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12月30日星期三

谢选骏:富二代为何都是软骨头


《彭博:习总打压马云,富二代变得听话了》(2020-12-11 苹果日报)报道:


王思聪是内地"富二代"的代表人物,近日仍很高调,在微博张贴与一众女友外游的照片。内地富裕阶层的炫富行径,多年前高调得让人侧目,但近日内地的"富二代"们却似乎变得安分,虽然偶尔仍会上演开Benz直闯北京紫禁城惹来众怒的"戏码",但他们显然已明白最好保持低调以免惹上麻烦,尤其是在北京当局开始将矛头瞄准如马云等亿万富豪后。彭博社(Bloomberg)访问了多名内地"富二代",有人直言,因为目睹太多朋友的家人"出事"后,明白该如何守规矩,已经学得要低调。


现年32岁的北京DJ娱乐公司创办人涂浩然(Tu Haoran,音译),是内地行事较为低调的富二代。他说:"当我们目睹朋友的家人被抓起来关进牢里后,我们明白了该如何守规矩。从2006年以来,我身边有太多例子。现在人人都晓得要低调。你有钱不需要让全世界都知道。那样高调行事有何用处?"


涂认为,对不少像他一样的"富二代"而言,最安全的方式就是"好好做自己的工作、纳税,遵守法规。"他创办DJ公司的想法,源自大学时对于上夜店娱乐的爱好。他当年获父亲给予200万人民币创业,现在公司单月营收额超过1,200万元。但他表示:"这些日子我恐惧的是‘树大招风’。拥有一些财富,但称不上超级富有,看来是最安全的。"报道指,中国许多年轻的"富二代"深知,招惹共产党是失去一切最快的方式,惹上政府可能使自己被关进监狱,或像因涉嫌逃税的女星范冰冰一样"被消失"达数月。不过,他们也不认为政府有意夺走他们手中的财富,许多人提到习近平最近演讲时常谈到企业家对推动经济成长的价值。


上海媒体业一位王姓亿万富豪的儿子,就有这样的体会:"我的立场就是跟随政府的领导走——我们的命运与此并进。"他说:"在中国,‘仇富’的历史悠久,自从文化大革命以来就如此。对我和我的朋友圈来说,我们这一代的共通点之一是想要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而非担忧我们父辈的财富被夺走。"这名亿万富豪的儿子坦言,其父亲希望他保持低调。他父亲名下所有公司都不提及这位年轻人的姓名,这对父子也十分小心地避免在网上暴露两人的关係。他还透露,父亲给他的零用钱很"有限",也不让他使用信用卡,以防他乱花钱惹来注意。


事实上,中国社会阶级正逐渐僵化,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为中共带来新的挑战。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1月发表的社会流动指数(Social Mobility Index),中国在全球82个经济体中排名第45,社会流动性逊于美国、俄罗斯及大部份欧洲国家。


另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10月发表的报告,伴随中国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财富不平等"十分快速地加剧":2019年底,中国百万富豪共有580万人,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3.8亿港元)的居民则有2.1万人,除美国外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OECD(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2018年出版的报告则指出,收入为中国社会最低10%家庭的人口,需花费7代人才有望爬升到平均收入水准,也就是穷人想突破自身阶级得花上约150年,比起南韩需花5代人,以及日本需4代人的时间更久。


谢选骏指出:为何“中国社会阶级正逐渐僵化,向上流动越来越困难”?因为华人缺乏公德、奉行家族主义,结果就是社会割裂、对立上升,机会无法均等、占着茅坑不拉屎。这样被豢养长大的富二代,都是软骨头了。



《奢侈生活的真正含义是什么》(BBC 2020年12月10日)报道:


旅行在十九世纪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奢侈消费。现在的奢侈品消费趋势较注重时间、空间、旅游和体验,而较少考虑物质欲望。


奢侈或曰奢华这个概念,似乎一直以来都深植于物质享乐主义。千百年来,所谓奢侈,就是指拥有稀罕、珍贵、新奇之物,以及大量挥霍无度的消费品,即或是显而易见的极简主义的奢侈品也总是涉及美丽精致,但又往往是多余的东西。


2020年10月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Musee des Arts Decoratifs)开幕的《奢华品之展》(Luxes),探索了奢侈品这个多层面的历史。这个展览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自然资源不断减少、过度消费正对我们的环境造成灾难性影响的世界,我们是否有可能另给奢侈生活一个较有价值的定义,让奢华不仅与自然相谐和,而且也符合我们人类的真实自我。


尽管这次展览是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就开始筹划,但这场大瘟疫的发生将我们自囚于家中,让整个世界的活动减缓至停滞,这个展览所启示的问题就更具有现实意义,让我们不得不质疑我们生活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博物馆馆长和这个展览的策展人奥利维尔·加贝(Olivier Gabet)告诉BBC文化栏目,“很明显,今天的奢侈品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毫无疑问,奢侈的物质和物欲层面受到了强烈的质疑。奢侈这个概念正在重新发现其一种非物质性的维度,即时间和空间以及体验的维度,一个经历时空的体验片刻可以具有像物品一样的奢侈性。在社交隔离的时期,旅行是一种超级奢侈,而且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奢华品之展》其中一件展品,是属于古罗马博斯科雷亚莱宝藏的银器。博斯科雷亚莱宝藏是指在庞贝古城遗址附近一个古罗马别墅出土的大批金银器具。


时间和旅行,这两件在今天看来极其珍贵的东西,在奢侈品的进化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因为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接触激发了人们对稀有和奇珍异物的渴望。加贝补充说,“全球规模的贸易与奢侈品的概念有着内在的联系。早自古代以来,珍贵的物品就一直是经济甚至地缘政治争端的主题。我们用来运输黄金、丝绸或香料的时间,运输跨越的距离,以及被征服土地的概念,则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对异国风情的审美发现也帮助形塑何为奢侈的概念。加贝说,“当西方发现日本陶瓷时,他们意识到奢华和精致也可以是简单和质朴的形式。从让-米歇尔·弗兰克(Jean-Michel Frank,法国简约风格室内设计师)的稻草镶嵌室内装饰到加布里埃尔·香奈尔(Gabrielle Chanel,法国先锋时装设计师)的小黑裙,对奢侈品发展史而言就是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给予世人奢华的新观念。”


如今,弗兰克被誉为20世纪最激进的室内设计师之一,他创作的极简主义室内设计打动好一些艺术家,比如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利亚克(Francois Mauriac )。莫利亚克将他的设计风格称为“奇怪的虚无奢华”。对这种先锋派美学的欣赏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奢侈品在多大程度上与地位有关,又在多大程度上与有别于大众的独特品味有关。加贝说,“在中世纪之前的古代,奢侈品是社会政治最高等级的标志,是被征服者向胜利者奉献的贡礼,是相互表示尊重的礼物,也是埃及人带往彼岸的陪葬品。”天鹅绒这样的奢侈织物在古代只限于王室和贵族使用。从14世纪开始,欧洲多个封建王国都颁布了禁止下层阶级穿戴天鹅绒服装的法令,以维持贵族的精英地位。加贝说,“然而,奢侈品后来逐渐成为个人的选择和爱好,而不再是社会等级的标志。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品味。”


艺术的生活


在18世纪的法国,品味,以及对奢侈品的喜好结合进到生活艺术的概念中,因此产生法文合成词“art de vivre”,即“生活的艺术”之意。因个人主义思潮和新艺术形式的兴起,法国的精英们沉溺于营造令人愉悦的居家生活环境。与此同时,东西方贸易的增长也引发了西方对具有异国情调的东方文化奢侈品的热情,尤其是日本和中国两国。两国生产的陶瓷、漆器和丝织品特别受欢迎。


1925年,法国家具和室内设计师阿曼德-艾伯特·拉多(Armand-Albert Rateau)创作了一部中国风格的精美屏风《森林中的奔逐》。在巴黎,出现了被称为“marchands merciers”的家具和室内装饰艺术商家。这是一种新型消费品的制造销售商,他们会对现成的中国或日本瓷器加以装饰,将瓷器安装在镀金青铜上以增强其光泽,或者将其制成盛放香花的盘子或灯饰等器物。加贝说,“他们几乎是第一批艺术总监,雇佣不同的艺术家,创造合作方式。正是这种特殊的势头,催生了奢侈品历史上的一个决定性阶段。”


19世纪对奢侈品的需求急剧扩大,因为新兴的中产阶级开始追求舒适的生活,而工业革命的生产也能够提供他们的一切消费需要。1858年,英国时装设计师查尔斯·弗雷德里克·沃斯(Charles Frederick Worth)在巴黎开了一家时装公司“沃斯之屋”,宣告高级定制时装的诞生。而旅行也成为了一种主要的奢侈消费。


上述趋势为20世纪的时尚奢侈奠定了基础,由于广告和大众媒体的发展,奢侈品也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但时尚杂志“Meaning Global”的创始人、奢侈品牌专家玛缇娜?奥博托娃(Martina Olbertova)认为,20世纪80年代的过度消费导致了“奢侈品行业已完全脱离现实,只关注对昂贵消费品的销售以获得世界竞争优势,他们在意的只是表面的价值”。


如今,面对这种疯狂消费环境和伦理成本,奢侈品行业开始发生变化。奥博托娃注意到了一些关键的变化趋势,比如对个人体验的偏爱超过对个人奢侈品的迷恋,以及放弃过度的豪华物欲,改而选择转向她所说的“奢侈品的返璞归真”。


现在,旅游是每个人消费愿望清单上的第一项,但这不仅仅是逃避现实。奥博托娃说,“人们想要一些能帮助他们学习和认识旅游之地以及自己本身的经历,希望这样的历验能帮助他们找回自我,发掘自己的精神境界,或者能让他们与身边的自然和世界紧密连接起来。”


考虑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现状,目前的豪华旅游注重隐私和健康,远离尘嚣,以及可以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的度假地则不足为奇,但真正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旅游模式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相平衡。注重野化环境的自然度假村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如果认为对奢华物品的渴望会就此结束,那就太天真了,不过有一种意识正在增强,即我们可用较少的东西来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澳大利亚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 )2015年设计的沙漏完美体现极简的奢华风格。奥博托娃说,“人们正从痴迷于拥有很多奢侈品,转而只使用对个人有价值的物品。在你身边将会有这类既可提升你对生活中重要事物的感受,而且工艺也相当精美的器具。”对于喜欢烹饪并会邀请朋友来分享其烹饪热情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一套漂亮的陶瓷餐具。


奥博托娃说,“我们不需要所有的东西都是奢侈品,那只是浮华,毫无意义。人们会选择只在生活某些方面使用品牌来提升生活质素,这才是奢侈品归根结底的本质主义。”奥博托娃认为,奢侈品的耐用性正成为其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学会如何正确地保养奢侈品牌,使其可以多用好几年,这是告别一次性消费文化的决定性一步。消费的可持续性将变得至关重要。她说:“这应该是合乎逻辑的事情,这些我们视为趋势的事情需要成为新常态。”


不过她承认,我们还没有到达那个境界。她表示,目前疫情危机“是一个停顿,就像处于一种正在发生改变、重新平衡和再度调节的状态中。”让我们希望全世界这一停顿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生活艺术”,一种认为生活本身才是最令人向往和最重要的奢侈品的艺术。(《奢华品之展》2020年10月15日至2021年5月2日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展出。)


谢选骏指出:富二代喜欢炫富,也就是展示物质——他们忽略了体验,或者用炫富作为他们的体验。这是因为,他们只有财富的结果,没有财富的过程。结果,他们很难把持自己的财富,使得自己成为不堪一击的软骨头。只有创造财富的人,才能把持财富。

谢选骏:全球政府可以有效分发疫苗



《新冠疫苗上市后的担忧:富裕国家真的在囤货吗?》(BBC 2020年12月12日)报道:


疫苗的产量足够供应全球广大民众吗?


看着疫苗这一周在英国推出,欣丹杜(Lois Chingandu)并未感到高兴——相反,她是担心。像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她也盼望着接种疫苗,让生活恢复正常。但是和当下的很多人不一样的是,她并不觉得看见了黑暗尽头的曙光。


她的国家津巴布韦什么时候能够获得疫苗,目前仍然不明朗。“现在就只能是坐着干等,盼望我们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得到它,”她说,“我活在恐惧当中,害怕因为我坐在这个地方,就会感染新冠并且死去。”这听起来或许像是夸大,但是欣丹杜在过去看见过非常类似的情形。


她为爱滋病(HIV)预防机构工作,在1990年代初的哈拉雷(津巴布韦首都),她每天都看着数以千计的人死于爱滋病,而当时是有药物可以阻止死亡的,只不过只有买得起的人才能使用。“最终,是要既得利益者决定是时候挽救穷人了,然后我们才会得到疫苗。


“人民的疫苗”


这个星期,欣丹杜参与了一项名为“人民的疫苗(People’s Vaccine)”的倡议,旨在告诫富裕国家——特别是美国、英国、欧盟各国以及加拿大——不要囤积疫苗。“人民的疫苗”旨在确保像津巴布韦这样的国家也能获得平等机会。“我们知道他们大多数已经购买的疫苗是他们所需的三倍多,”她说。


一些国家甚至买得更多,加拿大将会有足够为全国人口接种五次的疫苗存量。“一旦它们给了最优先的群体之后,就将会有多余的疫苗。目前没有讨论过要将疫苗送去贫穷国家,去给那些真的很需要它们的人,”欣丹杜说。


这只是一部分的真相。目前有一个广泛覆盖的全球倡议,致力于将疫苗分发至世界各地,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一个国际疫苗倡议团体联盟所支持的。这个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的目标是,联合各国至同一个阵营当中,让它们能够与医药公司进行商讨。


目前有189个国家参与。当中92个是中低收入国家,它们所使用的疫苗费用将会由捐献者支付。英国已经向这个基金捐献了5亿美元。其他国家则会自行负担疫苗费用,但是它们可能会得到比单独议价更好的价钱。它们目前已经就三种疫苗商定好了价钱,但是和所有的领先疫苗则仍然在谈判当中。但是,COVAX本身并不足够。墨西哥就是通过自行负担疫苗费用来参与这个计划的国家之一。


时间就是一切


玛塔·德尔加多强调,应该尽早推广使用疫苗。玛塔·德尔加多是墨西哥的其中一个主要的疫苗谈判者。这项工作相当艰难。COVAX只覆盖了全国人口的20%,而它预订的疫苗仍然未获得批准。“我们在1月、2月、3月还是5月、7月获得疫苗,是不一样的。这些月份接种疫苗对墨西哥来说至关重要。”


墨西哥现在是冬天,病例在迅速增加;任何拖延都可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于是德尔加多一直是直接和医药公司谈判。一个关键的时刻出现在10月13日,那一天她和她的团队与三家疫苗公司达成了协议。他们甚至预订了少量首批进入市场的辉瑞(Pfizer)疫苗,12月底左右在墨西哥推出。余下的将在之后到位。“但是至少在墨西哥,我们有钱买疫苗,”她说,“我看到过其他拉丁美洲国家现在没有足够的钱买疫苗,而它们也没有真的得到保证能够获取疫苗。”


目前由牛津大学和医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开发的疫苗,已经表明将不会从发展中国家的销售中营利。该疫苗在COVAX的名单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但是目前尚得到批准在任何国家使用。而且,一种疫苗也不足以让全球接种。


“人人都在抢一块蛋糕”


苏尔坦博士说,在确定疫苗功效之前,有的国家难以承担购买疫苗的费用。就像墨西哥一样,巴基斯坦也在与第一家疫苗生产商进行对话。“我们肯定是在和富裕国家竞争,这是无疑的,”巴基斯坦卫生部的费萨尔·苏尔坦博士(Dr Faisal Sultan)说。他是有关谈判事务当中的核心人物。“每个人都在抢一块有限的蛋糕。蛋糕多大现在是固定了的,然后每个人都想得到一块。很明显,这是要争抢一番的。”他表示,目前为止的争夺的情况还算可以,但是他们仍然未能保证得到任何疫苗。巴基斯坦无法承担在确知疫苗有效之前就付钱。“那是一种奢侈,”他说,“我想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可能会这样做。”“如果我们能得到东西和组合是对的,我们应该没问题,但是我们不能盲目下赌注。”


巴基斯坦的主要大学都在为中国公司康希诺生物(CanSinoBio)的疫苗进行临床测试,这可能对于该国的供应有帮助,但这并不是目前的一个等价交换条件。


知识产权问题


而且,这还不纯粹是一个商业的问题。玛塔·德尔加多承认,墨西哥的良好外交关系在她的协议谈判成功当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企业是在国家内存在的,”苏尔坦也表示,“而当你谈国家的时候,政治和同盟关系之类的一切因素都会发挥影响。但是目前,我们已经试图做的是脱离任何地缘政治的摩擦,它或许有可能,也或许没有。”


欣丹杜和“人民的疫苗”正在呼吁,要采用比外交甚至COVAX更加大刀阔斧的做法。他们想让疫苗企业将它们的知识产权共享,这样就能够制造出较为通用的一种疫苗。


世界贸易组织(WTO)于周四进行了会议,决定是否会废除知识产权规则;它将于12月17日宣布决定,但是大多数富裕国家都反对这一点。


对于世界大多数地方来说,要获得疫苗仍然只有等待。“将会有人继续因新冠病毒而死亡,”欣丹杜说,“与此同时,在其他国家的人则在过着正常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穷国以为救命的希望掌握在富国手里,但富国的人大都知道,自己也是无依无靠的。在各自为政的主权国家时代,没有一个国家是安全的。我认为,只有全球政府能够有效防疫抗疫,并且可以有效分发疫苗。


《肺炎疫情:中国宣布加入全球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态度转变背后有何考量》(BBC 2020年10月12日)报道:


中国外交部确认,该国已在周四(10月8日)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签署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中方称这是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实现全球民众公平接种新冠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流行病预防创新联盟(CEPI)及世界卫生组织牵头成立新冠疫苗保障机制(Covax),中国译为“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


中国此前一直未明确表态是否加入,中国专家解读为做法“谨慎”,因其想平衡中国国内需求和邻国等需求。


中国的疫苗外交


目前有9种疫苗进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候选库,其中2种来自中国,一种处于临床一期试验阶段,另一种尚未进入临床试验。此前中国态度一直犹豫,中国官方小报《环球时报》引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称,中国做法“谨慎”,因此前已承诺通过“一带一路”、东南亚国家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等平台优先供给一些合作伙伴和邻国。曾光说,中国可能想制定周详计划,在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前,既能保障本国供应,也能保全这些平台的需求。


此前中国曾明确表示,一旦疫苗研制成功,将优先供给湄公河国家,属其“疫苗外交”的一部分。而此时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中国称“目的就是以实际行动促进疫苗公平分配,确保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同时带动更多有能力的国家加入并支持”。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BBC记者表示,目前全球有171个经济体加入疫苗保障机制,其中有包括中国在内的79个高收入国家。为达成2021年为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的目标,这些高收入国家需要预付疫苗款。但目前未知中国的预付款金额。


疫苗研发和订购大国美国并未表态加入。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领衔美国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批评世卫组织为“中国傀儡”,并暂停对世卫的资助。


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5月则表示,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工作,并承诺将在未来两年中向世界各国的抗疫努力提供20亿美元援助资金。4月,中方已向世卫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中国国药集团曾经透露其生产的疫苗价格可能在1000元人民币以内。


什么是新冠疫苗保障机制?


新冠疫情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反扑,民众期待安全有效的疫苗能让生活恢复正常。现在一部分新冠疫苗已进入审批阶段,一旦审批通过则意味着疫苗可以上市,大众可以接种。但目前疫苗订购属于卖方市场,供需严重不平衡。全球各国民众的接种顺序是凭该国国力在全球市场自由扫货还是无论贫穷富贵,各国民众有可能实现公平接种,同一时间进行?


为实现疫苗分配公平,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因此诞生。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执行负责人奥蕾莉亚·阮(Aurelia Nguyen)表示,在公共卫生领域还从未有类似的尝试。“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是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但这是现有唯一的结束全球大瘟疫的计划。”但这个计划显然面临很多挑战和质疑。


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挑战


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在其官网称目标是在2021年底前购买20亿支新冠疫苗,覆盖当地20%的人口。但目前未知是否每人需要注射一支还是两支疫苗才能产生抗体。中国国药集团负责人此前吹风表示,每人需要接种两支该集团研究的疫苗才能达到防疫效果。如果属实,全球76亿人则需要152亿支疫苗来帮助结束这场大流行。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的国家已参与该组织,参与的国家可以通过该组织购买疫苗,也可以在有需要的情况下免费获得,当然后者大多数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国家身上。但美国和俄罗斯并未参与其中。事实上,一些富有国家已提前锁定疫苗,直接与药厂和疫苗研发团队签订协议。美联社称,这些国家的人口占全球13%左右,但已锁定市场50%的疫苗。


这意味着市场所剩疫苗不多,新冠疫苗保障机制面临激烈的订购竞争。除此之外,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资金缺口让疫苗能否公平接种也增添了不确定性。


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BBC记者证实,目前已经筹资18亿美金, 但到2020年年底仍有20亿美金的资金缺口来为92个经济欠发达国家采购疫苗。到2021年,仍旧有50亿美金的疫苗采购资金缺口。美联社此前引述一份该组织的内部文件称,如果资金缺口不能补平,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不会签署疫苗购买协议。


对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不信任


欧盟为新冠疫苗保障机制注资4亿欧元,美联社称欧盟27国不会通过新冠疫苗保障机制购买疫苗,这被视为对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的供给能力无信心。欧盟单独与药厂签署购买10多亿支疫苗的购买协定。世卫组织执委会成员、欧盟首席疫苗谈判代表奥尔(Clemens Auer)表示,Covax的透明度严重不足。"我们对于疫苗的价格、质量、技术平台或风险都将没有发言权,这是完全无法接受的。"奥尔说,世卫组织从未就其疫苗战略向各国咨询。他评价称,世卫组织想要为世界最脆弱的人们先提供疫苗,这个想法“高贵”,但却在政治上幼稚。


台湾可以等待吗?


中国产的疫苗并非在每个区域都受欢迎,比如在台湾。台湾福卫部长陈时中态度明确,台湾将不买中国疫苗。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的新闻发言人对此回复称,加入新冠疫苗保障机制后,成员有自由选择购买疫苗的权利。但在只有一两款疫苗获得审批的初期阶段,疫苗数量有限,如果放弃购买某款疫苗会延迟购买者获得疫苗的时间。


台湾本土疫苗研究速度落后于国际,目前台湾共有四家厂商投入研发,其中三家已展开一期临床试验,有一家预计11月能进行一期结果分析。此时国际领先的疫苗已进入临床三期最后冲刺阶段。


台湾最早的本土疫苗将于2021年下半年上市。除了等待,台湾亦从国际渠道订购疫苗,台湾于9月18日和“COVAX”签约、预计10月初付订金。陈时中解释称,对于中国的血液制剂、球蛋白、疫苗等生物医学产品,台湾原本规定就是不准进口,并不是因为这次疫情而新订定办法。


除开中国疫苗外的候选疫苗,有一些需要比较严苛的运输和冷藏条件。陈时中表示,台湾与冷链相关公司都保持联系,“如果到时候一定要使用,我们一定会准备好。”


与新冠疫苗保障机制签订疫苗协议,只是拿到疫苗入场券,到时还需看疫苗的安全性。而台湾本土疫苗研究落后于国际,可能意味着台湾的接种时间需要等待,但陈时中称“台湾有等疫苗的本钱”。香港媒体引述港府称,已去信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当中国疫苗面世时能支持香港需求。


香港的疫苗


防疫工作远落后于台湾的香港,似乎并没有等待的本钱。香港本土的"第三波疫情"刚在九月底受控,但似乎近日群组确诊病例的增加正预示香港疫情的“第四波”正在到来。所以疫苗对港府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香港卫生署8月向新冠疫苗保障机制预订够约35%香港人口接种的疫苗,其余疫苗供应则需额外向个别药厂采购。


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曾称,香港属富裕地区,参与机制所付的价钱会较发展中国家昂贵。但具体每剂疫苗价格,港府所交订金数额等都未有公开。即使向新冠疫苗保障机制订购的疫苗成功,香港仍有65%的人口的疫苗来源未解决。途径有两条,就像年初疫情刚爆发时港府找口罩的思路一样:全球采购和靠中国的中央政府支援。


香港抗疫专家许树昌称,余下未获保障约65%人口,则由香港卫生署另行再向厂商订购其他新冠疫苗。但目前为止,未有公开消息显示港府的订购交易。香港媒体引述港府称,已去信中国政府提出请求,希望当中国疫苗面世时能支持香港需求。


中国国药集团此前曾称,该公司研发生产的疫苗最早将于今年年底上市。但由于去年香港发生的“反送中”抗议导致社会极度撕裂和对中国的不信任,即使有中国疫苗供应香港,具体自愿接种人数难以预测。


此前中国政府支援香港做全民检测,在760万人口的香港,最终自愿检测人数为180万,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不到。这也是摆在港府面前的抗疫难题之一,此前九月的大规模检测测出民众意愿,如果疫苗是中国供应,港府是采取自愿接种还是强制接种?


如果自愿接种,那么接种比例可参考此前大规模检测结果。众所周知,全员接种疫苗才有可能完全产生抗体结束大流行。如果做不到全员接种,港府的抗疫又将以何种形式结束,目前还存在太多未知。


谢选骏指出:香港政府还是早点采购美国疫苗吧,因为香港人民不敢接种中共疫苗。否则的话,武汉肺炎的防疫将在香港留下巨大的破口,可能反噬中国大陆一口。全球政府可以有效分发疫苗,难怪全球政府遭到各国的抵制,因为主权国家就是凶恶的瘟神。

谢选骏:护照是封建把头的符咒



《世界各地护照的异和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BBC 2020年12月7日)报道:


可怜的护照。尽管只是为出国旅行所需要,是为出入境证明我们就是这个国家的人,却注定大多数时间是束之高阁以策安全,而苦心设计的内页,除了不厌其烦的海关官员,实际没有人会认真细看。


护照具有双重任务,要同时简洁表明持有者和发行国的身份,但通常护照会让我们对自己照片上那副尊容感到难堪,也对封面上国徽和镀金文字所传达的陈旧国家意识感到困惑。不过,护照毕竟是一件充满视觉和历史叙述的人工作品,在强调国与国间的边界区隔之同时,也彰显出国与国间的普遍相似和雷同。


传统上,护照的设计很少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例如,台湾护照的设计,墨绿色的外套封皮,装饰着一个闪耀光芒的呆板太阳(青天白日),而白日则套在一枚光溜溜的金戒指之中,是典型的古板行政美学。


然而,最近,台湾岛内主张独立的政党时代力量(New Power Party)开始在网上发起台湾护照封面设计比赛。这里有一个引发尖锐争议的政治问题。2020年7月,台湾立法院通过了一项决议,要在护照上强调“台湾”一词,而在现有的旅行证件上,“台湾”一词位于“中华民国”一词的下方,很不显眼。立法委员们争论说,既有的设计会让海外将台湾误会为中国。进入比赛最后名单的大多数方案作了进一步的改变。这些方案选择的封面图案既有趣也保留了旧款的格式,只删掉了一个关键之处,中华民国的英文名字“Republic of China”不见了。2020年9月台湾推出新版本护照,以免台湾人出国旅游被误会来自中国。


这些新护照封面的设计师想象力非常丰富,图案有飞鸟、蝴蝶,甚至米饭堆得满满的饭碗,而且颜色也很丰富,有粉红、紫色、黄色、橙色及其他。就此,让我们思考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为什么全世界的护照必须是现在这种样式?


从牛皮纸到小本子


护照并非一直如我们今天使用的硬壳小本本。最早提到类似护照的旅行文件出现在圣经的《尼希米记》(Book of Nehemiah),记述约公元前450年前后先知尼希米从波斯国王阿达薛西斯一世那里恩准到通行证。钦赐的通行证指示幼发拉底河以外地区的统治者们让尼希米一路安全回到已灭亡的犹大王国旧都耶路撒冷。随后是古印度一部用梵语写的治国术论文《政事论》(Arthashastra),提到当局收费发行护照,如果没有护照,国民就不能进出国境。《政事论》被认为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


我们不知道这些古老的证件是什么样,但很有可能像世界上现存於世的最古老护照。这是一个用清晰华丽的字体手写在牛皮纸上的护照,上面有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的签名,其尺寸很小,远没有口袋那么大,而且被折叠过很多次。护照是1636年颁发给托马斯·利特尔顿爵士(Sir Thomas Littleton),允许他“离开我国领地,前往海外”。爵士获准有权带着四个仆人、50英镑以及他的“行李箱和必需品”上路。现存于世的人类最早护照,只是一张纸而已,也没有照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美各国政府将护照视为防止外国间谍进入本国的一种方式。第一批现代英国护照于1915年发行。当时这种护照只是一张纸片,但折叠成硬纸板,封面印有英国皇家徽章。与今天的护照一样是分别代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狮子和独角兽,还有两句法文格言,“我权天授”(dieu et mom droit)和“心怀邪念者蒙羞”(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因为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国后,很长一个历史时期英国上层社会是通行法语。但护照内页则大不相同。虽然1915年的护照是第一个要求附有照片的版本,但那些早期护照的面部照片与今天有严格规定的数码肖像没有多少相似之处。想想100年前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就是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创作者)的护照照片吧,在这张照片上,他和妻子,以及两个儿子坐在一辆狗车里。当时全家人出国旅行可以用一张护照。


同一时代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兰德尔·戴维森(Randall Davison),他的护照像是穿着全套主教礼仪服装,还包括仪式上所用的礼仪圣器。查阅这些古董护照,你会看到形形色色的照片,有的人在花园或海边摆姿势,手里拿着香烟、报纸和乐器。没有今天任何证件照的一本正经,但其个性却因此更加生动。


当然,用这样的照片证明持证者的身份并非总是有效。学者克雷格·罗伯逊在他的书《美国护照》(The Passport in America)中讲述了一个有胡须的丹麦人去德国旅行的故事。这个丹麦人抵达德国后,听说他太像也蓄有胡须的德皇威廉二世,因此就把自己的胡须剃掉了,当他要离开德国时,检查护照的官员把他拦了回去,因为他看起来不再像护照上的那个人,而是像一个臭名昭著的骗子。


1920年一战结束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国际联盟提出护照应有统一的国际标准,规定内页为32页,要使用至少两种语言,封面顶部印国名,中间为国徽,底部印“护照”一词。国联的规定已经成为现代护照设计的统一模式。


国家精华的彰显


如今,联合国下属机构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负责发布护照标准,包括封面尺寸、格式和技术等。但没有规定封面应该是什么颜色。世界上大多数护照为三种颜色:红色、蓝色和绿色。那么,为什么护照封面的颜色只是有限的几种?普遍的解释是,蓝色护照受到新世界的美洲和大洋洲国家的青睐,红色护照签发国有些过去或现在是共产党国家,而绿色通常是伊斯兰国家。


还有一种感觉是,例如,一本樱桃粉色封面的护照可能是旅游局的一个很好广告,但也可能意味着轻浮不严肃。因此无论轻松活泼多受欢迎,但不会有任何国家愿意在护照上表现出这种特性。斯洛文尼亚的护照可能是最接近活泼这种性格,其护照如同一本手翻动画书,快速连续翻动,就会看到一个骑马疾驰的人越过其内页的边缘部分。


护照设计一致性这股力量不容低估,只要想想英国护照最近变颜色的故事就略知一二。英国脱欧公投之后,英国政府宣布护照封面将恢复原来的蓝色。事实上,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欧盟法律要求英国护照使用酒红色。英国是在是在1988年自愿修改为酒红色,以配合欧盟的其他会员国。


各国护照也越来越多地在内页尽力传达更多的本国特色,页面上充满国家纪念碑、自然奇观,以及令国人自豪的国家英雄,搞得护照就像是国家公民教育的初级读本一样。每个国家护照的设计都突显其国家的特色。


英国2020年将换成蓝封皮护照,旧的酒红色护照内页有英国雕塑家安东尼·葛姆雷(Anthony Gormley)的雕塑作品“北方天使”(Angel of the North)的线条素描,有英国19世纪风景画家约翰·康斯特勃,以及英国女数学家也是世界第一位计算机程序员的埃达·洛夫莱斯(Ada Lovelace)。而且每一页还嵌入了莎士比亚的头像水印。日本的新护照上有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中至少24景。美国完全重新设计于2007年新发布的护照,内页有激发美国国歌《星光灿烂的旗帜》一役的雕塑,还有拉什莫尔总统山、长角牛和一艘飞剪式帆船。

有时,这些精心设计的内容可能会传递出未经意识到的信息。比如美国已婚女性能够获得自己的护照独自旅行,已经近一百年。她们不会因为无法独自出入国境而一定要跟随丈夫旅行。


然而,美国护照目前的设计引用了13句美国伟人的励志名言,但只有一句出自一位女性,即著名的非裔美国学者安娜·茱莉亚·库珀(Anna Julia Cooper)。这与加蓬护照大不相同。加蓬护照在重新设计生物特征之前可能是世界上最以女性为中心的护照,因为封面上有一位袒胸哺乳的母亲照片。


尽管看起来相当爱国主义,但护照绞尽心机设计这些花样的主要动机不是美学,而是安全性。简而言之,护照的内页设计得越复杂,伪造的难度就越大。现在最新护照的一些最神奇的特点也是出于安全考虑,可以加拿大2015年的重新设计为例。用紫外线照射加拿大护照内页,平淡无色的图像就会突然变为闪烁着鲜艳烟火的天空,明亮的星座和彩虹。


在千禧年之交,另一个本应被隐藏的安全识别特征,即生物识别芯片开始为各国护照纷纷采用之时,这意味着一个新的符号会出现在任何有生物识别芯片的护照的封皮上。


至于台湾的新护照,政府最终决定放弃珍珠奶茶和台湾黑熊。新版本看起来和旧版本惊人地相似,关键的区别在于“中华民国”的英文最小化了,在新版本是围绕着白日的一圈英文小字,而旧版本是在白日上方大很多的字体。


挪威护照内页在紫外光下会出现北极光。台湾新护照当然不能与挪威2014年的“新设计”相比,后者是挪威设计公司“新设计工作室”(Neue Design Studio)的创作,再现了传说中的挪威景观的主题,并有三种不同颜色的封面:白色、绿松石和朱红色,既回应了传统,表现又大胆新潮。内页如你所希望的那样是北欧极简风格,但是在紫外光下会出现北极光。


与众不同也一样


挪威的护照可说是个例外。总而言之,不管护照代表的各自国家有多么不同,但护照无论是中国的还是美国的,澳大利亚的还是伊朗的,其实彼此都非常相像。如此,他们冷静理性的设计削弱了其设计的根本目的,强调的不是各自国家的个性,而是彼此在深层意义上的相似,即都渴望在世界舞台上争高下,都祈望历史赋予的地位。


在一个罕见使用徽章的世界,各国护照上的国徽看起来是大同小异。植物和动物也是如此,比如日本的菊花、黎巴嫩的雪松、莱索托的鳄鱼和小马,都错综复杂地编织在他们各自国家的民族特征织锦中,最重要的在象征官式的庄重颜色上,用上金色的压纹,结果是这些护照看起来是惊人的相似。


不管护照采用的图像是如何留恋过往的一切,世界仍继续大步向前,不仅改变了护照所包含的技术(不知护照无纸化的时间还要多久?),也改变了护照所代表的东西。护照对不同的人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幸运的人来说,护照保障着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护照是一把开启更广阔世界的钥匙,代表着冒险和飞行。对于那些被迫卷进移民大潮而远走他乡的人,这份文件象征着颠沛流离将有一个安宁的结局,终於有了安身立命之所。


目前香港居民可同时持有中国香港特区护照与英国国民海外护照(BNO)。长期以来,暗潮汹涌的国际紧张局势意味着一些护照比另一些护照打开的大门要多一些,但在新冠病毒疫情大爆发的当下,出国旅行对我们许多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困难重重。


通过这种方式,新冠病毒给闪闪发光的护照小本子添加了另一层意义。那就是,即或我们不得不将这个小本本束之高阁,但我们会怀恋带着这个小本本上路的日子,并渴望这样的日子再次来临。


谢选骏指出:护照是封建把头的符咒,他们用这种方式诅咒了自己的国民,使他们成为国家的奴隶。


《买卖国籍护照背后:全球巨额利润产业揭秘》(BBC 2019年10月11日)报道:


曾几何时,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国籍。你或者与生俱来拥有某国国籍,或者是作为移民,经过多年等待后成为归化公民。有些人还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失去国籍等等。


但是,现在你可以走捷径,直接花钱买国籍,通过投资移民轻松成为某国的公民,继而拿到护照。这在50年前还是很难想象的。那时,就连双重国籍身份都比较罕见,但目前已经非常普遍。


今天, 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都设有投资移民项目。瑞典律师卡林(Christian Kalin)说,它已经成为一项全球增长最快的产业,产值高达每年250亿美元。


国籍为啥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


卡林是恒理环球顾问事务所有限公司(Henley & Partners)的主席。他的公司是全世界承办投资移民护照的最大律师事务所之一。卡林为此还有“护照先生”一称。该公司的客户通常是那些有钱人,为自己和家人购买外国护照。


国籍新理念


卡林认为,人们关于公民和国籍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了。不仅如此,卡林还表示,人们的国籍受出生国的限制是“非常不公平的”。他说,人们的出生地与他们的技能和天分毫无关系,完全是运气。他认为,人们应该重新思考这一问题了,比如,可以把公民权看作是一种会员制度。“引进那些能够为社会作出贡献、有才华的人有什么错?”他说。


当然,对卡林的这种看法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反对的人认为把护照当商品买卖就是不对。但无论你赞成还是反对,花钱购买他国国籍的买卖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其中,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Vanuatu)的国籍似乎很受青睐,特别是中国人。


4年前,瓦努阿图推出一项新的移民计划。该计划一经推出就火了起来。目前,它已经成为该国政府最大的收入来源。瓦努阿图护照之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护照持有者可以自由进入欧洲国家,无需签证。许多瓦努阿图的海外护照持有者根本不需要踏进该国的国土。他们可以通过在海外的指定机构把护照搞定。


总部在香港的中介机构太平洋移民顾问有限公司(PRG Consulting)就是一个拥有执照的,专门为合格人士办理瓦国护照的机构。


中国客户


护照代办商MJ说,许多中国富人购买瓦努阿图护照。在香港的一家咖啡店中,BBC商务记者莎拉·特雷纳(Sarah Trenor)和薇薇安·尼内斯(Vivienne Nunis)见到了太平洋移民顾问有限公司的护照代办商MJ。据他介绍,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公民获取第二本甚至第三本护照。“他们在中国没有安全感。他们希望能进入欧洲,在那里开办银行账户,购置房地产,或是做生意等,”MJ介绍说。MJ表示,护照这一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许多加勒比海的小国一本护照售价大约为15万美元。


瓦努阿图护照也差不多值这么多钱。而且,只需一个月就可以就搞定,这也是它如此受欢迎的另外一个原因。


明码标价


我们看看以下这些国家的护照值多少钱?

安提瓜和巴布达:起价10万美元(以下均为美元价)

圣基茨和尼维斯联邦:起价15万

蒙特內哥罗或叫黑山:起价27万4千

葡萄牙:起价38万4千

西班牙:起价55万

保加利亚:起价56万

马耳他:起价100万

美国:投资需在50到100万美元之间,并创造10个就业机会

英国:起价250万

申请瓦努阿图护照虽然快捷,但卡林和其他一些人士对此比较谨慎,因为瓦国腐败盛行。因此,卡林的事务所不办理瓦努阿图护照。但这毫不影响富裕的中国人申请瓦国护照。而在那些拿到瓦国护照的中国人之间,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曾踏上过瓦国领土,不过这也只是猜测而已。


避税天堂


瓦努阿图前总理巴拉克·索普称该国投资移民,出售护照的项目是背叛。维拉港(Port Vila)是瓦努阿图的首都。维拉港的街道坑坑洼洼,满目苍夷。街上根本没有交通红绿灯。然而,随着汽车的增多,交通拥挤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瓦努阿图还是避税天堂。最近,由于腐败及缺乏透明度再次被欧盟列入“黑名单”国家。


瓦努阿图本国居民也是直到1980年该国独立时,才正式成为该国公民。之前,这些岛屿由英法两国共同管治,叫做新赫布里底群岛。


瓦努阿图共由80多个岛屿组成。独立前,该国居民没有国籍。如果任何瓦努阿图人希望出国的话,需要向英法申请旅行文件,才能出行。


瓦努阿图前总理巴拉克·索普 (Barak Sope) 也是在该国成立后才有自己的护照。因此,他对此念念不忘,他认为当时的法规是对该国居民的一种侮辱。


反对声音


索普对瓦努阿图出售护照的做法并不赞同。他认为这是对瓦努阿图的“背叛”。但移民项目代理商巴尼为该国的移民项目辩解。近年来,中国投资大量流入该国。"中国人比我们有钱," 索普愤愤不平地说。许多当地人也抱怨中国公司在瓦努阿图只雇用中国人。


BBC记者试图找到瓦国政府官员了解其投资移民项目,但没有人愿意就此发表意见。但记者找到了一名由政府指定的移民项目代理商巴尼,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巴尼解释说,这个问题需要从全球视野出发。许多其他国家向外国人出售护照赚取投资。瓦努阿图自然资源不多,而投资移民项目可以为国家带来很多收入。然而,对瓦努阿图乡村地区的居民来说,自从该政策出台后就一直极具争议。


没有受益


安妮·帕科是当地村庄社区的负责人。BBC记者跟随社区负责人安妮·帕科到当地的村庄转了一圈,那里距离首都维拉港只有10分钟的车程,但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贫穷、落后。安妮说, 当地社区并没有受益,尽管政府许诺说,该项目的收入将会为当地重建遭到2015年飓风破坏的基础设施以及家园。安妮表示,自己的祖先为自由而牺牲。但现在,外国人只要花15万美元就能买到一本他们的护照。而且,他们根本没见到任何钱。“这件事该停止了,”她说。


同一个村子的苏珊指着一口肮脏的水井对BBC记者说,她希望政府能够安装自来水龙头,让孩子们能够喝上安全、干净的水,能洗上淋浴。但当地一家报纸经营者丹麦卡格里(Dan McGarry)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很难想象政府会改变其政策。


据麦卡格里称,出售护照可以为瓦努阿图带来超过30%的收入。这对于像瓦努阿图这样的小国来说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但与此同时,他也表示,人们不尽会扪心自问:“这是我们奋斗的结果吗?这样做对吗?把我们不容易争取来的主权就这样卖给出高价的人,这对吗?”其实,这个问题不仅是瓦努阿图,它也是许多其他国家应该反思的,特别是在日益全球化世界的当今。


但是,亨利与合伙人事务所的卡林则表示,投资移民项目以及通过投资获得护照这种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它只不过是对世界潮流的一种现实反应而已。


谢选骏指出:投资移民、出卖护照,其实最能清楚说明主权国家护照具有封建把头的性质——他们拦路抢劫、坐地起价,把好好一个地球宰割得七零八落。


《不存在的国家签发的护照》(BBC 2017年6月10日)报道:


在我的护照上盖章的这名女士名叫莫西(Mercy),她没有固定的住处。出生在尼日利亚的她途径利比亚来到意大利,目前住在帕多瓦,但她的身份却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她盖章的那本护照不是英国签发的,而是新斯洛文尼亚艺术(Neue Slowenische Kunst, NSK),这是参加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的一个艺术团体。这个展览馆的目的是探索国家和无国家的意义,而方法之一就是把公民与移民的体验颠倒过来。


从阿尔巴尼亚到津巴布韦,第2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展共有85个国家级展馆,展示的主题非常多元化,从灾难大学到发光的黑暗博物馆十分多样。今年,由于面临国家主义浪潮的崛起,很多艺术家开始强调通用身份:有一个人类馆,还有一件来自突尼斯的装置艺术专门向游客发放"freesa"(free visa,自由签证),以此表达"自由流动而不必受制于武断的国家制裁"的理念。


核发护照


威尼斯双年展上,NSK的"公民"向新的申请人核发护照,申请人中也包括本文的作者——NSK在1992年宣布"建国",比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晚了一年,后者成为冷战结束后获得主权的众多新国家中的一个。"艺术是一种需要外交的狂热。"我的新护照的插页上写道,它声称护照所有者是"第一个全球性国家的参与者"。NSK自称是"时间国度",没有国民和领土的概念:它"否认国界原则,支持跨国法律"。


威尼斯双年展


跟其他国家一样,NSK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有自己的展馆——他们在Palazzo Ca'Tron的一间办公室里签发护照。在过去的一个世纪,护照已经成为代表我们身份的一个基本文件。当伊斯兰国宣布建国时,他们就要求所有的战士撕毁自己的护照,切断与"殖民"遗产的联系,宣布效忠于新的实体。与之拥有类似观念的是和平积极分子加里·戴维斯(Garry Davis)于1954年构想带有乌托邦色彩的"世界护照"(World Passport)。那本护照号称由"世界公民的世界政府"签发,持有者达到10,000人,但并没有在外交上获得认可:2016年,嘻哈歌手Mos Def因试图在南非使用这份文件离境而被扣留。


真实性是护照的核心元素,甚至可以充当身份证明。2004年,NSK位于卢布尔雅那(Ljubljana)的总部涌入了成千上万份来自尼日利亚南部城市伊巴丹的护照申请。一些人表示,他们听说NSK是个美丽的国家,想到那里旅行。


国家权力机关


前往NSK展馆的游客都会收到一份报纸的复印件,头版印着《为现代化道歉》(Apology for Modernity)一文。"拒绝为难民提供庇护是残忍的。"这篇社论写道,"但把人们变成难民更加残忍。"NSK认为,"自由的西方世界"是"他们苦难的罪魁祸首"。西方世界的公民"都与我们当选的或未经选举的领导人串通一气实施犯罪。我们已经变得愚蠢而丑陋。"


世界护照


加里·戴维斯在1954年创造了他的"世界护照",倡导全球公民的理念——但却只获得少数几个国家承认。这种观点在艺术界并不少见(86%的NSK受访会员都支持这个声明),但艺术家对于国家模式却并不热衷,他们通常都对妄自尊大的国家权力怀有戒心。"国家是个人道德和政治生活获得自由的基本条件。"《为现代化道歉》一文写道,该文认为,艺术家的责任是"重申国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权威"。


这种立场对NSK最著名的大使、既富有魅力又颇具争议的心理学家斯拉沃热·齐泽克形成了吸引力。就在他发表NSK展馆的开幕演讲后不久,他便对我说,"NSK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国家的国家'这个理念。这并不是某些左派人士所认为的拙劣模仿。它并没有嘲弄国家,这种假设揭示出典型的自由主义恐惧:如果有人认真起来,而且受到诱惑,该怎么办?他们理应受到认真对待!"


斯拉沃热·齐泽克


斯拉沃热·齐泽克是一名文化理论家,他还是一名电影评论家,作品包括《变态者电影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Cinema)和《变态者意识形态指南》(The Pervert's Guide to Ideology )。齐泽克具有列宁主义倾向,他曾经在文章中表示,NSK应该致力于"成为一项国家艺术,为一个尚不存在的国家服务。它必须放弃对岛屿隐私的颂扬,看似与权威机器隔绝,而且必须主动成为这台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当我表示,国家艺术最多也不过是老一套,甚至可能是一种强迫时,他回应道,"NSK是只为自己国家服务的国家艺术家!"


可以说齐泽克低估了官僚主义的专制暴政——整个20世纪的艺术家都可以作证。NSK展馆的策展人认为,他们的国家"不会像以前的国家一样受到犯罪的拖累。而是可以顺畅地呼吸国家地位的空气。"然而,国家的负担不仅体现在过去,还体现在核心的官僚结构上,这往往会积累更多信息,还会对公民产生影响。


NSK展馆


除了NSK展馆外,还有86个国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布展。当我在这一点上向齐泽克发出挑战时,他回忆起与穿越欧洲的难民的一段对话。"警察想给他们登记,他们说,'不要登记,我们不是牲口——我们是人。'他们想去挪威——那里是你能想到的最有组织的国家!但这个福利国家就是按照这种方式运行的。"


两种方式


难民的经历并不一样(有的来自暴虐的国家,还有的则来自无法无天的地方),但齐泽克的这番话揭露出NSK这项工作最核心的矛盾。他们的护照被称为是"一个颠覆性的文件",但它还是延续了它企图抨击的那种官僚程序。申请人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例如血型),而且需要存储在一个国家的登记处里。


我对齐泽克表示,人们已经用本地化模式设计了更有责任、更直接的民主形式——毕竟,我们身处威尼斯,这里就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城市共和国,非常抗拒大型政治和宗教实体的权威。但齐泽克表示,城市民主自古以来几乎都是由城市精英掌控的(跟威尼斯双年展很像)。他指出,从环境污染到移民危机,我们当今面对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借助欧盟这种超越国家的组织结构来解决。


齐泽克对地方性民主的质疑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对20世纪90年代爆发于巴尔干的种族矛盾的理解。他在NSK的报纸上写道,"没有什么能够解放国家政权的瓦解……乌托邦能量不再指向没有国家的社区,而是指向没有民族的国家。一个国家不再根据民族构成和领土来创立。"齐泽克沿着这个脉络解释道:"当今反移民的民粹派才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真正威胁。"他对我说,我们对难民权利的恪守承诺不应该依赖于悲惨的征用故事,而应该立足于公民原则:"你不应该因为他们有一个好故事可供人讲述而喜欢他们——你喜欢他们与他们的故事无关,而是因为人权是完全抽象的权利。要解决这场危机,仍要通过地缘政治,而不是问:'你的内心有多么开放?'"


在NSK展馆开放的一个小时里,很多人排队前来观看主要的装置艺术。它围绕着一个大胆且令人失去方向感的房间转动,里面的坡度大约有45度。坡度很陡峭,导致人们难以保持平衡,所以最好保持像冲浪者一样的姿势,或者依靠在显示面板上。艺术家阿和米特·奥古特(Ahmet ?güt)证实,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参观者全神贯注——这不是一场走马观花的展览。要抛弃世代沿袭的身份或许并非易事,但我们至少也可以对自己面临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关注,尝试着寻找解决方案。


谢选骏指出:不存在的国家也热衷于签发护照,目的就是挤入封建把头的行列——没有领土也可以建立官方机构,这真是无本生意,比那些霸占领土的把头还要刁钻。


《国籍为啥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BBC 2017年6月24日)报道:


最近一次坐飞机时,我无所事事地翻看着飞机上的杂志,突然注意到一条不同寻常的广告,它承诺提供"一项独特的战略,保卫你未来的繁荣和安全。"这则广告宣传的是所谓的"投资移民"。


我以前就听说过"国籍买卖"项目,而在看过这则广告之后,我也短暂思考过一个问题:除了现在的美国国籍之外,我是否还需要申请第二国籍?这是超级富豪的专利吗?除了避税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理由促使我们持有第二国籍?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背后的原因何在?


"民粹运动在全球兴起,再加上人们感觉社会越来越封闭,都导致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越来越无法预测。"这则广告解释道。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收紧入境制度和移民政策,一个旨在绕过这些限制的新行业也应运而生——但必须付出高昂的费用。


不愿活在特朗普时代的美国人


加勒比国家的入籍项目最低只需要10万美元,而且无需在当地居住。这如今已经成为了重要收入来源。


全球化意愿——投资移民项目并非新生事物,出现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增加收入。加拿大和加勒比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St Kitts and Nevis)上世纪80年代就启用了这些项目,而美国和英国则在90年代启动了类似的项目。


不同国家的投资移民项目细节各有不同。借助这些项目,外国人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项目和企业、购买资产或者直接向政府捐款的方式换取相应国家的签证或护照。


圣基茨和尼维斯在1984年启动了投资移民项目,当时距离这个新成立的国家从英联邦独立出来才刚刚一年。很多企业家都认为可以从这个拥有热带海滩且税率极低的国家挖掘价值,而该项目的目标正是通过他们赚取更多收入。


加勒比


最著名的项目都来自加勒比国家,那里较低的投资门槛和快速的处理流程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这个项目最初只吸引了几百人,但到2009年,得益于一系列推广活动,这个岛国的护照持有者得以免签进入26个申根国家,刺激需求快速增加。该行业最近几年实现了快速增长。2014年,美国首次在财年结束前用完投资移民签证名额。


我在飞机上看到的那本杂志上的广告是由伦敦咨询公司CS Global Partners投放的,他们可以通过合法程序帮助投资者完成投资移民。该公司称,外界对这项服务的兴趣在过去一年增长了4倍。"我们显然看到了重大变化。"首席执行官米查·艾米特(Micha Emmett)说,"传统市场仍然存在,但我们发现,一些原本对通过投资方式获取第二国籍毫无兴趣的人,现在也开始在网上进行咨询。例如,土耳其今年的咨询量增长了400%。"


英国脱欧和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等事件都激发了新的兴趣。艾米特表示,英国公民目前正在认真考虑自己的选择。"从英国脱欧来看,在公投结果宣布当天,我的电话响个不停。我在街上碰到很多向我咨询的人,他们显然很痛苦。"她补充道。


护照客户变化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新兴经济体的富裕投资者正在推动这一趋势。美国EB-5签证项目备受争议,这个项目允许外国人通过房地产项目投资换取快速绿卡申请通道。而作为该项目的行业贸易组织Invest in USA的执行总监,彼得·约瑟夫(Peter Joseph)表示,项目数据表明申请人的构成的确在发生变化。"我们看到一些国家的加入促进了多样化趋势。中国是最大的申请来源,占比约为80%,但越南、印度和巴西过去几年也成为了重要增长来源。"他说。


La Vida Golden Visas专门为客户提供欧洲的第二居民身份或国籍,该公司的保罗·威廉姆斯(Paul Williams)与50多个国家的客户展开了合作。他表示,自从英国脱欧公投以来,他第一次看到英国公民对这类项目感兴趣。


国籍:一种热销商品


最著名的项目来自加勒比,那里有白色的沙滩,投资门槛也很低,而且没有强制性居住要求,申请处理速度也很快。例如,要申请加勒比岛国多米尼加(Dominica)的国籍(那里位于瓜德罗普(Guadeloupe)和马提尼克(Martinique)之间),只需要投资10万美元即可,而且无需在岛上居住,也没有等待时间。


这种项目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动力。在圣基茨和尼维斯,护照成为该国最大的出口商品,而通过该项目获取的资金也帮助他们降低了债务,促进了建筑业的繁荣。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投资移民项目约占圣基茨2014年GDP的14%,而其他测算则认为,该项目可能占到该国政府2015年收入的30%。但富裕的国家也渐渐开始"出售国籍"。新西兰的类似项目要花费150万新西兰元(106万美元)——硅谷精英最近对此非常热衷——英国为200万英镑(258万美元),美国为50万美元。


约瑟夫表示,EB-5项目对美国很有价值,每年为该国经济贡献逾10亿美元。"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们已经看到了高速增长,从2008年至今的增幅已经超过1,200%。"他说。外界对美国项目的兴趣增加,一定程度上源自该国相对稳定的经济和安全的投资环境,但也得益于较低的投资门槛。EB-5项目要求将50万美元投入到缺乏就业和资金的地区,但批评者认为,低门槛成为了可供开发商利用的漏洞。尽管美国每年通过该项目发放的签证数量最多仅为1万个,但申请人数却不受限制。外界兴趣似乎也居高不下。"目前有2.3万多投资者申请签证号,"约瑟夫说,"但只代表等待审批的申请人。"


按照最近一次统计,从塞浦路斯到新加坡,共有23个国家提供各种各样的投资移民或入籍项目,而随着类似的项目在整个欧洲渗透,还将有更多项目出现。接近半数欧盟成员国目前提供某种形式的投资移民或入籍项目。


移动性是关键


最低只要5万美元(拉脱维亚),最高需要1,000万美元(法国),外国人便可购买在很多国家居住、工作和开设银行账号的合法资格。更重要的或许在于,他们购买了在世界各地免签旅行的资格。


另外还有一套非正式的评级系统,可以帮助人们评估最受欢迎的护照。"有的业内人士根据免签的国家数量来判断价值。所以我认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德国护照的免签国家最多。"艾米特说。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里,政治孤立主义却在抬头,这种自由迁移的权利正是这类项目的诱人之处。


美国企业家安德鲁·亨德森(Andrew Henderson)创办的Nomand Capitalist公司可以提供博客、播客和咨询等服务,他已经拥有4本护照,目前正在申请第5本。他表示,多重国籍为他提供了多样化的创业选择。他表示,投资非洲科摩罗群岛和加勒比圣卢西亚岛的项目为他带来了更多的机会,还降低了税赋。


"对我来说,这可以为我提供更好的选择、更好的税收待遇,我本人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待遇,还能免签旅行。"他说。他还预计,投资移民数量将会增加。"我认为世界将会更加游牧化。人们不希望待在一个地方。因为生活方式的原因,他们希望有一个、两个甚至三个基地,还希望支付合理的税金,这正在变得越来越现实。"虽然并非所有拥有多重国籍的人都会在多个国家居住,但威廉姆斯表示,该行业可以被视作世界动荡的晴雨表。他表示,他身边的很多投资者都将这些项目当成一张安全网。"我们的多数客户都不会前往他们投资的国家生活。"他说,"他们主要将此视作一种保险政策。他们知道自己有第二国籍,所以如果有朝一日不得不登上飞机,他们就可以有这样一种选择。"


出售国籍


这种项目并非没有争议。毕竟,国籍是否应该明码标价对外出售?反对者认为不应该。今年早些时候,丹尼·费恩斯坦(Dianne Feinstein)和查克·格拉斯利(Chuck Grassley)两位美国参议员起草了一项旨在废除EB-5项目的议案,他们认为这个项目的瑕疵过多,不应该继续实施。"给富人开辟入籍快速通道,而让其他数以百万的人排队申请签证,是错误的做法。"费恩斯坦说。


投资房地产


通过备受争议的美国EB-5签证项目,人们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项目换取绿卡申请快速通道——反对者还认为,这些项目偏向富人,普通人只能望洋兴叹。他们还担心该项目牵扯洗钱问题和犯罪活动,相当于绕过正常移民系统走后门。


事实上,大量资金与国际房地产交易的结合的确是欺诈活动的温床。仅在本月,FBI的调查就发现了一起5,000万美元的签证欺诈活动,涉及很多申请参加EB-5项目的中国投资者。而在今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也对爱达荷州的一名男子发起诉讼,指控其用中国投资者的钱给自己购买新房、汽车和滑索,而没有按照约定购买房地产项目。


圣基茨和尼维斯的项目就在美国遇到了麻烦:美国财政部发现伊朗操作者涉嫌使用该国护照为德黑兰的银行洗钱,违反了美国的制裁措施。


当库什纳家族的房地产公司被控存在利益冲突时,围绕美国EB-5项目的争议达到高潮,原因是该公司使用总统女婿兼高级顾问嘉瑞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的名义,吸引中国投资者参与新泽西州房地产开发项目。而该项目至今仍然背负着黑幕交易的恶名。但专家表示,在这个国境日益封闭的世界中,这些服务的需求却有可能继续增长。


保罗·威廉姆斯对那些担心英国脱欧的英国公民有何建议?抓紧时间。"情况还不确定,但他们现在什么也做不了,因为他们仍然是欧洲居民。"他说,"两年之内,如果英国人进入欧盟的难度跟美国人一样,那就会有很多人采取行动。"


谢选骏指出:国籍为何成了可以买卖的商品?因为拥有几个主人的奴隶比只有一个主人的奴隶处境较好——他可以在几个主人之间进行流动。或者说,他从独裁制(一个主人)走进了寡头制(几个主人)。

谢选骏:2020年英语国家的脱欧亚



《英国和欧盟:70年纠结 剪不断、理还乱》(BBC 2020年12月27日)报道:


英国首相约翰逊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为达成协议做最后的努力——英国脱欧长跑结束。英、欧在2020年圣诞夜前最后一刻,也是在脱欧过渡期结束前大约一星期的时候,终于达成包括脱欧后双边贸易协定在内的一揽子协定。


这标志着英国与欧盟的关系展开全新的一页。从全民公投到过渡期截止,前后四年半,长跑的接力棒先后在三任英国首相、两任欧盟理事会主席手中传递。


英国和欧盟自二战结束以来70年关系剪不断理还乱,现在进入新的阶段。这是英国第二次尝试脱离欧盟(及其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第一次失败,第二次成功。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开始跟欧洲大陆双人舞,从一开始就别扭;1973年英国加入EEC,烟花庆祝之后很快进入磕绊争吵的常态,两年后矛盾激化,英国举行公投决定是否脱欧。结果三分之二选民支持不脱离。40多年后,2016年6月23日,英国再次就是否脱欧举行全民公投。


自始至终,欧洲一体化这个梦想一直在背景里闪现。在英国国内,英欧关系则如利剑,切割政党和民意,折损领袖政治生涯。那么,离也不是合又不爽,英国跟欧盟的关系是怎么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呢?


你不理我不睬


二战结束后,时任英国首相丘吉尔就提出过他的“欧洲梦”,希望通过一体化的欧洲来防止战争再度爆发。那时法国也有自己版本的“欧洲梦”。


1950年,法国时任外长舒曼提出舒曼计划,1952年与西德、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和卢森堡签署《巴黎条约》,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也称欧洲煤钢联盟),掌控煤钢这些军事和工业物资来保障欧洲和平,并为战后重建提供生产资料保障。这是日后的欧洲共同体、欧盟、欧元区的始祖。因为理念设想不同,谈判不成,英国没有加入这个联盟。当时德国鲁尔地区由英国占领,并受战胜国委员会控制,大量工业设备正在拆除。


1957年,煤钢联盟六国签订了《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罗马条约成为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自由旅行的开端。之前谈判的时候,英国派了贸易官员参加,最后还是没有加入。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断然否决了战时亲密盟友英国的入欧申请


欧洲战后重建和发展迅速。《罗马条约》签订那年,1957年,英国保守党政府上台,首相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看到了西欧经济腾飞,也看到西德的影响力日增。他认为英国应该加入这个共同体,并且成为它的中心。后来就任首相的希斯(Edward Heath)奉命率团去布鲁塞尔谈判,历时18个月,艰辛自不待言。


1961年,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提交加盟申请,法国总统戴高乐(Charles De Gaulle)干脆利落地说Non!(不行!)他认为英国对欧洲一体化有抵触,加入EEC后可能对法国的地位和影响力构成威胁,而且英国跟美国关系密切,将来或许导致美国在欧洲的势力扩大。这跟戴高乐的目标相悖——他希望借EEC平台提升法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麦克米伦亲自到巴黎与戴高乐将军沟通,希望他改变态度支持英国入欧,结果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作为战时盟友,英国感觉遭到了背叛。1963年法国对英国入欧申请投了否决票。戴高乐警告其他五国,要是接纳英国,则EEC面临解体。1967年11月27日,戴高乐在香舍丽榭宫开记者会发表声明,说英国对建设欧洲共同体的抵触根深蒂固,而且英国经济状况与欧洲不相配,必须转型才有可能被考虑接纳。这等于第二次否决了英国入欧申请。


成功入欧及以后


希斯和法国总统蓬皮杜促成了英国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联姻——1969年,戴高乐辞职下台后,英国第三次申请入欧。接替戴高乐的蓬皮杜总统(Georges Pompidou)对英国态度较柔和,更愿意倾听。经过密集的努力,包括“美食外交”,戴高乐的否决被推翻,英国如愿以偿。时任英国首相希斯1972年1月在布鲁塞尔签约,英国于1973年1月1日成为EEC成员。


当时,英国国内迎新年的狂欢也成了入欧成功的欢庆,跟法国隔海相望的多佛港篝火熊熊,烟花炫丽。但在国内,跟欧洲的关系始终是分裂朝野的荆刺,坚定反欧派仍有地盘,支持者阵营也不完全都全心全意。工党、保守党轮流上台执政,历任首相历届政府,都未能消弭这个分歧,反而都为这个难题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两大政党内部都有立场鲜明的亲欧、反欧阵营。


1974年英国大选,保守党下台,工党首相威尔逊(Harold Wilson)政府执政。工党在竞选纲领中承诺要与EEC重新谈判英国成员资格的条款,新政府就职后力主脱欧的外相卡拉汉(James Callagan)即奉命去布鲁塞尔重新谈判。


威尔逊政府任内,23名内阁成员中7人主张脱欧。保守党内也分成去留两派。去留两派针锋相对,最后要“让人民决定”,用公投作决断。


1975年6月5日,在经济持续不景气,通胀、失业率持续双高的背景下,英国就是否脱离EEC举行公投,结果是67.2%支持留在EEC。


两大主要政党的脱欧派和留欧派在公投前都到全国各地争取支持。后来的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当时立场鲜明地亲欧,执政后坚决要脱欧,最终为此下台,挥泪离开唐宁街。


撒切尔说“No!”


撒切尔夫人和她的外相杰弗里豪在英欧关系上分歧严重——整个80年代,欧洲问题在英国国内始终是个分裂因子。1979年大选,工党采纳了反欧洲共同市场的立场,但到1983年,在党魁基诺克(Neil Kinnock)领导下,转型成了亲欧政党。而保守党政府内部占上风的脱欧派对欧洲的疑虑、戒备越来越重。到了1988年,撒切尔夫人直言集权式的欧洲共同体对英国将意味着哪些“噩梦”。她每年向布鲁塞尔抱怨英国贡献大于收获,不合理,要求补偿;对日益由德国主导的EEC和经济、政治加速一体化目标日益明确的欧洲也更加抵触。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上半叶,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德洛尔(Jacques Delors)推动欧洲一体化加快进程,包括赋予布鲁塞尔更多立法和行政权力,把欧洲议会作为欧洲的立法机构,制定单一欧洲法案等。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即《欧洲联盟条约》)签署,欧盟成立,决定1995年欧盟扩大。英国保守党政府内部在欧洲一体化议题上的对立则日趋明显。亲欧派呼吁不要坐失驾驭即将启程的欧洲列车的机会,脱欧派坚决抵制“丢失国家主权”。


1990年10月30日,撒切尔在英国议会下院对欧洲一体化呼声直接做出回应:“No, no,no”(不,不,不)。两天后,她内阁中支持欧洲一体化的外相杰弗里·豪(Jeffery Howe)辞职。当时,英国经济渐趋恶化,通胀居高不下,保守党民意下跌,党内对担任党魁15年的“铁娘子”的不满日增。欧洲问题似乎成立最后的稻草,促使保守党重选党魁,逼铁娘子下台。撒切尔夫人挥泪告别唐宁街10号。


进入21世纪


工党首相布莱尔在布鲁塞尔热情洋溢地形容自己“亲欧”——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单一货币欧元,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对欧元区国家实施统一的货币政策。2002年1月1日起,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流通。英国、瑞典和丹麦没有加入欧元区。在英国,保守党连续执政18年后,1997年下台,工党上台,英欧关系进入布莱尔(Tony Blair)时代。布鲁塞尔不少人把布莱尔视为新工党、新英国、新欧洲的象征。布莱尔形容自己“亲欧”,支持欧洲政治经济更密切融合。


2005年,英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6月23日,布莱尔在欧洲议会讲话时被人起哄。他笑一笑,继续演讲,在讲话中称赞欧盟是各国和各国人民价值观的联盟,团结的体现,不仅是各国贸易往来的共同市场,“也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共同的政治空间”;面对全球化浪潮,欧盟至关重要;欧盟需要“现代化”。布莱尔对欧洲一体化满腔热情,后来有传言说他卸任英国首相后可能会去布鲁塞尔当“欧洲总统”。


工党执政十年间,欧盟东扩,大量东欧公民进入英国,引发移民问题争议。同时,东欧成员的加入也冲击了欧盟内部的决策机制,欧盟改革成为热点。欧元区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引发英国是否应该承担拯救重灾区欧元国家义务的问题。同时,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遇挫。《欧洲宪法》遭到部分国家抵制。英国决定就是否接受该宪法举行公投。但是,因为法国、荷兰率先公投并否决了这部宪法,英国就没必要公投。《欧洲宪法》流产后,又签了《里斯本条约》,内容跟《欧洲宪法》文本有不少相通相同之处。


卡梅伦:全民公投


2016年,卡梅伦首相兑现保守党竞选承诺,宣布就英国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全民公投。


2010年5月英国大选产生保守党和自民党联合政府,是英国百年历史上第一次。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洲债危机的大背景下,卡梅伦首相(David Cameron)的联合政府对欧盟一方面加强商贸关系,另一方面拒绝向欧盟移交更多国家权力,反对欧盟加强经济监督。


英欧关系带着矛盾,又进入保守党单独执政时期。2013年1月,卡梅伦承诺,如果保守党在大选中当选,将就是否脱离欧盟举行公投。这个承诺兑现了,公投定在2016年6月23日。他说,希望能在公投前与欧盟就英国的待遇条件问题达成新的协议。普遍认为这是为了争取脱欧阵营的选票采取的策略。但法国和德国对此表示,英国不能对欧盟成员资格附属的责任、义务和条件“挑三拣四”。


2014年5月,欧洲议会选举揭晓,英国独立党(UKIP)获24个代表英国各选区的席位,而历来轮流分享第一、第二名的工党和保守党这次分别屈居第二、第三。


这个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被形容为欧洲政坛地震。UKIP创办人法拉奇(Nigel Farage)被归为“疑欧派”,声称要挑战欧盟和欧洲议会的不民主。他曾是保守党党员,《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签署后退党,自己组建英国独立党。


特蕾莎·梅、鲍里斯·约翰逊:先后接盘


英国保守党首相特蕾莎·梅从卡梅伦手里接过了脱欧这个无比棘手的难题,屡败屡战,终告失败,把接力棒交给了鲍里斯·约翰逊。


6月23日公投决定脱欧。卡梅伦和许多亲欧派震惊不已,无奈必须面对现实。


卡梅伦7月13日履行诺言宣布辞职,称尊重英国选民的意愿。他留下的是一个撕裂严重的英国政坛和社会,以及艰难的脱欧谈判。


人们常把这个过程比喻为夫妻决定离婚之后的分家过程。全方位切割,从关税到人员跨境流动,一切都得在规定的期限内达成协议。卡梅伦的继任特雷莎·梅首相接过脱欧接力棒。


三年后,她在大选中败给曾经是她手下外交大臣的鲍里斯·约翰逊,离开唐宁街10号的那一刻,也交出了脱欧接力棒。那三年中,脱欧谈判的一个又一个截止期限来了又去了,没有突破也没有进展。2019年7月,新上任的首相约翰逊接过了一个脱欧僵局。


约翰逊就职


约翰逊当选相,上任伊始明确表示,他完全有信心在99天内解决脱欧问题——在10月31日最后期限之前实现脱欧。后来经欧盟同意,延期到年底。


经历了三年半的惊心动魄、千回百转,经历了三任首相三届政府,英国终于退出欧盟,时间是2020年1月31日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3:00,布鲁塞尔时间24:00。


按照规定,在那之后是11个月的过渡期,可以就分手之后各方面的安排和关系展开谈判,最主要的是贸易和人员跨境流动。进入最后一个月,谈判还在进行,硬脱(无协议)的可能性仍旧存在。过渡期于2020年12月31日午夜结束。


谢选骏指出:我认为,结合中美贸易战与中欧贸易协定相反走向看,2020年的英国脱欧,其实不仅是英国一家的脱欧,而且也是英语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的脱欧亚!日本和俄罗斯也许还在旁观,但迟早也得选边站了。如果我的分析对,那么2020年英国脱欧,就是全球地缘政治的大洗牌了。

谢选骏:2020年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中欧签投资协定:北京承诺的“史无前例的准入”靠谱吗》(RFA 2020-12-30)报道:


欧洲联盟星期三宣布完成与中国《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不过,该协定还需经欧洲议会审议批准。而北京方面则承诺,将向欧洲企业提供“史无前例的准入”便利。经过将近7年的谈判,欧洲联盟30日宣布,完成与中国的《投资综合协定(CAI)》谈判。


欧盟发表声明强调,欧中协定是在坚持欧盟利益和价值观的立场上取得的成果,该协议是第一个明确中国国有企业的企业义务,并在防范强制技术转让和其他扭曲行为,以及全面透明金融援助等方面制定了新规定。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Charles Michel)、欧盟执行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轮值国主席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及法国总统马克龙30日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视讯会议,完成协定的政治面共识。


欧盟指出,欧中投资协定将重构欧盟与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投资关系,并为希望进入巨大中国市场的欧洲企业提供更好的入口。中国承诺欧盟投资者的市场准入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欧盟在中国经贸活动的安全性以及可预见性将得到改善。


欧盟在声明中还强调,协定维护了欧盟的基本价值与目标,这更是中国第一次同意遵守涉及永续发展的明确规定,包含了环境与气候两个方面。


中国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永续发展的关键三点做出承诺,这当中包含为了社会责任与劳动权益对企业设置相应标准。欧盟强调,中国已经同意将致力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关于强迫劳动的基本公约。


不过,中国的承诺被认为是口惠实不至,欧洲议会多名议员已表示反对批准协定。


欧盟领导人还呼吁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和巴黎俱乐部商定的框架内全面参与多边债务减免,并重申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尤其香港的局势发展表示严重关切。


对中国而言,协定能提高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预防欧盟日后对在欧洲的中资采取强硬态度,往后还能进一步要求展开欧中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9日就指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是当前中欧经贸关系中最重要的议程:“我们希望协定能早日修成正果,为中欧经贸合作提供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保障,为双方企业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习近平在会上也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将有力拉动后疫情时期世界经济复苏”,“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中欧两大市场的重要贡献。”


不过,协定将牵动欧、美、中的未来关系。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抵制取消欧盟在华投资的限制,但随着拜登(Joe Biden)就任美国总统的日子越来越近,与欧盟就市场准入达成协议,被许多人视为习近平的公关式胜利。何况在今年初,中国与美国签订的中美贸易协定还没有触及国企补贴等中国经济结构改革议题,但在欧中投资协定里却作出承诺,反映中国要让欧盟与美国平起平坐,并对欧洲敞开更大的门缝。有分析认为,中国的目的是在分化欧美,对欧美联手制定中国政策来说,欧中协定是错误的讯号。


网民哀嚎:


realestat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7:34

向欧盟企业开放制造业、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相比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为什么现在开放,是因为中国现在这些方面比欧盟强了,出口更多于进口。同时要恶心五眼联盟。我们美国都让特没普给交烂了。希望拜登能重振美国。

6ba6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6:35

欧洲的利息为负,大把老钱借给老共,这下欧洲一亿老人又可以让中国韭菜来养了!

duty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2:28

从来全球格局来看,有协议比没有协议好,合作比对抗好。

俯卧撑123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2:24

开放互联网和媒体才是最重要的。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0:04

这个协议比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又进了一大步。美国要求的那些让步,触动中国体制,中国死活不愿意谈,死活不答应,现在都给了欧洲了。那现在就看看怎么执行。

中号打狗棍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9:31

欧盟这些官僚简直是鼠目寸光。只知道占眼前的小便宜。香港问题解决了吗?香港一夜间变成苏联的事实还不能唤醒这些昏官吗?即便要和中国合作,也应该在习近平下台以后,在中国重新回到改革开放的轨道上以后。这个时候和习近平政府合作无异于开门揖盗。

路边的蒲公英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54

美国慢慢就脱变变成一个孤岛了,类似澳大利亚,远离世界文明(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这个过程还需要50年到100年。

theriver1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11

总之,这个协定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消除欧盟企业在华投资的障碍。它无可争辩地表明:1.在习近平的倒行逆施和肆意挥霍之下,中国缺钱了,中国急需外国投资刺激已经岌岌可危的内循环根本就转不起来的本国经济了;2.西方对中国的信任已经彻底丧失殆尽了,习近平为了挽回他毁灭香港司法独立所造成的西方信任危机,不得不用近似卖国的方式骗取西方政府的信任。问题是,欧盟可不是傻子,有香港被惨骗23年的血淋淋的事实摆在那里,他们怎么可能抛弃美国而投入中共的怀抱?!事实是,香港的民主与法制被习近平践踏和蹂躏得越悲惨,欧盟对习近平的认识就越清醒。

奇经八脉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8:00

签的好!双方受益!世界受益!

theriver1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7:49

这个协定和自由贸易协定根本就是两码事,它根本就不涉及中国最想从欧盟获得的两项实质性优惠:降低关税和放宽技术出口限制。这个协定,涉及最多的内容就是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1.中国将禁止强迫欧企进行技术转让 2.中国将禁止强迫欧企与本土企业合资经 3.将禁止国有企业歧视外国投资者 4.中国在补贴国有企业方面更加透明 5.中国向欧盟企业开放制造业、建筑、广告、航空运输和电信行业,并在一定程度上开放云计算。相比中国对欧盟的巨大让步,这个协议上中国得到的好处寥寥无几,唯一实质性的好处就是欧盟对中国部分开放能源市场。

6thsense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7:37

坐等看结果。估计民主国家又输了。

realestat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4:56

川靠普已向世界证明了谁最不靠谱,英国也不靠普,所以欧盟觉得中国还是实在些。

jinzhengping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4:12

签了协定就是用来违反的么?

kingofheart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3:45

欧洲的工作时间和中国无可比性,资本家只有到中国才能挣到钱。

嘉人2020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1:00

只要这一回中国政府真的能履行承诺,对中国人民来说挺好的,无论是对美国开放市场还是对欧洲开放市场,都是好事,当然对没有竞争能力的国企是坏事……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8

大清开阜,团民大兴,五毛足已。

jessy2018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4

共匪让欧盟白嫖,就是想气美国,诱骗美国上钩。欧盟高兴,不嫖白不嫖,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五毛屁民们被卖了高兴,反正国企和外企都是Cao,被谁Cao都一样。

lostman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20:02

这是必然的结果。

行者陌言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9:57

骗子政府的策略是先答应条件让你入局,然后本性使然 必须行骗!

gameon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7:11

历史就是这样一点点推进,没人能阻挡。"螳螂"们天天哀嚎根本无济于事,最终落得个有家不能回,孤独终老的下场。

何西2017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4:00

这个很赞,从文化和认同感上,欧洲和中国更贴近一些,都是很长的历史,交流有上千年。美国新生国度,让川普带领一批右倾份子,搞反全球化,美国优先而不是共同合作繁荣,折腾别国也折腾自己。

jessy2018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3:04

共匪让欧盟白嫖,就是想气美国,诱骗美国上钩。

Swedenbo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2:37

RFA,妓由亚洲电台。

5mslj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11:00

取消国企补贴、开放市场、外资独资经营,这些会动摇统治,触动利益集团的大蛋糕,不知道舵手将如果运作。

balsam_pear_k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8:09

乐看其执行,反正顺差是没这么容易拿的了。

barryv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6:00

欧洲如果聪明的话,要加入防骗条款。

老曹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04:00

中共从来是不守信用的,能骗一时算一时,走着瞧到时能赖多久算多久!


谢选骏指出:2020年圣诞节,英国脱欧协议初步达成。过了没几天,谈判了7年而没有结果的中欧投资协定突然达成——这意味着欧洲采取了“东进亚洲”,而中国采取了“西进欧洲”;这也意味着欧洲放弃了“西进英语国家”,而中国放弃了“东进英语国家”——这种双向运动如果得到了落实,那就是“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谈判历时7年的历史性中欧投资协定 到底是什么协定?》(香港01 2020-12-30)报道: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欧领袖12月30日举行视像峰会,双方领导人宣布如期完成谈判。中欧从开展谈判至今已有接近7年时间,双方在谈什麽?现时有何阻碍?协议倘达成,中欧有何好处?


中欧投资协定是什麽协定?


《中欧投资协定》简称中欧CAI,英文为EU–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根据中国政府网站介绍,这一协定的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营企业竞争中立和高端服务业开放等。总部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跨国研究所(Transnational Institute)形容,《中欧投资协定》是为了保护双方主权,而发展一个更平衡的国际投资框架的时刻。


展开谈判


中欧2012年2月达成谈判中欧CAI的协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2013年5月建议欧洲理事会(European Council)作出授权展开中欧谈判的决定。欧洲理事会同年10月採纳这一建议,11月在第16届中欧峰会上宣布展开谈判。第1轮会谈在2014年1月举行。


谈判现状


中欧最近一次谈判是2020年12月6日至11日举行的第35轮谈判,中国商务部14日指,双方围绕文本和清单剩馀问题展开谈判取得积极进展。汪文斌18日也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驻欧盟大使张明10日出席2020中欧企业家年终对话时指:「目前谈判在负面清单及文本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分歧持续缩小。双方正就共同关心的市场准入及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加紧沟通。」美国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欧洲版12月19日报道,中欧贸易谈判在市场准入方面取得突破。但报道亦指出,欧盟希望中国承诺批准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废除强迫劳动公约》,但中方拒绝在这方面做出具约束力的承诺。而中国针对香港反对派及新疆维吾尔族人士的打压,也可能破坏中欧达成协议。


中欧达成协定对双方的好处


据欧盟委员会网站介绍,欧盟寻求通过开放中国市场和消除歧视性法律,为欧洲企业创造新的投资机会,并在中国境内享有公平的竞争条件。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10月19日在一篇文章中总结道,《中欧投资协定》对中国推进贸易的政治野心至关重要。


中欧谈判中的阻碍


中欧双方在市场准入、欧洲投资保护机制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均有分歧。除此之外,谈判也受外部政治局势影响,如欧盟数次就中国政府在香港与新疆的人权议题上作出抨击。


网民哀嚎:


BigAppleBoy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2:33:03

加入WTO时的承诺还少吗?不能强制执行,没有检查和惩罚机制的协议,对土共来说屁都不如。知道欧美重契约精神,先答应着再说,然后再伺机而动。

warshipfreedom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55:34

「如期完成」???哈哈哈哈,趕新聞發布?


谢选骏指出: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方兴未艾,欧洲却与中国签订贸易协定,这种放水行为典型背离了大西洋盟约,结合英国脱欧,显然是2020年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事件——英语国家的双重边缘化。再考虑到,共产党中国对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猛烈攻击、和英国的关系因为香港事变而不断恶化——在在显示了“2020年英语国家的边缘化”。


《谈判完成!拜登还未上台 就遭狠狠一击》(2020-12-30 多维)报道:

  

以下消息来自多维:


最新的重磅消息!中国最高领导人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这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事件!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战略性突破,中欧投资贸易通道打通了,经济开始加速融合了,这对全世界来说都意义太重大了。因为,一旦中欧开始融合,那么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也将会在不久完成,中国与东盟自贸区2.0版也将加速推进······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围堵中国的企图彻底破产!以后,美国再也别想组织起来对中国进行全球性的经济围堵了。


拜登还未上台,政治上就遭遇了狠狠一击,真可谓是嘎嘣脆!

其实,中欧投资协定的谈判达成协议,是德国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做了的计划,其实客观上也是代表了整个欧洲的立场,所以正常情况下中欧年内应该能达成协议。之所以最后几天出了点小插曲,那是因为拜登当选政府的阻挠和欧盟想在最后再敲一笔。可惜,中国不上当,美国影响力不复当年勇,于是在2020年12月30日,中欧达成了投资协定。


现在,美国尴尬了!中国谈成了RCEP,中国与东盟在进行自贸区2.0的升级,中欧完成了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正在加速,中国正在积极谋求加入CPTPP……美国呢?接下来恐怕是重返巴黎协定、重返世卫组织、重返人权理事会、重返TPP……不好意思,TPP已经没有了!


拜登准备上任后用几个星期统一盟友意见一起对付中国,结果还没上台,欧盟就和中国先签了投资协定,莫说几个星期,以后恐怕再没机会了!拜登是真闹心!


好消息终归是值得庆贺的,这是中欧共同胜利,彼此都得利!而且如果欧盟把握好机会加快推进中欧投资,中国的市场机会太大了,这将非常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


谢选骏指出:这非常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复苏,但也将非常有利于中共政治的控制——共产党的多维对此可说“毫不掩饰地欣喜若狂”——为何如此兴奋?在我看来就是因为,英语国家是中共霸权的唯一阻碍,如何能够成功拦截之,那么“中国文明整合世界”就会成为“秦国(China)统治世界”了!

谢选骏:末日文学是末日的体现或是先导



《凡尔赛文学是末日文学?中国言论控制 演化越来越快》(VOA 2020-12-30)报道:


中国网路掀起一股低调炫富的“C”潮流,观察中国网络潮流变化的学者称其为“凡尔赛文学”。官媒新华网迅速发表评论,批评其“陷入误区”。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指出,“凡尔赛文学”有点像是“末日文学”,它背后隐含了“朱门酒肉臭”的意思,但如果跟成语的下一句“路有冻死骨”接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治权;而官方的反制也显示中共党机器的年轻化效率提高,官方言论控制的演化速度已经超越民间,令人担心。


“凡尔赛文学”的不经意与意在所指


“凡尔赛文学”近来在中国网路爆红,它传达的是一种在反向或不经意的话语间流露出高贵奢华的“上流”样貌。它之所以会成为热门话题,据中国媒体报道是来自于微博博主“蒙淇淇”时常在网路上分享一些北京奢华生活的贴文,据传她的新书被查禁。有网友指她的奢侈文都是虚构的,但蒙淇淇澄清自己微博的内容基本上都是真实的,只是文字表述有所加工。


姑且不论网路内容是真是假,但它在中国的网路世界形成一股风潮是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网友发文模仿这种“文体”,像是:“老公送我的兰博基尼也太丑!”、“唉!最近学校的考试真的很多,都快应付不来了,觉得自己蛮笨的。真不知道我当初怎么能够进来念哈佛的?很怀疑自己的能力耶!”甚至还成立了“凡尔赛学研习小组”,互相交流学习“凡学”。


从“小时代”到“三十而已”再到“凡尔赛文学”


虽然,“凡尔赛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全新的词汇,但其实更早以前,红极一时的“小时代”、“三十而已”等作品,就已经显现这样的样貌。


台湾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更早之前,“小时代”其实就是类“凡尔赛文学”,只是那个时候没有引到当局注意,因为它那个时候就很华丽。郭敬明的“小时代”,在那个时候他致敬的对象比较多是Sex and the City ,但因为在中国Sex不能太多,所以他就着重在and the City ,还有这些年轻人的发展。你看到他的直系子孙后来像是“三十而已”,或是描述当代年轻人现象,那个很受欢迎。可是他的意外分支就是出来这个‘凡尔赛文学’。”


“朱门酒肉臭”当局何为忧?


之所以会取名为“凡尔赛”,是因为一听到凡尔赛宫,马上会联想到法国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饰在宽阔且布置富丽堂皇的城堡里,享尽奢华美食与美酒的画面。不过,朱学恒认为:“‘凡尔赛文学’我个人看有点像一种‘末世文学’,就是法国大革命前夕,然后大家觉得压力很大,但贵族照样歌舞升平,然后民间有很大的张力。为什么当局后来会震怒查禁,是因为它背后隐含一个‘朱门酒肉臭’,但‘路有冻死骨’它没有明写,可是你看就觉得大家爽成这个样子,什么上海买一栋别墅啊,喝哪里的五大酒庄啊,它确实也存在很多地方,可是当你把它那样子用糖衣包装写出来的时候,它骨子里有一点点报导文学,跟强调说不好意思啊,您这些loser,你只能远远的看这些凡尔赛皇宫里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朱门酒肉臭”可能演变成“路有冻死骨”的下场,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政府必须要去重视“凡尔赛文学”了,无怪乎中国官媒新华社发评论称:“有人说,生活往往容易陷入两大误区,一是看别人生活,二是生活给别人看。秀优越、晒生活是个人的自由,自娱自乐也无可厚非,但如果被‘凡尔赛文学’蕴含的价值观牵着走,难免会陷入误区,甚至走偏人生的方向。”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接受美国之音访问时表示:“炫耀可能是我们中国大陆人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我举个例子吧,现在讲得买了什么东西、吃了什么东西这个还好,甚至还有人做了一些不合法乃至于违法的事情,比如说他开了一辆很好的车,但是他没有执照,结果把自己这样的车的照片发到网路上去,最后导致被举报,警察找上门来,处罚他,这样的事情都有。”


当局担心吃瓜群众不满情绪


网路观察家朱学恒指出,“凡尔赛文学”的危险在于,原本只是满足一群围观“吃瓜”群众,在还没那么富有的时候希望能够看到一些上流、有趣的东西,但这群人可能看着看着就会越发心生不满,而这样的群众心理将威胁到中国共产党统治。他表示,中国共产党显然看到了下一句“路有冻死骨”的演变,因此制敌机先,提前防堵。朱学恒观察,中共对网路言论审查与控制机制不断在进化,已非昔日吴下阿蒙,总是把查禁的东西弄得越来越红。他举今年上映的电影“八佰”为例,表示开放的原因是因为中共需要民族主义,但除了“八佰”之外,官方手上完全没有民族主义导向的新片,因此他们宁愿把当年中国国民党抗战或者影片中有中华民国国旗的部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让它过去,而且票房看起来确实很成功。


中国言论控制机制 演化越来越快


朱学恒说:“所以我们必须要讲,对岸的审查或言论控制机制已经进化再进化了,它甚至于可以预测,这个对于全国舆论的跟全国的商业成功,会有正面的影响,所以『八佰』今年可以上,但“凡尔赛文学”今年受到打压,就是他看到背后真正的压力之所在。所以“凡尔赛文学”是老共那边一个很好的围堵案例,就是制敌机先,它还没有长大,它还没有完扩散,然后就把它宰了。现在隐隐然有一个状况是,党机器的演化已经越来越快,所以对岸网友可能他们能够有弹性的机会越来越少。举个例子像B站,也就是哔哩哔哩(bilibili)已经很快进入党机器控制当中。”朱学恒观察:“他们的党机器在进化,而且参与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所以当世代开始交替,他才有能力去防堵‘凡尔赛文学’的时候,看起来他们的党机器年轻化效率提高,而且开始有越来越多新一代人加入,我觉得这是他们在演化上面目前领先的优势,可是不会永远都是这样子。”


如果“凡尔赛文学”有中共的影子在背后抵制,那么本月初官方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可以说是中共“鼓励”以及想要呈现给国民看到的流行语。两者共通之处,都是受到中共的言论审查。


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以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为主,兼顾领域专家意见和搜索引擎收录的情况,盘点出中国2020年度十大网络热词,依次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带货、云监工、光盘行动、奥利给、好家伙、夺冠、不约而同、集美。


“逆行者”最早出现在天津大爆炸事故期间,当大家纷纷冲离火场时,却有一群消防员反向前进灭火,因而得名;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再次用来指称自愿前往抗疫最前线的年轻医护志愿者。这个字词的重见天日,显示中国政府希望把它变成一个激励人心的概念。


根据《人民网》报道,“光盘行动”旨在让人们培养节约、珍惜粮食、反对浪费的习惯,牢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对照中国从去年到今年的粮食短缺问题,以及因为非洲猪瘟导致中国官方释出战备猪肉来应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说,“光盘行动”虽跟环保有关,但环保并非主要,重点还是为政策宣传。此外,生活中包含了喜怒哀乐,但中国官方公布的十大用语,全是正面积极的语汇。


学者:中国年度网络热词是经官方精心选择


展江表示:“官方对它的过滤,这是经过官方精心选择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生活它肯定不是一面的,但是我们看这十个网络用语里面,基本上都是喜和乐,这个是基调,让人高兴的,开心的,正面的,阳光的,所以这里面的宣传意味很浓。这里面看不到怒,看不到哀。2020对中国来说,首先是疫情,疫情造成这么多灾难、忧伤、哀愁一个都看不到,还用逆行带过了。整个基调是一个宣传的基调,正面宣传,不要有负面情感,积极向上,是这样一个产物,所以这十大(网络热词)并不是一个民间评选结果,而是一个官方评选的结果。”


“云监工”这个用语是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期,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24小时直播兴建,千万网友透过网路观看。台湾中山大学政治所教授刘正山接受美国之音采访表示,网民非常迫切地希望医院赶快建好,却也不希望医院乱盖,大家等于透过社群网路关心不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意味着社群行动也就是集体行动。“光盘行动”也是如此,尤其加上“行动”二字就形成了集体概念。


社群行动意味着集体行动


刘正山说:“中国这边表达的群体行为,就是透过个人向群体表达赞许,表示我是这个群体的一部分,互相打气加油。这种把我融进社群,也透过社群喊话,产生对自己温暖的感觉,这是前几名看得出来的精神。”


刘正山表示,网路热词反映出“即使没见面,文字也需要温度”的社会需求。民众上网沟通的打字“短而传神”,是短语使用的目标。其中,要表达自己有温度,又能沟通顺畅的最好方式就是幽默,因此,在群体意识的社会,这类用词往往广为使用、借用与传播。从中国十大网络热词来看,带有呼叫群体、肯定群众、温情喊话的意味较浓。


中国十大网络热词几乎都是在中国自身的封闭型网路使用,唯独“带货”一词跨出台湾海峡、跨出太平洋,不少外籍直播主也加入“带货”售卖的行列。


“带货”是年度流行词汇之王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展江表示,“带货”在中国非常非常流行,绝对是十大用语的年度之王:“‘带货’这个是非常流行,你既可以在正面的意义上说是拉动经济,也可以在一般的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新的销售方式,通过网路直播可以有消费增加。也有负面案例,我个人看法,跟疫情有关,中国出了一个大神,钟南山院士他本来是一个医生,但现在他什么都销售,中草药、饮料,从药品、保健品到一些热门的生活用品,他都销售,他把自己变成一个销售达人了,这也带货,那也带货。‘带货’这个词是一种新的商业型态,绝对是流行词汇中绝对的年度之王。”


台湾网路观察家朱学恒分析,网路、抗疫跟资源,是中国官方2020年度用语的主旋律,但光看官方公布是不够的,那些没有被官方列进去的,可能才是真正民间网路广为流传的用语,比如“地摊经济”红到各种网红都去直播,又如“战狼外交”是中国全国上下都在跟进国际媒体的报道,竟然都没有被纳入,显示哪些能成为被公布的流行语、哪些不能,都有政治考量。


中国年度网络热词的主旋律与擦边球


朱学恒说:“整理出来的重点应该是网路、抗疫跟资源,这三个变成他们的主旋律,为什么?因为其实今年一整年,能够变成流行语又不妄议中央的,并不多。大家总不能在讨论说这个中芯有没有在骗人啊,或者华为被制裁有没有造成影响,所以我觉得这十大流行语里面是擦边球,但真正那种三振好球或是一个全垒打打出去,其实大家都避开来了。所以看这十大流行语的时候,有时候我们要看那明明该出现但没有出现的事物,你情报推论跟整体环境的判断才会比较准。”他还说,中国官方已经在铺陈包含像嫦娥或新研发技术,以及国际间的自傲等,作为新一年度的主题,研判2021年的网路语汇新焦点很可能会集中在“复甦团结、建立自傲”的主题上。


从“凡尔赛文学”的抑止,到官方公布的年度十大网络用语,背后都有中国共产党的党机器在控制着言论审查。当网路发展跟媒体控制相互竞逐,差别在于民间有创意,可是党机器有公权力,最后到底哪方胜出尚不可知。但别忘了,西方世界过去以为让中国踏进国际舞台有助于中国全球化与民主化,但最后却是失败收场。这个21世纪很好的媒体与政体的研究场域,会如何发展值得观察。


网民哀嚎:


赵Q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25:00

看别人演的生活,自觉不自觉地演自己的生活让別人看,所以很多中国人都是演员,外表凡尔赛,里子冻死骨,还是内卷的,太好玩了。

zzbb-bzbz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11:14:56

中国只控制负面言论,美国传播负面言论

InNorthTexas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08:56:26

中国整个抗疫故事就是凡尔赛体。

xiaoyuzi 发表评论于 2020-12-30 08:33:00

打土豪分田地从马云开始,国内民众开心得跳起来了,自己觉得混的不错的都留条后路吧。


谢选骏指出:不论文学是现实的体现还是现实的先到,共产党中国的末日显然都是不远的了——凡尔赛文学或是共产党末日的体现,或是共产党末日的先导——难道还有第三种可能吗;不是前进就是后退,难道还有第三条路吗。末日文学是末日的体现或是先导。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

谢选骏: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



《香港人移民英国在住房、就业和人身安全方面“需要”支持与协助》(BBC 2020年12月11日)报道:


英国港侨协会(HKB)呼吁政府及各界关注香港人移民英国之后短期内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与挑战,并提供协助与支持。协会表示,新移民可能在住房、就业以及个人安全方面需要支持。


据介绍,准备移民英国的香港人眼下最担心的三大问题是住房、就业,以及中国政府方面对他们可能采取的监视行动。


中国政府在香港强行实施国家安全法之后不久,英国政府指出北京的做法破违背了中英联合声明原则,损害了香港人的权利与自由。伦敦也通过立法修订政策,将于2021年1月31日起允许持有英国海外公民护照(BNO)的香港人移居英国工作、学习,以及有权选择申请永居。


英国公布放宽BNO身份香港人到英国定居的政策文件之后,北京已经公开威胁将推翻20多年来始终承认的BNO护照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2020年7月的一次记者会上曾表示,由于英方“违背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香港特区政府称将全力配合北京。


港人移民英国的前景


港侨协会希望英国内政部在批发签证时,能够对部分港人可能有的犯罪记录以个案方式甄别,以避免曾参与香港抗议示威的人被无辜拒绝签证。不过,港侨协会总体看好港人移民英国之后的长期前景。协会认为,来自香港的新移民多数会是受过高等教育、英语流利的高收入职业族群人士,而且多数与主流社会持有相同的价值观,因此将很容易融入英国社会,也会很自然地融入英国各地的华人社区。官方数据显示,全英各地华人社区总人口约40万。


香港人移民英国规模预估


英国内政部预计,开放香港人BNO移民渠道之后第一年至少会有15.4万人入境,而2026年之前可能有25.8万至32.2万人移民。如果成为现实,那么每年港人移民英国的人数约占全球每年移民英国人数的22%。港侨协会自己的调查结果则显示,2021年约50万港人可能申请BNO移民,其中至少33万人和家属可能选择第一年就移居英国。据介绍,港侨协会共抽样调查了315位香港人,并根据他们的问卷答案获得上述结论。协会的一份报告还表示,绝大多数答卷者都计划在今后两年之内移民英国。


英国港侨协会创始人郑文杰(Simon Cheng),曾为英国驻香港领事馆工作。他去年接受BBC访问时表示曾在香港抗议期间被中国警方拘捕并殴打。郑文杰在接受BBC访问时表示,已经准备好向香港人伸出援助之手,以期让香港精神和英国社会能有完美的结合。


谢选骏指出: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这是逆向殖民主义的脉动。应该过从占有别人的土地开始,到被别人占有土地告终——这就是一个殖民的圆环。


《香港国安法:英国宣布明年一月无条件开放香港BNO入境 可携直系亲属》(BBC 2020年7月22日)报道:


目前香港约有30万人持有BNO护照,英国驻香港总领馆说,估计约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22日)宣布,2021年一月将正式对约300万持有英国国民(海外)——即BNO护照的香港公民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这就是英国政府此前所称的为有持有这种证件的香港人“开通一条通往英国公民的途径”。


帕特尔在致议会的一份声明中说:“我们计划2021年一月开放香港BNO护照持有者入境英国的签证申请”。声明阐明,拥有BNO护照的香港人不设人数限制,无需通过技术移民考核,不设财力标准,也不需要满足最低收入要求。帕特尔说:“我们给与英国海外国民成为全权英国公民的机会”。她还说:“他们在入境英国之前无需已经找到工作,可以入境之后再找。他们还可以携带非BNO的直系亲属”。


BNO护照寻根溯源


1984年12月,《中英联合声明》墨迹未干,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抵达香港。她刚刚签署的这份文件中列明,香港人在1997年7月1日后虽可保留英国政府颁发的英国国民(海外)(BNO)护照,但不会享有在英居留权。在香港,一位记者就主权移交后的港人利益向撒切尔提问道,“你答应将五百多万人交给一个共产党独裁政权,这在道义上讲得通吗?还是说在国际政治中,道德的最高形式确实就是本国利益?”撒切尔当时冷淡回答称:“英国为香港尽了最大努力,我们做了一切可以为你们做的事情,香港每个人都对这项协议感到满意。”


当年提问的记者名叫刘慧卿,后来成为香港政坛民主派的重要人物。去年卸任立法会议员后,她担任香港民主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至今。多年来,她一直争取扩大BNO持有人在英国的权利,如今终于等到开心的一天。英国政府早在7月1日就表示,由于香港《国安法》严重违反《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将为有资格持有BNO护照的港人提供一条移民入籍的途径。


“过去大部分(香港)人对英国政府没什么期望,多年来大家都觉得即使香港的情况变差了,英国也不会做什么帮香港人,他们最紧张的是自己的经济利益,”刘慧卿对BBC中文讲道。“如今我很高兴,其实它(英国)一早就应该这么做了。”从当年刘慧卿眼中撒切尔“居高临下”的回应,到如今向数百万香港人伸出友好之手,英国政府的转变让包括刘慧卿在内的许多人大感意外。而过去一度宣称进入“黄金时代”的中英关系,如今正进入一条颠簸的轨道。


中英交锋


英国政府认为,北京强推《国安法》表明,中国没有信守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对香港人的承诺”。图为7月8日,中国中央驻港国安公署在香港揭幕。香港特首林郑月娥、中联办主任骆惠宁等人参加揭幕。英国推出的新BNO政策涉及近300万出生于主权移交前的香港人,这引发了北京的愤怒。中国驻英大使刘晓明本周表示,英国此举“严重干涉中国内部事务”,违反了英国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不给予BNO持有人居英权的承诺。


而在过去,北京曾多次强调,《中英联合声明》已经“过时无效”,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历史文件”。本月之前,对于拥有BNO护照的香港人来说,他们手上的这本英国国民海外护照只是一份旅行证件,让他们在前往英国时可以最多一次性停留6个月,但不能凭此在英国工作或学习。目前香港约有30万人持有这种护照,英国驻香港总领馆说,约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但英国的BNO新政这次看上去是有备而来。根据英国首相约翰逊与外交大臣拉布公布的情况,今后持有BNO护照的香港人将可以在英国工作、生活五年后申请“定居”,并在这之后再度过12个月便可申请加入英国国籍。这种方案将不设人数上限,省去目前外国移民在英定居时的大部分限制要求。拉布称,这项安排是“特殊、专门的”,是英国在兑现对香港人的“历史承诺”。


中英两国在1984年签订的《中英联合声明》中指,香港在主权移交后享有高度自治权,除外交和防御等事项,其享有的权利和自由50年不变,直至2047年。而7月1日开始实行的香港《国安法》则允许北京直接在香港设立机构处理与“国家安全”有关案件,北京派遣的人员与机构均可不受香港规定限制。英国政府认为,北京强推《国安法》表明,中国没有信守在联合声明中作出的“对香港人的承诺”。


是否会出现“移民潮”?


虽然中英两国关系因此紧张,但英国政府的最新决定让许多香港人松一口气。25岁的尹小姐属于有资格申领BNO的近300万香港人之一,她已经有计划利用这一渠道前往英国工作定居。“之前英国政府的说法不太明确,感觉不太会有机会给我们什么签证优惠政策,但现在工作签证限制没有了,少了一个最大的担忧,”她说。


导致尹小姐想要离开香港的最迫切因素便是《国安法》,她担心香港会“随时变成第二个新疆”。“原本觉得这种说法都是天方夜谭,但现在觉得,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什么。”尹小姐和身边的朋友最近都在讨论BNO移民话题,但她表示,由于经济条件等问题,很多人可能没有能力真正前往英国定居。


作为亚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众多接受中西方教育的人才是香港的一大财富。香港目前总人口超过700万,BNO政策涉及的人口占近半数。但不少分析人士也向BBC中文指出,预计不会有大规模“移民潮”出现。“谁都不愿意离开家,这并不是一般人会默认(default)作出的选择,”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曾锐生教授表示,这个新政策对许多香港人来说是一条出路,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走上这条路。“《国安法》虽然非常凶,但主要还是要看你要说什么,你要是不发言的话这个法管不到你,它可能还会管到你孩子的教育,但如果你不介意孩子接受所谓爱国教育的话,你也没所谓。大部分的香港民众虽然不喜欢这样,但绝不到他们不能接受的地步,”他称。


与1980年代中英就主权移交谈判时中国对香港人获得居英权的担忧不同,目前的北京政府或许也并不担忧香港出现“移民潮”。曾锐生补充道,如果有香港人前往英国,在中国大陆找同等教育程度的人并非难事。“共产党干嘛要怕用对他们忠诚有问题的人换成没问题的人呢?”刘慧卿认为,目前许多香港人仍在观望阶段,但“安全”是许多香港人的底线。“我们香港人从来没有民主,但是我们很自由,很安全的。如果他们发现没有自由没有人身安全,我相信可以走的都会走。”


而对于约翰逊领导的英国保守党政府来说,“移民”并非投票给他们的选民们绝对支持的议题。在脱欧公投中,许多英国人正是因为对移民的反感将票投给了“离开”阵营。英国《经济学人》(Economist)北京站站长任大伟(David Rennie)认为,接收BNO持有人的新政策是约翰逊政府的“一次赌博”,但在某种程度上对约翰逊有利。“这就像是一个证据,显示‘脱欧’投票并非种族歧视,并不是反移民……这正是约翰逊承诺过的‘全球化英国’式的‘脱欧’,显示这是一个开放、自信的全球化英国。”


“黄金时代”的中止


2015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英国,两国宣称双边关系进入“黄金十年”,将打造一个属于中英的“黄金时代”。之后两国签署多笔数十亿英镑订单,英国不顾美国反对,加入中国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截至2020年4月,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英国在欧洲外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香港《国安法》的落地,似乎使得“黄金十年”在中期便画上休止符。英国政府及其盟友陆续推出或正在酝酿接纳香港人移民的方案,同时作为之前少数容许华为参与本国5G网络建设的西方大国之一,英国政府目前正在重新评估华为在5G网络中的可靠性,首相约翰逊已经改口,称华为是“潜在敌对国家的供应商”。“我们想与中国有一个积极正面的关系……但是这里的真正问题涉及信任,以及中国是否能被信任,去履行其国际义务和责任,”英国外交大臣拉布在回应中国大使刘晓明的指责时称。


BNO暴露的只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当前关系的缩影。任大伟指出,当经济与科技上腾飞的中国放弃“韬光养晦”,并把中国模式推进到应为“一国两制”的香港,中国在经济上的野心与外交上的目标出现了一个“巨大矛盾”,使得英国不得不重新考量两国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中国一方面想卖给我们5G网络这种需要两国间极大信任的东西,一方面又选择变得更有攻击性、更加决绝……英国人考虑的是,我们真的想要这种国家来建设我们的5G网络这么重要的东西,同时又总是要因为香港和《国安法》跟他们卷入这些肮脏的政治斗争中吗?”“英国政府现在的判断或许是,中国比他们认为的要残酷得多,这或许是中国21世纪的野心面临的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任大伟表示。


谢选骏指出:撒切尔夫人是个恶棍,因为她竟然敢说香港每个人对于《中英联合声明》都很“满意”!这完全是一种共产党的口吻!


《香港国安法:中国威胁不承认BNO 回应英国移民新政》(BBC 2020年7月23日)报道:


北京的表态一旦落实,只持有BNO护照的香港居民恐将无法出国。英国政府因应中国在香港实施《香港国安法》,公布放宽英国国民(海外)(BNO)身份香港人到英国定居的政策文件后,北京威胁将推翻20多年来始终承认的BNO护照政策。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星期四(7月23日)称,由于英方违背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BNO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香港特区政府称将全力配合北京。


英国内政大臣帕特尔(Priti Patel;英国驻港澳总领馆汉化名:彭黛玲)星期三(22日)宣布,从2021年1月起正式对约300万BNO港人开放入境英国签证申请,以落实英方此前承诺“开通一条通往英国公民的途径”。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香港特区居民视为中国公民,但仍可持有BNO护照作为旅行证件。中方的最新表态可能意味着只持有BNO护照的香港居民将无法前往其他国家。


BBC驻北京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nell)指出,北京的进一步措施可能包括迫使中国香港特区护照申请人放弃其BNO护照,让其无法以BNO身份移居英国。


BNO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英国为香港人推出的一项特殊英国国籍。据英国内政部6月份回答议会下议院质询,截至2020年4月,共有35.7万本有效BNO护照仍在流通。英国内政部说,估计有290万人有资格拥有这种护照。


中英双方都怎么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说:“英国政府继单方面宣布暂停与香港签订的移交逃犯安排协议,再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特区政府对此表示不满及反对,敦促英国政府停止干预香港特区事务,重回正轨。”“由于英方违反承诺在先,中方将考虑不承认英国国民(海外)护照作为有效旅行证件,并保留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香港特区政府到星期四傍晚也发表声明,指责英方举措“伪善”。对于北京威胁采取之措施,“特区政府对此表示支持及全面配合”。特区政府发言人称:“英国政府继单方面宣布暂停与香港签订的移交逃犯安排协议,再在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问题上,大做文章。特区政府对此表示不满及反对,敦促英国政府停止干预香港特区事务,重回正轨。”


伦敦唐宁街首相府发言人随后反驳称:“BNO护照由英国政府签发,是正当的国际旅行证件,这是事实。”发言人称,他们预期北京如此对待BNO护照。


“不承认BNO”意味着什么?


目前香港居民可同时持有中国香港特区护照与BNO护照。承认BNO的安排源于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6年5月对中国《国籍法》释法。这项释法决议作为中国《国籍法》的一部分,被加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实施。释法决议规定:“凡具有中国血统的香港居民,本人出生在中国领土(含香港)者,以及其他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规定的具有中国国籍的条件者,都是中国公民。”“所有香港中国同胞,不论其是否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或者‘英国国民(海外)护照’,都是中国公民。自1997年7月1日起,上述中国公民可继续使用英国政府签发的有效旅行证件去其他国家或地区旅行,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因持有上述英国旅行证件而享有英国的领事保护的权利。”


这次“释法”还规定:“任何在香港的中国公民,因英国政府的‘居英权计划’而获得的英国公民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不予承认。这类人仍为中国公民,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不得享有英国的领事保护的权利。”外交部并未说明具体措施,但中国若要停止承认BNO为有效旅行证件,预计将要由全国人大常委启动对《国籍法》的释法程序,以推翻上述1996年5月的释法内容。


目前香港居民进出各边境管制站(边境口岸)或往返澳门特区,只需使用香港身份证通关,前往中国大陆则只接受中国国家移管理局签发之“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回乡卡)。但BBC记者麦笛文分析说,北京可以在废止承认BNO后,要求航空公司不接受BNO护照作为值机证件,来阻止BNO护照持有人出境到外国。


在此次围绕《香港国安法》的政策变更之前,BNO被视为英联邦公民的一种,但在英国本土不等同于英国公民,只能作为访客逗留最多六个月,否则须申请相对应签证,例如是工作签证、学生签证等。


在星期三宣布的新安排下,BNO可先申请特设“香港BNO签证”,分成两次各逗留30个月,或一次过逗留五年两种情形。住满五年后可申请定居身份(永久居民),再住满一年即可申请成为英国公民。


BNO港人可带同直系亲属赴英,包括没有BNO身份的配偶,以及18岁以下子女。


此前英国宣布将放宽BNO居留政策时,被批评不能照顾那些1997年移交后才出生的年轻人。新政策定明,“香港BNO签证”申请人在1997年或以后出生,大于18岁的子女,也能作为家庭申请的一员,一同申请赴英。


申请人无须先找到工作再申请此特别签证,但申请人必须具备照顾自己的财政能力,且不能在居英期间申请社会福利救济。申请人也须展示其学习英语的意欲。


申请人也须取得没有感染肺结核(TB)的医疗证明,以及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但若有关罪行与最近的“反送中”示威有关,其申请仍将获得考虑。


谢选骏指出: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这是香港人殖民英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成为海外殖民大国的开始——如果有一天台湾也被共产党攻陷了,那么两千台湾人也可能步上殖民海外的道路。中国人的移民,向来都是在亡国期间特别频繁的,例如秦末、汉末、东晋、唐末、两宋、明末、清末、民国末年、六四屠杀……英国成为香港人的祖国,是好事而不是坏事。

谢选骏:诺贝尔奖黔驴技穷

《美诺贝尔奖得主:从未料到会有中国这样的对手》(凤凰网 2024-05-01)报道: 日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专访。该专访文章于4月29日发布。 谈及近年来的中美贸易摩擦时,斯蒂格利茨指出,问题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