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

谢选骏:中共打狗运动史



《纽约时报》一语惊人:中国共产党在镇压狗》(环球时报  2018-11-18)报道:


大家都知道,前不久杭州发生了一起激起全国民愤的事情:一名狗主人因为遛狗不栓绳,结果他的狗吓坏了一个路过的孩子,而孩子的母亲为了保护孩子踢了狗一脚,却被这个不文明养狗的狗主人打成了骨折。


之后,为了进一步消除“不文明养犬”的行为,杭州市城管委宣布了一系列严格的“整治措施”。但这些措施却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这些政策是“一刀切”,伤害了正常养狗人的权益,有“爱狗人士”更认为这是“侵犯狗权”,也有公众支持杭州城管部门的“严打”行为。


这一争议也很快引起了美国《纽约时报》的注意,然而这家西方媒体对此事的报道却非常诡异……


怎么诡异呢?按理说,一家媒体如果要报道目前杭州城管部门这个整治不文明养犬行为的行动所引发的争议,应该是就事论事地报道这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以及为啥中国舆论对此事会有这么强烈的分歧。


可《纽约时报》却在他们的报道中塞入了很多“上纲上线”地妖魔化中国社会乃至中国共产党的内容……


比如,该报的记者在其报道的一开头就宣称中国的一个大城市在“镇压”狗。


当然,这种报道套路在耿直哥看来早已见怪不管了。可以说咱们上到政府下到民间协会,只要出台什么禁止性的政策,西方媒体都往往会用“镇压”这个极度负面的词语来描述我们。


不过,更离奇的还不是“镇压狗”,而是“中共镇压狗”。


是的,《纽约时报》在其报道中还抛出了一个非常荒诞的说法,称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很“反狗”,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因为狗会在夜间给“日本殖民者”暴露共产党员的行踪,而将狗视作“政敌”……


说实话,当时耿直哥读到这部分内容,真的是被“雷”到了,以至于我不得不怀疑这位《纽约时报》的记者是不是搞混了我们中国人用来形容“汉奸”和“叛徒”时所使用的“走狗”一词?——还是说在这位记者看来,用“走狗”去形容叛徒本身就是对狗的“不友善”……?


不仅如此,《纽约时报》还宣称:过去数十年里,中共还一直认为养狗体现的是奢侈之风、是浪费粮食,而在这样的宣传环境下,狗也就常常在街头被人随意打死——即便后来中国改革开放了,一些官员也仍然对狗“充满敌意”。


Emmmmm….看来宁可让人饿死也要让狗吃饱,在《纽约时报》的大记者看来才不是“仇狗”或“反狗”的行为吧……?


而有了这些极为白痴和上纲上线的描述做铺垫,《纽约时报》对于这次杭州事件的报道也就毫不意外地出现了极为明显的偏差。


比如,该报就认为所谓的“不文明养犬”行为虽然存在,这也仅仅是“可能进一步激化”了中国人对狗本就“根深蒂固”的恐惧情绪。这里的措辞大家可以再仔细感受下……


又比如该报还引用所谓的“动物保护人士”的说法,称“中国社会对狗的恐惧反映出整个社会都缺乏安全感”以及“对狗缺乏同情反映出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


另外,该报也搞错了杭州城管部门此次的整治工作的一个细节,把杭州早在2007年时就已经出台的禁止在市区饲养的34种大型烈性犬,错误地说成了是今年才刚出的新政策。


总之,这篇《纽约时报》报道给人带来的直观感觉是,似乎中国共产党才是狗在中国会遭到如此对待、以及杭州会出台这种政策的根本原因,而“不文明养犬”只是一个催化剂。


可我们的社会对于对狗的抵触和排斥,到底是因为我们的执政党在煽动我们“仇狗”,还是因为不负责任的狗主人和他们的不文明养犬行为呢?——耿直哥认为,只要不是智商有问题或是故意装傻,答案应该很明显吧。


最后,再回到杭州的事情上,耿直哥也希望借此事呼吁各方都“就事论事”,别上纲上线也别造谣传谣。这本质上是一个城市发展和经济发展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实事求是地解决就好。


谢选骏指出:《宦球时报》的脑子锈了,百年忘本,竟然不知道“中共打狗运动史”——


搜狐《八路军展开打狗运动,2月消灭60万只狗,指挥该行动的将领授上将》(2019-05-26)报道:


狗,是一种很有用的动物,尤其是农村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狗,一来可以看家护院,做“看门狗”;二来村里的猎户上山打猎时,可以带着狗追踪猎物,做“猎狗”;还能给盲人引路,做“导盲犬”,可以说所有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


然而,上世纪最艰难的八年抗战时期,尤其是1939年开始,狗却被人们扣上了“汉奸”的帽子,八路军在冀中抗日根据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打狗运动”,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为什么要给狗扣上一顶“汉奸”的帽子呢?其实是因为八路军经常在晚上行动,狗非常机敏,会发出犬吠。


当狗一叫起来,就相当于给日军和汉奸们通风报信了,八路军的行踪就被暴露了。说句良心话,狗叫那时它在执行看家护院的本职工作啊,但是谁让它们赶上了这个艰难的抗战年代呢?1939年冬天,八路军正式开始打狗运动,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显示,八路军在冀中地区大举消灭“狗汉奸”,2个月的时间共计消灭了50~60万只狗,当时在冀中地区都看不见狗的踪迹。


​消除了狗叫的威胁,八路军的战斗进行的非常顺利。不过,这50~60万只狗也没有白死,除了给当地百姓增加了肉食,百姓还分给了八路军一些来改善伙食,而这五六十万只狗的狗皮更有大用处,八路军利用被服厂把这些狗皮加工成了狗皮大衣,部队冬装的难题一下子也解决了,可以说这些狗为当年的抗日战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时冀中地区八路军的最高将领是向守志,亲眼看着当地百姓为了八路军,亲自杀掉家中的狗,让向守志非常感动,这也反映了八路军深受冀中地区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抗战结束后经常提到冀中百姓的对抗战作出的贡献。正是因为有了百姓的帮助,八路军才能在艰苦的条件下战胜日军。八路军将领向守志1955年被授予少将,1988年晋升为解放军上将,2017年去世,活了整整100岁。


谢选骏中粗:打狗将军吉人天相,竟然货到了百岁,就像中共一样长寿,真是“做了中共打狗运动史的活见证”。


《抗日战争研究︱灭敌人耳目: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打狗运动》(澎湃新闻 05-21 15:02)报道:


打狗运动是抗战时期中共针对狗吠威胁到中共人员行动隐蔽性问题开展的一次运动。这一运动是中共与民众发生关系的一个交汇点,《大众日报》文章指出:“我们不应把打狗的工作小视了,我们应认识到每家都有一条狗,如果我们的办法不好,影响之大是无从估量的,因此必须认真进行深入的动员,切莫儿戏视之。”不过,对这样一个重要的问题,学术界尚无专门的研究。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抗战时期中共的打狗运动做一系统梳理并以此观察战时状态下中共处理与农民关系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战时中共民众动员的特质。


打狗运动起源于冀中地区,后扩展到其他根据地。吕正操回忆道:“冀中一开始打狗,冀南就接上了,山东也跟着学起来。”而且打狗运动不仅包括抗日根据地还涉及游击区、敌占区。不过,华北地区的打狗运动最为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以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打狗运动为中心展开论述,因资料所限,对运动全貌的勾画和复原还有不足,留待以后努力完善。


打狗运动的缘起


抗战时期中共的打狗运动主要起缘于中共对行动隐蔽性的需求。狗在华北地区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有保护家人、守卫家产、防止盗窃等作用,狗因为和人长期相处,已经成为人们的“家庭”成员,在华北乡村,狗的警觉性非常高,它通过叫声“报告”主人有陌生人来到家中,即便家门口有路人经过,狗也会以叫声“报告”主人。狗吠的“报告”作用在战时仍然延续着。但对中共来说,狗吠尤其是夜间的吠声不仅“报告”了主人,也“报告”了敌人,一只狗吠还会引发周围的狗吠,直接威胁了中共人员的隐蔽行动,这也是打狗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

1938年以后,日军对中共活动空间的压缩是打狗运动开展的主要背景。以冀中地区为例,此前,由于日军兵力集中南下,使中共力量的发展获得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成为冀中发展的“黄金时代”。但随着日军战线的拉长,日军兵力逐渐不足。只得回军安定后方,中共抗日根据地逐渐成为日军“扫荡”的主要目标,10月开始,日军在冀中实施了“五次围攻、六次’扫荡’”,先后实行了多种“扫荡”方式,包括“对冀中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局部性的‘扫荡’,也有对冀中全面性的‘扫荡’;有对不同地区分别的‘扫荡’,也有对同一个地区反复的‘扫荡’;有短期突击式的‘扫荡’,也有较长时间反复的‘扫荡’;有数路分进合击式的‘扫荡’,也有一路挺进奔袭式的‘扫荡’”。到1939年,中共力量的活动空间就被大幅度的压缩了,这就涉及如何隐蔽的问题:“自日寇五次战役围攻‘扫荡’,占领各县城和一些重要村镇后,冀中的所有军队和党、政、民领导机关都转到农村,夜间活动多,保密成了突出问题。”英国记者林迈可(Michael Lindsay)对中共开展游击战的地形有过观察:“与东南亚共产党的革命相比,中共在华北所处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都不利于游击战争。除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外,这里的山区确实是荒凉的,而且没有道路,山是光秃秃的,根本不像越南和马来亚的游击区那样,覆盖着茂密的丛林。更有甚者,冀中是一马平川,只要不是雨季,敌人的机械化部队很容易推进。”这样的地形条件加上日军力量的压迫就使得如何隐蔽成为非常关键的问题。

为保证行动的隐蔽性,中共也想了很多办法,如:“为了避免夜间行动暴露脚步声,曾用棉花包脚,但是,我方人员进入‘堡垒户’扣门、踹墙、跳墙的声音仍不可完全避免。”但是狗的存在恰恰无法保证隐蔽性:“因为狗的嗅觉灵敏,晚上听到一丝动静,就会一家狗咬起,数家狗狂吠,遍及全村。然而,日伪汉奸常利用狗咬声来判断我抗日人员的行动踪迹,扑捉我抗日人员。所以,狗就成为日寇的‘义务情报员’。”养狗在冀中非常普遍,几乎家家养狗,“冀中群众多数家中都养狗,地主富农还成群地养”。冀中新乐县东岳村锄奸组成员田野回忆他和田文林、田瑞福挖地洞,挖的过程中小心翼翼,避免发出声音,但是“我们抱柴草的声音,被看门狗听见了,于是大声狂叫起来。我们小声训斥不听,又打不得,搞得我们十分恼火,没有办法”。山东地区也是如此,如罗荣桓谈道:“最近狗叫坏事的事屡屡发生,我们还牺牲了多名士兵,这是一件很痛心的事。当前,我们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凡事要小心谨慎。现在狗帮我们的倒忙,成了敌人的哨兵,当了日军的帮凶。”胶东区南掖县河南村战役中,狗叫也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总结河南事件血的教训,除了领导上存在严重的麻痹思想外就是村犬帮了敌人的大忙。因为我军和地方干部多在夜间活动,走到哪个村,哪个村的狗就狂吠起来,敌人凭借狗的叫声,就能估计我们活动的方位。河南村事件就是敌人根据狗的叫声摸清了我们的行动路线,而把我们团团包围。”因此为保证中共人员活动的隐蔽性,如何处理狗吠就成了必须面对的问题。

围绕狗吠问题,起初是存在不同意见的。有的观点认为“城乡被日军占领,抗日武装或抗日工作人员,多是夜间活动,狗狂吠乱叫就等于向日军告密。日伪军大都在白天出动烧杀,他们一来,群众就跑,狗也跟着主人跑。所以,狗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只利于侵略者,不利于抗日”。也有的观点认为狗叫未必只利于侵略者,如时任冀中军区政治部主任的孙志远谈道:“起初有人说,敌人行动它也会叫,使我知道”。但总的来说,狗吠引发的危险还是更大一些,正如孙志远解释的那样:“第一,我夜行军多,敌夜行军少;第二,我到一地群众不逃,敌到一村群众跑光,狗见主人不跑、不怕,便亦竖起尾巴狂吠,因此,狗只利于敌,而害于我。”

除狗吠造成中共隐蔽行动的困扰外,有些特殊情况也成为中共在个别地区展开打狗运动的诱因。如1939年秋,冀中发生水灾,到冬天,民众和战士的食物发生严重困难,“在敌我双方边界村镇实行打狗运动。一来打狗代给养,二来杀狗灭敌人耳目”。不过,打狗运动开展的主要原因还是解决中共行动的隐蔽性问题,且其开展过程并不简单。

民众动员

打狗运动于1939年前后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逐步展开,遗憾的是,有关打狗运动的决策和运动开展的指示等相关资料很少,仅在零星的材料中有所提及。如1939年冬,中共冀中区党委“发出了打狗运动的指示,全面动员,统一行动,在全区灭狗”。打狗命令下达之后,就是如何执行的问题了。打狗运动需要民兵、自卫队和民众共同完成,因此如何动员民众接受打狗是最大的问题。由于狗在日常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打狗对他们来说,并非都心甘情愿,面对打狗运动,民众情绪复杂。

有的民众因为长期养狗,对狗有了感情,不肯打狗。如吕正操曾回忆道:“当时老乡对自家的狗也是很有感情的。”新乐县的材料也显示很多民众不愿意打狗:“狗虽属六畜,但长期与家人相处,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听说打狗,人们觉得非常惋惜,甚至有的觉得像在身上割自己的肉一样的心疼”。四区太平庄邢洛尊家“养着一条大白狗,很懂人性,家里人都下不了手”。同村田建忠家“养着一条大黑狗,与全家人相处10余载,既懂人性,又能看守家院,家中无论谁从外边回来,它就连忙跑上前去,摇头摆尾,左亲右吻,家里男女老幼,附近左邻右舍,都非常喜欢它。因此,田建忠家实在不忍心自己亲手将狗杀死”。东岳村的田野回忆:“我家养着一只大黄狗,在街门口北边墙角里垒了一个狗窝,栽了个大木桩,用铁链将狗拴住,让狗看门守家。那条狗是我把它从小养大,常常逗着玩,我很喜欢它。现在要把狗打死,实在不忍心。”

有的民众更强调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大名县的司枕亚回忆道:“狗对主人忠诚、驯顺,尤其在看家守夜时表现勇敢、机智。遇有陌生人即狂吠报警,看见主人就摇头摆尾。加以狗肉是美味,狗皮可取暖。因而农民家家都爱狗、养狗。当打狗运动布置下来之初,根据地群众普遍存在着舍不得,难下手的思想。”作家康濯1943年在山西繁峙一带和青年民兵队长一起打狗,在打狗时,“他妈发现了这事,却大呼喊叫地啼哭着从屋里冲出来阻挡”,而后“她也就流着眼泪,说那狗过去怎么怎么给看羊、看门,怎么跟一个小子一样亲,又指摘我们这些办工作的怎么年轻不懂事”。

有的民众也理解打狗的原因,但仍然不愿意打狗。如冀中抗日根据地干部刘国华等人回忆:“为了抗日,要除掉狗,广大群众是理解的,但心里又实在舍不得,尤其是小孩和老人,都把狗做为心爱的伴侣,当做家里的成员一样,狗回家晚了还要到处喊叫,突然要求把自己养的狗大小都处死,有些人急得哭,许多人家迟迟难下决心。”八路军战士苏烈回忆道:“狗是老百姓养的,老百姓不大同意。狗干了坏事,老百姓也知道也明白都承认。就是‘我下不了手呀!’”

打狗运动遭到了民众的反对,甚至有民众认为打狗是扰民的行为,“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为了便于对敌开展游击斗争,曾发起打狗运动,当时有少数群众想不通,把它同日伪军抓鸡扰民混淆了”。肃宁县群众编了歌谣:“八路军打狗,日本鬼抓鸡,汉奸打人要‘边区’(晋察冀边区币)。”日伪抓鸡的行为在“扫荡”时是较为常见的,如王紫峰在日记中谈道:“因为日寇在这里住了一个星期,杀猪、杀鸡又宰牛,弄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鸡毛、牛皮和骨头,臭气熏天。”民众的这种情绪值得注意,当违背民众利益时,民众可能会产生较大的逆反心理。

因为思想上的不认同和实际生活中的需要,民众想了很多办法抗拒打狗的命令。如有少数群众“把狗特别是幼犬,暗中送到敌占区或接敌区的亲友家去了。遇有这一情况,一般并没有进行深究。由于受民间义犬救主、黑狗告状轶事传闻的影响,也发现少数群众把打死的狗挖坑埋了,甚至个别群众还向埋掉的死狗烧香,并说:‘不怨我们哪,见到阎王不要告我们’”。冀中干部孟华回忆:“因为有些老年人思想不通,舍不得把自己养的狗打死,有的把狗藏起来。”焦生曾是冀东滦县林子里村儿童团团长,他回忆打狗运动时母亲的反应:“尽管我家养的不是看家大狗,而是供玩的像猫一般大的小狮子狗。我妈怕狗惹事,将其拴在屋里养。”冀中干部陈革回忆:“我们家喂着一条大黄狗,已经喂了好几年,这条狗很通人性,我小时常常带他出去玩,很有感情,不忍心用刀杀死,也不忍心活活打死,拖了好几天。”《大众日报》中列举的民众藏狗的方式有:“有的藏到山沟里,有的藏到地洞里,有的送到亲戚家,一时似乎是销声匿迹,但待情况稍缓依然是叫声不绝于耳。甚至有的就以妇人纠缠,拼命也不让打。”刘艺亭的小说里,主人公姜老维不舍得将狗杀死,说:“这年头,狗也跟着人遭灾受害。”对此,作者评论道:“他只是觉得他这条黄狗太好了,忠诚到一百一,还看家守院,白天没丢过东西,夜间能睡个安全觉,四邻八家没有不夸他的狗好的,如今怎能忍心将它打死?”于是姜老维将狗带到女儿家中,希望能够让狗逃过一命。

在中共政策实践的过程中,民众的情绪和态度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打狗运动的开展也不例外,面对以上民众动员过程中一系列“不”的选择和行为,中共从多方面入手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打通群众的思想关,如通过民兵自卫队和识字班等组织启发觉悟,向群众讲明道理。据孟华回忆:“有的老年人思想不通,舍不得把自己心爱的狗打死,我们就在妇女识字班里讲道理,还教唱了一首《打狗歌》。记得歌词是:打狗不要再可怜,现在养狗讨人嫌;八路来了它乱叫,已成敌人的情报员。”1942年,滨海根据地开展打狗运动,民兵组织的“打狗队”因打狗和群众发生冲突,一个民兵和一个老大娘讲明打狗的目的是:“八路军打鬼子、打汉奸都是夜里行动,狗一叫,鬼子汉奸知道了,就会误事。”但只是讲大道理民众未必能够接受打狗。为此罗荣桓指示宣传打狗运动的方法:“回去跟村干部商量一下,开个动员会,把为什么要打狗的道理讲清楚。不光要讲打狗是为了便于部队行动,要联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比如狗叫会把鬼子引来,使乡亲们受到损失。在群众思想通了以后,你们再动手。”

罗荣桓的话非常值得注意,罗指出打狗运动尽管起因于保护中共人员的秘密行动,但做群众工作时还要注意联系群众本身的利益,使群众和中共具有同一个利益共同体的认识,这一点在做宣传动员时是十分关键的,也反映了中共将抗战与民众利益相结合的思路。《大众日报》的一篇文章也谈到了这一点:“我们要使下级干部,对打狗的意义有明确的了解。而且我们还要注意到,并不应动员只是动员,打狗只是打狗,而要做到,打时也要先经动员说服,打后也要解释教育。我们动员的内容也不应简单化,而要明确地说明利害关系,尤其是对民众本身的利害关系。”接着,文章谈到具体的宣传动员方法,首先是以现实中发生的情况来说明不打狗的危害:“我们可以拿沂蒙区的血的教训告诉民众:因为有狗叫,所以很多躲藏在山沟里的民众,便很容易被敌人汉奸发觉,而吃了大亏;因为有狗叫,我们的队伍的活动也易被敌人发觉,便不易把敌人打出去,老百姓也要多受一些苦难。”然后,为民众打狗和保护狗算了两笔账,第一,“过去养狗是为了防贼防匪,今天防贼防匪是小,防敌人是大。可是狗不仅不能防敌人,还要我们受它的累,虽然在打的时候怪不忍心,虽然‘看家狗,算一口’,可是总得比一比:是留着叫全家全庄及抗战受害,还是打了狗保全家全庄有利抗战”。第二,“我们也不妨叫老乡自己计算一下,养活一条狗一年要多少粮食(据说一条狗顶一个人吃),如果打了狗,还可吃了狗肉,穿狗皮,又有什么不好?”在算完这两笔账后,又对民众另一个顾虑做了说明:“还有人怕狗绝种,我们也可告诉他们,打走敌人,什么好的狗种也都不成问题。”太行抗日根据地辽县的《抗战报》针对打狗运动发表了《人命与狗命谁值钱》,该文“通过仔细分析利弊,认真讲清利害关系,而且举了马家拐、寨沟因狗引敌人而发生的惨案事例”。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到,中共在动员时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向群众说明,如果不开展打狗运动,受损失的不仅仅是中共,民众的利益也同样会受到损害。

中共群众思想工作的另一个突破口,是通过宣传把狗的形象进行象征化策略处理,将狗的形象从传统的忠诚、忠义变为“汉奸”“走狗”,从而在思想情感上将狗变为民众民族主义仇恨的替代物。“当时把狗列入汉奸、‘走狗’之类”,将吃狗肉称为:“吃‘走狗’肉”。还有称之为“四条腿的‘汉奸’”,民兵们说道:“狗汉奸,狗汉奸,狗也真当汉奸了。”新乐县称狗为“夜间汉奸”。这种动员策略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民众情感上不认同的难题。

按照中共的理念,发动群众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动员,但从实践来看,动员有时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因此在执行者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动员和强制命令有时是相伴而生的,这种相反的动员方式被中共称为“捏鼻子”式,在打狗运动上也是如此。如《大众日报》有篇文章谈到沂蒙区打狗运动的偏向之一就是“强调了命令,忽视了宣传动员”,“为什么要打狗?打狗究竟对老百姓有什么好处?这不仅老百姓自己缺乏明确的认识,就是许多地方下层工作同志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因此在打狗的时候,有的就根本不做说服工作,就是有一些说服,也是很简单的说几句话:‘狗等于汉奸’,‘政府命令几天打完,自家不打,别人就来打了’。”这样做造成的后果就是“不管限令怎样严,老百姓自己打的总是很少,而藏狗的办法却层见叠出”。中共在批评“捏鼻子”动员方法时也谈道:“可惜我们每个人只有两只手,顶多一手捏一个,弄不好还要捏住这个,跑了那个,一撒手两个都跑了,这是最笨的一种组织方法。”打狗运动中的“捏鼻子”动员正证实了这一点。

除宣传动员外,第二个办法是用村中的积极分子执行打狗任务。在中共革命中积极分子往往是群众运动的先导,能够带动群众参加的情绪。康濯回忆村庄的民兵队队长就是打狗的积极分子:“他是个最积极的干部,性子强得像烈火,专爱打仗,对打狗自然毫不迟疑。”虽然在打狗的过程中遭到母亲的反对,他曾经也不忍心,“刹时间满脸淌着眼泪”,但最后还是完成了打狗的任务。田野回忆他的母亲也属于积极分子:“我母亲思想进步,她说:‘要狗干什么,光找麻烦’。我知道母亲是党的地下秘密交通员,只要为了抗日,总是绝对服从,积极响应号召。”不过,也有个别积极分子除了执行规定之外,还另有想法,即吃狗肉,穿狗皮。康濯就是如此:“我也年轻气盛,有股子干劲,私下里又想趁此闹点狗肉吃,还想闹两张狗皮穿上挡挡那地势的苦寒;因此我也和他一道去动手。”最后因为打狗后为安慰主人家的感情把狗埋掉了,因此“我吃狗肉穿狗皮的幻想,跑得没了踪影”。《大众日报》的文章中对此种现象有专门的评论:“因为怕不能如期完成任务,因此曾规定了超过限期,谁打死的狗归谁,因此不仅忽视了一般的动员说服,而在打狗的人,往往在客观上形成为了吃狗肉而打狗的现象:如大狗打小狗不打,肥狗争着打瘦狗就不屑打,因此也就多多少少给民众这样一个不好的印象:‘原来你们是为了要吃狗肉呀!’甚至是有个别不满的民众会这样提出来问:‘同志!鸡打不打,猪打不打?’当然也就难怪了。”当然,单纯为了吃狗肉而打狗的现象是极少数。

综上可以看到,在打狗运动中,中共综合运用宣传教育和发动积极分子等措施进行动员,尽管这个过程中有时会采取“捏鼻子”方式,但由于总体秉持“说服性动员”的理念,还是顺利地将打狗运动开展了下去。对于中共的民众动员,日军评论说:“共军与民众的关系,同以往的当政者不同。中共及其军队集中全力去以了解民众,争取民心,不但日本,就连重庆方面也是远远不能相比的。正因为如此,尽管他们在数量方面处于劣势,却具有不容轻视的坚韧力量。”打狗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


打狗手段及对狗的处置

打狗运动具体如何执行呢?从打狗的过程来看,尽管中共说服了民众同意打狗,但在打狗手段的选择和对狗的处理上仍然会照顾民众情绪和民众意愿。

在具体打狗任务的执行上,一般由狗的主人自己负责,“打狗运动以限期自打为主,即谁家的狗由主人在限期内自己动手打死,皮肉归己”。如果自己不打则由专门的打狗队负责:“每村都由几名青壮年积极分子组成打狗小组,遇有在限期内没有打死的狗,由打狗小组负责检查打死,皮肉也由打狗小组处理。”如濮阳县安庄党支部决定“由杨风常、杨耀真任打狗队队长。在两人带领下,三天完成了安庄村打狗任务,还帮助邻村进行打狗活动,受到上级表扬”。新乐县太平庄邢洛尊家“用铁索拴好等着,找三区小队用刺刀刺死了”。田建忠的母亲“让田建忠牵着送到了他堂祖父家(是个光棍汉),叫他打死吃了肉”。但是在由谁打的问题上,中共还是建议民众自己动手:“如果民众自己真正不愿打或不忍打,可以说服大家交换着打,再不行可动员游击小组打,一般工作同志或机关部队最好不要打。”尽量照顾民众的感情。

在打狗手段上强调政治动员和说服。“应经过政治的解释动员与政府的劝导,彻底完成屠狗,尤在我经常机动的要道、路口、山口、河口的大村内应首先完成”。具体开展打狗运动的组织原则是:“凡有抗日组织的村庄,由村干部负责将本村各户的狗全部打光;无抗日组织的村庄,则由地方抗日武装组织带领村里的抗日积极分子强行打杀,并要求抗日积极分子(共产党员、各抗日救国会人员、抗日家属)带头行动。”

相对根据地来说,中共对邻近的游击区、敌占区内打狗的要求是:“应通[过]我动员劝其自动屠狗,以利抗战。但均应用政府法令与政治动员,不得乱打硬打。”一个“劝”显示出对两种地区政策的不同,在敌占区内,如果群众实在不愿意打狗,则要求“晚上对狗必须加以控制,不得让它随便狂叫”。因为,和根据地不同,敌占区民众对中共的了解不够,态度和支持度不如根据地高,如果采用同样的方法会遭到群众的严重不满,如成克回忆平介县的情况:“更使群众不满的是在敌占区搞‘杀狗’运动,人们听说政府工作人员来了,像躲日本鬼子一样,抱着他的哈巴狗跑走了。有人说:‘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八路变了样’。”这同样表明中共的决策一定要考虑到民众的情绪和态度。但除了“劝”这个大原则外,也要通过不同的手段完成打狗任务,如对敌占区的狗实行“收买政策”:“武工队到敌占区去活动,找伪村长、地主、士绅、关系户,多半在夜里九十点钟,先带上几个包子,到那里狗一叫,先丢两个过去,狗受了贿便不再吱声了。”后来因为肉包子太过浪费,“改成稍稍带点肉的骨头丢下去,那狗啃又油水不多,不啃又舍不得,反而更容易达到我们不让它‘汪汪汪’的目的”。

在具体打狗手段上,也经历了一个摸索阶段:“在打狗运动开始阶段,打狗多不得法,打不到要害。后来摸索到打狗要打头,一棍子即打死。也有用绳套在颈部勒死的。传播了这些狗少受折磨的致死办法,群众接受较快,加快了打狗运动的进度。”在根据地打狗相对容易,但在游击区、敌占区打狗方法上就困难多了。在沁源县,“民兵们晚上就用烂羊皮、猪羊骨头或其它吃食东西,把狗引出据点捕杀了。不到一个月,就差不多把四百多条野狗杀光了”。田野回忆:“趁狗吃食的机会,用绳子套住狗的脖子,狠狠地使劲勒死了。有的用酒泡饼子,狗醉后再弄死,又没有叫声。”

打狗之后,如何处置狗也是一个问题。狗皮一部分“加工制成皮大衣和皮背心,发给部队”,缓解了部队士兵衣装的短缺。狗肉也作为食物补充给士兵,当时有士兵唱道:“狗皮好,狗肉香,吃饱穿暖打东洋,浑身上下有力量。”曾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四支队连指导员的刘振华回忆:“打狗运动也解决了一些饮食不足呀,这些都在山东起了很大的作用的。”一九三九年冬,受水灾的影响,冀中地区的情况相当严重:“普遍严重的灾荒,带给我们以无比的困难,直接影响到民食与军食及整个财政的收入,灾区难民顿顿待赈,部队政权天天要吃饭花钱,随着根据地的扩大,抗日武装也在积极扩充与壮大起来,因此粮食和钱的需要,更加增多,军食与军费的供给越发成了严重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冀中来说,狗肉的补充作用不可小觑。正如孙志远所说:“一九三九年冬,大家展开了打狗运动。尤其去秋水灾,消灭了狗既可节省粮食,又可增加肉食,狗皮还可利用。”

因为一般狗的主人对狗有感情,因此,在处理狗肉时要考虑群众的情感:“群众在感情上不愿意吃自己养的狗肉,都慰问了部队。所以,当时部队大吃狗肉,走一村吃一村,天天吃狗肉(部队还收购了狗皮做皮大衣)。”再者北方吃狗肉较少,曾担任太行抗日根据地辽西县县长的张广居回忆:“我和药天禄同志(时任辽西县县大队副政委——引者注)突破旧的风俗习惯,在打狗运动中带头吃狗肉,许多战士学会了吃,还想办法捕鱼吃,虽遭到了个别人的非议,也在所不惜(北方人对吃狗肉十分鄙视,南方人则视为佳肴)。并非我们嘴馋,而是为了提倡,用来增加战士们的营养。”苏烈回忆:“老百姓坚决不要狗肉,不忍心吃,让部队去改善生活。狗皮却必须收拾好送还给老百姓。”不过中共同时强调:“打死的狗则最好交狗主,这样才能使民众真正了解我们,打狗是为了大家着想的,并不是为了吃狗肉。”

在打狗手段和对狗肉、狗皮的处理问题上,中共尽可能地照顾到了民众的感情和意愿,在根据地和游击区、敌占区等不同的控制区内也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打狗运动的作用与思考

由于史料的限制,打狗运动的具体时间进程尚无法全面呈现,但可以确定的是,打狗运动的展开同中共与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整体对抗形势相关,形势越紧张,日军对中共活动空间的挤压越强烈,打狗运动开展的必要性也就越强。

打狗运动的成功,使得中共人员活动的隐蔽性大大增强。马小先回忆:“由于我们群众基础好,所以,敌人很难获得确实情报,再就是我们部队灵活机动转移驻地(有时白天住进去,晚上离开。有时下午离去,夜间再回来,由于搞过打狗运动,出进村庄无犬吠声),神出鬼没,敌人捉摸不准,因此,敌人达到目的的机会甚少。”吕正操对冀中的打狗运动评价道:“打狗,也可以说是冀中一举三得的一个特种运动,不失为平原游击战争的一个群众性创举,对坚持反击日军的斗争起了很大作用。”日军驻扎在冀中故城县十二里庄村的警备队队长山口真一提到:1942年7月27日,“潜伏在高粱地的敌大部队突然发动了攻击(据以后调查,敌方的连长和参谋一级的人员曾混进修补阵地工程的劳工中进行过侦察,同时在当夜已将附近村庄的狗予以处置,防止了狗叫)”。可见打狗在进攻敌人时也非常重要。

不过,打狗运动的实施也并未彻底解决问题,在敌占区的效果就十分有限:“这里多是敌占区,前两年也推行过破路和打狗运动,但成绩很差。……行军宿营,到处狗叫,容易被敌人发觉,很不利于抗日活动。……打狗运动,在离据点远的地方有些进展,但在据点很近的村庄就做得很差了。”

在考察打狗运动时,还应把打狗看作中共隐蔽和抵抗系统的一部分,特别是在冀中,打狗和堡垒户、地道战等共同组成一个隐蔽和抵抗系统,通过解决狗吠威胁隐蔽行动的问题,再加上堡垒户、地道等隐藏方法,较好地完成了中共掩蔽自己、打击敌人的目标。

综观中共打狗运动的历史过程,笔者有两点思考。第一,从打狗运动的开展过程可以看到战时状态下中共动员的某些特质,尽管有“捏鼻子”式的动员,但总体来看,民众的情绪和意见始终是中共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说服“动员”而不是单纯地武力“强制”进行,是打狗运动顺利展开的关键,也是中共在抗日战争期间成功发动群众、争取群众的一大法宝,也成为中共的一大精神财富。第二,从打狗运动中还可以看到,对抗战时期民众一系列“不”的行为不能以非黑即白的方式进行评价。作家刘艺亭的小说即表现了这种复杂性。男主人公姜老维为躲避打狗将狗藏到女儿家,这种行为看似落后,但女儿说道:“爹还不懂这个道理,在村里也积极着哩”,姜老维回应道:“过去还真没落过后。”因此,对战时民众的心态不能做出非对即错的判断,应更科学地再现历史现场,更加准确地评价战时民众行为和党群关系。

客观而言,在打狗运动的历史过程中,尽管遇到了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中共采取了多元的动员措施,尽可能地照顾到民众利益和民众情绪,最终基本成功实现了打狗运动的预期目标。从更大的历史进程来看,打狗运动并不是中共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但运动背后所体现的民众动员方式、动员理念却始终贯彻中共革命始终,成为中共革命成功的重要基础。

(本文原题为《“灭敌人耳目”:中共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打狗运动》,首发于《抗日战争研究》2020年第1期。作者宋弘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原文注释从略。)

谢选骏指出:中国的狗为何要经常挨打?俗话说,“打狗看主人”——这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打狗就是打狗主人;二层是,狗像主人一样讨厌,不打不行。


人海之间︱移形换位:印度洋的“弱水”与中国的“海底磁山” 人海之间︱移形换位:印度洋的“弱水”与中国的“海底磁山”


网文《上世纪80年代,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究竟是为什么?》报道: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雨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在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处于中世纪的欧洲遭遇“黑死病”;即由黑鼠引发的大瘟疫,这场瘟疫席卷了整个欧洲,夺走了约当时欧洲三分之一人口的生命。


说到狗,每个人都会有印象。狗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实在是太过于常见,但时代在变换,相比起以前的狗,现在的狗狗们称得上是“养尊处优”,有着自己专属的房子、衣服、狗粮。而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狗子们可悲惨多了。在那个年代,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每一次提起打狗,笔者总会想起“北丐”洪七公的打狗棒以及打狗棍法。但在上世纪八十年所兴起的打狗运动,跟洪七公肯定毫无关系。事实上,在那个年代,几乎每家每户都养着一条甚至几条狗,因为狗聪明、老实憨厚,不需要特别为他准备狗粮,只需要把平日里的剩饭剩菜喂给它,它就会为你看家护院。


但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街上的某些游手好闲的人突然手拿棍子,到处打狗。当其他人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很多狗子被打死,这些人目露凶光,似乎跟狗是不共戴天的仇人。人们向警察求助,警察却说这是上面安排的。那么忠厚老实的狗狗又怎么会惹来杀身之祸。众人百思不得其解,但时间已不允许他们多想,又一轮的打狗风暴来临了。


如果说之前的打狗运动只是一次风波的话,那么接踵而来的绝对是滔天巨浪。人们惊奇地发现,前几日还在城镇中打狗的人,现在竟也“下乡”到农村继续开展打狗运动了。就在这时,各个农村村长也接到了通知,要求他们在全村进行打狗运动。很多村子的村长害怕这样的行为让村里人反目成仇,于是王家村的人便去打李家村的狗,李家村的人打张家村的狗,如此反复,才避免激发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时间一久,村长就会在“打狗队”到来之前用喇叭提醒村里的人把自己家的狗拴好,别放到村里的道路上来。这样一来,很多的狗幸免于难,但“打狗队”不开心了,街上没狗,便挨家挨户地搜索狗,搜到了就直接拖出来打死。村里人爱护狗,将狗放进自己屋里躲藏。狗虽然聪明通人性,但它并不是人啊。一旦陌生人进入院子或者房间里,狗狗便会朝他们吼叫,“打狗队”便露出满意的笑容。而一旁的主人家则满脸不忍,自己亲手养大的狗,从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死去。但他们又不敢将愤怒发泄在打狗者身上,毕竟它们也只是奉命行事。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打狗风暴,很多村里的狗已经十不存一。那为什么会有打狗运动呢?其实,打狗运动的理由也很简单:狂犬病。在那个时代,我们国家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对待很多病状也没有最优解,所以为了防止狂犬病的增加,将狗的数量降低,那么传染狂犬病的风险也会跟着降低。


而且那个年代的人们并不富裕,治疗狂犬病又是一笔不菲的费用。于是只能做出这样的选择,当时老百姓对自家的狗是有非常深厚的感情的,但即便如此,还是得看着自家的狗被打死,这种方法很残忍,却大幅度避免了狂犬病的传播。


时间来到了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遵循“众生平等”的口号。无论是狗还是猫,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也不用畏惧狂犬病。当年的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狗被活活打死,而现在的人对宠物有了更多的责任心,也不允许别人无故伤害它们。时代变了,人们的理念也在变。专业的宠物医院、流浪猫狗救助站,这些设施都大大保证了宠物们的健康。


如今人们反而觉得狗是最通人性的。在你感情低落的时候它会陪伴着你,陪你度过低谷。这是一种莫大的安慰,能够调节你的心情。对于空巢老人而言,狗的作用更胜一筹,毕竟它们能时时刻刻关注老人的安慰,在老人遭遇危险的时候甚至还能跑出去求救。对于他们而言,狗已经成为了伙伴而并非宠物。


最后,每个时代都存在着那个时代的烙印,也被那个时代的背景所局限着。就比如七八十年代的人们肯定想不到,当年他们剩菜剩饭喂大用来看家护院的狗狗在几十年后会成为人们的宠物,穿着华丽的服装,住着精致的狗屋,吃着奢侈的狗粮。所以,时代在变化,唯一不变的是爱狗的心。也愿各位能够爱护动物,虽然很多人在抵制吃狗肉,但狗肉贩子依然络绎不绝。我们应当携手抵制狗肉,为爱护动物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谢选骏指出:自己家的狗,与其被别人白白打死,不如自己吃掉完事——所以打狗社会一向具有烹狗吃狗的民风良俗,而且总结出“狡兔死、走狗烹”的汉人智慧。


《张新光:“打狗运动”与养犬风气盛行——豫西南农村见闻之一》(2004-02-08 专题打狗)报道:


我的家乡在豫西南农村——南阳盆地。2004年春节,我回家乡过年时发现了一道奇特的景观:近年来农户养狗成风,多数家庭喂养一二条狗,有的农家小院里甚至养犬五六条,村头巷尾随处可见狂叫的凶猛狗群。大人或小孩稍不留心,便会遭遇恶狗四面夹击,令人防不胜防,心惊肉跳,毛骨悚然。


据了解,近年来农民养犬风气盛行,与农村社区治安形势的不断恶化有关。就拿我的家庭来说,由于我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别山区工作多年,老家旧宅破烂不堪,家中毫无像样的值钱家当,只有80多岁的老父、老母相依为伴,苦度残年,应当说是和盗罪无缘了。然而,像这样的农家小户也难以逃脱“江湖大盗”在乡间村落布下的“天罗地网”。

2000年3月,父亲到镇上刚刚出售完一头价值900元的老牛,就在回家的半路上被“盯梢人”疯狂地抢窃去了。父亲一气之下,以后再也不敢喂养大牲口了。但一生勤劳的父母总也闲不住手,2003年春天,他们花费了58元从集镇上买来一条恶狗,平时省吃俭用精心喂养了大半年。等到秋天,这条恶狗会发出“汪呜…汪呜…”的狂叫声,可以帮助两位老人照护小院后,才又喂养起了两只山羊。我在老家过春节时发现,父亲每天在天黑之前就把两只山羊(市价400元左右)拉回老屋内,紧紧地拴在床头;等吃过晚饭后,母亲还要收拾一大碗剩饭,让父亲端着去喂狗,并再三嘱咐:“一定记着把大黑狗拴在门口的石墩上,把外屋的大铁门和里屋的小木门都上锁紧闭”。此情此景,让人感觉如今农民预防盗罪,好像抗日战争时期的“日本鬼子就要进村耍野了”或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的土匪又要进村哄抢了”似的。


我在老家只停留了几天时间,但不时都会从父母和邻居的讲述中听到很多骇人听闻的奇事、怪事。


“前年冬天的一个‘月黑风高夜’,一群盗牛团伙开着汽车闯进镇北头的孙庄村,盗罪手里拿着尖刀和土铳,挨家挨户抢窃耕牛,一个晚上偷走了8头牛,还打伤了奋起反抗的一家老小。这个案子‘公家’(指公安局)至今未破。”


“单桥村西头的一户人家,兄弟俩辛辛苦苦喂养2头肉牛,眼看着就要上市买个大价钱(市价5000元左右)了。谁知道去年冬天,一群盗牛团伙趁着夜黑人静,把兄弟俩住室的后墙挖开一个大洞,进去后又强行将弟兄俩拴在床上,硬是把2头牛偷走。这伙盗罪临走还留下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们养牛,我们卖牛;你们出力,我们花钱;明年再来!’”


“毛主席他老人家活着的时候,有谁敢盗集体的耕牛。偷牛可是死罪呀!如今的盗罪,他们什么东西都敢偷、都敢抢!”


“大集体时,小偷小摸进了村,鬼鬼遂遂,胆战心惊,总怕遇上村里有人;若是进了谁家里偷东西,那怕有个老人‘吭’一声,也会把小偷吓跑;如今的盗罪胆子大多啦,他们经常会大摇大摆进村哄抢财物,弄得邻里不安,也没有人敢出来制止,真是无法无天!”


“前两年,邓县(今邓州市,是全国第一人口大县,现有总人口160万人——笔者注)乱得上下一团糟。人们都说,当时的公安局长是个大贪官,跟他干事的警察都不干正事。听说那个局长犯事被抓起来了,刚换了一个年轻的公安局长叫刘勇,‘新官上任三把火’,大盗小偷一齐抓,打击了一阵子,现在的情况稍好一些。也许罪犯们有些怕了,好长时间不敢出头露面,老百姓才算松口气。不过,家家户户养狗的劲头可不能松懈,谁家大门口拴几条恶狗整天‘汪呜…汪呜…’的狂叫,户主的心理就塌实一些。”


“现在农户多喂养几只狗还可以轮换到镇上出售,差不多够全家一年的油盐钱了。”


“当然,狗多为患,近年来村里恶狗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小孩被狗咬伤,狂犬病发作,无可救治,死得非常惨烈。可是,狗的主人们大都赖皮推委,不给受伤者掏钱医治,由此引起的民事纠纷和官司不断。更有甚者趁机交通事故敲诈车主,索赔金额高达数百元乃至上千元,令人咂舌,人们无可奈何。可以说,农村养犬已成为一大公害——狗粪满地撒、恶狗伤人、狂犬病发作等,呼吁有关部门尽快开展打狗运动,以彻底根除养犬隐患。”


……


年前年后,村里的大人们都在争论着一个相同的话题:“打狗”与“养犬”。这使我忽然回想起孩提时代“公社革委会”于1973年发动的那场声势浩大的“打狗运动”了。


那时,我只有9岁,是个刚上小学一年级的不懂事的孩子。不过,我至今还隐隐约约记得,那个落日黄昏,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陈银龙通过高音喇叭喊话:“社员们,请注意:大队刚刚接到县革委会和公社革委会的紧急通知,限定今天晚上把各户喂养的大狗、狗仔统统打死。在明天天亮之前,户主将死狗送往大队部统一组织销毁,以防止疯狗病传播。若有行动迟缓或是私自藏匿、隐瞒不报者,各生产队民兵连要积极组织基干民兵,强行将‘顽固分子’扭送到大队部关押,并召开群众大会进行彻底地批斗。”霎时,从白银堂、柳树坑、三队、四队、五队、皮家等6个生产队,到处都有娘娘庙大队民兵营临时抽调基干民兵组成的“打狗队”,闹腾了大半夜,整得鸡叫狗跳,人心惶惶,不得安宁。第二天大清早,我们一群小孩子跑到大队部去凑热闹,看见院子里放着一排排的大锅,正用“白开水”蒸煮成堆的死狗。听大人们讲,用死狗熬出来的汤浇菜地,比上日本尿素还壮实。从此以后,一直到1979年我离开村庄去县城读高中的七八年时间里,再也没有听见过“汪呜…汪呜…”的狗叫声,整个村子一片沉寂。


其实,1973年全国开展轰轰烈烈的“打狗运动”,当时已被文字记录下来了。痕迹虽然轻淡,却又带着那个时代明显的政治色彩和惯用的夸张手法。我从当年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达的有关文件中以及档案馆保存下来的旧《南阳日报》上,查找到这样一些相关的文章题目,不妨抄在下面。如:《关于开展打狗运动的通知〈南发1973年 XX号〉》(此件发至各县市、各公社、各大队,传达至社员),《严肃认真地对待打狗运动——论打狗运动》(南阳日报社论),《把打狗运动当做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再论打狗运动》(南阳日报社论),《宝书指路,利剑在手——某公社打狗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某公社打狗运动取得重大胜利》(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这是一场严峻的政治斗争——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永葆革命青春——记某公社打狗队长某同志的先进事迹》(南阳日报社通讯员文章),《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记某公社的打狗运动》(南阳日报社专题报道),《坚决制止逃亡主义,誓死保卫红色家园——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金猴奋起千钧棒,环宇澄清万里尘——记三十里铺战役》(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要准备打一场持久战——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任尔凶狂,终将覆灭——某公社清剿残余疯狗纪实》(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樟树坪战役侧记》(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振奋精神,铲除残敌,将打狗运动进行到底——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送瘟神——某县疯狗已彻底肃清》(南阳日报社记者报道),《防止死灰复燃——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宜将剩勇追穷寇——本报评论员文章》(南阳日报社论),《关于表彰打狗运动中有功人员的决定》(地方政府文件),等等。还有很多,我就不全部抄录了。至于文章的内容,限于篇幅,这里更不可能详细引述。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无非能够清楚地看到两点:一是,在那样的特殊年代里,人们对狗的憎恶是政治性的,被视为一种需要坚决反对和强烈抵制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广大农村已经没有人敢私自喂养狗。到了“文革”后期,甚至连农民养猫、养鸽子、摆弄花鸟鱼虫都被视为玩物丧志、消磨革命斗志的不良行为而被强行禁止。二是,当时的农村,狗似乎还不能作为合法的私人财产得到保护,政府以“说什么防止狂犬病!”为名,依靠行政命令开展了一场“打狗运动”,于是,狗的末日才真正来临。现在,用真实的历史眼光去审视当年的“打狗运动”,我们还可以挖掘出一些更深层次的社会经济问题。譬如,在人民公社时期,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常年吃不饱、穿不暖,谁还有心思和精力去喂养家犬;在阶级斗争“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特殊时期,哪还有人敢去偷抢集体的财物,再说农民家里确实也没有任何的值钱家当,养几条狗照门实属多余;况且,1973年的《打狗紧急通知》中还有“毛主席教导我们: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之说,社员怎敢不听从来自上层的统一组织指挥?……


狗是与人类最亲近的一种动物。中国的“狗文化”并不都是外来的。中国人养狗的历史久远,打狗的文化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有人说,打狗运动起源于战争时期。当年的抗日游击队转战于“高家庄”、“马家合子”,经常因为狗的“汪呜…汪呜…”的狂叫声而暴露目标,为了抗日大计,于是将华北平原的狗消灭殆尽。不管怎么说,毕竟时代不同了。如今,中国广大的农村到处可见形形色色的狗、猫、鱼、虫、花、鸟,许多农民习惯于喂养家犬,并造成了一个经济效益巨大的市场。然而,一些人对养狗的负面评价总是带着一种陈旧的战时文化或极“左”文化的遗留,尽管狗不再会导致八路军的伤亡,也不再与资产阶级划上等号。它最主要的罪名是咬人伤人,传播狂犬病。不过,据医生们说,猫同样可以携带传染病,各种宠物都会携带一些有碍人体健康的细菌、病毒;但只要定期注射疫苗,狂犬病并不难防治。其实,养狗的正面价值还是很多的。家犬作为人类最忠实、最古老的朋友,它与人的情感交流,尤其是对于老人、孩子、残疾人、孤独者的慰藉乃至精神治疗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知。当然还不仅如此,只要看看我们餐桌上众多的野生动物,就不难明白,更深刻地,它反映了我们对动物的一般态度。


正月初六,我该返程回单位了,仍然在思索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像豫西南这样的人多地少的大片村落,过完春节之后,年轻人们齐唰唰南下打工去了,村里常年留下来的都是些“386160”(指妇女、儿童和老年人)部队,身单力薄,难以抵御身强力壮的盗罪团伙。而目前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又大多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治安防范网络隐患颇多。在这种情况下,迁怒于人不对,迁怒于狗更不对。人心惶惶之际,迁怒于狗只是为了转移民众恐慌的视线,并不能解决所谓的“疯狗病”或“疑似感染SARS”的流浪狗的问题,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区治安状况不断恶化所带给广大农民的“恐惧症”。恰恰相反,在农村社会治安状况好转之前,由政府发动全面的、毁灭性的“打狗运动”,只能招致绝大多数农民群众的强烈抵制和反抗。试想一想,每一次政府组织“打狗运动”遭罪的都是狗,而不是人,可如今恐怕连人也要遭罪了。因为,狗成为与农民相依为命的“护身符”了。当然,农村养狗带来的扰民、咬伤人、污染环境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民养狗行为的规范管理。


谢选骏指出:世人健忘,看来已经不记得文革初期也有一场“打狗运动”,而且猫咪也连带遭殃,死于非命。但是,仅仅打狗是不行的,因为恶人比恶狗更可怕——防治恶狗,带上一刀一棍足以,防治恶人,则需要浑身绑上自杀炸弹。


《西方媒体关注北京打狗运动》(2006-11-17 综合编译)报道:


北京市政府近来的打狗运动引发市民反弹,千余人11月11日在北京动物园门前举行大规模抗议活动。纽约时报与路透社等西方媒体纷纷报导此一群众事件。


纽约时报11月14日报导,吴天瑜(Wu Tianyu,译音)是北京动物救援协会的会长,她已经收容了大约10只流浪狗和残障的杂种狗,其中有一只瘫痪,另有一只脊椎断裂,正在复原中。她表示,这些狗应免除于北京的一项新的“严打”运动之外。


北京有至少1,200万的人口和至少100万只狗,这些狗中有一半左右是未登记的,它们在当地警察眼中被视为流浪狗。


这些流浪狗中有很多也是人们心爱的宠物,所以当中共警方开始迅速痛击非法狗只时,人们的抗争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而且在最近几个星期已经持续扩大。


警方已经拒绝了不同的宠物保护团体所申请的抗议活动。上星期六(11月11日),至少有100名警察在北京动物园外设置路障阻挡聚集的群众。一名参与者说,警方强行拘捕了20多名试图散发提倡动物保护的传单的人。这些人随后在当天获释。


这些抗争起因于北京市政府的规定,这些规定限制八个特定地区的家庭只能养一只狗,并禁止人们饲养像金黄拾獚和爱斯基摩犬这样的大型狗。


这些规定于2003年制定,但一直未严格执行。然而,北京的报纸在上星期二刊登了关于这项从10月开始的新严打运动的公告。公告说,饲养超过数量的狗或是大型狗的家庭有十天的时间处置它们。公告同时承诺对于协助警方查获邻居违反宠物狗管理规定的人们给与奖励。


焦虑与愤怒很快地在狗主人之间蔓延开来。有些人表示,警方已经在公寓住宅捕抓大型狗,甚至进入私宅捕抓部分狗只。


吴天瑜一直与爱狗人士开会,试图寻求解决之道,有些狗主人告诉她,他们会不惜任何代价保护他们的狗。


路透社11月14日报导,中共官员几年前放松有关宠物所有权的规定,但是要求每个家庭只能饲养一只狗,并支付每年62美元的权利金,一开始还必须另外支付费用。


在首都北京的抗议人士并不多见。北京当局自从89年的六四事件后对于民众集会一直十分警戒。


11月11日,至少有100名警察在北京动物园外设置路障阻挡聚集的群众。


谢选骏指出:在中国,狗权比人权更能牵动人心。因为疯狗不会颠覆政权,而常人却有这个可能。所以打狗如此不得人心,因为打狗不得党心——现在党员都有钱了,喜欢养狗炫富了。

谢选骏:佛媛就是佛的老婆——释迦牟尼比穆斯林老婆还多


《下午察:佛媛露出的狐狸尾巴》(刘柳/2021年9月22日)报道:


中国近来兴起“佛媛”,她们另辟蹊径,拍下自己吃斋、念经、素雅一身双手合十的照片来吸引流量。


以马术、奢侈酒店、英式下午茶为炫富手段的名媛风靡社交平台后,中国近来又兴起了“佛媛”,她们在本应是清净之地的佛门寺庙前穿着性感的小吊带搔首弄姿,引起许多网民不适,也引来了官方媒体的批评。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工人日报》昨天(21日)发表题为《狐狸的尾巴哪是穿了袈裟就能藏得住的》的文章批评说,佛门清净,忽然混进去一群看似与世无争、实则物欲横流的名媛,实在是罪过,呼吁“佛媛”的闹剧该结束了,更希望“名媛”这个词能回归美好的本意。


何谓“佛媛”?


照字面理解,这个词最初是指“礼佛的名媛”。但随着流量网红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掀起的各种“名媛风”,“媛”在网络用语中已经演变成了一个贬义词,含有讽刺意味,佛媛被用来形容打着“一心向佛”的幌子实为吸引流量变现的网红们。


佛媛在社交媒体上的兴起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陈婧:从“娘炮”到“佛媛”


首先,拍下吃斋、念经、抄经、素雅一身双手合十的照片,并配上诸如“观天地见众生,方得以省自身”“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这类佛学语录,彰显自己在浮华尘世中,“何处惹尘埃”的清心寡欲,此乃初级阶段。


佛媛们秀出自己吃斋、念经、抄经等照片,并配上佛学语录,显示出与一般流量网红的与众不同。


佛媛们秀出抄写的经书,但被网友指出顺序弄反。这个阶段的佛媛虽被人指摘矫情做作,但是作为网红大军中的一员,其浮夸作风倒也见怪不怪。


到了进阶版本,文案还是那些文案,但造型已经全面升级。佛门前、禅房内,以小吊带、香肩装和大长腿凹出冷艳、纯欲造型的佛媛们,不再满足于展现日常生活来吸引流量,而是祭出更大尺度的照片来博取眼球。她们往往身着开衩或无袖的性感旗袍,画着精致的妆容,甚至带着抄有佛经的美甲,出现在热门的寺庙佛堂打卡。


佛媛中流行的佛经美甲——佛媛还会在禅房内,以小吊带、香肩装和大长腿等凹出冷艳、纯欲造型,祭出大尺度照片来博取眼球。


一名佛媛手持团扇,身着抹胸装,在写着经文的书桌上佯装伏案沉思。


同时,这些佛媛还不忘在造型中加入奢侈、时尚元素。例如广为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一名自称是北大环境工程系的佛媛身穿碎花吊带裙,将海青(礼佛时穿的衣服)当作配饰随意披挂身上,站在舟山普济市门口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前拍照,而在其精心搭配的淡雅色调下,手上那只白色Dior手提包格外引人注目。


一名佛媛将海青(礼佛时穿的衣服)当作配饰随意披挂身上,站在舟山普济市门口的“南无观世音菩萨”字样前拍照,手上还提着一只白色Dior包。


有网民指出,作为佛门僧俗二众礼佛时所穿的衣服,海青有海青的穿着方式,正常情况下,其他衣物将被遮住,双手需端于胸前,而视频中的佛媛却将它当作披肩随意披挂,简直是亵渎佛法。


但这丝毫不会妨碍佛媛沉醉在潜心修佛的氛围中,这个抖音账号名为“PP不在”的佛媛在视频中配文道,心静则身安,万物静观皆自得,并强调“修心修身”。


正如网民总结的那样,佛媛们句句(文案)不离佛语,张张(照片)不离世俗。


尽管佛媛们的做法饱受争议,但她们凭借着清流人设却又不失世俗魅力的风格异军突起,从一众单纯晒下午茶、晒珠宝首饰、名牌包的炫富名媛中突围出来,并迈向了第三阶段,流量变现。


网红佛媛晒自己抄经的日常生活,但被指桌边放着的名牌包才是这张照片的主题。


佛媛们晒出的照片总有名牌奢侈品的声影。


佛媛的流量变现


有报道指,佛媛们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接广告,以及售卖服装和礼佛物品,利用私域流量卖货“结缘”,讽刺“佛媛”实为“售货媛”,直斥是“假装礼佛抄心经,其实满脑子生意经”。


抖音粉丝达36万的佛媛网红“chanchan”,在微信朋友圈中带货,货源则声称是来自浙江杭州四季青批发市场和淘宝。


佛媛网红“chanchan”在朋友圈中带货,实现流量变现。


据了解,在“Chanchan”化身佛媛之前,她营造的人设是各大奢侈品牌活动的常客,经常穿梭于法拉利私享会、LV等私人晚宴,且坐享VIP待遇。


今年过年时,chanchan还自称爸爸给了666万(人民币,下同,139万新元)支票为她贺新年,但被网民戳破,“公司章不能转入私人账户,这是张废票”。chanchan只好回应,“只是跟风发一下,图个开心”。


网红佛媛“chanchan”自称爸爸给了666万人民币支票为她贺新年,但被网民戳破是废票。


显然,chanchan是佛媛还是名媛并不重要,她最重要的身份是善于营销、吸引流量达到变现目的的网红。佛门抄经还是法拉利晚宴都不过是这个核心身份的外壳罢了。


另一网名为“芋不想乖”的佛媛也被发现开了同名淘宝店,售卖的是属佛媛标配之一的旗袍,她还会在微信售卖串珠、手链、平安锁等。有网民指出,其标价上百元的平安锁,在淘宝等平台上只用50元甚至20元就能买到同款。


无怪乎《工人日报》在上述评论文章中指出,看着“佛媛”的社交发文下面的各种购物链接,让人不由想到《西游记》里各色妖孽,并称“佛媛”们在镜头里意欲将自己打造成超凡脱俗的下凡仙子,但不能忘了人间富贵花的人设,反正信佛是假的,名牌也是假的,“只有骗流量、挣快钱的想法是没有变的”。


流量无边,回头是岸?


随着个人活动向社交媒体的不断渗透,网民的高度参与催生出以流量为王的网红文化,也带动了“网红经济”。


以薇娅、李佳琦、李子柒等为代表打造出的“网红经济”重塑了传统商业模式,也获得了中国官方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


以薇娅、李佳琦等为代表打造出的“网红经济”获得中国官方一致好评。


然而,高速发展的网红经济也滋生出许多社会乱象。诸如一度风靡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吃播”视频因涉浪费严重,在去年8月被央视点名批评。随后相关平台搜索“吃播”“大胃王”等关键词,就出现“文明吃播,珍惜粮食”等提示。还有平台对“以多吃为主题的吃播秀”进行了整治,并对违规者封号。


今年4月,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评“喝播”视频“不仅损害主播的身体健康,造成食物浪费,更宣扬了畸形审丑心态,严重破坏行业健康生态”。文章还指出,“流量为王”成了相关行业的导向和追求。在这种模式下,许多创作者不惜用恶搞、扮丑、哗众取宠甚至“打擦边球”的方式增加关注,以获得流量。


从吃播到喝播,从语出惊人、被永久封号的“郭老师”到现在打起佛门主意的佛媛们,无一不是这种模式下的衍生品。


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本月2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简称《通知》)中,把近期的文娱产业整肃行动范围明确步扩大至网红领域。《通知》还强调,要坚决杜绝畸形审美,抵制低俗网红等泛娱乐化倾向。


中国官方正大力推进的网络空间“清朗”行动也将对网红乱象进行整顿,这些佛媛们或许正如网民们所言那样,迟早都会被收服。


不过,在强大的流量经济驱使下,收服了佛媛,还会出现其他媛,如何从根源上切断“流量为王”的套路已经讨论多时,但似乎至今还没有回到岸边。


谢选骏指出:工贼机关报《工人日报》哪里懂得——佛媛露出的狐狸尾巴就是“佛露出的狐狸尾巴”!——这个佛媛,就是释迦牟尼的老婆之象征也。因为释迦牟尼六根不净,才有老婆。有了老婆以后,又不负责任,不仅乱生孩子,还甩掉了家庭包袱,结果弄得自己成了陈世美不说,还让佛媛追到庙里,终于露出了狐狸的尾巴。佛媛就是佛的老婆,释迦牟尼比穆斯林的老婆还多。

谢选骏:北伐军依靠连坐获胜——废垃国家必须使用肉刑减少犯罪



《阿塔官员:恢复执行处决、断肢让阿富汗更安全》(网易网 2021年9月23日)报道:


美联社发表了对阿富汗塔利班创始人之一的毛拉努鲁丁·图拉比的采访。图拉比表示,塔利班政权将恢复死刑与截肢刑罚的执行,尽管有可能不再公开行刑,并且会有包括女性在内的法官将审理相关案件。


阿塔官员:将恢复执行砍手脚等刑罚 砍手是非常重要的


在二十多年前首次掌权时,塔利班依据伊斯兰教法制定了如石刑、砍手脚和斩首等刑罚,并且有公开处刑的习惯,这使得当时的阿富汗受到了多国关注与谴责。对此,图拉比对美联社说:“每个人都在批评我们在体育场执行刑罚,但我们却从来没有批评过他们的法律和刑罚……没人应该告诉我们自己国家的法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将遵循伊斯兰教,制定符合《古兰经》的法律。”


阿富汗将恢复公开处决和截肢刑罚,塔利班官员:剁手非常必要


图拉比称,这一次,会有包括女性在内的法官参与案件审理,但阿富汗的法律基础将是《古兰经》,而曾经的刑罚也将原样恢复。


“出于安全考虑,砍手是非常重要的。”图拉比表示,此类刑罚具有“威慑作用”。同时,阿富汗现内阁也正在研究是否恢复公开处刑,并会制定相关政策。


上文提到的“砍手刑”在伊斯兰教社会中属于“惩戒法”(Hudud)的一种。其根据是《古兰经》的一段经文:“偷盗的男女,你们当割去他们俩的手,以报他们俩的罪行,以示真主的惩戒”。同属于“惩戒法”的刑罚还包括著名的石刑和鞭刑等。目前伊斯兰教国家对于此类刑罚不同罪名的惩戒力度通常取决于当地的社会风气,而塔利班准备恢复的砍手刑罚如今只在一些特别保守的地区还有遗存。


此前,塔利班在8月中旬占领喀布尔之后曾执行过一种公开羞辱的刑罚,具体内容包括双手反绑在皮卡车的后斗上,将罪犯的脸部涂成黑色或是把过期面包塞进嘴里等。


而美联社在文章中提到,尽管喀布尔居民仍对塔利班存在恐惧心理,但有些人还是承认,喀布尔在过去一个月里“变得更加安全了”。有店主表示,虽然塔利班采取的一系列刑罚有侵犯人权之嫌,但他却很高兴自己的店铺可以在天黑之后继续开门营业。


阿塔官员:将恢复执行砍手脚等刑罚 砍手是非常重要的


延伸阅读:


阿留学生称遭塔利班死亡威胁:不回国受死 就处决全家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9月16日,一名在法国留学的阿富汗学生山姆(化名,当事人希望匿名)在法国电视台接受采访,表示自己的亲属被塔利班威胁,塔利班要求其亲属让山姆回到阿富汗接受死刑,否则就处决他们全家。在法留学两年的山姆在法国电视台上向他的家人发出呼声,呼吁他在阿富汗遭受死亡威胁的家人从阿富汗撤离。


阿塔官员:将恢复执行砍手脚等刑罚 砍手是非常重要的


“塔利班给我的家人寄了两封信,一封大约是三个月前的6月,在喀布尔被占领之前,另一封是在三天前,喀布尔被占领后。”这位24岁的年轻人解释道。塔利班写信给他的父亲:“你的儿子必须回到喀布尔,否则你全家都会被处决。”


“塔利班认为我们是法国的间谍”


塔利班认为山姆和他的家人是在与法国搞密谋。山姆的父亲在一家法国公司工作,塔利班认为这个人“把他的儿子送到法国,是为了搞政治或别的什么,一旦我回来,我就会实施密谋计划,我会把带有法国意识形态的东西带入阿富汗。”山姆解释说,在受到这些威胁后,他的家人暂时离开了家,躲藏起来。


“塔利班认为我们有联系,我们可能是法国政府的间谍,我不知道。也许这就是他们希望我回到阿富汗的原因。”


山姆说他想回到阿富汗,“我告诉我父亲,如果我的生命能挽救我家人的生命,我会同意。” 但他的家人劝阻他不要这样做,他们一家不信任塔利班。


“你知道塔利班,问题不在于你是否回来,他们只是希望你回到阿富汗并向所有人展示,说‘看,这个人在法国干了一些事,他将受到惩罚。”他父亲告诉他:“到时你会受到他们的审判,我们也会。”


“请帮我救救我的家人!”


“我的家人真的正处于危险当中”,山姆在采访中郑重地说道,他之前就尝试联系法国外交部,“我很确定如果法国政府知道一个为它工作的家庭陷入了危险当中,它肯定不会弃之不顾的,它会帮助家庭摆脱危险,帮助他们撤离。”


“9月16日,我再一次尝试联系法国政府,想要他们救救我阿富汗的家人。”山姆说,“但没有人出来回应。”


延伸阅读


塔利班围着被斩首尸体跳舞,他们能兑现承诺吗


近日,有部分美英等西方国家媒体发出这样的报道,称阿富汗塔利班成员在塔利班内部社交渠道发布了众多残忍处决前政府军成员的视频。甚至有一段视频,是塔利班士兵围着一名已经被斩首处决的前警局局长的尸体跳舞的亵渎场景。


阿塔官员:将恢复执行砍手脚等刑罚 砍手是非常重要的


在不久前塔利班刚刚进入喀布尔时,其发言人穆贾希德曾表示不会追究任何与政府或美军合作之人的责任。而与这情况相似的,还有塔利班曾经做出表态的妇女权益等问题,如今塔利班最新政策表明,妇女们必须佩戴头巾且有男性陪同才能出现在公共场合,且她们已经被明令禁止参加任何体育运动。而就在本周内,公共场合播放音乐也在阿富汗成为了被禁止的活动。


如今出身普什图族地方学生武装的塔利班一统阿富汗,实现了阿富汗的再一次独立。但是阿富汗塔利班身上所带来的宗教规则能否适应如今的阿富汗;摧枯拉朽拿下的江山能否守住,也是塔利班如今面临的问题。


尽管上述报道均出自西方国家媒体,可靠性实属有待考察,但是其所反映的一股趋势却值得关注。笔者认为,不同于大多数政教合一的国家,阿富汗实行世俗化制度的时间已经足够长,自1830年代英军入侵直到1997年塔利班第一次入主喀布尔,阿富汗人民已经在世俗化的影响下生活了一百余年。而塔利班的执政随着美国小布什总统率军发动阿富汗战争而结束,1997至2001年这短短几年,是阿富汗近现代历史中少有的几年“伊斯兰酋长国”时代。这对于已经习惯了世俗化生活的阿富汗民众来说,是极难改变和适应的一段时间。


阿塔官员:将恢复执行砍手脚等刑罚 砍手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西方联军接管阿富汗,再次在世俗化社会生活了20年的新生代的阿富汗,又岂会轻易再次进入黑色纱巾之中臣服于伊斯兰酋长国埃米尔的至高权力呢?


斩首处决和公开枪决这种残酷刑罚,代表的乃是铁腕统治,在美英等国扶持的20年间,西方国家已经有意无意地将塔利班塑造为一个铁腕残忍的宗教集团。若塔利班重掌政权后仍在对这类处决进行公开报道,则无异于加强了和坐实了西方国家的“角色塑造”,显然是无益于塔利班执掌政权的行为。


20年前的911,塔利班庇护下的“基地”组织发动恐怖袭击摧毁纽约世贸双塔,全球震惊。20年后的911,重整旗鼓的塔利班再次入主喀布尔,一个不那么“包容”的新政府已经跃然纸上,是非之地的阿富汗究竟会如何前进,塔利班政权面临的仍是山高路远。


谢选骏指出:废垃人民没有廉耻,必须使用肉刑减少犯罪——所谓肉刑,是指通过对罪犯身体外部机能的残害,达到处罚罪犯的目的。部分肉刑对罪犯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如腐刑、斩断手脚的刑罚。中国古代的黥、劓、膑、腐、大辟(即死刑)等五刑,除了大辟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皆属于不可逆肉刑)。目前大部分国家已经废除了肉刑。但是,对于缺乏自律的社会来说,唯有肉刑,可以切断罪犯的犯罪工具和犯罪欲望,从而在根本上消除犯罪的可能。


网文《五刑》报道:


五刑是汉字文化圈古代五种刑罚之统称,在不同时期和地区,五种刑罚的具体所指并不相同。在西汉文帝前,五刑指墨、劓、刖、宫、大辟;汉文帝废除肉刑之后,五刑则指笞、杖、徒、流、死。五刑是对东亚古代刑罚的部分概括,并不代表全部刑罚制度。


起源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作为主体刑而广泛使用。先秦时期的五刑在汉文帝时期因为缇萦上书而被废除,由笞、杖、徒、流、死五种刑罚取代。

先秦时期的五刑中,除大辟为死刑,其余四种皆为肉刑,并对人体造成不可回复之伤害。

墨,又称黥,在受刑者面上或额头刺青,并染上墨。

劓,割去受刑者的鼻子。

刖,夏称膑,周称刖,秦称斩趾。斩掉受罚者左脚、右脚或双脚。有另一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宫,又称淫刑、腐刑、蚕室刑,割去受罚者的生殖器。

大辟,即死刑,分为斩(枭首、弃市)、刺、绞、烹、坑、腰斩、车裂、凌迟等,还有死后鞭尸、戮尸、脯刑、醢刑等。

汉至清朝

笞,用小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臀部,清朝时刑具改为竹板。分五等: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

杖,用粗荆条拧成的刑具抽打受刑者的背、臀和腿。也分五等:六十、七十、八十、九十和一百。

徒,强制犯人劳役。分五等:一年,一年半,两年,两年半,三年。

流,将犯人流放到边疆,不准回乡。分三等:两千里,两千五百里,三千里。

死,隋废斩,隋唐死刑一般为绞。宋后加凌迟。明斩首复见于律。

女犯五刑

对女性犯人,五刑是指:

刑舂

拶刑

杖刑

赐死

宫刑


谢选骏指出:废垃社会没有廉耻,仅用五刑还是不够,所以必须运用连坐来减少犯罪——


网文《连坐》报道:


连坐(英语:Collective punishment),又称联坐、株连、株联、旁坐等,最早是军事术语。系指一人犯错,集体受罚的刑罚制度。其概念为:将特定人数的团体或者家族视为同一人,因此连带受到处罚的其他人很可能本身并没有犯错。


与连坐相关的制度就是联保,指连带保证责任。


历史


世界上国家在过去都有连坐的规定,通常运用于军队。


最早在中国古代兵书《尉缭子》中,已有连坐的论说;五代时朱温也有‘拔队斩’的规定,成吉思汗的连坐法则是外加将家属处死;戚继光的连坐法,是以甲(九人称之一甲)为单位处斩;清朝八旗军的连坐法也相当严厉。


目前已知最早的连坐成文法是商鞅制定的,但是最后演变为用于中国历代朝廷对民间的管制方法,一直到清末新政才彻底废除;英国的十户联保(Frankpledge)、温彻斯特法(Statute of Winchester)等规定当中,都有类似的集体处罚规定。


到了一战与二战,都有占领国对被占领地人民或战俘实施类似连坐的处罚规定,如纳粹德国之于犹太人、大日本帝国之于中国人,严重者甚至引发了大屠杀。


直至现代,由于连坐法律在太平时期会有侵犯人权的问题,多为战时军律。


北朝鲜在金日成的命令下,1970年代开始,对政治犯家人三代实行连坐法,以根绝他的血统。


革命军连坐法


1926年1月6日,黄埔军校校长蒋中正公布了对黄埔军校的连坐法,主要内容为:


班长同全班退,则杀班长。

排长同全排退,则杀排长。

连长同全连退,则杀连长。

营长同全营退,则杀营长。

团长同全团退,则杀团长。

师长同全师退,则杀师长。

军长亦如之。

军长不退,而全军官兵皆退,以致军长阵亡,则杀军长所属之师长。

师长不退,而全师官兵皆退,以致师长阵亡,则杀师长所属之团长。

团长不退,而全团官兵皆退,以致团长阵亡,则杀团长所属之营长。

营长不退,而全营官兵皆退,以致营长阵亡,则杀营长所属之连长。

连长不退,而全连官兵皆退,以致连长阵亡,则杀连长所属之排长。

排长不退,而全排皆退,以致排长阵亡,则杀排长所属之班长。

班长不退,而全班皆退,以致班长阵亡,则杀全班兵卒。


谢选骏指出:原来北伐军是靠着连坐法获得战斗力的,根本不是通过所谓的“革命宣传”!不对,也许最好的革命宣传就是连坐和屠杀!


网文《连坐制》报道:


连坐制起始于周朝时期。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这种严苛的法律把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国家直接控制了全国的劳动力,保证了赋税收入。统一后秦国将此推广至全国。


基本简介


连坐制做为适宜于区域封闭教育社会的普法方法,其作用是颠覆性的,它将各封闭教育进行批判,并将其分化瓦解进而实现法制教育的统一,“人人自危,户户自保,禁尚有连于已,不仅自己要学法守法,还须督促他人学法守法,学法也变成共同危机,用连坐的惩罚的强制力来普法,万变不离处罚,普法教育也变成法律。


历史渊源


连坐制总设计师商鞅——连坐制起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君主专制将控制人民与占有土地视为国家的头等事务,而严格进行户籍管理是中国很早就有了人口户籍登录管理制度。据《周礼》载,周朝就已专设司民之职。在国家基层社会中,往往实行什伍里甲制度,这种制度是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推行什伍制,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长、伍长负责闾里治安。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实行什伍连坐法,后世里甲制度即由此发展而来,长期成为国家基层社会的人身控制形式。这样使得国家的赋税,徭役,兵役政策落到了实处。

体现

连坐制度所打击的是与犯罪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是定罪而不是刑罚,因此可称此项法律制度为“关系法”历史中注重亲疏,嫡庶关系的宗法制是封建法制所要维护的主要社会关系,连坐制度与宗法制度相伴整个封建文明始终,共同调整维护了几千年的社会秩序。社会总是在不断的淘汰中进步,而专惩人情罚关系的连坐制度具有如此持久的生命力,这本身说明其具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进步合理的一面,那么这些是如何体现的呢? 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制分》“是故夫治之国,善以止奸为务,是何也?其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也,则使相窥奈何?日:盖里相坐而已,禁尚有连于已者,理不得不相窥,唯恐不得免、有奸心者不令得志,窥者多矣。如此,则慎已窥彼,发奸之密,告过者免罪受赏,失奸者必株连刑,如此则奸类发矣,奸不容细,私告任坐使然也。”

这段阐释将“人人自危,户户自保”彼此监督的连坐制度的分化瓦解作用揭露无遗。连坐制度的产生有其必然性,华夏民族单一的农业生产资料的经济特点决定了其安土重迁,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依赖血缘维系的封闭生存方式,其教育环境也相对独立封闭。

这从许多边远乡村十里不同音,隔村不同俗,一村一姓的遗风中尚可见的一斑,而连坐实际上是对这一封闭教育形式的批判和瓦解,是基于帝王统治利益而对宗法制社会关系所作的调整和规范,使宗族社会统一于王法之下,用禁尚有连,造成宗族社会中人人自危自保,人人执法的法治形势,客观上起到促进普法,统一法制的作用。

特点

连坐制度成文于战国李悝《法经》终于清末,贯穿整个封建文明法制史,伴随这一制度的相应处罚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特点。

法,广义上是社会生存发展规律的总结,是“民轨”而相应的处罚是社会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危机的模拟,其本质就是教育,在“东渐于海、西被流沙”《尚书、禹贡》的这块土上,有着长江,黄河两大河流的滋养,民朴物丰,除水旱两灾外,其它的大规模自然灾害少发,造物主各啬了他的巨大毁灭力,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不是天灾,而是由局部灾害所促动的人祸——战争、整个社会并没有因整体的危机而凝聚在一起,共同面对社会与自然两个世界。

从而发展社会教育生产力与自然物质生产力的整体创新力、而只是停留在治人者食人,治于人者食于人的上智下愚的社会教育与物质生产的对立,停留在人治人,人养人的力人经济形态,封建法制中,固有的利益相对,连坐制与宗族制的矛盾也正是这一社会形态的意识反映,刑罚也体现出以暴制暴的战争恐怖主义特点,以刑去刑,重刑主义,残酷的肉刑、流放边塞、充军作奴等,都是具体体现。

废除

族刑连坐制的废除,是清末法律变革运动的成果之一,这与当时修律大臣沈家本、伍廷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他们的大力倡导下,清廷终于在1905年正式宣布废除连作制。至此,族刑连坐制度正式在法律上被废止了。不过,这种废止是有极大保留的。这种保留,深刻反映了统治者对这一古老制度的恋恋不舍之心,而一旦有必要、有可能,统治者也会毫不犹豫地重新拾起这柄锈蚀的屠刀杀向人民。

对中国这个素以保持对传统的自信与自诩为满足的国度而言,要真正彻底革除陈规陋习并非一纸明文所能完成,尤其是对那些可以为暴君和暴政服务的陈规陋习而言,更是如此。所以,像族刑连坐这类极富浓厚传统文化色彩的惩罚手段,很自然地为某些暴政的制造者所缅怀是不足为奇的。这也使我们对族刑连坐在现代社会的沉渣泛起现象有了一种历史文化意义上的认识。

评价作用

连坐制度所具有的促进普法作用——连坐就是一人犯罪而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也受牵连而被认为有罪的制度。

《汉书刑法志》记载“秦用商鞅,连相坐之法,造参夷之术。”秦时连坐的范围有亲属连坐,领伍连坐,职务连坐、历史不同时期不同亲属连坐范围也不尽相同,清康熙年间的文字狱 “明史案”中《明史》一书的作者庄廷鑨已死,仍开棺戮尸,其兄弟子侄及刊刻书稿者、《明史》读者、保存者,事先未察觉的地方官员共七十余人一律处死,受株连被发谴充军流放者达七百余人,可见满鞑子牵连范围之广。

连坐主要用于“十恶”中的前几项,谋反、谋大逆、谋判、等这些对整个统治秩序造成直接威胁的犯罪,“明史案”就是比“谋反、谋大逆而论罪连坐,也用于严重刑事犯罪。如“不道罪、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者,不分首从,皆处斩刑,妻子流三千里,造畜盅毒者处绞刑,同居者流三千里《唐律》。

危害

从“连坐制”到“和谐诚信” 邻里关系在秦朝以一种十分残酷的方式加以巩固,这种方式叫做“连坐制”。即一家犯罪,邻居连坐。这使秦朝的邻居之间形成一种战战兢兢互相监视的关系。

当代的运用

1、用“连坐制”整员工 桑粤春涉黑被执行死刑

2006年9月2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贪污1.2亿余元的原长春吉港集团总裁桑粤春,数罪并罚依法执行死刑。

这个家族式企业内部分工明确:有的负责搞公关,疏通司法部门和政府部门;有的充当打手,维护企业内部秩序;有的负责“法律事务”,包括对外打官司、阻止职工上访、向政府施压等等。 宇光电子厂被兼并之后,桑粤春一口气开除了70多名反对他的职工。他还在工厂和家属区散布眼线,仿照古代的“连坐制”设计出一套“联保责任制”,一人反对他,多人都要受到牵连。

从“连坐制”到“和谐诚信”

2、惩戒学生禁止“连坐”或变相体罚

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以下简称《规则》)颁布,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系统规定,规定了教师和学校根据违规违纪情况可以对学生实施的教育惩戒方式,同时明确了教师实施惩戒过程中被禁止的七类行为,包括“连坐”式惩罚、变相体罚等。

朝鲜制度

古代朝鲜的“连坐制”犯了重罪时、罪犯本人和相关嫌疑人员或家属亲戚也必须接受惩罚,而家族全员的二班身份也会被夺除。惩戒的刑罚。调任外官职,即外地区出勤的工作。 常调任边境地带北方的女真一族或南方倭寇频繁出没的危险地区。将罪犯家族所有财产充公,并在大门贴上写有[破家猪泽] 四字 是罪人的房屋拆除封条印。

犯了重罪时、罪犯本人胡相关嫌疑人员或家属亲戚也必须接受惩罚,而家族全员的二班身分也会被夺除。 外职 一种惩戒的刑罚。


谢选骏指出:上文没有提到“民主共和国罗马”连坐——


网文《罗马军团的“十一抽杀律”到底多残酷?每人都有十分之一概率死亡》(搜狐原创 2020-01-21)报道:


公元前2世纪,当秦帝国的大军正在中原大地所向披靡的时候,罗马共和国元老院下的罗马军团也在对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城市进行一视同仁的征服,罗马和秦国,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完成的统一大业。秦朝之所以能够彻底发展壮大,离不开公元前350年展开的商鞅变法,实行连坐制(一人犯错,全队受罚)之后,秦国战斗力迅速增加。而公元前107年罗马执政官马略将军队改革,培养了职业训练的军人,从此罗马军团实力大增。


同样为了鼓舞士兵奋力向前,他们在历史上还执行了一项恐怖的刑罚,这就是著名的“十一抽杀律”,早在公元前5世纪,罗马指挥官为了消除部队对敌人的恐慌和怯懦心理,坚定人们作战的决心,从而发明了这条律法。执行十一抽杀律的情况可能包括“叛乱、哗变、大规模溃败或临阵脱逃、丢失军旗”等情况。


罗马军队由大约400人至500人的大队方阵组成,要被处以十一抽杀律的部队将被分为10人一组进行抽签,抽出一人就会立刻处死,通常的方法是用石头砸或者是棍棒击打,这样做可以在增加士兵们的震慑,而幸存者也只能够在罗马军队驻地外面过夜,并且不能得到罗马部队的保护,他们的口粮也不再是平日的小麦,而是喂给牲畜吃的大麦。

值得一提的是,在要被处以刑罚的人当中,军事长官和普通的士兵是一视同仁的,无论当事人的军衔如何高,或者他获得过何种的荣誉,又或者是他是元老院哪位元老的儿子,是否参与了叛乱或者是从战场上逃脱,都有十分之一的概率被处以极刑。


不过罗马军团执行“十一抽杀律”的次数并不多,历史上的记载只有寥寥数次,因为这对部队的士气也是非常大的打击,执行律法很有可能会产生反的效果,包括对指挥官的怨恨。公元前714年,罗马共和国的早期战争之一,罗马人和游牧的沃尔斯齐人进行战斗。


在生死存亡之际,罗马军官对战败的军团进行十一抽杀律,成功挽回了颓势,而最著名的,应当数公元前71年,罗马前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在镇压斯巴达克起义的战争当中,罗马军队大溃败,为了达到惩戒目的,克拉苏下令执行此法令。


包括将军在内,有4000名士兵都被处死,这也就造成了罗马士兵对克拉苏的恐惧比对斯巴达克的恐惧更加强烈,在后来的战争当中英勇无畏。最终在公元前69年,罗马南部的阿普利亚省份,罗马军队围攻斯巴达克的起义部队并成功地剿灭了反抗的力量。


不过克拉夫却也遭到了军中普遍的怨恨,他在后来对安息帝国的出征当中,全军覆没,克拉苏也战死,有传言声称,他是被叛变的部下用融化的黄金灌口而死。因此到了凯撒时代,这种律法因为不得人心,也逐渐被废除,从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网民哀嚎:

香菇包子Lisa(江苏省镇江市)

中国古代也不差,最出名的就是军法中十七禁五十四斩,至于军杖、割鼻、去手、去脚、打箭游营这种肉刑更是小儿科。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欺民,如有逼淫妇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1月21日回复)


谢选骏指出:北伐军依靠连坐获胜——因为废垃国家必须使用肉刑和株连九族才能减少犯罪、增加勇气。北伐军比北洋军更残暴,解放军比国民军更残暴——后来者居上野蛮,才能野蛮居上。

谢选骏:言既不可传,意更不可会——新的流派不断滋生

网文《为什么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2020-06-13 艺述史)报道:


在我们跟对方讨论事情的时候,有的时候对方会跟我们说“这个东西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你还是自己去悟吧”。其实啊,这种现象也算是正常的,因为确实是有一些东西不能靠语言表达,只能靠情感意会。今天我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个词。


这个词最早是出现在《庄子·天道》这本书,原话是“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在庄子看来,人们口中表达的意思都是从“道”而来的,而“道”呢又是无迹象可寻的。这跟孔子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有类似的地方。


据说在春秋时期,齐桓公在大堂上看书。一个叫做轮扁的老木匠在干活,看皇帝看得很认真,胆子也挺大,就问大王在读什么书。齐桓公说:“我读的是圣人们写的书。”轮扁又问:“那这些圣人现还活着吗?齐桓公说:“他们早就死了。”这个轮扁啊,还真是有胆量,竟然直接怼皇帝说,“既然写这些书的人早就死了,那您现在读的就是他们留下的槽粕而已,哪值得你这样下工夫呢?”齐桓公听到这话之后,很生气,跟轮扁说,“你算哪门子的人啊,竟然敢说这种话,你今天要是不给我个合理的说法,死罪处理!”


轮扁这一听大王着急了啊,就赶快解释说,“大王,请您先息怒。草民并没有恶意,也没有诋毁圣人的意思。我只是用我自己的经验来说的。您看我做车轮子,这算是一件很细致的活,砍木头的速度如果慢了,做出来的轮子就不坚固;快了,又不光滑。一定要做到刚刚好,那么这个刚刚好,只有我自己靠长时间的经验积累才能知道。而且这门技术我也不能教给我儿子,我都70岁了,还没有接班人。这样看来的话,古代的圣人们去世了,那么他们脑子里一些独到的思想也势必是跟着他们一起消失了。而如今我们看到的书,只不过是一些简单易懂的槽粕而已。”


这个故事就体现了“言”跟“意”的关系。轮扁认为语言是死的,思想是活的。所以,语言跟思想是两回事,这也导致了很多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谢选骏指出:《庄子》说“得鱼忘筌”,却不懂得“言既不可传,意更不可会”——


网文《得鱼忘筌》报道:


得鱼忘筌,汉语成语,拼音是dé yú wàng quán,翻译为forget the means by which the end is attained——筌,通荃,意为捕鱼的竹器;意思是捕到了鱼,忘掉了荃。出自《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原意为得到了想要的对象,手段便不重要了。后被引申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解释

荃:通筌,捕鱼用的竹器。捕到了鱼,忘掉了荃。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来依靠的东西。

成语辨析

[近义词]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忘恩负义

[反义词]饮水思源

成语用法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_

示例

故目的既达,得鱼忘筌,其手腕之峭紧敏捷又如此。

◎清·梁启超《外交失败之原因及今后国民之觉悟》。

成语出处

《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成语典故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原义是说筌、蹄、言皆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因而与忘言之人言,是不言之言。《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今义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谢选骏指出:梁启超对庄子的错解误读表明,“谢选骏所说的‘言既不可传,意更不可会’多么深刻”——梁启超这个“七岁就会背诵史记”的神童,竟然把庄子的解释学,意会成了清奴的钻营学。


​网文《得鱼忘筌|是表示忘恩负义还是心照不宣的默契?》(搜狐媒体平台 04-21)报道:


得鱼忘筌déyúwàngquán

筌:捕鱼用的竹器,形态像个小篓子,里面装有倒刺,鱼钻入就很难脱身。

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

1.原指领会了深妙的义理,表达它的言语可以忘掉;鱼捕到了,渔具也可以忘掉。意思是言语和渔具虽不可少,但毕竟只是手段,而领会精神实质、实现既定目标更重要。

2.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3.比喻事成之后,就忘了借以成功的手段、条件。


故事

古代一渔夫到河边捕鱼,他把竹器筌投进水里,全神贯注观看浮标,终于一条红鲢鱼上筌了。他十分高兴取下鱼把筌抛在一边,快步回家吹嘘自己的功劳。妻子说这是筌的功劳,问他筌到哪里去了,渔夫这才想起忘记带筌回家了。


典故

《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与之言哉!”


这个成语是庄子谈到“义”时,列举了一些古代圣贤的故事,他说:尧要把帝位让给圣贤许由,许由不接受,逃跑了;帝汤筹备把君位让给务光,务光不接收,而且无比赌气。纪他听说了这件事,惧怕商汤找到本人头上,于是带领弟子们躲避到窾(kuǎn)水河边。诸侯们担忧他投水而逝世,纷纭到窾水河边吊慰。三年当前,申徒狄据说这些贤士的业绩,十分敬仰崇敬,竟投河而死。


举了这些事例后,庄子总结道:“筌是用来捉鱼的工具,我们不应该得到鱼之后就忘掉了筌;蹄是用来捉兔子用的,我们不应当得到兔子之后把蹄忘却;言词是为了表白某种意义的,咱们不应该由于已经懂得到这种意思,就把言词忘记。对那些‘忘言之人’,我是决不跟他们念叨的。”


这里说的筌、蹄、言都为工具,目标还是鱼、兔、意,只要得到和领会了精神实质,那么这些工具都可以忘掉了。忘言之人就是指已得到和领会精神实质的人。


《庄子》中谈到两位圣人相见而不言,因为“目击而道存矣”(《田子方》)。照道家说,道不可道,只可暗示。言透露道,是靠言的暗示,不是靠言的固定的外延和内涵。言一旦达到了目的,就该忘掉。既然再不需要了,何必用言来自寻烦恼呢?诗的文字和音韵是如此,画的线条和颜色也是如此。故此语也有用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的意思。成语传到今天,已大多指成功之后忘了原来帮助其达到成功的有力工具,含贬义。


谢选骏指出:庄子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是“本来一个糊涂人”——他拿“得鱼忘筌”来比喻“得意忘言”是驴唇不对马嘴的。对了,比这还糟,因为驴唇与马嘴还是同属物质层面,而言与意却分属不同领域。而言只是意的媒介,所以永远无法表达意或达到意——你可以得鱼忘筌,却无法得意忘言。因为你自以为得意了,其实却是会错了意。


网文《“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这句经文真实意义是什么?》(Handsome轻心)报道:

(温馨提示:经文必须依照有上文下理才可解释,不可断章取义,切勿逞一时之口快,容易误导别人,此乃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是发言的责任。)


何苦“有我”

佛言: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得阿罗汉,乃可信汝意。

~《四十二章经》

佛陀说:

必须谨慎,勿相信我们的意念。

必须谨慎,勿滞留于色蕴。

否则,祸患就会发生。

(注:色,泛指相。会,指滞留。)

(注:人心所感知到的,统称“相”。)

(注:色会,就是指着相pratisthita laksana)

直至成就“阿罗汉Arhat”,才可信任自己的意念。


由于并未舍念清浄,我们的意念并不可信。

因为众生贪欲尚未浄尽,故此心意皆未清净。在带着“有我”的情况下,必须小心谨慎,不可毅然信任自己的意念。

最基本也必须证得“阿罗汉果”,彻底舍念清净,亦即是彻底舍欲,达到“无我”,其意念才是真正清净可信任。

经文必须上文下理了解,这句经文提及阿罗汉,而阿罗汉的特征就是舍无可舍,进入无我。


前呼后应,后面说“无我”,前面必定说“有我”,有我罪即生,所以一定会生祸患~苦。


色rūpa

梵文“色rūpa”泛指有型态的领域,内涵是指较“具体”或“物质”的情况。

《轻心修行话》

一个未能舍念清净的人,亦即未成就“阿罗汉”果位的人,由于必仍潜伏了“个人私欲”,其思想言行并不可完全相信。


更遑论正滞留于色蕴,亦即滞留于感知的人了,于着相的情况下,其思想言行又怎能完全相信?



这段说话出自世尊的所说,亦即《四十二章经》的其中一段,确实语重心长。


降伏自我~离私

部分人都说自己得到“清净传承、正法”,于是数说别人的不是,经常棒喝别人、讽刺别人、侮辱别人,更因对方的词穷而沾沾自喜。

佛法修行,并非逞心欲,怎会因为自己能点出人家的无明而引以为傲,甚至对犹具无明者出言羞辱呢?

北传讥讽南传是小乘自了,不懂般若。

南传讽刺北传纯为自己去处营谋,毫无内证大悲可言。

汉地佛教斥藏传佛教不是佛教,谤密法为淫邪之说。

说到底,大家还不是为了各自的私欲而行事吗?


因此,祖师们的教法只是……


应用随作,应语随答,

开示悟入,普见化身。

~《六祖坛经》

何来有我?


P.S 普见化身,指所有言论皆无去处,犹如佛的化身一样。~《轻心》

(编辑于 2019-10-09)


谢选骏指出:佛陀懂得警告别人的执意,却不能明白自己的故意——在我看来,“慎勿信汝意”貌似正确,其实完全错误……因为,佛陀怎么可能知道“汝意”为何?佛陀既然不可能知道“汝意”为何,又凭着什么去警告别人“汝意不可信”呢?就凭着他的权威进行压制吗?结果呢,佛陀就强行无端“汝意”就是“与色会”了。佛陀为何如此武断呢?从基督教的观点看,就是因为佛陀也是一个罪人,本质上不脱色狼的本性,所以他才会断定——“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换言之,“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慎勿与色会,色会即祸生。”——这不是别人的“汝意”,而是佛陀自己的本意也。因为,正如谢选骏所说的,“言既不可传,意更不可会”,所以佛陀所说的一切罪孽,都是从他自己的本心散发出来的原罪啊。对了,那不可能来自别人,只能来自佛的本尊。换言之,佛既然不是神,如果佛的本尊没有罪,他又如何知道罪的存在呢?


网文《物质中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夸克的概念和关系》(自然科学)报道:


物质由分子构成。


分子:化学变化中可分解的最小粒子,是一个稳定的结构。


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物理中,原子是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物理中,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原子核外有电子围绕。


电子:又称核外电子,顾名思义,是绕原子核高速运转的粒子,它的排布是分层的(一圈圈的),它的最外层电子个数决定着该原子的化学性质。


离子:如果一个原子它得到电子,那么它叫阴离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如果一个原子它失去一个电子。那么它叫阳离子(电子数比质子数多)。


质子:原子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子核的质量大部分是由它组成的。


中子:构成原子核的部分。


夸克:现今发现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组成质子和中子。


由小到大排列:(构成关系)


夸克 构成 中子和质子 构成 原子核,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 构成 分子 构成 物质


粒子:包括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全部。


原子:就是一个元素,比如氧气由两个氧原子够成,氢气由两个氢原子够成,二氧化碳由两个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够成。


质子和中子一起构成原子核,通常质子的数量和电子的数量相同,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菏,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菏。


质子和中子质量一样,都等于一个H原子的质量。为1。


通常中子和质子数量相同。中子和质子的质量之和就是原子的质量,电子的质量太小,可以不记。


分子:分子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是由原子组成的,比如二氧化碳,氧气,氢气都是分子。不过有些分子也是由一个原子构成,比如银,金等等。


也就是说,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组成分子。原子由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和电子组成。。。


原子构成了分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如果核外电子丢失或者得到电子,这个原子就变成了离子 在原子核中有质子和中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与核外电子中和后呈中性 因为离子的核外电子带电量不能和原子核带电量中和,所以离子是带电的


量子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应该是指量子力学中研究的各种粒子,包括质子、中子、电子……


粒子也是比较宽泛的概~泛指各种微粒。


离子是带电微粒~


原子中:核电荷数(带正电)=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质子(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质子的不同会引起元素的不同,中子的数量不同就会产生同位素。


电离有两种,一种是化学上的电离,另一种是物理上的电离。


化学上的电离是指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例如溶于某些溶剂、加热熔化等),电离成可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在电离前可能是不含有离子(例如氯化氢),也可能是尽管有离子,但是里面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例如氯化钠固体)。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阴阳离子


原子是由原子核及其周围的带负电的电子所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由于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电子的负电荷数相等所以原子是中性的。原子最外层的电子称为价电子。所谓电离,就是原子受到外界的作用如被加速的电子或离子与原子碰撞时使原子中的外层电子特别是价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脱离,原子成为带一个或几个正电荷的离子这就是阳离子。如果在碰撞中原子得到了电子,则就成为阴离子。


物理上的电离是指不带电的粒子在高压电弧或者高能射线等的作用下,变成了带电的粒子的过程。例如地球的大气层中的电离层里的粒子就属于这种情况。电离层中的粒子在宇宙中的高能射线的作用下,电离成了带电的粒子。


电离通常包含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物理过程就是溶解,化学过程不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除了旧键的断裂还要有新键的生成,所以电离不是化学变化。而化学过程指的是在溶剂分子(如水分子)作用下,电解质中原有的一部分化学键断裂。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化学键是离子键,如氯化钠等大多数盐类的电离,氢氧化钠等大多数碱的电离。也有的电离过程断裂的是共价键,如硫酸的电离,氯化氢的电离等等。


电离有完全电离和不完全电离之分。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如硫酸、氯化钠、氢氧化钠等。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呈现不完全电离状态,如氯化汞的电离,硫化氢的电离等。


应当注意,电离与电解是有区别的。电离过程根本不需要通电(会电离的物质,只要溶解在特定溶剂里就会电离),而电解则需要外部通以电流。


物理电离的方式:高温 电场 高能辐射


等离子:


如果温度不断升高,气体中构成分子的原子发生分裂,形成为独立的原子,我们称这种过程为气体中分子的离解。如果再进一步升高温度,原子中的电子就会从原子中剥离出来,成为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这个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


当电离过程频繁发生,使电子和离子的浓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物质的状态也就起了根本的变化,它的性质也变得与气体完全不同。为区别于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状态,我们称物质的这种状态为物质的第四态,又起名叫等离子态。


等离子态下的物质具有类似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流动性和扩散性。但是,由于等离子体的基本组成粒子是离子和电子,因此它也具有许多区别于气态的性质,比如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等离子体的比热容与温度成正比,高温下等离子体的比热容往往是气体的数百倍。


同位素是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其原子具有相同数目的质子,但中子数目却不同(例如氕、氘和氚,它们原子核中都有1个质子,但是它们的原子核中分别有0个中子、1个中子及2个中子,所以它们互为同位素)。


谢选骏指出:言与意,只是哲学的基本范畴——言是意的表达。因此,没有言就没有意,脱离了言传的意会,只能是猜谜和猜疑;但是谜与疑作为深入一层的言,其之下还有更深的意……如此反复入微——犹如“物质中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离子、夸克的概念和关系”!更何况,言与意还分属不同的领域……比“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还要离奇——仿佛“言可传而意不可会”,但其实,言外有意,意外有言;言既不可传,意更不可会——“意外有言”,所以哲学论争无法稍停,新的流派不断滋生。/

谢选骏:美国即将发生法国大革命了

《美国史上首次债务违约逼近,“金融末日”将至,两党仍在“玩火”(2021年09月22日 新华社)报道: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时间9月21日晚,美国国会众议院以220票对211票,通过了一项临时拨款和债务上限法案,以确保联邦政府有足够资金继续运营到12月3日,同时暂停联邦政府债务上限生效直至2022年12月,即允许美国财政部在这段时期内继续发债。


外媒称,该法案在众议院过关,朝着阻止可能发生的经济灾难迈出了一小步。此前,美国财长耶伦敦促国会提高或暂停美国的债务上限生效。如果国会不迅速行动,联邦政府在今年10月可能出现债务违约,并造成影响广泛的“全球性经济灾难”。


根据立法程序,该法案将提交至参议院审议,需获得60票以上才能通过。但大多数共和党参议员表示不会投票。换言之,如果民主党不能争取到10位共和党参议员,那么债务上限延期的计划可能搁浅。但就目前的形势看来,此次投票的党派立场分化可谓“泾渭分明”:所有的众议院民主党人都投了赞成票,而所有的共和党人则投了反对票。


外媒报道称,如果两党间的政治僵局继续,或将导致美国下月出现历史上首次债务违约。知名评级机构穆迪指出,一旦美国真的无法按时还债,“金融末日”将来临。摩根大通也发出警告称,如果出现美国国债债务违约,美国损失的信誉100年内也无法挽回。耶伦更是直言,一旦出现债务违约,那么在美国摆脱这场危机时,“也就会成为永久性的弱国”。


美财长:一旦债务违约,美国“或成为永久性的弱国” 


外媒称,如今在国会山大楼里发生的任何斗争,都远不如这场斗争背后的巨大利害关系。美国总统拜登本人也警告称,随着关键期限的临近,不作为将带来灾难性后果。


第一个关键截止日期是9月30日,如果国会无法达成一项为政府提供资金的协议,政府将于10月1日关闭。而在美国正深陷新一轮疫情高峰之际,政府职能的中断将造成难以想象的后果。


另一个关键日期将在10月中旬,如果国会不采取行动,美国政府届时将突破债务上限。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这些义务包括社会保障、医疗福利、军饷、国债利息、退税以及其他开支。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只能动用非常规措施来腾挪举债空间和争取时间。


据新华社此前报道,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统计,截至6月30日,美国未偿联邦政府债务余额约为28.5万亿美元。今年8月1日,债务上限在暂停两年后已恢复生效。新债务上限预计将略高于28.5万亿美元。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财政部持有的现金和非常规措施可支撑政府运营至10月初。


财长耶伦和拜登政府的其他高级官员将其称之为“金融末日”,一旦出现将使美国的信贷面临风险,并可能令美国经济再次陷入最近刚刚摆脱的崩溃之中。


“我们刚刚走出危机,我们不能让自己陷入完全可以避免的困境中。”耶伦表示。她还指出,一旦出现债务违约,那么在美国摆脱这场危机时,“也就会成为永久性的弱国”。


高盛分析师上周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目前国会两党围绕这一问题的僵持是“十年来风险最高的债务上限危机”。而这场僵局已经造成了美国经济呈现一种极不稳定、且更有潜在危险的动态。本周一,因担心违约即将发生,且违约可能引发的经济危机,美国股市周一遭遇重挫。


一份新的白宫简报也警告称,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可能会在美国金融市场引发涟漪效应,并致使用于救灾、基础设施和教育的数十亿美元援助停止发放,更不用说应对新冠大流行的行动了。而代表美国1400个城市的无党派组织“美国市长会议”也指出:“若无法提高债务上限,我们的经济将陷入自由落体模式。” 


两党仍在“玩火”:双方互不妥协导致僵局持续


近年来,债务上限日益成为美国两党博弈的重要筹码,并与削减政府支出等其他议题相捆绑。目前共和党对于提高债务上限或暂停其生效,态度可分为两派,一派坚决反对;一派有条件支持,要求民主党拿削减政府支出和进行福利改革来交换。


据外媒报道,耶伦此前已向参议院少数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发出了明确的警告信息。然而,从本次投票的结果看来,共和党人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他们用行动再次明确表示“民主党得靠自己了”。


共和党多月以来一再表示,民主党人有能力在没有共和党支持的情况下提高债务上限。不过,拜登以及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舒默拒绝了麦康奈尔提出的通过党派手段提高债务上限的要求。这是一种通过程序机制存在的选择,民主党人可以利用这一机制,绕过共和党人推进议程。


报道称,外界对麦康奈尔的立场感到失望,尤其是鉴于他此前一贯支持提高债务上限,且目前美国大约97%的债务是在拜登执政前积累的。数周以来,民主党领导人一直明确呼吁通过“两党”投票来消除债务违约的威胁。在多次被拒后,民主党本周一宣布,他们将把暂停债务上限生效与必须投票通过的上述政府拨款法案捆绑在一起。


周二,在众议院投票之前,舒默警告共和党人,如果不能提高债务上限,可能会对经济和社会保障等关键政府福利造成严重破坏。“这是玩火。在债务上限问题上玩游戏是在玩火,是把责任推到美国人民身上。”他说道。


不过在众议院投票结束后,麦康奈尔仍坚称,共和党人将投票支持拨款法案,但不会支持暂停债务上限生效的立法。本周一,他在参议院重申自己的立场时表示:“他们所有这些过渡性的借贷、支出和增税策略都是故意设计的,目的是不让共和党人参与,也不让共和党人投赞成票。由于民主党人决定单干,他们将得不到参议院共和党人在提高债务上限方面的帮助。”


一些民主党人则表示,如果该法案在参议院的投票中被否决,他们最终只能采取特别手段,绕过共和党人,自行通过提高债务上限的法案。


不过,这一过程至少需要数天的时间,而民主党人眼下根本来不及行动,这意味着即使国会避免了一场更具灾难性的金融危机,政府至少可能将部分或短期陷入停摆。


据悉,早在今年夏天的一系列电话会议中,白宫高级顾问和国会民主党高层便开始就此事进行权衡。这并非没有先例,2010年,民主党人就曾通过这一机制自行提高了债务上限。然而,佩洛西在上周末的一封信中表示,这是非常情况下的举动,自2011年以来,国会一直在两党合作的基础上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他们也仍希望两党能再次达成协议。


谢选骏指出:共产党的“新华社”兴高采烈抵消看美国财政破产,殊不知一旦梦想成真,美国即将发生法国的革命了——那将彻底粉碎马列主义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谎言。因为法国大革命本来就不是“阶级斗争”的社会冲突造成的,而是国家主权滥用信用、财政破产造成的。这样的破产与革命,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可能发生的。这都是由于“国家公仆”们奢靡无度、贪腐成性造成的,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冲突”毫无关系。再说了,法国大革命式的暴力在美国已经成熟了,天天预演街头巷战,每年枪击伤亡已达数万人……民间武装力量已经集结完成了,只等一根导火线了。三说了,法国大革命的“攻陷巴士底狱”在美国重现并非不可思意,实际上,美国国会大厦已被攻陷过一次了,再次攻克将有先例可援,可谓事半功倍矣!

2021年9月23日星期四

垂垂待毙的毛泽东,为何不顾一切地邀请罪犯赴宴

 


网文《1976年,毛主席为何邀请下台的尼克松访华?》(2021-01-13 )报道: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世人称之为“破冰之旅”。那么,时隔4年之后,1976年尼克松受毛泽东邀请访华就较鲜为人知了。当时,尼克松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辞职,在美国声名狼藉,是一位“很不光彩”的总统,这时候毛泽东为什么还要邀请他访华,其中有何背景和意义?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被迫辞职后,带着落寞和疲惫回到加利福尼亚。几天后,他意外收到了周恩来的电报,电报表达了良好祝愿,同时,周恩来还希望尼克松再次访华。两个月后,当尼克松因患静脉炎住院时,毛泽东亲自打来了电话。毛泽东通过翻译告诉尼克松,他认为尼克松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中国在任何时候都欢迎尼克松来访,这让心绪不佳的尼克松感到无比温暖。


1975年8月中旬,中国驻华盛顿联络处主任黄镇给尼克松带来了毛泽东语气更为迫切的邀请:如果尼克松的身体状况允许的话,毛泽东希望尽早见到他。这个邀请使尼克松的中国之行的愿望更加强烈起来。他马上给国务卿基辛格打电话,说只要福特不反对,他就准备于9月份动身前往中国。然而,基辛格认为,如果辞职不满一年的前总统在福特本人访华之前就再度访华的话会让新政府很难堪。尼克松觉得基辛格的话很有道理,便同意再等一段时间。不过他向基辛格暗示:这种等待不会太久。


中国政府与尼克松一直保持着接触。在尼克松尚不能立即动身的情况下,中国邀请尼克松的女儿朱莉和女婿戴维访华。戴维是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孙子,和朱莉都是总统的后代。福特访华返回美国几天后,中国给朱莉夫妇打来电话,告诉他们,毛泽东有可能会见他们。这一消息使朱莉夫妇十分激动兴奋,他们马上就同意了。12月29日凌晨,朱莉和戴维飞抵北京。他们带来了尼克松给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遗憾的是,周恩来当时正因癌症住院,并且生命垂危。


到北京后46小时,即距1976年元旦来临不到1小时之际,毛泽东就会见了朱莉和戴维夫妇,地点在毛泽东的书斋里。在寒暄的时候,毛泽东端详着他俩,问:“总统先生的腿怎么样了?”“好多了。”朱莉回答。“好好保养他的腿,他说过还要爬长城呢!把这个话转告总统先生。”戴维插话说:“他已经不是总统了。”“我乐意这么叫他。……”毛泽东转而对朱莉说,“马上写封信给你爸爸,说我想念他。”“我这句话,可以登报。”他补充说。戴维沉吟道:“现在,在美国,反对我岳父的人很多,还有人强烈要求审判他。”“好,”毛泽东说,“我马上邀请他到中国来访问。”然后加重语气说:“马上。”毛泽东又转向朱莉:“信里再加上一笔,说我等待你父亲再次来中国。”


临走时,中国政府托朱莉夫妇转交给尼克松一份礼物。这个礼物是一只装在精美丝盒里的生日蛋糕。


朱莉和戴维离开中国后不到一个月,1976年2月6日,新华社播发了一则《公告》,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于1976年2月21日,即在第一次访问4周年之后,再次访问中国。他们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这一消息不但轰动了美国,而且引起世界瞩目。因为美国总统福特刚刚于1975年12月1日至5日访问了中国,不到2个月,为什么中国政府又邀请这位“不光彩”的前总统访华?1976年又是美国大选年,2月24日福特将在新罕布尔州共和党预选中争取候选人资格,为什么中国政府安排尼克松于2月21日到达北京?对此,人们产生了种种猜测。


1976年2月21日晚10点16分,尼克松乘坐中国政府派到美国的专机到达北京。新任命的代总理华国锋、外交部长乔冠华、中国驻美联络处主任黄镇等几十名高级官员迎接他。


尼克松下榻在18号国宾馆(钓鱼台),这与他4年前作为总统来访时的安排一样。第二天,中国政府为他举行国宴。一切都和4年前一模一样:一样的布置,一样的尊敬,一样的礼仪,就连餐桌上的10道菜也和当年一模一样。宴会临近结束时,尼克松起身发表了一个简短的讲话:“全世界人民的未来取决于我们两国为世界各国的安全稳定,以及为人类的和平事业而做出的通力合作。而这种合作必须是可靠的,可能的,并且是富有决心的。”尼克松继续说:“当然,或许有人以为单凭签署一个原则性的声明,或举行一次外交会议就能带来永久和平,这一看法未免过于天真。’显然是指1972年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


宴会后的第二天上午,尼克松去拜访了毛泽东。后来,在回忆录中尼克松介绍了当时的情形:


“1976年我再次到中国访问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已经严重恶化了。他的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哝声。但是他的思想依然那样敏捷、深邃。我说的话他全能听懂,但是当他想回答时,就说不出来了。他以为翻译听不懂他的话,就不耐烦地抓起笔记本,写出他的论点。看到他的这种情况,我感到十分难受。无论别人怎样看待他,谁也不能否认他已战斗到最后一息了……


震颤性麻痹症的袭击使毛泽东的动作全部僵化了。……在我们会晤结束时,秘书们把他从椅子上扶起来,搀着他陪我走向门口。在电视灯光和摄像机要记录我们最后的握手时,他却推开了助手们,自己站在那里向我们告别。”


他们的会谈进行了1小时40分钟。会见结束时,尼克松送给毛泽东一只由已故美国烧瓷大师博姆烧制的瓷熊猫,毛泽东则以绿茶代酒为他干杯。


2月23日下午,新华社还发表了毛泽东同尼克松握手时的照片。按多年惯例,毛泽东会见外宾时不让外国记者在场。外国媒体立即根据新华社的上述消息发出电讯,并转发了照片。美联社称:“毛泽东主席今天中午会见了理查德·尼克松,使这位前总统重温担任总统极盛时期的情景。”合众国际社称:“这是尼克松和这位82岁高龄的中国领导人的第二次会见,第一次会见是在4年前他抵达中国后不久。”路透社称:尼克松同毛泽东“进行了1小时40分钟会谈”,“只比福特总统去年12月同毛的会谈少10分钟。”


美国三大电视网也迅速播放了中国摄影师拍摄的《毛泽东主席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彩色纪录片。


会见后,尼克松回到宾馆,向接待人员兴奋地说:今天能同毛泽东就当前国际重大问题进行长时间的广泛的交谈,感到非常愉快。他说:“使我惊讶的是,毛主席如此高龄,思想仍如此明晰敏锐,对当前国际重大问题仍如此关切注意。历史上何去何从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精神和思想的活力。毛主席就是充满思想活力的伟人。”


以后的两天里,尼克松主要是与华国锋继续会谈。华国锋和其他的中国领导人一样,不满意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展缓慢。


3月5日,世界各地14名“中国问题专家”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聚会,研究尼克松访华的意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的安德鲁·内森博士说:“中国人邀请尼克松是既向美国也向苏联发出的一个信息。这个信息说,我们肯定利用美国作为对俄国的抗衡力量。尼克松是传递这个信息的理想人物,因为他曾是利用美国抗衡苏联的政策的象征。”英国伦敦大学《中国季刊》主编迪克·威尔逊说:“我认为,将来在世界史中回忆起尼克松的,主要是他对华工作,而不是水门事件。”他说:“中国人认为尼克松在改善中美关系方面所做的事情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他们是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的,而不是像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那样在日常的基础上看事物。”


尼克松第二次访华半年后,毛泽东在患病后经过多方医治无效,于1976年9月9日零时10分在北京逝世。


9月14日,《人民日报》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发表声明》为题,刊载如下内容:


声明说:“毛泽东主席逝世了,终年82岁,结束了他毕生的长征。他是一位具有非凡勇气和思想坚定的人,他一直工作到生命的最后几天。”


尼克松说:“作为代表完全不同的哲学和观点的领导人,我们1972年在北京会见时都认识到,中美友谊已成为对于我们两国的利益都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对于他不仅对本国人民的问题,而且对世界形势的客观现实都有深刻的了解这一点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们在那时建立的新关系应当归功于他的这种高瞻远瞩。”


“在今年7月2日(按:应为23日)我最后见到他时,他再次表现出了这种高瞻远瞩的眼光。”


毛泽东逝世两个月后,1976年11月美国举行了大选。人们普遍认为,在职总统福特享有种种有利条件,定能赢得大选,结果他却败给了民主党候选人卡特。有人分析,这与毛泽东破格邀请美国“不光彩的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有关。可以说,毛泽东邀请下台的尼克松访华的举动,乃是外交史上的又一次神来之笔。卡特上台后,进一步认识到中美关系的重要性,改变了福特政府的对华政策,认为“中美两国建立合作关系会大大加强远东局势的稳定,并有利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同苏联竞争,从美国战略地位考虑,美中关系正常化是十分可取的”。经过双方努力,两国政府于1978年12月16日晚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这为尼克松访华以及同毛泽东的会晤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谢选骏指出:垂垂待毙的老狗毛泽东,为何不顾一切地邀请罪犯赴宴?显然,这是为了给大家一个信号:对于救命恩人,毛贼也要哄抬市价予以酬谢。


邓小平想借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声望来缓和国内局势

网文《中苏边界冲突》报道:

(如无特别说明,此条目中的“中国”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苏边界冲突——冷战的一部分。

日期    1969年3月2日-9月11日

地点 中苏边境

结果 边界争端最终通过边界条款解决

参战方  中国 苏联

指挥官与领导者

中国 毛泽东(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苏联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苏共中央总书记)

兵力

814,000人 1,180,000人

伤亡与损失

41人阵亡,68人受伤,1人失踪(中国数据) 59人阵亡

194人受伤(苏联数据)

1969年的中苏边界冲突是发生于1960年代中苏交恶高潮时期,一系列中国和苏联之间的武装军事对抗。其中珍宝岛保卫战几乎导致了中苏之间爆发全面性战争。


1964年中苏边界谈判失败后,中苏关系持续紧张。1967年底至1968年初,在七里沁岛发生一系列小规模冲突事件。同年8月,苏联领导华约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及提出有限主权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是个极其严重的挑战,1969年连续的边境冲突,也终促成中美1970年代的和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于1971年进入联合国,并取代此前由中华民国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国”的席位。


事件经过


1969年3月2日苏军发现中方有人上岛,便派出边防巡逻队上岛驱逐对方,被中方伏击,打死打伤数十人。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在此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中国人民解放军使用了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双方都声称是对方蓄意挑衅,先开火。其后中方打退了对方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控制全岛。这次战斗中方称为“珍宝岛保卫战”或“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3月15日的战斗中中方军队将一辆已经侵入中国境内,行进于封冻江面上的苏军当时最先进的T-62坦克装甲击伤,迫使其乘员弃车。在该日的战斗中,苏方指挥官边防总队长列奥诺夫上校阵亡。


3月17日为争夺坦克,双方互对炮击,但均没能将这辆坦克拉回。3月21日苏方不愿让中国获得这个当时最先进的坦克,遂派出爆破组试图炸毁坦克被击退。之后苏军用炮火把坦克下的冰层击破,坦克沉入乌苏里江。


4月,中方派出海军潜水员将这辆坦克打捞出来,之后坦克被放在北京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并以此为原型作为中国自制坦克的蓝本。


战斗损失


在额尔古纳河与阿穆尔河的一些有争议的地区。珍宝岛在湖北部的东南。在3月的冲突中,中国部队阵亡约20人,伤65人。苏联方面伤亡不详。整个事件中国部队共计约60人阵亡(包括在4月之后的T-62坦克争夺过程中阵亡的42人)。


后续事件

中国政府于1969年5月24日发表声明:中苏边界问题演变到今天的地步,不是中国方面的责任。但是,中国政府仍然准备通过和平谈判全面解决中苏边界问题,反对诉诸武力。


苏联政府于1969年6月13日发表声明称:沙皇专制政府虽然崩溃了,但俄罗斯国家的边界不应该毁灭,即便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同日,美国国务院新任情报和研究署主任写一份有关中苏边界冲突的报告给国务卿,其标题为《北京政府在沿着中苏边界中的战术意图》。


塔斯提事件(孙龙珍事件)经过

1969年6月10日,中苏边界西部地区的新疆塔城地区塔斯提河畔(巴尔鲁克山),苏联边防部队与中国牧民的发生冲突,中国女牧民孙龙珍被苏军开枪打死。附近赶来的中国边防部队开火还击,冲突升级。


战斗损失

苏联方面18人死亡,数人负伤。中国军队据报无伤亡。


事件后果

随着东部边界的冲突,紧张的局势蔓延到了中苏边界的西部区域,即新疆一带。


八岔岛事件事件经过

1969年7月8日,在八岔岛进行航标作业的苏联河流铁道工人与中国知识青年发生口角,苏联方面鸣枪示警未果,导致冲突爆发。八岔岛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同江市八岔乡西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国一侧,在八岔赫哲族乡境内(1969年时属于抚远县管辖)。


战斗损失

苏联方面一艘巡逻艇沉没。17人死亡,6人负伤。中国方面未知。


后续事件

双方政府都在当天迅速地向对方提出了抗议照会,把八岔岛事件视为珍宝岛冲突后的又一个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前兆。


铁列克提事件经过

1969年8月13日,中苏在西部边界铁列克提地区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出动直升机掩护坦克装甲部队,在炮火支援下和在铁列克提地区巡逻的两个中国边防军巡逻分队交火,其中一支巡逻分队28人(包括3名随军记者)被围全部牺牲。


战斗损失

中国部队阵亡28人,被俘1人,后被遣返。苏联方面阵亡2人,伤10人。


后续事件

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曾建议对中国实施核打击。1969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参加越南领导人胡志明的葬礼后路过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会晤。之后局势得到缓解。因为双方都愿意防止大规模军事冲突。根据此次会谈时所达成的谅解,1969年10月20日,中苏两国外交部副部长级的边界谈判正式举行,谈判未取得任何进展。苏联向中苏边界增兵。中国开展“深挖洞、广积粮”的全国性战备运动。中苏关系也长期无法改善,直到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后两国关系才得以改善。


谢选骏指出:1989年的苏联已经七十二多岁(1917—1989年)了,行将就木,所以其言也善,摆出一副乐善好施的样子。而中共政权还是四十岁(1949—1989年),虽然打家劫舍已无余力,但还是醉心于搜刮,绝对不肯还政于民,只是想借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声望来转移焦点、缓和国内局势。结果不行,于是恼羞成怒,大开杀戒。


(摘自:谢选骏全集第179卷《对外战败导致改革开放》)

美国臨近“三百年魔咒” The United States Nears the "300-Year Curse"

硅基时代第三十八卷 Silicon-based Era Volume 38 美国臨近“三百年魔咒” The United States Nears the "300-Year Curse" (lulu.com)   硅基时代第三十八卷 Silicon-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