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7月30日星期四
谢选骏:莫言的奶奶被日本人强奸过
网文:《莫言:你有一颗圣母心——论<红高粱家族>中对日本侵略者的描写》(王小钰)说:
我们还记得,在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中,他把日本人描写为上官氏家族的救命恩人,而将日本人枪杀村民的行为归之于对沙月亮、司马库主动反抗侵略行为的报复。为了更全面地对莫言的创作思想进行研究,小钰将对莫言的全部作品进行研究和梳理。莫言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就这样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红高粱家族》是一部基本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只有极少数内容涉及到解放后的一些故事,并语焉不详,看来似乎属于系列作品的一部分。因为电影《红高粱》的存在,本书的故事情节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但是,小说是一种完全不同于电影的艺术,小说中有的,电影中未必就有。比如以下文字,电影就未必能表达:
父亲看到这个鬼子兵是个年轻漂亮的小伙子,两只大眼睛漆黑发亮。
如果电影要表达这一场景,就需要胡歌来演鬼子……
对,莫言的思路和一般人很不一样。如果我对他的用词理解没错的话,他对日本青年们的感情是相当不错的。
一个肩上佩着两块红布、胯上挂着一柄拖地钢刀、牵着一匹狼狗、戴着两只白手套、面孔清癯的日本官儿从帐篷那边走过来。
这个样子可能可以算“面孔清癯”,对不对?
日本兵的死得到了莫言的同情:
十几个汉子,两人一伙,把这些也许是善良的、也许是漂亮的,但基本上都年轻力壮的日本士兵抬起来……
这是要强奸恋儿的日本兵在恋儿眼中的形象:
他面孔清瘦,鼻梁挺拔,尖陡,眼睛黑亮,很像个口齿伶俐、见多识广的读书人。
这个形象真是帅啊,这哪里是日本兵,分明是我老公嘛!
我们再来看余占鳌父子遭遇一名日本兵时发生的事情:
日本兵拿出妻儿合影恳请余占鳌不要杀自己。余占鳌的内心产生了强烈的冲突:父亲眼前一片漆黑,一阵冰凉的寒气贯通全身。绿色和红色的光线照射着父亲紧闭着的双眼。父亲感到心中痛苦万分。而日本兵两行清亮的泪水沿着他肮脏的清癯的面颊流出来。(没错,日本人全都瘦瘦的很帅,全都是胡歌和王凯演的!)余占鳌的儿子已经被打动了,恳请父亲不要杀日本兵,但余占鳌想到被杀的乡亲,还是动了手,不过,内心的痛苦也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父亲恍然觉得,有一把在空中自由飞旋的闪着血红光芒的大刀,把爷爷、奶奶、罗汉大爷、日本马兵、马兵的老婆和孩子、哑巴大叔、刘大号、方家兄弟、痨病四、任副官……如砍瓜切菜一般,通通切成两半……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我们的敌人不是侵略者,而是来自于哲学层面的人类的劣根性之类的东西。对不起,莫言,你不要那么圣母心,我们中华民族一直认为,日本侵略者就是我们的敌人。
对于“二奶奶”恋儿被强奸的事件,莫言更是发表了一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评论:
如果那天面对着二奶奶辉煌肉体的不是一个日本兵,二奶奶是否会免遭蹂躏呢?不,不会,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由于没有必要猴子戴帽,他会加倍疯狂,他会脱掉那些刺绣着美好文章的楚楚衣冠,像野兽一样扑上去。……也许那天只有一个日本兵面对着二奶奶的肉体,也许他会想起他的母亲或妻子,想到此他也许会悄然而去,会不会啊?
“当一个雄性兽人单独在一起”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几遍也没明白。但是下一句还是看明白了——日本兵也有可能想起自己的母亲或妻子,选择不强奸中国女性。那么敢问莫言,如此圣母心的日本兵,你在日本的14年侵华战争中遇到了几个?你考证历史后发现了几个?如果有的话,是不是主流?南京大屠杀三十万同胞的血是不是白流了,就为了你要证明你的圣母心?你的立场到底是站在人民的一边,还是站在极少数“莫须有”的善良又帅气的日本侵略者一边?如果你要重拍《红高粱》,你除了让胡歌演日本兵,准备让谁演余占鳌?
谢选骏指出:许多人认为莫言的作品过于变态,以为他喜欢猎奇。其实,这些人没有意识到,莫言这是一种创伤后遗症,因为莫言的奶奶被日本人强奸过,可能就此留下了家族的精神变态。这是一部血泪史,不说也罢。
《莫言:“我奶奶”是三个人物的合成》(2014年12月01日 羊城晚报)报道:
莫言小说《红高粱》中“我奶奶”的原型究竟是谁?哪个人物有莫言自己的影子?莫言小说中的动物也有生活原型吗?11月30日,莫言做客中山大学,与师生、校友畅谈他的小说人物原型。作为中山大学90周年校庆月的收官活动,此次演讲也成为关注度最高的一场“逸仙名家论坛”。
最近热播的连续剧《红高粱》网络点击量突破30亿次,而剧中“我奶奶”成为绝对主角,如此个性鲜明的女子,原型究竟是谁?不少人猜测人物原型就是莫言的亲奶奶。“我奶奶的确是小说里‘我奶奶’的原型之一,因为我奶奶手很巧,也会剪窗花。”莫言说道,但其他“疯狂”的情节则来源于莫言家族的另外两位女子,“我奶奶”的另一个原型是莫言的堂姑,她在自己父亲去世后,由大伯做主嫁给一个有钱人家,而订婚后不久就传出消息说那个人得了麻风病,“我堂姑听了这个消息当然很不愿意嫁,她也反抗,但在那个时代反抗也没有用,最终还是嫁了。她婚后过得非常痛苦,40多岁就因严重的心脏病去世。”
小说里“我奶奶”的第三个原型人物是莫言的堂婶,1947年莫言的堂叔新婚不久就随国民党撤退到了台湾,堂婶从20岁露头开始守了40多年活寡。直到上世纪80年代,堂叔返乡探亲,当时堂叔已在台湾组建了新的家庭,而堂婶虽然没有再嫁,却生下了两个孩子。“尽管周围人对她指指点点,她却非常淡然,该说就说,该笑就笑,一直跟婆家保持联系,并保持着一种‘优雅’的风度。现在已90多岁,仍然在世。后来我还写了一部小说《遥远的亲人》,讲的就是我堂叔不认她之后发生的故事。”
对话 莫言:成年后读我的小说
讲座之后的观众提问环节也是精彩纷呈,第一个小高潮出现在关于莫言诺贝尔奖金去向的提问上,一名研究生问道:“您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接受采访时说,要用奖金在北京买房,那您现在买房了吗?现在适不适合投资房地产?”
这个许多人都关注的“犀利”问题,引起一片爆笑,莫言略带尴尬地说,“买房的问题我们就私下探讨吧。”停顿了一下,又说:“不过广州的房价跟北京比真的很低……要不考虑一下?”现场再度爆发笑声,莫言好像突然回过神,赶忙说:“我没说啊,我没说!”现场笑声更加热烈。
最后一个问题让莫言略有尴尬,“老师要求看莫言小说,可是小说中有许多性行为描写,学生该如何看待这些性行为描写?”
这个问题,让莫言始料未及。“谢谢你的坦率!”莫言有些尴尬地说。他表示自己写作时已是成年人,“当时很年轻,感觉爱情、性的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必不可少的部分,所以写得比较随意。没想到(自己的)小说能被小学生或中学生这个年龄段的读者读到。如果有这样一种预设,写作时会非常小心谨慎,不然就会写得露骨。”“我最直接的建议是,你不要听你老师的话,现在不要读我的小说了,等成年结婚以后再看。但可以读我的散文,写母亲的,写乡村风景的,写读书的……”莫言说。
但他也表示,现在网络上有远远比作家小说描写更可怕更露骨的东西,孩子们也能接触到。如何不让这些可怕的东西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作家要关注、要自省,但也无法控制。如何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爱情和性的意识,从而正确看待小说中的性描写,这应该引起社会的重视。
趣事 把邻居名字写进小说 莫言父亲摆酒道歉
《红高粱》里民国时期高密县长曹梦九,在电视剧里改名为朱豪三,为什么要改名?曹梦九其实是莫言邻居的名字,“我在写《红高粱》的时候,为了找到亲切感,用的好几个名字都是邻居的名字,本想写完时再替换,但最后总发现怎么改都替代不了原来名字的那种感觉,最后干脆不改。”
没想到《红高粱》拍成电影后,隔壁的叔叔大爷们看后很生气:“我活得好好的,凭什么被你写死了?”“我明明是杀猪的,怎么在你笔下就剥了人皮?”为此,莫言的父亲不得不挨个道歉,请邻居们抽烟喝酒“赔罪”,还自我解嘲说,“他不是把我也写成了土匪头子?”事后,父亲私下告诉莫言,以后写小说能不能换几个名字,姓张的改成姓李的不就行了。
谢选骏指出:莫言因为糟蹋自己的祖宗而发家致富,是一种典型的流氓行为。但是,莫言因为奶奶被强奸过了得到诺贝尔奖,他就会觉得物有所值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聽説美国人怎样看中国人
《美国人怎样看中国人》(余创豪 2024年7月25日)报道: 每当我听见外国人称赞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时,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自豪感。例如法国大战英雄和前总统戴高乐曾说:“二十一世纪将会是中国人的世纪。”还有,英国学者李若瑟(Joseph Needham)指出在十七世纪之前,中国的科...
-
[《我的奋斗》美国出版史:希特勒与美国作家的战争](2019-01-08 | 徐悦东)报道: 2016年1月8日,德国新版《我的奋斗》的发布会。 出版宣扬极右翼思想的图书,是否会助长法西斯思想?是不是用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出版就没有问题了?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美国出版史也许...
-
《驻华记者:在中国我总被问是间谍吗 他们是认真的》(德国之声2023-07-04)报道: 《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讲述了他作为外国记者在中国屡次被初见面的人询问是不是间谍的经历,以及中国新通过的 #反间谍法 对媒体工作可能的影响。 作者写道,当他不断受到中国人怀疑他是间谍的时...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