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网文《突厥人》报道:
突厥人(土耳其语:Türk / Türkler)是欧亚大陆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突厥”一名来自于中文史料对曾建立突厥汗国的部落的自称的译音。“突厥人”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专指曾建立突厥汗国的古突厥人;而广义则指从古至今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或被周边民族称为“突厥人”,自称突厥人和被称为突厥人的群体并不完全重合, 前者的使用范围基本以古突厥人作为一个政治群体退出历史舞台为下限,而后者则在从古至今的各语境下均被使用。如成书于11世纪的《突厥语大词典》中对突厥一词的使用即是其广义的含义,而同时该书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被认为是回鹘人。
现在全球约有1.82亿使用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主要分布(依人口多寡)在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伊朗、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阿富汗、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巴什科尔托斯坦与北塞浦路斯等国家与地区,此外在蒙古、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北高加索部分地区、巴尔干地区、中国的青海、甘肃、内蒙古自治区与黑龙江也各有十万以上的人口分布。
“突厥人”一词,是一个文化认同概念,并非血缘群体,是经过历史上的长期迁徙,并融合、同化了大量其他民族后形成的,在体貌特征上和古代突厥人有相当的差别,基本上距离蒙古高原越远差别越大。
在中国古代史籍中,只有建立突厥汗国的阿史那、阿史德等十个部落被称为突厥,而其他突厥语部族则被称为“铁勒诸部”。这说明中国史书中,突厥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
古突厥人与乌孙以狼为图腾。大帐外置一幅狼旗。乌孙中的咄陆部与古突厥人一样,为阵亡的将士立石为记,将部落印记刻在石上。铁勒与坚昆最早一起住在叶尼塞河,曾向后者学习冶炼。
源流
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西方史学界共识是他们活跃在中亚到西伯利亚之间的地区,且历史上他们大多生活在当今中国的地区之内。中国史学界按照中国史料,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另一说出自平凉杂胡。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由叶尼塞河迁居至阿尔泰山。由阿尔泰山迁居至蒙古。由蒙古前往中亚。现代土耳其人是乌古斯突厥的一部,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但实际上,历经长期的迁徙和混血,土耳其人和原突厥人在血统和相貌上都相去甚远。当代突厥人中,乌古斯部占65.15%,维吾尔(回鹘)占18.89%,钦察部占14.46%。
名称
一般认为,汉语中“突厥”的名称来自突厥人的自称(土耳其语:Türk;突厥语:Türük)。Josef Marquart和伯希和独立地提出,“突厥”是蒙古语Türküt的音译,是Türk的一种复数形式。伯希和注意到突厥语里Türk的复数应是Türkl?r(土耳其语:Türkler),而-üt是蒙古语的复数词缀。进而推测Türküt是Türk在柔然语中的复数形式。蒲立本则提出,“突厥”就是Türk的音译,“厥”只代表辅音k。
至于突厥人自称的来源,则众说纷纭。据《周书·异域传》记载,突厥“居金山(即阿尔泰山)之阳……金山形似兜鍪,其俗谓兜鍪为“突厥”,遂因以为号焉。”战盔一词蒙古语дуулга,土耳其语tulga,接近Türk,或许可以印证这种说法。另有一说突厥意为“强力”或“力气”。一说突厥是铁勒阿史那的粟特语发音。
人口
突厥人作为一个民族集团,呈现出了丰富多样性的族群类型。他们具有高加索人种到北蒙古人种的生理特征。蒙古人种和高加索人种的面部结构很普遍同时出现在突厥人各民族中,如楚瓦什人、鞑靼人(中国叫塔塔尔族)、哈萨克人、乌孜别克人、哈萨克人和巴什基尔人。历史上,突厥人的人种分类有时归为图兰人种。
(二)
网文《阿拉伯人》报道:
有三种方式可以判断一个人多大程度上是阿拉伯人。
政治上:生活在阿拉伯国家,也就是这个国家是阿拉伯联盟,或者更含糊一点,阿拉伯世界的一个成员。这个定义包括三亿多人。
语言上:母语是阿拉伯语,这个定义包括二亿多人。遗传上:祖先曾经生活在阿拉伯半岛,即古兰经上的定义。
对于上述因素考虑的重要程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大多数认为自己是阿拉伯人的人们,是考虑到政治和语言的因素,但是也有人虽然满足上面的两条,但是基于基因的考虑而认为自己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
在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以上是简便的说法,民族的斗争与融合要复杂得多。很多人可以承受异族的统治,甚至皈依他们的宗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避税),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语言。直到阿拔斯王朝的末期,阿拉伯语才成为整个帝国的通用语言。
和犹太人一样,同属闪族的分支。根据伊斯兰传统的说法,阿拉伯人的祖先是易斯马仪(以实玛利),而易斯马仪则是易斯哈格(以撒)的同父异母兄弟,是易卜拉欣(亚伯拉罕)的长子。因此,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是兄弟,这一对兄弟的纷争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今日,阿拉伯人口数量众多,且与犹太人的纷争不断。
圣经
在公元前2000,许多说闪语的部落从北部到达现代称为也门和西亚丁的地区,在此定居,后来形成了哈萨玛非(创世记10:26)等王国。
创世纪10称许多南阿拉伯的人民为古实(10:6)和约坍(10:25)的后裔。
一系列主要来自北阿拉伯的部落,被列为亚伯拉罕(易卜拉欣)从基土拉和夏甲所生的后裔。(创世记25:1至18)
在以扫的后裔中,创世纪36也提到一些阿拉伯种族。
在雅各(叶尔弧白)时代,亚伯拉罕(易卜拉欣)的后裔中,有米甸的以实玛利(易司马仪)人,他们从事旅商队的生意。(创世记37:25,36)
所罗门(素莱曼)王与外邦有广泛贸易关系,他在红海的港口以旬迦别在贸易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列王纪上9:26至28)
示巴女王来见所罗门(素莱曼)。(列王纪上10:1至13)
阿拉伯诸王带金银给所罗门(素莱曼)。(历代志下9:14;列王纪上10:15〕
在公元前9世纪,阿拉伯人送犹大的约沙法公绵羊七千七百只、公山羊七千七百只。(历代志下17:11)
非利士人和靠近古实的阿拉伯人攻击继承约沙法的约兰。他们上来攻击犹大、侵入境内、掳掠了王宫里所有的财货、和他的妻子、儿女.除了他小儿子约哈斯〔又名亚哈谢〕之外、没有留下一个儿子。(历代志下21:16,17)
耶路撒冷的居民立约兰的小儿子亚哈谢接续他作王.因为跟随阿拉伯人来攻营的军兵曾杀了亚哈谢的众兄长。(历代志下22:1)
在8世纪,亚撒利雅收回以拉他、仍归犹大.又重新修理。(列王纪下14:22)
在希西家时代,阿拉伯北部的游牧民族是以色列人所知的。(以赛亚书13:20;21:13)
在约西亚时代,阿拉伯人在旷野埋伏(经商)。(耶利米书3:2)
在犹大国末了的日子里,阿拉伯人经商的角色愈加显著。(耶利米书25:23,24;以西结书27)
阿拉伯人基善设法阻挠尼希米重建耶路撒冷。(尼希米记2:19;6:1)
保罗归主之后往阿拉伯去。(加拉太书1:17)
夏甲二字是指著阿拉伯的西乃山。(加拉太书4:25)这是指西乃半岛亚喀巴湾对岸东面邻近的地区。
古兰经
游牧人中有人托故来向穆罕默德请假,他们中不信道者,将遭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9:90)
游牧的阿拉伯人是更加不信的,是更加伪信的,是更不能明白真主降示穆罕默德的法度的。(古兰经9:97)
麦地那人和他们四周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不该逗留在后方,而不随穆罕默德出征;不该只顾自己的安逸,而不与穆罕默德共患难。(古兰经9:120)
不信道者以为同盟军还没有撤退,如果同盟军卷土重来,他们将希望自己在沙漠中的游牧的阿拉伯人中间。(古兰经33:20)
留在后方的游牧人们将说:“我们要照料我们的家产和家属,所以请你为我们求饶。”他们说的不是心里话。(古兰经48:11)
穆罕默德对逗留在后方的游牧人说:“你们将被召去讨伐一群剽悍的民众,或他们归顺。如果你们服从命令,真主就以优美的报酬赏赐你们;如果你们还像以前那样规避,他就使你们受痛苦的刑罚。”(古兰经48:16)
游牧人们曾说:“我们已经信道了。”他们没有信道。虽然他们已归顺了,但正信还没有入他们的心。(古兰经49:14)
宗教
大多数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少数阿拉伯人信仰基督教。
基督教
阿拉伯基督徒组成了近东阿拉伯地区总人口的6%。在黎巴嫩,基督徒比例高达40%;在叙利亚,基督徒组成了总人口的16%。在以色列建国前,巴勒斯坦的基督徒估计高达25%,但现在只有4%,这很大程度上缘于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人的持续战争和动乱。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基督徒分别占8%与1%;在以色列国中,阿拉伯基督徒占2%。基督徒组成了约旦总人口的6%。大多数的移民至南美和北美的阿拉伯人是基督徒。许多澳大利亚的阿拉伯基督徒来自黎巴嫩、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除跟犹太人有共同祖先的巴勒斯坦基督徒外,阿拉伯基督徒所包括的范围向来有所争议,因为埃及的科普特人、伊拉克的亚述人和叙利亚的阿拉姆人后裔虽然也使用阿拉伯语,但并不认为自身属于阿拉伯人,而黎巴嫩的马龙派教徒则另有认同(自认迦南人、腓尼基人之后)。通常阿拉伯基督徒多指生活在阿拉伯语地区的各个基督徒群体。
(三)
谢选骏指出:突厥人不该听从阿拉伯人使唤——而成为穆斯林,口念《古兰经》,岂不是就在就是听从阿拉伯人穆罕默德的使唤吗。因为穆罕默德和耶稣基督不同,他不是上帝,只是凡人。
突厥人不等于伊斯兰教徒,不等于极端分子和恐怖分子,因为突厥人比伊斯兰教古老得多!突厥人恢复自己民族的尊严!不再屈从阿拉伯人的思想奴化!天子就会降临在你们中间!天子就是“腾格里”——
腾格里(突厥语:Tengri;保加利亚语:Тангра;蒙古语:Tngri),是古代阿尔泰语系一些游牧民族对于天的称呼,是萨满教腾格里信仰的中心神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腾格里”就是“天子”。匈奴把天子写作“撑犁”,匈奴君主单于的全称即为“撑犁孤涂单于”,意为“如天一般广大的上天之子”。
其后,鲜卑、柔然、突厥以至蒙古等草原民族均继承了“天子——腾格里”信仰。与突厥同族的敕勒发展出了“苍天”(Koke Tengri)的概念,而蒙古人将蒙哥·腾格里作为最高信仰对象。(突厥语是Mangu Tangri,蒙古语是Mongke Tangri,汉语转译作长生天)突厥人的腾格里,比阿拉伯人的安拉阿拉更加古老——“如天一般广大的上天之子”!突厥人不该听从阿拉伯人使唤,否则就是低三下四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