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

谢选骏:外国政府决定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大選進入倒數 川普陣營智庫傳遭中國駭客攻擊》(中央社 2024-10-13)報道:


離大選不到一個月,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關係密切的保守派智庫遭到中國駭客攻擊。


消息人士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ABC News),聯邦當局認為,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關係密切的保守派智庫「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遭到中國駭客攻擊。


「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America First Policy Institute,AFPI)公關長洛特爾(Marc Lotter)透過聲明告訴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敵對外國行動者」對該機構的攻擊不足為奇,並稱AFPI是與前總統川普結盟的一個主要政策組織。


洛特爾在聲明中寫道:「身為美國優先運動的領導政策團體,敵對外國行動者試圖滲透我們的IT並不足為奇。對方的策略、技術和程序都與我們過往見過的民族國家資助活動類似,因此我們能夠快速補救、因應。」


他說:「正如美國優先運動本身,AFPI不會跟隨政府的腳步,而是會與領先全球的網路專家一起,根據商務進展採取行動,進一步增強我們原本就強大的安全性。」


政治新聞媒體Politico率先報導這起駭客事件。


AFPI是個政策顧問智庫,由數百名川普政府時期的官員組成,包括董事會主席麥馬洪(Linda McMahon),她已獲任命為川普過渡團隊的聯合主席。


伊朗涉嫌對川普競選團隊發動駭客攻擊後,緊接著就出現有關AFPI成為外國行為者攻擊目標的報導。


司法部上月公布1份起訴書,指控3名伊朗人涉嫌參與駭客攻擊,竊取前總統川普競選團隊的電子郵件。


根據起訴書,這些人犯下一系列罪行,包括駭客攻擊、向外國恐怖組織提供實質協助、盜用身分以及協助和教唆等。


谢选骏指出:人説“大選進入倒數,川普陣營智庫傳遭中國駭客攻擊”?——我看這似乎在説“外国政府决定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


《美国大选:卡玛拉·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中国民众怎么看》(碧嘉兰(Laura Bicker)BBC驻北京记者 2024年10月14日)報道:


在中国,人们带着极大关注和些许焦虑来追踪美国大选。无论谁入主白宫,他们都担心国内外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我们都不希望看到战争。”北京市民向先生说。公园里的音乐进入高潮,附近的舞者优雅地与舞伴转动着。


他和其他长者经常聚在日坛公园跳舞,这里距离美国驻华大使馆仅几百米。


除了新舞步,即将举行的美国大选也是他们的心头大事。


这次选举正值两个超级大国在台湾、贸易和国际事务问题上的紧张态势升温之际。


“我很担心中美关系变得紧张,”六十多岁的向先生说,“我们想要的是和平。”


公园里的群众聚在一起听这段对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全名。这是一个可以谈论美国总统的国家,但批评本国领导人可能会带来麻烦。


他们说自己担心战争,不仅是中美冲突,还有目前中东和乌克兰战争局势。


另一位70多岁的老人孟先生说,这就是他希望特朗普赢的原因。


“虽然他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但他不希望发动战争或打仗。拜登发动了更多的战争,所以更多的普通人不喜欢他。正是拜登支持乌克兰的战争,俄罗斯和乌克兰都在战争中遭受巨大损失。”他说。


在旁边拍舞蹈视频的姐妹也加入讨论,其中一位说:“特朗普在电视辩论中说,他上任后24小时就会结束乌克兰战争。”


她续说:“关于卡玛拉·哈里斯,我对她了解不多,我们认为她跟支持战争的拜登走一样的路线。”


在北京日坛公园跳舞的市民——他们的意见呼应了中国官媒所传播的信息。


中国呼吁国际社会通过谈判实现加沙停火,同时与其所谓的中东“阿拉伯兄弟”紧密合作,并迅速谴责美国对以色列坚定的支持。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表示,中国正在发挥“建设性作用”,他指责华盛顿“为了一己私利而利用局势”。


尽管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在美国大选没有心仪人选,但许多人都会同意,对中国民众和国家领导人来说,卡玛拉·哈里斯是个未知数。


但也有人认为,在中美最大冲突点之一台湾问题上,她会比特朗普更可预测。


“我不喜欢特朗普。我不认为中美之间会有好的未来——问题太多了,全球经济问题,还有台湾问题。”一位四岁男孩的父亲在公园家庭乐时说。


在公园的小男孩——他担心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分歧会引发冲突。


“我不想这样。我不希望儿子去当兵。”他一边说,年幼的儿子一边嚷着要再上滑梯。


北京声称自治的台湾岛是中国领土,习近平说统一是“历史的车轮谁都无法阻挡”,不排除以武力收回台湾。


美国与北京保持官方关系,并在其“一中政策”下承认北京为唯一的中国政府,但它仍然是台湾最重要的国际支持者。


在《台湾关系法》之下,华盛顿可以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拜登也曾表示美国将军事保卫台湾,打破了被称为战略模糊的立场。


卡玛拉·哈里斯没有走得那么远。相反地,她在最近一次访谈被问到此议题时表示“承诺所有国家的安全与繁荣”。


特朗普则较重视交易,而非外交。他说台湾应支付保护费。


“台湾从我们手中抢走了我们的晶片生意。我的意思是,我们有多愚蠢?他们非常有钱。”他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说,“台湾应该为我们提供的防卫付钱。”


受访者最大的担心之一是,这位前美国总统明确表示会对中国商品征收60%的关税。


这是许多中国企业目前最不希望看到的,因为中国正努力制造足够的商品,以出口拜托经济衰退。


中国官员对于特朗普发起的贸易关税感到愤怒和蔑视。


拜登也针对中国电动车和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关税。北京认为,这些举动试图遏制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强国。


“我不认为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会有任何好处。”向先生说。他和很多中国民众想法一样,认为关税会打击美国人民,增加普通人的生活成本。


很多年轻一代在爱国的同时,也崇尚美国潮流和文化——这也许比任何外交手法更有力量。


在公园里,20岁的莉莉和22岁的安娜从抖音接收新闻资讯,谈到中美竞争关系时,她们呼应了中国官媒的论调,对自己的国家充满自豪感。


“我们的国家非常繁荣强大。”她们穿着汉服说。


她们说自己爱国,但同时也喜欢《复仇者联盟》,尤其是《美国队长》。美国歌手泰勒丝(Taylor Swift)也在她们的音乐歌单上。


像17岁的露西这样的少女,希望有一天能到美国读书。


她骑着公园里新安装的健身脚踏车,梦想着自己毕业后,有天能游览环球影城。


她说很开心看到有女性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参选,标志着性别平等向前迈进重要一步,看到她成为总统候选人令人感到鼓舞。”


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未出现过女性领袖,本届24名中共政治局委员没有女性。


露西也对中美之间的激烈竞争感到忧虑,她认为两国改善关系的最佳方式是加强人文交流。


双方都承诺推动这方面合作,但美国留学生在中国的数量已从2011年的约1.5万人降至800人。


习近平希望未来5年内吸引5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但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近月接受BBC访问时,指责中国政府一些部门没有认真对待这项承诺。


他说,安全部队或一些政府部门曾数十次阻止中国公民参加美国举办的公共外交活动。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对BBC称,在他就任两年多后的今天,中美双方沟通从冷淡转趋恒常,双方希望避免误判形势。

另一边,中国学生和学者也表示在美国边境遭受不公平对待。


不过,北京少女露西仍然乐观地认为,她总有一天可以到美国,去推广中国文化。


附近的音乐响起,她呼吁美国人来中国体验一下。


“有时我们可能会有点拘谨,不像美国人那么热情外向,但我们是很好客的。”她说完就回到家人身边。


谢选骏指出:人問“美国大选:卡玛拉·哈里斯还是特朗普?中国民众怎么看”——我看“中國民衆代表了外国政府”,他她們如何决定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似乎還在搖擺不定。但是,希望美國退出烏克蘭戰爭,顯然正在成爲壓倒性的概念——所以“卡玛拉·哈里斯还是特朗普”的選擇,日益明顯了。


谢选骏:加沙战争是中国百年命运的缩影


《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一周年:当地人的生活改变——受伤、成为孤儿、精神创伤》(BBC 2024年10月6日)報道:


巴特舍瓦(Batsheva)不知道丈夫是死是活,阿卜杜拉(Abdullah)成为孤儿,克里斯蒂娜(Christina)和阿卜杜勒拉赫曼(Abdulrahman)只是希望能够再次行走。


他们来自以色列、加沙、黎巴嫩和约旦河西岸,他们向BBC讲述了去年10月7日袭击事件后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哈马斯袭击者袭击以色列已有一年,造成约1,200人死亡,251人被扣为人质。


据哈马斯控制的加沙卫生部称,作为回应,以色列在加沙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和地面行动,造成41,000多人死亡。


“最痛苦的是不知道”


10月7日的前一天,奥哈德·亚哈罗米(Ohad Yahalomi)和他10岁的女儿耶拉(Yael)去附近的田地里寻找动物。她12岁的哥哥埃坦(Eitan)和朋友们一起踢足球。奥哈德的妻子巴特舍瓦和他们最小的女儿待在家里,当时她还不到两岁。


这是尼尔奥兹基布兹(Nir Oz kibbutz)的典型生活,这是一个位于以色列南部、人口不到400人的社区,距离加沙边境约一英里。


“我们热爱那里的生活,我们太天真了。对我们来说,那里就像天堂一样,”45 岁的巴特舍瓦说。


第二天早上,全家被火箭警报声吵醒,这是一个熟悉的警告,表明加沙武装团体的袭击即将到来。


但几分钟后,有迹象表明这不仅仅是一次火箭袭击,外面传来喊叫声、“真主至大”的口号和枪声。


一家人在他们的安全室里惊恐地等待了几个小时。但是,由于枪手包围了房子试图闯入,奥哈德觉得他必须离开安全室,以阻止袭击者找到他的家人。


在TikTok与X上蔓延的以色列—加沙冲突


“他每隔几分钟就告诉我们,他爱我们,”巴特舍瓦说。他写信给朋友说:“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


袭击者手持卡拉什尼科夫(AK)步枪和穿上手榴弹背心,闯入并枪击了奥哈德,然后找到并进入了安全室。“他们用步枪指着我们,用英语说‘来加沙’。我立刻明白了他们想要什么,”她回忆道。


巴特舍瓦和她的女儿被放在一辆摩托车上,埃坦和一名外国工人被放在另一辆摩托车上,目的地是加沙。巴特舍瓦和她的女儿们趁着摩托车被卡住的时候逃脱。但埃坦和他的父亲被俘虏了。


埃坦在加沙被哈马斯关押了 52 天。巴特舍瓦说,哈马斯强迫他观看10月7日拍摄的视频。“他看到他们如何非常残忍地杀害人、婴儿和妇女,”她说。埃坦于11月在冲突中唯一的人质释放协议中获释。


巴勒斯坦武装派系于1月发布了一段奥哈德的视频,视频中他受伤但还活着。他们后来表示,奥哈德死于以色列的袭击。以色列军方告诉巴特舍瓦,无法证实这些说法,也无法更新奥哈德的状况。


尼尔奥兹是10月7日受灾最严重的社区之一。数十名居民被杀或被绑架。那里至今仍是废弃的、被烧毁的房屋,提醒着人们所发生的事情。


巴特舍瓦说,她的孩子们做噩梦,近一年来一直和她睡在同一张床上。他们不断询问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埃坦的头发正在脱落。


“最难过的是不知道他(奥哈德)发生了什么事——他是否还活着。我们真的无法继续生活。”


“如果我被杀了就更好了”

哈马斯于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袭击时,阿卜杜拉(Abdullah)才13岁左右。在此之前,他在加沙北部塔瓦姆(Al-Tawam)社区的生活,一直围绕是学校、与朋友踢足球、去海滩旅行,以及与父母、兄弟和两个姐妹一起玩耍。


在他生日的前一天,传单飘落到该地区,命令居民向南逃亡。


阿卜杜拉的手臂、腹部和脸部被弹片炸伤

图像加注文字,阿卜杜拉的手臂、腹部和脸部被弹片炸伤

一家人迅速收拾好必需品,沿着萨拉赫丁路( Salah al-Din Road)出发,这条路被以色列军方指定为安全撤离路线。


但当他们沿着道路加速行驶时,他说,以色列空袭击中了他们的车辆。


“我和我兄弟艾哈迈德(Ahmad)被抛到空中,从车里掉出来,”阿卜杜拉回忆道。


艾哈迈德当时16岁。他的一条腿不得不截肢,另一条腿现在用金属板固定在一起。


炸弹碎片割伤了阿卜杜拉的手臂、头部、背部和嘴巴。他掀起衣服,露出腹部的两道长疤痕。


他的亲戚后来告诉BBC,阿哈迈德的父亲、母亲和叔叔的烧焦和残缺不全的尸体后来被发现。


阿卜杜拉、他的家人和几名目击者告诉BBC,一枚导弹是从无人机发射的。


以色列军方否认当天袭击平民车队的说法,称这些是“虚假指控”。


一位发言人告诉 BBC:“经过彻底检查,没有证据表明以色列国防军在该地点进行了袭击。”


阿卜杜拉记得医院工作人员回避他关于父母的问题。当他的表弟和祖母最终透露这个消息时,他说这证实了他内心深处已经知道的事情。


“我一直都有这种感觉,”他说。


“如果我被杀害,那会比现在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好,”他补充道。


“我觉得我的手臂已经被截肢了,”阿卜杜拉低头看着左臂上伤痕累累的凹陷说道,并表示自己一直在痛苦中生活。“他们试图让它恢复,但一切都是徒劳的。”


阿卜杜拉现在和他的祖母住在加沙南部的汗尤尼斯(Khan Younis),还有他的两个姊妹,18岁的米娜(Minna)和11岁的哈拉(Hala)。父母被杀那天,这两个女孩还在加沙北部,因为车里没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她们。艾哈迈德在卡塔尔接受持续治疗。


以色列军队攻入加沙,地面战的目标和危机是什么?

哈马斯发动突袭后,以军战机空袭加沙,以色列称“这是我们的9/11”

战地加沙实录:“当死亡从天而降,你能躲去哪儿?”

BBC核查:从各种证据拆解加沙医院爆炸案

“现在我们失去了母亲、父亲和叔叔,欢笑和美好时光都消失了,”阿卜杜拉说。“他们是全家幸福的源泉。”


“没有他们,我们真的活不下去。”


“我们过去常常上学,玩耍和欢笑,”他说。“加沙曾经很美,但一切都消失了。”


他说他已经和一些朋友失去了联系,而其他人则在战争中丧生。


“这句话是对以色列说的:这就是你对我、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你夺走了我的父母,你剥夺了我的教育,你夺走了我的一切。”


“我过去常常介绍自己是一名摄影记者。今天,我说我是一名战争罪下的幸存者,”克里斯蒂娜·阿西(Christina Assi)说。


她抓住机会回到祖国黎巴嫩,以国际新闻机构法新社AFP的摄影记者身份报道南部边境的战事。


10月7日袭击发生后,黎巴嫩武装组织真主党开始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引发跨境交火,并升级为大规模冲突。


去年10月13日,克里斯蒂娜和一群记者前往黎巴嫩南部的一个村庄,该村庄距离以色列边境约1公里,那里发生了冲突。


29岁的克里斯蒂娜说,她的团队穿着记者外套和头盔,他们的车引擎盖上贴着黄色胶带,上面写着“TV”(电视)。她说他们以为会很安全。


突然,枪声响起。克里斯蒂娜记得的下一件事是,她试图逃离旁边一辆着火的汽车。沉重的防弹背心和相机压得她寸步难行。“我看到我的腿流了很多血,我站不起来,”她回忆道。


十二天之后,克里斯蒂娜在医院醒来。“当我发现自己只失去了一条腿,而不是两条腿时,我感到一种奇怪的轻松。”


这次袭击夺去了37岁的路透社记者伊萨姆·阿卜杜拉(Issam Abdallah)的生命,并造成6人受伤。“当一名护士问我谁被杀时,我疯狂地在网上搜索他的名字。我简直不敢相信这些新闻,”她说。


这是克里斯蒂娜受伤前的照片,她说希望有一天她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做她喜欢的事情,"那时我就胜利了"图像来源,HANDOUT

图像加注文字,这是克里斯蒂娜受伤前的照片,她说希望有一天她可以重返工作岗位,做她喜欢的事情,“那时我就胜利了”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的一项调查称,以色列向这群“身份明显的记者”发射了两枚120毫米炮弹,违反了国际法。人权组织表示,这次袭击应该作为可能的战争罪进行调查。


以色列军方告诉BBC,其士兵当时怀疑有“恐怖分子渗透”以色列领土,因此使用坦克和炮火阻止了这种情况。它补充说,该事件正在调查中。


现在,一年过去了,克里斯蒂娜仍在适应她的新现实。


她说,她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感到愤怒和沮丧:“你对一切都失去了信心——对国际社会和法律,我曾经相信这些法律会保护作为一名记者的我。”


克里斯蒂娜继续接受治疗,但仍然无法行走。


7月,她和法新社的同事一起坐在轮椅上传递奥运圣火,向世界各地受伤和遇难的记者致敬。


尽管10月13日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她还是希望重返战场。


“当我能够站起来、走路、拿着相机,重新回到我的工作和我热爱的事物中时,我就会胜利,”她说。


“我大喊,但他没有回应”


当时是晚上。阿卜杜勒拉赫曼·阿什卡尔(Abdulrahman Al Ashqar)说,他和朋友莱斯·沙瓦尼(Laith Shawahneh)正在街上走着,他们当时已经当街卖了一整天玉米,很累,在抽烟。


“突然之间,我们就被轰炸了,就这样,”18岁的阿卜杜勒拉赫曼回忆起9月1日的夜晚。


以色列飞机在以色列占领的约旦河西岸村庄西拉·哈里蒂亚(Silat al-Harithiya)袭击了这两名青少年。


阿卜杜勒拉赫曼记得听到了火箭的声音,但没有时间做出反应。“我只迈出了一步,”他说。“我开始向莱斯大喊,但他没有回应。”


16岁的莱斯当场死亡,而阿卜杜勒拉赫曼受了重伤,他的双腿膝盖以下需要截肢。


阿卜杜勒拉赫曼说,他在袭击发生10天后醒来,并得知期间他的心脏曾三次停止跳动。


他仍在医院接受治疗,伤势严重。他的一只手被装上了金属板,两根手指严重受伤,腹部需要多次手术。


他说,身体上的疼痛阵阵袭来。


自10月7日以来,约旦河西岸的暴力事件激增。数百名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的袭击中丧生,以色列称这些袭击旨在阻止那里和以色列境内的致命袭击。


阿卜杜勒拉赫曼现在需要兄弟帮忙他过日常生活图像来源,FAMILY PHOTO

图像加注文字,阿卜杜勒拉赫曼现在需要兄弟帮忙他过日常生活

在袭击之前,阿卜杜勒拉赫曼过着简单的生活。早上祈祷后,他会和朋友一起吃早餐,然后帮父亲办事和卖玉米。


他现在依靠兄弟帮助他完成上厕所等基本任务,吃饭得靠母亲帮忙喂食。


BBC已就此联系以色列国防军,以色列国防军表示,这场袭击发生时,一架飞机击中了“一个恐怖分子团伙,此前不久,有人看到该团伙向在杰宁地区(Jenin area)活动的梅纳什旅部队投掷爆炸装置”。


阿卜杜勒拉赫曼被问及遇袭时是否携带武器时,他回答说:“怎么携带武器?我刚出门,正常在路上走,穿着白色衣服。我刚出门。”


他曾经梦想过拿到驾照,拥有一辆汽车。“如果说我今天有什么愿望,那就是能走路,”他说。


谢选骏指出:人説“以色列哈马斯战争一周年:当地人的生活改变——受伤、成为孤儿、精神创伤”;我看“加沙战争是中国百年命运的缩影”!加沙战争一年死了一萬多人,中国長期戰爭至今爲止死了何止一億人口?連帶扼殺的胎兒,總數可能超過了五億!但是世人健忘,一切向錢看(詭稱“向前看”)。BBC 對此假裝不知,因爲正是英國人開的第一槍!

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谢选骏:從合儒、補儒到超儒、坑儒

《從合儒、補儒到超儒》(《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5期)報道:


內容提要:《交友論》與《逑友篇》分別是利瑪竇與衛匡國編的論友誼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內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於年代的差別、處境的不同,又顯示出局部與細節等方面的諸多差別。《交友論》沒有直接引用基督教聖人話語與聖經,反而多用中國資源來解釋西方格言,因利瑪竇主要目標是合儒與補儒;衛匡國則直接引用了二者並且多加闡釋,在序言中還公開了傳教的寫作目的,他的目標是超儒。二書都成為了中西合璧的典範之作,在當時和後世都產生了極大影響。


《交友論》與《逑友篇》分別是利瑪竇與衛匡國編的論友誼的西方格言集,取材相仿,內容相近,旨趣相同,但由於年代的差別、處境的不同,又顯示出局部與細節等方面的諸多差別。總的來看,利瑪竇主要目標是合儒與補儒,而衛匡國則進一層,想要達到超儒。


《交友論》是利瑪竇寓居南昌時應建安王之邀請而撰寫。在《交友論》序言中是這樣說的:「今年春時,度嶺浮江抵於金陵,觀上國之光沾沾自喜,以為庶幾不負此游也。遠覽未周,返棹至豫章,停舟南浦,縱目西山玩奇挹秀,計此地為至人淵藪也。低回留之不能去。遂舍舟就舍,因而赴見建安王,荷不鄙許之以長揖賓序,設醴歡甚。王乃移席握手而言曰:『凡有德行之君子,辱臨吾地,未嘗不請,而友且敬之。西邦為道義之邦,願聞其論《友道》何如?』竇退而從述曩少所聞,輯成《友道》一帙,敬陳於左。」瞿汝蘷在《大西域利公友論序》中也說:「別公六年所,而公益北學中國,抵豫章,撫台仲鶴陸公留之,駐南昌,暇與建安郡王殿下論及友道,著成一編。」


蒂姆西·比林斯(Timothy Biiling)的《交友論:獻給中國王爺的一百條格言》[1]與德禮賢、孫尚楊等人的研究表明:《交友論》中的格言大部分來自《格言與實例》一書。蒂姆西·比林斯指出:《交友論》第29則格言出自伊拉斯謨,其餘都是古希臘、羅馬名人的格言和故事。可能利瑪竇寫作時,手頭並沒有參考書,主要是根據記憶來寫作,上文引的《交友論》自序中,利瑪竇也提到了。1599年8月15日利瑪竇在寫給吉羅拉莫·克斯塔的信中也說,他把《交友論》譯成了義大利文寄給了家鄉的朋友,並稱:「我自己覺得,義大利語譯本沒有漢語寫成的《交友論》那麼有感染力。其原因是我寫這部書時,為了儘量迎合中國人的興趣,根據需要,將許多西方哲人的名言或西方的諺語都作了隨意的改動。」[2]


一、《交友論》:從合儒到補儒


1.《交友論》的合儒


利瑪竇首先尋找與中國智慧相合的西方格言,讓二者互相映證,彼此補充。儒家著述中談論友誼的比較多,其主要思想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3]。


一是擇友以善,近朱者赤。孔子將「友」分為兩類六種:「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曾子認為君子之交友誼的目的在於促進仁德,使仁心增長:「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12:24)《交友論》中也說:「居染墨而狎染人。近染色,難免無污穢其身矣。交友惡人,恆聽視其醜事,必習之而浼本心焉。吾偶候遇賢友,雖僅一抵掌而別,未嘗少無裨補,以洽吾為善之志也。交友之旨無他,在彼善長於我,則我效習之;我善長於彼,則我教化之。是學而即教,教而即學,兩者互資矣。如彼善不足以效習、彼不善不可以變動,何殊盡日相與游謔,而徒費陰影乎哉?(無益之友,乃偷時之盜。偷時之損,甚於偷財。財可復積,時則否。)」「永德,永友之美餌矣。凡物無不以時久,為人所厭,惟德彌久彌感人情也。德在仇人猶可愛,況在友者歟?」這些與《論語》中諸語可謂異曲同工,相映成趣。


二是重義輕利,時窮品見。孔子說:「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4:16)「君子義以為上。」(《論語》17:23)「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論語》15:17)「輕絕貧賤,而重絕富貴,則好仁不堅,而惡惡不著也。人雖曰不利,吾弗信之矣。《詩》云:『朋友攸攝,攝以威儀。』」(上海博物館楚簡《緇衣》)孟子說:「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孟子·梁惠王》)王通說:「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故君子不與也。」(《中說·禮樂》)《交友論》以相近格言解釋:「視財勢友人者,其財勢亡,即退而離焉。謂既不見其初友之所以然,則友之情遂渙也。」「爾為吾之真友,則愛我以情,不愛以物也。交友使獨知利己,不復顧益其友,是商賈之人耳,不可謂友也。(小人交友如放帳,惟計利幾何。)」「友者,古之尊名。今出之以售,比之於貨,惜哉!」「友之職,至於義而止焉。」「友之樂多於義,不可久友也。」「平時交好,一旦臨小利害,遂為仇敵,由其交之未出於正也。交既正,則利可分,害可共矣。」《交友論》中還講過一個拒絕不義之求的故事:「昔有人求其友,以非義事,而不見與之。曰:『苟爾不與我所求,何復用爾友乎?』彼曰:『苟爾求我以非義事,何復用爾友乎?』」《交友論》也引用多條患難見真情的格言:「不扶友之急,則臨急無助者。」「如我恆幸無禍,豈識友之真否哉!」「時當平居無事,難指友之真偽;臨難之頃,則友之情顯也。蓋事急之際,友之真者益近密,偽者益疏散矣。」「我榮時請而方來,患時不請而自來,夫友哉!」


三是友貴誠信,表里如一。孔子說:「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1:8)「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5:25)「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易傳·繫辭上》)《交友論》:「友者於友,處處時時一而已。誠無近遠、內外、面背、異言、異情也。」「信於仇者,猶不可失,況於友者哉!信於友,不足言矣。」「以詐待友,初若可以籠人,久而詐露,反為友厭薄矣;以誠待友,初惟自盡其心,久而誠孚,益為友敬服矣。」「交友之後宜信。」「不能友己,何以友人?」《交友論》也有以中國思想解釋西方格言,這也是一種融通。「友友之友,仇友之仇,為厚友也。」在這一句格言後面,利瑪竇加了一條注釋:「吾友必仁,則知愛人,知惡人,故我據之。」這句話是對《論語·里仁》中「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一語的化用。利瑪竇還運用了中國訓詁知識來做一些解釋。對於「朋友」二字,利瑪竇在《交友論》的注中說:「友字,古篆作?,即兩手也,可有而不可無。朋字,古篆作羽,即兩習也,鳥備之方能飛。」


2.《交友論》的補儒


《交友論》也稍稍涉及到了中國人不大涉及或不願涉及的議題,如死亡。「既死之友,吾念之無憂。蓋在時,我有之,如可失;及既亡,念之如猶在焉。」這與儒家祭祀的含義相通,孔子說:「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論語·八佾》)子思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齊家》揚雄說:「人心其神矣乎?操則存,舍則亡。」(《揚子發言·問神》)儒家只在祭祀親人時提及「如在」一詞,利瑪竇則用之於朋友,是一極大的拓展。《交友論》也引入了神聖維度,用上帝之命來解釋友誼的形成與目的:「各人不能全盡各事,故上帝命之交友以彼此胥助。若使除其道於世者,人類必散壞也。」「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方為事有成矣。」但用語不多,乍現即隱。《交友論》有些地方暗引了聖經,如「夫時何時乎?順語生友,直言生怨。」可能化用了舊約中「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箴言》15:23)「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箴言》15:4)「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箴言》12:25)等經文。《交友論》也引入了愛仇敵的基督教思想。「客力所(西國王名)以匹夫得大國有賢人問得國之所行大旨,答曰:『惠我友報我仇。』賢曰:『不如惠友而用恩,俾仇為友也。』」但也沒有展開,點到為止。《交友論》主要申述的是平等觀念,這是儒家所缺乏的。開宗明義:「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當視友如己焉。友之與我雖有二身,二身之內,其心一而已。相須、相佑,為結友之由。」隨後,有進一步的解釋。「德志相似,其友始固也。(雙又耳。彼又我,我又彼。)」以對「友」古字的訓詁來說明友所蘊含的德志相似相近的意義。接著,還講到了視友如己的果效:「視友如己者,則遐者邇、弱者強、患者幸、病者愈,何必多言耶?死者猶生也。」「世無友,如天無日,如身無目矣。」方豪引德禮賢研究成果說:「『吾友非他,即我之半』實出聖奧斯定(S.Aigustinus)《懺悔錄》;『乃第二我也,故當視友如己焉』實出亞里斯多德《倫理學》第八章。」[4]


3.《交友論》的特徵、效果與限制


《交友論》在明末士大夫中,產生了極好極大的影響,讓他們欣賞與敬重西人與西學,也對基督教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馮應京在《刻交友論序》中對利瑪竇的《交友論》做了高度評價:「西泰子間關八萬里東遊於中國,為交友也。其悟交道也深,故其相求也切,相與也篤,而論交道獨詳。嗟夫,友之所系大矣哉!君臣不得不義,父子不得不親,夫婦不得不別,長幼不得不序,是烏可無交。夫交非泛泛然,相歡洽、相施報而已。」他還指出:「視西泰子,迢遙山海,以交友為務,殊有餘愧,爰有味乎?其論而益信,東海西海,此心此理同也。」文人姚旅在《露書》卷九中說道:「琍瑪豆《友論》云:吾友非他,即我之半,乃第二我也。故當視友如己焉。友之與我雖有二身,二身之內,其心一而已。上帝給人雙目、雙耳、雙手、雙足,欲兩友相助。友者,古之尊名。今出之以售,比之於貨,惜哉!多有密友,便無密友也。世無友,如天無日,如身無目矣。姚子曰:人與異域,其道其情一也。讀此誰謂海外無人哉?世每少異域夏蟲耳,然生中華而徒有其胸,反不彼若矣,不愧殺乎?」[5]文中引利瑪竇名句許多,足見其稱許之態,最後的評價也明確肯定,沒有含糊。《小窗幽記》的作者陳繼儒在其《〈友論〉小敘》中說:「伸者為神,屈者為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者,莊事也。人之精神,屈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而伸於朋友,如春行花內,風雷行元氣內,四倫非朋友不能彌縫,不意西海人利先生乃見此。……真可補朱穆、劉校標之未備,吾曹宜各置一通於座隅,以告烏合之交者。」[6]金壇王肯堂在《郁岡齋筆塵》中引用了30多則《交友論》中的格言並說:「利君遺余《交友論》一編,有味乎其言之也,病懷為之爽然,勝枚生七發遠矣;使其素塾於中土語言文字,當不止是,乃稍刪潤著於篇。」[7]可以說,此二人對《交友論》推崇備至,無以復加。


在利瑪竇著金尼閣編的《耶穌會與天主教進入中國史》中,對《交友論》在當時被傳誦的狀況做了記載:「不久後,利神父的一位在贛州某縣任知縣的朋友刊印了此書的中文版。此後此書又在北京、浙江和其他一些省份重印,每每受到文人們的好評。該書已被一些很有影響的書籍所載錄。」[8]「利神父又寫了《四元行論》和《交友論》,並很快刊行,一印再印,各地廣泛流傳,人們爭相閱讀。」[9]「李卓吾在湖廣一帶有很多弟子,當他得到利神父的《交友論》時,命人翻印了一些,寄給他在湖廣的這些弟子,大大提高了這部著作的聲譽。」[10]利瑪竇自己也說:「這本書給我以及我們歐洲增加的聲望,超過前此所做的一切,因為其他的事情只是使我們有了善於製造機械儀器工具的能工巧匠的名聲,而這篇論文卻為我們贏得文人、熱愛才智和美德的儒士的美譽,因而一切人加以閱讀、接受,莫不熱烈讚嘆。」[11]利瑪竇的繼任龍華民神父也記載過利瑪竇儒學水平給中國人所帶來的震撼:「最近,有一位士大夫祝賀我研讀了《大學》和《中庸》。其實,這兩部著作並不比西塞羅和提圖斯-利韋烏斯難懂。他們說,在中國以外,無人能理解,利瑪竇神父答道,相反,誰也不如歐洲人更理解這兩部著作,我們的透徹領悟力使中國人大為吃驚。」[12]應該說,來華第一階段目標,《交友論》已經達到了。


二、《逑友篇》:從合儒、補儒到超儒


衛匡國也是來自義大利的傳教士,他比利瑪竇小62歲,《逑友篇》(1647)比《交友論》(1595)晚寫52年。環境、情勢與條件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不能滿足於合儒與補儒了。在《逑友篇小引》一開篇,他就表達了要更上一層樓的意願:「昔西泰利先生緝《交友論》,第與建安王言少時所聞,未盡友義之深之博也。是篇之述,予雖盡力竭知,敢自謂於友義盡哉?」《交友論》沒有標明格言的出處,《逑友篇》則把所引格言的作者大都一一說出了。據義大利學者白佐良(Giuliao Bertuccioli)的研究,衛匡國也是一個像利瑪竇那樣的飽學之士,對西方古典著作非常熟悉,1647年,他經過浙江蘭溪玲岩時,與祝石先生談論交友之道及其他,隨後,由他口授,祝石筆錄,完成了這本書初稿。1653年至1657年期間,衛匡國作為中國耶穌會傳教團代辦,赴羅馬教廷就中國禮儀問題進行申辯,返回過歐洲。這使他有可能依據豐富的書籍文獻,對《逑友篇》加以修訂與補充。[13]


1.《逑友篇》的合儒


《逑友篇》對《交友論》有所承襲,如《交友論》中有「難合者難散,易合者易散也。」《逑友篇》也有「難合者難散,易合者易離。」只是句子對仗更工整了。《逑友篇》談到了選擇朋友的重要性,上卷主要講如何分辨真友與偽友,他們各有什麼特徵,真友的益處與惡友的害處等等。「西諺云:有百羊為群,一羊瘡,百羊傳其疾。雖百善羊,不能愈一羊之疾,而反受其疾也。故白善友不足易一惡友,而一不善友,大足誤百善友。」「有愛我者,有友我者,愛我者,好我之身;友我者,好我之心。故友者,德之助,非身之助。」這些都與孔子說的一些論交友的話語相近:「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論語》15:10)「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1:8)「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孔子家語·六本第十五》)《逑友篇》也強調交友須堅持義的原則:「我不可求友以非義,友不當順我以非義也。交友疆域,惟德惟義,求非義者,越其界矣。坐視友不善,已為不愛友,若反引之於惡,可乎?人固未有冀友之損害者,而損害寔神,順非故也。」這與孔子此語含義基本相同:「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論語》15:18)《逑友篇》也講交友中的義利之辨。「交友以饋者,非愛洽,乃利洽也。依西多曰:因饋而友,無情之結也,必不忠於其友。使友不常饋之,即退離焉。愛友之財利福吉者,非友其友,乃友其物耳。」衛匡國反對以饋交友,但也不絕對棄絕饋贈:「處今之世,受饋之士亦不宜忽。雖萬可以饋求利,然有非義之禍、無妄之災,亦可用饋以冀避其害,而求當理之扶掖也。吾愛吾情不足動人寵,爾饋遺或可感發其良。盛德之輝、當理之事所不能得者,饋遺或可得之。」這也符合孔子的中庸之道吧?


2.《逑友篇》的補儒


《逑友篇》中不止羅列古希臘羅馬格言,還常常引用基督教聖人和聖經名句來闡釋交友之道。在《真交之本》一章中,引聖伯爾納的話指出:「真交無利心,惟求互愛,互愛之外無冀纖毫也。但愛愛已之友,猶私也,等愛祿位也。真交者惟愛友之愛而已。惟特愛所既友,更欲交我者,覓多友而申吾愛,故愛友如愛己,信友如信己。……」由此而導出了聖經中「愛人如己」的教導。


在《不善友之害》一章中,引用保羅的話和詩篇來說明交友須慎重,惡友有危害。「聖葆琭曰:義與不義不同分,暗明不同和。」此處引用的是《哥林多後書》6:14,和合本是這樣翻譯的:「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其實,與14節意思相併列的還有15節:「基督和彼列(彼列就是撒但的別名)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衛匡國就沒有引用了。因為這裡涉及到基督與彼列、信與不信等概念,信仰色彩濃厚,一般人不容易理解,甚至可能會導致牴觸。看來,在如何引用聖經上,衛匡國還是經過了慎重考慮。隨後,他引用了另一段經文:「聖詩云:與聖同居,且亦聖。與善同事,寧不善?同於天主所喜者,天主亦喜之。」


《逑友篇》批判了人的怒、憎、妒、謗、自譽、兩舌等罪惡,表面上與孔子和儒家所說的克己復禮、修身養性相似,但其批判的武器與根據仍然來自於聖經。如在《交友勿謗》一章中就開門見山:「聖葆琭曰:讒夫者,上主所惡怒也。又曰:讒邪之說,壞多堅城,敗多世家,衰多民之強力,覆多勇之邦國。誹謗者,渾亂是非,顛倒邪正,大亂天下也。」在《交者不可有怒、惟宜和柔》一章中,以《聖經》來講如何制怒:「《聖經》曰:勿友易怒人,如同惡猘,恐習其性情,傷汝心之德美也。」這裡可能引用的是《箴言》22:24-25,和合本的翻譯是這樣的:「好生氣的人,不可與他結交;暴怒的人,不可與他來往;恐怕你效法他的行為,自己就陷在網羅里。」隨後又引了一句《箴言》15:1:「故《聖經》曰:弱應破怒,堅語發凶。」和合本的翻譯是:「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在《解友不可憑之疑》中,衛匡國講到了當時人對交友的疑慮,即人都易變,「今日所交,宜思後或變為仇矣。」所以,大家不願結交朋友,更不敢託付真心。衛匡國則說:「友善友者,不當慮友之可變仇也,蓋德為交之美所以然。德彌久,彌引人情矣,何慮哉?是以德交者,泰然中懷,燭於我友,無少懼,無少疑也。……信生信,愛生愛,欲友吾愛,以我愛將之;欲友吾信,以我信將之。引愛之饋,是以禮致禮,兩愛互生,如火生火。」這裡所說的信與愛,已經不完全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意義,而已經不露痕跡地引入了聖經中的精神。「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這義是本於信以至於信,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羅馬書》1:17)「愛里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里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里未得完全。」(《約翰一書》4:18)


3.《逑友篇》的超儒


《逑友篇》用聖經資源對儒家思想有所改造,有所提升。在序言《逑友篇小引》中,就對《論語》4:26有一段辯論。(原文: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衛匡國說:「或曰:與朋友數,恐或斯疏。不知此不可懼也。蓋婉導友以善而不納,則其初認友不真。既為吾真友,倘彼行不端,則吾規不止,何憚於數哉?若曰略責之,遂足竟友情,此失友之真義矣。故言雖樸陋,特覓善篤說,欲覽者采意以成真交之本。否則交天下滿,奚其益哉?故能識真交之本者,於天國近。」這裡有點故意與子游唱反調的意思。當然,子游是從一般意義的交往來說,衛匡國則就勸人向善而言,目的性十分強,而且最後把真交之本落腳到了天國之中。這就是在做超儒的工作了。


《真愛之能力》一章中涉及了愛的犧牲、為人代死的內容,實際上是為耶穌基督的為人類罪惡作十字架上的代贖做鋪墊。「愛之能力甚巨,不辭鴆毒、不避兵刃以救其所親愛。蓋視友之命如己,且尊於己,故寧輕己之生而冀久生厥友。」這段話應該是聖經的這段經文而來:「你們要彼此相愛,像我愛你們一樣,這就是我的命令。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翰福音》15:12-15)這都是傳統中國友論中所沒有的。


下卷《交者不可有怒、惟宜和柔》一章中討論了「以直報怨」與「以德報怨」的問題,這是儒家所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傳統儒家多傾向於以直報怨。衛匡國在此先引聖經經文,再講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然後再闡明其中的道理。「《聖經》曰:愛愛汝者最易,雖惡人亦能之。止能是,何報於上主乎?汝當仁愛仇汝者,加惠惡汝者,乃為上主之子也。上主命太陽普照善惡,所降雨澤,不論有罪無罪,同沾潤焉。總王大亞諾,凡求覲者,俱善待之。群臣咸諫,曰:吾為天子,不忍不善待下,猶吾在下,亦與天子之善待我耳。得勒國與其弟皆為諸侯,國人譽兄,不頌弟,得勒國之弟曰:何以若是?曰:汝不能忍人惡,故眾惡及之。或曰:報仇不可,然以直報怨足矣,何必以德報怨邪?曰:以直報怨,匪罪亦匪功;以德報怨,甚感大主之心而成大勛也。以直報怨,不為彼仇;以德報怨,不但解仇,且化為友,俾其改過矣。親仇之愛,必反深於親友之愛,蓋愛仇為克己之至,不惟不怨其仇,且以我只真愛化仇為德,如火然,且化物為火。故報怨之德。甚於報德之德也,難行,其功更豐。」


4.《逑友篇》的特徵、效果與影響


《逑友篇》不像《交友論》那樣小心謹慎,幾乎只講交友,不論其他,在序言《逑友篇小引》中,衛匡國就比較直白地講了自己寫書和來華的目的:「緣旅人自西海觀光上國,他無所望,惟朝夕虔祝,願入友籍者咸認一至尊真主為我輩大父母,翼翼昭事,為他日究竟安止之地,此九萬里東來之本意也。」(《逑友篇小引》)《逑友篇》直接引用了基督教歷史上名人的話,《真交之本》一章中,引用聖伯爾納的話。《逑友篇》還有8處直接引用了聖經。在《交者不可有怒、惟宜和柔》一章中,就有3處引用聖經。這些,都是對《交友論》的一種突破。


因為到1647年衛匡國寫《逑友篇》時,基督教進入中國已經半個多世紀了,在這期間,利瑪竇、艾儒略、龐迪我等各國傳教士做了大量工作。據衛匡國1654年完成的《中國耶穌會教士紀略》記載:「在1640年福音已傳遍帝國15個省份的13個,信徒人數在6萬到7萬之間,而且每年都有6000人加入教會。1651年衛匡國從中國到菲律賓,然後出使歐洲,這年中國皈依者至少有15萬人,其呈現出來的前景並不亞於其他地方,」[14]這樣,衛匡國就不能僅僅滿足於合儒與補儒了,而需要在前人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做超儒的工作了,這點在其《中國耶穌會教士紀略》一書中也得到了印證:「衛匡國在其《紀略》這強調,他的耶穌會同伴們進行大規模的福音化工作,並不向中國人隱藏關於道成肉身、受難和基督之死的思想。」[15]


在蘭溪祝石子堅所寫的《敘》中,我們可以約略看到《逑友篇》的影響與所達到的效果。「不可不然者,愛也。愛者,上主所賦之仁性也。宜也,愛也,故人樂遵也。……願讀是篇者,惟求理之非是,勿以傲睨橫衷。理是則益身神,益者何?修德。明修德,自能事上帝。」看得出來,《敘》的作者對天主教的精義把握得十分準確,對儒家思想也相當熟悉,把修德與事上帝一以貫之,非常難得。徐光啟之長孫徐爾覺在他所寫的序言中也說:「以愛人如己之念逑友,則蘭室長馨,鮑肆日化。讀是編者,皆移其夙志,永合不忤。忠者逑忠,信者逑信,相愛不懼,順理逑義,勿謗勿妒,不怒不疑,比屋皆然,盡人皆是,俗成美俗,里成仁里,前所云君父賴之而天下治,臣子賴之而身家寧者。先生造福於世不小矣,何有黨錮門戶之患哉?世上多義友,天子得良臣,豈無裨於平天下之道乎?又豈無裨於上主勗善之理乎?」


利瑪竇《交友論》和衛匡國《逑友篇》不僅當時為人稱道,對後來中國文人的擇友觀也有很大影響。尤其是其中所傳達的平等觀念,在王韜、譚嗣同等人的著作可以聽到迴響。雖然,王韜、譚嗣同的著作中並沒有直接提到《交友論》與《逑友篇》,但他們都與傳教士有過交往,對西學相當熟悉,尤其是王韜還遊歷過西方,幫助過麥都思等傳教士翻譯聖經,從他們對傳統五倫觀念的分析與批判,對朋友之倫平等之義的讚賞與推崇,也可以看出是對二位先賢思想的繼承。


注釋:


[1]Timothy Billings,On friendship one hundred maxims for a Chinese Princ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09.萊申特(Andrea,Resende Eborensi):《格言與實例》(sententiae et Exempla),1590年,巴黎。轉引自孫淇《論〈交友論〉的格言來源與思想性》,《國際漢學》2011年第1期。


[2]轉引自鄒振環:《利瑪竇〈交友論〉的譯刊與傳播》,《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3]嚴曉翬:《利瑪竇〈交友論〉與明末士林》,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4月。


[4]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03頁。


[5]姚旅《露書》卷九《風篇》中,《續修四庫全書》編輯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第1132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670頁。


[6]陳繼儒:《〈友論〉小敘》,收入《寶顏堂秘笈·廣集》卷八。


[7]轉引自鄒振環的《晚明漢文西學經典:編譯、詮釋、流傳與影響》,第93頁。


[8][9][10]利瑪竇:《耶穌會與天主教進入中國史》,商務印書館,2014年,第205、355、251頁。


[11][法]裴化行著、管震湖譯《利瑪竇評傳》(上冊),商務印書館,1993年,第221頁。


[12][法]裴化行著、管震湖譯《利瑪竇評傳》(下冊),第366頁。


[13]參閱白佐良:《衛匡國的〈逑友篇〉及其他》,載陳村富主編《宗教與文化論叢》,1995年,東方出版社。


[14][15]轉引自梁作祿(A.Lazzarotto):《〈中國耶穌會教士紀略〉一書所論述的中國基督教》一文,載陳村富主編《宗教與文化論叢》,第31、36頁。


谢选骏指出:人説“從合儒、補儒到超儒”——我看“從合儒、補儒到超儒繼續前進們就是坑儒”了!這是因爲利瑪竇篡改了西方思想來迎合中國社會,一旦圖窮匕首見,則不免坑儒矣!這就像共產黨“從統戰到文革”……


《中國古代有個「上帝」,但他不是耶和華》(2018-01-04 歷史)報道:


有一位叫楊鵬的學者,作為基督教信仰者寫了一本《「上帝在中國」源流考》,沿襲利瑪竇時代的說辭,把中國古代典籍里的「上帝」,等同於基督教信仰的上帝(God,Deus)。這真是一個大笑話。


以下三段是該書簡介


[1、古往今來,中國君王大多舉行昊天上帝的崇拜儀式。上帝崇拜自古延綿不絕,但從周朝以來,上帝崇拜就逐步被君王壟斷了。中國歷史上的上帝信仰不是全民宗教,而是皇家宗教。


2、「上帝」崇拜(天崇拜),是有文字記載以來的中國君王朝廷的宗教傳統,在政治上屬於中國最高的宗教,是中國宗教傳統中最具政治性的宗教。君王壟斷了「上帝」崇拜(天崇拜),其他宗教皆沒有取得與上帝崇拜同等重要的政治地位。


3、本書對中國典籍中的「上帝」進行整理,並以此視角對中國思想史進行一次特別角度的分析,這在中國思想史分析中可能還是第一次。]


作為一位信奉「上帝」的基督教徒,楊鵬的意思是,中國古籍里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中國皇家秘密掌握了上帝崇拜才得以國祚綿長,但不肯跟普通人分享這好東西。也就是楊鵬以為,中國古書里的「上帝」二字,就是歐洲傳教士帶來的那個「上帝」。實際上這些說法完全是難以自圓其說的野狐禪,既弄錯了中國典籍里的意思,也沒搞清楚基督教崇拜里上帝究竟是怎麼回事兒。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聊聊信仰。


我看基督教


作為科學青年,我不崇拜任何宗教,但願意跟任何宗教的朋友交流,理解他們的想法,順帶探討一下宗教這種歷史比科學還要悠久的文化。實際上,先祖父就是一位鄉村傳教人,信奉並傳播基督教(即新教)信仰逾一甲子,廣受鄉鄰尊重。基於這樣的家庭背景,我得以近距離體驗基督教在中國的存在形態。


記得某一年復活節,爺爺家裡貼對聯(沒錯,紅對聯頌揚聖子降世),念經講道唱讚美詩,信眾中午一起喝丸子湯。傍晚就有收酒瓶子的小販來敲門,我們說沒有酒瓶子,他說你們貼對聯不是娶媳婦嘛,怎麼沒有酒瓶子?哈哈。更令人噴飯的一個故事是,某年地區大會在我家開,鄰鄉一位頭髮花白的大娘問我爺爺:「孫先生,我都信了這麼多年主了,為啥我兒子還沒娶上媳婦呀!」


第一個事情意在說明,基督教在中國傳播有年,許多形式已經中國化(可以說是利瑪竇政策),但其內核在中國背景下依然十分突出,一經詢查,就可以發現差異。


第二個事情意在說明,大多數信仰者,其實只是在「信仰缺失」的時代,尋找一種精神慰藉,即使是虔誠的信仰者,也未免帶來幾分目的性(在他們眼裡奉獻意味著現實回報)。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長大,我從小就熟悉《聖經》,小時候是聽爺爺講故事;認字之後就自己看,因為其他讀物很少,很快就看了好多遍,只覺得是本很不錯的故事書(《聖經》本來就是以故事見長)。長大之後,學習科學,對世界歷史和多種文化都略有涉獵之後,回頭過來反觀基督教信仰,才覺察出一些詫異出來。


首先是我這本童年讀物《聖經》的歷史,自中東誕生,隨著以色列民族和羅馬興衰,基督教的傳播,近代中國的百年曲折,最後陪我在那個偏僻的農村度過童年,這可以說每個人的生命史里其實都承載著大歷史。


其次,對比了各種宗教形態之後,尤其是在「科學與宗教」,「現代性與宗教」等話題之下,可以覺察基督教與其他宗教的極大不同。現代科學乃至現代社會誕生在基督教歐洲,這未必有強烈的必然性,卻是實際發生過的歷史。因此有學者認為,基督教是最接近理性的宗教,(信仰基督教的學者,如在北大任教的德國天主教徒雷立柏乾脆認定是理性的基督教引領科學的成長)。一神論宗教可以說在宗教信仰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消滅了多神教的非理性情緒(當然沒有完全消滅),把所有的未知和神秘託付給了唯一的全能的上帝。


不過在中東,「上帝」也是從公元前後,即羅馬帝國時代,才從以色列人的民族信仰,被改造為包括外邦人的信仰。我們所謂的「公元」紀年,就是基督教以耶穌誕生那一年開始的紀年法設立的(當然後來歷史學家考證,即使按照《聖經》等基督教文獻,耶穌也不是在元年誕生的)。按照楊鵬的說法,中國人早在商周先秦就知道並信奉了「上帝」,那麼中國的帝王們完全可以做教皇的大師兄了,入門更早嘛。不過無論從那種角度考察,楊鵬這種說法都站不住腳。實際上,楊鵬根本沒理解宗教到底是什麼。


宗教和巫術

宗教是古人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從三觀到道德風俗,無所不包,可以說,現代人們認識、信奉的宗教其實是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它反映的古代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水平,風俗法律、倫理道德等等觀念,可以說是一個無所不包的集合體。(舉個例子,《聖經》裡的宇宙觀念是天圓地平,但基督教接受了古希臘科學關於地球觀念和地心系統的認識,所以把地心說和上帝推動天球作為正統學說,這就是宗教吸收了當時先進的科學成果。——沒錯,地心說在今天看來不正確,但在當時卻很先進。)所以對於宗教,很難用傳統上的對/錯/好/壞這樣簡單的標籤來衡量。


從宗教發展來看,最初產生的拜物教、薩滿傳統,是人類嘗試解釋世界的第一步,宗教起源自巫術,即對超自然力量的崇拜與控制。最後是在中東這個文明交匯之地,產生了一神論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及其他一些小教派又統稱為亞伯拉罕諸教)。即使是一神教,也是從多神教時代發展過來的,這一點從《聖經》文本,亞伯拉罕諸教的習俗里,都能夠看到痕跡,這一點已經有許多討論,當然神學家們也發展出了無數的解釋來自圓其說(至於哪種觀點更令人信服,跟當事人的立場有關)。而且作為後起宗教,必然吸收了其他宗教、民族文化里的許多成分,比如諾亞方舟、巴別塔等已經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找到其來源。


在《聖經·出埃及記》中,上帝的代表摩西和法老的巫師們曾經比拼巫術(法術),值得注意的是巫師們也是本領高強,能顯示奇蹟,只不過作為配角必須被主角輕鬆拿下。這一點說明,作為超自然信仰的一種宗教,基督教並非一概排斥巫術,而是巫術的行使權必須壟斷在上帝及其代理人手裡,這才中世紀為什麼要大張聲勢地搜捕和燒死「女巫」。這麼嚴肅的對待女巫,實際上表明承認「女巫」和巫術是真實存在的(要是假的,教育改造就好了,不用燒死),只是這侵犯了教會的壟斷領域。


一神論vs多神論

正如基督教與中國農村背景對比如此之強烈,一神論宗教與其他宗教或民間信仰的對比也同樣的強烈。顧名思義,一神論就是宇宙僅僅存在唯一的真神,不存在其他神靈,也不許信奉。在曠野上流浪時,摩西曾經殺掉了崇拜金牛犢的族人三千人,毫不留情,因為崇拜假神會導致上帝的怒火。從某種程度來說,一神論是相當理性的,把所有的未知歸結為一個X(這個X叫啥名字,各教派沒有達成一致意見),這比身邊整天圍繞這一群神靈XYZ要好多啦。


但是人類又忍不住要崇拜與X(如上帝)相關的事物,就像今天某某明星就餐處都可以作為景點,某某領導人做過的椅子都可以成為文物一樣,與上帝有關的就更加受到追捧,這算是嚴肅一神論宗教對於多神傾向的世俗信仰進行的妥協吧。傳說中耶穌的面紗,盛過耶穌血的聖杯,包括耶穌的母親瑪利亞,都成為聖品,保佑世人(天主教和東正教注重聖母崇拜,新教則不注重)。天主教更弄出來一個教會/教皇無錯論,當然了,上帝的代言人怎麼可能有錯誤呢,如果你承認它/他代表上帝的話。


一神論的普羅大眾尚且忍不住泛濫的崇拜,那多神論就更加一切都可成神了。在道教、印度教、佛教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神靈漫天飛,六丁六甲二十八星宿,三千諸佛五百羅漢。更不要提民間崇拜里從玉皇大帝到狐仙都能奉上神壇了,儒釋道三教合流的結果,又讓這些神靈在寺院道觀里「和諧共處」,滿足善男信女從求姻緣求子嗣、升官發財到求祛病長生的各種需要,超自然崇拜在這裡實現了一家親。


中國的「上帝」vs基督教「上帝」

基督教的「上帝」(Deus/God)中文名來自利瑪竇借用的中國古代典籍里的「上帝」一詞,這裡楊鵬沒有說錯。但楊鵬弄錯的一點,也是利瑪竇當初耍了小花招,即把二者等同起來了。利瑪竇這麼做,是為了讓中國人能夠比較容易接受這位舶來的神靈(一開始他還打扮成和尚的樣子,因為修道士跟和尚行為方式類似,後來經中國弟子指點才改儒生裝扮),並不代表利瑪竇覺得二者真心是一樣的。只是這個翻譯實在是「信、達、雅」。


在不同的文化交流時,借用對方的既有的字詞來表達自己,這是常有現象。比如在我們常用語裡面有許多來自佛教翻譯、日本/西方翻譯而來的詞彙,大多數借用中文裡有相通之義「字」創造的新詞,比如「世界」「民主」等。但這些舊詞(字)和新詞之間表達的含義又是不一樣的(如世、界與世界,民之主與民做主)。


基督教的「上帝」是唯一真神(「除我以外,你們不可有別的神」),耶穌也是以「三位一體」的位格才能存在,即聖父、聖子、聖靈本是一體。但中國古代文化里的「上帝」概念大不相同,它只是最高的一批神靈,沒錯,不是一個,是一批。中國「上帝」這個名字我們比較陌生,但它的形象我們實際上很熟悉,這就是「五帝」。「五帝」的具體名字有多種說法,但都是五個不同的人(神靈或偉人),不是一個神的化身;另一種說法跟五行概念相關,即青、赤、黃、白、黑五帝,對應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


秦立國之初,因地處西方,所以立廟祭祀「上帝」之一的白帝。可當時的秦國還是個弱小的國家,中原諸侯為此很不高興,指責秦國沒有資格祭祀「上帝」。後來秦國強大起來了,諸侯國也就無可奈何了。漢高祖劉邦起義之初,曾經在路上殺了一條白蛇,就造聲勢說,蛇是白帝之子,這預示劉邦將要取代秦而據有天下。楚漢相爭時,漢高祖劉邦出漢中占據咸陽,問秦國「上帝祠」祭祀的都是誰?回答說是青、赤、黃、白,劉邦覺得奇怪,「吾聞天有五帝,而(這裡只)有四,何也?」過一會兒他自己笑了,這第五個是等著我來添上去呢,於是增加了「黑帝祠」。


雖然中國「上帝」有哥們兒五個,但畢竟也是「最高級」的神,既然是最高級,那當然就得由現實中最高等級的權力擁有者來祭祀。所以楊鵬論述皇家壟斷「上帝/天」崇拜,這是事實,但並不支持他的結論,遠東和中東所產的「上帝」是一個。


中國皇家雖然祭祀「上帝」,但並不排斥其他等級的神靈崇拜。要是中國皇家早就認識到「上帝」是「唯一真神」,卻還亂搞各種「邪神」和偶像崇拜,按照「上帝」的暴脾氣,早就把這邪惡的皇帝劈死無數回了,哪裡還能執掌天下。


上帝vs儒家


「禮儀之爭」是關於中國社會主流的祖宗、孔子崇拜,以及是否要對皇帝磕頭等儀式是否屬於宗教(異端)崇拜的問題。實際上,雖然有人稱「儒教」,孔子在激動之時也喊「天啊」,但儒家確實缺少宗教的一些必要成分。孔子對待鬼神的態度是「敬鬼神而遠之」,也不談死後的事情「未知生焉知死」,對祖宗崇拜也止於敬「祭如在」,這種誠實質樸接近無神論。利瑪竇時代來中國的傳教士多數認為中國士大夫多數是無神論者。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或許可以稱為儒家具有「理性」,這是儒家的一大優點,但在古代卻可能也是一大缺點。為什麼的,因為人們普遍相信存在神秘力量,而「子不語怪力亂神」,缺少對神秘力量的必要解釋,這儒家作為意識形態來說的一大短板。「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賈誼的失敗有其個人因素,也跟儒家本來就不擅長鬼神這個話有關。所以後來中國形成儒釋道三教合流,道家、佛教的神靈崇拜系統填補了儒家在這方面的空白。


佛教、道家的玄妙之論和略顯粗糙的多神崇拜系統已經讓中國士大夫迷戀不已,待到利瑪竇挾中東和希臘兩大神學-哲學系統集合而成的精緻的一神論來到中國,用一個全能的上帝搞定世人對宇宙人生的一切疑惑,如此劇烈的文化衝擊(culture shock)立刻讓中國士大夫再次拜倒在地,徐光啟等上層士大夫紛紛拜倒在基督教的麾下。沒辦法,中國人沒見過具有如此嚴密邏輯的「上帝」思想系統。


但是即使利瑪竇也不會認同中國傳統里的「上帝」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利瑪竇只是認為是古代使者(先知)在為真正的上帝鋪路。一神論與多神論/薩滿傳統之間的不可調和性,是根本的矛盾。所以即使在今天,基督教徒在中國民間傳統儀式上仍然極其特殊而顯眼的(比如不跪拜不燒紙等)。


結語


楊鵬被一神論這種精緻的神學體系所折服,投入上帝的懷抱,這無可厚非,因為在政教分離、信仰自由的今天,信仰是個人的事情,你愛咋信就咋信,你愛咋說就咋說。但從他糾纏於字眼而忽視「上帝」這個詞背後的崇拜體系背景,這種出於狂熱信仰而進行的論證,沒有任何說服力。或者說,適合於任何狂熱信仰,只要是狂熱的,信啥都不重要,反正都是超自然力量的代表,任何名字都同樣有效。


我想對楊鵬說,中國典籍里的上帝,不是你信的那個上帝。信得稀里糊塗,還不如不信呢,您這是典型的走火入魔啦。


P.S.如何理解「信仰自由」


現代文明中信仰自由的三重含義。


我們常說的「我不同意你的觀點 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應該做如下三重解讀。


信仰是個人選擇自由,選擇權僅僅屬於個人,其他人和組織無權干涉;宗教團體僅僅是愛好者組織,不應該擁有世俗權力,不能干涉個人退出之權。


各種信仰沒有絕對高下之分,信仰什麼都好,最好還同時信仰自由。


維護信仰自由,也維護批評的自由,即可以反過來讀,「你不同意我的觀點,但你必須誓死捍衛我說話的權利」,即使是我批評你持有的那種信仰,你批評我持有那種信仰,也是一種自由權利,自由權利是相互的,不是單向的。


實際上,信仰自由產生於啟蒙時代,是一種現代價值觀,是我們生活的現代社會得以存在的基礎。只有在信仰自由的基礎上,持不同信仰的人們才能和平相處,自由交往,而不是像古代社會那樣「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甚至視持不同信仰的異族為魔鬼,必欲除之而快。


谢选骏指出:人説“中國古代有個「上帝」,但他不是耶和華”——我看ABC神學企圖混淆這個區別,最後就不僅僅是從合儒、補儒到超儒、坑儒,而且直接就被打入地獄了。


谢选骏:暗殺可以改變歷史走向


《以色列暗杀手段的演变史:从有毒牙刷到爆炸书》(腾讯新闻 2024-09-17)報道:

 

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策划暗杀萨达姆·侯赛因,但未遂,暗杀计划涉及一本装有炸药的书。


以色列,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仅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闻名于世,还因其独特且往往出人意料的暗杀手法而备受关注。从古老的爆炸书籍到现代的高科技暗杀手段,以色列的情报机构摩萨德以其非凡的创意和执行力,书写了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暗杀篇章。


近期,关于寻呼机爆炸导致多人丧生的报道再次将公众的视线聚焦于以色列的暗杀技术上。尽管截至周二晚间,以色列官方尚未对此次事件发表声明,但种种迹象表明,这起袭击很可能又是摩萨德的一次精准打击。


自1949年成立以来,摩萨德便与以色列历史上众多重大暗杀事件紧密相连,成为该国国家安全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七十年的风雨兼程中,摩萨德不仅凭借爆炸书籍、遥控机枪等传统手段屡建奇功,更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将暗杀技术推向了新的高度。


回溯至20世纪70年代,一场针对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的暗杀阴谋,便因一本装有炸药的书籍而名噪一时。尽管萨达姆凭借其高度的警惕性侥幸逃脱,但这场未遂的暗杀行动却成为了摩萨德创意与决心的象征。


摩萨德涉嫌使用遥控机枪暗杀穆罕默德·法赫里扎德。


而更为人津津乐道的,则是那起神秘的“毒牙膏”事件。据《纽约时报》记者罗南·伯格曼在其著作《先发制人:以色列定点刺杀行动的秘史》中的描述,摩萨德特工巧妙地利用了一管看似普通的牙膏,内含以色列科学家精心研制的毒素,成功毒害了巴勒斯坦解放人民阵线的重要领导人瓦迪·哈达德。这场暗杀行动不仅展现了摩萨德在情报收集与渗透方面的卓越能力,更凸显了其在武器设计与使用上的独到之处。


进入21世纪,摩萨德的暗杀手段更加先进与隐蔽。2020年,据称摩萨德利用遥控机枪成功暗杀了伊朗核计划的关键人物穆赫辛·法赫里扎德。这一行动不仅展示了以色列在远程遥控武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也再次证明了摩萨德在应对复杂国际局势时的果断与高效。


此外,摩萨德还擅长运用伪装与欺骗策略,如在迪拜酒店暗杀哈马斯武器供应商马哈茂德·马巴胡赫一案中,特工们便通过持假护照、伪装成网球运动员等方式成功潜入目标所在地,最终利用麻痹性药物完成了暗杀任务。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行动不仅彰显了摩萨德特工的专业素养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向世界展示了以色列在情报战与反恐斗争中的强大实力。


截至周二晚间,以色列尚未宣布对传呼机爆炸事件负责。


当然,正如伯格曼所指出的那样,摩萨德的暗杀行动并非每次都能成功。然而,这些偶尔的失误非但没有削弱摩萨德的威名,反而进一步强化了其咄咄逼人和冷酷无情的形象。在以色列看来,这种形象不仅是对潜在敌人的有效威慑,也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色列的暗杀手段从传统的爆炸书籍到现代的高科技暗杀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而摩萨德作为这一过程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不仅为以色列的国家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也为全球情报战与反恐斗争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


網民嚎叫:


浪迹天下 发表评论于 2024-09-20 13:57:00

得罪美以 自取灭亡

文森特 发表评论于 2024-09-18 10:41:43

犹太 人类毒瘤

o88 发表评论于 2024-09-18 08:53:35

不作不死,待到美国破落了,犹太人要去哪里寄生。


谢选骏指出:人説“以色列暗杀手段的演变史:从有毒牙刷到爆炸书”——我看“暗殺可以可以改變歷史走向”,例如一次暗殺造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次暗殺造成了十月革命!


《特朗普再遭暗杀未遂,美国政治暴力加剧》(PETER BAKER 2024年9月18日)報道:


前总统特朗普把周日的暗杀未遂事件归咎于总统拜登和副总统贺锦丽,称被捕的嫌疑人受了他们政治攻击的影响。

前总统特朗普在全国电视直播的大选辩论中用虚假故事诋毁移民,称俄亥俄州一个小镇的海地移民吃当地人的宠物狗和猫,没过几天,有人开始威胁要炸学校、市政厅和其他公共建筑,迫使人们撤离并引发了一波恐慌。

几天后,当局表示,一名在网上自称心怀不满的特朗普前支持者携带一把半自动步枪来到这名前总统在佛罗里达的高尔夫球场,显然要找机会开枪。因为一名细心的特勤局特工注意到了他,并先开了枪,这才阻扰了他的计划。

这就是2024年的情况。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这名曾经是、未来也有可能是最高统帅的人似乎既是政治暴力灵感的来源,也显然成了目标,这种暴力正在越来越多地塑造着现代美国政治。炸弹威胁和暗杀企图现已成为政治景观的一部分,令人震惊、骇人听闻,尽管还并没有频繁到迫使全国做出任何真正的清算的程度。

“我现在最担心的事情之一是,我们政治体系中的政治暴力常态化。这种暴力正在增加,”科罗拉多州的联邦众议员、民主党人杰森·克罗在接受采访时说,他是调查今年7月13日针对特朗普暗杀未遂事件的一个两党特别工作组成员。“现在是两个月内第二次发生这种暴力,这恰恰表明了政治暴力的普遍程度。”


拜登总统和贺锦丽副总统都发表声明谴责了最近这次事件,但竞选活动不受干扰地继续进行。特勤人员为了保护特朗普匆忙将他送上车,车队带着他离开高尔夫俱乐部还不到四小时,他的财务团队就向筹款者名单发了一封电子邮件,上面有一个让收件人捐款的按钮。“在又一次暗杀企图之后,我的决心更加坚定!”特朗普在电子邮件中写道。贺锦丽的筹款电子邮件也在继续发出。

近在上周与贺锦丽的大选辩论中,特朗普还把7月发生在宾夕法尼亚州巴特勒竞选造势活动上的枪击事件归咎于民主党人,他在那起枪击事件中耳朵受伤。对于周日的枪击事件,他也归咎于现任总统和副总统,称被捕的嫌疑人受了他们政治攻击的影响。

“他信了拜登和贺锦丽的话,照着去做了,”特朗普周一对福克斯新闻说。“他们的言论让我遭了枪击,我才是要拯救这个国家的人,他们是摧毁这个国家的人——从里面到外面。”

就在他抱怨民主党人把他称为民主的威胁,使他成为攻击目标的时候,他重复了自己的说法,即“这些人想要摧毁我们的国家”,并把他们称为“来自内部的敌人”——这些话的煽动性丝毫不亚于用在他身上的说法。

的确,他的竞选团队几小时内就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列出了拜登、贺锦丽和其他民主党人攻击特朗普时使用的说法,如“对我们民主的威胁”、“对这个国家的威胁”,却只字不提这位前总统在上周的大选辩论中说的“他们是对民主的威胁”。

特朗普最知名、最直言不讳的支持者之一甚至质疑,为什么拜登和贺锦丽没有成为谋杀目标。社交媒体所有者、亿万富翁埃隆·马斯克在网上写道:“竟然没有人试图暗杀拜登/卡玛拉。”


马斯克后来删了这篇帖子,称其为玩笑,但白宫进行了反击。“暴力只应受到谴责,绝不能受到鼓励,或当成玩笑,”白宫发言人安德鲁·贝茨说。“这种言论是不负责任的。”

美国在历史上经历过政治暴力时期。在任总统当中,有四人遇刺身亡,还有一人遭枪击受重伤。一名前总统也曾遭枪击但幸免于难,许多曾在白宫居住的人也成为刺杀的目标。但一位前总统在两个月内经历了两次暗杀未遂事件仍然引人注目,尤其是在竞选的白热化时期,他作为主要候选人想再次当选总统。

也许最接近的类比可能是杰拉尔德·福特总统,他在1975年的短短两周内躲过了两次暗杀。但更令人难忘的是,特朗普经历的两次暗杀未遂事件让许多人想起了1968年,当时,马丁·路德·金牧师和罗伯特·肯尼迪事隔两个月先后遇刺。那些暗杀发生在美国街头出现了更广泛的暴力、人们感到社会纽带正在瓦解的时刻,这也是当今许多领导人担心的问题。

今天,特朗普居于政治暴力爆发的核心位置,他似乎激励了人们既为支持他、也为反对他而发出威胁或采取行动。长期以来,他在政治演说中一直喜欢使用暴力的语言,鼓励支持者殴打在他演说时起哄的人,威胁射杀抢劫者和无证移民,嘲笑民主党众议院议长的丈夫遭受的几乎致命的袭击,并建议将他认为不忠诚的一名将军处决。

虽然特朗普坚称,他在2021年1月6日对支持者发表的激烈讲话不是导致后来国会大厦被洗劫的原因,但他拒绝了顾问和女儿那天要求他采取更多措施阻止袭击国会大厦的请求。他甚至暗示,暴徒想绞死他的副总统可能是对的,后来他一直把袭击者视为爱国者,如果他再次当选总统,也许会赦免他们。

特朗普没有停下来反思过自己言论的影响。就在上周,他在与贺锦丽辩论时污蔑海地移民吃宠物,之后不久就有人发出炸弹威胁,颠覆了俄亥俄州斯普林菲尔德的人们的生活,而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这些威胁。在收到了33起炸弹威胁后,俄亥俄州州长周一表示,执法部门将每天对该镇的学校进行搜查。

广告

当记者问特朗普是否谴责炸弹威胁时,他不置可否。“我不知道炸弹威胁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知道镇子被非法移民接管了,那是可怕的事情。”

特朗普的批评者有时也使用暴力的语言,尽管没有在最高层被如此广泛地重复过。这名前总统的盟友在网上发了一个视频合集,里面是特朗普的反对者说他们想打他的脸或诸如此类的东西。过去一天,社交媒体上一些较为极端的声音嘲笑或淡化了特朗普在佛罗里达高尔夫球场遇险的情况。特朗普的盟友经常指责这些人有所谓的“特朗普精神错乱综合征”,即他的批评者们对他的反感已经超出了理性范围。

当然,愤怒一直是使特朗普的政治生涯保持活力的力量,一方面他在支持者当中激起了针对其对手的愤怒,另外一方面也在厌恶他的人当中激起对他的愤怒。对于他在巴特勒逃过一劫后可能会重新考虑这点的预测被事实证明是短暂的。五天后,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接受提名的演讲不到一半时,他已回到了老样子。

但最近这次暗杀未遂也许不会带来与第一次不同的反响,这表明政治暴力已成为当代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也许没有被接受,但人们越来越多地有所预料。随着人们的注意力转向其他事态发展,巴特勒枪击案带来的震惊比较快地消退了。这次枪击事件带来的震惊可能也不会持续更久。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朗普再遭暗杀未遂,美国政治暴力加剧”——我看暗殺可以改變歷史走向,如果川普這次竟然當選,那就是“兩次未遂暗殺”的功勞了!暗殺可以改變歷史走向!


谢选骏:俄羅斯要讓十月驚奇變成十月革命!


《美国大选:特朗普和卡玛拉·哈里斯竞选陷入僵局,10月会有让人惊讶的改变吗?》(BBC 2024年10月8日)報道:


距离美国大选投票日还有整整一个月,特朗普和卡玛拉·哈里斯之间的选战就像一场不戴手套的殴斗般惨烈。


竞逐白宫的战斗在美国全国及各州层面似乎仍然陷入僵局,因最终结果会是差距细微的险胜——每一位新选民、每一位现在仍然摇摆不定的选民都可能成为击倒对手的关键因素。


“在一场超级接近的选战中,两边的选民几乎五五开,这时一两个百分点的区别都会是决定性的。”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的总统选举历史专家大卫·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说。


两党战略专家专注于如何赢得关键的边缘选民,但选举可能会脱离他们的控制,一次出人意料的改变就会在最后几周颠覆选战。


选战的政治冲击波已经持续了一年。一位候选人在两次未遂刺杀中得以幸存,而且正在受到犯罪指控;现任总统拜登则退出角逐,转而支持更年轻的副总统参加竞选。


回想2016年特朗普的《走进好莱坞》录影门和希拉里·克林顿的邮件门,一旦同样的惊人事件发生在10月,一旦出现不好的新闻周期或者踏错一步,竞选人就很难挽回局面或者重新起势。


仅仅在上周,就已经出现下面这些可能发展成政治风暴的事件。


飓风“海伦妮”的政治影响


第一场政治风暴可能源于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风暴。飓风“海伦妮”上周席卷了两个关键的选举战场,佐治亚和北卡罗莱纳州。由于上述两州的注意力都被激烈的选战吸引,一场已导致200人死亡的人道灾难已经成为政治话题。


卡玛拉·哈里斯上周早些时候在佐治亚州承诺要为当地提供长期援助。她还在周六访问了北卡罗莱纳州的受灾地区。


“我们会长期在这里。”她在佐治亚州说。


与此同时,上述两地都被视为特朗普必须争取的州份,民调也显示两人在这里旗鼓相当。特朗普在造访佐治亚时说,美国人的紧急救援资金正在流失,原因是钱被用在了移民身上。事实上,这两类项目来自不同的预算,拜登总统指责共和党人在救灾资金上的反应是在传播“大胆的谎言”。


灾难来袭时,政府很难做到让每个人满意。特朗普的攻击一旦落地,选民对于灾后恢复措施的不满就有可能对这两个关键州的投票结果产生潜在影响。


升温的中东局势


离美国受灾地区数千英里外,一场人为制造的危机正在持续影响美国政治。随着以色列向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武装开战,伊朗上周向以色列发射了近200枚导弹,加沙战争面临扩展成为一场地区全面冲突的危险。


尽管卡玛拉·哈里斯着力塑造变革者的形象,但她的美以政策却没有和现任政府拉开距离。


在美国大选前实现加沙停火的希望似乎已经破灭,美国现在正努力确保以色列对伊朗不可避免的反击不要导致一场全面战争。


但在上个星期四晚上,拜登却没有再次确认这一点。


“我不认为会发生一场全面战争,”他说,“我认为这可以避免,但还有很多需要做的。”


即使美国选民在投票时通常不会直接考虑外交政策的因素,但中东战争正在给民主党造成影响。


卡玛拉·哈里斯承诺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这给两个民主党的重要票仓带来麻烦:必须取胜的密歇根州的美籍阿拉伯人,以及校园里的年轻选民,这里的反战示威可能重现。


中东冲突已经导致日常开销方面的担忧。拜登提到以色列可能打击伊朗炼油厂,这让油价在上周四立即升高了5%。


如果有一件事能让美国消费者特别敏感,那就是油价。


民主党的惊喜


来自各个阶层的民调持续显示,经济是美国选民关注的头号议题。卡玛拉·哈里斯和民主党上周五收到了好消息,最新就业数据显示最近几个月工作岗位增长强劲,失业率降到了4.1%。


但格林伯格认为,选民对经济的担忧不只限于工作职位。


“当人们抱怨经济的时候,他们真正抱怨的是关于长期衰败的特定区域——位于乡村的去工业化后的社区,"他说,“这是在经济状况良好时也伤痕累累的一个区域。”


在大多数竞选时段,当被问到谁在经济方面做得更好时,特朗普收获了比卡玛拉·哈里斯更好的评价。但也有迹象表明这一优势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库克政治报告》中对于摇摆州的民调就显示,两位候选人在应对通胀这一议题上旗鼓相当。


对于民主党来说,一个潜在的经济陷阱上周已经消除——导致美国东海岸和墨西哥湾多个重要码头50年来首次关闭的码头工人罢工。两党同意在1月重回谈判桌,码头已经复工。如果这场罢工持续,则将在选前关键几周里扰乱供应链,推高消费品价格。


与此同时,美墨边境非法穿越的数量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水平,去年12月这一数字创下了249741的纪录。


尽管很多美国城市仍能感受到这种穿越边境的行为,但这场危机的紧要程度正在消退。


国会山骚乱重回视野

尽管上周很多新闻可能给卡玛拉·哈里斯及民主党带来了麻烦,特朗普也不是一路顺畅。


2021年1月6日的国会骚乱期间他的行为上周三再次成为焦点。美国司法部特别顾问杰克·史密斯(Jack Smith)发布一份文件列出了不利于特朗普的证据,指出他曾试图推翻上次大选结果。


这份文件认为特朗普不应享有总统司法豁免权,披露了特朗普导致其支持者发动骚乱的言行细节。


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的民调显示,在“保卫民主”一项上,选民对卡玛拉·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支持率分别为47%和40%。因此,任何对于特朗普在任最后几周的混乱局面的重新关注都可能为民主党加分。


未知因素


“十月惊奇”一词成为美国特定政治词汇已有近50年。竞选方会担心意料之外的新闻或者危机让自己的参选人偏离本党主张,改变竞选轨迹。


即使是公众意见的最小波澜,也会在差距可能只有数万张选票的竞选年中决定白宫的归属。


格林伯格说,11月的投票正在变得扣人心弦。


他说:“不管你忠于哪一方,投票结果钟情于哪一方,我完全能想象它所蕴含的极其重大意义。”


谢选骏指出:人問——美国大选:特朗普和卡玛拉·哈里斯竞选陷入僵局,10月会有让人惊讶的改变吗?我看——這次的十月驚訝,可能變成流血的十月革命!


《发指!美国女教师偷父母钱被发现 枪杀2人后肢解》(2024-10-07 新闻)報道: 


宾夕法尼亚州一名前特殊教育老师承认杀害了她的父母,并用电锯将他们肢解。


据每日邮报报道,2023 年 1 月,45 岁的维丽蒂·贝克 (Verity Beck)因偷窃父母里德 (Reid) 和米里亚姆 (Miriam)的钱财而与他们发生争执,随后杀害了他们(分别为 73 岁和 72 岁)。


维丽蒂开枪射中了父母的头部,将他们的尸体肢解后扔进了垃圾桶。周一(7日),维丽蒂因残忍的杀戮被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假释。


维丽蒂在法庭上镇定自若地承认了罪行,并被判定患有精神疾病。今年 1 月,她的律师辩称,当她杀害里德和米里亚姆时,她已经处于精神错乱状态,但法官威廉·R·卡彭特(William R. Carpenter)驳回了这一说法。


蒙哥马利县(Montgomery County)助理地区检察官萨曼莎·考夫曼(Samantha Cauffman)告诉《费城问询报》(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这个人很危险。她杀死他们的时候是清醒的,她知道她做错了,她会用余生来为此付出代价。”


在犯罪精神病学家对凶手进行评估后,卡彭特认同了维丽蒂患有精神疾病的说法。


尽管维丽蒂在离开法庭时拒绝评论她的谋杀动机,但她与父母之间的短信交流以及其他证据显示,她不稳定的经济状况导致她大发雷霆。


她告诉警方,她欠债 10 万美元。她的父母指控她从他们拥有的一处房产中偷走了一张 600 美元的租金支票,并用里德的钱在亚马逊上购买物品——包括一条价值 1,000 多美元的项链。


维丽蒂的兄弟贾斯汀 (Justin) 几天没见到父母,也没和父母说话,他就知道出事了。


他只收到了短信,他发现这些短信是维丽蒂冒充父母发来的。


当贾斯汀终于去父母家查看他们的情况时,已经太晚了。


当天早些时候,他开车经过父母的房子,发现所有的灯都灭了。当他进入房子时,他发现了维丽蒂和一具被血淋淋的床单覆盖的尸体。


根据 2023 年的刑事起诉书,维丽蒂告诉贾斯汀,家里的情况“很糟糕”。调查人员说,当贾斯汀说他必须报警时,维丽蒂告诉贾斯汀,她需要“更多时间”。


贾斯汀与维丽蒂交谈后离开了家并报了警。他知道维丽蒂有一把手枪。


警方不久后赶到,发现里德和米里亚姆的尸体已严重腐烂。


他们发现了一把电锯,房子里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卧室里的垃圾桶里堆满了被肢解的尸体残骸。


里德的尸体被斩首并用棉被包裹起来。


当警察进入房子时,他们问维丽蒂她的父母在哪里。据称她回答说:“他们死了。”


调查人员表示,他们在维丽蒂的卧室里发现了三支装有子弹的枪,其中两支有注册,一支没有注册。


维丽蒂的律师詹姆斯·里昂斯 (James Lyons) 告诉NBC10:“虽然家里的每个人都意识到她有精神健康问题,但没有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或许已经变得多么严重。”


里昂斯周一还告诉媒体,维丽蒂感到“很悔恨”,并且“现在清醒多了”。


维丽蒂在狱中将接受心理健康护理。她将被关押在治疗区,而不是最高安全区。


網民嚎叫:


真环 发表评论于 2024-10-08 04:35:10

没人性,PA那地方太垃圾了整天出怪事。

Triton 发表评论于 2024-10-07 21:47:28

不细思即极恐

贩外烟的打仗模子 发表评论于 2024-10-07 21:22:27

一个专教不正常小孩的神经病老师居然可以合法购枪杀父母!


谢选骏指出:這就是“十月驚訝”的預示嗎?當然大家知道,恐怖的十月革命不是十月發生的,而是十一月發生的——就在這次美國大選過後幾天!


《美国总统大选扑朔迷离,“十月惊奇”是否会再搅局?》(VOA 2024-10-11 )報道:


这张创作于2024年9月10日的图片组合显示了美国前总统、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左)和美国副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马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参加总统选举。


目前距离11月5日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已不足一个月,各类民调显示,选情非但没有渐趋明朗,反而更趋扑朔迷离。到目前为止,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卡玛拉·哈里斯(Kamala Harris)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前总统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民意调查支持率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没有变化。美国的选举历史显示,无论是计划已久、还是偶然发生,投票日的到来前有时会突发重大政治事件,通常被称为“十月惊喜”,会一改选举局势。


从特朗普受到犯罪指控、两次险些遇刺、到乔·拜登总统(Joe Biden)退出角逐,今年的大选经历了一轮轮罕见的政治风波。在选战步入最后冲刺阶段之际,还会有什么样的“十月惊奇”最终左右谁将入主白宫?


“十月惊奇”屡屡搅局大选


2016年,在距离大选投票日不到10天之际,美国联邦调查局宣布重启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用个人邮箱处理公务问题的调查。在此前的几个星期里,几乎所有全国性的民调都显示克林顿领先,但这一突发事件在最后几周颠覆了选战,被认为是美国政治中所谓的“十月惊奇”的一个典型案例。


克林顿事后称,前联邦调查局局长詹姆斯·科米(James Comey)的决定就像重磅炸弹,在投票日的11天前爆炸。


由于大选投票日是在11月初,因此10月份的突发事件更有可能影响潜在选民的决定,而且候选人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补救。


美国大选政治中这类现象可谓不胜枚举,早期的案例可以上溯到19世纪。1888年总统选举前两周,共和党公布了一封由英国驻美大使的信,暗示从英国更青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这封信对爱尔兰裔美国选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终导致共和党候选人本杰明·哈里森(Benjamin Harrison)获胜。


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管理学院院长托德·贝尔特(Todd Belt)指出,相对于国内外事务的重大新闻来说,更能影响选民的是选战最后关头有关候选人个人的突发事件,尤其是对那些还在犹豫不决的选民来说更是如此。


他说:“对于那些在选举最后时刻最后投票的人来说,他们以二比一的票数支持了唐纳德·特朗普,因为这确实削弱了她(希拉里·克林顿)作为候选人的可信度和诚实。所以这类事情仍然可能发生。”


在2016年大选中,前总统特朗普在至关重要的密歇根州仅以0.2%,即1万零704票的微弱优势胜出。在今年可能会更加细微的胜负差距中,每一位选民、尤其是每一位在摇摆州的摇摆选民都被两党竞选团队认为是胜负成败必争的关键。


选情扑朔迷离,惊奇是否会再现?


进入10月份以来,截至到本星期一,美国公布了多达79项有关总统大选的民意调查,两位候选人的差距绝大部分在1%和2%之间。


《华尔街日报》星期五(10月11日)发布的一组最新的州民调显示,哈里斯和特朗普在关键州的登记选民中不相上下,特朗普虽在经济和边境安全有优势,但在谁应该领导国家的问题上选民们则意见不一。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前资深副总裁、外交政策杰出高级研究员詹姆斯·林赛(James Lindsay)指出,截至到本月4日的538项全国性的民意调查显示,哈里斯平均比特朗普高出2.6%,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是优势,但摇摆战场州的民意调查结果则比全国差距更接近,并且在各自的误差范围内。


林赛同时强调,过去的经验显示,特朗普的表现往往超出预期,因为民调机构很难联系到他的支持者并确定他们是否会投票。


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贝尔特指出,民调机构面临的一个挑战是估算选举日谁会出来投票,而这无法通过样本精确得知的,此外,很多民调是由新闻机构资助的,所以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愿意回应这些民调,“只要特朗普参选,民调就会面临困难。”贝尔特对美国之音说。


从可能会进一步升温的中东和乌克兰战争、到突然袭击关键摇摆州的天灾人祸,目前大选正逢一系列国内外事务都处于极为敏感的时期。


“也许会有更多的自然灾害,也许中东冲突会加剧,也许会有更多的(涉及候选人的)法律方面的进展,谁知道呢?”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政府学教授达伦·肖(Daron Shaw)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


这位德克萨斯大学民调的联合主任说,对很多选民来说,虽然这些事件不太可能改变他们的立场,但由于选情如此接近,“即使是微小的波动也可能决定最终结果。”


不过在另一方面,也有专家认为,即使出现了所谓的“十月惊奇”也不足以改变选举结果。


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的林赛说,所谓的“十月惊奇”通常被人们谈论得多,但是实际发生的这类十月之变并不多。


“这是因为到了十月,大多数选民已经做出了决定。这意味着必须具有极大的重要性才能让大量选民从一个候选人转向另一个候选人。”这位前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高级官员对美国之音表示。


自1984年以来,历史学家、美利坚大学历史学教授艾伦·利希特曼(Allan Lichtman)正确地预测了10次大选中的9次结果,他上个月在其YouTube频道上表示,哈里斯将赢得今年11月的选举。这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最近再次表示,即使有所谓的“十月惊奇”,他也不会改变这一预测。


“美国政治中最大的神话之一就是‘十月惊奇’,”这位颇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本星期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采访时说,“我从未因为十月惊奇而改变我的预测,因为我的判断基于执政党整体的治理实力,而不会被竞选期间的事件所左右。”他说。


罗格斯大学历史、新闻和媒体研究学教授大卫·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说,实际上人们无从知道是否会再次出现“十月惊奇”,“惊奇的全部意义正在于人们永远无法预知。”格林伯格在给美国之音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会有某些外部事件会影响——我说的是'影响',而不是'左右'——(大选)结果吗?怎么能提前知道呢?”


谢选骏指出:人問——美国总统大选扑朔迷离,“十月惊奇”是否会再搅局?人又問——“会有某些外部事件会影响——我说的是'影响',而不是'左右'——(大选)结果吗?怎么能提前知道呢?”

我看——俄國正在操控這次202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因爲爲了扭轉烏克蘭戰場的敗局,俄羅斯要讓十月驚奇變成十月革命!這樣就能把美國變成普京的僕從、進而徹底地把美國“極權主義俄羅斯化”了!


谢选骏:无赖创造历史


《无论谁赢大选 美政策特朗普化已成定局》(经济学人 2024-10-12)報道:


距离美国大选已不足1个月。根据路透社和益普索10月7日公布的民调,哈里斯以46%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的43%,领先优势有所缩小,如果不计3个百分点的误差,两人基本上势均力敌。英国《经济学人》最新一期杂志以“华府倒置的红色领带”为封面,开始分析特朗普三次参选对美国国内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持久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该刊认为,特朗普已为这场大选及之后的美国政策设定了“条件”,哈里斯为了竞选总统,也在向特朗普的“玩法”靠拢。无论两人谁在11月5日胜出,特朗普都已定义了美国两党的政策议程,进而体现美国内政外交的“特朗普化”。以下是封面文章的主要内容。


不到一个月后的美国所面临的选择并不是由选民通过权衡对立政策来决定的。哈里斯的方案缺乏细节,特朗普的计划有时脱离现实。无论如何,文化分歧比税收政策更能激励选民。然而,从政策角度来看,这一选择对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至关重要。相对于对俄亥俄州海地移民午餐吃什么的各种幻想(编者注:俄州移民被指吃宠物风波),这一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充分报道。本期杂志包含8份简明的政策摘要,罗列了该我们认为最能影响此次选举结果的领域,以便就此进行解答。


▲根据路透社和益普索10月7日公布的民调,哈里斯以46%的支持率领先特朗普的43%。


我们的名单经过精挑细选:我们省略了两位候选人之间对比鲜明但与公共政策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题,比如候选人的性格、选举对体制甚至美国民主的意义。名单也没有堕胎,由于任何一党都不太可能完全控制国会,候选人的不同观点不太可能转化为截然不同的政策。尽管这些议题也很重要,但如果去除它们,转而关注总统能够驾驭的政策,结果会令人惊讶。无论谁在11月5日获得270张选举人票,特朗普的理念都将获胜。特朗普,而不是哈里斯,已经设定了这场竞赛的“条件”。美国政策已经彻底特朗普化了。


以哈里斯的国内政纲为例。移民政策方面,她支持本世纪最保守的两党改革方案。其条款包括在非法移民大量涌入美国时停止庇护申请。她的贸易政策包括以调整后的形式保留特朗普第一任期加征的大部分关税。在税收方面,哈里斯也将保留特朗普在2017年签署的大部分减税举措,该税法仅对收入超过40万美元的人提高税率。在能源方面,她一改往日立场,转而支持水力压裂法,她担任副总统期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产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由于美国党争如此激烈,而特朗普又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哈里斯得以在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的情况下借用了特朗普第一任期议程的部分内容。


这种“政策剽窃”具有政治意义。特朗普首先进入民主党的地盘,对工会进行猛烈抨击,并废除共和党削减养老金和医疗保健领域公共开支的计划。由于选举中有6至7个摇摆州,这些州的共和党支持率都比2020年大选时的全国平均水平高出几个百分点,哈里斯悄然采取特朗普的立场可能会帮助她获胜。然而结果会是,一个在上次大选中失利、其所在政党在2018年中期选举中惨败的候选人,一个从未赢得过普选票、且可能永远不会赢得普选票的候选人,反而以自己的标签重塑了美国政策。


▲10月10日,特朗普在美国底特律经济俱乐部演讲时声称,他若当选,最高或将征收1000%关税,以阻止中国自墨西哥向美国出口汽车。


外交政策也是如此。哈里斯和特朗普的手法不同:前者的外交政策以价值观和联盟为基础,后者则在追问世界能为美国做些什么。如果特朗普获胜,人们将再次紧张猜测美国能否兑现对北约的承诺;而哈里斯当选后,这一点承诺毋庸置疑。然而,两位候选人立场也有令人惊讶的重叠之处。特朗普对中国采取了比近几任总统都更具对抗性的政策,即使他的政策在实践中没有听起来那么可怕。哈里斯所在的拜登政府口头上对中国不那么敌对,但在实践中则更为强硬,不但禁止向中国出口技术,而且还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在中东,尽管哈里斯面临民主党党内削减对以色列武器供应的压力,她也没有让特朗普占据上风。她似乎也不急于恢复特朗普撕毁的伊核协议;本周,她称这个伊斯兰政权是美国最大的对手。在这方面,特朗普也设定了条件。


在支持乌克兰方面,哈里斯和特朗普分歧似乎最大。哈里斯所在的拜登政府领导西方“援乌抗俄”。只要美国国会允许,她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特朗普的政策极其模糊:他只是说如果是他执政,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他也会在上台后迅速结束战争。他没有说如何结束战争,而且拒绝透露他希望哪一方赢得胜利,这加剧了人们对他可能会敦促乌克兰按照俄罗斯的条件达成和解的担忧。然而,这种灾难性的背叛并不一定会发生。就连特朗普也可能担心,让俄罗斯坦克碾过更多乌克兰领土会让他显得软弱。


▲当地时间8月22日,哈里斯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提名演讲,称将确保美国赢得与中国在21世纪的竞赛。

我们政策简报清楚反映的第二件事是,虽然哈里斯已向第一任期的特朗普靠拢,但特朗普已经变得更极端,甚至比他之前的自己更极端。


在贸易方面,他今年早些时候表示,他支持对所有进口产品征收10%的关税,现在已将这一比例提高到20%。他希望对所有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在税收方面,他现在希望削减所有税收,使2017年的所有税减措施永久化,并进一步降低企业税。美国联邦预算问责委员会(The 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估计,他的计划增加的美国国家债务将是哈里斯计划(几乎没有受限)的两倍。


在移民问题上,2024年的特朗普比2016年的特朗普更极端。他总是需要一个新的“大承诺”,而这一次不仅仅是一堵边境墙,而是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他的一些政策因“无视”而变得极端:他没有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也没有帮助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变的计划。


下周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两位候选人的政策将如何影响经济。尽管特朗普声称拜登总统“摧毁”了美国经济,但美国经济目前仍是世界羡慕的对象。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两位候选人对贸易开放、人才和竞争等使美国变得伟大的因素都缺乏信心。显然,哈里斯不会像特朗普那样试图强硬地切断美国的对外联系。但无论谁在11月获胜,美国政策的特朗普化似乎都将持续下去。


網民嚎叫:


我說 发表评论于 2024-10-12 16:50:39

哈三笑就是一個笑話,糊里糊塗當了副總統,在職其間大放非法私民,搞亂美國治安,糊里糊塗又當了總統後選人,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怎樣治國也一竅不通。投她票的人真是要考慮清楚。

Huilianghu5 发表评论于 2024-10-12 16:18:24

竞选纲领必须顺应民意,执政后的政策必须照顾背后的金主。

撕裂,两极分化,不是能够轻松摆平的。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4-10-12 15:21:01

几个意思?难道剽窃者could beat 原创者入主白宫?想什么呢?又要搞猫腻吗?


谢选骏指出:人説“无论谁赢大选——美政策特朗普化已成定局”;我看這就是“无赖创造历史”的典型案例之一。无赖创造历史,就是二十世紀的主題;但最後卻被蘇聯瓦解給終結了。現在它要鹹魚翻身,能否成功,端看第四美國的走向!很有可能,極權主義輸掉了全球,卻贏得了美國!

谢选骏:特蕾莎修女服侍的是上帝還是瑪門

《特蕾莎修女:生前被誉“贫民圣人”,死后揭开伪善的遮羞布》(2021-06-13 凯凯)報道:


“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孟郊


著名画家梵高曾言:“爱之花开放的地方,生命便欣欣向荣。”远古时代人类之所以逐渐同动物有所区分,是因为人类懂得制作和使用工具。


但在上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之中,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分却并非是因为聪明的头脑,而是因为在这个万物生长的蓝色星球之上,唯有人类拥有闪耀的情感,冲动、热情、仁慈,这些品质唯有在人类的身上才会存在。


人类思想之中的痛苦唯有爱能够得以化解。细数古今中外,无论是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还是持续稳定发展的和平时期,总有人能够将自己心中的大爱似春雨一般播撒给还陷在痛苦之中的底层人民,他们被誉为“慈善家”。


大多数慈善家们耗费自己的心血与金钱,不求名利和权势,只为能够让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同胞能够感受到一份温暖,但只为追求名利被人称赞的“伪君子”却也曾混迹在慈善家的行列之中。


曾经便有一位特蕾莎修女,她生前被赞誉为“贫民圣人,而死后却被曝光出曾经所从事的慈善事业阴霾重重,暗藏污垢。那么这位被盛誉的“圣人”究竟是做了些什么才在死后被人发现身上那层虚伪的外壳呢?


神爱世人


“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为此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至成伤。”


在著名人物传记《特蕾莎修女》一书中,以敬仰又赞叹的触笔写下了十四章关于特蕾莎修女生前所做的事情,在书中特蕾莎修女犹如是上帝怜悯这凄苦的世界才派遣下凡才的一只天使,纯洁且仁爱,好似没有污垢能够沾染她的内心,阴影也永不会遮蔽她心中的太阳。


特蕾莎修女出生于1910年的斯科普里,她出生的家庭平平无奇,父亲是个杂货商人,母亲只是个家庭主妇。


斯科普里即如今的北马其顿共和国首都,城中居民大多是穆斯林与新教徒,而特蕾莎修女的家庭却是信奉着耶稣的天主教,在亲人的熏陶下,特蕾莎也成为了一名彻彻底底的天主教徒。


“神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特蕾莎在年幼识字时,便开始阅读圣经。她似乎被耶稣为世人献身的精神所感动,在尚且年幼的时候便已经向往着要像《圣经》之中的耶稣那般做出善举,于是她才12岁便加入了当地的儿童慈善会,并一直尽自己所能的帮助着受苦的大众们。


在特蕾莎21岁时,她选择进入教堂成为修女,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慈爱的上帝。


对于特蕾莎修女而言,世界的光芒由天主自天堂挥洒而下,而自己身为在光芒之中沐浴成长的信徒,她应该怀揣着天主的慈悲与爱,去拥抱每一个同胞。神爱世人,而此时的特蕾莎修女也一如神那般爱着世人。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在进入教堂之后,特蕾莎修女依旧没有停止对身边深陷困境的人们伸出自己的援手,甚至她开始在游历世界,前往更为动荡和贫穷的地区。


她时常穿着罗瑞托修女所穿的蓝色教袍,身材称不上高挑甚至有些瘦小,平凡的脸庞上永远带着和煦的笑容,那双蓝色眼眸之中是从未褪去的悲悯与哀伤,因为她看见了更多流离失所没有家园的人们,看见了更多丧失学习机会只能在废墟中灰头土脸的孩子。


特蕾莎曾经前往印度加尔各答,那里有着一块庞大的平民窟区域,那里的苦难与泪水犹如是尼罗河的河水般从未停止。


在平民窟之中,她换下了自己常穿的那身教袍,穿起了当地妇女所穿的衣物,为受伤的孩子包扎伤口,为生病的人购买药物。


当她发现,当地的孩子们因为贫穷无法念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时候,同样没有多少钱的特蕾莎修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建立了一所露天学校,这所学校虽然简陋,却充满着爱与希望的光辉。


那时的特蕾莎修女年仅38岁,独自来到这样贫瘠而混乱的地区,只为给受苦难的人们带来爱和仁慈。也正是因为她如此博爱的胸怀,逐渐令各界人士注意到了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修女,却拥有着巨大的光明能量,于是大家纷纷踊跃捐款,将自己的爱心通过一张张钱币递到了特蕾莎修女的手中。


犹如是数千万条小溪最后汇聚成了大海,人们相信着这个宛若是带着上帝慈爱世人的使命降落凡间的天使,于是这笔资金多年来源源不断,直至塔雷莎修女去世之时,已高达几十亿美元。


1979年,特蕾莎修女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将她看作是圣人,她是“穷人的圣人”。


慈悲下的残酷


1997年,已87岁的特蕾莎修女因病去世,一时之间全世界有许许多多的人为她的逝去而哭泣而悼念。


特蕾莎修女一生之中在贫困地区开了成千上百所学校,并成立了一所名为“垂死之家”的疗养院,专门收容即将走至生命尽头的人,让他们在死亡面前也能保持属于人性的尊严,她还开设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带领着其他修女奔波在世界各个角落,用捐赠获得的钱帮助人们。


这样一个为救济世人慈爱且悲悯的人,她的逝去似乎是整个世界的损失,是人类的损失,但真相真是如此吗?


就在特蕾莎修女死后,有人开始深挖这位“圣人”的慈善生涯,并揭开了这隐瞒了几十年的虚伪外衣,并出版了一本名为《德兰修女:最后的审判》一书,将特蕾莎修女从未被人所知晓的黑暗面首次袒露在了阳光之下。


这位在传闻里虔诚且如神那般爱着世人的修女,她那双永远好似噙着泪水充满悲天悯人情怀的双眸最深处,却好似潜藏着一只极度冷漠且无情的怪兽。


世人所捐赠给她的资金高达几十亿美元,但特蕾莎修女却从未向大众公布过自己那所仁爱传教修女会的账目,那些钱没有人知道用在了哪里,用了多少。


但人们能够看见的是,曾经说自己将一生奉献给加尔各答的特蕾莎修女,却常年居住在环境美好且富裕的梵蒂冈,那片贫瘠的土地她仅仅只去过寥寥几次,每次也都只是匆匆居住几日便离开。


谎言说一千遍,也变不成真相。当人们褪下由媒体所包装出来的滤镜,便逐渐能够从蛛丝马迹之中发现,特蕾莎修女所传颂于世的真善美,像是一颗劣质难吃的糖果,被包装得再精美漂亮,品味起来却觉得深受欺骗。


虚伪的圣人


除了捐款资金账目的遮遮掩掩以外,人们更是逐渐发现,由特蕾莎修女所主持修建在贫穷地区的学校,在十多年之后仍是破破烂烂,没有经过任何修缮,也没有任何后续资金的投入。


当孩子们还是在露天场所里坐在地上,读着破旧的书本,艰难而缓慢地学习着的时候,特蕾莎修女还带领着自己的修女们坐在豪车上出行,前往较为富裕的地区传教。


而特蕾莎为垂死之人所专门创立的疗养院“垂死之家”则更是阴暗污浊。


垂死之家的器材设备没有经过任何改进和增强,在疗养院工作的护士和医生甚至都没有经过专业科目的培训和学习,全都是特蕾莎手下的那些修女,她们毫无医疗知识,甚至给行将就木的病人使用旧针头,那些针头连基本的消毒都没有做过。


曾经被全世界所赞誉的事迹犹如是泡沫一般,被一个一个地戳破,这位著名的“贫民圣人”逐渐展露她内心狰狞贪婪的面孔。


在虚假的慈爱与善良之下,特蕾莎修女摧毁的是千千万万还在困境的人最后的希望,是将死之人所剩无几的生命,是她自己的人性。


小结:


“慈善是心灵的,而不是手的美德。”或许特蕾莎修女在年轻时曾经真心对世界充满着爱,所以她才会愿意孤身前往贫穷的加尔各答,为孩子们建下第一个学校。


但慈善永远最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纯洁与善良,她在巨额的钱财与美好的生活里沉沦,忘记了自己曾经要怀抱着天主对世人的爱,她用一个一个谎言编织出自己生前的声誉,但却阻止不了谎言崩塌之际,曾经的富贵与名利早已成为浮云,她的冷漠与残忍将会永远书写在历史之上,不会消散。


谢选骏指出:人説——特蕾莎修女:生前被誉“贫民圣人”,死后揭开伪善的遮羞布;我看如果上述爲真,那麽特蕾莎修女所服侍的,就不是上帝,而是瑪門了。

馬太福音6:24記載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上帝,又事奉瑪門。」


瑪門(Mammon,也作Mammon、Maymon或者Amaimon)在新約聖經中用來描繪物質財富或貪婪 ,在基督教中掌管七宗罪中的貪婪,但在古敘利亞語是「財富」之意。


《基督徒真的不能服事瑪門嗎?從箴言中「財富觀」的反思》(記者林稚雯)報道:


馬太福音6:24,耶穌教導:「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瑪門。」


許多基督肢體或許想問,「服事上帝」是否意味著,要「完全排斥」對於錢財、物質、富足的任何想望?


針對此問題,徐萬麟教授、車龍淵教授各自透過〈箴言〉這卷智慧書,對於聖經中的「財富觀」進行解析與再思。


中台神學院於2023年5月22日舉辦「從聖經看當代經濟議題」研討會,第三場次由台灣神學院舊約助理教授徐萬麟,發表〈基督徒真的不能服事瑪門嗎?從箴言中財富觀的反思〉主題,並由台北基督學院教務長車龍淵教授分享回應。


徐萬麟指出,聖經中的〈箴言〉,收錄古近東不同智慧人的觀點。在寫成〈箴言〉之時,當時社會處於相對安穩的狀態,以色列傳統社會中的智慧得以傳承,在於個人面對日常生活中各樣挑戰時,有機會能從箴言中找到呼應的應用片段,據此得著解答。


箴言中的核心主題


〈箴言〉的特質,是包含6種不同文學類型的集錄;有的篇幅相對較長,但彼此成為脈絡縝密的詩歌體,也有簡短且各自獨立的語錄集,還有的是強調由「猶大王希西家的人所滕錄」,經過文士長時間編撰出的內容。


在釐清箴言中的文體風格後,徐萬麟針對「財富」、「貧窮」、「滿足」這三個概念的「相關經節」做查考,並整理出以下概念:


1.對於人擁有物質生活上的財富,抱持肯定態度:


箴言指出,人不能過於倚靠錢財,但對於財富,並非抱持「全然負面」的看法。


特別,人的財富可以是來自神的賞賜,代表神賜與人的祝福,是具體、物質的福分。經上記著:「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上憂慮。(箴言10:22)」、「敬畏耶和華心存謙卑,就得富有、尊榮、生命為賞賜。(箴言22:4)」


此外,當人擁有較多財富時,同時也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能結交更多朋友,對社群生活產生影響力,如箴言10:15提到:「富戶的財物是他的堅城。」


這些記載皆與從創世記開始,族長們倚靠神所蒙福的結果一致,正如亞伯拉罕擁有豐富的家產。


因此,徐萬麟表示,在「敬畏神」的前提下,今天的我們可享受自己努力所得的成果,在物質豐富生活的享受上,將其看作是從神而來的賞賜,以及神給予人的祝福。


2.殷勤致富的報應神學:


箴言肯定人的勤奮,會帶來富足,也提及,人殷勤耕種自己的土地,土地會因此變得豐饒,工人也藉著勞動付出的過程,得著報酬,而且所得的「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箴言14:14)」


徐萬麟指出,這種「有種有收」的歷程,與申命記中的「報應神學」有類似之處,但不是在神與人的立約下,順服或違背律法招致的回應。


然而,可以持訂的原則是,人付出的行為、所得到的結果,是與各人行動相稱,在財富原則上一樣如此。若操之過急,箴言28:22則提醒:「守財奴想要急速發財,卻不知窮乏必臨到他身上。」


藉著查考前後章節,可知箴言中的財富觀點,是認為錢財實則對人有積極正面的益處,但要享受物質之餘,人必須殷勤、實際地工作,唯有勤奮努力,能換得財富滿盈的結果。


3.對於財富的探討,不能脫離貧窮的概念:


箴言中描繪的舊約時代,包括農業社會中,富足與貧窮是休戚與共的兩個觀念,相當有錢和相當貧窮,實則為光譜的兩端,在此光譜中,會有較富有、夠用的,與較為窮困等不同階級。


然而,不論物質上處於哪個位階,所有人都是神所創造,主耶穌才是宇宙萬物的源頭與供應。為此,富人需掛念孤兒寡婦、弱勢群體,同時也當做好明辨是非的決斷;而貧窮人也需留心,在自力更生的議題上,是否有做出該行且足夠的付出。每個課題都需要有「敬畏神」的智慧。


4.追求財富與滿足之間的弔詭:


箴言前9章的篇幅,都在召喚人要離棄愚蒙,學習聆聽智慧的呼喊,專心求聰明、並走明智道路,一旦找著智慧,財富、尊貴與生命可隨之而來。


然而,在追尋富足的同時,也不應忘記在飲食、眼目、工作上,懂得滿足。


「有節制,才不會在無止境的慾望中迷失,最終因此跌倒。」徐萬麟說。


5.運用財富的前提,是敬畏「雅威」:


箴言不否定人擁有財富,但同時切切提醒,得到財富的方法、對於財富的態度,都是要以「敬畏雅威」的信仰為前提出發。


實際上,箴言沒有具體的只將財富囿限為金錢,而是,增添智慧、透過錢財來得著智慧、認識智慧聰明,更勝過上選的銀子,這都是更重要的課題。


因為「得著智慧的就得著生命(箴言3:18)」,錢財最終只是人「得到智慧」的附帶成果。


瑪門或智慧的二選一課題


以上述5點來回應馬太福音6:24的記載,徐萬麟指出,單單只以基督徒不能服事瑪門作為倫理命題,容易落入「教條式」的思考模式,導致對於物質需求態度的否定。


車龍淵教授再以經濟學理論、當代趨勢作出補充,進一步提醒基督徒,在思考服事瑪門或追尋智慧的議題上,應有更全面的思考。


舊約不否定擁有財富的人,但是箴言對於財富的追求,是與對智慧的追求相提並論。


面對世上各種試探引誘,唯有以敬畏雅威作為前提,且對於財富的管理運用,都是以尊榮、榮耀上帝為目標。


徐萬麟呼籲,每個人都能從自身做起,在討論財富時,不忘尋求智慧與神的國。不羨慕他人的富有,就能避免事奉瑪門的心態,進而更多去關顧有需要者,則不會忽略信仰中的提醒與教導。


進一步談及服事神或服事瑪門的議題,車龍淵說明,在華人文化重視「中庸之道」的傳統下,很難避免人性想要尋求「二者兼顧」的心態。


以經濟學原理來看,人對於物質和非物質好處所產生需求和渴望,會驅使行動產生。滿足慾望的能力稱為「效用(utility)」,帶來越高滿足者、效用越大,反之效用則小。


然而,經濟學家也指出「資源有限,慾望卻無窮」,這導致人們最終必須做出選擇,才能讓滿足感與福利最大化。


傳道書5:10陳明:「喜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滿足;喜愛財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除非收入不斷增加,否則隨著時間延長,薪資產生的效用只會不斷降低,使人因著對金錢的迷思,投入更長時間來換取錢財,因此就少了可用於事奉神的時間。


車龍淵指出,正是二者間存有「競爭關係」,馬太福音才會提醒「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但不要忘記,馬太福音6:19-34,在談的都是如何處理財寶、瑪門的議題。


在當代,最容易引起比較心態的,是人們容易在社群媒體中看到的「豪奢消費」行為,許多大量資訊都在引起人內心的「貪慾」。車龍淵提醒,在敬畏耶和華、節制追求財富的同時,同時要謹慎使用各樣社群媒體。


節制地接收資訊,才能避免受害!當前的社會環境與趨勢,無法與百千年前的原始或農業社會相比,勉勵肢體們在節制求財、殷勤事奉之餘,也不與社會脫節,保持對他人與社會整體的關注。


谢选骏指出:人問“基督徒真的不能服事瑪門嗎?從箴言中「財富觀」的反思……”——我看這是利用舊約來批判新約,企圖從根本阻擋福音。這個胡説似乎可以用來支持“特蕾莎修女服侍瑪門”的活動,或許,這個胡説本身就是從特蕾莎修女假裝服侍上帝、其實服侍瑪門的雙面人生中……總結出來的!


谢选骏:蓝州聪明红州笨

《美选民组成多样!分析曝“教育程度”预测选民意向最准)(ettoday 2024-10-14)報道: ▲美选拉锯。 美国选民类型非常丰富,举凡性别、种族、地区等相当多样,这些因素都可以解释当前的政治状况。然而,根据长期民主党战略家索斯尼克(Doug Sosnik)分析,如今在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