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4月25日星期二

谢选骏:美国白左向往北京



《如何避免一场中美战争》(纪思道 2023年4月13日)报道:


在1914年夏天,几乎没有人想要战争,也没有人认为会发生一场大战。那年春天,我的祖父母在奥匈帝国的利沃夫举行了婚礼,我看着结婚照上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意识到他们并不知道,一场灾难很快就会抹去他们的国家,粉碎他们的生活,并最终让家族的一支逃往新世界。

今年,我有时会担心我们再次过于轻视未来冲突的风险。而未来10年或20年中,或许最严重的地缘政治风险就是与中国的战争。虽然双方都不想开战,但双方现在都承认,冲突可能正在逼近,并且正在做出相应准备——这一切都在引发对方的猜疑并助长军备竞赛。

是时候让双方都深吸一口气,从口号和象征性的攻击中各退一步了。这些口号和攻击团结了国内的民族主义者,但也增加了全球性灾难的风险。周一,中国对美国热情欢迎台湾总统的回应是向台湾附近派遣创纪录数量的军用飞机,这一情况提醒人们,风险仍然存在。

康奈尔大学的白洁曦(Jessica Chen Weiss)指出:“公开地、象征性地做一些事情来对抗北京,并不一定会让台湾变得更加安全。”例如,前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去年访问台湾,意在象征性地表示支持。民意调查发现,认为佩洛西访台让台湾变得更不安全的人是持相反意见的两倍。

白洁曦说,如果我们想帮助台湾,我们需要更多的威慑和更少的挑衅。

在我看来,冲突的风险主要是由习近平推动的——从他在新疆的残酷镇压到目前正在进行的核武库大规模扩张。如果他向俄罗斯提供炮弹,紧张局势将变得更加严重。但美国国内政治也在走向冲突,随着民主党和共和党竞相谴责中国,这种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再来一场冷战似乎并不那么可怕,因为在上一场冷战中,我们和俄罗斯人成功避免了同归于尽。但在从越南到安哥拉的代理战区,数百万人在上次冷战中丧生。俄罗斯和美国之所以避免了核战争,部分原因是双方领导人都有“二战”的记忆,这让他们保持谨慎;我担心,今天,就像1914年一样,双方的过度自信和短视的政治压力,可能会导致局势持续升级。

无需提醒我中国有多么残暴:1989年6月,我就在天安门广场,目睹了人民解放军向我身边的人群开火。但我也看到,相比有史以来的任何国家,中国让更多的人摆脱了贫困,并且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和健康。我们美国人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令人不安的现实——在北京出生的婴儿也许无法期待参与有意义的投票或言论自由,但是他们的预期寿命比华盛顿特区的新生儿多出七年。

当我说我们必须彼此对话时,我并不是在淡化美国的担忧。我是对TikTok持谨慎态度的人之一,因为它有被用于间谍活动的风险。但我也知道,美国同样利用私营企业对中国进行间谍活动。当中国在2000年购买一架新的波音767作为等同于“空军一号”的飞机时,美国官员在机上植入了至少27个窃听器。

我认为美国应该在一些问题上对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比如中国公司肆无忌惮地向墨西哥出口被用来制作芬太尼的化学品。这种源自中国的芬太尼每年杀死成千上万的美国人,很难理解这么多人的死亡为何没有在双边议程上占据更高的位置。

但我们也需要谦逊。在阿片类药物危机中,美国的政界人士、制药公司和监管机构本身就制造了灾难性的失败。为什么我们应该期望中国领导人比我们自己的领导人更关心美国年轻人的生命?

激烈谴责不是一项政策,它疏远了普通中国公民,待习近平离场之时,他们才是那个国家最大的希望。这是一场持久战。

反华言论和过分的安全担忧加剧了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歧视,让华人感到自己在美国不受欢迎——这伤害到了我们所有人。2020年,美国科学与工程的博士学位中有17%授予给中国学生,这表明美国一直是中国人才外流的巨大受益者。但现在情况可能会发生逆转: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深感不安,61%的人表示他们考虑过离开。

我支持拜登总统为支持美国工业而采取的措施,以及他为加强西太平洋军事准备所做的非凡努力。但我们要认识到,在加强美国对抗中国的实力上,我们可以采取的最重要步骤与军事无关。

最重要的可能只是解决美国的功能失调——从成瘾到儿童贫困以及我们失败的寄养制度——并投资我们的教育系统,从而培养更强大的公民和更强大的国家。这才是我们应该向中国学习的,而不是暴躁的民族主义——而这也是我们应对中国挑战的最佳方式。


谢选骏指出:美国白左向往北京,因为他她它们分不清“中国”和“中共”,结果以“中共”代替了“中国”——这些瘾君子哪里知道,中共仅仅百年,比美国还要短命;而中国已经数千年了,是美国的十几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