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9月24日星期六

谢选骏:毛润之是兔子的孙子



《中美交恶 铁杆华人润南加 快速移民申请骤增》(2022-09-24 世界新闻网)报道:


中美关係恶化,“最坚守的中国人”近期大量“润”入南加州,各种快速移民申请数量骤增。南加州部分华人不约而同表示,近期忙于接待来自大陆的亲戚和友人,这些当年最坚决的“不移民美国”友人纷纷到来,并希望迅速扎根,跌破他们的眼镜。


今年以来,中美两地的华人社群上突然出现一个新词“润”,很多人后来才知道是英文“RUN”的中文翻译。


早年返中 大有作为


家住圣迪玛斯的张氏夫妇指出,他们正筹画晚宴,准备这个周末迎接来自中国大陆的老朋友一家。张先生表示,他和这位大陆的老朋友认识超过30年,两人都是80年代中期来美的第一波大陆移民,“说真的那个时候没有点家庭背景或自己没有点本事,真的无法自费来美”,张先生说,在美国生活几年后,两人都先后获得绿卡,之后先后归化成为美国公民。但之后,两人选择不同的道路,张先生和太太选择留在美国,老朋友选择回到中国。张先生介绍,他的老朋友当年义无反顾回中国的主要原因是觉得中国大有作为。过去20年,这位老朋友驰骋在中国的电影电视圈,当导演、做製片,创办电影艺术学校,培养中国影视表演人才,不仅专业和兴趣发挥得淋漓尽致,钱也赚得满盆满钵。所以张先生前些天突然接到这位老朋友微信,说本周就带著老婆孩子全家来美时,深感吃惊。老友告诉张先生,已卖掉北京和上海的房子,已买下德州休斯敦的房子,这回是途经洛杉矶直接移居休斯敦,“下定决心不走了”。


老友又说,“这么多年,我们也从来没有想到过会离开中国;但现在我们全力以赴,争取在儿子21岁生日前,用最快速度移民美国”。


红色吃香 也感不安


这些天正在洛杉矶马不停蹄找律师帮忙准备全家移民美国的KK,因为来自表演世家,自己演技精湛,历经不同年代,始终被政府认定为经过验证的红色表演艺术家,毕业后在中国电影电视界活跃近30年,“哪怕是在大家都蜂拥出国的时候,我和太太真是想到都没有想过”。KK说,疫情前,他和太太将孩子送来美国留学,当时的想法只是让孩子来美国开眼界,将来回到中国大展宏图,全家几代的演艺根基和舞台都在中国,干嘛要移民美国?想都没有想过。


但短短两年,KK和家人移民美国的紧迫感愈来愈强。太太今年初来美看望儿子之后,最终决定全家要马上行动,为了赶在年底儿子21岁生日之前,寻找最快方法移民,以便全家的移民。


KK表示,放弃几十年打下的演艺基础和观众和人脉,不伤脑筋是假的,而且美国市场也是未知,但不希望重蹈半个多世纪之前老祖宗的覆辙,还是决定走为上计。


南加州地区移民律师郝琦表示,近期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申请案,确实很大幅度升高,包括杰出人才、区域中心投资移民、直投投资移民、跨国公司经理人员,甚至宗教迫害等类别的申请案,看到了美中关係交恶以来的高峰数字。而与这些年来中国移民潮不同,新的一波移民中很多人都是这些年在中国生活得很好的人,就是因为在中国拥有优渥的生活和赚钱机会,这些人可称是中国的坚守者。之前很多人并是将太太和孩子送来美国,自己留在中国挣钱,但现在因为外资企业大量缩减,停工停产,还有很多人不愿忍受疫情被关和行动受限,决定放弃最后的坚守。


父母同来 安度晚年


“我本来决定读完书找工作转变身分,但两国关係让我决定用最快方法移民美国”,今年春天还在东部一所知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欧同学表示,今年夏天,他申请加入美国陆军得到批准,半年内已快速获得美国绿卡并宣誓成为美国公民,“我现在最大的希望是,尽快申请父母来美,让他们过一个不会担惊受怕的晚年”。


谢选骏指出:毛润之是兔子的孙子,却是这帮润族的爷爷。为何毛泽东是兔子的孙子呢?因为毛泽东善于逃跑,他的两个弟弟都没他跑的快,所以一个死在战场上,一个死在监狱里,毛泽东吃了自己弟弟的人血馒头,在红军里飞黄腾达,成为领袖,他的顶戴上沾满了弟弟们的鲜血,后来为了控制大陆,有拿自己的儿子献祭魔鬼,直到发动文革疯狂而死。


网文《润学》报道:


润学(Runxue)是一个源于中国大陆的网络流行语,意指研究如何离开中国并移民到发达国家的网络迷因。“润学”与内卷、躺平被认为是中国90后和00后青年职业发展的三种选择。


在润学兴起之前,对移民相关的讨论也早已在中国大陆兴起过一段时间。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取消国家主席的连任限制,这引发了大范围的不满,网络上反对修宪的相关讨论铺天盖地。同时,习近平也谋求在2022年中共二十大后再次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甚至成为终身领袖,激起了对移民海外等话题的大量讨论。这使得关于移民的话题遭到当局网络审查的限制,彼时在新浪微博搜索移民时只会保留官方认证账号的搜索结果而无法搜到个人账号发布的内容。


中国民众希望移民至海外的情绪源自对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行严厉的清零政策强制封控与网络审查的不满,起源更早于共产党和政府权力扩大,使得民众权利日渐萎缩,面临劣势而寻求移民的出路。2022年4月初到4月中旬,上海封城期间发生的一些伤痛事件加深了民众不满的情绪,使得民众移民意愿空前高涨。


这段时间包括微信在内的网络平台中,移民关键词的搜索量暴增。据腾讯网数据显示,部分关键词如“移居加拿大条件”等搜索量环比上涨2846%。但随着“移民搜索潮”的传出,各搜索引擎等平台均不再提供此类关键词搜索趋势的查询数据,其中百度在2018年3月就不再提供此类关键词搜寻指数。2022年4月3日,习近平当局宣布“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后,当天移民的整体搜索指数上升440%,视频相关来源也暴增1455%。润学也在这样的环境下应运而生,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成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


中国民众空前高涨的移民海外的意愿,也引起了多方人士的注意。国家移民管理局于2022年5月10日下午进行的会议中表示:要严格限制中国公民的出境活动,推行“非必要不出境”的政策,严格出入境证件审批签发,但是否认网络流传“停办护照”、“绿卡剪角”的传言。


夏明在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毛泽东名字叫毛润之,他在最关键时跑掉,‘润之’,英文逃跑也叫‘run away’,网上社交媒体兴起‘润学’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此外,美籍华裔作家张爱玲也被网民称为“跑路天后”。这源自1952年7月,先知先觉的张爱玲以“继续因抗战而中止的港大学业”为由申请赴香港,随后迁居美国。与她背景相似、留在大陆的作家苏青、关露、周瘦鹃等人,大多没有躲过残酷的政治迫害。


谢选骏指出:毛润之不仅是兔子的孙子,而且他的名字毛泽东来源就是“猫择洞”。


《上海封城现外逃潮:移民咨询暴增 "润"学大行其道》(2022.04.19 法新社)报道:


2020年6月11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戴着口罩的乘客按照 COVID-19 冠状病毒传播的预防措施走过大厅。


中国清零政策强制封控,引爆移民潮。上海移民公司透露,咨询度比去年增加四倍。学者夏明指出,防疫加深“岁月静好派”的出走意愿,研究如何“逃走”的“润学”正在兴起。


上海确诊人数超过35万,99%为无症状,但是强制封城冲击人民生活,次生灾难频传。腾讯报导,微信和百度等网路平台涉及“移民”的搜寻次数暴增,最近一周,有关“移居加拿大条件”的搜索量激增冲到登峰,环比竟然上涨了2846%。尤其4月3日官方宣布“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之后,当天移民的整体搜索指数上升440%,视频相关来源也暴增1455%。


腾讯:移居加拿大条件搜索量环比上涨2846%


腾讯报导指出,百度显示,搜索移民热度排名前几位的中国省市是上海、江苏、广东、北京。上海人“移民”的搜寻量近二个月位居榜首。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则是中国用户检索最多的移民国家。不过“移民搜索潮”传出后,各大平台已不再提供该关键词的指数和搜寻趋势。


腾讯报导指,百度显示,搜索移民热度排名前十的中国省市是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山东、浙江、安徽、福建、辽宁、河南。


自由亚洲电台谘询上海两家移民公司都提到,申请移民案量增加好几倍。刘姓移民顾问就说,现在来讲,确实由于种种原因加上大环境,使得除了中国护照外,还要“一大国绿卡,一小国护照”才能照顾到客户需求。“为了合理分散资产或出行便利,有的客人考虑当地汇率挺好,比如欧元、美金汇率相对好,可以节省一些外汇,今年明显比去年六月之前要多出将近四倍。”


刘顾问说,美国绿卡、加拿大枫叶卡,移民审核须二年至二年半,欧洲约六个月至八个月。加拿大移民监五年须累积二年,美国一年要去二次。美加花费约一百万冒头,欧洲多为买房移民或捐款国家移民,约一、二百万人民币花销。申请欧洲国家拿欧盟护照最快只剩葡萄牙,萄葡牙要求居住买房移民,一年只须住7天,2年14天,不像希腊要求住7年,西班牙要求住10年,且葡萄牙免签美国。


移民公司分析:拿土耳其、葡萄牙护照、身分性价比高


刘顾问表示,中国人大都想多花钱图方便一步到位拿护照。当前需求想快点出去,土耳其性价比最高,办理周期平均六至八个月 。“一步到位拿国籍护照,比如土耳其申请者特别多,25万美金买房子获得身分,相当于一百多万、不到二百万人民币,5月传要涨到40万美金。很多人都在搏涨价之前的最后一班车。”


就在中国富人掀起移民、移居询问潮时,网上盛传湖南省耒阳市白沙公安局上月(3月)31日发出的“紧急通知”写着,疫情影响,本辖区内职工、家属、子女,所有办理过护照的,一个星期内上交派出所管理,疫情后归还,如果一个星期后不上交的,一律注销护照,后果自负。在外地者请快递寄给家人。


自由亚洲电台致电白沙公安局询问,公安表示确有此事,且是“全国性措施”。


白沙分局警员:“疫情原因根据所里那边安排是要全部上缴。”

RFA:白沙分局要求?整个湖南居民要上缴?


白沙分局警员:“整个、不是湖南,是全国(都要上缴)。”

RFA:不缴的话?


白沙分局警员:“不缴的话我随便你自己啊,到时被查那就是你的事。”

RFA:上头什么单位说要缴?


白沙分局警员:“你只要有护照就都要上缴,并不是说你非得有单位你才缴,没单位你就不缴”、“现在他们有的都缴了”、“疫情过后就会还给你们”。


上海的沈姓移民谘询顾问说,建议客户若要移民尽早开始,因为现在申请的人愈来愈多,不敢保证半年、一年后,国家政策会不会有变化。目前要去土耳其、新加坡已涨价,如果现在要去就要抓紧。


沈顾问提到,移民不是完全放弃中国身分,有些家庭是考虑移居到外面走走,中国虽只允许一个国籍,但可拿无数张永居卡。她个人了解的情况是,还没有到护照全国全面上缴的程度。“为了以防万一 以后有更夸张的事情出来,就可以先办一个外面的永居卡,中国并没有说要没收永居卡,永居卡是完全合法的。”


“润学”取自毛泽东的名字 和“逃跑”英语谐音


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说,最近社交媒体上看到很多人有移民的“冲动” 和谘询的需求,也有墙内朋友在问:怎么能出来?有人形容是“润”学兴起。


夏明说:“毛泽东名字叫毛润之,他在最关键时跑掉,『润之』,英文逃跑也叫『run away』,网上社交媒体兴起『润学』这个词就是这样来的。”


夏明分析,在八十年代、89年、2008年有几次出国留学、移民高潮,比较多到美国、日本和澳大利亚。过去五年有一群人开始离开,“润学”兴起,有些人变卖房产积蓄到西方国家,知名人士像郭文贵、艾未未、周孝正等。2016年国进民退,资本市场崩溃、股市崩盘,肖建华被抓等,走的不完全是资本家,而有一些文艺界,如范冰冰、赵薇等出国拿外国护照安顿。


夏明:铁链女和非人道防疫刺激岁月静好派、中产阶级派想逃


夏明认为,最近一波则是这五年大高潮中的小高潮,主要是岁月静好派、雅痞人士,对徐州铁链女事件和中国防疫措施感到紧张。很多人认为自己跟铁链女距离就一线之隔。


夏明说:“这么一根铁链的差距,一根铁链怎么样套在你的脖子上,你就变成了铁链女了,太随机了,都可能发生,不断出现被拐卖、人口失踪、小孩和女性被绑架贩卖为性奴或进行器官移植,这对中国岁月静好派和中产阶级,造成很大的冲击。”


夏明提到,西方的疫情变化,先苦后甜,走向正常生活,不再恐惧。中国在新疫情出现后零容忍、残忍地对个人自由侵犯,有官员自杀、患者跳楼、老人饿死等。


夏明说:“那些原本生命比较安逸者突然发现,一夜之间进入饥饿状态,一点尊严没有,岁月静好派、成功的中产阶级感到震惊。”


桑普:上海人不该被标签疫情难民 只想寻找自由乐土却拥抱专制遗毒


移居台湾的香港律师桑普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认为,外国不应接受上海这些移民,他们和香港移民不同,只是像韭菜被割,走投无路。


桑普强调,上海人不该被标签为“疫情难民”,“上海奥密克戎迄今传出三人死亡,这算疫情难民吗?不是,是中共专制政策防疫导致要移民,不是因为病毒,这点是政治原因。但是政治原因他们有抗争过吗?没有!他们有认同他要移民的国家吗?也不见得。那他们等于是中共势力往外发展。希望各国不要把他们看成是跟乌克兰同类,这些人并不是单纯难民,他们抱持寻找一个自由乐土、却簇拥着专制遗毒的情况非常严重,要警惕。”


桑普质疑,若中国高官富商卷款出逃,形成洗钱产业链,官商勾结,不是共产党员就是准党员,等于大量在外繁殖中共势力,各国对此必须做好国安审查。


谢选骏指出:既然是猫择洞,里面就有白猫黑猫、病猫癞猫,鱼目混珠,泥沙俱下——邓小平的“猫论”就是由此(猫择洞)而来的,何足为奇。

谢选骏:历史力学之下的俄罗斯末日



《一张照片震惊世界!堪察加半岛的征兵站》(2022-09-24 历史文化评论)报道:


封面:堪察加征兵站的俄军新兵


一、堪察加半岛的征兵站


从前,笔者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是在红绿翻滚的股市中,两拨相向而行的人流擦肩而过,他们一拨是忍痛割肉的离场者,另一拨是兴高采烈的持币抄底者。当两拨人照面时,不约而同地从嘴巴中吐出两个字:S碧。


近日,俄罗斯宣布动员令前后,数十万拒绝服役者和担忧战争失控的人从俄格、俄哈、俄蒙、俄芬边境逃离。


在不和俄罗斯接壤的国家中,尚接受俄罗斯人入境的阿联酋、土耳奇在数天内接受了大量俄国来客。在迪拜,所有的酒店在9月20日的几个小时内被俄国订单塞满。


至于从莫斯科飞往伊斯坦布尔的航班价格,在数小时内上涨了十余倍。而在俄格边境的山区公路上,从俄罗斯方向来的车流在边境检查站外排成了20多公里的长龙。


今天,一张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边境的航拍照片更是震惊了世人:如洪水一般的车流冲向哈国境内。


然而,除了蜂涌逃离的先知先觉者,更多的俄罗斯退役军人在平静中等待。在动员令发出的2天后,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应征人员到达了训练中心。


昨天,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堪察加半岛,一个军事训练基地大门外,一串大巴带来了这个地区的应征入伍人员。这些人身着五花八门的平民服装,带着大包小包,列队进入基地大门。


随即,他们被要求换上了俄军的老式作训服。在操场列队,基地军官在俄罗斯国旗下向他们发放武器——明显是退役库存的AK47自动步枪,而这些1960年代的装备,年龄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


这些AK47的护木,暴露了它们的年龄。


很显然,俄军在前线已经陷入全面的危机。那些残破的单位迫切需要新的人力来填补,以接续那如同流水一般可怕的消耗。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这些俄罗斯新兵也许不会得到太多的训练,而是很快被一列火车带往顿巴斯,或在波帕斯纳下车,或在阿特木斯克、皮斯基下车。然而,他们的旅程都是一致的——向西、向着乌克兰的方向——乌拉!


其实,当2月24日俄罗斯境内的人们挥舞Z字旗,支持战争的那一刻起,就应该明白,好战者被战争反噬,是一条近似物理定律的社会学定律。然而,当麻木的人群无视同类的悲惨命运,依然一往无前地走向尸横遍野的“斗兽场“时,请旁观者不要流下悲悯眼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千百年来,从蒙古人的铁蹄到苏俄的枪刺,坚忍、服从,从来就是俄罗斯民族刻在基因里的性格。


就像俄罗斯电影《斯大林格勒》里面的场景一样,走下火车的新兵们手持步枪,惊异而恐惧地看着被炮火映红的地平线。被吹着哨子、挥舞着手枪的内务人民委员会军官驱赶向敌人的火网。


走进征兵站时,他们还是身着便服的平民。


二、广阔战场——从莱曼到赫尔松


近几日,在战场方面,乌军的攻势仍然围绕着利西昌斯克的外围展开。


目前,乌军主攻方向分为南北两翼。


北路,从舍甫琴科沃——库皮扬斯克南下的乌军向萨拉托沃攻击前进。拿下斯瓦托沃,不仅可以威胁莱曼的后方,也可以威胁到利西昌斯克北部屛障——鲁比日内。而且,也可以沿铁路东进,直取东部战略铁路的关键节点——旧别利斯克。控制这条补给线,将会造成俄军在顿涅茨克州、卢甘斯克州的生存压力。


笔者注意到,就在反攻发起后的一周,一支偷渡奥斯科尔河东的乌军部队曾袭取了斯瓦托沃,但由于没有后续兵力,该部遭俄军组织兵力反扑,一昼夜激战后,这支部队被逐出城去。直到此番乌军主力的再度出击。


在莱曼,俄军的一个顿巴斯预备役团已经在乌军机步第54旅的猛攻下坚持了一周,打退了该旅的6次进攻。


笔者在昨天的文章中研判,乌军下一步会穿插莱曼守军的侧背和后方,确保切断其和后方城镇的联系。殊料一夜之间,一语成谶。


今天的消息是,在莱曼的西北方向,俄军两个新组建的预备役炮兵营被包围在德罗比雪夫村,据称,这2个营全部由动员兵组成,装备简陋,士气低落。被歼灭只是时间问题。


笔者认为,这条信息的另外一个侧面,说明莱曼的守军正在陷入重围,如果不能当机立断,在很短时间内放弃阵地,跳出包围圈,则很可能被乌军关门打狗,全部与阵地共存亡了。


最新消息是,针对侧后方的威胁,俄军组织了反突击,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事实上,目前的莱曼已经被乌军三面合围。


至于莱曼守军为何不撤退,笔者一直认为,由于莱曼是最接近乌东核心地域——斯拉维扬斯克的跳板,凭普金的性格,他绝不会轻易放弃。结合近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的逃兵惩戒法案,普金应该是模仿了斯大林的第227号命令,以国家暴力的强制性来制止军队的溃败。而目前试验这条法律最好地点,正是双方争夺的焦点——莱曼。


另外有消息说,因为顿涅茨克预备役步兵团的士兵,本身是乌克兰公民,他们被俘后将会被追诉叛国罪,而无法得到战俘待遇,所以这些人自知投降没有生路,后撤又将被普金的龙头铡治理,所以才以一当十地奋战到底。


据说,由于普金本人对军队将领极其失望,他已经亲自下场直接指挥前线战斗——甚至过问微小琐屑的战术安排。如同当年的波西米亚下士(自注:希特勒,1930年代,兴登堡总统常这么在背后叫他,以示轻蔑。)所命令德国第6集团军做的那样——让部队在斯大林格勒郊外冻土上用炸药炸出散兵坑。


事实上,这些事无巨细的琐屑,也正是和一名克格勃中尉军官相副的格局所在。


在顿巴斯正面的战略重镇巴赫穆特方向,在被俄军围住猛攻了几个月后,乌军终于取得了主动权。


近日,乌军总参谋部作战局副局长在一个场合说:“由于我军一个机械化旅的部队及时重组和高质量的组织和战斗,我军设法恢复了以前失去的阵地,并确保了对巴赫穆特以南阵地的控制。”很显然,俄军在全线溃败的同时,就算在尚掌握着主动权的方向,部队也已经军心不稳,一败再败。


在赫尔松地区,乌军在用野战工事封锁住俄军前线的同时,用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继续对俄军关键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随着打击火力的进一步加强,第聂伯河右岸的3万俄军何去何从,笔者将密切关注。


俄军方面,在伊朗无人机到货后,明显对乌军加强了无人机空袭。然而,在过去二十四小时内,乌军防空部队击落了10架伊朗制无人机沙希德-136,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沙希德的意思是:“烈士”。


今天上午最新的消息显示,俄军第144摩步师的指挥层已经不存在了。事实上,这个师作为大名鼎鼎的伊久姆第20集团军的主力,在9月12日的伊久姆大逃亡中,已经全师溃散。后经在后方交通节点组织收容,勉强收容了数千装备丢失、失魂落魄的溃兵。


昨天,在北翼重镇萨瓦托沃举行的该师作战会议上,乌军突然对会场发起海马斯打击,这次的精确打击把会场完全炸毁,大批校官和尉官毙命,第144师师长佐科夫少将被炸成重伤,巧的是,昨天正好是他51岁的生日。


后记 正气歌


昨天,泽连斯基对俄国人喊话道:“俄国母亲们,请放心,你们国家领导人的孩子都不会上乌克兰战场。那些在你们国家做决策的人非常珍惜自己的孩子,而你们的孩子战死,他们都懒得去埋葬。”


有的人也许会说,这是乌克兰人的心理战,然而,发起心理攻势的基石,是己方的道义强势,唯有己方的道义强势,才能压垮对手的精神,使对方陷入心理弱势的泥潭不能自拔。


什么是“道义的强势”?简单说,那是正义和爱赋予人们的精神力量。


南宋沦亡之际,面对蒙元的铁蹄,面对万里山河的破碎膻腥,文天祥组织宋军誓死抵抗,从江西的崇山峻岭到广东沿海的波涛际天,转战万里,战斗到最后一人。


被俘后,文天祥被解送大都,在暑热蒸腾的囚室内,他奋笔写下《正气歌》,开头就说: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在地为河岳,在天为日星,在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我想,在文天祥清瘦的躯体内,所赋予他巨大精神力量的,就是这充塞天地间的浩然正气吧。


封底:换俘后回到乌克兰的一名乌军军官在跟亲友通话。

 

网民嚎叫:


ccpccp 今天 11:38

俄军仍然有很多强有力的部队,乌克兰仍然处于战略弱势。世界上没有正义的战争,除了保家卫国的战争。乌克兰必胜!


谢选骏指出:“好战者被战争反噬”,与其说是“一条近似物理定律的社会学定律”,不如说是“历史力学”——因为,“好战者被战争反噬”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只能是一种长期的历史现象,而非短期的社会现象。“好战者被战争反噬”——这是由俄罗斯五百年来的侵略扩张显示的历史抛物线,而非当下的社会因果律。因此我从中看到,是“历史力学之下的俄罗斯末日”,而不仅仅是普京政权的末日!普京作为总加速师,不过是通过过度消耗,加速了俄罗斯的末日进程。

2022年9月23日星期五

谢选骏:核战争将使希特勒成为正面的历史人物


《环球时报社评:在核战争问题上,没有任何后悔药可吃》(2022年09月22日 环球时报)报道:


“核战争的幽灵”是否正在若隐若现?随着俄乌冲突的升级,国际社会对核战争的危机感日益强烈。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表示,北约高层官员曾对俄发出核威胁,但俄罗斯“有很多武器可以回击”,他还强调,这不是虚张声势。此外,就在不久前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十次审议大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也警告说,“核风险处于冷战以来的最高点”。


核武器是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如果爆发失控的核战争,那会将人类社会带进毁灭的深渊。最近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一旦美国和俄罗斯全面爆发核冲突,将会导致全球超过50亿人死亡。现在,一个危险的苗头正在出现:无论当事各方是不是在说“气话”或者“大话”,核武器被谈论的次数的确在增加。但核武器决不是绑在腰间的手榴弹,随时可以拿出来晃一晃,吓唬吓唬人,战争的螺旋升级常常是出人意料的,在核战争的问题上,没有任何后悔药可吃。


因此有关各方尽快使局势降温,为劝和促谈创造条件是当务之急。需要看到,当前的“核紧张”,源于地缘政治角逐带来的强烈不安全感。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国间冲突的可能性在上升,全球战略稳定正快速被松动。一个浅显道理是,环境越是和平稳定,核武器上的灰尘就会越厚;一旦陷入“追求更安全—更不安全—更想要绝对安全”的恶性循环,核武器就容易被拿出来擦得铮亮。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核不扩散体系正前所未有地脆弱。对此,美西方要负主要责任。多年来,美西方的“核双标”像一颗钉子,扎在全球核不扩散的努力之上,形成一个个漏洞,事实上造成了“核门槛”越来越低、防止核扩散越来越难的窘境。不仅如此,美国在冷战思维的驱动下,强化集团政治和军事同盟,谋求绝对战略优势,在欧亚大陆东西两侧挑动阵营对立,推动核导等战略力量前沿部署。这一系列消极举措就是“核紧张”的症结所在。


如今,在国际场合中,最热衷表达对核战争“担忧”的就是华盛顿。我们认为,如果华盛顿说的是真心话,作为核大国,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就更应当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缓解国际社会、尤其是大国间的不安全感。比如,停止发展和部署全球反导系统,不寻求在海外部署陆基中导,尽快撤回部署在境外的核武器,不以任何形式在亚太复制“核共享”安排,等等。只有美国先做到这些,才有资格去向别人提要求。



美国和俄罗斯拥有最大核武库,应切实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历史责任,以可核查、不可逆和有法律约束力的方式进一步大幅、实质削减各自核武库,为最终实现全面、彻底核裁军创造条件。此外,我们还呼吁,核武器国家应放弃以先发制人为核心的核威慑战略。众所周知,中国是核大国中唯一公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或者进行核威胁的国家。这一政策在降低核风险、防止核冲突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希望其他核武器国家、特别是核大国能跟上中国的步伐。


今年年初,中、俄、美、英、法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同步发表《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申明“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防止核战争的根本在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并确保各国安全不受减损。只有这样,才能让眼前的核武器“服务于防御目的、慑止侵略和防止战争”,也才能创造更有利于促进裁军的安全环境,最终建立一个无核武器世界。


谢选骏指出:目前爆发的核战危机,是在“二战五大战胜国”之间爆发的,如果这次核战成真,将使希特勒成为正面的历史人物——因为希特勒如果胜利了,核战的可能也就不再存在了!如果核战爆发了,人们就将后悔了,当初击败希特勒,是犯了一个多么巨大的历史错误!

谢选骏:伊斯兰统治必须结束


《关于伊朗反政府抗议活动,你应该了解的几个问题》(CORA ENGELBRECHT, FARNAZ FASSIHI 2022年9月23日)报道:


周三,德黑兰街头的抗议者。抗议活动已经发展到包含了对政府的广泛不满。


伊朗一名年轻女子在被道德警察拘留期间死亡后,触动了伊朗人的神经,全国各地爆发了反政府抗议活动。

示威活动已蔓延至数十个城市,据报道有多人伤亡。政府周四表示,自上周末骚乱开始以来,已有17人丧生,其中包括两名安全官员。人权组织称实际伤亡人数可能会更高。

抗议者包括大量女性,她们首先走上街头,罕见地表现出对政府及该国头巾法措施的蔑视,这项法律规定女性必须遮盖头发并穿宽松的衣服。

示威活动蔓延开来,诉求也在扩大,反映了普通伊朗人对生活条件的愤怒,多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制裁、腐败丛生以及经济管理不善使伊朗经济陷入困境。


上一次骚乱发生于2019年,结果遭到了政府的致命镇压。从那以后,抗议活动已成为政府面临的最显而易见的挑战之一,因为此类活动充满大量异议场面和结束伊斯兰共和国的呼声。

当局再次对抗议施以残酷和系统性的镇压:安全部队用枪和高压水枪对准抗议者,并用警棍殴打他们。手机和互联网的使用也受到了极大限制。

是什么助长了抗议活动?对伊朗当局有何影响?

一名年轻女子之死点燃了酝酿已久的愤怒。

玛莎·阿米尼也叫吉娜,上周她和家人离开位于西北部库尔德斯坦省的家来到德黑兰,她因涉嫌违反头巾法而被捕。

伊斯兰革命后,该法于1981年生效。长期以来,该法律一直受到伊朗许多女性的质疑,并且在全国范围内遭到普遍的无视。

22岁的阿米尼在被道德警察拘留三天后去世,道德警察负责执行该国严格的伊斯兰规则。伊朗安全部队发表声明称,阿米尼在拘留中心接受头巾规定的培训时,因心脏病发作昏倒。据新闻报道,她的家人对这一说法提出异议,称她在被捕前非常健康。

她的死很快触动了全国民众的神经,她也因此成为公众对宗教法律长期酝酿的愤怒的象征。

社交媒体上的视频和BBC波斯语服务发布的视频显示,许多女性扯下并焚烧头巾来表达抗议,即使在东北部保守的宗教城市马什哈德也是如此。来自东南部克尔曼市的一段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一名女子在喧闹的人群面前剪掉头发。

随着愤怒笼罩这个国家,越来越多的伊朗人加入了示威活动,将这场危机变成了对政府更广泛的不满情绪的发泄口。


许多人呼吁取消过于严格的宗教限制,这些限制规定了人们的着装方式、在家中的社交方式以及饮食。甚至一些保守派也响应了这一呼吁,认为将违反规则的行为定为刑事犯罪并强行实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助长人们对宗教的怨恨情绪。

分析人士还表示,多年的经济衰退已经超出了伊朗人的忍耐限度,他们近年来不时走上街头举行抗议。

伊朗经济多年来一直处于谷底。针对伊朗核计划和导弹计划,以美国为首实施的制裁措施,限制了它的石油出口,切断了该国进入全球金融体系的渠道,而且腐败和经济管理不善的现象也普遍存在。长期以来,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食品短缺和供应中断,以及就业机会的稀缺,令伊朗民众陷入困境。

当局正在以训练有素的武力予以回应。

许多愤愤不平的伊朗人直指该国政府体系的核心:最高领袖阿亚图拉阿里·哈梅内伊。

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抗议者高呼要他去死,要他儿子穆杰塔巴下台,后者被视为哈梅内伊的潜在继任者。


在北部城市拉什特,抗议者占领了一条街道,高呼“独裁者去死”和“压迫者去死,无论是沙阿还是最高领袖”。

政府采用了在过去的反政府起义中经过充分演练的策略,以残酷、系统性的镇压进行反击。社交媒体上流传的视频显示,抗议者与大批防暴警察对峙,警察则以枪和高压水枪对准他们,并用警棍殴打他们。来自令人恐惧的民兵组织——动员穷人组织的便衣警察也被派去参与镇压。

据库尔德斯坦人权网络称,仅在西北部的库尔德斯坦省,就至少有17名抗议者被打死,该组织在网上公布了受害者的姓名和照片。

据另一个人权组织Hengaw称,库尔德斯坦省至少有733人受伤,超过600人被捕。

政府发布的数字没有包括伤亡发生地点的细节。

抗议活动没有任何缓和的迹象。周四,伊朗强大的安全力量革命卫队发表声明,将正在发生的事情描述为叛乱,并表示必须镇压抗议者,才能给其他人一个教训。

据互联网监督机构NetBlocks和伊朗数字专家称,自抗议活动开始以来,政府对提供移动互联网服务的三家主要运营商采取了大量限制措施,使得抗议地区的互联网受到严重干扰,而且还屏蔽了WhatsApp和Instagram等平台。抗议者一直在大量利用这些平台来争取支持,追踪事态进展。


德黑兰夜间断电,据一些居民表示,一些抗议活动更为激烈的市中心和闹市区街道完全陷入黑暗。

长期以来,伊朗女性一直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争,并因此受到惩罚。

这已经不是伊朗政府执掌的神权政府第一次镇压为争取更大权利而进行抗议的女性。

自1981年头巾规定出台以来,伊朗妇女一直在发起挑战,并试探它的尺度。随着年轻一代女性成年,她们变得更加大胆,在公共场合摘下头巾,并呼吁结束强制佩戴头巾的做法。这是伊朗女性更广泛行动的一部分,她们争取离婚、孩子抚养权、在没有男性监护人许可的情况下工作和旅行的权利,并反对其他歧视性法律。

2017年,31岁的母亲维达·莫瓦赫德站在德黑兰市中心的一个公用事业箱上,摘下头巾,在人群面前用棍子挑着头巾挥舞。更多的女性效仿她的做法,引发了后来的“革命街女孩”抗议活动,该活动后来被政府镇压。

伊朗法律要求所有成年女性佩戴头巾,穿宽松的衣服。

2019年,一位名叫萨哈·胡达亚里的29岁女子在潜入球场观看一场男足比赛后被捕,随后自焚。在国际足球当局的压力下,伊朗政府后来修改了法律,允许女性观看比赛,但她们被限制在拉起警戒线的区域。

同年,曾为摘下头巾的女性辩护的伊朗著名律师纳斯林·索托德被判处38年监禁和148下鞭刑,罪名是“勾结反对体制”和“侮辱”阿亚图拉哈梅内伊。


通过殴打、逮捕和近距离枪击,此前的抗议活动都被镇压。

目前的示威活动是该国自2019年11月以来最引人注目的抗议活动。当时,天然气价格上涨引发了自革命以来范围最大的暴力骚乱。许多走上街头的抗议者是低收入人群,这些变化对他们的打击尤其严重。

当时伊朗断网数天,安全部队向抗议者开火,而且往往是在近距离开火,在几天内就平息了大规模的示威活动。人权组织说,至少有360人在残酷的镇压中丧生,但其他方面估计的数字要高得多。


再上一轮抗议活动是2009年席卷全国的“绿色运动”,由中产阶级和大学生领导,他们走上街头,谴责时任保守派总统马哈茂德·艾哈迈迪-内贾德为连任而舞弊。随后,当局也进行了严厉镇压,派出革命卫队和动员穷人组织,逮捕、殴打和杀害抗议者。

一名被枪杀的年轻女子内达·阿迦-苏丹成为起义的象征。


谢选骏指出:1979年发生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本来是要结束国王的暴政,结果自己却变成了一种更加过分的暴政——就像共产党的革命一样。所以我说,伊斯兰统治必须结束——哪里来回哪里去。这样,伊朗人才能过上人类的生活。


2022年9月22日星期四

谢选骏:英国钱币的阴阳两面


《英格兰银行:印有英国女王头像的英镑纸币继续作为法定货币》(2022-09-09 新闻网)报道:


当地时间9月8日,英格兰银行表示,目前,印有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头像的英镑纸币将继续作为法定货币,在哀悼期结束后,将发布有关现有英格兰银行纸币的进一步公告。


据英格兰银行官网介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首位出现在英格兰银行发行的纸币上的君主。英镑纸币的正面均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头像,而背面则印上了对英国社会和文化作出过突出贡献的人,并且会进行更换。目前,5英镑纸币的背面为温斯顿·丘吉尔;10英镑纸币的背面为简·奥斯汀;20英镑塑料钞的背面为威廉·特纳;20英镑纸币的背面为亚当·斯密;50英镑塑料钞的背面为艾伦·图灵;50英镑纸币的背面为马修·博尔顿和詹姆斯·瓦特。


谢选骏指出:很多国家的钱币都是死人头,但英国钱币却是活人死人都有,正反两面、阴阳两界,全让它占齐了,难怪英国人能够统治世界,甚至美国霸权,都是英国的代理人。


网文《英镑》报道:


3月29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布公告,提醒民众尽快将手中面值20英镑和50英镑的纸质货币换成新版的塑料材质货币。在2022年9月30日之后,商店和其他企业都不得用纸质英镑进行交易,不过英国银行客户仍可将纸币存入账户。


英镑(英文:Pound)是英国国家货币和货币单位名称。英镑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但亦有其他发行机构。最常用于表示英镑的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英镑取的ISO 4217货币代码为GBP(Great Britain Pound)。除了英国,英国海外领地的货币也以镑作为单位,与英镑的汇率固定为1:1。

由于英国是世界最早实行工业化的国家,曾在国际金融业中占统治地位,英镑曾是国际结算业务中的计价结算使用最广泛的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英国金融业还很发达,英镑在外汇交易结算中还占有非常高的地位。英镑上印有具有贡献的人物及皇室。


定义

原来英镑本名Pound(在1280年前为Punde)Sterling,前者为衡量单位磅,后者“史他令”为九二五白银(一千份中九百二十五份白银、七十五份黄铜)的专有名词,二字合起来的意思是一英镑等于一磅纯度九二五的白银——准此,英镑是“贴金”之译,英磅才是正译。磅(pound)的简写l(或lb),来自拉丁文的libra(一磅重),l加上先令的s(shilling,从罗马的货币单位solidus衍化而来)成为£(显然是美化版)。英国货币在1971年前分为镑、先令和便士“三级制”,英镑的符号没有便士,加上太复杂,此一代表最小货币单位的铜币遂被弃用;便士的原文pence,为penny的复数,其符号d则来自罗马时期最小货币单位 denarius。

发展历史

英镑为英国的本位货币单位,由成立于1694年的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发行。辅币单位原为先令和便士,1英镑等于20先令,1先令等于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兰银行实行新的货币进位制,辅币单位改为新便士,1英镑等于100新便士。流通中的纸币有5、10、20和50面额的英镑,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镑、2英镑的铸币。 

英国于1821年正式采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废除金本位制,金币停止流通,英国停止兑换黄金。1925年5月13日,英国执行金块本位制,以后又因世界经济大危机而于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弃,英镑演化成不能兑现的纸币。但因外汇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规定英镑含金量为3.58134克。

到20世纪初叶,英镑一直是资本主义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镑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趋于衰落,逐渐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期,英国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将英镑汇率固定在1英镑兑换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国宣布英镑实行自由兑换,由于外汇储备迅速流失,于同年8月份又恢复外汇管制。

1949年9月,英国宣布英镑贬值30.5%,将英镑兑美元汇率贬到2.80美元,

1967年11月18日,英镑再次贬值,兑美元汇率降至2.40美元,英镑含金量也降为2.13281克。

1971年8月15日美元实行浮动汇率后,英镑开始以不变的含金量为基础确定对美元的比价。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贬值后,英镑兑换美元的新的官方汇率升值为1英镑兑换2.6057美元。实际汇率可在1英镑兑换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内浮动,波幅为4.5%左右。

1973年3月19日,西欧八国组成联合浮动集团,英国未参加,继续单独浮动。翌年1月,英镑实际汇率制成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同年,英镑区缩小,仅包括英国、爱尔兰、开曼群岛和海峡群岛。英镑发行的黄金准备至少相当于26.5亿英镑以上。

1990年10月8日,英镑加入欧洲货币体系,其对货币体系内各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为6%。

1992年9月16日,英国宣布英镑暂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2013年2月22日穆迪信评公司正式宣布调降英国债信评级,由Aaa降至Aa1,继2011年的美国、2012年的法国之后,如今调降轮到了英国。这是英国首次失去高级评级机构的最高评级。其实,穆迪早在2012年2月就将英国主权和央行的评级展望由稳定降至负面,历经一年的观察,终于正式出手调降。回顾穆迪于1978年3月授予英国政府债券Aaa最高评级,标准普尔与惠誉都给予英国AAA最高评级,但后两者对英国的评级展望均为负面,估计他们亦将重新评估英国。

穆迪总结此次降调评级的关键动因有三;首先是英国中期增长前景持续疲弱,穆迪预计,今后五年都将持续疲弱增长。其次,中期增长前景有限对政府财政整顿方案形成挑战,这将持续到下届国会。最后更糟糕的是,英国债务高企且还在不断增加,政府资产负债表消化能力逐渐恶化,而这种形势在2016年前不可能扭转。

2016年10月18日,外媒:英镑贬值,中国游客在伦敦消费飙涨300%。 

2016年,英格兰银行日前宣布为纪念泰特美术馆收藏闻名于世的透纳《自画像》,将于2020年发行印有英国伟大画家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J.M.W. Turner)头像的20英镑面值纸币。 

2019年7月15日,英格兰银行行长马克·卡尼在展示新版50英镑纸币,艾伦·图灵登上英国50英镑新钞。英国广播公司称,面值50英镑的新钞将于2021年底进入流通。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9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发布公告,提醒民众尽快将手中面值20英镑和50英镑的纸质货币换成新版的塑料材质货币。在2022年9月30日之后,商店和其他企业都不得用纸质英镑进行交易,不过英国银行客户仍可将纸币存入账户。 

2022年9月,在英国女王去世后,英国央行表示,印有女王头像的纸币仍然是法定货币。 

汇率

1英镑GBP=8.95人民币元CNY

1英镑GBP=10.75港币HKD

1英镑GBP=1.17欧元EUR

1英镑GBP=1.38美元USD

1英镑GBP=152.8日元JPY

1英镑GBP=1.73加元CAD

1英镑GBP=1.85澳元AUD

1英镑GBP=1.98新西兰元NZD

1英镑GBP=1584.74韩元KRW

1英镑GBP=45.12泰铢THB

1英镑GBP=38.79新台币TWD

1英镑GBP=69.07菲律宾比索PHP

1英镑GBP=5.8马来西亚林吉特MYR

更新时间:2021.7.13

纸币

截止2017年,英镑流通纸币有5英镑、10英镑、20英镑与50英镑四种。

英镑纸币主要由英格兰银行发行。截止2017年的流通的英格兰银行版纸币分为5英镑、10英镑、20英镑与50英镑四种。此外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地区也有多家银行同时发行英镑,但设计图案与面额配置各不相同。在国际上,英镑的结算上普遍只承认英格兰银行版本。在我国,外币兑换银行也不兑换且不接收除英格兰银行以外其他各银行发行的英镑。英格兰发行的英镑在新版发行后,普遍情况下旧版的同面值英镑会在不久后停止流通。但英格兰银行则无期限地接受民众用旧版纸币兑换成新版纸币。即使几百年前发行的英镑,英格兰银行也会在确认其为真币的情况下无条件兑换为新版纸币。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当时的英国纸币类似于近年来的支票,并无固定面额。从1793年开始,英格兰银行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开始逐步发行带有固定面额的纸币,但当时面额种类繁多,在19世纪中期开始英格兰银行开始减少纸币的面额种类,逐步形成了固定的面额体系,但最大面额仍然十分巨大。当时的英镑纸币的设计均为在一张做好水印防伪大白纸上单面单色印刷文字与图案,背面均为空白,既没有图案也没有文字,且正面图案设计各面额都极为相似,而防伪则仅靠纸币的通篇水印图案来担当。这种单一的设计在1928年随着双面彩色印刷版本的10先令和1英镑的发行而被打破。这种最初发行的双面彩色版本的10先令和1英镑纸币则是A序列纸币。A序列仅有10先令和1英镑两种面额,而1英镑以上面额的纸币则依然是最初的白色英镑。

二战时期,1930年代末,纳粹德国利用集中营的犹太囚犯经过了几年的集中研制最终攻克了当时白色英镑的防伪技术,并大量生产,最终英国市面上流通的近三分之一纸币均为纳粹版伪钞,史称“伯恩哈德行动”。为防止纳粹继续制造假币,英国政府于1940年起对A序列两种面额的英镑进行调色改版,并在其中加入了一根金属防伪线,当时的英格兰印钞厂总经理为斯坦利.张伯伦,因此该防伪线被称为“张伯伦线”,这也是世界纸币史上第一次在纸币中加入金属防伪安全线。1945年,英国政府停止了所有5英镑以上面额纸币的流通,当时英国市场上流通的纸币最大面额为5英镑。而英国政府亦对5英镑纸币进行了防伪技术提高,在其中也加入了金属防伪安全线。

二战后,英格兰银行于1948年6月恢复发行战前版A序列的两种面额纸币,这两种纸币没有安全线,于战前版A序列的两种纸币几乎无异,只能通过钞票标号来辨识。1948年9月,英格兰银行重新在A序列的两种纸币中加入安全线。这四个版本的A序列纸币都被视为合法货币一直到它们在1962年退出流通。

1957年,英格兰银行发行了新设计的双面彩色印刷的5英镑纸币,这种5英镑纸币即为B序列英镑,且B序列英镑仅有5英镑一种面额。1961年,英格兰银行将白色版5英镑纸币停止流通,从此结束了发行了发行200余年的白色英镑历史。

1961年,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C序列英镑,并在该版本中恢复发行了原本已经取消的10英镑面额。C序列英镑的四种纸币均采用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肖像。

1970年,D序列英镑发行,取消了10先令的纸币,恢复发行了20英镑纸币。1971年,开始发行D序列版本5英镑纸币。1975年,开始发行D序列版本10英镑纸币。1978年,开始发行平印版的D序列1英镑纸币,1981年,发行凹印版1英镑纸币。1980年恢复发行50英镑纸币。从1983年起,1英镑纸币逐渐被1英镑硬币所取代,1988年,1英镑纸币停止流通,从此以1英镑硬币替代。1984年,英格兰银行首先在20英镑纸币上使用开窗安全线,这是对开窗安全线的首次使用。10英镑和50英镑相继于1987年和1988年开始使用开窗安全线。从1987年起,5英镑纸币的全埋安全线宽度增加到1mm。

1990年起英格兰银行开始发行E序列英镑,5、10、20、50英镑分别于1990年、1992年、1991年和1994年开始发行。1994年,将E序列初版的除50英镑以外的纸币进行修订,修改了部分细节,使用了更深的墨色。

1999年起英格兰银行对E序列英镑的除50镑以外的其他所有面额进行更改设计,使用了更好的全息膜防伪。这版纸币被称为E序列再版。

2007年起,发行新版20英镑纸币,2011年发行新版50英镑纸币,这两种纸币即为F序列。

2016年9月起,英格兰银行发行了新版5英镑塑料钞,这也是英格兰银行历史上首次发行塑料钞,此后,2017年9月推出了新版的10英镑塑料钞,2020年2月发行新版20英镑塑料钞,2021年6月发行新版50英镑塑料钞。此四种塑料钞为G序列。

英格兰银行2017年计划于2020年开始发行新版的20英镑塑料钞。

2019年10月10日,英国央行英格兰银行公布了新版20英镑的设计,为纪念英国当代画家威廉·特纳的艺术成就,钞票将在背面使用他的肖像。新版20英镑纸币将于2020年2月20日首次发行。 

票样

白色英镑

正面均为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背面均为空白,无任何文字与图案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此版本背面均为空白)

1英镑

发行时间:1797年3月2日

停用时间:未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5英镑(战前版)

发行时间:1793年

停用时间:1946年3月1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5英镑(战后版)

发行时间:1945年

停用时间:1961年3月13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10英镑

发行时间:1759年

停用时间:1945年4月16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20英镑

发行时间:1725年

停用时间:1945年4月16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50英镑

发行时间:1725年

停用时间:1945年4月16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100英镑

发行时间:1725年

停用时间:1945年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与说明文字

1000英镑

发行时间:1725年

停用时间:1945年

A序列英镑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10先令

发行时间:1928年11月22日

停用时间:1962年10月29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纹饰

面额、纹饰

10先令(战时版)

发行时间:1940年4月2日

停用时间:1962年10月22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纹饰

面额、纹饰

1英镑

发行时间:1928年11月22日

停用时间:1962年5月28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纹饰

面额、纹饰

1英镑(战时版)

发行时间:1940年3月29日

停用时间:1962年5月28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坐像、面额、纹饰

面额、纹饰

B序列英镑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5英镑

发行时间:1957年2月21日

停止流通:1967年6月27日

不列颠尼亚女神、圣乔治屠龙

狮徽

C序列英镑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10先令

发行时间:1961年10月12日

停用时间:1969年10月13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不列颠尼亚女神

1英镑

发行时间:1960年3月17日

停用时间:1979年5月3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不列颠尼亚女神

5英镑

发行时间:1963年2月21日

停用时间:1973年8月3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不列颠尼亚女神

10英镑

发行时间:1963年2月21日

停用时间:1973年8月3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狮徽

D序列英镑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1英镑

发行时间:1978年2月9日

停用时间:1988年3月1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1642-1727)

5英镑

发行时间:1971年11月11日

停用时间:1991年11月29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新西兰总督威灵顿公爵(1769-1852)

10英镑

发行时间:1975年2月20日

停用时间:1994年5月20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国护理学先驱弗洛伦丝·南丁格尔(1820-1910)

20英镑

发行时间:1970年7月9日

停用时间:1993年3月19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位于西敏寺诗人角的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塑像

50英镑

发行时间:1981年3月20日

停用时间:1996年9月20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建筑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1632-1723)

E序列初版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5英镑

发行时间:1990年6月7日

停用时间:2003年11月2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发明家乔治·斯蒂芬森(1781-1848)

10英镑

发行时间:1992年4月29日

停用时间:2003年7月3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

20英镑

发行时间:1991年6月5日

停用时间:2001年2月28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物理学家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

50英镑

发行时间:1994年4月20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英格兰银行第一任总裁约翰·霍布伦(1632-1712)

E序列再版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5英镑

发行时间:2002年5月21日

停用时间:2017年5月5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慈善家伊丽莎白·弗雷(1780-1845)

10英镑

发行时间:2000年11月7日

停用时间:2018年3月1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

20英镑

发行时间:1999年6月22日

停用时间:2010年6月30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1857-1934)

F序列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正面

背面

20英镑

发行时间:2007年3月13日

停用时间:2022年9月30日 [7]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1723-1790)

50英镑

发行时间:2011年11月2日

停用时间:2022年9月30日 [7]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工程师马修·博尔顿(1728-1809)、詹姆士·瓦特(1736-1819)

G序列英镑

面额、发行时间、退出流通时间

5英镑

发行时间:2016年9月13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首相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

10英镑

发行时间:2017年9月14日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小说家简·奥斯丁(1775-1817)

20英镑

发行时间:2020年2月20日

伊丽莎白二世

画家特纳(1775-1851)

50英镑

发行时间:2021年6月23日

伊丽莎白二世

阿兰图灵(1912-1954)

硬币

旧版英镑

发行时间为1982年至2008年

硬币正面均为英国伊莉莎白二世各时期的侧面像。反面图像依面值变化。

1便士硬币:亨利二世国王勋章,为带铁链的城堡吊闸上饰以皇冠。它最早出现于亨利七世银币的中央,后来用在半便士银币和3便士铜币上。

2便士硬币:威尔士王子勋章,为三根鸵鸟羽毛插在冠状头饰上。在查理一世时期,此图案出现于银币1便士、半便上的背面。

5便士硬币:苏格兰徽章,为带两片枝叶的苏格兰蓟托着一项皇冠。蓟花是苏格兰的象征。自詹姆士六世起,不少苏格兰硬币都采用此图案。

10便士硬币:大布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徽的一部分,为一只戴皇冠的雄狮。乔治四世时期的先令和6便士上首次出现此图案。

20便士硬币:戴王冠的玫瑰花饰。玫瑰是英国的国花,且象征都铎王朝。

50便士硬币:大不列颠女神,她戴头盔,左手握着橄榄枝,右手握着三叉戟。该图案首次出现于1672年发行的半便士和四分之一便士铜币上面。

1、2英镑图案随年份变化。

新版英镑

2008年开始发行,1便士、2便士、5便士、10便士、20便士和50便士都附有英国国徽盾牌徽章的一部分,可以把币拼起来组成完整图案,唯独是1英镑那个附有完整的盾牌徽章。每款硬币另一面则是传统的英女王头像。

2017年起,开始发行新版的12边形的1英镑硬币。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7年10月8日报道,自本月15日起,旧版的圆形1英镑将不再作为法定货币流通。

流通地区

英镑是英国官方货币。英镑在欧元被采用后,成为历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货币。占全球外汇储备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欧元之后。英镑是第四大外汇交易币种,在美元、欧元、和日元之后。虽然英镑和欧元没有固定汇率,然而,英镑和欧元之间经常存在长期的同步走势,虽然2006年中期以来这种趋势已经减弱。对通胀的担心导致英国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时候调整利率,英镑兑欧元也达到2003年1月以来最高价格。人们预计2007年利率仍然会上调。2007年4月18日,英镑兑美元创26年新高,已经突破2美元的水平,这是自1992年以来的第一次。

由于英镑的国家象征意义,使得用欧元取代英镑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国公共部门的争议。苏格兰保守党宣称,欧元的采用意味着本地特色钞票的终结,因为欧洲央行不允许成员国或是下一级别政府设计钞票。苏格兰国民党也不认同采取单一欧洲货币,因为他们认为一个独立的苏格兰应该有本国的特色货币,它的政党政策中包括进入单一货币体系。

英镑兑其他货币英镑可以在全世界的外汇交易市场中被买卖,它的价值相对于其他货币是波动的。历史上,英镑一直是最有价值的基础外汇品种。

发行机构

英格兰、威尔士

根据1844年的“银行条例”,英格兰银行具有独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发行纸币的权力。

苏格兰

苏格兰银行(Bank of Scotland)

苏格兰皇家银行(The Royal Bank of Scotland)

克莱斯戴尔银行(Clydesdale Bank)

北爱尔兰

爱尔兰银行(Bank of Ireland)

第一信托银行(First Trust Bank)

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

阿尔斯特银行(Ulster Bank)

英国王室属地

根西岛政府

泽西岛政府

马恩岛政府

影响因素

Bank of England(BOE)英国央行。从1997年开始,BoE获得了独立制订货币政策的职能。政府用通货膨胀目标来作为物价稳定的标准,一般用除去抵押贷款外的零售物价指数(Retail Prices Index excluding mortgages,RPI-X)来衡量,年增控制在2.5%以下。因此,尽管独立于政府部门来制订货币政策,但是BoE仍然要符合财政部规定的通货膨胀标准。

Monetary Policy Committee(MPC):货币政策委员会。此委员会主要负责制订利率水平。

Interest Rates: 利率。央行的主要利率是最低贷款利率(基本利率)。每月的第一周,央行都会用利率调整来向市场发出明确的货币政策信号。利率变化通常都会对英镑产生较大影响。BoE同时也会通过每天对从贴现银行(指定的交易货币市场工具的金融机构)购买政府债券交易利率的调整来制订货币政策。

Gilts:金边债券。英国政府债券也叫金边债券。同样,10年期金边债券收益率与同期其它国家债券或美国国库券收益率的利差也会影响到英镑和其它国家货币的汇率。

3-month Eurosterling Deposits:3个月欧洲英镑存款。存放在非英国银行的英镑存款称为欧洲英镑存款。其利率和其它国家同期欧洲存款利率之差也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

Treasury:财政部。其制订货币政策的职能从1997年以来逐渐减弱,然而财政部依然为BoE设定通货膨胀指标并决定BoE主要人员的任免。

英镑与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关系:由于首相布莱尔(Tony Blair)关于可能加入欧洲单一货币-欧元的言论,英镑经常收到打压。英国如果想加入欧元区,则英国的利率水平必须降低到欧元利率水平。如果公众投票同意加入欧元区,则英镑必须为了本国工业贸易的发展而兑欧元贬值。因此,任何关于英国有可能加入欧元区的言论都会打压英镑汇价。

Economic Data:经济数据。英国的主要经济数据包括:初始失业人数、初始失业率、平均收入、扣除抵押贷款外的零售物价指数、零售销售、工业生产、GDP增长、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和服务业调查、货币供应量(M4)、收入与房屋物价平衡。

3-month Eurosterling Futures Contract (short sterling):3个月欧洲英镑存款期货(短期英镑)。期货合约价格反映了市场对3个月以后的欧洲英镑存款利率的预期。与其它国家同期期货合约价格的利差也可以引起英镑汇率的变化。

FTSE-100:金融时报100指数。英国的主要股票指数。与美国和日本不同,英国的股票指数对货币的影响比较小。但是尽管如此,金融时报指数和美国道琼斯指数有很强的联动性。

Cross Rate Effect:交叉汇率的影响。交叉汇率也会对英镑汇率产生影响。


谢选骏指出:英镑原来价值一磅银子,现在呢?四百英镑才可以卖到一磅银子。由此可见,三百多年,英镑贬值了三四百倍。不过这比美元还算是好的——半个世纪以前,一盎司的金币价值五十美元,现在可是将近两千美元了;换言之,贬值了四十倍。如果按照这个速度下来,三百年后美元将贬值多少倍? 但是英国钱币的阴阳两面,却是美国没有的,难怪英国的外交比美国更能体现“两头通吃”的特点。


谢选骏:老鼠的学生普京搞不清大老鼠和小老鼠的区别



《普京威胁升级战争,被逼入绝境的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危险》(ROGER COHEN 2022年9月22日)报道: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征召30万预备役军人,默认了俄罗斯的困境和一个统一的乌克兰的存在。


普京于周三发表威胁性电视讲话远不只是为了改变乌克兰战争举步维艰的进程。这场讲话试图将一场针对邻国的侵略战争转变为一场保卫受威胁“祖国”的战争,这一主题在深受爱国主义历史熏陶的俄罗斯人当中引发了共鸣。


普京的目的无非是改变这场战争对俄罗斯的意义,令整个世界面临更大风险。他明确警告西方——“这不是虚张声势”——试图削弱或击败俄罗斯可能引发核灾难。


普京挥舞着核武器,指责西方试图“摧毁”他的国家,并下令征召30万预备役军人,他含蓄地承认,他在2月24日发动的战争并没有像他希望的那样发展。他把乌克兰人描绘成“整个西方军事机器”的棋子。


他背离了在乌克兰全境实现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的最初目标,这让克里姆林宫关于战争正在按计划进行的牵强说法成为无稽之谈,并且无形中等于也承认了他一直否认的事实:一个统一的乌克兰民族和它不断增加的抵抗。

但普京走投无路的时刻也是他最危险的时刻。这是他艰苦的青年时代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当时他在列宁格勒的一个楼梯间里将一只老鼠逼到走投无路后,老鼠做出了愤怒的反应,他从这只老鼠身上学到了这一课。


“俄罗斯打赢了对拿破仑和希特勒的防御战,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普京现在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宣称这也是一场防御战,”《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内心世界》(Inside the Mind of Vladimir Putin)一书的法国作者米歇尔·埃尔切尼诺夫说。“这原本是一场侵略战。现在,它成了俄罗斯世界反抗西方肢解企图的防御战。”


按照普京的说法,那个充满了不可剥夺的俄罗斯特质的想象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他说,俄罗斯将支持乌克兰四个地区就是否加入俄罗斯即将举行的公投。乌克兰和西方谴责该公投是一场骗局,很可能是吞并乌克兰的前奏。


克里姆林宫已经发出信号,如果俄罗斯吞并了这些领土,乌克兰在东部和南部为夺回俄占领土而展开的反攻将被视为对俄罗斯领土的攻击,这样俄罗斯将有正当理由采取任何级别的报复行动,甚至包括核回应。


“如果我们国家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我们当然会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手段来保卫俄罗斯和我们的人民,”普京说。


这番讲话当然可能是虚张声势,尽管他对此予以否认,但也让西方面临一个从战争开始就存在于其政策中的两难境地:在不引发核对抗的情况下,对乌克兰的密集军事和后勤支持——实际上是除了北约地面部队之外的一切-——究竟能做到什么程度?


“我认为核威胁是虚张声势,但它给了普京一个恐吓西方的手段,并加剧了在提供武器装备方面存在的分歧,因为有些人现在可能认为这太危险了,”法国驻俄罗斯前大使西尔维·伯曼说。


普京在莫斯科发表讲话几小时后,拜登总统谴责其对欧洲的“公开核威胁”,称其“鲁莽”。他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讲话时表示,面对普京在乌克兰发动的“残酷、不必要的战争”,西方回应将会“明确、坚定、毫不动摇”。


“这场战争就是要扼杀乌克兰作为一个国家的生存权,”拜登说。他还表示,“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无论你生活在何处,无论你相信什么,俄罗斯的行径都应让你不寒而栗。”

随着战火愈演愈烈,边缘策略的博弈已经开始,美俄领导人都试图在策略上胜过对方。即使乌克兰及其西方支持者目前占据优势,这种优势也绝不稳固。

战争已经进行了七个月,它的解决方式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遥不可及,其影响也更为危险。也许自60年前的古巴导弹危机以来,美俄领导人从未如此明确地赫然面对核战争的危险。

正如德国总理肖尔茨所说,美国及其西方盟友一直在试图使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帮助乌克兰,“同时避免局势失控升级”。但如今事态升级的风险(可能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反而增加了,因为普京现在对什么是针对“俄罗斯境内”的打击可能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普京满怀愤怒和恶意,把乌克兰描绘成新纳粹分子的大本营,把西方描绘成“恐俄症”的巨大引擎。对于这个被他攻击的邻国,他的看法似乎和2月24日做宣战讲话时一样充满错觉。

他降低了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野心——因俄罗斯在基辅的失败和最近在东北部战场的挫折而动摇——但没有降低他对30年前苏联解体时俄罗斯蒙羞的执着。

周三,和今年2月一样,他错误地指责乌克兰当局对俄罗斯族人进行种族灭绝。他吹嘘自己的核武器比西方国家“更先进”。他对俄罗斯所面对的威胁提出了荒唐的指控。例如,他暗示“北约主要国家的一些高级代表关于对俄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就是核武器——的可能性和可接受性发表了声明”。

没有证据证明这一点。

普京“声称他必须采取行动,因为俄罗斯受到了威胁;但没有人威胁俄罗斯,除了俄罗斯之外没有人寻求冲突”,拜登说道。

这番话是在欧洲即将迎来严冬前夕发表的,通货膨胀和能源成本都出现上升。几天后,意大利将在周日举行大选,极右翼候选人焦尔吉娅·梅洛尼是最受欢迎的候选人。欧洲极右翼人士通常对莫斯科持同情态度,不过梅洛尼的立场似乎也在变化。

到目前为止,拜登在巩固西方团结方面一直卓有成效。不过,尽管拜登政府现阶段对与莫斯科外交缺乏显而易见的信心,但法国和德国仍在寻求与俄罗斯进行对话,法国总统马克龙周二在联合国的演讲中提到了这一点。马克龙说,他认为有必要进行对话,因为“我们寻求和平”。

在联合国,法国总统马克龙强烈谴责此次入侵——尽管他坚称自己可以在促成和平方面发挥作用。

不过,这并非不惜一切代价。马克龙的立场已经强硬起来。他描绘了一幅残酷的画面:由于俄罗斯“帝国主义”的侵略,世界徘徊在战争和残酷分裂的边缘。

他说,世界正接近“一个扩大的冲突时代,一个永久的冲突时代,在这个时代,主权和安全将由武力和军队规模决定”。他坚持认为,当务之急是那些保持中立的国家——显然指的是印度和中国等国——要大声疾呼。

“那些今天保持沉默的人,不由自主地、或以某种‘同谋’的形式,在为新帝国主义行为助纣为虐,”马克龙说。

俄罗斯试图重建苏联解体时失去的帝国,却发现自己正处于一个危险的十字路口。在多次遭遇军事挫折后,普京的处境比七个月前更弱了。


谢选骏指出:普京是老鼠的学生,因为他的人生重要一课是从老鼠那里学来的!但是,普京显然搞不清大老鼠和小老鼠的区别——大老鼠就是半尺多长的那种,小老鼠则只有一两寸长。


问题:

实验用的大鼠(rat)和小鼠(mouse)有什么区别?

1.它们是一个物种吗?有生殖隔离吗? 2.日常英语里mouse和rat也有这个区分吗? 3.生活中的老鼠耗子(家鼠?)也有这个区分吗?如果是其中一种的话,另一种的最初来源是哪?


回答:

题主没接触过动物实验,看了一个相似问题下的回答,知道了一些大小鼠在实验应用上的区别,比如小鼠基因和人的同源度更高,鼠体大小对实验操作的影响——

1.不是同一个物种。应该有生殖隔离。

mouse,学名Mus musculus,也称为家鼠、鼷鼠或小鼠。属于啮齿目,鼠科,鼠属,小家鼠种。

rat,学名Rattus norvegicus ,也称为褐鼠、大鼠。属于啮齿目,鼠科,大家鼠属,褐家鼠种。

可以看出两者之间同科不同属。

远缘杂交(distant hybridization)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动植物个体间的杂交,一般来说交配难以成功。


2.查了下牛津词典,

Oxford Dictionaries definitions (learner)

mouse:a small animal that is covered in fur and has a long thin tail. Mice live in fields, in people’s houses or where food is stored.

以及(In general use) any small mammal similar to a mouse, such as a shrew or vole.

rat:a rodent that resembles a large mouse, typically having a pointed snout and a long tail. Some kinds have become cosmopolitan and are sometimes responsible for transmitting diseases.

以及 a small animal with a long tail, that looks like a large mouse, usually considered a pest (= an animal which is disliked because it destroys food or spreads disease)


如果使用mouse形容人,A shy, timid, and quiet person(害羞、羞怯、安静的人)


rat: A despicable person, especially a man who has been deceitful or disloyal(虚伪的、不忠诚的)


所以主要区别在于:1.mouse指比较小的鼠,但也不限于鼠科,也指别的科比如田鼠。rat比较大。


2.在情感倾向上rat更让人讨厌,传播疾病,破坏家具等等。mouse比rat更高等,就相当于生活在地面上的老鼠和生活在阴沟里的老鼠吧。


3.个人认为耗子听起来更有破坏性。不知道科学上有什么区别。


百度百科:据《梁书·张率传》载,南朝齐、梁文学家张率性情宽厚,有一次派遣家僮给家中送去三千石米,到了家里一称,竟然少了一多半!

张率询问家僮为什么少了这么多,家僮回答道:“雀鼠耗也。”张率闻言大笑道:“壮哉雀鼠!”这些


麻雀和老鼠也太厉害了,居然消耗了一千多石米!不过张率笑过之后,并没有追究家僮的贪污行为。后来人们就把正税之外附加的钱粮戏称为“雀鼠耗”。“耗子”这个称谓中的“耗”即由此而来。民间出于对苛捐杂税的痛恨,因而把老鼠称作“耗子”,希望它们嘴下留情,不要“耗”得太多,以免“雀鼠耗”全都转嫁到百姓头上。


谢选骏指出:教给普京哲学的老鼠,显然是大老鼠Rat,它们较有攻击性,也不怎么怕人。而普京此前遇到的,显然是小老鼠Mouse,比较胆小怕人,所以走投无路的大老鼠把欺软怕硬的普京吓了一跳。这次乌克兰战争,普京的老毛病又犯了,以为乌克兰是只小老鼠,见了匪军就会四散奔逃。没想到乌克兰这次像普京的师傅一样奋起反抗,打得俄国匪徒四散奔逃了。这都怪普京太蠢了,学些一辈子老鼠哲学,到头来还是搞不清大老鼠和小老鼠的区别。

谢选骏:战争就是选种进化的基础


网文《人类社会结构进化的发动机——战争运作的底层逻辑》报道:


壹——为什么有战争?


公元前26世纪,即4500多年前,中华文明史上崛起了两大强悍部落,即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这两大部落为了争夺中原部落的统治权而发生了一场战争,史称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史籍中,后经司马迁“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等不辞辛苦地奔赴各地收罗材料和实地考察,在《史记·五帝本纪》中详细描述了阪泉之战的发生过程。


《史记·五帝本纪》曾曰: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以此得知,阪泉之战发生于神农氏时代末期。为了争夺生存资源,战争频繁,部落之间开始走向吞并。首先是亲属部落之间的联盟,然后是大部落联盟以武力吞并小部落联盟,再然后就有众多附属部落投靠,最后发展成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之间为争夺中原部落统治权的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


这是中国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第一场战争,它奠定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的基础,从此开启了中华文明史。


不仅仅是中华文明,连同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等号称世界文明的四大摇篮,都是以战争为开端而崛起。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战争史。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曾有一句名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充分描述了中国古代历史政权结构的更迭进程,而驱动这个进程向前的手段,便是战争。


矛盾斗争表现的最高形式与最暴力手段,这是战争的基本定义。


为何有矛盾斗争?因为要争夺生存资源。生物的本能是趋利避害,都是利己,都要为自己争夺生存资源,所以古往今来,包括人类在内的生物界所有生物,都在为自己而发动战争。


这是产生战争的根本原因,那么战争运作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


贰——战争的底层逻辑


战争的运作逻辑,从底层上讲,是组织结构的整合逻辑,正如上文所讲,正是这种整合逻辑,才推动了人类的政权结构向前演进!


我们往往常说,合作才能共赢,战争只能互损,合作与战争,好像是互相对立的概念。其实整个生物界没有绝对的全体合作,因为生存资源不是绝对无限的,所以不存在全体共赢。


生存资源要通过流动转移才能达到相对无限的能量循环,生存资源的流动转移,必然伴随竞争或者说战争的发生,这就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关系网。种群之间,战争不可避免。


狮子与鬣狗的战争


那么,为什么会有合作?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战争,牵扯到的生存资源往往最有限,因为个体的力量最有限。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为了更高概率地赢得战争,个体与个体之间,终于进化出了结盟的团体关系。这在生物进化史上,便是标志着群居动物的出现,包括人类最早的群居关系,其实都是由此而来。


团体是多位个体的结合体,具有更强大的力量,能更高概率地赢得战争,从而能获取到更多的生存资源,使得团体内的个体成员都能分配到生存资源。所以团体内的个体成员之间,便是一种合作关系,所谓的合作共赢,其实都是团体内的合作共赢。


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合作与战争并不是对立的概念,正是因为战争,才催生出了合作关系。而合作,又会催生出更大规模的战争。


个体组合成团体进行战争,团体为了更高概率地赢得战争,又会选择与别的团体合作,融合成更大的团体进行战争,这就像滚雪球一样,团体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规模也越来越大。


例如中华文明史上正式记载的第一场战争——阪泉之战,一登场便是两大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


因为战争的运作逻辑是组织结构的整合逻辑,所以战争能力的底层都是在拼各自的组织力,只要有战争,人类社会的组织规模就会越来越大,组织整合也会越来越严密,这也是人类社会的进化方向。所以组织力的两个关键要素,便是组织规模和组织整合。


叁——战争的组织规模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人类庞大规模的社会结构,是如何被战争组织起来的。


人类社会的结构组织,一开始是最小的部落单元,小部落之间通过战争吞并或者合作结盟,组合成大部落,大部落之间为了得到更强的战争能力,又通过频繁战争或者威慑兼并形成更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之间为了争夺人类文明区域的统治权,往往又要进行统一战争。一个文明区域的大一统,则是一个国家的形成。而一个国家要提高自己的战争能力,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再次扩充自己的规模,它要么是通过战争来吞并别的国家,要么是通过结盟来联合别的国家,这就是国际关系的形成,其本质上都是为了提高自己战争时的组织规模。


整个社会,便是通过战争而推动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层级结构组织,尤其是在古代社会,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往往是一个国家战争能力的极为重要因素。


例如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初期,整个天下的诸侯国估计有1000余个。那个时候的西周王室衰弱,无法整合天下秩序,缺乏上层管理的各个诸侯国之间为了争夺生存资源、抢夺地盘,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天下秩序混乱的问题。于是乎虾米被小鱼吃、小鱼被大鱼吃、大鱼又被鲨鱼吃,大家打得不亦乐乎,通过频繁的战争手段整合成后来的战国七雄。战国七雄之间又是一场血拼,最后成为统一天下的大秦帝国。


反过来想,如果春秋初期的1000余个诸侯国一片和气,谁都没有扩充战争能力的需求,没有任何战争,更大规模的团体组织根本就不会形成,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大秦帝国。当然,生存资源的有限性,必然会使得战争发生,只要有战争,人类社会的组织规模只会越长越大。


肆——战争的组织整合


但是一个国家的组织规模越大,它的战争能力就会越强吗?


答案是否定的,战争能力不仅取决于组织规模,还取决于组织内严密的整合力。一个战争团体内的所有成员如果能整合成一股力量集中向一个方向冲击,这个团体的整合力便能达到最高,战争能力就能发挥到最高。


从狭义上讲,战争团体的整合能力指的是军队的整合能力。历史上总有一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说的便是规模更小、但整合能力更强的军队,能够战胜规模更大、但整合能力更弱的军队。


这其中的原理并不复杂,整合能力更强的军队能够集中自己的力量,在局部地区形成优势兵力,而整合能力更弱的军队,虽然总体规模更大,但总是被分裂成几股力量,被敌人各个击破。


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便是其中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公元前389年,秦国50万大军与魏国5万军队对战。就军队规模而言,秦军以十倍优势碾压魏军,但秦军的50万大军全是军心涣散、装备落后、组织松散的“农民”大军,而魏军则是士气高涨、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5万“魏武卒”,5万“魏武卒”训练有素,合成一股力量犹如一把尖刀插入破绽百出的秦军阵营,反复冲杀,犹如无人之境,杀得50万大军土崩瓦解,死伤无数。


从广义上讲,战争团体的整合能力,指的则是团体的内部组织治理能力。上升到国家,则是国家的内部组织能力。


当统一天下后的中央王朝没有了继续扩充组织规模的需求后,就得在内部提高组织的整合能力,持续维护国家组织的战争能力。


如何维护?发展军事?


不要把战争能力跟军事能力划上等号。军事能力仅仅只是军队的发展能力,军队需要国家的后勤保障,国家则需要全体国民来供养,国民则需要制度和文化来凝聚民心。


一个国家的军事代表着国家的战争执行能力,一个国家的经济代表着国家的军事后勤能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则代表着国家的国民认同能力。


军事需要经济来支撑,经济需要国民来运营,国民又需要文化来凝聚。诸多要素严密地整合在一起,才能给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只要其中一环缺失,国家的战争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历史上的大秦帝国,虽然军事能力强悍,秦始皇在军事上也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文化,被征服的六国百姓在心里面并不认同秦王朝,秦王朝这个超级团体的内部整合能力其实极差,在秦始皇死后,整个国家迅速崩塌,天下又陷入了乱战的局面。


历史上的西汉初年,几乎是中国历史上最穷的时期,国家经济极为落后,国民普遍贫穷,社会物资极度匮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盖藏……”,国家的战争能力同样跟不上来,建国不过两年就发生了“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围困于白登山,属于国家层面的奇耻大辱。之后西汉王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这才使得国家的经济能力大大提高,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的战争能力大大提高,以致远征河西走廊,驱逐匈奴,达到“汉武盛世”。


历史上的两宋王朝,虽然经济能力发达,但国家实行“重文抑武”的国策,造成国家军事能力羸弱,国家整体战争能力大大下降,外患极为严重,被辽国、西夏、金朝和蒙古势力轮流欺负,历史上的屈辱度堪称最高,最终被灭国。


国家扩大规模,以严密的社会结构整合国民,凝聚全体国民的力量发展经济,进而建设军队,发展国防力量,本质上,都是为了备战。


一个国家的战争能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的生存能力,也是全体国民的生存能力。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战争的本质,便是生存。


谢选骏指出:上文只从“国家和阶级斗争”的角度看待战争,而缺乏人类学的分析,显然是马裂主义的余孽。人说“人类是所有动物中最能屠杀同类的物种”,我看“战争就是选种进化的基础”——因为“人类也是所有动物中最能进化自己的物种”。这两者的共同基础,就是“战争,就是选种进化的基础”。换言之,只有杀掉同类,才能完成有效选种的使命。


《战争是人类进化的必然产物》(时沙之末)报道:


很多人认为人类是爱好和平的种族,这可是个错的离谱的结论,人类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战争的缺席,古老的封建社会动辄几十万人的死亡,而且此后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战争中死亡的人口也逐渐增长,直到最近一个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死亡人数达几千万之巨。


过去的人类生存十分依赖于自然气候,好的年份可以丰衣足食,一旦灾年就会饿殍遍野,不得不背井离乡。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群体的生存,为了不饿死,发动战争掠夺其他的群体使自己活下去是必然的行为。


更何况,在猿人时代,膨胀的人口使整个人类种族都陷入了食物短缺的危机,没有农业和畜牧业的原始人类食物来源固定,食物短缺的解决办法除了开拓新的猎场外,就是通过优胜劣汰来消减多余人口,也就是发动战争,通过杀戮来选出最适合生存的族群。


从人类向外迁徙的速度就可以看出人口膨胀的速度之快,人类几乎是没怎么犹豫就一鼓作气的占领了除南极洲以外的各个大洲,没有哪个物种真正喜欢陌生的环境,虽然生物在寻求变化,不断的改进自身,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都会把变化稳定在可控的范围内。智人在科技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大肆向未知的土地迁徙,只因为同坐以待毙相比,冒险有了更大的收益。


此后,在突进各个大洲的过程中,将各种大型动物一扫而光,随着人类的脚步的前进,陆地上的大型动物几乎顺序灭绝也许就是因为食物短缺产生的对于食物的狂热,见啥吃啥,而肉多可以供更多人食用的大型动物自然是首选的对象。


此后进入农耕社会,人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食物的问题,但是战争的本能已经在基因中根深蒂固。人类依然热衷于战争,喜欢掠夺其他群体和破坏其他的群体的建筑。也许从猿人时代发展而来的古人类的基因深处认为,任何周围的邻居都会因为人口的膨胀而发展成为潜在的敌人,不过农业使得人口渐渐定居,并且有了无法移动的财产,侵略行为可能会招致报复,固定财产越多,战争的收益会逐渐降低。有产者更希望可以保持一种互不侵犯的契约而安居乐业。直到有天灾人祸,财产和食物匮乏之时,便再次发动战争,掠夺其他的群体来解决自己的生存危机。


现代的人类依然具有战争的本能,很多人毫不掩饰自己对于战争的向往。表现为相邻村落的敌视,以及对于其他国家的敌意。


大概每个小男孩都有一个将军梦或者武侠梦,喜欢力量、喜欢侵略、喜欢战争,即便他们并不清楚战争意味着什么,这种基因里携带的本能无时无刻的体现在行为和思想中。而且从各类游戏可见端倪,同战争、杀人有关的游戏依然是最多的、最火的游戏。男性在种种杀人游戏中获得了无法替代的快感,并十分的痴迷于其中。


且人有破坏非小群体拥有的公共设施的本能,便是一种战争中破坏敌对势力建筑的本能遗留。所以部分以本能行为为主导的现代人依然难以克制该行为的冲动,越是落后的地区,公共设施的损坏越是严重。


人不容许其他个体有任何不利于自己的言辞,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由于过去群体本能强,个体同群体的利益绑定,这种自我维护的本能也会体现在群体上,那就是不容许任何人讲出不利于自己所在群体的言论,即便是否定事实。


维系一个稳定强大的群体需要坚定的信仰,需要对于自己国家的崇拜,当敌国入侵的时候,群体内的个体需要做的是不计代价的予以反击,而非理智的分析实力对比和保全自己的生命。


所以人类产生了追求荣耀和自我牺牲的本能。战争并非数学,二大于一,两万大于一万五,古代的战争除了人数、装备、训练和策略外,士兵的勇气和信念同样是很大的导致胜利的因素,所以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等策略会产生绝处逢生的效果。尤其在实力相差不大的两只军队中,总是更拼命的一方会获胜。


这也导致过去的战争非常讲究师出有名和战前的演讲,在于激发战士的情绪,激发战士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杀掉敌人的决心,这样的军队才是极具战斗力的。就近代而言,中国志愿军在装备严重落后、补给供应不上的情况下,在朝鲜半岛战胜了装备精良,拥有便捷补给的联合国军。这样不可思议的战争结果同样是一种不怕牺牲的勇气和自我奉献的信念带来的。


战争是人类保全自己族群或者壮大族群的必要手段,个体为族群奉献来提高自我基因的繁衍。


人性没有绝对的善恶,都是为了生殖的利益做出最优的选择,如同饥饿时会猎杀兔子,因为畏惧而躲避老虎一样,在生存危机到来的时候,唯一的人性就是生存下去。所以在过去无数的岁月里,那些不发动战争的种族早已被淘汰了,在过去粮食产量有限、存储能力有限、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形下,一旦出现自然灾害对于族群来说就是灭顶之灾,可以选择任由族群衰弱被其他族群消灭,也可以选择发动战争,掠夺粮食和物资、甚至以此消减多余人口来度过灾难。那些无度的发动战争的族群也被淘汰了,大多数战争的损失大于回报,且树立越多的敌人也会面对越多的报复。


人类通过学习、发明、创造,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战争和掠夺却不能。


竺可桢根据资料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发现这份气温变化曲线同中国朝代的变迁有极大的相关性。每当出现气候异常,温度大幅下降就会出现叛乱和朝代的更替,而非常巧合的是,这份气温变化曲线同样和地球上其他同时代的国家的更替有很大的相关性,就不能仅仅用巧合来描述了。所以国家需要有强大的武力来震慑他国,甚至是必要的情形下发动战争。以此来使国家生存,以此来使民众安居乐业。


但是现代的生活产生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人类足以应对灾难,足以解决生存所需,不再需要通过战争来保全族群。在生存压力较小的前提下,冒生命的危险发动战争是不明智的。


更何况,因为自我意识对于本能的抑制作用,人类的生育意愿越来越低,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下降的负增长,这样的国家更加不会有发动战争的意愿,甚至会极力的避免战争,以维护自身的利益。所以在当前的情形下,一个国家的民众对于战争的需求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条件可以进行判断:一、民众生活水平的高低,基本的生存越是受到威胁,越是无法解决温饱,竞争越激烈,其中个体越会倾向于通过战争,通过武力来解决自己的问题;二、人口的增长率,生产力的提高使得群体需要更多的人口进行基础的建设,最初的人口增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当单位土地上的人口饱和后,随着人口的增加会产生生存资源的竞争,从而使的很多个体出现生存和繁衍的压力。因为人口饱和产生的危机,对于国家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外部矛盾来解决,假如战争胜利了,就可以获取利益,假如战争失败了,在战争中消耗的人口也可以暂时性的缓解危机;三、群体范围内的自我意识的强弱,自我意识弱的群体依然会把繁衍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项,那么对于群体而言,最佳的生存策略依然是多生多育,全力发展使国家强大,然后通过战争获取更多的土地资源,淘汰掉其他的群体,使自己群体内的基因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而自我意识强的群体会克制本能,更强调自我的生存体验,从而减少负担极重的生育,导致人口增长有限,同时在对于自我生命体验的诉求下,更加的不可能发动战争,以生命为代价来进行赌博。


当然,战争的意愿根本还是在于是否可以获得胜利,是否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所以未来战争的要素依然在于人口和军事实力,以及两种意识形态的博弈。主张自我体验的自我意识强的国家和主张繁衍任务的本能意识强的国家之间的博弈。


但是这两种文明的形态都是不成熟的。从科技发展的角度看,自我意识的提升是趋势,但是从繁衍的角度看,国家出现人口下降是违反生存本能的,同样没有未来。


从中国的情形而言,人口增长获得控制,经济稳定发展,生活水平也渐次提高,但是贫富差距大,意识形态参差不齐,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对于战争的诉求,部分个体绝对的反对战争,而部分个体依然有很强的战争欲望。


但是理性和本能之间总会找到一个平衡,战争是一把挂在墙上的剑,是动乱中的利刃,也是和平时期的威慑,是不轻易出鞘,也是不可或缺的。(编辑于 2018-08-14 22:57)


谢选骏指出:上文主要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角度看待战争,而缺乏社会生物学的分析,显然是马裂主义的余孽。其实,战争无时无刻不再进行——股市、楼市、经济战诚然都是战争……但是求偶战、选举战、法律战甚至比赤膊上阵的军事战更为普遍!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选种和进化。当然,进化的结果并不总是很好的,例如,人类的大脑在最近三千多年就呈现了萎缩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帝国的屠杀所致,因为帝国需要驯服工具,而非自由思考的个体。而帝国的兴起,正好是三千年左右。

谢选骏:诺贝尔奖黔驴技穷

《美诺贝尔奖得主:从未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对手》(凤凰网 2024-05-01)报道: 日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专访。该专访文章于4月29日发布。 谈及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时,斯蒂格利茨指出,问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