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3年11月3日星期五

谢选骏:纽约吞下了克拉苏的黄金

《纽约会不会变帐篷城市? 市长、市民都想知道》(记者张心/纽约 2023-10-31)报道:


纽约市政府在罗德尔岛搭盖大型帐篷,可收容2000名无证移民,但也显现纽约市已经很难再找到足以收容无证客的适合地点和住所。


从来都不反对移民的纽约市,最近将过去几个月「张开双臂」,拥抱无证客的态度,转为拒绝与劝阻。看着不断涌进,每日飙升的无证客人数,逐渐攀升至16万名且毫无停歇趋势,纽约市长亚当斯(Eric Adams)坐立不安,不断向总统拜登、纽约州长霍楚(Kathy Hochul)、以及他眼里的「共和党小人」德州州长艾伯特(Greg Abbott)喊话,央求不要再向纽约输送无证客,使纽约承受「欲加之罪」。


「纽约满了。」亚当斯说,「纽约被摧毁了。」


张开双臂 全美唯一


根据「卡拉汉诉卡瑞案」(Callahan v. Carey)而制定的「庇护权」法令(Right to Shelter),纽约市是全美唯一一座有法律义务,为所有游民提供住所的城市。这使得在「无证移民潮」开始时,纽约市府便推出「张开双臂」(Open Arms)计划,在住房、教育、食物等各方面为无证客提出援助。


自2022年4月起涌入纽约的无证客,得到市府在纽新航港局(Port Authority)的接待,进而登记送入游民所,获得吃住照应。2022年9月,纽约市教育局还为1500名无证移民家庭儿童开绿灯,以人均2万5334元、总拨款1910万元经费送他们入读市公校,并招募大批西班牙语教师、辅导员作师资,提供书包、学习用品、地铁卡、公车时间表等学校数据,希望他们尽快融入当地社区。


从此全市各地开始承担无证客的衣食住行开销,曼哈顿华埠也成了不少无证客儿童上学首选之地;位于巴士打街(Baxter St.)143号的130公立学校(P.S. 130 Hernando De Soto School),为无证客提供衣物、学习用品、婴儿用品、生活用具,并在华人策画协会(简称「华策会」)协助下,为无证儿童开放课后活动。


华策会首席策略官陈天子(Brian Chen)说,由于政府资源稀缺,包括华策会在内的多个非营利组织都在为无证移民提供帮助。


来自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的穆斯林无证移民,在罗德尔岛的安置中心外草地上向麦加朝拜。


去年底起,华策会就协助推动「承诺纽约」(Promise NYC)计划,负责无证客儿童照护补贴发放;今年5月,又为成年无证客提供为期六周的英语辅导,方便他们在餐馆等行业找工作;今年9月,在联邦开放委内瑞拉难民工作许可后,华策会也协助申请。


纽约市府对无证客的慷慨及奉上「白吃的午餐」,吸引更多无证客蜂拥而至。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护局(CBP)数据显示,仅在本财政年度,每月就平均有9091名无证客选择定居纽约市,这一趋势在今年5月达到顶峰,当月共有1万5145名在纽约市安家落户。


平均花费 每人4万


纽约市已感到不堪重负,但这一切才刚刚开始。上周市府提供给市议会的报告说,自去年春天以来,市政府已为无证客开设了213个紧急庇护所,包括能容纳2000人的罗德尔岛的庇护所。而纽约安置无证客费用,每人每天已增至400元。


在罗德尔岛大帐篷里的庇护客,虽可栖身,但从外看进去,仍是满床状况。


雪城大学报告分析指出,「如果这一情况不加以遏制,按照市府目前接收无证客的平均速度,纽约市纳税人将为每名无证客平均花费4万元」。


市府数据也显示,未来三年纽约必须为无证客花费120亿元,每月支出3亿元,比芝加哥市去年总共花费的2亿5600万元还要多。


「为了使市民了解财政状况究竟有多糟糕,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在无证客危机上,纽约市花的钱比波士顿整年的财政预算还多。」市议会少数党领袖博莱利(Joe Borelli)说,「这意味着,我们可以为波士顿的每所公校、消防局、警局填平预算的坑」。


由于庇护所爆满,纽约市府已准备发给无证客帐篷,让他们在公园扎营。市长亚当斯说,无证客露宿街头,已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在哪一天的问题。


纽约市会不会变成帐篷城市?市长亚当斯在问,市议会在问,市民也要求答案。


谢选骏指出:贪婪的纽约,吸收非法移民是为了获得廉价奴工,以为这是海外飞来的金子,殊不知吞下的却是克拉苏的黄金——


《罗马三巨头:凯撒被刺成蜂窝,克拉苏头颅制成黄金,庞培身首异处》(2020-07-09 搜狐原创)报道:


在两千年的历史上,当秦帝国正在横扫东方的时候,在西方也出现了一个强大兴盛的文明,那就是罗马,罗马先后经历了共和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在巅峰时期,罗马人更是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内海。而人们也将罗马共和国到帝国期间,最为强大的三个军阀:庞培、凯撒和克拉苏称之为罗马三巨头。


可以说,正是他们的东征西讨,为将来罗马帝国的广袤疆域,发挥了重要的功勋,这三个人更是成为了古代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存在,然而他们的结局,竟然无一得到善终。


在罗马共和国末期,为了反对元老院愈来愈大的权力,克拉苏和庞培以及凯撒进行军事合作,形成三巨头同盟政治,克拉苏控制的军队最多,拥有财富最多,并且亲自镇压了斯巴达克斯的起义,比起另外两个人,他却没有建立太多功勋,因此声望不足。


这也导致嫉妒和不服气的克拉苏,最终在公元前53年发动了对安息帝国的战争。以叙利亚行省为基地出师,然而克拉斯在军中过于残暴,再加上他错误的预计了敌人和自己的势力,在卡莱地区进行的一场战役中,因为罗马大军深入安息境内,而笨重的重步兵被对方灵巧的骑兵所牵制。最终导致安息以不足二万的兵力大破罗马四万大军。罗马军团的鹰旗被夺,克拉苏被杀,他的头颅被敌人当做战利品割了下来,并且浇筑上融化的金水做成黄金。这一仗也被视为是罗马人最大的耻辱。


在克拉苏死后,凯撒的势力愈来愈强,而庞培转而与凯撒决裂,和元老院进行合作,并阻止凯撒继续担任高卢总督,到了公元前49年,元老院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宣布凯撒为公敌,庞培率领军队和凯撒进行决战,然而他并非凯撒对手,先后遭遇两次大败,狼狈的逃亡埃及,然而他并不知道,埃及的托勒密十三世法老,早和凯撒达成了某一种协定,在行船中,托勒密的侍从挥剑刺向庞培,结束他的性命,其首级也被当做礼物献给了凯撒。


三巨头的最后一位凯撒,比起其他两人名气和成就要更大,他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帝国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元老院也就如同虚设,这让暗中反对凯撒的人愈发不满,公元前44年,为了拯救卡莱会战中被俘虏的9000名罗马士兵,凯撒宣布将远征帕提亚,而背后的元老院议员趁机设计了一份阴谋。


在公元前44年3月15日,一群元老叫凯撒到元老院去读一份陈情书,陈情书是元老写来要求凯撒把权力交回议会的。


虽然凯撒肯定不会同意这个要求,但是出于责任,他还是要当众宣读,然而当他来到罗马剧院的东门廊时候,埋伏在一旁的卡斯卡和其他反对凯撒的元老们,已经准备好了尖刀,一起向凯撒刺去,没过多久凯撒就被刺成了蜂窝,因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见,倒霉的卡斯卡在和凯撒纠缠的时候,也被误伤刺死。当时有60多人参与了这一场谋杀。


随着凯撒的去世,三巨头的时代宣告结束,罗马陷入了短暂的内乱,一直都公元28年,凯撒的养子屋大维重新统一了国家,为罗马帝国带来了长达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谢选骏指出:可惜克拉苏看不见罗马的未来了,因为他吃下了太多的黄金。


《无证客涌入 曼哈顿中城酒店成庇护所》(记者张心/纽约 2023-10-31)报道:


纽约市曼哈顿灯红酒绿、寸土寸金的中城,隐藏着一座历史逾百年却已褪去铅华的酒店。这里曾经是共和党籍的杜威(Thomas Edmund Dewey)1948年竞选总统爆冷落败后,向民主党籍的杜鲁门(Harry S. Truman)认输之地,如今已不见往日的熙攘繁华。


这家酒店成了无证客在纽约落脚的第一站,有国民兵把守。每日成百上千的无证客在此获得安置,他们多来自南美洲,为躲过暴力、摆脱贫困,跋山涉水来到美国,希望找到一片栖身之地。


由于人数众多,原本容纳难民的游民所早已不堪重负,政府征用了四星级的罗斯福酒店(Roosevelt Hotel),以及曼哈顿许多类似拥有完备设施的寓所接待无证客,以不负「移民自由城市」美誉和对「庇护权」法令(Right to Shelter)的遵守。


曼哈顿罗斯福酒店外,华策会工作人员通过翻译,协助无证移民。(记者许振辉/摄影)

黄金地段?见贫富两重天

仿佛与周围世界是两个次元,这处无证客新家的四周,是出入摩天大厦的富商巨贾。北部的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投资银行总部,南面的范德堡一号大楼(SUMMIT One Vanderbilt),东厢的大中央车站(Grand Central Terminal)……一切似乎都在提醒着无证客们说,他们是多么「格格不入」,但也好似在暗示纽约已不再如昨。


回溯历史,无证客从来不是纽约市的问题,不曾想如今在地理上和人心中,他们都居于纽约市的「C位」,令主政者焦头烂额,撬动着城市未来的发展轨迹。这座远离美墨边境的繁华之都,根本来不及思考就在一夕之间被迫接纳如此多无证移民;一河之隔的自由女神像,也早已成为旅游景点,被当地人忘却了她原本在移民心中的尊崇地位。


庇护之城成了丢包之城


然而,为了逃离苦难而置生死于不顾的的无证客们不曾忘记。2022年4月,大批难民越过美墨边境进入德州,该州共和党籍州长艾伯特(Greg Abbott)像卸包袱似地,下令以大巴士将他们送往全美各地,以缓解德州压力,并向拜登政府表达不满。纽约市作为「庇护城市」,理所当然成了矛盾转嫁的重心,一车车满载无证移民的大巴,浩浩浩荡荡驶进曼哈顿中城纽新航港局(Port Authority),市长亚当斯表示,总人数已经累计超过16万人。


汉璧酒店 首批收留200人


 「我们感受到急速飙升的人口对市府工作的挑战,所以华策会以及许多非营利组织也收到政府的『求援』信号,需要一同参与应对无证客危机。」华策会首席策略官陈不赖(Brian Chen)说,位于华埠格兰街231号的「汉璧酒店」,今年2月开始收容无证移民,首批来了200人,主要以带孩子的家庭为主,「据我们了解,其实去年11月、12月就已有无证客进入华埠社区」。


投奔纽约市的无证客,委内瑞拉人在去年占首位。根据联合国统计,截至今年2月,已有超过700万难民离开总人口2900万的委内瑞拉,使得委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人口外流国。


陈不赖发现,也有华人面孔的无证客出现在难民队伍中,但无法确定他们是从亚洲国家直接「润」到中南美洲,还是原本就是旅居那里的民众。「我们注意到无证客中有华人,他们的需求和别的无证客并无两样,主要是希望获得住所、食物、教育、身份还有工作许可」。


人满为患 市府软性驱逐


如今,涌入纽约的无证客主力为非洲国家难民,他们睡在罗斯福酒店外,等待市府提供住所和食粮。但他们错过了纽约市府「张开双臂」的黄金时期,得到的答复是「庇护所已满,不能保证有空间」。


为了遏止无证客涌入的趋势,让他们不再视「白吃的午餐」为理所当然,市府尝试实施「软性驱逐令」,要求单身无证客每30天、有家庭的每60天就得重新申请庇护所床位。此举似乎收到效果,在市府的最新统计中,仅有20%的无证客重新申请入住庇护所,大多数无证移民已经找到其他住所,或接受了市府协助他们前往纽约市以外地区安家的计划。


来自毛里塔尼亚(Mauritania)无证移民相聚。左边三位已经来纽约三个月,目前住在曼哈顿,正在找工作。右一住在罗德尔岛的安置中心,特地拿了三瓶矿泉水,让三位「同乡」洗涤双脚!


现在纽约市的盛夏早已过去,阴冷的细雨和萧索的秋风扑面而来,汽车站和地铁站内席地而睡的游民已开始转换安身之处,不少同样无家可归的无证客,却还徬徨在曼哈顿陌生的街道和拥挤的人流中,等待他们的,是一个不确定的明天。


谢选骏指出:贪婪的纽约吞下了克拉苏的黄金,比克拉苏更加不幸的是,这次纽约吞下的,是一批假的黄金条——他她们不会干活,只会干掉纽约的活路。


2023年11月2日星期四

谢选骏:犹太人抛弃了犹太教——以色列离开了“复国”路线,变成彻底的“殖民”


《“一切都发生在暗中”:以色列对加沙地面入侵隐秘开始》(PATRICK KINGSLEY, RONEN BERGMAN 2023年11月1日)报道:


上周五晚,在犹太人的安息日刚开始不久,以色列地面部队大规模进入了加沙地带,以军对这次行动如此之保密,以至于外界在几个小时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预料已久的入侵开始后的三天里,以军一直在采取同样不明确的、更逐渐的地面行动,而不是人们最初预期的那样。虽然以军一直继续对加沙发动空袭,摧毁地面建筑、导致大批加沙人死亡,但大部分地面部队似乎没有向位于加沙北部的哈马斯据点加沙城挺进,而是停在了城市外围的农村。

由于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要求它放缓对于哈马斯在以色列领土杀死1400多人的回应,以色列甚至避免将地面行动描述为入侵。但加沙的死亡人数仍在继续上升,据哈马斯官员称,到目前为止已有逾80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亡。

伦敦国王学院的战争专家安德烈亚斯·克里格表示,“一切都发生在暗中。”他还说,“只有一个很小的班子真正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甚至在以色列内部也是这样。”


分析人士表示,这种战略模糊性有三重目的。

首先,这让哈马斯难以确定以色列的下一步行动。而且,至少在目前,这让以色列士兵能继续围困加沙城,哈马斯在那里挖掘了地下隧道和防御工事网。围困但不入城,让以色列避免——或者至少推迟了——在加沙城内进行血腥巷战。


这种模糊也可能为以色列赢得一些时间。

它不仅可能有助于推迟来自内部和外部批评者的审查,也给了以色列评估哈马斯的盟友有什么打算的机会,例如曾在最近几天与以色列交火的黎巴嫩民兵组织真主党。以色列官员担心真主党民兵可能正在考虑发动更猛烈的袭击。

“现代战争不只是用坦克和飞机,”曾任以色列军事情报局局长的阿莫斯·亚德林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现代战争是网络战、心理战、信息战。”

诡秘气氛是上周五下午晚些时候开始的,据美国高级官员说,以色列屏蔽了加沙的互联网和电信网络,让加沙人无法分享他们正在看到的情况。

不久后,以色列空军用大量导弹轰炸加沙城,目的是将哈马斯武装分子驱赶到他们的地下隧道网里去。


后来,在下午6点刚过不久,一支由坦克、装甲车、推土机、步兵,以及作战工程兵组成的庞大方阵进入加沙北部,没人看到他们的行动,也没人报道。另一支纵队进入了加沙中部,从南边向加沙城逼近。

由于通讯中断,哈马斯很难全面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或准备应对措施,克里格说。巴勒斯坦平民也突然陷入了恐惧和不确定之中,他们不能相互联系,无法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在以色列国内,官员们已在努力转移人们对入侵的注意力。

据一名医疗机构高级官员说,医疗队上周五上午收到通知,让他们进行几个小时的训练,为接收释放出来的人质做准备,哈马斯在10月7日劫持了数百名人质。对有些人来说,这助长了以色列即将在释放人质的秘密谈判中取得重大突破,而不是在为入侵做最后一刻安排的印象。

行动开始后,以军发言人不再接听电话。信息被全部封锁。

三小时后,以军含糊地宣布正在“扩大地面活动”。军方发言人确认部队已进入加沙时,已经过去了六个小时。

周六,军方仍避免把进入加沙描述为入侵,只是指出部队继续留在那里。直到当天晚上,内塔尼亚胡总理才正式宣布战争进入“第二阶段”,那是在地面行动开始24小时后。


即使在那之后,以军仍对行动保密。以军在周一只发布了有限的信息,给人以行动在控制之下且强度不高的印象。

内塔尼亚胡在对记者发表讲话时断然拒绝了停火呼吁,称其为“呼吁以色列向哈马斯投降,向恐怖主义投降”。当被问及加沙的死亡人数时,内塔尼亚胡说“一个平民都不用死”,他指责哈马斯“阻止平民离开冲突地区”。


以军发布的未经证实的视频似乎显示,以色列坦克在加沙北部的海滩上缓慢行驶。视频还显示以色列的推土机正在改变地形,可能是为了让坦克容易通过,或是在摧毁隧道基础设施。但视频中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交火,对战斗的报道也只限于简短且含糊的陈述。

国际社会谴责以色列空袭造成巴勒斯坦平民伤亡后,以色列只提针对哈马斯武装分子的行动。

“部队消灭了数十名躲在建筑物和隧道中的恐怖分子,”以军在一份声明中写道。

哈马斯也试图将这种模糊转化为优势。其武装派系承认与以色列部队发生了冲突,但也只用了笼统的语言。“圣战者组织突袭了向拜特拉希亚西北推进的敌军,”哈马斯在周一下午发布的声明中称。

到周一晚时,以色列士兵似乎已包围了加沙城,控制了从北边和南边进入该城的通道,但仍避免派主力部队进入城市。

克里格把以军的行动描述为“某种钳制动作,将其割断,确保没人离开”。


这种做法是否有效尚不清楚:真正的考验将在以军进入加沙城时到来。

“我们还没有进入巷战阶段,那会变得非常非常混乱,”克里格说。


卫星图像显示,一组以色列坦克已接近距离加沙城东北约六公里的拜特哈农市。其他图像还显示更多的以色列装甲车聚集在加沙城以北约三公里的地方。一段周日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经过《纽约时报》证实的视频显示,两名以色列士兵在附近的一家海滨酒店上方升起了以色列国旗。

南边可以看到坦克部署在连接加沙城和加沙南部的一条主要高速公路附近。

以色列军事专家正在将这次入侵描述为分阶段的、渐进的行动。

“这不是闪电战,也不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看到的那种战争,”亚德林说。“这是非常缓慢的行动,是确保我们消灭所有恐怖分子、清空所有隧道、保护我们的部队的行动。快速行动在这个地方不是好主意。”


但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入侵已意味着对平民生命的更多威胁。

周一发布、经过时报核实的一段视频显示,一辆在加沙南部高速公路上的以色列坦克正在向一辆车开火,拍摄该视频的记者描述后者为民用汽车。这名记者叫优素福·萨伊菲,他说,他看到那辆民用汽车朝着坦克的方向开去,他试图警告汽车的司机,但没有成功。

“我对那个高速驾驶斯柯达汽车的人大喊,想警告他,”赛伊菲在视频采访中说。“他不相信那里有坦克。”


谢选骏指出:人说“上周五晚,在犹太人的安息日刚开始不久,以色列地面部队大规模进入了加沙地带,以军对这次行动如此之保密,以至于外界在几个小时后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看犹太人抛弃了犹太教!因为他们竟然在“神圣的安息日”发动战争!这完全背弃了犹太教的教规。这说明,以色列已经离开了“复国”的路线,变成彻底的“殖民”了!


谢选骏:废垃国只能安息了 理科强犹如受气包


《中国人哀悼李克强,也哀悼一个希望尚存的时代》(袁莉 2023年10月28日)报道:


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他承诺中国将继续向世界开放的视频。他们分享他站在没过脚踝的泥泞中探望洪水灾民的照片。他们甚至提到他担任总理第一年时的经济增长目标:7.5%。

周五,68岁的李克强去世,引起了网民的自发哀悼。李克强担任总理长达十年,是中国的“二把手”,直至今年3月。

在许多中国人当中,李克强的去世激起了对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的怀念:那是一个经济前景更好、对私营企业更开明的时代。这样的反应显得极为刺目,表明了中国国内对习近平领导的不满。去年,这位强硬派领导人在设法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两届任期限制后,史无前例地获得了第三个任期。

社交媒体上一条又一条的发言中,人们更多赞扬的是李克强的主张和言论,而不是他在习近平领导下做出的政绩。在李克强任总理期间,推动经济政策制定的人是习近平。


李克强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权力最小的总理。他的逝世所引发的悲痛反映了公众对一个已被抛弃的改革与增长时代的失落情绪,以及生活在毛泽东以来作风最专制的领导人习近平治下的中国,人们所感受到的深切无力。

在多家社交媒体网站上广泛流传的一篇文章称,许多中国人在李克强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


被分享最多的内容是李克强承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继续敞开的短视频:“黄河长江不会倒流。”在中国的审查机器开动后,部分视频随后被删除或无法转发。

在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许多对他的突然离世表示震惊的帖子都遭到审查。称他为“人民的好总理”和“伟人”的评论也不能幸免。被允许发表的评论基本都是“安息吧”。

对许多中国人来说,李克强的去世让他们得以释放压抑已久的沮丧、愤怒和焦虑,这样的情绪源于他们认为习近平对经济处理不当。习近平打击私营部门,破坏了中国部分最成功企业的发展。他疏远了中国一些最大的贸易伙伴,并和俄罗斯等国家走得更近,同时还用忠于他的人换下了具有改革意识的领导人。习近平将政府重心更多转向意识形态而非经济。


对这些中国人来说,拥有法律和经济学学位的李克强代表了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带领国家走出贫困的务实派技术官僚。他们复述了李克强2013年上任总理后,在首场新闻发布会上的开场白。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李克强这样说。

人们在感慨他的死讯时表示,他们不敢相信当时国家的经济增长目标是7.5%。2022年,中国未能实现5.5%的经济增长目标;今年的目标没那么高,但许多专家也认为不太可能达成。


人们还列出了李克强最著名的发言:“有权不可任性”和“触动利益比触及灵魂还难”。

李克强一向大力倡导创业和创新,许多企业主和投资人都晒出了李克强在参观他们企业时留下的合影。他们怀念政府鼓励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的情景,称那是创业的黄金时代。“他就这样突然离开了我们,”一位丁姓互联网商人写道。“顺道带走的还有那黄金十年。”


他们贴出了他在2020年1月新冠病毒肆虐武汉之时访问这座城市的照片。直到近两个月后最初的疫情已得到遏制,习近平才姗姗来迟。他们贴出了李克强探望洪水和地震灾民的照片。习近平远离受灾现场的作风众所皆知。

他们还转发了李克强与其他政府领导人亲切交谈的一系列照片,这与习近平同下属一起亮相时颐指气使的肢体语言形成鲜明对比。

有人感谢李克强的坦诚,他曾在2020年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中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还有6亿人的月收入不到1000元。这番表态被认为戳穿了对习近平关于全面脱贫的宣言。

“没有完美的人,没有完美的政治家,”一位名叫严晓云(音)的前记者写道。“但人们不应忘记他捅破真相的勇气。”

公众在周五的反应是自去年11月的“白纸运动”以来最为激烈的情绪宣泄,当时许多城市里数以千计的中国人走上街头,抗议政府严厉的“清零”政策,还有更多的人加入了网络抗议。


高层领导人的去世一直都是中国政坛的敏感事件。有记者和评论人士猜测,李克强的去世,是否会像1989年失势的前中共领导人胡耀邦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后那样,引发抗议活动。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不会,因为习近平对互联网的管控非常严格。人们推测李克强的葬礼应该不会像胡耀邦那样高调。

与公众的悲痛相反,中国官方媒体起初淡化了李克强的死讯。各大新闻网站只把不到百字的公告放在了第三或第四大新闻的位置,排在习近平会见加州州长加文·纽森,或习近平推出指导民政工作的新书之后。


这样的低调处理引发了网民热议,因为它反应了他们眼中习近平对李克强一贯的羞辱和蔑视,哪怕在他去世后也是如此。

“活得郁闷,死得憋屈,”一位中国记者告诉我。“我们不都这样吗?”


谢选骏指出:废垃国只能安息了,何况一个前总理的死去?


《远离猪队友!研究发现:职场和蠢人共事易得心脏病!》(ZAKER  2023-10-27)报道: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职场经验。


朋霍费尔认为:愚蠢比邪恶更危险,更是善的敌人。因为人类可以通过对抗邪恶,通过使用武力来揭露和预防邪恶。但面对愚蠢,我们毫无办法。对抗和武力在这里都无济于事。


特别是在生活和工作当中每个人总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和考验。只要在职场上工作一天,各类困难和焦头烂额的事情就一刻也不会少。


其实,每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但比起工作上的困难,往往猪队友的同事才是让人最无力的。就像人们经常说的网络用语,不怕神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我记得小学课文讲过一个寓言,一辆大车被一只天鹅、一只大虾、一条鱼分别往不同的方向拉,这辆大车是无法前进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工作中,不同方向使力,大车怎么会前进呢?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有时也很大,很多疾病也在这种长年累月中爆发,然而大家并不知道跟蠢同事一起工作,累积的精神压力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爆发。


香港《东方日报》曾经在2003年的一则报道中提出“与蠢人共事易爆发心脏病”,该报道指出,根据瑞典林德伯格大学医疗中心所做出的研究,结果显示出“蠢人”原来跟香烟、咖啡因或油腻食物一样对健康有害,而且跟笨同事一起工作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心脏病发。而心脏病发的主因是因为拥有巨大的压力,在职场中,猪队友是主要精神压力来源,每一天跟笨的人一起共事,就已经是“破坏性最大的压力模式之一”了。


而研究人员也分析出“大多数人处理蠢事的技巧都很差”,普通人可以少抽点烟、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心脏病发作。但在面对“蠢人”时,很容易把不满放在心底,最终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大爆发”,严重者就是直接气得心脏病发作。就算有“佛心”同事会帮忙工作上遇到的蠢同事,但这也是无形的增加自己的压力,成为潜在心脏病的易发族群。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心脏病的诱发因素之一就是精神压力大,所以这篇报道讲的并非没有道理。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比起工作来说,生命还是更加重要,虽然这篇报道是二十年前的,但是说的话并非没有道理,也能引起很多职场人士的共鸣,在此我提醒大家,已经入秋啦,冬天都快到了,天气预报说寒流来了要大范围的降温,我最近把保暖裤都穿上了,大家平时还是注意保暖,身体重要。


工作固然重要,家人和身体也很重要啊,为了大家自身安全,还是修身养性,即便在工作中遇到比较蠢笨的同事,我们也要心平气和,千万别跟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网民嚎叫:


bazc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6:53:11

哈哈哈! 现在很少能看到这种风格的文章,不但切中时弊,也很幽默,基于科学,还有点政治不正确。

因为从纯科学的角度,蠢也是一种残疾,是脑部的残疾。从伦理和道德角度,我们也不能歧视蠢人。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5:43:29

朋霍费尔认为:愚蠢比邪恶更危险,更是善的敌人。——不认识这位,但我早就说过,这个世界是被蠢人而不是坏人搞坏的。坏人有限可视,容易处理。蠢人无限,有时候不可视,导致的恶果不是直接的而是缓慢的不易觉察预测和提防的,而且即使引发了恶果,也够不上严厉惩罚,被祸害的人也只能咬碎牙咽肚里,自认倒霉,不得心脏病才怪。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5:36:30

米奇的厨房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4:19:02原来如此,怪不得李中堂得了心脏病仙逝了——按照你的逻辑,你们家先去世的多半都是被活着的人或者后去世的人气死的。不信你去排排序或者问一下还健在的人。

Leah_lee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5:33:49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是不在职场,也远离蠢人。比如在文学城写脑残弱智白痴文盲评论人。

北美小镇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4:51:05

哈哈哈,未来十大禁文之首。

米奇的厨房 发表评论于 2023-10-28 04:19:02

原来如此,怪不得李中堂得了心脏病仙逝了

十块糍饭糕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2:36:00

为了健康 远离阿三

东方明月-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2:25:31

职场和蠢人共事易得心脏病!如果这个蠢人还自以为是聪明人,你会被活活气死。如果这个自以为是的蠢货还是你的老板,连阎王爷也会被折腾死。

电脑低手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2:04:56

原来李总理是退休前落下的疾病。

不能再沉默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1:26:34

老实话说,被蠢人气出心脏病的,自己的智商也不高啊。。。

三本正经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1:12:10

㈤耄豿们很容易得心脏病吧,哈哈

匿名3333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1:11:05

还有一点作者没提,越蠢的人越喜欢指挥别人。正因为TA太蠢了,人家讲千万遍TA都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想想被蠢人成天干预的人生会是啥感觉,呕心沥血啊!

register0001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0:59:08

港人太损了

gladys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0:57:31

这比崇祯皇帝一书更加诛心。

蓝靛厂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0:55:33

太坏了

头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0:38:00

前总理的病因找到了。不过死因不详。

老李子 发表评论于 2023-10-27 20:34:29

哈哈,此文会被禁


谢选骏指出:在我看来,能被蠢人气死的人就比蠢人更蠢了——这个国、家、公司又不是你的,你着什么急?真的是“皇帝不急太监急”。而“理科强”呢?他本来就是一个受气包——只是,他要是早知如此,他还会如此吗?

谢选骏:李克强每下愈况


《李克强遗体在京火化 主政十年他给中国经济留下了什么?》(陈岩 BBC中文记者 2023-11-02)报道:


李克强10月26日于上海突发心脏病,27日凌晨逝世,27日当天他的遗体由专机从上海护送至北京。


他的突然离世,引发中国民间缅怀浪潮,从他工作过的河南,到家乡安徽,民众自发献花累积成山丘,与公众对上一位前总理李鹏离世的反响有天壤之别。


一位安徽籍企业家感慨,李克强很真诚、务实,而且对企业家很友善,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心里痛了一下子”。


回看李克强的两任总理任期,数据上无疑很辉煌——十年间,中国的GDP从53万亿增长到121万亿元,年均6.2%;他颇为重视的医保改革,覆盖人群也从5.4亿增加到13.6亿;“简政放权”的改革使政府行政审批事项缩减到三分之一。


也有分析提到他未尽的改革——从上任伊始就着力“去杠杆”,但在他离任时,中国实体经济债务杠杆率,比十年前不降反升;李克强着力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再用房地产税作为地方政府主要税源,地方政府依然未能摆脱土地财政,债务问题悬而未决。


然而,不同时代的总理,面临不同国情,承担不同任务。朱镕基九十年代上任后,实施分税制、汇率改革、加入世贸、取消福利分房、国企改革,动作之大,领域之广,如同筑陆基,铺铁轨,造车头,让中国的经济列车,有动力、有方向,开始隆隆前进。


温家宝的十年,则被称为中国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在“9·11”后把注意力投向中东,中国则沿着“朱时代”的改革轨道,快速行驶。


到了李克强上任之时,积弊开始涌现,抵消之前的改革红利,同时中国为了应对金融海啸,推出四万亿计划,副作用开始显现,被形容为“饮鸩止渴”。难题摆在眼前——如何为一辆正在高速行驶的列车,更换部件,甚至修理引擎,而不让它掉速?


更大的难题出现在李克强的第二个任期,中美贸易战、科技战、新冠疫情先后爆发,让这辆列车不得不降速,中国经济甚至不得不停下改革的脚步,不得以改变去杠杆的初衷,而适度增加杠杆。这种级别的考验,是前几届政府所未遇到的。


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回溯李克强的十年执政留下的遗产,尤其首位博士出身的中国总理,在经济领域究竟为这个国家留下了什么?


剪刀手:“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简政放权”几乎成为李克强第一个任期(2013-2017)最为标志性的政策——五年间,每年的第一次国务院常务会都是关于这个话题。


2015年的两会记者会上,李克强针对简政放权说,“不是剪指甲,是割腕,忍痛也得下刀。”


许多新词,也因为李克强的讲话,而进入公共舆论——比如,“负面清单”,明确企业不能做什么,其他则都可以做;比如“权力清单”,明确政府该做什么,其他没有授权的皆不能做;再比如,“责任清单”,规定政府对待市场的责任,在一些领域必须作为。


这种改革背后的逻辑是,中国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事都要管”,后来过渡到双轨制,即便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依然面临这种惯性,造成制度性交易成本过高。李克强甚至回忆过,改革开放前他在农村插队时,春荒时节妇女儿童要逃荒要饭,甚至还要去大队盖公章。


李克强进一步解释这项改革的意义,“简政放权有利于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也可以用它去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这种改革涉及面极为广泛,在他上任之初,仅国务院各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就达到1700多项,还有省市县级,多如牛毛的审批,让企业办什么事都要“跑断腿”——比如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核准、棉花加工资质认定等等。


李克强目标在第一个任期的五年,砍掉三分之一冗余事项,最终两年就提前完成。整个十年,砍掉了三分之二的审批事项。效果也立竿见影,在实施简政放权第一年,新注册企业就增加了30%左右。


一位曾经在景德镇经营工艺品公司的法国企业家向BBC中文表示,他当时去当地的政务大厅注册公司,每天都去,工作人员一看到他就说“老外来了”,然后就告诉他去哪个窗口办什么事情,不到两周,他就把公司办起来了。“对于一个中文不太好的外国人来说,这太不可思议了,后来我去日本经营餐厅和酒店,效率完全比不了。我也在想,这或许是中国经济发展快,日本经济停滞的原因吧。”


不仅如此,李克强还对政府部门的实际开销下了三剪刀:他要求当届,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这一表态在民间舆论颇受好评。


破壁者:“如果沿用老办法,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破壁者,作为一个文化语码,出现在中国近年最知名的科幻小说《三体》中,指破解人内心真实的想法。在李克强去世后,一篇旧文《破壁者李克强》被广为转发,用以纪念这位前总理。


事实上,李克强打破的并不是意识形态的壁垒,也不是政策的壁垒,而是观念的壁垒。


比如李克强在90年代主政河南之时,这个农业大省,连年丰收,却富不起来。他提出,“要想农民富裕就必须减少农民”。


此言一出,争议甚嚣尘上,这位彼时42岁的中国最年轻省长,也解释了背后逻辑——光靠种粮是不可能让这么多人口富裕起来,必须让种粮集约化、现代化,让更多农民变成工人,利用小麦大省的优势,发展粮食深加工,创造更高价值,才能让全省富起来。


之后即便李克强离任,河南也一直沿着这条道路发展,时至今日,河南制造了全中国一半的火腿肠,七成的速冻水饺,六成的速冻汤圆。


成为总理后,有两个行业在十年间快速崛起,快递和互联网。


民营快递企业发展之初被认为影响市容市貌,抢占邮政资源。李克强在多年后回忆,对于很多要求禁止快递的声音,他研究后还是决定不能一上来就“管死”,而应该“包容审慎”。


邮政一直以来是国有包办的领域,网购行业兴起后,中国的快递行业急速发展,在充分竞争下,效率几乎为世界之最,在如此庞大的国家,用极低的价格(往往在2美元以内),做到隔日送达。


另一个例子是微信,这个被马斯克称为超级应用软件的聊天工具,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标志之一。在2017年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也回忆称,几年前微信刚出现时,相关方面不赞成的声音很大,“我们还是顶住这种声音,决定先看一看再规范,如果仍沿用老办法去管,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微信了”。


李克强有法律和经济学的学术背景,其论文曾经获得中国经济学最高奖——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作为破壁者的李克强,还善于用数据刺破迷雾。


一份流出的美国外交档案中记录道,李克强主政辽宁时,曾向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克拉克·兰特(Clark T. Randt Jr.)说,GDP作为观察经济的指标不可靠,他习惯用耗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贷款发放量三个指标,来对经济体检。


2010年时《经济学人》认为这三个指标比GDP更可靠的评价指标,并将其命名为“克强指数”,花旗银行甚至将三个指标占比细化后,正式用作研究依据。


另一个例子是在2020年5月的记者会上,李克强称,“(中国)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


这个数字并不在统计报告之中,而且从总理的口中说出,颇具震撼力,对于蒸蒸日上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言,舆论在大国崛起的氛围中沉浸已久,再加上,彼时正值中国“脱贫攻坚”工程如火如荼地推进之时,李克强用这组数据,揭示出民生维艰的另一面。


李克强对于GDP不太看重,但对于就业极为重视。“保就业”成为他的常用语。


李克强在他十年的总理生涯中,多次谈过就业和增速的关系。


在2013年11月的一次讲话中,李克强表示,关注GDP,其实关注的是就业。过去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会拉动100万人就业,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发展后,目前GDP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拉动130万、甚至150万人就业。反复测算后认为要保证新增就业1000万人,需要7.2%的经济增长。


他当时说:“之所以要稳增长,说到底就是为了保就业。”这句话在随后十年在政府和经济界被反复引用。


十年过去了,中国当前保就业的压力更大,不过随着经济结构的优化,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拉动的新增就业也超过200万。


李克强与习近平搭档十年。


防风险: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


在今年3月李克强的最后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他还是不忘提自己非常在意的“防风险”。


他表示:“中共中央把年度主要预期目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把握,加强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预调和微调)、精准调控,既果断加大力度,又不搞‘大水漫灌’,透支未来。”


回到2014年,他做第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时,也说了类似的话——“对这种情况,我们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采取短期刺激措施,不扩大赤字,不超发货币”。


十年间,李克强每逢强调要刺激经济,必提“不搞大水漫灌”。这么讲,恰恰因为“大水漫灌、透支未来”发生过——


2008年次贷危机后,金融海啸的余波跨过太平洋冲上中国的海岸,当年11月中国进出口数据突然跳崖,出口增速从上月的19.2%下降到-2.2%,进口增速从上月的15.7%下降到-17.9%。


时任中国总理温家宝称,“这场金融危机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及“要千方百计防止金融危机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几天后,中国宣布“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推出一个四万亿元级的经济刺激计划,当时低迷的全球经济都为之一振。大量的钱注入经济,基建狂潮成为托底经济的主力。2008年底开始,中国发改委突然放松审批条件,密集批复同意了28个城市的地铁规划,投资超过1万亿元。事实上,“四万亿”中45%投向了公路、铁路、机场和城乡电网。


但很快,该刺激计划被视为“饮鸩止渴”,推高了债务风险,吹起了地产泡沫。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在事后称,“它不但没有降低杠杆,相反进一步杠杆化了”,而一旦有风吹草动,“局部的资金链断裂传导到金融市场的其他部分,引发系统性危机”。


温家宝时期的“大水漫灌”,“透支”了李克强时代的“未来”。


此后多年中国不得不承受“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带来的痛感。这也几乎定义了李克强十年间的主政思维——2013年6月,巴克莱资本公司提出“克强经济学”概念,其包含三个主要的构成部分,也被解读为“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一、政府不推出刺激政策,而是通过逐步缩减国家主导的投资行为;二、去杠杆化,以大幅削减债务,降低借贷与产出比;推行经济结构改革,以短痛换取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这三点几乎都与消化“四万亿”带来的副作用有关。


“李克强的时代任务不同,朱镕基是白纸上作画,建章立制,打造中国经济的整体框架。李克强的任务是要防止这辆列车脱轨,”一位旅居美国的中国智库人事表示。总体而言,李克强完成了时代任务,即便遇到中美对峙,新冠肺炎,这种世纪级挑战,中国经济虽然降速,但并没有崩溃。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为脱轨的风险并没有解除,依然存在。


在中国过去二十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下,总理在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壮志未酬:“党领导一切”的潜台词是“弱化总理角色”


中国的“党政体制”下,党中央更多负责顶层设计、意识形态、宣传、军事等;国务院总理要应对经济社会治理的细枝末节,尤其在中国过去二十多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下,总理在经济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


从法理上而言,中共建政后在1954年宪法,国家主席拥有实权,有权召开最高国务会议;到了1982年版宪法,国家主席成为虚职,行政权力完全移交到国务院,实施总理负责制。


朱镕基时代,这一体制运行的尤为明显,在经济改革的方方面面,从国企改革到到房地产改革再到加入世贸组织,都打上了鲜明的"总理"烙印。


不过习近平上台之后,改革事项不再由总理主导,而是成立了诸多横跨多部门的“领导小组”,更多原来政府主导的议题由中共中央的名义来具体安排;而强调“党领导一切”的潜台词是“弱化总理角色”。


邓小平时代提出“党政分开”,到了2017年“两会”时,王岐山特地纠正为“党政分工”。


但即便如此,中国总理的重要程度依然强于一些国家的虚衔总理,比如法国总理、俄罗斯总理。


知名学者傅高义生前一次接受BBC中文访问时称,当年朱镕基能够大刀阔斧地改革,与江泽民对他的信任分不开,他们配合得很好,朱镕基自主权很大,但其实这是特例,中国历任总理更多还是CEO,扮演执行者的角色。


上述智库人士评价,李克强做了很多实际的改革,他很好地履行了他的任务,至于很多人批评他没有更多革命性的建树,我认为这是不公允的,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下,那也不是他的任务和责任。


李克强去世突然,我们并未找到他对于执政生涯的自我评价。最接近的表述有两次:


一次在去年两会的记者会上,李克强称,“本届政府以来,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矛盾和困难叠加。说到最大的挑战,那还是新冠疫情及其给经济带来的严重冲击。我们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行不避险,尽了最大努力。”


另一次是今年李克强卸任之际,与国务院办公厅全体人员告别时,他表示,“现在在北方,尚属冬季,但今天阳光明媚,如沐春光,人们常说,人在干,天在看,看来是苍天有眼啊,我们国办同志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扎扎实实,作出了特殊的奉献,应该给你们奖赏。”


谢选骏指出:看看李克强的最后十年,似乎越往下走,越接近他的本色,所以称之为“每下愈况”。


《“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 》(知行学思 | 2020-05-26)报道:

   

“每下愈况”与“每况愈下”这两个成语经常引起混淆。


“每下愈况”指越是从低微的事物去推求,越能看出事物的真实情况;而“每况愈下”指的是情况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不像话。


“每下愈况”出自《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


《 庄子》里有则小故事:东郭子问庄子“道”在哪里?庄子说,道是无所不在的。大至天地,小至瓦甓和屎尿。庄子解释说:“就像司正、司获向市场管理员询问猪验肥的方法,市场管理员说屠夫用脚踩猪来估量猪的肥瘦,往猪的下腿踩,就明白猪的肥瘦了。猪的下腿肥了,猪的全身还能不肥吗?你不要限定道在何处,没有脱离物外的道。大道原本就是无处不在的,使用再恢弘的言辞来说明它,也是一样的。”庄子的理论说明,大道无处不在,万事万物都蕴含着“道 ”的规则,并无高低贵贱之别,往往在细节处就能看出眉目来。


“每况愈下”则是现代人对于“每下愈况”的误用。朱自清 《“海阔天空 ”与“古今中外 ”》文中有:“南归以后,新戏固然和北京是‘一丘之貉’,旧戏也就每况愈下,毫无足观。 ”


谢选骏指出:至于李克强的一生,到底是每况愈下还是每下愈况呢?见仁见智。

谢选骏:国民党是文革的先行者

《民国<子见南子>案及其余波后事》(2021/7/16日 魏敬群)报道: 

 

1929年夏天,山东曲阜发生了一桩轰动全国的“《子见南子》”(以下简称“子案”)。那年的6月8日,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进步学生,在本校礼堂首次演出了林语堂编写的独幕历史剧《子见南子》。林语堂根据《论语》中的一段话编写的这部话剧,有反封建意图,但锋芒并不锐利。二师学生会在排练过程中几经修改,使之成为一出战斗性很强的反封建讽刺喜剧。

 

《子见南子》引起轰动

 

大幕拉开,孔子登场,玄衣黄裳,粉面朱唇,确乎道貌岸然。他带领子路来到卫国,准备走卫灵公宠姬南子的“后门”,谋求一官半职。南子美艳无比,放荡不羁,一亮相便媚态百出。两人相见,孔子向前深施一礼,随后疾行追赶,南子猛一转身,“胸腹嘴脸两相接触”,引得观众哄然大笑。后来,南子赐孔子白璧一方。孔子受宠若惊,竟拜倒在“寡小君”南子石榴裙下,直磕响头。台下又是一阵哄笑。接着,南子手执月琴,率领众歌姬围着孔子边歌边舞,孔子神魂颠倒,念念有词:“我现在才真正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我过去讲的那套仁义道德全是放狗屁啊!”这时,台下掌声四起,欢声雷动。在哄闹声中,坐在前排观剧的“圣裔”们一个个灰头土脸,悻悻退出礼堂。

 

这时,国民政府司法院副院长张继陪同日本前首相犬养毅来曲阜拜谒孔庙。在孔府招待的酒筵上,谈及二师演剧事,张继甚为激愤,主张孔府上控教育部。6月18日,犬养毅和张继以演讲为名,带宪兵闯入二师,对师生进行恫吓。师生们群起反击,跺脚、吹口哨、喊口号,在一片“打倒狗养毅”“打倒张继”的怒吼声中,两人狼狈收场。

 

本来,《子见南子》只在校内演了一场,有此事相激,学生们便在孔府东学对面的街上搭了座戏台,每天演出数场,曲阜城内万人争观。孔府又策划由孔教会长孔繁璞、孔氏族长孔传堉、孔庙首领执事官孔继伦为首,笼络了几个青皮讼棍,冒用“孔氏六十户族人”名义,具呈越级控告二师校长宋还吾至南京教育部,罪名是“侮辱宗祖孔子”、“反对日宾”。后来,又通过孔祥熙转呈蒋介石,蒋立命教育部“严办”。7月11日,蒋介石由孔祥熙陪同赴青岛,路过济南,又召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到火车站,当面训斥,命其对二师“严究”。

 

二师学生会毫不退缩,据理力争,先是向山东省教育厅呈复辩驳书,接着又通电全国,表示对“腐恶势力绝不低首降服”。全国各大报刊也竞相出社评,发消息,左右互袒,形成旗帜鲜明的两大壁垒。最终,山东省教育厅将曲阜二师校长宋还吾“调厅”,实际就是撤职,两任学生会会长王宗佩(纫秋)、刘子衡(位均)被开除学籍,了结了此案。

 

为一出戏打官司气死孔家三个人

 

孔府在具呈控告宋还吾的同时,又到县政府状告二师师生。开庭时,出现了滑稽一幕。原告上来的是孔繁璞、孔传堉、孔继伦等几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被告却是孔宪鹏、孔守庭等六七个十岁上下、稚气未脱的小孩子。原来,他们是二师附小的学生,被附小主任王祝晨安排来应付官司的。上得堂来,一问三不知,当法官问到两个稍大些的孩子时,他俩却与孔繁璞等辩论了起来。

 

孔繁璞等气呼呼地质问:“你们演剧侮辱圣人,该当何罪?”小学生反诘:“编剧本的没罪,为什么演剧的就有罪呢?”孔等又吼道:“你们祭孔时为什么不穿祭天服?”小学生反问:“国家叫我们穿中山服,你们叫我们穿祭天服,我们是服从国家,还是服从你们?”几个老朽张口结舌,无言以对。法官也哭笑不得,斥责他们:“你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头子,告一些几岁的孩子,不怕人笑话?”输了官司又丢丑,孔繁璞当场气得不能动弹,未终庭就被人用躺椅抬了下去。一年后,他在奎文阁讲经,提到这段官司时,羞愤交加,痰涌心窍,一口气没上来,竟活活气死。孔传堉也因此气恼而死。还有那个孔府主事的孔陶氏,也是由于“子案”的刺激再加上别的原因,突然瘫痪不起,直至去世。

 

强项校长宋还吾馈赠鲁迅牛舌干

 

宋还吾是山东成武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是“五四”运动的闯将,山东文学革命和教育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1926年,南下广州、武汉参加大革命,加入国民党。后随北伐军回到山东,被省立六中和北京大学的双料同学,时任山东省教育厅厅长的何思源,任命为曲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到任时,有人警告他:孔府根粗腰硬,很不好惹。宋还吾淡淡回答:“没关系。”他自称是鲁迅的学生,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新文化,反对旧礼教。

 

在新建的学生会准备排演《子见南子》时,他立刻表示支持,还漫不经心地随手翻看了一下剧本,算是审查通过。此剧公演时,宋还吾刻意赴济回避。尽管如此,孔府还是将矛头直接指向身为校长的他。在呈状中指责其“赋性乖僻,学术不纯,因有奥援,滥长该校”,要求教育部“查明严办”。此时,他扮演了一个斗士的角色,先是以个人名义发表了《答辩书》,逐条反驳孔府的指控;继而在天津《大公报》发社评《近日曲阜之辱孔问题》攻击二师师生时,立即撰写《为“辱孔”问题答〈大公报〉记者》一文,迎头反击。

 

在斗争白热化时,宋还吾曾向鲁迅求援。学生会将“子案”的有关文字整理后,寄上海北新书店,转交鲁迅。鲁迅一直在关注着“子案”的事态发展,对二师学生深为同情,他将全案过程中11篇公私文字,加上结语在《雨丝》发表。结语中说:在教育部下达训令,查明宋还吾“尚无侮辱孔子情事,自应免予置议”的时候,“而宋校长偏还强项,提出种种问题”,无奈只得“撤差”完事。虽然,此案的结果依然是“强宗大姓的完全胜利”,但对于宋还吾的不妥协态度,鲁迅似不无欣赏之意。

 

宋还吾“调厅”后,先后出任《山东教育月刊》总编、青岛胶济铁路中学校长、济南省立高中校长等。1930年3月,宋还吾去上海办事,特地给鲁迅带了一点小礼物,托身为作家的旧友韩侍桁转交鲁迅。同年3月4日《鲁迅日记》所记:“下午侍桁赠青岛牛舌干两枚”,就是指此事。牛舌干是一种咸鱼。宋还吾选择这一礼物,显然是取其象征,有感谢鲁迅为他鼓舌呐喊之意。抗战爆发后,宋还吾与孙东生、杨鹏飞(三人时称山东教育界“成武三杰”)代表山东省教育厅带领山东中等学校师生南下流亡,曾任国立湖北中学校长,1938年病故于郧阳,年仅44岁。

 

刘子衡青岛求学蔡元培书赠对联

 

宋还吾撤职后,二师师生群情激愤,涌上街头示威游行,并公推刘子衡、王宗佩为代表,赴济挽留,到省教育厅作说理斗争。王宗佩原是学生会会长,因“子案”受反动势力夹攻,呕血成疾,不能支持,遂改任学术部部长。而刘子衡原是学术部部长,在风疾雨骤时挺身而出担任学生会会长,成为这场斗争的领袖。挽留未果,二人返回,却被学校新任校长张敦讷开除。刘子衡、王宗佩离校后流落济南,度过一段痛苦的生活。后来,他们考入国立青岛大学补习班。蔡元培是该校筹委会主任,听说刘、王是因“子案”被开除的学生,便找他们谈话,询问二师反封建斗争及遭迫害的经过,甚赞赏二人的作为。蔡元培也是“子案”的涉事人,与曲阜二师师生属同一壁垒。

 

“子案”发生后,国民党中执委兼监察院院长蔡元培、教育部部长蒋梦麟均站在学生一边,认为学生排演新剧,未有侮辱孔子情事,孔府不应小题大做。蔡、蒋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之邀,7月初到青岛商量应付“子案”的办法。蔡为其北大弟子何思源撑腰说:“反动势力很难消灭,处处都能遇到,你应该下决心坚持抵抗,绝不让步!”王宗佩入青岛大学不久即病故。刘子衡与蔡元培的关系日益密切,他因学业优异,见解独到,深受蔡先生的赏识。后来,他与蔡建立了通讯联系。蔡去上海后,曾书写两联相赠,一曰:“万顷波涛鸥境界;九秋风露鹤精神。”一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之大丈夫;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则可以治天下。”刘子衡后来果如所望,不仅成为一名“析证诸子,衡量百家”的著名学者,还被人尊为救世济民的布衣大师。

 

孔子与南子扮演者之后事

 

在孔府的呈状中,有“学生扮作孔子,丑末角色,女教员扮作南子,冶艳出神”的字句。在《子见南子》一剧中,孔子的扮演者仇森林是曲阜二师学生会宣传部长。《子见南子》演出后,他和陈箴泗等演员同学遭到造谣中伤、人身侮辱,甚至晚上被掷黑石头。1930年毕业后他返回原籍泰安任教,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曾被捕入狱,坚贞不屈。1937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共产党。解放后在曲阜师范、济宁一中、山东教师进修学院等处担任领导职务。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劳动改造。文化大革命中又备受摧残,含冤逝世。

 

南子的扮演者陈箴泗是济南人,性格爽朗,思想进步。女学生(并非孔府呈状所说的女教员)登台演新戏,这在当时的曲阜是一大奇事,为假道学所不容。她由此招致封建反动势力忌恨,备受凌辱。辽宁一名叫张振九的人竟来函辱骂陈箴泗,词语不堪入目。原二师反动的学生自治会头目、国民党曲阜县党部委员铉鑫昌亦对陈箴泗无理纠缠。她被迫退学赴济,入省立一中就读。后改名陈鸿,赴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其间,加入共产党,在北平粪便工人中从事地下工作。曾两次被捕系狱,1935年牺牲于南京雨花台。次年9月,其母亲和弟弟、妹妹前往探监,遭门卫呵斥:“已经死了!你们还敢来找她?!”


谢选骏指出:上文力图说明国民党包庇孔府,但我看国民党其实是共产党文革的先行者。毕竟, 反孔运动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发生的,而后才在共产党统治时期有所扩大。

2023年11月1日星期三

谢选骏:债务海啸能够摧毁美国

《美国债务海啸开始了》(2023-10-30 FX168财经)报道:


美国债务总额突破33万亿美元的关键水平后,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增加了约6000亿美元,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美媒指出,美国债务海啸已经开始,本季和下季将借入1.5万亿美元债务。美债发行总量和美联储加息之间的缺口差距,已扩大到惊人的7万亿美元,重演美国明斯基时刻已不可避免。


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报道称,在前一季报告美国财政部最新的可流通债券发行预测时,该媒体就曾指出一些令人震惊的事情,引发了未来90天内美国国债的历史性抛售。他们写道:“美国债务海啸已经开始,因为美国准备出售1万亿美元债券。随着预算赤字爆炸,第二季债务创历史第二高,而第三季的债务销售预测也达到令人瞠目结舌的8520亿美元。”


自那以后,情况变得越来越糟,美国债务总额在突破33万亿美元的关键水平后,在短短一个月内迅速增加了约6000亿美元。这就把市场带到了当前情况,在最新的季度财政部适销借款预估报告中,预测2024年1-3月的债务发行量为8160亿美元,这将使其成为有记录以来的第三高。


报告内容提到,假设12月底现金余额为7500亿美元,财政部预计在2023年10-12月这一季借入7760亿美元的私人持有净可流通债务。借款预估比2023年7月宣布的低760亿美元,这主要是由于收入增加的预测在一定程度上被支出增加所抵消。


假设3月底现金余额为7500亿美元,财政部预计在2024年1-3月季度借入8160亿美元的私人持有净可流通债务。本季和下一季的新增债务合计达1.5万亿美元。


尽管美国财政部预计截至12月31日其现金余额将保持在7500亿美元,但截至10月26日,现金余额约为8350亿美元,高于7月31日发布本季度初步融资预测时的约5020亿美元。


换句话说,在第三季借入1万亿美元之后,美国准备在2023年第四季和2024年第一季再借入1.5万亿美元,总计2.5万亿美元,而这仅适用于该历年的9个月。这意味着在整整12个月的时间里,美国市场债务需求将约为3万亿美元,不包括不可流通的借款,这个数字也越来越惊人。


然而,最重要的是,由于美国债务在当前12个月内将增加约3万亿美元,这比最新的2万亿美元年度预算赤字高出约50%。换句话说,美国的赤字不会很快缩小,同时美国现在每季度定期发行至少7000亿美元的新债,美国仅利息支出就达到1万亿美元的倒计时正在滴答作响,而且变得更响亮。


高盛交易员雅各布·戈登(Jacob Gordon)上周写道:“2024年美国政府债券净发行量(的激增越来越吸引投资者的目光,特别是在美国,预计将同比增长60%,净供应量从7270亿美元增至1.166万亿美元。”


2024年的债务猛攻将是市场至少自2010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供应量,问题是,市场是否给予了足够的让步,使这些债券变得对投资者有吸引力投资者,特别是那些市场认为将成为下一个边际买家的投资者?


由于美联储目前正在进行量化调整,其资产负债表已从9万亿美元的高点缩减了1万亿美元,并且预计将至少在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内继续缩减,特别是,高盛认为边际需求最大的4个类别是主动型基金经理、被动型基金经理、养老金和家庭。这部分投资者目前约占所有权的20%,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他们的杠杆率远低于过去制度下的先前买家,使他们对价格更加敏感。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师David Kostin上周末提出的问题:“明年谁会购买17,840万亿美元新发行的国债?”


现在,根据高盛的戈登说法,问题不在于谁会购买债务,此时实际上只有一种选择,而在于什么水平的收益率足以吸引家庭到期储蓄或出售其他资产,购买美国国债?


ZeroHedge评论称:“高得多,也可能不是,因为虽然人们可以假装至少在理论上美国家庭可以填补债务发行总量与美联储加息之间的差距,但如下图所示,缺口已扩大到惊人的7万亿美元。”


与此同时,任何为了使“债务购买对家庭更具吸引力”而增加的利率,都意味着债务利息也将呈指数级上升,直到它成为最大的政府支出类别,从而引发不可避免的美国明斯基时刻。


网民嚎叫:


g2j2 2023年10月30日 22:28

况且日本的债务,外债只有12%,中国人的债务占GDP只有50%多。

g2j2 2023年10月30日 22:27

这是可以摆烂的吗?美元作为主要的贸易和储备货币,世界商品的结算货币,自身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信誉相当重要。你们是要美元变成日元和人民币吗?

那时烟花乱 2023年10月30日 21:28

日本,中国的债务也是一直在增加,有问题吗?退一万步,和它们一样都卖给央行不就行了。

ROLEX78 2023年10月30日 20:52

一个恒大就3万亿,你没大呼小叫呢 ?


谢选骏指出:“美国明斯基时刻”可以摧毁美国吗?


网文《明斯基时刻》报道:


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是指美国经济学家海曼·明斯基(Hyman Minsky)所描述的时刻,即资产价格崩溃的时刻。明斯基观点主要是经济长时期稳定可能导致债务增加、杠杆比率上升,进而从内部滋生爆发金融危机和陷入漫长去杠杆化周期的风险。

经济好的时候,投资者倾向于承担更多风险,随着经济向好的时间不断推移,投资者承受的风险水平越大,直到超过收支不平衡点而崩溃。这种投机资产促使放贷人尽快回收借出去的款项。“就像引导到资产价值崩溃时刻”。

假说内容

明斯基时刻表示的是市场繁荣与衰退之间的转折点。明斯基的观点简单明了:好日子的时候,投资者敢于冒险;好日子的时间越长,投资者冒险越多,直到过度冒险。一步一步地,投资者会到达一个临界点上,其资产所产生的现金不再足以偿付他们用来获得资产所举的债务。投机性资产的损失促使放贷者收回其贷款。“从而导致资产价值的崩溃。”

形成过程

以现金流作为依据,海曼·明斯基将市场上的金融行为主体分为三类,其中风险最大的主体是高杠杆的银行和高赤字的政府部门。海曼·明斯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追逐利润的本性和金融资本家天生的短期行为导致了资本主义金融业的不稳定,它是无法根除的,只要存在商业周期,金融业的内在不稳定就必然演化为金融危机,并进一步将整体经济拉向大危机的深渊。在商业周期的上升阶段,内在危机会被经济增长所掩盖,但是一旦经济步入停滞甚至下降周期,矛盾便会迅速激化,高风险的金融主体就会以变卖资产来偿还债务,也就是后来的学者所总结的明斯基时刻。

明斯基时刻被划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投资者们负担少量负债,偿还其资本与利息支出均无问题,这一阶段称为对冲性融资。第二阶段,他们扩展其金融规模,以致只能负担利息支出,这一阶段称为投机性融资。第三阶段,即庞氏骗局,他们的债务水平要求不断上涨的价格水平才能安然度日,可以称为庞氏融资。

假说论证

始于2007年的金融危机和“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被广泛地解释为一场明斯基式的危机,随之而至的金融体系崩溃和深度的经济衰退也被认为是对明斯基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确认。

新自由主义增长模式开创了一个工资停滞和收入不平等扩大的时代。代替工资增长对需求支持的是债务和资产价格提高。这种安排是不可持续的;但是在金融创新、管制放松、管制逃脱以及不断增长的金融风险嗜好的共同作用下,这一体制得以在一个超出人们预计的时期内避免了经济停滞趋势。泡沫和债务限额的难以预料让这一体制的批评者对其终止的预判失准。这些延缓机制与明斯基金融不稳定假说的论证是一致的。

理论局限

明斯基的分析仅仅集中在“排他性的金融市场”,并没有很好地解释经济和金融之间的关系。虽然他在对金融危机周期性性质的描述上超过了他人,但这种描述与长期经济趋势的关系毕竟并不清晰。尽管明斯基清楚地意识到,金融的反复无常日益成为现实,但他却没有考察金融的长期增长问题,实际的经验研究在他的著作中很少,因此,他未能发展可称为经济“金融化”的理论,即经济重心从生产向金融的转移。他也没有考察经济停滞问题,即居于体系中心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的缓慢增长,而马格多夫和斯威齐正是把经济停滞作为经济重心从生产转向金融的原因。1987年股市崩盘后,明斯基确实提到过,“资本主义再次发生了变化”,演进到一个非常容易发生金融危机的“货币管理资本主义”的新阶段。然而,这一论断从未扩展为一个连贯的分析。

研究长期发展趋势的金融化理论的匮乏,连同明斯基反复主张的,类似20世纪30年代那样的债务型通货紧缩不会再次发生(借助于大政府和中央银行最终贷款人功能)的观点一起,成为试图将他的模型应用于这几年金融大崩溃和大萧条的各种努力的主要绊脚石。同时,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涉及的几乎完全是短期的周期性现象,只是一个“明斯基时刻”,而不是作为一种发展趋势。这个事实使他的分析更易被主流理论家们所接受——他们最关心的是证明经济会在政府的轻推下迅速反弹。

作者简介

海曼·明斯基(Hyman P.Minsky,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是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芝加哥的经济学家,曾在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担任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试图对金融危机的特征提供一种理解和解释。他有时候被形容为激进的凯恩斯主义者,而他的研究也受宠于华尔街。

作为当代研究金融危机的权威。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是金融领域的经典理论之一,并被人们不断讨论和完善。他所坚持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认为,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金融危机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危害难以避免。他是第一位提出不确定性、风险及金融市场如何影响经济的经济学家。他在华盛顿大学执教25年,是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的杰出学者。

教育背景

1941年,明斯基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理学(数学专业)学士,随后在哈佛大学获得公共行政硕士学位(1947年),并师从约瑟夫·熊彼特和华西里·列昂惕夫。明斯基1954年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金融理论

明斯基所提出的理论将在典型的经济周期中金融市场的脆弱性与投机性投资泡沫内生于金融市场。明斯基指出在经济景气时期,当公司的现金流增加并超过偿还债务所须时,就会产生投机的陶醉感(speculative euphoria),于是,此后不久,当债务超过了债务人收入所能偿还的金额时,金融危机就随之产生了。作为此类投机性借贷泡沫的结果,银行和贷方会收紧信用,甚至针对那些能够负担借款的公司,随之,经济就紧缩。

对这种金融体系从稳定到危机的缓慢运动的揭示使得明斯基为人所熟知,而“明斯基时刻”(Minsky Moment)这一词,也专指明斯基学术贡献中的这一方面。

明斯基的信用体系模型,他称之为金融不安定假说(Financial Instability Hypothesis,简称为FIH),引入了许多由密尔,马歇尔,维克塞尔以及费舍尔所重复过的思想。“我们经济的基本特征”,明斯基在1974年写道,“就是金融体系在稳固和脆弱之间摇摆,这一摇摆过程是产生经济周期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谢选骏指出:看来,明基斯时刻只不过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它可以摧毁公司和城市,但似乎还不足以摧毁美国。


《美议员:非法移民危机将引发金融海啸 摧毁纽约》(2023-09-28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


当地时间27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警告,抵达纽约市的非法移民激增,将摧毁这座城市并引发金融危机。


格雷厄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纽约市将经历金融海啸,非法移民危机将摧毁纽约市。”他还称,支持得克萨斯州州长阿博特将非法移民送往庇护城市的决定,并以此向民主党政府施压,要求其采取行动应对边境问题。


迄今为止,得州已将5万名非法移民送至所谓“庇护城市”,其中15300人被送往纽约市,12000人被送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其它城市包括芝加哥、费城、丹佛和洛杉矶。


美国海关及边境保卫局证实,2023财年,通过美墨边境进入美国的非法移民人数已创纪录,达近240万人。2021年为170万人,2022年为230万人。


谢选骏指出:“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可谓鼠目寸光,他哪里知道,即将来临的不是“金融海啸”,而是债务海啸!“金融危机可以摧毁纽约”,“债务海啸则能摧毁美国”——因为所有的国家政权,都是由于资不抵债而破产的!而上述议员也会像他的同伙在2008年所干的那样,投下拆烂污的一票,让这一天早日实现。

谢选骏:基督教中国的花束花海

《事态开始失控 习已进退两难》(2023-10-31 颜纯鈎评论)报道:


颜纯鈎评论分析文章:李克强突然去世引发大陆社会的反响,事态还在进一步发展中。


在安徽合肥,第一个到李克强故居献花的,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带著自己的孩子,母亲细心擦拭包裹花束的胶纸,孩子默默将花束摆放在墙角。这个平凡的母亲,如此言传身教,把一个普通国民的家国情怀,种在孩子的心里,看到这一幕,便觉得中国还有希望。


花束像海水一样包围了李克强故居,越来越多,堆成了一溜小山,有的人只好离远把花抛到花堆上。人们默默排队,秩序井然,到了近处献上花,三鞠躬后离开。


在李克强老家村子里一幢孤伶伶的农舍,花束也绕屋一圈。在河南郑州以及其他城市,花束或多或少,人群或聚或散,都是表达同样的哀思。河南郑州悼念的人群开始集结,製作了巨幅画像和标语,还有人领头喊口号。

目前口号只限于缅怀李克强,但凡人群聚会,其情绪起伏程度,总是与时间成正比,聚集越久,人数越多,口号会越激烈。北京交通要道路口,李克强灵车所过之处,满大路上的汽车汽笛长鸣,那又是另一种哀思的表达。


李克强任上饱受习近平排挤,国务院权力架空,有志难伸,令广大中国人为之抱屈。而习近平十年胡搅百业萧条,人民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治国无能,抓权有术,中国百姓为之不齿,相比之下,善恶立判,公道自在人心。


中国社会固然恶浊,人心固然败坏,但毕竟人性没有完全泯灭。人性尚在,到了最切身的是非判断关口,人性便浮现出来,人性决定是非褒贬。


海外评论质疑李克强之死是习近平下毒手,一开始我并不相信,因为平白无故搞死李克强,必然引起社会震荡,对习近平维持统治会造成更大压力。但后来一想,这只是我们正常人的想法,习近平非常人也,他是否会借李克强人头一用,向官心不稳的中共高干发出警告,即在位敢不服从,退休后也会用非常手段清算。


现在习近平最难办的是,不想事态扩大,又不能出动警察干预。不出手镇压,社会情绪具高度传染性,事态有可能蔓延,社会问题太多,民众趁机发泄,可能酿成大祸。但若干预,可能起反作用,激起更多民间的不满,那时将酿成更大的风潮。


最要命的还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社会经济本已凋蔽,失业减薪成风,人人一肚子无名火无处发泄,而政府偏偏手紧,没钱僱佣更多临时工维稳。等于一大堆乾柴,就等一粒火星,而李克强之死便是一粒从天而降的火星。


官方手上有权,但用权已力不从心,民间怨气衝天,但未找到出气口。官民两造之间力量对比此长彼消,随著时局的变化而变化。一个政权的衰败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而要经历过一段不断消耗的过程,中国社会像一个火药桶,在将爆未爆之间,李克强之死掉下一粒火星,可能爆,也可能不爆,可能小规模爆,而可能大规模爆,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当今经济情况不妙,明年还会更差,民间隐伏的反抗情绪,今年如此,明年会更加码。今日之现状,是往日所有冤孽的报应,今日民间的不满,是未来社会更大动乱的端倪。中国内政外交,都是习近平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未来历史的总清算,也要由习近平一人承担。


李克强之死会不会引爆社会危机,端视造就社会危机的全部因素是否足够,火候未到,李克强之死只是另一个激化民间情绪的出口,总清算还要等下一隻黑天鹅。目前看来,人民手上还有一点馀钱,日子还过得下去,最大问题是普遍看不到未来。人人都想改变现状,但找不到方向,而揭竿而起的勇气,尚未成气候。


一旦发生小规模社会动乱,中共便要动用武装镇压,中共政权的正当性和维稳的实力,都将进一步耗尽,而中国社会的崩溃,便可能在一波又一波的动乱中完成。中共权力基础逐日消耗,人民的反抗逐日升温,一个不很清晰的未来中国,已经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


我们越来越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个改变中国命运的巨变,中国会死一次,然后再活一次,希望到最后,我们这几代人,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中国的政治体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网民嚎叫: 


hh110 2023年10月31日 22:21

因此, 不得不说, 败登为了2024连任而在习党如此摇摇欲坠的关键时刻与习包子大肆勾兑, 其本质不仅是在中国人民的伤口上撒盐, 而且更是极其恶劣且不可饶恕的绥靖犯罪!

hh110 2023年10月31日 22:17

所以, 小学生一下子聪明起来, 直接找世界第一大撒币的败登书记要钱去了, 并且再次美名其曰"双赢"的建设性中美关系。而败登偏偏就答应了, 因为败登在美国的民调早已全面下跌, 即便依靠2024美国民主党的再次大选舞弊也完全不可能战胜川普总统, 因此, 它只能尽可能地答应习包子!


谢选骏指出:上文说“一个不很清晰的未来中国,已经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其实他并不懂得,在悼念的花束花海中,一个基督教中国已经出现了!例如,在以前悼念周恩来和胡耀邦的时候,出现的只是悼念死人的花圈,但是这次不同了,这次是可以用于活人互赠的花束及其所形成的花海——这是一个基督教中国已经出现的明显迹象。这是对于“拔除十字架”的魔鬼运动的反击——这也是“历史力学”的体现。


《上海万圣节:从“大白”到“鲁迅”,年轻人的自我放飞和表达》(BBC 2023-11-1)报道: 


从做核酸检测的“大白” ,到质问观众“哪里贵了”的网红“李佳琦”和《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在万圣夜到来之际,中国上海的一条马路意外成为年轻人放飞和表达的舞台。


中国没有庆祝万圣节的传统,但在过去几天晚上,大批年轻人身穿“脑洞大开”的服饰在上海巨鹿路狂欢的照片和影片席卷了中国社交媒体。


据中国媒体报道,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当局不得不关闭周边的地铁站,并且部署大批警察到场。


此次万圣节的庆祝活动从上周末就逐渐开始。许多人打扮成中国传统的妖魔鬼怪或神话人物,如黑白无常和清朝僵尸。


除此之外,手拿“学医救不了中国人”纸牌的“鲁迅”、头发杂乱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还有走在维持秩序的警察队伍前的“蝙蝠侠”等也迅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还有一些人天马行空地将自己的装束与当前政治,社会议题联系起来。有参与者头戴监控镜头模型,明显映射中国无处不在的监控系统; 有人将自己打扮成鼻青脸肿的程序员; 还有参与者身贴一张不断下跌的股票指数海报,手拿韭菜,后者是对“被压榨”投资散户的比喻。


据中国媒体报道,有一名女子疑因打扮过于“低俗”,而被警方带离现场。


目前尚不清楚此次活动是有人组织还是民众自发参与。官方媒体《环球时报》报道说,今年的万圣节在上海如此热闹可能因为这是四年来首个没有疫情限制措施的万圣节。


还有分析认为,上海在去年因疫情经历了两个月的严厉封锁,虽然限制措施早已解除,但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压抑的社会氛围仍推动一些年轻人寻求情绪的宣泄口。


这次活动也在中国社交媒体掀起争议。有人认为万圣节是“外来文化渗透”,指责这些年轻人“崇洋媚外”。


但很多辩护的声音认为,万圣节在中国已脱离了宗教内涵,年轻人只是将其用于狂欢和释放工作压力。


官媒评论员胡锡进将其形容为万圣节的“中国化”,他呼吁社会“多给年轻人一些无拘无束的空间”。


谢选骏指出:“万圣节”在共产党中国的出现,极不寻常——这是共产党不得不走向国际化的结果。因为拒绝国际化,就是拒绝共产党赖以吸氧救命的美元啊。


谢选骏:歐洲殖民者後裔不敢面對祖先的罪惡

《印第安人的千年之“病”》(2002-12-23 朱步冲)報道: “在那些日子里一切都好,我们百病全无,而白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我们的贫穷开始了,战乱开始了,受苦受难开始了。”这段由17世纪初玛雅人写下的诗句,被频繁引用,作为欧洲对美洲灾难性征服的有力佐证。 墨西哥印第安人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