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3月23日星期三

谢选骏:张巡死守睢阳却不知为何而死



《吃人的历史:为什么说张巡救了国家,却亡了天下?》(网易 2021-07-07)报道:


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召集诸将,诈称有密旨来召,要求自己立即率兵勤王。众将听后都一脸惊讶,不敢多说一句话。于是安禄山起兵十五万,自范阳进发,迅速攻克了河北二十四郡,占领东都洛阳。唐玄宗急命李随为河南节度使、许远为睢阳太守,令其阻击叛军的东南侧,切断通往江淮的要道,确保江南漕运畅通。此时平原太守颜真卿率先起兵平叛,河北诸郡在沦陷一个月后又争相呼应官军。唯有谯郡太守杨万石想要投靠安禄山,他逼迫下属张巡去向叛军献降。张巡不肯听命,在逃到真源之后,他便率领吏民恸哭于老子庙中,之后召集义兵二千余人,为朝廷坚守雍丘城。


安禄山于次年正月称帝后,叛军迟迟未见进展。五月份,郭子仪与李光弼击败史思明,收复了河北十余郡。安禄山大为惊恐,一度想要退回范阳。谁知一个月后,哥舒翰在唐玄宗的命令下,弃险不守,选择主动出击,结果导致全军覆没,潼关被叛军攻占,局势急转直下。败讯传来,唐玄宗急忙丢弃京城,往川蜀地区逃命。郭子仪、李光弼被迫分兵南下增援,导致袭击范阳的行动失败,战乱进一步扩大,而那个恐怖的日子也就要到来了……


安禄山起兵反唐


张巡转战睢阳城,悲剧即将上演


唐玄宗逃走之后,河南、河北与关中的大部分地区都被安禄山占领。叛军只要继续向东南推进,在攻克雍丘与睢阳之后,便可控制住富庶的江淮地区,并且切断漕运要道,那样唐朝就会被挤压在宁夏与四川这两个偏远的地方,太皇上唐玄宗与今上唐肃宗都再无还手之力了。


于是,叛军令狐潮奉命进攻雍丘,他与守城将领张巡是故交,在交战之前,二人于城下交涉。令狐潮大声说:“天下事去矣,足下坚守危城,欲谁为乎?”


张巡回答说:“足下平生以忠义自许,今日之举,忠义何在!”令狐潮面露愧色而退,他令军队团团围住雍丘,切断城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四十天后,令狐潮又对张巡说长安已经沦陷,皇上自己都逃亡去了,你何不趁早投降?当时有六名将领认为众寡不敌,玄宗存亡未可知,不如投降为好,张巡便假装同意。第二天,他在大堂上陈设玄宗的画像,然后引六名将领到跟前,当着众人的面将他们全部斩首。


眼见粮草即将耗尽,张巡便打开南门,假装向敌人叫战,暗地里却派勇士衔玫渡河,偷取了叛军的千斛盐米。他还让士兵们编出一千余个稻草人,趁着夜色沉下城去,诱使敌人争相射击,以此借得弓箭数十万枝。之后又趁敌人松懈的机会,放下五百名敢死之士,前往焚杀敌军的营帐,使令狐潮付出了沉痛的代价。在经过四个月的战斗之后,张巡以三千人的兵力前后斩杀叛军数万人。


然而,随着山东地区沦入敌手,雍丘的粮道被断绝了。张巡只得率众转战宁陵,他于唐肃宗至德二载收到睢阳太守许远发来的急报,说叛将尹子奇正引兵十三万来犯,如果睢阳失守,江淮就保不住了。张巡闻讯,急忙离开宁陵,率领三千兵马进入睢阳,与许远组成一支仅六千八百人的守城部队。


张巡坚守雍丘、转战睢阳


要想救更多人,就得先吃掉部分人?


张巡入城之后,许远自知才能不如,便将主帅的位置让他,自己则负责后勤保障的工作。


在张巡的指挥下,官军与叛军一天之内交锋二十回合,昼夜苦战不休。在十六天里,共生擒叛将六十余人,斩杀士卒两万有余,在付出巨大的伤亡之后,叛军只得连夜退去。


为了防止官军乘胜收复陈留,心有不甘的尹子奇在一个月后又领兵来犯。张巡便对士兵们说:“吾蒙上恩,贼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耳!”于是宰杀黄牛来犒劳军士,众人皆为之感泣。将领南霁云等出城迎敌,径直进攻尹子奇的大营,斩拔将旗而还。在这次交战中,尹子奇被射瞎了左眼,叛军只得解围而去。


然而,到了七月份的时候,叛军第三次来攻。此时,睢阳城中的粮草已经耗尽了,士兵每天只能领到一小点米,要掺着茶纸和树皮才能下咽。在前两次交锋之后,士卒消耗至一千六百人,且都疾病缠身,不堪战斗。眼见城中日益危迫,张巡便令南霁云突围而出,向彭城的许叔冀求救,不料后者闭门不见。南霁云只得再往临淮去找贺兰进明,进明认为睢阳马上就要沦陷了,现在出兵已经没有意义。于是他大摆宴席来招待南霁云,想收其为己用。南霁云大哭说:“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说完拔剑砍掉自己的一根手指,然后回睢阳去赴死。


孤城绝粮


叛军知道援军不会来之后,对睢阳的包围更加严密。张巡与许远商议,认为睢阳是江淮之屏障,如果弃城而去,叛军必然乘胜追击,不仅会被其虏获,而且江淮地区还会沦陷入敌手,不如坚守以待之。在茶纸吃完之后,他们就开始吃马;没有马吃了,便掏鸟窝、掘地鼠;最后,当一切食物都耗尽之后,惊悚的一幕发生了——


《旧唐书》记载,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农历十月初八日,看着日渐饥困、衰弱的士兵,张巡唯恐人心危惧,虑将有变,于是他把自己的爱妾牵了出来,面对三军将士大声说:


诸公为国家勠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少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


于是便将身边的这个女人杀死、肢解并煮熟,以此来犒劳三军,将士们看到后都纷纷流泪,不忍心吃人肉,然而张巡还是强迫他们吃了下去。受此“启发”,许远也把自己的奴僮推出来杀掉,当做守城的口粮。然而悲剧不仅限于此,史书写道:


乃括城中妇人;既尽,以男夫老小继之,所食人口二三万!


张巡为了守住一座孤城,坚持自己忠君爱国的信念,居然带头去吃人,把城中最需要保护的弱势群体全部吃光!难道为了救更多人,就得先吃掉一部分人吗?


为了守城而吃人的将领


张巡救了国家,却亡了天下


吃人之后,被保全的不是城池,而是气节。在睢阳沦陷的前夕,张巡面向长安俯首跪拜,痛哭道:“臣智勇俱竭,不能式遏强寇,保守孤城。臣虽为鬼,誓与贼为厉,以答明恩”。说完便与南霁云等三十六人一同被尹子奇杀害。


睢阳沦陷之后的第十天,唐军就收复了洛阳,故而张巡被认为牵制了叛军的兵力,为官军争取了时间。不过有人觉得吃人的做法还是难以原谅,对此,张巡的好友李翰等人积极帮他说话。他们认为张巡坚守睢阳,阻挡叛军入侵江淮,保全了大唐的社稷,实为大功一件。于是唐肃宗便追封张巡为扬州大都督,为他立了庙。《新唐书》也评论张巡说他“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肯定他为了保国而吃人的做法,认为吃掉少部分老弱病残,保全大部分江淮百姓,是功大于过的壮举。后世的人多循着这种功利的观念,把人的生命化为数据对比,再无人去正视那些被吃掉的妇女、孩子和老人了。


直到晚明时期,才涌现出一批反思中华文化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用全新的观念来审视历史,发表许多不同的看法。王夫之就认为张巡的行为是难以用加减法来计算的,他的功绩固然很大,但罪过也并不小,李翰与《新唐书》“损数百人以全天下”的观点是可鄙的。在他们看来,那些被吃掉的无辜之人只是一种代价而已,根本就不值一提。对于这种冷漠的态度,王夫之异常愤慨,他说:“人之不忍食人也,不待求之理而始知其不可也,固闻言而心悸,遥想而神惊矣。于此而忍焉,则必非人而后可。”倘若李翰还有点人性,在听闻张巡吃人后,早应“心悸神惊”而不忍再重提了。结果他还要昧着良心,把无辜之人的死亡贬低为不可避免的损失,充作他人功绩的组成部分,真是全无心肝。


王夫之与顾炎武同为明末启蒙思想家的代表


倘若援军到达,张巡幸而不死,难道他还能带着吃人者的身份荣登功臣之宝座吗?他难道不会为此惭愧而自杀吗?王夫之说:“无论城之存亡也,无论身之生死也,所必不可者,人相食也。”张巡的本分在于坚守城池、完成使命,如果因粮草耗尽而不能生存的话,那就去战死沙场或者自尽以明志,不应擅自决定他人的生死,不应把别人当做牺牲品来分食。他与恶龙缠斗过久,乃至于使自身成为了恶龙,沦入罪恶的深渊。如果说安史之乱破坏了唐朝的法律制度,那么张巡则破坏了唐朝的道德人伦底线,后者比前者更难以修补。在宋明时期,每当城门快要被攻破时,总有一些“忠臣义士”出来决定妇女儿童的生死,就连那位崇祯皇帝也在砍杀子女之后才上吊自尽,这是对生命的漠视。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张巡就处在保家卫国与亡天下的交汇处,他为了保存大唐江山、报效朝廷的恩养,不惜以“人将相食”为代价,破坏了人伦的基本底线,把国看得比天下还重要,这便是传统中国人的局限。顾炎武要对此进行清算,他说:“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天下要比国家更重要,因为天下是万古不移的人伦秩序,而国家只是百年一变的易姓改号。匹夫要以捍卫人伦秩序为己任,反对率兽食人或人人相食的罪恶。至于易姓改号之事,既然自己不在其位,那就只好交给肉食者们去谋划了。


张巡带头吃人,破坏了人伦秩序,所以亡了天下;他通过吃人,建立了功业,保全了国家,故而那些被肉食者们歌颂,然而,又有谁记得那些被吃了的人呢?


谢选骏指出:张巡死守睢阳虽是英雄行为,但却体现出了和人们想象的唐朝的风格完全不同的野蛮残忍。这是为何?我觉得这是因为张巡死守睢阳却不知为何张巡孤掌难鸣,不得不铤而走险。那么张巡为何孤掌难鸣呢?


《睢阳之战》报道:


睢阳之战是安史之乱期间叛将安禄山的燕军和忠于唐朝的军队在睢阳的一场战役。尽管此战最终是燕军得胜,但蒙受了巨大的人力和时间的损失。此战以唐军奋战到最后一人的决心及围城期间的食人行为闻名。


背景


公元757年1月30日(唐至德二载正月初五),安禄山次子安庆绪因怀疑自己不是安禄山的继承人,唆使契丹籍宦官李猪儿持刀进入帐中朝安禄山的肚子砍上去,腹肠血流数斗于床,安禄山大呼“是我家贼!”言讫气绝。同月,安庆绪命自己任命的汴州刺史、河南节度使尹子奇率归州、檀州及同罗、突厥、奚族劲卒与将杨朝宗合兵,共计军十三万余人,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与城父令姚訚等守城,许远听闻真源令张巡在雍丘之战中的守城能力,向他求助。张巡知道一旦睢阳陷落,唐朝在长江以南剩下的领地将受到威胁。且雍丘是小城,不足以御敌,于是他同意立即相助。


过程开始


张巡趁夜率本部三百马、三千兵去睢阳合兵后,和许远的联军有六千八百人,准备以生命守卫睢阳。张巡先派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与燕军战于宁陵西北,斩燕将二十人,杀万余人,将尸体投入汴水,水不流,杨朝宗趁夜离去。诏拜张巡主客郎中、副河南节度使。张巡向河南节度使嗣虢王李巨请功,李巨却只授予折冲、果毅告身三十份,不赐物。张巡以社稷尚危不可吝惜赏赐为由进谏,并写信责难,李巨不听也不回应。


张巡激励士卒固守,昼夜苦战,有时一日二十战,擒将六十余人,杀敌二万余人,士气不衰。许远自知才能不及张巡,对张巡自称懦弱不知兵,称张巡智勇双全,请求做张巡的部下,让张巡守城、作战,自己仅向他禀报军事。张巡不推辞。从此许远专治军粮和战具,张巡成为实际上的守将,战斗筹划都是他所作。


最初城内有数万人,张巡一见他们就问姓名,后来都互相认识。


此前许远部将李滔投敌,大将田秀荣又和他暗自勾结。一次田秀荣告诉许远:“早晨出战时,用绿帽子做标识。”结果戴绿帽子的部众都被消灭了。田秀荣回来就说:“我是在诱敌啊。”请求派精锐骑兵前往,换上锦帽。许远把情况告诉张巡,张巡召田秀荣上城,数其罪,斩下他的头给叛军看。于是出战,打败尹子奇,尹子奇夜间遁去。守军缴获的车马牛羊,张巡都分给将士,一丝一毫也没有拿进自己家。诏拜授张巡为兼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张巡想乘胜进取陈留,尹子奇得知后,再率大军回来围城。


张巡对将士们说:“我受国恩,以死守城,但念诸军捐躯于野,赏赐却不及功勋,为此痛心啊!”闻者皆感慨。张巡杀牛给士卒,全军出战,燕军见守军少,笑他们。张巡与许远亲自擂鼓,张巡执军旗率诸将直冲燕军阵,燕军大溃,被斩将三十余人、杀士卒三千余人,被追逐数十里,军旗也被拔。次日燕军又到城下,张巡出战,昼夜数十回合屡屡挫其锋芒。虽然每天都被燕军围城,唐军斗志却不松懈。


五月,张巡军在夜间擂战鼓,作夜袭状(这是他的军队之前用过的战略)。燕军只得夜间值守,缺乏睡眠。后来燕军造飞楼看城中,什么也看不到,于是听到战鼓后也不穿上战甲,继续睡觉。燕军防御松懈后,张巡派南霁云和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率五十骑开门突击敌营直至尹子奇麾下,燕营大乱,被斩将五十余人、杀五千余人。


燕军有个大首领披着甲,率领一千拓羯骑兵挥动旗帜登城招降张巡。张巡暗中缒下数十名勇士藏在城壕中,拿着钩、陌刀、强弩,约定说:“听到鼓声就奋起。”首领仗着人多,不加防备,城上鼓声响,伏兵出来捉住首领,强弩向外射箭,燕救兵不能上前。不久被缒下的勇士又起来登上城墙,燕军都惊愕地看着,于是按兵不敢出击。


张巡一直希望给燕军士气以巨大打击,最好的办法是杀伤燕将尹子奇。但在摄影术之前的年代,张巡并不知道尹子奇的相貌,更无法得知他在士兵中处于什么位置。张巡转而使用心理学。他命军队割蒿为箭射一些敌军士兵。这些士兵中“箭”后没有身亡,发现是被蒿所射后大喜,赶紧跑向尹子奇报告唐军的箭用完了。张巡注意到士兵们跑的方向,下令最好的弓箭手们向尹子奇射箭。南霁云射瞎尹子奇左眼,燕军乱,尹子奇几乎被俘。燕军士气大挫,围城终止。


在16天的围城和伏击后,燕军已损失二万人。尹子奇认为军队疲倦不能战,下令暂退重整。两月后,他增加新征兵二万,返回围城。


睢阳所在地商丘的位置


起初,许远为了备战,在睢阳城内准备了足以应付一年的粮食六万石。但李巨不顾许远反对,坚令分出一半给濮阳、济阴,导致睢阳的粮食比许远预计的少很多,且济阴太守高承义得到粮食后就叛变了。七月,唐军粮食奇缺,城内一斗米价格达八百。唐军士兵每天只得到一勺米,只能寻求茶、纸及附近的动物、昆虫、树皮、树根为食。而燕军粮道通畅,即使兵败也能重新征兵。


尹子奇注意到唐军为饥荒所苦,下令更多军队包围睢阳。他用云梯攻城,但张巡预先在城墙上秘密凿了三个洞,分别从中伸出大木头,一个用末端铁钩将云梯钩住让其不得后退,一个顶住云梯让其不得前进,一个末端用铁笼盛火从中间烧断云梯,云梯上的士兵都被烧死。尹子奇用钩车攻城,毁坏城墙使之塌陷,张巡用大树末端设置连锁,连锁末端设置大环,截断其钩头。尹子奇又造木驴攻城,张巡熔金汁灌下去将其熔化。尹子奇又在城西北角用土袋和堆积的木柴垫底想登城,张巡每夜秘密将松明、干蒿投入其中,共十多天,燕军不察觉。张巡出兵大战,派人顺风持火炬焚烧之,燕军不能救,火烧了二十多天才灭。张巡所为都是临机决断,燕军为其智所服,不敢再攻,在城外设三重壕沟立下木栅栏。张巡也在城内作壕沟拒敌。但尽管战场取胜,张巡也知道只剩下大约一千六百人了,且多病饿,战斗很快要失败了。


八月,城中粮食短缺,睢阳城只有六百守军,张巡守东北,许远守西南。守军最初吃茶叶和纸,张巡和许远也和他们一起吃,不下城。茶叶和纸都吃完了,就吃马,马也被吃完了,就吃老鼠和麻雀。等这些都被吃完了,已经开始吃人(睢阳城内食人之状下文详述)及煮食铠甲、弓弩。这时张巡还说降一些燕军将领,且他们都死命效力。如燕将李怀忠本是被燕军所掳的朝廷将领,效力燕军两年,路过城下,张巡问出他祖父和父亲都是朝廷官员,说一旦乱平,他作为叛将,父母妻儿都要伏诛,于是李怀忠哭着离开了,不久就率数十人投降了。张巡共说降燕军攻城士兵二百余人。


张巡令南霁云缒城而下,率三十精骑突围向附近求援。但附近守将如彭城的尚衡等都不愿提供军队和粮食。南霁云求助于守谯郡的河南都知兵马许叔冀,许叔冀不出兵,只答应给几千匹布。南霁云怒骂而去,又求助于守临淮的新任河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贺兰进明。贺兰进明平日嫉妒张巡之能,也想保有自己的军队,也怕握有精兵而不受节制的许叔冀袭击自己,以睢阳存亡不知为由拒绝帮助张巡,南霁云说:“睢阳如果失陷了,我南霁云请求以死向大夫谢罪。而且睢阳如果破了,下一个就是临淮,如皮毛相依,为何不救!”贺兰进明欣赏南霁云勇壮,强留,大宴,奏乐,意图招揽他到自己麾下。南霁云答:“我南霁云之所以冒贼锋刃,昼伏夜出,匍匐来到这里乞求援兵,是因为本地被强寇围困半年,刚围城时城里还有几万口人,现在妇女老幼都被互相吃完了,张中丞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军人吃,军民已经一个多月没有粮食可吃了,现在活人只有数千,城中的人引诱贼人是应该的。我知道他们面临的处境,如何还能享用这样的大餐?我即使想一个人吃,也咽不下去。我以为大夫您深念国家危亡,听到我的话就会响应,为何自己享受大餐,没有救恤之心?大夫坐拥强兵,却坐看睢阳陷落,无救患之意,忠臣义士之所为怎么该如此!我南霁云如今不能完成主将的任务,请求咬下一根手指,留给大夫,表示我已经来过了,回报本州。”他拔出佩刀切下(或作咬下)自己的一根手指,没有吃大餐,骑马离开。满座都大惊,为此哭泣。


南霁云最后得到真源李贲马百匹和宁陵城使廉坦步骑三千,闰八月,与廉坦一同冒围杀回睢阳。燕军势大,交战损失很大,只有一千人杀入城中。当时起大雾,张巡听闻交战声,就知道是南霁云等人的声音。南霁云用绳子入城。于是张巡开门,将士们相持而泣。


总计一千六百人的饥饿唐军得知外援不到,连日痛哭,陷入绝望。燕军知道守军无援,攻城更急。十月,众人劝张巡寻路南逃。张巡与许远商议,许远总结:“如睢阳陷落,燕军将轻易占领中国南方。首先,我们的士兵大多太疲倦且饥饿,是跑不到安全地带的。我们仅剩的唯一选择是尽可能长地守城,希望邻近守将来帮助我们。”张巡同意。


张巡行军不按古法列阵,令各将按各自的意思教阵法。有人问原因,张巡说:“现在与胡虏战,经常要变阵,几步之间就有变化。临机反应在于呼吸之间,不能总询问大将,来不及了,不是知兵法变化的作为。故我让兵认识将的意图,将认识士兵的情况,使用起来如同用手指挥手指一样。兵将互相学习,各自为战,不也可以吗!”张巡的器械、甲仗都是从敌军缴获的,从未自己修造。每次战斗将士有人退散时,张巡就站在战场对将士们说:“我不离开这里,你们给我回来决战。”将士们都不敢不回来死战,最终破敌。张巡又推诚待人,无所疑隐;临敌应变,出奇无穷;号令严明,赏罚有信,与士兵共度甘苦寒暑,所以部下都效以死力。前后大小战四百余场,燕军被杀十二万人。


食人


当时,被围的睢阳长期处于饥荒状态。《旧唐书》载:尹子奇围城很久,城中粮尽,人们易子而食(不忍心吃掉自己的子女,于是将子女互相交换后吃掉),拿死人骨头做饭。人心惶惶,担心生变。张巡带出自己的妾,当着三军的面杀了,给他们吃,说:“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长期缺乏实物,忠义之心却不衰。我张巡不能割自己的肌肤给你们将士吃,怎么能吝惜这个妇人,坐视局势危迫?”将士们都哭了,不想吃,张巡强令他们吃了。于是抓城中的妇女,把妇女吃完以后,再吃年老的和年幼的男子,共吃了人口二三万,而人心终于没有离散。


《新唐书》记载了许远也杀了自己的僮奴给士兵吃。


《新唐书》还记载了睢阳百姓仍然忠诚:城池被围很久,先杀了马吃,吃完后再吃妇人、老弱,吃了三万人。人们知道死期将至,却没有背叛的。城破后,剩下的百姓只有四百人。


睢阳陷落


唐军勇敢地战斗直至十月初。最终,只剩不足四百人活着,且他们已经没有力气拉弓射箭,睢阳为燕军所陷。城陷前,张巡向西下拜说:“臣力竭了,不能保全城池了,我们活着不能报答陛下,死了要做厉鬼杀贼!”


张巡、南霁云和许远都被俘。尹子奇问:“听闻君每次作战都睁裂眼角、咬碎牙齿,为什么?”张巡说:“我志在生吞你们逆贼,但力不能耳!”尹子奇用刀撬开张巡的嘴看,只剩三四颗牙了。张巡最后大骂:“我为君父之义而死,你依附逆贼,是猪狗,如何能久!”


尹子奇欣赏张巡的勇气和统军才能,但无论如何礼待、劝降,张巡、南霁云和许远都不肯加入燕军。尹子奇左右都说张巡守义不会被自己所用,又得士心,不可久留。最终,为防生变,尹子奇将张巡、南霁云、姚訚、雷万春及别将石承平、李辞、陆元锽、朱珪、宋若虚、杨振威、耿庆礼、马日升、张惟清、廉坦、张重、孙景趋、赵连城、王森、乔绍俊、张恭默、祝忠、李嘉隐、翟良辅、孙廷皎、冯颜等共计三十六人杀害,只将许远解送洛阳。后来安庆绪战败北逃之际,许远也因不屈而被害。


新任河南节度使张镐知道睢阳危急,倍道而行想相救,并发檄文要浙东节度使李希言、浙西节度使司空袭礼、淮南节度使高适、北海节度使邓景山成掎角之势同救,也发檄文给谯郡太守闾丘晓,闾丘晓傲慢不受命。张镐到的时候,城陷已经三天了。张镐杖杀闾丘晓。


当时有人污蔑张巡降燕,张巡友人李翰写下张巡守城事迹,撰写《张巡姚訚等传》两卷献上,唐肃宗才知道张巡如此忠义,李翰也得到士人和友人的称赞。


后果


张巡以每战不足万人击退数量远胜于己的燕围城军,因其决心,富有资源的华南地区大约2年没有受到叛军威胁。因如此大规模的燕军无法近身,唐朝得以利用资源组建更多的军队作战。这给了唐朝足够的时间重整和反击燕军。


对燕来说,尽管赢得了这一系列作战,却损失巨大。在雍丘和睢阳战役前,燕军曾意图占领全唐。他们在全国的总军力为三十万余人,比唐军当时能动用的军队多很多。但这两战后,局势逆转,唐军在人力和装备上都占了上风。若燕军仅在一年前占领睢阳,唐朝可能在757年就已灭亡了。睢阳战役标志着安史之乱的转折点。


争议


尽管张巡在作战中很成功,但很多史学家困惑于唐朝对张巡的缺乏支持。如果唐朝在城陷前一周支持睢阳,张巡可能不会在当时死去。可能很多地方守将认为若燕最终败唐,他们可以通过降燕继续保有权力。燕最成功的政策之一即对新降的唐朝守将极度友好。另一方面,燕对对抗他们的守将也极度残忍。这一政策也是燕能兴起这样一支大军且补给也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争议是关于张巡的拒降。一些人认为,757年七月前后,唐军粮尽,军队应该投降。这可以防止后来发生的食人。另一方面,一些人认为张巡做出了正确的选择,尽可能久地拖住了燕军。他们认为张巡唯一的错误是误信其他唐守将乃至朝廷军队会在十月前很久就给他支持。


后来唐代宗大历年间,张巡子张去疾上书称许远及其麾下在被尹子奇所俘后没有受伤,且张巡临死称许远误国事,死后不饶他;并以此为由称与许远不共戴天,请求削夺许远官爵。百官商议后认为,虽然许远比张巡后死,但就如有人先于张巡身亡不能说明张巡叛了一样,这不能说明许远叛了。且张巡、许远并称忠烈。百官认为张去疾可能年幼不了解情况,于是此事作罢,但仍有议论。


唐宪宗元和年间,对褒贬人事非常谨慎的韩愈读李翰《张巡传》,认为没有写许远的事迹是不对的,说:“张、许两人,以死殉国成名,只是死的时间有先后罢了。两家子弟才能低下,不能熟知父辈的志向,使世人怀疑许远怕死而降贼。许远如果真的怕死,何苦要守尺寸之地,吃其所爱者的肉,抵抗而不投降呢?而且见援兵不到,饥饿到了人吃人的地步还要坚守,即使再愚笨也知道必死无疑,由此看出,许远显然不怕死。”又说:“从两人所守之处划分破城的责任简直是儿童之见。要死的人必然有先染病的脏器,拉断一根绳子,也必有先断开的地方。现据此谬论而责难许远,也是太不通情理了。”


谢选骏指出:张巡死守睢阳却不知为何大家对他见死不救?因为大家都不想看到唐朝迅速获胜,而宁愿看到战事胶着、反复拉锯,可以延长藩镇割据的格局。因为我们知道,藩镇割据虽然有其不好的一面,但却是唐朝比较开明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藩镇的独立性,地方自治将不复存在,社会开明也将荡然无存了,至于文化的多元性更是无从谈起了。张巡死守睢阳却不知这些,所以他也就体现出了和人们想象的唐朝的风格完全不同的野蛮残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四大自由来源于四大家族

《“罗斯福家族”风云300年,1人连当4届总统,2人跑中国猎杀大熊猫》(2018-11-15 子屠龙)报道: 17世纪初,当英国在北美开拓殖民地的时候,罗斯福家族就漂洋过海来扎根。 这个在新大陆超过300年历史的家族,最终发展成为美国赫赫有名的政治家族,尤其是诞生2位美国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