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15年5月25日星期一

第五章 戏剧性转折《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全球政府论──中国文明整合世界》

On Global Government──Global Integration Under the Central Kingdom Civilization

 

第一部 全球一体

Part I Global Integration

 

第五章 戏剧性转折

Chapter Five The Dramatic Turn

 

一,对话

 1. Dialogue

 

二,当代世界急需“精神全球化”

2. The Urgent Need for “Spiritual Globalization” in Today World

 

三,反恐战争的主导,美国还是联合国?

3. Who is the Leader of War against Terrorism:The US

or the UN·

 

四,美国战略和反恐战争所显示的全球秩序

4. The World Order in Light of American Strategy and

War on Terror

 

五,美国再次面对独立运动

5. The U.S. is Agaist Independent Movement again

 

 

2001911日,在对抗苏联占领阿富汗的战争里成长起来的城市游击战组织“基地”,劫持了美国民航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大楼,造成将近三千人死亡,世称“九一一恐怖袭击”。“九一一”给中国人尚且造成震撼,对美国人的冲击显而易见。人们在卷入一个物质生活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迎来一个可以促成精神生活全球化的过程呢?但愿,“九一一”这样的悲剧,可以促成“精神全球化”的开端。最新的人类学研究已经证明,各色人等本来就是起源于同一的女性始祖的。

 

 

**一,对话***

 1. Dialogue

 

1989年,中国发生“六四事件”,大量伤亡和延续之久两年的清洗,直接触发并持续加剧了苏联集团的民主化风潮,东欧各国纷纷脱离共产主义,获得民族独立。

 

1991年,形只影单的苏联正式宣告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

 

1992年,日裔美国教授法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出版了《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从欧洲思想史的角度讨论了共产主义世界解体的含义。

 

四年之后,1996年,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出版《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再造》〔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引发了一场广泛的争论。

 

不过在我看来,自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全球冲突的背后,其实是利益冲突,而非文明冲突。文化冲突的基本内涵是精神上的,主要分歧是思想上的。即使基督教内部,好像同样信奉一个神,但各派说“一个神”,但对真理的解释却各异,因而影响到文化的表现与生活的方式。但是只要各派之间没有尖锐的利益冲突,这些不同的解释只会形成百家争鸣,不会造成宗教战争。

 

果然,由于2000年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导致全球股市灾难,中东石油大亨们在美国和世界各地的投资遭到惨重损失,情急和愤怒,导致他们不择手段,于是断然资助国际恐怖组织,阴谋策划对美国华尔街进行暴力攻击,作为报复,以便雪洗耻辱。这一风云际会,恐怕大大超过了“文明冲突”的范围,而变成了“炸弹冲突”,是亨廷顿做梦也不会想到的。

 

2001911日,在对抗苏联占领阿富汗的战争里成长起来的城市游击战组织“基地”,劫持了美国民航机撞击纽约世界贸易大楼〔World Trade Center〕,造成将近三千人死亡,世称“九一一恐怖袭击”。

 

以下是恐怖袭击过后,两个分别位于香港和纽约的中国人,这样互通消息:

 

X〔香港〕:

 

感谢神恩!

  

夜半电话是一直未打通,后来有了改号信息〔由电话局的录音女声告诉〕知道新号码后才打,时间已经到了这里的下午3点,你们是半夜了。很抱歉!

 

我是晚上十点打开电视机的。香港的主要电视台都在播放双子楼〔港人称国际贸易大厦,“Twin Towers”〕被飞机撞击的“早些时间录影”。开始我还想“在开玩笑?”可以说感觉有点儿奇怪。有人怀疑美国电视为什麽没有出现真实血淋的尸体或是烧焦的人体?就像它们经常播放世界其他地区的灾难镜头一样?这样可以让全世界的公众有一个可以相信的感性认识。否则,我们真不敢相信天下会有这样的事!也是美国的奇耻大辱!美国真是疏于防范。当然这是这个民国家的特点。

 

你们平安,感谢神恩!

 

2001912

 

 

N〔纽约〕:

 

谢谢你夜半来电!

 

如果按照原始报复法则,可以让穆斯林们以十倍的数量早点进天国了?

 

据说他们自杀攻击的时候都会祷告,并高呼“天国的大门已经打开”。

 

也许他们是幸福的一群人,因为这样可以进入少女迎接的穆斯林天国了。谁成全了他们?

 

2001 912

 

X:昨天看到一条消息,联合国宣布它的人员全部撤出阿富汗。看来联合国已经“批准”美国报复、“消灭阿富汗”了。不仅是死了那麽多人,老大的面子重要啊!否则怎麽当世界领袖?“消灭阿富汗”之说当然不会那麽严重。不过也不会仅仅“报复”那麽轻松。亨廷顿的理论,会促使美国寻找一个机会沉重打击阿拉伯。现在机会来了。看看小布什怎麽处理、

利用此良机。

 

2001913

 

N

 

从今天开始,美国政府已经把恐怖袭击改称“新战争”了!

 

国会拨款四百亿美元并授权小布什采取一切报复行动,

牛劲终于起来了。看看是否能把阿富汗变成里海?报道说袭击是埃及人干的。越发复杂了。总之城市游击队看来难以用法律方式解决了。

 

愿上帝可怜我们以及和我们一样微不足道的人们。

 

2001913

 

N

 

昨夜纽约一夜大暴雨,今晨亦然。今天上午无一生还者发现。比死难者多十倍的人,心头正在滴血。只怕是“仇恨入心要发芽”了。呜呼!

 

我今天企图进入现场,不果。

 

几个街区外还是烟雾弥漫……呛人,没有人肉的焦味,只有烤焦漆和烤铁皮的辛辣味道。

 

据说情况是,很难挖出尸体,整个楼都陷入地下了。

 

这是魔鬼般精妙绝伦的作品啊,看来阿拉伯人还残留了一点他们的祖先在十世纪左右的“才智”。

 

纽约曼哈顿很像是战场。

 

我好像又回到了1967年的中国文革的内战之中!这使得我深深喜欢纽约了,纽约第一次让我感到真正的亲切,一种“家”一样的感觉。在纽约,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于安全感并真正放松,因为刑事犯罪几乎全部停止了。也许我们注定就是要和苦难为伍的,爆炸当晚,我睡了一个很久没有的好觉,好像有一块长期压在心上的莫名其妙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你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2001914

 

X

 

你就近观察了历史! 俄国有位诗人莱蒙托夫写过一首诗叫做“帆”,说一支孤帆在蔚蓝色的海上闪着白光不知所向,云云,最後问它去向何方……似乎在动荡中才有安宁。年轻时我就很喜欢这首诗,认为那体现了革命者的本性,即革命者之所以是革命者。

 

此间有位工程师评论,阿拉伯人计算准确,从最佳角度冲击大楼,损毁达到最大限度,仿佛“保持了十世纪时的智慧”,难怪流俗称呼印度字母为“阿拉伯数字”。

 

2001914

 

N

 

历史表明,社会价值观的破坏,会导致社会成员大量的“非自然死亡”。俗话说“十年树树,百年树人”,要打垮美国很难,正如要复兴中国也很难,类似的转变需要等候几代人过去,欧洲在罗马帝国解体以后也是如此。

 

惟有在“非自然死亡”导致的自然淘汰之后,生态环境逐渐好起来了,人的表现也才会跟着好起来,尽管人性没有根本改变。

 

X

 

战争、饥荒、处决、优生、工伤事故、枪击暗杀……都算“自然”?蛮族入侵也是自然,一切皆属自然!

 

此即老子所说的“道”。

 

道──法自然,“自然”就是高于我们思想的过程,所以中国产生了最原始最凶恶的“资本主义”。每个毛孔滴出了三滴鲜血来!比十九世纪的欧洲犹太人〔卡尔马克思〕还要多出两倍来!榨取,榨取,再榨取!──这样所有人的精神就升华了。这就是“自然主义”。

 

恶贯满盈之后,善才来到人间。

 

其实,中国的右派〔自由主义〕和左派同样不要民主,不要自由,因为民主乃是权力的妥协与折衷,而不是权力的完美贯彻,而自由的真正含义不是自己自由,而是给别人自由,例如给反对派自由。

 

N

 

至于说到“新帝国主义”,我想那是借用了列宁主义的老调。但现今以后的世界,所面临的已经不再是帝国主义,而是全球化了。 世界正不可避免地滑入一个“全球共同体”的陷阱,也可以叫做“全球帝国”。帝国主义时代的特征是几个帝国决定未来,全球时代的特征是一个中心发号施令。全球化看来不可避免,而统一的世界秩序,也就是民主的坟墓,因为民主只能在多国竞争的环境下发展,民主的统治方式是为了团结内部共同实现对外征服。 统一了的全球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里,“民主全球”的可能性最小,因为统一使得“民主”成为多余的奢侈品。

 

从上述对话可以看出:历史并没有“终结”,“文明的冲突”开始了。据说,在继续支持“基地组织”的阿富汗塔里班政权〔美国则退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支持〕和基地组织的训练营地里,受训者人手一册《文明的冲突》。

 

可以说,历史是由偶然因素造就的,“九一一”这个意外事故,结束了“后冷战时代”的惶惑,开始了“全球时代”的紧锣密鼓。

 

 

**二,当代世界急需“精神全球化”***

2. The Urgent Need for “Spiritual Globalization” in Today World

 

“九一一”给中国人尚且造成震撼,对美国人的冲击显而易见。

 

有一本书〔“A Nation Challenged Avisual History of 9/11 and its Aftermath”,由纽约时报出版发行〕可译为《一个受到挑战的国家──“九一一”事件及其后续的可视历史》,以摄影为主,生动、细微地录下了“九一一”事件的关键镜头,因而具有极其惨烈的视觉效果。

 

1、惊天爆炸: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在该书第十三页,以“不可想像的事件”为题,画面是充满战场气氛的全景特写,展现从曼哈顿东廿五街遥望的世贸大楼,犹如两只巨型烟囱。十五至十六页,是被劫持飞机撞击大楼的特写,更如近距离“永恒的瞬间”般,成为今日美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十八至十九页,为局部特写,清楚显示了这一历史伤口是那么深入、清晰,大楼被拦腰截断,碎片四射,红光过後,狼烟滚滚。

 

“九一一”事件中,世界上最开放的社会中,出现了两个最封闭的结构:被劫持的飞机和被撞击之後的世贸大楼。飞机和大楼,原本都是人员交流和经济开放的象徵,载客的飞机是开放条件,被袭目标是开放的枢纽……由此可见,专制的封闭社会对开放社会的威胁,是确实的同时也是静悄悄的,而开放社会的最危险的敌人,就是早已潜伏在人性深处的封闭势力。

 

2、无人幸免:大厦与飞机

 

第二十二页,题为“No Escape”,显示了爆炸後果:撞击点以上的楼层,几乎每一扇窗子,都冒出了浓烟,或钻出了挣扎的人头!人在将近摄氏两千度的高温下求救,忍不住了就纵身跳下,粉身碎骨!

 

第二十三页,放大特写跳楼者,展现出头朝地降落的绝境,受难者竟然还并拢了腿,抱着双肩!在这似乎毫不慌乱的瞬间,彷佛体现了生命的永恒性,与周围的狂烧、爆炸,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

 

第二十四页,以“Fire and Ashes”为题,特写出大厦如破竹般被破碎。尤其三十一至三十二页,特写出的废墟,使我突然想起了小时侯读到的历史书上所说的”势如破竹般”,原来是可以用来说明如此惨烈的破坏与屠杀。

 

飞机本是开放社会的象徵和利器,难怪“九一一”之後,航空业遭受最沉重的打击,但在劫持活动中,飞机却成为封闭势力的武装堡垒,成为施展暴力的攻击武器。封闭势力是黑暗的,他们的行为导致普遍的黑暗,因为他们拒绝光。这时,不论以什麽信仰或藉口装潢,都不能改变这一黑暗的封闭事实。

 

高温中冒烟的钢铁框架及在其中挣扎的众生,还凸现了人生的不可预测,这不仅是受难者的命运,也是每个人的缩影,人好像注定只能在小处算计,而在大处则无可奈何。

 

现代人在机械般前进的全球化进程中,仿佛已是烧烤架上听凭摆布的食物,而且越在高层,就越难逃生,越接近死亡。我们的生活不也如此?後面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如名利、地位、虚荣的逼迫,前面则是紧闭的窗子,湛蓝的天空如残存的理想和梦想的明天,当下则是高温的禁锢,如形形色色的杂物。

 

3、消防队遗像:上帝的沉默

 

第八十四至八十五页,是整整两版的遗像,“The Lost Fire Fighters”,好像没有妇女,清一色男子,三百多人。听数字好像不大,但当你注视这些遗像,不可能没有深深的触动,因为这都是一个个像你我他,也如任何伟大领袖一样活生生的人!这些想救他人却连自己也救不了的“消防队员”,向我们揭示了可能他们自己还没有来得及想明白的问题──上帝为甚么沉默?

 

布满受难者遗像的书籍,仿佛在注视我们。“上帝已死”,不是尼采的创见,这命题不过是神学生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年〕,假借德国民谣中有关耶稣的赞美诗,来说明耶稣基督的舍己受难。该诗的原意,是歌唱主为拯救我们罪人而死。其实,即使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上帝已死”,也可以看到早在耶稣之前,新旧约之间的所谓“沉默时代”,上帝已经“死”过一回,也就是圣经所说的“听凭”。上帝听凭犹太人的背离,在新旧约之间的四百年,以为新约的预备。而耶稣基督的来到,也是宣告沉默时代的结束,上帝重新说话。

 

4、十字架:绝望的基督徒

 

第一百二十三页,以“最後的赞美”,展示了坠落的两截废钢架自然搭成的十字架特写。这个奇迹曾被报导过,但其神学意义好像谁也不能完全说清楚。

 

十九世纪末叶的无神论者尼采,预言“未来的两百年是虚无主义横行的世代”,既是如此,这位具有历史预感的“牧师的儿子”,岂不在无意识间把自己的“超人哲学”也归入了虚无主义的行列?对了!这正是症结所在!

 

如此看来,超人哲学实乃二十世纪的主流而非支流,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个人崇拜、民主社会中的新偶像崇拜〔如对体育明星电影明星财经明星以及新兴宗教邪教的教主和战争英雄的狂热等等〕,都是解构基督信仰的结果,都是以“革命超人”来替代神明。所以,超人哲学乃是一种解构性的虚无主义,而不是具有建设精神的科学神学或是世俗。如果尼采写作超人哲学是出自对沉默时代的无奈,如果他自觉超人哲学乃是虚无主义的乔饰,那麽,这位叛教者,这位出卖自己父辈基督信仰的无神论者,实际上就是一位绝望了的基督徒,他的声音好像是“不能看见上帝的人类”所发出的求救声。而这人预言的“两百年混乱”,到现在好不容易熬过了一半──二十世纪末叶,冷战结束,缺乏深度的人开始庆祝“历史的终结”、永久和平的来到。殊不知,终结的只是前一半虚无时代也就是沉默时代的历史,而後一百年虚无时代,正随着“九一一”恐怖袭击,就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年,揭幕而来。问题是基督徒不可以绝望,而无神论者又是没有希望的,所以“超人哲学”就成了种种新兴宗教和极端教派〔如“上帝已死”教派〕的始作俑者。

 

5、蓝光:失去精神焦点的全球化过程

 

本书的末页照片,蓝光两束直射夜空,像要着意刻划这个虚无主义时代的内心,人们用两道发自地底的或心底的阴森蓝光直射黑暗天空,来纪念“九一一”半周年。这与“启示”的含意正好相反。启示,是以天上的光明来照亮人心的幽暗。而蓝光贯彻天宇的奇特造型,好象表明当代的全球化过程,已经完全丧失了精神焦点。这两个笔直的问号,迫使我们不得不思索上述“视觉历史”到底有没有神学意义?如果有,那又可能是怎样的神学意义?

 

联合国最近的“世界生态报告”说,世界上有将近二十亿人严重缺水。然而,世界上到底有多少亿人的精神现在严重缺水呢?也许还不止二十亿吧?在更为深刻的意义上,精神缺水与物质缺水是否相关呢?

 

最后,人们在卷入一个物质生活全球化的过程中,有没有可能迎来一个可以促成精神生活全球化的过程呢?但愿,“九一一”这样的悲剧,可以促成“精神全球化”的开端。

 

6、爱的思想:精神全球化的开始

 

所谓“精神全球化”,是指某种席卷全球的爱的思想。这种爱的思想可以被全球各种传统的意识形态所接受。这种爱的思想能够消化掉弥漫当代世界的仇恨与疏离,再度把文明人类团结起来。

 

要知道,最新的人类学研究已经证明,各色人等本来就是起源于同一的女性始祖的。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现代人起源的“线粒体夏娃假说”就试图证明,现代人可以追溯其祖先到大概十五万年前住在非洲的一群女人,迄今共有来自世界各地各个种族的几万人接受过测试,经过检验过的现代人群的所有线粒体DNA类型的起源,都在较近的年代,这意味着现代人类具有新近的共同起源。这个过程于十五万年前始于非洲,在以后的十万年中散布到欧亚大陆。根据细胞核中的DNA所得到的较为常规的遗传学证据,正开始揭示与线粒体DNA资料所显示的相同的情况。这样,所有的人类就真的像是《圣经》所说,是兄弟姐妹了。

 

如果某种爱的思想像是公元前后的基督精神那样拥抱了人类,血腥的杀戮就会停止。仇恨、歧视、暴力、恐怖、虐待、变态的宣传品,将不再作为“思想多元化”的旗帜受到崇拜。现代人尤其是现代世界的理论家们〔或叫做“智囊”,酒囊饭袋的囊〕的历史感,正日益蜕化。于是,历史在鼠目寸光的他们面前,就成了一堆越来越难理解的非人的构造。现代学科迷信和科学迷信,已经浸透了人的五脏六肺,强制上帝或诱骗顾客他们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往往具体幻化为某种“经济力量”或“规律力量”〕,正恣意捏造历史。就这样,“历史”与“人”绝缘了,成为异化的力量。这样的历史对人而言,成了奴役的根源,成为现代极权国家的理论基础。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也成为推行极端政策的借口,不仅支配专政权力,甚至也已经渗透了民主国家的方方面面,体现为商业主义的惟利是图。尤其是文化阶层的瓦解、地主阶级的灭亡,导致灾难性的“底层朝天”。君子畏历史,害怕遗臭万年,唯物主义破坏了这一畏惧。毁灭善良传统的有两样东西: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唯物主义教人无所畏惧,是以君子亡矣;无神论破坏小人对阴间惩罚的畏惧,是以小人习于犯罪矣。君子本来有位,现在有德无位,只能流浪的孔子和佛。于是这个时代小人得势,当局者依靠小人压服君子,构成当代世界的基本统治原则。这就是“大众时代”,美国也是如此。有个美国电影《巴顿将军》,看后令人不得不觉得“压制英雄”。

 

尼采揭露了大众时代的本质,认识到这是庸才统治的时代。动物界是强者有更多的食物和异性,人类社会全部平均化甚至平面化,称之为公平、人权──人权是弱者互助之论,关键是技术的普及加强了弱者的地位;而且导致异种混杂、文明退化。甚至同性可以结婚!表面上悖谬之极,实际上正好降低了出生率,加快实现其种族的灭亡!有人说“同性恋是一项人权,因为动物想不出这种花样……”;尽管有些动物也会同性恋,如老鼠和大猩猩,但“同性婚姻”显然是动物望尘莫及的。

 

在民主党籍的纽约州州长葛谟(Andrew Cuomo)意志坚决、不屈不挠全力游说下,纽约州议会终于在2011624日深夜通过同性婚姻法,这项成就将对全美产生重大影响。不过,虽然同性婚姻法在纽约立法成功,但支持同性结婚者仍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他们将来需要国会或联邦最高法院支持他们的目标。

 

三十年前攻读法学学位时即以婚姻平等为己任的知名维权人士沃夫森(Evan Wolfson)说:“现在我们在纽约做到了,我们将能在任何地方实现目标。”现任维权团体“婚姻自由”(Freedom to Marry)会长的沃夫森宣称:“如果我们努力推动这个大业,2020年或更早,我们将可达成目标。”

 

“人权运动”(Human Rights Campaign)副主席圣恩兹(Fred Sainz)说:“纽约州让世人知道,全美获得婚姻平等一定能实现,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维权人士希望,纽约州通过同性婚姻法将有助于说服全美的法官和政界人士(包括尚在犹豫的欧巴马总统),支持同性婚姻现在已是主流观点,而且是能够导致胜选的政治立场。

 

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开路先锋是麻州,该州于2004年用法庭命令达成目标。其后,康州、佛蒙特、新罕布夏、爱阿华州及华盛顿特区(DC)跟进,纽约州24日成为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第六州,而且是六州中人口最多的州(共计1900万人,超过前述各州及地区人口的总和),使生活在同性婚姻合法地区的美国人增加一倍多,影响很大。

 

美国也有八个州赋予同性恋者法定结合(civil union)权,使他们能享有类似婚姻的权利。加上允许同性婚姻的六州之后,使美国有超过35%的居民居住在具有同性恋者结合权利的州。

 

维权人士认为,纽约州通过此法,对全美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努力,有很大助益。

 

而在我看来,纽约州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具有世界影响,因为纽约市还是联合国所在地,是“世界之都”。纽约州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这标志着“西方文明进入解体阶段”。

 

其理由如下:

 

同性恋体现为一种个人生理现象,而对于同性恋的宽容与制度支持,则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文明晚期现象”。我们这里说的“同性恋是文明晚期现象”,主要指的是对于同性恋的宽容与制度支持。

 

全球文明进入二十一世纪,不仅社会角色呈现混乱,性别角色也开始混乱了。同性恋时尚如此,变性活动也是证明。这不值得惊愕,因为每当社会急剧变化,社会总构迅速变形,社会细胞也不免陷入错位或游离于传统角色。

 

对个人权利的极度偏好,使得社会责任遭到忽略。感官享乐的浅显形式和市民时尚的压倒胜利,对世界发展造成巨大转折:把高于个人的东西置诸无人问津的地方。这个时候的人们,不会因为灵魂的死亡而惊奇,只会对灵魂的存在感到莫名其妙!

 

实际上,对于同性恋的宽容与制度支持,并非当代特产。希腊罗马文明的晚期、中国秦汉文明晚期(汉末魏晋),也都有同性恋流行,与此同时出生率明显下降,导致蛮族入侵;圣经中也记载,所多玛、蛾摩拉和周围城邑的人,随从逆性情欲、一味行淫,“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创世记》十九章23-25节)

 

从神学的角度说,灭绝同性恋风俗是“上帝的愤怒”;从人类学的角度说,这也是早期文明与晚期文明的斗争,而所多玛和蛾摩拉命运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一个“同性恋事件”:

 

“那两个天使晚上到了所多玛。罗得正坐在所多玛城门口,看见他们,就起来迎接,脸伏于地下拜,说,我主阿,请你们到仆人家里洗洗脚,住一夜,清早起来再走。他们说,不,我们要在街上过夜。罗得切切地请他们,他们这才进去,到他屋里。罗得为他们预备筵席,烤无酵饼,他们就吃了。他们还没有躺下,所多玛城里各处的人,连老带少,都来围住那房子,呼叫罗得说,今日晚上到你这里来的人在哪里呢?把他们带出来,任我们所为。罗得出来,把门关上,到众人那里,说,众弟兄,请你们不要作这恶事。我有两个女儿,还是处女,容我领出来,任凭你们的心愿而行。只是这两个人既然到我舍下,不要向他们作什么。众人说,退去吧。又说,这个人来寄居,还想要作官哪。现在我们要害你比害他们更甚。众人就向前拥挤罗得,要攻破房门。只是那二人伸出手来,将罗得拉进屋去,把门关上,并且使门外的人,无论老少,眼都昏迷。他们摸来摸去,总寻不着房门。二人对罗得说,你这里还有什么人吗?无论是女婿是儿女,和这城中一切属你的人,你都要将他们从这地方带出去。我们要毁灭这地方。因为城内罪恶的声音在耶和华面前甚大,耶和华差我们来,要毁灭这地方。罗得就出去,告诉娶了他女儿的女婿们(娶了或作将要娶)说,你们起来离开这地方,因为耶和华要毁灭这城。他女婿们却以为他说的是戏言。天明了,天使催逼罗得说,起来,带着你的妻子和你在这里的两个女儿出去,免得你因这城里的罪恶同被剿灭。但罗得迟延不走。二人因为耶和华怜恤罗得,就拉着他的手和他妻子的手,并他两个女儿的手,把他们领出来,安置在城外。领他们出来以后,就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 罗得对他们说,我主阿,不要如此,你仆人已经在你眼前蒙恩。你又向我显出莫大的慈爱,救我的性命。我不能逃到山上去,恐怕这灾祸临到我,我便死了。看哪,这座城又小又近,容易逃到,这不是一个小的吗?求你容我逃到那里,我的性命就得存活。天使对他说,这事我也应允你。我不倾覆你所说的这城。你要速速地逃到那城。因为你还没有到那里,我不能作什么。因此那城名叫琐珥(琐珥就是小的意思)。罗得到了琐珥,日头已经出来了。当时,耶和华将硫磺与火从天上耶和华那里降与所多玛和蛾摩拉,把那些城和全平原,并城里所有的居民,连地上生长的,都毁灭了。罗得的妻子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记》十九章1-26节)

 

从“同性恋是文明晚期现象”的视角看,所多玛代表了一种成熟的城市文明,而亚伯拉罕家的希伯莱人还是一种早期文明的游牧人、乡下人。乡下人大多反对同性恋,因为他们根据自然的节律就知道:同性恋不能生育,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浪费。但晚期文明的人却热衷于享乐主义,并因为舒适的生活而腐化堕落了。

 

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在社会上、制度上压制同性恋,因为“宽容同性恋”就等于“奖励不生育”。从使徒保罗反对同性恋中,也可以清晰这一点:那是一种早期的基督教文明与晚期的希腊罗马文明的斗争。现在,全球各地宽容同性恋的社会,都呈现低出生率现象,不难明辨其中的逻辑关系──晚期文明,拒绝生育。

 

穆斯林禁止同性恋,所以其出生率接近自然水平,与萎靡不振的白人社会相比就显得特别高。穆斯林家庭出生的孩子,天然就是一个穆斯林;一个非穆斯林女人和一个穆斯林男人结婚,这女人要随穆斯林,生下的孩子也必然是穆斯林;然而一个非穆斯林的男人和一个穆斯林女人结婚,这个男人也要随穆斯林,他们的孩子也是穆斯林!如此一来,穆斯林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

 

相反,在“人道主义”的西方,家庭的瓦解却已经发展为世界性民族危机,好像其社会中坚已断绝,不再有复兴的希望了。由于家庭瓦解得如此彻底,甚至采取了同性婚姻这样的“绝后模式”,因此要逃避人口剧减、社会雕敝等末日劫数,似乎十分困难。甚至美国最高法院的领地,也在被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逐渐攻克。如果不能挽回“家庭的覆灭”,美国的根基也就被逐步蚕食了,这比恐怖主义攻击厉害千倍万倍。

 

有人说,鉴于当今世界的人口爆炸危机,还是降低些生育率为好……但同性恋合法化带来的降低,却是一种不均衡、非自然的降低,会完全改变目前的种族比例与国家实力。这一推测基于下述事实:生育是基于自然本能,逃避生育却是基于文明;逃避生育的习惯一旦养成就难以改变,直到这一文明毁灭,其他文明兴起。新文明意识到男性女化与女性男化是“文明败血症”,足以导致种族灭绝,于是着手用本能的力量加以消除。

 

纽约州议会终于在2011624日深夜通过同性婚姻法,这标志着“西方文明进入解体阶段”:其通过时间是在“深夜”,也具有象征意义。

 

……

 

从更高的角度考虑,英雄不得志也是社会的福气──为了社会的福气,让英雄们牺牲自己吧。而且我们知道,随着多国时代的过去,强者会再度抬头。例如现在各国正在发生的“右翼革命”〔包括中国形式和美国形式〕,就是前兆。

 

而我们借以起源的中国古代文明,却是与当代景观有些不同的。它最大的与众不同处,即在于它的平衡精神〔“阴阳调和”〕。中国的阴阳调和,是建立在自然主义信念上。它相信,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状态,可以产生巨大无匹的生长力量。这就与欧洲近世以来的绝对人文主义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对立、渴望“征服自然”的奇想,有所区别。

 

 

**三,反恐战争的主导,美国还是联合国?***

3. Who is the Leader of War against Terrorism:The US or the UN

 

反恐战争的第一战役是阿富汗战争,第二战役当然就是伊拉克战争。美国总统布什2002912日在联大发言,要求联合国迫使伊拉克销毁大规模杀伤武器,否则美国无可避免会采取行动。布什的发言引起阿拉伯世界和一些国家穆斯林的反对。尽管这是在“九一一”恐怖袭击的周年纪念之际提出的。与反恐战争的第一战役〔阿富汗战争〕和上次海湾战争〔1991年〕不同的是,这次美国政府几乎是在“举世反对”的声浪下,来筹划这次战役的。

 

这一区别的理由,表面上看,是因为“侵略与反侵略的问题”,即:

 

A1990年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威胁沙特阿拉伯,所以联合国好歹授权美国为首的联军可以全面入侵伊拉克,来解救科威特并解除沙特所受到的军事威胁。

 

B2001年阿富汗塔里班政权庇护的本拉丹恐怖集团策划并实施了“九一一”恐怖袭击,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美国所遭遇的最大挑战,足以让美国可以卷入一场全面战争。

 

C2003年的伊拉克,既没有入侵科威特,也没有策划新的恐怖袭击,所以没有理由对它进行充分的军事打击,更没有理由推翻其政权,而不论其政权以前是一个侵略成性的并经常支持恐怖活动的,并且现在依然是对内随意屠杀人民、对外蠢蠢欲动的血腥政权,道理只有一个,“因为它是一个主权国家”。

 

深入一层则不难发现,上述表面理由并不能成立。

 

A,姑且不论伊拉克1980年代入侵伊朗、1990年代入侵科威特,都是具有其“合理依据”的,如“领土纠纷”、“国家统一”〔伊拉克认为科威特自古以来就是伊拉克的神圣领土〕;

 

B,就是阿富汗塔里班政权,尽管劣迹斑斑〔甚至像“文革”早期“只杀地富反坏右,不反党内走资派”的红卫兵那样炸毁千年石雕〕,也是一口否认与“九一一”恐怖袭击有任何关联;

 

C,即使像本拉丹领导的城市游击战集团,策划实施了“九一一”恐怖袭击,但还是龟缩阿富汗,公开承认的勇气都没有,比偷袭珍珠港的日本人都不如。

 

如果我们按照上述不能成立的表面理由来评理,就不得不承认,伊拉克入侵伊朗只是“领土纠纷”,是“回教国家的内部事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只是“阿拉伯内战的延续”,是“阿拉伯人的内部事务”,而本拉丹、塔里班、阿富汗人民〔当然包括广大的党政军人员和他们的亲属集团〕和“九一一”恐怖袭击一点关系都没有!事实上,在进攻阿富汗之前的美国政府,也并没有拿出多少证据来证明本拉丹和“九一一”恐怖袭击的关系,为什么各国政府那时就一致赞同它对阿富汗的军事入侵?而且纷纷提供援助甚至参与入侵?形成强烈对比的是 ,这些政府后来却一反常态,在同样一个“追查并肃清恐怖活动策源地”的问题上,态度大变,以“证据不足”,甚至以“干扰反恐”为由,来反对美国即将发动的伊拉克战役。

 

各国政府〔仅仅除了英国这个应声虫外〕的上述态度,恐怕不仅仅是出于讨厌美国势力的过分扩张所致。因为就是在美国国内,反战的声音也是不小,我们总不能说这些反战势力是伊拉克的代理人,是各国政府意欲削弱美国霸权的同谋吧?

 

可见各国的反对,一方面是基于利益〔不愿意看到美国权力的扩张,正如反对党不愿意看到布什政府大动干戈〕,但更重要的是在于“观念”。

 

1、联合国只是一个“主权国家的俱乐部”

 

联合国是“主权国家的俱乐部”,这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像是德国日本这些“联合国的公敌”都可以加入,而作为联合国创始国的“中华民国”却被生生驱逐并迄今为止不得再入,因为德国日本算是主权国家所以不得不让它加入,“中华民国”也好,“中华民国在台湾”也好,“台湾”也好,却被认定不再是主权国家所以就不得加入,就像是1971年以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样。

 

联合国这个主权国家的俱乐部虽然到处插手世界事务,但是成效不彰。因为它先天被一个不足所限:表面上一国一票的票决制和实质上的强权政治。所以在“民主选举”的意义上,世界上最黑暗的地方莫过于联合国了,那里风行的是贿选和买票,对有关世界命运的重大课题,你争我夺,但不是基于科学决策,而是讨价还价,像上海街头菜市场的小贩那样争执不休。

 

1950年,当时还不算联合国意义上的主权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苏联暗中支持下,向联合国军挑战,虽然由于苏联集团的支持而没有落得伊拉克和阿富汗下场,但毕竟还是被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活活封锁了二十多年,苏联则利用中国的孤立处境,在五十年代敲诈勒索,让中国遍地血红;在六十年代落井下石,让中国人饿死无算;在七十年代军事打击,让中国人钻入防空洞避难。

 

然而,联合国将近六十年来的历程表明,作为全球秩序的担保者,它是相当无能的。不要说在朝鲜战场上联合国没有打败中华人民共和国〔那时后者扮演现在伊拉克的角色〕,而且对冷战的蔓延毫无控制能力。

 

事实表明,能够提供全球秩序的将是“世界政府”,而不是联合国这样的“主权国家俱乐部”。联合国作为一个并无执法权力的俱乐部,与世界政府这样的“全球指挥中心”与“最高主权的来源”,其权力来源不同,权力形态也就有异。而一个有效的世界政府与各国政府的关系,有如“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之间的一体化关系;而不是“俱乐部老板”与“俱乐部成员〔顾客〕”之间的那种来去自由的商业关系。

 

2、美国的行为越位主权国家时代

 

2002922日,美国公布布什上任以来第一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Th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正式提出,针对恐怖份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此概念不但显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决心,而且表明美国的行为越位了“主权国家时代”,开始进入“全球秩序时代”。

 

报告明确指出,在“无赖国家”及受其庇护的恐怖份子有能力威胁美国及其盟友、并有能力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前,美国就可以先发制人,将其阻止。

 

这意味着,在必要情况下美国会毫不犹豫地单独采取行动〔即走向全球秩序〕,透过对恐怖份子先发制人的打击,对自己固然行使了自卫的权利,对世界则配合了全球一体化长期发展。

 

事实上,布什已经正式要求国会授权,在必要情况下动用武力,推翻伊拉克主权。与此同时,美国也寻求联合国支持,对伊拉克发动反恐战争;但即使联合国拒绝美国的要求,美国也会别无选择地出兵伊拉克,因为我们无法想像“九一一”事件通过阿富汗战争已经正式了结。当年,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远远不及当今地球村之高,美国还是用了两颗原子弹来回答珍珠港偷袭,而且迄今占领日本已经五十七年。面对比珍珠港偷袭更位恶劣的“九一一”偷袭,谁能设想美国会轻易放过呢?

 

美国法律要求总统定期向国会提交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布什总统在这份报告中总结他20011月上台执政以来,特别是“九一一”事件以来的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自今年五月以来,布什总统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向恐怖分子和敌对国家发动主动进攻的“先发制人”战略。布什总统的新国家安全战略显示,美国已改变过去奉行的“吓阻”战略,因为那是适用于主权国家时代的战略,但已经不再适用于全球秩序时代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甚至反对,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对外用兵的原则,这份报告是美国国家战略的分水岭,表明美国已经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及其庇护者,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中心。因为国际恐怖活动既然是超越国界的,打击它,也就不得受到主权的限制。如此看来,以前“华沙条约组织”干预内部成员的“有限主权论”,和九十年代的“人权高于主权论”,以后可能将作为新的国际游戏规则,在国际反恐战争中被确立为基本秩序之一。

 

此外,这份报告将恐怖分子视为美国的主要威胁。“九一一”事件后,布什总统已体认到美国的敌人是一个看不见的敌人,随时都可能向美国发动袭击。面对恐怖分子的袭击,靠昔日的“威慑”和“遏制”根本起不了作用,美国必须采取“先发制人”战略,在蛇未出洞前,即先一网打尽。

 

据分析,布什之所以920日提交报告,是因为联合国安理会要求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之后,伊拉克采取拖延战术,声称联合国核查人员可以重返,如果让伊拉克得逞,武器核查不了了之,美国的武装干预也会受阻。

 

3、欧洲人的看法落伍了?

 

美国努力争取更多国际支持以解决伊拉克问题。在欧洲,英国首相布莱尔和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支持了;但曾经称霸过欧陆的德国和法国却不支持:这也许就是传统主权的魔力所在。

 

有的观察者认为,半个世纪以来,美欧之间面对苏联扩张主义势力的共同威胁,掩盖了许多分歧;华盛顿在捍卫欧洲民主制度上的承诺,巩固了大西洋联盟。如今,美欧开始疑问,他们的共同利益是否大于他们之间的分歧?

 

例如德国好像恢复了三十年代的反美情绪,在大选中,反对布什的伊拉克政策,在竞选的最后阶段,伊拉克问题变成了主导因素。在德国西部地区,施罗德向听众保证,德国不会参加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几千名听众呼喊着表示赞许。德累斯顿在二战中曾被盟军炸成一片废墟。一位教师说:“没有德国的母亲愿意把孩子送到战场上去。”施罗德决定不参与反伊联盟,并暗示不会允许美军使用德国的基地。这激怒了华盛顿,并让巴黎和伦敦充满了猜疑。人们开始怀疑,跨大西洋联盟是否牢靠。

 

在法国,民意调查显示,民间的反美情绪越来越强烈,穆斯林认为乔治·布什是个虚伪的人,他大谈联合国有关伊拉克的决议,却忘了联合国要求以色列撤出巴勒斯坦的决议。不过法国政府则极力采取一条中间路线,力图在联合国安理会中与美国密切合作。

 

当然欧洲的领导人并不团结,他们很清楚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美国的军事预算超过其余二十强国的总和,而到2005年预计超过世界其余所有国家的总和。华盛顿仍然拿着王牌,并主宰棋局。不过美国与欧洲的看法十分不同,尤其在中东问题上。欧洲人不得不面对这一点。

 

 

**四,美国战略和反恐战争所显示的全球秩序***

4. The World Order in Light of American Strategy and War on Terror

 

20021011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投票通过授权对伊拉克使用武力的决议案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说,“美国国会参议院晚间投票表决后,美国发出了同一个声音。国会向国际社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明确表明了态度。”

 

仿佛是对此作出回答,时隔两天的1013日,国际恐怖集团就在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一间挤满外国游客的夜总会进行爆破,严重的汽车爆炸事件,造成至少一百八十多人死亡,三百多人受伤。这次事件被认为是印尼历史上最严重的一起 恐怖事件。

 

下面我们简单回顾一下最近有关的事态发展。

 

九月二十日公布的布希政府第一份美国总统《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体现出三方面内容。第一 ,美国对恐怖分子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具有先发制人打击的自由;第二,不允许任何国家或者几个国家结合在一起具有足以挑战美国军事主宰的能力;第三,在阻止核武扩散方面,美国的单边行动比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更有效。简而言之,布什主义宣布,美国不再受国际社会传统的规范和规则的约束。很明显,该报告是“九一一”恐怖攻击的产物。

 

另一项相关的发展是,越来越多的军事专家认为,攻打伊拉克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将从感恩节开始。等115日美国中期选举之后,美国总统布什将签署有关命令。据《全球安全网站》的主管、资深国际问题分析专家约翰·派克分析,五角大楼只需十天就可备好武器,再花十天把大队人马空运到指定地点。面对此箭在弦上的态势,避免战争的机会非常渺茫。

 

1、中国人的看法两极化反应

 

反美派认为:美国公布的新国家战略等于告诉世界,要么臣服于我,要么等我收拾。小布什的想法早已透漏,他毫不犹豫推翻京都议定书,他不加入国际刑事法庭,他向其他国家派驻军队,控制了世界石油。这种行为叫“霸道”。简单点说,就是你可以参加比赛,但不能赢我,你可以参加选举,但必须选我,你可以民主,但由我说了算。美国在国际间对待各国政府的行为简直像斯大林主义的暴君对待自己人民的态度:

 

没有人人平等的公正,没有自由发展的人权,没有多数人表决的自由……和美国人自己的国内法治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而唯有宽容,才能跨越观念和民族的隔阂,使得精神的相通成为可能。如果一味控制,镇压异己,结果异见的基础仍在,白蚁筑堤,终于堤破洪至。与宽容相比,控制更简单易做,然而却是一杯鸩酒。如蒙古建元,强分人民为四类十等〔如文革时候分为四类分子、二十一种人〕,不到百年就被逐回漠北。如果美国也步蒙古的后尘,以高压对待各国,真正有思想者将离他而去,留下的,在窒息的环境里也将腐烂。

 

亲美派则认为:美国人真的很奇怪,如果没有强烈的〔同时又不是伤筋动骨的〕刺激,她就不肯利用她的巨大力量影响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的这种孤立 主义情绪占了统治地位,甚至最积极主张打击法西斯势力的罗斯福总统也坚决反对美国军队卷入反法西斯战争,只同意用物资支援英国、苏联、中国等国家反抗德、日、意法西斯国家的入侵。这一态度直到日本人的炸弹倾泻到驻扎在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头上时才发生180度大转变。珍珠港事件使美国太平洋舰队蒙受了巨大损失,但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航空母舰丝毫未损;美国的整体军事力量、工业实力、经济基础完好无损。这强烈的但又不是伤筋动骨的刺激的作用正像策动偷袭珍珠港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所说的那样,是“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巨人”。这种预言也只能由曾任日本驻美武官、对美国有深刻了解的山本五十六才能作出。

 

斗转星移,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纷纷解放,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客观上美国已处于可以左右国际社会的超强地位。但美国潜意识里的孤立主义倾向使她认识不清自己的力量有多麽强大,而只是消极地维持现状,甚至又陷入耽于安乐的陷阱。典型的例子是当年老布什把萨达姆打得溃不成军之时竟然窝窝囊囊地止住了脚步,放跑了萨达姆,留下了后患;克林顿做得更不像话,把绝大部份精力用在泡妞上,让拉登之流恐怖份子坐大,直接埋下了“九一一”惨剧的祸根。历史的演变往往惊人地相似,此时“九一一”事件像当年的珍珠港事件一样唤醒了美国这个沉睡的巨人。美国在“九一一”事件中只是损失了几座楼,但她得到的却是充份认识自己强大力量的清醒的头脑和在世界上起决定作用的坚定决心。“九一一”事件永远改变了美国、永远改变了世界。谁要想让美国倒退,忘掉“九一一”,谁就是在助长恐怖主义。

 

2、阿拉伯人临阵之际的慌乱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2002926日发表文章说 ,在华盛顿积极准备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时候,多数阿拉伯人希望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不要滥杀无辜,但少数人处于两个极端:原教旨主义者认为美国是为了以色列而消灭伊拉克,另一极端派认为美国是替天行道解放被压迫的穆斯林。卡塔尔渔民哈密德给美国 提出忠告:撒下大网的时候要抓大鱼,不要杀死鱼苗。这次抓萨达姆就要抓到他。萨达姆不得人心,简氏世界军队编辑海曼〔Charles Heyman〕说,“阿拉伯人尊重实力,如果你能进入并有力、干净地消灭萨达姆,那就没有多少反对。但战争与和平的大问题是阿拉伯世界许多人所关心的。”许多阿拉伯人认为华盛顿是能够结束中东民族和宗教冲突的唯一势力。

 

当然,华盛顿更换巴格达政权也会激怒海湾地区的反美势力,尤其是在回教原教旨主义者圈子里。卡塔尔著名的回教神职人员、埃及人卡拉达维〔Yousuf Al Qaradawi〕指控美国打击伊拉克的计划完全是为了帮助盟友以色列。作为中世纪的老牌帝国主义要角的阿拉伯世界,习惯把美国外交政策理解为帝国主义的,所以只有少数阿拉伯人同情美国的战略目标,赞扬华盛顿担当世界警察的角色。卡塔尔大学回教法律学院院长阿兰沙利〔Abdulhameed I. Alansari〕说,类似卡拉达维那样的极端分子落伍于国际法。如伊拉克作家陶费克〔Mawafak Tawfik〕等人所说,“华盛顿应当把焦点集中在通过外交手段消除恐怖主义的大问题上,而不是树敌。如果华盛顿在中东更为公平,拉登之类就无法招募新人”之类,显然是“顾左右而言他”,转移事情的焦点。我们知道,在当今世界上,只要有钱,什么买不到?恐怖集团甚至能在美国土著公民中收买成员,何况在不毛之地中东的穆斯林里面?

 

3、美国人身在庐山之中的茫然

 

2002925日出版的《华盛顿观察》周刊上,美国防务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布鲁斯·布莱尔博士认为,新出台的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先发制人”,将对国际法和联合国体制构成重大挑战。短期内,“先发制人”战略为攻打伊拉克提供了理论基础,从长远看则可以降低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

 

另有评论家认为,“先发制人”从概念上更接近于“预防性战争”,是当威胁还在酝酿中就动手消除,其理论基础和“自卫”或以色列1967年“六天战争”中的表现相似,虽然它还没有像这两个案例一样在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中得到肯定。

 

再看中国,在美国安全战略考虑上正好落在两把椅子之间。美国军事战略家目前还没有替中国带来的挑战归类,是冷战时期苏联一样的“罪恶帝国”呢〔从而使用相互威慑战略〕;还是把中国看成一个新兴的“无赖国家”〔从而采用“先发制人”的手段〕?很明显,美国不会像对苏联那样,单纯用相互威慑来处理中国带来的挑战。美国会使用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和“先发制人”战略,和“相互威胁战略”一起来对付中国。在2002年初出台的“核姿态回顾〔Nuclear Posture Review,或NPR〕”中,美国声称俄国不是一个“迫近的威胁”,但中国是。显然,任何强国都不允许一个他认为有敌意有威胁性的对手,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装起来。但绝大多数美国人还是认为,战争手段应是对付威胁的最后手段,而美国考虑使用单边军事行动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多边军事行动。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时,它也被请求有时甚至被要求介入一些矛盾,化解危机,有时是用军事干预手段,击败侵略者,阻止种族清洗和屠杀。对美国的干涉总是存在一个需求市场。美国一定程度成为世界的“911”〔火警,匪警,医疗队〕。 所以世界一方面抱怨美国太强大,太说了算,另一方面,世界又不时要美国帮忙。

 

有一件事情非常清楚,那就是美国已经下定决心对那些给美国安全造成威胁的“垮了的国家〔Failed States〕”进行安全控制。那些因为进行种族清洗,对无辜平民大屠杀,严重践踏人类生命权,以及任意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虽然不情愿,但是“被国际社会公认为已经自动放弃主权”。因为“九一一”事件,一个新的国际共识正在产生:即那些帮助和庇护恐怖分子的国家,被认为不值得拥有主权,从而合理合法地成为被其他国家控制的对象。显然,自杀的恐怖分子而不是理性的民族国家成为美国的主要威胁时,冷战时代曾经是美国外交政策基石的“遏制战略”,已经不再有效。

 

2002107日出版的《商业周刊》担心,这种趋势将导致全球更不稳定。商业周刊评论说,布什提交的《国家安全报告》将挑战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而当今正是需要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共同反击恐怖主义并恢复日益恶化的全球经济的时候。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过去数十年来中,美国一直试图在这个国际社会中传播美国的法制、民主和自由市场价值观,随著美国的公司和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向中国寻求低价格的消费品,这一国际社会正是美国公司和消费者日益依赖的社会。正是通过北约〔NATO〕、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国际货币基金〔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样的国际机构之间的全球共识,美国才得以扩散自己的影响力。现在,华盛顿视中国为美国的下一个对手。尽管在布什的报告中,“全球化”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出现。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处理“反击恐怖主义和促进民主之间的关系”。该报告认为这二者是同一事物,但它们其实不是。

 

全球国家都在努力促进民主。美国采取的一些打击恐怖主义的措施,以及讨好沙特阿拉伯,同美国促进自由的目标相冲突。同时人们又不得不承认,布什的新战略还确实将美国领向了一条新的道路:不仅要改变伊拉克,而且改变伊朗、沙特阿拉伯和其它极权国家。全球的极权主义国家该小心了。

 

这不仅仅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姿态,而是表明美国正在走向全球秩序。

 

4、小结

 

上述种种看法,美国人身在庐山之中的茫然,阿拉伯人临阵之际的慌乱,中国人貌似旁观实为陪斩时的两极化反应……大多还停留在“主权国家俱乐部时代的思维”以内,即二十世纪的以主权国家为基础的国际联盟的思考构架以内,因而是明显落伍的了。

 

环顾二十一世纪的世界,已被新兴技术缩小为一个地球村,面对环境破坏、疾病蔓延、军备失控、恐怖袭击等全球性灾难,联合国这个“主权国家的俱乐部”已是老态龙钟、入不敷出,甚至处于瘫痪状态了,可见建立一个有效的全球秩序,已经势在必行。如果作为“九一一”恐怖攻击直接产物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确实导向了一个有效的全球秩序的蓝图,那么,即将开打的第二次海湾战争“一声炮响”,就无异于揭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如此一来,不论我们愿意不愿意,新的整合世界的周期,就开始了。

 

但是这个新的周期,却需要一种高级的道德和自律,作为基础,那就是所谓“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否则,扩张与贪婪只会导致自我毁灭。

 

2008926日,在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战争节节失利的背景下,不堪重负的美国社会终于轰然倒地,全球金融危机也因此越演越烈。《亚洲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最自由的也是最危险的》的反省文章,指出那些翻江倒海的投资银行,曾经是自由经济的象徵,以全球化的名义,融化地理与心理的疆界,但最后也融化了道德的疆界,在一夕之间被发现是一头怪兽。它日进万金,富可敌国;但最终也是倾城倾国,吞噬了多少投资人的一切,也吞噬了自己,用那隻看不见的怪手,让自己在权力的夜色中消失。

 

确实,当自由不再与自律结合,就会成为道德的敌人,也成为自身最危险的杀手。这彷彿就是科幻小说的场景,但却是活生生的现实。在过去十几年间,投资银行是一个叱耢风云的权力堡垒。它在美国当局的背书下,变成了超级的金融战车,横冲直撞,所向披靡。无论实体经济怎样起伏,它都可以保持巨大的利润。庙破和尚在,剑亡人不亡。正如宣告破产的雷曼兄弟公司,其执行长临走的时候,还可以挟带巨金、大摇大摆地说声再见:他将一家有一百多年歷史的金融机构搞垮,并让数百万投资人血本无归。这种缺德的游戏规则,发展了华尔街十几年以来开发的衍生工具、“金融产品”,其性质之复杂,路径之迂回,一环扣一环,犹如高明的金融骗局,让很多专家都搞不太清楚,更何况一般老百姓。而违反专业操守的推销员油嘴滑舌,往往说服很多人将一些定期存款移至高风险的投资,民眾并不晓得自己投资在这些子虚乌有的“產品”,而只是被蒙蔽,终至投资化为乌有,让那一张又一张的保证书,成为“保证毁灭你”的死刑判决。

 

在这沉沦的旅程中,一路都看见璀璨的烟火,映照贪婪的夜空。多年以来,投资银行拥有崇高的形象,似乎是自由民主世界的表徵,在资金自由流动的名义下,让信用无限扩张,买房不用付头款,因为假设房价会不断飆升;种种巧立名目的债券,构成各方追捧的对象。

 

假设荣景永存的潜台词,其实是以美国的强大国力来做抵押。美国吸尽全球自动送货上门的资金,成为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美国的房地产和证券,吸引了全球的热钱,也让美国的利息长期面对低水平的牵动。金钱的价格就是利息。而这样低廉的金钱价格,导致了一种盲目的自大,过度投机的心态,超越实体的经济,不断的自我膨胀,信用像吹气球一样,终于爆破。

 

这也造成骨牌效应。从次贷风暴起,到雷曼兄弟的熄灯打烊,金融的海啸才开始第一波冲击。在哀鸿遍野中,没有人知道还会不会有更多的受害者,但肯定这还不是风暴结束、迎接晴空万里的时刻。独立性投资银行终于走到其历史的尽头,不得不改头换面为商业银行,接受政府当局的监管。一页贪婪的历史已经结束,但记取惨痛教训的全新智慧还没从地平线升起……

 

 

**五,美国再次面对独立运动***

5. The U.S. is Agaist Independent Movement again

 

2008815日晚间,美国夏威夷州土著人主权诉求团体占领州府火奴鲁鲁的历史名胜约拉尼宫,宣告自己是当地合法统治者,两小时后遭逮捕。据报道,当地时间十七点三十分,大约二十五人锁上约拉尼宫外围大门,占据这座位于州议会大厦旁的王宫,抗议夏威夷遭美国占领。其中十五人至二十人看似警卫,身穿红色衬衫,后背印有黄色英文“保安”字样。他们亮出“夏威夷王国信托资产”牌子,自称是“夏威夷王国”成员,拒绝外人进入,在王宫外升起“国旗”。这个团体的首领赤日·努伊1998年就接受加冕成为国王。抗议者散发的“占领公告”开篇写道:“夏威夷国王赤日·努伊陛下现在重登王位。夏威夷王国再次成立。”事发当天是夏威夷州“庆祝加入联邦节”,即夏威夷1959821日正式成为美国第五十个州纪念日。夏威夷“土地和自然资源部”官员事发两个小时后翻墙进入宫院,逮捕土著人团体二十二名成员,包括夏威夷新任国王。夏威夷王国1894年始遭一批外来白人推翻,成立夏威夷共和国。1898年,美国政府宣布夏威夷并入美国。一些当地土著人长期利用约拉尼宫抗议这一吞并行为。

 

无独有偶,在美洲大陆也有同样的民族独立运动存在。

 

据美国之音中文网2008321日华盛顿报导,美国的拉科达印第安部落盼望建立独立国家。而根据十九世纪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北美洲原住民部落和美国政府之间建立起一种非常特殊的关系:原住民部落除了要遵守美国联邦和地方政府的法律外,其它方面都可以像一个独立国家那样运作。大多数条约规定,政府可以使用印第安部落的土地,作为回报,政府在医疗、教育和经济等方面对原住民部落提供资助。但是,长期以来,原住民地区非常贫困,失业率远远高于其它地区,部落居民的健康状况也很糟糕。一些拉科达部落成员表示,美国政府没有履行条约上的职责,所以他们要求退出条约,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20083月,大约一百人聚集在南达科他州玫瑰花苏族印第安保留区,对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表示支持。印第安部落资深人权活动人士拉塞尔·米恩斯呼吁人们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他说:“我们希望和白人及所有地方政府,包括部落政府都保持良好关系。我们希望和每个人和睦相处。我们不希望出现对立。我们希望能够提升拉科达作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米恩斯宣告的拉科达国,包括条约上的所有土地,也就是现在的南达科他、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怀俄明和蒙塔那州。米恩斯坚持说,拉科达人民有合法权利要求归还那些领地。但是美国政府承认的南达科他州司法部长拉里·朗轻描淡写地说:“这些人对一百多年前和美国政府签订的协议有不同看法。” 尽管如此,拉里·朗还是和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的代表会面,并讨论了关于南达科他州土地留置权的问题。

 

1868年签署的“拉勒米堡条约”专门为拉科达部落预留了土地,按说这种争斗当时就已经结束了。不过,当拉科达部落在1868年后的几十年中被要求居住到保留地后,预留土地的面积大幅度缩水。条约上原先规定保留给印第安人的地区非法地开放给白人殖民者,慢慢形成了今天几个州的格局。

 

尽管大多数其它拉科达部落领袖也抱怨缺少工作机会、缺少健康医疗服务的支持等等,不过,他们更希望能够在国与国的基础上解决问题。拉科达部落的长者奥利弗·雷德·克劳德代表黑山苏族条约委员会表示,他不会支持任何退出和美国政府签订的条约的行动。他说:“拉塞尔·米恩斯不管做什么,都得先征得我的同意,因为他没有条约。条约在我这里,条约是我太祖父帮拉科达人民签下的。”

 

住在苏族印第安保留区内的蒂皮兹维·杨认为,寻求独立的行动已经呈现出星火燎原之势。他说:“很多人支持这个行动。所有拉科达人民,包括拉科达族、达科他族和那科达族在内,都梦想著真正的拉科达自由。”

 

提顿苏族条约委员会的发言人查梅因·怀特·费瑟也支持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的目标,不过不认可他们的做法。她指出,很多拉科达人希望联邦政府能够从条约预留地区退出,但同时履行条约上的责任。她说:“美国政府非法占用了我们的领地。所以,我们不会从美国分离出去,应该是美国政府自动离开那些领地,并履行条约上的责任,这样我们就能得到独立,而我们原本就是独立的民族。”

 

美国印第安事务局的工作对象是联邦政府承认的五百六十二个印第安部落。该局发言人内德罗·达林表示,由于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不是政府承认的实体,印第安事务局在和各部落交换意见之前,不会考虑该组织提出的问题。达林还表示,至今还没有任何一个拉科达部落领袖提出要从和联邦政府签订的条约中退出去。

 

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的米恩斯表示,他们已经在着手建立一个拉科达国家银行,准备发行拉科达货币,并建立一个独立于联邦政府资金流动的经济基础。拉科达自由代表联盟的核心企业将会是制造风能和太阳能的公司。另外,该联盟还将继续和大平原北部地区的印第安社区进行接触,争取他们对建立一个独立的拉科达国的支持。    

 

在早先,北美殖民地逐渐扩张其实多含“宗教因素”。例如清教徒是英国在北美大陆东北地区〔现在的美国马萨诸塞州〕定居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清教徒1630年开始陆续抵达。他们在英国成立了“马萨诸塞湾公司”。英国国王把从查尔斯河到梅里马克河之间的土地赐给了他们。清教徒也是新教信徒,但是他们不认同英国国教圣公会,希望对圣公会厉行改革,因此决定离开英国。他们在新大陆定居下来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并逐渐发展为规模最大的宗教团体。到了1690年的时候,马麻萨诸塞州已经有了五万人。清教徒认为,他们的宗教是唯一纯正的宗教,所有人都应该成为信徒。他们同时主张,教会领袖应该担任地方官员,殖民地的所有人都应该出钱支持教会。他们觉得,政府官员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告诉民众应该信仰什么。不过,也有人不认同这些成为殖民地领袖的清教徒的意见,罗杰·威廉姆斯牧师就是其中之一。

 

与所有清教徒一样,罗杰·威廉姆斯也认为其他欧洲宗教都是错误的,印第安土著居民的信仰也是错误的,但是他不同意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看法,认为以基督教的名义去惩罚或杀人是罪孽,认为只有教会成员才有义务出钱支持教会。

 

威廉姆斯通过演说和发表文章来宣扬自己的理念。他著书指出,因为信仰不同而惩罚别人是错误的。他还提出,欧洲定居者是在盗取印第安人的土地,英国国王没有权力把属于印第安人的土地划拨给臣民,让他们在那里定居。这种观点使他在马麻萨诸塞湾殖民地受到清教徒领袖的逼迫,威廉姆斯1636年离开麻萨诸塞南下。他从当地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一片土地,建立了一个叫普罗维登斯的新城市。英国议会授权他以普罗维登斯为首府,创办一个新殖民地罗德岛,这个殖民地接纳各种宗教信仰的人,包括天主教、贵格会教徒、犹太人,甚至是无神论者。

 

威廉姆斯相信政教分离,这种新观念日后逐渐发展成了美国最重要的治国理念之一。很多人为了土地离开马萨诸塞,建立了其他殖民地,康涅迪格就是其中之一。一些人在清教徒牧师托马斯·胡克的带领下于1636年离开波士顿向西走,在靠近康涅迪格河的地方定居下来。另外一些人在马萨诸塞以北建立了家园。英国国王把北面的一大片土地赐给两个好友。梅森建立了后来的新罕布什尔殖民地,戈吉斯建立了后来的缅因,但缅因始终没有发展成为独立的殖民地,仍旧是麻萨诸塞的一部分,直到美国建国。

 

荷兰殖民者定居在今天的美国纽约州一带,他们把那里称为新荷兰。当时荷兰实力雄厚,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建立了殖民地,大部分殖民地都归“荷兰西印度公司”所有。荷兰人在北美大陆上占据的土地要归功于英国探险家亨利·哈得逊。荷兰领地位于北部清教徒和南部圣公会烟草种植者之间。荷兰人并不想在这片土地上定居,他们只想赚钱。荷兰西印度公司沿水路建立了很多交易站,并于1626年从当地印第安人手里买下了两个岛屿,也就是今天的曼哈顿岛和长岛。据说,这两个价值连城的岛,是用价值大约二十四美元的东西换来的。

 

荷兰西印度公司希望找人在岛上定居,但是荷兰人都不愿意离开欧洲,荷兰殖民地因此向其他国家和其他殖民地的人开放。他们在曼哈顿岛上建立了一个小镇,叫新阿姆斯特丹。很快,这里就挤满了从很远的地方坐船来的人,据说当时在新阿姆斯特丹能听到十八种不同的语言,而到二十世纪末叶,曼哈顿岛上居住了一百多个国家的移民。1655年,新荷兰殖民地的总督占领了附近德拉瓦湾的一个瑞典殖民地。1664年,新阿姆斯特丹又被英国人占领,改称纽约,从此结束了荷兰对目前纽约、新泽西和德拉瓦一带的殖民控制。

 

英国人允许原来的殖民者留下,让他们享受宗教自由,所以大部分荷兰人都没有离开。这片殖民地当时归约克伯爵所有,他是英国国王查尔斯二世的兄弟。查尔斯二世还把纽约附近的土地赐给了两个好友,卡特雷特爵士和伯克利勋爵。他们把这块土地称为新泽西。泽西是英国的一个岛屿,是卡特雷特爵士出生的地方。卡特雷特爵士和伯克利勋爵制定了一份治理新泽西的政府规划,建立了一个定居者代表会议,保证宗教自由,而且不论宗教信仰,男性一律享有投票权。

 

没过多久,新泽西殖民地住满了欧洲各地的移民。查尔斯国王后来接管了这片地区,派皇家总督统治,但是当地的殖民者可以通过代表会议自行立法。英国国王对他的所有殖民地都做出了类似的安排,要求殖民者纳税,但允许他们自治。

 

贵格会教徒在英国十分受排斥。他们自称教友派,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束灯光,指引他们走近上帝。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由宗教领袖来告诉大家什么才是正确的,所以贵格派没有牧师。贵格派教徒相信人生来平等,拒绝承认英国国王高人一等,拒绝纳税支持圣公会。他们认为,在任何情况下杀人都是不对的,所以即使被迫入伍,也不会使用武力。他们还拒绝向国王、政府、国旗,或是除了上帝外的任何人或物宣誓效忠。鉴于上述种种原因,英国人不喜欢贵格派。很多贵格派教徒希望离开英国,但是很多美洲殖民地也不欢迎他们。一个名叫威廉·潘的贵格派教徒改变了这一切。

 

威廉·潘的父亲是查尔斯国王的好朋友,是圣公会信徒,但是威廉·潘长大后皈依了贵格派。查尔斯国王曾经向威廉·潘的父亲借钱。父亲死后,威廉·潘要求国王用美洲大陆的土地还债。查尔斯国王于是把宾夕法尼亚赐给了威廉·潘,贵格派教徒因此有了自己的殖民地。这片殖民地夹在北面的清教徒和南面的圣公会信徒之间。威廉·潘说,宾夕法尼亚的每个人都要按照贵格派教徒的信仰生活,这就意味着平等对待所有人,尊重所有宗教信仰。在其他殖民地里,人们虽然享受宗教信仰的自由,但是只有多数教会的成员才能投票或是当选公职,而在宾夕法尼亚,所有宗教一律平等,所有教派的人都能出任政府官员。所以与其说清教徒是美国的灵魂,不如说让人讨厌的贵格会才是美国的灵魂。而根据贵格会的原则,美国再次面对独立运动。

 

20089月,很多中国媒体都转载报道英文媒体说,时隔2001年九一一恐怖袭击七年以后,地质学家们在纽约世贸大楼的“双子塔”原址废墟的“零地”(Ground Zero)底下发现,这里曾是冰河时期的一条冰河!施工人员在这年夏天挖掘被夷为平地的原世贸中心遗址时,发现了壮观的地下风景──一个被两万年前的冰河冲刷、腐蚀而造成的巨大壶穴。据了解,这个巨大的壶穴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深达四十英尺到一百一十英尺。报道称,这个壶穴是在两万年之后第一次重见天日,在这个壶穴里有地下悬崖、稍带蓝色的灰色岩床以及经常在海边被发现的数以万计的各种颜色的圆滑鹅卵石。(Ice Age geology revealed at Ground ZeroWorld Trade Center dig uncovers 20,000-year-old, 40-foot-deep pothole

 

有一个地质学家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在这一带的公园等处,经常可以发现一些暴露出来的小壶穴。不过我还真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城市里能有这么巨大的一个壶穴,一直这样沉寂在市中心。” 这个壶穴在2001911日恐怖袭击撞毁了世贸大厦之后,显露了出来。当时在施工者使用了必要的机械、将覆盖在岩石上的厚土层移走后,这个巨大的壶穴才重见天日。对该壶穴的挖掘有助于科学家了解过去,并提供了一个罕见的窗口和机会来了解壶穴形成的原因。

 

上述报道使我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同时也给我带来了一些思索:2000年美国股票市场崩盘,第二年就发生了主要针对华尔街(及其“政治军事方面的代理人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恐怖袭击。但是金融投机之风不仅没有因此收敛,反而在911恐怖袭击以后越演越烈,进一步发展为房产投机,以及房产投机与金融投机的复杂混合,号称“金融工具”。终于在2008年造成了更大规模、更大深度的金融危机,而且可能正在演变为某种国家危机。这很可能还会改变全球文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元貶值的黃金時代

《随着“黄金时代”的到来,第二个特朗普时代开始了》(安东尼·泽克尔(Anthony Zurcher)BBC驻北美记者 2025年1月21日凌晨5点17分)報道: 特朗普借助选民对现状的不满情绪重新掌权,他在就职演说中承诺将开启美国新的“黄金时代”。 这场演讲既有承诺,也有矛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