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谢选骏:西方文明的末日警钟
《全球逾15000名科学家发出“人类警告”》(2017年11月15日 转载界面)报道:
时隔25年后,来自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再次发出“人类警告(warning to humanity)”,提醒公众尽快采取行动,应对地球所面临的各种危机。
这是科学家们第二次发出“人类警告”。1992年,1500名科学家发出了首个“人类警告”,提醒人们警惕地球面临的危机。如今,全世界超过15000名科学家再次发出了警告。
专家们表示,和25年前相比,如今情况的严重程度远远超过了1992年,当时科学家们提出的问题如今都已经恶化。
科学家们警告说,由于人口增长迅速,人类依然面临着有限资源被过渡消耗带来的生存问题,“科学家、媒体和公众在应对相关问题上做得还不够”,如果全世界不立刻采取行动,生物多样性将面临灾难性的损失,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痛苦。
这次的“人类警告”最早是由俄勒冈州立大学(Oregon State University)的William Ripple发起的,他去年2月份看到了第一份人类警告,注意到今年恰好是该警告颁布25周年,于是他带领研究生学生一起重新研究了当时科学家提出的警告,并收集了相关数据分析过去25年的趋势变化。
Ripple发现1992年至今很多情况都出现了恶化:全世界人均可使用的淡水数量减少了26%;海洋渔业难以持续发展;海洋中由于污染和缺氧导致生物无法生存的“死亡区域”增加75%;森林面积减少了近3亿英亩,其中多数是为了给农田让路;全球碳排放持续显着增加,平均气温明显上升;人口数量增长了35%;生物多样性降低,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鸟类数量总计减少了29%。只有一个好的消息:臭氧层空洞正在迅速减少。
根据他的发现,Ripple警告说,这些趋势值得警惕,他们本身就是证据。不过,他也表示,臭氧层空洞的改善表明,在必要的时候,人类是可以带来好的改变的。
Ripple将这份报告发表在《生物科学》(BioScience)杂志上后,他决定看看能否像1992年那样再次搜集到大量科学家的签名支持。于是今年7月,他先是把文章发给了40位同僚看,结果第二天,就有600名科学家在上面签名了。在之后两天,签名数迅速增加到了1200个。
截至目前为止,他已经收集到了来自184个国家的15364位科学家的签名,其中包括很多诺贝尔奖得主。
Ripple说,这次发出“人类警告”的目的是要唤醒人们对地球脆弱环境的认识,“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很担心全球的状况、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这个活动让他们能有集体发声的机会。”
“我们希望这份报告能够激发公众对全球环境和气候问题广泛的讨论”,他说。
谢选骏指出:这个15000名科学家发出的“人类警告”,其实不是人类的末日警告,而是西方文明的末日警钟,是这一文明无以为继的里程碑。这个文明尽管具有种种优点,但是在“地球限制”“生物限制”的瓶颈之下,却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了。否则,生物圈报废之后,地球就会走向“火星化”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聽説美国人怎样看中国人
《美国人怎样看中国人》(余创豪 2024年7月25日)报道: 每当我听见外国人称赞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自豪感。例如法国大战英雄和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人的世纪。”还有,英国学者李若瑟(Joseph Needham)指出在十七世纪之前,中国的科...
-
[《我的奋斗》美国出版史:希特勒与美国作家的战争](2019-01-08 | 徐悦东)报道: 2016年1月8日,德国新版《我的奋斗》的发布会。 出版宣扬极右翼思想的图书,是否会助长法西斯思想?是不是用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出版就没有问题了?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美国出版史也许...
-
《驻华记者:在中国我总被问是间谍吗 他们是认真的》(德国之声2023-07-04)报道: 《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讲述了他作为外国记者在中国屡次被初见面的人询问是不是间谍的经历,以及中国新通过的 #反间谍法 对媒体工作可能的影响。 作者写道,当他不断受到中国人怀疑他是间谍的时...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