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1月30日星期四

谢选骏:查理·芒格是巴菲特内线交易的好搭档

 

《查理·芒格去世:巴菲特的好搭档,金句频出的亿万富翁》(ANDREW ROSS SORKIN, ROBERT D. HERSHEY Jr. 2023年11月29日)报道:


沃伦·巴菲特称他为公司投资方法的鼻祖:“忘掉你所知道的以极优的价格收购还不错的企业;相反,要以还不错的价格收购极优的企业。”


查理·芒格于周二在加州圣巴巴拉去世,享年99岁。他放弃了已功成名就的律师事业,成为沃伦·巴菲特的合伙人和金句频出的挚友,两人联手将一家江河日下的新英格兰纺织公司转型为无比成功的投资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了他在医院去世的消息。他在洛杉矶有一处住所。

虽然被巴菲特的光芒所掩盖,芒格作为一个亿万富翁——福布斯今年将他的财富列为26亿美元——在伯克希尔的影响力远远超过他副董事长的头衔。

巴菲特称芒格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方法的鼻祖。“他给我的蓝图很简单:忘掉你所知道的‘以极优的价格收购还不错的企业’;相反,要以还不错的价格收购极优的企业,”巴菲特曾在一份年度报告中写道。


这一投资策略给了巴菲特极大启示,他在上世纪50年代曾以大幅折扣收购陷入困境的公司,从而一举成名。(他称这些公司为“雪茄烟蒂”,因为他说,投资它们就像“捡起还剩一口烟的雪茄烟蒂。”)

芒格建议巴菲特,如果他想建立一家规模庞大、可持续发展、业绩优于其他投资者的公司,他就应该购买可靠的名牌公司。“他是建筑师,我是包工头,”巴菲特谈到他们的关系时说。

他们在1959年偶然结识,很快开始几乎每天都要在电话里谈论几个小时的战略。


这一合作关系持续了50多年,造就了历史上最成功、规模最大的企业集团之一。总部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的伯克希尔拥有保险巨头盖可(Geico)和伯灵顿北圣达菲铁路公司,并持有可口可乐、美国运通、IBM、富国银行和其他重量级企业的股份。到2022年,该公司拥有约37.2万名员工。

巴菲特和芒格每天都会在电话里聊上几个小时,巴菲特在奥马哈(他们共同的家乡)的办公室,芒格则在洛杉矶。

“我们从来没有吵过架,”巴菲特说。他复述了芒格最喜欢的一句话,当两人确实有分歧时,芒格会说:“沃伦,仔细想想,你会同意我的观点,因为你很聪明,我是对的。”

巴菲特和芒格是伯克希尔在奥马哈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的标志性人物,该会议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他们会在上万名全神贯注的伯克希尔股东面前滔滔不绝,在长达六个小时的时间内回答问题,并传授他们的投资智慧。


“发表这些言论的麻烦在于,人们逐渐开始认为他们知道一些事情,”芒格在2015年对听众们说。“认为自己无知要好得多。”他还说,“如果人们不经常犯错,我们就不会这么富有。”

这些听众中有许多人通过跟随巴菲特和芒格投资而变得非常富有。1964年在伯克希尔的1000美元投资,如今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

芒格经常被视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道德指南针,在人事问题和投资方面为巴菲特提供建议。他的招聘方针是:“信任第一,能力第二。”

2015年,在奥马哈举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芒格和巴菲特出现在大屏幕上。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被称为资本主义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查理·托马斯·芒格于1924年1月1日出生在奥马哈,父亲是律师阿尔弗雷德·凯斯·芒格,母亲是弗洛伦斯·(拉塞尔·)芒格。小时候,他周六在一家杂货店打工,这家店当时归巴菲特的祖父所有。(巴菲特本人也在那里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两人直到很久以后才认识。)17岁时,查理进入密歇根大学学习数学,但在大二的时候发生了珍珠港事件,他加入了陆军航空队。

晋升为少尉后,他被派往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接受气象学培训。他在那里结识了当地一位鞋店老板的女儿南希·哈金斯,两人结婚时,他21岁,她19岁。他们后来养育了三个儿女。


他很快被派往阿拉斯加州诺姆,在那里开始显露一种日后让他受益匪浅的才能。

“在军队里和当小律师时的打牌经验锻炼了我的经商技巧,”芒格在珍妮特·洛尔于2000年出版的《巴菲特幕后智囊:查理·芒格传》(Damn Right! Behind the Scenes with Berkshire Hathaway Billionaire Charlie Munger)中说。

“你必须学会的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及早认输,而如果有大牌在手,就要下重注,因为你不常拿到大牌。机会出现,但不是经常的事,所以一旦它降临就要紧紧抓住。”

在1946年退伍之前,自称在脸皮厚这方面是黑带高手的芒格就已经申请了哈佛法学院——他的父亲是那里毕业的——尽管他作风散漫,并且没有本科学历。最后他靠着内布拉斯加老乡罗斯科·庞德——法学院退休院长,芒格家的朋友——出面干预才得以入学。

以优异成绩毕业后,芒格回到加州,开始从事法律工作。他最终自立门户,开办了芒格、托尔斯和奥尔森律师事务所。不过他的人生在这里出现波折:他和妻子离婚了;两人的唯一儿子泰迪在9岁时因白血病夭折;他的财务状况急转直下。

在基本上已经破产的时候,芒格的女儿莫莉向他抱怨那辆破破烂烂的黄色庞蒂亚克。“爸爸,这辆车太难看了,简直就是一团糟,”她说。“你为什么还要开它呢?”在洛尔的传记中,他回忆自己当时说,“为了劝退拜金女。”

为了东山再起,并利用自己在数学方面的过人才能(“我一向会选数学课,因为不用怎么费力就能拿到‘A’,”他说),他开始在业余时间投资股票、商业和房地产。


“我很快意识到,我还是宁愿成为我们的那些有钱且有趣的客户,而不是他们的律师。”他说。

他的投资给他带来了第一个百万美元。

芒格在1956年与南希·巴里·波特维克结婚,三年后偶然结识了巴菲特。当时芒格回到奥马哈筹办活动,纪念不久前去世的父亲,结果他收到了当地奥马哈俱乐部的午餐会邀请函。两人的共同朋友把巴菲特引荐给他。

那一周晚些时候,芒格出席了一场晚宴,巴菲特也受邀到场。两人一拍即合,整晚都在聊。巴菲特后来回忆说,“他会被自己的笑话逗得乐不可支,我心想,‘这跟我合得来。’我也是这样的。”


“对财富的渴望”


很快,两人开始几乎每天通电话谈投资策略。“沃伦的商业模型显然比我的强,”芒格这里指的是他以小时计费的法律服务。“他反复跟我说,我的谋生方式简直是发疯,他的方式更好,我应该效仿他。”


芒格被征服了。“和沃伦一样,我对财富有着相当强烈的渴望,”罗杰·洛温斯坦在他的《巴菲特传》(Buffett: The Making of an American Capitalist,1995年)中引用他的话说。“倒不是因为我想要法拉利——我想要独立。我不顾一切想要独立。我认为给别人发请款单是件屈辱的事。”

芒格开始和巴菲特联手投资魏斯可金融公司(Westco Financial)和时思糖果(See’s Candies)之类的企业,而后以副总裁的身份正式加入他的公司。他说入职第一年“我还是有一只脚踩在律所,以备万一资本家这条路走不下去”。

两人将伯克希尔经营成了一个逾5000亿美元的庞然大物,从1965年到2014年,其原始股平均每年的收益是21.6%,比标准普尔500的9.9%增幅高出一倍以上。(公司的名称来自巴菲特早期收购的一家每况愈下的马萨诸塞州纺织厂伯克希尔·哈撒韦。)

通过与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合作创办的“捐赠誓言”组织,巴菲特一直热心于慈善事业,劝说亿万富翁们将其财富的至少一半捐赠出来。然而引人注目的是,芒格并没有参与。他说他倒不是不想立誓。他的妻子、于2010年去世的南希希望将她那一半遗产传给子孙,“所以我何止是没有立誓,”他说:“我觉得我去捐大笔钱是很虚伪的。我已经违背了这件事的根本精神。”

芒格身后留下了第一段婚姻养育的两个女儿温蒂和莫莉·芒格;第二段婚姻养育的女儿艾米莉·芒格·奥格登;以及三个儿子小查理、巴里和菲利普;两个继子威廉和戴维·波特维克;15个孙辈;七个曾孙辈。


谢选骏指出:人说“在1946年退伍之前,自称在脸皮厚这方面是黑带高手的芒格就已经申请了哈佛法学院——他的父亲是那里毕业的——尽管他作风散漫,并且没有本科学历。最后他靠着内布拉斯加老乡罗斯科·庞德——法学院退休院长,芒格家的朋友——出面干预才得以入学。”我看查理·芒格是“开后门”的惯犯。


人说“芒格在2015年对听众们说,‘认为自己无知要好得多。’他还说,‘如果人们不经常犯错,我们就不会这么富有。’”——我看,人们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内线关系却去“投资”——这不是白白送死吗?因为查理·芒格,就是巴菲特内线交易的好搭档。


谢选骏:基佬辛格——纳粹训练的犹太难民祸害美国


《政治艺术家基辛格的百年人生:从纳粹迫害的犹太裔到孤身一人的外交牛仔》(2023-11-30 北京市)报道: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A. Kissinger)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基辛格是一位学者、政治家和著名外交家,在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和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执政期间,他对美国外交政策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力。此后数十年,作为顾问和作家,他提出的意见影响了全球政治和商业。


逃离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裔



少年时代的基辛格


基辛格原名海因茨·阿尔弗雷德·基辛格,于1923年5月27日出生于德国菲尔特市。他的父母是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犹太人,父亲路易斯·基辛格是一名老师,母亲葆拉是全职家庭主妇,他还有一个弟弟,名叫沃尔特·基辛格,长大后是一名成功的商人。


久居德国使基辛格一家自认为已经融入当地,直到希特勒登台后,他们才明白并非这样。基辛格小时候热爱足球,成绩优秀,但由于菲尔特的犹太人在德国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和排斥,整个学生时代,他和他的朋友们都受到纳粹帮派的欺负。


1935年,德国颁布《纽伦堡法案》,剥夺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那时他才12岁。他的父亲失去了教书的工作。在纽约一位亲戚的资助下,基辛格一家草草收拾了仅有的几件行李,于1938年8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次年9月,德国便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基辛格晚年称,这段经历没有在他心中留下永久的烙印,但《基辛格传》作者、美国传记作家沃尔特·艾萨克森采访到的亲友却不这么认为。基辛格的一位密友说:“基辛格是个坚强的人,但纳粹却伤害了他的灵魂。”


艾萨克森在传记中写道,基辛格父亲受到的羞辱和他们所住社区的毁灭,“使他寻求秩序,使他渴望被接受,即使这意味着要努力取悦那些他认为智力低于他的人”。


移居美国后,基辛格一家定居在曼哈顿上西区的华盛顿高地,当时那里是犹太人聚居区。基辛格进入当地的公立高中乔治·华盛顿中学学习,在那里他很快掌握了英语,并在其他科目上表现出色。他在一家刨花刷厂打工赚外快,并在纽约城市学院学习会计课程。


还没来得及拿到学位,基辛格就在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应征入伍,学习工程学。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战役刚过,他被分配到美军第84步兵师。他给另一位讲德语的士兵克雷默尔——后来被称为“发现基辛格的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在他的影响下被分配执行情报任务。


阿登战役(纳粹德国于二战末期在比利时的阿登地区发动的攻势)结束后,当美军第84师被派往德国时,基辛格发现自己成了几年前迫害他流亡国外的德国人的征服者。他获得了美国铜星勋章,并因组织地方政府和搜捕盖世太保成员的工作而晋升为中士。


在学术界迅速崛起


1947年,当基辛格重返平民生活时,美国的大学,甚至是最顶尖的大学,都在向年轻的退伍军人抛出橄榄枝。1950年,24岁的他以大二学生的身份进入哈佛大学,开始了将他推向人生巅峰的学术生涯。


在哈佛大学,他回避学生社交生活,努力学习,获得世界级炸药专家乔治·基斯蒂亚科夫斯基和历史学家威廉·扬德尔·埃利奥特等哈佛大学实力派教师的青睐。


通过这些关系,他在研究生时期就创办了一份世界事务季刊《汇流》,吸引了后来担任肯尼迪政府国家安全特别助理的麦乔治·邦迪、美国经济学家沃尔特·罗斯托和犹太裔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等名人投稿。年轻时,基辛格虽还默默无闻,但他已跻身于外交政策重量级人物的行列,并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领头者。


他撰写博士论文时,美国正从朝鲜战争中脱身,与苏联冷战成了主导政策。为了寻找适用的经验教训,他分析了奥地利帝国外交大臣梅特涅亲王和英国外务大臣卡斯尔雷子爵如何在拿破仑战争后恢复欧洲秩序。


这篇论文名为《恢复的世界》,很快以书籍的形式出版。它和另一篇美国《外交事务》杂志上的文章——基辛格在该文中质疑核战争中大规模报复政策的价值——使他走上了“学术明星之路”。


1966年,基辛格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听证会上作证。


之后,基辛格接受了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一份工作,担任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专题组的参谋长。小组成员包括美国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美国陆军中将詹姆斯·加文和美国国务院前政策规划主任尼采等知名人士。


在31岁时,基辛格撰写了长达450页的巨著《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主张有限使用核武器的政策。大约在那个时候,基辛格遇到了大卫·洛克菲勒的弟弟纳尔逊·洛克菲勒,后者当时是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外交政策顾问。纳尔逊·洛克菲勒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成为了基辛格的赞助人和他在共和党政坛的导师。


基辛格继续在哈佛大学任教并写作,直到1960年约翰·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时,他希望能够真正在国际事务中掌握权力,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地方是华盛顿。于是,他开始担任肯尼迪的兼职顾问,后来又成了下一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兼职顾问。


1968年,美国共和党议员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基辛格接到了尼克松助手打来的工作邀请电话。尼克松和基辛格此前几乎互不相识,当时一位参议员力荐基辛格担任国家安全顾问。


为尼克松工作


在尼克松的第一个任期内,接二连三地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使得尼克松与基辛格之间亲密而又不安的关系变得紧张。


例如,1970年9月的一周之内就发生了:叙利亚入侵约旦;苏联向古巴派遣了一艘核潜艇和战舰;尼克松命令中央情报局阻止阿连德就任智利总统;与北越的巴黎秘密会谈在中断五个月后重启。


在这种时候,尼克松会彻夜不眠,不分昼夜地给基辛格和其他高级官员打电话,下达他们无法或不愿执行的命令,而基辛格也会随着紧张局势情绪波动。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基辛格当时正在莫斯科试图就1973年中东战争停火进行谈判,他接到尼克松的指示,要他向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递交一封信,信中说美国希望与苏联建立长期伙伴关系,以在中东地区建立和平。


基辛格当时正为实现停火而忙得不可开交,而且他知道尼克松因为水门事件丑闻正陷入危机,因此他不仅拒绝将这封信交给勃列日涅夫,还以“不可接受”为由拒绝了这一指示。


他给副手布伦特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对尼克松指示的语气、给勃列日涅夫信件中内容的错误判断以及没有提前通知就将发表新闻声明感到震惊”。苏联在中东的影响力正在减弱,基辛格最不希望看到因为尼克松的失误指示而增强苏联的影响力。


1974年,担任国务卿的基辛格在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讲话


在这些紧张时刻,基辛格抽出时间与新闻媒体记者共进晚餐并长时间交谈,其中包括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等重要媒体。在他权力最鼎盛时期,美国主流媒体对他的报道大多不乏溢美之词。有美国记者问他喜欢别人称呼他为“国务卿先生”还是“基辛格博士”,他回答说:“阁下就可以了。”


1972年,意大利作家奥里亚娜·法拉奇采访基辛格时,问他是否认为自己是一名外交棋手,基辛格提出了一个比喻。


“就像一个牛仔,独自骑着马在马车队前面领头,独自骑着马走进小镇、村庄,”他说,“这个牛仔不需要勇气。他所需要的只是孤身一人,向别人展示他骑马进入小镇,独自完成一切。”


秘密外交推动中美破冰


基辛格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中美关系的破冰,便是他自己“孤身一人”打了头阵。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前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进行访问。在晚宴上,他装病躲过了同行记者团,秘密飞往北京。次日12时,基辛格抵达北京,11日12时离京,48小时内与周恩来总理开会时长超17小时。双方商定了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中国重返联合国等一系列问题。


1972年2月,尼克松访问中国。此行的成果之一是发表了《上海公报》,其中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仍然是中美两国在该问题上的政策基础。


基辛格的另一项成就是1972年与苏联签订的军备控制条约,当时两个核超级大国正处于冷战交战状态,并在全球各地的代理战争中相互对抗。条约限制了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进攻性导弹的部署,有效地使两国致力于缓和而非对抗。


“穿梭外交”


基辛格的第三项伟大成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之后的“穿梭外交”。这场冲突是在他宣誓就任美国国务卿两周后爆发的,当时他在白宫担任国家安全顾问。


对于基辛格来说,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开始时的目标包括:确保以色列的生存,防止阿拉伯人在战争不利于他们的情况下再次遭受军事毁灭性打击,限制苏联利用危机的机会,以及在不损害尼克松权威的情况下完成所有这些任务。尽管很勉强,但基辛格在所有方面取得了成功。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遭到挫败,寻求美国紧急空运武器和其他装备以支援自身。尼克松表示愿意,但基辛格担心美国此举会破坏与苏联来之不易的缓和关系,苏联正在为阿拉伯人提供补给。


在战争的关键时刻,当苏联威胁要出兵支援埃及第三军免遭以色列的摧毁时,基辛格和时任白宫参谋长海格下令美国核力量在全球范围内进入戒备状态——却没有通知尼克松,尼克松当时正被日益增长的弹劾威胁所困扰。


最终,战争的结果大多是积极的。当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同意与以色列人直接进行军事会谈时,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了。以色列幸存了下来,而阿拉伯人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被以色列军事碾压而“破碎的荣誉”,也因此次中东战争初期埃及成功穿越苏伊士运河的进攻而得以恢复。


但在另一方面,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因美国向以色列提供补给而对美国实施禁运,造成了经济混乱。敌对双方的军队仍然沿着危险、不稳定的停火线对峙。


为了延长脆弱的停火协议,稳定以色列与其阿拉伯邻国的关系,基辛格执行了一项成为他标志性使命的任务。从1974年1月开始,他11次前往中东,推动达成军事脱离接触协议,以促进和平谈判进入新时代。


在这些“穿梭外交”任务中,最著名的是那年春天为期34天的“马拉松式访问”,基辛格16次访问耶路撒冷,15次访问大马士革,同时他还出访了六个国家。这些“马拉松式访问”虽然并没有产生任何永久性的和平协议,但它们稳定了动荡不安的中东地区。破裂的美国与埃及之间的外交关系得以恢复;沙特同意结束石油禁运,同时为尼克松对该地区进行最后一次访问开辟了道路。


离开政府后的生活


在福特政府任期结束后,基辛格接受了利润丰厚的咨询职位,但他在最初几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撰写他的大型回忆录的前两卷——近2700页,英国编辑哈罗德·埃文斯帮助他一同撰写。这两本书非常畅销。几年后,第三卷巨著问世。


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为基辛格提供了教授职位。同时,他投身商界,为蓝筹企业客户提供国际政策咨询。他利用自己的名声、声望和人脉,为世界各地的银行、保险公司、制药商和汽车制造商解决问题并建立联系。


除了咨询工作外,基辛格还撰写有关国际事务的辛迪加专栏,并经常出现在“夜线”和其他电视新闻节目中。即使到了晚年,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行动越来越迟缓,旅行日程也越来越少,但他仍继续著书立说,他的人格和声望使他成为各种会议的重要参与者和宴会的贵宾。直到90多岁,他还为报纸撰写评论文章。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曾向他请教,他也是斯蒂芬·科尔伯特喜剧节目的常客。


2023年7月,100岁高龄的基辛格最后一次访问北京,被誉为美国无与伦比的政治家。


基辛格一生都在从哲学甚至存在主义的角度思考权力和战略问题,但他始终称自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能够看到哪些风险值得冒。


“政策是一门权衡可能性的艺术;掌握政策在于把握各种可能性的细微差别,”他年轻时曾写道,“试图将政策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必然会导致僵化。因为只有风险是确定的,机会是猜测的。”


谢选骏指出:人说基佬辛格“整个学生时代,他和他的朋友们都受到纳粹帮派的欺负。1935年,德国颁布《纽伦堡法案》,剥夺德国犹太人的公民权,那时他才12岁。他的父亲失去了教书的工作。在纽约一位亲戚的资助下,基辛格一家草草收拾了仅有的几件行李,于1938年8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次年9月,德国便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我看基辛格具有变色基因,发展了三种角色——1、纳粹训练,2、犹太难民,3、祸害美国。综合地说,基辛格的一生,就是个“纳粹训练的犹太难民在祸害美国”——美国在他的毒害之下,迅速败落了——其转折就是绥靖共产党并且逃离了越南战场。

2023年11月29日星期三

谢选骏:基辛格要钱不要命——紧紧追随中共百年



《谢锋大使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百岁寿辰举行庆祝活动》(2023/06/03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报道:


5月31日晚,谢锋大使在中国驻纽约总领馆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百岁寿辰举行庆祝活动。基辛格博士、驻纽约总领事黄屏和来自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美中贸委会的嘉宾出席。


谢锋在致辞中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推动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基辛格博士坚持不懈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为增进两国沟通、合作与友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谢锋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历史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界需要“基辛格”,我们需要向基辛格博士学习他透彻的智慧、共赢的战略、无畏的担当。一是旺盛的好奇心。博士一生都在学习,百岁高龄仍像年轻人一样追踪研究新潮的人工智能技术,可敬可叹。二是无限的可能性。“外交是可能性的艺术”,回顾博士的外交生涯,从中美关系正常化到中东“穿梭外交”,博士总能通过主观努力聚不完全为完全、化不充分为充分,完成无数“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三是透彻的战略眼光,博士是美国人,首先考虑的当然是美国利益。同时博士善于从广义而非狭义理解美国利益,不画地为牢、不自缚手脚,理智务实通过求同存异找到不同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博士坚定认为中美和平共处符合两国和世界根本利益,不懈努力推动中美双赢、世界共赢。四是高度的使命感,博士坚持做正确的事,即使遭遇非议责难也不随波逐流。当年博士克服中美彼此隔绝长达22年的重重困难,与中国领导人一道打开两国关系大门,作出了造福中美、惠及世界的正确抉择。


谢锋强调,习近平主席提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是新时期中美正确相处的治本之道。中美两个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大国找到正确相处之道,不仅将为变乱交织的世界带来和平稳定,而且将为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提供解决方案。


谢锋引用毛泽东主席诗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称赞百岁基辛格博士依旧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祝愿他健康长寿,和大家一道继续推动中美关系回归正轨、世界和平繁荣进步。


基辛格感谢谢大使为其举行庆祝活动,愉快忆及同中国领导人一道推动美中关系正常化经历,表示两国应努力避免冲突对抗,共同应对世界挑战,把彼此视作潜在的朋友而非潜在的敌人,为世界和平、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董事会主席、美国前财政部长雅各布·卢,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美中贸委会会长艾伦分别致辞,高度评价基辛格博士为中美合作共赢和世界和平稳定所作贡献,呼吁建立更具预测性和稳定性的美中关系。


谢选骏指出:1989年6月3日晚间,开始了举世震惊的“六四大屠杀”——在这样血腥的日子接受祝寿,不是一个好主意。


《基辛格突然访华,与王毅及中国防长会面》(王月眉

2023年7月19日)报道:


曾推动美国采取更温和对华立场的百岁前国务卿亨利·A·基辛格突然访问北京,与中国最高外交官员和国防部长会面。

半个多世纪以前,基辛格曾在尼克松总统执政期间为美中建交铺平道路,他此次并未事先宣布的访华,恰逢现届美国政府官员对中国进行一系列旨在稳定美中关系的访问。

周二,在基辛格与国防部长会面当天,拜登总统的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也在中国首都会晤了官员。

不过,其他美国官员都受到了中国官员或官媒不同程度的冷遇或斥责,反映出地缘政治局势依旧紧张,但中国国防部长对与基辛格会面的描述则相对友好。


根据中国外交部周三发布的一则声明,中国最高外交官员王毅表示,“博士为中美关系破冰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为增进两国相互了解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美国对华政策需要基辛格式的外交智慧,需要尼克松式的政治勇气。”(基辛格拥有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基辛格能与国防部长李尚福对话这一事实也体现出他在中国受到青睐的地位。上个月,中方拒绝了要李尚福在新加坡一个论坛上会见美国国防部长劳埃德·J·奥斯汀三世的请求。中国将此归咎于美国对李尚福的制裁。

国务院发言人在周二的例行简报会上告诉记者,拜登政府知晓基辛格访华的计划。但发言人马修·米勒表示,基辛格“访华是自愿,而非代表美国政府行事”。

不过米勒还是透露,基辛格以前曾告知美国官员自己与中国官员的交流内容,此次访问之后可能也会有类似的对话。

中国国防部发布公告称,在与基辛格会晤期间,国防部长李尚福称希望美国能与中国共同推动“两国两军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公告中表示,基辛格也称两国军方应该加强沟通。

上个月,就在国务卿布林肯前往北京开启近来一系列美国官员的访华之旅时,中国官员再次拒绝了恢复两军直接沟通渠道的请求。


布林肯访华后不久,财长耶伦也去了北京。

在与基辛格的交流中,李尚福还批评了“美方一些人未同中方相向而行”,称友好沟通的氛围因此被“破坏”。

国防部公告称,基辛格说他此番访问是“作为中国的朋友而来”,美中双方应“消除误解、和平共存、避免对抗”。

尚不清楚基辛格将在北京停留多久,也不知他会否同包括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内的其他官员会面。习近平与基辛格曾于2019年在北京会面,据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报道,当时习近平向基辛格表示,他希望基辛格“健康长寿,继续做中美关系的促进者和贡献者”。

长期以来,中国官媒一直对基辛格不吝溢美之词,尤其会借他之名来批判近年美国总统政府对华采取的更强硬立场。

中共的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5月发表了一篇文章,纪念基辛格的100岁生日,文章称基辛格“极富传奇色彩”,“仍对美中关系保持着敏锐观察,明确提醒了华盛顿”不要与华为敌。


谢选骏指出:基辛格行事诡秘,五十年不断进行秘密活动,一言以蔽之曰“要钱不要命”。


《基辛格百岁离世 关注中美关系和全球命运至最后时日

文》(财新 曾佳 发自美国首都华盛顿 2023年11月30日)报道:


基辛格曾在中美、越战、中东、南美等等冷战的前沿角力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发言人甚至决策者,一度站上了美国乃至全球外交军事舞台的顶峰。但在舆论和同僚眼中,基辛格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弄权和好战派的代表人物。


基辛格盼APEC期间实现中美峰会 吁美方别造成“放弃一中”印象

习近平会见基辛格:展望未来,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王毅会见基辛格:中美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三条是管根本的

谢锋庆贺基辛格百岁寿辰:历史再次走到十字路口 世界需要“基辛格”

基辛格百岁:《论中国》新增出版十周年序,论述中美关系的历史症结和未来走向|带着问题去读书


财新网美东时间2023年11月29日晚间,半个多世纪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键推手、曾访问中国近百次的美国资深外交家亨利·基辛格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他是美国史上唯一一名曾兼任国务卿与白宫国家安全顾问两大外交军事要职的官员。


基辛格生前创立的商业咨询公司基辛格协会(Kissinger Associates)在一份声明中宣布了这一消息。


谢选骏指出:基辛格要钱不要命——紧紧追随中共百年,完全不像个百岁人瑞,求仁得仁又何怨。

谢选骏:“你算老几”的命运

《兄弟姐妹性格差异与出生顺序到底有没有关系》(2020年1月7日 BBC)报道:


兄弟姐妹数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这跟他们的出生顺序有关系吗?


老大、老二、老么性格相差怎么那么大?在兄弟姐妹中排行顺序对人的个性、性格、智商甚至人生道路究竟有没有影响?在多大程度上有影响?


拉德哈·莫基尔(Radha Modgil)医生这样解释(英语),根据出生顺序理论,这与每个孩子在家庭中占据的独特地位有关。这个理论中包含一些模式化的概念,比如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与他/她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几直接相关。


出生顺序论的许多重要观点是19世纪末到20世界早期,奥地利医生和心理治疗师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提出的。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对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有自己的认知


阿德勒在家里7个孩子中排第二。他注意到一个现象,即同一个家庭里几个孩子的性格可以有很大差异。这个问题令他着迷,驱使他深入钻研。


1927年,阿德勒把自己的研究归纳成理论,提出一个核心观点:出生顺序对人性格有重大影响,因为父母对不同的孩子的态度不同,比如对老大和老么的态度就有显著差别。


他还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意无意地做比较,会导致孩子心理产生自卑感。


在这个基础上,之后历代学者专家又不断拓展、深化这个理论,围绕出生顺序决定性格特征提出了更多观点。


独生子女集父母和祖辈宠爱于一身


先说说家里的独苗,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早在19世纪末期,阿德勒就考虑到独生子女的问题。


他认为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包括:自我中心、特立独行、希求认可。


因为是家里唯一的孩子,独生子女的性格特点有可能偏向于多子女家庭中的长子长女,也可能偏向于最年幼的孩子。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和饰演哈利·波特的演员拉德克利夫都是独生子。


中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40年,过去十几年里出现的成功人士、公众偶像等,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苗。


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这有什么奇怪?


老大先入为主


比如,当哥哥、姐姐的孩子责任心强、可靠、谨慎,但可能比较霸道,控制欲较强……听着耳熟吗?


根据出生顺序论,第一个孩子通常独享父母的关注宠爱,而对第二个孩子就没有那么投入,所以老二可能会觉得受了冷落,得不到父母的宠幸。


历史名人中有不少家里的长子、长女,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英国首相的温斯顿·邱吉尔。


中国前总理周恩来。毛泽东的父母生了7个孩子,4个夭折,剩下的3个孩子中毛泽东是老大。


比哥哥姐姐晚到,中间的孩子性格中较突出的一个特点据信是对环境和处境的适应力较强。


“夹心层”适应能力强


夹在中间的那个孩子,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通常被认为受到忽视,老大先到先占,老二只能适应环境,求稳求和。


出生顺序论认为,中间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对他们性格形成有显著影响;他们更习惯于适应相对不利的环境。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和歌星麦当娜都是兄弟姐妹序列中的“夹心层”。


德国纳粹首领希特勒是奥匈帝国海关职员父亲在第3次婚姻中生的第3个孩子,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均幼年夭折,只剩下他和一个哥哥、一个妹妹。


最小的孩子必须加倍付出、别出心裁,才能像哥哥姐姐一样得到重视?


老么的拼搏


家里最小的孩子通常会被贴上一些标签,比如自我中心、招人怜爱、有魅力、开朗,是家里的“开心果”,也会耍心计操控别人,等等。


在一众兄弟姐妹里,最年幼的他/她为了博取关注或保持独立,往往要付出更多努力,要让自己与众不同。


印度民族英雄甘地和好莱坞女影星迪亚兹都是家里最小的孩子。


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兄弟姐妹性格差别的深层次原因跟孩子在家庭内的生存竞争有关。


兄弟姐妹


1996年,美国心理学家萨洛维提出一个观点,称兄弟姐妹之间性格上的差别根本上与孩子在家庭内部的生存竞争有关。


达尔文进化论认为,生存竞争是生物之间的主要竞争内容,也是自然选择、淘汰机制的基本成分。


用这个理论来看家庭,就是孩子们出于生存的需要而争夺父母的关注、资源投入。


所以,哥哥姐姐要承担照顾弟妹的责任,而弟弟妹妹则不得不在已经有人先入为主的环境中寻找和占据自己独有的一席之地。


为此作为弟弟妹妹的孩子就会设法与众不同,引起注意,以此来减少竞争,增强家庭内部的合谐、合作,这样可以强化每个个体的生存机会。


出生顺序理论历来有争议,较近的研究发现既有支持这个理论的证据,也有相反的例证。


仍无定论


不过,出生顺序影响性格、智商的理论从来都有不少争议。


历年来的各种研究,既有发现支持阿德勒理论的证据,也有彻底否认这个理论的例证。


影响一个人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很多,这就意味着围绕出生顺序论展开的研究,在项目设计层面就有诸多变数,比如兄弟姐妹人数,相互之间的年龄差异,家庭生活大环境等。


出生顺序论令人着迷,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能够一锤定音的证据说明,在兄弟姐妹中的排行是如何影响人的性格、个性、智商和人生成败的。


一般来说,家里最小的孩子可能最受宠,其心理特点和倾向可能与大哥、大姐的性格有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也可能与个人天性的关系更大。

谢选骏指出:人说“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生于奥地利一个犹太家庭(但在后来皈依新教),是一位医师及心理治疗师,也是个体心理学(英语:Individual psychology)学派的创始人。”——我看,阿德勒的学说不仅来自他在家庭中的排行,也来自犹太人在欧洲的处境。


《出生顺序特征:兄弟姐妹个性差异指南》(搜狐 2020-08-02)报道:


成为第一个、中间的、最小的或唯一的孩子可能会影响你的行为。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出生顺序和性格特征之间的联系。


从1967年开始研究出生顺序的心理学家凯文·李曼博士写道,你可以拿你的薪水打赌,你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将会不同出生顺序书:为什么你是你现在的样子(雷维尔)。莱曼等心理学家认为,兄弟姐妹性格差异的秘密在于出生顺序——无论你是最大的、中等的、最小的还是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如何因此对待他们的孩子。


梅里·华莱士,20多年的儿童和家庭治疗师,著有出生顺序蓝调 (猫头鹰书籍),同意这个出生顺序理论。“其中一部分与父母在孩子的位置上与孩子的关系有关,而另一部分实际上是因为位置的关系。每个职位都有独特的挑战。”


以下是父母需要了解的关于大、中、小和独生子女的出生顺序人格特征。


长子人格特征


简单地说,作为一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自然会在本能和试错的混合中长大。这通常会导致父母成为照章办事的看护者,他们非常细心,严格遵守规则,对细节过于神经质。这反过来又会导致孩子成为完美主义者总是努力取悦父母。


长子沉浸在父母的陪伴下,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他们有时表现得像迷你成年人。他们也很勤奋,想在他们做的每一件事上都出类拔萃。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长子往往是:


可靠的

认真的

结构化的

谨慎的

控制

成就者

长子优势


长子习惯于成为关注的焦点;在兄弟姐妹到来之前,他们已经有了妈妈和爸爸。“许多父母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和向长子解释事情。这没那么容易当其他孩子出现时”,费城坦普尔大学的心理学家弗兰克·法利博士说,他研究个性和人类发展已经有几十年了。他解释说:“这种一心一意的关注可能与为什么长子往往是优等生有很大关系。”除了通常智商测试得分更高一般来说,长子比他们的兄弟姐妹受到更多的教育,他们往往比他们的兄弟姐妹挣得更多。


长子挑战


成功是有代价的:长子往往是A型性格,从不懈怠。“他们经常有激烈的对失败的恐惧”。纽约怀特普莱恩斯的一位儿童和家庭治疗师米歇尔·迈登伯格博士说:“他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够好。”因为他们害怕犯错误,年龄最大的孩子倾向于坚持直截了当的原则。她解释说:“他们通常很固执——他们不喜欢改变,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此外,因为长子在家里经常被赋予很多责任,不管是帮助做家务或者照看弟弟妹妹——他们可以很快接管(而且当他们接管的时候会很专横)。对于一个已经感受到完美压力的孩子来说,这种负担会导致过度的压力。


中间儿童人格特征


如果一对夫妇决定生第二个孩子由于他们以前的经历,他们可能会先用较少的铁来抚养第二个孩子。他们可能也不太注意,因为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其他孩子。因此,与年长的兄弟姐妹和年幼的兄弟姐妹相比,中间的孩子通常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因为他们缺乏关注。


"中间的孩子经常觉得被忽略了和一种‘嗯,我不是最老的’的感觉。我不是最小的。“我是谁?”治疗师梅里·华莱士说。这种等级制的挣扎导致了中间的孩子在同龄人中崭露头角,因为父母的注意力通常集中在心爱的长子或家庭中的婴儿身上。更重要的是,莱曼博士说:“中间的孩子是最难确定的,因为他们拿他们的哥哥姐姐开玩笑。”


一般来说,中学生倾向于拥有以下出生顺序人格特征:


讨人喜欢的人

有点叛逆

依靠友谊茁壮成长

有很大的社交圈

调解者

中间儿童优势


米德尔斯堡是随波逐流的类型;一旦弟弟妹妹来了,他们必须不断学习如何谈判和妥协为了“融入”每个人。苏洛威博士指出,毫不奇怪,中学生在宜人性方面的得分高于他们的年长和年轻的同胞。


因为他们在家里受到的关注较少,所以米德尔顿一家倾向于与朋友建立更牢固的关系,并且比他们的兄弟姐妹更少受到家庭的束缚。“他们通常是第一个和其他家庭一起旅行或想去旅行的兄弟姐妹睡在朋友家位于纽约波基普西的玛丽斯特学院的心理学教授琳达·邓拉普博士说。


中间儿童挑战


中间的孩子曾经是这个家庭的孩子,直到他们被一个新的兄弟姐妹取代。不幸的是,他们经常敏锐地意识到他们没有得到那么多父母的关注作为他们的“开路先锋”,他们觉得自己的需求被忽视了。“中产阶级的孩子在家庭中处境艰难,因为他们认为自己不受重视,”迈登伯格博士说,“他们很容易被排除在外,在混乱中迷失方向。”他们的抱怨也有一定的道理:英国育儿资源The Baby Website.com的一项调查发现,有三个孩子的父母中,有三分之一承认对他们中间的孩子给予的关注远远少于对另外两个孩子的关注。


最小的孩子的个性特征


由于父母对养育第二个(或第三个,或第四个,或第五个)孩子越来越放任自流,最小的孩子往往是最自由的……)时间到了。家庭中的婴儿往往具有以下出生顺序特征:


爱好娱乐

不复杂的

操作的

出发的

注意力寻求者

以自我为中心

最小儿童优势


Lastborns通常不是房间里最强壮或最聪明的,所以他们发展自己的方式来赢得关注。他们是天生的迷人者外向的社交个性;苏洛威博士的研究表明,许多著名演员和喜剧演员都是家庭中的孩子,或者他们在性格测试中的“宜人性”得分高于长子,这并不奇怪。


年轻人也以他们的冒险精神成为焦点。自由精神的拉斯特博人比他们的兄弟姐妹更容易接受非传统的经历和承担身体风险(研究表明他们更有可能踢足球之类的运动和足球,他们的哥哥姐姐更喜欢田径和网球等运动。


最小的孩子挑战


莱曼博士指出,年轻人都认为“我做的任何事情都不重要。”“他们的成就似乎都不是原创的。他们的兄弟姐妹已经学会了说话、阅读和骑自行车。因此,父母对自己的成就反应不那么自然,甚至可能会想,“为什么他不能更快地理解呢?”


Lastborns还学会了利用他们作为婴儿的角色来操纵他人以达到他们的目的。莱曼博士指出:“他们最不可能受到纪律约束。”当涉及到家务和规则时,父母经常溺爱最小的孩子,没有像对待他们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他们。


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


作为独生子是一个独特的位置。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可以竞争,独生子女垄断了父母的注意力和资源——不仅仅是像长子一样短暂,而是永远。实际上,这使得独生子女有点像“超级长子”:独生子女有特权(和负担)肩负父母的所有支持和期望。因此,独生子女往往是

适合他们的年龄

完美主义者

认真的

用功的

领袖


谢选骏指出:我觉得上述的分析有些道理,但是却不能真正到位——因为有些话没有讲透,更不能说穿,否则就会伤害很多人了。说者也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饭碗了。


谢选骏:犹太人的老板总是对的


《听拜登称习独裁者秒变苦瓜脸,布林肯回应了》(2023-11-16 TVBS新闻网)报道:

 

时隔1年举行的拜习会,于美国当地时间15日登场,双方在旧金山的费罗莉庄园进行长达4小时的会谈。


然而,美国总统拜登在会后的记者会,再次称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为“独裁者”(dictator)。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一听表情顿时垮掉,受到关注。


布林肯16日接受《CBS》访问时,也对此事给出回应。


美国总统拜登6月曾称习近平为独裁者。当拜习会结束后,记者询问他现在是否仍保持相同观点时,他直言“听好了,他就是一个独裁者,因为他管理的是共产主义国家,政府形式与我们截然不同”。

有媒体拍到,拜登一脱口而出,布林肯随即皱起眉头,看似坐立难安,似乎认为拜登再次失言。


对此,布林肯16日接受《CBS》访问时,知名女主播Norah O’Donnell提及此事,称布林肯当时看起来明显感到不舒服,大陆也怒轰拜登的发言是“不负责任的政治操弄”,想知道布林肯当下的想法。


对此,布林肯表示,白宫和北京确实采用两种不同制度,拜登也总是有话直说,且是代表所有人发言。“很明显,我们会继续说中国不爱听的话、做中国不喜欢的事,反之亦然”。


但布林肯也指出,不管是拜习会,或是过去半年内为了确保与北京进行外交接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一件重要的事,“以一种不会引发冲突的方式进行竞争、处理中美分歧,同时寻找合作领域”。  


网民嚎叫:


反独裁 2023年11月17日 21:59

习近平为dickhead更准确!

七号洞 2023年11月17日 10:05

俺美国就是喜欢独裁者忽悠!被忽悠很爽,很手臂!

emil 2023年11月17日 10:01

一点也不给面子,等着报复。

糟糕的很 2023年11月17日 09:55

大国看的是国策的伸张,小国寡民的小人才特别关注个人,所以才会出现普京包子三胖,大家都看他一个人脸色,而不是按体制法理治国。在侏儒心态的这些国家里,但凡有点权,都是“我说了算”的地头蛇恶霸土匪嘴脸,被洗脑的很多奴才,也是自私的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为了房产,可以把父母赶出家门。

万事天定 2023年11月17日 09:20

習终生最大的败笔就是修改宪法恢复腐朽没落的帝王制。

过客甲2 2023年11月17日 08:17

夹缝中的小媳妇。

糟糕的很 2023年11月17日 04:24

布林肯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在两大战争和其他危机中,充分伸张了美国的国际价值观。


谢选骏指出:布林肯是个犹太人!而犹太人的老板总是对的。


《大功告成后发生了什么?布林肯如此“绝望”》报道:


7月15日,美中两个超级大国的领袖在旧金山郊外一座幽雅的花园洋房进行了长谈,对这次会谈本来期望值不高的各方来说,结果还说得过去,至少没有失败。但在两人峰会之后的新闻会上,有记者问拜登,还认为习近平是一个独裁者吗?拜登回答:“他就是”,拜登解释说,“他是个独裁者,从他是掌控着一个共产党国家的角度来说,中共的政府形式和美国的完全不一样。”现场的媒体镜头捕捉到当时坐在台下第一排的美国务卿布林肯的表情,整张脸都皱了起来还微微晃头,显得坐立难安。NBC的资深新闻编辑吉布森写道:“跳过拜登前面20分钟演讲,直接去看布林肯的肢体语言那一段,你几乎可以听见布林肯倒吸一口气。”


《法广》的评论写道,美方不能指望北京放弃支持俄罗斯,更不能让习近平去谴责哈马斯,在北京的“核心关切”台湾问题上,美方也不可能放弃对台湾的军援。至少,按照事先预计的路数,两个大国至少暂时管控住了,两位领袖还抽空在花园小径散步,几十米外的记者们看不清楚他们说了什么,《北京之春》荣誉总编胡平评论:“两人散步说话,连翻译都没有,可是大家都知道这两人,一个不会中文一个不会英语。幸亏这段路不长,象征性地走走就行了。”


会晤结束了,除了官方的通报,人们还能记住什么呢?《法新社》列出了拜习会谈时说的几个“警句”:拜登说他和习都同意,“我们可以随时打电话”;还有拜习闲聊时,拜登预祝习的妻子彭丽媛生日快乐,习近平似乎有点尴尬,回应:“太忙,我忘了”。原来,拜登和彭丽媛的生日都是11月20日。但谁也没想到,真正的“警句”是在随后的新闻会上,有记者问拜登,还认为习近平是一个独裁者吗?拜登回答:“他就是”,拜登还顺带解释了一下,可越描越黑,这句话当然让北京很恼火,从坐在场边的布林肯的表情就可猜的出来。从新闻会场面看,记者提问时,台下的国务卿布林肯已经显得很不自在,担心拜登“旧病复发”,瞬间,拜登那句话脱口而出……。意大利前外交官卡内洛斯在X平台写道:“看看布林肯绝望的身体语言…12个月的辛勤工作和外交努力就被简单的一句话扔进了厕所。”公民自由报评论说:“布林肯看起来像是想钻进洞里。”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文章问道:“这是拜登的又一个外交口误吗?……假如你认为这是口误,却是拜登的拿手好戏。但却成了白宫顾问们的噩梦,他们不得不提供售后服务”。但这真的是失误吗?美国参议员泰德-考夫曼告诉《路透社》,拜登 “一直以直言不讳而著称”,早在他入住白宫之前就已如此。就连拜登也曾多次自嘲地对对话者说:“没有人怀疑过我说的是真心话,问题是有时我说的都是真心话。”其实,拜登6月份已经说过习近平是独裁者了,北京当时极其愤怒,但这并没有挡住这次拜登刚见完习转头又说了一遍。北京的反应可想而知,中共外交部发言人不点名谴责:“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是不负责任的政治操弄。”感觉比前两次的反应有所淡化,也许可能是习近平人还在美国的缘故?《法广》的评论最后写道,从外交角度来看,有点冲撞,可能习近平也慢慢习惯了?而且,对北京而言,现在更紧急的事务是争取更多的空间来缓和内外交困的局面。所以不难理解,战狼为什么高度评价拜习会,外交部发言人毛宁15日称其为“中美关系发展史中的里程碑”。


谢选骏指出:好在各色人等都没看见,犹太人的老板总是对的!


《刚见过习近平 拜登遭痛批向北京屈服,只为换取…》(2023-11-16 美国之音)报道:


美国国会两党外交领袖对于拜登总统(Joe Biden)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旧金山的会谈成果抱持两极看法。


民主党人普遍大力赞扬这场峰会在芬太尼以及军事对话方面所达成的共识,共和党人则严厉批评拜登政府向北京屈服,换来的是“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工作小组和接触机制”。


美中两国周三在旧金山以南的费罗丽庄园举行了长达四小时的元首峰会。这是两人去年11月巴厘岛会晤以来的首次面对面交流。


拜登总统在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他与习近平的会晤是双方所进行过的“最具建设性和富有成果的讨论”。拜登和习近平在合作打击芬太尼、恢复军事接触和人工智能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政治氛围分歧的华盛顿,中国有关的议题被视为是国会两党合作共识最高的议题之一。不过, 尽管议员们对于这次美中两国元首峰会高度关注,民主、共和党成员对于会谈后的成果却抱持了两极的看法。


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本·卡丁(Ben Cardin)星期四与委员会10位民主党成员联名发表书面声明,大力赞扬拜登总统此次和习近平的面对面对话。


“我们欢迎拜登总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习主席所取得的进展,特别是在芬太尼、气候合作和军事沟通方面的合作,”议员们在声明中说。“虽然中国已经采取了一些早就该采取的措施来遏制芬太尼和芬太尼前体的生产和运输,但北京方面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阻止这种非法贸易。”


美国总统拜登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加州费罗丽举行双边会谈。(2023年11月15日)


议员们强调,现在至关重要的是,美中必须建立与北京定期追踪的双边机制,以具体衡量这些措施取得的进展,结束这一导致无数美国人丧生的致命贸易。“我们随时准备好采取行动确保北京履行他们的承诺,”议员们说。


尽管国会关注的中国相关议题众多,但打击芬太尼被普遍视为是迫切程度最高的议题之一。


美国司法部的数据显示,芬太尼现已成为18岁至49岁美国人的首要死因。中国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芬太尼前体化学品供应产地,因此,美国政府一直以来寻求在解决芬太尼泛滥的问题上要求中国政府与美国合作采取行动。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首席民主党议员格雷戈里·米克斯(Gregory Meeks)星期四在前身为推特的社交媒体平台X上发文表示支持拜登总统对中国采取的接触政策。


“拜登总统与北京接触的决定正在得到回报,并将拯救美国人的生命,”来自纽约州的民主党联邦众议员米克斯说。“总统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是正确的。”


尽管国会民主党人对于这场备受瞩目的美中元首峰会保持正面态度,但也指出了两国之间仍存在诸多挑战。


“虽然华盛顿和北京在一系列问题上挑战依然存在,包括台湾、人权,在中国不当及非法关押美国公民等,但我们两国领袖之间的公开对话仍至关重要,”参议院外委会民主党人在声明中表示。“负责任的管理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美国以及我们在世界各地的盟友及合作伙伴相当重要。”


相较于民主党人一片支持的声浪,国会共和党人大多对这场“拜习会”持失望和严厉批评的态度,同时并不认为两国领袖所达成的合作共识有实质意义。


“在芬太尼上合作?我们应该完全阻止芬太尼的泛滥成灾问题。只谈论降低某个百分比的问题,对我来说并不满意”,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亚太小组首席共和党参议员比尔·哈格蒂(Bill Hagerty)星期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习近平用铁拳控制中国。他应该有能力今天就完全阻止(芬太尼前体化学品问题),但那不是他所做出的承诺。”


来自田纳西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哈格蒂表示,他不认为美中两国的交流是对等的。


“我感到失望的是拜登政府为了争取与习近平的会晤和合照的机会所做出的努力程度。我们派出了四位内阁官员到中国,没有同等回应;我们从参议院派遣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访问,没有同等回应。在我看来,这一切都只是为了让习近平做出什么都没有的承诺,同时获得一个与乔·拜登合照的机会,”哈格蒂说。


拜登政府周四将中国公安部法医学研究所从贸易制裁名单中剔除,以期更好地与中国合作阻止芬太尼及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周四强调,解除对该机构的制裁和美国对人权的承诺并不矛盾。拜登政府2020年因该机构涉嫌侵犯新疆维吾尔人权将其列入受制裁的实体清单当中。 pic.twitter.com/hyPNrUuTVr— 美国之音中文网(@VOAChinese) November 16, 2023

参议院外委会首席共和党成员吉姆·里施(Jim Risch)星期四在一份书面声明中直接指责拜登“再次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大大的缩小了两党在中国问题上的合作空间”。


“中国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他是一个具有侵略性的国家,”来自爱达荷州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里施说,“拜登正在向习主席屈服,以换取一系列毫无意义的工作组织和接触机制。”


共和党方面多次表示,拜登政府为了与中国采取接触政策而在重要议题上做出过多妥协和让步。


“美国过去就一直在进行这种接触,时间太长,代价也太大了。它们限制了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政策,削弱了我们支持盟友的能力,”里施说。


里施最后向拜登总统喊话,希望民主党政府能在中国议题上改变方向,采取共和党的政策路线。“这攸关美国的重大国家和经济安全利益,拜登政府的政策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前进,参议院共和党人对这些挑战有更好的答案。”


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迈克尔·麦考尔(Michael McCaul)星期四发表书面声明,对拜登政府“与中国共产党在此进行徒劳无功的会议感到失望”。


“召开这些高级别会议却得不到任何回报,也没有取得想要的成果,这设立了一个很糟糕的前例,并让美国看起来是很软弱的,”麦考尔说。


麦考尔还说,拜登政府为了举行这次峰会做出了让步,现在只是做出更多让步,包括将一个明知道有侵犯人权的组织从实体名单中删除。


拜登政府周四将中国公安部法医学研究所从贸易制裁名单中剔除,希望以此更好地与中国合作阻止芬太尼及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周四在例行记者会上强调,解除对该机构的制裁和美国对人权的承诺并不矛盾,美国会密切关注中国如何履行承诺。


“我们最终决定,将中国公安部法医学研究所列入贸易制裁名单是采取行动拯救成千上万美国人生命的障碍,因此本届政府必须做出艰难的决定,我们做出的决定是,当你看到这样的潜力——通过确立与中国在芬太尼及其贩运问题上的合作来拯救美国人生命,这是一个恰当的步骤,”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Mathew Miller)在星期四的例行记者会上说。他还强调,打击芬太尼问题是美国最重要的议题。


拜登政府在2020年因中国公安部法医学研究所涉嫌侵犯新疆维吾尔人权将其列入受制裁的实体清单。


除了与拜登总统进行会晤,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还在旧金山与美国商界领袖进行晚宴。他在晚宴活动中表示,中美合作空间大,“中国准备好成为美国的合作伙伴和朋友”。


国会众议院美国与中国共产党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主席麦克·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议员对美国之音表示,他担心尽管中国经商环境日益严峻,华尔街人士仍可能难以抗拒中国广大市场。


“我担心的是,中共会在那场活动上试图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中国对所有商业机会开放,不要担心,一切都是很好的,不要管最近那些对贝恩资本公司和其它美国公司办公室的突袭,不要管那些通过的法规,那将赋予我们巨大权力,迫使在中国的任何公司都必须听命于我们,无论你是中国公司还是一家在中国设有分社的美国公司,也不要管我们过去几年表现出的所有掠夺性的行为,把你们的钱给我们, 再来中国投资,因为我们面临经济挑战,”加拉格尔说。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与美企领袖共进晚餐,强调中国愿和美国做朋友。“任何愿花四万美元和习近平晚餐的人和国会的看法绝对是不同的,”美国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Mike Gallagher) 周四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说。他担心尽管中国经商环境日益严峻,华尔街人士仍可能难以抗拒其广大市场。 pic.twitter.com/XjtqA0FjeQ— 美国之音中文网(@VOAChinese) November 17, 2023

据美国媒体报道,该晚宴的门票一人2000美元起跳,若要与习近平同桌,费用最高有可能达4万美元。许多美国企业巨头出席这场晚宴,包括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Tim Cook)和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执行长拉里·芬克(Larry Fink)、桥水基金创始人雷?达里欧(Ray Dalio)及微软、花旗、埃克森美孚等多家美国大型跨国公司的高层人士。


这场晚宴因昂贵的座席费和报名的踊跃,在事前就引起争议。


“我认为任何愿意花四万美元和习近平共进晚餐的人和国会(在中国议题上)的看法绝对是不同的,”加拉格尔说。他还示警,“中国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


谢选骏指出:拜登作为“犹太人的老板”,总是对的。但是,当拜登不是“犹太人的老板”的时候,就总是不对的了!

谢选骏:印度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国家

《印度德里为何在消除雾霾之战中落后于北京》(苏提克·比斯瓦斯(Soutik Biswas)BBC驻印度记者 2023年11月17日)报道:


长期以来,生活在人口稠密的两个亚洲国家首都的人们,都饱受笼罩其城市的有毒雾霾之苦。


德里和北京都是人口超过2000万人的繁华都市。在某些日子里,当它们被雾霾所笼罩,呈现出橙灰色的天际线并弥漫着烟味时,人们说感觉就像生活在一场反乌托邦的梦魇中。北京居民甚至将毒雾称为“空气末日”。


如今,德里又来到了一年中的雾霾季,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已经好得多。


PM2.5是一种小到可以深入肺部的颗粒物,它们和多种气体的混合物在内陆城市德里遮天蔽日,使其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低风速将污染物截留在低层大气中,使空气质量恶化。


当局暂时关闭学校、命令柴油车禁止上路、停止建筑施工、要求人们在家工作,以及禁止燃放鞭炮。在印度混乱的民主制度下,这些措施很难执行。居民们咳嗽、喘息、愤怒,生活仍在继续。


周一,印度教节日排灯节过后的清晨,狂欢者不顾禁令燃放鞭炮,德里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一款政府应用程序显示,周一上午,一些地方的空气质量指数(AQI)攀升至520以上(数字低于50为良好)。


同日上午,北京的天空更加湛蓝,空气质量指数不到德里的五分之一。自2013年以来,北京乃至整个中国都通过一系列指挥和控制措施,对空气污染发起了一场坚决的战争。


一项雄心勃勃的行动计划限制了新增煤炭产能、关闭居民楼内以煤炭为燃料的供暖系统、提高柴油卡车的燃料和发动机标准、淘汰污染严重的老旧汽车……当局还鼓励人们在短途通勤时改用电动汽车或骑自行车。


总部位于赫尔辛基的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师柳力(Lauri Myllyvirta)表示,北京曾努力提高市内的空气质量,但过去十年的显著改善来自于其将工作范围扩大到了城市之外。


他表示,通过建立一个覆盖城市以外的产业集群和主要排放源的“重点控制区”,当局取得了更具影响力的成果。北京治理空气污染的预算从2013年的4.3亿美元(3.5亿英镑)跃升至2017年的26亿多美元。


德里地铁是印度最长的地铁网络,但通往目的地的“最后一公里”仍然没有被打通。


结果令人印象深刻。根据芝加哥大学能源政策研究所编制的空气质量生活指数(Air Quality Life Index),自2013年以来,北京的空气污染下降了约50%,全国范围下降了约40%。


“北京曾在(空气污染指数)中位居前列,但现在已经有了显著改善。人们大力推动从煤炭向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转变。购买电动汽车比购买汽油车更容易。”《经济学人》智库(EIU)中国分析师李子谦(Chim Lee)告诉我。


专家们承认,德里20年来改善空气质量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果。该市淘汰了污染严重的行业、关闭了燃煤电厂、推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公共交通项目、强制淘汰老旧商用车、制定了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并建设了高效的地铁。


这些措施是否影响了德里的空气质量?空气污染专家、德里科学与环境中心执行总监阿努米塔·罗伊乔杜里(Anumita Roychowdhury)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德里长期的空气质量趋势显示其水平并没有逐年上升。实际上它正在下降。这意味着德里已经稳定了问题,并扭转了污染曲线。但这也意味着德里需要将PM2.5水平再降低60%,才能达到洁净空气标准。”她告诉我。


然而,由于规划不足、政策设计缺陷和党派政治,德里与空气污染的斗争步履蹒跚。


研究表明,德里一半以上的污染来自车辆排放,其次是燃煤工业产生的烟尘、垃圾焚烧和建筑工地的灰尘。


冬季来临,邻近的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在收获季节焚烧秸秆是一种常见的做法。在某些日子里,根据风速和风向的不同,焚烧秸秆造成的空气污染可构成德里空气污染的四分之一。


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领导的印度人民党(BJP)政府现在指责由反对党执政的旁遮普邦未能解决该问题。


通过禁止老旧车辆上路,德里已将道路上的汽车数量减少了近800万辆,比2015年减少了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汽车尾气排放仍然是造成德里污染的主要原因,因为这座城市的设计更偏向于汽车,而不利于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


全长近400公里(248英里)的德里地铁是印度最长、最繁忙的地铁网络,但通往家庭和工作场所的最后一公里路仍然不畅。虽然全市7000辆公交车中约有14%是电动车,但讽刺的是由于使用不便,公交车的乘坐率却在下降。


尽管德里总体规划的目标是80%的机动出行由公共交通承担,但地铁和公交系统之间缺乏整合阻碍了这一目标的实现。


“即使有了解决方案,你也无法使它发挥作用,因为设计不合理。”罗伊乔杜里说。


缺乏区域性的规划也阻碍了空气改善。当人们围绕德里的污染问题展开讨论时,广袤的印度河-恒河平原(横跨印度北部、巴基斯坦东部、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部分地区)上的邻近城市也被烟雾笼罩。


研究表明,比哈尔邦的空气污染水平经常高于德里,但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却十分有限。“对话不能只是关于德里,必须扩大到整个地区。”罗伊乔杜里补充道。


专家们说,这正是北京的正确之处。北京制定了到2017年将空气污染减少四分之一的目标,并推出了一项包括邻近省份在内的区域计划。


2013年至2017年,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细颗粒物水平分别下降了约35%和25%。联合国的一份评估报告称:“地球上没有其他城市或地区取得过这样的成就。”


广袤的印度河-恒河平原上的其他城市,包括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也被大雾笼罩。


北京摒弃煤炭和柴油的速度比德里快得多。罗伊乔杜里说:“北京所做的大部分决策在(像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是很难实现的。”她补充称,德里和印度应该借鉴欧美城市控制空气污染的做法。


此外,尽管取得了进步,但根据空气质量生活指数,北京的污染程度仍然比美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洛杉矶高出三倍,也没有跻身地球上污染最轻的城市之列。


“德里没有时间了。我们必须在未来几年内推出所有措施。德里和印度需要为颠覆性行动做好准备。”罗伊乔杜里说。


谢选骏指出:人问“印度德里为何在消除雾霾之战中落后于北京”?我看因为印度是一个完全没有秩序的国家。


《中国“蹭暖族”嚣张横行,整个北方都无解》(海报新闻 2023-11-16)报道:


进入冬季,北方绝大多数城市已经开始供暖,冬日限定角色“蹭暖族”也正式上线,开启了新年度的“偷暖”行为。


“蹭暖气的都拱出去!拱的圆圆的!”“楼下质问我为啥不开暖气,他都快冻僵了。现在蹭暖都这么硬气了吗?”“哪个小区攻克蹭暖难关我就去哪里买房”……社交平台上,不少被“蹭暖族”气到的业主在大吐苦水。


“供暖不热,蹭暖不冷”惹纠纷


所谓“蹭暖”,是指在集中供暖的小区中,一些住户不交取暖费,选择利用楼房的传热特性,享受其他交费住户的供暖。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由于供暖费用相对较高,一些住户为节约生活成本选择“蹭暖”,此类以租房者居多。还有一些业主发现,当周围邻居集体供暖时,自家不开暖气也不冷,认为没有必要供暖,本质上也是“蹭暖”。


调查显示,假设1个单元有5层,1层有2户,若有2到3户家庭都不供暖,那么这个单元用户家中室温就能降低2-3℃,因此出现了“交钱不暖和,不交钱还挺暖和”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用暖居民与“蹭暖族”的纠纷。


“蹭暖族”沾沾自喜,被蹭者有苦难言,热企更是头疼不已。为了保证其他居民家的温度达到国家供暖标准,热企只能加大整体管网负荷,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成本,也不利于环保。


多地收取“蹭暖费”,涉嫌违法被叫停


为了缓解蹭暖现象,多地出招收取过热费、热损费,还有小区甚至给拒缴暖气费的住户停水停电,以此来排查蹭暖行为,引发了诸多关注。


比如河南许昌的翟女士表示,前一年冬天家里的房子没人住,于是就没有开通暖气,转年交暖气费的时候居然要多交540元的热损费。物业表示,虽然没有供暖,但是楼上楼下的邻居都在用暖气,因为墙壁具有导热性,所以相当于蹭了邻居的暖气,所以应该承担部分费用。翟女士表示不能理解,开不开暖气,是业主的权利,物业无权强行收费。


不用暖气还要缴费,甚至被停水停电,这种做法是否合适?律师表示,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是否需要供暖服务,物业公司无权在消费者没有接受供暖的情况下,强制要求消费者缴纳该笔费用。


《人民日报》也在刊文中表示,小区收取蹭暖费,没有法律依据。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业主可以拒绝缴纳取暖费,如果物业强行收取,业主可以集体予以起诉。此文一出,多地停止了收取该费用。


蹭暖是邻里问题还是法律问题?


强制收费涉嫌违法,被蹭暖只能哑巴吃黄连?有网友表示,“我蹭暖我承认,但这是邻里问题,谁也不能横加干涉”。


蹭暖真的只是邻里问题吗?有律师表示:严格来说,蹭暖也违法。根据我国法律及有关规定,住房是公民的合法财产,享有合法的支配和使用权利。那些不购买供暖服务,而是向邻居或小区其他用户接受供暖的“取暖者”,涉嫌侵犯他人财产权。


同时,供暖服务是供热公司或物业管理公司提供的公共服务,依法收取费用。法律明确规定了物业使用权和正常租赁关系,任何违背这一规定的行为都是非法的。蹭暖行为还严重扰乱了供暖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居住权益,涉嫌盗窃和侵占公物,严重者可受到法律制裁。


花式蹭暖,主打经济实惠


天气转冷,比起窝在家里蹭邻居一点稍有热乎气的暖,许多人选择走出家门,用更加经济实惠的方式获得一整天的温暖。


近日,济南、北京、天津、郑州、沈阳等不少城市的公交地铁都开启了座椅加热模式,许多冻坏了的乘客选择在车上蹭暖,不少乘客表示:坐车坐出了炕的感觉。南方网友表示羡慕坏了!


不少大学生一起床就往图书馆跑,越是天气寒冷的日子,图书馆越是人满为患,一边蹭暖一边蹭网还能一边看书,的确很舒适。此外,桑拿馆、健身房、咖啡馆、棋牌室、麻将馆等也成了不少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取暖圣地,花不多的钱可以泡一天,可谓是冬天独有的快乐。


令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不少网友被迫上进,在家开一天电暖气花费20元,不如去公司蹭暖气,不但不花钱还赚钱,动力十足,周末无休。


“取暖神器”市场火爆


虽然蹭暖的人不在少数,但对于很多尤其是没有暖气的南方人来说,取暖器才是越冬的“续命神器”。


刚刚结束的双十一,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电暖器、暖风机、电热毯等各式“取暖神器”卖爆了。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取暖产品类型包括电油汀、踢脚线、小太阳、暖手宝、暖脚器等,虽然这些产品的单价相对不高,但因其刚需属性,其市场规模已达百亿级。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有超2.1万家取暖器相关企业,65%的企业注册成立在5年内,近30%的企业注册成立超过15年。调查显示,20-39岁人群成为取暖电器购买的主力群体。有关报告表明,预计2023年,我国取暖电器市场规模将达829亿元。


网民嚎叫: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11-17 18:27:51

人民日报维护这种测暖行为其实就是维护其背后的国家行为逻辑。。

驻日评论员 发表评论于 2023-11-17 18:25:20

正是如此。。

国家行为又何尝不是如此?

还赖在发展中国家就是蹭暖一样的行为。。

华山栈道 发表评论于 2023-11-17 05:53:07

工资收入都已经这么高了,行为模式却还是这么穷。

华伦久费 发表评论于 2023-11-17 08:44:45

强制收供暖费用不就行了?你没有规则强制,蹭暖是合法的,还抱怨啥?天朝这种人治社会,根本就不懂得怎么使用法律法规。


谢选骏指出:印度德里为何在消除雾霾之战中落后于北京?除了印度是一个没有秩序的国家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出现了大量的蹭暖族!这样就导致大面积的停用取暖了。



谢选骏:太平洋容得下终于改成了地球容得下

《习近平与拜登会晤,称中美可“超越分歧”》(《纽约时报》2023年11月16日)报道:


中美都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阻止两国关系螺旋式下滑之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三告诉拜登总统,这两个最大的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想要“改变对方是不切实际的”。

他们带着高级顾问在旧金山以南约半小时车程的一座百年庄园会面,进行了一年来的首次对话。在措辞略显生硬、经过精心准备的声明中,他们一如既往地保证合作将带来硕果,但同时也暗示如果放任不管,围绕台湾、技术、南中国海或中国援助俄罗斯等问题上的争执可能会演变为冲突。

习近平说,“这个地球容得下”这两个大国。他告诉拜登,虽然中美国情大不相同,但“完全可以超越分歧”。

“中美不打交道是不行的,”习近平说。他向党内忠实拥护者和将领们发表的闭门讲话则对两国可能走向冲突的前景提出了更为悲观的看法。他还补充道,“冲突对抗的后果是谁都不能承受的。”


拜登拿出了热情的东道主姿态,称他与习近平的友谊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但他还是克制了自己,没有将对方称为老朋友。“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您和我能够清楚地彼此了解”,他说,“确保在领导人之间没有误解或传达错误的信息。”

“我们必须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他说。

在二人会晤前的几天里,双方迅速拿出了一系列温和共识,这对两位领导人来说并非易事,在两国关系陷入40年来最糟糕境地之际,此前他们几乎难以达成任何一致。

两位领导人在携手公开露面之后又进行了私下会晤,尚不清楚他们在周三下午讨论的具体内容。但有迹象表明,他们将试图推动达成表面上的一致。一名政府高官透露,二人有望达成一份协议框架,让北京方面承诺对芬太尼成分进行管制,这种药物在美国引发了严重的阿片类药物滥用问题。但中国此前也做出过类似的承诺。

他们可能宣布成立一个新论坛,讨论如何在人工智能项目与核武器的指挥及控制之间划下界限。与此同时,美国仍拒绝向中国提供研发和训练人工智能项目所需的先进芯片。他们或许还会讨论恢复军方交流,去年时任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问台湾后,中国就切断了这一交流渠道。两国间的军事接触可以追溯到小布什政府时期。

两位领导人在郁郁葱葱的斐洛里庄园会面时的互动经过了数月的精心策划。这片历史悠久的住宅和花园就坐落在斯坦福大学校园西北的不远处。中方高级官员与拜登最信任的助手——包括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和国务卿布林肯——开会讨论了习拜会的细节。在会晤中,习近平与拜登端坐于庄园宴会厅内布置成董事会风格的长桌旁,拜登两侧是布林肯与财长耶伦。


沙利文和库尔特·坎贝尔是对华策略的主要设计者,他们也参加了会议。坎贝尔已获下一任副国务卿提名,而耶伦在制裁侵犯人权、出售武器及技术的中国实体,以及讨论美国在华投资方面已成为一个关键角色。

习近平的此行处在一个看似软弱的罕见时刻。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已经放缓。周三晚些时候,预计他将会见美国企业的首席执行官,并呼吁他们加大在华投资。目前对华投资已开始下滑,部分原因是中国经济前景黯淡,但也是因为中国开始起诉那些泄露中国经济数据,或在外国投资前对中国公司业绩进行“尽职调查”的公司。

其他方面的棘手问题也让讨论变得困难,包括拜登的助手称他打算提出的一些问题,诸如乌克兰和加沙的战争,以及台湾即将举行的选举。台湾是一个自治岛屿,中国声称它是自己的领土。

在一次又一次的情况通报会中,政府官员试图降低人们的期望,不要指望它会像以往这类峰会那样产生什么具体承诺。他们说,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和最强大军队的领导人再次进行沟通,这本身就是进步的标志。

哈佛大学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曾著书探讨两国是否注定开战,他在《国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上写道,这次会晤囊括了他所称的“两个相互矛盾但仍不可避免的事实”。

“首先,美国和中国将成为历史上竞争最激烈的对手,”他写道。“其次,两个国家的生存都需要对方在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拜登于周二下午抵达旧金山,当时该市因亚太经合组织(由环太平洋的21个国家构成的组织)峰会而被封锁。周二晚习近平抵达旧金山后,他派耶伦与习近平会面。

拜登周二唯一的公开活动是与副总统哈里斯一起参加一个筹款活动,他在活动中表示,中国经济面临逆风,以及拜登政府在印太地区建立合作伙伴网络以对抗中国野心的努力促使习近平来到了谈判桌上。

“习近平主席是美国在世界上重新建立领导地位的又一个例子,”拜登对人群说。“他们遇到了真正的问题,伙计们。”

这并不是拜登第一次提到中国的经济放缓,就在五个月前,他还称习近平是“独裁者”,他的顾问们很快就试图支持这一说法。

周三没有发表任何联合声明来平息这种强硬的言论。美国官员表示,两国政府将提供各自对这场讨论的描述。


谢选骏:前几年的新闻一直在说“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我就说不好,简直是不祥之兆——那等于在说“太平洋足以吞没中美两国”啊!这次好了,“太平洋容得下中美两国”终于改成了“地球容得下中美两国”。


《习近平访美之旅:宣扬雄心同时避免激怒美国》(王月眉,DAVID PIERSON 2023年11月17日)报道:


在与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一年来的首次会晤时,中国领导人习近平重申了统一台湾的决心,但没有提及使用武力的可能。他把美国遏制中国的努力斥责为徒劳,但也承认美国限制对华技术出口已给中国造成了损失。

他宣扬中国有在全球发挥影响力的野心,同时也试图向世界保证,这些野心不是必定导致与美国的冲突。

正如中国官方对两国元首在旧金山会晤所描述的那样,习近平带来的信息反映了他美国之行双重的、有时不无矛盾的优先事项。许多人曾希望此行会有助于为动荡的双边关系注入稳定性。

习近平想让华盛顿和世界相信,他愿意与美国接触,这部分是为了吸引外国投资回流,以提振中国陷入困境的经济。但他也想向中国人民表示,自己坚决捍卫中国政府的利益,并提升中国作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世界大国的形象,而不是一个要做出让步的二等国家。


为平衡这些双重目的,习近平力求将自己塑造成两个决定性人物之一,他们将决定美中是选择合作还是选择冲突,而这种选择“将决定人类前途”。

乔治亚理工学院国际事务教授王飞凌说,这个表述符合习近平所坚持的愿景,那就是,美国必须接受中国为平等的国家。

“你们要么跟我们一起,听我的,以我们的方式工作,要么就是一场灾难,”王飞凌在描述习近平传递的信息时说。“可以这么说,我们能够瓜分地球。”

习近平在商界领袖欢迎他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晚宴上发表讲话,摄于本周三。

习近平在商界领袖欢迎他出席在旧金山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的晚宴上发表讲话,摄于本周三。 JEFF CHIU/ASSOCIATED PRESS

的确如此。习近平寻求在不直接激怒美国的情况下展示他对中国日益增长的雄心,在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信号也许是他的这个说法:“地球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此前,习近平与前总统奥巴马以及特朗普见面时曾告诉他们,太平洋足够大,容得下中美两国。

“新说法表明习近平现在将中国视为一个全球大国,而不只是区域大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政治学教授陈澄说。“这符合习近平近年来的强硬外交政策。”

通过用这种方式来表述两国关系,习近平也在把自己塑造为关照所有国家的利益、负责任的全球领袖。

与之呼应的是中国试图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做法,以此来反抗美国的主导地位,并重塑全球秩序使其更好地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政府在中东扮演了更积极的角色,在以色列与哈马斯的战争中,通过表达对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加强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但与此同时,邻国指责中国霸道。中印军队因边界争端发生过冲突。中国船只在南中国海发射高压水炮、骚扰菲律宾船只。

本月,一艘中国海警船与一艘菲律宾海警船对峙,后者当时正前往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执行补给任务。

本月,一艘中国海警船与一艘菲律宾海警船对峙,后者当时正前往南中国海的斯普拉特利群岛执行补给任务。 JES AZNAR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习近平让美中关系超越了两国范围,具有了全球视角,”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说。“他在炫耀,而且试图采取一个更高的姿态,他说,‘这不只事关你我两国,这事关整个世界,你们在处理中美关系上为什么不能跳出短视的、以竞争为中心的框架呢?’”

中国官媒的描述强调了习近平与拜登的平等地位,播放了两人在旧金山附近见面的乡村庄园里并肩微笑同行的画面。还专门给了拜登看到习近平乘坐的中国制造的红旗牌豪华轿车后似乎很钦佩的镜头,以及两人会面后,拜登站在车道旁边耐心地为这名中国领导人的专车送行的画面。(国家电视台央视还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建了一个“拜登指着红旗轿车说‘漂亮’”的话题标签。)

广告

中国官媒的报道还包括企业高管为欢迎习近平访美举行晚宴的场面,让中国观众看到了蒂姆·库克和埃隆·马斯克等名人宾客出席晚宴,来聆听这名中国领导人发表讲话的镜头。

任何有违习近平受到热烈欢迎的官方叙事的内容都被略去。官媒报道中只有挥舞着中国国旗的支持者们聚集在那里的场景,看不到分别代表西藏、香港和中国西部新疆地区的团体举行抗议活动的场景,这毫不奇怪。拜登后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即兴发挥,称他仍将习近平视为独裁者,中国官媒的报道没提这个说法。(不过,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被问及有关问题时,称拜登的说法“极为错误”。)

两国元首的见面给美中关系动荡的一年划上了句号。今年2月,美国上空发现了一个偏离航线的中国监控气球后,美中关系降到了低点。中国政府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对外国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突击搜查和新限制后,美国企业对在华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让两国关系恶化的事情还包括,中国默默支持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中国增加在台湾周边的军事活动,以及中国战斗机在西太平洋上空的危险拦截飞行等。

在过去几个月里,双方派出更多的高级官员互访交流,希望阻止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尽管这次元首峰会就遏制芬太尼生产、重启两国军方之间的沟通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双方在如何定义两国关系等根本问题上仍存在巨大分歧。

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于2022年访问台湾。

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于2022年访问台湾。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 VIA EPA, VIA SHUTTERSTOCK

华盛顿把与北京的关系视为一种“有管理的竞争”,允许两国在技术等一些问题上相互挑战,但也在气候变化等有共同利益的问题上进行合作。中国拒绝这个框架,暗示竞争只会播下不信任的种子。它对美国团结盟友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对抗中国影响力的努力深感懊恼。

“首先要回答的是,中美到底是对手,还是伙伴,”习近平在商界领袖为他举行的晚宴上发表讲话时说。他还表示,“如果把对方视为最主要竞争对手、重大地缘政治挑战和步步紧逼的威胁,必然导致错误的政策、采取错误的行动、产生错误的结果。”

广告

就威及两国关系的问题而言,没有什么比台湾的未来更重要的了。中国声称对民主自治的台湾拥有主权。习近平敦促拜登采取“具体行动”向中国保证,美国仍坚持其宣扬的不支持台湾独立的政策,包括停止向台湾出售武器。

与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通常声明相比,习近平这次使用的语言不是那么好战,国际危机组织的高级分析师萧嫣然(Amanda Hsiao)说。“这次用的语言听起来更务实,”她说。

北京的一个街头屏幕正在播放习近平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新闻报道。

北京的一个街头屏幕正在播放习近平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新闻报道。

习近平在美国商界领袖的晚宴上也使用了比平时更温和的语调,强调了中美两国能够克服分歧的做法。习近平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帮助中国抵抗日本的“飞虎队”。他还暗示,中国将把新的大熊猫租借给美国。他回忆了1985年在爱荷华州与一个美国家庭一起生活的经历,那是一个农业交流项目的一部分。

“虽然他有作为一名伟大领袖的自信,”王飞凌在谈到习近平的形象时说,“但他也不得不担心他的钱从哪里来。”

加州的这次会晤是拜登和习近平一年来的第一次会面。

加州的这次会晤是拜登和习近平一年来的第一次会面。 


谢选骏指出:人说“为平衡这些双重目的,习近平力求将自己塑造成两个决定性人物之一,他们将决定美中是选择合作还是选择冲突,而这种选择‘将决定人类前途’。”——我看习近平已经巩固了他在中国的控制权,因此可以反向操作,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了。无巧不巧,太平洋容得下终于改成了地球容得下。

谢选骏:共产共妻的民主运动

《方兴未艾的“中国女权主义”》(布衣 2024-05-05)报道: 小题大作 最近听朋友聊天涉及蔡崇国涉嫌性骚扰事件,之所以这类事件在海外能轰动一时,是因为目前美西方国家正流行女权主义和LGBTQ运动,此事件中的控方S女士,也是凭她一面之词,就把蔡搞得灰头土脸,凭心而论,出于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