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谢选骏: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合法性何在?在于列宁!


《浅谈<布列斯特和约>与列宁》(2009年08月15日 凤凰网历史综合)报道:

《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是1918年3月3日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认为,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必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迅速同各交战国缔结和约。1917年12月3日,苏俄同德国的谈判在布列斯特开始。1918年3月3日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依约,苏俄丧失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芬兰和白俄罗斯一部分共计约占100万平方公里领土;向德交付60亿马克赔款。1918年11月13日,苏俄政府利用德国在大战中的失败宣布废除该和约。以上史实相信大家都非常了解,那么今天我想就这个条约谈几点我自己的观点。

第一、关于俄国军队战斗力的问题

我们知道,在和约签订谈判时,德国代表团端出了要永久占领苏俄的波兰、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白俄罗斯和里夫兰一部分领土的兼并的要求,布尔什维克的党中央发生了意见分歧。以列宁为代表的主和派主张接受屈辱的和约以求喘息时机;以布哈林为代表的主战派——左派共产主义者反对签订屈辱的和约,主张进行革命战争;以托洛茨基为代表的“中间派”则主张“不战不和”。

直言不讳的说,列宁要接受兼并和赔款的屈辱的和约,是违背了布尔什维克党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一贯政策的,是列宁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态度的转变。列宁说,我们没有军队,不能进行革命战争。没有军队要进行革命战争就是“革命空谈”。

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早已估计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提出停止战争签订不兼并不赔款的民主和约,会有两种可能:一是接受俄国的和平建议;一是不接受。因此,也就要准备不接受和平时进行革命战争。那么苏俄当时军队的现状是否像列宁所说的一样不堪一击呢?

列宁曾经在全军代表大会上向复员军队代表列出10个问题的表格,要代表们在短时间内向广泛的部队征求意见。在10个问题中有:“关于德国最近是否可能发动攻势?”“德军如发动攻势,我军在战斗力方面能否抵抗住?”“能否有秩序的退却,能否长期地阻止德国向俄国腹地推进?”“是否应该立刻加紧进行反对德国兼并政策的鼓动工作和主张革命战争的鼓动工作?”“如果军队能够举行表决,那它会赞成接受兼并的(丧失所有被占领地区)条件和对俄国极其苛刻的经济条件而立刻媾和,还是会赞成尽最大的努力来进行革命战争,即赞成抵抗德国人?”等等之类。

军队代表所作的书面答复如何,我们还不清楚。但我们从列宁得到军队代表的书面答复后所写的《人民委员会关于同德国和谈等问题的决议草案》中,至少看出了些端倪。《决议草案》中有“加紧进行反对德国兼并政策的鼓动工作”;“继续和谈,反对德国人加快和谈的速度”;“加紧采取措施改组军队”;“宣传和鼓动革命战争的必要性”等此类言语,由此可见,军队代表是能够进行战斗的,是反对德国兼并的和约的,军队是要进行革命战争来保卫苏维埃共和国的。那就并非列宁所说的那样:“我们没有军队”,“军队不能打仗”。至少,军队的士兵有为祖国继续打下去的决心和勇气!

列宁说,农民是反对战争的,士兵大多数是来自农村,因而,士兵是不愿打仗的。

的确,战争发生在俄国,经过了三年战争,人民疲惫不堪,不愿意再打仗,但面临祖国被帝国主义侵犯之时,我认为进行革命战争是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的。农民为了保护自己的粮食不被侵略者夺走,工人为了维护自己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工农兵为保卫自己的政权,将厌战情绪转变过来,为了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奋不顾身地投入战斗是极有可能的事情。后来坚持了三年的内战,难道就是因为签订了这个丧权辱国的和约而成功的吗?

事实证明,当2月18日,德国开始发动进攻,苏联政府发出了接受德国媾和条件还未得到答复之前,战争已经到来了。苏联政府发出了战斗的口号:“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立即得到首都及其他城市的工人热烈响应,纷纷要求参军上前线,参加保卫社会主义祖国的战斗。2月22日和23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叶卡特村堡、车里雅宾斯克等城市,工人举行集会和游行。集会上通过参加志愿军和游击队的决议。在这两天中,彼得格勒参加志愿兵的就有6万人,莫斯科有2万人左右。

总之,我们看到,进行革命战争是会得到人民支持的,而不是像列宁所说的,一旦进行革命战争,苏维埃政权就会被人推翻,就会在苏维埃死刑判决书上签字。

另外,我们看到,国内各个党派——左派社会革命党、右派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者——都反对签订和约,赞成革命战争。可以说,签订和约就会受到其他党派的反对,而进行革命战争就没有阻力。本来这是进行革命战争的有利条件,可是党内意见分歧。正如托洛茨基所说,以党的名义号召进行革命战争或自卫的时候,必须党内意见一致,全国一条心,同心协力就能够进行革命战争,反抗德国的进攻。但是,党内存在着以列宁为首的大部分人反对的时候,反对德国人的革命战争就不可能。关键就在于列宁。列宁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列宁赞成进行革命战争,天秤立即就会倾斜于一边。反对者就不会起多大作用。

第二、关于《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时,德俄的力量对比问题

列宁错误的将俄国的力量估计的过低,相反又将德国的力量估计的过高。他认为德国是“有文化的、用头等技术装备起来的、组织得非常严密的世界帝国主义巨人。”只要德国一进攻,不要几天工夫,俄国就会灭亡。列宁却没有看到苏俄有潜在的巨大能量,能够抗击德国的进攻;列宁没有看到德奥当时的弱点。

德国已进行了三年的战争,已处于困难的境地。由于军事上的大量消耗,物质缺乏。人民的定量口粮供应一再减少。1917年——1918年的冬季处于严重的粮食危机。1917年12月,德国大多数城市居民配给量每人每周只有3.3公斤马铃薯,1.8公斤面包,240克肉,70-90克脂肪。而奥国缺粮更为严重。1918年1月,只有两个月的粮食了。德国物价上涨,人民的生活费用,1917年比战前上涨了两倍多。而工人工资收入却下降了30%。由于原料与燃料不足,工厂开工率一再下降。生产比战前下降了62%。工人罢工连年不断发生,1917年发生了561次罢工,罢工人数达到1,467,000人。工人罢工斗争牵制了德国对外战争的力量。德国在西部战线已处于胶著状态,没有力量发动新的攻势。由于德军占领地区广阔,军力分散在各个地区,在东线发动有力的攻势也是困难重重的。德国在1917年9月,就曾进行过向英法作结束战争的和平试探。如今,苏俄提出停战和平建议,德国就立即响应,和苏俄进行和平谈判。这表明德国是有媾和的需要。正如德奥同盟代表团的奥匈帝国外交大臣切尔宁说的,如果他们力量足够的话,他们原不会同俄国举行谈判,而是派兵占领彼得格勒。正是由于兵力不足,不能征服俄国,才到谈判桌上来进行和谈的。

我甚至认为,如果德国决定发动军事进攻是由于得知布尔什维克党内有人主张接受德国提出的兼并的和约、反对进行革命战争的话;那么,主张接受兼并和约反对革命战争的意见所引起的恶劣影响实在太大了。

第三、关于《布列斯特和约》是否有必要签订的问题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的阐述,下面进入主题——“和约到底有没有签订的必要?”我个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进行革命战争是有利的,签订苛刻的媾和条约则是不利的。

俄国11月就开始进入隆冬季节。河水冰冻,遍地积雪。在冬季进行军事活动是困难的。正如左派共产主义者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在1月21日中央委员会会议上所说的,“在冬天,发动进攻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我们说,即使发动了进攻也是困难重重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开始使用飞机。飞机只能用于战斗和轰炸,未能用于运输,如果说,在战争开始时,俄国由于军事力量薄弱不能保住大城市的话,可以引敌深入,把德军战线拉长,使德军的运输线薄弱,补给运输更为困难。同时,组织各地方游击队,破坏德军的运输线,夺取德军补给物质,然后组织力量把德军各个据点分割,逐个击破。历史上有过拿破仑远征莫斯科。当拿破仑进入莫斯科这座空城时,一无所得,给养困难,被迫撤退,沿途为游击队所袭击,结果42万大军只剩下残兵败将两万多人,以大败而告终。那时是沙皇时代,能够进行人民战争,如今,是工农掌权时代,更加有充分条件在战争中组建军队,并组织各地区的游击队。1917年11月到1918年的4月是寒冷冰冻时期。在这个时期德军即使占领了彼得格勒,占领了莫斯科,也不会使苏维埃政权覆灭。俄国地域广阔,大有回旋的余地。可以退到乌拉尔,退到西伯利亚。而德国由于战线拉长,给养困难,也会和拿破仑一样不战而退,迫使德国接受不兼并不赔款的和约。所以,进行革命战争,坚持抗战到底,即使德国不爆发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不仅不会灭亡,反而会反败为胜。

而相反,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屈辱的和约就有很多对苏俄不利的地方。条约规定,要苏联政府和乌克兰拉达政府缔结和约,也就是要苏维埃政府承认已被乌克兰人民赶走的拉达资产阶级政府为合法的政府,乌克兰苏维埃政府为非法政府。苏联军队和乌克兰人民军队都要撤走。那就是要苏俄背叛即将取得完全胜利的乌克兰革命。同时,苏俄就失去了粮食和煤的供应地(乌克兰的粮食占俄国的1/3,铁砂煤占70%)。

1918年1月28日,芬兰革命取得胜利,成立人民苏维埃政府。条约规定,德国要苏俄撤走在芬兰的军队,也就是要苏俄放弃国际主义的义务。芬兰是一个小国,没有苏俄军队的支持,芬兰随时都会被帝国主义国家所吞食。布列斯特和约签订后不久,4月3日,德军“波罗的海师”在汉科登陆,镇压芬兰革命,推翻了芬兰革命政府。虽然,苏俄军不一定能够保护得住芬兰革命政府,但重要的是苏俄放弃了国际主义的义务,放弃了对芬兰革命的支持与援助。

条约规定,不得进行反对对方国家政府和兼并地区的政府的宣传鼓动,这就是要解除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武器。列宁说,没有西欧革命,尤其是德国革命,苏俄是会灭亡的。如今,接受这个和约条件,就是放弃了国际主义,放弃苏联进行世界革命的义务,也就是违背了国际主义的纲领。

条约规定,苏俄被割去了近100万平方公里(包括乌克兰在内)的领土。苏俄失去了北方建立了革命政府的芬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失去了被称为俄国粮仓的乌克兰和盛产煤的南俄,加剧了苏俄粮食的短缺和煤的供应不足。割去了大片领土,就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居民(4,600万人),也就是减少了三分之一的兵源。更重要的是失去了这部分居民中的大部分拥护苏维埃的民心。在德国方面来说,取得粮食和煤,使国内严重缺乏的粮食得到缓解,也就缓和了国内人民日益不满的情绪(从1918年3月到10月,德奥从乌克兰就取得的农产品有:52,000吨粮食和饲料,34,000吨糖,4,5000万只蛋,53,000匹马和39,000头牛。)有一半工厂因缺少原料和燃料而停工或半停工的工厂得到从苏俄掠夺得来的煤和原料而开工,增加了产量,也就缓解了人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不足的困难。这些都能起到和缓国内阶级矛盾剧化的作用。

即使这样,德军依然不断越出布列斯特和约的界线,继续侵占俄国领土。5月开始谈判,到8月27日在柏林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附加条约。条约承认利夫兰和爱沙尼亚最终脱离俄国,把土耳其占领的巴库交还俄国,而俄国答应把巴库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提供给德国。德国保证不越过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和约及附加条约所规定的边界(德国之所以答应不再越界发动进攻,是由于德国在西线发动几次进攻均遭失败,已无力进行进攻了。在东线已扩大了占领地区、兵力薄弱,也没有甚么力量发动进攻,德国的败局已定。),德国撤出新分界西南侧的占领区。俄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俄国要支付60亿金卢布的赔款给德国,俄国又失去了一大片领土,而且要支付巨额赔款。这个附加条约比布列斯特和约还要更加“屈辱”。

综上,我认为,虽然不可否定《布列斯特和约》签订有其积极性的一面,虽然我们不能质疑列宁在俄国历史以及世界现代史上的作用,但在这段历史中,布哈林左派共产主义者的“进行革命战争”,是不应该被忘记更不应该被打压的,如果当时进行了对德的战争,那么整个世界现代史会重写,但历史没有如果,这等等的一切,只能让后人去评说了。

谢选骏指出:上文作者似乎不懂列宁是个德国间谍。作为一个革命的间谍,列宁的伟大就在于不是被动受控,而且作为混血儿的列宁还主动仇恨俄罗斯帝国,巴不得它解体完蛋。在身躯矮小头部伟大的列宁看来,国家领土是毫无意义的,他要的是犹太式的世界革命。不过,也正是列宁所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授予二十多年后希特勒进攻苏联的合法性——事实上,希特勒在几年之后写作的《我的奋斗》里所提出的东进设计,并非其头脑的想象或是预见,而是即成的历史事实——那就是列宁下令签订的《布列斯特和约》所授权割让给德国的领土。希特勒大举入侵苏联,不过是在继续追索这些被苏联赖掉的陈年旧账罢了。这就是继承了第二帝国的第三帝国在1941年大举进攻苏联的合法性所在。希特勒不过是列宁的跟班,所以还一度加入过德国共产党。按照更为正当的理由,中国完全应该收回列宁承诺还给被沙俄霸占的几百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倒数不足52年

《CIA新局长多次警告:中国是美国及全球的首要威胁》(自由时报 2024-11-13)報道: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宣布,提名前国家情报首长雷克里夫出任中央情报局局长。(法新社档案照) 美国总统当选人川普十二日宣布,提名前国家情报首长(DNI)雷克里夫(John Ratclif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