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

西方版的《西游记》还是中国版的《神曲》

 西方版的《西游记》还是中国版的《神曲》


网文《西方版的<西游记>》(雨而需 2013-05-09)报道:


但丁神曲果然是神一般的玩意,全书洋洋洒洒的,竟然有五百八十多页之多。是作为西方继《圣经》之后的极畅销作品,旷世之作,其内涵,怕是只有真正研究西方历史方面的人才能领略其真正内涵。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的《读书人》里有关于作者阅读《神曲》的内容,大江健三郎阅读《神曲》,是把原文与译文一通摆上台面,对其中的语句含义进行详读,由于《神曲》的原文是以意大利文作为载体的,所以神曲使但丁毫无悬念地进入意大利世人的伟大殿堂。记不得大江健三郎看的原文版是英文还是意大利文了,总之,其阅读的方式,已经超出了普通读者阅读的范围,堪称专家级研究。在对于书中的字句进行比对的过程之中,对于某些字句的使用,译者的翻译,以及自己的观点,相互切磋着,得到更加精到的阅读体验,亦使其能够从中阅读到作者的思想,与但丁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堪称一绝。当然,假如运用此法进行阅读,多有时候是会容易厌倦的,只有真正从中获得乐趣的人,才能坚持着将这件事进行下去。话说大江健三郎是花了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部诗篇巨著的阅读工作的,每天下午三时开始,固定在案头的阅读,三年如一日,养成了一个堪称变态的习惯。而自他十几岁开始以此法学习,致出书时的70+岁,天天如此,自成一体的习惯与毅力,令人不得不佩服!


上面讲远了。对于这本书的感觉,可能是由于以往还从未阅读过此类以诗歌为题材的作品,且书中涉及宗教神学的内容,欧洲历史的例子亦俯首皆是,阅读起来着实能够满足自己对新鲜事物的满足感。


全诗三卷,分别为《地狱》、《炼狱》和《天堂》,每卷三十三篇,加上序共一百篇。本书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描述了他在1300年复活节前的凌晨,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象征淫欲、强权和贪婪的豹、狮、狼拦住了去路。正在危急关头,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青年时期所爱恋的女子俾德丽采之托前来援助。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了惩罚罪孽灵魂的地狱,穿越了收容悔过灵魂的炼狱,最后由俾德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这时但丁大彻大悟,他的思想已与上帝的意念融洽无间,整篇诗到此戛然而止。


但丁在游历地狱和炼狱时,遇到的不少灵魂生前都是历史上或当时的著名人物,诗篇的字里行间充满寓意,也具有很强的神学和宗教色彩。


开头阅读还是有些小不适应的,阅读到了后头,渐渐习惯了这一题材的写法,也才渐渐翻着页,跟诗人小小地交流一番。跟以往的书本不同,一首诗的段落并未十分清晰,阅读的节奏感不如有段落的文章来得自然,所以需要磨合一番才能有所适应。


全书读下来,确实如书本前面所形容那般,或许是接着书前的序言,才能引导着我坚持把这书大概阅读下来,毕竟我们的母语不是意大利语,且翻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些不足,读起来似乎不多感受如书中所讲的ABA,BCB,CDC诗的韵律。《神曲》通篇以格律严谨的三韵句写成。但是但丁根据民间诗歌的格律创作的,每行包含六个音步,每三行为一组,每组中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则与后一组的第一行、第三行押韵,也即韵脚的安排为aba、bcb、cdc…这种形式既适宜于叙述和描绘,又能用来辩驳和抨击,用它些警句也很得力。。可能是因为只是初读,对于里的典故未及详读,注解也未及细读,所以算是建立的对书本的大概轮廓认识,待他日有机会,定再次细读一番。


但凡看及类似神曲书中内容的东西,都会令人很是抓狂。《第七封印》便是类似的一部电影,看完后真的相当一头雾水。看此书的第一感觉便是如此,庆幸的是,看完此书过后,大可缓解此感觉,凡是一头雾水,只不过是因为少接触罢了,看多了,也就习惯了。而且《神曲》确实是一部相当不错的读物,从中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西方知识、历史、文化以及思想。看书的过程之中,有一个念头,神曲就是一部白日梦的故事书,其在地狱、炼狱、天堂的旅行,像极了我们熟悉的不能再熟的《西游记》!!

对!就是西方版的《西游记》!其被捧得地位高高地,并且在许多方面,能做为很好的研究材料,既成全了但丁、也成全了历史…


网文《西游记》(别名《西游释厄传》The Journey to the West/Pilgrimage to the West)报道: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 [39] [41]今见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 [63]鲁迅、董作宾等人根据《淮安府志》“吴承恩《西游记》”的记载予以最终论定“吴承恩原著”。 [63]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西行取经,一路上历经艰险,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该小说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言。 [1]


内容简介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边有一花果山,山顶一石,受日月精华,产下一个石猴。石猴勇探瀑布飞泉,发现水帘洞,被众猴奉为“美猴王”。猴王领群猴在山中自由自在数百载,偶闻仙、佛、神圣三者可躲过轮回,与天地山川齐寿,遂独自乘筏泛海,历南赡部洲,至西牛贺洲,终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为菩提祖师收留,赐其法名孙悟空。悟空在三星洞悟彻菩提妙理,学到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之术后返回花果山,一举灭妖魔混世魔王,花果山狼、虫、虎、豹等七十二洞妖王都来奉其为尊。

孙悟空占山为王,号为美猴王。苦于无兵刃,遂去东海龙宫求取,东海龙王敖广及其兄弟送给他一支如意金箍棒及一身披挂。又与牛魔王、蛟魔王、鹏魔王、狮驼王、猕猴王、禺狨王等结为兄弟,日逐讲文论武,弦歌欢舞。一日被阴司按勾去,遂大闹幽冥,于生死簿上勾去所有猴属之名。龙王、地藏王上天庭告状,太白金星建议招安孙悟空,玉帝准奏。

玉帝封孙悟空做“弼马温”,着他看管马匹。孙悟空后得知此官职卑微,大怒,打出南天门,回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其他几个兄弟也分别自称了平天大圣、覆海大圣、混天大圣、移山大圣、通风大圣、驱神大圣。

托塔天王李靖及哪吒三太子奉旨兴师捉拿孙悟空,被孙悟空打败,回天庭复旨。太白金星奏请玉帝降旨封孙悟空为齐天大圣,但不给他事务与俸禄。玉帝准奏。孙悟空应太白金星之邀,再入天宫。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并赐予他齐天大圣府。孙悟空在天上无事,每日交朋结义,不论尊卑。玉帝怕他闲中生事,让其看管蟠桃园。王母举办蟠桃盛会,孙悟空怪王母未请其赶会,竟闯至会上,饱吃仙酒佳肴,又至兜率宫,吃尽金丹;搅乱蟠桃会后,逃回花果山后,玉帝派十万天兵擒拿,未胜。

观音菩萨推荐二郎神助战。悟空和二郎各显神通:多般变化,难分胜负;老君掷金钢琢打倒悟空,哮天犬咬住悟空方被擒。玉帝令天神将其处死,刀砍枪刺,雷击火燃,孙悟空却毫发无损。太上老君将其关入八卦炉,孙悟空不但不死,还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四十九天后,悟空推翻八卦炉,舞金箍棒,乱天宫。诸天将不能敌,玉帝只得请来西天佛祖。如来法力无边,悟空无法跳出其手心,被压于五行山下,饮餐铁丸、渴饮铜汁度日。

五百年后,如来因南赡部洲之人贪淫乐祸,多杀多争,令观音菩萨去东土觅一人,来西天取经,以普渡众生,并赐箍儿三个作降妖用。观世音菩萨携木叉行者往东土寻取经人,路上收服两个妖魔:一个原为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因失手打破玻璃盏,被玉帝贬在流沙河受苦;一个本是天河里的天蓬元帅,因带酒戏嫦娥,被打下凡尘投胎为猪形,在福陵山云栈洞为妖。观音替他们取法名沙悟净和猪悟能,叫他们等取经人来,保护取经人西去。观音又请玉帝饶恕犯法的西海龙王之子,将其送于深涧中,只等取经人来,为取经人作个脚力。

行至五行山,被压在山下的孙悟空表示愿意悔过,观音也令其等唐国取经人来,“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

唐太宗开科取士,青年陈光蕊高中状元,又娶相府殷小姐为妻。之后,官拜江州州主。陈光蕊携妻赴任,路上,被贼人刘洪谋害,妻子被占。陈之妻殷氏产下一子,抛入江中,被金山寺寺僧搭救。此子十八年后受戒,法名玄奘。玄奘终与母亲相见,又求见外祖父,报了血仇。

长安泾河边有一渔二樵叙说城中有神卦,按卦打鱼,百下百着,恰被巡水夜叉听见,转报龙王。龙王即变秀士询问雨情。卜者所答恰与玉旨相合,龙王为赌胜,错行雨,当斩,龙王求卜者搭救卜者嘱龙王进宫求助唐王。唐太宗梦中允龙王之请,第二日退朝后留魏征对弈,以拖过午时三刻。不料魏征午时睡着,梦斩泾河龙。龙王在冥间告唐王,冥王拘唐王三曹对案。判官受魏征所托,私改生死簿,唐太宗还阳,派刘全地府进瓜果,又因在地府见冤魂无数,遂决定建水陆大道场,选一名有德行的高僧主持法会。众臣举洪福寺和尚陈玄奘。玄奘前身是如来弟子金蝉,因无心听讲,被贬凡尘,从小经历种种磨难。观音到长安,与木叉变成癫头和尚,献袈裟、锡杖于唐王,使唐王赐与玄奘。又于法会上现身,指示西天有“大乘佛法三藏”,可度亡脱苦,消无妄之灾。玄奘因向唐王请命去西天取经。唐王与玄奘拜为兄弟,又命其指经取号,号作“三藏”,与文武百官送其西行。

三藏骑御赐白马,与两名侍者,一路出大唐西界,在双叉岭被老虎精变成的“寅将军”将其两名侍者食尽,三藏独得逃生,此为三藏取经初出长安第一难。前行遇猛虎、长蛇,为猎户刘伯钦所救。伯钦送三藏至两界山,猛听得山下有人大叫“我师傅来也!”原来此山就是五行山改名,山下压着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三藏揭去山顶如来金字压帖,悟空裂山跳出,拜三藏为师,被赐名孙行者。

路上,孙悟空打死六个强盗,不堪唐僧数落,一怒之下去了龙宫。唐僧接受观音赠送的用来钳制孙悟空的两件东西——嵌金花帽与紧箍咒。悟空听从龙王劝告,回到唐僧身边。在此间隙,观音赠三藏一领直裰、一顶花帽,又教他一篇“紧箍咒”。三藏哄悟空戴上花帽,一念紧箍咒,悟空痛得打滚,原来那花帽是如来所赐紧箍。悟空只得侍奉唐僧奔西而进。

二人至鹰愁涧,唐僧的白马被涧里玉龙吞下肚去。观音将玉龙变成白马,供三藏乘骑。

在观音院,悟空卖弄唐僧的锦襕袈裟,观音院长老金池长老心生贪念,欲火烧唐僧师徒,却被悟空弄法反烧了禅院。但袈裟反被金池长老之友黑风怪窃走。孙悟空求助观音,他设计让观音化作黑风怪的妖友,自己化作仙丹,诱黑风怪吞下,黑风怪降伏。

唐僧师徒继续西行,至高老庄,得知庄主女儿被一妖怪强占,悟空擒拿此妖,追至云栈洞。知妖怪原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贬下界,错投猪胎,故形貌像猪。经观音收伏,赐名猪悟能,在此等候取经人。孙悟空引他拜见唐僧,唐僧收其为徒,唐僧因其自称断了“五荤三厌”,又替他起别号叫“八戒”。

过浮屠山,乌巢禅师传授唐僧《多心经》。

途经八百里黄风岭,唐僧被黄风怪摄入黄风洞。悟空到小须弥山请来灵吉菩萨收服黄风怪,原来此怪乃灵山下得道的黄毛貂鼠。

在流沙河,唐僧收被观音点化的沙悟净为三弟子,赐号沙和尚。师徒四人跋山涉水,往西天取经。

师徒四众渡河西行,遇观音、普贤、文殊菩萨和黎山老母变成一母三女试禅心。八戒凡心未退,被绑吊在树上。

经万寿山五庄观,悟空偷镇元子大仙“人参果”,又推倒人参果树,为大仙所困。悟空三岛求方,最后到南海请来观音,用手执净瓶中的甘露救活人参果树。

至白虎岭,尸魔欲害三藏,初变少女,次变老妇,三变公公,均被行者识破除之。由于八戒撺掇,三藏怪行者行凶,念紧箍咒,逐走行者。行者复回花果山为妖。三藏遇黄袍怪被捉。黄袍怪之妻为宝象国公主,搭救之。三藏至宝象国传信,国王遣八戒、沙僧降妖,反被黄袍怪所败。黄袍怪进宫诬陷三藏为白虎精。白龙马救师未果,嘱八戒去请行者。行者战败黄袍怪,后者原来是奎宿下凡。悟空救出师父,师徒言归于好。

过平顶山,三藏命八戒巡路。八戒初则偷懒睡觉,继则编谎骗师,均被行者识破。山中有金角、银角二妖,经行者恶斗收伏之,妖魔却是老君的二个看炉童子,由观音借来托化妖魔以试三藏师徒。

夜宿宝林寺,三藏夜遇乌鸡国王鬼魂诉冤。行者救活乌鸡国王,战败杀害国王并占据王位的妖魔,后者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奉佛旨来报前仇。

抵号山,遇圣婴大王红孩儿,三藏遇难,行者、八戒等救师屡为妖败。红孩儿为行者早年的结拜兄弟牛魔王之子,行者变化为牛魔王进洞搭救三藏亦未果,为红孩儿三昧真火所败。最后得观音助解救之。观音收伏红孩儿,为善财童子。

过黑河,遇小鼍龙。三藏被困水底。行者请来龙王收伏之。

抵车迟国,遇虎力、鹿力、羊力三妖。行者、八戒、沙僧夜闹三清观;戏谑三妖。后在宫中与三妖斗法,赌求雨、猜枚,又赌砍头、剖腹、滚油锅,行者皆胜之,除却三妖。

经通天河,遇观音座前莲花池内成精为妖的金鱼,金鱼作法把唐僧摄入水府。观音赶来,收走金鱼。三藏得老鼋助渡过河。老鼋求三藏代问佛祖何时他可得人身。

过金兜山,遇独角兕大王,三藏被擒,行者几经恶斗,又请来各方神兵相助,均失利。后得如来指明,请来老君收伏之。原来妖精为老君坐骑青牛。

至西梁女国,三藏和八戒饮子母河水而怀孕,行者取落胎泉水解救之。女王欲招赘三藏,行者设计走脱之。但三藏又为毒敌山琵琶洞蝎子精所摄,行者请来昴宿灭之。又在途遇盗,行者除灭之。三藏怪行者杀人,逐之。行者无奈去求诉观音。时三藏遇假行者行凶,并抢走包袱。师徒们以为是行者所为,遣沙僧赶至花果山讨取未果,又赶到南海观音处,忽见行者又在彼,沙僧怒极,经观音说明才罢。行者寻至花果山与假行者恶斗。二行者直斗至如来处。如来说明假行者为六耳猕猴,并除灭之。

师徒路阻火焰山前。行者打听得有芭蕉扇可克服之,但扇在红孩儿之母、牛魔王之妻罗刹女处。行者赶至罗刹处,先是礼借,后是强索。罗刹因怪行者害红孩儿,只借给假扇。行者又至牛魔王小妾处找牛借,牛不允;行者盗得牛之坐骑,变作牛之模样,至罗刹处骗得芭蕉扇。但半路又被牛魔王赶上变做八戒模样而骗去。后来又借助神兵,与牛魔王恶斗,败之,索得扇子,灭火焰山火。

至祭赛国,行者为国王除灭盗宝之万圣龙王和九头驸马。

过荆棘岭,八戒挥钯开路。夜逢竹精树妖。三藏被摄,与妖精谈诗。后被八戒一顿钉钯筑翻妖树。

到小西天,遇黄眉大王。妖精善使搭包装人。行者请来各路神兵,均不敌。后得弥勒佛相助才降伏,原来妖精乃佛前司磐童儿。

经驼罗庄,行者和八戒杀蛇精,拯救了一庄老幼。

经稀柿衕,八戒变大猪拱开满山污路。

到朱紫国,行者为国王医病,又救回三年前为妖精赛太岁所劫的皇后金圣宫。赛太岁却是观音坐骑金毛狮,特来为国王消灾。

过盘丝岭,三藏遇蜘蛛精遭难,后者又唆使多目怪蜈蚣精来与三藏师徒作对。行者打死蜘蛛精,又请来毗蓝婆收伏多目怪。

至狮驼岭,遇青狮、白象、大鹏三魔,三藏遭灾;行者苦斗难胜,去西方求告佛祖。如来宣文殊、普贤降妖,原来狮、象乃二菩萨之坐骑,如来又迫使大鹏皈依。

比丘国王被寿星坐骑白鹿所化的国丈迷惑,欲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心肝做药引,悟空解救婴儿,打退妖怪,寿星赶来收走白鹿怪。

三藏在松林救一女,却是妖精。师徒夜宿镇海寺,行者降妖,妖精摄走三藏至陷空山无底洞。行者请来哪吒相助,原来此妖乃李天王之义女老鼠精。

过灭法国,国王要杀一万和尚,正少四名。行者夜间剃尽皇宫内院、五省六部官员之发。迫使国王皈依秉善,并改国名为钦法。

隐雾山连环洞豹子精南山大王欲吃唐僧肉,被悟空用瞌睡虫睡倒,八戒将其打死。

经凤仙郡,孙行者见该郡三年未雨,灾情严重,盖因郡主当年推倒斋天素供所致,才劝归善,全郡念佛,感动天降甘霖。

抵玉华州,行者师兄弟三人收三个王子为徒传艺;仿造金箍棒等兵器。结果兵器为豹头山黄狮精所盗,黄狮精又求助其祖九灵元圣。行者知后者乃太乙救苦天尊坐骑,乃请太乙天尊降伏之。 [65]

过金平府,恰逢元宵节,三藏观灯被青龙曲妖精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摄去,行者请来四木禽星降灭之,把妖怪斩首示众。

月宫玉兔化为天竺国公主抛绣球给唐僧,欲招之为婿。悟空会合太阴星君 [66]擒伏玉兔,救回真公主。

过铜台府地灵县,宿寇员外家,受优厚款待。后寇家被盗,寇员外被害。三藏师徒被诬。行者施法辨明之,又救寇员外还阳。

三藏师徒终于到达灵山,乘无底船过凌云仙渡,见如来求经。如来命阿傩、伽叶检经传与;阿傩、伽叶向三藏索人事不得,便将无字经本传给三藏。燃灯古佛便命白雄尊者去半路夺经,四众才知真相,返回告于如来。如来却说:经不可轻传。三藏把紫金钵盂送给阿傩,才发出真经五千零四十八卷。如来命八大金刚护送师徒回东土。观音查看三藏所经难簿,共八十难,便命揭谛赶上金刚,再生一难。时三藏等正坠落在通天河边,有老鼋来驮过河。老鼋因怪三藏未曾为他求问佛祖归着之事,便淬下水去,经卷遭水,残缺不全。终于完成了九九八十一难之数。金刚便将师徒们送至长安。

佛经送回长安,经一十四遍寒暑,太宗喜接得唐僧师徒,因作《圣教序》以彰唐僧之功。唐僧正在雁塔寺登台诵经,被金刚导引,师徒四人并白马复转灵山。四人真身重返灵山听封:三藏被封旃檀功德佛;悟空为斗战胜佛;八戒为净坛使者;沙僧为金身罗汉;白龙马为八部天龙,各归本位。孙悟空头上紧箍也自行消失。 [2] [42] [46] [67]

作品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第九回 袁守诚妙算无私曲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第十回 二将军宫门镇鬼 唐太宗地府还魂

第十一回 还受生唐王遵善果 度孤魂萧瑀正空门

第十二回 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

第十三回 陷虎穴金星解厄 双叉岭伯钦留僧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十五回 蛇盘山诸神暗佑 鹰愁涧意马收缰

第十六回 观音院僧谋宝贝 黑风山怪窃袈裟

第十七回 孙行者大闹黑风山 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第十八回 观音院唐僧脱难 高老庄大圣除魔

第十九回 云栈洞悟空收八戒 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第二十一回 护法设庄留大圣 须弥灵吉定风魔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二回 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

第三十三回 外道迷真性 元神助本心

第三十四回 魔王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三十五回 外道施威欺正性 心猿获宝伏邪魔

第三十六回 心猿正处诸缘伏 劈破傍门见月明

第三十七回 鬼王夜谒唐三藏 悟空神化引婴儿

第三十八回 婴儿问母知邪正 金木参玄见假真

第三十九回 一粒丹砂天上得 三年故主世间生

第四十回 婴儿戏化禅心乱 猿马刀归木母空

第四十一回 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

第四十二回 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

第四十三回 黑河妖孽擒僧去 西洋龙子捉鼍回

第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四十六回 外道弄强欺正法 心猿显圣灭诸邪

第四十七回 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第四十八回 魔弄寒风飘大雪 僧思拜佛履层冰

第四十九回 三藏有灾沉水宅 观音救难现鱼篮

第五十回 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

第五十一回 心猿空用千般计 水火无功难炼魔

第五十二回 悟空大闹金(山兜)洞 如来暗示主人公

第五十三回 禅主吞餐怀鬼孕 黄婆运水解邪胎

第五十四回 法性西来逢女国 心猿定计脱烟花

第五十五回 色邪淫戏唐三藏 性正修持不坏身

第五十六回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第五十七回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假猴王水帘洞誊文

第五十八回 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

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 牛魔王罢战赴华筵 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败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六十二回 涤垢洗心惟扫塔 缚魔归主乃修身

第六十三回 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第六十四回 荆棘岭悟能努力 木仙庵三藏谈诗

第六十五回 妖邪假设小雷音 四众皆遭大厄难

第六十六回 诸神遭毒手 弥勒缚妖魔

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

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第六十九回 心主夜间修药物 君王筵上论妖邪

第七十回 妖魔宝放烟沙火 悟空计盗紫金铃

第七十一回 行者假名降怪犼 观音现像伏妖王

第七十二回 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

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体 魔王还归大道真

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七十九回 寻洞擒妖逢老寿 当朝正主救婴儿

第八十回 姹女育阳求配偶 心猿护主识妖邪

第八十一回 镇海寺心猿知怪 黑松林三众寻师

第八十二回 姹女求阳 元神护道

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第九十四回 四僧宴乐御花园 一怪空怀情欲喜

第九十五回 假合真形擒玉兔 真阴归正会灵元

第九十六回 寇员外喜待高僧 唐长老不贪富贵

第九十七回 金酬外护遭魔蛰 圣显幽魂救本原

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第九十九回 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参考资料 

创作背景

故事来源

《西游记》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类似,都经历了一个长期积累与演化的过程。但与前两者演化的特征并不一致:《三国演义》《水浒传》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扩展与虚构,是“实”与“虚”的结合而最后以“真”的假像呈现于读者面前;而《西游记》的演化过程则是将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不断地神化、幻化,最终以“虚幻”的形态呈现在读者面前。

玄奘(602—664年)取经原是唐代的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贞观三年(629年),他为追求佛家真义,从长安出发后,途经百余国,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六百五十七部,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后来玄奘口述了西行见闻,由他的弟子辩机编辑成《大唐西域记》共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玄奘在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后来他的弟子慧立、彦琮又撰写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赞颂师父,弘扬佛法的过程中,也不时地用夸张神化的笔调去穿插一些离奇的故事,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于是,取经的故事在社会上越传越神,唐代末年的一些笔记如《独异志》《大唐新语》等,就记录了玄奘取经的神奇故事,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中国民间流传。

南宋的说经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开始把各种神话与取经故事串联起来,书中出现了猴行者。他原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额猕猴王”,化身为白衣秀士,来护送三藏。他神通广大、足智多谋,一路杀白虎精、伏九馗龙、降深沙神,使取经事业得以“功德圆满”。这是取经故事的中心人物由玄奘逐渐变为猴王的开端。猴行者的形象源于中国古代的志怪小说。《吴越春秋》《搜神记》《补江总白猿传》等书中都有白猿成精作怪的故事,而李公佐的《古岳渎经》中的淮涡水怪无支祁的“神变奋迅”和叛逆性格同取经传说中的猴王尤为接近。书中的深沙神则是《西游记》中沙僧的前身,但还没有出现猪八戒。到元代,又出现了更加完整生动的《西游记平话》,其主要情节与《西游记》已非常接近。最迟在元末明初,已经有一部故事比较完整的《西游记》问世。 [44] [48]

时代背景

在吴承恩时代,道教成为一个恶势力,与朝廷统治者勾结,失去民间道教的进步意义。道士们在明代中叶已到了腐朽不堪的地步,为人民所鄙视。如嘉靖年间,道士陶仲文被封为少保、礼部尚书,以治病、除妖、炼丹、祈祷取得皇帝宠幸,和宦官崔文、奸臣严嵩勾结弄权。嘉靖年间,曾明令兴道灭佛,下诏没收能仁寺资财,撵出宫殿中的释迦像,后又取消官内佛殿。嘉靖年间,还大兴土木,建造三清宫,大搞斋醮活动。人民受劳役之苦,国库空虚。吴承恩借《西游记》特为讽刺。 [51]

创作动机

在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之前,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早已流传民间,但吴承恩的《西游记》并非民间流传故事的简单拼凑。吴承恩在创作中对民间流传的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改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较为完备和最早记录《西游记》中故事的作品,吴承恩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猴行者的白衣秀才形象进行了重新改造,塑造了满腔热血和充满热情的孙悟空形象。猴行者是为了修成正果而主动帮助和尚西天取经的虔诚的佛教形象,而孙悟空则是崇尚自由、傲骨嶙峋的形象。

有学者曾经说过:“未能满足的愿望,是幻想产生的动力,每一个幻想包含着一个愿望的实现,并且使不满意的现实好转。”吴承恩在《西游记》中也存在两个未达成的愿望,一是未能实现长生不老的愿望,二是未能实现个体生命价值的愿望。

首先是善生。《西游记》中,作者创作的石猴出世是对新生命的诞生的赞美。第四回,从孙悟空不满于被封为小官弼马温,到被称为齐天大圣的满足,体现了孙悟空自身的价值。但这只是玉帝为了天庭的安全而对其的安抚,实际上并不重视它。以至于蟠桃胜会对孙悟空招待不周,使得孙悟空意识到齐天大圣的称号只是一个骗局,从而反抗玉帝对自己的不平等待遇。孙悟空的遭遇也反映了吴承恩早年怀才而不被重用的现实。

其次是恶死。吴承恩意识到死亡是一种悲哀,向往着能成为神仙,与天地、山川同寿。他在创作《西游记》时已经六七十岁,可谓是老之将至,与其笔下的孙悟空年龄阶段十分相似,因此,他将一生的愤怒记录在猴王身上,让孙悟空跨越千山万水,历经磨难,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 [45]

人物介绍


主要角色

人物名称

人物介绍

孙悟空(心猿)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悟空,被花果山众猴尊为美猴王,玉帝封其为“齐天大圣”,有七十二般变化。

原是东胜神洲花果山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而迸裂成的天产石猴,被众猴推举为水帘洞主,称美猴王。求仙访道,遇须菩提祖师,取姓名为孙悟空。他从须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分身法、筋斗云等神通。回花果山后,他又从龙宫索取得如意金箍棒,闹阴司又注销了自己和猴属的生死簿籍。太白金星奏准玉帝,对他两次招安,分授弼马温、齐天大圣之衔,但招安只为羁縻,他发现受骗后,两次大闹天宫,并声言“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要玉皇让位,把前去围剿的天兵天将打得大败,后被西天如来佛祖用骗术和法力压他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多年。后受观世音菩萨的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又取名孙行者。他受过老君炉和五行山的锻炼,日趋成熟,西行途中不仅有武勇,还有更多智慧以制服妖怪。孙悟空带着紧箍,冒着不辨真伪的师父念紧箍咒的痛苦,保护着肉体凡胎的老和尚,与穷山恶水、妖魔鬼怪相斗,又不免要与取经集体内部师父的软善及猪八戒的挑唆斗争。一般的看,孙悟空的智斗妖魔,如钻肚皮战术,挖老根战术……等等虽难而易,不管怎样凶恶的敌手,最后总能战而胜之。他也有缺点,颇显清高,不善处理内部矛盾,有时不照顾师父的自尊心,又总是嘲弄猪八戒,就使得在猪八戒挑唆下,师父多念几遍紧箍咒,以至两次被驱逐。然而,孙悟空一往无前的精神,什么困难也吓不倒,常常主动找寻妖怪,讲拿几个妖怪玩玩的乐观气势,是取经大业终于成功的坚实保证。如来佛最后封他为“斗战胜佛”是最准确的论功而证得的大功果;他在小说结尾犹恨恨于什么菩萨捉弄人给自己头上戴紧箍,要取下砸碎。这一形象是在长期流传和几代作家创作中丰富发展,后由吴承恩完成的。宋代诗文和说话中已有猴行者的形象,其原型,或认为是淮涡水神无支祁,或认为受印度史诗《罗曼衍那》中神猴哈奴曼影响。 [47]

唐僧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

取经集体的领袖,历史上实有其人,而小说则主要据传说和想象虚构。前生是如来佛第二个徒弟金蝉子,转世为唐状元陈光蕊与殷小姐之子,因父母受难,自幼在金山寺出家,小字江流儿,法名玄奘,取经开初由唐太宗赐号三藏法师,通称唐僧。唐僧因自幼出家,只知诵经念佛,不懂人情世务,是个一心慈悲为怀的虔诚佛教徒。历尽千辛万苦十四年,餐风露宿十万八千里,过穷山恶水,遇魔障毒害,他对取经事业的信心毫无动摇,这使他能巩固地保持西行四众(或包括白马为五众)精神领袖的地位,终于完成大业而成为旃檀功德佛。另一方面,唐僧的弱点、缺点很突出,使西行途中本可避免的一些灾难未能躲开。只知念经拜佛,软弱无能,听说有妖浑身发麻,双腿筛糠;念念不忘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裹灯。却真假不辨,耳根子软,还不会总结经验教训。明明是妖精,他说是好人,孙悟空的话不听,偏听猪八戒谗言,虽不断吃亏,被孙悟空拼力救出后,仍去重蹈覆辙,尤其是念紧箍咒折磨孙悟空,以至驱逐孙悟空,经常袒护猪八戒,为八戒被揭穿了的谎言说情,为大恨事。 [47]

猪八戒(木母)

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唐僧的二徒弟。原是管领天河水兵的天蓬元帅,因蟠桃会上带酒戏弄嫦娥,被贬下凡尘,误投猪胎,成猪形,遂以猪为姓,名叫猪刚鬣,霸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经观世音菩萨劝善,取法名悟能,等待取经人,中间跑去高老庄给高员外当倒踏门女婿,妻子高翠兰。后为观世音劝化、孙悟空收降,成了唐僧的二徒弟,唐僧为他取一别名,唤为八戒。猪八戒挑担子,因食肠大,总吃不饱,有怨气,好懒睡。自己呆头呆脑,又自以为聪明伶俐;长嘴大耳朵,丑陋不堪,还自以为俊俏无比;好撒谎,偏声称自己最老实;好女色,想浑家,人妖不辨,遇着机会就嚷嚷散伙,要回高老庄。观世音菩萨试禅心,他便掉入圈套,当了被绷扒吊拷的女婿。孙悟空捉捏他,常常揭穿他的谎言,要打他几棒。他不敢与悟空公开对抗,便挑唆师父念紧箍咒,刁难孙悟空。这一切的背后也透露着猪八戒朴实的一面,一自夸就露馅,撒谎即被揭穿,聪明天真总上当,矛盾中的不协调,构成了猪八戒的喜剧人物特色。当然,猪八戒西行中也有功劳,挑担子是其一,拱开稀柿衕,挑开荆棘岭,亦注头功,而水下功夫,非悟空能及,遇擒水中妖怪,孙悟空亦不免当他的助手。取经后重返西天,如来封他为净坛使者。 [47]

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耙,全名为上宝沁金钯。猪八戒只会天罡数的三十六种变化。 [4]

沙和尚(沙僧)

又名沙悟净、沙僧。原是天宫中卷帘大将,被贬到流沙河为妖,通过观世音菩萨点化,取法名沙悟净,成为取经集体中的一员。沙僧除妖斩怪,是孙悟空的诚实助手,水下功夫了得,不矜能,不争功,念念不忘赎罪,取经信念较为坚定。他在取经集体中最大的贡献,是在唐僧、孙悟空、猪八戒三人有意见纷争时起调和作用。虽然孙悟空两次被逐,他没有言语一声,被孙悟空埋怨过,但经常性的冲突中,他起到平衡的功能,功不可谓小。孙悟空也称他是个好人。取经后重返西天,如来封他为金身罗汉。 [47]

沙僧的兵器是降妖宝杖,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梭罗宝杖”,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

白龙马(玉龙)

又名玉龙(小龙王)。原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被其父以忤逆罪告到天庭玉帝,被玉帝派人打了三百下,悬吊半空中,等候处理。观音菩萨赴东土寻找取经人半路遇到后,向玉帝求情救下玉龙给西天取经人当脚力。因此,白龙马也是以戴罪之身来赎前世的罪孽。与沙僧相比,他应该是罪孽深重,“纵火”是故意行为,与“失手”有主观意愿的不同;“明珠”是珍奇异宝,“琉璃盏”只不过是普通的器皿,因此,损失程度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正是玉龙不知珍惜珍贵的珍宝,所以才需要他从前世令人景仰的飞腾“玉龙”变成今世任人骑乘的普通“白马”。与其他三个师兄从神到妖再到人的转变相比,玉龙是直接从神到兽,在西行取经之路上通过四脚走路,还经常遭到别人抽打,体会什么叫“珍惜”。 [5]

其他角色

角色分类

角色名称

佛与菩萨

如来佛、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阿傩、伽叶、灵吉菩萨、弥勒佛、毗蓝婆、地藏王菩萨、白雄尊者、十八罗汉。

神仙

玉皇大帝、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木公老祖(东华帝君)、王母娘娘(瑶池金母)、骊山老母、真武大帝、王灵官、千里眼、顺风耳、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雷公、电母、风婆婆、云神、五炁真君、太白金星、赤脚大仙、游奕灵官、太阳星君、太阴星君、众嫦娥(素娥仙子、霓裳仙子等)、四大天王、日游神、夜游神、托塔天王、金吒、木吒、哪吒、巨灵神、福禄寿三星、二郎神、四值功曹、二十八宿、南斗六星、北斗七星、东海龙王敖广、南海龙王敖钦、北海龙王敖顺、西海龙王敖闰、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菩提祖师、镇元大仙、太乙救苦天尊、泾河龙王。

妖魔鬼怪

混世魔王、寅将军、熊山君、特处士、黑风怪、凌虚子、白衣秀士、虎先锋、黄风怪、白骨精、黄袍怪、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压龙大仙、狐阿七大王、狮魔王、红孩儿、鼍龙怪、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灵感大王、独角兕大王、如意真仙、蝎子精、六耳猕猴、铁扇公主、牛魔王、玉面公主、奔波儿灞、灞波儿奔、万圣龙王、九头驸马、赤身鬼、劲节十八公、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杏仙、黄眉大王、赤鳞大蟒(蟒蛇精)、有来有去、赛太岁、蜘蛛精、百眼魔君、小钻风、青毛狮王、黄牙象王、云程万里鹏、狐狸精(国后)、白鹿精(国丈)、金鼻白毛老鼠精、南山大王、黄狮精、猱狮、雪狮、狻猊、白泽、伏狸、抟象、九灵元圣、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玉兔精。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思想内容

一、借神魔世界反映现实社会,揭露明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小说所描绘的以玉帝为代表的天宫,包括地府、西天等神权机构不但在行政设置上与人间仿似,而且在行为处事上也了无二致,其昏庸腐朽如出一辙。天宫统治集团经孙悟空一闹,不但暴露了其力量上的虚弱,同时也暴露出玉帝的贤愚莫辨、天将的儒弱无能、天仙的欺骗伎俩和整个天庭的嫉贤害能。西天号称极乐世界却公然索受贿赂,两个尊者阿傩和迦叶因索贿未得便用假经骗人,气得连一向仁慈宽大的唐僧也说:“这个极乐世界,也还有凶魔欺害喱!”至于地府,更是藏奸纳垢、营私舞弊的地方。唐僧师徒所经历的九个人间王国,国王也大都是昏君,弄得妖邪横生。总之,作品里所描写的这些天宫、地府、西方极乐世界和人间王国,无一处不充满着肮脏和丑恶,从而象征性地反映了人间皇帝的昏聩、朝廷的腐败和世道的黑暗。

小说中所描写的妖魔鬼怪大都影射当时不法的权豪势要,它们是为害百姓的社会恶势力的象征。如圣婴大王红孩儿的搜刮无度、驼罗庄鳞蛇怪的嗜杀成性、如意真仙的投机敛财、金鱼妖的强取豪夺等等,明显都与现实紧密相连,活画出一幅明代中期的百丑图,深刻地反映了明代社会官府剥削、豪强横行的社会现实和花样繁多的赋税役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小说中的妖魔许多与神、佛有着密切的关系。诸如狮驼岭的大鹏鸟、无底洞的老鼠精等,这些形象寓意着统治者纵容鹰犬作乱,甚至上下勾结,互相包庇,影射了明代贪官污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针对明代“崇道灭佛”的政策反其道而行之,小说中采取了“崇佛抑道”的态度,对道教极尽讽刺挖苦、揶揄嘲弄之能事,这种嘲讽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小说中写了很多作恶多端的道士,如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三个大仙和比丘国的国丈等。他们或妖言乱政、或图谋不轨,但却得到了君王的信任,任意妄为,这便有影射明世宗好道的迹象。据载,明世宗极好道教,还把道士邵元节、陶仲文等封为“真人”,官至礼部尚书。这些道人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书中还极力描写车迟国国君信任妖道,大肆捕拿和尚。这种描写里又有厂卫特务统治的影子。小说所揭露、讽刺的对象,在明代的现实生活中都能找到影子和依据。

二、歌颂了敢于向封建权威挑战的叛逆精神和英雄行为

首先,孙悟空是一个敢闹天庭敢闯地府的无畏之人;其次,孙悟空是一个有智有勇、扫荡群魔的正义之剑。无畏与智勇使这个人物大放异彩,这也是这部书的价值和精华所在。因其无畏,所以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法所约束;敢于反上天庭,高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打得天兵天将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群仙惊慌失措;敢于硬闯地府,勾划生死薄,使得阎王躬身作揖,不敢招惹;敢于搅闹龙宫,老龙王只得恭迎恭送;敢对观音不敬;敢骂如来不公;他更是从不把俗世国王放在眼里。这种敢向一切权威挑战,敢于蔑视一切神圣的大无畏精神,是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的基本特征,也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个性精神。孙悟空因为有智有勇,所以他能看破一切伪装,洞察所有真相。作者极力描写孙悟空种种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洞察一切的火眼金睛和睿智清醒的头脑,这实际上是对智勇的颂扬。如果说诸葛亮是古代人民智慧的化身,那么孙悟空则可被视作古代人民勇敢的化身。

《西游记》由“大闹天宫”和“西天取经”两个思想意义不同的故事构成,因此出于情节发展的需要,小说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失败和最终皈依佛门,孙悟空的英雄悲剧是作者封建正统思想在作品中的反映。在形象塑造上,尽管孙悟空本领高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但却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这是孙悟空作为一个反抗者的悲剧;五百年后,孙悟空得观音点化,护送唐僧取经,先前虽不改昔日的英雄本色,但被套上了紧箍之后渐渐被驱服了心性,“改恶从善”,一心向佛,并最终皈依佛门,这是孙悟空作为一个屈服者的悲剧。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两个矛盾的方面,体现了作者思想观念的复杂和矛盾,也体现了他认识的迷茫和局限。但作为艺术形象本身,孙悟空敢于斗争、不畏强暴、坚韧顽强、活泼爽朗、恢谐乐观的性格却是前后一致的。全书以它贯通线索,把前后两个故事联结起来,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思想倾向:暴露社会黑暗,否定不合理的社会秩序;歌颂人民坚韧不拔的反抗斗争。 [49]

三、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的心学思想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既不是直接地抒写现实的生活,又不类于史前的原始神话,在它神幻奇异的故事之中,诙谐滑稽的笔墨之外,蕴涵着某种深意和主旨。对此,历来的评论家作过种种探讨,大致从认为“幻中有理”,到强调“幻中有趣”“幻中有实”,有一个曲折的历程。应该说,小说本身的确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支撑某一倾向的依据。但就其最主要和最有特征性的精神来看,应该说还是在于“游戏中暗藏密谛”(李卓吾评本《西游记总批》),在神幻、诙谐之中蕴涵着哲理。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上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

《西游记》想通过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是一清二楚的”、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切”,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小说特别选用了“心猿”这一典型的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一些回目和诗赞也非常直接和明白地表现了这一寓意,回目如“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第一回),“九九数完魔灭尽,三三行满道归根”(第九十九回)等不少就是用修心炼性的术语所构成的。在诗赞中,说美猴王道:“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内观不识因无相,外合明知作有形”(第一回);“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思深,……马猿合作心和意,紧缚牢拴莫外寻”(第七回),这清楚地表明了作者早把孙悟空当作人心的幻相来刻画的。再从全书内容的构架来看,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孙悟空大闹天宫;二、被压于五行山下;三,西行取经成正果。这实际上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为了表现“心猿归正”的总体设计,作品还让孙悟空不时地向唐僧直接宣传“明心见性”的主张。例如,第二十四回唐僧问悟空何时可到西天雷音,悟空答道:“只要你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第八十五回,悟空还用乌巢禅师的《多心经》提醒唐僧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顿使唐僧明了:“千经万典,也只是修心。”正因为《西游记》在总体上是十分清楚地宣扬了与道家“修心炼性”、佛家“明心见性”相融合的心学,故难怪早期的批评家都认同《西游记》隐喻着“魔以心生,亦以心摄”的思想主旨,乃至到鲁迅在强调小说“出于游戏”的同时,也说:“如果我们一定要问他的大旨,则我觉得明人谢肇淛说的‘《西游记》……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意之驰,其始之放纵,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这几句话,已经很足以说尽了。”(《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五讲)

《西游记》的作者在改造和加工传统的大闹天宫和取经的故事时,纳入了时尚的心学的框架,但心学本身在发展中又有张扬个性和道德完善的不同倾向,这又和西游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沉淀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相结合,就使《西游记》在具体的描绘中,实际上所表现的精神明显地突破、超越了这一预设的理性框架,并向着肯定自我价值和追求人性完美倾斜。具体而言,假如说前七回主观上想谴责“放心”之害,而在客观上倒是赞颂了自由和个性的话,那么以第七回“定心”为转机,以后取经“修心”的过程,就是反复说明了师徒四人在不断扫除外部邪恶的同时完成了人性的升华,孙悟空最终成了一个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孙悟空出世不久,在花果山就不想“受老天之气”“独自力王”“享乐天真”。从表面上看来,他“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自由自在”,但当他想到暗中还有个“阎王老子管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于是他想方设法,打到阴司,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一概勾掉,向十殿阎王宣告:“今番不伏你管了!”作者在具体描写美猴王的这种不受任何管束、追求自由自在的所作所为时,并没有直接说明这就是“放心”行径的形象注脚,甚至也没有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多少贬义,故留给读者的印象只是他能为追求自由而敢作敢为,像明代叶昼评悟空在阴司的除名之举时就赞道:“爽利,的是妙人!”后来他大闹天宫,原由是:“玉帝轻贤”,“这般渺视老孙!”第一次请他上天,只安排他做一个未入流的“弼马温”,他深感到自己这个“天生圣人”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个人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活活的羞杀人!”于是打出南天门而去。第二次请他上天,虽然依着他给了个“齐大大圣”的空衔,却是“有官无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尊重,于是他“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反出天门。他说“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甚至说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列我家”,都是顺着强调自我的思路而发出的比较鲜叫和极端的声音;这种希望凭借个人的能力去自由地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愿望,正是明代个性思潮涌动,人生价值观念转向的生动反映。然而,作者并不赞成孙悟空“只为心高图罔极,不分上下乱规箴”,不希望否定整个宗法等级制度,当孙悟空“欺天罔上”,叫嚷“将天宫让与我”时,作者就让如来佛易如反掌地将他压在五行山下,这形象地反映了封建的等级社会还是不可动摇,维护这个社会的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不论你叫嚷“强者为尊”,还是追求“自由自在”,都只能在适度的范围内进行。总之,从孙悟空出世到大闹天宫,作品通过刻画一个恣意“放心”的“大圣”,有限度而不自觉地赞颂了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相合拍的追求个性和自由的精神。 [54]

小说的主要篇幅是描写孙悟空从唐僧师徒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这八十一难有不少是模式相同的,前后很难找到某种内在的逻辑联系,因而给人以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这些周而复始、形形色色的险阻与妖魔,都是用来作为修心过程中障碍的象征。小说第十七回曾予以点明:“菩萨、妖精,总是一念。”换言之,妖魔实即生于一念之差。所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小说描写了八十一难的磨炼,无非是隐喻着明心见性必须经过一个长期艰苦的“渐悟”过程。但是,当作者在具体描绘孙悟空等人历尽艰险,横扫群魔的所作所为时,往往使这“意在笔先”的框架“淡出”,而使一个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凸现。在这些形象中,孙悟空尤为鲜明地饱含着作者的理想和时代的精神。

孙悟空在取经过程中,仍然保持着鲜明的桀骜不驯的个性特点,这正如在第二十三回中猪八戒对他的评价:“我晓得你的尊性高傲。”他不愿处于“为奴”的地位(第七十一回),从不轻易地对人下拜,“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我也只是唱个喏便罢了”(第十五回),至于一般的神灵更是不放在眼里,稍不称意,就要“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同上)作为一个皈依教门的和尚,却还把闯地府、闹天宫当作光荣的历史屡加夸耀:对于那个专门用来“拘系”“收管”他,不让他“逍遥自由耍子”的紧箍儿,则一直念念不忘能“脱下来,打得粉碎,切莫叫那甚么菩萨,再去捉弄他人”(第一百回)。这都表现了取经路上的孙悟空还是那样的反对束缚、尊重自我和向往自由,具有一种强烈的个性精神;但是,这时的孙悟空毕竟不同于先前的齐天大圣,他已肩负着协助唐僧去西天取得真经的崇高使命。取经,本是一种事业,实际上已成了他所坚韧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翻山越岭,擒魔捉怪,吃尽千辛万苦,排除重重困难,从不考虑个人私利,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在被人误解,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唐僧念着紧箍咒、赶回花果山时,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第三十回)。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就成了取经路上孙悟空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

当然,孙悟空等在经历八十一难的具体过程中,是作为一个解除魔难的英雄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在他眼里,没有越不过的险阻,没有镇不住的妖魔,凭着他的顽强拼搏,都能化险为夷,逢凶变吉。在战斗中,他又能随机应变,善于斗智,一会儿变作小虫出入内外,一会儿又化成妖精的母亲或丈夫等去迷惑他们,常常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弄得敌人晕头转向,防不胜防。孙悟空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扫除众魔,自己也由魔变成了佛,这也就自然地使他的品格更显出完美性和普遍性。而事实上,他的那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孙悟空就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西游记》就在游戏之中呼唤着孙悟空这样的英雄。 [54]

艺术特色

艺术想象

《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生死,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在这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书中的角色多是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而故事则是上天入地,翻江倒海,斩妖除怪,祭宝斗法;作者把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的美。这种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有些就好像现实的影子,有些又包含着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非常入情入理。那富丽堂皇、至高无上的天宫,就像人间朝廷在天上的造影;那等级森严、昏庸无能的仙卿,使人想起当朝的百官;扫荡横行霸道、凶残暴虐的妖魔,隐寓着铲除社会恶势力的愿望;作者歌颂上天入地、无拘无束的生活,也同时借小说寄托着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理想。 [50]

结构框架

在某种意义上,《西游记》和西方的流浪小说有很大的相似处,师徒四人一起经历了一切,而事件之间其实并没有严格的顺序关系,在这个意义上,《西游记》丰富了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 [50]

《西游记》为全书设定的情节框架是神本佛本准则体系,在取经原由的构思中,书中设置了由帝王、将相、天帝、佛仙合力经营的实施方案,即“佛祖造真经、观音寻善信、魏征斩老龙、唐王入冥还阳、玄奘领旨求经”等一系列大周折,接着更以全书五分之四以上的篇幅,叙述了取经途中经历的劫难,最后以取回真经功德行满,传经东土,五圣成真收尾。围绕这一宗教故事主线的大大小小情节,作者在叙事语言和议论抒情的诗词歌赋中,无不或显或隐地蕴涵着佛仙至上、仙佛合宗的精神立意,从而使之成为统驭全书人物定性与情节开合的整体情节框架。 [55]

人物形象

小说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很好地结合了起来。这三者的结合,就产生了很多外形各不相同,个性有着明显差异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西游记》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很有特色,做到了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所谓“物性”,就是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保持其原有的形貌和习性,如鸟精会飞,蝎子精有毒刺,蜘蛛精能吐丝等,就是他们的性格,也往往与之相称,如猴子机灵,老鼠胆小,杏树有轻佻之姿。这些动物、植物,一旦成妖成怪,就有神奇的本领,则是具有了“神性”,使它们从“真”转化为“幻”。然而,作者又同时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他们,将妖魔鬼怪人化,使他们具有“人性”,将“幻”与人间的、更深层次的“真”相融合,从而完成了独特的艺术形象的创造。例如书中的孙悟空,长得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等习性,同时他又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的本领,但虽然会千变万化,却往往还要露出“红屁股”或“有尾巴”的真相。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理想中的人间英雄。他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而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捉弄人,具有凡人的一些弱点,他就是一只石猴在神化与人化的交叉点上创造出来的“幻中有真”的艺术典型。 [50]

诙谐手法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悠久传统,寓庄于谐的手法在《西游记》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西游路上的一切几乎都不能逃脱被孙悟空调侃、玩笑,比如第七十七回,写唐僧受困狮驼城,悟空去灵山向如来哭诉;当佛祖说起“那妖精我认得他时”,行者猛然提起:“如来!我听见人说讲,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当如来说明妖精的来历后,行者又马上接口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这一句俏皮话,就把佛祖从天堂拉到了人间。又如第二十九回写猪八戒在宝象国,先是吹嘘“第一会降(妖)的是我”,卖弄手段时,说能“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牛皮吹得震天响。结果与妖怪战不上八九个回合,就撇下沙僧先溜走,说:“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这一段戏笔,无疑是对好说大话、只顾自己的猪八戒作了辛辣的嘲笑。这种戏言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50]

象征意义

从现行通俗读本来看,四大名著中只有《西游记》以百回结构,其余三本都为一百二十回。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小说自身内容叙述篇幅需要,另一方面更是由作者精心结撰,表达深层意蕴所设定。石麟认为回目“主要功能是叙事,即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某回书的故事梗概”,同时便于读者检索章节。唐僧师徒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三藏真经,佛家讲求功德圆满,第九十九回菩萨算到唐僧师徒还差一难,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最后一难通天河落水湿经书是为“凑足”佛教所言的圆满。数字“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深厚的文化内蕴,《周易》六十四卦中将“九”称为阳爻。“九者,老阳之数,动之所占,古阳称焉。”“九”是一个至阳的极数,刘师培在《古书疑义举例补》一书中写道:“凡数指其极者,皆得称之为‘九’”。取经难数设定九九八十一难,为九个九之和,这种“九九”的累复一方面表现取经之难,另一方面表现取经果业之大。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已经抵达西天,如果正常叙述下去,应该结束于第九十九回,难数也只有八十,即达不到修行圆满之意。最后一难的设定是相当巧妙的,一方面师徒四人完成了既定的九九八十一难,做九九归一,功德圆满;另一方面设定在第九十九回,“九十九”作为最大两位数,再进一步即是以百回做结,象征最为圆满,即是一了百了,作为一个结束,同时又作为一个新的开始,即九九始归“一”。

小说中通天河一难,关目设计十分奇特。唐僧一行人翻山越岭走了五万四千里抵达通天河,通天河在里程上居于取经中段,又在回目上居于中间,唐僧师徒取经而回在这里迎受了最后一难。通天河一难的完成实现了其人生的终极目的,结束了十世修行的定数,由始(第九回出世,江流儿)而中(第四十九回过通天河)到终(第九十九回落难通天河),终结九九八十一难,这样唐僧(金蝉子)前九世的修行在第十世得到了圆满,也是唐僧在这一世的圆满,最终得正果。 [56]

“五行”指代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物质,构成世间万物基础,世间万物都遵循生克规律。从《西游记》回目标题设定来看,包含五行思想,第二十二回“五行匹配合天真 认得从前旧主人”、第五十七回“五行生克情无顺 只待心猿复进关”、第五十八回“中道分离乱五行 降妖聚会合元明”等;从小说叙述内容来看,孙悟空属性为金、猪八戒属性为木无疑,第三十二回“平顶山功曹传信 莲花洞木母逢灾”、第四十二回“心猿遭火败 木母被魔擒”、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等都可看出作者之意。正如石麟所言:“‘心猿’‘金公’‘金’均指孙悟空,‘木母’‘木’、均指猪八戒,‘黄婆’和‘土’则指沙僧。白龙马应当属火性。从五行角度分析,王充《论衡·物势篇》言:“巳火也,其禽蛇也”蛇性属火,那么由蛇演变而成的龙自然也就性属“火”。

唐僧是钦定的取经人,出生即离开母亲,被金山寺和尚所救,遇金(金山寺前)则活。在五行相生结构中,悟空性属金,金生水。换言之,悟空在整个取经过程中充当唐僧的活命稻草,没有悟空唐僧寸步难行。小说中几次关于水难的记载:鹰愁涧、流沙河、黑水河、通天河,悟空却对水中妖怪束手无策,对唐僧的紧箍咒同样无能为力。第四十九回,当唐僧被抓到通天河下之时,感到取经无望嘤嘤的哭,悟空劝道:“师父莫恨水灾,经云,土乃五行之母,水乃五行之源。”唐僧作为一个肉眼凡胎是很难完成取经任务的,而悟空们正是由他解救,从这个意义上说唐僧不仅仅是悟空们的师傅更是其再生父母。唐僧作为取经之源,似乎与水存在某种联系,遭遇水难,但他有着水一样的韧性,坚持取经事业从不懈怠;正是他身上这种水性,以水滴穿石的力量穿透了“顽石”悟空,最后取经成功。性属水(五行之源)那么就有其合理性了。

如此,唐僧师徒五人之间形成了一个与五行相关的圆形封闭对应关系。悟空作为取经的主要力量,却受唐僧的紧箍咒控制;八戒总能取得唐僧信任,却怕悟空;沙僧和白龙马是虔诚的取经者,沙僧以“土”的“粘合性”团结着整个队伍。师徒五人并非一个简单的属性划归,而是一种复杂立体的关系图式,西天取经则作为五人间核心连接点。 [56]

后世影响

国内影响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所以说《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者。 [6]

《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 [1]

《西游记》对后世神魔小说的创作有很大影响。明末就有人写了《续西游记》和《后西游记》,内容大致模仿《西游记》。另外,像杨志和的《西游记传》和朱鼎臣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也都和《西游记》有直接的关系。明末董说写的十六回《西游补》,内容情节更自成局面,文笔也颇具特色。 [24]

国际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大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被译为西文,《西游记》渐渐传入欧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语, [1]日文译本最多约三十多种。海外对《西游记》研究十分注重,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书过程、语言特色、版本源流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作品以很高的评价。1988年5月在新加坡举办的“世界华文书展”上,《西游记》读物就有五十多种,连环画《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大闹天宫》等使少年儿童爱不释手。《西游记》主人公孙悟空形象在日本的书籍、漫画和电视广告中频繁出现。美猴王孙悟空的形象在韩国是家喻户晓的。美国梁挺博士编著的《超时空猴王》更是将科学技术与孙悟空联系起来,让孙悟空在宇宙空间里大显神通。孙悟空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使者出现于中、法两国电影工作者合拍的《风筝》中。猪八戒也不甘落后,以《猪八戒背媳妇》为名的木偶剧曾在匈牙利举行的国际木偶节上获得最高奖。大量事实说明,西游文化已超出了作品本身和中国范畴,走向了世界。 [1]

当地时间2021年12月12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7集俄语动画片《西游记》精编版首次在俄罗斯新媒体平台播出。 [20]

衍生作品

《西游记》衍生作品列表

小说

杂剧

京剧

《西游补》——明末董说著 [9]

《后西游记》——清初佚名著 [9]

《西游记前传》——致宁著 [10]

《悟空传》——今何在著 [11]

《西游日记》——今何在著 [12]

《大泼猴》——甲鱼不是龟著 [68]

《通天河》一卷 [13]

《盘丝洞》一卷 [13]

《车迟国》一卷 [13]

《无底洞》一卷 [13]

《西天竺》一卷 [13]

《无底洞传奇》一卷 [13]

《唐王游地府》 [14]

《李翠莲》 [14]

《刘全进瓜》 [14]

《水帘洞》(又名“花果山”) [14]

《拜昆仑》

《闹地府》 [14]

《闹龙宫》

《美猴王》

《弼马温》

《安天会》(后改编为“闹天宫”) [14]

《五行山》 [14]

《高老庄》 [14]

《鹰愁涧》 [14]

《流沙河》(又名“收悟净”) [14]

《三打白骨精》

《五庄观》(又名“万寿山”) [14]

《黄袍怪》(又名“宝象国”) [14]

《平顶山》(又名“莲花洞”) [14]

《火云洞》(又名“红孩儿”) [14]

《车迟国》

《通天河》

《金兜洞》

《女儿国》(又名“女真国”)

《双心斗》(又名“真假美猴王”)

《琵琶洞》

《孙悟空大破玄虚洞》

《芭蕉扇》(又名“火焰山”“白云洞”) [14]

《盘丝洞》 [14]

《金刀阵》

《无底洞》(又名“陷空山”) [14]

《九狮洞》(又名“竹节山”) [14]

《狮驼岭》(又名“狮驼国”) [14]

《红梅山》(又名“金钱豹”)

《盗魂铃》(又名“二本金钱豹”“八戒降妖”) [14]

《禅悟》

《五百年后孙悟空》 [19]

《真假美猴王》 [25]

《戏八戒》 [26]

《智激美猴王》 [27]

《闹天宫》

《十八罗汉斗悟空》 [28]

《十八罗汉斗收大鹏》 [29]

衍生影视动画

电影

作品名

年份

备注

《盘丝洞》

1927 [15]

-----------------------------------------

《西游记》

1966

-----------------------------------------

《铁扇公主》

1966

-----------------------------------------

《新孙悟空72变》

1976

中国台湾制作,剧情到孙悟空被压五指山结束

《李世民游地府》

1978

中国台湾版,沈雪珍、杨群、岳阳、秦梦主演

《新西游记》

1982

中国台湾版

《西行平妖》

1991

中国香港版

《大话西游》

1995

中国香港 [16]

《猴王》(The Monkey King)

--------

美国,由Peter MacDonald导演,俗称美版西游记

《西游·降魔篇》

2013

由周星驰总制片、监制、编剧、导演,文章、舒淇主演 [17]

《西游记之大闹天宫》

2014

中国香港,周润发、甄子丹主演

《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016

中国香港,郭富城、冯绍峰、巩俐主演 [18]

《西游·伏妖篇》

2017

------------------------------------------

《悟空传》

2017

------------------------------------------

《西游记:女儿国》

2018

------------------------------------------

《西游记真假美猴王》

2025

中国,六小龄童、马德华主演 [70]

电视剧(中国)

作品名

年份

备注

《西游记》

1986

杨洁导演,六小龄童、汪粤、徐少华、迟重瑞、马德华、闫怀礼等主演 [30]

《西游记》

1996

张卫健饰演孙悟空 [34]

《西游记》(贰)

1998

陈浩民饰孙悟空,1996版的续集 [35]

《西游记续集》

2000

86版西游记几个未拍故事的补遗。原班人马出演

《西游记后传》

2000

曹荣饰孙悟空

《齐天大圣孙悟空》

2002

由张卫健饰演孙悟空,共40集 [36]

《西游记》

2010

通称浙版西游记,程立栋导演,费振翔、陈司翰等主演 [38]

《西游记》

2011

通称张版西游记,张纪中制片,张建业导演,吴樾、聂远、臧金生、徐锦江等主演 [37]

《天真派西游记》

2019

葛奕、段智文、万君逸、董家忱等主演。 [7]

电视剧(日本)

名称

年份

备注

《西游记》

1993

1993年日本电视台开播40周年纪念电视剧,本木雅弘、宫泽理惠主演 [22]

《新西游记》

1994

日本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唐泽寿明扮演,内容包括金银角大王、真假悟空等,设定提婆达多为唐僧师徒的主要对手。剧中加入大量CG特效并以此为卖点。

《西游记》

2006

由富士电视台重拍并播出,孙悟空由香取慎吾扮演 [21]

电视动画

片名

备注

西游记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天上掉下个猪八戒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美猴王

CCTV主导制作的动画片,共52集。

幼幼西游记

东森幼幼台制作的动画片,共10集。

梦幻西游

广州蓝弧动画制作的动画片,共4季。

电影动画

片名

备注

铁扇公主

1941年

猪八戒吃西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火焰山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8年

大闹天宫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64年

丁丁战猴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0年

人参果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

小八戒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3年

金猴降妖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年

西游记之三件宝贝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9年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聚合影联,2015年7月10日

西游记之再世妖王

星皓影业,2021年4月3日

游戏与漫画

名称

备注

梦幻西游 [69]

网易游戏

西行纪

中国香港漫画

作品评价

中国评价

明代戏笔主人《忠烈全传序》:二书(《西游记》《金瓶梅》)“专工虚妄,且妖艳靡曼之语,聒人耳目”,然“存贤者知探其用意用笔,不肖者只看其妖仙冶荡,是醒世之书反为酣嬉之具矣”。 [59]

明代诗人谢肇淛《五杂俎》:《西游》曼衍虚诞,而其纵横变化,以猿为心之神,以猪为心之驰,其始之放纵,上天下地,莫能禁制,而归于紧箍一咒,能使心猿驯伏,至死靡他,盖亦求放心之喻,非浪作也。 [31]

明代小说评点家李卓吾《李卓吾批评西游记》:读《西游记》者,不知作者宗旨,定作戏论。余为一一拈出,庶几不理没了作者之意。即如第一回,有无限妙处。若得其意,胜如馨翻一大藏了也。篇中云:《释厄传》,见此书读之,可释厄也。若读了《西游》,厄仍不释,却不辜负了《西游记》么? [52]

清朝张书绅《新说西游记总批》:或问《西游记》果为何书?曰实足一部奇文,一部妙文。无一不奇,所以谓之奇书。 [58]

清朝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读《三国》胜读《西游记》。《西游》捏造妖魔之事,诞而不经,不若《三国》实叙帝王之事,真而可考也。且《西游》好处,《三国》已皆有之。 [58]

清代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西游》玄虚荒渺,论者谓为谈道之书,所云“意马心猿”、“金公木母”,大抵“心即是佛”之旨,予弗敢知。 [58]

清代汪憺漪《西游证道书》:唐僧为金蝉转生,志浩行芳。取经一事,功德宏远,故得称“旃檀功德”。行者炼魔降怪,所向无前,故称为“斗战胜”。此二圣之成佛,无智愚皆知其必然者也。至于八戒之“净坛”,沙僧之“金身”,白马之“天龙”,又无不名称其实。世尊之程功授职,毫发不爽如此。且唐僧、行者,向来固望观音大士而稽首恐后者也。今乃一旦位乎上,而绝不以为嫌。然则选佛场中之与朝家选士,选官之格,岂不霄壤悬隔也哉?绝好收场,如此方是永脱轮回,一了百了,不须下回分解,亦不许下回分解矣。 [62]

清代道教内丹家刘一明《西游原旨读法》:《西游》取真经,即取《西游》之真经。非《西游》之外,别有真经可取,是不过借如来传经,以传《西游》耳,能明《西游》,则如来三藏真经即在是矣。 [62]

现代文学家郑振铎《中国文学史》:从《唐太宗入冥记》以后,叙述太宗、玄奘之事者,不知多少,而集其大成者则为吴氏此作。其后虽更有《后西游记》、《续西游记》以及《西游补》之属,然方之吴氏的所作,则似乎皆有“续貂”之感。 [57]

现代文学家胡适《西游记考证》:①《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说、神话小说;他并没有什么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玩世主义。这点玩世主义也是很明白的;他并不隐藏,我们也不用深求。②这部书的结构在中国旧小说中,要算最精密的了······《西游记》还有一点特多长处,就是滑稽意味,拉长了脸孔整天说正经话,那是圣徒菩萨的行为,不是人的行为。《西游记》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一部绝大神话小说,就在于此。 [32] [53]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然作者虽儒生,此书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原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33]

现代古典文学研究家浦江清《中国文学史稿》:《西游记》有追求解放的思想和平等观念。对于封建社会看得深刻,作者有生活经验和识别、表达能力,将这些巧妙地表达在文艺作品中。内里所包含的思想是丰富深刻的,所以儿童读它有味,成年人读它也有味。 [60]

外国评价

英国汉学家安东尼:“《西游记》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精品之一。” [61]

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斯妥也夫斯基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 [61]

版本系统

明代刊本

《西游记平话》:明初的此部平话已有:如来欲传经东土,观音大唐寻取经人,唐僧身世,孙悟空孙行者,齐天大圣闹天宫,和二郎神争斗,被压山下,唐僧救出,沙和尚,猪八戒,车迟国,狮陀国,黑熊精,黄风怪,红孩儿,白鼠精,蜘蛛精,蜈蚣精,狮子怪,火炎山,女儿国等故事。

《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此本是现存诸版本中最重要者。因其中有“金陵唐氏世德堂校梓”字样,故学界简称其为“世本”。此本间题“金陵荣寿堂梓行”、“书林熊云滨重锲”,故此本实是由两种或三种版本混合而成。 [8]

《新镌全像西游记传》:因其书题“清白堂杨闽斋梓行”,故学界简称其为“清白堂本”或“杨闽斋本”。 [8]

《唐僧西游记》:学界简称为“唐僧本”。此本今存两本:其一有“全像书林蔡敬吾刻”的木记,简称“蔡敬吾本”。其二有“书林朱继源梓行”字样,简称“朱继源本”。 [8]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学界简称其为“李本”。 [8]

《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因其中有“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 书林莲台刘求茂绣梓”字样,故学界简称为“朱本”或“刘莲台本”。 [8]

《西游记传》:此本有明刊单行本和《四游记》本。因其中有“齐云杨致和(阳至和)编”等字样,学界称其为“杨本”或“阳本”。 [8]

清代刊本

《西游证道书》:可简称为“证道本”。 [8]《西游证道书》初刊于康熙二年(1663),是《西游记》流传过程中的重要版本之一。其全称为《新镌全像古本西游证道书》,编者是明末清初的汪象旭、黄太鸿。 [64]《西游证道书》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第九回加上了唐僧出身故事,即"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其二,在书名上冠以"证道"二字,并增加了"天历已巳翰林学士临川邵庵虞集撰"的"原序"及《丘长春真君传》等文。作《证道书》的人是残梦道人澹漪子。 [64]

《西游真诠》:可简称为“真诠本”。 [8]

《新说西游记》:可简称为“新说本”。 [8]

《西游原旨》:可简称为“原旨本”。 [8]

《通易西游正旨》:可简称为“正旨本”。 [8]

《西游记评注》:因其中有“含晶子评注”等字样,故简称“含评本”。 [8]

《西游记记》:因其中有“怀明手订”等字样,故简称“怀明评本”。 [8]

现存版本

现存主要版本有明万历二十年(1592)金陵世德堂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书林杨闽斋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明崇祯李卓吾评本,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日本内阁文库;清初原刊《西游证道书》本,藏日本内阁文库;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芥子园刊《西游真诠》本,藏国家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清乾隆书业公记藏板《新说西游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乾隆十四年(1749)其有堂刊《新说西游记》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文盛堂刊《西游证道书》本,藏浙江省图书馆;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西游真诠》本,藏上海古籍出版社;清嘉庆十三年(1808)栖云山藏板《西游原旨》本,藏甘肃省图书馆;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护国庵刊《西游原旨》本,藏上海辞书出版社;清道光十九年(1839)德馨堂刊《通易西游正旨》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光绪十年(1884)校经山房刊《西游真诠》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光绪上海味潜斋石印《新说西游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金陵世德堂刊本,书林杨闽斋刊本、清初原刊本、其有堂刊本、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本及护国庵刊本等,1985年中国书店影印上海味潜斋石印本,1989年岳麓书社“古典名著普及文库”排印本,199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排印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书林杨闽斋刊本,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1991年齐鲁书社“明代四大小说”,199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李卓吾评本,1993年中华书局排印清初原刊本。 [46]

作品争议

自章回小说《西游记》诞生以来,有关该书作者之争就未曾停歇,代表性观点有丘处机、陈元之、华阳洞天主人、李春芳、吴承恩等诸说 [40]。《西游记》明刊本不题撰人,至清初汪象旭《西游证道书》始以为丘处机作,后吴玉搢据明代天启《淮安府志》及小说中的淮安方言推断作者为吴承恩。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据历代《淮安府志》及钱大昕、纪昀、丁晏、吴玉搢等的记载,确定吴承恩为《西游记》的作者。应该说,鲁迅勾索古籍,排比众说,所下的结论还是相当谨慎的,也因此得到了当时大多数学者的认同,自此国内学术界基本上接受了这一说法。在当时虽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如1933年俞平伯在《驳〈跋销释真空宝卷〉》中即对此提出质疑,然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在海外及中国台湾学者中,如田中严、太田辰夫、矶部彰、杜德桥、余国藩、张静二、郑明娳等,则对吴承恩著《西游记》一说持保留、怀疑甚至否定态度。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章培恒率先发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一文,提出现有材料并不能证明吴承恩确为《西游记》的作者,打破了国内学术界多年以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沉默,引发了一场关于作者问题的大讨论。按诸学者争论的出发点并结合其研究方法,可把有关讨论概括为吴承恩说、丘处机说、陈元之说三大说。否定吴承恩著作权的有章培恒、杨秉祺、李安纲、黄霖诸人,维护者则有苏兴、刘怀玉、钟扬、杨子坚、陈澉、刘振农、蔡铁鹰等。重提丘处机说的主要是海外及中国台湾学者,如张易克、柳存仁、陈敦甫、陈志滨,国内倡此说者有金有景,吴圣昔则大力反驳。陈元之说的提出是伴随着对“华阳洞天主人”的研究而出现的,九十年代以后,有些研究者在否吴、否丘的基础上,把作者人选的范围转向陈元之,重新审视华阳洞天主人、陈元之、作者三者的关系,提出陈元之即华阳洞天主人即作者三位一体的观点。首倡此说者为陈君谋,对之作了更深刻论述的是张锦池,但此说在提出新论的同时,也面临着反驳,如廉旭、吴圣昔、宋克夫等都对此提出驳议。

在这三大说中,吴承恩说仍不易轻易否定,丘处机说与小说文本有凿枘不合且难以自圆其说之处,陈元之说富有创见,但陈元之显非真名,其人究竟为谁,仍是一个谜。可见,作者问题的真正解决还有待于学者们更深入地思考与研究。 [23]

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江苏淮安)人,明代小说家。曾祖吴铭、祖父吴贞曾分别任过县学训导、教谕,其父吴锐,以经商为生,六经诸子百家莫不观览,乐观旷达。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长期寓居南京,靠卖文补贴家用。后出任过长兴县丞,但由于看不惯官场黑暗,不久就愤而辞官。后又担任过与县丞品级相近的闲职荆府纪善。晚年归居乡里,放浪诗酒,贫老以终。 [43]

参考资料

1滕雯主编.连云港西游记文化.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28

2李炳海主编.中学生30部必读名著赏析.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2.第274-278页

3(明)吴承恩著. 西游记[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0.05.目录页

4张英伟编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07.178

5郭发仔责任编辑;杨森.明清刊本《西游记》“语图”互文性研究.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3.第84页

6任文醮.一部杰出的古代神魔小说——吴承恩和他的《西游记》[J].三角洲,2002,(第2期).11-12

7天真派西游记 (普通话/原版/2019).腾讯视频 [引用日期2020-04-15]

8曹炳建,齐慧源.《西游记》版本研究小史[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5期).32-39

9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2.第1007页

10致宁著. 西游记前传[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15.05.版权页

11邵燕君,薛静主编.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 典文集.桂林.漓江出版社.2019.02.第90页

12参考文献格式 : 今何在著. 西游日记[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07.版权页

13苏州市文化局,苏州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苏州戏曲志.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10.第422页

14鲁德俊著.名人与戏曲.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3.08.第204-206页

15盘丝洞 ( 1927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1-09-17]

16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 ( 1995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1-09-17]

17西游降魔篇.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1-09-17]

18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The Monkey King 2 (2016).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1-09-17]

19《CCTV空中剧院》 20190419 京剧《五百年后孙悟空》.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1-11-29]

20俄罗斯首次播放中国动画片《西游记》.国际在线 [引用日期2021-12-12]

21西游记.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2-14]

22西游记 ( 1993 ).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2-14]

23《西游记》作者之争.中国文艺网 [引用日期2022-02-14]

24吴兴勇.中国古代旅行家传 玄奘.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8.10.第315页

25《CCTV空中剧院》 20161231 京剧《真假美猴王》.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8]

26[梨园闯关我挂帅]京剧《戏八戒》 表演:张淑景.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8]

27《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 20210318 京剧《智激美猴王》.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8]

28[美猴王争霸赛展演] 京剧《十八罗汉斗悟空》 20131201.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8]

29京剧《十八罗汉收大鹏》黑龙江鸡西市京剧团.央视网 [引用日期2022-02-28]

30西游记 ( 1986 ).Mtime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0]

31萧相恺.为有源头活水来——《西游记》孙悟空形象探源[J].贵州文史丛刊,1983,(第2期).84-92

32竺洪波.西游释考录.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7.04.第140页

33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上海鲁迅研究 2016 秋.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6.12.第44页

34Mtime时光网 —— 电影.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2]

35Mtime时光网 —— 电影.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2]

36Mtime时光网 —— 电影.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2]

37Mtime时光网 —— 电影.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2]

38Mtime时光网 —— 影片.时光网 [引用日期2022-03-22]

39陈代湘.国学概论.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17.09.第266页

40章回小说《西游记》 作者之争-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网 [引用日期2022-04-22]

41潘文年,郭剑敏编著,博雅高等学校通识教育丛书 百部经典名著导读[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8.01,第120页

42周钧韬等主编.中国通俗小说鉴赏辞典.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05.第91-94页

43韦永霞,蔡相宗主编.大学语文上.山东人民出版社.2019.09.第196页

44马春燕,王美玲,杨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1.第257-259页

45潘虹. 《西游记》之创作动机及文学评价[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0, 第41卷(8):77-79.

46张兵主编.500种明清小说博览 上.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07.第85-92页

47苗壮主编.中国古代小说人物辞典.齐鲁书社.1991.05.第465-468页

48芳园主编.中国通史 耀世典藏版.天津人民出版社.2015.03.第361页

49张克军,崔雄权主编.中国古代文学 下.延边大学出版社.2018.08.第295-297页

50马春燕,王美玲,杨杨主编.中国古代文学教程.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01.第257-259页

51浦江清著;浦汉明,彭书麟整理.中国文学史稿 明清卷.北京出版社.2018.08.第114页

52李时人,张兵,刘廷乾编著.西游记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0.第6页

53雅婷,张建霞编著.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 超值金版.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09.第67页

54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2.第165-169页

55平燕, 鄢二星. 奇幻与现实 ——《西游记》小说中的神佛世界[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第19卷(3):97-100.

56卢梦. “圆式”——论《西游记》结构模式[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第36卷(4):11-13,30.

57郑振铎著.中国文学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第745页

58田东江著.了无痕 报人读史札记五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07.第234-236页

59刘荫柏编.西游记研究资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08.第535页

60浦江清著;浦汉明,彭书麟整理.中国文学史稿 明清卷.北京出版社.2018.08.第113页

61方洲著.青年必读书手册.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12.第123页

62吴承恩著.百家汇评本《西游记》 下.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11.第758-759页

63《西游记》作者真的是吴承恩吗.人民网 [引用日期2023-01-30]

64西游记 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 (豆瓣).豆瓣 [引用日期2023-03-28]

65罗静文撰写. 中国古代小说名著[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10.P45

66卸下滤镜 原来你是这样的玉兔和嫦娥.光明网 [引用日期2023-08-18]

67西游记.豆瓣 [引用日期2023-11-13]

68大泼猴(甲鱼不是龟)全本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官方正版 [引用日期2023-12-11]

69《梦幻西游》电脑版官方网站.网易西游题材扛鼎之作 [引用日期2023-12-11]

70西游记真假美猴王Journey To The West:Double Wukongs(2025).1905电影网 [引用日期2024-02-08]


谢选骏指出:人说“最早的《西游记》版本是明代万历二十年金陵世德堂《新刻出像官板大字西游记》,未署作者姓名。”——我看“万历(1573年—1620年)二十年”是1592年,距离但丁之死的1321年已经过去了270年,此间中西交往频繁,大量耶稣会士来华,很有可能传播了意大利《神曲》于中国明朝——所以,与其说“《神曲》是西方版的《西游记》”,还不如说“《西游记》是中国版的《神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中国阴影整合欧洲

《中国阴影笼罩欧洲,西班牙试图扩大对华经济联系》(PATRICIA COHEN 2024年10月31日)報道: 今年1月,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部门,致力于增加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投资与贸易。 今年7月,巴塞罗那港批准了建造一个新码头的计划,这个码头直接连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