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1月25日星期四

谢选骏:逆贼朱棣的猪崽延恩侯

《朱元璋的不肖子孙,清朝灭亡后仍效忠溥仪,因为贫困竟盗掘十三陵》(权力的游戏 2022-05-09)报道:


康熙元年(1662年),随着永历帝朱由榔在昆明遇害,明朝正式覆亡,但民间“反清复明”的运动却并未因此消失,除部分依附于台湾的郑氏集团坚持抗清外,更多的人则是打着“朱三太子”(崇祯帝第三子)的旗号,不断地发动对清朝的反抗活动,让清廷头疼不已。


雍正帝即位后,“反清复明”的情绪依然浓厚。在这种情况下,雍正帝思虑再三,觉得与其让真假难辨的“朱三太子”闹下去,倒不如豢养一个听话的明朝皇室后裔,让他来承认清朝的合法性,岂不是就能堵住天下悠悠众口?雍正帝想到便做,最终选中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简王)的后裔、时任宣化知府朱之琏,册封他为承恩侯。


在清朝27等世爵(主要授予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不同于满、蒙两族的宗室爵位)中,承恩侯属于一等侯爵,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事宜。然而,承恩侯不能穿戴明朝衣冠,不能使用明朝正朔、祭礼,且必须得到向有关部门的批准后,才能履行祭祀的职权。与此同时,承恩侯每年仅能得到俸银610两、俸米305石,待遇标准也远不及元朝之前的亡国君后裔。


虽然承恩侯并无实权,所享受的待遇标准也不高,但它毕竟属于世袭爵位,在身份上属于旗籍(汉军正白旗),每年还能领取俸银、禄米,对于朱元璋碌碌无为的后裔们来讲,还是充满巨大的诱惑,因此,围绕着爵位的继承,朱之琏的子孙们还进行过数次争夺。从雍正二年(1724年)朱之琏开始受封,到1929年朱煜勋被取消爵位,先后有12人担任过延恩侯。


在将近200多年的时间里,历代承恩侯作为“吉祥物”,基本上还能得到清廷的礼遇,然而随着满清覆亡、民国建立,以废帝溥仪为首的逊清小朝廷自顾尚且不暇,哪里还有能力优待朱明后裔。在这种情况下,时任承恩侯朱煜勋虽然没有被取消爵位,但已经难以拿到足够的俸银、禄米,生计日渐艰难,最终竟沦落到衣食无着的窘境。


1924年,废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偶然间看到一份“宫门抄”(专用于公布朝廷内外大事的文件,即“邸报”),内容为“朱侯今天去明陵祭祖;延恩侯完成了祭扫明陵的使命,回来向皇上谢恩。”庄士敦大感惊奇,经询问后方才得知,“延恩侯”乃是朱煜勋,在清朝灭亡后依然从逊清小朝廷领取微薄的俸银,并履行祭扫明陵的职责。


庄士敦对朱煜勋深感好奇,便怂恿溥仪下旨召见后者,并对其进行近距离观察。溥仪见到朱煜勋后,只是勉慰客套一番,便打发他去见庄士敦,而经过一番攀谈后,朱煜勋给庄士敦留下朴实敦厚、礼貌自尊的好印象。出于好感,庄士敦希望将来能亲自拜访他,但遭到朱煜勋的婉拒,原因是自己的居处破败,不便接待洋国师,而这也是实情。


同年,溥仪被军阀冯玉祥、鹿钟麟等人赶出紫禁城,仓皇逃往天津避难,朱煜勋彻底失去经济来源。但即使如此,当朱煜勋得知溥仪“蒙难”的消息后,还是借钱坐车到天津去探望溥仪,并对他行三跪九拜大礼,申明效忠之意,庄士敦在目睹这略近荒诞的一幕后,不由得在日记中大发感慨。


五年后(1929年),生活难以为继的朱煜勋,不得不向南京政府申请救济,而内政部经过研究后,决定取消他的承恩侯爵位,而委以明陵保管委员的职务,月俸为大洋50元,并列入财政部预算。按照当时的购买能力,1元大洋可以买20斤米,以今日米价每斤3-5元计,50元大洋可购米1000斤,合人民币3000-5000元,仅够维持两人基本生活所需。


怎奈朱煜勋有老婆孩子,全家老小的吃喝拉撒全靠这点微薄的薪水支撑,实在是难以为继。朱煜勋没有一技之长,在愁苦无计之余,竟然伙同他人盗掘十三陵某位皇妃的坟墓,并将所得珠宝分赃。但是,盗墓案很快便被查清,内政部甚是愤怒,由此撤销朱煜勋的职务,时在1933年10月。


此后,内政部下令,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今北京市昌平区)管理,在陵区内设置专职的护陵警察,并抽掉陵户担任。从此,朱元璋的后裔正式退出历史舞台,而朱煜勋的下落最终也不为人知。回顾朱煜勋曲折坎坷、略显荒诞的一生,难免会让人生出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


谢选骏指出: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去说逆贼朱棣的猪崽,太太太抬举他她们了!我看让其做个延续满狗之恩的猪侯,正好合适。


谢选骏:为学术而学术就失去学术机构的认可了

《缅怀晓宏|陈朗:请君重作醉歌行》(时间社THiS 2024-01-18)报道:


编者按:2023年12月12日,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在美国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时年45岁。徐晓宏是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中国研究领域极具天赋的学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2000年以后出国求学一代中的杰出代表,也是时间社的主要发起人与领导者之一。为了弘扬他的学术遗产,时间社同仁将在中英文学术界组织和推动一系列活动,其中包括(但不仅限于)在公号的“缅怀晓宏”专题发布晓宏的文章和学术同仁的缅怀文章。


这篇纪念文章的作者是陈朗博士(晓宏夫人)。陈朗是耶鲁大学宗教研究系博士,哈佛大学神学院神学研究硕士。2019年她辞去在香港的教职随徐晓宏赴密西根,不久即遭遇疫情,长期工作亦无着落。2021年秋立志改行做心理咨询师,2022年春收到密歇根大学临床社工硕士项目录取,同时收到的是晓宏的癌症诊断书。


标题源自:《临江仙》(宋·叶梦得)


唱彻阳关分别袂,佳人粉泪空零。请君重作醉歌行。一欢须痛饮,回首念平生。

却怪老来风味减,半酣易逐愁醒。因花那更赋闲情。鬓毛今尔耳,空笑老渊明


如果有灵魂存在,晓宏一定会惊讶于朋友们对他的厚爱和高度评价。我也很惊讶,同时为他骄傲。我发朋友圈、感谢作者、转发给我的父母,希望他们终于彻彻底底地知道他们女儿二十年前的任性并没有用错地方。直觉告诉我,他会喜欢看到我这么做,他想让更多的人、让全世界知道他是怎样的人,怎样努力地成为一个完美的人,证明传说中的“凤凰男”不都是他们想的样子。这种“证明自己”的努力是不是贯穿他的一生呢?这真让人心疼。

然而我也知道我内心深处的“不明觉厉”。朋友们和他的灵魂交流让我嫉妒。我曾经也是多么地热爱哲学和理论。如果我们不结婚,我是否能更好地欣赏他的思想和行动?我想起小孩因为新冠停学在家的时候,我在家里疲惫不堪,他在网上挥斥方遒。国家、革命、现代性,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他和他的朋友们聊女性主义的时候,我心中冷笑。

我曾经跟我的心理医生说,嫁一个情投意合的人怎么可能幸福。你们想要的是同一个东西,但是总得有人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于是这就成了一个零和博弈。他越成功你越痛苦。我说现在我明白了,人如果要结婚的话,就应该和跟自己爱好不同的人结婚,比如如果你爱虚无缥缈、形而上的东西,就最好嫁/娶一个发自内心热爱管孩子、报税、理财、做饭的人。在资本主义社会混下去需要效率,而效率需要劳动分工。

我不知道有多少女人在她们杰出的伴侣最春风得意的时候,内心最痛苦地尖叫着。又有多少女人最终用“爱情”说服了自己,抵消了、忘却了心中的尖叫,保持沉默。

但晓宏不希望也不期待这种沉默。当他听到我内心的尖叫的时候,他绝对不会认为那可以被忽略或和他的成就相抵消。这是一个在男权的结构内,却要做一个女性主义者的男人——这真是一个尴尬的位置。这个位置对他的要求太高了,高得不切实际。男权的结构要他——恐怕也要我在潜意识中想让他——事业成功、养家糊口、挥斥方遒、广交豪杰,关心国事天下事,它甚至告诉他身体疼痛的时候忍着不去看医生。但同时,他也感受着、承担着我的痛苦,却无能为力。他可能没有好好想过,历史上的多数学术大师们背后恐怕不是殷实的家底,就是甘心情愿伺候他们、为他们奉献一生的女人们。可能在他心里,他自己永远是那个从浙江山村蹦跶到北大、又蹦跶到耶鲁的孩子,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以为凭着一颗聪明的大脑、刻苦努力,还有善良,一切皆有可能。

晓宏在去世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受洗礼成为基督徒。在他做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多次提到guilt(罪咎),而且对我的guilt似乎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不是很能理解,问他:如果这个问题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为什么不通过人和人的方式解决呢?当然患癌这个事本身足以让你皈依,但我们之间的事情与上帝有什么关系呢?他没有给我答案。现在想来,或许他已经累了,亦或许“我们之间的事情”的确超出了人和人的层面,本质上是个人和父权结构、资本主义学术生产方式的对抗和矛盾。

写到这里,我好像看到他对着我笑,说:有道理哦,你好像比我更社会学呢——然后抛出几个理论家的名字供我参考。

为什么你生前没有想到呢?你们社会学家不是最喜欢凡事归咎于“结构”吗?难道在这件事上你被“情”迷糊了头脑?

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觉得重要的东西,我不再觉得重要。我敬佩他对大问题的执着,但我也暗暗希望他能发一些水一点的文章,赶快把书出版,赶快评上终身教授,让生活变得从容、安定一点。2022年10月,他需要动一个被称作“手术之母”的十几个小时的大手术,简单说来就是把肚子打开,把能找到的肿瘤切掉,然后在腹腔里喷化疗药水,静置几小时,再清理、缝合。在手术前三四天,他最呕心沥血的文章被期刊拒绝了,而且是在他按照评审者的意见修改之后被同一个评审者拒绝的。他认定那个拒绝他的评审者知道他患癌的事情。*我陪他去附近的一个公园走走,天气阴霾寒冷,周围几乎没有人。晓宏在山坡上大哭起来。那是野兽一般的嚎叫。他说: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在任何会议发表这个研究,所有人都觉得特别有意思,但是他们就是不给我通过。我手足无措,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恨学术[体制]。还有一次文章被拒,发生在他做完化疗的当天,身体最虚弱的时候。

我们这一代学术工作者一直都被告知要tough(坚毅):“不用比谁发的文章多,先比比谁收的拒信多。”但有的时候,那疼痛过于残忍,残忍到让人怀疑是否必要。

在他去世前几周,他破天荒地表达了对学术的厌倦,说剩下的时间,他要为女儿写点东西。但我们谁也没有料到,“剩下的时间”比我们任何人估计得都要少。至今我没有找到任何他留给女儿的文字或影音。

12月9号他的同行好友们从美国各地来看望他,还说列了个问题的单子。那天早晨我问他我是谁,他说他不知道。我报出我的名字,他才明白了。朋友们到来之前,护士嘱咐我不要让他太累。我问他:你学术上的事是不是和罗毅(他系里的同事)交代得差不多了,这一队人的问题是不是都已经解答了,就不用再说了吧?他摇摇头说,这些是不同的问题。我只好心想,求仁得仁吧。当然,朋友们看到他的状态,并没有忍心拿出问题清单。他几天来目光渐渐涣散,眼神中有一种老人的天真。他看着围绕身边的朋友们,说你是张杨,你是龙彦,你是毓坤……然后看着我说:你,我不认识了。接着狡黠而天真地笑了,大家都笑了。他可能是在自嘲早晨的事吧。

9号晚上,当房间里只剩我们俩的时候,晓宏越来越频繁地自言自语,内容不是自己讲课就是主持别的学者的演讲,躺在床上翘着二郎腿,全程说英文,自信、潇洒,几天前开始变得含糊的口齿又一次清晰起来。我坐在一边泪如雨下。我知道一个强大而不可知的力量正在把他从这个世界夺去。我多么想和他说说话,哪怕是在他最后的想象里。他躺在床上,清晰而冷静地说:我们可以想一想如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解读韦伯。

后来晓宏甚至多次试图坐起来,甚至站起来。护士告诉我这是terminal restlessness。他恐怕是想起来和那要将他带走的力量搏斗。

第二天早晨,他终于安静了,睡着了,但从此不再能说整句话。护士给他输液的时候,他把我的手拉向他,轻轻咬我的指尖,我说你干嘛,他就继而亲吻我的手背。护士说,he is so sweet。我才从悲伤和几乎一夜无眠的疲惫中回过味来:也许他还知道我是谁,他可能真的在试图告诉我什么。

八月底常规化疗失效后,他曾经问我:你害怕吗?这个问题让我不知如何回答,因为什么答案似乎都不合适。十一月他受了洗礼后,我们在德州被告知没有任何临床试验可用时,轮到我问他:你害怕吗?他坚定地说:不怕。从住院到过世的十天里,晓宏几乎没有流过眼泪,即使他蜷缩在床上对我讲“我恐怕扛不过这几天”的时候。他过世那天的前夜,每当他似乎有一些意识,我就拉着他的手说尽好话。当我说到我会把孩子好好抚养成人,两滴泪水从他眼角滑落。这是他最后的日子里流的唯一的眼泪。

十二号上午,几日来持续阴沉的天空放晴了短短的一阵子。晓宏面朝窗子的方向。我想他一定感到了光明和温暖,决定向那个方向去了。

过去两年患癌的时光,他固执地自立着。我说我可以放下一切,脱产照顾他,他断然拒绝了。我说我来帮你研究临床试验,他说这个学习曲线很长的,他自己来就好了。除非万不得已,他拒绝让我陪他去外州看医生,在机场都用轮椅服务了,还执意要自己从机场开车回安娜堡,理由是坐着的时候是不疼的。那天我正好要做一个小报告,我说那个不重要,我不非要去,我去机场接你。然而他不同意。即使在他面临大幅度减薪的时候,他也不想动用一分我父母的退休存款,就想着自己怎么能接着工作而保持一些收入。

我想,这两年来,他是希望让我的新事业和他的癌症赛跑。我以前常常幻想我的毕业典礼,打定主意要腆着脸提名自己去做毕业演讲。我要用这种特别美国的、从前的他可能会嘲笑的方式,当着所有人感谢他,让他为我骄傲,让他的病痛不是枉然。他去世大概一周多以后,我决定重新开始跑步,因为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心情不错。跑着跑着忽然想到,他看不到我毕业了。我这个拿过不少貌似高大上文凭、对毕业典礼鲜有兴趣的人,竟然因为这样一个书呆子气的理由在操场上痛哭了起来。

在安娜堡,我和朋友们一起为晓宏选了墓地。墓碑将是朝东的——呼应他的名字,面向他最爱的公园,俯瞰那里苍翠的小峡谷。我们曾经在那里玩飞盘、遛狗、放风筝。以后也总会有密西根大学的年轻人们做同样的事情,年复一年。走在墓园里,我第一次注意到西人的墓碑——特别是那些古旧的——是多么的谦卑:只有名字和生卒年月。一些晚近的墓碑上会写:父亲,祖父,丈夫,等等。只有区区几个提到逝者的职业。也许在上帝或生死面前,所有这些只是虚妄。而肤浅如我,恨不得在碑上刻一个二维码,让所有好奇的路人都可以读到他的论文。

不少墓碑上都刻了两个名字,有的还缺一个年份等待填上去。有个墓碑上嵌了夫妇俩年轻时的黑白合影,真是一对美人。想想一起在黑暗中安眠,多么诱人。诱人得如同婚姻一般。

家父的一位朋友知道晓宏过世,发微信慰问。父亲回复时,按着传统的修辞,落款是他本人“率陈朗和外孙女敬谢”。我看到想了想,告诉父亲:你以后谢就好了,不需要“率”我们。我好像看到晓宏又对我笑了,似乎充满骄傲。他曾经的春风得意和曾经的病苦困顿,他的无能为力和爱的凝视,让我成了一个badass。他和我都知道,再没有人可以“率”我了。

是不是我在未来最好还是归于大海、山川?也许那样,我可以更好地爱你。

2023年12月27日初稿

2024年1月12日改订


*关于晓宏当时猜测谁是那个评审者,我的记忆或者对晓宏想法的理解不一定准确。我在十月的那天听他说的“按照评审者的意见修改之后被同一个评审者拒绝”和“评审者知道他患癌” 可能指的并不是十月被拒的文章,而是另一篇。然而和他主观的痛苦比起来,在这篇很个人的文章里,客观的事实似乎不那么重要了。


网民嚎叫:


1

读完真让人难过又自省。在男权社会背景下的学术生产体系里,去尝试理解(甚至谈不上身体力行)女性主义,这本身就构成一对基本的矛盾。对于一个有同理心但又有事业心的学人来说,事业越进步,这对矛盾就越不可调和。 对比很多同行悼文里天妒英才的叙事(和有意无意地强调“我”与逝者),这篇悼念里的愤懑、痛苦与和解很难不让经历家庭生活柴米油盐的人引起共鸣,无论是从男性本位的视角,还是试图换位思考(但又几乎不可能真正共情)的女性视角。 会想到张益唐的妹妹曾经写的一篇回忆文章。学术世界里的大文章大定理大发现往往是现实世界里对另一半(或者家庭的另一部分)探索自身可能性的剥夺,剥夺的形式或者含情脉脉或者不容置喙。 感谢陈朗的分享。告别的悲伤有多么重,回忆里的快乐与不快乐有多么珍贵,一个外人终归不会懂得。旁观者任何的安慰在这里都显得太轻飘飘。


2

所以女性最好找一个比自己略弱,弱的程度不至于让男方产生不安全感。同时男方又是很顾家的,这样婚后的生活很实惠。但是女性在择偶时,一般看不上这种男性。在认知上,女性择的偶不强,就会显得她很失败。她经常想,要是找一个比自己强很多的,又肯为自己奉献的男人多好!


3

陈朗女士从女性视角去看学术的体制与生命历程,理想与现实,家庭与事业,个人与结构的种种挣扎与困顿,心有戚戚。这一篇纪念晓宏的文字最令我动容,一方面敬佩与心疼女性的隐忍与坚强,一方面又难过与批判为什么要让女性如此隐忍与坚强?陈朗没有说太多自己的牺牲与苦痛,因为可与人说者只有二三,万重山走过也只是自己的,留下的诗篇是别人的。文中晓宏在山谷里的嚎叫令我心痛,而那一刻站在他身后看着他嚎叫却忍住不嚎叫的陈朗更令我心碎。想大哭一场。是的,是陈朗,不是晓宏夫人,不是徐太太,她有自己的姓名。晓宏走了,墓碑上虽没有他的论文二维码,但他的真知灼见赤子之心永远刻在朋友们的心上,走进人心和记忆的墓碑才是真正不朽的。作为晓宏的朋友,惟愿陈朗和孩子平安快乐顺遂地生活,也祝福她从此“率”自己向着她的大海与山川自在奔跑!


谢选骏指出:人若为学术而学术,就没有办法得到学术机构的认可了。


《徐晓宏:我在文研院的日子》(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2023-12-13)报道: 


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文研院第二期邀访学者徐晓宏,因罹患癌症,不幸于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2月12日10时在美去世,享年45岁。


徐晓宏1978年出生于浙江衢州,1996年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但其志趣很快转向社会科学,遂转系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2003年后,他前往美国圣母大学和耶鲁大学继续攻读社会学学位。2014年,他在获得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担任助理教授。2019年,他加入美国密歇根大学,担任社会学系和李侃如-罗睿驰中国研究中心(Kenneth Lieberthal and Richard Rogel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的助理教授,直至生命的最后。


徐晓宏教授被视作历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和中国研究领域极具天赋的学者,在过去二十年里,他致力于创建一个崭新的文化分析框架,以比较历史研究为锐器,探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社会变迁和政治经济的重大议题。他的多篇开创性研究论文发表在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等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知名英文期刊,并获得过美国社会学学会多个论文奖项。在他生命的最后三个月,晓宏还坚持修改发表了两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他雄心勃勃的著述,他致力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热忱,他的温和、睿智与勤奋,有待于学界更多朋友,在未来的岁月里加以思考、追认和纪念。


2017年春季学期,晓宏在北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担任邀访学者。用他的话说,这是“我在阔别北大14年之后回到了这个我学术旅程起点的地方”,并“得以依托文研院,重新浸淫北大的学术氛围。”驻访期间,他所深入思考的比较历史研究,为文研院注重的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对话和讨论,带来了活力,至今让我们印象深刻。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飘雪的燕园,在大洋的此岸与彼岸,我们,作为晓宏的朋友,沉痛哀悼他的离世。


徐晓宏(1978-2023)


2017年春,因为文研院的驻访机会,我在阔别北大14年之后回到了这个我学术旅程起点的地方。这14年中,尽管也常因为拜会师友而回过北大,但这一次,则是第一次长时间驻留,得以依托文研院,重新浸淫北大的学术氛围。这14年间,既有我个人的变与不变,也有北大的变与不变。


在我个人,促使我当年在北大从化学转读社会学的学术理想依然没变,那就是如何在社会理论的启发与现代中国的社会历史经验之间,开辟出具有生长性的思考路径。而变的,则是经历里更多学术与生活的沉淀。在学术上,我在美国十年半的学术训练和新加坡三年半的从教经验,使我对于比较历史与文化分析这一学术领域有了更充分的耕耘。而在北大,不变与变的亦很多。其中一个值得我庆幸的变化,就是有了文研院这个独特的平台,打破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里面的学科壁垒,促进学者们就基础性的大问题大意识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对话和知识生产。


在文研院驻访期间,我发表了以“比较研究的意义世界——一项宏观现象学的考察”为题的学术报告。基于我正在写作的一篇比较研究方法论的文章,我回顾了晚近在历史社会学领域中对于比较方法的主要学术争议,提出一个宏观现象学的视角,考察比较研究在学术群理论和意义建构中的作用,并总结了比较研究怎样能促进学术思想的创造力。文研院独特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群和学术氛围,为我的这项研究提供了最理想的环境,使我不仅可以得到社会学同行,还有其他学科特别是历史学和文学学者的启发,促使我完善自己的作品。除了我自己的报告,每周聆听其他来自不同领域的驻访学者的报告和参与其后的讨论,都能在思想的碰撞中,受益匪浅。


文研院活跃的氛围,也为我在其他议题上参与交流提供了机会。在此期间,我为“北大文研论坛”第三十期“大革命时期陕西革命运动之特殊性”,第四十二期“历史的解释及其可能”担任评议人。事实上,文研院的学术活动如此之丰富,以至于我常常要割舍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写作,为了不错过难得的机会;有时候甚至要在两个同步举行的活动中做取舍。


文研院一方面让我结识了很多新的志同道合的同侪,另一方面也使我跟曾经促使我走上学术道路的师友们有了更全面的讨论甚至有益的争论。另有一些邀访学者,譬如汉斯·约阿斯和法比亚尼教授,曾是在他乡遇过,而竟然因为文研院而在北大有了更深入的交流。


回溯驻访的这一段岁月,二院从春入夏,不知不觉间就从清风拂柳到蝉鸣不息,转眼就结束了。数了数,收获不少,但似乎又觉得错过了更多,只因为养分太富足,能带走的总是有限,这大概就是文研院不尽的魅力吧。


著作目录


文章:


1. Xiaohong Xu, Lyn Spillman, Political Centers, Progressive Narratives, and Cultural Trauma: Coming to Terms with the Nanjing Massacre in China, 1937-1979, Northeast Asia’s Difficult Past: Essays in Collective Memory, Palgrave-Macmillan, 2010.


2. Xiaohong Xu, Belonging Before Believing: Group Ethos and Bloc Recruitment in the Making of Chinese Communism,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2013.


3. Xiaohong Xu, Dialogic struggle in the becoming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Between elite conflict and mass mobilization, Critical Historical Studies, 2017. Sep.


4. 徐晓宏,《比较研究的意义世界:一项宏观现象学的考察》,《清华社会学评论》第8辑(2017年)。


5. Xiaohong Xu, Philip Gorski, The Cultural of the Political: Toward a Cultural Sociology of State Formation, Routledge Handbook of Cultural Sociology, Routledge, 2018.


6. Xiaohong Xu, The Origins and Growth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Movement, 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Asian History, 2018. 


7. Xiaohong Xu, Ivan PL Png, Junhong Chu, Yeh-Ning Chen, When things were falling apart: Tocqueville, Fei Xiaotong and the agrarian cause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2018.


8. Xiaohong Xu, Isaac Ariail Reed, Modernity and the Politics of Newness: Unraveling New Time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1966 to 1968, Sociological Theory, 2023.


9. Xiaohong Xu, The Misruling Elites: The State, Local Elites and the Social Geograpgh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ory and Society(待刊).


书评:


1. Xiaohong Xu, Book Review: China From Empire to Nation-Stat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015.


2. Xiaohong Xu, Book Review: State, ideolog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comments on Yiching Wu's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t the margins, Trajectories, 2015.


3. Xiaohong Xu, Book Review: China From Empire to Nation-State, written by Wang, Hui,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2015.


4. 徐晓宏,《大时代有暴风眼》,《读书》2017年第12期。


5. Xiaohong Xu, Max Weber on China: Modernity and Capitalism in a Global Perspective, Contemporary Sociology, volume 48, 2019.



对谈:


1. 宋念申、徐晓宏等,《华夏、诸夏与天下》,《清华社会学评论》2021年第2期。


2. 张扬、徐晓宏等,《历史中国的形成、构建与方法意义》,上海书评(2021年11月30日)。


3. 罗祎楠、徐晓宏等,《重思长时段历史研究中的社会科学方法》,《读书》2023年第11期。


译文:


徐晓宏译,《追忆阿兰·布卢姆》《亚历山大·科耶夫》《雷蒙·阿隆——最后一个自由主义者》,《巨人与侏儒:布鲁姆文集》,华夏出版社,2003年。



谢选骏指出:人为何一定要死了之后,才被承认悼念呢?因为死人是没有竞争力,对其他人不会有威胁的了。


《作家黄湘悼念社会学家徐晓宏:他的为人,亦狂亦侠亦温文》(《第一财经杂志》专栏作家 2023-12-19)报道:


美国东部时间2023年12月12日10时,社会学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徐晓宏在美国密西根州安娜堡市辞世,享年45岁。


讣告发布后,徐晓宏的同窗好友黄湘发文悼念。黄湘与徐晓宏相识于世纪之交的北大校园,二人之间保持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友谊,他们互相分享书籍、电影和音乐,是真正的精神之交。黄湘深谙徐晓宏的学术理想和思想底色,也见证了他从长发到短发的转变。


黄湘对徐晓宏的音容笑貌记忆犹新:“他剃了光头,闪着光,快乐的神情像是一层明亮的水彩,底下却是多年凝结而成的沉郁,那样显著地给我一种苦行僧的感觉。”


“当年在北大的时候,我曾经送过一方印石给他,是我在北大的跳蚤市场找人刻的,上面是龚自珍的一句诗‘亦狂亦侠亦温文’”,黄湘回忆道,“那是我彼时对他的感受,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


以下是黄湘悼念全文:


徐晓宏先生


哀思无尽。


我认识晓宏的时候,是 1999 年春天,那时他还留着长发。留长发的大学生一般都比较酷,但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却是funny。


从第一次见面起,一直贯穿之后多年的交往,他脸上时常浮现出那样一种笑容,像一个又乖又淘气的小男孩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做了一件意外之举,得意地期待你去揭穿,但笑容里又似有隐隐的紧张与不安。他的笑容真的很funny,令他像一个从天而降的吉祥物。


如今我完全明白了,他的性情就充分体现在这种笑容里,他的自信,他的焦虑,他在学术道路上也一心要像悬疑剧一样,在酝酿许久之后突然揭晓一项出人意外的惊喜。


认识他没多久,他便有了《中国学术》助理编辑的兼职,对于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是难得的机遇。他本来就认识北大校园里很多人,之后出于工作,更是在校园内不停游走,“整合资源”。


那是一个世纪之交新旧转换的时代,同时也是互联网和知识经济刚刚兴起的时代,各种信息、思潮、套路、话术蜂拥而至,像一记记响亮的耳光不断打在年轻人的脸上。一些人不假思索地感到侮辱似的难受,另一些人则不假思索地当作豁然开朗的警醒。留着长发的晓宏,因为他的机遇,成了同龄人中被打耳光最多的人,我相信没有之一。渐渐地,我发现了他沉郁的一面,他思考,他辨析,他见招拆招。与这种转变同步的,是他的长发变成了短发。


有太多往事,隔着二十多年的岁月回望,宛如点点金屑。

而我记忆最深刻的两件事,都与电影有关。


一次是晓宏向我推荐北野武电影《坏孩子的天空》,他当时对这部电影到了推崇的程度。《坏孩子的天空》讲的是两名中学生在学校里行为出格,不受老师待见,在社会上找出路,一个成了黑道小头目,另一个成了拳击选手。但是黑道和拳击同样是一套规训系统,甚至比学校更严苛,更翻脸无情。两人最终分别被逐出了黑道和拳击的系统,成为彻底的社会弃儿。


系统、规训、身份、自由,是晓宏多年来在学术上一以贯

之的关注焦点,而这种关注,可以追溯到他阅读福柯之前,追溯到《坏孩子的天空》。


另一次是晓宏跟我谈及小津安二郎的镜头语言,在音像店里,本是站着的他,突然蹲下,伸开胳膊,几乎趴在地面上,把旁边的店员吓了一跳。晓宏是以此说明,小津安二郎让摄像机处于几乎贴近地面的低位,如此才能看见别人似乎熟视无睹,但其实并未看见的世界,才能拍摄出那样高雅、宁静、端庄的画面,那样独一无二令人屏息的灵韵。


我觉得,晓宏一直以来的学术理想,也正是为了看见别人似乎熟视无睹,但其实并未看见的世界。


阔别多年以后,2012 年夏天,我和家人来到美国。2013 年初,我在耶鲁大学拜访晓宏和他的夫人陈朗。那一次他主要谈他关于五四时期的社团和主义的论文,以及对于下一年博士毕业后找工作的打算。我感觉他沉郁了很多,“十年磨一剑,霜刃未尝试”,他既身怀对自己学术能力的自信,又不免心存对自己过去十年未能亲历中国巨变的遗憾。


晓宏博士毕业后去了新加坡,后来又去了中国香港,而我一直留在美国。我们的联系,要到 2016 年秋天我开始用微信之后,才又变得频繁。


正是在我们疏于联系的这两年里,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都发生了地壳运动式的剧变。身在美国的我,对此是非常后知后觉的。当我跟晓宏开始在微信上交流的时候,我不禁讶异于他言语中透露出的沧桑之感。直到 2018 年春天,我才对这种沧桑感有了深切的共鸣。


对国家主义和父权制的抵抗,是晓宏的思想底色。北野武电影里的“坏孩子”下沉至社会底层的命运终点,正是晓宏开始其立场判定、价值抉择的起点。全心全意站在失败的“坏孩子”一边,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救救孩子”,后者不过是父权制的伪善面具——这样的底色,在晓宏还像是一个从天而降的吉祥物的时候就已然定形,从未改变。


2018 年夏天,我回国探亲。在从北京机场登机返回美国之前,我写了一首诗,微信发给晓宏:


“蓦然回首又销魂,往事如烟余烬存。山色月华孤旅夜,雨声灯影少年春。渐疏故友因歧路,难忘旧衫有泪痕。海阔风高催我去,九州铸错雾霾沉。”


他回复,对“渐疏故友”一联极为谬赞,那两句想必非常切合他的心境。


2019 年 6 月初,我和家人从美国先到中国香港,盘桓数日之后,再从香港乘坐高铁回大陆。在香港,我和家人住在晓宏家里,受到了他和陈朗的盛情款待。那时他已经获得了密西根大学的教职,再过两个月就要离开香港。他剃了光头,闪着光,快乐的神情像是一层明亮的水彩,底下却是多年凝结而成的沉郁,那样显著地给我一种苦行僧的感觉。


那年秋天,我们都回到了美国。晓宏在香港时曾是近乎闲云野鹤的状态,此后立刻变得忙碌了。到了冬天,新一轮美国总统选战拉开帷幕,晓宏向我盛赞杨安泽,认为他主张的UBI(全民基本收入)是济世良方。紧接着,疫情来了,先是中国国内的封城令人错愕,然后美国和全世界都陷入了一片混乱。


我们一直保持着微信交流,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2022 年 6 月的一天,他突然发微信说:“方便通电话吗?最近有很多变故,一时不知道怎么跟你 update,今天正好有机会。”“变故”这个词令我吃了一惊,以为是他工作有变动,晚上与他视频通话,才知道他罹患癌症,正在接受化疗并等待手术。


他面容憔悴,神情沉郁,但是通话不久,他又浮现出那种熟悉的 funny 的笑容,仿佛是在暗示,对于命运给他开的这个玩笑,他没法生气,只能用这样的笑容去应对。


他后来几次微信告诉我,化疗和手术都效果不错,我对他的病情充满了乐观的期待。


8月下旬的一个晚上,我在室内静坐良久,觉得身心舒畅,写了一首诗发给他:


“夜收暑气始开帘,凉浸星河秋意悬。虫语静听深似海,神思超逸迥于天。指弹湛湛长空寂,身拭悠悠轻颭闲。世界渐随心念尽,还从尽处看人间。”


他回复说:“这首很符合我的心境。”我很欣慰他有如此宁静洒然的心境,也因此更加相信他的身体将会逐渐恢复。


今年 11 月,我意外得知了晓宏病情恶化的消息。在震惊和哀伤的冲击之下,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不能自已。


在给一位朋友的微信中,我这样提及晓宏:


“当年在北大的时候,我曾经送过一方印石给他,是我在北大的跳蚤市场找人刻的,上面是龚自珍的一句诗‘亦狂亦侠亦温文’,那是我彼时对他的感受,二十多年过去了,依然如此。”


12月11日,星期一,周末刚去安娜堡看过晓宏的张杨兄发微信告诉我:“晓宏昨天已处于半昏迷状态”“他说现在没有疼痛”。看到后一条微信的时候,我便有了很强的预感。第二天,12月12日,癸卯年子月辰日,上午十点,晓宏便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哀思无尽。在无尽的哀思中,我也无比清晰地明白,离开世界的只是晓宏的自然生命,而他的精神生命,将会一直徘徊在像我这样有幸与他相识相交者的左右,一直踔厉在他留下来的精心淬炼的文字里。


他永远是那个从天而降的吉祥物。


谢选骏指出:如此看来,这是一位广义的自由主义者。


《知名教授突然死亡,年仅45岁,死因曝光,死前一个月曾公开露面》(2023-12-14 温柔看世界)报道 :


生老病死是每个生命的必经旅程,不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或许人生之路不尽相同,但我们的生命都有共同的终点,基于这样的必然性,让人发出这样的感慨——“死亡是世间最公平的事情”。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为一些生命的离世而感叹、惋惜。


近日,网传知名社会历史学教授徐晓宏突然离世,年仅45岁。


或许我们不了解他在自己探究领域中的地位,但是他的死讯传来后,学术博主纷纷发文悼念、认识他的人和曾经受过他帮助的人自发组织追悼会,这些已经能看出他在专业领域内的影响力。


除此之外,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都曾邀请他开展专题讲座。


翻阅他的简历,可以发现他就是我们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奋斗的人生——他从一个农村孩子,经过奋斗考入北京大学,最后在美国著名大学任教。


其实,任何一个行业内的大牛都是非常谦虚的,徐晓宏亦是如此——性格温和、书生气十足,不少行业内的人都受到过他的帮助,正是因为如此,他的离世才会引发关注。


美国密西根大学公告确认,徐晓宏于2023年12月12日10时在美国密西根州的安吉拉临终关怀医院离世,享年45岁。


公告肯定了徐晓宏的科研工作硕果累累以及对学校的贡献,但是针对公众关注的死因,公告中只字未提。


据知情人透露,2021年徐晓宏因为阑尾炎做过手术,那时的他非常消瘦,之后确诊结肠癌。


截至其去世,他已经与癌症抗争了两年。


招待国内访问学者


面对死神随时随地到来,徐晓宏却非常淡定,一切如旧,仅仅是把头发剃光,很多不了解内情的人,还逗趣道“新造型非常有个性”。


根据网友悼文可知,2023年四月,他还曾协助多位国内学者完成美国学术访问,同时他自己仍在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工作。


2023年11月8日,他还作为评议人参加时间社将组织“中国社会研究工作坊”活动,仅仅一个月后就离世,还是非常突然的。


查询公开信息,我们发现他还有7篇文章已录用待发表,而且其中两篇是今年下半年刚刚完成的,实在令人敬佩!


这让我们看到一个真的是专心做研究、并且致力于推进自己研究方向国内学者的优秀从业者。


公开信息显示,徐晓宏,1978年出生于浙江省衢州市的一个农村,凭借优异的成绩从衢州二中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之后跟随个人兴趣转到社会学系学习。


2003年,他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攻读社会学学位,2014年从耶鲁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进入新加坡国立大学和香港岭南大学任教。


2019年他加入美国密西根大学,担任社会学系和李侃如-罗睿驰中国研究中心任教,并且担任该中心副主任。经粗略统计,目前已经发表论文、书评、书稿近30篇。


谢选骏指出:社会影响力,需要命来偿。


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

谢选骏:拜登的策略是帮助特朗普赢得共和党内初选

《特朗普赢得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距总统提名更近一步》(SHANE GOLDMACHER 2024年1月24日)报道:


周二晚间,新罕布什尔州纳舒厄市,前总统特朗普庆祝初选胜利。 DOUG MILLS/THE NEW YORK TIMES

周二,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初选中获胜,拿到了前两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争夺战的胜利,加速了他推动党内团结一致支持自己的努力,也加深了外界对他仅存的对手妮基·黑利竞选前景的质疑。

黑利于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落败的八天前,特朗普在艾奥瓦州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导致后者宣布退选。特朗普及其盟友已将这两场早期胜利宣传为里程碑事件,在这两场初选刚刚划下句点之时,他们就声称,共和党就需要团结在特朗普身后,为他与拜登总统在11月大选的再次对决做好准备。

历史上还没有哪位拿下最初两州竞选胜利的共和党候选人最终失去总统提名,特朗普本人也在新罕布什尔州纳舒厄市的胜选演说中提到了这一事实。

“如果能赢下艾奥瓦州,又拿下新罕布什尔州,那就没有输过,从来没有。所以,我可以告诉你们,我们也不会成为第一个,”特朗普对人群说道。


不管接下来选情如何,周二的胜选都确立了特朗普在共和党历史中的领军人地位:在他之前,凡是能在艾奥瓦州党内初选和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都获胜的共和党人均为在任总统。

在周二晚间最后一批投票站关闭后,美联社立刻宣布了竞选结果,使得竞选结果失去了任何戏剧性。几分钟后,黑利抢先在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市的个人竞选派对上发表了讲话,强调了她的一贯论点——提名特朗普就等于将大选胜利让给民主党。

“如果赢不了大选,那就收拾不了烂摊子,”她说。“提名特朗普就是拜登的胜利,就等于卡玛拉·哈里斯当总统。”

黑利承诺,即便周二失利,她仍将继续竞选。“新罕布什尔州是全国第一站,但不是最后一站,”她宣称。“这场竞选还远未到终结之时。”

周二晚间,特朗普甚至在登台之前就已在一篇社交媒体帖子上称黑利“痴人说梦”,在黑利发表讲话之时,他发了好几条字母全部大写的帖子。

这是特朗普演讲的前奏,这番演讲时而粗俗,时而刻薄,他利用胜选演说的全国舞台大肆抨击了自己唯一剩下的对手,而他最终还是需要这位对手的支持者在秋天的大选中为他投票。

“她没有赢。她输了,”特朗普说,还说她是个“冒牌货”,在他手下败得“很惨”。他嘲笑黑利发表了一场过于自信的败选演讲:“这不是典型的胜利演说,但我们不要让某人在一个非常糟糕的夜晚后摆出胜利的架势。”


共和党人几乎立即开始加大对黑利的压力,要求她退选。

“是时候退出了,”特朗普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首席执行官泰勒·布多维奇说。怀俄明州参议员约翰·巴拉索在社交媒体上称特朗普是“推定”提名人,巴拉索是共和党领导层成员,之前曾支持过这位前总统。一直对特朗普持批评态度的得克萨斯州参议员约翰·科宁正式支持他,宣称“共和党人需要团结在一个候选人周围”。

几个月来,曾任特朗普政府驻联合国大使的黑利一直在寻求将2024年的初选缩小到与特朗普之间一对一的竞争。周日,随着德桑蒂斯的退出,她如愿以偿,在新罕布什尔州开始投票之前,她只有整整一天的时间向独立选民和共和党人提出她的理由,证明自己是对抗拜登最有力的共和党候选人。

在新罕布什尔州,她和支持她的共和党州长克里斯·苏努努一起在各地奔波,从倒啤酒到抱孩子,她做了能做的一切。

黑利表示,去年被起诉四次、面临91项重罪指控的特朗普会给竞选活动带来“混乱”,在大选中极其容易落败,但新罕布什尔的选民似乎无视她的警告。

最近几天,77岁的特朗普和52岁的黑利之间的互相攻击急剧升级。


他回到了他的本土主义策略,强调她的本名,然后在社交媒体帖子中故意混淆它,甚至纵容出生地阴谋论,声称她没有资格担任公职,因为她是印度移民的女儿(她出生在美国)。在特朗普把她的名字和南希·佩洛西的名字混淆后,黑利质疑特朗普的头脑是否敏锐,并利用这件事敦促进行代际更迭。

在周二的败选演讲中,她提到了这个口误,当时有人大喊“老头子!”

黑利对人群说,“第一个让他们80多岁的候选人退下的党,就是赢得这次选举的党。”

现在,黑利必须在最初的两个州之外寻找支持,因为几乎所有的竞选活动和广告都在这两个州。根据联邦记录,到目前为止,她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已经花费了7100多万美元,其中99.9%的资金投入了艾奥瓦州或新罕布什尔州。

黑利面临的可能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月份。在内华达州制定了有利于特朗普的规则后,她选择不参加2月8日的内华达州党内初选。

“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刚刚赢得了内华达州,”特朗普周二宣布。距离内华达州正式的党内初选可能还有两周的时间,但由于特朗普是唯一一位认真的共和党候选人,预计他将赢得所有竞选代表的票。

特朗普和黑利之间的下一场重大对决将发生在2月24日,在黑利的家乡南卡罗来纳州所进行的初选,她曾担任该州州长。

周六,特朗普在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举行的竞选集会上登场。特朗普和黑利的下一次重大对决将出现在黑利的家乡南卡罗来纳州举行的初选。


随着时间流逝,特朗普的政治势头越来越强劲。

在过去的10天里,特朗普被击败的四个对手都转而支持他:德桑蒂斯、维韦克·拉马斯瓦米、北达科他州州长道格·伯格姆和南卡罗来纳州资历较低的参议员蒂姆·斯科特,后者最初是被黑利任命为参议员的。


“你一定很讨厌她,”特朗普周二在台上对斯科特开玩笑说。

斯科特走到特朗普旁边的麦克风前,回答说,“我就是爱你。”

周一,特朗普还得到了来自黑利家乡州的共和党议员南希·梅斯的支持。在梅斯严厉批评特朗普在2021年1月6日国会大厦骚乱期间的行为后,特朗普曾试图将梅斯赶下台。黑利曾在2022年与梅斯一起竞选。

“你看到了这个团结的时刻正在到来,而在正常的初选中,你可能要到6月或7月才看到它发生,”俄亥俄州共和党参议员J·D·万斯在接受简短采访时说。他本周在新罕布什尔州为特朗普助选。“如今你在1月份就看到了,因为竞争实际上已经结束了。”

黑利已承诺继续前进。

“还有几十个州要去,”黑利周二晚上说。“下一个是我可爱的南卡罗来纳州。”


黑利竞选团队已经宣布在南卡罗来纳州投入400万美元进行广告宣传,并将在未来两周内前往纽约、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进行筹款活动,以补充她的资金。黑利的竞选团队及其盟友认为,特朗普在前两个州的支持率仅略高于50%,这是一个潜在的弱势迹象,因为作为前总统,人们都知道他。

领导特朗普竞选团队的策略师苏西·怀尔斯和克里斯·拉奇维塔在周二投票前的备忘录中预测,如果黑利不在投票前退出竞选,她绝对会在南卡罗来纳“一败涂地,颜面尽失”。

资深共和党策略师斯科特·里德曾在一个支持前副总统迈克·彭斯的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工作,他说,黑利现在已经失去在早期取得彻底胜利的最佳机会。

“这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领域——你要么赢,要么输,”里德说,然后他援引了从前著名的租车广告战来说明问题。“一直做安飞士是很难的——‘我们是第二名或第三名!’——位列赫兹之后。”


谢选骏指出:《纽约时报》是民主党的喉舌,它为何拉抬特朗普的声势,把新罕布什尔州初选解读成为特朗普的大胜呢?这显示,民主党正在帮助特朗普赢得共和党初选,以便以夷制夷,用共和党2008年拉抬奥巴马击败希拉里的故技,树立一个比较容易对付的对手,然后聚而歼之。


《路透社:4个理由让川普有机会重返白宫》(中央社 2024-01-23)报道:


尽管美国前总统川普任内两度遭弹劾,2020大选败选时试图阻挠政权和平转移,如今官司缠身,批评者甚至示警他图谋独裁统治,然而川普仍有机会赢得今年的大选、重返白宫。


川普15日在共和党提名战首站爱荷华州党团会议成功出线,促使佛州州长迪尚特(Ron DeSantis)退选,如今党内与他争夺候选人资格的只剩下前联合国大使海利(Nikki Haley)。


路透社列举4大理由,说明川普为何有机会在今年11月大选时撂倒寻求连任的民主党籍对手、现任总统拜登。


一、选民实在太苦闷


拜登政府主张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失业率从川普卸任时的6.3%下滑至接近历史低点的3.7%;通货膨胀也从2022年6月的逾9%高点降到截至12月的3.4%。


大批民众却不这么认为,包括许多有色人种和年轻选民。他们直指薪资涨幅跟不上日用品、汽车、房屋、养小孩和老年照护等基本商品及服务花费。


每当拜登提及经济,美国人想到的是负担能力,而非经济指标。民调显示,即使川普提出的政策建议十分模糊,但选民仍认为共和党人是较有能力的经济管理者。


白宫为“拜登经济学”造势 盼为选战提供动能


二、川普敢大声说出白人的恐惧


让选民不安的不只是经济问题。随着美国社会日益多元、文化持续革新,川普经常把许多白人的恐惧挂在嘴边,无论这些忧虑是否有其根据。


此外,美国普遍存在一种“节节败退”的失落感。有能力买房、拥有不会被通膨吃掉的像样薪资、接受大学教育,原是美国生活的基石,如今对许多人来说却变得愈来愈遥不可及。民调显示,选民对犯罪感到忧虑,也对一波又一波移民非法跨越美墨边境感到紧张。


川普非常善于传达并包装这些忧虑,同时把自己塑造成美国政治圈的“局外人”。他既是纵火犯又是消防员,一边高呼国家陷入混乱,一边又说自己是“救世主”。


三、川普所作所为 选民不认为是失格表现


尽管民主党阵营和部分共和党内批评者、媒体都认为川普不适任总统职位,数以百万计的选民却不这么想。


他们非但不这么想,还深信川普是政治猎巫的受害者。路透社/易普索(Reuters/Ipsos)今年初的民调显示,至少半数共和党人表示,就算川普被定罪,他们仍会投他一票。


四、坏事都算在拜登头上 功劳一个也没捞到


川普还抓到一个把柄:起码到目前为止,白宫还无法说服绝大多数的美国人,拜登为创造就业机会,砸下重金投资基础建设、洁净能源和芯片制造,已经让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拜登还背负着2场造成美国社会分歧的海外战争责任。川普的不干涉主义、“美国优先”讯息则可能引起某些选民的共鸣,尤其是担心美国进一步介入乌克兰或以色列事务的选民;而拜登则是维持更为传统、以干涉主义为基础的美国外交政策。


路透社强调,上述4大理由,当然未必表示川普必定将赢得2024年总统大选。川普在美国许多地区和人口结构中仍极不受欢迎,如果他赢得共和党总统提名,很可能激起大批选民支持民主党,以与他抗衡。


他的煽动性言论,包括扬言报复遭他斥为“害虫”(vermin)的政敌,也可能吓跑温和派共和党人与无党派选民,而他需要这类选民来击败拜登。


此外,民主党阵营确实成功擦亮了“堕胎权捍卫者”这块招牌,并在一系列选战中击败全美各地的共和党人。预料民主党将再次强打这项议题,作为2024年选战的核心。


尽管如此,路透社认为,从此时此刻、距离大选投票日剩下约10个月的时间点来看,川普重返白宫的机会已来到他卸任至今的最高峰。


网民嚎叫:

fengqingyun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22:31:04

股市新高就是经济好?更多人关心的是物价就业房价。别用什么数字忽悠人了。看看多少大厂在裁员。

janeparisli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22:30:35

房价,菜价,各种东西的价格都是新高!!!!你家拜登对你还真好!

Mililani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21:53:00

川普当选后美国各大银行都纷纷给员工发$1500奖金,拜登时代高通货高利息,银行尤其贷款部门人员面临下岗。川粉或不川粉没啥意义。谁对自己有益就选谁。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9:04:00

川粉骂经济不好,现在股市可是天天新高。川普恨的咬牙切齿,希望美国经济几个月内崩盘,这就是他的MAGA。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9:00:56

科技公司裁员是因为前几年盲目拼命招了太多人。比如某大科技前几年招了几万,现在才裁员了几千。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8:57:56

如今说经济差的,显然是退休人士:退休金本来就少,增幅又远远赶不上通胀。

Sam大树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8:54:25

有普京支持,和泽司机反对:床铺胜选还需要其它理由么?

fancyorange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8:22:35

不否认美国存在着各种问题,但指望trump能解决那是大笑话。trump只会为他自己和富人减税。

GuoLuke2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8:17:31

低智商猪头就是低智商。没用的东西可以少买,吃穿用的你能少买吗?

fengqingyun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7:42:38

川普搞经济肯定没任何问题,左派自己把手脚砍断,能搞好经济?

fengqingyun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7:42:02

搞经济不是太差?说的好像你在美国生活一样。一塌糊涂。没看到大科技公司在裁员?2024年是个艰难的一年。

通胀和火箭一样还不是太差。呵呵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6:56:25

楼下,指望川普搞经济就是缘木化鱼。川普自己都明白,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希望美国经济大选前崩盘他能重新开始。

远方的湖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6:07:32

这是BBC的最新报道:我们刚刚从英国广播公司的美国合作伙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处获得了一些早期出口民意调查数据,这些数据是基于选民早些时候离开投票站时被问到的问题。许多在共和党初选中投票的选民表示,他们对该国的现状不满意。大约三分之一的共和党选民对国家现状感到愤怒,超过三分之二的选民对经济持负面看法。超过一半的人还认为下一代美国人的生活将比今天更糟糕。推动选民投票的首要问题是对经济和移民的担忧,上周爱荷华州的情况就是如此。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59:26

中国现在经济股市这样子,还布局别人一步一步进坑?

自己先从坑里爬出来吧。

老街口瓜子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36:00

中国希望拜登当选,因为他正按照中国的布局一步一步进坑,川普当选可能提前爆发终极之战,热战美国还不敢,因为根本打不赢。

一颗鸿心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56:52

在我看来,老鲶鱼嘴根本没有机会。

就这么着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38:38

还是海莉吧。

portfolio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37:50

川普满嘴谎言,恶心至极。既然对选举不信任,为什么还要出来参选?

老街口瓜子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36:00

中国希望拜登当选,因为他正按照中国的布局一步一步进坑,川普当选可能提前爆发终极之战,热战美国还不敢,因为根本打不赢。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5:31:14

大家都知道有通胀。可是问题是通胀是谁造成的?

covid刚开始是发一些钱是合适的,可是快到大选了还在毫无必要的拼命印钱发钱就不正常了。显然目的不是疫情,而是收买人心。那时候就可以预见现在的通胀了。

远方的湖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57:57

说经济情况很好的绝不是老百姓。通货膨胀就是富人得利,老百姓遭殃。

harryyf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56:00

两老对阵我要弃权!

远方的湖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55:31

“拜登政府主张美国经济状况良好,失业率从川普卸任时的6.3%下滑至接近历史低点的3.7%;通货膨胀也从2022年6月的逾9%高点降到截至12月的3.4%。大批民众却不这么认为,包括许多有色人种和年轻选民。他们直指薪资涨幅跟不上日用品、汽车、房屋、养小孩和老年照护等基本商品及服务花费。”实际情况是,通货膨胀不是3.4%,而是:“根据周三发布的最新消费者价格指数报告,自 2021 年 1 月乔·拜登总统上任以来,购买食品杂货的成本已上涨近 20%,而实际工资则继续下降。”

深不可测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53:00

两老头都不是东西,老拜退下,让年轻人打败老川。

深不可测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51:00

希望老拜登退出选出年轻人打败老川。老老头都不是东西,三姐更不行。

广东凉茶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42:08

还不如在大街随机找个没犯罪记录,读过大学的人做总统。

广东凉茶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37:59

楼下网友说得对,很多美国人想选个正常中间路线的总统,但两党被极左极右把持,出来候选人都选不下手。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32:15

是谁逼着没脸畜降息?赤裸裸的干涉和威逼利诱。Trump said mockingly. “Here’s a guy — nobody ever heard of him before, and now, I made him, and he wants to show how tough he is.” “I have the right to demote him, I have the right to fire him,” Trump said.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29:14

楼下,别忘了是谁当时在拼命印钱,制造的通胀。还恬不知耻的坚持要在支票上面签名,虽然美国200多年历史从来没有总统去签名的。

wang5zhao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25:05

“2022年6月的逾9%高点降到截至12月的3.4%。”拿这种似是而非的百分比忽悠,是白左媒体典型骗术。6月比5月涨9%,然后7月比6月涨8%。。。高高低低的百分比,到12是3.4%,那是在累计已经涨价的基础上涨。现在出去吃饭最明显,以前$50两个人一顿,现在随随便便就是$100多一顿。

亮油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24:04

还有一理由,那就是令人讨厌程度。有人讨厌他100度,有人讨厌他1000度。但愿这个令呢讨厌的家伙能治比你更讨厌他的一群人。

mcsquare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4:06:00

16年竞选,如果没有他女儿助阵,他根本没有戏。

低智商猪头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50:40

讲实话,拜登的经济搞的其实尚可,没有太大亮点,但也不是媒体渲染的那么糟糕。别忘了拜登政府的运作,是在疫情后期,政府不得不发钱支撑经济和俄乌战争、川普增加中国关税等这些大背景下,换成川普,我看不出他会做的更好,目前的通胀是可以理解的,并且拜登政府马上处理解决通胀的决心和行动有目共睹。而川普任期的经济繁荣,其实是在享受上一个政府的经济红利而已。随着科技资本的发展,普通人感觉越来越穷是正常的,因为每天大量的有用的没用的新商品出现,个人和家庭就会无形中增加很多支出而不自觉,买不起就抱怨政府。其实少买点没用的东西,省下的钱应付通胀绰绰有余。移民问题也不是靠堵就能解决的,长远的看,必须要帮助发展南美的经济,移民会回流的。那时让别人来别人也不会来,就如同中国发展好,我们也不想来一样。所以政策需要调整,但不是大幅摇摆,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最终受苦的还是选民自己。川普执政四年,适不适合做总统,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并且共和党其中选举一败涂地,都证明了川普执政不得人心。拜登年纪大确实也不适合。为什么不支持黑莉和纽森这些非极端路线的候选人呢?其实中间意愿的选民还是很多的,但是被共和、民主党一分,在各自党内总是占不了多数,加在一起却多于两个极端。所以急切盼望各党选民及早觉悟,选择中间路线的候选人。其实是符合美国大多数人的最终利益。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43:53

不严厉打击雇佣非法移民的雇主,非法移民问题无解。就像大禹治水,不去疏导,光堵是堵不住的。你把边境搞的再危险,只要有钱赚,非法移民一样会来。贩毒危险不?照样大把人去干,因为有钱赚。可惜的是,德州佛州这些红州的农场主都是共和党的大金主,共和党肯定不会去动他们。所以共和党的所谓反非法移民,注定只是一场政治秀而已。非法移民问题和枪支泛滥问题一样,早就脱离了问题本身,成为了一个党争的工具。基本永远无解。

田子坊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43:43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12:06

打击非法移民,要打击雇佣非法移民的人。非法移民如果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自然就不会再来了。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30:45

高潮有点早,变数还有点多。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26:17

winwin321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59:44拜登未必就会输给川普,讨厌川普的人也很多,尤其是中间选民,他们讨厌川普的态度是无论谁都行,就是不要川普

看一看瞧一瞧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15:31

一个理由让老流氓重返白宫:我是流氓我怕谁? 或者无耻者无畏。

Nevermind666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3:12:06

打击非法移民,要打击雇佣非法移民的人。非法移民如果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自然就不会再来了。现在雇佣非法移民的人主要是德州佛州这些红州的农场主,这就是为什么德州把非法移民送去纽约,过不了多久这些移民又会跑回德州的原因。其他雇佣非法移民的就是中餐馆之类的。可笑的是农场主和中餐馆老板基本都是川粉。一边雇佣非法移民降低成本,一边大骂非法移民太多。

时空穿越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56:44

说到通胀,资本主义的规律就是十年九涨。

可以查一下近五十年来,美国有几年的通胀是负数?

再横向比较,自疫情以来,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通胀和美国的比。

mcsquare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55:00

给一只狗坐在那里都完全可以当美国总统。没有好坏之分。川普跟拜登一个半斤另一个八两。川普只顾自己的利益,其它都是其次。要美国赚钱很容易。但美国需要当世界领袖!

modems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39:25

好日子过久了,不知珍惜!川普就是个搅屎棍,活该美国蒙灾。

commonsense2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30:38

病得不轻,把打胎当最重要议题。

Deepspace_01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30:21

就一个理由。拜登干得太烂。

fengqingyun 发表评论于 2024-01-23 12:27:42

胡扯通胀下降,物价涨上去了只是相对涨势不那么厉害而已。不还是继续涨?除了油价没见过跌的东西,自己吹捧通胀下降有毛线用。中国淘宝卖一块钱的东西,这里卖4美金,这叫物价下跌吗?而且2024普遍预计经济形式糟糕,大企业都在裁员。

谢选骏指出:路透社说“4个理由让川普有机会重返白宫”;

——我看民主党正在帮助特朗普赢得共和党内的初选——显而易见,德桑蒂斯退出总统竞选,支持特朗普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但是这仅仅为特兰普增加了四个百分点,却让海利的百分点倍增到紧追特朗普了。显然,民主党意识到,对于老头子拜登政权,海利的爆发力威胁远远大于特朗普。所以只有帮助人民公敌特朗普赢得共和党的党内初选,才能增加拜登连任的机会——因为特朗普只能获得半数共和党人的支持,他怎么可能击败民主呢?不过是让美国重陷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死老头子内耗”罢了。


谢选骏:机会主义的佛罗里达人

《德桑蒂斯怪异、尴尬的微笑》(MICHELLE COTTLE 2024年1月23日)报道:


罗恩·德桑蒂斯竞选总统的努力就这样以失败告终了。在周日的一段简短视频里,这位佛罗里达州州长穿着蓝色西装,系着红色领带,头发一丝不苟,以这种整洁时尚的形象来掩盖他漏洞百出的竞选活动。他吹嘘自己的领导才能,表示将在今年的总统大选中支持特朗普,这也许是为了2028年再次参选做铺垫,因为特朗普有能力在共和党内扶植领导人。他在视频里的表现不算糟,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但看着德桑蒂斯现已人所皆知的尴尬微笑,听着他不自然的讲话节奏,让人很难不去想:是啊,我能看出来为什么这个人成为候选人的想法比迪斯科还要过时。

我这么说并不刻薄。好吧,有点刻薄,但这是为了表达一个严肃观点。德桑蒂斯是一个大州的成功州长,是聪明人,还有一个完美的家庭。但他也是那种倒霉的政治人物之一,这类政客经不起时间考验,他们的早期承诺和民调数字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消退:人们看到他的次数越多,似乎就越不喜欢他。他在竞选活动中的表现呆板又笨拙,而且粗鲁傲慢,人际交流能力像是设计糟糕的人工智能。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彻头彻脑的怪咖,而且是以一种不讨喜的方式呈现出来。

对于当今的总统竞选者来说,这成了一个死穴。有受欢迎的政策、精明的竞选策略、切合当下的信息——这些都很重要。德桑蒂斯能提供给保守派的共和党支持者们很多东西:他愤怒的民粹主义,他对所有保守派不喜欢的人和事(安东尼·福奇、乔治·索罗斯、移民、教师工会)的诋毁,他在佛罗里达州的成就。这些我们都认可,甚至不止这些。但如果传递信息的人在讨喜这件事情上出了问题,就会使其他东西黯然失色。

虽然德桑蒂斯身上共和党人的长处显而易见,但他总是不断被自己的短处绊倒。他说话不中听,比如他告诉爱荷华州的一个小孩,他的冰棍里可能有很多糖。与普通美国人打交道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不适。差不多在每次辩论会上,他都会冒出那种怪异的微笑。还有那个快速舔嘴唇的动作,突然把自己的舌尖伸出来。他明显的不耐烦。无法跟人进行目光接触。身体动来晃去。爆发性的张口大笑。奇怪的讲话节奏——有时太快,有时生硬,而且总是不太对劲。他的短处……很多。但同样不够的是,他缺乏某种展示出“我有人性”的品质。


总统职位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说服人民相信你,为你的优先事项争取支持,传达你的能力、关怀、力量、希望、决心和勇气。总统主要是一名领导者,而不是经理、政策专家或政治战略师。如果人们觉得你本尊令人讨厌的话,让他们追随你就难上加难了。

当然,这并不是德桑蒂斯团队的唯一问题。他竞选活动的失败,无论是策略上的还是运气上的,都丰富多彩、五花八门。但在所有失败的背后都有一个根本性的缺陷。用洞察人性的狠辣观察者特朗普的说法,“罗恩·德道貌岸然(特朗普给德桑蒂斯[DeSantis]起了“DeSanctimonious”的外号——译注)的问题是,他需要做人格移植,但目前这还没办法做到。”

当然,在政治上讨人喜欢可能是个模糊概念,难以定义。选民们感觉他们喜欢你或不喜欢你时,他们是能知道的,而且通常会用谈论性格特点的简略说法表达,例如某候选人是“你想和他一起喝啤酒的人”,是“关心我这种人的人”,是“实话实说的人”, 或我个人最喜欢的说法——是个“真实的”人。

德桑蒂斯完全没有给人留下这些印象。首先,从各方面来看,他都不是个擅长交际的人。为他辩护的人总爱温和地说他如何“内向”,“天生不是自来熟”。得了吧。当面对满屋子的人时——无论是政治捐款人还是学童——他流露出一种既防御又疏离的态度。就好像他时刻防范着别人会说一些不愉快或挑衅的话,但又不好好倾听,在轻松的时刻也无法放松或调整过来。你仿佛都能听到他为了逃离现场做倒计时的声音。

他的恼怒会时不时地表现出来。谁能忘记那个在他成为正式候选人之前的神奇时刻,训斥一群戴口罩的高中生,并叫所有的人“停止这个新冠剧场”。虽然批评媒体这件事对共和党人来说基本不会出错,但去年6月在新罕布什尔州的一次竞选活动中,一名记者问他为什么不让选民提问题时,他看上去像是脾气很臭,而不是威严的样子。“你瞎了吗?”德桑蒂斯在房间里转圈与人们握手的时候,对那名记者吼道,而且吼了两次。

也许他怀疑人们瞧不起他;他给我的印象是,他是那种因经历过某事而变得敏感的人。或是他瞧不起他们。那些曾与德桑蒂斯共过事的人说,他自视为房间里最聪明的人。这在政客中——尤其是男性政客中并不少见。但他身上存在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掩饰不住自己的傲慢和不自在。高傲不是赢得支持的好方法,尤其是在一个对冒着知识分子气息的万事通充满敌意的政党里。


德桑蒂斯也许应该提高自己与媒体打交道的技能。这并不是说他在采访中表现极差。他善于表达,而且如前所述,他有一头完美的头发。但他说话往往像是预先录制的,听起来过于兴奋,而且带有明显的尴尬。他的声音有点尖,并带有鼻音,让他听起来总像是在发牢骚。(这是他的问题吗?不是。这让他的话听起来就没有那么刺耳了吗?也不是。)他说话时频繁点头,足以让观众头晕。而且他算不上有趣——即使在采访者试图帮助他时,比如福克斯新闻的劳拉·英格拉汉姆试图在采访中给他谈大学橄榄球赛事的机会那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球队失去了季后赛席位,输给了英格拉汉姆喜爱的阿拉巴马大学球队,她希望能用谈球赛来激起一点火花。但德桑蒂斯就是……没接好这个梗。

这不只是德桑蒂斯在人们眼里自诩聪明、粗鲁或急躁的问题。我的意思是,特朗普从来没有因为羞辱批评他的人而真的付出什么代价。再往前看,奥巴马也曾被人指责为看上去冷漠、居高临下、像教授(这种指责不无道理)。但奥巴马和特朗普显然都很放松自如,也许没有什么比领导人身上表现出的这种松弛的自信更有吸引力、更令人放心了。

但德桑蒂斯呢?哎呀。他所有的肢体语言都在尖叫:“我不自在!”无论是他喝啤酒时把一只手笨拙地放在髋部,还是僵硬地站在CNN市政厅节目的讲台前,手指紧张地一遍又一遍地绕着拇指快转动时。

候选人一旦被贴上“僵硬、尴尬”的标签,摆脱它就几乎不可能了。有的候选人偶尔能找到将其转化为有用之物的方法,至少在初选中。在第二次竞选总统时,古板乏味的上流人士米特·罗姆尼最终能让人觉得他是所有候选人中的那个严肃、深思熟虑的成年人,以前的共和党中很多人喜欢这个。谁知道呢?也许德桑蒂斯能在未来的竞选中找到前进的方式。但这次,他从未与选民们建立起那种能让他的候选人资格热起来所需的内心联系。相反,他发现自己成了上百万个米姆的对象,更不用提“每日秀”的一段讽刺视频了,视屏中,他站在辩论台上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怎么能看上去像个正常人。

去年夏天,当一名NBC记者向德桑蒂斯提了关于他萎靡不振的竞选活动的问题时,德桑蒂斯宣告:“如大力水手所说,我就是这样儿。”

确实如此,州长。这就是问题所在。


谢选骏指出:人说“德桑蒂斯怪异、尴尬的微笑”——我看这就是一个机会主义的佛罗里达人——佛罗里达本是西班牙殖民地,现在又是古巴人的大本营,所以养成了机会主义的风气。在那里获胜的州长,到了全国舞台就一败涂地,而且变节很快,令人唏嘘!现在,在党内击败川普、拯救美国的唯一重担,就落在了一个女人的身上——Nikki Haley!

谢选骏:美国人领导了中国革命之真伪

《美国历史档案:孙中山是美国公民》(BBC 2011年6月6日)报道:


一般的认知:孙中山是广东出生、曾经居住檀香山、在香港求学。


美国即将在台湾展出的一份文件,掀起了中华民国国父、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国籍争议。


美国对台的代表机构——美国在台协会说,美国移民单位1904年发布的一份文件说,孙中山出生于檀香山、具有美国公民身份。


发言人裴士莲说,当时因为孙中山在入境美国的时候遭遇困难、故而美国政府对入境港口发布公文,指明孙中山出生于夏威夷的檀香山,可以自由进出美国。


这推翻了两岸一般史料的孙中山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的说法。


裴士莲还表示,孙中山在檀香山就读的是现称普纳荷中学的欧胡学院,现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是该校的校友。


美国在台协会即将在7月4日与台湾的国父纪念馆合办的“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借以庆祝美国国庆。


裴士莲说,许多学者认为是孙中山是在朋友的帮助之下取得檀香山的出生证明,但是真正的出生地还有待查明。


台湾媒体报道说,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说,孙中山是因为有次在入境美国时被扣押,所以接受建议,透过当地华人协助取得当地出生证明、进而成为美国公民。


夏威夷于1959年加入美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最新的一个州,夏威夷1898年在美国的主导之下,成为美国保护地。


裴士莲所说的文件,应该就是在成为了美国的保护地之后所发出的。此外,裴士莲还说,美国当时希望亚洲能出现第一个共和国,所以美国让孙中山成为公民,如此清廷便不能任意逮捕美国公民。


邵铭煌则质疑裴士莲的说法,他表示孙中山是因为当地华侨建议他,如果要在美国推广革命、推翻满清,最好拥有美国身份。


谢选骏指出:不论黄俄汉奸们如何为孙中山开脱争辩,无可否认的是——“孙中山不能不是个美国人”。


《台媒揭秘:孙中山为何失掉美国国籍?》(2011年06月24日 中国新闻网)报道:


孙中山1904年3月,遭美国旧金山移民局逮捕拘留的档案照。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孙中山在亲友协助下取得“在夏威夷出生证明”。图片来源:台湾联合报


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近日举办“孙中山与美国”展,展出孙中山当年持有美国护照的文献,台湾各界好像闻所未闻。台湾《中国时报》今日刊载署名“傅建中”的文章说,作者称早在将近30年前就报道过“孙中山美国国籍”事,并详细讲述了孙失掉美国国籍的原委。


1904年,孙中山在夏威夷以当地出生的理由请领美国护照,不过孙中山无法出示出生证明,托了两位夏威夷友人以宣誓书 (affidavit)的方式,证明他确实在夏威夷出生,只是出生年月日是1870年11月24日,而非他1866年11月12日的实际出生日。就此而言,孙中山犯了伪造文书罪,但他为了奔走革命,旅行方便,不得不如此尔,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孙中山兴冲冲的拿了新领的美国护照自夏威夷乘“朝鲜号”轮船前往旧金山,于1904年4月6日抵达,次日移民官登船检查旅客的证件,孙中山的美国护照引起移民官的怀疑,因为移民局的记录是:孙中山上一次进入旧金山使用的是上海发出的中国护照,时间是1896年6月10日,怎么现在一下子变成美国公民了呢?于是不准他入境,还把他羁押在岸边的拘留所内,同时行文华盛顿移民局总局(当时隶属商务及劳工部)调查孙的美国护照真伪。


与此同时,孙写了一分英文自白书,力言自己在夏威夷出生,至于1896年持中国护照进入旧金山,只是权宜之计,并不涉及放弃美国籍或对美国的效忠。


另一方面孙得《中西日报》伍盘照和洪门会大老黄三德之助,在华府聘请律师控告移民局非法拘留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场官司中孙先生最后胜诉,4月28日那天劳工部代理部长穆瑞下达裁决书给旧金山移民局长诺斯,说孙中山所持美国护照有效,因为1896年夏威夷尚非美国属地(1900年才并入美国),孙不可能拿夏威夷发的美国护照。劳工部下达裁决书的第二天,孙中山就获准登岸,恢复自由。从前中国人进入美国之不易和所受的歧视,由孙中山的遭遇可见一斑。


孙中山得来不易的美国护照却在1909年被美国国务院吊销,而且是他自投罗网。


1908年11月孙中山访问暹罗(泰国),对侨社演说,鼓吹革命、推翻满清,引起清廷向暹罗当局抗议。曼谷市长和警察局长遂将孙中山召去,勒令其离境,孙当即表示要向其公使请示后再作答复,问其公使系何人,则不愿作答,即离去。


孙中山然后径去美国公使馆,面见金公使(Minister Hamilton King),要求美国政府给予保护,并发一本美国护照给他(不同于属土夏威夷的美国护照),其根据则是他在夏威夷出生。晤谈之下,金公使对孙中山印象良好,给国务院的报告称“孙的英文说得很好,虽略带口音,人极聪明,彬彬有礼……”


孙先生没法等到国务院答复后再离开曼谷,在12月10日转往新加坡,并留下狮城的地址给金公使。


美国国务院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研究孙中山的案子,最后在1909年3月11日国务卿卢特(Elihu Root,卢特于1月卸任,孙案大概在他任内已做成决定)通知金公使,孙中山没有资格登记为美国公民或请领美国护照,理由是:“美国公民享有权利,但也有责任和义务,他(指孙)非但没有尽美国公民的义务,反而是全力投入中国的政治,尤有甚者,他是鼓动反政府的领袖,而本政府和那个政府有友好关系”。基于这些理由,孙中山的美国公民被取消,美国护照被吊销。


谢选骏指出:上述新闻报道,两个中国(中囶大陆和中囻台湾)企图联手,否认“孙中山的美国人身份”这一事实。可惜却是无凭无据、一派胡言。反而强化了“此地无银三百两”。退一万步说,就算失去了美国护照,不也是一个假洋鬼子吗。


《辛亥革命是外国人领导的?孙中山是否拥有美国国籍》(2016年09月11日 林亚茗等)报道:


核心提示: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也表示,这个出生证明是孙中山为了革命需要采取的“非常手段”。正因为这个假的身份,他才能奔走美国各地募款和鼓动革命。的确,早在1904年孙中山也因此受到美国当局的质疑,并以伪造护照为由将他关押过17天。


华侨欲雪国耻捐助革命


我们行走于北美,发现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所有大城市都有红砖绿瓦方块字的中国城、唐人街,而这些地方又都有一个共同的标志性雕塑——孙中山的纪念铜像。同时,还多建有镶镌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四字的牌坊。孙中山成为海外炎黄子孙一致崇拜的政治领袖。而他所描绘的那个强国梦,凝聚共同的家国情。


孙中山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不停地奔走于亚欧美各国,其中4次赴美国,三访加拿大,向海外华侨争取理解和支持。其中,他在美加的活动,最典型地体现了他的革命精神,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和”与“斗”。和,他用那渗透了广东口音的话语,来宣传强盛中国的革命思想,团结广大侨胞和社团;斗,仍然是他用那渗透了广东口音的话语,在社团和演讲中揭露保皇派的面目,阐明中国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


当年,这位身形单薄的广东人,既无权无势又无钱无兵,保皇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比他更有名望,他曾不断地遭遇了冷眼。但他满腔的爱国热忱,以及对祖国未来的谋划,正是通过一次次激烈的交锋彰显出来,渐渐地被乡亲们理解和接纳,并且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到其阵营中来。


这点点火星从夏威夷、旧金山,到温哥华、波士顿等地燃烧起来。海外乡亲以赤诚之心,为这个强国梦付出精神上的拥护和金钱上的支持。在中国的起义和新政府的经费,大多来自这里的商人、劳工。还有不少人踏着万里波涛,回国参加起义,甚至抛头颅、洒热血。


我们不能否认,孙中山与华侨之间的密切关系中,千丝万缕的乡情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当孙中山这位广东籍的革命领袖出现在北美时,令主要来自广东的侨胞感到特别亲切,更何况他所进行的革命活动是为了兴国救民。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在最初的126名会员中,来自他故乡的广东香山县人就有70人。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急需数万美元以处理善后。北美华侨华人最大的组织洪门致公堂抵押房产,筹款救急。同时,那些当苦力的、做裁缝和小摊贩的,也都拿出仅有的钱。尽管他们在家乡的亲人,也需要这些糊口的钱。


司徒美堂先生说:“当时许多人奇怪,华侨平时一分一分地节省,美国人名之为‘吝啬鬼’,但能一举手间即筹得15万元。这是什么原因?我想,其实是华侨受帝国主义‘教训’的必然结果。我们深知:国家不强之可耻可痛,要雪耻就需先捐钱。”


风中明辨是非,雨中积聚力量。在辛亥革命时期,侨胞们拥戴孙中山,义无反顾地追随,倾尽全力地支持,为他领导的民主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中华民族经过百年奋斗,强国梦已经越来越近,越来越真,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海内外为此付出的先人们。


孙中山伪造美国护照宣传革命


今年7月,美国在台协会在台湾举办一个“孙中山与美国”特展,出示来自美国国家档案局的历史文件,证明孙中山拥有美国籍。这一消息在全球华人圈中引起轰动。难道影响中国历史的这场民主革命,竟然是由一个外国人领导的?


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因这些消息又鲜活起来,生动起来。故事最开头的场景,应当是1904年的旧金山码头。

其实以上说法根本站不住脚。已故的英国调查作家马丁·布斯曾写道,1908年孙中山在泰国为躲避满清追捕,向泰国政府出示夏威夷出生证明和美国护照,声称他是美国公民。马丁证实,这两份文件都是檀香山华人组织伪造的。


我们在夏威夷采访了该州孙中山基金会董事长、夏威夷国家银行总裁陆关祺,他是孙中山战友陆皓东的侄孙女婿。当年陆皓东跟孙中山一起在广东香山长大。陆关祺说,清朝末年,孙中山因发起推翻满清政府的革命而遭通缉,美国又因排斥华人移民及劳工而实施排华法案,孙中山因此进出美国一度遇到困难。于是,当地侨领设法协助他取得了在夏威夷的出生证明,让他拥有美国籍。这份出生证明上显示,孙中山的生日是1870年11月24日,而11月24日正是兴中会成立日,孙中山以此寄予革命之意。


另外,台湾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也表示,这个出生证明是孙中山为了革命需要采取的“非常手段”。正因为这个假的身份,他才能奔走美国各地募款和鼓动革命。的确,早在1904年孙中山也因此受到美国当局的质疑,并以伪造护照为由将他关押过17天。


那是1904年,孙中山从檀香山赴美国大陆。他的到来,引起清廷总领事何祜的警觉,鼓动保皇会人士向美方举报孙中山的护照是伪造的,要求美国海关阻止其入境。果然,孙中山一上岸,就被美国官员以其护照“伪造”为由,移送到码头的木屋移民候审所,并经移民局判令其遣送回檀岛。


正当孙中山“焦灼异常,彷徨无计”之时,美洲洪门致公堂的领袖、旧金山市致公堂盟长黄三德等人展开了救援行动。


洪门致公堂是个什么组织呢?18世纪至20世纪初,华人被“卖猪仔”到北美后,淘金、修铁路、洗衣、剃头就是其谋生路。他们由于受白人欺压、被穷困折磨,于是抱团取暖、结社互帮,于1863年建立起洪门堂会——洪顺堂,这比加拿大建国还早4年。1876年开始,洪门致公堂在美洲普遍出现,其总部在旧金山,以团结组织华侨、维护自身利益及反清救国为己任,绝大部分华侨都加入了洪门致公堂。


之前,孙中山首次赴美宣传革命,但由于华侨华人对其观点不了解,响应者寥寥。于是,孙中山在亲友的介绍下,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并被封为“洪棍”(即元帅)。


这次孙中山遇险,黄三德等人听闻,便对手下人说:“救孙大哥,即救国行动。”他们几人速请美国律师,还拨出专款5000美元,与美国移民局和联邦工商部打官司。最终,孙中山在被禁闭17天之后恢复自由。当天,侨领黄三德、唐琼昌、伍盘照组织侨胞,前往码头列队迎接孙中山。


同时,伍盘照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向侨胞揭露了保皇党企图谋害孙中山的阴谋,令孙中山在侨胞中的威望大大提高。


就在今年3月,一批显示五洲洪门致公总堂当年协助孙中山推翻满清统治的历史文物,被旧金山湾区华侨文物召集人招思虹捐赠给该总堂。其中包括黄三德百年前募款收据、致公总堂刊登在美国报纸上的“关于孙中山演讲”的广告等。


改组帮会成革命组织


动员群众,就是要将个人的觉悟变成党派的觉悟。戊戌变法后,保皇会人依然活跃。孙中山到美国后,就在这个华人势力最大的组织,开展了与保皇派的斗争。


孙中山在黄三德、伍盘照等人的支持下,印刷邹容所著《革命军》一书,共1万1千册,分别寄美洲及南洋等地,以广为宣传。


旧金山记者陈继俨曾站在保皇党立场,对革命党展开笔战,孙文亲自撰文与之辩论。另外,《大同日报》是致公堂的机关报,但原主笔欧榘甲为保皇党人,常在报上发表文章攻击孙中山。黄三德等人大为不满,于是迫使欧氏辞职,由孙中山派来革命党人刘成禺负责,从此《大同日报》成了宣传革命反清的报纸。这就是辛亥革命史上著名的“《大同日报》‘易帜’”事件。从此,全美华侨知道了革命与保皇之间的不同立场和主张,保皇党在美的势力开始衰落,而革命党势力因而日益增大。


孙中山还在黄三德授权下,起草了《致公堂重订新章要义》和《新章程》80条,将“联合大群,集团大力,以图光复祖国,拯救同胞”列为致公堂的“义务”;将中国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16字纲领规定为致公堂的“宗旨”。从此,致公堂从帮会组织被改造成了革命组织,其成员多能自觉地为民主革命而奋斗。


从旧金山打开局面后,孙中山在美国和加拿大一路顺畅,演讲、筹款和动员,都获得极大反响。加拿大是康有为的保皇会总会所在地,为了争取加拿大温哥华的侨胞,孙中山在致公堂侨领创办的《大汉公报》鼓吹革命。

1911年1月,孙中山来温哥华唐人街演讲,当地聚居的5000名华人中竟有七成人冒雨听讲。孙中山感慨曰:“人心如此,革命必成功矣!”


成立洪门筹饷局支持辛亥革命


虽然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洪门致公堂关于支持辛亥革命的那一段历史,仍然是该社团最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采访加拿大洪门达权总社社长陈德光、致公堂民治党总部副主委郑炯光时,他们自豪地说:洪门对辛亥革命的贡献,可以分为出力和出钱两部分。洪门子弟如许雪秋、邓子琼、黄明堂、王和顺、关仁甫等,均协助孙文发动历次的革命起义,其中一些人成为黄花岗烈士。另外,我们的人在孙中山3次到加拿大时保护他,因为当时保皇党在追杀他。其中,1911年2月,孙中山在加拿大进行的为期70多天的革命宣传和募捐活动,他走访了5个省的十几个大小华埠。


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马来西亚槟城商议卷土重来之计。为了安顿逃出的革命志士,并策划在广州发动大规模的举义,孙中山写信美洲致公堂同志说:“内地革命风气亦已普受,军心民气,皆同归向,决意为破釜沉舟之举,誓不反顾,与虏一搏。”他请求筹款以应起义。


美洲致公堂接到这封信,便立即行动筹募,专门成立了洪门筹饷局。由于筹款是很费时间的,于是在司徒美堂的建议下,致公堂骨干们商议:先将致公堂的楼房向银行抵押,用作军费。于是,仅维多利致公堂总堂就抵押房产得款3万元,为广州黄花岗之役而效劳报国了。接着,侨商和其他致公堂都踊跃筹款,加拿大共募款港币7万余元,居各地华侨义捐第一位。


因此,广州黄花岗烈士墓后面的纪功坊,最上面那块就是加拿大华侨的。陈德光告诉我们:“所抵押的房产到1950年才由全加的会员凑钱赎回。”


专家点评


五邑大学教授梅伟强:华侨为辛亥革命立七大功


在辛亥革命时期,华侨特别是五邑华侨义无反顾地追随孙中山,倾尽全力地支持孙中山,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他们是革命组织的中坚者、革命报刊的创办者、革命军饷的输将者、武装起义的参加者、辛亥革命成果的捍卫者、“实业救国”的实践者、“航空救国”的先驱者。华侨所立的这七大功,集中体现了华侨同孙中山的亲密关系,以及他们为辛亥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


五邑的华侨华人众多,当时有不少人是孙中山的亲密战友和积极支持者。我刚刚完成了一部《五邑华侨与辛亥革命》一书。就分析了包括以五邑乡亲为代表的侨胞支持革命的事迹和渊源。


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政府的腐败,西方殖民强国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强,中国人民变得更加贫困潦倒。成千上万来自五邑等地的广东人,离乡背井来到北美等国家谋生。他们知道,这都是清朝腐败统治造成的,因此对清政权怀有深仇大恨。


孙中山经过艰苦卓绝、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他的革命思想与主张被广大侨胞所接受。加上革命派同保皇派的政治大论战,进一步擦亮了侨胞的眼睛,使他们划清了同保皇派的界限,纷纷“倒戈”,投身孙中山革命派的阵营。他们将自己的命运同孙中山紧密联结在一起,演绎了许多传世佳话。如原先担任清廷驻外国公使的伍廷芳,后来投向民主革命,担任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当他听到陈炯明叛乱,孙中山的生命处于极度危难中,竟因忧愤过度而溘然长逝。


孙中山伟大的人格魅力,也深深吸引着华侨围聚在他身边,无私无畏地为民主革命而奋斗。孙中山的政敌梁启超评论说:“孙君是一位历史上大人物,这是无论何人不能不公认的事实。我对于他最钦佩的:第一是意志力坚强,经历多少风波,始终未尝挫折。第二是临事机警,长于应变,尤其对群众心理,最善观察,最善利用。第三,操守廉洁,最少他自己本人不肯胡乱弄钱,即便弄钱也绝非为个人目的。”在为黄花岗起义失败善后的15万港元中,加拿大华侨就筹措了近一半。


大哥孙眉因支持革命而破产


和兴会馆辟出孙中山专题展览


夏威夷州茂宜岛是座美丽的小岛,当年孙中山哥哥孙眉在这里的农场十分兴旺,他一度被称作“茂宜王”。如今,这里的英式小街上,一栋华人古建筑成为游人参观点。这就是展示广东华侨迁移夏威夷历史的致公堂和兴会馆,而今年这里还多了一项内容,那就是孙中山的专题展览,包括了他与哥哥孙眉的关系。


“若没有其兄长孙眉的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便没有了那么坚强的后盾。”当地一位七旬的华裔老人RichardShim告诉我们:“当时,孙家农场一直从身后的山延伸到海边。”他的农场就在孙眉农场遗址附近,他从小从祖父辈那听到孙眉的故事。


孙眉当时为了支持弟弟孙中山的革命事业,陆续将经营了数十年的产业全部出售。夏威夷公证机构记载着:1895-1899年间,孙眉卖出自己名下的土地和牲畜达65次之多,其中1890-1894年间就卖出12次,1897年也有12次……他大概先后捐出70万美元。

据了解,夏威夷公证机构还保留有孙眉1906年经联邦法庭作出的破产判决。到1907已经由富豪变为清贫的孙眉与母亲杨太夫人等举家回到香港居住。


小故事


面馆老板娘加入同盟会


1896年6月,孙中山首赴美国纽约市访问,住在唐人街的“赖神书院”。他每晚工作至深夜,然后席地而睡,清早起来每到附近街的黄二嫂面馆,吃一碗汤面。见到这位先生如此刻苦地投入革命活动,老板娘黄二嫂十分同情。因此,在清廷密令追捕孙中山的危急时刻,有胆有识的她不仅免费供他面餐,还冒险作掩护。


1909年11月,当孙中山第三次出访美国,主持成立了同盟会。在首次入会的16人中,唯一的女会员便是那位黄二嫂。这就是孙中山的个人形象加上其政治主张,形成了对广大华侨的强大吸引力。


谢选骏指出:国民党宁愿承认孙中山是个伪造文书的国际罪犯,也不愿意承认他是美国公民,因为不愿承认“美国人领导了中国革命”。其实,这是画蛇添足。第一,孙中山并未领导辛亥革命;第二,孙中山引狼入室、“联俄容共”,犯下的罪行远超伪造文书,处以绞刑都算轻的。


2024年1月23日星期二

谢选骏:党的领袖就是党的叛徒


网文《苏共的清党运动》报道:


“清党”是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大规模的组织清洗的方式,把那些不符合党员标准的人成批地清除出党的活动。在苏共历史上,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清党运动主要出现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


运动背景


十月革命前,俄共(布)生存环境异常残酷,“这时候冒险家、野心家和骗子手以及一切不坚定的人,决不可能指望靠加入共产党飞黄腾达”,只有那些具有坚定革命信念和勇于自我牺牲精神的先进分子,才会参加党的组织。相对来说,保持党的纯洁性是比较容易的。

革命胜利后,俄共(布)已成为一个合法的党,是一个“加入之后就有可能掌权的党”。“执政党的引诱力”,使党员数量激增。1917年1月,俄共(布)的党员只有2.4万人,到1921年已猛增到73.2万人,增长了30多倍。大批非无产者进入党的队伍,就连过去的社会革命党人等也都纷纷转变立场,加入了党组织。针对这一现象,列宁十分清醒地指出:这些异己分子之所以混进党内,“是因为共产党人现在掌握政权”。执政地位和环境的变化使一些党员干部“变得骄傲自大起来”,如果对此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势必会严重威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队伍的纯洁性。

历次运动

在苏共历史上,由于特殊的社会政治原因,清党运动主要出现在列宁和斯大林时期。从1919年到1936年间,布尔什维克先后进行的五次较大的清党运动。

第一次清党1919年3—10月

列宁提出通过清党来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1919年3月八大发出了“把那些入党不是为了干革命而是为了捞取执政党好处的分子清除出党”的号召,通过了改善党的社会成分和进行重新登记的决议,通过了如下的决定:第一,对全体党员进行一次普遍重新登记(25万人左右);第二,今后党应该密切注意自己的社会成分。这次清党重点清除三种人:官僚主义者、异己分子,追逐名利者。这是苏共历史上第一次开展的清党运动。

第一次清党运动,总的情况是令人满意的,方法和措施也是得力的。经过这次运动,全党党员人数降为15万左右。清党后,在国内战争的艰难困苦条件下,一些地方举行了征收党员周活动,这一活动共接受了20多万人(主要是工人)入党。

第二次清党1921年到1922年

1921年3月召开的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党的建设问题》的决议,对清党作了规定。1921年6月21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通过了《关于党员审查、甄别和清党问题的决议》,对清党作了具体部署。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根据审查党员的经验巩固党的问题的决议》,对这次清党作了总结,这是苏共历史上的第二次清党。

这次清党对象主要是混入党内的旧官僚、“非共产主义分子”,原孟什维克分子。

到1922年初,有159355名党员被开除,清除了大批异己分子和蜕化分子,巩固了党的队伍,适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保证优秀的工人和农民可以被挑选入党。

第三次清党1929年到1930年

1929年4月2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实行总清党,随后联共(布)第十六次代表会议通过了《关于清洗和审查联共(布)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决定》,要求揭露隐藏的托洛茨基分子和其他反党集团的支持者。这次清党由监察委员会专门成立的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的主要对象是:浪费、受贿、怠工、破坏和懒惰分子。

第四次清党1933年到1934年

1933年1月12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联席会议通过决议,决定在1933年进行清党。清党的原则是:一方面加强党内的无产阶级铁的纪律,把一切不可靠、不坚定地和混进党内的分子清除出党的队伍;此次清党要求在1934年底前结束,规定在清党工作结束之前停止吸收新党员。

这次清党,共清除党员104780人。通过这次清洗,斯大林战胜和摧垮了其他反对派集团,把反对派分子清除出党,部分人被投入了监狱,清觉演变成派别斗争、内讧和个人纠纷工具。

第五次清党1935年到1936年

清党的直接导火索是基洛夫遇刺事件。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政治局委员、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在斯莫尔尼宫办公室前被刺身亡,调查结果表明是由一个持假党证的人混人机关实施了暗杀。因此在基洛夫事件发生之后,随即发起了更换党证运动。1936年2月1日前,党员证件审查完毕,1936年2月1日到5月1日,更换全体党员和预备党员的党员证件。检查党证的范围包括81%的党员,开除了其中的9%的党员。在更换党证时,有244名原托洛茨基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被开除出党。一方面通过更换党证,使得原来比较松散的党务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重视,特别是改正了随便发给党员证件,纠正保管工作和登记工作的混乱局面,克服了组织上的涣散现象;另一方面,由于在清党工作中涉及面越来越大,导致这次清党成为随后大清洗的序幕。

取消清党

1939年3月,联共(布)十八大在通过的《修改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党章》的决议中就明确指出:“经验证明,今后必须取消大规模清党的办法”。

苏共取消了大规模清党的办法。

清党评价

苏共历史上的五次清党运动,两次发生在列宁主政时期,三次发生在斯大林当政时期。清党是列宁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时期的清党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解决党员成分问题,同时在措施和方法上比较重视从思想上清党。

与列宁时期的清党不同,斯大林时期的清党运动更多了一份党内斗争色彩,组织处理代替了理清思想,同时清党缺乏明确的程序、政策和措施。

前三次清党活动主要是解决党的成分问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相对比较温和。后两次清党运动不仅仅解决党员成分问题,而且把党内斗争问题,上纲上线到对敌斗争的高度,着重清除所谓托洛茨基及其在国内的代理人。于是,就放弃了群众路线,采取了党和国家专政部门相结合,采取了逮捕、监禁甚至枪决的手段,镇压所谓的间谍、特务和托洛茨基反革命分子。采取这样比较极端和恐怖的措施和手段实行清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镇压了一部分反革命和敌特分子,但也错杀和冤枉了一大批优秀的或无辜的党员,给党的事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

参考资料

1周尚文著.苏共执政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8.445

2周尚文著.苏共执政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8.446

3周尚文著.苏共执政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8.446-450

4周尚文著,.苏共执政模式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08.453

5列宁关于保持执政党纯洁性思想及启示.红色文化网 [引用日期2023-05-26]


谢选骏指出:党的领袖本来是党员选举产生的,但是他们权力在握之后,竟然反过来操作——对党员及就是党的叛徒!这不正合我所说的“党的领袖就是党的叛徒”吗?毛泽东的“整风”,也是严重的叛党行为,理应枪毙!


网文《整风运动》报道:


整风运动,一般又称作延安整风、抢救运动、抢救失足者运动,于抗战期间,一场由毛泽东在延安发起的政治运动,此运动是为了清算以王明、博古为代表的第三国际中国路线,从而完整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此次整风是由1942年2月开始在陕甘宁边区延安根据地发动的一场政治和文化的运动,持续了3年时间。所谓的“整风”是指“整顿三风”,包括“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实行,使毛泽东成为党主席,在党中央的地位更为确立,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开端。该运动造成诸多冤假错案,大量人员遭到迫害,知识分子群体受到巨大冲击。有研究指该运动,共造成超过一万人死亡。

背景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苏联共产党资金援助下成立,当时各国共产党都是共产国际的分支机构,并没有独立自主权。共产国际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部分活动经费和指导(包括周恩来、顾顺章建立中央特科,邓小平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刘伯承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等等),因此出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由毛泽东等中国本土干部领导而中共中央为共产国际派来的人员掌控,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共的斗争运用苏联模式并服务于苏联,对中共的斗争产生不利影响。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苏联无暇经营中共事务。毛泽东利用这个时机,打击中共内部以王明为首的国际派,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树立毛泽东思想,摆脱共产国际领导,转变成不受苏联控制的无产阶级政党。

过程

开始和推行

毛泽东在1942年2月中共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上宣布展开整风,党校校长邓发加以响应,但邓发的方针与毛泽东所期望有所不同。于是毛泽东亲自接任校长,并由彭真主持校内推展整风的工作。同年5月,他和刘少奇、康生三人组成中共中央总学习委员会用以领导党员和军队人员学习,由康生选拔各机关学校及军队中负责整风的干部来督促各单位首长主持整风。

康生发动“抢救运动”后,李克农受到康生的影响,在西北公学内召开抢救运动大会,作了报告,号召学员坦白,对被审查干部施加了一些压力,把一些干部思想上、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或历史上未弄清的问题怀疑成政治问题以至于反革命问题。但是随着抢救运动的逐步升级,大批干部被打成“特务”、“叛徒”、“反革命”,李克农对康生的一套主张和作法逐渐产生怀疑。康生夸大敌情,批评审干人员在对敌斗争中的自由主义态度;他掀起了所谓“抢救失足者运动”,运用了“逼、供、信”的手法。

内容

各机关的成员组成学习小组,来学习中共中央指定的二十二个文件,包括官方文件和个人著作讲话,其中以毛泽东的著作占六篇最多;而虽然也有许多国外作者如列宁、斯大林的著作,但在实行上被列为居次。

文件的内容主要在建立一套用于党员和干部的理想标准,包括以党的利益为重,服从上级机关领导,不搞小团体,不搞个人主义或自由主义,重视马列主义的理论和实践,遵从群众观点和上级指示,多吃苦少享乐等。这些原则要作为党员自我批评的标准。

整风运动委员会宣布:“在所分发的文件和材料中,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是正确的,符合中国国情和革命的实际斗争状况,因此必须当作思想改造的重要武器认真读和反复读。”委员会指出,毛泽东的著作《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主义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著作。而共产国际和以前的中共文件,以及其他中共领导人(指共产国际派来的人员)的文章都是不正确的;这样的文章,谁读的多,谁就会成为教条主义者。”

自我批评和“治病救人”

根据学习内容的行为标准,在整风中各党员和干部要开始检讨自己、其他人以及各单位,大家被要求把自己的一切背景、行为甚至内心深处想法诚实交待清楚,毫不保留,然后让彼此相互批评,相互纠正,努力把同志的缺点指出,犹如把人的疾症找出,再加以医治,救助同志能重回正轨,这种批评方式的内容虽是新的事物,但在思想上与中国传统的道德主义的精神有所结合。

到了后期,配合“反左”、抓“内奸”等运动的推行,更加对于各党员干部严格审查和强加自我检讨,清查出大量“特务”。但由于毛泽东规定“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审干政策,相较于早期江西时期的反AB团的大量杀戮的情形,整风用较不血腥的方式,达成了对党员行为想法加以“导正”,加强干部的团结以及服从精神。

批斗王实味和控制文艺

刚开始实行整风时,大家的互相批评的积极性并不高;因此上级鼓励大家积极对中国共产党作批评,强调“言者无罪”,并运用墙报的方式提出批评。王实味将周末娱乐等文艺活动描写成歌舞升平、不思进取、为中国共产党服务。在此影响下,许多青年开始进一步发展成党员攻讦中共中央高层,许多文艺人士一方面要求提高自己生活待遇,另一方面发表要求绝对平均主义相关的文章;这引起高层的反弹,认为他们的作法是“冷嘲热讽,暗箭伤人”。毛泽东以王实味为目标,开始批评王实味的作法,并引起大家对他的“拯救”;王实味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最后在转移途中被处决、抛尸荒野(一说被康生所杀)。1948年春,毛泽东率中央前委从陕北赴晋察冀途径临县三交镇,第一次听说王实味已经被处死,对此表示不满,说“要XXX赔我一个王实味”。1948年3月落款为中社部的一份材料向中央汇报了处死王实味的批准经过与理由。1948年9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重要的“九月会议”前一周,1948年8月31日中央社会部一负责人就王实味被处死问题向中央交了一份检讨报告:

我应付主要责任。当时我距中央仅一河之隔,且有电台与中央联系,这样杀人大事,尤以负保卫工作主要责任者,事先即未请示,事后也未报告,只借口军事紧急情况及强调王实味由延安撤退到兴县时的反动言行,不顾党的政策,擅自批准晋绥公安局的请求,将王秘密处死,这充分表现我无组织无纪律,图省事,怕麻烦,自以为是,表现自己的错误……

毛泽东在9月1日批示:“有所声明即够,不必议处。”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说:“还有个王实味,是个暗藏的国民党探子。在延安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题名《野百合花》,攻击革命,诬蔑共产党,后头把他抓起来,杀掉了。那是保安机关在行军中间,自己杀的,不是中央的决定。对于这件事,我们总是提出批评,认为不应当杀。他当特务,写文章骂我们,又死不肯改,就把他放在那里吧,让他劳动去吧,杀了不好。”

随着对王实味的斗争的同时,毛泽东又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是必须“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而服务的,进一步加强了对文艺工作的控制。

高级干部整风

1942年秋,毛泽东开始针对高级干部来作整风,1943年3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重组了权力核心,取消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设置,改为主席,由毛泽东担任;至此,毛泽东正式登上中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此前名义上的领导是总书记张闻天。紧接着的1943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指示要检讨1928年以来的中共党史,尤其针对共产国际派相关人物;使王明检讨认错,其后国际派相关的周恩来、陈毅、彭德怀等也被迫认错。

在这些主要曾参与或同情国际派的领导人认错检讨后,毛泽东思想和中共中央集体领导逐渐在党中确立;毛泽东也将王、周、陈、彭等再度纳入权力中,表示既往不咎。

结果和影响

整风运动中产生大量冤假错案,诸多人士(尤其知识分子)遭到迫害,有学者指运动造成超过一万人死亡。五四运动的精神(自由、民主、个性解放)被“延安精神”(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取代。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认为有必要垄断政治权力时,多次重复运用在整风运动中成功的手段来达到目的,其中包括反右运动[20]、文化大革命等。

整风运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为可自主决策独立行动的政党、具有真正统一政治纲领的政党。具体表现有:

正式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绝对领导地位,毛泽东思想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中共文艺政策——文艺为政治服务的目标确立。

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内部党员和干部的服从度和执行力。

中共党内思想高度统一。

整风中自我认错和互相批评的方式,成为中共党内斗争的经典方式。

亲共产国际和苏联的高干在中共党内失势。

参考文献

 何方. “延安整风”与个人崇拜. 当代中国研究. 2005年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4).

 高华. 在“道”与“势”之间:毛泽东为发动延安整风运动所作的准备. 香港中文大学.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李洪林. 我所了解的三次整风运动. 《炎黄春秋》. [2020-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中文).

 延安整风给我们带来的经验和启示. 人民网.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0).

 延安整风. 《二十世纪中国纪事》.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中文).

 董标. 毛泽东研究的核心问题——毛泽东崇拜的发生与个别意志的循环. 香港中文大学. 《二十一世纪》. 2003-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中文).

 李继华. 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滋生. 炎黄春秋.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8).

 霍炫吉. 毛泽东崇拜现象的透视 (PDF). 香港中文大学.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1-09).

 秋火. 从王实味案看延安时期中共官僚化与革命民主斗争.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18).

 康生延安整风"以貌"定罪:这么漂亮肯定是特务. 中华网.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0).

 延安整风有人自杀 康生:我权当死了一条狗. 搜狐. [2020-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US Joint Publication research service. (1979). China Report: Political, Sociological and Military Affairs.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No ISBN digitized text March 5, 2007

 "第九章 二 重申并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方针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年08月03日16:13. [2016年11月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2月25日).

 徐一青:“王实味被秘密处死的经过”,《各界》2010年第11期,第30-31页。

 《毛泽东文集》第八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理想是怎樣失去的? —高華「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一書讀後. 法广. [2015-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30).

 Twitchett, Denis and Fairbank, John K.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ISBN 978-0-521-24336-0

 Borthwick, Mark. (1998). Pacific Century: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Pacific Asia. Westview Press. ISBN 978-0-8133-3471-4

 Apter, David Ernest. (1994). Revolutionary Discourse in Mao's Republic.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76780-5

 Kenneth Lieberthal. Governing China: From Revolution to Reform, Second edition. W.W. Norton & Co. 2003: 45-48.

延伸阅读

陈永发. 《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 台北: 联经出版公司. 1997年. ISBN 9570822732.

陈永发. 《延安的陰影》 (PDF).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0年 [2015-02-0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05).

高华. 《紅太陽是怎樣升起的——延安整風運動的來龍去脈》. 香港: 中文大学出版社. 2000年 [2009-08-16]. ISBN 962201920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26).

杨尚昆1986年谈张闻天与毛泽东的关系演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

王明:《中共五十年》

魏时煜. 《王實味:文藝整風與思想改造》. 香港: 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 2016年. ISBN 9789629372583.


谢选骏指出:毛泽东——借刀杀了王实味,猫哭耗子假慈悲。毛泽东作为党的领袖,就是党的叛徒、党员的屠夫。毛泽东是共产党的叛徒,所以才能成为领袖——这几乎是一个历史法则——希特勒是纳粹的叛徒、斯大林是布尔什维克的叛徒、蒋介石是国民党的叛徒……所以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发动了“清党”运动。

毛泽东、周恩来、康生,在历史上都曾有过政治变节行为,都是叛徒——1967年红卫兵查抄中组部,发现了秘密文件,大吃一惊,知道最大的走资派其实是毛泽东本人!但是他们随即全部遭到逮捕,关入死牢。然后毛泽东结束文革,开展“清理阶级队伍”、“深挖五一六反革命集团”等一系列“反文革”的整肃运动……毛泽东是个货真价实的反革命分子。党的领袖就是党的叛徒!


谢选骏:穷人引领人类文明的进程


《穷人只配在网上活着,富人才能享受现实》(周冲的影像声色 2024-01-07)报道:


越来越多的穷人,从线下被驱赶到线上,变成富人的流量工具。


必须承认,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的确改善了人类生活。


但也正是由手机终端带来的各种便利,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幻觉。


他们更愿意沉迷于网络创建的安乐窝内,逃避现实,在虚拟世界营造的梦境里流连忘返。


就像陈小春的歌里唱的那样:


上帝会保佑我的,我在梦中一切都有。


小李子的《盗梦空间》里有一个桥段,对此有着精准的呈现:


在一个阴暗简陋的地下场所,每天都会来很多人,他们穿的破破烂烂,来这里只做一件事:


做梦。


然而当小李子询问,他们是来这里睡觉的吗?


负责管理的老头却说,不,他们到这里是为了被唤醒。


这些人已经无法分清梦境和现实,当从美好的梦中醒来时,就会感觉极度失望,总想着赶快回到梦境中去。


因为,梦境才是他们的现实。


《盗梦空间》上映于2010年,智能手机刚刚问世的年代,估计诺兰也想不到,短短十来年的时间,电影中的科幻已经变成了现实。


不夸张地说,现阶段的大多数人,只有在网络上才能找到自我,那里有他们的理想人生。


两个月前有部游戏上市,名字非常直白,直接把很多男性的潜意识给说出来了:完蛋!被美女包围了。


上市即热卖,登顶畅销榜首,玩家们纷纷表示:


“通过游戏感受到被关爱”;


“42元就能买到纯爱,性价比很高”。


类似的还有竖屏短剧,光名字就令人上头,比如《当替身我月薪百万》、《腹黑女佣》、以及《黑莲花上位手册》。其中,《黑莲花上位手册》有传言称24小时充值破2000万元。


既然网上就有美女安慰,还有虚拟人生提供爽点,时间久了,谁还愿意回到现实呢?


于是大家天天沉迷于短视频、游戏、娱乐化的节目当中,陷入这种碎片化的精神娱乐阿Q泥潭无法自拔。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穷人的生活都被挤到线上,线下的生活是昂贵的。”


这句话出自韩国一个建筑学教授。


他认为最值钱的商品是空间,因为时间比较难以用金钱衡量。


有一本书叫《焦虑的人》,里面有进一步的阐述:


高级餐厅的桌子之间离得更远,头等舱没有中间的座位,豪华酒店有单独的套房客人入口。在这个人挤人的世界上,你能买到的最贵的东西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应用这个观点,很多事情就能够被理解了。


富人的生活空间很大,而穷人的生活空间很小,所以穷人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


电影《寄生虫》里也说过:


富人拥有更多的户外活动,穷人在虚拟世界才有自己的娱乐。


线下的生活真的挺贵。


穷人当然不爱出门,因为一出门,一抬脚就得花钱啊。


交通工具要花钱,景点门票要花钱,吃饭住宿要花钱,社交聚会要花钱。


不仅要担心花钱,还要担心比线上直播间吆喝的买的贵,多花冤枉成本。


纠结来纠结去,穷人最终还是打开各种线上APP,看别人云游四海自己顺便欣赏,看别人健身撸铁自己在家比划,看别人推荐产品自己各种比价,看别人装修收纳自己脑海规划。


这种娱乐最廉价,一个月有100元钱宽带费足矣。


但凡走出家门,连水都是需要付费的。


看一场电影要40元。


逛一次超市100起步。


有多少个周末,是因为不想花钱,才选择宅家呢?


只好靠玩手机、追剧、刷短视频来打发时间。


所以,为什么打工人越来越离不开手机?


因为几乎0成本的娱乐,可以满足当代人最大限度的精神需求。


但问题又来了,真的是0成本吗?


不见得。


英剧《黑镜》中有一集,在未来社会,穷人住的是一个四面墙都是LED屏幕组成的不到4平的小房间,必须靠拼命踩单车赚取点数,才能跳过房间内的垃圾广告。


这里的人与大自然隔离,整日通过蹬自行车获得里程赚取代表金钱的数字。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他们整日被电脑游戏、娱乐、和色情等节目包围着,日复一日地重复劳动、消费,获得虚拟的金钱,进行虚拟的娱乐。


几乎没有人思考,思考这种生活的意义,也没人想过未来。


他们就这样生活着,除了因变胖或蹬不动自行车而沦为做杂务的下等人,他们不需多担心什么。


而男主角一直到最后也无法逃脱这一切。


对应我们,虽然线上很多免费,但免费也是最贵的。


就像《经济学人》所说的,“越来越多的穷人,从线下被驱赶到线上,变成富人的流量工具。”


所以有句话说得一针见血:富人最大的财富是穷人。


《唯有书籍》里有句话说得很到位,脱离网络,是富人才有的特权。


这才是最讽刺的,我们曾经以为,网络可以消除一切鸿沟,让世界变得更加平等。可是当真的进入网络时代后,阶层固化反而愈发严重了。


穷人要摆脱阶层固化,可能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困难。


富人可以在线下冲浪,聚餐,打高尔夫;


穷人只能到线上追剧,游戏,刷短视频。


怎么办?


我一度也有非常严重的“穷人思维”,觉得线上生活可以省掉不必要的社交,戒掉不必要的物欲,更加高效的生活。


但实际情况是,沙发一躺,手机一刷,心里全是对别人生活的羡慕,家里堆的都是别人的销售业绩,实际自己未迈出努力的半步。


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转移自己对线上购物/娱乐/社交的注意力,少一点对别人云生活的关注,多一些对自己实际生活的探索。


这样,或许才有可能更加关注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


网民嚎叫:


不好吃懒做 发表评论于 2024-01-08 07:45:49

穷人只配在网上活着 - 中国穷人只配在CCTV活着,那里他们可以享受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如嘲笑美国/日本的穷人/坏事,抒发一下中国人的自豪。

搦战 发表评论于 2024-01-08 01:54:02

富人在网上也是虐穷人。

你看看现在的游戏,动不动就要氪金买装备。没钱你玩个游戏都是充当被虐的角色

总是我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21:31:58

林海雪原3677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5:05:31

富人不上网?笑死人。马斯克,小扎天天在网上叽叽歪歪算啥?如今不上网的算没文化的地主吧

---------

富人不但上网,还能享受现实中的豪华。穷人除了上网,没有别的享受。这就是区别。

cdwb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6:36:22

用上不上网来区分穷人富人,神经病啊!穷人富人的区别应该是在各项事情上的选择权少和多,上不上网只反映一个兴趣大不大,时间多不多,和穷人富人没毛关系。

crazysm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6:34:59

写的精彩!非常锐利的总结,虽然不能简单用穷人和富人划分人类,但是从有较高价值创造和思考能力上看,富人代表着对个人价值创造和社会推动力主动发展,穷人代表有迷茫但是并没有行动力和思考力的一代

林海雪原3677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5:05:31

富人不上网?笑死人。马斯克,小扎天天在网上叽叽歪歪算啥?如今不上网的算没文化的地主吧

wbkds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4:52:34

有道理,青年爱玩游戏也一样,现实中一事无成,游戏里是英雄。

Frank1818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4:39:55

富人找网红享受,穷人在网上看片。

令胡冲 发表评论于 2024-01-07 13:47:08

So True。富人没时间上网。:)


谢选骏指出:富人耽于肉欲,没有时间上网;穷人却群策群力,引领人类文明的进程。当然这不是在说“每一个穷人都在引领人类文明的进程”,而是在说占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穷人整体,在引领人类文明的进程——没有他她们的流量,哪来的富人和明星?

谢选骏:诺贝尔奖黔驴技穷

《美诺贝尔奖得主:从未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对手》(凤凰网 2024-05-01)报道: 日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专访。该专访文章于4月29日发布。 谈及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时,斯蒂格利茨指出,问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