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邪教”为何有如此众多信徒》(BBC 2021年5月24日)报道: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超时工作每年造成数十万人死亡,光是在2016年,就有将近75万人死于与长时间工作有关的中风和心脏病。
研究发现东南亚国家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人们超时工作情况最为严重,中国近年来出现的“996”现象——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即是最明显的例子。
研究显示,和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相比,每周工时超过55个小时以上,中风的机率增加35%,死于心脏病的机率增加17%。
这个由国际劳工组织所作的研究还发现,几乎有四分之三的死于长时间工作的人都是中年以上的男子。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在新冠疫情影响下,超时工作的情形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成功的象征
长时间工作或加班文化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和危害如此严重,为什么人们还要继续糟踏自己的身体呢?难道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因素?
1987年好莱坞的卖座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不讲道德只管赢利的华尔街大亨盖柯(Gordon Gekko)向观众发下豪语:贪婪是好事。电影把工作和事业化成了财富和成功的象征,用曼哈顿摩天高楼的灯红酒绿美化长时间的加班工作。
很多人认为雄心勃勃的工作狂是1980年代金融界的产物,但长时间的加班文化直到今日仍然持续不衰,而且还从金融业扩大到其他产业。
新的研究显示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口平均每周无偿加班9.2个小时,科技业的亿万富豪创业家鼓励人们牺牲睡眠致力工作和创新以“改变世界”。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人们的工作时数变得更长,私生活和职场工作的界线变得更模糊,三更半夜还会收到工作短信或电邮。
事实上,我们和电影中的盖柯相距不远,不同的是我们清楚了解超时工作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新冠疫情能否成为我们改变的契机?
“邪教势力”
一些人超时工作因为他们受到工作带来的成就所吸引,努力工作带来成就,成就等同成功,成功就带来财富和地位。这种“信仰”在中产阶级和高层管理阶级特别明显。2014年《纽约客》(New Yorker)杂志甚至直言,这种奉行超时工作的现象是“一股邪教势力”。
纽约大学管理学助理教授勒奇纳(Anat Lechner)表示,人们美化这类的生活形态,朝思暮想追求成功,一天的时间里面除了睡觉就是工作。
在许多地方,工作多到做不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来夸大炫耀自己成就和重要性的说辞,这也说明超时工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
但是也有些时候,人们加班加点只是为了赚取血汗钱,用来还债或是保住工作的唯一选择。
在某些东亚国家,雇主认为员工应该长时间工作以表现其进取心和敬业精神。
燃烧殆尽
21世纪的生活讲究24/7全年无休——长时间超时工作的唯一结果就是过劳,像蜡烛一般燃烧殆尽,虚脱或者是身心要被掏空的感觉。
世界卫生组织将过劳定义为“缺乏妥善管理的慢性工作压力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患者感受到严重疲劳,对工作产生的负面情绪,工作效率降低。
工作过度导致过劳让你感觉失去人性,身心俱疲,怀疑当初为什么要接受这份工作。世卫组织2019年正式将过劳视为是一种“职业现象”。
勒奇纳表示,进入21世纪,现在职场上的长时间超时工作也变得与时俱进,“我们现在的生活是全年无休,社交媒体是24/7,即时通讯是24/7,亚马逊购物是24/7,所有的一切都变成24/7。”
未来如何?
中国的"996"现象,许多人干脆住在办公室——现在的年轻人面对一个可能更加困难的未来,学生贷款加上低薪资和高房价让他们的财务压力更大,求职就业更困难。
但是与此同时,社会大众对长时间超时工作的认识和对身心健康的重视也比过去任何时候来得更加深刻,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不断地在提醒人们重视精神健康,为弱势群体建立支援系统。
除此之外,还发生了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大流行传染病迫使我们以全新观点重新审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关系。
就在上个月,求职社群网站LinkedIn对5000多名使用者所作的调查发现,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50%的求职者更加重视弹性的工作时数和地点,45%的求职者更加重视工作生活的平衡。
作为回应,有些公司开始提供更完善的职场精神健康协助方案,包括提供免费的养身治疗。
我们正处于十字路口,精神健康更重要,还是半夜回复邮件更重要?我们可以做出选择。
就像种花一样,如果不浇水施肥照射阳光,再美丽的花也会枯萎。
谢选骏指出:加班不是邪教,邪教是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唯物主义的邪教,他们崇拜的都是生产,结果都是地球生态的毁灭。
《从加班到零工经济 无间歇工作的代价》(荷西 路易斯 贝尼亚雷董达 2018年10月7日)报道:
事故频发,压力山大,还引起身体这酸那疼。但真正的问题在于,很多人根本承受不了压力。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员工每周工作49小时及以上,在全球近18亿就业人口当中,此比例不小。
即使是企业家埃隆 马斯克( Elon Musk),近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谈到自己47岁生日只能在工厂里熬通宵时,也颇为感慨:“没朋友,什么都没有。”与平时每周工作120小时的日子没什么区别。他说:“我彻底牺牲了和孩子们、朋友们见面的时间。”
对于他的粉丝而言,这就是他成为硅谷当代神话的代价。马斯克致力于研发价格亲民的电动汽车并大规模量产,与此同时他还是推行火星殖民化的先锋。
2016年的一项研究发现,比起其他人,随叫随到者的皮质醇水平在早晨升得比较快。
然而,当疲惫的表情成了一种荣誉勋章,这其实开了一个危险的头。每天加班、周末加班,已经成了硅谷创业的标配,并且蔓延到世界各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Facebook刷出一张哥伦比亚创客群的帖子:“如果此刻的你为了公司、为了点子、为了生意,正在工作,请举手!”这个帖子收获了160个赞,甚至还有很多人点了代表“大爱”的心形图案。38位骄傲的创业者留言评论,每一位都贴了自己项目的线上地址。当时是周六,晚上9:56。
问题在于,这种“加班”文化可能无法实现做更多事的初衷。或者说,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完成工作。大量证据表明,加班会降低工作效率,让你感觉很不健康(事实也是如此),还更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然而,从医务人员到“零工经济”员工再到自由职业者,上百万员工却无法站出来表示反对。为什么会这样?对于我们这些周六晚上不得不加班的人,能做什么呢?
带来的损伤
工作过劳的人很累,因此更容易发生事故不言而喻。但证明这一点却很困难。也许因为危险的工作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或者单纯是工作时间长的人暴露在风险中的时间也长,就算不加班也这样。不过一项调查分析了美国13年来的职业记录,发现“与不用加班的工作相比,需要加班的员工受伤害率高了61%。”
这项具体研究并未明说疲劳是风险提升的主要原因,但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可能就是这么一回事。
比如,如果你早上8点醒来,到凌晨1点都还没睡(也就是说你已经17个小时未睡觉),那你的身体表现,可能比73公斤的男人喝了2听355毫升的啤酒(血液中含0.05%的酒精浓度)要糟糕得多。没错,加班时的你就像醉了一样。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全球有超过4亿员工每周工作49小时及以上。
如果你到凌晨5点还没有睡,那给身体带来的伤害和0.1%的血液酒精浓度差不多。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血液酒精浓度超过0.08%,就是酒驾了。所以,熬夜会让你的身体表现(比如反应速度或协调性)受到损伤,就像酒驾一样。你都醉得开不了车,还能安全、有效地工作吗?也许在电脑前打打字并不危险,但如果是手工或者体力劳动,或是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工作,就得好好斟酌了。
算法“鞭策”
然而,很多人却摆脱不了这个恶性循环,他们需要加班加点来维持生计。这些人受困于激励员工超时工作的系统,或因公司客户在其他时区则不得不在夜间工作。
比如,东南亚和非洲的“零工经济”员工,就是个典型例子。美国、英国或者欧洲其他国家的公司、商人在自由职业平台上雇佣这些人写代码、编辑博客、建设网站,或是管理社交媒体等等。
近来,牛津互联网研究所的伍德(Alex J Wood)负责的一些研究表明:为这些劳动者分配工作的算法,直接导致了持续过劳。
基本上,你在这些平台上的排名越靠前,受雇可能性就越高。但若要得到好评,就得包容客户的一切要求,很难有协商争取利益的空间。伍德在受访时表示,“他们随时候命,只要客户需要,马上开工。如果客户的截止日期很近,他们也只能接受。否则就要收到差评。”
如果这些人不在排行榜最前面,那压力就会更大。一些人会用极低的价格来吸引零工活计,迫使他们为了一点点钱而用更长时间工作。此外,很多人还要做大量的无偿劳动来经营自我,比如设置个人资料、在平台上竞标、学习新技能让自己的简历更好看等。这些加起来,就让日常工作变得又长、又令人精疲力尽。
正如伍德研究中一位受访者所说:“我这么穷,有人要给我钱,那为什么一天不花个18小时干活呢?”
零工经济的很多领域似乎都出现了这种过劳模式。美国有报道称:一些网约车公司的司机为了充分利用车费上涨的机会,每天驾驶时间达到20小时。在英国,在议会调查后,优步(Uber)将司机持续使用网约车服务的时间限制为10小时。
美国一项对13年以来职业记录的研究发现"与不用加班的工作相比,需要加班的工作,其员工受伤害率高了61%。
根据伍德的说法,“最明显的影响是对睡眠的剥夺”,这加剧了休息越来越少、工作越来越久的恶性循环。“如果不用一直加班,工作效率会更高。但零工经济的建立导致人们没法尽可能提高效率,因为他们不得不熬夜赶截止时间。”自由职业平台因为推崇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广受诟病。
伍德的研究并没有表明实际上有多少打零工者要长时间工作。他还澄清说,在欧洲、英国和美国,自由职业者专业技能多,议价能力强,情况就乐观得多。而在南半球,有迹象表明这种过劳恶性循环正在愈演愈烈、愈来愈根深蒂固。伍德团队采访的劳动者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他们必须高速工作,60%的人说期限很紧,22%的人曾因工作而身感疼痛。
永远“随叫随到”
一离开办公室就算今日工作结束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下班后检查和回答工作信息似乎避无可避,有的人甚至对此趋之若鹜,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超过竞争对手,或者能花更多时间能关注着工作、又能同时和家人在一起。来自柏林SRH应用技术大学(SRH Hochschule)的研究员塔瓦斯(Ian Towers)在其2006年的学术论文中提出,移动技术“提升了人们的期望:管理人员和同事都希望员工随时都能工作”。
然而“随叫随到”与准时上下班是两码事,我们的身体对这两种情况的反应截然不同。2016年一项研究发现:早晨随叫随到者的皮质醇(又译为可体松,人体应付压力的激素,因此也称为压力荷尔蒙)水平比不需随叫随到的员工升得要快,即使他们可能一直到晚上都没工作可做。
这种压力荷尔蒙一般在人们刚睡醒时达到峰值,然后慢慢减少。但科学家认为,日常压力会以各种方式让周期紊乱:比如你预计今天会很紧张,那激素就会上升(研究人员觉得打零工就是这样),如果你长期压力都很大,这个激素就会一直偏高;如果在长期压力后你开始经历“倦怠综合症”,那这个激素就升不上去了。
结果是,“随叫随到”的人发现越来越难“从心理上区分工作和非工作”,很难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研究人员称之为“控制能力”。换句话说,员工并不觉得“随叫随到”的时间真的是自己的,他们的压力也会相应上升。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要求随叫随到的日子“不能视作闲暇时间,因为休闲的重要功能——休养生息,在这种情况下十分有限。”
该怎么办?
即使你是马斯克,一口气工作好几天也并不明智。他不健康的工作习惯是投资者们并不乐见的新闻。马斯克接受《纽约时报》采访后,因为怀疑马斯克心理状态不佳,特斯拉的股价迅速下跌了8.8%。请将这一新闻作为一个警示:如果你能避免一口气工作好几天,就尽量别这么干。因为这对你的健康、幸福和生产力,并没有什么好处。即使你觉得自己是个例外,实际上哪来这么多侥幸?
对于绝大多数弱势的自由职业者,关键问题在于,他们大概没机会结束长时工作导致效率减弱的恶性循环。正如伍德所言,潜在问题是“客户能影响打零工者未来的收入”,而这些人却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
这些雇佣平台很难改变这一点,毕竟这种商业模式每年能带来数十亿美元的收益。那么如果你碰巧在网上雇佣一名自由职业者,最好多给对方一些时间:这样的话,他们不仅能把工作做得更好,还会有一个更好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零工经济的残酷程度表明,加班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例如零工,在理论上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处境在实际上可能比被迫加班更加糟糕。因为对付加班你还可以磨洋工,而零敲碎打的工作却更加疲于奔命。
《想多赚钱?那就不要超时工作》(马克·约翰逊(Mark Johanson)2017年2月9日)报道:
当斯图尔特(Stuart Nomimizu)从英格兰伯明翰搬到东京后,英国的亲友们便开始担心他的状况。他们不仅很少听到他的消息,甚至发现他似乎从早到晚待在办公室里。他的工作时间长得令人难以置信,亲友们有的时候甚至怀疑他在说谎。
为了让他们相信自己,他记录了自己作为东京金融服务行业"工薪族"整整一周的生活,然后放到网上,好让亲友们了解他的全新生活状态。
马拉松式的超长工作时间在日本文化中十分普遍,甚至催生了"过劳死"这个词——那段视频在YouTube上火了起来,观看量超过100万次。这段视频描绘了2015年金融行业旺季——从1月到3月——的一个忙碌的星期。斯图尔特从周一到周六总共工作了78个小时,睡眠时间却只有35小时(周日又工作了6个小时,只是没有在视频上体现出来)。
在连续多个星期每周工作80小时后,斯图尔特终于在一天夜里昏倒在自己的公寓里。他醒来时就躺在电视架旁边,险些撞到上面。他表示,当那段难熬的时期最终结束后,整个办公室的同事们都"病入膏肓"。
虽然斯图尔特的极端工作强度只是暂时的,但他表示,"很多在东京工作的人一年到头都在日复一日地承受这样的工作压力。"事实上,马拉松式超长工作时间在日本文化中十分普遍,甚至催生了"过劳死"这个词。
日本厚生劳动省去年10月发布了该国政府的首份过劳死报告,结果显示,接近四分之一(23%)的公司都有部分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80小时。
"日本人很看重同事对自己的看法,但却很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想法。"斯图尔特说,"所以很多级别较低的员工都会一直留在办公室里,直到他们的主管加班到很晚后才会离开。"26岁的他表示,如果你第一个离开办公室,就有可能无法融入团队。
接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公司都会有部分员工每月加班时间超过80小时——经常加班的日本人比其他国家的人生产力更高吗?斯图尔特不以为然。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长时间加班不仅有害健康,还会阻碍职业发展,甚至会对整个公司的生产力产生负面影响。
少即是多
如果说还有哪个国家以超时工作、假期稀少而闻名,那恐怕非美国莫属。盖洛普最近的一份民调显示,美国全职员工平均每周工作47小时,比标准的朝九晚五工作制多出近1个工作日。更有甚者,接近五分之一的劳动者(18%)表示他们每周的工作时间达到或超过60小时。
尽管牺牲了与亲友们休闲放松的时间,但美国 Project: Time Off 项目的另外一份报告却发现,长时间待在办公室里的"殉道者"在过去3年获得奖金的比例却低于其他人。
日本员工
"我们发现休假时间较长的人——11天或更长——比最多休假10天的人更有可能获得加薪或奖金。"Project: Time Off首席研究员凯蒂·丹尼斯(Katie Denis)说,"那么,如果你的职业止步不前——我们发现,工作时长与职业发展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又该如何是好?"
收益递减
时间管理专家、《168小时》(168 Hours)作者劳拉·范德卡姆(Laura Vanderkam)指出,"跟其他东西一样,你的大脑不能无限制地运行下去。"突破极限反而有害无利。"当我们突破了收益递减的临界点后,就会开始犯错。"她说,"无法为我们试图解决的问题贡献最好的想法和精力。"
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弥补超时工作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很多人都认为,在老板到达或离开时,我们都应该出现在办公室里。但范德卡姆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假设,而且往往存有误导。"你的老板或许希望独自一人早早地来到办公室,而当你也出现时,她反而有可能感到不悦。"
范德卡姆还认为,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在日常安排中插入休息时间,担心这么做可能被别人视为不努力工作的象征。"有人会说:'我会一天到晚不停工作,午饭也在办公桌上解决,等到下午2:30就会掉进互联网的兔子洞。'但这其实是在破坏自己的生产力。"她解释道。
一线希望
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牺牲休息时间加班工作,对员工显然不利。但实际上,此举对雇主也没有好处。斯坦福大学的一份研究发现,每周工作超过50小时后,员工的产出会大幅下降,超过56小时则会极具萎缩。事实上,如果每周工作70小时,多付出的14小时工作时间并不会产生任何效益。类似的研究还在长时间工作与旷工、长期记忆损伤和决策能力受损之间建立了联系。
企业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对抗这种不可避免的倦怠感?日本大企业已经率先采取措施。丰田现在将全年加班时间限制在360小时之内(平均每月30小时)。而之前因为员工自杀事件广受关注的广告公司电通也刚刚发布了8点计划(包括鼓励员工定期休假,并在每晚10点关闭办公室的照明系统),希望借此改善工作环境。
与此同时,宝马和大众等德国大企业也对员工下班后的电子邮件作出限制,借此对抗日渐浓厚的"超连接文化"。在美国瑞士信贷和摩根大通等顶尖投行也制定了新的指导原则,不鼓励分析师和其他员工(尤其是级别较低的千禧一代员工)周末到办公室加班。
范德卡姆指出,如果你不停地使用一台机器,但却不加维护,那么久而久之,就面临着机器损坏的风险,这甚至有可能在不合时宜的时候发生。很多公司似乎都意识到,人类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谢选骏指出:日本人很变态——如果一个人不加班,就会被看做在社会上失败了,甚至遭到家人的鄙视。所以为了让老婆尊重自己,日本人下班后宁可去嫖妓,也不能及时回到家里,所以日本的黄赌毒那么发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