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谢选骏:中囶唯一的活路——立即回到解放前!

《一夜回到解放前 中南海又出“大昏招”》(自由时报 2024-07-08)报道: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6月28日签署第26号主席令,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由第14届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通过,自2025年5月1日实施,这意味著中国在农业和农村管理上的重大变革,重新强调了集体经济的地位。


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指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包括乡镇级、村级及组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该法旨在发展壮大新型农业集体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提升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力凝聚力,并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



不过当此法公布后,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与批评,资深媒体人王剑指出,“集体经济就是公有制,接下来就是人民公社”,不少人认为中国这是在加速“开倒车”,有报道指出,若回归上个世纪50年代末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会过度降低人民的劳动积极性,最终导致经济倒退、工业停顿的结果,甚至会造成数千万中国人民被活活饿死。


后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将人民公社制度彻底废除,迎接市场经济的同时开始逐渐崛起,如今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恐怕将重蹈覆辙过去的悲惨历史,引发外界巨大反弹。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涵盖城镇居民


据了解,该法将进一步调整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定义、成员确认制度的规定,强化有关的救济措施。


人民法院报报道,根据草案三次审议稿,首先调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定义”,将“农村居民”修改为“居民”,以涵盖“村改居”后成员转为城镇居民,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保留的情况,而修改后的定义为“农村居民”修改为“居民”,以涵盖“村改居”后成员转为城镇居民,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仍然保留的情况”。



草案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成员大会确认组织成员;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得违反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并且删除“其他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因生产生活需要或其他原因加入”的规定,防止实践中被滥用,另外,对于妇女出嫁后的身份定义,三次审议稿也明确指出,无论是“从夫居”,还是仍在娘家居住,只要未取得其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都不得取消其成员身份。


中南海又出“昏招”  一夜回到解放前


图为1989年习近平(右)担任福建省宁德县委书记时,带领干部下乡劳动。(美联社)



公共食堂制度 加剧粮食危机


“人民公社”制度是中国人心中的悲惨过去,该法于1958年开始实施,当初设立旨在通过集体化生产与政社合一的模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社会管理水平,但因导致中国严重的经济倒退和社会问题,在1984年遭倒废除。


一名中国笔者鲁云湘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及《人民公社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人民公社制度主要的特点是“政社合一”和“集体化生产”,这一模式在初期确实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但随著时间推移,过度集体化导致农民劳动力下降,最终导致经济倒退及粮食短缺的情况,而“公共食堂制度”的失败,更是加剧了粮食危机,导致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而如今的新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旨在现代化管理和技术的支持下,试图通过集体食堂等措施,降低个人膳食的成本外,也希望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同时面临潜在风险,即可能会重蹈覆辙人民公社制度所带来的问题,即便短期内或许有所成效,但长期仍存有不确定性。


根据数据显示,1958年至1962年间,由于人民公社制度的实施,中国的粮食产量从3750亿斤下降到3000亿斤,导致严重的粮食短缺,鲁云湘表示,若不想重蹈覆辙,在实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政府适当的政策指导与资金投入,不仅可作为农民的保障依靠,也可避免重蹈旧制度的覆辙,同时也将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中南海又出“昏招”  一夜回到解放前


(资料照片)


中国随时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发布后随即引来外界关注及批评,许多网友认为,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始执政后,中国随时都有可能“一夜回到解放前”,对此,王剑指出,“集体经济就是公有制,接下来就是人民公社”,公民记者张展也在X平台批评,“这是要开倒车吗?还是叫民间互害再来一波?人大常委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形同虚设”。


海外时事评论人士蔡慎坤也表示,“很多人认为不可能再搞集体经济。没有想到习近平稳扎稳打一步步把中国强拉回到毛泽东时代”,对于中国近期“加速开倒车”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德润传媒”也在X平台上发布推文指出,过去奴役人民的“农奴制”隐隐有复辟的迹象,部分地方政府甚至已经做出了“『小田并大田』改革意向承诺书”,准备往“人民公社”迈进。


另外,中国近期也重新推动“集体食堂”,虽然号称每餐只要1到2元人民币就能吃饱,人民再也不用在家做饭,但“德润传媒”认为,这与50年代的“人民公社”并无显著的差别,称这只会在刚开始运作时有粮食可以吃,等到数年过后就会出现饿殍遍地、人吃人的景象。


网民嚎叫:

Hardsword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万恶之源;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贪党赖以生存的法律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贪党套在老百姓脖子上的锁链,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共贪党奴役人民,剥削人民的法律依据。

2024-07-09 07:16

lary

毛当年用文革的方式实现了重上井冈山的目的,中国十年全国人民遭殃,这次看看习主席有什么招式?

2024-07-09 06:47

just4look

还是回到清朝比较好。中国的事孙中山是起始者,后面加毛徒弟。自己把政权交给袁世凯,但只要自己的主张不被支持,就进行武装起义。后来的毛也一样,靠枪杆子里出政权。现在包子又要打内战了。哈哈哈哈哈哈

2024-07-09 06:32

Siewkim

看标题还以为蒋介石反攻大陆了。

2024-07-09 06:23

clml

“一夜回到解放前”?应该改成一夜回到毛时代!!因为毛祸害(土改,三反五反,镇反,反右,文革瓜菜代)无辜死亡超过六千万人!!!解放前是民国!民国坏过毛????

2024-07-09 05:45

g2j2

自由时报,不要用共产党的语言,回到解放前是好事,那就是回到自由民主的民国。

2024-07-09 02:06

g2j2

资产阶级又没掌权,也没给老百姓资产阶级民主,有什么解放前不解放前的。

2024-07-09 00:43

g2j2

贪官进去了,黑猫白猫都跑了,剩下就靠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习总加油!

2024-07-09 00:40

jinpingxi

猪头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根本不懂什么叫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动不动搬出老毛那一套,可见它真的是胸无点墨啊!

2024-07-09 00:06


谢选骏指出:人说——一夜回到解放前,中南海又出“大昏招”。我看情况正好相反——“中囶唯一的活路——立即回到解放前!”

2024年7月31日星期三

伏尔泰只知“孔庙”而不知“孔府”


《文明互鉴:伏尔泰为何将书房命名为“孔庙”?》(独家|2021年06月17日)报道:


中国同西方交往交流由来已久,相互认识、相互影响的过程更持续千年。17至18世纪,中国文化曾在欧洲引发百年“中国热”,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甚至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孔庙”,并取笔名“孔庙大主持”,足见中国思想文化曾对欧洲产生深刻影响。


“中国和欧洲之间最重要的共同文化遗产就是1500年至1800年这三百年的文化交流,这段历史在整个人类文明交往史中都是很珍贵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国际儒联原副会长张西平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文明互鉴应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是中华文明为当今世界所提供的最佳方案。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将西方对中国的认识划分为“游记汉学、传教士汉学和专业汉学”三个发展阶段,各阶段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划分?


张西平:中西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中国和欧洲就有了物质文化交流,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四大发明也陆续传到欧洲。但欧洲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中国,还要从游记汉学算起。元蒙时期,以马可波罗、柏朗嘉宾为代表的商人或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启了游记汉学阶段,第一次描绘了一个遥远的东方。


那时候,马可波罗游记里写的是“契丹”,并不是“中国”。到哥伦布地理大发现以后,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一批传教士通过葡萄牙开辟的航线经印度洋来到中国,立足于澳门。他们进入中国,并以“合儒”的形式和中国文人打交道,开辟了传教士汉学这一推动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阶段。


1814年,法国在法兰西学院设立“汉、鞑靼-满语言与文学讲座”,将中国研究列入其东方学研究的正式专业系统,由首任教授雷慕沙和弟子儒莲一起开启了专业汉学阶段。这样算来,西方对中国的研究历史将近400年,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也结出了不同的成果。


资料图:游客参观利玛窦主题展览。<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发 黄耀辉 摄 

资料图:游客参观利玛窦主题展览。中新社发 黄耀辉 摄

中新社记者:17至18世纪中国文化西传在欧洲引发百年“中国热”,对欧洲启蒙运动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但从18世纪末尤其19世纪以来,一些持“欧洲中心论”“西方中心主义”的学者却试图解构甚至否认这段历史。您怎么看?


张西平:中国和欧洲的历史交往很长,如果是从经典著作的互相接触和翻译来说,应该是起源于耶稣会入华。在这段时间里,西方的圣经和部分科技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对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典籍开始被大规模翻译成拉丁文、法文、葡萄牙文,并由法文转为欧洲各种语言。


16世纪以来,中国和欧洲的交往实际上经历过两个阶段。1500至1800年是一个阶段,历史的分界线是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这是中西方互相学习的三百多年,形成了中国学习西方的“西学东渐”和西方学习中国的18世纪“中国热”。第二个阶段是19世纪以后,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欧洲对中国采取殖民手段、侵略和侵犯。19世纪欧洲强大以后,欧洲学者很少再讲18世纪以前中欧相互学习的阶段,但正直的学者还是承认这一阶段,并用大量书籍证明这段历史是不能抹杀的。


中新社记者:欧洲启蒙运动的整个过程都与中国思想文化有着复杂深刻的联系。伏尔泰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孔庙”,笔名为“孔庙大主持”,孔多塞却将中国视为“停滞的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日后又产生了哪些影响?


张西平:启蒙运动的主流是对中国持赞同态度的,包括法国的伏尔泰、狄德罗,德国的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启蒙思想家。当然整个启蒙运动也有不同的声音,像孟德斯鸠、卢梭、孔多塞对中国的批判声音就相对多一些。


在伏尔泰的著作中,像《哲学辞典》《风俗论》中有实实在在的论述,其对中国的接受和赞扬是事实。伏尔泰作为西方近代思想的领袖,自由、平等、博爱的倡导者,为什么会接受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呢?


第一,在康乾盛世时,中国社会的富裕程度高于欧洲,彼时欧洲还处在工业革命前夕,经济社会发展不如中国。美国学者冈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书中指出,从15世纪欧洲和中国接触以后,在墨西哥开采的白银基本上都流向了中国。因为中国当时的货币符号是白银且价差比欧洲高,加之欧洲也没有更多的工业产品和中国进行交换,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就成为了中欧贸易的主要产品。直到马戛尔尼访华的时候,珍妮纺纱机纺出的棉布还不如中国的好,中国因此产生了大量贸易顺差。


第二,中国当时的社会管理也比欧洲好。科举制度使穷人也可以获选做官,整个社会相对比较公平。当时欧洲社会还是贵族世袭制,我们觉得科举制度不好,但它选贤任能,还是比欧洲要好一些。


另外,中国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也完全触动了欧洲的思想界。当时欧洲采取宗教纪年,从圣经旧约算起,全人类都是诺亚方舟的后代。中国的历史纪年经传教士翻译到欧洲以后,他们发现无论用希腊文还是拉丁文的圣经都对不上中国的大禹治水等历史记录。后来法国传教士、天文学家宋君荣写了一部《中国天文学史》,通过考证中国古书中记载的日食、月食,证明了中国历史纪年的真实性。伏尔泰读了这部书后开始思考,中国的历史纪年如果是真的,那么欧洲的宗教纪年就是假的,这在当时无异于一颗“政治原子弹”,伏尔泰更据此反对教会的纪年方式。


能找到基督教在中国的最早记录,约在唐代贞观年间,聂斯托利派(景教)传入中国。中国此前没有基督教,但在汉代时民众的生活已经很好,说明全世界并不都是上帝子民,可以说中国的存在消解了基督教的普世性说法。


还有,人离开上帝,是否还能活下来?欧洲人发现,孔子不是一个具有神性的人物,而是一个凡人,“累累如丧家之犬”,过十二国而不得入,但他的思想却能告诉世俗化社会中的人何以成仁,以及离开神以后,人如何成为正直的君子,也就是仁、义、礼、智、信。这说明,人离开神以后仍可以有一些道德的基本约束,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仁”的境界。这些思想都为欧洲走出中世纪教会的束缚提供了思想武器。因此,欧洲18世纪对中国的接受,是因为两个社会发展的阶段、信仰的方法和对象不一样造成的,中国为欧洲提供了走出“中世纪城堡”的思想资源和社会榜样。


这一方面说明欧洲18世纪对中国思想的接受,是从自身发展需要出发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从现代性角度加以理解。把18世纪“中国热”完全说成“郢书燕说”并不全面,18世纪中国是欧洲的榜样这是一个历史事实,西方正直的学者也是承认的。长期以来,一谈到中国和西方关系,有人总是以19世纪的中西关系来理解,那是不全面的。


中新社记者:在西方的舆论场中,中国似乎一直是“两个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灿烂辉煌,他们敬佩,但已沉睡在博物馆;当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政治上仍是“异类”,同西方的自由民主传统更有着天然区别。您怎样理解历史中国与当代中国的联结?


张西平:总体来说,西方对中国确实存在认知上的区别,因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中唯一延伸到今天并且活着的文明。


对古代中国文明,西方汉学家也可能有不同的解释,比如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后,西方的单一民族国家看中国的时候,会发现中国是一个“伪装的民族国家”。因为从汉代以后,中国就一直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多元一体”。中国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在人类历史上没有这样类型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多个民族融合在一起。中国不是汉族人的中国,而是多个少数民族和汉族一起创造的伟大文明。“长城内外是故乡”,中华民族比较具有特殊性,而历史中国一直延续到当代中国,历史中国活在我们心中。


共产党执政以后的中国,仍然是和历史中国连在一起的。比如,中国共产党最核心的理论之一,是岳麓书院匾牌上的“实事求是”,来源于汉书。儒家主张的和而不同成为今天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此外还有文明互鉴,共商、共建、共享等理念。历史中国的文明一直延续到今天,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智慧来源。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是同一个中国,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其他国家不同,但她不是一个怪异的国家,而是在自己的历史脉络中发展出来的国家。


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就是因为她不断学习、容纳外部文明。佛教文明来自印度,其对中国人的语言都产生了影响,我们说的“世界”“现在”“过去”“未来”,最早都是佛教语言。基督教文明到来以后也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西学东渐”中,中国人才知道地球是圆的,而不是“天圆地方”。北京建国门古观象台的所有天文仪器都是来华传教士帮我们建的。平面几何是利玛窦带来的。应该说,中华文明一直对外来文明持一种包容和学习的态度,这滋养了自身文明,使她不断地走向现代化。


即便是在19世纪西方殖民中国的时候,我们也从这个过程中得到了进步。正如马克思说所说,“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在这个曲折的过程中,中国仍然学习了西方文明,获得了进步,走出了农业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加入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体系之中,使中国和西方都在此文明交流中获得了巨大利益。整个世界也都获得了进步,只是中国的进步速度太快,西方没有想到这一古老文明仅用40年左右时间就实现了工业化,创造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奇迹。百年积贫积弱使压抑的中国现代性,以40年的速度爆发出来了。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应该怎样向世界阐释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张西平:必须重申,历史中国和当代中国是同一个中国,现在的中国是从历史的中国演化和发展而来的,历史和文化在当代中国的血脉中,在每个中国人的生活中。中国传统文化在长久的文明历史中积累了很多智慧,这也为今天处理这个世界的各种矛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可以把它提取出来,为当代人类文明作出更多贡献。


1789年,法国就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写入人权宣言,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和人类伦理的金律。中国古代追求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以工业革命为代表的西方近代文明却是征服自然。中国古代思想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当今人类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方案。再如孟子提出的贵民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为我们今天重视人民,提出“人民至上”理念提供了很重要的思想来源。


中华文明活到今天,正是走出了一条与不同文明之间的和平相处之道:协和万邦,使这个文明得以一直延伸下来。世界不同文明相遇时有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理念,本属正常。我们尊重所有的文明、尊重不同的意识形态,个别国家也应尊重我们的文明和意识形态,这样才能共处。如果世界上只有一样的文明,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将多么无趣!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整齐划一的文明,人类应该像尊重自然和生物的多样性一样,尊重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文明互鉴应是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处之道,这是中华文明为当今世界所提供的最佳方案 。


(张西平,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首席专家,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汉学》主编,原国际儒联副会长,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现代西方文化,1500-1800年的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汉学史和中国基督教史为主要研究领域,目前正在从事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早期汉学研究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学术核心期刊论文百余篇。)


谢选骏指出:上文显然没有看懂一个问题,那就是——伏尔泰只知“孔庙”不知“孔府”,所以他也分不清祭祀死人的孔庙和活人居住的孔府。否则的话,他就会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孔府”而不是“孔庙”了。


“孔门”其实只是一个“空门”


《伏尔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王学信)报道:


公元1758年,欧洲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法国毗连瑞士的边境购买了两处庄园,一处叫图尔内,另一处就是著名的费尔奈古堡。这时,加上他在瑞士境内购置的两幢别墅,四处栖身之所使这位64岁的著名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终于告别了40余年的“客卿”和流亡者的生涯,在属于自己的领地上,向当时掌控着欧洲大地的一切黑暗势力,发起了最迅猛的进攻,燃起一支不熄的启蒙思想的理想火炬,而在这理性的智慧之光中,分外闪耀着中国儒家学说的夺目光辉。


“您是欧洲的孔夫子”


自1760年费尔奈古堡修葺一新后,伏尔泰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的18年,而费尔奈对于伏尔泰来说,犹如大西洋中的杰西岛和盖纳西岛之于雨果。在这里,伏尔泰完成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论风俗》、《哲学辞典》、《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老实人》等等。与此同时,伏尔泰写了一万多封文笔隽永、风格各异的书信,以及那些思想犀利、内容宏富、数量同样惊人的杂文杰作。在此期间,全欧洲都知道通往费尔奈的道路,每天从欧洲各地前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而更多的信函则如雪片般飞来。


1767年冬,一位名叫理查德的德国16岁青年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先生,请允许一位素昧平生的人从德国中部向您致意!您是欧洲的孔夫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您的热情和天才,以及您的人道主义的行为,使您赢得了任何世人都不敢企盼的地位:您堪与古代最著名的伟人并列其名……”


诚如斯言,伏尔泰终其一生尊崇、仰慕中国的孔子,不遗余力地宣扬、倡导孔子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堪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以至在他的四处居所专门辟出“孔子之室”,在这些房间恭敬地挂上孔子肖像,就像中国士子那样朝夕虔诚礼拜,并将每年田地里收获的第一穗谷物供奉在“大成至圣先师”的像前,祭奠这位“教育后代谨守美德”的中国古圣先哲。


法兰西的一颗新星


公元1694年,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资产殷实之家,父亲原为一名公证人,后任审计法院税吏。原名弗朗索瓦——玛丽·阿鲁埃的伏尔泰在10岁时进入巴黎著名的路易大帝中学学习拉丁文和修辞学,从西塞罗的雄辩演说,到维吉尔、贺拉斯的美妙诗句,给了他以最初的古典人文主义熏陶。


从小就思维敏锐、聪慧过人的伏尔泰12岁时即因优美的诗文而接连获奖,21岁时更以其首部悲剧《俄狄浦斯王》而声誉鹊起。然而,他的自由思想也给他带来一系列坎坷和厄运,先是以几行诗句冒犯了摄政王奥尔良公爵,后因警署怀疑他写诗讽刺当局而被投入巴士底狱11个月。不久,他因与一位青年骑士顶撞,再次被投进巴士底狱。出狱后,他被迫流亡英国。


作为君主立宪制和尊崇新教的国家,英国是当时欧洲最自由最宽容的国度,在这片欣欣向荣的土地上,充满感慨的伏尔泰结识了蒲柏、斯维夫特等名诗人、名作家,读遍了英国最新的哲学名著,全面考察了英国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将见闻及感悟写进他的名著《哲学通讯》。正是这本书,连同他同时期的大量书信、译文及其它作品,法兰西才得以发现洛克、牛顿和莎士比亚。


1729年,伏尔泰载誉回国,他的作品连连出版或上演,深受法国公众喜爱,而心境愉悦的他亦凭借其对金融知识的深刻领悟,在股票市场接连得手,获利极丰,加上丰厚的版税收入,伏尔泰迅速跻身富人之列。


西雷宫使伏尔泰获益匪浅


财富和声望并没有阻止住专制政权对他的迫害,1734年,当局以其《哲学通讯》中反专制、反教会的文字为罪责通缉他。伏尔泰秘密潜往女友夏德莱侯爵夫人的西雷宫暂避,而这一暂避竟将近10年。谁也没想到的是,这10年隐居,却使伏尔泰因祸得福。


在远离城市喧嚣、美丽而幽静的西雷宫,伏尔泰潜心阅读、研究和写作,大批优秀的作品如泉水般从他的笔下涌出,内容涉及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经济、艺术、数学等诸多领域。应该说,这其中夏德莱侯爵夫人功不可没。伏尔泰终生未娶,夏德莱侯爵夫人是他最钟情的女友。


这位侯爵夫人是当时法国上流社会中不可多得的女才子,她兴趣广泛,思想活跃,酷爱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是牛顿著作最早的法文译者。正是在她的启发下,伏尔泰萌生了撰写一部世界文明史的想法,这部最终被命名为《论风俗和各民族的思想》的巨著,其最初的章节,也正是献给这位他一生深深挚爱并崇拜的女友的。


西雷宫的丰富藏书无疑使伏尔泰获益匪浅,其中不少是有关中国的。此外他还尽可能地购买和搜集一切有关中国的资料,认真加以阅读和研究。从利玛窦到金尼阁,从蓝方济到柏应理,近两个世纪来华耶稣会教士们的大批著述纳入了伏尔泰的视野。他们的传神笔墨,使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古国在他的眼前变得鲜活生动,亲切可爱,他为灿烂的中华文化所深深折服,中国成了他心目中的理想之国。于是,伏尔泰开始撰写这部世界文明史,他在前言中充满激情地写道:“让我们一起游历这个地球,看看它那时处于何种状态下,并一起按照文明出现的先后顺序去研究它,即从东方国家始,直至我们这些国家止。让我们首先注意一个民族,她在我们还没有发明文字时,就已拥有一部以固定的语言连续记载的历史了。”


伏尔泰笔下的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国家就是中国,他以中国开篇,巅覆了以往欧洲学术界的“西方中心论”。接着,伏尔泰全面地介绍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及其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谈及中国的儒教时,伏尔泰以崇敬的笔调写道:“我们称之为Confucius的孔夫子,生活于距今二千三百年前,比毕达哥拉斯还略早些。他恢复了这个旨在公正的宗教,传授它,且无论地位尊卑,皆身体力行之。他曾位尊至某诸侯国大司寇,亦曾流亡飘泊,贫困交加。他生前收徒三千,死后,历代皇帝、阁老及儒官、文人,以及一切非下等百姓者皆尊其为师。他的家族仍然存在,在一个除了现任官职便无其他显贵可言的国家中,孔氏家族却因老祖宗之荫庇而赫赫然有别于其他家族。而孔子本人,亦享有着一切尊荣。”显然,在西雷宫的史学研究中,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对中国和儒教的一致赞美使伏尔泰深深信服,并为其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743年,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五伸出的橄榄枝结束了伏尔泰的10年隐居,诗人毕竟充满激情,他渴望亲手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以实现他辅佐贤明君主治国的理想,在这一点上,他很像中国的李白、杜甫和苏轼。他先是受命出使普鲁士,接着在少年时的贵族朋友达让松兄弟和路易十五的宠妃蓬巴杜夫人的力荐下,出任宫廷史官和王室侍从,1746年又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然而,继承了“太阳王”路易十四一切内外交困恶果的路易十五不思鼎故革新,依然挥霍无度,热衷于声色犬马,并维持着绝对君权制。这使得伏尔泰难以容忍,他最终选择了逃离凡尔赛。1749年,夏德莱侯爵夫人在西雷宫不幸病逝,伏尔泰极为悲恸,对法国的极度失望,最终使他踏上了前往波茨坦的旅途。


莫愁宫三年,


一窥中华文化之堂奥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早在当王子时,便深深仰慕这位天才的法国诗人,时常写信求教,有时还寄些幼稚而充满热情的法文诗请老师批改。腓特烈继位后,很想把这位誉满欧洲的老师请到宫中,伏尔泰也为有这样的国王学生和朋友而自豪,而他似乎也相信这位热爱文学与哲学的腓特烈大帝会像少年时那样依然赞同民主思想。


然而,继承了绝对权力宝座的腓特烈已不是当年那位充满激情的少年,他也不可能跨越封建专制的窠臼,绝对权力使他成为一个多疑傲慢、充满恶意的暴君。在腓特烈的波茨坦王宫待了三年,伏尔泰终于不堪忍受其专横跋扈而逃离。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波茨坦“莫愁宫”图书馆有关东方的丰富藏书为他深入研读儒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在华耶稣会传教士的大批著述及对中华文化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的译作辗转传回欧洲,其中不乏门多萨的《大中华帝国史》、杜哈德的《中华帝国全志》、柏应理的《中国贤哲孔夫子》、李明的《中国现势新志》、以及《北京耶稣会士中国纪要》和《耶稣会士书简集》等名著。特别值得提起的是,当年派遣来华的耶稣会传教士均非泛泛之辈,绝大多数都是学有所成的著名专家学者,可谓欧洲学界一时之选,他们在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两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至今令人钦敬。


正是通过他们的著述及译著,伏尔泰更深刻、更全面地了解了中国,深入研读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春秋》、《老子》、《庄子》等最重要的儒家、道家典籍。于是,在伏尔泰的笔下,一部划时代的史学巨著《路易十四时代》问世了。在记述和批判路易十四专制时期的腐败、残暴和黑暗、愚昧的同时,伏尔泰将宁静、平和的中国与之做了截然相反的最佳对比。


在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思考中,他发现儒学在中华民族性格及其文化特质的形成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这个庞大帝国的法律和安宁建筑在既最合乎自然而又最神圣的法则,即后辈对长辈的尊敬之上。后辈还把这种尊敬同他们对最早的伦理大师应有的尊敬,特别是对孔夫子应有的尊敬合为一体。这位孔夫子,我们称为Confucius,是一位在基督教创立之前约六百年教导后辈谨守美德的先贤古哲。”伏尔泰认为,孔子创立的学说及其高尚行为,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一切,从社会结构到伦理道德,从民族性格到风俗礼仪,他被中华民族奉为“万世师表”当之无愧。伏尔泰热情赞美中国人的善良、宽容,风俗之淳厚,以及知书达理,对孔子的智慧及蕴含其中极富教育意义的人生哲理,亦表露着由衷的仰慕。显然,“莫愁宫”的三年,确使他不虚此行,在更高的层面上,一窥中华传统文化之堂奥。


 中华人文精神的永恒魅力


    在“莫愁宫”,伏尔泰写出了他的著名悲剧《中国孤儿》,1755年,《中国孤儿》单行本出版,他赠送了一本给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附信中,伏尔泰写道:“这出悲剧是我在不幸离开您之前在您的宫中开始写作的。”


元朝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大报仇》描述了春秋末年发生在晋国的一段真实故事:晋国大夫屠岸贾诛杀赵氏,而韩厥、公孙杵臼和程婴等忠义之士为保护赵氏孤儿,不惜自我牺牲和忍辱负重,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与邪恶势力作殊死斗争,终使正义得以伸张。该剧由杜哈德译为法文载入《中华帝国全志》,于1735年在巴黎出版,次年再版,并迅速译成英文、德文、俄文,在欧洲影响可谓大矣!伏尔泰在杜哈德的《赵氏孤儿》译本中读出了令他深深崇敬的“中国精神”,儒家伦理道德学说孕育出的志士仁人,他们“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重气节,讲情义,明大理,面临危险“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极可宝贵的中华人文精神。


于是,伏尔泰满怀激情以《赵氏孤儿》为蓝本,将故事背景移至宋末元初,创作了歌剧《中国孤儿》,副题为“五幕孔子的伦理”。剧中主人公张惕在极艰险的处境中仍坚信:“我们的国朝是建立在父权上,伦常的忠信上,正义上,荣誉上和守约的信义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是我们立国的根本。我们大宋朝虽已被推倒,可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是永远不会灭亡的。”


终于,忠君保国的大宋遗臣张惕和在强权面前宁死不屈的张妻伊达梅的大义凛然,令胜利者成吉思汗自渐形秽,深感差愧。他赦免了张惕一家和宋王遗孤,并请求张惕道:“您是最权威的教官,请留在我的宫中教授法律。用理性、公正和习俗教化百官,让他们都像你一样高尚知礼。让被征服的民族统治征服者,以他们的智慧统帅勇气,将国家治理。”显然《中国孤儿》的故事情节是虚构的,然而,它所阐释的主旨却是千古不易的真理,那就是——文明,必将战胜野蛮,而中华人文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


高扬孔子学说的战斗旗帜


定居费尔奈古堡后,伏尔泰在自己的领地上,“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其如椽巨笔向横行于欧洲大陆的宗教狂热和蒙昧主义,以及封建专制主义发起了空前猛烈的进攻,而在他的战斗旗帜上则镌刻着孔子的睿智、仁厚,闪耀着儒学的理性之光。


历经20余年的研读与深入思考,已逾花甲之年的伏尔泰深得儒学之精要,孔子在他的心目中占据了无可置疑的崇高地位,以至在他1763年2月18日的梦境中,孔子已排在梭伦、苏格拉底等欧洲古代贤哲之前,位居首位。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因为伏尔泰作为弟子与后学,他真切而深刻地理解了孔子学说的真谛及其言行的伟大。他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写道:“这位孔夫子事实上是一个非常高尚的人。他是理性之友,狂热之敌,他仁慈且安祥,一点都不将真理与谎言相混。”他推崇《论语》“是一部纯美道德的箴言集,你们在这部书中找不到任何低级趣味或荒谬的预言。”他在诗中赞美孔子:“他使世人不惑/启发了人心/他说圣人之道/决不是预言者的那一套/谁知到处使人相信/也得到了本国深深的爱好。”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伏尔泰不遗余力随时热情褒扬。譬如,在他著名的《哲学辞典》中,他写道:“这或许是西方人的耻辱,出于什么样的不幸,我们要到远东去找寻一位简补的贤哲。他不图奢华,毫不招摇撞骗,在我们俗历六百年前就已教导人们怎样生活幸福。那时,整个北方尚未发明文字,而希腊人的智慧也才刚刚脱颖而出。这位贤哲就是孔子,他是古代立法者中唯一从不欺骗别人的。自他以后有谁倡导过比这更善美的行为准则吗?——‘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泛爱众,而亲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教无类’。”


在伏尔泰的著作里,就像他在《哲学辞典》中那样,无论是《历史的哲学》、《无知的哲学家》,还是《上帝与人》、《中国信札》,伏尔泰常常直接引用孔子的语录,将他的理想诉诸欧洲公众。在他的周围集聚着几乎当时所有的启蒙思想家,从霍尔巴赫男爵到德比勒夫人,从狄德罗、巴夫尔到德·达朗贝尔、爱尔维修,以及杜尔哥,孔多塞等等,他们同样热爱中国和中华文化,崇敬孔子及儒家学说,并在他们的著述中向公众热情宣传中国和儒家文化,在《百科全书》中,狄德罗高度评价中国民族,他认为:“中国民族,其历史的悠久,文化、艺术、智慧、政治、哲学的趣味,无不在所有民族之上。”


伏尔泰自称“孔门弟子”,且以此为荣,而更多的孔门弟子齐聚在他的大旗下,掀起波澜壮阔的欧洲十八世纪启蒙思想运动,而在欧洲这场影响着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未来的伟大的思想革命中,孔子事实上成了百科全书派最重要的精神导师之一,以至伏尔泰在致其战友的信件中,不断出现下列词句:“我以孔子的名义拥抱您”,“以孔子的名义,我再一次向您道别”等等。而我们知道,在当时,人们往往以上帝的名义向亲人或友人表示致敬,在伏尔泰晚年,孔子在伏尔泰的精神世界竟占据了如此重要的位置,伏尔泰对孔子及儒家学说的虔诚与敬仰,令笔者深感震撼。的确,诚如法国学者雷蒙·纳弗所言,孔子作为伏尔泰的“精神教父”,拥有“特有的魅力”,伏尔泰叹服于孔子学说的博大精深及永恒价值,感慨“没有哪一条美德被他遣漏,他的每一条语录都关系到人类的幸福。”“倘若人人以此自律,地球上就再也不会有争斗了。”为此,他坚信“地球上从未有过的最幸福、最体面的时代,就是人们都遵循他的教导的时代。”


“他教导了我们走向自由”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法国有个邮政局在整理邮件时,发现一封没有收件人姓名和地址的信,信封上写着:“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者、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这样一封信该投递给谁呢?“一定是他!只有他才配得上所有这些尊贵的称号。”经手的邮务员毫不迟疑地断定。于是,邮局将这封信投递给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伏尔泰,果然,信送对了。


1778年,法国专制帝王路易十五死了,暮年的伏尔泰满载荣誉英雄般地从夏尔奈回到故乡巴黎。不久,他因病逝世,巴黎人民为他树立了纪念铜像,而在他的墓碑上则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了我们走向自由。”


在北美大陆,公元1775年4月19日凌晨,列克星敦小镇的“自由之子”民兵向英国皇家轻步兵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第一枪,次年7月4日,《独立宣言》问世,一个崭新的国家诞生了。接着,公元1789年7月14日清晨,愤怒的巴黎市民高呼“自由万岁”,像大海的怒涛冲向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了。是年8月27日,法国制宪会议发表《人权宣言》,随后,在《马赛曲》的歌声中,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正式成立。而在《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所昭示的人类公平与正义的理性光辉中,确实折射出源于儒家的智慧之光。


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曾指出:“当余发现十八世纪西洋思潮多系渊源于中国之事实,余极感欣然”。“吾人皆知彼启蒙时期之哲学家,为法国大革命及其后诸种进步运动导其先河者,固皆深有感于孔子之学说。”


让我们记住伏尔泰,正是他,作为欧洲孔门第一弟子,将孔夫子的人格魅力、道德文章及政治理想直接诉诸欧美公众,将大西洋文明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伏尔泰为首的启蒙思想家,功在当世,亦泽及后人,使风云激荡的十八世纪成为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历史时期。


谢选骏指出:人说“伏尔泰:欧洲孔门第一弟子”,我看伏尔泰不懂“孔门”其实只是一个“空门”——那里并没有他所梦呓的自由思想之可能。


伏尔泰以为中国比法国更加自由


《伏尔泰与儒家思想》(2023-05-25 中工网)


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阿尔卑斯山东南方,有一个费尔奈小镇,镇上有座城堡,名为“欧洲客栈”。这是伏尔泰独具匠心的设计,将原本荒芜萧条的旷野改造成美丽的法式大庄园。1758年,伏尔泰在信里写道: “一半的居民承受贫困之苦,而另一半,在禁闭室里腐烂。我买下费尔奈这块土地,只是为了做一点好事。”


这座城堡可以称作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中枢,也可以称作促进中国文化在欧洲传播的策源基地。在这里,伏尔泰与各国精英人士进行思想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他的哲学思想发展到顶峰;在这里,他创作才情喷发,历史专著、哲学名作涌现;在这里,他持续阅读有关中国哲学的书籍,成为在欧洲的中国文化赞美者。


他推崇孔子的“倡导仁义礼智信”理念,赞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为仁”“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等言辞,认为这才是人类幸福的导向。就这样,相差两千多年的两个人有了精神上的契合。伏尔泰认为世界上如果有最幸福、最可敬的时代,那就是奉行孔子哲理和律法的时代。


细致分析伏尔泰曾研究的中国儒家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有尊重基础的人人平等观念。他认为“人们本质上是平等的”,要求人人享有“自然权利”。他主张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为世间的相互“不宽容”而一直持续战斗着。


“克己复礼为仁”的意思是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就达到了仁者的境界。伏尔泰的自律赢得了伟大的盛誉,成为欧洲诸多社会名流的崇拜偶像,对他仰慕已久而来费尔奈的求见者络绎不绝,甚至需要有伏尔泰朋友的推荐信,方可避免缘悭一面,徒劳一场。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用惩罚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伏尔泰亲身感受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并亲眼看到它的由盛转衰。他深刻地预见到革命必然到来,他对朋友说:“我周围发生的一切事情,正在撒下革命的种子,尽管我自己未必成为革命的见证人,但它是必然要到来的。”


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是最有理性的”,他将中国人所推崇的“理”解释为“自然之光”。他根据元杂剧《赵氏孤儿》,写出了剧本《中国孤儿》。伏尔泰只选取了搜孤、救孤的部分加以改编,因为他希望体现一种适应当时文化的道德影响,从而推崇忠义之举。


在欧洲客栈,他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还多次为穷苦人打抱不平,替他们伸张正义,平反冤案。他亲自为被判车裂之刑的卡拉写了上诉书,与图卢兹的法官公然相悖,作出“我敢肯定这家人无辜”的结论,救下了卡拉一家。


诚然,伏尔泰作为资产阶级思想家,必然有其阶级的局限性,这是他所处那个时代和阶级的限制。但伏尔泰在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中的功绩是显赫的,因此被公认为那个时代人民理想朝向的导师。他的学说也教育了好几代人,为反封建斗争提供了理论依据,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做出了基础性的准备。


1778年2月,伏尔泰回到阔别28年的巴黎。1778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反动的宿敌下令连夜将他的尸体运出巴黎,弃之荒冢。维莱特侯爵将伏尔泰的心脏保存在一只镀金的银盒子里,随后,他又让人建了一座大理石墓,专门用来安葬银盒子,并刻下墓志铭:他的心存放在此,他的思想遍布世界。


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伏尔泰的遗体被迁葬在刚刚建成的巴黎先贤祠,并对他补行了国葬,其墓置于法国伟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旁边。装有他的心脏的盒子,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人们在他的灵柩上写上这样一句话:“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谢选骏指出:伏尔泰赞美中国文明,以为儒家带给人们自由——他哪里知道,自由的根源在于政教分离;因此满洲鞑子比法国国王更加残暴。而儒家,从汉朝以来,就不过是强盗雇佣的鼓吹手,自己都没了自由,又怎么可能给人带来自由呢?简单说来,伏尔泰虽比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更加有才,但也还是知识不足。“《百科全书》派”犹如《吕氏春秋》,虽然驳杂,但流于肤浅。


《伏尔泰是如何赞美中国的?如果放到今天,他就是个“精中”》(2020-11-10 History)报道:


自近代以来,因为中国的衰弱,让西方列强骑在我们头上作威作福,并由此产生了不少“精美”和“美分”。直到现在,中国人当中仍有不少的“精美”和“美分”。不过,如果让时间倒退200年,西方则有不少的“精中”和“美分”。

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他们眼里有如今天的美国,是世界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是富裕和自由的代名词。而在他们当中,又以伏尔泰最为出名。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聊伏尔泰是如何赞美中国的?如果放到今天,他就是个“精中”。怎么回事呢?


对于中国的历史,伏尔泰赞美道:“他们在我们还没有使用文字时,便已有了一部用固定的语言撰写的连贯的历史”“中国人把天上的历史同地上的历史结合起来了。在所有民族中,只有他们始终以日食月食、行星会合来标志年代;我们的天文学家核对了他们的计算,惊奇地发现这些计算差不多都准确无误”。

“如果说有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中国的古籍之所以值得重视,被公认为优于所有记述其他民族起源的书,就是因为这些书中没有任何神话、寓言,甚至丝毫没有别的国家缔造者所采取的政治诈术”“其他民族虚构寓意神话,而中国人则手中拿着毛笔和测天仪撰写他们的历史,其朴实无华,在亚洲其他地方尚无先例”。


对于中国的孔子,伏尔泰赞美道:“我读孔子的许多书籍,并作笔记,我觉着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孔子不创新说,不立新礼;他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吏……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伏尔泰还用诗赞美孔子:“他谦虚地探索,让人不要迷失于世界,让精神被理性之光照亮,他只用智者的身份说话,而不是站在先知的角度,然而我们相信他,在他自己的国家也是这样的。”

对于中国的科技,如木板印刷,伏尔泰赞美道:“中国的木板印刷,比欧洲的印刷术更多优点……在中国,在木板上刻方块字的工艺更为完善。”

对于中国的农业,伏尔泰赞美道:“中国尊重农业,对农业的重视堪称举世无双……我们欧洲的统治者们知道这些例之后,应该是赞美啊!惭愧啊!尤其是必须模仿他们,用他们的例子来借鉴学习。”


对于中国的建筑,伏尔泰赞美道:“公元前300年就有万里长城,又如以人工开凿贯通全国的运河,都是欧洲人应该自叹不如的。而长城的建造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思想境界……唯有和平思想才能想象出这一防御工事……为人类的思想带来最大荣耀的工程。”

对于中国的政府组织结构,伏尔泰赞美道:“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在中国,这些衙门就是治理一切的机构。……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民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对于中国的法律制度,伏尔泰赞美道:“他们的法律充满“仁爱”观念,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无论如何僻远的地方,不经官厅的裁判,即使是贱民也不能处以死刑……只要听到中国法律,我已不得不主张只有中国是世界中最公正最仁爱的民族了……这种法律制度,存在了4000年,直到现在还基本保持着这样的制度,这也成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好的民族的一个证明。”


对于中国文化,伏尔泰赞美道:“在欧洲,我们没有一个民族的古老文化可以被证明是能和中华帝国相媲美的……当我们还是一小群人并在阿登森林中踯躅流浪之时,中国人的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帝国已经治理得像一个家庭……当你以哲学家身份去了解这个世界时,你首先把目光朝向东方,东方是一切艺术的摇篮,东方给了西方一切。”

对于中国的宗教,伏尔泰赞美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并不依靠神启的宗教,不需要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中国人与其他民族特别不同之处就在于,他们的史书中从未提到某个宗教团体曾经左右他们的法律。他们的史书没有上溯到人类需要有人欺骗他们、以便驾驭他们的那种野蛮时代……当他们已经有了单纯、明智、庄严、摆脱了一切迷信和野蛮行为的宗教时,我们的德洛伊祭司把小孩装在大柳筐里作为牺牲来祭祀的托达泰斯(法国所信奉的最高的神灵)还没有出现!”


也正因如此,伏尔泰一度希望用中国的模式来对法国进行全面改造。他甚至还在自己的戏中将自己当作中国人,对中国进行赞美:“在当初我也曾私下有过一个念头,想用我们中国文化的力量,把这一只野心勃勃的狮子(法国)收服过来,用我们的礼教道德感化这个野蛮的鞑子,叫它归化中国。”

“我们中华民族从古以来,有的是高尚的艺术,有的是威严的法律,还有清净的宗教,这些都是世世代代可以夸耀世界的立国之宝……我看到了一个历史悠久、手艺精巧和人数众多的民族。其皇帝以智慧为其势力的基础,以其已归附邻居为幸运的立法者,不用征服而统治和由风俗习惯行使政权”。

甚至对于中国的统治者,伏尔泰也是极尽赞美之词。1743年,乾隆帝写了一首诗,叫《盛京赋》。1770年,《盛京赋》在法国出版。76岁的伏尔泰读了这首诗后,赞美道:“我很爱乾隆的诗,柔美与慈和能到处表现出来……这是好诗,但皇帝却非常谦虚,不像我们的小诗人们,处处充满了高傲。”

而对于当时欧洲的一切,在伏尔泰眼里,都是不能跟中国比的,并且极尽抨击和批判。如果放到今天,伏尔泰他妥妥的就是个“精中”。


谢选骏指出:显然,伏尔泰不知道乾隆是个生番,“大兴文字狱、屠杀读书人”不说了,其他方面也是极尽残暴之能事,就差像他家的先祖努尔哈赤一样生吃人肉了。


谢选骏:佛教住持通姦创造数百万GDP


《女主播与住持通姦 丈夫设局偷拍勒索百万 判监5年》(香港01 2024-06-19)报道:


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寺庙住持释照杰(俗名:张彬)与人妻女主播发生性关係后,被主播夫妻敲诈,涉案数百万元(人民币,下同),引起轩然大波。


《南方都市报》报道,四川雅安市名山区法院近日作出一审判决,女主播因敲诈勒索罪获刑3年,缓刑4年,判处罚金5万元。女主播丈夫因敲诈勒索罪获刑5年6个月,判处罚金10万元。女主播丈夫当庭提起上诉。


报道指,在2020年底,释照杰在直播间选购红木傢私时与蔡姓女主播相识。2021年2月,蔡女来到四川,同释照杰在成都一酒店内发生关係。


此后,蔡女丈夫钱某发现了妻子和释照杰之间的关係,并了解到释照杰为僧人且是住持,于是让妻子再次约释照杰到福建见面。


2021年4月,蔡女将释照杰约至福建一间温泉度假酒店,钱男通过提前安装的偷拍设备,拍摄了妻子和释照杰在酒店房间内再次发生关係的视频。


钱男同年7月以此要挟释照杰,释照杰提出支付100万了结此事,其后释照杰向女主播夫妇支付200万元(包含100万元红木家具款项)的钱款。


钱男年半后再要挟钱款 住持终决定报警


释照杰本以为事件就此告一段落,然而在2023年2月,钱男竟单独联繫释照杰,威胁在网络上曝光释照杰的丑闻,再向释照杰要挟钱财。经过多次谈判,释照杰答应马上给付120万,明后年各付100万,即合共320万元。但释照杰在支付钱款后担心以后继续被敲诈,最终决定报警,令此案曝光。


去年11月,案件开庭审理。当地检察院以敲诈勒索罪对女主播夫妇提起公诉。公诉机关认为,夫妇俩敲诈勒索财物320万元,其中119.9万元属犯罪既遂,200.1万元因未实际交付属犯罪未遂。据报道,公诉机关并未将释照杰在2021年所支付的200万元计算在被勒索的总额内。


公诉机关认为,女主播夫妇两人属于共同犯罪,其中,钱男起主要作用,是主犯;蔡女起次要作用,为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


释照杰已被注销戒牒


案件曝光后,成都市民族宗教事务局表示,释照杰已被暂停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蒲江县佛教协会会长、寺庙主持职务,涉案资金来源正在调查中。释照杰其后更被撤销四川省政协委员资格。


据《澎湃新闻》早前报道,释照杰已被官方注销戒牒。在内地,戒牒由中国佛教协会颁发,是教职人员的受戒证明。


网民嚎叫:


牛头5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7:50:09

我艹这都什么世道,大和尚还俗了

AreyouOK?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5:42:28

切, 支持上诉, 否认诬陷, 干得漂亮, 这叫舍不得孩子逮不着狼.

想不开1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5:32:02

这个丈夫不知道这个叫开光吗?

柳小波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4:15:07

墙国的道德水平真是让人肃然起敬

不要把同事当朋友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4:01:35

他们是在双修!!!要登上极乐世界的。别妨碍他们。

叫啥好不好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3:28:28

都是他妈的人渣 两口子卖逼挣钱 和尚建设起意 都不是好东西 真不知道一个寺院的主持怎么这么有钱都是骗的善男信女的钱吧 中国的傻逼实在是越来越多,智商也越来越低 拿着辛辛苦苦的血汗钱,供和尚操逼 智商连猪都不如

吃素的狼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3:18:16

呵呵,啥玩意儿到了中国就变味儿廖。“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变成了“出家人不贪色越多越好”,郎才女貌+仙人跳,狗屎剧么。

一条黑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3:17:07

普渡众生,佛祖开光人妻

乔木老爷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2:39:54

和尚居然如此有钱

skylight07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1:57:54

狗改不了吃屎。

一条小路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1:56:01

花和尚因為學了習思想就這德行。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1:52:02

新闻联播说:自十三大以后,全国各条战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湾区范儿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1:31:29

中国的和尚真舒适,凡人的乐趣都能享受,还能大把收香火钱。

镜中花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53:46

墙国还有佛吗?

scbean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47:04

这和尚应该是庙里的支部书记吧!

身淫心不淫,接着干!

beixuanlv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22:58

释照杰这贼秃一看就是淫邪之相,佛门败类

speedingticket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19:53

那个和尚也要好好查查,他的钱从哪里来的

常山子龙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19:00

花和尚

Panda-2020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18:00

和尚也懂打炮 不真心

华伦久费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06:50

女的被轻判,应该是睡了法官的结果。

pivotal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06:10

五千年封建文明是不断的传承

七戒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10:00:16

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下作!

总是糊涂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9:46:57

不查查这这秃驴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晚春就是牛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9:44:16

做信仰生意的就是赚钱,几百万拿出来毫无问题

行者无敌 发表评论于 2024-06-19 09:38:58

判决不公。凭啥丈夫是主谋啊?如何证明?


谢选骏指出:人说“女主播与住持通姦,丈夫设局偷拍勒索百万判监5年”——我看“佛教住持通姦创造数百万GDP”!


2024年7月30日星期二

谢选骏:蛮族入侵——非法移民入美


《非法移民杀害幼女 61万犯罪分子已入美》(2024年06月24日 大洛杉矶LA)报道:


两名刚进入美国不久的委内瑞拉非法移民,在被释放到社区之后,竟然谋杀一位12岁的女孩。目前,法医还在检验女孩生前是否遭到强奸。


虽然两名嫌犯已经被逮捕,但留给女孩家人的将是无尽的伤悲。根据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的数据显示,至少超过61.7万名犯罪分子,跟随非法移民群体来到了美国,并被释放到社区。


根据休斯顿警方通报,周日晚上10点左右,12岁的乔斯林·努加雷(Jocelyn Nungary)偷偷溜出家门,不料第二天早上6点左右,一名路人就在一个小溪边发现了她的尸体。


警方根据附近一家便利店的监控,发现在当晚午夜时分,乔斯林和两名男子去了一家便利店,当时她还给一位朋友打过电话。


继续追查下去,真相更加令人愤怒,和乔斯林在一起的两名男子,竟然都是非法移民。


其中一人名叫富兰克林·何塞·佩纳·拉莫斯 (Franklin Jose Pena Ramos) ,26岁,委内瑞拉公民,5月28日才穿越美墨边境抵达美国。按照拜登政府“抓了又放”的政策,移民与海关执法人员虽然怀疑他是外国犯罪分子,但也不能将他驱逐出境,只能给他佩戴电子脚镣,并要求他8月29日到法庭报道,就将他释放到美国社区。


另一人名叫约翰·何塞·兰格尔·马丁内斯 (Johan Jose Rangel Martinez) ,21岁,同样是委内瑞拉公民,今年3月14日进入美国,也被释放到社区。


结果,他们刚到美国不久就合谋杀死了一位12岁的美国女孩,目前法医还在检测,看小女孩生前是否遭到过性侵。


警方在他们居住的公寓将两人逮捕,两人均被控一级谋杀罪,如果检测发现了性侵的证据,他们还会被加控强奸罪等罪名。


至少61.7万犯罪分子进入美国


值得一提的是,拉莫斯说所谓的“拘留替代计划”受益人。这个“计划”类似于民主党给犯罪份子提出的“刑事司法改革”,都是将犯罪分子释放到社区的计划之一。


据称,已经有超过18.4万名非法移民“享受”了这个计划,这些人大部分是被移民与海关执法人员怀疑是犯罪分子,但又不得不将他们释放,便给他们带上了GPS电子脚镣,来监测他们的行踪。


但拉莫斯在实施犯罪的前几天将电子脚镣剪断了,他丢弃的脚踝监视器于周三被发现。


如果这些非法移民逃避该计划并摘掉脚镣,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也无能为力。据了解,2014 年至 2020 年间,已有超过 5.3万名非法移民失踪。


比如委内瑞拉黑帮成员迭戈·伊瓦拉(Diego Ibarra),她被纳入该计划,但他剪掉了电子脚镣并于 2023年4月失踪。


十个月后,他的弟弟何塞 (Jose)涉嫌谋杀乔治亚州护理专业学生莱肯·莱利 (Laken Riley)。


众议院司法委员会 3 月份得出结论,ICE 知道至少有 61万7607 名外国犯罪分子不受拘留令约束,并且可以再次犯罪。


谢选骏指出:人说“非法移民杀害幼女——61万犯罪分子已入美”!我看非法移民里面犯罪分子特多,因为大多属于逃犯。所以说“蛮族入侵——非法移民入美”。现代的蛮族——就是犯罪团伙。

“白汝莫”(Ian Buruma)最好翻译成为“白如墨”——因为他是一个很不诚实的犹太记者

《悔恨是一种病》(2022-8-25  苏晓康 以琳首发)报道


按:我们跟家祺、高皋住得近在咫尺,若非光传媒的王安娜相告,怎会知道家祺信主的喜讯?中国政治学家严家祺流亡三十年,磨难重重,风烛残年,扶助病妻,更形影相吊;但是家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真大丈夫也!今天他终于将自己托付出去,我由衷地替他欣慰,那条路我还在黑灯瞎火地摸索,一言难尽,分享一点私人体验……。 


『苏晓康曾努力尝试皈依基督信仰,却终于放弃,他的故事跟他的同伴们在现代中国的遭遇很相似。他是《河殇》的总撰稿人,电视片大部分出自于他;同样的,他的个人经历富于冲突。我到他在普林斯顿的家中采访他。他坐在电脑前面。我们谈话的时侯,他的妻子傅莉,六年前重创于一场车祸,曾柱着拐杖,艰难地从卧室去厨房。


中国的著名作家苏晓康,感觉他什么也不想写了。他曾对一位日本记者说,原来的苏晓康已经死了,剩下的这一个只是幸存而已。 「流亡知识分子都挣扎于基督信仰。」他说:「车祸后我非常哀伤。我觉得这是惩罚我……。」』


上述文字,摘自英文《起于天安门广场的朝圣之旅》(The Pilgrimage from Tiananmen Square), 1999年4月11日《纽约时报》周末版杂志,作者白汝莫(Ian Buruma)。他是荷兰人,我还记得,前一个冬天由普林斯顿东亚系林培瑞教授领他来我家,他说他很感兴趣,为什么《河殇》的作者在流亡后,有的成为基督徒,有的则没有?这当然是一个只有西方人才会产生的问题,但我却很难跟他解释得清楚。后来又派了一位摄影师来拍照。


此文大半篇幅是写远志明、谢选骏二人如何皈依了基督,关于我的文字不多,放在后面,几笔勾勒了我的消沉。配文的那张照片,也是愁绪万端的一副模样,我托腮的侧影,背景里的那个小潭,恰逢冬季干枯得只剩底水,凄凉颇配合文字里我的诉说。作者直书我车祸后深陷哀伤,也跟随传道人读过《圣经》,却终于皈依不了基督。他记录我所说:「自从文革后我们从毛泽东崇拜中挣脱出来,我感觉整个信仰的根基被斩断了。这让我再也不可能崇拜任何宗教,或者任何意识形态。」他也写到我对文革和六四皆感负罪。这至少是他采访我的印象,准确吗?我不知道。


其实依照《圣经》,承认自己有罪,便迈出了皈依基督的第一步,而大部分中国人绝对否认自己有罪;但是我的内疚、悔恨,无法轻易就靠信主而获得赦免,不像那些「属了灵」而瞬间获救的幸运者们,所以我是「此恨绵绵无尽期」。不过,我不知道白汝莫发现没有,他对我的采访,其实已经从信仰话题,转变成一个心理学的话题——到底《纽约时报》影响大,这个长篇报导刊登后,不少朋友的问候纷然而至:


「把你写得惨兮兮!」

「傅莉坚强,晓康太软弱。」

「你应该去看心理医生!」

「告诉我,我能怎么帮你?」

「吃药吧,美国的忧郁症药很管用的。」

……


我对许多关怀我的朋友说,这条路只有我自己去走,黑灯瞎火也好,万丈深渊也好,我唯有孤零零走下去。好在是陪着傅莉一道走,她的命魂是一点烛光,只能照亮前面几寸远,这也够了。


话分两头说。我对白汝莫提到读《圣经》,乃是在普林斯顿大向学生传福音的一位叫保罗的传道人,每周一次来跟我读《约翰福音》。他是由宾州「基督使者协会」介绍给我们的,车祸后我们曾去过那里的福音营两次。保罗很诚实,对我数月读下来信仰仍无从产生,视为平常,一点都不逼我,只是默默来读。谈起通灵和神迹,他说他从来没见过,但他从心里信,很踏实。他的诚恳令我有些触动。


车祸后,我极渴望神秘的外在力量。我是多么希望傅莉能信主,把自己托付出去,托付给那唯一能接受她的主,或许心里就不再存留那么多的恨。恨是只有到上帝那里才能倒掉的东西。与恨共舞的,还有恐惧和怀疑,对外界的拒绝、排斥。一切都在被重估,从怀疑和自我保护去掂量,于是外界都成陌生、不测,这种境地也是只有找上帝才有救的。我深陷悔恨,因为吞咽不下厄运、不幸、倒霉,以致坠入哀伤深渊,无力自拔,宁愿呆在阴影里咀嚼这哀伤。这大概就是我被忧郁症攫住的原因。


其实外面都是阳光,我们却有被灼烫的恐惧。沟通的困难无形地累积着。困难并不是语言,而是没有信任,也懒得解释。我们在关门,外界的朋友们似乎也无奈地放弃着,没人对我们有一丝的勉强,大家都觉得不能再做什么,只好听其自然。这里的煎熬对我而言还有两样:灵感的枯竭和宽恕的挣扎,两样都只能来自博大平静的心灵。我自流亡以来,就陷入「文字休克」状态,不能写任何流畅的东西。文字若是一种「生命」的话,由于失去一种向内领悟的能力,我大概就把它丢掉了。父亲说的「灭顶」,更在此情。


中国早有一句俗语:世上哪有后悔药?


——摘自《寂寞的德拉瓦湾》


—作者脸书 photo 2022 08 25


谢选骏指出:这个“白汝莫”(Ian Buruma)最好翻译成为“白如墨”——因为他是一个很不诚实的记者,肆意断章取义、采取黑白颠倒方法,歪曲采访对象的谈话。


谢选骏:那不勒斯就是烂

《小型雕像坠落 砸中女游客头部重伤亡》(2024年09月20日  意大利社会)報道: 意大利那不勒斯日前发生一起悲剧。一尊小型雕像从建筑物阳台坠落,直接砸中一名年轻女游客的头部,导致她重伤不治。 综合外国媒体报导,30岁的死者雅科尼斯和29岁的男友卢梭近日前往那不勒斯旅游,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