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2月25日星期六

谢选骏:佛教就是躺平



《经典化和政治化——一部汉语佛经的诞生》(刘敬国项东)报道:


摘要:在中国古代佛经翻译史上,伪译的出现是一个大事件,这不仅因为伪译大量存在,而且因为伪译在佛教汉化的过程中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仁王经》为例,援引历史资料,分析该经的伪经性质,从两个角度探讨这部汉语著作之所以为伪译的原因,即:译者的选择和经文中蕴含的政治因素。文章认为,在当代翻译研究的语境下,伪译已经成为有其自身研究价值的研究领域,而随着对伪译探讨的深入,对古代中国佛经翻译中的伪经进行研究正凸显出特殊的意义。


正文快照:对大多数人而言,“汉文佛经”指的是从古代印度或中亚国家语言译成汉语的佛经。然而,这一说法不尽正确,因为尽管多数汉文佛经是译自古代印度或一些中亚国家的文字,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汉文佛经并不是翻译,或者说,至少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翻译(即从佛经原典译进中文的翻译)。


佛经的真伪问题


佛陀释迦牟尼在世说法将及五十年,话题难道天天都光讲“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不谈别的问题吗?倘若他每天都光是讲这些基本观念,就算听者不厌,他自己不也讲到觉得厌烦?推想他是必然会常常提及基本观念的,但是也必然讲述很多其他道理与分析事理法相,范围必定很广泛深入,包罗万象:从宇宙观到人生哲学、天文地理、社会问题、个别的修行方法,乃至于家庭个人问题……。有时候是佛陀主动提出作为有系统的讲解,形成一个特别的思想系统,有时候是他解答弟子们所提出的疑问。 


佛陀时代,是距今两千五六百年之前,彼时尚无纸张发明。中国汉朝蔡伦造纸技术尚未传入印度,古代印度人可能只是用羊皮或牛皮等动物皮来记录文字,戒杀生的佛教徒是否肯采用羊皮来作文字记录,尚属疑问。另一种记录方式是把文字雕刻在岩石上面。但是现代考古家在印度发现的石刻文字极少极少,印度又没有中国古代的竹简刻字记录,印度的古代历史与宗教哲学思想,极少被石刻保存下来。较为世人所熟知的有关佛教的印度古代石刻,可算是一处石崖上所保留的关于阿育王派遣僧侣赴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传法的事迹。阿育王的时代已经在佛陀圆寂后数百年,并非与佛陀同时。先是大灭佛教,后来转变为大护佛法的阿育王,所兴建的佛寺佛塔数万,早已被摧毁殆尽,化为尘土,唯一的遗迹只是那一段崖石刻字,但也已经模糊难辨认了。阿育王时代的遗迹都难寻,何况更古老时代的佛陀遗迹?


佛陀讲经说法,显然全无现场的任何文字记录。既然无录音机、录影机、也无打字机,没有秘书,又没有方便的纸张笔墨,更不能一面听佛陀说法,一面就把文字雕刻在崖石上。所以,可以推断,佛陀说法是完全没有留下任何可靠的文字记录的。唯一的保留方式,就是弟子们各别的记忆及日后的口授流传。世代相传下来,等到纸张笔墨发明之后,历代弟子辑集佛语成专集,名之为《花串》(SUTRA)。中国古代深受儒家影响,孔夫子的语录同样也无记录,只由弟子记忆口授相传,辑录成专集,称之为“经”。佛教徒受其影响,亦把佛语录专册称之为“佛经”,颇为权威圭臬之意;更兼备神圣地位了。 


佛语经由数不清的弟子以记忆而辗转口授,虽大致相近于佛意,细节与次序都难免各有出入不同。其中有其它特别独到的一面,也可能有他漏列遗忘的部分:某丙有他偏爱的经文段落,也可能有他不愿保留的文字,各有各的立场、各有各的了解程度与不同的取舍。又有些先后不同时代的观念增减修删,更有些是从原始佛语加上推论或发挥,托言为佛语,更免不了有些是干脆伪造的文字,伪托为佛经。举例而言,传说中国清代一位儒生金圣叹就常常仿照佛经口气来伪造佛经,诳称译自为梵文孤本。唐代武则天女皇帝就伪造了好几种佛经来提高她的身份地位自封为佛。她的伪经,至今也仍有一些在流传,世人以为是真经,至今仍予以持诵。现代的人士,也有人在伪造佛经,伪经比比皆是,鱼目混珠,真伪难分。


重复来说,佛陀虽讲经说法垂五十年,却从未新写一字(原因已如上文所述),若以此而论,则可说并无一本佛经是真迹。不过都是后世弟子依据记忆佛语而予以发挥的文字,只要是符合佛陀说法的原理与修行方法,那就是真经!倘若有人为托佛名而另写经文,其观念内容不符合佛陀原始佛理,或者完全违反原始佛理,这就是“冒牌”佛经。怎么样去判别真伪?那就必须用原始佛教的基本观念去衡量。倘若发现有违反佛理原意的文字,或是充满不合理的叙述,纵然它也以“佛”为名,也就不能予以深信了。


一般而言,记录佛语而不加上解释或评论的,称为“经”,历代信徒根据佛语予以阐扬发挥的论文,则不能称为经,只能称为“论”──例如:中论、百论、大乘起信论……等等。不过后世已经滥用“经”典之名,经论不分了。伪经较多,伪论则较为罕见,原因不难推断,“经”可冒佛名,“论”则本来非佛语,冒之无利可图。 


学佛往往被“经”字所唬住,亦不知如何择善固执,经本成千成万,究竟应该持诵那一种?其实不难选择,只须先认清原始佛陀之教基本观念,就不难分辨经文真伪是否值得持诵了。


原始佛教的教义,细节自然也不无可能被历代辗转相传而另有改变。不过,其基本思想的骨干与精神,是大致上仍然确定不变的。一般公认最为可靠的佛语原始记录,是记载于《杂阿含经》上面,此一结集,是佛陀入灭后,由佛陀在世及身弟子五百余人,鉴定佛弟子阿难陀尊者背诵佛语的第一次结集,被一般学者认为可靠。不过,《阿含经》诸集历经世代流传,难免亦有被窜改增删,在梵文时代的版本,已经与先世的巴利版本颇有出入。佛陀说法系用巴利文,并非梵文,梵文是较后世流通印度的语文,将原始巴利文佛语录《阿含花串》译成梵文,已经难免错谬。再加上梵文时代的寺院僧团立场各异,难免窜改增减经文。梵文版本被传入中土,再译成中文以后,差异更多,现在比较一下英译巴利文《阿含经》,与中译本《阿含经》,就发现两者有很多差距。再译的中文版,难免有谬误,再译的英文版,也难免有它的误差。所以,同样是《阿含经》,中英文版两种就对照不起来,很难判断孰为正确译文,也只好采信两者相同之观点而已。若以常识推理,则似乎第一手的译文可能比第二手的再译版较为可靠。换言之,英文版是从原始巴利文版佛语译出,这是第一手译文,中文版佛经则是从梵文版或藏文版再译,并非从原始巴利文译出,这是第二手甚至第三手,可靠性与准确性可能打折扣。现时在国际上流通的佛经,以英文版为多,以译自巴利文的英译为主流,还有从南传佛教资源译成的英文本也较多,汇集成西方佛学研究的主流。 


一般由中文版佛经译成英文的,似乎受到较少的重视,甚至有时受到较低的评价,并不是西方学者心存门户之见,而是他们多认为中文版伪造的经文太多,离开原始佛教太远,此语也许不算厚诬,中国人从符秦时代就有人开始伪造佛经,历代都出现“秘本”佛经。毫无佛教内容的经本也标榜佛名,任何迷信也都冠上佛名,弄得神佛难分,真正的原始佛经反而被掩盖了,这是可悲的现象。佛教圈内,很少人从事正本清源的修经工作,可能是因为工程过于浩大,佛经成万成万的版本,从何开始?看来只有学佛人自己凭智慧去判断及取舍真伪了!


根据佛教的传播历史来看,无论南传和北传,很多佛经都有增改和遗漏的可能,也有很多人为增加的痕迹。所以无法说佛祖亲口传的经典是否真实如当年。可以参考佛经的几次集结情况。

佛教自佛祖离开人世、弟子们开始整理佛祖说法的时候,由于弟子的不同听闻时间、地点,就已经形成了法的差异,所以才有了经的集结,目的就是排除混入佛法的外道思想。重要的集结南传有六次,北传认为是从第三次集结后开始形成的现在佛教经典。

南传佛教的所有教法其经典更接近佛祖初传,都是依据三藏圣典及其注疏而来的,一直保持着佛祖灭度后二三百年间集结时的状态,没有过多的增加和减少。凡是接受上座部传统教育的佛教出家人,在沙弥阶段就必须背诵许多佛教经论。如果对教法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就唯有依法不依人。时至今日,上座部佛教国家尚有为数不少的能够背诵出所有三藏圣典的大长老。

自从佛教开始在中原流传,有佛经开始翻译和流通,就有了汉传佛经的整理过程,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的大量翻译,疑伪经典开始不断出现。伪经,指其他外道的思想杂入佛教经卷,或者是有人假借佛说而编造的佛经。疑经,多是指对经的译者、或者论的著者及译者有不同认识的经或者论。对疑伪经进行著录者,最早见于东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梁僧佑《出三藏集记》,而后至隋代法经编《众经目录》、唐代编《内典录》、智升的《开元释教录》、《贞圆录》等经录。有些疑伪经或是在真经的基础上编造,或凭空独撰,有些疑伪经的内容虽有杂经作为依据,但经题是自编的。

疑伪经的产生,有很多原因:

第一,佛教经典汗牛充栋,都是在佛祖圆寂以后由弟子们结集而成,既然是人的结集,就有不同人在不同地听受不同法语的情况,所以在经典集结的过程中自然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表现。比如有很多疑伪经其实是不同经卷的剪裁后重新整理,或者是节译本,或者是组合,说是经集更恰当。内容上相对有所取舍而不完整,不见得是多大的错误。

第二,佛教的传播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其中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同语言的多次翻译,也造成经典的类似和异名,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类多数是转抄、转译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内容上也不一定是错误。

第三,作为一种深入民间的信仰,加上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流传,佛经会逐渐增加很多流传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意识、见解分析;还包括很多对原来某个经典的重新演绎、引申和发挥,然后造出新的经和论,这些同样造成了佛典的增加甚至修改。

比如,很多梵文经典已经散失不全,但保留在汉语、藏语中,但是借助这些翻译过来的经典重新审查原本的梵语佛典残篇,则会发现出现很多不同的语义或错误的翻译,而后人则有可能因错就错又引申出新的见解。这样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很多经和论中因为包含了地区性民族性的特殊意义,使佛法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理解,这应该是可取的,但有些内容则因为混合了其他外道思想,则是应该需要审视分析的。

第四,在佛法的不断流行中,不排除有借助佛经题材和经典模式来宣传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情况,有些为迎合中国儒家道家思想而编造的经典,有些为迎合民间鬼神禁忌和末法灾害说而编造的经典,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或出于不同的目的,编造的伪经就不断增加。

这又分两种,一是出于善意,因为某理论在当时或当地不足以说服旧论,所以借佛祖或菩萨名传播;二是为了宣传似是而非的思想而混入的外道理论,这就属于有些恶意了,这些是干扰正常佛法思想的,需要予以排除。

日本学者牧田谛亮《疑经研究》,以疑伪经的编撰意图,将其归纳为下列六类:

(一)为迎合统治者政治意图而造,如武则天时期的《大云经》、《宝雨经》等。

(二)为批判统治者施政而造,如《仁王般若经》、三阶教之经典《像法决疑经》等。

(三)为迎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编造,如《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须弥四域经》、《清净法行经》等。

(四)为一定时期所流行佛教信仰而编,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大般涅盘经》后分、《观世音三昧经》等。

(五)标明有现存特定人名者,如《高王观世音经》、《僧伽和尚入涅盘说六度经》、《劝善经》等。

(六)为疗病续命、祈福祛灾等讲迷信的经典,如《四天王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天地八阳神咒经》、《佛说延寿命经》等。

由以上分类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疑伪经典内容的基本状况。当然,这只是作为学者的意见分析,我们姑且当作一个参考而不一定去说对或者不对。

从文献考据来说,现在被收入历代大藏经的经典,都是经过历代祖师大德筛选而进入藏目的。因为它们的宗旨和内容是统一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可能来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翻译。 

平心而论,托名后造的不一定都是错的,而认为是从印度来的也有不正确的。还是需要就内容而讨论,因言因义而论,而不要说只要是佛所说就肯定不错,也不要说不是佛说就一定错误。


根据佛教的传播历史来看,无论南传和北传,很多佛经都有增改和遗漏的可能,也有很多人为增加的痕迹。所以无法说佛祖亲口传的经典是否真实如当年。可以参考佛经的几次集结情况。

佛教自佛祖离开人世、弟子们开始整理佛祖说法的时候,由于弟子的不同听闻时间、地点,就已经形成了法的差异,所以才有了经的集结,目的就是排除混入佛法的外道思想。重要的集结南传有六次,北传认为是从第三次集结后开始形成的现在佛教经典。

南传佛教的所有教法其经典更接近佛祖初传,都是依据三藏圣典及其注疏而来的,一直保持着佛祖灭度后二三百年间集结时的状态,没有过多的增加和减少。凡是接受上座部传统教育的佛教出家人,在沙弥阶段就必须背诵许多佛教经论。如果对教法的理解出现分歧时,就唯有依法不依人。时至今日,上座部佛教国家尚有为数不少的能够背诵出所有三藏圣典的大长老。

自从佛教开始在中原流传,有佛经开始翻译和流通,就有了汉传佛经的整理过程,随着佛教的发展,佛经的大量翻译,疑伪经典开始不断出现。伪经,指其他外道的思想杂入佛教经卷,或者是有人假借佛说而编造的佛经。疑经,多是指对经的译者、或者论的著者及译者有不同认识的经或者论。对疑伪经进行著录者,最早见于东晋道安《综理众经目录》,梁僧佑《出三藏集记》,而后至隋代法经编《众经目录》、唐代编《内典录》、智升的《开元释教录》、《贞圆录》等经录。有些疑伪经或是在真经的基础上编造,或凭空独撰,有些疑伪经的内容虽有杂经作为依据,但经题是自编的。

疑伪经的产生,有很多原因:

第一,佛教经典汗牛充栋,都是在佛祖圆寂以后由弟子们结集而成,既然是人的结集,就有不同人在不同地听受不同法语的情况,所以在经典集结的过程中自然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补充和完善的表现。比如有很多疑伪经其实是不同经卷的剪裁后重新整理,或者是节译本,或者是组合,说是经集更恰当。内容上相对有所取舍而不完整,不见得是多大的错误。

第二,佛教的传播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历经数百年乃至数千年,其中的不同语言的翻译,同语言的多次翻译,也造成经典的类似和异名,以及数量的不断增加。这类多数是转抄、转译过程中出现的混乱,内容上也不一定是错误。

第三,作为一种深入民间的信仰,加上经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流传,佛经会逐渐增加很多流传地区所使用的语言、意识、见解分析;还包括很多对原来某个经典的重新演绎、引申和发挥,然后造出新的经和论,这些同样造成了佛典的增加甚至修改。

比如,很多梵文经典已经散失不全,但保留在汉语、藏语中,但是借助这些翻译过来的经典重新审查原本的梵语佛典残篇,则会发现出现很多不同的语义或错误的翻译,而后人则有可能因错就错又引申出新的见解。这样出现的问题就需要具体分析了,很多经和论中因为包含了地区性民族性的特殊意义,使佛法有了新的发展和认识理解,这应该是可取的,但有些内容则因为混合了其他外道思想,则是应该需要审视分析的。

第四,在佛法的不断流行中,不排除有借助佛经题材和经典模式来宣传自己主张和见解的情况,有些为迎合中国儒家道家思想而编造的经典,有些为迎合民间鬼神禁忌和末法灾害说而编造的经典,由于不同的社会原因或出于不同的目的,编造的伪经就不断增加。

这又分两种,一是出于善意,因为某理论在当时或当地不足以说服旧论,所以借佛祖或菩萨名传播;二是为了宣传似是而非的思想而混入的外道理论,这就属于有些恶意了,这些是干扰正常佛法思想的,需要予以排除。

日本学者牧田谛亮《疑经研究》,以疑伪经的编撰意图,将其归纳为下列六类:

(一)为迎合统治者政治意图而造,如武则天时期的《大云经》、《宝雨经》等。

(二)为批判统治者施政而造,如《仁王般若经》、三阶教之经典《像法决疑经》等。

(三)为迎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编造,如《父母恩重经》、《盂兰盆经》、《须弥四域经》、《清净法行经》等。

(四)为一定时期所流行佛教信仰而编,如《大佛顶首楞严经》、《大般涅盘经》后分、《观世音三昧经》等。

(五)标明有现存特定人名者,如《高王观世音经》、《僧伽和尚入涅盘说六度经》、《劝善经》等。

(六)为疗病续命、祈福祛灾等讲迷信的经典,如《四天王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天地八阳神咒经》、《佛说延寿命经》等。

由以上分类我们大致可以看出疑伪经典内容的基本状况。当然,这只是作为学者的意见分析,我们姑且当作一个参考而不一定去说对或者不对。

从文献考据来说,现在被收入历代大藏经的经典,都是经过历代祖师大德筛选而进入藏目的。因为它们的宗旨和内容是统一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区别可能来于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翻译。 

平心而论,托名后造的不一定都是错的,而认为是从印度来的也有不正确的。还是需要就内容而讨论,因言因义而论,而不要说只要是佛所说就肯定不错,也不要说不是佛说就一定错误。


谢选骏指出:人说“一般由中文版佛经译成英文的,似乎受到较少的重视,甚至有时受到较低的评价,并不是西方学者心存门户之见,而是他们多认为中文版伪造的经文太多,离开原始佛教太远,此语也许不算厚诬,中国人从符秦时代就有人开始伪造佛经,历代都出现‘秘本’佛经。毫无佛教内容的经本也标榜佛名,任何迷信也都冠上佛名,弄得神佛难分,真正的原始佛经反而被掩盖了,这是可悲的现象。佛教圈内,很少人从事正本清源的修经工作,可能是因为工程过于浩大,佛经成万成万的版本,从何开始?看来只有学佛人自己凭智慧去判断及取舍真伪了!”——我看不如直接从英译佛书入手,译为现代汉语,总比再三转译为好。或者,再花上几代人的功夫,从巴利文直接翻译原始佛书一遍。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现在马上就可以去英文网站阅读巴利文的“佛经”翻译,英文不够流利阅读程度的,可以启动自动翻译系统,然后就一目了然了!你会发现,从英文翻译得到的结果,与传统的中文佛经阅读,完全不同!


《洛希卡苏塔 (DN 12)》


我听说有一次,有福者带着一大群僧侣(总共约500名僧侣)在科萨兰人中徘徊,并到达了萨拉瓦提卡。当时婆罗门洛希卡(Lohicca)对萨拉瓦提卡(Sālavatikā)拥有封建权利,萨拉瓦蒂卡(Sālavatikā)是皇家财产,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 - 草,木材,水和谷物 - 通过国王Pasenadi Kosala授予的皇家赠款。那时,他产生了一种邪恶的观点:“假设一个禅修者或婆罗门要达到一个善巧的法。他已经得了善巧的佛法,就不应该向别人宣讲,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就像在切断了旧纽带之后,要建立另一个新纽带一样。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


然后洛希卡听到它说:“冥想者戈达玛——萨迦人的儿子,从萨迦氏族出来——带着一大群僧侣在科萨兰人中流浪,总共大约有 500 名僧侣——已经到达了萨拉瓦提卡。关于这位Gotama大师,这个美誉已经传播开来:“他确实是一位有福的人,值得和正确的自我觉醒,在清晰的知识和行为方面是完美的,是关于宇宙的专家,适合被驯服的人的无与伦比的训练师,天神和人类的老师,觉醒了,有福了。他通过直接知识意识到这一点,使这个世界有它的天神,玛拉斯和婆罗门,这一代人有它的沉思者和婆罗门,它的皇室和平民;他解释的佛法在开头令人钦佩,在中间令人钦佩,在最后令人钦佩;他阐述了圣洁的生活的细节和本质,完全完美,超越纯洁。很高兴看到这样一个有价值的人。


于是洛希卡对理发师罗西卡说:“来吧,亲爱的罗西卡。去找禪修者Gotama,在抵達時,問他是否沒有疾病和痛苦,是否无忧無虑,強壯,並生活在舒適中,說:「婆羅門Lohicca,Gotama上師,問你是否從疾病和痛苦中解脫出來,是否无忧無虑,堅強,並生活在舒適中。然后说:'愿Gotama大师和僧侣的Sagha一起默许明天与婆罗门Lohicca一起吃饭。


理发师罗西卡对婆罗门洛希卡回答说:“正如你所说,先生,”理发师走到圣者面前,到达后向他鞠躬,坐在一边。當他坐在那裡時,他對有福者說:「婆羅門洛希卡,主,問有福者是否沒有疾病和痛苦,是否无忧無慮,堅強,並生活在舒適中。他说:'愿圣者与僧侣们一起默许明天与婆罗门洛希卡共进晚餐。圣者默许了沉默。


然后理发师罗西卡明白圣者的默许,从座位上站起来,向有福者鞠躬,绕着他转了一圈——让他保持在右边——然后回到婆罗门洛希卡身边。抵达后,他对他说:“我已经把你的话告诉了有福者,(说)'婆罗门洛希卡,主,问有福者是否没有疾病和痛苦,无忧无虑,强壮,生活舒适。他说:“愿有福者与僧侣的萨加一起默许明天与婆罗门洛希卡共进晚餐。有福者默许了。


然后,当夜晚结束时,婆罗门洛希卡选择了在自己家里准备的主食和非主食,然后对理发师罗西卡说:“来吧,亲爱的罗西卡。去观望的歌达玛,到达时宣布时间,(说)'是时候了,戈达玛大师。饭菜准备好了。


理发师罗西卡对婆罗门洛希卡回答说:“正如你所说,先生,”理发师罗西卡走到有福者面前,到达后向他鞠躬,站在一边。当他站在那里时,他宣布了时间,(说)“是时候了,主人。饭菜做好了。


然后,圣者一大早就调整了他的下层长袍,拿着他的碗和外袍,和一群僧侣一起去了萨拉瓦提卡。与此同时,理发师罗西卡紧跟在圣者身后,对他说:“主啊,婆罗门洛希卡产生了一种邪恶的观点:'假设一个冥想者或婆罗门要达到一个熟练的法。他已经得了善巧的佛法,就不应该向别人宣讲,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就像在切断了旧纽带之后,要建立另一个新纽带一样。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如果圣者能从这种邪恶的观点中解救出婆罗门洛希卡,那就太好了。


“也许会是这样,罗西卡。也许会是这样。


然后有福者去了婆罗门洛希卡的家。抵达后,他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婆罗门洛希卡(Lohicca)亲手为僧侣提供主食和非主食,并满足了有福者和僧侣的Sa?gha。然后,当圣者吃完饭并冲洗他的碗和手时,婆罗门洛希卡坐在较低的座位上,坐在一边。当他坐在那里时,圣者对他说:“洛希卡,你生起了这种邪恶的观点,这是真的吗:'假设一个冥想者或婆罗门要达到一个善巧的佛法。他已经得了善巧的佛法,就不应该向别人宣讲,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就像在切断了旧纽带之后,要建立另一个新纽带一样。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


“是,五玉大师。”


“你怎么看,洛希卡?你不是统治萨拉瓦提卡吗?


“是,五玉大师。”


“现在,假设有人说,'婆罗门洛希卡统治萨拉瓦提卡。他应该独自消费萨拉瓦提卡的果实和收入,而不是与他人分享。以这种方式说话的人会是你的主题的障碍,还是不会?”


“他会是障碍的创造者,Gotama大师。


“而且,作为障碍的创造者,他会同情他们的福利吗?”


“他不会同情他们的福利的,戈塔玛大师。”


“在一个不同情他们福祉的人身上,他的思想是建立在对他们的善意中,还是建立在敌意中?”


“怀着敌意,五玉大师。”


“当心在敌意中建立时,是有错误的观点还是正确的观点?”


“看错了,五玉大师。”


“现在,对于一个错误的观点,洛希卡,我告诉你,有两个目的地之一:要么是地狱,要么是动物子宫。


“同样,如果有人说,'假设一个禅修者或婆罗门要达到一个善巧的佛法。他已经得了善巧的佛法,就不应该向别人宣讲,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就像在切断了旧纽带之后,要建立另一个新纽带一样。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他这样说,会为那些好家庭的孩子制造障碍,他们来到塔塔加塔所揭示的佛法和律宗,达到那种伟大的区别,在那里他们获得了进入溪流的果实,一次回归的果实,不归来的果实,阿罗汉果实;对于那些为了带来天神状态而成熟天神子宫的人。作为障碍的创造者,他不会同情他们的福利。在一个不同情他们的福利的人中,思想就会建立在对他们的敌意中。当心在敌意中建立时,就会有错误的观点。对于一个错误的观点,我告诉你,有两个目的地之一:要么是地狱,要么是动物子宫。


“如果有人说,'帕森纳迪·科萨拉国王统治着卡西和科萨拉。他应该独自消费卡西和科萨拉的果实和收入,而不是与他人分享,“他以这种方式说话,将成为帕塞纳迪国王的臣民——你和其他人——的障碍。作为障碍的创造者,他不会同情他们的福利。在一个不同情他们的福利的人中,思想就会建立在对他们的敌意中。当心在敌意中建立时,就会有错误的观点。对于一个错误的观点,我告诉你,有两个目的地之一:要么是地狱,要么是动物子宫。


“同样,如果有人说,'假设一个禅修者或婆罗门要达到一个善巧的佛法。他已经得了善巧的佛法,就不应该向别人宣讲,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就像在切断了旧纽带之后,要建立另一个新纽带一样。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他这样说,会为那些好家庭的孩子制造障碍,他们来到塔塔加塔所揭示的佛法和律宗,达到那种伟大的区别,在那里他们获得了进入溪流的果实,一次回归的果实,不归来的果实,阿罗汉果实;也对于那些为了建立天神状态而成熟天神子宫的人。作为障碍的创造者,他不会同情他们的福利。在一个不同情他们的福利的人中,思想就会建立在对他们的敌意中。当心在敌意中建立时,就会有错误的观点。对于一个错误的观点,我告诉你,有两个目的地之一:要么是地狱,要么是动物子宫。


“洛希卡,世界上有这三种值得批评的老师,当有人批评这类老师时,批评是真实的、事实的、正义的、无可指责的。哪三个?


“有一种情况是,某位老师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一个人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他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他教导他的门徒说:“这是为了你们的福祉。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他的弟子不听,不听,不提出灵知的意图。他们以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练习。他应该受到批评,说:“尊敬的先生,您还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一个人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你教导你的门徒,“这是为了你的福利。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你的弟子不听,不听,不提出灵知的意图,并以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修行。这就好像一个男人要追求一个拉开的女人,或者拥抱一个背弃她的女人。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值得批评的老师,当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时,批评是真实的、事实的、正义的、无可指责的。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某位老师没有达到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的沉思生活的目标。他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他教导他的门徒说:“这是为了你们的福祉。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他的弟子们倾听,倾听,提出灵知的意图,并以不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进行练习。他应该受到批评,说:“尊敬的先生,您还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一个人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没有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你教导你的门徒,“这是为了你的福利。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你的弟子倾听,倾听,提出灵知的意图,并以不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进行练习。这就好比一个人忽略了自己的田地,想象别人的田地应该被除草。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是世界上第二个值得批评的老师,当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时,批评是真实的、事实的、正义的、不值得指责的。


“此外,还有一种情况,某位老师已经达到了沉思生活的目标,一个人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他已经达到了沉思生活的目标,他教导他的门徒,“这是为了你们的福利。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他的弟子不听,不听,不提出灵知的意图。他们以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练习。他应该受到批评,说:“尊敬的先生,您已经达到了沉思生活的目标,一个人从家庭生活走向无家可归。在达到沉思生活的目标之后,你教导你的门徒,“这是为了你们的福利。这是为了你的幸福“,但你的弟子不听,不听,不提出灵知的意图,以偏离老师指示的方式修行。这就好像,在切断了旧的纽带之后,一个人要建立另一个新的纽带。我说这样的事情是邪恶的、贪婪的行为,因为一个人能为另一个人做什么呢?这是世界上第三个值得批评的老师,当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时,批评是真实的、事实的、正义的、无可指责的。


说到这里,婆罗门罗希卡对圣者说:“但是,Gotama大师,世界上有没有不值得批评的老师?


“有,洛希卡,一个不值得世界上批评的老师。


“可是,哪位老师,五玉大师,在世上不值得批评呢?”


“有一种情况,洛希卡,一个塔塔加塔出现在世界上,值得和正确地自我觉醒。他教导佛法的开头令人钦佩,中间令人钦佩,结尾令人钦佩。他宣告圣洁的生命,无论是在细节上还是在本质上,都是完全完美的,超越纯粹的。


“一个户主或户主的儿子,听到佛法,对塔塔加塔有信念,并反思:'家庭生活是封闭的,一条尘土飞扬的道路。逝去的生命就像露天一样。在家里生活并不容易,要修行完全完美、完全纯洁的圣洁生活,就像一个抛光的贝壳。如果我剃掉头发和胡须,穿上赭色长袍,从家庭生活中无家可归怎么办?


“所以过了一段时间,他放弃了他大量的财富,无论大小;离开他的亲戚圈子,无论大小;剃掉头发和胡须,穿上赭色长袍,从家庭生活中走出来,无家可归。


“当他这样出去时,他的生活受到修道院守则规则的约束,从最轻微的过失中看到危险。他的美德完美,守卫着他的感官之门,拥有正念和警觉,并且很满足[有关详细信息,请参阅DN 2]......


抛弃障碍:“他被赋予了这种高贵的美德,这种对感官能力的高贵克制,这种高贵的正念和警觉,以及这种高贵的满足,他寻找一个僻静的住所:荒野,树荫,山,峡谷,山坡洞穴,坟墓,森林树林,露天,一堆稻草。饭后,他从施舍回来,坐下,交叉双腿,保持身体直立,并将正念带到前台。


“他放弃了对世界的贪婪,带着一种没有贪婪的意识居住。他清除了他头脑中的贪婪。他拋棄惡意和憤怒,以一種沒有惡意的意識居住,同情所有眾生的福祉。他清除了心中的恶意和愤怒。拋棄懶惰和困倦,他住在一種沒有懶惰和困倦的意識中,正念,警覺,對光的感知。他净化了他头脑中的懒惰和睡意。拋棄焦躁不安和焦慮,他不受干擾地居住,內心靜靜。他清除了躁动和焦虑的头脑。他摒弃了不确定性,沉浸在不确定性中,对熟练的心理品质没有困惑。他清除了头脑中的不确定性。


“假设一个人贷款,把它投资于他的商业事务。他的商业事务成功了。他偿还了旧债,还有额外的剩余来抚养他的妻子。他会想到,“以前,贷款,我把它投资于我的商业事务。现在我的生意成功了。我已经还清了旧债,还有额外的剩余来抚养我的妻子。正因为如此,他会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现在假设一个人生病了——在痛苦和重病中。他不喜欢吃饭,身体也没有力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最终从这种疾病中康复。他喜欢吃饭,身体里有力量。他会想到,“以前,我生病了……现在我从那种疾病中康复了。我喜欢我的饭菜,我的身体有力量。正因为如此,他会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现在假设一个人被关在监狱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最终从束缚中解脱出来,安然无恙,没有财产损失。他会想到,“以前,我被关在监狱里。现在我从这种束缚中释放出来,安然无恙,没有失去我的财产。正因为如此,他会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现在假设一个人是奴隶,服从于别人,不服从自己,不能去他喜欢的地方。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最终从奴役中解脱出来,服从自己,不受他人的约束,自由,能够去他喜欢的地方。他会想到,“以前,我是一个奴隶……现在我从奴役中解放出来,服从自己,不受他人的约束,自由,能够去我喜欢的地方。正因为如此,他会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现在假设一个人带着金钱和货物,正在一条公路上穿过荒凉的国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最终从那个荒凉的国家出来,安然无恙,没有财产损失。他会想到,“以前,我带着钱和货物,在荒凉的乡村旅行。现在我已经从那个荒凉的国家出来了,安然无恙,没有损失我的财产。正因为如此,他会体验到快乐和幸福。


“同样,当这五种障碍没有被抛弃在自己身上时,僧侣将其视为债务,疾病,监狱,奴隶制,穿越荒凉国家的道路。但是,当这五种障碍在他自己身上被抛弃时,他把它视为无债、健康、出狱、自由、安全的地方。当他看到他们被抛弃在他里面时,快乐就诞生了。在一个高兴的人身上,狂喜就诞生了。他的心里欣喜若狂,身体变得平静起来。他的身体平静,他对快乐很敏感。感到快乐,他的思想变得集中。


四大禅那:“他与隔绝,与不熟练的品质隔绝,他进入并停留在第一个jhāna:从隐居中诞生的狂喜和快乐,伴随着定向的思想和评估。他渗透和渗透,充满并充满这个身体,从退缩中产生的狂喜和快乐。就像一个灵巧的沐浴工或沐浴工的学徒将沐浴粉倒入黄铜盆中并揉捏在一起,一次又一次地洒上水,这样他的沐浴粉球——饱和、充满水分、渗透内外——仍然不会滴;即便如此,和尚还是渗透……这个身体带着隐居产生的狂喜和快乐。他的整个身体没有任何东西不被隐居产生的狂喜和快乐所笼罩。


“当一位老师的弟子达到这种伟大的荣誉时,洛希卡,这是一个不值得批评的老师,如果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批评将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不义的,值得指责的。


“此外,随着定向思维和评估的静止,他进入并停留在第二个jhāna中……第三禅那……第四個禪那:純粹的平靜和正念,既沒有快樂也不痛苦。他坐着,以一种纯粹、明亮的意识渗透到身体里。就像一个人坐着从头到脚都用白布遮住,这样他的身体就不会有白布不延伸到的部位;即便如此,僧侣还是坐着,以纯净、明亮的意识渗透到身体中。他的整个身体没有任何东西不被纯净、明亮的意识所充斥。


“当一位老师的弟子达到这种伟大的荣誉时,洛希卡,这是一个不值得批评的老师,如果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批评将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不义的,值得指责的。


洞察知识等:“他的心如此专注,纯净,明亮,无瑕疵,无瑕疵,柔韧,可塑性,稳定,并达到不可动摇,他引导并倾向于知识和愿景......创造一个心灵创造的身体...到超常力量的模式...到神圣的耳元素...了解其他众生的意识...了解前世的回忆...了解众生的消逝和重新出现......了解污水的结束。他辨别出,正如它已经发生的那样,“这是压力......这是压力的起源...这是压力的停止...这是导致压力停止的方法...这些是污水...这是污水的起源...这是废水的停止...这是导致废水停止的方式。他的心,因此知道,这样看到,从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从成为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从无知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随着释放,就有了“释放”的知识。他辨别出“出生结束了,圣洁的生命完成了,任务完成了。这个世界没有比这更进一步的了。


“就像山丘上有一池水——清澈、清澈、未受玷污——一个视力良好的人站在岸边可以看到贝壳、砾石和鹅卵石,还有鱼群游来游去休息,他会想到,'这池水清澈、清澈、没有被玷污。这里有这些贝壳,砾石和鹅卵石,还有这些游来游去和休息的鱼群。同樣地——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明亮、無瑕獵、無瑕疵、柔軟、可塑、穩定,並達到無動擾——僧侶將其引導並傾向於了解流出物的終結。他已经辨别出,“这就是压力......这是压力的起源...这是压力的停止...这是导致压力停止的方法...这些是污水...这是污水的起源...这是废水的停止...这是导致废水停止的方式。他的心,因此知道,这样看到,从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从成为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从无知的流出物中释放出来。随着释放,就有了“释放”的知识。他辨别出“出生结束了,圣洁的生命完成了,任务完成了。这个世界没有比这更进一步的了。


“当一位老师的弟子获得这种伟大的荣誉时,洛希卡,这是一个不值得批评的老师,如果有人批评这种老师,批评将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不义的,值得指责的。


说到这话,婆罗门洛希卡对圣者说:“戈达玛大师,就好像一个人抓住了另一个掉进地狱深渊的人的头发,把他拉起来,把他放在坚实的地面上。同样,五玉师傅在我掉进地狱之坑时把我拉了起来,把我放在了坚实的地盘上。壮观,戈达玛大师!宏伟!就像他要把被推翻的东西竖直,揭示隐藏的东西,给迷失的人指路,或者把一盏灯带到黑暗中,让有眼睛的人看到形状一样,Gotama大师通过许多推理路线使佛法变得清晰。我去皈依Gotama大师,去佛法和僧侣的Sa?gha。愿五玉大师记得我是一个居士,从今天起,他一直到他那里寻求皈依,直到一生。


谢选骏指出:看看看,上面这些“佛书”,像不像“躺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中國武器沒有學習思想武裝起來

《中国武器在世界军火市场表现欠佳,为什么?》(美国之音 2024-12-04)報道: 东方-100巡航导弹参加庆祝中共建政70年国庆阅兵游行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最新的一份报告说,受到乌克兰以及加萨战争的影响,国际军火市场过去一年来表现突出,但同时指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