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国家不会干的事儿:苏联建筑如同另一个文明》(2022-07-16 审度)报道:
都说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文明发展程度的体现。强大的国家总会建造一些宏伟的建筑来彰显国力,这种表现手法到今天都未曾过时。然而,有个国家在这方面却显得有些脱节,这个国家便是苏联。
提起苏联建筑,或许不少朋友首先会想起“斯大林式风格”,这类建筑在艺术风格上有着十分强烈的意识形态特征,它们往往体量庞大棱角分明,高耸入云气势宏伟,在布局上左右对称,具有十分强烈的秩序感和压迫感。
斯大林式建筑的登峰造极之作,莫过于传说中的“苏维埃宫殿”,当年野心勃勃的当权者们为了修建它,甚至炸掉了沙俄帝国为纪念抵抗拿破仑胜利而修建的基督救世主大教堂。结果由于种种原因,苏维埃宫没能修建起来,最后又不得不照原样重建教堂。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斯大林式建筑已成为苏联的文化图腾之一,但笔者认为,苏联建筑真正的精华并不在于这些庞然大物。
在并不算长的历史中,苏联人曾缔造了无数堪称“奇幻”的建筑,即便放在整个人类史中,它们也会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过去还是如今,人们怕是都没有理由去建造那样的东西。
今天,我们就借由它们来了解一个全然不同的苏联。
在外高加索地区,有个籍籍无名的小国,它叫亚美尼亚,曾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时代,这个国家似乎成了苏联建筑师们的“试验场”,直至今日,它都保留着许多让人无法理解的建筑,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埃里温社会主义天梯。
△埃里温社会主义天梯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是为纪念亚美尼亚共和国成立50周年而诞生的。它依山而建,从外部看,它分为7个大理石平台,每层都有大型喷泉和造型各异的艺术雕塑,因此,大阶梯也被称为“喷泉广场”。
此外,山体被掏空,里面被修建成现代艺术品展馆,其中也有可以逐级抵达顶层的自动扶梯。
从本质上讲,埃里温社会主义天梯是一座纪念碑,修建这样一座纪念碑,造价无疑是惊人的。事实上,直至苏联解体,大阶梯也未能彻底完工,反而后期因无力维护而烂尾,变得破败不堪。直到苏联解体十余年后,亚美尼亚政府才豪掷重金重新修葺了大阶梯,才使得它有了今天的风貌。
如果说大阶梯并不能突出“苏维埃”主题,那么埃里温胜利广场的纪念碑则无疑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建筑了。
△它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基座高51米,雕像本身高22米,坐落于一处高地之上,俯视着整个埃里温,跟位于伏尔加格勒(即昔日的斯大林格勒)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后者更具动感,埃里温的胜利雕像则更加庄严肃穆。
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典礼宫殿”,又是一处“非苏维埃典型的”、却又典型的苏维埃魔幻建筑。
△典礼宫殿是一座富含几何元素的后现代主义建筑,它最初是被用来举办宴会、婚礼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有资格进入它,它只对信仰马列主义的苏联公民开放。苏联解体后,典礼宫殿已被一土豪接手,改造成了豪宅。
△格鲁吉亚玫瑰革命广场的“太空拱门”,彰显了苏联设计师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过为表达“去苏联化”的决心,这座建筑于2003年被拆除。
△作为昔日苏维埃联盟中的第二强国,乌克兰自然也遍地都是奇形怪状的苏式建筑。我们刚刚提到的“祖国母亲在召唤”巨像就是其中的典型。
△与之类似的还有乌克兰战争博物馆铜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前些年,乌克兰政府已将巨像上的苏联标识摧毁了。
△位于基辅市区的一座酒店,跟著名的克里米亚“友谊疗养院”在造型上略有类似。这种头重脚轻的建筑又是苏式建筑的另一种典型。
△值得一提的是,友谊疗养院有个非常厉害的细节:它的所有窗户都是经过特殊设计的,正对大海,这样它的每一个房间都成了“海景房”。
△这座科幻片里才会出现的建筑位于基辅的“记忆公园”,据说它是一座火葬场,名叫“告别大厅”。
△这个酷似飞碟的建筑是乌克兰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放映厅,神奇的是,充满抽象主义的它诞生于苏联最排斥抽象主义的60年代,还被人们接受了。如今,这座剧院依旧存在,只是已几乎被不断扩建的其他建筑“吞噬”了。
喀山国立马戏团也是飞碟形建筑,跟“基辅飞碟”几乎如出一辙。乌克兰的苏维埃时代建筑多得数不清,只是不知道这次过后,还能剩下多少。
△保加利亚也是备受苏维埃建筑风格影响的国家之一,其中的冰峰纪念碑,堪称苏维埃建筑美学的集大成之作。
△说起奇幻,不得不提圣彼得堡国家机器人研究院。
△阿塞拜疆巴库政府办公大楼,庞大、严谨、对称——典型的“苏维埃式奇幻”。
△位于加里宁格勒苏维埃政府大楼,它是苏联粗野主义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同样风格的,还有第比利斯的公路管理局大楼▽。
前者非常有意思,它极具政治象征意义,是在哥尼斯城堡的旧址上建造的(众所周知,在加里宁格勒被纳入苏联版图之前,这块地区一直被称作哥尼斯堡,它是普鲁士文化的起源地之一)。然而,直到苏联解体,这栋楼都未能完工。
十几年前,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加里宁格勒视察,半途要经过这座建筑,当地政府立马给这座楼装上窗户外墙上漆,看上去似乎完工了。
显然,以上列举的建筑只是苏联时代奇幻建筑的冰山一角。正如先前所说,它们之所以独特,并非全部因为造型怪异,而是正常情况下一般国家不会去修建;即便修建,也仅仅作为体现艺术审美的个例,而不会像苏联那样搞得遍地开花。
或许在不少人的认识里,苏联时代的俄国思想与文化极其压抑,人们缺乏创造性,这导致整个国家到了后来停滞不前。从这些建筑我们就能看出,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苏联国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极高,他们能够想象出来并变成现实的,其他国家未必可以。
文章最后,笔者还想跟大家分享我个人心中“苏维埃奇幻建筑的天花板”——第三国际纪念塔。
苏维埃宫之所以宏伟,是因为它又高又大,气势磅礴,把苏维埃风格粗暴地彰显到了极致;而这座建筑不仅高大,更是极端复杂。
它之所以牛,除了高度是帝国大厦的两倍之外,更是因为会转动。
第三国际纪念塔取自于毕加索于20世纪初提出的立体主义,事实上,立体主义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影响并不太大,却一度受到苏联建筑师们的追捧。
根据设计,这座建筑分为三部分,被一根轴串在一起。最上部分为一根圆柱,是授课厅和礼仪堂,一年转动一周;中间部分为圆锥体,可能被用作一些行政部门的办公场所,一个月转动一周;最下部分为一个立方体,含有一座大型报告中心,一天转动一周。
虽然第三国际纪念塔通过了苏联政府的批准,并作势要开工修建,但事实上,根据评估,即便把当时全苏联的钢铁都拿来,都不足以支撑它完工。因此,第三国际纪念塔更多地被当成了苏维埃时代的精神图腾,当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苏维埃宫殿以及其他标志性建筑上。
谢选骏指出:上述报道的作者认为,“或许在不少人的认识里,苏联时代的俄国思想与文化极其压抑,人们缺乏创造性,这导致整个国家到了后来停滞不前。从这些建筑我们就能看出,事实并非如此。相反,苏联国民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极高,他们能够想象出来并变成现实的,其他国家未必可以。”——既然如此,苏维埃国家为何为何不到一百年就完蛋了呢?作者无法解释,我认为也无须解释。这就是所谓的“命运”吧。例如有些人不是不聪明,不是不健康,但就是年纪轻轻的就死掉了。如此说来,苏维埃也许可算一个“夭折的文明”——它从迅速西方化的俄罗斯社会产生出来,就像伊斯兰教从迅速基督教化的阿拉伯社会产生出来,作为一个异端也好,一个异教也罢……但是伊斯兰文明存活了,苏维埃文明却夭折了——它们同样专制而且军事化,都做了“正常国家不会干的事儿”,但是命运却是如此不同,天晓得这是怎么一回事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