婆婆借钱,最后闹得特别不愉快。


但是因为我是独生女,给父母养老就是我的职责,我从来没想过不管他们。


我爸妈离婚之后,两个人各过各的日子。我爸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本来就有心脏病、糖尿病,后来得了脑瘤,前前后后住了好几次院。


最严重的是今年元旦的时候,我爸差一点就瘫痪了,处于生活不能自理的状态。


我妈肯定是不会照顾我爸的,我虽然是全职太太,但是家里有两个孩子,实在有心无力。而且当时我爸上厕所、洗澡都要人帮忙,我一个女孩子不太方便,最后几乎都是我老公在伺候我爸。


我们也尝试给他找过保姆,但是我爸脾气特别差,根本无法和保姆相处。也不可能让他跟我们一起生活,不然一个家都会鸡飞狗跳。


最后我决定,把爸爸送进养老院。


我的奶奶和姥爷当年都是住的养老院,所以家里的亲戚对这个决定基本没有异议。但就是住哪儿的这个问题,我和他们吵了好几次架。


一开始我给我爸安排了郑州的养老院,条件肯定比我们老家巩义的好,再加上离我近,方便照顾。但是他说不要,硬要回老家,我没办法,只能给他拉到巩义。手续办好了,都住进去了,他又觉得巩义的养老院不够好,还是要回到郑州。


我那段时间天天拉着他到处跑,郑州的医院和养老院几乎跑遍了,他一会这儿住,一会儿这儿不住,一会儿住单人间,一会儿住多人间,给我折腾了几个月。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独生子女的父母养老问题,真的只能靠自己。家里的亲戚都是只动嘴,不会出钱出力,还要给我们添乱。


好不容易在养老院安顿下来了以后,我叔打电话给我,说他的表妹,也就是我的表姑在老家的养老院工作,想让我再把我爸转到那里去。


我当时特别生气,我没让他们出一分钱,出一分力,只是想落个心静,但他们指手画脚的劲儿一个比一个大。我爸生病这么多年,都没见表姑来看过他一次,还指望她能照顾好我爸?况且万一我爸在老家发生了什么事,我要带俩孩子立马跑回去,也不现实。所以我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他们。


但是如果我有兄弟姐妹,他们和亲戚就不一样了,我也不用一个人来承担这些压力。


其实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和我的表姐表哥表弟在一块儿玩,连大年三十晚上我都是在我表姐家过的,特别依赖他们。


我的老公虽然有个亲弟弟,但是两人相差19岁,所以他的成长经历和独生子也差不多。因为我们自己成长过程中就没有兄弟姐妹陪伴,我们俩都觉得孩子越多越好,所以自己也生了两个孩子。


反观我的公公婆婆,和我的父母就非常不一样。特别是我的公公,他是一个特别有规划、未雨绸缪的人。不仅提前给自己买了保险,还因为担心我们有变故,连我们儿子将来需要用的钱都存好了。


现在我妈妈身体也没有太大的问题,我就定期去看望她。原来我还会给她买东西,但是我妈那种人,无论你给她买啥,她都给你骂骂咧咧的,现在我也不买东西了。


我爸的养老院就在我家附近,我每周会去看他几次,带他出去吃东西,出去转转。


养老院里的氛围也特别好,护工特别负责,还有其他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可以聊天打牌,生活特别充实。各种器械也很齐全,住了不到两个月,我爸就恢复可以自己走路了。


一开始每个月的费用是4000多,再加上药费,除去我爸自己的工资,我每个月也要补贴一些。现在因为我爸身体好了,养老院费用都降了将近1000块钱,经济压力又减轻了。


我爸以前也不相信可以靠我给他养老,经历了这么多事儿,他现在特别信任我,见人就说:“谁说啥我都不听了,我就听我闺女的。”


看着我爸一天天健康开朗起来,我真的很欣慰,苦日子终于算是熬过来了。


Summer 38岁 现居美国西雅图


从2009年去澳大利亚读研开始,我就一直生活在海外,父母在南京生活。


我和先生是在澳洲认识的,然后结了婚。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一直居住在美国西雅图。家里有两个儿子,老大刚满8岁,老二还有一个月满5岁。


在国外的华人,多少都不太愿意谈父母养老的事情,因为是一个很沉重的话题。大家只能在心里默默祈祷,希望父母身体健康。


虽然出国早,我一直和爸妈保持着很紧密的联系。疫情之前,我们每年都会回国探亲。我生孩子的时候,他们也在美国住过一段时间。所以我们每年都会相聚,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


我爸今年65岁,我妈63岁,不算高龄。所以以前更多考虑的就是他们的退休生活丰不丰富,从来没有养老问题迫在眉梢的感觉。


直到2020年底我爸的一次意外中风,我才深刻感受到了海漂独生子女的痛苦。


当时正好是疫情,中美航班熔断,机票又贵又难买,就算回去了还有“14+14”的隔离,一个月时间就没有了。再加上那个时候我的孩子还特别小,我妈就跟我商量说,我回去也帮不上什么忙,还不如安心待在美国养孩子。


到了去年,我爸脑内积水的情况加重了,又需要做手术。我妈在我爸手术前一周也生病了,发烧感冒,在医院挂了好几天水,医生劝她住院,她说孩子在国外,老公要开刀,所以她不能住院。


我和老公在美国都是异乡人,举目无亲。我是全职的房产经纪,工作优点是时间灵活,缺点是收入不稳定,我先生是家里的经济支柱。


两个孩子刚开学,哥哥和弟弟上学放学时间不一样,而且兴趣班的时间有时候都是冲突的,平常我俩都分开各送一个娃。我也想自己一个人回国探望父母,但又不忍心让老公在家里一拖二照顾两个小朋友,他还要工作,难度系数也非常大。


但是我先生很理解我作为独生子女的难处,支持我回国照顾父母,最后的方案是他在美国照顾哥哥,我带着我家弟弟回国,陪了父母三个星期。那也是哥哥弟弟第一次分别这么长时间。


现在我爸仍然在康复中,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是我妈妈在照顾他的起居。


上个月,我妈由于肝功能指标异常被医生要求住院检查几天,我妈只能拜托家里的亲戚帮忙照顾我爸。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妈是突然生了重病,那我是不是就要面临立马要飞回国,要在国内照顾多久的问题?在国内的父母突然生大病生重病,这是海外华人最不想面临的困境。


我的父母一直是非常开明的,不管是我想要去澳洲留学,决定和我现在的老公结婚,现在在美国定居,在这些人生重大问题的抉择上,他们都很尊重我的选择。


但是我能看出来,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内心还是希望我以后会回国。可他们也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这个事情对我来说不是那么现实。


我们开诚布公地聊过,我跟他们讲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你想人回去照顾你,那等于收入就没了。能够给你打钱,那说明有工作,恐怕没时间一直陪在身边。


特别是到我这个年龄,过了35岁,回国找工作难上加难。现在至少在经济上我可以帮忙,我妈觉得太累的话,可以找个阿姨来帮忙做饭或者请个护工。我爸一年还可以去康复医院住一段时间,我妈相对而言就能轻松一点。


这点想通了,孩子是在海外,还是在国内别的城市,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就算是在同一个城市,子女也很难做到时刻陪着父母,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他们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和我说,很希望自己有兄弟姐妹帮她分担父母的养老重担。我开玩笑说:“理想很丰满,也许现实很骨感。”社会新闻里有那么多为了父母养老闹得鸡飞狗跳的兄弟姐妹,自己是独生子女可能也没那么糟糕。


其实养老是一个社会性的难题,社会和媒体不应该一味给子女灌输“养老”就是“守老”观念,也要多多鼓励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的父母,锻炼身体,定期体检,保持好心情,接受新事物和新观念,尝试更多样的养老方式。


比如中国人不太考虑遗嘱的问题,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敏感和不吉利的话题。遗嘱看起来跟养老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其实是我们未来留给孩子的一个“礼物”。


在老大出生之后,我和我老公就找律师立了遗嘱,主要是如果一方或者双方遇到意外,孩子抚养权交给谁,个人的很多医疗决策要怎么做。比如意识不清醒,不能自己做决定的时候,决定权交给谁?或者医生判断没有继续治疗的必要了,要不要插管,还是选择临终关怀?


这些事情我们都沟通交流过,确认好了,公证在了遗嘱里。遗嘱执行人就照着办就可以了,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在道德层面的压力会小很多。


下个月回国,我也打算和父母谈一谈这件事情,让他们也做一份遗嘱,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另外我也计划去考察一下南京的各类养老机构。


中国人可能觉得“养儿防老”,但是在外国人的观念里,孩子和父母是互相独立的个体,他们并不想依附于子女。所以大部分老人会自己去选择住养老机构,比如养老公寓、养老院、家庭护理院等等。


现在国内养老也是一个新兴产业,养老院的选择很多,条件也越来越好。如果人们的观念能慢慢改变,制度方面越来越规范的话,对父母和子女都有益处。


我现在毕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个年纪,很多事情难以权衡。如果我爸妈愿意来美国的话,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但是他们也不想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圈。


我只能希望再多给我一点点时间,在我有更多收入、有能力回国陪伴他们之前,孩子能快快长大,父母能慢慢变老。


网民嚎叫:


NICOLLEMENG 发表评论于 2024-06-06 21:41:55

重點沒有說啊。國內大病保險過了19萬就不保了。不要說錢想住院塞紅包不認識人連門都沒有。這些人還沒經歷這些。經歷過了的不敢說。沒經歷過的家裡沒有幾套房產的絕症等於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sshr 发表评论于 2024-06-06 18:23:54

当年是政府成批地人为制造了独生子女,此刻这些听话的国民的养老问题也该政府拿出实际行动来解决了。或者给子女带薪去病床前伺候父母;或是政府直接出保姆费/护工费。


谢选骏指出:人说“中国近2亿独生子女的崩溃,从父母第一次生病开始”——我看到了“独木难支的中囶”。


谢选骏:监狱里竞选美国总统可以排除政治迫害吗


《美国大选:你能在监狱里竞选美国总统吗?可以,这些人曾经做到》(马克·谢伊(Mark Shea)BBC国际部记者2024年6月3日)报道:


这是美国政坛前所未有的一天,特朗普成为首位被判有罪的卸任美国总统。


纽约曼哈顿法庭上周裁定,在“封口费”刑事案中被控的34项罪名全部成立。特朗普可能会提出上诉,这个过程有机会延续到11月大选后。


但即使维持原有定罪,大多数专家都认为他不太可能入狱服刑,更有可能被罚款、缓刑或监督。


而在最坏情况下,特朗普就算在狱中也可以继续竞选,甚至可能在监狱里担任美国总统。


重罪犯为何能竞选总统?

自1789年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以来,总统候选人的法律要求就没有改变过。


伦敦大学学院美国历史名誉教授伊万·摩根(Iwan Morgan)告诉BBC:“他们必须出生在美国或其领土,所以人们才争论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是否真的是美国公民。他们还必须达到一定的年龄(35岁)。”


摩根教授表示,候选人还需要在美国境内居住满14年——这是南北战争后增加的限制,目的是禁止“参与反叛美国的人”参选。不过他补充说,他相信最高法院已经排除了利用这一条件对付特朗普的任何可能性。


但并没有禁止被定罪的重罪犯竞选总统。


摩根教授说,原因可以追溯到这个国家的起源。


“美国因革命而诞生,可能有人在(英国)殖民地时期因反君主制活动而入狱,他们可能会被剥夺竞选总统的资格。”


摩根教授表示,美国开国元勋们,即1787年起草美国宪法的制宪会议成员,实际上都没有被英国人关进监狱,但“有些人只差一点点”。


“如果革命没有成功,他们就会被判叛国罪,成为重罪犯。”


这就是为什么宪法起草者不愿意限制谁可以成为总统,这个政策导致三位候选人在监狱里竞选总统。


尤金·维克多·德布斯(Eugene V Debs )在1912年和1920年参与竞选总统的时期,正值美国社会主义的巅峰。


摩根教授形容,曾在狱中竞选公职的最重要候选人,就是德布斯。


他首次入狱是在1894年,身为工会成员的他领导了针对火车公司的罢工行动,被判犯有妨碍邮件罪。


军队镇压罢工后,德布斯入狱六个月,这段经历对他的政治观产生深远影响。


摩根教授解释道:“在20世纪初,他成为美国社会党一位非常杰出的成员。他于1904年、1908年、1912年和1920年作为该党的总统候选人参选。”


此前,他在1900年也曾代表社会民主党参选。


“1912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进步党候选人兼前共和党总统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和他四人竞选,德布斯表现非常出色。”


他获得近100万张选票,占总票数的6%,是“美国社会党候选人有史以来获得的最高比例”。


他没有赢得任何选举人票,不过在佛罗里达州名列第二。


但摩根教授说,随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美国社会主义者带来巨大困境:“我们是出于爱国主义支援它,还是将其视为资本主义战争而反对它?”


德布斯非常反对这场战争,并试图阻止美国人参与其中。


“1918年初秋,那时战争已近尾声,他在俄亥俄州坎顿(Canton)演讲,敦促美国人抵制征兵制,”摩根教授说。


1919年4月,德布斯因煽动叛乱被起诉,被送往亚特兰大联邦监狱服刑。次年选举时,他仍被关在那里,美国社会主义党明确提名他为候选人。


德布斯赢得的选票比1912年略多(1920年914,191票,1912年901,551票),但这次只占总票数约3%,因为女性刚获得总统投票权。


但亚特兰大监狱的条件与今天美国白领罪犯的条件相差甚远,牢狱之灾沉重打击了德布斯。


他服刑近三年后获释,但健康状况一直没有恢复,于1926年去世。


在德布斯之后,美国的社会主义政党再也没有对该国大选产生过如此大的影响。


林登·拉罗奇 (Lyndon LaRouche)发起了一场以阴谋论为核心的政治运动。


1987年,林登·拉罗奇在新闻发布会上讲话。出于不同原因在监狱中竞选的总统候选人是拉罗奇,他是争取总统职位次数最多的人。


摩根教授评论道:“他有时以民主党人的身份竞选,更多时候是以第三党候选人的身份竞选。从1976年到2008年,他的名字出现在每次选举的选票上。这是他的爱好。”


拉罗奇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活跃于左翼政治活动,但到了70年代其政治倾向“大大转向右翼”。


摩根教授说:“他在民主、共和的人格之间摇摆不定,因为他是个阴谋论者。这家伙有最离奇的阴谋论——他相信伊丽莎白女王想陷害他。”


但拉罗奇还是继续发起一场政治运动,该运动以他怪异的世界观和典型的民粹主义政策为基础,例如主张降低税收和确保政府不监视本国公民。


据摩根教授称,该运动的成员从未超过2,000 人,但拉罗奇支持的候选人在1986年出人意料地赢得伊利诺伊州重要职位的民主党提名——其中一位是贾尼丝·A·哈特(Janice A Hart),他威胁要把坦克开上街头。更重要的是,拉罗奇筹集了大量资金。


“我们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但有人估计有2亿美元,”摩根教授说。“他用这笔钱资助他认可的地方、州和国会选举的候选人——但收效甚微。”


1989年,他因邮件欺诈入狱,被判处15年监禁。


摩根教授说:“到了1992年大选,拉罗奇决心参选。他在不少州都有参选资格,但他的光芒被掩盖,最终只获得了微不足道的27,000票,仅占总票数0.1%。”


拉罗奇获减刑并于1994年出狱。他于1996年、2000年、2004年和2008年继续竞选公职。


摩根教授认为,尽管拉罗奇筹款能力强,坚持不懈竞选,但他从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拉罗奇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小注脚。”


他于2019年去世。


1844年,摩门教创始人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在狱中竞选时被枪杀。


史密斯1830年创立摩门教,这是以基督为中心的宗教,但在信仰上与天主教、新教和东正教大有不同。他对教内的亲密伙伴宣扬一夫多妻制。


摩根教授说:“一夫多妻制在非信徒中很不受欢迎。它被视为对美国基本价值观的威胁。这被视为最严重的犯罪,而据称史密斯有20个妻子。”


史密斯原籍马萨诸塞州,但为了给追随者寻找安全的家园,他把他们带到西部的伊利诺伊州。


19世纪40年代初,摩门教徒在密西西比河畔建立了自己的城市诺伍市(Nauvoo),希望在那里和平地生活和做礼拜。


史密斯被选为市长,并建立了一支摩门民兵。


“但问题是,史密斯在摩门教内部是一个非常争议的人物。他的一夫多妻行为招致其他摩门教徒的敌视,因为他显然是在抢走他们的妻子。”


史密斯命令他的民兵摧毁一家“反史密斯"报纸的印刷机,最终导致他被关进伊利诺伊州迦太基(Carthage)的监狱。


他以改革党候选人的身份参加1844年总统选举。他的摩门教政党希望能够掌握权力的平衡,从而推广他们的一夫多妻制政纲和史密斯自己的观点,即每个人本质上都是神。但该党提出逐步解放奴隶的信念,为他们招来更多敌人。


摩根教授说:“当时,废奴主义在北方非常、非常不受欢迎;即使是非摩门教的废奴主义者在为废奴而发声,也是冒着生命危险。”


迦太基监狱外聚集了一群暴徒,他和另一名囚犯在避难的大楼里被枪杀。


摩根教授补充说:“随后,一个临时组织的行刑队向他的尸体连开数枪。”


改革党在1844年的选举中没有派出替代候选人。


总的来说,美国历史上已经有三位总统候选人在狱中竞选,如果约瑟夫·马尔多纳多-帕辛杰 (Joseph Maldonado-Passage) 今年11月参选,可能还会有第四位。


这位2020年Netflix纪录片《虎王》(Tiger King)的主演也被称为“怪人乔”(Joe Exotic),他宣布将以民主党人身份竞选总统。


他目前正在服刑,刑期超过20年,罪名涉及虐待动物和密谋杀害竞争对手动物园的主人。


如果他入狱,特朗普作为候选人的地位将不会独一无二,但他将是迄今为止在狱中竞选总统职位的最重要人物。


用BBC驻北美资深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的话来说,即使他躲过牢狱之灾,这个意见分歧国家的一半也将由一个被定罪的罪犯作为其候选人。


谢选骏指出:允许在监狱里竞选美国总统,原意在于排除政治迫害;但是真能做到这一点吗?未必。看来看去,有的候选人病了,有的候选人死了,可见任何制度都无法保证人们不受迫害。因为社会的本质就是一边合作,一边迫害。

谢选骏:台湾可能转型为国会主权吗


《台湾国会改革法案:三读通过后会发生什么?“青鸟行动”翻转“蓝白绿”格局?》(李澄欣 BBC中文记者 2024年5月29日)报道:


520就职典礼上“多数尊重少数”的呼声言犹在耳,赖清德的新政府和执政绿营就立刻遭遇了一支寸土不让的蓝白联军。


历经四次院内院外的攻防战后,台湾立法院5月28日在蓝白阵营人数优势下,三读通过《国会改革法案》,包括在《刑法》增加备受争议的“藐视国会罪”。


国民党与民众党团欢呼“阳光国会”,反对法案的民进党立委则高喊“反黑箱、反恶法”抗议,后者已预告将通过行政院和大法官提出“覆议”和“释宪”。


立法院外连日来的民间抗议活动得名“青鸟行动”,除了台北有数万人多次集会,示威浪潮也蔓延至首都之外,现场参与者跨越不同世代,不只传统绿营支持者到场。


尽管这个回合蓝白联军在国会优势尽显,但从长远看这场战斗似乎难言赢家。有学者对BBC中文分析,民进党有望藉事件重获新生代支持,若年轻选民从民众党转移到民进党,有机会让“蓝白绿”的三党格局,逐渐重回蓝绿对决的传统两党制。


国会扩权的影响


三读通过的条文包括五大方向:总统国情报告常态化、订定藐视国会罚则、强化国会人事同意权、赋予国会调查权及听证权。


法案内容以在野党国民党(蓝营)与民众党(白营)提出的版本为主,少部分条文采用执政民进党(绿营)版本。


新一届立法院113个议席中,在野蓝白两党分别有52和8席,执政绿营则只有51席属少数派,构成“朝小野大”格局。分析认为,这次国会改革触发争议,某程度反映了大选后的政党斗争。


台湾国立政治大学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告诉BBC中文,蓝白两党联手合作推动法案的基础,主要是对执政民进党的共同仇恨,国会一旦成功扩权,赖清德总统的日子将更难过。“赖政府上台前,我们已知道他提的法案将很难过审,现在蓝白多了‘惩罚’民进党的权力,以后只会成为常态。”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学系张峻豪教授也对BBC中文表示,可预见蓝白阵营会严格审查两岸相关的法案,包括民进党执政早年通过的《反渗透法》,以及针对陆生、陆客来台的政策,而在行政、立法不一致的情况下,预算案涉及国防外交的部分有可能在立法院遭大幅度删减。


国会改革法案最受争议的条文包括“藐视国会罪”,被质询者如违反規定最高可被罚款新台币20万元(6214美元),公务人员接受质询时虚伪陈述,也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张峻豪认为这恐进一步拖垮赖清德政府。“官员可以被罚20万,但一个部长月薪才18万,以后谁会愿意当官员?少数政府已经很难运作,现在寒蝉效应下,内部还动摇心态。”


国会改革法案争议,除了影响行政、立法关系,也牵动蓝白绿三党版图,可能改变未来台湾政局。


民间连日来四次包围立法院的抗议活动,起初被形容为“太阳花2.0”,其后命名为“青鸟行动”,据称是源自立法院旁的“青岛东路”,网友以“青鸟”借代“青岛”作为号召。


5月28日三读当晚,大批民众冒雨包围立法院,人潮从青岛东路、济南路溢到中山南路两个车道,公民团体称集会人数超过7万人。示威浪潮更超出台北,在台中、台南、高雄等15个县市遍地开花。


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助研究员刘文对BBC中文表示,多数人选择在自己的县市参与,将有助于未来行动“在地扎根”,而她在现场观察到集会民众的世代非常多元,对于曾经历2014年太阳花运动的参与者,不少是出于对现民众党籍立委黄国昌的怨恨。黄曾是太阳花的核心人物之一,加入民众党后带头与国民党合作,被部分人视为“背叛社运”。


至于20岁以下的新生代,他们没有经过太阳花运动的洗礼,视执政八年的民进党为建制,多数支持民众党。刘文认为,青鸟行动对这批年轻人“绝对是新的公民运动启蒙”,他们会移动既有的蓝白绿版图。


“民众党的基础选民皆是‘讨厌民进党’,靠拢国民党、成为‘小蓝’,是一种理智的政治估算,但目前民众党立委黄国昌一人凌驾全党,其他民众党政治人物失去主体性,加上柯文哲被官司缠身,这是民众党未来的隐忧。”


从“斜杠青年”到“青贫族”,台湾大选年轻选民会如何回击低薪困境


身在台北的美国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研究员宋文笛持相同看法,他认为青鸟行动最直接的影响,是让年轻人再次觉得“和民进党站在同一边可以是很酷的事”。


他对BBC中文说:“赖清德在大选期间主张维持现状和政策延续性,让年轻选民感觉了无新意。如今立法院争议让民进党对台湾青年讲述一个新的叙事:台湾外有北京的军事威胁、内有在野党在立法院强渡关山,‘维持现状’不再是无趣的老迈保守,而是热血的勇敢坚守,而唯有绿营是他们的战友。”


宋文笛研判,这将加速年轻选民从民众党回归民进党阵营。“民众党黄国昌是示威者的首要抗议对象,比国民党更甚,这在政治利益层面无疑对民进党是个好兆头。如果年轻选民真的转向民进党,那台湾政治格局将从蓝绿白的三党制,逐渐回归传统蓝绿对决的两党制。”


美国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则告诉BBC中文,如果民进党的盘算是透过这次争议,彻底将原本失去的年轻支持者重新聚集,并将事件扣连“抗中保台”论述,有机会形成更大舆论压力迫使在野党退让。


“赖清德的40%民意,有可能靠这次抗争拉抬,只不过,代价恐怕是造成台湾社会年轻世代之间也出现对立。现在看到的纷争,明显没有考虑到台湾的外部挑战和长期发展,大家都只想着支持度和下次选举。”


被忽略的声音:台湾原住民族如何看待两岸政治及认同

接下来,朝野还有哪些招?

法案三读通过后,蓝白阵营形容国会改革是“台湾第三波民主改革重要的里程碑”。


国民党强调,这是百分百台湾内政问题,批评部分媒体指“国会改革有利中共”等说法,“都是比欧威尔(奥威尔)式的呓语更荒谬的无稽之谈”,更是无视大选后的多数民意。民众党主席柯文哲表示,国会改革讨论了30年终於能通过,呼吁总统赖清德与民进党理性讨论,不要滥用支持者的信赖而鼓动仇恨。


执政民进党则称“民主已死”,“台湾人民眼睁睁看着蓝白两党架空台湾,历史不会忘记这一刻”,批评蓝白两党“强渡关山”违反程序正义、藐视民主的立法方式,最后终将遭民意反噬。该党已预告,将提出“覆议”和“释宪”。


覆议要由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通过门槛是全体立法委员二分之一,但由于在野蓝白阵营占了国会多数,外界预料执政绿营覆议的成功机率不高,只是拖延之计。


至于释宪,只需立法院全体四分之一席次立委连署声请就可提出,以立法院113席计算,最低门槛为29席。民进党立法院党团总召柯建铭表明会提出释宪,总统暨民进党主席赖清德表示,党中央尊重并支援。


另一方面,国会改革后续争议可能燃烧到监察院。在法案三读通过后,监察院发声明引述《宪法》规定指,调查及调阅权等监察职权专属监察院行使,立法院表决通过的部分条文涉违反权力分立,监察院无法接受。


对此,国民党团总召傅昆萁以“废除监察院”的主张回击,民众党立委黄国昌也承诺这是下阶段宪政改革目标,他指监察院每年花费10亿元新台币维持运作,却“只敢打苍蝇、不敢打老虎”,已彻底丧失人民的信任。


根据1947年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台湾实行“五权分立”,代表政府五权的最高层级机关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民进党过去也曾提出废除监察院,但在社会撕裂的现况下,此时修宪恐让政治混战再度上演。


“行政、立法关系紧绷,这三个月已经乱成这样,未来政治戏还会一直演。”学者张峻豪说,“台湾人民不喜欢看到争吵打架的场面,如果蓝白继续乱,赖清德支持度会上升,搞不好2028年就可以连任了。”


谢选骏指出:人问——台湾国会改革法案:三读通过后会发生什么?“青鸟行动”翻转“蓝白绿”格局?台湾可能转型为国会主权吗?

我看——台湾国会改革,可能转型为美国式的国会主权;但这相当困难,除非能像美国那样控制冲击国会的暴民。

谢选骏:美国将被中囶所迫产生“新新政”

《中国是如何在产业政策上遥遥领先于世界的》(PATRICIA COHEN, KEITH BRADSHER, JIM TANKERSLEY 2024年5月28日)报道:


半个多世纪以来,对石油短缺或气候遭到破坏的担忧促使各国政府投资替代能源。

卡特总统曾在20世纪70年代把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在白宫屋顶上,作为他致力于发展太阳能的象征。日本曾在20世纪90年代为房主安装光伏电池板提供开创性的补贴。德国在21世纪的头十年开启了一个创新项目,确保采用太阳能系统的消费者能出售他们不需要的电力,并从中获利。

但没有一个国家达到了中国支持替代能源的规模和力度。这一点从生产数据可见一斑:据国际能源机构,2022年的全球清洁能源制造业投资中,中国占85%。

现在,美国、欧洲和其他富裕国家正在试图拼命赶上。这些国家希望纠正以前在产业政策上的失误,借鉴中国的成功经验,它们正在为本土企业提供巨额补贴,同时试图阻止有竞争力的中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它们已取得了些许进展:国际能源机构的数据显示,在去年全球新建清洁能源工厂的投资中,中国占的份额下降到了75%。


但对西方来说问题是,支撑中国工业主导地位的是其几十年来的做法,它一直在使用一党制国家的权力来调动政府和银行的全部资源,同时鼓励私营企业之间的疯狂竞争。

中国无可匹敌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汽车的生产建立在这个国家早期对化工、钢铁、电池和电子等行业的扶持,以及对铁路、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大量投资基础上。

据一份来自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从2017年到2019年,中国用于支持工业的资金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是其他国家的两倍多。

这些支持包括国有银行提供的低息贷款和省级政府提供的廉价土地,几乎不指望得到支持的公司会马上盈利。

与这些支持同时发生的是,中国被美国和其他国家指责为愿意绕开国际贸易协定、盗窃知识产权、使用强迫劳动。

中国控制着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各个环节80%以上的生产。

所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帮助中国有了今天的地位,让它能将低成本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锂电池大量抛售到竞争对手国家,同时,生活在这些富裕国家的消费者们正在越来越多地转向绿色技术。

例如,中国现在控制着全球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各个环节80%以上的生产。


“像中国这样做大能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威斯康星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教授格雷戈里·内梅特说,他研究了全球太阳能行业。当该行业的投资导致产能过剩,抑制了中国企业的盈利能力时,中国政府愿意承受损失。

拜登总统和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已下定决心发展本国在半导体、电动汽车和电池等先进技术领域的制造能力,部分通过采用中国的一些扶植产业的做法。

中国在主导全球关键制造行业上的成功表明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可能性和力量,曾任拜登助手的詹妮弗·哈里斯说,她现在是威廉与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经济与社会倡议项目负责人。

“这会造成浪费吗?绝对会,”她说。“它成功了吗?绝对的。”

拜登和欧洲各国政府的首脑们更愿意批评中国政府的非法行为,如有目的地补贴过剩生产,然后向其他国家倾销低价商品。

中国否认自己违反了贸易规则,称本国巨大的工业产能是成功的标志。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本月表示,中国丰富了全球商品供应,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同时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贡献。


拜登本月表示,他将对包括电动汽车在内的中国绿色技术征收最高100%的进口关税,目的是不让中国进一步打入美国市场。

预计欧洲官员们不久也将提高对华关税,尽管一些经济学家和环保人士警告,这些措施将减慢实现清洁能源目标的进程。由于中国的地缘政治立场向俄罗斯和伊朗倾斜,欧洲已对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担忧。


西方接受产业政策的做法与美国及其盟国此前倡导的开放市场和最小政府干预的意识形态背道而驰。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能源危机后推出的政策在罗纳德·里根1980年当选总统后已大多被废除。就连卡特执政期间在白宫安装的太阳能电池板也已被拆除。

除了某些与国家安全相关的行业外,美国曾采取的观点是,不受约束的市场总是最了解情况的。

“如果最终结果是不得不依赖其他国家来获得关键零部件,也没关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策说。


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美国长期以来缺乏更广泛的产业政策和协调一致的战略。

“就连民主党人也不敢让政府起更积极的作用,”他说,“我认为这显然是一个有长远后果的重大错误。”


从一些中国经济学家的角度看来,美国和欧洲对中国不公平竞争的抱怨是本国政府失败的表现。

“西方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决定是一个战略错误,导致了它们经济的去工业化,为中国提供了机会,”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郑永年说。

不管犯了什么错误,美国的政治领导人们说,他们已下决心不重蹈覆辙。

据国际能源机构的说法,去年,美国和欧盟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拜登政府数十亿美元的计划是美国历史上范围最广地使用产业政策的例子之一。

拜登提高关税是美国对中国的针对性贸易攻势的升级,征收关税的做法始于前总统特朗普。特朗普对美国每年从中国进口的价值逾3500亿美元的商品征收关税,引发中国政府对美国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拜登保留了以前的关税,并加征或提高了清洁能源产品的关税,还为对华贸易设置了新壁垒,包括不让中国获得来自美国的先进半导体。


拜登的贸易议程“非常、非常富于攻击性”,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家戴维·奥托尔说,他深入研究了对华贸易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工厂就业岗位的流失。

在他看来,拜登的贸易战略与中国的有关键区别,虽然两国都在寻求清洁能源竞赛的领军地位。


奥托尔说,中国更注重将低成本出口送往全球市场,同时防止外国公司主导中国的国内市场。

他说,拜登更注重阻止中国出口产品进入美国,同时阻止中国获得某些关键的美国技术,如先进半导体。

在上周在意大利举行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上,来自大西洋两岸的领导人警告,如果美国和欧洲国家希望在主导关键行业的竞争中赶上中国,就必须协调它们的保护主义和补贴政策。

“产能过剩威胁着世界各地企业的生存能力,包括新兴市场的企业,”美国财长耶伦上周四说。

“至关重要的是,”她补充道,“我们要和越来越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国家建立一个明确的统一战线。”


谢选骏指出:人说“中国是如何在产业政策上遥遥领先于世界的”——我看一百年前,美国被苏联所迫产生了“新政”,现在,美国将被中囶所迫产生“新新政”吗?如果这样,第四美国就成熟了!


谢选骏:有一種詐騙叫做遺忘

《2023年彩票领奖报告:有17.78亿奖金被弃奖》(潇湘晨报 2024-09-08)報道:   日前,财政部发布《2023年彩票公益金筹集分配情况和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安排使用情况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其中一项数据格外引人注目:逾期未兑奖奖金。《公告》显示,2023年逾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