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选骏(Xie Xuanjun 1954年-),中国旅美学者、自由撰稿人。1978年凭借著文革前连小学都未毕业的学历,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当时中国年龄最小的研究生之一。1981年毕业,获得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哲学、历史、神话、宗教。1987年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政论纪录片《河殇》的撰稿工作,1988年完成第一稿,1989年六四事件后,《河殇》遭到禁播、查封、批判,幷被定为“反革命暴乱的蓝图”——谢选骏也因参与《河殇》的制作过程而受到牵连入狱,以后不能继续举办讲座、发表文章、出版书籍。但谢选骏没有选择放弃,相反,用了三十五年时间,孤军奋战至今——完成《谢选骏全集》三百六十卷。其中的主要著作为《神话与民族精神》、《五色海》、《天子》、《新王国》、《现代南北朝的曙光》、《全球政府论》、《思想主权》、有关基督教的十卷书籍,以及《外星看地球》60卷、《硅基時代》60卷。其中谢选骏自认最有创见的著作是《思想主权》,他把《思想主权》比喻为其著作的塔尖——因为【思想主权】的概念,来自圣经记载的 【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以上是对于《维基百科》的修正。】】
2020年9月1日星期二
谢选骏:移植记忆培养认贼作父的奴才
《全球首例动物记忆移植完成 人类实现记忆恢复还会远吗?》(2018-05-18 转载美国广播公司5月15日)报道:
对大多数人而言,记忆移植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然而,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一组研究人员,已成功将记忆移植变为现实。
UCLA的科学家们通过注射核糖核酸(RNA),成功在海蜗牛身上实现了全球首例记忆移植。虽然距离讨论最终结论还为时过早,但这项惊人的实验结果毫无疑问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领域内的原有普遍观点。
5月14日,相关研究发现已发表在了美国神经科学学会旗下的《eNeuro》上,并引发了学界内的大量讨论。
如何移植记忆?实验过程是这样的
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生物学家大卫·格兰兹曼教授的团队完成,并且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实验对象是加州海蜗牛(Aplysia californica),这是一种拥有2万个神经元的生物。或许相较于人类的千亿神经元来说,这个数量级十分微不足道,但其神经传递脉冲的方式与人类非常相似。
研究人员首先对一组海蜗牛的尾部进行温和的电击,在电击之下,海蜗牛会产生防御性的屈卷反应,将自己蜷缩起来以躲避伤害。一开始,这样的防御性反应仅会持续1秒钟。而在研究人员不断重复的微电击训练中,这些海蜗牛开始对电击过程产生记忆,并出现条件反射,在轻微碰触下,它就会敏感地将自己蜷缩起来长达50秒之久。
接下来,研究人员从受过训练的海蜗牛的上腹部神经组织中提取RNA,随后注入另一组未受训练的海蜗牛颈部,使其能进入它们的身体循环系统。然后令人震惊的现象出现了,被注入RNA的未受训海蜗牛,在电击下蜷缩了近40秒,就像记得如何应对这样的刺激一样。
负责主导实验的大卫·格兰兹曼教授说:“海蜗牛的记忆似乎被移植了。”为了验证不是偶然发生的,研究人员反复进行了多次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偶然,所有7只未受训的海蜗牛的表现一致。这说明,通过受训蜗牛的RNA,将其对于电击的记忆移植给了未受训的蜗牛,神奇的记忆移植就发生了。
为了再次确认,格兰兹曼教授的团队又提取了未受训的海蜗牛的感觉神经元,放入两个培养皿中。然后分别加入未受训和受训海蜗牛的RNA,以观察后续反应。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受训海蜗牛的 RNA 可以增加感觉神经元的兴奋度。而未受训海蜗牛的RNA不会让神经元变得兴奋。
格兰兹曼教授表示,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是储存在神经元细胞核之中的。因为,RNA是在神经细胞中合成并作用于DNA活动中,因此,他认为记忆储存与RNA介导的基因活动中的表观遗传变化有关。
对的?错的?颠覆让学界争议不小
记忆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没人确切知道记忆是如何被大脑储存的,以及具体储在何处。
目前被科学界普遍认可,甚至被写入教科书的理论是,记忆是由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或突触的强度变化来存储的。每次唤起记忆,突触都会被激活,多次重复后记忆便得到了增强。
但与此同时,包括格兰兹曼教授在内的另一阵营则认为,记忆其实是储存在神经元的细胞核中,RNA在记忆的形成中扮演了重要作用。格兰兹曼教授此次的研究结果,无疑让神经学研究领域开启新一轮的争论。
由于人类和蜗牛的细胞和分子过程非常相似,《科学美国人》杂志指出,这项史无前例的研究发表后,将在一定程度上颠覆“记忆储存在突触中”的普遍观点。
不出意外地,许多科学家会选择更加谨慎地看待这项研究。一直从事记忆方面研究的都柏林圣三一学院助理教授托马斯·瑞恩就表态道:“如果他是对的,这将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发现,但我并不认为这个结论是对的。”
MIT神经学家蔡立慧教授也表示:“这个想法非常激进,必定会挑战领域内的观点。”蔡教授称,这一研究十分有趣且令人印象深刻,也有许多研究证明了表观遗传机制在记忆形成中的作用,毕竟记忆的形成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可能涉及许多要素。但是,对于格兰兹曼教授否认突触在记忆储存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说法,她并不认同。
格伦兹曼教授告诉BBC:“如果记忆储存在突触中,那么我们的实验就不会有这个结果。”对于各种质疑,格兰兹曼教授早已做好准备。他十分清楚,对于突触概念的挑战并不会一帆风顺:“我预计会有很多惊讶与质疑,在下一次的神经科学学会会议上,也不会有太多人为我欢呼庆祝。”
毕竟,在科学研究中,RNA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基因遗传信息,与大脑记忆的形成毫无关系。甚至连他的同事在最开始也对此持怀疑态度。“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说服了实验室里的人进行这个实验。”格兰兹曼教授说,“他们认为这完全是胡扯。”
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指出,这项研究是令人兴奋不已的重大突破。纽约州立大学州南部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记忆研究人员托德·萨克特表示,这一结果让人震惊,可以说为人类研究“记忆是如何储存”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指出,关于人类大脑记忆的研究探索,甚至被称为20世纪生物学的最后一个遗留问题。而为什么数十年来科学家们迟迟无法突破的一部分原因,或许正是过度关注了突触强度。
并不认同这一试验结果的托马斯·瑞恩也表示,关于突触强度的论文已发表了12000多篇,但迄今为止也没有一个关于记忆存储方式的合理解释。因此,尽管格兰兹曼的研究十分激进,但他对于开辟一条全新的探索道路表示赞赏。“我们对大脑记忆知之甚少。”瑞恩补充道,“任何新的方向和道路都会令人感到兴奋。”
不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科学家们指出,这一发现意味着,未来基于RNA的新疗法可能帮助人类恢复丢失的记忆,为将来治疗创伤后应激障碍和老年痴呆症铺平道路。甚至在未来,还能对记忆进行篡改,增强或是抑制大脑中的记忆……
由于目前的试验对象只是海蜗牛,还需要进一步在大脑更为复杂的动物身上进行大量实验。除此之外,由于RNA也有许多种类,格兰兹曼教授的团队也将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认究竟是哪一种RNA在记忆储存中发挥着作用。
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的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很多实验来表明这是可行的
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输入记忆的是因车祸损害大脑平衡的中学生凯利,输出记忆的是业余体操冠军西尼尔。
芯片植入成功后的凯利,能作出优美的体操动作——伸腰、踢腿、跑跳、空翻……几天后,记忆衰减,一星期后,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会任何体操动作了,但,动作的协调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终取出芯片以后,凯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样了。
最直接的记忆移植——“切割移植”。
1997年4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
一条训练有素的德国纯种牧羊犬,绰号“天才”,颇通人性,具有丰富的情绪记忆。这次移植的是综合记忆——运动、情绪、形象、语词、逻辑等,视为记忆区域的整体移植,也是大脑部位切换最大的一次移植。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排异性,被移植对象,选择了“天才”的亲弟弟——“白痴”。它生下来,就被关起,没有任何外界接触,不进行任何训练,可谓“记忆空白”的动物。
手术成功地出现奇迹:“白痴”醒来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并对主人的指定一一照办,而被更换后的“天才”则对主人视而不见,毫无反应。
技术介绍
记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能力的生命体的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是有科学家曾经做过很多实验来表明这是可行的
实验
已经试验过的移植分两种:直接移植和间接移植。最早进行的记忆移植是直接移植——移植的是情绪记忆——一种已体验过的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老鼠的本性是喜暗怕亮。1994年5月,英国科学家沃克斯利用多次的强烈刺激,使一只叫巴迪的雌性老鼠建立相反的情绪记忆——喜亮怕暗,然后再进行移植。
这种移植实验运用了“
脑汁抽注法”,成功地说明了,记忆可以移植。狗熊变海豚
1996年春天在美国国防部军事生理研究中心,利用“芯片移植术”,进行了一项“运动记忆移植”实验。
输出记忆的是海豚特德,他们利用脑生物科技,对特德头脑中游泳动作记忆区域,进行全面的探测:包括,这一区域发出的特殊脑电波、存在的生物磁场、神经肽传递的信号等,然后把系列信息复制存储在纽扣大小的芯片上,植入美洲棕熊塔林的大脑运动记忆区,芯片通过电能释放存储的信息。
棕熊本来不会游泳,入水几十秒后,显示游泳技巧,而且,逐渐轻松,直至灵活自如。
一月后,游泳动作开始缓慢,呛水次数越来越多,原来是芯片附带电池的电能已快耗尽,因为大脑血流量也会消耗电能,大大的减少了它的使用寿命。
而且,通过扫描,发现芯片上布满细小的神经和血管,无法取出芯片充电,3周后,完全丧失游泳能力,恢复如初。
3月后,该研究所的另一次试验。一头叫“小笨蛋”的阿拉斯加小灰熊,被植入附加功率相当大的记忆芯片,因为电池电流过强,小笨蛋入水后异常笨拙,“判若两熊”。究其因,在其记忆区域,测得脑电波异常紊乱。
实验表明:芯片移植记忆,只能植入电流有限的芯片,保存的只能是运动记忆,保存时间相当有限。
“白痴”与“天才”换位
最直接的记忆移植——“切割移植”。
1997年4月,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切割移植,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动物神经研究所进行。
一条训练有素的德国纯种牧羊犬,绰号“天才”,颇通人性,具有丰富的情绪记忆。这次移植的是综合记忆——运动、情绪、形象、语词、逻辑等,视为记忆区域的整体移植,也是大脑部位切换最大的一次移植。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排异性,被移植对象,选择了“天才”的亲弟弟——“白痴”。它生下来,就被关起,没有任何外界接触,不进行任何训练,可谓“记忆空白”的动物。
手术成功地出现奇迹:“白痴”醒来第一眼就在人群中找到了主人,并对主人的指定一一照办,而被更换后的“天才”则对主人视而不见,毫无反应。
人脑的芯片记忆移植尝试
1999年2月,美国亚拉巴马大学心理科技研究中心,输入记忆的是因车祸损害大脑平衡的中学生凯利,输出记忆的是业余体操冠军西尼尔。
芯片植入成功后的凯利,能作出优美的体操动作——伸腰、踢腿、跑跳、空翻……几天后,记忆衰减,一星期后,他觉得自己已经不会任何体操动作了,但,动作的协调性仍然比以前好,而最终取出芯片以后,凯利又同以前一摸一样了。
关于人脑记忆移植
据统计,人脑约有190亿个细胞,如果将人脑的全部记忆能力比作一个电脑磁盘,一个记忆超常的人,既便能将大英百科全书背下来,“记忆硬盘”也只使用不到10%的空间。而记忆移植,就是想通过“拷贝”的方式来迅速扩大这个硬盘的利用空间。
目前为止,记忆移植,进展缓慢,困难重重。
人死后记忆也可以移植?
记忆移植是梦吗?据俄罗斯"Informing"新闻网9月27日消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一个研究小组进行一项研究,以确定人死后是否有可能通过移植记忆来保留身份。研究人员称,可以从死者大脑提取信息,但只能通过特定形式将其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内。然而这一问题在道德方面存在争议……
谢选骏指出:一旦记忆移植的技术成熟了,权势集团就会利用它来培训员工,独裁者甚至会让全民成为认贼作父的奴才——这只要把特定的奴才记忆输入给自由人,就可以简简单单地实现“全国一片红”了。学习班、看守所、劳改营都可以关闭了。那时候,不仅主权国家可以肆无忌惮,而且全球政府也会篡改历史,那就真的可能像绝望的聋子乐手贝多芬所嚎叫的那样,“一切人类成兄弟”了。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谢选骏:毛林二匪互咬内幕
《现代荆轲——回忆向红的父亲周宇驰》(2023-06-21《新史记》第4期)報道: 按:本文系作者向红提交给北京“九一三”40周年文史研讨会的书面发言。作者向红是周宇驰的女儿。据“维基百科”等资料:周宇驰(1935年-1971年9月13日),河北乐亭县人,曾任解放军空军司令...
-
《中国官方寻求调停巴以冲突,民间反犹反以情绪高涨》(DAISUKE WAKABAYASHI, TIFFANY MAY, CLAIRE FU 2023年10月30日)报道: 随着以色列与哈马斯的冲突加剧,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战争,中国正加紧努力,将自己定位为中东和平的中立调解人。 中...
-
认同的重量:《想象的共同体》 [1] 导读 在这个世界中,我们公正地表现自我;我们尚未形成一致的思想境界,因为这种境界需要直言的批评、真实的创新以及真正的努力,而我们既未曾创造也未曾经历过这一切。 [2] — — 爱德华·萨义德(Edward Said) 同情弱小民族的“入戏的观...
-
儒教病 (一) 《到底要怪儒教到什么时候?》(韩升勋 2023-03-07)报道: 2016年3月16日上午,“2016年春期释典”在首尔钟路区成均馆路成均馆大成殿举行。“释典”被指定为韩国第85号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 自20多年前传奇畅销书《孔子死了国家才能生存》发行以来,韩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