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8月26日星期一

前言、公道與母道


《男疾男户、母道话……中国女性造字潮背后的语言争夺战》(BBC 2024年8月26日)報道:

“公公爹爹”:“婆婆妈妈”的替换——

中国社交网站抖音上的博主“阿喵”8月3日发布自己创作的“重生之母系社会”系列,将中文日常用语里所有默认男性生活为标准生活的词汇和语境进行置换。至今达到40万点赞,播放量破千万。

类似这样的女性造字浪潮近年来在中国兴起,吸引眼球的字词句包括:“够娘们”,“女人中的女人”,“蒂”,“Sorry,我是个会发疯的女人”。

这种当下中文互联网上非常时兴的夸赞语言发源于小红书,不久即病毒式传播至多个互联网平台,和逐渐走红的女书一起风靡网络。

女运动员夺冠新闻下的评论是“雌鹰般的女人”,一位素不相识的女性网友升学或升职成功,评论区是这样的文字:“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是为了庆祝一位杰出的女性在自己的领域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同时还可以帮助更多女性,让我们举杯共祝她越来越好。”

正在上海读大学的23岁牛女士是这类新式表达的忠实用户,她对BBC说:“我不喜欢用‘好屌’这个表述,显得好像女的做了大量努力,只是为了达到和男人一样的高度一样。屌这个男性生殖器名词可以是一个夸奖,为什么女性生殖器不可以呢?”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认同,她网购了一个巨大的粉白色“蒂”字挂件贴在通勤背包上。

这种直白表达自我定义的背包挂件在中国热卖。

换字潮

从线上逐渐蔓延到线下,中国女性开始审视自己在语言里的位置,就像牛女士这样,从“蒂”和“屌”的区分开始,到把被称为中国大陆“国骂”的“X你妈”变成“X你爸”,再到把“婆婆妈妈”这个嘲讽人做事不够利索的词换成“公公爹爹”。

“母道话”:“公道话”的替换

博主“阿喵”早前创作的另一个系列“母星社会”的一个视频里,博主对产后照顾小孩的丈夫说:“不就生个儿子,坐个日子(区别于月子),还要请日叔(区别于月嫂),公公爹爹(区别于婆婆妈妈)的,你真当自己是白银大少爷。哪那么娇贵呢,哪个辣弟(区别于辣妹)不是这么过来的?”

这个单一平台即有30余万点赞的视频下,评论区的最高赞回复是:“转换视角真的不一样,女孩子一直被说这些风凉话,太难了。”

牛女士说:“虽然她(这个博主)的视频很夸张,但也是这样我明显感受到,原来中文里有那么多对女性明褒暗贬的表达。”

词义定义权争夺起源

拉姆生前在视频社交媒体抖音上颇受欢迎,她有数十万粉丝。

藏族姑娘拉姆2020年在一次网络直播中遭前夫泼洒汽油烧成重伤,并在两周后去世。

2016年,彼时中国拥有最多活跃用户的社媒平台微博将“女权”列为违禁词,一并消失的还有一众女权账号,包括女权之声、女权行动派吃不完等。此后被替换出场、用以规避审核的是带有谐谑意味的同音异义词“女拳”。

当女权成为“女拳”:中国的女性主义者为何在互联网遭到“反击”

2020年,歌手谭维维发布新专辑《3811》直斥中国家暴问题,其中最震撼网友的属《小娟(化名)》,这首歌不仅指出“我们的名字不叫小娟……知晓我姓名,牢记我姓名”,其中还列数了18个常用侮辱性词汇,如“妖、婊、娼、妓、奴”等,均为女字旁。

谭维维新歌:愤怒直斥中国家暴问题的流行曲

中国藏族网红拉姆直播时遭前夫纵火身亡引爆反家暴讨论

这首歌的面世正处于以拉姆案和鲍毓明案为代表的极端性别暴力事件的舆论爆炸期,网民由此及彼开始反思媒体关于相关暴力事件议题的报道风向,北京的千千律师事务所借此机会推出《“如何友好地报道性别暴力案件”媒体事务指南》。

网友们开始反思日常语言中借由被动语气或词性透露出的偏向性,《小娟(化名)》的这部分歌词引发网友热议,其中被网友诟病最多的是“嫉妒”这个词。

“男疾男户”:“嫉妒”的替换

牛女士说:“为什么一定要假定女性之间的友情很塑料(虚假的意思)呢?明明女性之间的互助才是主流。”

于是,在小红书,嫉妒这个双女字旁的带贬义的词被换成“男疾男户”,常见于网友抱怨男性同学或同事不友好的帖文下。

除去造字里本就含有贬义的女字旁形容字词,网友们发现本意美好的女字偏旁字也被赋予侮辱性含义。

2021年,中国媒体澎湃新闻发长文批评“佛媛”,这个新造的词强调在寺院修行且好打扮的女性“引起人们的反感”,尽管该文所引用当事人事后发文称“拍假照片”的指控不实,但澎湃新闻并未就此回应,反而继续发展创造了“病媛”,指就医且拍照的女生,还有“程序媛”,指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女生。

“媛”字的汉语本意是“美女”,在一些媒体的推动下,这个字的含义被替换为它的反面。

“我们来定义这些词”

“为什么要让渡这些词的本意呢?”在中国从事性别平等工作十余年的陈芊亦说,“不该是我们被这些词定义,而应该是我们来定义这些词。”

今年国际妇女节,三八妇女节的微博话题下,大量用户复制发帖“我是三八,我是妇女,我是小姐。我是大妈,我是大姐,我是阿姨,我是婆婆妈妈,我是媛,我是小仙女,我很娘,我很母,我很姨。我过三八妇女节”。

这些女性含义极强的词在近年来都有负面含义。如原用于礼貌称呼女士的“小姐”一词常被用以暗示女性性工作者,“妇女”这个曾用于指代劳动女性的词汇在近年来被形塑为一个嘲讽女性年长、重点在宣传年龄焦虑的称谓。

朱女士是SISCOM淘宝店的合伙人之一,这家店以制作女权主义周边产品闻名,全平台有小十万粉丝。

根据这些互联网常用词,去年年中,这家店推出“Sorry,我是个会发疯的女人”系列包包挂件,又在年末推出“蒂”挂件,粉白色调,直白的文字挂件,产品一经推出,大受欢迎,一度脱销。SISCOM的挂件产品也有在抖音平台发售,但不久即被举报下架。

“现在的年轻人就是很喜欢直白呈现自己的态度,”朱女士说,“我能明显从后台问卷感受比如纯娘们这种以前被认为是饱含柔弱寡断的情绪的形容词词义已经变了,大家把它用作一个正面夸奖,以侮辱女生为习惯的环境确实好很多了。”

38本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汇,现在有网民将其组合成为了一个“强”字。有人认为这个逐渐形成且蓬勃的新造字词表达趋势“大有必要”。

词语内涵的转变与社会期望挂钩,在消费趋势上明显体现。原本用于攻击女权主义者在互联网上发声的模样“丑陋”的“女拳”一词反而推动了大陆女性力量训练的潮流,女子拳击馆近年来在中国一些城市逐渐走红,“女拳”在社交网络上回到“女子拳击”的本来含义上去,同时走红的还有力量感的女性身材审美。

根据大陆电商平台京东于2022年发布的数据,女性消费者对于力量型运动器械更加青睐,2021年购买商品件数同比增长65%。同时,女性消费者在武术搏击运动上的成交金额增速也显著高于男性。

女巫、撒泼、悍妇等昔日被认定为女性负面评价的词如今是社交网络Z世代最爱用的标签词。

牛女士还说:“每次我说自己是女巫,我都觉得特别有力量,我有很多可能性。”

上海女权活动人士黄永芳说:“柔弱不是一个女性专属的形容词,有力也不是男性专属,我们要求的是在日常用语里看见女性,不把男性当作人类的默认设置。我们要求从语言上开始平等。”

今年6月,《语言恶女》中译版上市,这本阐述现代女性如何夺回话语主体性、拒绝语言背后性别偏见的语言社会学著作出版不到一个月即登顶多家图书零售平台销量前十。

女权活动人士陈芊亦认为这个逐渐形成且蓬勃的新造字词表达趋势“大有必要”。

她还对“田园女权”这个讽刺中文互联网上的女权人士不够纯粹的词记忆特别深刻。这个新名词的语义极为模糊,导致它的词义可以极大延展。它常用于批驳参与性别议题讨论的组织或个人“不够专业”,但没有人可以回应“什么叫专业”。

中国共青团称“极端女权已成网络毒瘤” 引发争议

“反对性别平等的网友总是期望给女权主义者们一个标签,把它们单独归纳成一个异端,这样就能降低我们的权威性。你看,话语本身就是权力关系的表达,你不去抓定义权,它就会被别人拿走。”

网友感到蹊跷,开始主动使用“我是田园女权”这个表达,使这个词失去意义。“到2018年左右,我已很少再看到有人嘲讽他人是田园女权。”

对新造字词的担忧

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上述新造字词句的浪潮。

要求仅以姓氏受访的刘先生表示:“这真是胡闹。我承认原有的语言系统是有不合适的地方,但是你不能用一种极端来取代另一种极端。”

牛女士的同学也有向她抱怨:“旧有的表达我说不出口,新的表达我也说不出口。但我不这么用词,好像我就不够进步。”

中国研究员、性别学博士宋林对BBC表示,这个语言新风向与中国大陆一种强调个人赋权的新自由主义女权的兴起相对应。

他说:“近年来,中国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中产阶级女性中出现了广泛的女权主义觉醒,但这种觉醒伴随着公民社会的急剧萎缩,这意味着公众对政治变革的有效参与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这些年轻女性对性别不平等问题更加了解,但官方话语却批评和污蔑她们是激进的麻烦制造者。我认为这种个人化的新自由主义女权主义的普及和激进化,是对这种情况的回应。”

他认为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应注意,如果没有解决结构性问题的集体议程,这些变化将会高度分散。

谢选骏指出:人説“男疾男户、母道话……中国女性造字潮背后的语言争夺战”——我看這樣發展下去也許很好,促進社會的多樣化;也許很糟,分裂了社會融合過程——但願公道與母道之爭,不要淪爲文明的墓道。

书名
硅基时代第二十七卷
Silicon-based Era Volume 27

公母
Male&Female

作者
谢选骏
Xie Xuanjun

出版发行者
Lulu Press,Inc.
3101 Hillsborough
St.Raleigh,NC 27607—5436 USA

免费电话1—888—265—2129
国际统一书号ISBN:
定价US$

2024年9月第一版
September 2024 First Edition 

谢选骏全集第327卷
Complete Works of Xie Xuanjun Volume 327

谢选骏:疯狂挖运河:改朝换代兆


《中国正疯狂挖运河:一场重塑经济版图的国运之战》(智谷趋势 2024-08-04)報道: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后,形势迷离,流言广布,得找些鲜活的事,去摸索政经脉络。有人最近提了个玄机重重的九个字“大挖河、猛积粮、等称王”,点出了中国内外鲜活动向。


中国正在疯狂挖运河:一场重塑经济版图的国运之战


引言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一个个规模宏大的运河建设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是工业和经济发展的新动脉,更是一场涉及到区域经济格局重塑的雄心勃勃的国运之战。从江西到河南,再到安徽、湖北、广西和湖南,这些省份以数千亿计的大手笔投入运河工程,意图改变各自的经济命运。


中国正在疯狂挖掘运河,这不仅仅是基建的壮举,更是一场国家级的战略行动。为什么会投入如此巨资?高铁网络、地铁线路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还要依赖水运?本文将详细解析中国大规模挖运河背后的战略意义和经济影响。


第一部分:运河建设的战略意义


运河工程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运河的开通往往促使一国一地的经济迅速腾飞。以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为例,它们分别让欧洲与亚洲、东西半球的航程大幅缩短,极大促进全球贸易。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更是堪称中国古代经济命脉的“龙脉”。其贯通南北的能力,使得中国在13世纪末至18世纪的繁荣程度在全球范围内引人注目。如今,中国信心满满地启动新的运河工程项目,显然是希望通过水运网络的复兴实现区域经济的新一轮飞跃。


第二部分:各省的运河建设项目


江西:浙赣粤运河


江西省是本次运河大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该省计划投资3200亿元建设浙赣粤运河。这条运河将横跨浙江、江西和广东三省,总长度约1988公里,比京杭大运河还要长。该项目不仅旨在打开江西的水运大门,更期望通过低成本的水运途径将江西的大宗货物迅速链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经济核心区。


浙赣粤运河建成后,江西将彻底摆脱因地势使得经济受困的状态,实现南联大湾区,北接长三角的宏大布局。矿产资源极其丰富的江西,将利用这一运输优势,把本地货物快速运送至国内外市场,从而推动本省的经济发展。


河南:内河航运项目


河南省的内河航运项目也是一个重点。该省计划投资1416亿元,谋划47个内河水运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内河航运产业集群。通过“一纵三横九支+其他航道”的布局,河南希望能藉由运河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圈。


这一项目不仅能有效降低河南省庞大的物流成本,还能缩短运输时间,快速连接沿海市场,带动整个河南经济圈的升级。尤其是河南省内的淮河,将成为省外货物南下长江、最终出海的重要水道。


安徽:江淮运河


安徽省的江淮运河工程早在去年就已试通航。该运河全长约600公里,连接淮河中上游和长江中上游地区。这条运河的开通,每年可节约大宗货物运费60多亿元,大大降低沿线工业企业的物流成本,从而提高企业利润。


随着江淮运河的通航,安徽省逐渐摆脱了过去水运连接需要绕道京杭运河的困境,运输距离和时间大幅缩短,区域经济因而更加活跃。


湖北:荆汉运河


湖北省则在力争国家支持建设荆汉运河。这条运河将通过松滋市松滋口到武汉市东荆河口进行截弯取直,约230公里长,能通行万吨级的船只。预计总投资784亿元。


荆汉运河建设完成后,将使长江中游的航运瓶颈得到极大缓解,万吨级轮船可从重庆直达武汉,显著降低物流成本,提升长江中游航运效率,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


广西:平陆运河


广西省的平陆运河计划投资680亿元,并预计于2026年建成。这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条江海联通运河,将全面打通西部陆海新通道,使广西成为通往世界的水运枢纽。广西从此将摆脱吸纳货物的被动境地,积极发挥沿海省份的物流优势,加速自身的经济增长。


湖南:湘桂运河


湖南省则通过总投资1500亿元的湘桂运河建设,意图打通“北上长江,南下珠江”的双入海通道。这条长达300公里的运河将直接联通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流域的水网。


湘桂运河建成后,湖南省的货物将通过北部湾港更加快速地通达全球市场,推动湖南整个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


第三部分:水运体系的重塑与经济变革


运河网络的构建,将对中国内河航运体系带来深远影响。这不仅能使水运成本大幅降低,还能使内陆省份有效利用劳动力、土地价格等方面的优势,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


内河航运运费低、运力大、能耗少的优势,将极大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通航河流互联互通之后,中国内河航运的短板将得到有效弥补,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国的超级水运网络。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水运的复兴与完善将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撑。同时,随着运河项目的逐步建成,水运将成为继高铁、地铁之后的新一轮基础建设热潮,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升级。


结语


中国正在通过大规模的运河建设打一场重塑经济版图的国运之战。各省纷纷投入巨资,挖掘新的“龙脉”,不仅是为了改善区域经济结构,更是为迎接全球经济变局做准备。内河航运网络的重塑,将极大提升中国的物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运河项目的建成,将对中国整体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也会显著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網民嚎叫:


徐州雪花大如习 发表评论于 2024-08-05 12:38:51

中国已经有那么多的高速,高铁,其中有很多都使用很少,连年亏损,还要再挖运河,这就是败家。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4-08-05 10:14:35

蟹粉小笼包 发表评论于 2024-08-04 19:37:23运河除了有水路运输的作用之外,还能有水资源分配的作用。。。

=======

呵呵,还分配水资源呢?

你还有水资源吗?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4-08-05 10:13:10

蟹粉小笼包 发表评论于 2024-08-04 19:36:01水路运输成本是最低的,如果对于运输时间性没什么要求的话。。。

======

小丑,知道你党妈这些年填了多少河流湖泊造田吗?


谢选骏指出:人説“中国正疯狂挖运河:一场重塑经济版图的国运之战”——我看這樣疯狂挖运河,并非“重塑经济版图的国运之战”,而是“改朝换代的国运之战”。隋朝末年挖運河,就是這麽幹活的。很快,目空一切的大隋朝就這樣完蛋了!

2024年8月25日星期日

谢选骏:美国两党争夺第四美国的走向

《贺锦丽把川普打回原型》(联合报 2024-08-24)報道:


高永光(政大国发所兼任教授):美国现任副总统贺锦丽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最后一天(美国时间8月22日)晚上九点半左右,做出接受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的演说,全长约40分钟左右的演讲,内容集中在她的成长过程,受到母亲言教、身教的影响,致力于为不公的事务而战,选择法律专业,从事律师及检察官的工作,她从来不把当事人只看做一个单一的个人,而是“人们”;因此,为“人们”受到不公不义而战,成为她的信念;为此,她愿意接受提名,为“人民而战”,为“美国而战”。


因此,贺锦丽的接受提名演说,对于具体政策着墨较少,大致只是描述一些政策目标,例如对于全球战略,她只提到维持美国海外军力的强大战力、誓言绝对不会抛弃北约、在AI及太空竞赛中,美国一定会赢过中国;至于俄乌战争,会力挺到底,强调俄乌开战前,是她联合了50个国家协力抗俄罗斯;对于以色列和哈玛斯的冲突,她强调美国支持以色列,并支持以国有足够自卫能力、更强调在拜登和她的努力下,加沙地区的立即停火及人质释放即将达成;当然为了回应美国国内支持巴勒斯坦人的民众,贺锦丽也强调了巴勒斯坦人的自决权利及应拥有的尊重。


为了追求一个公平、正义、有同理心、有尊严、受尊重,及人人可以实现自己,知道自己是谁的美国人,永远可以经过失败仍拥有成功的机会,这样一个承袭先圣先贤建立的自由、民主、人权的美国,美国绝不再走“回头路”,绝对不再“回到过去”(we are not going back),和川普的“让美国再伟大”的“怀旧”选举方式做了明显的区隔。 因此,当贺锦丽强调we are not going back时,全场数千党代表起身共鸣,齐呼“不再回到过去”的声音,久久不歇,激起民主党人的热情! 这也显示出贺锦丽的接受提名演说的战略是成功的。


因为要直接把川普打成“老的”、“旧的”,反而很容易让支持川普的选民可能更团结;因此,提出一个追求公平、自由及充满自我实现的美国,可以凸显贺锦丽是年轻世代,以及在总统候选人上是“新面孔”。 所以,抨击川普是个混乱(chaos)的代表,不止在国内及国外都是,迎回川普,等于迎回“混乱”,以及迎回一个被世界顽童朝鲜领袖金正恩所操弄的独裁者。在贺锦丽的演说中,川普的选举是为了他一个人及少数的超级富豪的选举,不是为了“全民”,不是为了“美国”。从选举策略来讲,贺锦丽的作法是很高明的;所以她在演讲中才会特别强调,她当选美国总统后会是不分党派,代表每一个美国人的“全民总统”。


贺锦丽的这个选战策略,很巧妙的把她是中产阶级(而且是劳工家庭)的出身和川普的富豪角色对立起来,企图唤起美国居多数的中产阶级及劳工共同团结起来,反对代表超级富有的旧社会时代的川普。


也因此,贺锦丽主张尊重妇女堕胎权的自由,强力抨击川普任命的3位大法官认定堕胎违宪的宪法解释,主张反对堕胎不仅不尊重妇女,剥夺妇女选择的自由权才是违反美国自由的传统。


贺锦丽在接受提名的竞选演说中,尽量不对一些争议甚多的公共政策提出较具体的内容,也应该是避免引起川普的攻击,以及外界可能的讨论和争议,这对于7月21日拜登退选以来,贺的民调支持度平均都领先2到3个百分点的趋势,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根据最新的民调,538网站上所透露由Emerson College所做,8月20到8月22日的调查贺锦丽比川普,52%比40%,贺大赢12个百分点;RMG Research 08/19- 08/22 同时做的2组都是2404个样本,一组两人打成平手,另一组则是贺以48%赢川的46%;由Outward Intelligence 08/18- 08/22 所做两组1867个样本的调查,贺、川的支持度,一组是50%比44%,另一组是52%比48%,贺锦丽都赢。 似乎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也许是受到大会的影响,贺锦丽的支持度似乎在逐渐扩大。


但贺、川之战应该是在贺接受提名后才正式开始,基本上各方都认为内政政策是决胜的关键,尤其马上要开始正式的公开辩论。因此,贺锦丽势必要对内政政策的具体内容做更细致的补充。这些政策比较受人关注,与川普有较大差异的,包括:


移民政策与边境安全。其实这是长期以来美国就极具争议的议题,牵涉也广。主要是西南边境的非法移民,以及穆斯林国家合法移民的被禁止,还有未成年儿童入境后,暂缓送回,被迫与父母分离的人道问题及寻求庇护的难民。移民问题涉及最多的是拉丁裔的选民,以及认为被非法移民夺走工作机会的最下层具有选举权的劳动民众。


是民生用品物价及通货膨胀问题。民主党比较倾向抑制民主用品物价,贺锦丽也曾提出使用行政命令限制物价上涨幅度,但已经引起经济领域专家学者质疑。 后者认为近年物价上涨原因初期是受疫情影响,产品供应链出现问题,但也因为疫情,使厂商投入更多成本增添防疫设备,目前国际原物料价格已经回跌,限制民生用品物价,其实是受民粹经济的影响,弊多于利。


以上只是列举一、二,各方所胪列的政策尚包括:医疗健保、能源、企业征税、中产阶级减税、教育投资、最高法院改革⋯⋯等等。以川普的高度斗争性及争辩的口才,在贺、川正式交锋时,贺未必能占上风。 贺锦丽是否能维持民调领先的趋势,正式入主白宫,成为第一位非白人的女总统,还有一段艰辛路要走。


網民嚎叫:


telehe

Trump从政,器小易盈,用人时用一个臭一个,直到指使趸众大喊绞死他自己的副总统。这种人不是白痴?那就只能是*彘了。

2024-08-25 07:24

Sans2000

不錯,對付賀錦雞這種白痴,共和黨任何人都能輕易取勝,如果沒有選舉舞弊發生。同理,川普也會輕鬆取勝。昨晚我收到一份共和黨內部民調,川普除了在密西根州領先賀錦雞2%,其他六個戰場州領先幅度都在10%到20%之間。

2024-08-25 03:33

Sans2000

(美国总统这份职业的工作压力山大,太老的人很难胜任,最适合的是50-70岁,懂王在共和党内垄断得过分了,如果早点在党内放权让位给年轻人,选情很可能焕然一新,彭斯、蓬配奥、黑莉甚至德桑蒂斯,都是不错的人选。民主党也类似,在拜登主动退出之前,哈里斯也谨小慎微不敢造次。)

----------

你這個人還是適合走十里山路,思維純屬農民意識。美國總統壓力大,這是不錯的,但不能僅以敗燈為標準論70歲以上的老人。川普每天睡四小時,能夠連續四個州飛行與演講,有幾個50歲的人能做到?川普身邊一些年輕人都覺得受不了。人與人是不同的。所謂「壟斷過分」代表Q民即使在美加多年依舊不懂民主,帶著Q國封建意識看美國。可是奇怪的是,民主黨換敗的反民主行徑卻又偏偏看不見!川普在黨內獨大,與里根、馬侃有何差別?他倆也是老人提名,為什麼不說他們壟斷?這都是選民的意志,是民主,是公平,除非你修改憲法,設定總統年齡的上限,否則就是年齡歧視。

反川者都在尋找各種理由,卻對民主黨的反民主視而不見。再說一遍,民主黨換敗的「民主做法」應該是採用第二十五修正案,先將副總統扶正取代總統,然後依法舉行黨內初選,時間不夠可以推遲黨代表會。初選結果如果是賀錦雞勝利,這才能提名。但是民主黨採取的手段是逼宮,以黨內大佬的意志(就如中顧委)來命令黨內線上提名,利用媒體造神封神,這是不折不扣的反民主,是封建王朝與共產政權的政變手段。

2024-08-25 03:26

00110001

十里山路 今天 19:56

美国总统这份职业的工作压力山大,太老的人很难胜任,最适合的是50-70岁,懂王在共和党内垄断得过分了,如果早点在党内放权让位给年轻人,选情很可能焕然一新,彭斯、蓬配奥、黑莉 甚至德桑蒂斯,都是不错的人选。民主党也类似,在拜登主动退出之前,哈里斯也谨小慎微不敢造次。

-------------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民主党不讲武德,明明本来是俩老头单挑,突然把他们自己的老头撤了,换一年轻的。共和党已经来不及换了。不然彭斯,克鲁斯,卢比奥,桑切斯,彭佩奥都可以吊打哈里斯。

2024-08-24 22:37

ROLEX78

联合报就不要再看了,下着。

2024-08-24 20:19

KoKoLom

把川普打回原型:

美國一直通脹美國通脹正是常造謠的舔川俄粉阿Q Sans2000的川普搞出來的. 事實上可以看到的是, 川普當總統的四年, 向中歐大打貿易戰又大叫要工廠回流到美國及禁晶片和光刻機, 全都是失敗. 川普很無能, 提高了關稅, 卻無法找到替代的貨源, 美國國內也沒有生產, 令到美國國內的人, 要付更高價格的錢向中歐買更多的貨, 令中共賺了美國更多的錢, 所以通脹是必然的, 通脹是川普搞出來的. 那些工廠也沒有回流到美國, 反而令全球的資金和工廠都投向中國, 全球各國沒人怕川普, 沒人聽川普的命令, 各大國都反川普和川普抗爭, 連小小的菲律賓都因川普而下令趕美軍走轉成親向中共, 晶片和光刻機也是禁不了, 荷蘭ASML光刻機公司根本不理川普的禁令, 川普令到歐盟各國都要加強依賴中共, 親向中俄而抗川普. 現在川普再兢選, 全球各國就已公開公言制定抗川普的各種計劃了.

拜登做總統的4年, 成功令荷蘭ASML同意禁售光刻機到中國, 成功令工廠离開中國, 成功令工廠回流到美國, 成功令利到歐盟各國反中俄而和美國合作, 成功令利到全球資金和工廠离開中國. 「北京喬」把中俄搞慘了. 

---

Sans2000: 戰爭開始時,我就說過,西方白左靠不住,最終綏靖主義會逼迫烏克蘭丟失土地換和平,現在這個結果已經逐漸明朗。(事實上是川普靠不住, 川普不支持緩助烏克蘭).

Sans2000: 德國人是很會打仗的,很懂戰略戰術的,不會像敗燈老癡呆那樣支援烏克蘭輕易浪費財產的。

Sans2000, 2024年1月28: 在兩黨達不成援烏協議的情況下,敗府做好拋棄烏克蘭的準備。敗府先把球踢給歐洲,歐洲心知肚明,接著表演一番就會停下來。

Sans2000, 2024年07月31日: 紐約時報今年三月稱烏克蘭今年夏季將獲得F16戰機,但是兩天前的文章(見下)又改口了,西方白左靠得住嗎?我看就是到了停火的時候,烏克蘭能否獲得F16都成問題. (事實上是美國聲稱烏克蘭今年夏季8月份之前會收到F16, 結果公佈已在07月31日送到烏克蘭.)

2024-08-24 20:10

Sans2000

美國的政客人人都是變形(假面目),都可能被打回原形,只有川普始終都是原形。

2024-08-24 19:39

Arch_PingPong

把为零元购负责的贺景丽吹捧成神.

2024-08-24 19:37

WHBD

已经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32 天了,但卡马拉-哈里斯没有接受过任何采访,没有参加过任何新闻发布会,她的网站上也没有列出任何政策!

在 2020 年和 2024 年的民主党初选中,她没有获得任何选票。作为副总统,她在任期间致使美国40 年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非法移民危机以及全球多场战争。然而她却宣扬要“欢乐”!

2024-08-24 19:12


谢选骏指出:人説“贺锦丽把川普打回原型”——我看問題不是能否“把川普打回原型”;而是一個渾身污泥的人竟然得到了半數美國選民的擁戴!這説明,確實有“美国两党争夺第四美国的走向”的恐怖前景……20世紀末葉傳説的恐怖大王,真的來了!


《美国两党都只想赢得选举,却未准备好治理国家》(凤凰WEEKLY国际 2024-08-24)報道:


一场“黑天鹅”频现的美国大选,让今年的政治氛围陡然生变。原本两位高龄政治家之间二度对决,让美国选民倍感疲劳,但经历过暗杀总统候选人、临时更换竞选者的戏码,巨大的不可预测性横亘在选民与全世界面前。


但值得关注的不仅是选举本身,也可将目光放诸长远,将2024年视为美国内政变迁的又一个观察节点。无论是捆绑整个美国社会的政治极化,还是代际断层这样的两党内部危机,在今年的大选中都再度凸显,然而问题都非出现于一朝一夕,影响也不仅在今朝。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刁大明深耕美国选举政治,在《凤凰周刊》的专访中,他给出了对今年大选的具体剖析,并尝试解答更深层次的问题——选举到底意味着什么?民主党面临着怎样的方向危机?特朗普及其代表的理念如何形塑共和党的未来?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析,或许可以帮我们获得一把钥匙,让我们更易理解美国选举与种种政治现象。


民主党正处于排球赛中的“强轮”


《凤凰周刊》:民主党施压拜登退选,有强烈的过河拆桥意味,但从结果来看,的确让哈里斯近来在全国民调占优。这能否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


刁大明:从7月21日拜登宣布退选到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恰好一个月,换人后民主党的选情确实有所改观,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党的一潭死水起到了激励作用。


哈里斯在年轻选民、女性选民和少数族裔选民群体中的动员能力确实比拜登更强。到8月初,民主党的综合民调摆脱了自去年9月以来特朗普持续小幅领先于拜登的局面,哈里斯相对特朗普的领先幅度已经到了1%到2%之间,虽然微幅领先,但在态势上有所转变。


◆加入选战后,哈里斯在全国民调保持小幅领先特朗普。


换人还改变了民主党赢得摇摆州选票的路线图。在拜登退选之前,他必须赢下中西部宾夕法尼亚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这三个摇摆州才能赢得选举。而现在,民主党在威斯康星州得以守住、密歇根州或宾夕法尼亚州选情有所松动的情况下,仍有胜选机会。


当前,西南部的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东南部的北卡罗来纳州和佐治亚州,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选情变化。按照目前的民调来看,这四个州也真真正正“摇摆”起来了,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战场州”。这意味着,哈里斯通往白宫的路线图可能会比拜登更为丰富,从一定程度上挽回了民主党的颓势,改变了选举的节奏。


即便如此,民主党的选情依然面临着不确定性。


一方面要看哈里斯当前的领先势头能不能维持下去。过去一个月,民主党像是处于排球比赛中的“强轮”一样顺风顺水,似乎怎么打都能赢。换人后,哈里斯在16天内快速确定了副手人选,接着立刻前往七个关键州去做竞选集会活动,然后举办全国代表大会。整个过程中没有太多负面消息,显得势头强劲。


但不能天真地认为,换人就能解决民主党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实际上,经济问题还在,通胀形势又成为焦点,边境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可以说,民主党目前的势头更多反映了美国选民的情绪。以前特朗普势头压过拜登,因为他能更大幅度动员共和党选民“归队”,现在的局面则是哈里斯在让更多民主党选民“归队”。而接下来,哈里斯和特朗普将要硬碰硬,谁表现更好很难说。


◆哈里斯在经济和边境议题上都处于劣势。


◆哈里斯在经济和边境议题上都处于劣势。


另一方面,假如拜登没有退选,7月21日到现在就不会是他的“强轮”吗?这很难说。虽然哈里斯让民主党的选情好了起来,但尚未好到一定能赢的地步,不能算是彻底扭转民主党选情。所以说,民主党目前选情的改观到底是不是由换人导致的,很难作出判断,只能说换人并没有带来更糟的后果。就算哈里斯胜选,是否就意味着民主党换人是成功的?也很难做出这样的评判。


民主党的任务不应该只是赢得选举,而要考虑胜选后的执政问题。但从2020年以来,美国的政党政治似乎到了只要赢得选举、执政问题可以再议的状态。因而两党无论谁赢得选举,并不是为了未来四年以自身理念来改变国家,而是为了赢得选举本身,阻止另一个政党运作国家。从这个意义上讲,就算民主党赢了选举,也不能算是一种胜利。


如果哈里斯上台,只意味着一个问题,那就是民主党正在被身份政治裹挟。民主党关注的诸多议题都在打身份认同牌,换句话说,已经到了候选人必须是非白人才对选民具有吸引力的地步。哈里斯的当选意味着民主党会倒向一个非白人党,可无论在理念还是群体意义上的非白人党,对于民主党的政治生态及未来发展来说未必是一个好的选择。美国是否已做好准备来迎接一个女性少数族裔总统还很难说,这只会进一步撕裂美国社会。


到目前为止,只能说换人的选择不算错,但对于民主党究竟意味着什么还很难判断。如果民主党的目标只是赢得选举,现在还看不出来哈里斯必胜的可能性,如果民主党的目标是回应美国民众,以其理念引导美国的发展方向,那么它还没有为此作出充分准备。


拥抱身份政治无法解决问题


《凤凰周刊》:奥巴马也是一位少数族裔总统,他在赢得选举后受到身份政治的困扰吗?


刁大明:奥巴马参选的时间背景比较特殊。2008年,美国处于金融危机之中,当时大家都困于其中,急需变化和变革,奥巴马也着力迎合国内选民在这方面的诉求。很显然,奥巴马当选后加速了民主党的身份政治转向,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共和党人白人至上的转向。虽说如今特朗普一直强调阶层意义、经济意义上的价值观转向,但包括特朗普崛起,乃至民主党现在需要哈里斯才能调动更多选民,这一切的改变可能起源都在2008年。


《凤凰周刊》:2008年奥巴马上台时民主党已经存在隐忧,可以说特朗普日后的上台并非一种偶然。如何解读这些年来民主党面临的问题?


刁大明:自2008年以来,民主党看到了身份政治的变化,看到少数族裔的激增和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觉得用这张牌可以快速动员选民,所以选择完全拥抱身份政治,这导致其成为了一个少数族裔政党。也有人说到21世纪40年代,白人将不再占美国人口的多数,那时民主党将会拥有更多优势,这也是有可能的。


但在西方的政党体系里,哪个国家是按照族群区分政党的?随着少数族裔比例不断增加,他们会努力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特别是拉美裔和华裔。如果将来这些人实现了阶层跃升,共和党拿经济阶层、收入来“切割”选民,民主党拿身份政治、族裔标签来“切割”选民,前者是能够改变的经济身份,后者是与生俱来且不可改变的族裔身份,那么谁会成功呢?这将导致一个后果,即民主党希望这个世界越来越不平等,如果人人平等,它就失去了动员和切割选民的能力。


实际上,很多非洲裔选民认为,民主党对他们采取的政策仍是“种植园式”的——即提供一些利好政策,却无法帮助他们实现阶层变化,只是在选举期间呼吁该群体出来投票。比如说,现在哈里斯提出的一些福利政策,短期内能收买人心,长期而言却会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债务提升,且税收不会增加,这意味着通胀水平不会下降,本质上解决不了问题。


民主党人总说,共和党是要回到过去,民主党则要争取未来,但这样的说法也是在“画饼”。民主党声称追求积极的、美好的、包容的社会,但他们是否包容那些有种族倾向的白人?实际上并没有。


虽然特朗普表现得非常极端,但他是在经济意义和阶层意义上做文章,希望回应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出现的迫切问题,而民主党的很多政策还是在利用人口结构的变化争取更多选票。它带来的结果是,民主党变成一个少数族裔党,却没有直面问题。


共和党已经全面特朗普化


《凤凰周刊》:从共和党初选阶段可以看出,特朗普依然在党内有着极强的主导力量,党纲像他个人的竞选纲领,选择的副手万斯也总是刻意模仿他的风格和主张,很有继承衣钵的意味。这是否意味着特朗普个人和共和党的绑定将是极其深厚难以切割的?长期来看,共和党是否还希望与特朗普切割?


刁大明:我们常说,共和党是一个理念主导的政党,民主党是一个群体融合的政党。共和党从来不缺激进的理念,这些理念或许比较极端,但确实会引导共和党持续发展下去。比如说,当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被认为是现代保守主义运动的奠基人)在1964年参选时,大家都认为他太过极端,但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新保守主义,也不会有日后里根的巨大成功。


这次选举中,特朗普所提出和代表的理念已经被共和党阵营不断系统化,并包装成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应然状态。这些理念会被共和党留下,如果特朗普当选,他的理念会进一步影响和塑造共和党,他的人事安排也将带来共和党政治精英群体构成的变化。


即便败选,特朗普对共和党在理念方面的影响依然存在,因为共和党已经全面特朗普化。只不过如果败选,特朗普对共和党政治精英构成方面的影响会相对弱一些。未来,谁会继续以特朗普的理念来推进共和党的转型,将其变成一个多族裔的工人群体政党?这值得关注。经历几轮选举和内斗之后,共和党的人事安排或将迎来快速调整,在2028年大选或2032年大选中明确这一人选。


共和党的问题不在于没有方向,而在于缺少更多、更合适的精英,从而能在这些方向上实现最大进展。相比之下,民主党则更加缺少方向和理念,它不断利用小恩小惠、通过政策调整来黏合群体,试图迎合不同群体的诉求,其基本盘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但却始终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凤凰周刊》:和四年前相比,如今我们可以说“特朗普主义”是一个语义清晰、使用语境明确的词汇吗?未来无论特朗普是否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特朗普主义”都将继续主导共和党吗?


刁大明:对“特朗普主义”这个词的理解要区分语境。它在美国国内同其在国际舞台的意涵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所谓“特朗普主义”在国际舞台上提及较多,指的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把美国自身资源和力量收回到国家的框架内,让美国成为一个具有领导力,但更强调主权性和内部事务的国家,而所有的对外付出都应以美国获得更多利益为前提条件。可以说,“特朗普主义”完全改变了冷战后美国对自身在世界上的角色定位。


在国内层面,“特朗普主义”在某些议题上接受了传统共和党人乃至一些激进共和党人的理念,比如税收改革、移民政策等,但其本质上并不是保守主义,而是民粹主义,它是西方民粹主义最大化的体现,也是和1980年代以来共和党保守主义理念结合的产物。可以说,“特朗普主义”是具有保守色彩的民粹主义,共和党内部那些反对“特朗普主义”的人则是保守主义者,他们反对民粹主义。


依照“特朗普主义”,共和党内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力量。例如“MAGA派”就是接受了保守理念的民粹派,他们已是共和党建制派的一部分,也是支持特朗普的“主力军”。如今很难还将特朗普认定为非建制或反建制派,毕竟他已经做过四年总统。如果一定要有所区分,共和党内应该分为“MAGA派”和“非MAGA派”。


两党尚未摆脱代际危机


《凤凰周刊》:当拜登和特朗普竞争时,两党都被认为出现了代际危机,没有中生代政治家有影响力可以对抗他们。现在民主党已经从拜登交棒给哈里斯,共和党依然以特朗普为核心,但他也在找接班人。代际危机对两党来说依然是一个问题吗?


刁大明:如果在总统政治意义上谈论代际危机,对民主党而言,从1992年至今,除了奥巴马之外,所有总统候选人都出生于20世纪40年代。因为奥巴马超前(成为总统),人们会觉得“60后”已经可以执掌政权,导致“50后”群星陨落。结果到了2016年大选,民主党候选人还是“40后”。


因此哈里斯的意外出现,一定程度上似乎缓和了民主党面临的这种代际危机,让民主党看起来年轻了一些。但事实上,16年前的奥巴马早就做到过,因此可以说民主党仍在原地踏步,只不过形势没有进一步恶化。


倘若哈里斯当选并寻求连任,这意味着“70后”的民主党人失去了2028年参与大选的机会,从这一角度看,她没有为民主党面临的代际危机带来本质性改变。也许经历两至三次总统选举后,代际问题才可能真正得到调整。


对共和党而言,未来同样难有机会让“70后”上台。比如说,如果特朗普未来支持“80后”的万斯参选,党内那些“50后”“60后”“70后”该怎么办?特朗普选择万斯或将导致共和党代际更替提速,短期来看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但长期而言,如果不能实现平稳且有效的代际更迭,依然存在较大的风险。


尽管担任总统的年龄不存在定数,却存在大概的规律。然而由于很多因素的存在,比如政治极化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一些人年纪轻轻便快速蹿红,上升到比较高的位置,甚至借助一些危机上位。因为同样的原因,一些年龄较大的政客也获得了更多的可能性。


《凤凰周刊》:虽说美国政治极化严峻,但至少选举期间两党都还是要争取中间选民,能不能说中间派的存在依然很关键?某种程度上是政治极化的反力量?


刁大明:所谓“中间派”,应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种是精英意义上的中间派,由于政治极化,这一类的中间派越来越少,只有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说参议院投票情况为50比49时,才有他们的生存空间。另一种是选民意义上的中间派。所谓中间选民,是指依据不同议题做出不同选择的那些人。


中间选民一直存在,现在仍占美国总体选民数量的30%至40%,但他们并没有影响到政治极化的趋势。这意味着这部分人缺乏投票热情。他们之所以不愿去发挥价值,也是因为对美国政治感到失望,因而持无所谓的态度。


但如果他们不投票,占比再高也没有意义。当中间选民的价值下降,两党就会更多回归基本盘,诉诸比较极端的立场,只要拿到基本盘的足够票数硬碰硬即可。


只有当中间选民认为选举事关全局、意义重大,他们才可能出来投票。从这一层面来讲,虽然哈里斯总说要阻止特朗普卷土重来,但如果中间选民认为特朗普会带来风险,可哈里斯的政策也不具有吸引力,他们可能依然不愿意投票。


網民嚎叫: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2024-08-25 04:50:33

一看标题就猜到,这是中共大外宣的垃圾文章。

iask 发表评论于 2024-08-24 22:36:07

民主党最大的支持者是女性, 最关心的议题是“堕胎”——除了这个议题,共和党治理国家策略各方面支持率均胜过民主党

incognitus 发表评论于 2024-08-24 17:48:16

主要还是经济。所以还是特朗普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谢选骏指出:人説“美国两党都只想赢得选举,却未准备好治理国家”——我看美国两党把“争夺第四美国的走向”放在了第一位;它們企圖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未來的美國,以便獲得更大的利益。


谢选骏:海外也有真理部、中宣部



網文《真理部》報道:


倫敦大學議事大樓,二戰時英國信息部所在地。奧威爾曾在此工作並將其作為真理部的原型。


真理部(英語:Ministry of Truth),新語略作真部(Minitrue)是英國作家喬治·奧威爾所著政治諷刺小說《一九八四》中的大洋國四大政府機構之一。主角溫斯頓·史密斯(Winston Smith)就在真部上班。和其他三個部門一樣,這個部門的處理事務與部名截然相反。真理部主要負責根據現實和宣傳需要,改寫歷史文獻,報紙,和文學著作。不過,冠以真理也有深層含義,那就是以強權人為地強行偽造「真理」。


建築描述

真理部建築座落在大洋國第一空降場(倫敦),整體成金字塔型,高300米,白色水泥牆面上寫着英社的口號——「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建築地上部分有3000餘房間,也配有與其相當的地下部分,是忘懷洞的位置。


使命

真部管理新聞、娛樂、和文學。


紀錄司(Records Department)(新語:紀司/Recdep)

負責修改文獻。如,老大哥曾預言南亞無戰事,歐亞國將在北非發動攻勢,並發表於《泰晤士報》。而三個星期後,歐亞國在印度進攻大洋國,沒有選擇北非。於是真理部會找出並收回當天的《泰晤士報》,修改老大哥的預言,以使老大哥永遠是正確的。

文學司(Fiction Department)(新語:文司/Ficdep)

負責維護小說創作機器,並將古典名著翻譯為新語。

電訊司(Tele-programmes Department)(新語:電司/Teledep)

研究司(Research Department)(新語:研司/Resdep)

負責編寫新語,目標在2050年消滅一切有關舊語的知識。截至1984年,已出到新語第十一版。

宣傳司(Propaganda Department)(新語:宣司/Propdep)

音樂司(Music Department)(新語:音司/Musdep)

可能不屬於真理部。

現實中的「真理部」

Globe icon

此章節論述以部分區域為主,未必有普世通用的觀點。

中國大陸

主條目:中國共產黨修改歷史的質疑

出於對審查制度的不滿,一些中國大陸網民把中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一系列言論審查機構戲稱為「真理部」[1]。2014年騰訊網編輯張賈龍因在網上公佈騰訊網所收到的「真理部」指令,而被解僱。[2]

香港

主條目:香港特區政府修改歷史的質疑

2020年由於香港電台的節目素質;例如(頭條新聞,左右紅藍綠)令到一些親中團體左右夾攻,終令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發聲明要求港台停止相關節目[3]而被網民稱局長是要港台成爲中國政府喉舌而被稱爲真理部。

2020年香港教育局因於去年推出的「專業諮詢服務」審查高中通識教科書中的內容,出版社需刪去書中「三權分立」的內容及批評/諷刺政權的內容,有通識書中的示威者抗爭圖片亦在審查後刪除,部分香港市民認為教育局已成為現實中的真理部,職責變為維護政權穩定,而教材審查亦使通識科成為變相國民教育科,失去教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作用。[4][5]

參見

香港的三權分立

參考文獻

 《中国数字时代》真理部指令专栏. [2016-0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美国对中国媒体人士遭解聘“感到关切” - BBC中文网 - 两岸. [201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0).

 港台受壓:警務處長投訴節目 免費電視停轉播 公共廣播影響力勢轉弱. RFI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2020-03-05 [2020-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4) (中文(繁體)).

 通識教科書刪公民抗命、人權法治等內容 教協譴責 促教育局停止政治審查 | 立場報道 | 立場新聞. 立場新聞 Stand News. [2020-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5) (英語).

 教育局審查教科書 法治人權內容被「河蟹」. 大紀元時報 香港|獨立敢言的良心媒體. [2020-08-19] (中文(香港)).


網文《真理部指令》報道: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国家级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


政府往往对网民的话语作出反应,例如通过删帖和设置敏感词进一步过滤,这就衍生出了“抵抗话语”的一系列直接和间接的表达方式,即网上常见的“恶搞”——既包括对“主旋律”的象征、符号和标语等进行翻转、扭曲和再诠释,也包括采用讥讽、嘲弄、贬低、挑衅、破坏和解构等方式,或是有意进行的“对抗式”解读。“网络抵抗”也包括对审查制度机制和内幕的揭露,中国数字时代经过核实,整理而发布的“真理部指令”,就是最好的例子。 “真理部”实际上指的是网信办、宣传部等各种意识形态主管部门。当大家读过乔治•奥威尔《1984》一书中描写的真理部以后,你会发现这个词说出了这些部门工作的本质。


仲維光@ar2652006328

國內異議人士面對的是真理部及其文化機制及各類所謂知識人;政治和社會使你無法進行正常的學習及寫作研究。和40年前不同的是,你能夠看到書籍,有自己的洞穴可以偷生。

海外異議人士雖有進入學術生活的可能,但你的傾向、關注的問題,不是這些機構想要的。而面對基金會的異議人士所需的則只是偷窺機會……


谢选骏指出:海外也有真理部、中宣部一類的權力機構,名字叫做“民主基金會”、“人權組織”,下屬各種“研究所”、“大學”等等……同樣從事洗腦工作——這就是人類的原罪、權力的腐蝕,無孔不入、敗壞靈魂。

谢选骏:沙特的凯撒·抱鷄鴨


《沙特王储萨勒曼崛起内幕:权力、石油和4.5亿美元的油画》(乔纳森·鲁格曼(Jonathan Rugman)Role,广播电视媒体人、作者2024年8月21日)報道:


2015年1月,90岁的沙特阿拉伯国王阿卜杜拉(Abdullah)在病榻上陷入弥留。他同父异母的弟弟萨勒曼(Salman)将成为国王,而萨勒曼最宠爱的儿子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正准备掌权。


这位当时年仅29岁、名字缩写为“MBS”的王子对他的王国有着宏伟的计划,这是沙特史上最大的计划;但他担心沙特王室内部的阴谋家最终会反叛他。因此,在当月的一个午夜,他把一名高级安全官员召到王宫,希望赢得他的忠诚。


这位名叫萨阿德·贾布里(Saad al-Jabri)的官员被要求把手机放在外面的桌子上。MBS也是这么做的。现在只剩下两人独处。这位年轻的王子非常害怕宫中的间谍,他拔掉了墙上的插座,切断了唯一的座机电话。


据贾布里称,MBS随后谈到了他将如何把沙特从沉睡中唤醒,让它在世界舞台上占据应有的位置。通过出售世界上最赚钱的国有石油生产商沙特阿美(Aramco)的股份,他想让沙特的经济开始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他将向硅谷的科技初创公司投资数十亿美元,其中包括网约车公司优步(Uber)。


然后,通过赋予沙特妇女工作自由,他将创造60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


贾布里惊讶地问王子他的野心有多大。他的回答很简单:“你听说过亚历山大大帝吗?”


MBS就此结束了谈话。原定半小时的午夜会谈进行三个小时。贾布里离开会议室时发现手机上有几个未接来电,都是政府同事打来的,他们担心贾布里失踪了。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纪录片团队一直在与沙特的朋友和MBS的反对者,以及西方的高级特工和外交官交谈。


沙特政府被要求对BBC影片和文章中的说法作出回应,但其选择不予置评。


卡舒吉之死:美国情报机关报告指,沙特王子批准谋杀计划

我在沙特王宫教英文:调皮的王子和密集的监视

萨阿德·贾布里在沙特安全机构中位高权重,他与中情局(CIA)和军情六处(MI6)的负责人是朋友。虽然沙特政府称贾布里是一名声誉扫地的前官员,但他也是敢于谈论王储如何统治沙特的消息灵通的沙特异见人士——他罕见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透露内容之详细令人震惊。


通过接触许多认识王储本人的人,我们对让MBS声名恶化的事件有了新的了解,包括2018年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遇害案和沙特在也门发动的灾难性战争。


随着父亲日渐衰弱,现年38岁的MBS实际掌管着这个伊斯兰教的发源地和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他已开始实施他向贾布里描述的许多开创性计划,同时也被指控侵犯人权,包括压制言论自由、广泛使用死刑和监禁女权活动家。


不祥的开端


沙特阿拉伯第一代国王至少有42个儿子,其中包括MBS的父亲萨勒曼。王位历来在这些人之间兄终弟及。2011年和2012年,其中两个儿子突然去世,萨勒曼才被擢升为王储。


西方情报机构将研究沙特版的“克里姆林宫学”视为重要工作,即研究谁将成为下一任国王。在这个阶段,MBS还很年轻,默默无闻,甚至不在他们的考察范围内。


“他是在相对默默无闻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2014年卸任的军情六处主管约翰·索尔斯爵士(Sir John Sawers)说。“他不是注定要上台的。”


这位王储也是在宫廷中长大的。在那里,做错事几乎不会带来任何后果;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他为什么会养成一种声名狼藉的习惯,即在做出决定之前不仔细考虑影响。


在利雅得,MBS第一次招来恶名是在他十几岁时,当时他被调侃为“阿布·拉萨萨”(Abu Rasasa)或“子弹之父”(Father of the Bullet),因为据称他向一名在财产纠纷中驳回他判决的法官邮寄了一颗子弹。


“他有些冷酷无情。”约翰·索尔斯爵士说。“他不喜欢别人惹他生气。但这也意味着他能够推动其他沙特领导人无法做到的变革。”


这位前军情六处负责人说,他最受欢迎的改革措施是切断了沙特对海外清真寺和宗教学校的资助,这些学校已成为伊斯兰圣战主义的滋生地。这对西方国家的安全大有裨益。


MBS的母亲法赫达(Fahda)是一位贝都因部落的女性,被视为其父亲四位妻子中最受宠的一位。西方外交官认为,沙特国王多年来一直患有慢性血管性失智症,而MBS正是他寻求帮助的对象。


几位外交官向我们回忆了他们与MBS及其父亲的会面的情景。王子会在iPad上写笔记,然后发送到他父亲的iPad上,以此来提示他接下来要说的话。


卡梅伦(David Cameron)执政英国时的国家安全顾问金·达罗奇勋爵(Lord Kim Darroch)回忆说:“我不禁怀疑,MBS是不是在帮他打台词。”


这位王子显然迫不及待地想让自己的父亲登基。据报道,在2014年,他曾建议用从俄罗斯获得的毒戒指杀死当时的国王——他的叔叔阿卜杜拉。


“我不确定他是否只是在吹牛,但我们认真对待了这件事。”贾布里说。这位前高级安全官员说,他看过一段秘密录制的监控视频,视频中MBS谈到了这个想法。“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被禁止出入宫闱,禁止与国王握手。”


最终,这位国王因自然原因驾崩。他的弟弟萨勒曼于,也既MBS的父亲2015年继承王位。MBS本人则被任命为国防大臣,随即发动了也门战争。


也门战争

两个月后,王子率领海湾联军对胡塞运动开战,后者控制了也门西部大部分地区,王子认为胡塞武装是沙特在该地区竞争对手伊朗的代理人。战争引发了一场人道主义灾难,也门数百万人处于饥荒的边缘。


“这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在战争前担任英国驻沙特大使的约翰·詹金斯爵士(Sir John Jenkins)说。“一位美国高级军事指挥官告诉我,他们仅提前12小时接到行动通知,这是闻所未闻的。”


这场军事行动帮助一位名不见经传的王子成为沙特的民族英雄。然而,这也是他的朋友们都认为,这是他促成的几个重大失误中的第一个。


一种反复出现的行为模式正在形成: MBS倾向于摒弃沙特传统上缓慢的合议制决策体系,转而采取不可预测或心血来潮的行动;他拒绝向美国卑躬屈膝,或被视为落后附庸国的元首。


贾布里更进一步,指责MBS在派遣地面部队的皇家敕令上伪造了他父王的签名。


贾布里说,也门战争开始前,他曾在白宫与美方讨论过这场战争。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Susan Rice)曾警告他,美国只会支持空袭。


然而,贾布里声称,MBS一心想在也门推进战争,以至于对美国人的话置若罔闻。


“我们感到惊讶的是,竟然有皇家敕令允许地面干预。”贾布里说。“他伪造了他父亲在敕令上的签名。国王的精神状况每况愈下。”


贾布里说,这一指控的消息来源“可信且可靠”,而且与他曾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内政部有关。


他回忆说,中情局驻利雅得站站长告诉他,他对MBS无视美国人警告的行为感到非常愤怒,并补充说入侵也门的行动本不该发生。


前军情六处主管约翰·索尔斯爵士说,虽然他不知道MBS是否伪造了这些文件,但“很明显是MBS决定对也门进行军事干预的。这不是他父亲的决定,尽管他父亲也被带着这么做。”


我们发现,MBS从一开始就将自己视为局外人——他是一个需要证明自己的年轻人,拒绝遵守除自己规则之外的任何人的规则。


曾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总统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的克尔斯滕·丰滕罗斯(Kirsten Fontenrose)说,当她读到中情局对这位王子的内部心理分析时,她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


“(我们)没有可参照的原型去形容他。”她说。“他拥有无限的资源,从未被人拒绝过。坦率地说,他是第一位反映新世代的年轻领导人,而我们政府中的大多数人都太老,以至于难以理解。”


制定自己的规则


MBS在2017年购买了一幅名画,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他的思维方式,以及他敢于冒险,不怕与他所统治的保守宗教社会格格不入。最重要的是,他决心通过显眼的权力展示胜过西方。


据报道,2017年,一位沙特王子花了4.5亿美元(3.5亿英镑)为MBS买下了《救世主》(Salvator Mundi),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售出的最昂贵的艺术品。这幅据说由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绘制的肖像画描绘了耶稣基督作为天地的主宰、世界的救世主的形象。自从那次拍卖以来,它从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近七年。


王储的朋友、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近东研究教授伯纳德·海克尔(Bernard Haykel)说,尽管有传言说这幅画悬挂在王储的游艇或宫殿里,但实际上这幅画被存放在日内瓦,而MBS打算将其悬挂在沙特首都一座尚未建成的博物馆中。


海克尔引述MBS的话说:“我想在利雅得建一个非常大的博物馆。我想要一个能吸引人们的锚物,就像《蒙娜丽莎》一样。”


同样,MBS的体育计划也反映出他既雄心勃勃,又不惧打破现状。


沙特在世界级体育赛事上的惊人支出被称为“体育洗白”——该国是2034年国际足联世界杯的唯一申办国,并投资数百万美元举办网球和高尔夫锦标赛。但我们发现,这位领导人并不关心西方对他的看法,而恰恰相反,他更想表达的是:在他自己和沙特变得伟大后,可以为所欲为。


“MBS有意打造自己的领袖权力。”曾与他会面的前军情六处主管约翰·索尔斯爵士说。“他能做到这一点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力。这就是他的动力所在。”


贾布里40年的从政生涯并没有使他在MBS巩固权力的过程中幸存下来。作为前王储穆罕默德·本·纳伊夫(Muhammed bin Nayef)的办公室主任,他在MBS接管沙特时逃离了该国,因为有外国情报机构向他报告,称他可能有危险。但贾布里说,MBS突然给他发短信,让他回去工作。


“这是个诱饵,我没有上钩。”贾布里说。他确信,如果他回去就会遭到酷刑、监禁或杀害。事实上,他十几岁的孩子奥马尔(Omar)和萨拉(Sarah)被拘留,后来因洗钱和试图逃跑而送进监狱——他们否认了这些指控。联合国任意拘留问题工作组呼吁释放他们。


“他计划暗杀我。”贾布里说。“他不看到我死是不会罢休的,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沙特官员已向国际刑警组织(Interpol)发函,要求从加拿大引渡贾布里,但没有成功。他们称贾布里因在内政部任职期间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腐败问题而被通缉。


然而,他曾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中情局和军情六处认为帮助阻止了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


卡舒吉遇害案


2018年,沙特记者贾迈勒·卡舒吉(Jamal Khashoggi)在沙特驻伊斯坦布尔领事馆遇害。该案件以一种很难反驳的方式指向MBS。


一支由15人组成的暗杀小组持外交护照出行,其中包括几名MBS自己的保镖。卡舒吉的尸体一直未被发现,据信被用骨锯锯成了碎片。


谋杀发生后不久,海克尔教授在WhatsApp上向MBS发送消息。“我当时问,‘怎么会发生这种事?’”海克尔回忆道。“我想他当时很震惊。他没有意识到这件事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


美国外交官丹尼斯·罗斯(Dennis Ross)不久后见到了MBS。”他说不是他干的,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误。"罗斯说。“我当然愿意相信他,因为我无法相信他会授权做这样的事。”


MBS一直否认对该阴谋知情。但他在2019年表示,他要承担“责任”,因为这一罪行是在他的眼皮底下发生的。2021年2月发布的一份解密的美国情报报告称,他是杀害卡舒吉的同谋。


我向那些了解MBS的人询问,这名王储是否已经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了教训,亦或是他在卡舒吉事件中脱身使其更加胆大妄为?


“他吸取了惨痛的教训。”海克尔教授说。他称,MBS不喜欢有人利用卡舒吉事件来对付他和他的国家,但像卡舒吉这样的谋杀事件不会再发生。


约翰·索尔斯爵士谨慎地同意卡舒吉遇害案是一个转折点。“我认为他已经吸取了一些教训。不过,他的个性依然如故。”


他的父亲萨勒曼国王现年88岁。他驾崩后,MBS可能会在未来统治沙特长达半个世纪。


不过,他最近承认自己担心遭暗杀,这可能是他试图使沙以关系正常化的结果。


“我认为有很多人想杀他。”海克尔教授说。“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时刻保持警惕,才能保证像MBS这样的人的安全。萨阿德·贾布里在王子上台之初就观察到了这一点。当时,MBS把墙上的电话插座拔了下来,两人随后才开始交谈。


MBS仍然肩负着使国家现代化的使命,这是他的前任们所不敢做的。但他也不是第一个通过残酷手段冒险的独裁者,以至于周围无人敢阻止他犯下更多错误。


谢选骏指出:人説“沙特王储萨勒曼崛起内幕:权力、石油和4.5亿美元的油画”——我看呢,這個沙特的凯撒,讓我想起了馬基雅維利的偶像抱鷄鴨——


《馬基雅維利與凱撒·波吉亞的交道》(27/11/2022 法廣)報道:


「提要」深厚的學識和對現實政治的觀察,讓馬基雅維利具備了一顯身手的條件。他被任命為佛羅倫薩第二秘書團的秘書,由此步入仕途。他的理想是,服務於佛羅倫薩,讓他的國家穩固地立於眾強之林,使他的人民有安全的生活。


問:馬基雅維利(Machiavelli)並沒有正式的文憑、學位,也沒有強大的政治靠山。佛羅倫薩的參議會為何會任命他擔負重任?


答:那是因為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人文修養的重視,遠勝過重視大學文憑。馬基雅維利在佛羅倫薩人文主義者的小圈子裡有很高的聲望,而且佛羅倫薩有這樣一個傳統,共和國的秘書通常由人文學者擔任,比如薩魯塔蒂和布魯尼這種大學者,都曾擔任過秘書長的職務。推薦馬基雅維利的阿德里亞尼就是佛羅倫薩大學的教授,在那個不大的圈子中,他知道馬基雅維利的才學,遠在那些擁有學位的書生之上,而且在當時的意大利半島,各城市國家呈現的政治面貌,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國家內部的鬥爭也極為複雜,現代政治中出現的各種鬥爭形式,在當時的意大利正以豐富的面目呈現出來。布克哈特大師總結說,在佛羅倫薩人的著作中,“貴族的統治,暴君專制,中產階級和無產者的鬥爭,有限的和無限的民主,假冒的民主,單一家族的專權,薩夫納羅拉的神權政體,和為美第奇專制鋪平道路的混合政府,都被加以描述,因而歷史舞台上的人物的最隱秘的動機,在光天化日之下,暴露無遺”。可見,就政治理論的發展而言,當時的意大利實在是個觀察的好樣板。


問:可這些觀察,並不是理論討論,而是服從於現實的鬥爭需要。


答:你說得很對。維羅利在《馬基雅維利傳》中有一段話,總結得很到位。他說,“馬基雅維利當時是個毫無政治經驗,默默無聞的青年。但是,他親見的或者聽親見者所講的重大事件,在他心中留下了印跡,被拖過佛羅倫薩街頭的屍體,被絞死的人的屍體,被掛在舊宮的窗戶上搖蕩,查理國王進城,和佛羅倫薩以及意大利其他國家的軟弱無力,薩夫納羅拉的屍體在市政廣場上焚燒時,火葬堆所發出的惡臭,關於5個被指控犯有陰謀罪的著名公民的死刑判決所引發的激烈討論,當馬基雅維利登上舊宮的樓梯去就職的時候,他早已熟知政治的殘酷了”。馬基雅維利上任不久,他就被派往法國,在法王的宮廷中,他受到冷遇,他明白,要想在法國為佛羅倫薩爭取一些好處,就必須在宮廷中有人幫忙,而為了獲得這種援手,就需要大量的金錢,而這正是他所缺乏的。他一無所獲地回到佛羅倫薩,又接受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前往烏爾比諾,與當時意大利最有野心,最心狠手辣的政治人物凱撒·波吉亞談判。這個波吉亞是當時的教皇亞歷山大六世的私生子,這段故事我在前面已經給聽友們介紹過了。他是馬基雅維利研究政治生活的一個樣板。他以狡詐又果斷的手腕,迅速崛起,成為意大利最有權勢的人。又以同樣迅速的方式垮台。馬基雅維利觀察他的興亡,總結出許多統治者應該汲取的經驗。日本女作家鹽野七生曾說過,“波吉亞並沒有徹底改變馬基雅維利的思想,只是給馬基雅維利模糊的思想賦予了清晰的形式,他是對馬基雅維利的想象力刺激最大的人物”。


問:你講到達芬奇曾經為這位凱撒·波吉亞服務,有可能是馬基雅維利介紹的。


答:這是一些歷史學家的推測,但確實有一段時間,這三位人物都在伊莫拉城。馬基雅維利後來目睹了波吉亞殘忍卻乾淨利落地用詭計消滅了他的對手維泰羅佐和奧利維羅托,波吉亞為了麻痹他的這兩個死敵,讓人殺死了自己最親近的助手,拉米羅·德·洛爾卡,因為他曾經得罪過這兩個敵人,波吉亞故意把洛爾卡砍成兩段的屍體扔在廣場上,旁邊放了一把血淋淋的刀。馬基雅維利說,“拉米羅先生這天上午在大廣場上被砍成兩段,他現在仍被扔在那裡,所有人都可以看見他,沒有人曉得他的死因,只知道他的死讓波吉亞公爵感到快意。公爵以行動表明,他可以憑一己之好惡,根據功過,提撥或貶黜他人”。但馬基雅維利當時沒有明白,波吉亞殺害自己最親近的助手,是為了借他的頭,向自己另外的敵人表明自己的善意。而當這些人放鬆警惕,來見波吉亞時,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他們捉住,關進密室謀殺。靠這些邪惡陰險的手段,波吉亞在短時間內勢力大增。馬基雅維利對他的手段,並沒有從道義上加以譴責,而認為他這麼做,有正當理由。他在《君主論》中說。“當我回顧公爵的一切行動之後,我認為他並沒有可以非議之處。相反,我覺得應當指出他的行為,讓那些由於幸運或者依靠他人的武力而取得統治權的人效法。因為他具有至大至剛的勇氣,和崇高的目的,他只能採取這種行動,舍此別無他途”。這個結論,從道德上講,我是完全不贊成的。但是如果我們從當時政治鬥爭的形勢和人們為了取得勝利所常常採用的方法的角度去看,馬基雅維利的說法,也有一定的理由,這些我們到後面再分析。我們現在只需要記住一個事實,凱撒·波吉亞最後完全失敗了,他以邪惡手段奪得的一切,又統統喪失掉。


問:看來在政治鬥爭中,依靠邪惡手段,即使一時得逞,最終也是要失敗的。


答:是的。這裡有個天道在主宰着,那些依附暴君得勢的小人,終歸不會有好下場。所以,正統的儒家,如孟子,就強調,“從道不從君”。這才是真正的中華民族正大的思想傳統。果然,凱撒·波吉亞也逃不過天道輪迴。1503年8月18日,他的父親,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去世,新上任的教皇尤里烏斯二世骨子裡就仇恨凱撒·波吉亞,馬基雅維利分析此時的波吉亞,認為他想重返政治生活,但他是一個已然接近毀滅的人,思路開始不清晰,決斷力也衰弱了,他變得“變化無常、優柔寡斷、膽小怕事,不能堅持任何決定,他由於不能承受命運的打擊,他的心智已經迷亂”。果然,新教皇下令逮捕波吉亞。後來作為交換條件,教皇要他交出羅曼涅公國的土地,但隨後教皇又讓西班牙國王費迪南把波吉亞囚禁起來,至此,這位曾經以陰險手段聞名的梟雄,不得不承認,“命運女神已經離我而去”。不過他到底不服輸,從囚禁他的莫塔城堡逃出,逃往納瓦爾王國,最終在西班牙軍隊與納瓦爾軍隊的戰鬥中,戰死疆場。馬基雅維利說,“我們曾經在某個人身上看到過一束光芒,使我們認為上帝可能派他來拯救意大利,不過非常遺憾,在他鼎盛之年,命運拋棄了他。


谢选骏指出:既然沙特的凯撒很像意大利的凱撒·抱鷄鴨,那麽會不會也有類似的命運環繞著他?

谢选骏:达·芬奇的畫作《救世主》明明是個假古董


“4.5亿美金的达·芬奇《救世主》是真是假?牛津大学马丁·肯普教授解开争议谜团”(2023-09-16)報道 :

编者按:2017年11月15日,《救世主》一画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5亿美元的价格落槌成交,一举成为“史上最贵”画作。该画曾一度被认定为达·芬奇的学徒绘制的仿作,1958年流入市场时,仅以45英镑的价格转手。可以说,这件作品的真实面貌已被艺术市场扑朔迷离的交易以及各种花边新闻所淹没,而随着一系列有关作品的研究与修复工作完成,世界各地的学者们积极地参与到关于画作真伪的讨论之中。作为达·芬奇研究的专家,牛津大学艺术史荣休教授马丁·肯普是参与讨论的重要一员。


达·芬奇是否创作过《救世主》?《救世主》绘制完成之后去向何处?佳士得拍卖的《救世主》是达·芬奇的真迹吗?


2023年9月16日晚17:00—18:30,佳作书局将荣幸地邀请肯普教授,基于他半个多世纪以来的达·芬奇研究成果,以线上讲座的方式,从《救世主》的收藏、鉴定与修复情况出发,就画的真实面貌带来一次权威、专业的深入解读。


讲座信息


达·芬奇的《救世主》:迷失在争议中(Leonardo’s Salvator Mundi: Lost in Controversy)


主讲人 Speaker


马丁·肯普 教授


Professor Martin Kemp


北京时间 Time


2023年9月16日(周六)17:00—18:30


Sept. 16, 2023, 17:00—18:30 GMT+8


讲座语言 Language


英文中字(双语PPT)


English (with bilingual PowerPoint)


马丁·肯普教授是世界知名艺术史家、策展人,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牛津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也是达·芬奇研究的权威学者。他曾在英国的剑桥大学与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学习自然科学与艺术史。曾执教于英国沃尔夫森学院、格拉斯哥大学及圣安德鲁斯大学等。因其自然科学的学术背景,肯普教授注重以更为理性、科学的视角进入艺术史研究——这与达·芬奇在艺术与科学之间的探索有着惊人的耦合。


肯普教授著作等身,在达·芬奇研究、文艺复兴艺术史、艺术与科学等方面发表过大量著述。他曾在权威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上发表文章,并对确认2011年新发现并修复的油画《救世主》(Salvator Mundi) 为达·芬奇之作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他还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策划了多场与达·芬奇相关的大型展览。他的研究主题还包括艺术与科学中的可视化,尤其在解剖学、自然科学和光学领域。


肯普教授曾获得诸多艺术机构授予的荣誉和头衔,其中包括艺术史学家协会主席、《艺术史》编辑委员会主席、爱丁堡格雷姆·穆雷美术馆主席、苏格兰皇家学院历史教授、英国科学史学会理事会成员、国际艺术史委员会成员等职务;获得皇家艺术学会会员、苏格兰皇家学院历史荣誉教授、苏格兰皇家建筑师协会荣誉会员、英国学院院士、爱丁堡皇家学会研究员、英国学院沃尔夫森研究教授、剑桥大学唐宁学院荣誉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海外成员等多项荣誉头衔。


相关背景


达·芬奇和《救世主》:真伪与救赎


2017年11月15日,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4.5亿美元之巨额,拍出当时鉴定为莱奥纳多·达·芬奇真迹的《救世主》。即使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这幅基督半身像也将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威廉·德库宁于2015年创下的拍卖纪录再提高一亿美元,一跃成为历史上最为昂贵的艺术品。不过,关于这幅画作的争论并未随着拍卖结束而划下句点。在接下来的风波中,全世界的眼光,无论专业与否,又都回到一个最基础的问题上:它是达·芬奇的真迹吗?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极为复杂的问题。在马丁·肯普教授为我们提供他的专业见解前,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重新解构一番。


《救世主》(Salvator Mundi),达·芬奇(?)木板油画,65.6 x 45.4 cm,约1500年


第一个问题,“真迹”意味着什么?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工坊的研究表明,一件拥有艺术家署名或其标志性风格的画作并不代表它一定由画家本人全力完成,而“大师”一名的背后往往代表着其学徒与工匠在不同程度上的协助。


例如,在韦罗基奥(Andrea del Verrocchio,1435—1488)完成于1475年的《耶稣受洗》中,左手边的卷发天使便是由当时仍是学徒的达·芬奇所完成,而多数学者相信工作室的其他学徒还参与到了对背景山石和天空的绘制中。


因此,在一件艺术品的完成、销售与展出中,无论过去与现代,“物勒工名”所记述的不过是一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一环。换句话说,与其究其“真假”,或许不如辨析一名画家在创作中所占的百分比。


韦罗基奥、达·芬奇《耶稣受洗》,1475年,木板油画,乌菲兹美术馆藏


第二个问题,我们如何得知达·芬奇是否创作过这件作品?


目前看来,似乎没有任何确凿记录表明达·芬奇曾于某时某地受某人之托创作过这幅作品。不过现存英国王室的达·芬奇手稿以及一系列拥有相同构图的临摹版本证明历史上一定存在过一份被用于学习和观察的“原本”。


波希米亚版画家温思劳斯·霍勒(Wenceslaus Hollar,1607—1677)于1650年的翻印版画便是最好的印证。在其作品下方的题字镌刻中,霍勒清晰地注明其为翻印“自莱奥纳多·达·芬奇的原作”。


温思劳斯·霍勒,《救世主》,版画,1650年,现藏于多伦多大学托马斯费雪善本图书馆


第三个问题,这幅《救世主》在绘制完成之后去向了何处?


在离开意大利北部的兵荒马乱之后,达·芬奇于1516年进入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François I,1494-1547)的宫廷服务并卒于昂布瓦斯。学者卢克·赛松(Luke Syson)认为这幅画极有可能是在这一时期由达·芬奇带入法兰西宫廷,再暨由1625年英法联姻进入英王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的收藏。


作为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和凡·戴克(Anthony van Dyck,1599-1641)的赞助人,查理一世是十七世纪当之无愧的顶级藏家。


在其众多的意大利艺术品收藏中,学者们也的确找到了一条写有“莱奥纳多所绘基督像一幅,价值三十英镑”的记录。在接下来的两百年中,类似的书面记述也都表示曾有一件所谓达·芬奇基督像在英国宫廷与上层贵族间流转。


第四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够证明历史上存在过的达·芬奇的《救世主》便是如今在佳士得创下拍卖纪录的失落珍宝呢?


20世纪以后,摄影技术的出现极大地便利了学者们对画作溯源的考据。佳士得的画作可以追溯到一张拍摄于1912年伦敦里士满的照片,不过它当时的拥有者赫伯特·库克(Herbert Cook)爵士对于这幅作品的辉煌过去似乎一无所知。


这张照片虽然将此画与伦敦上层社会再次联系在一起,然而并没有影响这件《救世主》被认定为达·芬奇的学徒鲍查菲奥(Giovanni Antonio Boltraffio,1466/67—1516)绘制的仿作。因此,当这幅作品于1958年再次流入市场时,仅以45英镑的价格便再度转手他人。


库克爵士丰富的艺术收藏曾陈列于其宅邸Doughty House


2005年是这幅画作自问世以来最关键的一年。虽然仍被当作是学徒的仿作,来自纽约的收藏家亚历山大·帕里什(Alexander Parish)与罗伯特·西蒙(Robert Simon)在美国新奥尔良以1175美元的价格拍下这幅作品。


考虑到这幅作品或为原作的可能性,两位藏家将其交付于纽约大学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并启动了对此作的一系列研究与修复。


这一系列繁杂的过程包含对画作表面光油的替换,多余图层的去除,色彩及其他成分的取样分析,虫蛀部分的清理,以及修复性重绘等。


《救世主》的修复工作由纽约大学美术学院修复中心的修复师Dianne Dwyer Modestini完成


自此时起,世界各地的学者们也积极地参与到关于画作真伪的讨论之中。其中的知名人物包括牛津大学艺术史教授马丁·肯普,时任伦敦国家美术馆策展人卢克·赛松,以及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策展人基斯·克里斯滕森(Keith Christiansen)等。


在长达5年的修复工程完结后,2011年底,这件作品来到伦敦国家美术馆参与"莱奥纳多·达·芬奇——米兰宫廷画家(Leonardo da Vinci: Painter at the Court of Milan)”一展,被标明为达·芬奇真迹,作为第71号展品展出。


在接下来的数年中,不同的收藏家与博物馆也先后加入了对这幅遗珠的争夺。仅五年时间,这幅作品便由苏富比竞拍出的7500万美元成交价跃升至1.27亿美元,由俄罗斯富豪德米特里·雷波诺列夫(Dmitry Rybolovlev)购入,最终又在纽约佳士得创下了4.5亿美元的拍卖记录。


伦敦国家美术馆“莱奥纳多·达·芬奇——米兰宫廷画家”展览海报


这场风波在达·芬奇的极高辨识度与其作品价值的争论中持续发酵。在各个领域的专家们被接连牵扯入舆论漩涡的同时,记者们发现人们甚至无从知晓这位新晋拥有者姓甚名谁,只知这幅作品前往某位中东王室的官邸后便再无声息。


在如今文艺复兴艺术史的研究中,一件作品真伪往往不是学者们探讨的主流。并非因学者们不再关注作者与其作品本身,而是大家更倾向于去思考一件艺术品所承载的超越其物质性的价值,以及我们如何在当下的时代去理解一件艺术品存在的意义。如同这幅《救世主》在十余年间从1175美元摇身一变为4.5亿美元一样,真假固然重要,然而因其价值所引发的争论也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集中梳理艺术家生涯与档案的罕有机会。


对于莱奥纳多·达·芬奇这种存世油画作品不足二十件的艺术家来说,一件从未被研究过的“新作”无疑会丰富我们对其风格和发展的认识,而对于其创作和流转资料的发掘则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潜在的赞助人,以及不同时期的艺术收藏模式;在挖掘真相的过程中,研究者还会收集一系列的资料用于解释一幅绘画曾经的用途和展陈。我们所见的艺术史总是在这些争论与研究中逐步拼凑而显现。


正因如此,我们不妨再回到第一个问题去思考“真迹”的含义与价值。毕竟,坐在电子屏幕前的观众席中,我们不过是一个个不谈论拥有与财富的欣赏者。那么,在观点奔流的寻真究伪前,我们又会如何被展墙上一张带有作者名称的展签所改变?


谢选骏指出:人説“达·芬奇《救世主》”——“这一系列繁杂的过程包含对画作表面光油的替换,多余图层的去除,色彩及其他成分的取样分析,虫蛀部分的清理,以及修复性重绘等。”——我看,這不等於是在製造一件“中國式的假古董”了嗎?


“达·芬奇《救世主》:《深度解密:达芬奇《救世主》卖点、真相和秘密究竟何在?”(Ben Davis, 译:Elaine,2017年11月16日)報道:


所有迹象都表明:即将在佳士得上拍的那幅看上去有些令人略有些毛骨悚然的李奥纳多·达·芬奇画作《救世主》(Salvator Mundi),可能是近期最能有力说服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末世时代的作品了。


《圣经》中,耶稣和他的使徒们资产共享,但如今这张将耶稣描绘成“救世主"形象的画作最终将成为私人财富,而估价可能达到令人难以置信的1亿美元作为一个失衡社会的象征(编者注:文章是在拍卖之前发表,所以这里仍然为估价),《圣经》中受万人崇拜的金牛犊在价值上亿美元的“救世主"面前可能也算不上什么了。


“骆驼穿过针眼,都比一个有钱人进入上帝的国土更为容易,"(马太福音 19:24)。这也许不假——不过有钱人至少可以凭借“最后一件为私人所有的达芬奇作品"买到一种世俗间的永生。


天知道这件《救世主》最后会落入谁的手中,公共机构还是私人收藏?我希望这张画最终能属于一个大家都能看到它的地方,毕竟这是一件充满着怪异和神秘氛围的佳作。


据传这幅肖像画创作于1490年代晚期至1500年代早期之间,画中的人物乍看一下亦真亦假。耶稣脸上的表情让人有些不知所措、无法参透的意味,而这几乎就让这幅画获得了一个时髦的市场营销美名“男版蒙娜丽莎"。这是一个非常符合自然主义的描述,没有皇冠或是中世纪艺术的传统金色光环,而是把耶稣描绘成一个人类。然而他的脸部看上去又像是漂浮在一阵烟中,下巴处就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这样的方式也暗示着一些基督教中如“面纱圣维罗妮卡”这样经典的“神圣之脸”的幻影。


画中人物的脸部特征可以明显看出来是人类,但又有些许来自外星球的感觉。毫无疑问,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画面中的各种细节都遵从了达·芬奇最钟情的数学“黄金分割"技巧,形成了整个构图。


由于《救世主》的复制版所处可见,所以人们很早以前就知道达·芬奇画了一张非常重要的耶稣画像。而现在的这张画,其存在的最早确凿记录是在它进入了英格兰查尔斯一世的收藏。 


这些君主们希望通过拥有这样一件出色至极的艺术品来洗刷自己的罪孽,但事实是:查尔斯一世未能如愿,他在1649年因叛国罪而被砍头。他留下的那些珍贵的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都被当时的联邦政府卖出以偿还他欠下的债。这也是《救世主》内在的一种象征意义。


从那以后,达·芬奇的这张画经历了不少曲折。尽管如今尚未定论,但这幅像鬼魂般加利利人的画作由于面容之扭曲,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认为是达·芬奇的一位追随者所作。部分原因在于画作之后经历了一次不幸的画蛇添足:一位不知名的修复师可能认为达芬奇原画中的人脸作为上帝之子显得气势不足,就往上添加了一小撮胡子以及略显狡猾的脸部表情,使得耶稣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想要蒙混进酒吧的未成年人。1958年,那幅作品在苏富比以45英镑售出。


直到2005年纽约艺术经纪人Robert Simon才重新发现了这张画,便立马开始将它转变成了一张真正失而复得的“达·芬奇"画作的状态。2011年伦敦国家美术馆的“李奥纳多·达·芬奇:米兰宫廷里的画家"展览中,这件作品才真正和公众见面,并吸引了无数人争相观看。 


没有人每天都会发现一件新的达·芬奇绘画。他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艺术家,而且他的画作并不多。无论你相信与否,为这幅引人注目的作品预估1亿美元的拍卖价已经有些低于市场的期盼。2012年,《美国艺术》杂志引用了一些匿名业内人士的话,表示它此前已经被两次带到各大美术馆,而2011年的BBC纪录片《达·芬奇:遗失的财富》(Da Vinci:The Lost Treasure)提到了一个1.25亿英镑的估价,也就是约2亿美元。


但最终没有一家博物馆能出得起这笔巨资,或者说没有一家博物馆想要这件作品,所以它最终只能走向了拍卖行。


《救世主》糟糕的作品状况使得有些潜在卖家也出现了犹豫,尤其是博物馆方面。根据这幅画的首席修复师Dianne Dwyer Modestini所说,画面所覆盖的胡桃木板大部分已经被蛀虫侵蚀。一些照片显示了画作在清洗后但尚未修复前的状态:画中的耶稣看上去像是被闪电击中,一道裂口划过人物胸口的中央,然后转向了耶稣的左脸,将画像分成了两部分(拍卖图录中,你可以在第66页左下方找到那张照片)。 


由于画的这两部分已经无法再平整地合在一起,很明显有人尝试用某种刀将边缘锉平,刮去了整块颜料,甚至有些刮到只留下“新鲜木板"的程度,其中包括耶稣左边那团美丽的卷发——这也是达芬奇的标志性特色。尽管达芬奇的原作还是以较好的状态保留了下来,但是许多精巧的细节部分以及错综复杂的设计已经被磨去了不少,所以这些只能通过修复师Modestini根据各种依据进行猜测修复。


为了弄清这幅作品的价值,我仔细研读了2014年选集《李奥纳多·达·芬奇的技术实践:绘画、手稿和影响》(Leonardo da Vinci's Technical Practice: Paintings, Drawings and Influence)中Modestini的那片关于《救世主》修复的详尽论文。尽管她在文中详细说明了为何修复这么一件“危险但又美丽的作品"需要克服让人万分痛苦的根本问题,但同时也列举了这幅肖像画中那些无与伦比的特征仍被完好保存的例子,比如达芬奇原作中带有的那种魔法般的光芒依旧在画中闪耀。


那些对这幅画的真伪性依旧持怀疑态度的人,则把重点放在了象征耶稣对世间统治的水晶球。他们认为画中的水晶球并没有真实地折射出其背后的图像,而精于光学研究的达·芬奇应该会在这方面处理得更好。


实际上,画作对于这个水晶球的描绘还是相当细致的,甚至包括了它的不完美之处。因此有一个相反的观点认为这颗水晶球不自然的特性,其实是传递出耶稣并非尘世间人类的一个细小环节之一。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想象成水晶球混合了现实和幻想两种不稳定的特性,微妙地隐喻着耶稣作为神和人类的双重特征。 


我这里说“如果你愿意的话”是因为这些狂热的粉丝猜想也是属于达·芬奇狂热症的一部分。事实上,达·芬奇能够达到这样如神一般存在的地位只有一半是因为其作品的出色。另一半则是因为媒体为他戴上了神级的文艺复兴天才的光环,比如《艺术家的生活》(The Lives of the Artists)、《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 )以及BBC 疯狂的儿童节目《李奥纳多》,节目中这位文艺复兴超人的能力还被加上了跑酷这一项。


佳士得很清楚观众们更为着迷的是达·芬奇那些奇妙的想法,而不是他真正却相对老派的文艺复兴大师级的技法。有一种说法是《救世主》可能会在一场当代艺术拍卖上和安迪·沃霍尔的画作《60幅最后的晚餐》一起拍卖。当你自行考虑后就会发现,沃霍尔作品代表的就是最至高无上的艺术是如何在当代语境下成为毫无深意的品牌。


《救世主》的拍卖画册中甚至还有专门一章叫做“第一幅最后的晚餐:Mona Mania的开始",讲述了围绕达·芬奇产生的媒体疯狂追捧的现象。《蒙娜丽莎》永恒的至高地位,其实是在1962年广受欢迎的的美国巡展中得到巩固的,而佳士得这次也尝试用《救世主》的路演来策划一场相应的媒体活动,此外还有一个略显奇怪的广告(专属的@thelastdavinci Instagram账号上推送的),主要呈现了一个隐藏摄像机拍下的观众们如何被这件画作所震慑住的画面。


《蒙娜丽莎》北美巡展时的图录引用了沃霍尔当时的评论:“为什么他们不让人临摹一幅然后把临摹的送来就行了,没人看得出区别。”鉴于拍卖行所卖的这幅作品也是经由很多道装饰的工序修复完成的,这样的引用倒也挺能说明些什么。总的来说,你绝对会为一部分由绘画本身另一部分是故事所组成的作品买单。


然而值得承认的是达芬奇确实有他的特别之处,不仅是作为一个画家而是一个媒体对象。我们有理由说达芬奇就像是一块屏幕,很好地反映出了现代想象中那种更狂热、更神秘、更痴迷于阴谋论的一面。


我们会把意大利文艺复兴和英雄式的天才艺术家诞生联系在一起,然而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现在完全不同,并没有将艺术视为一种个人表达——这是从浪漫主义衍生而来的结果。另一方面,达·芬奇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艺术技法高超又富有远见的人,然而他的那些象征意义从现代的角度来看并不是他自己的创造或特色。他似乎是受到法国皇家委托才创作了以耶稣为主题的《救世主》;而他所有那些经久不衰的视觉象征手法则是巧妙综合了各种传统的隐喻。


如果没有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意味,这就是一幅乏味的旧时宗教艺术作品;而如果除去深奥难懂的象征意味,你也不会疯狂地将画中的每个细节都看作一种符号,蕴含着更高级的超自然意义。达·芬奇就和他笔下的耶稣一样,立刻就会和我们没什么区别,或者只是有一些超然。


达·芬奇《救世主》的局部细节图。图片:Ben Davis

达·芬奇《救世主》的局部细节图。图片:Ben Davis


尤其是在《救世主》中,有着非常传统的象征手法的使用。比如,耶稣竖起三根手指意为祝福的手势,代表着三位一体。但是更为神奇的是“3"映射到水晶球中,就成为了那三个奇怪漂浮着的光点。


我从报告中还了解到耶稣披肩的两条肩带交叉点上的八角星也有很重要的含义,因为“8"代表着耶稣复活的八种可能性解释。


耶稣衣服上那些精致的编织则是达·芬奇自己的创造(他有可能受到了伊斯兰图案的影响),设计的巧思最终形成了一条完整连续的金线。这个无限的结,无论是在这幅画中或是其他文艺复兴艺术作品中都代表着永恒的含义。


因此,还有一个更极端的理论提出:如果细看耶稣交叉的披肩,在耶稣的右肩附近原本应该是优雅地垂坠的布料出现了褶皱的痕迹。这看上去像是一道很深的伤口,所处位置应该是耶稣在受难时被罗马士兵用长矛刺穿身体的地方。


这个处理略显奇怪的皱褶明显是达·芬奇那幅《救世主》红色粉笔习作的一部分,而那幅习作现在属于温莎城堡皇家图书馆的收藏(在一本1983年的书中,Joanne Snow-Smith提出了“隐藏的伤口"的理论,试图证明另一版本的《救世主》画像才是真正达芬奇的原作;那件原属于Marquis de Ganay收藏的作品更清晰地呈现了和温莎城堡中的习作所相似的皱褶。


但既然我们现在要将达芬奇无限神化,那就让我抛开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向大家展示我的《救世主》版本同人小说。


Modestini写道,将画作分成两半的那道裂缝其根源是在作为画板的胡桃木板上的一个结。达·芬奇将隐藏的伤口就放在了这个结的附近,旁边就是位于耶稣肩带交叉点上的八角星(代表着耶稣复活)——这也就是所谓的“永生的披肩"。


换言之,画作上出现的尘世间的破损,其来源正是从象征着耶稣不朽之身的正中心所引发的。


不过一幅赋予了耶稣肉身、又注定将自行毁坏的画作,应该最能捕捉到耶稣作为凡人并为人性的罪恶赎罪而死的精髓了吧。当然,这也是神一般的达芬奇像预言家诺斯特达拉姆斯(Nostradamus)一样自己的绘画中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的预言信息。


画中人物的脸部特征可以明显看出来是人类,但又有些许来自外星球的感觉。

画中人物的脸部特征可以明显看出来是人类,但又有些许来自外星球的感觉。


因此,那些要在佳士得拍卖上跃跃欲试的竞拍者们要记住了:当拍卖师落槌,《救世主》经由一笔罪恶的金钱被交易到他人之手时,我们可以期待洛克菲勒中心上方的天空像画作本身一样被撕裂成两半,向人世间浇上一场大雨。接着,更大的一把拍卖槌会落在那些掩盖了耶稣的苦难,并把它当作自己战利品的罪人们身上。


谢选骏指出:人説——“达·芬奇《救世主》:《深度解密:达芬奇《救世主》卖点、真相和秘密究竟何在?”——我看這些狡猾的評論家兩面三刀,就是不敢明説“达·芬奇的畫作《救世主》明明是個假古董”,只是因爲害怕丟掉自己的飯碗甚至性命。因爲那樣,就斷了僞造集團的財路了!尤其考慮到,出價四五億美元的購買者們,是一些阿拉伯恐怖集團的冤大頭,如果“囯王的新衣”讓他們下不了台,那就可能死於非命甚至秘密分尸地伺候了!

2024年8月24日星期六

谢选骏:2024年约等于1964年嗎


《“这说明,北京城里希望习近平病倒的人不少”》(2024-08-15 自由亚洲电台)報道:


最近,中国的政治氛围十分微妙,官场与民间对习近平不满的传言持续不断,虽然各自的原因不同。与此同时,中共对局势的戒惧也越来越明显。为了控制首都的安全,北京正在建新的环京“柏林墙”,而全民“反谍”运动要“筑牢反间防谍国安防线”。这些做法令人想起毛泽东时代政治高压和强制洗脑的老套路。


一、京城流言飞起时


从中共建政以来,京城流言不断,今年是第二次了。很多人已经忘了,第一次是1975年,毛泽东死前那一年。流言飞起当然与北京的干部子弟有关,他们会打探各种内幕消息,也会把一些半真半假的消息添油加醋地传播开来。由于他们的家庭背景,这样的传言比较容易取信民间,散布很快。上个世纪如此,如今亦然。

今年京城传言再起,与毛泽东死前那一年的情形,十分相似。当年传播的京城秘闻,包括干部子弟们如何私下聚会骂毛泽东,江青的不堪历史,再到《红都女皇》那本书。吾非京城中人,却远在广西桂林听到了这些传言。由此可见,那时传言的流播,纵贯全国,直达边省。


当时我从安徽出差到桂林,在阳朔到桂林的船上,听一位北京市粮食局赴桂林出差的青年干部讲了这些红都秘闻。当时船上只有我们两个游客,初冬季节枯水期船行一夜。不时的江水拍船声中,我俩坐在船沿,黑洞洞的漓江上没一点灯火,我俩互相不问姓名,他对我整整讲了一夜,一吐“心中块垒”。


今年的传言仍然来自北京,不少说法涉及习近平的身体状况。这说明,北京城里希望他病倒的人不少。这就是官心不稳,民心不稳。上世纪的政治传言靠口口相传,如今的传言则借力互联网,地球之大,无远弗届。


"文革"是中国最典型的政治运动,体现其中的是政治高压和强制洗脑。图为1967年9月26日,上海一家机械工具厂的员工手持"小红书"参加批斗会。 法新社资料图片


如果习近平居于胡锦涛的弱主位置,这类传言会弱化不少,因为,弱主弃位,不见得会有大的政治动荡。而习近平现在大权独揽,威压群臣,其一旦发病,结果如何,无人可料,所谓“国将大变”,指的就是这种情势。这也是政治传言的穿透力所在。


毛泽东死前曾料到“国将大变”,据说他判断会出现“腥风血雨”。后来的确发生了两次政变。一次是1976年老毛制定的接班人华国锋把毛的亲信“四人帮”抓起来送进监狱,这是警卫部队奉命实施的一次兵变;另一次是1978年,邓小平和陈云联手,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批判了毛泽东的文革路线,夺走了华国锋的最高权力,不久华国锋就垮台了,这是文变,不动枪就完成了。


二、环京"城墙"修建中


习近平觉得他的统治稳固吗?且看北京市正在做什么,在建新的环京“柏林墙”。


古代的城市为了城防,一定有城墙,近现代城墙大多已拆光了,但北京市又延着远郊的市界造起了“新城墙”。北京市城区的外面是十个郊区县,现在都升级成市辖区了。这十个区大多与河北省交界,仅东南面与天津郊区交界。所以,这些“新城墙”都建在北京行政区划内市郊各区与河北、天津的分界线。


历史上省市之间的边界,可以在地图上看到,但乡村里从无边界墙,村民随便来回走。北京东面和冀、津交界的村庄和土地,分别归属不同省市,但当地民众每天在三省市之间来回跑。几百上千年了,他们一直是这样生活的。


但是,习近平上台几年后,情况就改变了。疫情爆发期间,北京南面的河北省疫情严重,为避免疫情被带到北京,开始在北京南边和西边与河北交界的地段修建了铁丝网,不让人出入。2021年10月26日一位姓史的村民在北京西南边翻爬铁丝网,被北京当地公安分局行政拘留。


疫情结束后,铁丝网没理由再留下去了,但北京市政府却开始把铁丝网“城墙”加强、延长。此“城墙”由铁丝网、金属板和滚刺网构成,非常坚固,实现了北京和河北之间的物理隔离,北京各郊区平时还派人沿墙巡逻,以防“非法穿越”。如此一来,村与村之间的村道和乡与乡之间的乡道被切断,只留下几条主要公路,路口设置进京检查站,每天在高速公路上的进京检查站前,汽车排长队。


现在北京市的“新城墙”,只有东边和北边还没合围。北京的北面是山区,人口少,很久以来,连省界的界桩都找不到了。去年11月开始,北京市开始派人到北部市界所在的山区和北京东面的乡村,把为数很少的界桩找出来。其实,连当地民众都不知道,省界的界桩到底在哪里。这个核查省界的任务,应该是为了确定精确的边界位置,以便把北京的东面和北面也修筑围墙,最后完成北京外围的环京“城墙”。


东德垮台以前,它面对西德控制区的边界不但有水泥高墙,还有铁丝网、地雷带;朝鲜跟韩国的边界也差不多。但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在国界内造铁丝网“城墙”的。北京出现的首都“柏林墙”,开创了一个“世界奇迹”。


 三、全民"反谍"风声紧


中国的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8月1日发文,《反间防谍需要全社会动员》,宣布今年7月1日起实施修订后的《反间谍法》。文章强调,除了国家安全机关要发挥反间谍专门机关的作用,“更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共同防范”,要“筑牢反间防谍的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一个国家若面临外敌严重渗透、策反盛行的局面,再加上外敌随时可能进攻,或许还可以讲,需要保密防谍。中共现在真遇到了这样的国家安全威胁吗?或者中共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全球间谍在中国活跃的大危机了?当然都没有。实际上,现在是过去四十年来在中国的外国人最少的时候。外资企业不断退出,留学生越来越少,连外国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和会计事务所,都被中共挤走了。


过往四十多年中,在中国的外国人络绎来往,更有很多外国人常住在中国。那时中共不担心“外国渗透”,现在外国人见不到了,中共反而怕起来了。这不奇怪吗?是中国人现在都突然想跟境外谍报机构合作吗?当然不是啊,中共的社会监控系统越来越严,何况,普通国人哪能都掌握情报啊。


这不由得令人想起1964年,政治气氛何其相似乃尔。1959年到1962年,毛泽东强行发动农村“共产运动”,把农民的田地全部改为公有,农民被强迫劳动、强迫吃大食堂、强迫去土法炼钢,结果造成农业大减产,饿死三千万农民。民怨沸腾,连中共1962年在人民大会堂开中央工作会议,都有干部在会场边的洗手间里贴标语,“打倒毛泽东”。


毛泽东随后在1964年发动了全民性政治运动,口号是“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所谓的“阶级敌人”当时是指“美蒋反动派”和“苏联修正主义”。1964年上海的初中生入学,先要听政治动员报告,讲中国的外部情势有多险恶,要提防配合“美蒋反动派”的“阶级敌人”。一些中学生因此拿着报纸对着阳光看,找插图里是否有隐藏的“反动标语”。学校甚至让中学生开始学旗语和莫尔斯电码,说是要“准备打仗”。中共当时真要靠中学生去打仗吗?当然不是,那时中共还没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实际上,1964年老毛是要营造一种“外敌当前”的政治氛围,从而转移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同时通过政治洗脑,再度营造民众对政府的信任。这与今天中共发动“全民反谍”,不是颇为相像吗?


四、中共"畏民如畏虎"


现在,中共重新启用了老毛的套路,借《反间谍法》来营造一个社会上人人紧张、互相怀疑的社会氛围,希望这样来转移国人关注的焦点,让中共高层摆脱因为经济困境造成的社会压力。


那当下中共在怕什么?中共现在的确有戒惧,但它不敢讲出来。中共高层首要的戒惧是,民众生活艰困,社会严重不满,对习近平的政策有很多批评,却不敢讲。然而,不敢讲不等于不在想,加之官场大部分人对习近平的打击贪污腐败非常不满,也不敢讲。所以,中共高层其实是感觉到“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氛围。中共统治者曾经以为,只要推行过改革开放,从此就天下太平了。但当下中共却遇到了四十多年来,除了“六四”之外的又一场政治危机。


中共现在还有一项戒惧,那就是,尽管它一直吹嘘自己的政权无比强大,但高层心里清楚,官方统计数据都是用来宣传的,它深怕自己科技和经济上的弱点被暴露到境外去。所谓的“全民反谍”,就是要给中国人全套上“紧箍咒”,让国人不敢讲他们片断知道一点的中共弱点。


而修建北京的远郊“柏林墙”,则显示出中共的第三重戒惧。这种围墙当然没军事价值,它反映出来的是中共现在的“畏民如畏虎”之心态。习近平对首都缺乏安全感,他想要一个整洁干净、规规矩矩的北京,没民众敢上街表达异议。


在经济社会层面,高层不要“低端”外来人口大量出现在北京,影响市容。2017年北京市就奉命执行过一次“清理外来人口行动”,赶走了几万到北京打工的外地人。北京的外来“低端”人口主要来自河北省,那里很多农村人想到北京谋生。


而在政治层面,高层也不愿看到“白纸运动”之类的抗议活动再度发生。北京市民和搭乘飞机高铁进京的旅客,都已实名掌握,用手机定位就可以随时查找其行踪。但外地农民工坐小巴进京,就不容易查控了,这就要靠环京“柏林墙”的功用,不让他们进京,便可以减轻首都警方的社会监控压力。


五、每遇危机必"运动"


每一次中共遇到了内部危机,必定会发起一波新的政治运动。在毛泽东时代,1960年代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家都饿肚子,吃不饱饭、吃不到肉,中共便制造出了“阶级敌人”,先是在社会上营造“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政治高压,然后就进一步延伸到文革时期的“打倒党内走资派”。今天中国人再次进入了生活不易的年代,中共当下制造的“敌人”,换成了“境外特务”。


中共无非是借这样的政治运动来制造全社会的恐惧。毛泽东时代的“政治洗脑”从制造“阶级敌人”开始,而打击所谓的“阶级敌人”,靠的是所谓的“群众专政”。现在中共新一波的“政治洗脑”是从制造“特务”开始,而打击所谓的“特务”,靠的是中共的国家安全部,要让特务机构在全国进一步活跃起来,吸收更多的人与国家安全部合作,来广泛监控民众。


最近中国正准备开始实行“网络身分认证”,取消中国人匿名使用社交媒体的可能,迫使所有民众在互联网上由政府实名认证。这是一种新的对社交媒体用户的政治高压手段。


六、恐惧之下强洗脑


政治高压的真正目的是造成国人的恐惧,而恐惧之下,中共的政治洗脑才可能产生作用。“政治洗脑”这个词是美军在朝鲜战争后期审讯共军俘虏时发现的一个现象,即很多共军官兵被中共长期强迫实行宣传教育之后,产生了反美的顽固认知。当时美国人用Brain Washing这个词,来描绘中共对其国人的思维控制。这个英文词后来被翻译成中文,从中共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也传播使用。


所谓的洗脑,就是在封闭的环境中,用暴力、威胁,高强度的思想灌输,来实现中共讲的所谓“思想改造”。其基本原理就是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理论,从肉体上的害怕,到心理上的臣服,直到国人成为听党话的“驯服工具”。直到今天,中共一直都依靠政治洗脑来抵抗民主自由思想的传播。虽然知识分子会多少有一些独立思考,但在政治高压下,敢个人挑战中共统治的人少之又少。


中共为什么要维持政治高压?因为,只有在持续的政治高压之下,老百姓才会迫不得已地做出接受“政治洗脑”的样子来。“政治洗脑”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统治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鼓吹专制统治的意识形态,其方法是四步法。


第一步,在社会当中强行捏造出一种两分法的“好人”、“坏人”,把“坏人”界定成“敌人”,落实到某个社会群体上;第二步,把虚构的“敌人”作为政治打击对象,造成全社会的恐惧,害怕自己成为被打击对象;第三步,逼迫民众跟“敌人”划清界限,主动出来“揭发”、“批判”所谓的“敌人”,造成社会分裂,一些“积极分子”会从共产党那里得到政治、经济上的好处;第四步,即便政治运动过去了,被打击的“敌人”被平反了,很多当年跟随共产党的人不敢、也不愿承认自己当年的愚昧,他们就成了为共产党辩护的顽固分子。


共产党开展“洗脑运动”的政治高压手段,无非是“群众专政”和“克格勃”这两种。在当年的苏联,所有人无不害怕无法无天的暴力机关“克格勃”;苏联解体后的十年内,知识分子最开心的就是,不用再担心“克格勃”了。“克格勃”在中国叫国家安全部,如今全民“反谍”运动把中国“克格勃”重新推到政治高压的重要位置上,就是为了


造成全社会范围的恐惧。只有这种恐惧让人人都害怕了,“政治洗脑”才能用“谎言”来填充民众的头脑。认识中共的统治并不难,其套路基本上会重复使用。


網民嚎叫:


群山 今天 04:09

习将成为中国最危大的皇帝!

统治中国千秋万代!

所有男人必须自宫!

所有女人必须裹小脚!

只有习家子弟例外!

50年后!中华民族全姓习!其他各族,全部灭绝!


谢选骏指出:人説“这说明,北京城里希望习近平病倒的人不少”;我看“2024年约等于1964年”——再過兩年就要進入第二次文革底高潮了嗎。


《最近,中南海占星术再放异彩》(2024-08-15 自由亚洲电台)報道:


中南海占星术与克里姆林宫学:貌似而神非


最近,中南海占星术再放异彩,成为海外中文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分析中国政治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作品是习近平御体欠安,月底将发退位诏书,连新政府的首脑、阕搁名单都公布了(版本有详略之分)。因为细节很多,有位一向不太相信这类“遥遥领先的预言”的人给我在X上私信表示:这次是真的。尽管本人从不用占星术分析中国问题,加之此前,中南海占星术在“习下李上”这个题目上失败之后,参予占星的人士表态“这是人民心声”,为了尊重“人民的心声”,我写此文不是反对占星术,而是希望各位喜欢占星的人士认真钻研一下西方当年冷战时期的“克里姆林宫学”(又称“克里姆林宫占星术”),提高占星术水平,追比美国克宫占星术前辈。


习近平“御体欠安”的种种“迹像”

习近平最近这轮龙体欠安的传言,始于意大利总理访华。这位意大利女总理访华,一些中文社媒因7月28日陪同她检阅三军仪仗队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强,立刻分析说“习近平挂了(或靠边了)”,并用各种细节佐证。一位一向不相信这些传言的网友给我私信,说“这次是真的,否则怎么可能不陪同检阅三军仪仗队?”我当时就说,意大利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统才是国家元首,外交礼仪讲究平格(资格对等),接待梅洛尼由李强出面,讲的是双方资格对等。7月29日上午习近平与东帝汶总统奥尔塔举行会谈,同日下午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但习近平还继续生病,这次非同小可,因为发表此消息的是京城八旗的上三旗子弟——原副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之子杨小平,因其“身份贵重”,在国内微信上不胫而走。


尽管后来杨小平在朋友圈“收回”了他发布的信息,说不算数了,但海外中文圈不断接力,直到8月13日的Facebook还在推送这条消息,而且加上各种细节:比如战友父亲所在的军队干休所内有习近平画像的宣传牌被撤掉了,最近做了肝脏移植但效果不好等 …… 活灵活现。“中共党魁习近平中风、中共军委副主席张又侠发动政变”这条“遥遥领先的预言”中途不得不修改版本,因为8月9日,中国《人民日报》刊出了中共军委副主席张又侠题为《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文章。


克宫占星术盛行的同时,研究苏联的名著亦多


先解释一下“克里姆林宫”占星术为何物。“克里姆林宫占星术”是对“克里姆林宫学”(kremlinology)的戏谑之称。当年苏联号称“铁幕”,与西方基本处于信息隔绝状态,它主要通过观察苏联官方媒体来了解苏共高层的人事变化,并据此来推测苏联的政治动向,尤其是苏共高层权力结构和权力继承的变化。这方面的名著是塔图(M. Tatu)的《克里姆林宫里的权力》 ( Power in the Kremlin),他曾仔细分析苏共二十一大前后政治局负责意识形态的苏斯洛夫与表面上排名在他前面的总理柯西金、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哥尔内相比,谁的地位更重要,依据是在若干次会议上苏斯洛夫是紧挨着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坐在后者的左边或右边。


在克宫政治动态对外界完全封闭,充满了神秘感的“铁幕”状态下,这样的揣测常常成为媒体跟进分析的参考。但由于资讯太少,“克里姆林宫学”有时也会失灵,比如谁也没能预测出赫鲁晓夫下台。正因为如此,一些苏联观察家就挖苦“克里姆林宫学”的分析,把它说成是“克里姆林宫占星术”,意思是,这种对苏共高层动态的揣摩无异于占星士的神秘预测。


不过,“克里姆林宫占星术”当初之所以成为一门专学,是因为分析者根据苏联政治规则,形成一套观察方法,偶然也会用“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小舅小姨”之类的信源,但必须与前者对应。但中南海占星术基本没有自成体系的观察方法,基本是后者,比如“我在中国高层内的朋友”之类。


“克里姆林宫占星术”时代成果丰硕


前苏联崩溃前后,美国人至少出过三本不同角度的名作,价值不尽然相同,但了解苏联崩溃这一过程必不可少。


这三本书首推布热津斯基1989年出版的《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The Grand Failure——The Birth and the Death of Communism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在中国,这本书由于被认为具有重要的“反面教材”作用被迅速引进,由军事科学出版社以“内部发行”的形式于同年出版。布热津斯基最著名的论断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在苏联的失败,主要是因为对人的本性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无法驾驭人的潜能,摧毁了人的精神。“共产主义的教条式的自以为是把理想主义变为野蛮的残酷无情的行为和司空见惯的伪善。它把它宣称的理性推到了无理性的教条式的程度,甚至在大相反的证据面前还声称乌托邦确已实现。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扭曲了的理想主义和以理性作伪装的教条主义——促成了具有破坏性的逃避现实。无力应付现代技术时代现实的后果是,最终敲响了共产主义的历史性丧钟。”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这一过程,美国前驻苏联大使小杰克·F. 马特洛克撰写了《苏联解体亲历记》以志其事。作为苏联帝国最后几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马特洛克在他的著作中,引领读者回溯那动荡多变的年代:从苏共中央到地方、从高层到平民、从国内到国外,都不再是教科书上定义模糊的名词或符号,而化成生动的事件和活生生的人物。马特洛克从蛛丝马迹中发现大国欲坠的势头,铺展开一张角力的大网,并以清晰准确的语言描绘了苏联的最后岁月:几度挣扎着浮出水面,求得那赖以生存的空气,但最终,这个庞大的社会主义帝国还是被自己内部滋生的力量瓦解。


《纽约客》(New Yorker)总编辑大卫·瑞姆尼克(David Remnick)撰写的《列宁的坟墓——一座共产帝国的崩溃》(Lenin's Tomb: The Last Days of the Soviet Empire ,1994),透过对前苏联人的采访,用他们的眼睛“描绘了人类历史上这个最残忍的体制如何走向它的末日”。1988年到1992年间,作者以《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记者身份前往莫斯科,亲自生活在那末日之中,见证了这座昔日帝国坍塌的最后时日。他研究了大量官方文献和文学史料,采访了上千名从帝国深处走来的时代见证者,足迹遍布从库页岛、波罗的海、外高加索“最后一座古拉格”等这个没落帝国的所有土地,绘制出这部混合着编年史和列传体的泱泱巨著,引领读者在历史和当下两个时空里穿梭,目睹大厦将倾,剖析帝国何以崩溃,共产制度何以无法运行,以及旧帝国的遗绪如何遗留至今,左右今日政局。此书为作者赢得了普利策奖。


BTW,这三位冷战时代的专家,除了布热津斯基已经作古,瑞姆尼克与马特洛克仍然健在,两位思想仍然敏捷,虽然对时下的社会现状很不满,但他们的言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综上所述,克里姆林宫学盛行期间,由于前苏联的铁幕政治,美国从国际战略界、外交界直至媒体界,虽然也会使用“克里姆林宫学”的方法分析苏联政治、经济社会,但毕竟成果丰硕,尤其是布热津斯基在所有人都未预测到前苏联可能崩溃之时,做出了神准的预测,让人不能不服。反观“中南海占星术”,目前还未显示任何值得一提的成果,因此只能说,二者虽然都是占星术,但貌似而神非,完全不是一回事。


網民嚎叫:

奥维尔 今天 05:00

布热津斯基 也占玩了中国占星术,错的离谱。


谢选骏指出:人説“最近,中南海占星术再放异彩”——我看占星術是西洋的玩意兒,預言中國還需看看六十年風水輪流轉。例如毛澤東死於袁世凱之後六十年……這不是虛的。那麽2024年之前六十年,不正好是1964年嗎。


谢选骏:“人夫气质”是新母系社会的美德

《“人夫气质”助力美国大选》(RHONDA GARELICK 2024年8月30日)報道: 鉴于突然有可能选出一位女总统,最近有很多关于男性气质的讨论。诚然,民主党人一直在展示支持女性权利和成就的和蔼可亲、直言不讳的男性形象。但除了有关男性女权主义者的那些典型话题,新男性气质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