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7月10日星期五

谢选骏:一带一路面临腰斩



《印军炮轰巴基斯坦!新德里为何两线挑事?》(2017-07-19 多维)报道说:

7月开始,印巴交火持续升级,巴控克什米尔多处地区遭到印军炮击

据巴基斯坦方面报道,印度军队继上周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相互开火,造成多人伤亡之后,再次于当地时间7月18日下午向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并进行炮击,共造成2名平民死亡、13人受伤。由于炮击时断时续,实际伤亡人数当会继续上升。

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就上周的开火行为一直争论不休,相互指摘对方为主动挑事者。究竟是谁先射出的第一发子弹?这已经不重要,毕竟两国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对抗已经持续几十年。尽管2003年的停火协议防止了战争的出现,但双方在控制线附近仍时常出现交火的情况。今年来冲突更是不断升级,数百次违反停火协议的次数达历史之最。

这次印巴冲突之所以与众不同,还因为印度正与中国在洞朗地区紧张对峙。印巴冲突或许难以辨明谁是挑事者,但是中印冲突却明显是印度率先越境。那么人们不禁发问,为什么印度会两面开弓?同时在东西两面和中巴分别发生对峙?

本质上,这和印度为何要在中印边境挑事的原因之一是一致的。

印度在中印边境挑事的原因之一,是印度自1962年之后便持久难消的敏感心理。这番见到中方在距离自己战略重地西里古里走廊只有不到200公里之遥的洞朗地区修路,便难免忧虑,索性以军队越境来挑事,寄希望于打乱中方修路的计划。当然,也不排除有对中巴两国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推进的“中巴经济走廊”项目进行抗议的含义。

但是印度另一个在中印边境挑事的理由,则是莫迪可以借此挑起国内民族主义的思绪。作为一名靠着基层民众选票上台的领导人,莫迪大可以将这种躁动的民情转化为对自己的支持,并以此来对弈同样是来自国内的其他政治压力,乃至推动自己的多方面阻力较大的改革目标。

只要这种民粹声浪是在一定可控程度之内,那便是可以利用的政治资源。这庶几也是新德里政府虽然一直声称要维持和平、管控分歧,并且派国安顾问多瓦尔(Ajit Doval)7月底赴华访问,但同时面对国内民粹的声音现阶段也保持默许的原因。

而印巴冲突的情况其实也是此理。甚至可以说,与巴基斯坦的相互开火,较之与中国的边境对峙,更可以激起民意的沸腾。

这一层算计,加之对“中巴经济走廊”的顾忌,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印度可以冒着引发两线战争的危险,同时与中国及巴基斯坦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

《习近平头像被印度人撕烂火烧》(2017-07-18  BBC)报道说:

7月4日,印度示威者在首都新德里焚烧中国国旗和领导人头像。

中国官方电视台CCTV周末播放了一段解放军在西藏高原地区进行军事演习的视频。中印两国在锡金段边境的对峙呈现升级的迹象。

报道称,西藏军区某旅全员全装机动至海拔5000米青藏高原就兵力快速投送、信息化装备应用、多兵种联合攻击等要素展开实兵实弹演练。

电视画面显示,中国军方动用了大炮及火箭炮进行射击等多种实弹演练。

中国媒体报道称,印中边境有大量地区是高原山地地形,因此印度陆军非常重视山地部队的建设,目前不算正在组建的第17山地打击军的情况下,印军共有10个山地师、1个独立山地旅和3个后备山地旅。其中有8个山地师分布在中印边界。其中三个山地师部署在中印边境锡金段。

与印度山地部队的步兵配备相比,中国媒体报道称,解放军具备一定优势,一是火箭筒多,二是大口径机枪多。因此"在旅属炮兵的火力上还是优势很明显的。口径大,威力大,自行化和自动化程度高"。

香港《南华早报》引用中国观察人士的话称,中国解放军秀肌肉的目的"意在警告印度"。解放军希望表明自己有能力战胜印度军队。"虽然中印边界争议地区的印军人数超过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的运动速度、火力以及后勤保障明显具有优势"。

谢选骏指出:在东方人的习俗里,“习近平头像被印度人撕烂火烧”,这等于是宣战了。印度为何专挑此时挑衅甚至宣战?其实不是为了几十年前的边境问题,而是为了“把一带一路拦腰斩断”。只要斩断了一带一路,共产党中国就将被锁定为东亚地区国家,无法成为全球大国。而且因为中国大陆的东面仍被第一岛链锁定,中国甚至无法成为一个太平洋强权。而西向的一带一路如果又遭印度拦腰斩断,中国向西的发展道路也将堵住,无法形成欧亚非一体的格局,也就无法和美国代表的新大陆抗衡、更加无法造就“中国文明整合世界”的全球化格局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美国臨近“三百年魔咒” The United States Nears the "300-Year Curse"

硅基时代第三十八卷 Silicon-based Era Volume 38 美国臨近“三百年魔咒” The United States Nears the "300-Year Curse" (lulu.com)   硅基时代第三十八卷 Silicon-b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