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5年1月11日星期六

谢选骏:鸡迷卡特色情狂其實是顆鷄米


(一)


《卡特经典语录: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天下事 2024年12月30日)報道:


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梳理了卡特生前的经典语录。


1. 1976年7月15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提名的演讲开场白中说:“我叫吉米·卡特,我要竞选总统。”


2. 1976年11月,《花花公子》杂志刊发对卡特的专访。卡特说:“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许多次犯了通奸罪。”


3. 1977年4月18日,卡特在关于能源危机的全国电视讲话中说:“我们关于能源的决定将考验美国人民的品格以及总统和国会的执政能力。这一艰难的努力将是‘道义上的战争’,只不过我们将齐心协力建设而不是破坏。”



4. 1981年1月14日,卡特发表了告别讲话。他说:“我们美国人的价值观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不是面包里的盐,而是面包本身。我们对自由和公正社会的共同愿景是我们国内凝聚力和国外力量的最大源泉,甚至比我们物质财富的丰裕还要伟大。”


5. 2014年,卡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保住了国家的和平,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很少发生,我也试图为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而努力,比如埃及和以色列。”


6. 2014年,卡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希望人们记住我是和平与人权的捍卫者。这两件事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并不能总是成功。我希望美国人民能看到,我在任期间的每一天都在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做最好的事情。”


7. 2014年,卡特接受CNBC采访时说:“如果我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我可能会再次当选。那会表明我很坚强、坚决和有男子气概。我可以用我们拥有的武器把伊朗从地图上抹去。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无辜的人会被杀害,可能包括人质。所以我反对了所有的建议,最终我所有的祈祷都成为现实,所有的人质都安全自由地回家了。”


8. 2015年8月20日,卡特在卡特中心发表讲话说:“我有着美好的生活,我有成千上万的朋友,我有着令人兴奋、充满冒险和令人满足的生活。”


9. 2019年11月3日,卡特在马拉纳塔浸信会教堂发表讲话说:“我发现我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对我来说,我是死是活并不重要。从那时起,我就确信我的基督教信仰包括对死后的生命充满信心。”


10. 2021年,卡特就国会山骚乱事件表态说:“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悲剧,这不是我们国家的本质。我观察了世界各地陷入困境的民主国家的选举,我知道我们人民可以团结起来,悬崖勒马,和平地维护我们国家的法律,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和我们的同胞一起祈祷问题能够和平解决,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能像两个多世纪以来那样愈合创伤,并完成权力移交。”


谢选骏指出:人説“卡特经典语录: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我看這是谢选骏:鸡迷卡特這個色情狂的自供狀還是懺悔錄?鸡迷卡特,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


(二)


《伊朗人质危机:一场华府灾难 毁掉卡特连任之路》(星岛日报 2024-12-30)報道:


卡特1980年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营救在伊朗被挟持的美国人质失败。美联社


始于1979年11月的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人质事件是卡特总统任内最大污点,50多名名美国人被挟持,经谈判、制裁均无转机。1980年4月,卡特决定以秘密军事行动营救,但行动失败,美军2架军机相撞,造成8名军人阵亡。事件对卡特政府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毁掉其连任之路。


这次伊朗人质危机亦成为卡特任内最严峻的外交挑战,开启长达14个月密集、富戏剧张力和争议性新闻报道,堪称战争之外,被美国电视新闻关注时间最长而且报导最深入的国际事件之一,改变了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对政府的信赖。



卡特当时无视伊朗反美情绪高涨而批准刚被推翻的亲美伊朗国王巴勒维流亡纽约治疗癌症。美联社


52美人质被挟持444天


卡特当时无视伊朗反美情绪高涨而批准刚被推翻的亲美伊朗国王巴勒维流亡纽约治疗癌症。效忠伊朗新领导人霍梅尼的激进分子闯入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挟持52名美国人质444天。


事缘1979年11月,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不久的最高领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号召民众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其后有500名学生闯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要求美国遣返已经流亡的前国王巴勒维(Mohammad Pahlavi)。行动期间,学生挟持了99名人质,当中包括66名美国人。往后两周有美国人陆续获释,其馀52名美国人在伊朗被挟持超过一年。


2军机相撞8军人阵亡


卡特曾经下令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将部份伊朗人从美国驱逐出境,冻结了部份伊朗人价值8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甚至在1980年4月初跟伊朗断交,但都不得要领。到了月底,美军展开“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派出多架直升机、运输机和战斗机,打算以阿曼和伊朗的沙漠地带作为跳板,营救身处于德黑兰的人质。


但因为直升机故障、不同部队的通讯难题等,令行动一直无法顺利进行,其中2架军机相撞,令到8名美军丧生当地。最终,白宫宣布营救行动失败,事后伊朗当局亦将人质分散到国内多处。卡特被批评营救不力,令其连任选情受挫,同年11月败给共和党的列根。巧合的是,在1981年1月列根就职当日,伊朗宣布释放所有人质。


谢选骏指出:人説“伊朗人质危机:一场华府灾难 毁掉卡特连任之路”——我看這種説法屬於轉移視綫。實際上,鸡迷卡特這個色情狂早已惡貫滿盈,所以才會一擊斃命——


(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怀抱“中国情结”任内与华建交》(常思颖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2月30日)報道: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于当地时间周日(12月29日)下午在乔治亚州的普莱恩斯(Plains, Georgia)家中逝世,享年100岁。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宣布了这一消息。


卡特于 1977 年至 1981 年间担任第 39 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国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领袖、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并形容卡特是“一位有原则,有信仰,谦虚的人”。当选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表示:“吉米担任总统时所面临的挑战正值我们国家的关键时刻,他竭尽所能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为此,我们都欠他一份谢意。”


卡特在任期间促成了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他是一位有着“中国情结”的总统。他从小对中国着迷,卸任后多次访问中国,直到去世前几年仍关注着中国。


在任期间,卡特签署了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促进了中东和平。卸任后,他致力于捍卫人权和公共服务。200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政治学兼职教授刘亚伟对BBC说,“卡特总统是一位有勇气、有远见、有智慧的总统,他的勇气远远大于对现实政治利益的考量。他的意义会随着历史的推移显得越来越重要。”


卡特的“中国情结”


1924年10月1日出生的卡特,对中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


他的舅舅曾在美国海军服役,驻紮在中国,时不时给年幼的卡特寄来明信片,让他对中国有了最初记忆。


作为基督徒,卡特还从传教士口中了解到,中国贫穷落后,需要帮助,于是每次礼拜他都会捐出一些钱,支持传教士在中国的学校和医院的工作。


后来卡特成为美国潜艇部队的水手,在中国内战晚期随部队到了青岛、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在那里,他们与国民党政权、澳大利亚、大不列颠和美国的船只进行反潜战演习。这一经历再次点燃了他对中国的兴趣,他开始持续关注中国历史。


卡特及其部队的到来原本是为了给与蒋介石政权一些心理支持,并且试图证明共产势力还没有完全控制大陆,但他们却见证了国民党统治的摇摇欲坠。


“我们能看见毛泽东的共产党军队在附近的山坡上升起篝火,还注意到国民党用枪强行徵募小男孩和年轻人”,卡特在一本传记中写道。


后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打赢了内战,在1949年建立了政权,国民党则退守台湾。接下来的30年里,美国继续承认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改变世界的一周”


自从1977年入主白宫后,卡特便不断寻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契机。


“我知道美国宪法将外交承认的唯一权力赋予了总统,如果能与中国领导人就台湾人民的待遇问题达成适当的协议,我就决心行使这项权力”,卡特在其传记中写道。


美国国会和台湾游说团体的层层压力让卡特决定亲自负责与中国接触。他任命时任汽车工人联盟(United Auto Workers)主席、被称为 “谈判专家”的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与中国进行秘密谈判。他们绕过国务院,直接从白宫向驻中国的代表发送函电。


数月过去了,谈判并没有进展。后来卡特又派遣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反苏干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去。最终在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


卡特还把成功建交归功于中国时任国家领导人邓小平。


“我们对邓小平和他的迅速行动印象深刻,他同意接受我们与台湾的一年期条约,承诺中国不会反驳我们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并且赞成在条约期满后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卡特在传记中记载。


邓小平在1979年2月访问德克萨斯州,他头戴牛仔帽的形象令美国人印象深刻。邓小平向卡特保证,将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与卡特推动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想法一拍即合。


两国建交时距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2年2月著名的访华之旅已有7年,这期间水门事件阻碍了美中两国建交。即便1975年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接见,也没能实现建交。


尼克松总统在访华期间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了《上海公报》,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他的访问通常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国似乎对尼克松访华以及此前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秘密访问过于着迷,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卡特对中国建交的意义。


卡特中心的刘亚伟认为,这部分原因是因为卡特在入主白宫后,将人权战略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而人权是中国的弱点。另外,卡特曾在卡特中心推动监督中国基层民主选举,中国可能以为他是奉美国政府之意到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从而有了误判。


除此之外,由美国国会制定的《台湾关系法》在卡特总统任期内通过,这也令他在中国备受争议。该法准许美国和台湾人民在美台断交后继续保持经济和文化关系,并且指出美国的政策包括“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此后美国依据该法多次向台湾销售武器。


即使如此,卡特在1979年成就了美国与中国建交,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时代。


刘亚伟说,如果说基辛格访华是“破冰之旅”,打破了从1949年到1971年20多年来中美互不交往的状态;那么尼克松访华相当于“打开了一扇窗”,让中美之间可以相互瞭望;而最终,是卡特总统“把门推开了”。


卡特也将美中外交关系正常化视为他“在白宫期间完成的最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成果。”


他在《美国之音》的一次访问中说,“自1979年以来太平洋没有发生任何战争,部分原因是我们与中国的良好关系”。


政治代价


与中国建交也令卡特总统遭受了沉重的政坛压力,并因此付出了代价。


时任亚利桑那州的联邦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又译:贝利·高华德)等人以违宪的罪名将卡特告上联邦法院,声称总统不能绕过国会中断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


实际上,虽然尊重国会是基本传统,但美国总统的确有这样的权利。


国会以高票通过了《台湾关系法》,继续承诺并承担保护台湾。这一举动重挫了卡特的执政能力。


在1980年的总统选举中,卡特仅获得了6个州的选票,他的对手里根(Ronald Reagan,雷根、列根)赢得了44个州。


导致卡特惨败的还有1979年伊朗革命引发的人质危机。当时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数十位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当作人质扣留。营救过程并不顺利,许多人认为,是卡特没有能力处理这类事件。


另外,卡特在任期间正值美国社会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他没能控制飞速上涨的物价,令选民进一步质疑其执政能力。


美国历史学家、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历史和新闻媒体研究教授戴维·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撰文指出,“卡特有许多令人钦佩的政治观点和直觉,但如果评价他的总统任期,可能会垫底,或者最多被评为一般。”


“公平地说,他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治理美国。他在国家士气低迷时意识到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因为这一点而记住他,但他也无法解决那场危机。”


意义日久弥新


卡特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意义正随着时间流逝而历久弥新。


在外交方面,他促成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间历史性的“戴维营和平协议”。这一协议是防止中东战争的关键,也为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对话铺平了道路。


他还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结束了美国近一个世纪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被视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一大益处。


在美国国内,卡特在环境问题上态度强硬,被视为一位“环保总统”。他推动了在保护土地等方面的重要立法,并且成立了能源部——在此之前,美国总统通过一些委员会或国会对能源政策施加影响,而没有集中的行政管理机构。


他认可国家需要可再生能源,于是通过在白宫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强调太阳能的好处。在一次全国讲话时,卡特穿着一件羊绒衫,说白宫的暖气降了几度,以此督促每个美国人效仿,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卡特重视多元化,他在任职总统期间任命了许多少数族裔和女性担任重要的行政和司法职位,包括40多名女性担任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Joan Ruth Bader Ginsburg)就是他任命的,后来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离开白宫后,卡特和妻子在亚特兰大创建了卡特中心,致力于推动人权、监督全球选举,以及消除贫困。他持续揭露贫富差距的现象,以及虐待女性和女童事件——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


这些工作以及此前的戴维营协议获得了诺贝尔委员会的认可。2002年,该委员会授予卡特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中写道,他“数十年来为寻求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推进民主和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卸任后持续“中国情结”


与其他美国总统不同的是,卡特在卸任总统后依旧与中国保持密切往来。


他多次以前总统的身份多次访问中国。据卡特中心的刘亚伟回忆,在1981年到2014年期间,卡特至少十几次到访,尤其是在1997年以后卡特中心在中国的项目有所增加。


“没有哪一位美国领导人在离开岗位后,还跟中国有这么盘根错节的关系。按照卡特自己的话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击人”,刘亚伟说。


转眼数十年,现在的美国政坛几乎全盘否定了前几届总统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这不免令这位当年成就建交的总统感到遗憾。


刘亚伟教授说自己总共接到过两次卡特总统的电话,第二次是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当时已经97岁的卡特说,申请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拿不到签证了,问他能不能找到拜登政府内部的人解决问题。


刘亚伟告诉他,“我们找什么拜登政府内部的人,你是民主党的老前辈了,要找拜登,直接给他写信就好了。”


后来卡特中心起草了一封信,当天就收到了卡特的修改和批复,次日便通过被拜登提名为国务卿的布林肯转交给拜登。


“我在卡特(中心)20年,从来没有见过哪一次卡特总统的信能在一天完成”,刘亚伟说。尽管年事以高,但他“时时时刻都在关注着由他亲自启动的中美关系。”


谢选骏指出:人説卡特“与华建交”,我看他是“與共魔舞”;人説“卡特中國情結”,我看“卡特共產鷄米”。


(四)


《吉米·卡特: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澎湃思想市场  2024-12-30)報道: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于2025年12月29日结束了一生。作为美国总统,卡特的执政生涯步履蹒跚、惨淡收场;作为社会活动家,卡特在卸任后转而成为美国政坛的圣徒,成为连接自由与保守两端的温和派桥梁。纵观其从事社会公职的一生,卡特可谓因信称义、因失败而涅槃、因谦卑仁爱而获取政治声望,这在美国总统史上并不算多见。


2004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


自里根保守主义革命以来,美国政党极化日益严重。从里根、金·里奇、茶党到特朗普的崛起,过往四十余年,共和党的政治光谱出现了显著右移。民主党在后卡特时代亦步亦趋,努力把持中间偏左的政党路向,但在与共和党漫长的政治缠斗中也开始变得激进而聒噪。可以讲,卡特是从属于旧时代的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是真诚地信仰神性与人权、自由与平等的国务家,其任内提出的很多突破性的政党纲领被永远封印在20世纪70年代,此后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叙事再也未曾提及。卡特离场以后,民主党温和派开始奉行一种工具主义的中庸之道,克林顿和拜登在政治立场上亦不失温和,但自始至终缺乏源自精神深处的政治信仰与知性真诚,这与卡特身上所体现出的独有的温和气质是无法比称的。


某种程度上,理解卡特总统的温和与理解美国政治的温和大抵是同一个命题,他们在同一时间渐入高潮,又在同一时间彻底覆亡。时间回到1979年,这一年,卡特面临其执政生涯最为艰难的政治抉择,美国也在先后历经了戈德华特保守主义与麦戈文自由主义的湮灭后,陷入了左右两难的方向抉择。这一年,美国社会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1.3%,油价由15美元/桶逐步向40美元/桶迈进,全美各地加油站排起长队、航班频繁停飞,战后美国本土首次出现物资配给问题,一些地区的州县政府出现严重管理失调,加之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人质危机带来的外部恐惧,卡特政府开始感觉到愈来愈大的执政压力,美国上下弥漫着沉重的沮丧与不安全感。


卡特的温和在于,面对内外部压力,他没有本能地选择推卸和转嫁矛盾,而是着手从美国社会本体寻找根源,从美国国民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上寻找根源。在卡特看来,这场危机与任何政策立法或者行政措施无关,是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矛盾集聚衍生的必然结果,问题表面是美国社会的物资匮乏,深层实质则是美国国民的精神衰退。卡特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来,美国惯于先验性地将自身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将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视为与生俱来的正当权利,整个国家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美国梦”的破碎令人不适,但却是早晚都会出现的历史必然,美国国民正在面对的不是一次两次的能源危机、地缘危机,而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危机,只有通过降低物质期望、自我精神救赎,才能重新回到一种更为古典、更为传统的美国自由社会。


1979年7月15日,总统大选前一年,卡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其执政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演讲,他呼吁民众坦诚、直率面对国家当下出现的问题,摒弃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降低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望,以实现国家和个体的真正自由。以下这段论述在美国总统演讲中或许永远不会再次出现——“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节点,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今晚我已经警告过的道路,这条道路始终存在一种错误的自由观念,以为自己比他人掌握更多的权利,这会引致自私和分裂,这是通往失败的必由之路。此刻,我们过往的所有传统、我们遗产的所有教训、我们未来的所有承诺都在指向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能够恢复我们的价值观,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自身带来真正的自由”。


卡特所推崇的自由,在根本上是一种个体的自由、保守的自由,或曰,共和党人的自由。与主流民主党人不同,卡特是坚定的政府怀疑论者,在其执政后的首份国情咨文中,卡特曾经明确指出,“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不能设定我们的目标、不能定义我们的愿景。政府无法消除贫困、无法刺激经济、无法降低通胀、无法拯救我们的城市、无法治愈文盲或者提供能源。政府不能强制要求国民善良”。卡特办公桌的一角始终放着从杜鲁门图书馆借来的标语——“责任到此止步”。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困局,卡特背弃了民主党的核心党铭,背弃了左派赖以维系的大政府主义,将自身的温和派立场完整地展现在美国国民面前。他所呼吁的自给自足、欲望节制与牺牲主义,一方面令人回想起民主党的古典信条,比如重建时代的民主党农业选民就坚定地认为只有依靠自然之赐,才能够保持自身的道德完善——“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的人最接近上帝”。另一方面,过于关注个体生活质量与社会道德状况已经十分危险地亲近于戈德华特保守主义,这位共和党精神教父在十余年前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曾经讲过与卡特大抵相同的话——“那些通过获取物质成功以寻求生活意义的人们,实际上正在走向绝望”。卡特的温和立场使其无意中沦为戈德华特的拥趸,这令他在民主党阵营饱受批评,戈德华特在1964年为共和党带来了选举政治史上的最惨一役,卡特在1980年同样没能避免败北。


回头再看,卡特在其总统生涯最后时刻的表态过于天真,他试图将美国彼时所面临的危机推向某种道德层面的宣教,试图唤醒美国国民的救赎意识与牺牲精神。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冷战急剧升温、社会疾速分裂之际,试图限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作用似乎是荒谬的,试图将一切过错归咎于美国国民本身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卡特呼吁民众减少非必要出行、降低空调温度、在家多穿毛衣,呼吁开发美国本土油气资源、减少对中东能源国的依赖;而他的挑战者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选战期间则针锋相对地指出,“美国是自由社会的领袖”“美国国民不需要牺牲任何东西”“一个能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决不应该降低空调温度”,里根疾呼要与苏联进行星球大战、要战胜极权主义的蚂蚁堆,里根为恐惧中的美国国民带来了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与例外主义,为共和党带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中兴,直至今天的特朗普共和党人仍然深深受益。卡特曾经坦言,让罗纳德·里根成为总统,是其任内最大的失败。卡特的离场宣告了美国温和派的彻底覆亡,民主党自此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美国政治则走上了另外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当地时间1977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吉米·卡特宣誓就任美国第39任总统。


总统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曾经对卡特作出评价,认为“卡特从来就不适合华盛顿,他的领导风格本质上是宗教性的,他更像是一名传教士而绝非政治家”。卡特是自1848年扎卡里·泰勒以来第一位来自老南方腹地的总统,他的总统候选人资格很大程度上源自民主党初选制度改革,他在决定参选时仅有2%的国内知名度,这决定了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的温和派立场。从一开始,卡特就不喜欢华盛顿,他对国会持鄙夷态度,经常称那些抵触他的国会议员为“少年犯”,指责他们需要道德救赎。在1976年的总统竞选中,卡特经常在其演讲稿中宣讲爱与德性、祈求“温柔”与“治愈”,他喜欢将美国人民称为兄弟姊妹,并在演讲结尾时以特有的福音派教徒口吻呼吁建设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心的政府。卡特最喜爱的神学家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他经常援引尼布尔对政治作出的定义——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建立正义的可悲艺术。卡特的政治信条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高度认同个体历经劫难后习得信仰的艰辛过程,他坚信做一个好人是每一名公民的道德责任,而后他们将获得平安与喜乐,他们所在的国家必将迎来繁荣。


然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卡特总统的精神信仰。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妥协,卡特任内的税收改革、医疗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全部失败。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唱衰传统能源、提倡新能源的总统,任内签署了第一笔绿色能源激励,制定了第一项燃油经济性标准,向世界发出了第一份全球气候变暖警示,他推动全美国家公园规模扩大了一倍,将太阳能电池板置于白宫屋顶,里根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拆除。卡特任内最伟大的成就是人权外交,他亲自斡旋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戴维营和平协定,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人,并成功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卡特自豪于自己任内从未投下任何一颗炸弹、从未损失任何一名美国士兵,这很可能是美国总统最后一次敢于做出这样的声明。在卡特的卸任典礼上,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在敬酒时满怀感慨地讲到,“我们说的是实话,我们遵守了法律,我们维护了和平”。


然而上述绝大部分成就,并无法得到左右两派的认同,自由派始终将卡特视为保守分子,而共和党人觉得卡特归根结底还是个民主党人。在历经了四年动荡之后,卡特沮丧地发现自己和历史上绝大部分总统一样,被迫以一种不大体面的方式黯然离场。根据盖洛普数据,卡特卸任时仅获得34%的总统支持率,这一数字与伊拉克战争破产后的小布什相同,唯一比其更令人唾弃的总统是尼克松和杜鲁门。此后很长时间,卡特于1979年7月15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所作的这场演讲被视为民主党软弱和失败的象征,卡特败选以后,不仅本人行事低调,就连党内的总统和国会候选人也刻意同其保持距离,甚至明确拒绝他的支持。里根执政以后,美国开始大踏步地向历史终结迈进,无论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没有任何人敢于再次言及节制、牺牲与自我救赎。老布什在冷战胜利之际坚定地对气候变化论者表示,美国不会在能源问题上再次作出妥协,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小布什在9·11发生几天后同美国国民讲话,规劝他们大大方方去商场为家人们购物,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奥巴马在首任总统就职典礼上自信地讲到“现在我们的精神更加强大,我们不会被击垮;你们无法比我们活得更加长久,我们会打败你们”“我们不会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道歉,也不会动摇捍卫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最终,美国在特朗普任内简单粗暴地喊出了“MAGA”“美国第一”。卡特由是成为战后美国总统史上唯一一位不知所谓、不可理喻的小丑,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小丑注定会被抛弃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漫长余生里,卡特顽强地改写了个人的政治叙事史。离开白宫以后,卡特开始转型成为一名来自民间的自由国务卿,积极参与敏感地带的外交斡旋,他在老布什政府完成了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和平使命,在克林顿首个任期取得了三次重大胜利,成功说服朝鲜冻结核计划,说服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停火,说服海地政变领袖拉乌尔·塞德拉斯主动下台,为狼狈不堪的克林顿政府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猪湾危机;2002年5月,他成为自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以来访问古巴的最高级别政府官员,他在当年猛烈抨击小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并收获了其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个注脚——诺贝尔和平奖。卸任后的第二年,卡特组织筹办了卡特中心,半个世纪以来,累计开发了数十个项目用以解决地区冲突、监督各国选举、促进人权民主,显著改善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几乎以一己之力根治了彼时困扰全球的麦地那龙线虫病。卡特一生著作颇丰,累计写下了31本个人专著,主要是一些宗教沉思、时政评论和个人随笔,甚至还包括一本散文诗集;2018年,卡特在93岁高龄完成了人生最后一部著述——《信仰:所有人的旅程》。


纵贯卡特98年的漫长人生,其间仅有12年在担任政府公职,4年任佐治亚州议员、4年任佐治亚州州长、4年任美国总统。如果不熟悉卡特的性格特质,单单从履历上看,或许会觉得卡特是一名精明到近乎鸡贼的政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南方人、一个福音派教徒、一个华盛顿局外人,一个自华盛顿以来首位声明自己决不说谎的政治家,一个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卡特为其短平快的政治生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幸运的是,他有足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对自己的执政绩效作出修正,按照一种对晚年卡特流行的赞誉,直到离开白宫,他的政治生活才刚刚开启。


在最后的时刻里,美国左右两派撰写了大量的专栏评论,礼貌性地致以缅怀的同时,最后一次尝试对卡特的历史地位作出修正。卡特宣布接受临终关怀后不久,《纽约时报》发表重磅报道,称伊朗人质危机期间,前共和党大佬、德州州长康纳利曾经秘密遣派门徒私会伊朗,要求把人质扣留到总统大选之后,暗指共和党通过肮脏交易毁掉了卡特1980年的连任竞选。很多年以来,类似的抨击和指责不时出现,民主党修正主义者喜欢强调卡特同样是具有鹰派属性的,比如里根时代美军之所以能够大幅扩张,根本上是因为卡特政府时期启动了军队重建;比如卡特提出的人权外交,为保守主义时代美国的全球扩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托。反对修正主义的观点同样存在,共和党保守派始终认为卡特政府犯下了大量非受迫性失误,对于1970年代末美国权势的收缩及其连带产生的一系列地缘政治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里根力挽狂澜,美国何以赢得冷战、又何以成为今天的样子。


对卡特而言,在完成了对美国政府漫长一生的公职服务以后,这些争论似乎已经变得不甚重要。卡特所需要的,不过只是持续工作这件事本身而已,至于是在白宫以内还是白宫以外,是温和的还是软弱的,是偏左的还是偏右的,似乎已经变得不甚重要。在历经了特朗普、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金融动荡以后,很多人开始逐渐意识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吉米·卡特,很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离任之后比在任之时做得更好的前总统,这就足够了。蒙代尔副总统曾经作出极为熨帖的评价,“美国人民终于看到了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人们会说,嘿,这真是个好人”。《每日秀》前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近年也讲到,“吉米·卡特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有思想的人之一,他是我们当中最好的”。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9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上空的美国国旗降到半旗,以悼念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


现在,这名我们当中最好的公民已经离去。尽管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宛如一个时代正在离去一样,多少还是会令人感到难过。当卡特还是名孩子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加入海军,体检报告显示他的体重不够,并且还有平足的问题,这一度使他很发愁;为了增加体重,卡特开始拼命吃香蕉,为了使平足成为弓形,他每个星期要把双脚踩在可口可乐瓶子上滚动好几个小时。在成为州参议员之后,卡特曾经发誓要在历次投票之前阅读每一份提案,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每届立法会议要提出大约2500个提案;为了信守诺言,卡特甚至专门进修了快速阅读课,并因此成为一些领域的学科专家。卡特就是谢选骏:鸡迷卡特色情狂 


(一)


《卡特经典语录: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天下事 2024年12月30日)報道:


12月29日,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终年100岁,卡特于1977年至1981年出任美国第39任总统。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梳理了卡特生前的经典语录。


1. 1976年7月15日,他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接受提名的演讲开场白中说:“我叫吉米·卡特,我要竞选总统。”


2. 1976年11月,《花花公子》杂志刊发对卡特的专访。卡特说:“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许多次犯了通奸罪。”


3. 1977年4月18日,卡特在关于能源危机的全国电视讲话中说:“我们关于能源的决定将考验美国人民的品格以及总统和国会的执政能力。这一艰难的努力将是‘道义上的战争’,只不过我们将齐心协力建设而不是破坏。”



4. 1981年1月14日,卡特发表了告别讲话。他说:“我们美国人的价值观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不是面包里的盐,而是面包本身。我们对自由和公正社会的共同愿景是我们国内凝聚力和国外力量的最大源泉,甚至比我们物质财富的丰裕还要伟大。”


5. 2014年,卡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保住了国家的和平,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很少发生,我也试图为与美国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和平而努力,比如埃及和以色列。”


6. 2014年,卡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我希望人们记住我是和平与人权的捍卫者。这两件事是我的人生指南。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当然,并不能总是成功。我希望美国人民能看到,我在任期间的每一天都在努力为我们的国家做最好的事情。”


7. 2014年,卡特接受CNBC采访时说:“如果我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我可能会再次当选。那会表明我很坚强、坚决和有男子气概。我可以用我们拥有的武器把伊朗从地图上抹去。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无辜的人会被杀害,可能包括人质。所以我反对了所有的建议,最终我所有的祈祷都成为现实,所有的人质都安全自由地回家了。”


8. 2015年8月20日,卡特在卡特中心发表讲话说:“我有着美好的生活,我有成千上万的朋友,我有着令人兴奋、充满冒险和令人满足的生活。”


9. 2019年11月3日,卡特在马拉纳塔浸信会教堂发表讲话说:“我发现我完全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对我来说,我是死是活并不重要。从那时起,我就确信我的基督教信仰包括对死后的生命充满信心。”


10. 2021年,卡特就国会山骚乱事件表态说:“这是一场全国性的悲剧,这不是我们国家的本质。我观察了世界各地陷入困境的民主国家的选举,我知道我们人民可以团结起来,悬崖勒马,和平地维护我们国家的法律,我们必须这样做。我们和我们的同胞一起祈祷问题能够和平解决,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能像两个多世纪以来那样愈合创伤,并完成权力移交。”


谢选骏指出:人説“卡特经典语录:我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我看這是谢选骏:鸡迷卡特這個色情狂的自供狀還是懺悔錄?鸡迷卡特,带着欲望注视着许多女人,内心已多次犯了通奸罪!


(二)


《伊朗人质危机:一场华府灾难 毁掉卡特连任之路》(星岛日报 2024-12-30)報道:


卡特1980年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营救在伊朗被挟持的美国人质失败。美联社


始于1979年11月的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人质事件是卡特总统任内最大污点,50多名名美国人被挟持,经谈判、制裁均无转机。1980年4月,卡特决定以秘密军事行动营救,但行动失败,美军2架军机相撞,造成8名军人阵亡。事件对卡特政府带来灾难性后果,最终毁掉其连任之路。


这次伊朗人质危机亦成为卡特任内最严峻的外交挑战,开启长达14个月密集、富戏剧张力和争议性新闻报道,堪称战争之外,被美国电视新闻关注时间最长而且报导最深入的国际事件之一,改变了公众对事件的理解和对政府的信赖。



卡特当时无视伊朗反美情绪高涨而批准刚被推翻的亲美伊朗国王巴勒维流亡纽约治疗癌症。美联社


52美人质被挟持444天


卡特当时无视伊朗反美情绪高涨而批准刚被推翻的亲美伊朗国王巴勒维流亡纽约治疗癌症。效忠伊朗新领导人霍梅尼的激进分子闯入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挟持52名美国人质444天。


事缘1979年11月,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不久的最高领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号召民众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其后有500名学生闯入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要求美国遣返已经流亡的前国王巴勒维(Mohammad Pahlavi)。行动期间,学生挟持了99名人质,当中包括66名美国人。往后两周有美国人陆续获释,其馀52名美国人在伊朗被挟持超过一年。


2军机相撞8军人阵亡


卡特曾经下令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将部份伊朗人从美国驱逐出境,冻结了部份伊朗人价值80亿美元的在美资产,甚至在1980年4月初跟伊朗断交,但都不得要领。到了月底,美军展开“鹰爪行动”(Operation Eagle Claw),派出多架直升机、运输机和战斗机,打算以阿曼和伊朗的沙漠地带作为跳板,营救身处于德黑兰的人质。


但因为直升机故障、不同部队的通讯难题等,令行动一直无法顺利进行,其中2架军机相撞,令到8名美军丧生当地。最终,白宫宣布营救行动失败,事后伊朗当局亦将人质分散到国内多处。卡特被批评营救不力,令其连任选情受挫,同年11月败给共和党的列根。巧合的是,在1981年1月列根就职当日,伊朗宣布释放所有人质。


谢选骏指出:人説“伊朗人质危机:一场华府灾难 毁掉卡特连任之路”——我看這種説法屬於轉移視綫。實際上,鸡迷卡特這個色情狂早已惡貫滿盈,所以才會一擊斃命——


(三)


《美国前总统卡特逝世:怀抱“中国情结”任内与华建交》(常思颖 BBC中文记者 2024年12月30日)報道: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Jimmy Carter)于当地时间周日(12月29日)下午在乔治亚州的普莱恩斯(Plains, Georgia)家中逝世,享年100岁。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宣布了这一消息。


卡特于 1977 年至 1981 年间担任第 39 任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表示,“美国和世界失去了一位非凡的领袖、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并形容卡特是“一位有原则,有信仰,谦虚的人”。当选总统川普(Donald Trump)表示:“吉米担任总统时所面临的挑战正值我们国家的关键时刻,他竭尽所能改善所有美国人的生活。为此,我们都欠他一份谢意。”


卡特在任期间促成了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他是一位有着“中国情结”的总统。他从小对中国着迷,卸任后多次访问中国,直到去世前几年仍关注着中国。


在任期间,卡特签署了历史性的戴维营协议(Camp David Accords),促进了中东和平。卸任后,他致力于捍卫人权和公共服务。2002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


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政治学兼职教授刘亚伟对BBC说,“卡特总统是一位有勇气、有远见、有智慧的总统,他的勇气远远大于对现实政治利益的考量。他的意义会随着历史的推移显得越来越重要。”


卡特的“中国情结”


1924年10月1日出生的卡特,对中国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他小时候。


他的舅舅曾在美国海军服役,驻紮在中国,时不时给年幼的卡特寄来明信片,让他对中国有了最初记忆。


作为基督徒,卡特还从传教士口中了解到,中国贫穷落后,需要帮助,于是每次礼拜他都会捐出一些钱,支持传教士在中国的学校和医院的工作。


后来卡特成为美国潜艇部队的水手,在中国内战晚期随部队到了青岛、上海等一些港口城市。在那里,他们与国民党政权、澳大利亚、大不列颠和美国的船只进行反潜战演习。这一经历再次点燃了他对中国的兴趣,他开始持续关注中国历史。


卡特及其部队的到来原本是为了给与蒋介石政权一些心理支持,并且试图证明共产势力还没有完全控制大陆,但他们却见证了国民党统治的摇摇欲坠。


“我们能看见毛泽东的共产党军队在附近的山坡上升起篝火,还注意到国民党用枪强行徵募小男孩和年轻人”,卡特在一本传记中写道。


后来中国共产党彻底打赢了内战,在1949年建立了政权,国民党则退守台湾。接下来的30年里,美国继续承认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改变世界的一周”


自从1977年入主白宫后,卡特便不断寻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契机。


“我知道美国宪法将外交承认的唯一权力赋予了总统,如果能与中国领导人就台湾人民的待遇问题达成适当的协议,我就决心行使这项权力”,卡特在其传记中写道。


美国国会和台湾游说团体的层层压力让卡特决定亲自负责与中国接触。他任命时任汽车工人联盟(United Auto Workers)主席、被称为 “谈判专家”的伦纳德·伍德科克(Leonard Woodcock)与中国进行秘密谈判。他们绕过国务院,直接从白宫向驻中国的代表发送函电。


数月过去了,谈判并没有进展。后来卡特又派遣时任国家安全顾问的“反苏干将”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前去。最终在1979年1月1日两国正式建交。


卡特还把成功建交归功于中国时任国家领导人邓小平。


“我们对邓小平和他的迅速行动印象深刻,他同意接受我们与台湾的一年期条约,承诺中国不会反驳我们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声明,并且赞成在条约期满后向台湾出售防御性武器”,卡特在传记中记载。


邓小平在1979年2月访问德克萨斯州,他头戴牛仔帽的形象令美国人印象深刻。邓小平向卡特保证,将对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这与卡特推动中国加入国际社会的想法一拍即合。


两国建交时距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1972年2月著名的访华之旅已有7年,这期间水门事件阻碍了美中两国建交。即便1975年福特总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和邓小平接见,也没能实现建交。


尼克松总统在访华期间与时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签署了《上海公报》,为双边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他的访问通常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中国似乎对尼克松访华以及此前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的秘密访问过于着迷,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卡特对中国建交的意义。


卡特中心的刘亚伟认为,这部分原因是因为卡特在入主白宫后,将人权战略作为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而人权是中国的弱点。另外,卡特曾在卡特中心推动监督中国基层民主选举,中国可能以为他是奉美国政府之意到中国进行和平演变,从而有了误判。


除此之外,由美国国会制定的《台湾关系法》在卡特总统任期内通过,这也令他在中国备受争议。该法准许美国和台湾人民在美台断交后继续保持经济和文化关系,并且指出美国的政策包括“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此后美国依据该法多次向台湾销售武器。


即使如此,卡特在1979年成就了美国与中国建交,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时代。


刘亚伟说,如果说基辛格访华是“破冰之旅”,打破了从1949年到1971年20多年来中美互不交往的状态;那么尼克松访华相当于“打开了一扇窗”,让中美之间可以相互瞭望;而最终,是卡特总统“把门推开了”。


卡特也将美中外交关系正常化视为他“在白宫期间完成的最有长远意义的重要成果。”


他在《美国之音》的一次访问中说,“自1979年以来太平洋没有发生任何战争,部分原因是我们与中国的良好关系”。


政治代价


与中国建交也令卡特总统遭受了沉重的政坛压力,并因此付出了代价。


时任亚利桑那州的联邦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Barry Goldwater,又译:贝利·高华德)等人以违宪的罪名将卡特告上联邦法院,声称总统不能绕过国会中断与中华民国的外交关系。


实际上,虽然尊重国会是基本传统,但美国总统的确有这样的权利。


国会以高票通过了《台湾关系法》,继续承诺并承担保护台湾。这一举动重挫了卡特的执政能力。


在1980年的总统选举中,卡特仅获得了6个州的选票,他的对手里根(Ronald Reagan,雷根、列根)赢得了44个州。


导致卡特惨败的还有1979年伊朗革命引发的人质危机。当时美国驻伊朗大使馆被占领,数十位名美国外交官和平民被当作人质扣留。营救过程并不顺利,许多人认为,是卡特没有能力处理这类事件。


另外,卡特在任期间正值美国社会遭遇严重的通货膨胀。他没能控制飞速上涨的物价,令选民进一步质疑其执政能力。


美国历史学家、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历史和新闻媒体研究教授戴维·格林伯格(David Greenberg)撰文指出,“卡特有许多令人钦佩的政治观点和直觉,但如果评价他的总统任期,可能会垫底,或者最多被评为一般。”


“公平地说,他是在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治理美国。他在国家士气低迷时意识到出现了‘信任危机’,人们因为这一点而记住他,但他也无法解决那场危机。”


意义日久弥新


卡特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意义正随着时间流逝而历久弥新。


在外交方面,他促成了以色列和埃及之间历史性的“戴维营和平协议”。这一协议是防止中东战争的关键,也为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对话铺平了道路。


他还签署了《巴拿马运河条约》,结束了美国近一个世纪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将运河归还给巴拿马,被视为美国对拉丁美洲政策一大益处。


在美国国内,卡特在环境问题上态度强硬,被视为一位“环保总统”。他推动了在保护土地等方面的重要立法,并且成立了能源部——在此之前,美国总统通过一些委员会或国会对能源政策施加影响,而没有集中的行政管理机构。


他认可国家需要可再生能源,于是通过在白宫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来强调太阳能的好处。在一次全国讲话时,卡特穿着一件羊绒衫,说白宫的暖气降了几度,以此督促每个美国人效仿,这样可以节省很多能源。


卡特重视多元化,他在任职总统期间任命了许多少数族裔和女性担任重要的行政和司法职位,包括40多名女性担任法官。鲁斯·巴德·金斯伯格(Joan Ruth Bader Ginsburg)就是他任命的,后来成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历史上第二位女性大法官。


离开白宫后,卡特和妻子在亚特兰大创建了卡特中心,致力于推动人权、监督全球选举,以及消除贫困。他持续揭露贫富差距的现象,以及虐待女性和女童事件——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严重的侵犯人权的行为。


这些工作以及此前的戴维营协议获得了诺贝尔委员会的认可。2002年,该委员会授予卡特诺贝尔和平奖。颁奖词中写道,他“数十年来为寻求和平解决国际冲突、推进民主和人权,以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努力”。


卸任后持续“中国情结”


与其他美国总统不同的是,卡特在卸任总统后依旧与中国保持密切往来。


他多次以前总统的身份多次访问中国。据卡特中心的刘亚伟回忆,在1981年到2014年期间,卡特至少十几次到访,尤其是在1997年以后卡特中心在中国的项目有所增加。


“没有哪一位美国领导人在离开岗位后,还跟中国有这么盘根错节的关系。按照卡特自己的话说,他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目击人”,刘亚伟说。


转眼数十年,现在的美国政坛几乎全盘否定了前几届总统对中国的接触政策。这不免令这位当年成就建交的总统感到遗憾。


刘亚伟教授说自己总共接到过两次卡特总统的电话,第二次是在2021年新冠疫情期间。当时已经97岁的卡特说,申请到美国读书的中国学生拿不到签证了,问他能不能找到拜登政府内部的人解决问题。


刘亚伟告诉他,“我们找什么拜登政府内部的人,你是民主党的老前辈了,要找拜登,直接给他写信就好了。”


后来卡特中心起草了一封信,当天就收到了卡特的修改和批复,次日便通过被拜登提名为国务卿的布林肯转交给拜登。


“我在卡特(中心)20年,从来没有见过哪一次卡特总统的信能在一天完成”,刘亚伟说。尽管年事以高,但他“时时时刻都在关注着由他亲自启动的中美关系。”


谢选骏指出:人説卡特“与华建交”,我看他是“與共魔舞”;人説“卡特中國情結”,我看“卡特共產鷄米”。


(四)


《吉米·卡特: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澎湃思想市场  2024-12-30)報道:


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于2025年12月29日结束了一生。作为美国总统,卡特的执政生涯步履蹒跚、惨淡收场;作为社会活动家,卡特在卸任后转而成为美国政坛的圣徒,成为连接自由与保守两端的温和派桥梁。纵观其从事社会公职的一生,卡特可谓因信称义、因失败而涅槃、因谦卑仁爱而获取政治声望,这在美国总统史上并不算多见。


2004年,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民主党全国大会上。


自里根保守主义革命以来,美国政党极化日益严重。从里根、金·里奇、茶党到特朗普的崛起,过往四十余年,共和党的政治光谱出现了显著右移。民主党在后卡特时代亦步亦趋,努力把持中间偏左的政党路向,但在与共和党漫长的政治缠斗中也开始变得激进而聒噪。可以讲,卡特是从属于旧时代的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是真诚地信仰神性与人权、自由与平等的国务家,其任内提出的很多突破性的政党纲领被永远封印在20世纪70年代,此后半个世纪的美国政治叙事再也未曾提及。卡特离场以后,民主党温和派开始奉行一种工具主义的中庸之道,克林顿和拜登在政治立场上亦不失温和,但自始至终缺乏源自精神深处的政治信仰与知性真诚,这与卡特身上所体现出的独有的温和气质是无法比称的。


某种程度上,理解卡特总统的温和与理解美国政治的温和大抵是同一个命题,他们在同一时间渐入高潮,又在同一时间彻底覆亡。时间回到1979年,这一年,卡特面临其执政生涯最为艰难的政治抉择,美国也在先后历经了戈德华特保守主义与麦戈文自由主义的湮灭后,陷入了左右两难的方向抉择。这一年,美国社会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11.3%,油价由15美元/桶逐步向40美元/桶迈进,全美各地加油站排起长队、航班频繁停飞,战后美国本土首次出现物资配给问题,一些地区的州县政府出现严重管理失调,加之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朗人质危机带来的外部恐惧,卡特政府开始感觉到愈来愈大的执政压力,美国上下弥漫着沉重的沮丧与不安全感。


卡特的温和在于,面对内外部压力,他没有本能地选择推卸和转嫁矛盾,而是着手从美国社会本体寻找根源,从美国国民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上寻找根源。在卡特看来,这场危机与任何政策立法或者行政措施无关,是战后美国政治经济矛盾集聚衍生的必然结果,问题表面是美国社会的物资匮乏,深层实质则是美国国民的精神衰退。卡特认为,自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以来,美国惯于先验性地将自身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将高质量的社会生活视为与生俱来的正当权利,整个国家正走在一条不可持续的道路上。“美国梦”的破碎令人不适,但却是早晚都会出现的历史必然,美国国民正在面对的不是一次两次的能源危机、地缘危机,而是更深层次的价值观危机,只有通过降低物质期望、自我精神救赎,才能重新回到一种更为古典、更为传统的美国自由社会。


1979年7月15日,总统大选前一年,卡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发表其执政生涯最为重要的一次演讲,他呼吁民众坦诚、直率面对国家当下出现的问题,摒弃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降低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和期望,以实现国家和个体的真正自由。以下这段论述在美国总统演讲中或许永远不会再次出现——“我们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节点,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今晚我已经警告过的道路,这条道路始终存在一种错误的自由观念,以为自己比他人掌握更多的权利,这会引致自私和分裂,这是通往失败的必由之路。此刻,我们过往的所有传统、我们遗产的所有教训、我们未来的所有承诺都在指向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能够恢复我们的价值观,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我们自身带来真正的自由”。


卡特所推崇的自由,在根本上是一种个体的自由、保守的自由,或曰,共和党人的自由。与主流民主党人不同,卡特是坚定的政府怀疑论者,在其执政后的首份国情咨文中,卡特曾经明确指出,“政府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不能设定我们的目标、不能定义我们的愿景。政府无法消除贫困、无法刺激经济、无法降低通胀、无法拯救我们的城市、无法治愈文盲或者提供能源。政府不能强制要求国民善良”。卡特办公桌的一角始终放着从杜鲁门图书馆借来的标语——“责任到此止步”。面对日益严峻的政治困局,卡特背弃了民主党的核心党铭,背弃了左派赖以维系的大政府主义,将自身的温和派立场完整地展现在美国国民面前。他所呼吁的自给自足、欲望节制与牺牲主义,一方面令人回想起民主党的古典信条,比如重建时代的民主党农业选民就坚定地认为只有依靠自然之赐,才能够保持自身的道德完善——“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的人最接近上帝”。另一方面,过于关注个体生活质量与社会道德状况已经十分危险地亲近于戈德华特保守主义,这位共和党精神教父在十余年前接受总统候选人提名时曾经讲过与卡特大抵相同的话——“那些通过获取物质成功以寻求生活意义的人们,实际上正在走向绝望”。卡特的温和立场使其无意中沦为戈德华特的拥趸,这令他在民主党阵营饱受批评,戈德华特在1964年为共和党带来了选举政治史上的最惨一役,卡特在1980年同样没能避免败北。


回头再看,卡特在其总统生涯最后时刻的表态过于天真,他试图将美国彼时所面临的危机推向某种道德层面的宣教,试图唤醒美国国民的救赎意识与牺牲精神。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在冷战急剧升温、社会疾速分裂之际,试图限制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领导作用似乎是荒谬的,试图将一切过错归咎于美国国民本身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卡特呼吁民众减少非必要出行、降低空调温度、在家多穿毛衣,呼吁开发美国本土油气资源、减少对中东能源国的依赖;而他的挑战者罗纳德·里根在1980年选战期间则针锋相对地指出,“美国是自由社会的领袖”“美国国民不需要牺牲任何东西”“一个能够将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决不应该降低空调温度”,里根疾呼要与苏联进行星球大战、要战胜极权主义的蚂蚁堆,里根为恐惧中的美国国民带来了保守主义、民族主义与例外主义,为共和党带来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政治中兴,直至今天的特朗普共和党人仍然深深受益。卡特曾经坦言,让罗纳德·里根成为总统,是其任内最大的失败。卡特的离场宣告了美国温和派的彻底覆亡,民主党自此走上了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美国政治则走上了另外一条迥然不同的道路。


当地时间1977年1月20日,美国华盛顿特区,吉米·卡特宣誓就任美国第39任总统。


总统历史学家道格拉斯·布林克利曾经对卡特作出评价,认为“卡特从来就不适合华盛顿,他的领导风格本质上是宗教性的,他更像是一名传教士而绝非政治家”。卡特是自1848年扎卡里·泰勒以来第一位来自老南方腹地的总统,他的总统候选人资格很大程度上源自民主党初选制度改革,他在决定参选时仅有2%的国内知名度,这决定了其不偏不倚、左右逢源的温和派立场。从一开始,卡特就不喜欢华盛顿,他对国会持鄙夷态度,经常称那些抵触他的国会议员为“少年犯”,指责他们需要道德救赎。在1976年的总统竞选中,卡特经常在其演讲稿中宣讲爱与德性、祈求“温柔”与“治愈”,他喜欢将美国人民称为兄弟姊妹,并在演讲结尾时以特有的福音派教徒口吻呼吁建设一个充满爱与同情心的政府。卡特最喜爱的神学家是莱茵霍尔德·尼布尔,他经常援引尼布尔对政治作出的定义——在一个罪恶的世界中建立正义的可悲艺术。卡特的政治信条很大程度上受此影响,高度认同个体历经劫难后习得信仰的艰辛过程,他坚信做一个好人是每一名公民的道德责任,而后他们将获得平安与喜乐,他们所在的国家必将迎来繁荣。


然而,残酷的现实击碎了卡特总统的精神信仰。由于缺乏必要的政治妥协,卡特任内的税收改革、医疗改革和社会福利改革全部失败。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唱衰传统能源、提倡新能源的总统,任内签署了第一笔绿色能源激励,制定了第一项燃油经济性标准,向世界发出了第一份全球气候变暖警示,他推动全美国家公园规模扩大了一倍,将太阳能电池板置于白宫屋顶,里根执政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拆除。卡特任内最伟大的成就是人权外交,他亲自斡旋埃及与以色列之间的戴维营和平协定,将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交还给巴拿马人,并成功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卡特自豪于自己任内从未投下任何一颗炸弹、从未损失任何一名美国士兵,这很可能是美国总统最后一次敢于做出这样的声明。在卡特的卸任典礼上,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在敬酒时满怀感慨地讲到,“我们说的是实话,我们遵守了法律,我们维护了和平”。


然而上述绝大部分成就,并无法得到左右两派的认同,自由派始终将卡特视为保守分子,而共和党人觉得卡特归根结底还是个民主党人。在历经了四年动荡之后,卡特沮丧地发现自己和历史上绝大部分总统一样,被迫以一种不大体面的方式黯然离场。根据盖洛普数据,卡特卸任时仅获得34%的总统支持率,这一数字与伊拉克战争破产后的小布什相同,唯一比其更令人唾弃的总统是尼克松和杜鲁门。此后很长时间,卡特于1979年7月15日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所作的这场演讲被视为民主党软弱和失败的象征,卡特败选以后,不仅本人行事低调,就连党内的总统和国会候选人也刻意同其保持距离,甚至明确拒绝他的支持。里根执政以后,美国开始大踏步地向历史终结迈进,无论民主党人还是共和党人,没有任何人敢于再次言及节制、牺牲与自我救赎。老布什在冷战胜利之际坚定地对气候变化论者表示,美国不会在能源问题上再次作出妥协,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没有商量余地的。小布什在9·11发生几天后同美国国民讲话,规劝他们大大方方去商场为家人们购物,不要轻易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奥巴马在首任总统就职典礼上自信地讲到“现在我们的精神更加强大,我们不会被击垮;你们无法比我们活得更加长久,我们会打败你们”“我们不会为自己的生活方式道歉,也不会动摇捍卫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最终,美国在特朗普任内简单粗暴地喊出了“MAGA”“美国第一”。卡特由是成为战后美国总统史上唯一一位不知所谓、不可理喻的小丑,如果没有意外,这个小丑注定会被抛弃在历史的故纸堆里。


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漫长余生里,卡特顽强地改写了个人的政治叙事史。离开白宫以后,卡特开始转型成为一名来自民间的自由国务卿,积极参与敏感地带的外交斡旋,他在老布什政府完成了埃塞俄比亚和苏丹的和平使命,在克林顿首个任期取得了三次重大胜利,成功说服朝鲜冻结核计划,说服波斯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停火,说服海地政变领袖拉乌尔·塞德拉斯主动下台,为狼狈不堪的克林顿政府避免了一次潜在的猪湾危机;2002年5月,他成为自菲德尔·卡斯特罗执政以来访问古巴的最高级别政府官员,他在当年猛烈抨击小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并收获了其人生最为重要的一个注脚——诺贝尔和平奖。卸任后的第二年,卡特组织筹办了卡特中心,半个世纪以来,累计开发了数十个项目用以解决地区冲突、监督各国选举、促进人权民主,显著改善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生活质量,几乎以一己之力根治了彼时困扰全球的麦地那龙线虫病。卡特一生著作颇丰,累计写下了31本个人专著,主要是一些宗教沉思、时政评论和个人随笔,甚至还包括一本散文诗集;2018年,卡特在93岁高龄完成了人生最后一部著述——《信仰:所有人的旅程》。


纵贯卡特98年的漫长人生,其间仅有12年在担任政府公职,4年任佐治亚州议员、4年任佐治亚州州长、4年任美国总统。如果不熟悉卡特的性格特质,单单从履历上看,或许会觉得卡特是一名精明到近乎鸡贼的政客。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作为一个南方人、一个福音派教徒、一个华盛顿局外人,一个自华盛顿以来首位声明自己决不说谎的政治家,一个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卡特为其短平快的政治生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幸运的是,他有足足半个世纪的时间对自己的执政绩效作出修正,按照一种对晚年卡特流行的赞誉,直到离开白宫,他的政治生活才刚刚开启。


在最后的时刻里,美国左右两派撰写了大量的专栏评论,礼貌性地致以缅怀的同时,最后一次尝试对卡特的历史地位作出修正。卡特宣布接受临终关怀后不久,《纽约时报》发表重磅报道,称伊朗人质危机期间,前共和党大佬、德州州长康纳利曾经秘密遣派门徒私会伊朗,要求把人质扣留到总统大选之后,暗指共和党通过肮脏交易毁掉了卡特1980年的连任竞选。很多年以来,类似的抨击和指责不时出现,民主党修正主义者喜欢强调卡特同样是具有鹰派属性的,比如里根时代美军之所以能够大幅扩张,根本上是因为卡特政府时期启动了军队重建;比如卡特提出的人权外交,为保守主义时代美国的全球扩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托。反对修正主义的观点同样存在,共和党保守派始终认为卡特政府犯下了大量非受迫性失误,对于1970年代末美国权势的收缩及其连带产生的一系列地缘政治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不是里根力挽狂澜,美国何以赢得冷战、又何以成为今天的样子。


对卡特而言,在完成了对美国政府漫长一生的公职服务以后,这些争论似乎已经变得不甚重要。卡特所需要的,不过只是持续工作这件事本身而已,至于是在白宫以内还是白宫以外,是温和的还是软弱的,是偏左的还是偏右的,似乎已经变得不甚重要。在历经了特朗普、新冠疫情、俄乌冲突、通货膨胀、金融动荡以后,很多人开始逐渐意识到,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吉米·卡特,很多人相信他是一位离任之后比在任之时做得更好的前总统,这就足够了。蒙代尔副总统曾经作出极为熨帖的评价,“美国人民终于看到了现在所发生的一切,人们会说,嘿,这真是个好人”。《每日秀》前主持人乔恩·斯图尔特近年也讲到,“吉米·卡特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有思想的人之一,他是我们当中最好的”。


当地时间2024年12月29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上空的美国国旗降到半旗,以悼念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逝世。


现在,这名我们当中最好的公民已经离去。尽管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但宛如一个时代正在离去一样,多少还是会令人感到难过。当卡特还是名孩子的时候,他的梦想是加入海军,体检报告显示他的体重不够,并且还有平足的问题,这一度使他很发愁;为了增加体重,卡特开始拼命吃香蕉,为了使平足成为弓形,他每个星期要把双脚踩在可口可乐瓶子上滚动好几个小时。在成为州参议员之后,卡特曾经发誓要在历次投票之前阅读每一份提案,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每届立法会议要提出大约2500个提案;为了信守诺言,卡特甚至专门进修了快速阅读课,并因此成为一些领域的学科专家。卡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极其笃定地通过周密的计划和艰苦的工作去完成,某种程度上,这解释了其精彩、完满、永不懈怠的政治人生。在佐治亚州,卡特的同事们经常称之为南佐治亚的海龟,这种海龟在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障碍物绝不会绕开,而是不断向前顶,直至把障碍物顶开为止。现在,这只海龟终于顶开了最后一块石头,向着大海深处游去。


谢选骏指出:人説“吉米·卡特: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我看馬匪混淆視綫,把卡特説成是溫和派,這是在招募更大的第五縱隊頭目嗎?


这样的一个人,一旦确定了目标,就会极其笃定地通过周密的计划和艰苦的工作去完成,某种程度上,这解释了其精彩、完满、永不懈怠的政治人生。在佐治亚州,卡特的同事们经常称之为南佐治亚的海龟,这种海龟在移动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任何障碍物绝不会绕开,而是不断向前顶,直至把障碍物顶开为止。现在,这只海龟终于顶开了最后一块石头,向着大海深处游去。


谢选骏指出:人説“吉米·卡特:美国最后的温和派总统”——我看馬匪混淆視綫,把卡特説成是溫和派,這是在招募更大的第五縱隊頭目,充當一個鷄迷總統或是一粒鷄米嗎?否則爲何群賢畢至,如喪考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员工不如AI好使

《谷歌面临20年来最大压力:员工抗议公司独宠AI部门》(腾讯科技 2024-12-28)報道: 谷歌在2024年4月份公布了一份强劲业绩,有效缓解了外界对其在AI领域可能落后的忧虑。这份财报推动Alphabet的股价大幅上涨,不仅刷新了自2015年以来的新高,还使得该公司市值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