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4月8日星期六

谢选骏:赫斯特家族黄色新闻流毒百年

《每天有7亿人在看“新黄色新闻”,技术竟是罪魁祸首》(蓝鲸财经2023-04-08)报道: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掀起了一股黄色新闻的浪潮,彼时的美国社会被那些虚假的、煽动性、刺激性的报道所充斥。


100多年后的今天,由黑底黄字做标题、惊悚音乐做背景、一句不痛不痒回应做采访所构成的新一轮黄色新闻浪潮正在短视频平台卷土重来。


"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拍了,没想到会火"


短视频时代黄色新闻卷土重来


不知道在短视频平台上,你是否刷到类似这样的新闻视频,它们大多带有一句当事人标志性的采访:"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就拍了,没想到会火。"


形式上它们简短快捷、批量生产、流量至上。


这类新闻往往在标题上做足了功夫,标题即内容,少则一行,多则四五行,原则就是能在3秒内看完的内容绝对不拖到5秒钟。


它们通常采黑底黄字或者黄底黑字的配色,用加大加粗后的字体贴满屏幕,一股浓浓的"牛皮癣广告"风扑面而来,布局格式一言难尽。加大号的煽动性标题和刺激性的撞色搭配,让打开视频后的观众仿佛置身于不可描述的低俗网站,怎一个"土"字了得?


内容方面,它们从搞笑、娱乐到血腥暴力无所不有,但新闻的6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大多只占一两样。


可以说,大多数内容毫无营养,几年前的新闻也能拿出来重新发一遍,观众看完后不知所云,甚至有的是自导自演的假新闻。


对于这类新闻而言,事件的细节不细节不重要,只要观众能笑的点上一个赞,那么这条新闻就算成功了。


什么样的内容是"新黄色新闻"?


我们来举几个例子,例如:


《女子坐在船上拍照,一条鱼突然蹦到船上》


这样一条视频全程大约只有10秒钟,内容被标题一句话概括,经各大蓝V转发后,点赞高达六七千;


《女生坐飞机过安检脱掉长筒靴,很社死路过的人都要看一眼》


短短不到10秒的视频,加上一句当事人的回应,点赞超过60万;


《喝懵了也挡不住听八卦的心,眼睛都对不上焦点了》


一条17秒的视频,没头没尾不知所云,轻松获得15万点赞。


此类视频存在的最大意义或许就是博观众一笑,虽然不能给观众提供仍何有价值的信息,但好歹标注了时间地点,具有一定的新闻性。而下面这些视频则连最起码的新闻性都不具备,有的甚至旧闻当新闻发,比如:


《宝宝怎么哄都哭,爸爸一句豆腐就不哭了》


一条没有标注时间地点,普普通通的哄孩子视频被当做新闻发出,轻轻松松收获15万点赞


下面这条更为离谱:


《清明祭祖时请美女坟前跳舞,让祖先看看花花世界》


一条槽点满满的视频被各大媒体转发,但后经求证发现是两年前的消息,而并非近期发生。


还有一些摆拍编造的事件也能收获大量点赞,例如:阜阳敏姐"摆拍"家暴"视频;资助老人3000元,摆拍后收回2800的伪慈善;"史上最凶班主任"竟是cosplay……


没错,这就是这个时代的"黄色新闻",也称作"新黄色新闻"。


为什么没营养的新闻越来越多?


黄色新闻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news)不等同于我国语境中的黄色(色情)新闻,它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只是因为当初《世界报》和《新闻报》竞争,抢夺以"黄孩子"为主角的连载漫画的作者群,故把以这两个报纸为代表的新闻报道类型(煽情新闻)称为黄色新闻,这类新闻中包括性的煽情,也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


讽刺普利策和赫斯特的漫画


"黄色新闻"的这种处理手法,主要目的是刺激人们的感官,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力,从而带来经济效益,而对新闻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却很少考虑,这是一类没有灵魂的新闻思潮,作为一个报道流派,虽然"黄色新闻"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却对后世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美国的新闻学者埃德温·埃莫里曾评价:"赫斯特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坏的新闻,将美国新闻事业的水准降到了最低。"


历史是一面镜子,当下的短视频平台的资讯类视频似乎正在复制100多年前的美式"黄色新闻"路径,巨大商业流量利益驱使的大环境下,新黄色新闻的浪潮正在上演。


每次出现一个热门事件,至少在平台上刷到五六遍,配上个抓眼球的标题,把人家的视频缝缝补补,再加上一段不痛不痒的采访、几个热门评论,称之为搞笑段子合集也不为过。也许在路上等个车、上个厕所、吃个饭的时间,十几条这样新闻一刷而过,它们不但没有新闻性,甚至内容空洞、毫无营养、摆拍作秀、低俗粗鄙……


快餐新闻的出现,究其原因是对流量的过度崇拜。有人认为在当下的媒体环境中不随波逐流就抢不到饭吃,甚至是抢不过所谓的没有任何专业素养的自媒体用户,对下沉读者口味的持续迎合迫使大众传媒更偏向娱乐属性,新闻理想在快餐时代难以为继。


3月28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次提出了关于部分短视频的捏造事实、主观臆断、蓄意炒作和翻炒旧闻等问题。


这些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性别、就业、婚恋等社会热点话题,机位恰到好处,对话特别清晰,情节特别完整,运用街拍、访谈、情景再现监控视角等纪实新闻拍摄手法,刻意营造真实感,总能以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将网民集体破防,追本溯源,摆拍新闻始终为了吸粉引流,寻求网红出位后接广告带货,流量变现。


专家如何看待新黄色新闻?


当下的新黄色新闻和美国100多年前的黄色新闻浪潮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如今没有营养的新闻为何越来越多?严肃深度报道逐渐式微甚至消失?长此以往,新黄色新闻的狂欢会对新闻行业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颠覆传统的新闻行业?


对此,蓝鲸记者联系了多位专家,和他们聊了聊短视频时代的新黄色新闻。


张志安:媒体人想做好短视频新闻,不能只顾"趣味性"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志安对蓝鲸记者表示,如果要以新黄色新闻来定义上述视频的话,那么这里"新黄色"的本质是"趣味的、娱乐的、煽情的"。


从形式来看,新黄色新闻大概可以分两种。


一种是公众所拍摄的有趣经历,这样的爆料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它不具备完整的5"W"1"H"新闻要素,主要还是从新闻价值中相对较弱的趣味性这个角度出发的,其自身新闻的重要性不足,严格来说用这种用爆料制成的视频只能算是一种软资讯。这类视频多为自媒体账号发出的。


另一种是专业媒体发布的视频,他们做了一点当事人的采访补充,这类可以称为软新闻,但无论是哪一种,他们新闻价值的重要性都是不强的,更多是以娱乐性为主。


对比来看,那个年代的黄色新闻通过完整的煽情叙事来带动发行量,而现在短视频,他恰恰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去叙事,而是用一个简短的趣味性的片段来吸引流量。


如今的新黄色新闻和历史上的黄色新闻,本质上他们商业化逻辑还是一样的。


只不过过去黄色新闻是市场选择,而今天的新黄色新闻是市场和平台双向的选择。因为在算法推荐的机制里总体还是偏向流行的原则,而不是权威的原则,所以在这个特定的平台逻辑里,创作者就需要生产更多的带有煽情性的、趣味性的短视频内容,简单地说就是,过去内容生产者只需要考虑受众,现在需要考虑平台和受众两个方面。


张志安认为,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在生产短视频新闻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是把趣味性和其他的新闻价值相结合。因为新闻价值包含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等很多属性。


短视频新闻要在很短的时间把所有要素都兼顾非常难,故比较可行的方式是,如果确定以趣味性为主导那么需要再加上一两个比趣味更重要的要素,例如"趣味+重要性、趣味+时新性、趣味+接近性"等。


第二个是把关,专业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核实,需要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媒体需要对爆料者进行核实以确定视频不是摆拍或假新闻,有了核实的基础再来强调趣味。


张志安表示,社交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最大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审核把关机制的让步,从过去编辑记者的权威把关转变为算法推荐,算法推荐的把关对整个内容分发体系产生了根本性的革命;二是对于数据流量的迷恋;三是网络新闻传播都趋向于流行、趣味、煽情的内容。


可以看到的是,新黄色新闻的出现都与上述三个变化有关,由此可见新黄色新闻是互联网时代网络新闻传播大趋势下的一个微观缩影。


郭全中:新黄色新闻泛滥,并非媒体门槛变低,而是内容门槛变低了


"中央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全中也分享了他对新黄色新闻的看法。


郭全中对蓝鲸记者表示,19世纪末,美国黄色新闻主要是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两位报业大亨之间的竞争,参与主体为《纽约新闻报》和《世界报》两家媒体,随后引起了全美报纸的效仿。而当下短视频时代的新黄色新闻参与的主体是比较多元的,除了自媒体外,也有不少地方媒体甚至主流媒参与其中。


其次是表现形式的不同,过去是传统的报业媒体,如今新黄色新闻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短视频。


共同点都是为了激烈的生产竞争、为了获取流量。他们在新闻形式上比较相似,例如标题党,内容具有虚假性、煽动性、夸张化,擅长利人心理特点抓住用户的眼球。


其本质都是在新的媒介形态下为了流量进行的一种过度的、畸形的创新。


对于新黄色新闻的成因,郭全中认为,新黄色新闻变多的本质还是流量导向,对所有媒体来说,流量是考核重要标准,对自媒体而言更是流量至上。


就媒体来说,严肃新闻报道生产成本高,花了很大精力做出来,它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但流量不一定行。


反之新黄色新闻能够抓住用户的痛点,获取流量更加容易轻松,这也使得更多地自媒体、地方媒体去效仿这种形式,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环境下,严肃报道逐渐式微。


其次,短视频时代,用户需求更加多元化,教育、医疗、娱乐等内容是刚需,但新闻资讯却并非刚需,这给新黄色新闻的生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严肃类新闻资讯内容的比重进一步被稀释。


随着新黄色新闻的不断泛滥,不少用户甚至开始质疑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


对此郭全中表示,从本质来看,并非媒体的门槛越来越低,而是技术带来的平权效应使得内容的门槛越来越低。相较文字创作时代,短视频时代吸引了更多自媒体创作者参与其中,这也导致生产出来的内容良莠不齐。


从短期来看,新黄色新闻会给传统的严肃新闻带来一定的冲击,但从长远来看不会对新闻行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真正会对传统新闻行业产生冲击的,本质并非新黄色新闻本身。技术的变迁、媒介形态的变革、用户需求变化等才是颠覆传统新闻行业的本质原因。


赖黎捷:流量至上的生产逻辑严重违背新闻价值规律,最终导致媒体功能失灵


重庆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赖黎捷对蓝鲸记者表示,目前短视频平台中盛行的"新黄色新闻"虽与美国"黄色新闻潮"没有历史渊源,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却与美国黄色新闻相似。美国的"黄色新闻"(Yellownews)是煽情新闻的一种美国化表达,包括暴力煽情、政治煽情和伪科学煽情等。两者均以吸引受众眼球为最终目的,忽略了对新闻内容与形式的关照。


与美国"黄色新闻潮"不同,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渠道往往以短视频为主,借助多类社交平台实现快速"繁殖"。基于此,新黄色新闻呈现出"多级传播"特征,从短视频社交平台到朋友圈,甚至再到对话圈。此外,新黄色新闻的新闻性已流失,视频内容日常化、生活化的趋势极为明显,"日常琐事""搞笑抓拍"也会进入大众视野成为新闻。


对于当下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和严肃深度报道的式微,赖黎捷认为,技术赋予了普通人拍摄、剪辑视频的基本能力,人人都是记者的生产模式为新黄色新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语料来源。此外,在流量当道的短视频时代下,流量即收益,"短频快"的新黄色新闻是收割用户注意力的最便捷的方式,以蓝V为代表的新闻媒体对此更加趋之若鹜。相反地,以文字报道为主的深度报道受众面更窄,加之受众流失导致媒体生存压力剧增,倒逼更多媒体人放弃据守十数年的深度报道。


谈及新黄色新闻的成因,赖黎捷表示,可以说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多重的,流量导向或是重要因素,但媒体门槛或非该现象的解释归因。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传媒教育发展日新月异。数十年来,已为传统媒体、新媒体输送了大量优质传媒人才,传统媒体的入职门槛是"不降反增"的。我认为,流量逻辑下的媒体争抢注意力是根本因素,供需逻辑下的受众触媒习惯是新黄色新闻泛滥的市场因素,大数据时代的全新采编流程是新黄色新闻繁殖的技术因素。


注意力经济时代下,流量是当下媒体的生存资源。视频的点击量、阅读量或播放量是考核记者、编辑的绩效指标。为获得更多点击量,新闻采编者选择猎奇、娱乐、琐碎的"黄色新闻"报道。这恰恰迎合了短视频时代下受众的触媒习惯和消费心理。以猎奇、娱乐为触媒表征的短视频用户往往更喜欢收看"不费脑"且有趣的视频内容,在娱乐至上的消费观念指引下,用户更多只是"图一乐"。


此外,新媒体技术也为新黄色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需经过"策划-采访-编辑-刊发"等流程。其中,诸多党报媒体还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的编审制度。目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代替了传统的"策划-采访-编辑"过程,大数据会自动分析互联网空间中的"热门新闻",记者只需在热门中挑选内容即可,人工智能还加速了新闻内容的合成。如此一来,这一新闻生产流程导致"热度"代替"新闻性"成为新闻的核心价值。


赖黎捷强调,流量至上的生产逻辑严重违背新闻价值规律,最终导致媒体功能失灵。在我国,新闻媒体具有舆论引导的重要功能。一度追逐流量只会导致"媒体追着事件跑"的不良生态格局,设置话题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将荡然无存。其次,新黄色新闻持续高走将导致新闻工作者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媒体社会责任。揭示新闻事件本质、指明事件未来走向是深度报道的重要价值意义,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而深度报道则需要记者在深刻践行"四力"的基础上打磨与沉淀,依靠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生产"短频快"的短视频新闻与深度报道的生产逻辑完全相悖。


最后,一味迎合受众不利于新闻内容质量的提升。诸多新黄色新闻是基于对用户生产新闻的二次编发,持续生产新黄色新闻不仅违背新闻生产规律,也不利于形成健康、优质的新闻内容生态。


那么作为新闻工作者,我们应该如何生产一条合格的短视频新闻?


赖黎捷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引严格律己,秉持新闻价值规律,拒绝流量诱惑。其次,学习新技术、更新技术观念,做到人机协同、人机适配,避免造成短视频新闻内容"格式化""工厂化"。最后,坚持"新闻是跑出来的"实践旨意,须知,短视频新闻的内容依旧是文字,媒体人应践行"四力"为群众挖掘优质的新闻报道。


网民嚎叫:

cheeseney发表评论于2023-04-0805:44:2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习思想不是更好吗?

SeSeYiYi发表评论于2023-04-0805:03:00

确实都是些垃圾。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分析就很专业,尽管有时候带有偏见。


谢选骏指出:赫斯特家族罪恶深重,黄色新闻流毒百年,和普利策一起流连地狱——这对活宝垃圾一个发财,一个出名,还留下了”普利策奖“这样的苍蝇代代繁衍。至于上文的马猎猪意黄俄,也中其毒,不知”马列主义的新闻观“其实也是一种黄色新闻,结果煽动了暴民政治,导致了暴君统治——全世界资产者还就此联合了起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