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
谢选骏:在百年革命的特殊压力下(1981年)
梁启超曾经预言:中国革命一旦爆发——必将延续百年以上。
在这种特殊的时代压力下,我们被迫立着、蹲着、倚着、甚至趴着——以各种可能的姿势以及基于这些生存方式的“思想”方法 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保持思考的能力,我们不得不活下去,为了活下去,我们不得不象晏鼠一样工作着、发掘着……这就使我们的心快乐。充满着灵性的遐想。我知道,最令人苦恼的:不是这类艰难的书写;而是坐在豪华、舒适的桌边,却写不出一行字来……
我所以能写下这些费解的东西——多少还要感谢:心理上的殖民统治给中国造成的空前破坏。精神界的破坏和物质界的破坏……社会的破坏和中国国家生活的断裂和中国文化生活的消灭——恰恰成为这思想探险的刺激素……和出发点……
有一些神奇的精灵又象我辐集而来、奔踊而且……我几乎支撑不住它的重荷——不禁要跪下来写了。跪下来写这种神差鬼使的“传灵文字”——出许并非一桩见不得人的事?
我的精灵悄悄语:你的辛劳不是徒然——那些乱七八糟的“文言”、“黑话”;混杂不堪的“怪象”、“改革”——还能在中国苟延其残存五十年吗?五十年对于个人诚然可观;但对于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历史,不过瞬间。
“不过尔尔”——这一切令人窒息、令人颓废的“见闻”到头来只能激起“他们更为强烈更为执着的努力。他们将带来愈益焦灼的渴望和似乎“盲目”的信仰,等等……
笼罩在中国头上深不可测的失望情绪——被“他们”一脚踢开、堕入西天的“乐园”跌进犹太人的“理想社会”里去了……
我的灵思从未如此沸腾;我的情绪从未如此高涨——但愿这不是“自觉不济”的异样表现。尽管我把感人至深的希望寄寓在“他们”身上……
乱世中的精神“流浪”算什么?因疲劳而起的擅抖又算什么?难道这二者不是陷于混乱时代的我们衷心祈盼和倾心爱好的吗?难道我们不是从心灵深处背受着苦涩的“它们”吗?既然如此——为什么害怕这些本来无伤大雅的“名号”呢?
多少年来——被生活在流离之世的好奇心驱使:养成了这一癖好:对于飘流的、不安定的生活的癖好。也许,是出于对日常刻板生活的一种反抗?也许是中国民族新一轮的游牧生活、新一轮“民族大迁移的征侯?总之,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正的休息;一种真正的放松。
在这之前是极度的虑抑、极度的厌倦;在这之后是极度的振奋、极度的灵感奔腾:这就是中国民族流浪生活的奇妙概括。
四次大旅游(辛亥革命、北伐革命、抗日战争、文化革命……)——每一次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民族的心理。分化了中国民族的思想,净化了中国民族的思绪。改变了中国民族的作风与气质……
每当中国民族感到难以忍耐的时候,它便以精神大旅游式的革命来摆脱困境。民族性、社会性的紧张状态——这是潮流就要转向的神圣前夜……
他们,就要承中国之衰而起。
他们,就要在我们已经失败的地方——建立起自已的胜利纪念碑。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谢选骏:脱贫就要脱裤,脱裤就能脱贫——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6旬老汉囚禁50女子自己享乐还出租出卖》(星岛日报2024-11-16)報道: 2004年4月份,一宗重大拐卖强奸案,在广东茂名中级人民法院宣判。令人震惊的是,这宗案件涉案的18名被告,大都是住在村里的孤寡老人,平均年龄60岁。其中主谋李家全,69岁高龄。被害人更超过50人,而...
-
[《我的奋斗》美国出版史:希特勒与美国作家的战争](2019-01-08 | 徐悦东)报道: 2016年1月8日,德国新版《我的奋斗》的发布会。 出版宣扬极右翼思想的图书,是否会助长法西斯思想?是不是用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出版就没有问题了?希特勒的自传《我的奋斗》的美国出版史也许...
-
《驻华记者:在中国我总被问是间谍吗 他们是认真的》(德国之声2023-07-04)报道: 《新苏黎世报》驻华记者讲述了他作为外国记者在中国屡次被初见面的人询问是不是间谍的经历,以及中国新通过的 #反间谍法 对媒体工作可能的影响。 作者写道,当他不断受到中国人怀疑他是间谍的时...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