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2年8月16日星期二

谢选骏:最难的就是改变自己

《现代文明,是一场针对人类的骗局?》(老九|2021-01-16)报道:


人即使渺小,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但最起码都能改变自己。这反倒使《无依之地》在亲近自然之余,折射出了一丝人性的光芒。 影片结尾,弗恩回到恩派尔,从破落的厂房、街头与房屋走过。这一次她推开房门再无留念。 当心有了方向,即使无依之「地」也能四海为「家」。


初看《无依之地》,我觉得这是一个纯粹的美国故事,主角弗恩(科恩嫂饰)因经济大萧条失去了工作和家园,无力肩负生活压力的她住进了改装厢式货车上,从此开启一段边打工,边一路向西的「苦旅」。


之所以说他「美国」,不止源于当地独特的地貌与历史背景,更在于弗恩与几位身边人的生活理念。弗恩在穷游之余,一直不肯放弃生活。但其他人对游牧的热衷,从表层看是对自由精神的追求,但实际上更多是年老后逃避现实的方法。


不过当我再看《无依之地》,却在简单的故事之外品出了一丝中国古典哲学的意味。在赵婷大量的长镜头中,弗恩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以她举起石头望向远处为例,当观察世界的窗口由手和石头组成,那背后的「人」是不是也成了自然本身?


这种「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贯穿电影始终,也成了我最喜欢的表达之一。


除此之外,「现代游牧民」对生活的不同理解,是电影的一大内核,也像一把戳穿生活真相的利剑。对于当下陷入钢筋混凝土中的年轻人而言,《无依之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法。


所以哪怕电影在叙事层面稍逊一筹,但在讲求艺术性的威尼斯获得最高奖并不意外,唯一令人惊讶的是导演赵婷,这位不到40岁的中国导演,竟能将西方故事与东方底色交融,其文学与艺术修养不言而喻。


采访中,拥有中西方文化背景、喜欢关注边缘人的赵婷将自己定义为「局外人」,因为每当一件事成为常态她就会失去兴趣。那么我们也将带着好奇,走进导演站在「局外」塑造的「非常态」世界。


《无依之地》的背景,与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颇为相似。因外部需求的转变,当地支柱产业崩盘,大厂倒闭,工人陷入下岗潮,地区经济瞬间解体。但与中国采取的放养政策不同,美国对这类城市的处理方法更为激进。主角弗恩生活了一辈子的恩派尔便直接停用了邮政编码,


失去家园后弗恩没有放弃生活,她将自己的厢式货车彻底改造,并以此为家,踏上了未知的前路。


在赵婷的镜头中,美国西部一片荒芜,却透露出原始、自然的美感,但身处其中的弗恩暂时无暇享受,因为她还要为生存奋斗。


于是她走进象征剥削阶级的亚马逊,开始了和过往几十年相似的生活。这是底层美国打工人的宿命,也是失去家园和爱人的弗恩唯一地生路。


如果故事就此发展,恐怕还是一个陷入资本家「陷阱」的悲剧,但镜头一转,赵婷打破了困住弗恩的「囹圄」。


她在好友的房车中听说了位于亚利桑那州的初级游牧民营地,这是一个集合了大量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工作的游牧民组织,他们各自居住在房车上,又聚集在一起过着社会主义的生活。


来到游牧民组织的弗恩发现,大多数会员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他们认为自己在政府眼中只是心甘情愿干到死的驮马,最终会被凄惨的丢到草原。于是他们不但要自我反抗,还要拯救更多年轻的「驮马」。


这段对游牧民生活与理念的描述,让我想起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对智人从游牧到农业时代的特殊理解。


在他看来,农业革命是一场拉低生活水平的骗局,因为在辛苦劳作创造更多粮食后,孩子也越来越多,所以智人需要囤积粮食。但囤积粮食必然会招来盗贼和敌人,所以农民又要筑起高墙,抵御外敌。


因此智人一边过着比采集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一边又陷入农业生活的麻烦当中,加上1万年前小麦出现,智人彻底无法离开土地,大部分人甚至忘记了祖先的生活方式,成为小麦的「奴隶」。


虽然表现方法不同,但片中的游牧民想必也是这一理念的拥趸,于是一场跨越万年的人类选择题重新出现在观众眼前。


电影中赵婷没有给出答案,但无论人类从游牧走向农业再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历史,还是现代人对游牧的追求,都透露出不安于现状的改变精神。


影片后半段,弗恩在漂泊许久后来到暧昧对象家中,当她亲历游牧生活到农场畜牧,再到现代餐桌几种文明形态后,她又一次踏上了未知的前路,这是弗恩的选择,也是喜欢「非常态」的赵婷通过电影给出的一种答案。


回到故事,加入游牧民营地后弗恩过上了集体生活,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游牧民各奔东西后,没有野外生活经验的弗恩遇到了难题。


她向「邻居」斯万基求助,对方在教给她大量生存技巧后,还讲起了自己人生中辉煌的过往。即使当下身患癌症,时日无多,但曾经走过的山海,看过的风景,也足以让她平静的接受死亡。


作为非职业演员,斯万基的这段台词没有说教,只是通过看似平凡但美到令人窒息的自然景观,展示出了世界的美好:“今年我75岁了,我觉得这辈子过得不错。我曾在划皮艇时见过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爱达荷河边,我见过一家子麋鹿;在科罗拉多的湖上,一只巨大的白色鹈鹕落在我的皮艇前方;划过一个弯角后有一块悬崖,我看到上百只燕子停在上面,还有燕子在空中飞舞,因为河水的倒映,看起来就像我也飞起来了;还有刚刚孵化的雏燕,小小的蛋壳从悬崖落到水面漂浮着,那些白白的蛋壳简直太美妙了。


我觉得我经历得够多了,我的人生已经完整了。如果就在那一刻死去的话,对我来说完全没问题。”


这是影片中第一次出现人和自然的连接,也是弗恩第一次感受到不曾体验的自然之美。在斯万基的讲述结束后,跟随她的目光,黄昏后绚烂的天空映入眼帘,弗恩也完成了一次自我的升华。


接下来,弗恩开始追求自己和自然的连接,也就是开篇提到的「天人合一」之境。


她在大峡谷中呼喊自己的名字,在森林公园欣赏动物漫步,在清澈的溪水中随波逐流,在夕阳中提灯夜行。


此时弗恩已经逐渐和自然融为一体,这是1万年前智人在游牧时的体验,也是现代人触不可及的梦。


但哪怕到达了无我之境,当镜头拉近,她的眼中还是留有一丝「落花人独立」的落寞。


好在此时帅老头戴夫进入到了她的生活。她与戴夫一起亲近自然,并一同被来自1987年的星光照耀。但弗恩唯一无法做到的还是走向普通生活。当戴夫因家人的影响决定放弃游牧,回到家乡,她却毅然决然的婉拒了邀请。


如果说之前用镜头刻画的「天人合一」是写意,那此刻便是写实。世人就像她庆祝新年的烟花,不多时便消散了,这世上只有山河不改,四季永远在循环往复。所以寄情于山水,不只是超脱的情怀,更有不可辜负的意味。


正是通过镜头与故事在「天人合一」上的发力,电影出世的意味更浓,所谓无依之地,也只是肉体没有安身之所,精神却早已蜉蝣于天地。


其实婉拒戴夫后,弗恩有两次和现代文明的对话。第一次她被妹妹一家世俗的观念劝退,第二次来到戴夫家,她在离开故土后首次躺在床上,但夜半她还是在辗转反侧后回到了车上。


两次经历,现代文明都对弗恩持欢迎态度,就像小麦与资产阶级的诱惑,稍有不慎就会跌入虚假舒适挖好的「陷阱」。


但已经和自然融为一体,并看穿生活循规蹈矩的真相后,弗恩还是坚定了漂泊的决心。于是她来到山海之间歌唱、飞舞。世界之大,人之渺小,在全景镜头中迸发出生猛的力量。


但人即使渺小,即使无法改变世界,但最起码都能改变自己。这反倒使《无依之地》在亲近自然之余,折射出了一丝人性的光芒。


影片结尾,弗恩回到恩派尔,从破落的厂房、街头与房屋走过。这一次她推开房门再无留念。


当心有了方向,即使无依之「地」也能四海为「家」。


谢选骏指出:上文鼓吹“改变自己”,其实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改变自己了。例如天生愚笨的人,是无法让自己变得聪明一点的。所以,与其说“现代文明是一场针对人类的骗局”,不如说“人生就是自己骗自己的骗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毛林二匪互咬内幕

《现代荆轲——回忆向红的父亲周宇驰》(2023-06-21《新史记》第4期)報道:    按:本文系作者向红提交给北京“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讨会的书面发言。作者向红是周宇驰的女儿。据“维基百科”等资料:周宇驰(1935年-1971年9月13日),河北乐亭县人,曾任解放军空军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