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谢选骏:印度为何能够影响中国
网文《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东南亚的影响不如来自印度的宗教对东南亚的影响?》说:
东南亚的大部分土著居民主要信奉来自印度的小乘佛教和伊斯兰教(大多是印度穆斯林传入,但也有个别学者认为是郑和下西洋传入),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和道教几乎只有东南亚的华人信仰。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古代中国对于东南亚的政治军事影响力要远大于印度,而印度的宗教影响力则明显大于中国。中国远在秦朝就在东南亚建立了一个殖民地--象郡,后来的中央王朝在东南亚都有很多朝贡属国,尤其是宋朝以后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对东南亚的影响力空前上升,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等都成为属国,菲律宾泰国马来诸国连年朝贡,大量华人移民南洋,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逐渐增强。那为何印度的宗教影响力更大呢?
一是因为印度对东南亚产生文化影响比中国早,我们知道古代华夏文化是从黄河流域开始逐渐由北向南传播的,先往中国南方传了1000年,越过中国南方传到东南亚则比较晚,这时候东南亚已经先入为主的接受了印度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等宗教,一般人接受了某种宗教后轻易不会改变。
二是因为印度的佛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热更衷于传教,这是宗教特点决定的,这个原因应该更重要些。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非常热衷于传教的,否则也不会成为世界前三的宗教了。其实何止东南亚,古代还有大量印度僧人来中国传教,中国很多人也接受了佛教,中国佛教徒又把佛教传到朝鲜日本,佛教就是这样喜欢传教,当然伊斯兰和基督教也是类似,大家现在也都看到了。而中国传统儒教和道教没有对外国传教的传统,类似的日本神道教和犹太教等都是这种宗教或文化,基本只在本国或本民族内部代代相传的信仰而不外传,其实印度教也属于这种,印度教比佛教产生的早,但东南亚土著现在很少信印度教的。另外,朝鲜、越南是在他们属于中国直接管理的郡县时期接受的儒教,还是属于内传。日本是儒学被动传播的一个特例,日本是自己主动来中国学习的儒家文化,并非中国儒生主动去日本传播儒学。
古代中国汉人是不会主动向外国人或外族人传播儒学的,基本都是外国人或外族主动的来学。这可能与儒学中的“华夷之辨”的思想有关系,汉人觉得信仰儒学的就是华夏或中华,不信的就不是,是蛮夷。所以蛮夷没必要信仰儒学,他们也接受不了儒学,如果他们自己一旦主动接受了儒学,而且必须是非常认真的遵守儒家规范的,汉人就会认为他们不是蛮夷了,比如朝鲜和越南,汉人就不称他们为蛮夷,虽然后来他们成了外国人。而即使是中国管辖的人,比如少数民族,如果不接受儒家文化的,依然会被鄙视为蛮夷、胡人等。看东南亚宗教分布就很明显,岛国型主流伊斯兰,与大陆接壤主要佛教。
谢选骏指出:上文肤浅,没有说到问题的点子上。因为不仅“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东南亚的影响不如来自印度的宗教对东南亚的影响”,而且印度还能直接够影响中国本身,促成了第二期中国文明的出现。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是由于,印度的地理位置,比中国更加接近欧亚大陆的文明中心,也就是地中海流域。所以印度影响中国,不仅一己之力,还因它传播了地中海文明的要素,例如埃及的来世观念、希腊的犍陀罗艺术等等。没有这些,就没有佛教的影响力。所以与其说是“中国吸收印度”,不如说是“中国吸收西域”——包括印度所没有多种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和家具、乐器等等,都构成了第二期中国文明不同于第一期中国文明的特殊景观。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谢选骏:军事政变還是罪犯内閣
《将领大清洗?曝川普草拟行政令》(华尔街日报 2024-11-12)報道: 川普过渡团队正在考虑一项行政令草案,以设立一个由退役高级军官组成的战士委员会,赋予其权力审查三星和四星军官,以及给出罢免被认为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人员的建议。 《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
-
[《我的奋斗》美国出版史:希特勒与美国作家的战争](2019-01-08 | 徐悦东)报道: 2016年1月8日,德国新版《我的奋斗》的发布会。 出版宣扬极右翼思想的图书,是否会助长法西斯思想?是不是用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出版就没有问题了?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美国出版史也许...
-
《驻华记者:在中国我总被问是间谍吗 他们是认真的》(德国之声2023-07-04)报道: 《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讲述了他作为外国记者在中国屡次被初见面的人询问是不是间谍的经历,以及中国新通过的 #反间谍法 对媒体工作可能的影响。 作者写道,当他不断受到中国人怀疑他是间谍的时...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