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

谢选骏:“资本主义社会”是个伪概念

《“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重田澄男 2011-06-16 [日]重田澄男 著 卫华 译)报道:


日本学者重田澄男(Sumio Shigeta)在德刊《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新辑》2004年卷发表《“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一文,对“资本主义”概念在学术史上的起源、演变和定型作了深入而简明的梳理,文章还特别对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及其相关概念的情况作了考证。现将文章翻译如下。另外,重田澄男2007年在同一刊物上对自己的论述作了补充,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马克思使用相关术语的频率,译者节译了相关内容附在文后。


一、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


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进行研究,首先应当搞清楚,是谁引入这一概念的。其次应当解释,这一概念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被当作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同义词而确定下来的。

第一个对“资本主义”这个词语的起源进行的研究是理夏德·帕索夫在《资本主义:概念和术语的研究》(耶拿1918版)中作出的,该研究详细考察了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根据帕索夫的研究,“资本主义”这一术语首先出现在路易·勃朗1850年的著作《劳动组织》(巴黎第9版)中(帕索夫,第2页)。而让·杜布瓦在他的著作《法国1869—1872年政治和社会词汇》(巴黎1962年版) (伦敦1975年版)中举出了一个更早的使用该词的例子;埃里克·J·霍布斯鲍姆在其《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中将这部著作评价为“详尽的研究”(霍布斯鲍姆,第1页)。根据杜布瓦的研究,“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已经由皮埃尔·勒鲁在他1848年的著作《马尔萨斯和经济学家:是否总有穷人?》(布萨克,巴黎)中使用了(霍布斯鲍姆,第319页;杜布瓦,第25页)。以《牛津英语辞典》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1997年第2版(主编为托姆·博托莫尔,莫尔登,牛津,墨尔本版),则声称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1854年的著作《新来者:一个最值得尊敬的家庭的传记》(企鹅出版社, 1996年伦敦、纽约、维多利亚、多伦多、奥克兰版)是最早使用“资本主义”一词的文献(第72页)。这些分歧甚大的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表明,国际学术界还未能确定地回答,实际上是谁引入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

为了推进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必要更加仔细地看一看同资本主义概念的出现相关的文本以及该文本中出现的术语。

皮埃尔·勒鲁被认为是法国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大卫·欧文·伊文斯在他的著作《浪漫社会主义———皮埃尔·勒鲁和他的同时代者》(布萨克1948年版)中引用了勒鲁的《马尔萨——是否总有穷人?》下面一段文字作为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证据:“资本主义工业(l industrie capitaliste)让我想起布雷斯特和土伦的划桨苦役。我看到整个整个被奴役的民族,在资本主义(capitalisme)的皮鞭下劳作。”(勒鲁, 1848年版第25页;伊文斯,第81页)。然而在勒鲁该著作的第二版中,“资本主义”一词消失了,同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我看到整个整个被奴役的民族,在资本家(capitaliste)的皮鞭下劳作。”(勒鲁,1849年版第28页)。在这里,“资本主义”一词换成了“资本家”。由此可以推测,“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对于勒鲁来说同“资本家”这一术语的含义一样。

在法国二月革命期间,路易·勃朗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政府内阁的社会主义者,在他那里“资本主义”概念是这样使用的:“让我们看看,构成巴师夏先生全部论证的基础的诡辩是什么。这种诡辩就是经常混淆资本的有用性和我称之为资本主义(capitalisme)的东西,而资本主义,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占有资本,而把另一部分人排除在外。……因此你就可以高呼:资本万岁!我们维护资本,而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即资本的死敌。下金蛋的母鸡万岁!保卫下金蛋的母鸡,反对企图杀鸡取卵的人!”(《劳动组织》第9版第161—162页)。他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是为了表达资本是排他性的占有物这种性质。

威廉·萨克雷是查尔斯·狄更斯之外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长篇小说家的代表,他使用“资本主义”概念来指称资产阶级的情感:“资本主义(capitalism)的感觉使保罗·德·弗洛拉克清醒,适于表达他的情绪。”(《新来者: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家庭的传记》第4章《1854年12月》,伦敦1996年版第488页)。

此外,法国革命家奥古斯特·布朗基可能写于1869—1870年的文章《社会批判》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窥伺时机、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e)抓住了协作这个工具……”(《布朗基选集》巴黎1971年版第147页)。后面还写道:“然后,资本主义(capitalisme)站在窗前,心安理得地看着人民在水沟中挣扎。”(第164页)显而易见,布朗基在这里使用的“资本主义”一词是同“资本”和“资本家”相关联的。

所有的例子都表明:1850年前后勒鲁、布朗和萨克雷,以及将近60年代末布朗基,都使用了“资本主义”概念,用以表达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合状况,这种状况的特征如下:在现代经济制度产生的背景下,出现劳动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企业家为赚取利润而肆无忌惮;社会上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在这些地方,“资本主义”还没有像今天最终形成的定义那样,用来表达现代社会的独特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形式。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


马克思将他在《资本论》中研究的问题领域,并没有归结为“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而是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尽管如此,还是能够证明马克思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使用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然而,在马克思自己出版的著作、文章当中,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即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也是在1860年以后———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着手撰写《资本论》以后———的手稿中才出现的。在此前的文本中马克思是在其他概念下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学问题的。下面本文予以简要解释。

在我们今天称为“资本主义”的问题领域内,马克思所研究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独特的历史形态,他认为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对于马克思来说,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在致安年柯夫的信和《哲学的贫困》中首先通过“资产阶级生产形式”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这种表达赋予这一思想以具体的形态。这些说法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独特历史形态,因此它们同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期间阐发的概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发现”是在致安年柯夫的信和《哲学的贫困》中开始的。

把这种思想译入德文发生于1847年的文章《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资产阶级生产”、“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等概念(译者未在该著中找到“资产阶级生产”[bürgerlicheProduktion]这一术语。———译注)。这种表达方式在随后十年里,从《共产党宣言》或者《雇佣劳动与资本》直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在马克思的著作里确定下来,在对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关系进行分析时被用来说明关键问题。

直到1857—1858年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时,这种情况才有了变化。马克思在《大纲》中力求寻找“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替代概念。在《资本章》的开头马克思研究了资本在生产中的职能,也就是在雇佣劳动的依附性中资本进行的运动;在这种职能中对资本的定义完全不同于在资本同商品和同货币的关系中对资本的定义。在这个阐释过程中我们反复遇到如下表达方式:“建立在资本上的生产关系”、“受资本统治的生产关系”、“以资本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典型的名副其实的资本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概念马克思几乎已经不再使用。

这里对“建立在资本上的”生产或者生产方式所尝试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马克思用来取代以前使用的概念“资产阶级生产”或者“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从这个特点来说,它们在术语发展上代表通向《资本论》的中间阶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资本主义生产”或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概念赋予资本主义问题领域以新的术语形态。

这两个概念是马克思在1859年1月到1861年夏天他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二分册(后来以不同的方式在《资本论》中得到采用)的时候阐发的。这部阐释资本的本质的著作以《大纲》的《资本章》为基础。这里阐发的术语随后在《资本论》的一部庞大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以及在《资本论》本身中一再出现,而且,正如其很高的使用频率所体现的,作为固定的表达方式确定下来。“资产阶级生产方式”马克思再也没有使用过。

如果要回答为什么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bürgerliche Produktionsweise)的概念改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Produktionsweise)这个问题,那么就一定要看到同“资产阶级的”(bürgerlich)这一概念相联系的含义所具有的局限性。用这个词不可能表达出现代社会中以其现实形态出现的生产关系的全部问题领域。对“资产阶级的”(bürgerlich)概念的这种不足的日益加深的认识,促使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Produktionsweise)的概念,从这一概念中后来出现了“资本主义”(Kapitalis-mus)这一术语。


三、“资本主义”概念的阐述和扩展


1870年,即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三年后,接近德国经济学历史学派的阿尔伯特·E·F·谢夫莱发表了他的著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Kapitalismus und Sozialismus)。谢夫莱除了在标题中,还在正文中反复使用了“资本主义”概念。“国民经济学上的形态学”中的“经济联系的形式”成为他理解现代社会的关键。因此谢夫莱在术语上用“资本主义”来称呼作为“当今国民经济的支配性组织形式”和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综合秩序”的企业。

当然我们并不清楚,谢夫莱的“资本主义”这一表达源自何处。上文已经指出,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这一术语。然而谢夫莱本人引证了马克思的话并声明说,马克思是在同他自己极其相近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为了避免误解,我要指出,马克思把资本理解为私人资本,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解为在统治上与雇佣劳动者相对立的独特的经营形式。……因此,他的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比我迄今所使用的这个词的概念要窄。”(第310页)怎样才能解释谢夫莱对马克思的令人感到矛盾的引证呢?谢夫莱在同《资本论》进行争论的时候,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理解。由此出发,他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了马克思的结构性的阐述。谢夫莱由此得出自己的理解: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的结构性概念面对他本人的阐述显示出意义上的局限性。

另外一个阐述来自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同英国正统的学术观点不同,霍布森认为,工人阶级的过低消费引发了经济危机。他在1894年发表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化:机器生产研究》(伦敦版)中,将“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理解为“机器生产”的不断扩展。从这个角度出发,他研究了作为机器生产的结果的工业、企业和市场的各个方面的变化。霍布森在他的著作的第一版中这样表达他对“资本主义”概念的理解:“是现代工业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中心因素由一个专门用于现代工业的描述性称号———资本主义———表示出来。”(第4页)在霍布森那里,工业生产中机器的运用形成资本主义概念的中心因素;“资本主义”由此被用来表达工业的技术性质。这一概念的社会因素,即表达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和建立在赚取利润的基础上的独特的对价值的理解,在这种定义中就没有得到考虑。

霍布森在受到威尔纳·桑巴特1902年出版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慕尼黑、莱比锡)的启发后,对他的《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化》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扩充,在新版中他对他的“资本主义”概念作了修改和进一步的阐发。现在霍布森将“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工业形式,这种工业形式必须具备如下五个重要的因素:(1)积累; (2)无产阶级的存在; (3)工业技术; (4)市场; (5)资本主义意志。这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描绘的是经济企业的一种制度,它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霍布森作了这样的界定,就是将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的表达的“资本主义”概念扩充到国民经济方面。

桑巴特本人则给出了另外一种定义。《资本论》第三卷一出版,桑巴特就发表了一篇受到恩格斯肯定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探讨了《资本论》的内容和意义。在《现代资本主义》中,桑巴特通过与手工业概念的对比最终得出如下定义:“我们用资本主义来称呼一种经济方式,其中特有的经济方式是资本主义企业。”(第195页)对桑巴特来说,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形态之上的,它在雇用经营者的基础上,以赚取利润为目的。

随后,桑巴特在1909年发表了《资本主义企业主》一文(《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库》第29卷第689—757页),对自己的资本主义概念进行了修改。 《现代资本主义》第二版(1916年)就是以这个修改了的定义为基础的,它同第一版中运用的定义明显不同。在第二版中,资本主义是这样定义的:“说到资本主义,我们的理解是一种确定的经济制度,它具有如下的特征:它是一种交换经济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通常有两个居民群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同时掌握领导权,是经济主体,以及没有财产的纯工人(作为经济客体)———通过市场联系起来,一起发挥作用;这种组织受到营利原则和经济理性主义的支配。”(第319页)在这里,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被理解为社会资本同雇佣劳动的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表达了社会的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

此外,桑巴特还努力从以“资本主义精神”为印记的资本主义企业出发,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了给这种“精神”———最终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负责的因素———以具体的形态,他把“企业精神”说成一种“钱财欲、冒险乐趣和创造精神的综合”,把所谓的“市民精神”说成人的经济方面,它和宗教以及其他各种因素一样,都对人的思想精神上的根本立场产生影响。


四、结论


1850年前后开始得到使用的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一开始只不过被当作“资本”(Kapital)概念或者“资本家”(Kapi-talist)概念的同义词来运用。直到在马克思那里,这个概念才获得了一种抽象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最终的术语形式。在表达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方式的独特历史形态———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又是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时,马克思阐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这一术语,马克思凭借这一术语能够清楚地阐明“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随后,谢夫莱、霍布森和桑巴特等人以马克思开创的结构性阐述———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各自提出了对这一概念的定义。由此他们深化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含义,他们不再把这一术语直接当作某种特定的生产方式的表达。确切地说,他们把“资本主义”理解为现代社会的总体经济制度,这一总体经济制度受到一定的关键原因的制约,而每一个这样的关键原因又都会塑造出另外的一些关键原因。


附录:重田澄男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新辑》2007年卷中发表了《关于重田澄男〈“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对他的这篇文章作了补充。他首先列举了他在马克思著作中发现的使用名词“资本主义”的例子(相当于《国外理论动态》本期所载《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名词“资本主义”使用的考证》一文所列第1、2、5、7、8、9、10、11例),然后他制了两个表来展示马克思在1861—1863年手稿和《资本论》三卷中使用相关术语的频率:

 

[重田澄男还作了补充论证,以下为其中的部分段落:]

我并不认为马克思使用的“资本主义”表现了资本主义一词在术语学中的自身的独特特征和意义。原因如下。马克思在他出版的著作和文章中从未用过“Kapitalismus、capitalisme、capitalism”。只是在手稿和书信中他才使用了“资本主义”。而且如上表所示,使用“资本主义”的情况极为罕见。此外,书信中使用该词时是英语或法语,只是在谢夫莱的书名中是德语。而且,“资本主义”一词的含义在马克思那里实际上同“资本主义生产”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样。

[……]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草稿)》中,马克思谈到:“李嘉图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确切些说,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看作生产的绝对形式。”(MEGA II/3·4, S·124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6卷III第54页])马克思在这里指出“资产阶级生产”这一术语并没有精确地表达资本主义生产的确定内容。

问题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相关因素的观念的术语是什么。马克思非常精确地阐述和确认了它的内容(同雇佣劳动相关的经济基础,现代社会以生产的形式出现的资本主义关系,同商品和货币关系有鲜明区别),根据有关这一内容的观念,马克思确定了新的术语(“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的术语(“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合于更为精确地表达马克思获得的有关现代社会相关因素的新观念。■[卫华:中共中央编译局]载于《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第2期,第16-21页。




[日]重田澄男 著 卫华 译




日本学者重田澄男(Sumio Shigeta)在德刊《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新辑》2004年卷发表《“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一文,对“资本主义”概念在学术史上的起源、演变和定型作了深入而简明的梳理,文章还特别对马克思使用“资本主义”及其相关概念的情况作了考证。现将文章翻译如下。另外,重田澄男2007年在同一刊物上对自己的论述作了补充,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马克思使用相关术语的频率,译者节译了相关内容附在文后。


一、关于“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



对“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进行研究,首先应当搞清楚,是谁引入这一概念的。其次应当解释,这一概念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被当作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结构的同义词而确定下来的。

第一个对“资本主义”这个词语的起源进行的研究是理夏德·帕索夫在《资本主义:概念和术语的研究》(耶拿1918版)中作出的,该研究详细考察了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根据帕索夫的研究,“资本主义”这一术语首先出现在路易·勃朗1850年的著作《劳动组织》(巴黎第9版)中(帕索夫,第2页)。而让·杜布瓦在他的著作《法国1869—1872年政治和社会词汇》(巴黎1962年版) (伦敦1975年版)中举出了一个更早的使用该词的例子;埃里克·J·霍布斯鲍姆在其《资本的年代:1848—1875》中将这部著作评价为“详尽的研究”(霍布斯鲍姆,第1页)。根据杜布瓦的研究,“资本主义”这一术语已经由皮埃尔·勒鲁在他1848年的著作《马尔萨斯和经济学家:是否总有穷人?》(布萨克,巴黎)中使用了(霍布斯鲍姆,第319页;杜布瓦,第25页)。以《牛津英语辞典》为根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1997年第2版(主编为托姆·博托莫尔,莫尔登,牛津,墨尔本版),则声称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1854年的著作《新来者:一个最值得尊敬的家庭的传记》(企鹅出版社, 1996年伦敦、纽约、维多利亚、多伦多、奥克兰版)是最早使用“资本主义”一词的文献(第72页)。这些分歧甚大的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研究表明,国际学术界还未能确定地回答,实际上是谁引入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

为了推进这个问题的回答,有必要更加仔细地看一看同资本主义概念的出现相关的文本以及该文本中出现的术语。

皮埃尔·勒鲁被认为是法国社会主义的开创者。大卫·欧文·伊文斯在他的著作《浪漫社会主义———皮埃尔·勒鲁和他的同时代者》(布萨克1948年版)中引用了勒鲁的《马尔萨——是否总有穷人?》下面一段文字作为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证据:“资本主义工业(l industrie capitaliste)让我想起布雷斯特和土伦的划桨苦役。我看到整个整个被奴役的民族,在资本主义(capitalisme)的皮鞭下劳作。”(勒鲁, 1848年版第25页;伊文斯,第81页)。然而在勒鲁该著作的第二版中,“资本主义”一词消失了,同一段文字是这样的:“我看到整个整个被奴役的民族,在资本家(capitaliste)的皮鞭下劳作。”(勒鲁,1849年版第28页)。在这里,“资本主义”一词换成了“资本家”。由此可以推测,“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对于勒鲁来说同“资本家”这一术语的含义一样。

在法国二月革命期间,路易·勃朗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进入政府内阁的社会主义者,在他那里“资本主义”概念是这样使用的:“让我们看看,构成巴师夏先生全部论证的基础的诡辩是什么。这种诡辩就是经常混淆资本的有用性和我称之为资本主义(capitalisme)的东西,而资本主义,也就是说,一部分人占有资本,而把另一部分人排除在外。……因此你就可以高呼:资本万岁!我们维护资本,而我们以更大的热情反对资本主义(capital-isme),即资本的死敌。下金蛋的母鸡万岁!保卫下金蛋的母鸡,反对企图杀鸡取卵的人!”(《劳动组织》第9版第161—162页)。他使用“资本主义”这一术语,是为了表达资本是排他性的占有物这种性质。

威廉·萨克雷是查尔斯·狄更斯之外维多利亚时代英国长篇小说家的代表,他使用“资本主义”概念来指称资产阶级的情感:“资本主义(capitalism)的感觉使保罗·德·弗洛拉克清醒,适于表达他的情绪。”(《新来者: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家庭的传记》第4章《1854年12月》,伦敦1996年版第488页)。

此外,法国革命家奥古斯特·布朗基可能写于1869—1870年的文章《社会批判》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窥伺时机、追求利润的资本主义(capitalisme)抓住了协作这个工具……”(《布朗基选集》巴黎1971年版第147页)。后面还写道:“然后,资本主义(capitalisme)站在窗前,心安理得地看着人民在水沟中挣扎。”(第164页)显而易见,布朗基在这里使用的“资本主义”一词是同“资本”和“资本家”相关联的。

所有的例子都表明:1850年前后勒鲁、布朗和萨克雷,以及将近60年代末布朗基,都使用了“资本主义”概念,用以表达一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合状况,这种状况的特征如下:在现代经济制度产生的背景下,出现劳动阶级的贫困化;资本主义企业家为赚取利润而肆无忌惮;社会上贫富差距日益增大。在这些地方,“资本主义”还没有像今天最终形成的定义那样,用来表达现代社会的独特的经济制度和社会形式。



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



马克思将他在《资本论》中研究的问题领域,并没有归结为“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而是归结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尽管如此,还是能够证明马克思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地方使用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然而,在马克思自己出版的著作、文章当中,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这一概念。即使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概念,也是在1860年以后———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着手撰写《资本论》以后———的手稿中才出现的。在此前的文本中马克思是在其他概念下讨论资本主义经济学问题的。下面本文予以简要解释。

在我们今天称为“资本主义”的问题领域内,马克思所研究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独特的历史形态,他认为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是人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决定因素,从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对于马克思来说,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形式中表现出来的。马克思在致安年柯夫的信和《哲学的贫困》中首先通过“资产阶级生产形式”和“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这种表达赋予这一思想以具体的形态。这些说法指的是现代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独特历史形态,因此它们同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期间阐发的概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发现”是在致安年柯夫的信和《哲学的贫困》中开始的。

把这种思想译入德文发生于1847年的文章《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在这篇文章中出现了“资产阶级生产”、“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等概念(译者未在该著中找到“资产阶级生产”[bürgerlicheProduktion]这一术语。———译注)。这种表达方式在随后十年里,从《共产党宣言》或者《雇佣劳动与资本》直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1859),在马克思的著作里确定下来,在对现代社会中的经济关系进行分析时被用来说明关键问题。

直到1857—1858年马克思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时,这种情况才有了变化。马克思在《大纲》中力求寻找“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替代概念。在《资本章》的开头马克思研究了资本在生产中的职能,也就是在雇佣劳动的依附性中资本进行的运动;在这种职能中对资本的定义完全不同于在资本同商品和同货币的关系中对资本的定义。在这个阐释过程中我们反复遇到如下表达方式:“建立在资本上的生产关系”、“受资本统治的生产关系”、“以资本为前提的生产方式”、“典型的名副其实的资本生产方式”。“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概念马克思几乎已经不再使用。

这里对“建立在资本上的”生产或者生产方式所尝试的各种不同表达方式,马克思用来取代以前使用的概念“资产阶级生产”或者“资产阶级生产方式”。从这个特点来说,它们在术语发展上代表通向《资本论》的中间阶段,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资本主义生产”或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概念赋予资本主义问题领域以新的术语形态。

这两个概念是马克思在1859年1月到1861年夏天他撰写《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第二分册(后来以不同的方式在《资本论》中得到采用)的时候阐发的。这部阐释资本的本质的著作以《大纲》的《资本章》为基础。这里阐发的术语随后在《资本论》的一部庞大手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手稿)中,以及在《资本论》本身中一再出现,而且,正如其很高的使用频率所体现的,作为固定的表达方式确定下来。“资产阶级生产方式”马克思再也没有使用过。

如果要回答为什么马克思把“资产阶级生产方式”(bürgerliche Produktionsweise)的概念改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Produktionsweise)这个问题,那么就一定要看到同“资产阶级的”(bürgerlich)这一概念相联系的含义所具有的局限性。用这个词不可能表达出现代社会中以其现实形态出现的生产关系的全部问题领域。对“资产阶级的”(bürgerlich)概念的这种不足的日益加深的认识,促使马克思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Produktionsweise)的概念,从这一概念中后来出现了“资本主义”(Kapitalis-mus)这一术语。



三、“资本主义”概念的阐述和扩展



1870年,即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三年后,接近德国经济学历史学派的阿尔伯特·E·F·谢夫莱发表了他的著作《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Kapitalismus und Sozialismus)。谢夫莱除了在标题中,还在正文中反复使用了“资本主义”概念。“国民经济学上的形态学”中的“经济联系的形式”成为他理解现代社会的关键。因此谢夫莱在术语上用“资本主义”来称呼作为“当今国民经济的支配性组织形式”和不同的个人组成的“社会综合秩序”的企业。

当然我们并不清楚,谢夫莱的“资本主义”这一表达源自何处。上文已经指出,马克思并没有使用这一术语。然而谢夫莱本人引证了马克思的话并声明说,马克思是在同他自己极其相近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的:“为了避免误解,我要指出,马克思把资本理解为私人资本,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理解为在统治上与雇佣劳动者相对立的独特的经营形式。……因此,他的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比我迄今所使用的这个词的概念要窄。”(第310页)怎样才能解释谢夫莱对马克思的令人感到矛盾的引证呢?谢夫莱在同《资本论》进行争论的时候,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理论理解。由此出发,他用自己的理解解释了马克思的结构性的阐述。谢夫莱由此得出自己的理解: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的结构性概念面对他本人的阐述显示出意义上的局限性。

另外一个阐述来自约翰·阿特金森·霍布森。同英国正统的学术观点不同,霍布森认为,工人阶级的过低消费引发了经济危机。他在1894年发表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化:机器生产研究》(伦敦版)中,将“资本主义”的发展首先理解为“机器生产”的不断扩展。从这个角度出发,他研究了作为机器生产的结果的工业、企业和市场的各个方面的变化。霍布森在他的著作的第一版中这样表达他对“资本主义”概念的理解:“是现代工业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中心因素由一个专门用于现代工业的描述性称号———资本主义———表示出来。”(第4页)在霍布森那里,工业生产中机器的运用形成资本主义概念的中心因素;“资本主义”由此被用来表达工业的技术性质。这一概念的社会因素,即表达人的社会关系的生产关系和建立在赚取利润的基础上的独特的对价值的理解,在这种定义中就没有得到考虑。

霍布森在受到威尔纳·桑巴特1902年出版的著作《现代资本主义》(慕尼黑、莱比锡)的启发后,对他的《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化》作了大幅度的修订和扩充,在新版中他对他的“资本主义”概念作了修改和进一步的阐发。现在霍布森将“资本主义”定义为一种工业形式,这种工业形式必须具备如下五个重要的因素:(1)积累; (2)无产阶级的存在; (3)工业技术; (4)市场; (5)资本主义意志。这种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描绘的是经济企业的一种制度,它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出现的。霍布森作了这样的界定,就是将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的表达的“资本主义”概念扩充到国民经济方面。

桑巴特本人则给出了另外一种定义。《资本论》第三卷一出版,桑巴特就发表了一篇受到恩格斯肯定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探讨了《资本论》的内容和意义。在《现代资本主义》中,桑巴特通过与手工业概念的对比最终得出如下定义:“我们用资本主义来称呼一种经济方式,其中特有的经济方式是资本主义企业。”(第195页)对桑巴特来说,资本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企业的形态之上的,它在雇用经营者的基础上,以赚取利润为目的。

随后,桑巴特在1909年发表了《资本主义企业主》一文(《社会科学和社会政治文库》第29卷第689—757页),对自己的资本主义概念进行了修改。 《现代资本主义》第二版(1916年)就是以这个修改了的定义为基础的,它同第一版中运用的定义明显不同。在第二版中,资本主义是这样定义的:“说到资本主义,我们的理解是一种确定的经济制度,它具有如下的特征:它是一种交换经济的组织,在这种组织中通常有两个居民群体———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他们同时掌握领导权,是经济主体,以及没有财产的纯工人(作为经济客体)———通过市场联系起来,一起发挥作用;这种组织受到营利原则和经济理性主义的支配。”(第319页)在这里,资本主义这一概念被理解为社会资本同雇佣劳动的关系;也就是说,“资本主义”表达了社会的一种独特的经济组织形式。

此外,桑巴特还努力从以“资本主义精神”为印记的资本主义企业出发,来解释资本主义的产生。为了给这种“精神”———最终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负责的因素———以具体的形态,他把“企业精神”说成一种“钱财欲、冒险乐趣和创造精神的综合”,把所谓的“市民精神”说成人的经济方面,它和宗教以及其他各种因素一样,都对人的思想精神上的根本立场产生影响。



四、结论



1850年前后开始得到使用的资本主义(Kapitalismus)概念,一开始只不过被当作“资本”(Kapital)概念或者“资本家”(Kapi-talist)概念的同义词来运用。直到在马克思那里,这个概念才获得了一种抽象的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最终的术语形式。在表达现代社会中的生产方式的独特历史形态———这种独特的历史形态又是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时,马克思阐发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这一术语,马克思凭借这一术语能够清楚地阐明“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

随后,谢夫莱、霍布森和桑巴特等人以马克思开创的结构性阐述———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描述了现代社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各自提出了对这一概念的定义。由此他们深化了“资本主义”这一术语的含义,他们不再把这一术语直接当作某种特定的生产方式的表达。确切地说,他们把“资本主义”理解为现代社会的总体经济制度,这一总体经济制度受到一定的关键原因的制约,而每一个这样的关键原因又都会塑造出另外的一些关键原因。


附录:

重田澄男在《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论丛·新辑》2007年卷中发表了《关于重田澄男〈“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对他的这篇文章作了补充。他首先列举了他在马克思著作中发现的使用名词“资本主义”的例子(相当于《国外理论动态》本期所载《关于马克思著作中名词“资本主义”使用的考证》一文所列第1、2、5、7、8、9、10、11例),然后他制了两个表来展示马克思在1861—1863年手稿和《资本论》三卷中使用相关术语的频率:




 

[重田澄男还作了补充论证,以下为其中的部分段落:]

我并不认为马克思使用的“资本主义”表现了资本主义一词在术语学中的自身的独特特征和意义。原因如下。马克思在他出版的著作和文章中从未用过“Kapitalismus、capitalisme、capitalism”。只是在手稿和书信中他才使用了“资本主义”。而且如上表所示,使用“资本主义”的情况极为罕见。此外,书信中使用该词时是英语或法语,只是在谢夫莱的书名中是德语。而且,“资本主义”一词的含义在马克思那里实际上同“资本主义生产”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样。

[……]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61—1863年草稿)》中,马克思谈到:“李嘉图把资产阶级的生产,确切些说,把资本主义的生产看作生产的绝对形式。”(MEGA II/3·4, S·124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1版第26卷III第54页])马克思在这里指出“资产阶级生产”这一术语并没有精确地表达资本主义生产的确定内容。

问题不仅仅是用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相关因素的观念的术语是什么。马克思非常精确地阐述和确认了它的内容(同雇佣劳动相关的经济基础,现代社会以生产的形式出现的资本主义关系,同商品和货币关系有鲜明区别),根据有关这一内容的观念,马克思确定了新的术语(“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新的术语(“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适合于更为精确地表达马克思获得的有关现代社会相关因素的新观念。■[卫华:中共中央编译局]

(责任编辑 周思成)


谢选骏指出:不知为何,上文作者没有提及《共产党宣言》对此提到“资本主义”。不论这是出于无知,还是出自隐瞒,都很能说明,共产党人很想掩盖“资本主义”的宣传性质,而想把“资本主义”打扮成为一个学术名词。


不过在我看来,“资本”是一个名词,“资本主义”是一个形容词,“资本主义社会”则是一个幽灵——一个共产党宣言捏造出来的幽灵。与此相同的还有“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民族”、“资本主义纪元”等共产主义的幽灵系列……


《“资本主义”:一个基本概念的生成及其使用》(2018-02-01 曹龙虎)报道:


内容提要虽然各类工具书在介绍“资本主义”概念时都直接将其表征的经济生产方式至少追溯到15、16世纪,但事实上,该词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零星出现在一些学者的著作和论述中间。20世纪以后,该词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广泛兴起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词汇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作为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基本概念,“资本主义”最主要的使用领域是“政治—社会”领域。除此之外,“资本主义”概念还在学术界被广为使用。极强的知识生产功能是这一基本概念的重要特性,通过储存或者统摄其他概念和其诸多的衍生形式,以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频繁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不仅得以明确,也真正转化为一个人们不假思索便可脱口而出的词汇。


在人类近代史上,“资本主义”一词可谓最为人所耳熟能详的概念之一。按照历史教科书的流行叙事,人类大约从15、16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并在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人类进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相对抗的时期。很多学者在著书、立说时都直接用“资本主义”一词总体概括今天依然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模式。总之,“资本主义”一词是我们描述人类近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词汇之一。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资本主义”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不过,既有研究的着力点主要在于挖掘“资本主义”的思想内涵,对“资本主义”概念问题的探讨比较少。近年来,随着关键词、观念史、概念史等方法的引入,一些学者开始有意识地从概念溯源的角度来梳理“资本主义”一词,试图厘清这一重要概念的使用情况。大体来说,已有研究为我们明晰了“资本主义”一词的生成路径,尤其是马克思等人对“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但是对“资本主义”一词在使用过程中的诸多特性,如领域划分、知识生产功能等的挖掘显得不够。笔者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概念在近代的生成和使用状况重新作一梳理。除了“资本主义”概念词源学的详细考证外,笔者还希望对“资本主义”使用的基本领域和这一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略作探讨,以增进人们对这一人类政治、社会生活中基本概念的认识。


一、 “资本主义”的词源学考证


作为一个含义无比丰富的概念,如果仅仅着眼于“capitalism”这个概念的词语本身,可能很难厘清这个概念在词源上的来龙去脉。例如,布罗代尔在讨论“资本主义”一词的词源时就说:“‘资本’和‘资本家’是‘资本主义’的支架并赋予其含义。若仅仅用于历史探索,只有当你把‘资本主义’一词认真地用‘资本’和‘资本家’两个词套起来的时候,你才能界定其含义。”按照这样的思路,笔者将在既有文献的基础之上,依次梳理“capital”、“capitalist”和“capitalism”在西方语境的使用及语义变化情况,以明晰这一概念形成的语义变化脉络。


(一)“capital”的语义变化及使用


在现代英语中,当“capital”作为名词使用时,有资本、本钱、本金、首都、都城、大写、会议等含义;作为形容词使用时,有资本的、首都的等含义。根据《柯林斯拉丁语——英语双向词典》,“capital”的拉丁文书写形式“capitālis”的词源来源于拉丁词汇“caput”,含义有头部(head)、顶部(top)等,其词根是“capiō”,意思有抓住(take)、捕捉(seize)、攫取(catch)、占有(capture)等,而“capitālis”有致命的(mortal)、极端的(deadly)、危险的(dangerous)等意涵。大约从13世纪初开始,“capital”一词开始进入中古英语。


坎南和理查兹等学者考察了“capital”一词在英语中的早期使用历史,他们发现在英语中具有经济意涵的“capital(或者是capitall)”一词最早出现在那些教授英国商人怎样用高级方法进行记账的书籍中。他们都举了一个名叫杰姆斯·皮尔(James Peele)的会计的例子。其中,坎南发现,1569年这名会计在教授一门名为“意大利商人记账的艺术”(the art of Italian merchants accounts)课程时,使用了“capitall”,并将“capitall”与表示资金等含义的“stocke”连用。显然,这里的“capitall”有经济意涵。而理查兹则发现1569年杰姆斯·皮尔(James Peele)在一篇名为《通往完美之路》(The Pathe waye to perfectnes)的会计论文著作中使用了“capitall”一词。其中,“capitall”与“stocke”、“money”、“debts”等连用,显然也在经济意义上被使用。


大约从17世纪开始,表示经济意涵的“capital”一词开始在英语世界被广泛使用。1611年,英国人兰德尔·科特格雷夫(Randle Cotgrave)在其编纂的《法英词典》中,就收录“capital”一词,并把它的意思界定为“wealth,worth; a stocke,a mans principall,or chiefe,substance”。法语中“capital”一词的使用和德语中“Kapital”一词的使用与英语中“capital”一词的历史和逻辑非常相似。约从17世纪开始,表示经济意涵的“capital/Kapital”开始在法语和德语中流行开来。


通过上述梳理可以看出,早期英语中的“capital”、法语中的“capital”以及德语中的“Kapital”的都是在一种具体含义上使用的,用来指一笔钱、一笔债款或者一笔商业资金。不过,这么简单明了的意涵似乎很难得到今天各种辞典、工具书的佐证。以《不列颠百科全书》为例,在该词典的界定中,“capital”一词虽然也有上述含义,但其更多是作为专业术语用于经济学领域,“广义的资本可以包括生产系统中一切物质的、非物质的和人力的投入;不过一般来说,更加有用的定义是将此术语限制为指生产企业所掌握的物质性生产。按照这种意思,有两种形式的资本。货币或金融资本是一种用于投资的、流动的、无形的资本。货物资本——即实际或物质资本——是在生产中产出的或用以生产其他货物和服务而使用的有形项目,诸如建筑物、机械、设备等。货币资本是为融资获得实际资本或货物资本而销售股票和债券来筹集的资本。货物资本和储蓄相类似,为了供应将来生产和消费的物品,二者都需要延迟当前的消费。”1776年,亚当·斯密将能够创造收入的财产称为“资本(capital)”。


马克思不仅将“资本”作为专业术语使用,还赋予其一定的政治意涵。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的本质是“生产资料”,“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Kapital verwandelten Produktionsmittel),这种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或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按照这样的思路,马克思在著作中为我们区分了各种类型的资本,包括货币资本、现实资本、生息资本、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等,并为我们厘定了一个把货币转化为资本的特定过程。


如是,我们大体可以这样描述现代西方语境中的“capital”一词的语义变化情况及现代含义:作为“capitalism”概念的一个重要支撑,“capital”在15、16世纪以前,只是一个混杂在若干表示金钱、财物词汇中的一员;从17世纪开始,其使用程度开始日趋频繁,并开始从其他表示金钱的词汇中分离出来,“capital”开始作为一种经济学的专业术语和政治术语被使用。


(二)“capitalist”的语义变化及其使用


在英语中,“capitalist”的出现时间比“capital”要晚,但比“capitalism”要早。根据《牛津英语词典》对“capitalist”一词的解释:1792年,英国农业经济学家亚瑟·杨格(Arthur Young)在其创办的期刊《法国旅游》(Travels in France)中使用这个词,“解决这两个弊端的唯一措施是禁止低于支付责任的土地所有权划分;或者,干脆取消土地税。这些措施的一个总的弊端是导致那些有钱人(moneyed men)或资本家(capitalists)逃税。只有消费税才能影响他们。”在这里,“capitalist”的含义比较表面,被当作有钱人的同义词。而1823年,英国湖畔诗人塞缪尔·科勒律治在其谈话性著作《茶话》(Table-Talk)中讨论济贫法的颁布缘由时,也使用了这个词,“济贫法(Poor-laws)是一个全面商业和制造业系统的不可避免的补充。……将伊丽莎白女王的法案说成为这个国家创造了济贫法无疑是大谬不然。贫困费(the poor-rates)乃是由资本家们(capitalists)由于雇佣劳工而支付的体恤费,或者说是代表他们所支付的。它就是劳动价格,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从文中可以看出,这里面的“capitalist”的含义已经不仅仅指有钱人,而是开始与劳动力(labor)、需求(demand)等联系在一起。


雷蒙·威廉斯在其《关键词:文化与社会词汇》中除了引述《牛津英语词典》中的上述两个例子去说明“capitalist”的含义变化之外,还引用了英国社会主义作家托马斯·霍奇金(Thomas Hodgkin)在《劳方对资方主张之辩驳》(Labour Defended against the Claims of Capital)中对“capitalist”一词的使用,“在生产食物和制造服装、生产工具和使用工具的人们之间,横亘着资本家(capitalist),他既不生产也不使用它们,还将自己视为两者的生产者。”托马斯·霍奇金将“capitalist”描述为既不制造也不使用工具、却将这些生产挪为己用的人。这里面对“capitalist”的界定与后来马克思著作中的相关描述和批评已经比较接近了。


法语中“capitaliste”一词在大概出现于17世纪中叶。根据布罗代尔的说法,《荷兰信使报》(Hollandlsche Mercurius)在1633年曾使用过一次,1654年又使用了一次。而且在1699年,联合省(Provinces-Unies)三级会议制定的新税也把“capitaliste”与其他的群体区别开来。而德语中的“Kapitalist”概念流行则要到17世纪最后三十多年。最初的“Kapitalist”,部分指代商人(Kaufleute),部分指代能借出金钱的银行家(Bankiers)和纯年金收入者(Reine Rentiers);另外,富裕的农民按照占有的土地面积也可以被归入小型(kleinen)、大型(groen)或者超大型资本家的行列。


(三)“capitalism”的早期使用


一般认为,在英语中最早使用“capitalism”一词的文献是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长篇小说家威廉·萨克雷于1854年出版的著作《新来者:一个最值得尊敬的家庭的传记》。该书在描述一个名叫德·蒙孔图尔(de Moncontour)的王子在巴黎的经历时,使用了“The sense of capitalism”这一用法,翻译成中文即“资本主义的意识”。这里的“capitalism”与“sense”联系在一起,表示一种“capitalism”的情感、感觉或者意识。


法语里面最早使用“capitalisme”一词的例子可追溯到路易·勃朗等无政府主义者的著作。1848年,路易·勃朗在其《劳动组织》(Organisation de travail)一书中写道:“我们可以审视一下作为巴师夏先生所有推论基础的诡辩是由何构成的,这种诡辩就在于无休止地混淆了资本(capital)的和我以后将之称为资本主义(capitalisme)的用法。也就是说,资本被一些事物的占据也就意味着对其他东西的排除。正是这样,事物使用的结果是它的独占而非它的本质。”在路易·勃朗这里,“资本主义”是对“资本”的一种超越状态,表示一种资本对事物进行排他性占有的特征。


在德语中,根据《历史的基本概念:德国政治—社会语言辞典》的考证,1815年在德国南部出现“C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资本主义生产)概念,与现代的“资本主义”概念有相似之处,表示一种制造剩余价值和储备物的生产活动,但使用较少。该词典认为“Kapitalismus”(资本主义)概念可能是从当时的法国引入的,并且从18世纪中期开始“Kapitalistischer Betrieb”(资本主义生产)和“Kapitalistische Hilfsmittel”(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两个概念在德国自由主义人士中已经被广为使用。1869年,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洛贝尔图斯-亚格措夫(Rodbertus-Jagetzow)在其著作《解释和纠正目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信贷》(Zur Erkl?rung und Abhülfe der heutigen Credit noth des Grundbesitzes)中,开始独立使用“Kapitalismus”这一概念。


从上述梳理可以看出,“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的最早使用是从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不过,当时该词只是零星出现,并未大规模流行。以马克思(1818—1883)为例。马克思生活的年代正好横跨19世纪,但根据重田澄南、徐洋等学者的考辨工作,马克思很少使用“资本主义”的名词形式——“capitalismus/capitalism/Kapitalismus”,在绝大部分场合,马克思都是使用“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资本主义生产)和“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术语来表达他所分析的、在今天被我们称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或者社会形态。


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开始渐渐流行开来。1870年,即马克思发表《资本论》第一卷三年后,德国学者阿尔伯特·谢夫莱(Albert Schffle)就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Kapitalismus und Socialismus)的标题中出现了“Kapitalismus”(资本主义)这一词,并且在著作中反复使用这一概念。1894年,英国学者J.霍布森出版了著作《现代资本主义的演化:机器生产研究》。在这本书中,霍布森不仅使用了“capitalism”这一概念,还界定了这一概念的基本要素;1902年,桑巴特出版了著作《现代资本主义》(Der moderne Kapitalismus)……这样,最早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最晚甚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开始广为流行开来。如今,基本上所有重要的词典、社会科学工具书都收录了“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的词条,并对之进行了或严格、或宽泛、或具体、或抽象的定义,“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人们平时生活中最为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


(四)“资本主义”概念确立过程的回顾和补充说明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曾断言,“capitalism”一词不可能在1848年以前出现,也不可能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广泛流传。笔者通过相关词汇在西方语境的使用及语义变化情况的梳理,大体印证了这一结论。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很多学者在用“资本主义”概念来阐述观点、表达见解时,都至少将其追溯到15、16世纪,但实际上,西方“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的出现是非常晚近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资本主义”概念的确立过程呢?


作为“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更高阶的词语范畴,“ism/isme/ismus”(主义)这一用法是在16世纪以后才变得流行起来,而且其在早期主要用来指称教派。在今天表示某种学说、理论、思想体系等意涵的用法,形成于17—19世纪各种近代哲学思想发展起来之后。“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显然就是“ism/isme/ismus”(主义)这一用法扩大后的产物。但是,正如诸多辞典、工具书所揭示的,我们今天称之为“资本主义”的产生非常早。如此,在“资本主义”书写形式,即“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形成之前,人们只能借助其他的词汇来表达相关思想了,虽然这种表达在理论层次尚在浅表。


从“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两个词汇的形成时间和使用情况我们就可以看出,比“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形成更早的“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两个词应该在早期人们表达对“资本主义”的理解过程中充当了重要作用。从时间上来说,“capital/Kapital”(资本)一词最早,在15、16世纪就被广为使用,而在17世纪以后则日趋频繁。马克思对其的阐释确立了“capital/Kapital”(资本)的经济术语和政治术语地位。“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一词则自广泛使用起,就与人们基于某种价值理念的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在一起了。而在很长的时间里,此类表达经由文学作品、理论著述而变得广为人知。


宽泛言之,人们对“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等词语的使用,属于我们理解“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的一部分。据笔者查考,没有任何资料显示“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出现时,人们对这一词汇的使用有陌生感或者突兀感,无论是阿尔伯特·谢夫莱,还是约翰·霍布森,抑或是桑巴特,大家都在一种不言自明的状况下使用该术语。笔者以为,这一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等术语的使用。当然,前文提及的马克思频繁使用的“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资本主义生产)、“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术语也功不可没。原因很简单,由于之前人们借助“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资本主义生产)、“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术语来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资本主义”所表征的经济制度、组织形式等问题的认知,所以当“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出现时,人们对其的容受就不会有什么特别的障碍了。


二、 “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两个基本领域


英国学者毛里斯·多布(Maurice Dobb)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类型归纳为三类:第一种从生产方式这个特定的角度出发,进而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结构和发展规律,并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学派的研究取向;第二种从文化的视角出发,重点研究资本主义形成过程以及继续发展过程中的文化、精神内涵;第三种将资本主义视为自然经济或者传统农业经济之后的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经济形态,着重分析这种经济形态的形成历史、内部组成要素及现实影响等。在毛里斯·多布区分的基础上,笔者将第一种研究取向(马克思主义学派)单列出来,将其使用的领域命名为“政治—社会”领域;并把第二、三种研究取向统一纳入学术领域进行讨论。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毛里斯·多布的区分,还是笔者的区分,都并非严格意义的截然划分,而只是在考虑研究问题内在属性的基础上,为了叙述的便利进行的适度区隔。


(一)“政治—社会”领域中的“资本主义”概念


这一领域的“资本主义”概念的意涵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其后继发展则与20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的“资本主义”概念,我们首先要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资本主义”的基本意涵进行阐述。一般认为,虽然在1844年之前,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从批判普鲁士封建国家开始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但此时并未形成对资本主义的完整认识;直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时候,马克思通过对“需要”的讨论,开始对作为一种历史进程的“资本主义”有所体认;继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一批政治作品中,马克思开始确立理解包括资本主义在内的整个社会历史的一般方法;最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即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揭示了一种资本的生产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运作形态。囿于篇幅所限,本文不拟从时间的角度来详述马克思、恩格斯“资本主义”观的形成过程,而只是对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资本主义”最重要的两重含义,即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和作为历史分期的“资本主义”进行分别说明。


1.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对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阐述得最为经典的著作无疑就是《资本论》一书了。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即言:“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Produktions-und Verkehrsverh?ltnisse)。”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重性、剩余价值的产生过程、资本循环过程等的分析,为我们揭开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并最终从生产关系入手,通过对现代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揭示,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kapitalistischen Produktionsweise)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kapitalistische Aneignungsweise),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kapitalistischen Era)的成就的基础上,即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在“资本主义”概念的现代使用中,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是诸多义项中最重要的意涵。近乎所有的辞典在界定“资本主义”一词的意涵时都从生产方式入手来说明这一概念。例如,由英国学者汤姆·博托莫尔编著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A Dictionary of Marxist Thought),就是从“生产方式”这一角度首先阐述“资本主义”一词。书中写道:“资本主义(capitalism)一词是指一种生产方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中,以其各种形态出现的资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同样,由国内学者赵德水编著的《马克思主义知识辞典》也突出了“作为生产方式的‘资本主义’”这一条线索,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封建社会内部因小生产的分化而自发地产生。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前提条件是:(1)出现大批获得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他们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生;(2)大量的货币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从而使他们具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剥削雇佣劳动的能力。”


2.作为历史阶段的“资本主义”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开始确立“从物质生产出发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方法;而在《共产党宣言》中则勘定了“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的发展序列位置和代替关系;最终,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有了“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这样的论断。


前文提及的日本学者重田澄男曾这样总结“资本主义”概念的起源和传播。他认为,马克思虽没有直接使用“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词,但正是由于马克思的卓越贡献,“资本主义”概念开始成为一个解释力极强、并且内涵极为丰富的概念。此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后继者们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和理解有了很多新进展。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工人运动的展开,马克思学说与政治社会斗争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资本主义”概念开始越来越渗透“政治—社会”领域。这也是本文将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资本主义”视为“政治—社会”概念的缘由。


总的来说,在本文总结的“政治—社会”领域中,“资本主义”既是一种生产方式,也是一种社会形态。作为一种革命学说,马克思主义以颠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作方式、推翻“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为目的。由于“资本主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的重要地位,后世的很多学者多少受到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相关论述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随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相关政治活动或者革命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展开,“资本主义”概念也一次次地以政治口号或者宣言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文字论述甚至口头表达中频繁使用的基本术语。


(二)学术领域中“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及其争议


前文提及的阿尔伯特·谢夫莱、约翰·霍布森、维尔纳·桑巴特等学者对于“资本主义”一词的使用,都可以被视为“资本主义”一词在学术领域使用的案例。由此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概念很早就被经济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所使用了。不过,要想让那些对专业属性有极高要求的学者们毫无障碍地接受语义复杂、具有政治色彩的“资本主义”一词,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事实上,在学术领域中使用“资本主义”概念一直饱受争议,很多学者都拒绝在学术著作、论文中使用这一词汇。作为一个在“政治—社会”领域广泛使用,并且与诸多政治运动、革命运动联系紧密的概念,“资本主义”概念的政治色彩显然与专业领域研究时的“价值中立”要求相悖离。布罗代尔就认为,“自从本世纪初和1917年俄国革命以来,该词(资本主义)不断在增加新的含义,因而它使太多的人感到为难”,并转述历史学家郝伯特·希顿的观点说道:“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黄仁宇也持类似的看法,“要给这名词(资本主义)适当的定义,则非常困难。……即使我们引用到‘资本主义’这四个字,也可能前后用意不同,更害怕别人顿生误会。”不过,布罗代尔、黄仁宇等人都是在声明了“资本主义”一词的含混和政治色彩浓烈之后,继续使用了这一概念。就像布罗代尔说的,“继续使用该词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是,任何人都没有提出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它,包括对它批评最严厉的人在内。”但是,抵制这一概念的学者也非常多。法国学者米歇尔·于松在《资本主义十讲》就提到,很多经济学家,诸如夏尔·吉德(Charles Gide)、坎瓦斯(Canwas)、马歇尔(Marhshall)、塞利格曼(Seligman)、卡塞尔(Cassel),都拒绝使用这一概念。甚至到20世纪60年代,雷蒙·巴尔(Raymond Barre)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économie politique)中还是刻意回避这一概念,而是使用“分权经济”(économie décentraliée)这一说法。


(三)“政治—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之间的区隔与交错


为了方便讨论,笔者将“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领域分为“政治—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并分别叙述了这两个领域“资本主义”概念的基本意涵和使用情况。客观而言,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多论述中,除了《共产党宣言》明显的政治纲领色彩之外,其他著作如《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都是严肃的政治经济学作品。笔者将其纳入“政治—社会”领域中加以考察,主要是考虑到马克思学说与后来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密切关联。笔者以为,在“资本主义”概念使用的两个基本领域中,“政治—社会”领域与学术领域虽有区隔,但更多的是交错,并且“政治—社会”领域的“资本主义”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术领域“资本主义”概念的独立性。不少工具书在阐述“资本主义”概念时,都尤为突出其政治意涵。例如,安德鲁·海伍德在《政治学核心概念》中讨论“资本主义”概念时,开篇即陈“很少有什么问题能像资本主义那样使政治争论分化为两极。……左∕右意识形态的分歧一般都被理解为是反资本主义和亲资本主义两种立场之间的论战。”如此,我们也就更能明白为什么倡导“价值中立”的学者们在使用“资本主义”概念时的犹豫不决了。


三、 “资本主义”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


根据当代西方著名话语分析学者诺曼·费尔克拉夫(Norman Fairclough)的观点,“话语”具有建构世界的知识生产功能,“话语在社会意义上是建构性的……话语不仅是表现世界的实践,而且是在意义方面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建构世界。”显然,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表现形态的“概念”肯定也是具有这一特征。例如,科塞雷克在为著名历史学家斯特凡·约尔丹主编的《历史科学基本概念辞典》撰写的“概念史”词条中,就认为:“对于概念史而言,语言一方面是此前已被发现的‘事实’的指示器,另一方面又是发现这种事实的因素。……概念史斡旋于语言史和事件史之间。它的任务之一就是分析历史进程中所产生的概念与实情之间关系的一致性、偏移性或差异性”。


作为“话语/概念”在社会实践层面功能发挥的一种概括,“知识生产功能”的涵盖面甚广,很难面面俱到地呈现。一个恰当的选择可能是对其外化出来的表现形式进行总结,继而探析其与政治实践的密切关系。显然,“话语/概念”知识生产功能的直接外化形式就是一个概念对其他概念的储存或者统摄和概念的衍生性这两个方面。这两个特性在“资本主义”概念的使用过程中反映得特别明显。就“资本主义”概念对其他概念的储存或者统摄特征来说,“资本主义”概念经常与“封建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产阶级”、“生产”、“消费”、“交换”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资本主义”概念本身也必须借助这些词语/概念才能得到清晰界定。而就“资本主义”概念的衍生性特征而言,“资本主义”概念也体现得很清楚。在笔者查阅的诸多工具书中,有很多都是在收入“资本主义”词条的同时,对“资本主义”概念的诸多衍生形式进行了收录,并加以解释。有些甚至囿于“资本主义”概念的复杂性,只是对“资本主义”概念的诸多衍生形式进行了收录和解释。例如,1918年,理夏德·帕索夫(Richard Passow)在《资本主义:概念与术语的研究》一书中,为我们列举了“早期资本主义”、“高度资本主义”、“贸易资本主义”、“将来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效果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乡镇资本主义”、“卡特尔资本主义”、“信任资本主义”、“出口资本主义”、“老资本主义”、“封建资本主义”、“组织资本主义”、“社会化的资本主义”(Vergesellschaftungskapitalismus)、“社会资本主义”(Soziakapitalismus)等16种“资本主义”概念的衍生形式。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资本主义”概念的衍生概念,例如“垄断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实质上也已经有了越来越强地成为“自主”概念或者“独立”概念的倾向。


当然,“资本主义”概念知识生产功能更真切的体现应该是在具体的政治、社会实践过程中。关于这一点,无论是近代以来风起云涌的社会主义革命浪潮,还是前几年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都可以佐证。从概念生成的角度来说,概念之所以成为概念,正在于其通常不会被刻意地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词汇专门使用,而是与很多相关概念、词汇混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复杂的概念图景,这是一个术语或者词汇转化为基本概念的标志。通过储存或者统摄其他概念和其诸多的衍生形式,以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频繁使用,“资本主义”概念的基本含义不仅得以明确,也真正转化为一个人们不假思索便可以脱口而出的词汇。


本文根据概念史的相关问题意识对“资本主义”概念进行了词源学考证,并分析了其在“政治—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相关使用情况以及这一概念的知识生产功能。囿于“资本主义”概念本身的含混性以及其所涉及问题的复杂性,下面为了更好地阐述本文的主题,兹再做以下几点说明。


首先,与“democracy/民主”、“republic/共和”等很多近代政治概念在历史变化发展中不断获得并丰富其含义的过程不同,我们可以用“事实在先,概念在后”这一句话来总结资本主义概念的形成过程。具体来说,虽然各类工具书在介绍“资本主义”概念时都直接把其表征的经济生产方式至少追溯到15、16世纪,但事实上,该词直到19世纪后半叶才零星出现在一些学者的著作和论述中。直到20世纪以后,该词才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广泛兴起的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的对立词汇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基本概念。不过,虽然“资本主义”(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一词出现的时间非常晚,但可能由于之前人们早已借助“capital/Kapital”(资本)、“capitalist/capitaliste/Kapitalist”(资本家)、“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资本主义生产)、“kapitalistische Produktionsweise”(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等术语来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资本主义”所表征的经济制度、组织形式等问题的认知,所以当作为词汇的“capitalism/capitalisme/Kapitalismus”(资本主义)一经产生并流传开来以后,就迅速聚集了人们的相关知识,而成为人们频繁使用的基本概念。


其次,“资本主义”概念的最大特征就是其作为“社会主义”概念的对立面被频繁用到“政治—社会斗争”领域。在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中,“资本主义”既是一种生产方式,又是一种社会形态。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相关政治活动或者革命运动在全世界范围的展开,“资本主义”概念也一次次地以政治口号或者宣言的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文字论述甚至口头表达中频繁使用的基本术语。就“资本主义”概念而言,虽然除了“政治—社会”这一范畴之外,“资本主义”还长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被很多学者使用,但由于“资本主义”概念的政治色彩,也让其在学术领域使用时充满争议。


最后,作为典型的政治概念,“资本主义”概念不仅直接作用于政治、社会运动,还在其中拓展意涵。具体来说,“资本主义”概念一经生成,就与其周边概念或者其他政治概念结合在一起,派生出诸多子概念,形成一幅复杂的概念图景。这一概念图景的生成在让“资本主义”一词从一个术语演变为人们常用的基本概念,在不同阶段和有不同追求的人们中间,有不同的使用方法和不同的含义。


文章转载自“世界历史编辑部”公众号;原文载《世界历史》2017年第3期。因微信平台限制,注释从略。如需查阅或引用,请阅原文。


谢选骏指出:人说——事实上,在学术领域中使用“资本主义”概念一直饱受争议,很多学者都拒绝在学术著作、论文中使用这一词汇。作为一个在“政治—社会”领域广泛使用,并且与诸多政治运动、革命运动联系紧密的概念,“资本主义”概念的政治色彩显然与专业领域研究时的“价值中立”要求相悖离。布罗代尔就认为,“自从本世纪初和1917年俄国革命以来,该词(资本主义)不断在增加新的含义,因而它使太多的人感到为难”,并转述历史学家郝伯特·希顿的观点说道:“在所有以主义结尾的词中,资本主义一词最容易招惹是非”。黄仁宇也持类似的看法,“要给这名词(资本主义)适当的定义,则非常困难。……即使我们引用到‘资本主义’这四个字,也可能前后用意不同,更害怕别人顿生误会。”不过,布罗代尔、黄仁宇等人都是在声明了“资本主义”一词的含混和政治色彩浓烈之后,继续使用了这一概念。就像布罗代尔说的,“继续使用该词的一个很好的理由是,任何人都没有提出一个更好的词来代替它,包括对它批评最严厉的人在内。”但是,抵制这一概念的学者也非常多。法国学者米歇尔·于松在《资本主义十讲》就提到,很多经济学家,诸如夏尔·吉德(Charles Gide)、坎瓦斯(Canwas)、马歇尔(Marhshall)、塞利格曼(Seligman)、卡塞尔(Cassel),都拒绝使用这一概念。甚至到20世纪60年代,雷蒙·巴尔(Raymond Barre)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économie politique)中还是刻意回避这一概念,而是使用“分权经济”(économie décentraliée)这一说法。

我看——“分权经济”说明这不是封建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集权经济,这是因为,在自由法治的社会里,金钱成为自由的媒介罢了,这就是资本。至于资本主义,是共产党作为它们构想的“社会主义”的对立面人为捏造出来的“靶子”,就像唐吉诃德把自己想象成正义的骑士,去讨伐名为恶魔实为风车的“五十万”。

至于“资本主义社会”,更是一个伪概念——是共产党为了制造阶级冲突,煽动社会分化、策划动乱和暴乱,而妖魔化了的自由法治社会。

所以我现在看书,哪位使用了“资本主义”的概念进行社会分析,哪位就是打家劫舍的马匪无疑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民主的最后窗口

《赶在特朗普重掌白宫前,俄罗斯和美国争夺在乌克兰的优势地位》(保罗·科比(Paul Kirby)BBC记者 2024年11月21日)報道: 几天之内,拜登当局和俄罗斯分别采取了重大举措,旨在影响乌克兰战争的结果。此时,距离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仅有两个月。 人们有一种感觉,在特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