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7月24日星期一

谢选骏:中层政变由谁而鸣


《为谁而鸣?习近平,听到了丧钟的响声》(2023-06-26 VOA)报道:


2023年6月24日俄罗斯顿河畔罗斯托夫的一条街道上,瓦格纳集团军成员守卫一个区域。


在俄乌战争进行到将近500天的时候,战场的压力和战局的无望最终转为一场兵变。这就是上周末发生的瓦格纳兵变。虽然这场兵变持续不到24小时就被瓦解,但是兵锋所向逼近了莫斯科,也穿透了普京的神话和铠甲。几乎所有人都看到了普京政权的虚弱和战争终局的到来,在国际社会齐聚伦敦商讨乌克兰战后重建之后,国际媒体和观察家们都开始讨论普京的命运。


在欧亚大陆另一端的北京,瓦格纳未遂兵变的冲击同样巨大和深远。对于存在着“无上限、背靠背”的特殊伙伴关系的中俄共同体来说,瓦格纳兵变对中国政治的间接冲击可能不亚于普京政权,而且形势之严峻远超外界估计,不止是所谓“不确定的一刻”。如果说北京政权源自105年前冬宫外的一声炮响,那么6月24日的兵变几乎重演了1917年革命的序幕,或许敲响了欧亚威权体制的丧钟。


反西方意识下,中俄越走越近


因为,对北京来说,过去十余年以来,特别是俄乌战争以来,中俄之间已经形成了一个堪比1950年代中苏同盟的特殊伙伴关系,这一没有公开结盟却胜似结盟的关系,其基础不仅在于欧亚大陆的共同地缘安全需要,或者两国极其相似的威权制度,更在于俄中双方分别从2007和2008年以来逐渐形成并且强化的反美反西方主义的意识形态。

这一反美反西方观念的意识形态化推动着中俄在战略和外交各方面越走越近,也推动着双方在威权体制、政治右翼化、民族主义极端化等政治转型的趋同,以及在联合国和地区政治方面趋向联盟化,尽管这种联盟是不成文的、高度个人化的,却是中俄在全球地缘政治推动建立反民主的强人政治联盟、极右翼政治联盟以及威权阵营的核心。


然而,反美反西方意识形态作为中俄真正纽带的根源,并非两国在民族主义层次上的简单需要、或者这种互为表里的话语本身。中俄建构的反美反西方的民族主义和现实联盟政治、甚至包括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深层心理动机,都源于各自对政权被颠覆的担忧。普京或许更沉溺在苏联社会帝国不复存在的怀旧中,那是一种对历史性政权被颠覆的怨恨,而中国人却把苏联解体的教训直接归咎于美国和西方模式的普世主义价值观、自由民主制度和公民社会的威胁,即从1985到1991年的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到2004和2014年乌克兰发生的颜色革命。这是中国从2004年开始维稳体制、从2011年开始肃清公民社会、2012年起逐渐消灭所有党内民主和竞争派系、建立高度个人威权的新举国体制的心理根源——对美国和西方民主世界的恐惧。


中俄都视乌克兰关乎自身威权统治合法性


中俄两国的反美主义,虽然略有差别,一个出于怨恨,一个出于恐惧,但是无论怎样强调和重复都不过分,因为他们都共同地把乌克兰跟各自威权统治的合法性相联。他们从历史主义和现实主义的角度都高度重视乌克兰对于俄中现政权的联系和重要性,无论从苏联帝国遗产还是西方威胁前沿(即颜色革命和北约东扩)的角度。如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不久前的惊人之语暴露的中国高层心理,即否定乌克兰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独立主权,为了自身政权的安全可以无视现有国际秩序和准则,并且采取沙文主义的冒险行动。


这是俄乌战争的根源,也是中俄联盟的共同策略。以至于,中国举办的两次奥运会,即2008年夏奥会和2022年冬奥会都成为俄罗斯发动战争的掩护;以至于当这场“特别军事行动”遭遇军事失利、陷入持久战泥沼之后,作为“策应方”的中国一再受到战事的冲击,对中俄关系、也对中国内部政治构成现实的威胁。几乎每个在北京政治漩涡中的人物都能深刻感受到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中国领导层一而再、再而三的慌乱和恐惧。


俄军失利撼动中国领导层


首先,俄军在战场上的失利,无论其混合战争样式的失败还是指挥体系与苏式装备面对乌军北约化武器和战争体系的明显差距,从容易殉爆的T72系列坦克到缺乏精确制导弹药的俄空天军,从严重依赖铁路的后勤体系到从上而下僵化的指挥参谋体系,俄军的惨败正在成为模仿俄式陆军和空军体系的中国军队的梦魇,其震动不亚于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给中国军队的震撼。


其次,在坚定援助乌克兰抗俄的进程中,欧美形成空前的团结,并且重组印太地区政治联盟和战略结构,特别以不久前的广岛G7峰会为代表,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孤立和威胁,美中关系回到了50年前冷战高潮期的冷淡和摩擦,只保留最低限度的交流,中国与美国、与印太诸大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已经丧失。在国际社会控制俄乌战争烈度的同时,中国和西太地区俨然成为全球安全局势的核心焦点,中国因此沦为俄乌战争最大的地缘政治牺牲者。


最后,瓦格纳兵变在乌克兰发动反攻、俄军步步退缩的背景下发生,不仅从军事上吹响了战争结束的号角,而且提醒中国领导层一个残酷的事实:尽管党内、军内、社会都不再有公开的反对者或者竞争者,但是那些表面忠诚的寡头们却可能在逆风条件下公然以野心家面目示人,寻找并且利用领袖的弱点、抢夺政权。也就是说,中国领导层担心的不再只有所谓戈尔巴乔夫或者叶利钦式的人物,还有所有身边貌似忠诚的心腹重臣,如同“睡在身边的赫鲁晓夫”。对他们来说,所有人都可能是暂未暴露的两面人或者潜在的叛徒。这才是当下个人威权体制最大的威胁。


也因此,这场短暂的未遂政变触发了北京的历史梦魇,那是文革前林彪的一次著名讲话,提醒党内干部党内最大的危险是“苦迭打”,即政变的危险。当然,林彪最后也不得不因为政变的嫌疑被迫出逃,将毛体制的弱点和性质充分暴露。理论上,实践中,但凡这种政权性质的暴露,都不可避免地触发政治危机,不仅激励无数野心家的现身,也一夜之间改变精英和民众的立场。中国政权的上一次性质暴露发生在1989年的天安门镇压,那时几乎没有人相信人民军队会开枪。连同稍后1991年苏联的“819政变”,共产体制再也难以继续下去。


为谁而鸣?习近平,听到了丧钟的响声


所以,当统治集团以防范颜色革命的借口消灭了所有党内外的竞争者和公民社会之后,唯一的颠覆性威胁只能来自权力核心内部,一如瓦格纳领导人普里戈津以及他在俄罗斯寡头集团中的隐秘支持者所显示的。在这个意义上,对一直抱有政变恐惧的中国领导层来说,瓦格纳兵变不仅再次暴露个人威权体制的失灵,而且直接否定了中国过去十余年镇压和集权的路线,证明它们是根本无效和错误的。这或许才是中国的统治精英们都看到却无法言说,也是最为恐惧的。


谢选骏指出:华尔街害怕中国革命会绞断了他们的利益链,但又无法阻止专制暴政,于是希望一个中层政变,像东欧国家或台湾韩国那样假装民主。可是问题来了——中层政变由谁而鸣?


《台湾2024总统大选:谁在支持“批判者”柯文哲》(BBC 2023年6月29日》报道:


距离台湾2024总统大选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台湾电视台TVBS上周公布的一份民调显示,曾代表台湾第三大党民众党的总统参选人、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支持度意外领跑,而代表国民党披挂上阵的新北市长侯友宜竟然落到第三,引发台湾政坛热议。


虽然随后其他机构的民调称代表民进党的赖清德重回第一,但柯文哲的上升势头已引发国民党支持者焦虑及民进党人紧张。


此外,柯文哲近日抛出在九年前引发台湾“太阳花运动”的服贸协议议题,也再度引起一场激辩。柯文哲当年在该运动时以政治圈外人崛起政坛,受到太阳花世代簇拥,夺下台北市长而一举成名。如今他称若当选总统将与北京谈判服贸协议。


2014年4月5日,台湾抗议示威者占据议会场地23天。

台湾2014年爆发“太阳花学运”。柯文哲当时以政治圈外人崛起政坛,受到太阳花运动世代簇拥,夺下台北市长,一战成名。


台湾政治大学亚太研究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向BBC中文分析,虽然外界认为柯文哲的支持者多半为年轻族群,但柯文哲也在蚕食国民党的票,而后者支持者年龄以中老年为主,柯文哲能拿走多少国民党选票是现在可以观察的重点。


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教授张峻豪则分析,现阶段各个参选人的支持度都是以“负面投票”为主,所以在蓝绿“被讨厌值”高的情况下,柯文哲以批判蓝绿得到不少支持,因此人气攀升。但他向BBC中文强调,柯文哲语出惊人的政治风格,可能导致选举期间被自己的发言反噬,即台湾俗称的“回力镖”。他说,譬如柯文哲关于服贸协议的立场转变,还有先前发言批评“有些(学校)科系人太多,有些系教出来的学生没那个价值”等,都可能为自己制造政治危机。


年轻族群和“逆反票”

根据TVBS民调中心6月16日出炉的民调,柯文哲支持度为33%,由原本的第三名遽升到龙头。赖清德以30%支持度居后,侯友宜支持度仅为23%。6月20日,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6月份民调,赖清德支持度36.5%,其次是柯文哲29.1%,侯友宜20.4%排第3,相较于5月发表的民调,柯文哲攀升4%超车侯友宜,后者则下滑7.2%。


柯文哲在目前民调中的年轻人支持度领先。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看来柯文哲在年轻族群的支持度大胜赖清德和侯友宜。TVBS上述民调显示,柯文哲在20-29、30-39两年龄层的支持度,分别达58%与55%,而赖清德则为17%与18%,侯友宜则均为12%。六月底,台湾民意基金会民调显示,柯文哲在20-24岁的支持度高达67%,25-34岁有四成支持度。


另一个民意机关《美丽岛电子报》的最新民调,柯文哲在20-29、30-39岁的支持度也有四成。这显示出柯文哲在年轻人选票上的绝对优势。

亲美友中是台湾生存的最佳策略

赖清德当选民进党党主席 “务实台独者”的他会是下任台湾总统吗?

柯文哲9年前借着台湾年轻人主导的太阳花运动一战成名。九年后,他似乎再次深受下一个世代台湾年轻选民支持。


譬如,台湾电竞知名玩家“亚洲统神”表态要支持柯文哲后,当地知名游戏实况主“丁特”前几天也直播公开表态力挺柯文哲。他抨击说,“蓝绿换几次了,哪次不是政党绑财团?”又说需要“让真正有抱负理想的人,不用被财团、脏东西限制”。


台湾资深政治评论员单厚之发表认为,在讯息碎片化的社交媒体时代,柯文哲风格尤其容易讨好中间选民和年轻族群。他说,柯文哲早就明白年轻选民是他的主要支持群体。在从政短短八年里,柯文哲不仅积极参与大专院校演讲活动,还常和高中生进行对话。这段时间他培养了与年轻人对话的良好技巧。


单厚之举例,柯文哲担任台北市长任内,为了实施防疫推出一种测体温的新机器,花费超过千万元新台币,然而却拒绝支付仅1500元的重阳“敬老金”。单厚之说,“他不仅不愿承认施政有缺失,还试图挑起世代对立,凸显自己不惜得罪老人,以维护公平。”


美国圣汤玛斯大学国际研究讲座教授叶耀元则分析,年轻世代对政治的理解或兴趣基本上较为薄弱。但他说,这不仅在台湾,也是世界各地普遍现象,因此对政治人物的评价方式往往基于“感觉”,这便是柯文哲吸引台湾年轻人和科技人才支持的原因。


叶教授强调,台湾这一代的年轻人(30岁以下)把民主当作是他们生命中的日常,毕竟他们出生之后就跟民主一起成长,但也正因他们把民主当作一个应然之存在,往往不知道民主的脆弱性。所以,这些人就很容易回归到年轻人的本质:支持反抗体制的人。


叶耀元表示,年轻人认为柯文哲打破传统政治框架,但却不理解政治的本质就是“妥协与分配”。


除此之外,英国诺丁汉大学台湾研究课程客座研究员丘琦欣(Brian Hiou)向BBC解释,民粹主义是柯文哲的政治风格,他说柯文哲煽动民心而非解释政策导向,因此他在台北市长任内,媒体民调施政满意度几乎年年垫底,但仍享有高人气。

由柯文哲领导的第三势力——民众党以“打破蓝绿垄断”,“打破意识形态挂帅”为口号,希望吸引中间选民及年轻选民的支持(图为柯文哲资料照片)。


譬如,柯文哲这几天,以“放狗咬人”批评民进党人物,他也用“狗”责备过同党党工。今年五月访问日本时,他隔海回应美国两岸重点智库学者葛来仪(Bonnie Glasser)对其“不诚实”的批评说:“不要扯我的名字,谁理你啊,你觉得你有多重要?”


他从东京返回台北后,又对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罗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喊话说:“她要见我的话,请她移樽就教到高雄。”他还在自传《白色的力量》中称,“重男轻女是生物的本能。当一个职业里,女生的数量在上升,那就代表这个行业在没落了。”


分析柯文哲现象,南乐告诉BBC,除了年轻族群充当柯文哲的主要支持者,其实还有对蓝绿两党都不满的“逆反票”(protest vote,意指宣泄不爽快或忿恨情绪的投票)。但南乐认为,“不过现在选举的变数还很大,每个候选人开始往下掉或往上爬,要看选举策略出错频率如何。”譬如,柯文哲碰触“服贸议题”就给选情带来挑战。


重提服贸协议招致“太阳花世代”反弹


柯文哲在上周表示,若当选将会考虑重启九年前在台湾社会引发政治风暴的服贸协议,他的这一举动意外遇到政治危机。有评论认为,现在30多岁的台湾年轻人,也就是当年主导太阳花运动的年轻世代开始对柯文哲重启服贸主张有所反弹。


所谓“服贸协议”,是指台北与北京于2010年6月签署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第四条服务贸易条款的后续协议。当时台湾许多年轻人抗议国民党试图强行通过服贸协议,认为服贸将带给台湾社会重大负面冲击,因而占领台湾立法院,震撼台湾社会,“太阳花运动”兴起,也促成柯文哲、“太阳花战神”黄国昌等新兴政治人物进入政坛。


太阳花运动兴起,也促成柯文哲,"太阳花战神"黄国昌等新兴政治人物进入政坛。


现在争逐总统大位的柯文哲6月26日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承认,如果他当选,将先推出《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然后进行“货贸谈判”,接着才会处理“服贸谈判”。他表示若当选,一定会往这个方向前进。与柯文哲互动频繁的的台湾“时代力量”政党前立委黄国昌,针对柯文哲的“反黑箱,不反服贸”没有反驳,但说,“谈判前提与内容为何,柯文哲必须要跟台湾公民社会说清楚。”


柯文哲指出,如果中国大陆对台湾是重要的经济对象,就必须以务实的态度处理这个议题。他又说,蓝绿两阵营都对他进行抨击,这显示他在某些方面做对了事情。


2014年当选台北市长时,柯文哲受到了太阳花运动一代年轻族群的支持。他最近关于重启服贸谈判的言论,可能会影响他在这一族群中的支持度。


台湾大学国发所退休教授杜震华告诉台湾媒体说,两岸如果签服贸对台湾好处很多。许多受管制的服务业就能相互开放,“可以去赚高薪和高获利”。他认为台湾服务业水准高于大陆,不用害怕相互开放。


不过,批评者则认为,在美中贸易战开打、台湾半导体业兴起、台商回流及两岸关系不和睦的当下,台湾社会是否准备接受大陆服务业及电信业及出版业,包含人才进军台湾,还是个问号。


还有批评者对服贸支持者倡议的“货出去,人进来,台湾发大财”的承诺没有信心,反问“如果开放月薪9000(台币)的劳工来台的话,你们真的以为自己就可以做高薪的工作吗?”


国民党失血中


无论立场如何,许多数据都显示柯文哲的民调超车侯友宜,是个趋势。但距离选举投票还有半年,各种议题都将牵动候选人的支持率。


柯文哲的民众党被认为是"浅蓝"政党,但他似乎也吸引了传统上不是国民党支持者的选民。


分析台湾各大机构及媒体的最新两个月民调,曾精准预测去年台湾县市长大选结果的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学者小笠原欣幸在个人脸书指出,台湾政坛与传媒,会被民调牵动是无可避免,但现在选民的支持意向还没真正稳定下来,民调数据出现波动是正常不过。


研究台湾选举数十年的小笠原教授说,三党候选人目前的特点是:赖清德稳定、柯文哲上升、侯友宜苦战。但他分析,六月上旬的民调,受访者针对选谁,“无意见/未决定”的比例开始降低了,也就是说,选民“表态率”爬升,特别值得关注。


此外,有台湾媒体报导称,台北市一些国民党立委参选人,为了怕候友宜的衰弱影响到自己的选票开始接触柯文哲,希望后者能协助他们稳住选票并开拓票源,引发国民党中央的严厉警告,在台北政坛引发风波,却也显示柯文哲带给国民党的压力越来越大。


丘琦欣告诉BBC中文,台湾总统选举呈现出一种不同地方选举的格局,譬如侯友宜此前在地方政坛表现出色,颇受欢迎,但在总统大选舞台上的表现却不佳。 相比之下,尽管柯文哲可能被视为治理台北市的成绩很差,“但柯的政治形象可能会在总统选举中吸引选民,因为他们希望选出一位具有强烈鲜明个性的候选人——侯没有这种个性,而柯却有。”


丘琦欣解释,侯友宜没有如柯文哲民粹风格强烈的政治风格,因此较难吸引犹豫不决的中间选民支持。此外,即便柯文哲的民众党被认为是“浅蓝”政党,但他似乎也吸引了传统上不是国民党支持者的选民。这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侯友宜为何失血。


谢选骏指出:小岛争总统,比大国决胜负,还要激烈,甚至更加热闹——柯文哲也算一个中层干部,也爱策动中层政变。但是岛民哪里知道,“亲美友中”是台湾的缘木求鱼,因为不论中美,都会迫使台湾选边站、严禁岛民坐下盘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白宫里的黑社會還是一個想要翻盤的受气包

《特朗普向世界强硬宣告:美国不会接受任何人说不》(纽约时报 2025-01-21)報道: 在就职演说中,特朗普总统使用了一种咄咄逼人的语气。 “没有什么能阻挡我们。” 特朗普总统用这九个字的誓言描述他计划如何让自己的第二任期与第一任期有所不同。如今,经历了始于政治流亡、终于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