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5月8日星期三

谢选骏:致命的大数据如何说话


《心中一惊:中国最新GDP占美国比例正式跌破60%》(马江博说趋势 2024-05-06)报道:


墙内自媒体马江博说趋势文章:一个关键数据让我心中一惊。


最近中美两国都发布了GDP数据。


2024年一季度,中国GDP4.17万亿美元,美国GDP7.07万亿美元,中国的GDP相当于美国的59%。


而这一比值在2022年为70%,2023年为65%,而如今,则是正式跌破60%。


坊间一直有着“70%魔咒”的说法:哪个国家的GDP达到了美国的70%,就会被美国持续打压,然后陷入困境。


从前是苏联,然后是日本。


而中国呢,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发展实现了让全球瞠目结舌的高速增长,中美之间的GDP差距一直在不停地缩小,差距最小的时候中国的GDP几乎达到了美国的80%。


国际金融机构纷纷预测中国GDP什么时间可以追上甚至超过美国。


就当人们认为中国追上美国指日可待的时候,美国开始抡起科技和贸易制裁大棒,中国企业被制裁清单越拉越长,而外在显现出来的是近三年来中国GDP占美国的比重,也一路从70%到65%再到如今的59%,难道美国的打压真的奏效了?


我认为,这其中有几个点需要仔细辨析:


1)GDP的计算是按照汇率的名义价值来计算的,而这三年美国正在加息,人民币持续贬值,从6.3附近贬值到了现在的7.2,也就是说我们的中美GDP比值一路下滑,很大原因是由于汇率变动导致的账面数字变化,而并不一定代表真实的购买力就是下降了这么多。


2)“70%魔咒”只是大国竞争的表象和外在形式,并不是说美国人是天天盯着GDP数字,谁到了70%就去拼命打压。其背后更深层的本质,是后发国家挑战了美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的高端价值,美国为了维系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系列打压手段。


比如日本,1980年代,日本的汽车、家电、芯片等产业疯狂冲击美国的本土科技企业,美国的长期占有的利润大头被他人所分走,所以后面才会通过一系列政治外交手段逼迫日元升值,间接导致了日本经济的破产。


那么,中国能不能打破这个魔咒,去攫取美国的高端产业价值呢?


先考虑几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用新型举国体制来搞科研攻关?为什么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策? 


对内,是因为过去发展的方式已经难以持续,旧有的锅装不下14亿人的饭,所以必须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向价值上游前进,通过产业的升级来让更多的人吃好饭。


对外,是美国已经明显觉察到我们不满足于只做“低端代工厂”的改变,开始持续打压,以捍卫其高端产业价值,科技战、贸易战、金融战,接踵而来,都是想让你老老实实回归“低端代工厂”的打工人角色。


所以,这一仗的核心根本不在能不能突破“70%魔咒”,GDP只是一个数字,我们要追求的是更加核心的东西,是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科技发明的爆发、是产业的迭代升级。


只有把科技突破了,既能捏手里,也能打出去,才能算真正赢了这一场中美之仗。


美国自然不会坐视中国做大做强,而我们也不会对美国的打压听之任之,两方的出招会更加频繁激烈。


直到尘埃落定。


谢选骏指出:人说“心中一惊:中国最新GDP占美国比例正式跌破60%”——我看这是“致命的大数据”;现在端看大数据如何说话。


《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问欧洲,寻找战略机遇》

(ROGER COHEN, 储百亮

2024年5月6日)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五年来首次访欧,他似乎有意抓住机会去松动欧洲大陆与美国的密切关系,构建一个不由美国主导的世界。

这位中国领导人此次选择访问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这三个国家,它们或多或少对美国建立的战后世界秩序持怀疑态度,将中国视为必要的平衡力量,并渴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中国与欧洲大部分地区关系紧张,这是因为尽管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战争,但中国仍“无止境”地接受俄罗斯,再加上中国政府的国内监控,以及德国最近逮捕的四人似乎与中国的间谍活动有关。在这个时候,习近平于周日抵达法国。他想展示中国在欧洲大陆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寻求与欧洲国家务实的和解。

对欧洲来说,习近平的访问将考验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找微妙平衡的战略,而毫无疑问的是,美国将把此次访问视为习近平分裂西方盟友的明显努力。


习近平此行的第二站是塞尔维亚,他抵达那里的时间恰好是北约在科索沃战争期间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的25周年纪念日。事情发生在1999年5月7日,轰炸导致三名中国记者死亡,并引发了中国人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周围举行愤怒的抗议活动,白宫曾为那次错误打击道歉。

“对习近平来说,此时去贝尔格莱德是以一种非常经济的方式质疑美国是否真把国际法当真,”位于柏林的欧洲外交关系委员会亚洲项目主任扬卡·厄特尔说。“同时提出北约过度扩张对其他国家来说是个问题的观点。”

中国政府每年都会纪念贝尔格莱德使馆被爆事件,将其作为谴责西方虚伪和霸凌的机会。

一个纪念碑标志着中国大使馆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曾经的位置,该建筑已在北约1993年的一次轰炸中被炸毁。


“美国总是将自己视为世界的领导者或霸主,这是美国视中国为挑战其霸主地位的竞争者或对手的原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贸易学院院长屠新泉在北京说。“欧盟没有霸主心态。”

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欧盟已在其官方政策文件中将中国定位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以及制度性对手”。如果说这个定位听起来拗口,而且可能有矛盾的话,那是因为欧洲各国在如何平衡与中国的经济机会与自身的国家安全风险、网络安全风险,以及中国对欧洲的各行业构成的经济风险之间左右为难。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今年3月对记者说,欧洲的对华政策行不通。“就好比汽车开到十字路口,红灯、黄灯、绿灯三种信号灯同时亮起,”他说。“这车还怎么开?”


现在,习近平想让信号灯逐渐变绿。

为了这个目的,习近平此行的第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是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常提戴高乐主义观点,那就是欧洲“决不能成为美国的附庸”,他上个月在索邦大学发表讲话时就曾这样说。这名法国领导人坚称,欧盟的生存取决于“战略自主”以及发展出成为“欧洲力量”的军事适应能力。虽然马克龙拒绝在中美国之间保持“等距离”的观念(法国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盟友之一),但他想保留选择余地。

这一切对习近平来说都是好消息。

“马克龙正试图在当前的全球混乱中开辟第三条道路,”法国著名的对华关系专家陆克(Philippe Le Corre)说。“他正试图在两个主要超级大国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

就在一年多前,马克龙访华期间受到了盛情款待,中法在那次访问结束时宣布建立“全球战略伙伴关系”。这名法国领导人重复了中国有关“多边”世界、反对“阵营对抗”和“冷战思维”的说法。

现在,在习近平访法之际,中国称赞法国是个强国,希望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这是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说法。

马克龙最近警告说,“我们的欧洲不能永生”,欧洲只有变为“主权体”才能得到拯救。他将于周一在巴黎为习近平来访举行国宴,然后带后者去比利牛斯山脉一个他小时候最喜爱去的地方,为访问增添一些个人色彩。


两人的关系似乎在本质上基于一个共同观念,那就是战后秩序已濒临崩溃,需要用一个顾及力量转移的新框架来取代。习近平几乎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严厉、最专制的领导人,中国已加强了对台湾的军事威胁,但这些并没有影响这两位领导人之间的关系。

马克龙在过去六个月里访问了印度和巴西,力图将法国推到金砖国家集团与西方大国之间的支点位置上,金砖国家集团包括中国。在“全球南方”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日益紧张的时候,马克龙将法国视为消除隔阂的桥梁。

习近平离开法国后将前往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他将在两国受到热情款待。中国是塞尔维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维克多支持来自中国的巨额投资,并利用欧盟成员国的地位淡化欧盟对中国的批评。这两个国家都对美国的力量感到不满。

然而,除了在欧盟的这两个朋友外,欧中之间存在着严重分歧。习近平上次访欧是2019年,当时,中国以美元计算的经济规模与欧盟的大致相同。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比欧盟的大15%左右。

去年秋天,欧盟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是否受益于不公平补贴展开了调查,预计将在今年夏天做出裁决。这已导致欧盟与中国关系紧张,也在德国引起不安,德国在中国汽车市场上的份额远超其他欧洲国家。大众汽车的年利润至少一半来自中国。

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设有工厂,它们担心,欧洲对中国生产的汽车征收关税可能会影响它们从中国的出口,并引发中国采取针锋相对的报复措施。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苏拉·冯德莱恩将前往巴黎参加与习近平的会晤。虽然德国总理肖尔茨与马克龙的关系一直紧张,但他本周在巴黎与法国总统共进了晚餐。所有这一切显然是欧洲结成统一战线努力的一部分。

但欧洲的统一战线总是难以实现。


对俄罗斯的愤怒在与俄罗斯接壤的欧洲国家最为强烈,比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它们也许最热衷于与美国结盟,马克龙想通过建立一个主权欧洲来抵消这种结盟。这些国家也对中国最为警惕,它一直都没有谴责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战争。

与上个月曾访华的肖尔茨一样,马克龙认为在结束乌克兰战争上中国的影响力至关重要。在法国人的分析中,只有中国政府能对俄罗斯总统普京施加真正的压力,普京将在习近平访欧期间宣誓就职,开始第五个总统任期。

与马克龙去年访华时的问题一样,中国没有表现出多少或根本没有表现出对俄罗斯施压的意愿。实际上,习近平已定于本月晚些时候在中国接待普京。

“很难想象他们会再次讨论乌克兰问题,”弗朗索瓦·戈德芒在谈到马克龙与习近平将要举行的会谈时说,他是巴黎蒙泰涅研究所的特别顾问兼常驻高级研究员。“那个问题已经有了结论。”

尽管如此,几乎没有疑问的是,马克龙将再次争取得到习近平的支持,因为今年6月中旬将在瑞士举行乌克兰和平会议。

从更深层次来看,马克龙似乎肯定会试图利用习近平的访问来推进欧洲在未来几十年的世界事务中保持相关性的议程。他对可能在今年11月再次把前总统特朗普选为总统的美国持谨慎态度,因为那将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已表示,“只要中欧携手,阵营对抗就不会出现,世界分裂就不会发生,‘新冷战’就打不起来。”

尽管中国是一党专制国家,与西方的自由民主国家在治理上有根本的不同,但习近平选择访问的三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似乎都欣然接受中国的上述说法。


谢选骏指出:发塞胸这仨欧洲国家,在欧盟二三十国中,只占十分之一……看致命的大数据如何说话。


《习近平访欧为何选择法国、匈牙利和塞尔维亚》(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4年5月5日)报道:


5月5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和匈牙利三个国家进行国事访问。


三个国家对中国而言都有不同的“战略价值”——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戴高乐主义”,不时与英美等国发生龃龉,但与中国保持较好的外交联系;塞尔维亚与中国的关系极为紧密,习近平曾称其为中国的“铁杆朋友”;匈牙利则是欧盟国家中最积极拥抱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国家,它是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而且其最大投资来源国是中国。


在习近平访欧前夕,梳理三个国家与中国交往的细节,有助于理解欧洲各国在中国外交版图中的位置和潜力。


在处理对华关系时,法国是西方国家中的一个“异类”。比如,法国是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1994年投产的大亚湾核电站就是法方深度参与,至今核能仍是中法合作的重点,去年4月马克龙访华两国又签署该领域的新协议。在2000年初,法国还积极推动对华解除军售禁令。


近年来法国与英美的关系也非顺风顺水。


2021年9月,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宣布三国签署了一项安全协议,由英国和美国为澳大利亚研制和制造八艘先进的核动力潜艇。但此前澳大利亚已经与法国签订了400亿美元的潜艇大单。


此举激起法方怒火,直接召回法国驻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大使,并停止与英国的国防会谈。


直到2022年6月澳大利亚赔偿6亿美元给法国,关系才有所缓和。


在上述背景下,习近平上台后与法国的互动颇为频密。2014年3月首次访法,2015年1月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9年3月再次访法,如果加上本次访问,习近平一共四次访法,频次远超其他欧洲国家,总次数仅少于俄罗斯(9次)以及美国(5次)。


经贸关系相比之下则稍逊一筹,去年中法贸易额789亿美元,法国对华投资216.4亿美元,两项指标在欧盟内法国都排在第三,低于德国和荷兰。


对于法国而言,中国是其第四大贸易伙伴——仅次于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也是欧盟外第一大贸易伙伴。


中法在讨论经贸时都强调“互补性很强”,中国需要法国的红酒、化妆品、奢侈品和空客飞机,法国则需要中国的电子产品、日用消费品、新能源汽车等。


法国方面提前宣布了习近平访问的重点——习近平与马克龙“讨论的重点将是国际危机,首当其冲是乌克兰战争和中东局势”。


这可能与4月19日结束的G7外长会对中国输俄物资“强烈关切”有关。


上述会议结束后的声明指出,对中国企业向俄罗斯转让军民两用材料和武器部件表示强烈关切,俄罗斯正利用这些材料和部件推进其军事生产。这使俄罗斯得以重建和振兴其国防工业基地,对乌克兰及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中国应确保停止这种支持,因为这只会延长这场违反《联合国宪章》的非法侵略战争,并增加俄罗斯对其邻国的威胁”。


一年前访问中国时,马克龙曾呼吁习近平在乌克兰问题上“让俄罗斯清醒过来”,“让所有人都坐回到谈判桌前”。


当时,与马克龙一起访华的,还有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本次访问法国,习近平也将与两人举行三方峰会。


匈牙利:积极拥抱中国的欧盟成员


在对华关系上,匈牙利算是27个欧盟成员国中的一个“异类”。


不同于大多数欧盟国家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心存疑虑,匈牙利不仅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而且在过去几年积极拥抱中国投资。


2023年,中国已成为匈牙利最大的单一投资国,投资金额为107亿欧元。到今年夏天,布达佩斯和中国城市之间每周将有17班航班。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势头强劲,产销量都达到全球第一。


乘着这股“东风”,匈牙利也希望把自己发展成这个行业的新贵。


中国的电池巨头宁德时代、电动车巨头比亚迪,以及为数众多的配套厂商都在匈牙利动工建厂,希望打造他们进军欧盟市场的“桥头堡”。


但这段关系也备受争议,匈牙利总理维克多·欧尔班(Viktor Orbán)政府在国内和西方世界都面临一些批评,有观点认为在他治下的匈牙利成为中国和俄罗斯植入西方体系的“特洛伊木马”。


与欧尔班政见相左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长卡拉松尼(Gergely Karacsony)极力反对中国的复旦大学在该市建立分校,为了表示抗议,他把校园附近的街道名称改为“自由香港路”(Free Hong Kong Road)和“达赖喇嘛街”(Dalai Lama Street)。


习近平此行会与欧尔班一同宣布何种新的经济项目,以及会否面临布达佩斯人组织的大规模抗议,都成为关注焦点。


塞尔维亚:“铁杆朋友”


另一个代表匈牙利和塞尔维亚特殊之处的标志是匈塞铁路的升级改造。


这条铁路连接匈牙利和塞尔维亚两国首都,2013年时任中国总理李克强与匈塞两国领导人宣布由中方承建,在中国国铁集团的官网上,将其称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的旗舰项目"。


其中塞尔维亚段的铁路已经完工,塞尔维亚也因此成为首个拥有高铁的中东欧国家,两年过去这段铁路已经运载了683万人次。


习近平与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交情甚笃,去年10月武契奇到中国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习近平对他说,“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


“铁杆朋友”此后成为中国外交语境中用来形容塞尔维亚的常用词汇。


而武契奇表示他希望把与习近平交往的细节记录下来出一本书,以彰显两国友谊。


中国对塞尔维亚更熟悉的则是在1999年北约对南斯拉夫轰炸时,美军导弹击中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位于现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这一事件点燃了当代中国人反美的一次高潮,引发大范围示威游行,并在此后成为中国民族主义叙事的标志性事件,另一起事件则是导致中国军机坠毁的南海撞机事件,以及更近的中印边境械斗事件。


值得一体的是,习近平访问塞尔维亚,恰逢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25周年纪念日,目前未有消息证实习近平是否会在当地参与相关纪念活动。


谢选骏指出:致命的大数据说“中国最新GDP占美国比例正式跌破60%”,于是欧洲的重要性就增加了——跌得越厉害,重要越增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中国文明整合美国

《美能靠打壓陸保住霸主地位?》(王伯元(台北市)2025-01-21)報道: 中國大陸在2015年提出「中國製造2025」計畫,準備以30年時間,讓中國從世界工廠晉身為世界製造強國。這10年來雖然受到中美關係惡化的影響,在科技領域上迭遭美國及其盟友制裁,實際上卻以鴨子划水之姿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