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9月28日星期一

谢选骏:和魔鬼做生意


《英国独立书店不与亚马逊合作 拒绝"与魔鬼做生意" 》(2013年11月21日文汇报)报道:

全球最大的线上书籍以及电子书销售公司亚马逊,在拓展销售渠道时遭遇英国独立书店拒绝。亚马逊目前正在力推一个名为“亚马逊资源共享”的计划,允许独立书店以较优惠的价格向亚马逊批发电子书阅读器Kindle、平板计算机以及其他周边商品来卖给消费者。然而,当亚马逊试图将此计划推销给英国的独立书店时,却遭到不少店主的抵制。

据统计,亚马逊的图书销售已经占英国图书市场的79%,但它的市场份额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今年9月亚马逊曾推出过一款手机应用软件,凡在亚马逊上购买过实体书的用户,可免费或以极低的折扣买到对应的电子版,旨在帮助用户培养阅读电子书的习惯。本次的“亚马逊资源共享”计划,可以看作是该应用软件的“延伸版”。亚马逊承诺,书店如果卖出一台Kindle就可以得到6%的佣金,书店每卖出一本电子图书,或者购买者在独立书店购买Kindle并在Kindle上购买单期杂志,在两年内书店还可以得到10%的佣金。此外,书店如果销售出亚马逊的报刊杂志、视频内容、应用程序或者其他内容都可以拿到相应的佣金。亚马逊方面表示,推出该项目的目的是希望读者在附近的书店不仅能买到纸质图书,也能买到电子书。
该计划现在已经在美国的25个州推行,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沃特斯通连锁书店也已经在其店内销售Kindle。然而,当亚马逊试图将此计划推销给英国的独立书店时,却遭到不少店主的抵制。
事实上,亚马逊与独立书店之间的关系一直可以用“剑拔弩张”来形容。就在两年前,亚马逊就曾发布一款比价的应用程序,它鼓励购买者在零售商与亚马逊电子商城之间进行比价,一旦发现亚马逊的价格低于零售商,就可以在亚马逊购买相同的商品并获得5%的折扣。由于亚马逊不用像独立书店那样缴纳销售税,使其能以传统书店难以达到的低价销售纸质书与电子书,这种比价方式让不少独立书店深受其害。
不少书商认为这个新计划无疑会对已经面临困境的传统书店零售商造成“当面”一击。英国独立书商尼克·博顿利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如果该计划推广到了英国,他不会去参加。“我们不会与亚马逊做生意,特别是它的电子图书商业模式完全是自营的。一旦购买了Kindle,你就不得不购买它的电子图书,我们喜欢更加开放的经营模式。”英国书商协会行政总监提姆·戈弗雷则表示,“这样做就是在与魔鬼做生意”。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网上销售纸质书和电子书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独立书店与其担心亚马逊对实体书店带来的销量冲击,不如加速自身创新。

谢选骏指出:英国独立书店假装清高,其实全球各国的黄色书报就是他们率先发送的。就我所知,至少亚马逊可以买到我的书籍,而英国独立书店却乏善可陈。至于说到“和魔鬼做生意”,那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的常态,是所谓“浮士德精神”的狂飙运动的恶果。

《新京报:<与全世界做生意>微观故事呈现立体中国人》(尹鸿2015年6月4日)报道:

央视纪录频道的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着眼的是微观个体,所以,该片整体上选择了一种更加“记录”的方式,用30多位普通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意”故事,这种“全球化”“平凡化”“故事化”的视角,改变的不仅是纪录片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阐释视角。
着眼微观个体的生意故事是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学影像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中国与世界息息相关,每一个普通的中国家庭、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都可能与国门之外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的重要纽带,就是“生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全球贸易和市场流通,让中国这样一个曾经被长城、被雪山大海、被独特的文化体制所封闭的中国、中国人与世界融为一体。
正是与全世界“做生意”,改革开放以来,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视野,也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和观念。央视推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从选题上来说,敏锐、准确地嵌入了一个观察当代中国的前无古人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提供了当代中国一部全球视野下的社会学影像。
中央电视台从《大国崛起》到《公司的力量》,再到《与全世界做生意》,三部似乎看起来并没有内在联系的纪录片,如果放到一起,却又可以看着是解密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具有内在逻辑的三部曲。国家、企业、家庭和个人,三者如同一个同心圆,阐释了中华民族在过去的三十多年,将被压抑已久的创造力释放出来,形成一种蓬勃澎湃的生命力,让我们从国家富强中,看到了企业的支撑;从企业的发展中看到了一个个微观个体的奋斗。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的普通人成为这个国家奇迹的原动力,也成为中国梦的斑斓色彩。
正因为这部《与全世界做生意》着眼的是微观个体,所以,在纪录片的形态上,它与前两部主题更加宏大、视野更加开阔、阐释更加思辨的专题性纪录片不同,该片虽然也在视听语言上强调构图、节奏、造型等行使因素,追求信息的饱满和画面的冲击,但整体上却选择了一种更加“记录”的方式,用30多位普通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生意”故事,用拍摄于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工作,甚至谈判、交易现场的质感的细节,展示了全球化背景下每个个体与世界市场之间的“蝴蝶效应”,呈现出市场化背景下普通中国人鲜活灵动的生命情感和生活选择。
全球化、平凡化、故事化视角
改变纪录片美学风格和阐释
这种“全球化”“平凡化”“故事化”的视角,改变的不仅是纪录片的美学风格,更是一种阐释视角。国家崛起的高峰,就是由这些“小人物”一捧一捧地累积起来的。如同作品中所记录的成千上万的义乌小商贩,他们用辛勤劳动,将世界编织成一个无与伦比的巨大生意网,将“中国制造”带向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我们听到片子中说,全球仅仅只有五个国家还没有被义乌小商品所“征服”时,我们惊讶的不仅是“市场交易”比联合国都还要巨大的流通力量,而且更感受到普通人借助于市场经济所爆发出来的无穷无尽的潜能。
正因为《与全世界做生意》采用了叙述普通人“生意”故事的方式,其故事的丰富性传达出的意义,实际上远远超过了解说词的概括,也超过了所有的抽象结论。纪录片用生活本身的酸甜苦辣,刻画出在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普通中国人含辛茹苦的勤劳、勇敢、智慧。
我们看到了在印度打拼的年轻中国导游,看到了在美国犹他州经营草场的中国老板,看到了在义乌与中国人做生意的伊朗商人,也看到了在非洲大陆铺路搭桥的中国工人……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故事,呈现出全球市场上活跃的立体的中国人。他们得到勤劳致富的收获,但他们也付出了别妇抛雏的代价;他们有坚忍不拔的坚韧,但也遭受着水土不服的挫折;他们不断开疆拓土、创造财富,但他们也在吸取教训、虚心拿来。
开拓“生意新大陆”的哥伦布
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闭关锁国的时代,中国没有出现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没有出现五月花号上的开拓者,但改革开放,却让许许多多普通中国人成为了发现和开拓“生意新大陆”的现代哥伦布。他们不仅将“中国制造”送到了几乎世界任何角落,而且也将全世界多样的文化、文明带回了中国。“与全世界做生意”,让中国人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中国已经不再是“走向世界”,而是已经在世界之中,中国人已经是地球村里最有活力的一群“村民”。
当外国人还在热衷于用“国家意志”“政治权力”来解释“超级中国”的秘密的时候,《与全世界做生意》则用几十个看起来平平常常的普通中国人的故事,呈现了一个事实: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虽然一个具有长期封建宗法制度和文化的国家,仍然有许多残存的体制性力量在顽强抑制着人民的首创精神,但一百多年的现代化,却一直在推动着中国人追求自由发展、平等生活的前进步伐。
我们从纪录片中看到,当这些普通中国人成为地球村民之后,他们在用“生意”改变世界,世界同时也在改变着他们。正如纪录片中一个被采访者所意识到的那样,中国过去“从无到有”,所以不得不选择走得更快更累。但当我们看到别人已经在从有到优的时候,我们也会学习如何从走得更快转向走得更好。从这样的意义上说,《与全世界做生意》不仅是对中国人走向世界、走进世界的历程的影像化记录,同时也是对中国人融入世界、理解世界心路历程的影像呈现。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

谢选骏指出:“与全世界做生意”当然首先是“和魔鬼做生意”——因为魔鬼是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最有财富、最有声望的力量。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