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谢选骏全集

2020年8月30日星期日

谢选骏:曾侯乙墓里的魔鬼崇拜



网文《曾侯乙墓及出土文物图文介绍》(龚宏博 2015-4-11)报道:

曾侯乙是曾国一位名乙的诸侯,大约在公元前433年,他驾鹤西去,这位国君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从来没有浮现过,知道20世纪70年代,湖北随州发现这位国君的陵墓,我们才知道其人。

不论东方或西方,公元前433年前后所发生的事情,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重要的,人类的精神基础就在这个时期,人们把这个时期称为“轴心时代”。曾国国君生活的历史时期,恰在轴心时代的中间段,他遗物所反应的文化面貌,是这个时代真切的映像,所以他以及随他一起下葬的一万多件遗物所具有的意义就非同一般。这里我们介绍的就是曾侯乙墓葬中非常具有代表代表性的一些文物。

现在通过这幅曾国的版图,我们可以看出曾国当时是位于汉水以东,大别山以西。曾国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记载,其实曾国就是《左传》里提到的随国,曾,随是一国两名(现在通过随州叶家山古墓出土文物已经印证一国两名现象)。《左传》说随国是周朝封在南方最大的同姓方国,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地位与作用有些像周王室在江汉地区的总代理。我们可以看到,曾国和楚国相邻,很多史迹都与楚国有关。楚国为了进取中原,实行扩张政策,随国是其中最主要的对象。后来经过一系列的变故,随国最终在政治上成为楚国的附庸,在地域上纳入楚国的怀抱,政体和文化逐渐消亡了。

我们可以从这个椁室模型中看出,曾侯乙墓的结构是一个不规则图形,根据方向分为中室,东室,西室和北室。楚国人崇尚东方,所以曾侯乙的主棺位于东室正中,周围还有8个陪葬棺,一个殉狗棺还有一些丝竹乐器。陪葬棺内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加上西室里13具陪葬棺,一共有21人为曾侯乙陪葬。她们生前为曾侯乙服务,死后仍要尽职尽责。中室主要放置以65件一套的大型青铜编钟,32件一套的编磬为中心的乐器和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青铜礼器。北室用于储藏,里面有一些零散的兵器和240枚竹简。

曾侯乙的主棺分为内外两层,全部彩绘,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是内棺,内棺左右侧板的图像基本对称,描绘有不同类型的神灵,龙凤及怪兽。神像形貌十分怪异,有的人面鸟身,有的兽首人身。这些神怪都是赤膊正面,手持双戈戟的形象。有人说他们是护卫死者灵魂的卫士,有人认为他们是引魂升天的羽人,或者驱鬼逐疫的“方相氏”。

这个是外棺,大概是迄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漆器,约小于现代集装箱的体积。内棺上多是具体的物象,外棺的装饰都是抽象图案。这个庞然大物的表面画满了朱色间黄色花纹:顶面是绹纹和龙形蜷曲勾连纹,整个就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画房”。我们可以看到外棺的侧面右下方有一个小口,这可不是宠物的门,而是供曾侯乙灵魂出入的。上古时期,人们普遍认为人的生命是由阳气和阴气组成,阳气是魂,阴气是魄,人之将死,魂上归天,魄下归于地,人如果生病了,就是因为灵魂短暂离开了躯体。人如果死亡了,就是灵魂永远离开了躯体。为了能让曾侯乙的灵魂在墓室里仍然能够享乐,就在棺木上开了小口,使之可以自由出入。

这些是曾侯乙墓内的殉葬棺,棺木上都描绘有类似主棺的窗格,就是随时准备听候召唤,以备出入的通道。人殉的陋习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并产生了相应的制度,如“天子杀殉,众则数百,寡则数十”。商代的人殉极其典型,到了战国时期,由于认识到劳动力对生产的总要性,以及在有限的层面认识到人的尊严,一些国家改用陶俑,陶马来作为殉葬替代。曾侯乙墓的人殉较为特殊,殉葬者的骨骼齐全,不似奴隶社会杀殉的方法,可能是用“赐死”的方法迫令殉葬的。但无论如何,让年轻的生者永远陪伴死者而进入黑暗冰冷墓穴的全部过程,在当时也是非常惨烈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九鼎八簋,上面一排是簋,下面一排是鼎。鼎是中国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种,先秦时人们对鼎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祗,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件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利的象征。根据当时的礼制,天子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使用七鼎六簋,士大夫使用五鼎四簋,依次降低。曾侯乙作为一个诸侯,却使用了九鼎八簋在当时是越级的行为。

“问鼎中原”这个成语中的“鼎”指的就是大家看到的这个鼎,说到这里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个有关这个成语的小故事,在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国力强盛,军队实力雄厚,楚庄王认为自己完全可以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赶下台,自己取而代之。他就带着自己的军队浩浩荡荡的来到周天子的城池之外驻扎下来。周天子急忙派出以为能说会道的大臣王孙满去安抚楚庄王。楚庄王在和王孙满聊天的时候漫不经心的问他周天子所用之鼎的规模和重量是多少。王孙满听后十分生气,并且制止他说:“周朝虽然衰弱了,但是天命未改,天子鼎的轻重别人是不可以问的。真正的天子是以德服天下,以仁治百姓的。只凭匹夫之勇,用武力取得天下是无法让天下人信服的。”楚庄王听后,暗自点头,觉得很有道理,自觉理亏,于是就收兵回国了,但这个故事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青铜器叫做鹿角立鹤,放置在主棺附近。她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成。在古代,鹿是瑞兽,鹤也是吉祥,长寿之鸟。鹿角立鹤是作为曾侯乙灵魂升天的交通工具,他的家人和臣民在这点上想的是很周到的,曾侯乙在另一个世界绝对不会有行动不便的感觉。

手是古代人进食的工具,筷子的出现是战国以后的事情。用手进餐,盥洗器不可少。我们现在看到的的这个铜匜就是用餐时洗手用的。两侧各有一条铁链,冬天用来温水。在盥洗的时候至少要有三位侍女在一旁伺候,一位在上用匜浇水在宾客手上,一位用盘在下面接水,宾客挨个冲淋,然后由第三位侍者奉上擦手巾,这就是礼制上的“沃盥之礼”。铜匜在当时还有很多作用,大的可以用来泡澡,小的可以用来洗手,当作镜子。

在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礼器中,甚至在中国所有传世和出土的青铜中数尊,盘最为精致。它被发现后,即刻蜚声中外。

尊盘本是两件器物,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上下叠置,浑然一体。尊是盛酒器,盘是作为盛冰之用。我们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是不能续接双臂的,但凡有好事者,都失败了。尊和盘则是不能分开的,同理,一旦分置,艺术魅力大为减色,所以我们看到的尊,盘陈列一如出土时的状貌。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集中了先秦时期最为复杂精湛的工艺技术,其铸造水准,几乎是中国青铜时代不曾超越的顶点。失蜡法的应用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失蜡法,又叫熔模精密铸造法,就是用蜡料作一模型,然后以稀泥渐次敷裹其外,成为外范,然后阴干,加热熔掉内在的蜡模,成为完整的空腔,再向空腔内浇注铜水,等铜液冷却,去掉外范,得到没有范缝的铸件。显而易见,但凡用失蜡法铸造的青铜铸件都是孤品,也就意味着失蜡铸造法需要很高的成本,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失蜡法的过程,做起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成千上万的商周铜器中,已知确实的失蜡铸件屈指可数。但是,我国在先秦时期形成的这一光荣传统,到了隋唐就失传了,它基本的技术只在一些乡间作坊偶尔地运用。又经过了一千年,中国的失蜡法竟转化成洋人的专利。在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云南昆明的美国空军机械师奥斯顿发现当地民间用一种看来较为特殊的方式铸造金属器物,进而发现这种工艺铸造飞机的螺旋桨异常坚固,于是加以改造利用。战争胜利后,奥斯顿回到美国就申请了专利。不久,前苏联购买了这个专利,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又从前苏联将这个专利买回。

这一对青铜器叫做联禁壶。壶是常见的酒器,禁是盛放酒器的几案,很少见,迄今已知只有5件。几案为什么叫禁?其实就是禁酒的意思。既用于饮酒,又提示戒酒,有些像现代纸烟盒上的广告“吸烟有害健康”。在周代,周人对殷人嗜酒而失掉国家的恶劣习俗深恶痛绝,并担心这一习俗死灰复燃,从而酿成新的社会的动乱,所以就常常以警示做出规定,铜禁的名称就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不过,当时周天子已经对天下失去了控制力,作为周室的支脉,姬姓的曾侯乙也未必认真贯彻了禁酒的精神,只看他拥有的高档酒器,就基本可以断定他是个善于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酗酒者。铜禁在曾侯乙的生活中不过徒有虚名罢了。

这个容器叫做鉴缶,它和尊盘一样,由两部分组成,内叫尊否,外叫方鉴,尊否放在方鉴内部。同样,尊否用来装酒,方鉴的空隙里放冰。因为我们知道古代的酒都米酒,时间长了,就容易变质变味,鉴缶在当时来说就是一个简易的冰箱。这在先秦时期还是个奢侈品,曾侯乙拥有了两件,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大家所看到的这个复杂的青铜器叫做建鼓座,由纠结穿插的群龙构成,乍看这件器物,犹如一团腾腾的火焰。中间有个空心圆柱,用来插鼓架。在战时,这个鼓座会插上战鼓;平时祭祀时,就会在大殿上用于演奏之用。

现在要隆重介绍的就是省博四大镇馆之宝之一的曾侯乙编钟了。曾侯乙编钟整体为铜木结构,由19件钮钟,45件甬钟,1件镈钟组成基本乐件。最上面一排就是钮钟,因它的上部有方形的钮而得名。钮钟体形较小,而且素面无纹。下面两排的基本都是甬钟,所谓甬钟,因它的上部有一个长的圆筒形甬柄,钟体上还有繁丽的蟠龙纹饰。镈钟就是中间最大的那个,是演奏中用以掌握节拍的乐器。

曾侯乙编钟上悬挂的镈钟,不仅音质纯正优雅,而且还铸有铭文33字,记载的是楚惠王时期,铸此钟送给曾侯乙的这一事件。说到赠钟就要提起楚昭王避难于随国的事情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后裔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编钟之所以能发出优美的乐声,形状是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我们通常见到的钟,是寺庙里的正圆形钟,它只能单音轰鸣,而且延续音很长,不利于下一个音的演奏,所以不能用来编组演奏。而编钟是合瓦形,纵看像两片板瓦凹面合在一起。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说:“圆则声长,扁则声短;声短则节,声长则曲。”意思是说,正圆形钟发出的声音不能很快衰减,虽然余音绕梁,但是影响下一个音的发出;合瓦形钟发出的声音,由于衰减加快,既利于第二个音的击发,也就利于旋律的演奏。一个编钟的正面和侧面可以发出两个不同的音。正面发出的音叫正鼓音,侧面发出的叫侧鼓音。

据检测,曾侯乙编钟音质良好,发音相当准确。而且整体气势壮丽恢弘,犹如一部动人心魄的交响乐章。而且编钟的音域宽广,简单的说,讲现代88键钢琴左边的低音去掉7个白键5个黑键,右边的高音去掉7个白键5个黑键,中间的64个黑白键就是曾侯乙编钟音域的宽度。不仅可以演奏现代中国的乐曲,甚至可以演奏西方维也纳古典派风格的交响曲。所以曾侯乙编钟的完整性和理论性都代表了当时音乐的最高水平,是已知先秦编钟之最,是研究中国先秦律学的珍贵资料。

“金声玉振”是对宏大优美乐声的描绘,所谓“金声”是指钟所发出的声音,“玉振”则是指磬发出的声音。曾侯乙的编磬共有32块,分别挂在磬架的上下两层。由于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磬石的表层因腐蚀而十分疏松,甚至有的看似完整,一触即溃。多数不能击奏,较完整的也不能发出乐音了。

经过鉴定分析,磬料除了极少数为大理石,绝大多数为石灰石,俗称青石。除了“金石之乐”的钟磬,曾侯乙墓还出土了鼓,瑟,琴,笙,排箫,篪等乐器。有很多是很古老的,连名字都没有记载的。

曾侯乙墓出土的漆衣箱笨是日常的用具,由于装饰了图案,更由于这些图案中穿插了主题性绘画,这些衣箱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遗物。几只衣箱上描绘了神话题材与天文星象图,一是《夸父追日》,一是《后羿射日》,一是《伏羲女娲》,一是《青龙白虎与二十八星宿图》。表现的都是天,地,以及人生的重大题材。

编号为66衣箱的盖面正中,朱书一个篆文的大“斗”字,环绕“斗”字,写有28星宿的名称,盖面两端绘有青龙,白虎的图画。绘画作者将衣箱的拱形盖面想象为圆形的天穹,箱底想象为大地,有箱底向盖顶看,等于在大地仰视天穹。可见楚国画工的内心视觉是相当发达的。这幅天文图画,不仅在美术史上具有价值,在古代天文学上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衣箱上所画的二十八星宿全部名称,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上已知最早,最完整的记载。而且表明了北斗在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当时没有先进的观测仪器,都是星相学家用肉眼观测,描绘出的二十八星宿排列顺序和现在天文仪器所观测到的相差无几,也是说明在当时天文学是非常发达的。

木柲当时的设计破费一番周折,初始是想用青铜作为长柄的材料,但是铜虽然锋利,却太重,不利于平时的携带。而用木头材料的话,虽然轻便,却不结实。最后我们聪明的古人用木头作为内芯,外面包裹竹片,再用皮革,藤条一层一层缠绕,这样既轻便,又结实,有韧劲。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在曾侯乙墓里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兵器之一,积竹木柲。

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从北室中出土的竹简,这些竹简记载了用于葬礼的物品以及葬礼的规模。但是竹简的记载与墓中出土的实物并不相符,如完整的车马根本没有,也可能是另外有车马坑下葬,只是目前还没有发现,或者根本就没有下葬。如果当真如此,曾侯乙的灵魂可能会因此有所不快,因为这些车马葬礼理应归他带到另一个世界去的。不过也有记载少,出土多的现象。总之,竹简上的记载恐怕是一个大致的流水账,只是给仅剩一副皮囊的曾侯乙,做个象征性的交待。

曾侯乙墓所具有的文化因素,主要的部分被今天的学者归于楚文化系统。但曾墓毕竟不是楚墓,在另外一些方面,则体现了中原文化的内涵,它是中国文化多元发展的一个标本。

谢选骏指出:上文虽知“轴心时代”并说曾国国君生活的历史时期恰在轴心时代的中间段,却不知曾侯乙墓遗物的文化面貌,全无轴心时代的映像,而是充斥了原始宗教和魔鬼崇拜,那里一起下葬的一万多件遗物,可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例如,曾侯乙的内棺左右侧板的图像基本对称,描绘有不同类型的神灵,龙凤及怪兽。神像形貌十分怪异,有的人面鸟身,有的兽首人身。这些神怪都是赤膊正面,手持双戈戟的形象。有人说他们是护卫死者灵魂的卫士,有人认为他们是引魂升天的羽人,或者驱鬼逐疫的“方相氏”……但不论是什么神灵,肯定是原始宗教、部落宗教的万物有灵的产物,而非高级宗教、世界宗教的人文精神的体现。此外,曾侯乙墓还有8个陪葬棺,棺内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女性,一共有21人为曾侯乙陪葬。这里哪有一点轴心时代的精神呢?这就是“败絮其中”了。至于金玉其外嘛,可算中室放置的65件一套的大型青铜编钟,32件一套的编磬为中心的乐器和以“九鼎八簋”为中心的青铜礼器吧。但是,这些乐器所伴奏的,不过是杀人的祭祀。

曾国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资料记载,有说曾国就是《左传》里提到的随国,又说随国是周朝封在南方最大的同姓方国,所谓“汉东之国随为大”,其地位与作用有些像周王室在江汉地区的总代理……但是这种说法甚为可疑,忘记了考古发现“商朝一座大墓就殉164人,两周八十多座墓总共殉两百多人”的事实,曾侯乙墓一处就殉葬21人,在我看来这不是周朝的做法,而是野蛮的东夷做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谢选骏:美国已经陷入两條路线的斗争、临终病人的死磕

《百日新政 川普將優先實施減稅 還有終止疫情補貼、限制糧食券、驅逐無證…》(記者胡玉立綜合報導 2024-12-01): 共和黨全面執政後,白宮與國會計畫推出新政,在川普上任百日內推動減稅、限制社會福利、削減預算赤字等重大施政。 川普與國會共和黨人贏得大選並全面掌權後,正雄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