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7年6月18日星期日

谢选骏:24史都应该禁止出版


 
(一)
 
《主权和猪权》说:
 
国家主权真是可以包办一切。既然至高无上,就可以规定其他任何权利。如此一来,人权变成猪权,并不奇怪。尤其因为,主权的谐音就是猪权。
 
人如果在心理上都变成了猪,只知猪权,再想变回来就很难。
 
主权(英语:sovereignty)是一个国家对其管辖区域所拥有的至高无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权力。简言之,即为“自主自决”的最高权威。是对内立法、司法、行政的权力来源,也是对外交往保持独立自主的一种力量和意志。主权的法律形式对内常规定于宪法或基本法中,对外则是国际的相互承认。因此它也是国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国家主权的丧失往往意味着国家的解体或灭亡。
 
当今主权的概念正因为其至高无上的排他性,外交官不断援引之;跨国组织及企业设法规避之;政治学家、宪法、国际法学者等学者仍争论之,讨论全球化及国际及区域组织对主权概念的影响。
 
在主权之下,人权也就成为猪权了,在“生存权”的名义下。
 
犹有甚者,是直接拿猪狗的权利来代替,例如过去租界里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不能拿“猪权”来糊弄“人权”》说:
 
2008年新年刚到,就在网上看到好消息:说重庆实施了"人性"化屠宰,被杀的猪在死前可以享受到桑拿浴,死时还伴奏着《安魂曲》……云云。
 
没有核实此事是真是假,不过以前也不止一次看到过类似的在不同地点的报导,这种作秀,初一看只能说是"猪性"化:让猪安乐死去,减少死时的痛苦,并让猪的在天(或地)之灵魂(如果有的话)得到安慰。
 
但这并不是真的保护"猪权",如果真是这样关怀猪的生命的话,那又何必送去屠宰呢?试看为了保护生命物种多样化,保持生态平衡,我们做了多少努力啊!就是家养宠物也不会弄进屠场的,所以这只是作秀,是为了表示一种对生命的普遍关怀与敬畏。
 
这还是为了表示"人性",也有一说,说是猪死得愉快时,其肉也好吃些,类似于奶牛听音乐时,产的奶就又多又好……,这一切还不是为了人享用吗?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人权"
 
再说这人权,它就决不等于猪权,不能用猪权来糊弄人权。当然人也与任何生物一样,首先要生存,首先要温饱,这也不假,但我们也看到了不少负面报导,使人的生命都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在同一个重庆,近日也有报导,病危老人在西南医院因未能得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在关怀生命上,我们总该先关怀人的生命,再去世关怀猪吧!
 
更为重要的是:人权还有更为本质的是作为人的存在的财产权与自由权。在财权方面,又是重庆,去年的最牛钉子户拆迁可是闹了很久啊!
 
在言论自由上,也是重庆去世年的彭水诗案被称为现代文狱而进入记录。
 
生存权是首要的,是人权的必要条件,但它绝不是人权的全部,更不是人权的充分条件,人的自由权才是当今人权的核心。
 
独立的人权组织"自由之家"发表调查报告指出,2007年全世界有五分之一国家违反公权和公民自由,俄罗斯、伊朗、巴基斯坦、委内瑞拉和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的政治自由出现倒退,36%的世界人口不是生活在自由中,其中约一半是中国人。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尚未结束。
 
《食品政治漫谈(4):趣谈狗权、猪权……》说:
 
狗有权利吗?如果有,是什么?同样可以问的是:猪又有什么权利?在发达国家给发展中国家人权课还没上完的时候,又送来了一个新鲜玩意——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
 
普通民众对动物福利(Animal Welfare)和动物权利(Animal Rights)往往会不加区别地混用。但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动物福利指的是,人类基于各种需要(如取食动物之肉、娱乐、科研等)而使用和屠杀动物时,要人道,不能给动物造成太多痛苦。而动物权利,则具有更广的含义,而且更多指的是保护动物不被人类作为占有物使用物来对待的一种社会思潮。这都是对人类本位的一种反思。动物福利相当于人类对死刑犯讲执行人道死刑一样,而动物权利则将动物从财产提升到与人类比的生命,甚至拥有人类的精神权利。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是动物福利还是将动物当成一种工具和如附属于人类的财产之物;而动物权利则是将动物和人类相对对等的生命。动物权利的批评者认为,动物无法自我表达,无法对社会契约进行讨论并做出道德判断,对权利没有概念,因此不能谈什么类似于生命权等基本权利。还有一部分温和的动物权利批评者认为虽然将动物用于食用、娱乐或科学研究没有错,却应该立法保障这些动物免受不必要的痛苦。温和派的动物权利批评者相当于动物权利的压缩版,基本上等同于动物福利主义。
 
无论是动物福利还是动物权利,人始终是参照物和中心体。人类开始有组织有意识地讲权利的时候,就开始有各种政治机制和机器去保证权利的表达和运行。动物之所以有福利和权利,不是因为他们去主动争取来的,而是一派支持动物福利和权利的人与另一派反对的人之间的博弈,前者占了上风,而使得动物有了福利和权利。所以,动物的福利和权利不是人与动物的政治结果,而实际上还是人与人之间政治博弈后的结果。因为动物无法表达和主张自己的权利,于是动物的权利基本都属于人类代为行使的状态。今日世界,大多数政府都承认大部分动物都可以为人类所使用、有的可以被宰杀用作人类肉食,但这个过程需要更人道。几乎所有发达的或有特殊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都对某些动物施行动物权利的习惯法或成文法。
 
动物福利法已经大摇大摆地进入几乎所有发达国家的立法,而这些法律可不是标榜的。从国际贸易角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首当其冲。劳苦大众养个猪牛的,不容易,可是欧盟要是怀疑你在养猪的过程中虐待了猪,譬如,把很多猪放在一个狭小的空间,猪基本的住房条件、生存空间没有达到欧盟所设定的标准;或者如果你把猪千刀万剐,杀猪杀得很暴力,也就是让猪不得好死,不给比较人性的方式让猪死得其所;对不起,你这猪或猪肉我不能要了。于是人给猪主张权利后,就不经意成为贸易的一个障碍,专业点,这里猪的福利法律成为了贸易壁垒。从刑事法角度,虐待动物,根据动物类别、情结严重等,有可能要受刑事处罚。2006年夏天的时候,我在香港就见报章上报道了一则内地听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大致好像说,一位宠物主忙工作结果将自己的宠物反锁在屋内,几天没有给食物。结果被警察拿去问话,据说还蹲了几天监狱。
 
有组数据着实把我惊着了。世界粮农组织(FAO)相当于整个地球世界的农业部官方数据显示,中国从2003年左右猪存栏数开始占到半壁江山,什么意思?世界每杀两头猪就有一头来自中国。2005年中国存栏数达到5亿之巨,什么意思呢?就是每两个中国人就要养头猪。说咱是猪国,一点也不过分。
 
欧洲人认为动物福利与动物健康和食源性疾病有密切联系。动物在压力状态下及不良的环境下容易生病从而反过来对人造成健康隐患。欧盟实施了当今世界上最高动物福利标准。为此还专门制定了《动物福利2012-2015战略》(Animal Welfare Strategy 2012-2015)。欧盟将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连接起来,为此授权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评估动物福利与食品安全的关系。欧洲食品安全局则专门成立动物健康及福利专家组(Panel on Animal Health and Welfare)提供独立的动物疾病与福利的专家科学意见。近年来,一些动物保护组织都在呼吁善待动物,从喂养的方式、运输到加工等方面都有细致规定,有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要求供货方必须能提供畜禽或水产品在饲养、运输、宰杀过程中没有施行虐待的证明才准许进口。在动物保护和人道主义温情的背后,动物福利屡屡成为贸易壁垒的杀手锏。
 
2015年的夏天,广西玉林又沸腾了。猫狗和猫狗肉成为新闻头条。欧美主流媒体也参与报道,乐此不疲。玉林讨论的焦点是猫狗有没有生命权,也就是动物的权利问题。这个问题在欧美甚至在广东的对岸香港似乎是不言自明:猫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不能用来宰杀做肉吃。广西玉林人素有吃狗肉习俗,特别是夏至这一天,狗肉与荔枝、酒、火锅为当地特色,当地人摆酒,外地人蜂拥。2009年,玉林举办美食节,有商家借势猛推“狗肉节”。无独有偶,2014年,江苏沛县为声援玉林,居然临时增办狗肉节,引起舆论轩然大波。2015年的玉林可能成为中国唯一一个还大张旗鼓保留了所谓的“狗肉节”的城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沛县鼋汁狗肉进入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如果反虐待动物法禁吃猫狗真的实施,那这道地方历史名菜就真的要变成历史遗产了。中国人吃猪还吃狗啊猫之类的。但是欧美人都是当孩子来养着,杀了猫狗之类来吃无异于食人肉乎?惊为天人啊?这同是世界上的猫狗,狗命在中国就生不逢时,狗命在欧美,命同人命。可以和主人同床共枕,有的还甚至拥有继承权,主人一命呜呼,什么猫狗之类的还堂而皇之地将所有家产都拥有了。跟非洲人讲动物权,人家大猩猩好像都抓来吃。我们很容易讽刺道,我们连人权都搞不好,还谈什么动物权。
 
有人说是有那么一伙人吃饱了没事干,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吃饱了撑着,总得找点事来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作用。于是造出这么一撮人以及被这撮人游说了的立法机器。对于此说,我是中立的。有一小撮人非常激烈,因为要动物权利,于是劝说人们素食主义。这些人不一定是宗教徒之故,可到时与佛教宣扬的效果要异曲同工。还有一部分不那么激烈,于是劝说人们不要买这些非人道方式生产出来的肉。前者很难成行,后者还真成气候了。为了说服人们动物福利是有必要的。
 
中国猪真的不好做,好比欧美牛不怎么好做一样。我们吃的猪肉要多于欧美人人均一倍,所以我们只好拼命地养,狠命地杀。而欧洲前些年闹出了疯牛病,大批大批的牛被人类无情地宰杀,没得商量,还要毁尸灭迹,为的是要保住人命。香港《猫狗条例》确实禁止屠宰猫狗、禁止售卖和使用猫狗肉,但同时,对于有危害公共安全的猫狗,警察等可以进行扑杀。站在动物角度上说,动物福利和权利,实际上只是人类的一种施舍。也就是人类想给就给;但危害到人类安全时,马上就拿掉。参照物就是到底怎样才能保住人命或者让人类好过。
 
……
 
谢选骏指出:国家主权真是可以包办一切。既然至高无上,就可以规定其他任何权利。如此一来,人权变成猪权,并不奇怪。尤其因为,主权的谐音就是猪权。
 
人如果在心理上都变成了猪,只知猪权,再想变回来就很难。
 
 
(二)
 
上述文章不知何故,却遭到“博讯新闻网”以下的公告:
 
 
谢选骏:主权和猪权
(博讯20170607发表)
 
更多文章请看专栏
 
谢选骏更多文章请看谢选骏专栏
 
致作者:这种自己文字只占很小一部份他人文字占很大部份的文章暂停发表。——博编 [博讯来稿]
 
(此为打印板,原文网址:
http://news.boxun.com/news/gb/pubvp/2017/06/201706070919.shtml)
 
……
 
 

谢选骏指出:我并没有要求“博讯新闻网”刊登上述文章。博讯刊发与否是其在网络时代的自由选择,但是为何隆重地发出这一公告?是为了要一个“耐人寻味”吗? 是为了向有关方面表达忠心吗?
 
况且,这里推出的理由算是什么理由?
 
如果这也算是一个理由,那么所有的24史都应该禁止出版。
 
大家注意到没有?2017年春天以来,“博讯新闻网”正在发生某种本质的变化。但愿这不会持续很久,不会毁掉十几年来的积累,就像以前的“多维新闻网”那样。
 
人如果在心理上都变成了猪,只知猪权,再想变回来就很难。
 

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谢选骏:王岐山与孙中山都是美国公民



 
 
《网民查证 王岐山妻子美国社会安全码属实》2017617说:
 
流亡美国的中国富豪郭文贵又爆猛料,披露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的夫人姚明珊乃美国公民,并提供其美国护照号码及社会安全号码(SSN)、住址等;王的妻妹姚明端亦拥有美国身份;姊妹俩都是六四后移民美国的;当时她们的父亲姚依林官居中共常委。这是今年1月郭爆料以来最令人震撼的一次。
 
郭文贵在美国时间16日早上接受明镜网采访直播,为防北京滋扰,除明镜网外还在YouTubeTwitter同步直播。因事先张扬,吸引大量网民收看,三网即时收视人数高峯时均逾10万人次;其间一度遭黑客攻击中断,但因有备而来,三网均很快恢复播出,至昨日估计三网点击人数逾亿,不少内地网民翻墙收看。
 
在长达四个半小时的专访中,郭文贵披露王岐山夫人姚明珊、妻妹姚明端的美国身份,包括她们持有美护照号码和SSN,又提供她们在加州登记的住址;其中姚明珊是1992年登记SSN,于1996年开始在加州居住;姚明端是1990年登记SSN,那一年正是六四屠城次年。姚氏姊妹的父亲姚依林在八九学运支持出动军队镇压,其后继续稳坐中共政治局常委宝座。
 
姚氏姊妹六四后移民美国
 
有网民上美国有关官网查证,证实姚氏姊妹的SSN属实。有网民直指,姚氏姊妹六四后即移民到美国,证明当时连她们任中共常委的父亲都以为垮台在即,把家人送去美国:"王岐山同志口口声声要清理裸官,并以此理由拿下了数以十万计的裸官,现在王书记如何解释?请你自刎以谢全党吧!"
 
郭文贵也在爆料中感慨:"美国房产、美国公民身份,这不是开玩笑,这是政治、经济、党纪的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裸官要抓起来。姚明珊是美国公民,这事大不大?被抓的26万党员、960万反腐案件,大家都要翻案,今天翻不了,明天一定翻。是对9,000万党员的巨大耻辱,你们真应该向王岐山讨还公道!"
 
美政府予郭全家护照保护
 
郭文贵同时揭露王岐山的养女孙瑶的照片和个人资料,显示36岁的她毕业于加州大学本科、史丹福大学硕士,申报住址为美国三藩市,2008年开始任香港中金公司高级经济师,曾居香港。但不清楚郭提供的这个资料来源及年份,故无法判断孙是否仍在香港。此外,郭也声称,美政府高度关注他与中共这场角力,并决定给他全家美国护照以便保护,但郭犹豫中,美方给他的宽限期到717
 
谢选骏指出:王岐山的妻子是美国公民,王岐山本人可能也是美国公民。即使暂时不是,事实上也和美国公民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按照美国移民法,公民配偶可以随时申请相关身份,官方不得拒绝这一公民权利。
 
王岐山既是美国公民,可以不可以继续执政?不仅可以执政,还可以从事革命活动。因为这是中共“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身体力行的。
 
《孙中山曾是美国公民 夏威夷出生证明书曝光》指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持有美国国籍?这件事最近在广州大元帅府纪念馆搜集到的一批历史文件中得到了证明。大家都知道,孙中山出生在广东中山市翠亨村。“中山市”也因为他,从“香山市”改名过来。那生于粤长于粤的他,怎么就成了“美国人”呢?循着革命年代里孙中山四处奔走的路线,我们一起来揭开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孙中山选择通过夏威夷来让自己拿到美国公民身份,和他初期革命活动在此展开分不开。
 
夏威夷出生“证明书”
 
“古人成大事者,多能通权达变,如像伍子胥乔装出关,孔子微服过宋。这事既已救国为目的,何必拘泥呢?”据说这是革命党人杨文炳劝孙中山的一段话。看得出,当年在要不要持有美国国籍上,孙中山是比较纠结的。
 
孙中山的革命之路一直走得很艰难,在武昌起义之前,他领导和组织的10次起义,全部以失败告终。18951026,他指挥的第一次起义——“乙未广州起义”尚未发动就因事泄失败。孙中山等受到通缉,被迫走避日本。次年1月,他又转赴檀香山。
 
大元帅府纪念馆的专家指出,“因为清政府通缉和保皇党到处破坏革命运动,孙中山不得不做周密的安排。在亲友劝说下,孙中山于1904314获得‘夏威夷出生证明书’。在申请表中填写他是18701124日出生于夏威夷欧胡岛。就这样,孙中山不仅能入境美国本土,还获得了美国公民身份。”但在190447,当孙中山从夏威夷乘“高丽轮”在旧金山上岸时,却被美国移民局扣押进了一间码头小木屋中多日,并被判决原船送回檀香山。
 
孙中山在自述中称,他生于夏威夷,三四岁时被父母带回中国。由于他在1896年曾以在上海核发的旅行证件入境旧金山,并在之后依此从纽约抵达英国。因此虽然他1901年以本土出生公民身份回到夏威夷,但出具于415的旧金山美国移民局判决书中认为:从他自己的声明中,他放弃成为美国公民的权利,并在1895年或1896年成为中国籍,然后以上海核发的旅行者身份在这里入境,依照美国法律,只能把他当中国籍。孙中山的入境申请被拒了。移民官还告诉他,你如果不服,可以上诉。
 
上诉要回“公民身份”,以掩护革命活动,孙中山当然上诉了。
 
就在旧金山移民局的判决发出的第二天,代表孙中山的华盛顿特区律师向移民局主管提出申诉。428,商务暨劳工部执行部长乔治·B·括特尔尤发出长达3页的决议,撤销对孙中山的驱逐令,要求旧金山移民专员允许他入境。
 
文件中这样写道:“1896610,他持中国学生与旅游文件获准自旧金山入境。后至欧美各国,再返回夏威夷。自此长居夏威夷,仅偶尔造访香港。他所提出之支持美国公民主张的文件,包括出生于夏威夷州的证明,其格式无虞,以及该地之护照,其格式无虞,护照上陈述该证件持有人为美国公民,并由夏威夷州州长签名。另有一名负责檀香山之中国警探撰写之报告,表示出生证明之陈述业经调查皆为真确。申请人(注:孙中山)并主张,在夏威夷群岛归于美国后不久,所有驻民皆已进行注册登记,他本人亦于彼时登记为出生于夏威夷之华人,并于自夏威夷出发的此次旅程前宣示对美国效忠。”
 
决议中指出:“他曾暂居于清国,因想造访美国而取得清国政府所发给之文件以证明其学生身份,是申请人于当时情况下入境美国之惟一方法。申请人从未于上述行动放弃对美国的效忠:因为,不等到1900430法案通过,他根本无法成为美国公民;从未拥有过的东西,他无从放弃。”
 
所谓“1900430法案”,指的是夏威夷政府宣布“1898812当天所有夏威夷共和国的公民皆为美国公民与夏威夷州公民”。1898812,是夏威夷正式并入美国的日子。孙中山既然是“1870年出生于夏威夷”,自动获得美国国籍自然是合法合理的。
 
因此,美国商务暨劳工部认为:“该申请者显然为美国公民并有权入境。”
 
从以上的文件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美国公民身份,是正式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认可的。也就是说,至少在从此之后一直到1912年中国民国成立,孙中山从事的一系列革命活动,都是有着这样一重身份的掩护。
 
担任中华民国首任总统后
 
美政府承认其“中国公民”身份
 
孙中山最终以合法的身份入境美国。从19045~11月,他游历美国数十座城市,宣传革命。孙中山选择通过夏威夷来让自己拿到美国公民身份,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和他初期革命活动始于此分不开。18941124,他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从此拉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1895年,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成立香港兴中会总部,并以“乾亨行”名义作为掩护。当年3月,他又在广州成立了兴中会分会,会址设在了王氏书舍。
 
1912年,孙中山计划再次赴美。627,檀香山移民站督察主任Richard.L.Halsey发函给华盛顿的移民局主管,询问孙中山在接任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职务的同时,是否便失去美国公民的身份?移民局的复函中称,“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已完全确立其中华民国公民的身份。”
 
大元帅府的专家向记者表示,孙中山获得美国公民身份一事,于史有据,并非向壁虚造。让人踌躇的是,孙中山在夏威夷的出生文件,应当是伪造的,不免有损声誉。但若考虑到当时革命环境的艰险恶劣,以及一代仁人志士救国救民的热血心肠,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190447,当取得美国公民身份的孙中山从夏威夷乘“高丽轮”在旧金山上岸时,却被美国移民局扣押进了一间码头小木屋中多日,并被判决原船送回檀香山。
 
1904414孙中山自述证词稿,其中提到其在三四岁时被父母带回中国,父亲去世后在10岁左右回到夏威夷,到十七八岁后再回香港,1896年以在上海核发的旅行证件入境旧金山,1901年以本土出生公民身份回到夏威夷檀香山!
 
谢选骏指出:王岐山是美国公民了,还可以继续做官,甚至无需修改相关的“裸官条例”,因为,中央可以发个红头文件,甚至,连这个必要也没有。本来,人和人就是不一样的嘛,凡是华人,都认可这个潜规则。即使华人组成的“基督教教会”,也不能免俗。呜呼哀哉。

谢选骏:真正的穷是越变越穷




 

27歲畢典講者:真正的窮是沒有能力改變》2017617在台北说:

 

台師大2017年邀請27歲的寶島淨鄉團長林藝,擔任畢業典禮主講,她以「拚命,是為了做自己」為題,分享自 己的成長經驗,給畢業生多元思考。 (台師大提供)

 

大學畢業典禮請的演講嘉賓,不是大企業家,就是社會成功人士。台灣師範大學今年請來的主講者,卻僅有27歲,且這個人還在畢業5年內,換了10份工作。

 

台師大今年邀請27歲的寶島淨鄉團長林藝,擔任畢業典禮主講,她以「拼命,是為了做自己」為題,做了15分鐘的演講,分享自己的成長經驗,給畢業生多元思考。

 

其實台師大去年就曾邀請當時29歲的DFC全球孩童創意行動挑戰臺灣發起人許芯瑋演講,因為年齡和畢業生差不多,更能接近畢業生,引起許多迴響,也獲得媒體大篇幅報導。校方今年繼續比照,請來27歲的林藝,又將嘉賓年齡紀錄下修。

 

林藝分享自己畢業5年,做了10份工作,但其實她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在一路上努力地發現自己、勇敢地成為自己。

 

林藝回憶大四在高中實習時,上課上到「人類與環境」,台上講的口沫橫飛,下課後卻被學生問做過了什麼,才發現自己根本都沒做。這次震撼讓她下定決心,和7位同學一同成立了寶島淨鄉團,透過網路號召淨灘,抱持著就算沒人來,頂多自己做。

 

結果5年下來,他們一共辦了31次淨灘,累積約4000人次。27歲的林藝當過老師、電視外景主持人、電視節目企畫、社群行銷等工作,也曾被資遣而陷入人生迷惘,但唯有寶島淨鄉團的事情,讓她持續到底。

 

林藝說,「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改變。」她提到自己在寶島淨鄉團,曾被媒體捧為平民英雄、未來大人物,實際生活她卻面臨失業、迷惘,根本是「未來大廢物」。

 

她花了2個月時間分析人生,發現上班只是她逃避面對、迎合社會主流價值的方式。而一個人想成為的樣子,無法從為人工作中得到,而應起身為自己創造。

 

林藝在演講最後,鼓勵台師大學弟妹們「堅持不要臉」,她曾瘋狂地嘗試各種工作,失敗就再試,喜歡就堅持。透過大量嘗試,找到自己最喜歡且最適合的事情。她相信夢想就跟礦物一樣,埋在每個人的心底,在挖出來之前,沒人知道是什麼樣子。

 

谢选骏指出:二十七岁的女生,尚未到达“三十而立”,所以还是不懂人生仅仅「堅持不要臉」是不行的。而且她我所说的「真正的窮不是沒有錢,而是沒有能力去改變。」也是错的——首先,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有钱,哪怕是真正的叫花子也有几个钱;其次,真正的窮不是「沒有能力去改變」,而是越改变越穷。例如,现在美国的中产阶级就是陷入这样的绝境,所以才有受到川普的诱惑……所以世界上才会有破产,有走投无路,有生不如死……还有的人干脆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拿起武器枪击共和党的议员聚会……不信就看看27岁以后的她会怎样走。人生仅仅「堅持不要臉」是不行的。

谢选骏:满洲奴隶比共产奴隶更加“爱国”


《中国第一批120留学生 只有2人拒绝回国》说中国学生留洋始于晚清,140多年前,由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容闳倡议,在曾国藩、李鸿章的支持下,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学生共120人赴美留学,他们当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这批幼童到达美国后,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各种障碍,成为各校中最优秀的学生,在现在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美国着名学府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们的入学登记卡、照片和简历,甚至他们赠给同学的留念册。他们担负着为国寻求富国强兵之路的使命,却因保守势力强烈反对被召回,若干年后,有些人在中法海战、甲午海战中为国牺牲;有些人成为中国铁路、电报、矿山的开山鼻祖;有些人为中国近代教育、医院、外交上奉献终身。

 

所有的120人中,只有两人拒绝回国,一个是谭耀勋,他秘密逃跑后,完成了他在耶鲁大学的学业,毕业后获职于纽约中国总领馆,希望日后能到加州为自己的同胞工作,然而同年却因肺病客死他乡。另一人,就是容闳的族弟容揆,他也在耶鲁大学完成了学业,之后到华盛顿中国驻美使馆工作了43年,负责了庚款留美的监管工作,一生倾注在了中国留学生教育事业中。

 

谢选骏指出:满洲奴隶120人中,只有两人拒绝回国;那么共产奴隶呢?却有过半拒绝回国。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留学人员工作情况概述》这样叙述:

 

  一、留学人员出国及定居国外的有关情况

 

  据教育部200842公布的数据,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7年底,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即国家公派、单位公派、自费留学)的总数为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的总数为31.97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目前仍在国外的留学人员有89.20万人,其中65.7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学术访问等。他们分布在108个国家或地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留学攻读的专业几乎涵盖了现有的全部学科门类。

  上述数据隐含了这样一个情况,即以留学生身份出国,现已在国外就业、定居的人有23.48万。从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以及国内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厂矿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角度来说,这可能意味着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出现了为数不小的“人才流失”(国外称“脑流失”),因为这些人都在国外工作,并已获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甚至已加入外国国籍,即已经“为()人所有”。

  但是,对于侨务部门来说,这一数据则是意味着在国外新增了23.48万仍可“为我所用”的高层次、高素质、高技能的工作对象。实际上,改革开放30年来,在国外新增的这一类华侨(获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者)、华人(加入外国国籍者)远不止这些。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留学生处掌握的数据,至2006年底,还有因配偶、子女探亲或移民等事由出境,同样在国外接受高等教育后,留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约30多万。也就是说,改革开放30年来,侨务部门新增的这一类工作对象总数应在50万以上。还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数字也可能是保守的。

  一般认为,出国留学,特别是出国读研究生的,其配偶大多也是大学生出身,他们以较容易获得签证的探亲名义(即所谓“陪读”)出国后,有相当多人转换成留学人员身份。配偶“陪读”现象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曾一度很突出。当时,为了保证国内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国家不仅对在职专业技术人员、业务骨干、在读研究生等人才的自费出国留学有一定的控制(要求纳入公派范围,经单位批准后以“自费公派”的名义出国留学),而且还由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和公安部于1988112联名下发了《关于公派出国研究生配偶申请出国探亲等事项的管理细则》。由此可见,当时以“陪读”名义出国留学的人应该不在少数。

  由于出国留学人员中大部分是自费留学人员,加之自1996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对公派出国留学工作进行改革后,公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按期回国率一直保持在97%左右,因而出国留学并定居国外成为华侨华人的主要还是自费留学人员。据教育部公布的年度数据,自2001年以来,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一直占留学人员总数的90%以上;自2002年以来,中国自费出国留学的人数每年都在10万人以上,近两年来更是出现明显增长,2007年已达14.4万人,预计今后几年仍将保持这一态势。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6年发布的《2006全球教育要览》,至2004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在国外读大学的人数最多的国家。该《要览》披露的数字是,2004年中国的大学在读留学生占全球总数250万的14%,即35(该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在外留学人数为42.7)

  二、留学人员的社团活动

 

  随着人数的大幅增长,留学人员成立的社团组织也日趋活跃,在促进中外学术交流、文化传播、经贸往来和感情联谊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至2006年,与我驻外使领馆建立联系的海外留学人员社团组织约有2300多个,其中2000多个为联谊性组织,300多个为专业学术团体。

  在国内,一方面是归国留学人员的传统组织——欧美同学会不断发展壮大,主要表现在:各地分会越来越多;200210月成立了欧美同学会商会;20039月,增挂“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的牌子,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留学人员组织。

  另一方面,国内其它群团组织也纷纷将归国留学人员吸收为自己的新生力量。其中最为积极的是以归侨及眷属为主体的中国侨联。2003年,中国侨联成立了“华商联谊会”,相当一部分会员是已成为华侨或华人的归国留学人员。此前,为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的工作,在一些出国留学人员较多的省市,侨联还成立了“留学人员家属联谊会”。据中国侨联掌握的数字,至2004年,改革开放后出国定居又迁回国内的“新归侨”人数约有16万。

  其他像中国侨联一样开展留学人员工作的群团祖织还有全国青联和工商联。2004年,全国青联成立了“全国青联留学人员联谊会”,全国工商联也于同年成立了“中华留学人员创业协会”。北京市工商联则成立了“北京留学人员商会”。

  此外,各地还涌现了一大批归国留学人员自发成立的“海归校友会”。2004年,国际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和沃顿商学院都在上海举行了全球校友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吸引力和归国留学人员社团组织的活动能量。国外和国内的留学人员社团也经常以中国改革开放中的热点、焦点、难点为议题举办论坛或研讨会,将留学所获得的专业知识理论与中国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为中国的发展献计献策。如中国留美经济学会年会和欧美同学会以“21世纪中国”为主题的研讨会均在国内外轮流举办,每次都得到了留学人员社团组织的积极响应,有众多海内外留学人员参与,已形成“品牌”效应,影响越来越大。

  总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已达百万余众的留学人员具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学历高、拥有专业知识技能乃至前沿高端科技信息、外文程度好、多数人处于年富力强之际。第二,具有中西方社会的双重阅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对于中外国情差异和体制利弊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和理性思考,有较强的跨国流动性。第三,与老一代华侨华人或其他新移民群体相比,参与中外主流事务和社会活动的意识更强、更积极,对中外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更具影响力。第四,受惠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关系,密切关注中国的社会动态和发展方向。

 

  三、留学人员工作的多部门共管与身份认定的政策区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留学生定义为“流动学生”,即“在一个外国学习且没有取得该国永久居留身份的学生”。我国现行政策对留学人员采取“定居”与“非定居”的区别对待。在国外“定居”的留学人员适用于侨务政策,在国外“非定居”的留学人员适用于留学人员政策。然而,由于有关部门开展对留学人员的工作又实行鼓励他们“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并举的思路,因而,实际上,在外“定居”的留学人员既适用于侨务政策,又可享受留学人员的政策,“定居”并已入外籍的留学人员还属于外国专家局的工作对象,适用于有关外国专家的政策。

  侨务政策对于“定居”的解释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或实际在外国连续5(5)以上合法居留。侨务政策虽然对于解放前出国的留学生一般都认定为华侨(只要有在国外从事研究、教学、半工半读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记录),但又明确限定,目前的出国留学生,无论公派还是自费,无论在外时间长短,学习期间均不被视为华侨。他们回国后,享受的是对于归国留学人员的政策。从政策的预期目标考虑,对于华侨华人主要是着眼于他们在国外的长期生存发展,而对于留学生则是立足于吸引他们及时学成回国。

  实际上,华侨华人和留学生都属于国际移民领域跨国流动人口的范畴,都具有较强的跨国流动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人员跨国流动反映了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市场配置,概而言之,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结果。留学生一般被认为属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高技能劳动力或称高技能人力资本,其中的高、精、尖人才更是各国争相吸引的目标。由于在吸引人才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劣势,因而,我国对于留学人员工作尤为重视。目前,我国专门以留学人员为工作对象,以及工作对象中涉及或包含留学人员的政府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有:

  - 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

  -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

  -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下设的留学生处、留学回国工作办公室

  - 教育部驻外使()馆教育处()专职管理干部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下设的留学人员与回国专家处

  - 各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既有隶属科技部的,也有隶属人事部的

  - 国务院侨办国外司、经科司及驻外使()馆侨务专职管理干部

  - 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

  - 国家外国专家局

  -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

  - 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

  为协调各方面力量做好留学人员工作,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曾批准成立了由教育部、人事部、公安部、科技部、国侨办五个部委组成的留学人员工作领导小组。2003227,国务院办公厅又批准了人事部等12 个部委联合制订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人事部、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外交部、公安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科学院、国家外国专家局共12个部门组成。2003121,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侨办也成为该联席会议组成成员单位,中国侨联则为列席会议的单位。

  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留学生的派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证明,留学生的派出与回归,是反映并影响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理念下,作为世界上派出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如何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充分发掘和利用好留学人员这一宝贵资源,又不断推动和促进国际、国内社会的多方利益共赢,和谐发展,是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未雨绸缪、统筹兼顾的前瞻性课题。

 

谢选骏指出:看来,满洲奴隶虽然头上留着鞭子,却比割掉了辫子共产奴隶更加“爱国”,因为,后者心里还多了一条马列主义的羊鞭。

谢选骏:知识不能救国反倒误国

谢选骏:知识不能救国反倒误国 《1亿硕士博士……中国社会将现新型重大危机》(自由时报 2024-05-07)报道: 中国今年硕士和博士毕业生达到了112万5900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生产地和硕士生产地,但同时也造成大量的失业和学用落差。而造成上述情况发生,有专家认为,与近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