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即将压垮中国城市》(2023-03-22 城市杂志)报道:
今天,中国的债务负担很重。我在其它文章中已经介绍了这些债务的来源,以及它对中国经济的不良影响。中国许多城市的现状,直接反映了这种负担。在一些地方,这些债务的重负已经逼停了基本的公共服务。对于这些债务,就像房地产开发商开始爆雷一样,中共当局愚蠢地没有制定任何援助计划。
中国城市的债务有三个来源。其一是三年来北京清零政策而实施的封锁。商业活动的中断不仅严重削减了城市的收入,而且需要减税来维持企业的生存,这加剧了中国各地的财政危机。同时,执行北京严格的封锁政策大大增加了市政开支,以及检测和维护检疫中心的需要。根据最近广东省的预算报告,在过去的三年里,仅仅广东一省,就因为这些活动增加了220亿美元的支出。
第二个负担来自于政策调控和主要房地产开发商爆雷所导致的房地产不景气。由于土地销售历来占地方政府收入的40%左右,相关的房地产销量和价格下跌给城市收入带来了另一个重大打击。
第三,中共政府去年启动了一项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促进经济发展,这需要地方政府发行特别债券来支持这一投资。
为了在这些压力下维持运转,中国城市大量借贷。去年,地方政府债务猛增约15%,总量达到了5.1万亿美元。这些债务的利息支付已经达到了每年1480亿美元的水平。然而,这还不包括中国人所说的“隐性债务”,即为了平衡城市资产负债表,由官方城市投资公司代表城市进行的借款。根据总部位于湖南的研究公司Mars Macro的数据,这种“隐性债务”现在相当于10万亿美元,比2021年的估计高出约20%,是2016年的两倍。中共政府债务已经超过了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债务已如泰山压顶,甚至开始压缩一些城市的基本服务。东北黑龙江省鹤岗市的市民不得不在零下二十度的条件下间歇停止室内暖气,因为当地政府无法再提供常规补贴。据中共官方媒体报道,鹤岗市已经因为债务困扰而不得不进行重组,而中国新闻网站财新网则报道了东部富裕省份广东、浙江和江苏的公务员减薪幅度高达30%。湖南省的耒阳市和广东省的阳江市已经暂停了公交服务。
尽管有这样的债务困扰和更多的威胁,中共中央政府已经明确表示它不会提供帮助。财政部向地方政府明确表示,“中央政府不会救助你们。”如果这还不够清楚,财政部还说,“谁家的孩子谁抱。”这样的强硬言论并不公平,因为大部分债务起因于北京的政策。
除了公平性的问题,北京的高压态度很可能会带来恶果。一年多前,当房地产开发商的问题首次出现时,北京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这种幼稚的强硬态度导致了金融问题的蔓延,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直到去年年底,中共政府终于出面缓解了压力。北京的领导层看来没有从应对开发商的错误中吸取任何教训,这次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他们还是没有明白亡羊补牢的道理。他们正在招致新的金融风险,地方政府债务爆雷已不可避免,届时中共僵化的反应能力将使问题变得更加严重,也必然会重蹈房地产开发商的覆辙。
作者简介:米尔顿·埃兹拉蒂(Milton Ezrati),《国家利益》杂志(隶属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人力资本研究中心)特约编辑,总部位于纽约的通信公司Vested的首席经济学家。曾担任Lord, Abbett & Co.公司的首席市场策略师和经济学家。经常为《城市杂志》撰写文章,并定期为《福布斯》撰写博客。他的最新著作是《即将到来的三十年:未来三个十年中全球化、人口和我们的生活》
谢选骏指出:上文不懂,压垮社会(中国城市、美洲国家)的,不是债务,而是窃国大盗。也就是说,超额债务只是一个表象,造成这些债务的窃国行动,才是压垮社会的真正原因。所以,要想拯救城市和国家,要想消除压垮社会的债务,先要清除蛀空它们的窃国大盗。
《楼市巨变,一代中国人的信仰坍塌……》(包叔 2023-03-22)报道:
又还了一万块。过去两年,王朴石每攒够一万块,都会把钱存进民生银行。然后在民生银行的爱啪啪(APP)里,点房贷的“线上还款”,就能一点一点地提前还贷。
大多数银行要提前还房贷,得线下排队预约,银行再扣款。民生银行最快捷,手机爱啪啪(APP)就能一键操作完成。但到了三月初,又攒了一万块钱的王朴石,登陆民生银行的APP,在自己的贷款页面,点“还贷”却弹出一个对话框:该笔贷款不支持自助提前还款。
王朴石蒙了。在微信上问自己民生银行的客服,客服说,最近民生银行把线上还款功能给关闭了,要提前还贷的话,只能来分行现场走预约。
王朴石问为啥这都能关闭,客服无奈地说:可能最近还贷的人有点儿多。
央行统计显示,去年中国个人住房贷款全年新增仅4800亿元,而前年新增个人住房贷款达到3.88万亿元。今年2月,住户贷款增加2081亿元,楼市一片回暖之声鼎沸,但银行的房贷业务看上去依旧不温不火。
房贷并非不热。过去一个多月,房贷频频登上热搜。不过大家讨论的不再是借房贷,而是:提前还贷。
降息让银行理财收益率跌到3%,而过去几年很多买房人的房贷利率是5%甚至6%。银行理财大幅跑输房贷利息,让王朴石们纷纷选择提前还贷。
记得2021年年初的新闻还是老百姓在银行门口排队申请房贷,两年后,新闻已经变成大家排队还房贷了。许多人还贷受阻后才发现,当初跟银行借钱很难,现在想把钱还给银行,也没那么容易。
排长队是常态。有人2月预约提前还贷,排队排到6月才能还上;有人打中国银保监会的电话投诉,有人找关系沟通,还有人甚至不惜借经营贷还贷。提前还贷的人们似乎都不后悔。
还有人在网络上写,放开三胎是为了鼓励生育,结果去年人口却出现了负增长。同理,降低利率是鼓励有条件的家庭购房,结果却导致了提前还贷。
一、
银行之所以对于还贷人设置障碍,除了担心贷款余额出现负增长外,还因为按揭贷是楼市的最重要引擎。
中国最早的房贷出现在特区深圳。1981年,香港开发商妙丽来到深圳,开发了中国的第一个商品房:东湖丽苑。当时,外销房东湖丽苑面对的客户是香港人,合作银行也是香港的南洋银行。香港的房屋按揭贷自然也用在了东湖丽苑,卖掉108套房的妙丽很快收回了投入的全部资金。
这种模式对于深圳地产业和银行业来说,是此前都未曾想过的。
当时深圳正广纳人才开疆辟土。南海石油集团来了很多北京、上海的知识分子。公司附近都是荒地,什么都没有。有个姓任的年轻人很快从公司离开并创业,公司名字叫:华为。
南海石油的领导苦恼怎样留住人才。1985年,他们决定帮员工买房。购房政策是“三三制”:职工出30%,单位出30%,集团公司出40%。
职工自己也要拿出一万块,在当时这不是小数目。领导决定找建行寻求帮助。信贷员文惠鹏脑洞大开,想到东湖丽苑做过的楼宇个人房贷。建行领导竟然批了这个业务。
中资银行从未有过这个先例。多少利率,月供多少,两眼一抹黑。建行只能参考当时的固定资产基建投资利率,定得比这个再高一点,来确保自己不亏本。
确认月供的金额,文惠鹏用了数学里递增递减的公式。利息递减,就是等额本息;利息递增,就是等额本金。然后,请行里的程序员用电脑计算月供。
中国房改政策出台前,研究小组曾多次到深圳调研。从深圳开始,四大行后来都设立过住房信贷部。但老百姓不愿意借钱买房,房贷的单子小且费力,银行也不乐意接,房贷业务像是个摆设。
1997年4月,上海出现了一家很稀奇的公司。一些卖了旧公房的上海人,可以通过这家叫新长宁的置业公司,获得一笔几万块钱的购房资金。
当时国外担保公司有很多,不还钱就会被打手赶出家门。红旗下生长的新长宁就不一样了,最多就是帮客户搬到一间小屋子里。这个消息很快被当时的铁相朱镕基知道了。当时,正是研究深化房改政策的吃劲关头,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即将上任总理的铁相押宝房地产,作为经济的新增长点。研究一年多后后,房改和税改、汇改一起,成了涡轮增压的三驾马车。
当时,增长点的小组算了一笔账,只要住宅建设投资能做到增长30%,就能为8%的GDP增长目标贡献0.86%。
讨论房改具体方案的会议几乎每天都开。年底的一次汇报会上,上海新长宁的买房担保贷款业务,让铁相说了一句:这个办法好,就是要搞这个。
因为这个“好办法”,一个年销售额十几万亿、撬动了全球经济的行业,在中国横空出世,并成为政府和银行手中的潘多拉魔盒。
二、
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去世后在天堂聊起了自己的房子。美国老太太住自己的房子住了一辈子,刚还完钱。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没住上房。
故事的结论是:中国老太太这辈子亏大了。
1998年,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顾云昌,开始在不同场合下讲述自己编的这个段子。顾云昌,是建设部房贷业务的主要推动人。在此之前,央行颁发了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的试行办法,重启了存在感一直不强的个人房贷业务。但试行办法只有安居工程试点城市的公积金建房才能贷款,门槛很高。
1998年6月,房地产司长谢家瑾几个人,在北京郊区燕山石化的一个招待所里,起草了文件。央行打前阵,以特急件的方式把《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发往各商业银行。同时,加大住房信贷投入的通知,虽迟但到。
原来工、建、农三家贷款银行放宽到全部银行,利率开始减档,并陆续把贷款比例提高到80%,最长年限延长到:30年。
虽然鼓励贷款买房的文件纷至沓来,但普通人和银行,依旧是打不起精神。刚刚实现温饱的中国人,宁愿把钱存银行、挤在小房子里,也不愿意借钱买房。
银行的贷款也更乐意贷给开发商,不愿意贷给购房者。他们担心老百姓没钱还。在当时的杭州,工商银行推出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三年下来贷了:300多户,共5000万。
当时的住建部部长俞正声,派出研究课题组的孟晓苏,苦口婆心挨个给银行行长们做工作。孟晓苏拿出国外的贷款数据,一遍遍地举例:华人是世界上还款最好的群体。
这些数据和举例,都没有顾云昌编的“天堂对话”更打动人。“天堂对话”其实是中国房贷业务的一个广告文案,它后来被写进了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科书,不断在报纸、电视、广播二次创作、传播。
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态度也终于变得积极。建设银行无锡分行率先开始聘请首批68名房贷营销员。这些营销员们之前的工作,是在房地产公司卖房子。
被“天堂对话”洗脑几年后,中国人买房的热情逐渐被燃起。1997年,全国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还只是190亿,不到银行贷款业务的1%。到了2003年底的时候,这个数字已经狂飙60倍,超过1.2万亿,占了银行贷款的7.8%。
靠着不被看好的房贷政策,老百姓能够用数倍资金杠杆,撬动此前他们想都不敢想的房子。中国房地产很快爆发,并在此后二十年带动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天堂对话”这个营销神话,让当时下单的人,充分享受到并成为了中国城市化红利的幸运儿。很多年后,一个被称为“全民公敌”的房地产老总,说了很多粗糙的话:“过去投资了房产的今天都是富人,过去没投资房产的人,舍不得买的人活该你穷。”
这些现在听来很像PUA的话术,一旦结合98年商品房市场化起步的历史语境,就能明白粗糙表面下的细腻。
我曾跟朋友说,“天堂对话”这个文案,比钻石“一颗永流传”的文案靠谱多了。朋友说,哪要这么多弯弯回回的,要人们贷款买房,只要一句简单粗暴的话就行了:贷款买房,十年翻十倍。
三、
上个月,考研名师张雪峰发了一条微博:还了6年房贷,每年10万,一共才还了3万本金,57万利息。这合理么?
这条微博很快登上了热搜。它切中了人们对于房贷利率过高的不满情绪,大家纷纷吐槽。不过,可能影响太大了,张雪峰随后发文致歉,称自己没搞清具体情况,是自己的友人还贷,借了160万,发现还有157万贷款要还,向他吐槽。结果朋友忘了自己当时还买了车位,实际上仅针对房子要还的贷款,没有那么多。
中国内地买房还贷的模板,其实就是深圳建行信贷员文惠鹏当年算出来的月供公式。之后很多年里,电脑不普及,很多银行柜员办房贷,都是照着等额本息公式,手算月供。
月供压力小,总利息更少,银行往往在默认中主动替客户做了等额本息的选择。2003年,曾有记者去暗访,发现几乎所有银行都对等额本息还款有着倾向性。这让购房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多付了很多利息。
前两年,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斌算过一笔账,在中国,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和国债收益率的差额,比美国、日本和德国三大经济体,高出了接近100个基点。就算把中国的住房贷款利率,降到发达国家的同一条水平线上:就能让普通人的房贷利息减少5500亿元。
提前还贷潮说来就来了。当理财亏损、就业动荡、房价不再上涨,用杠杆炒房乃至买房的风险越来越大时,减少负担,成为了人们本能的选择。
因为不愿贷款,以及提前还贷,以央行统计的去年12月新发放贷款平均利率4.26%计算,2022年银行业少赚的按揭利息,高达1448亿元。所以,问朋友提前还贷算违约吗,他说当然违约了——让银行少赚钱了。
时代的还贷人在见证历史,也在被历史又一次选择。曾经在十年前就已问世的房贷产品,因为楼市低迷,又赶着趟儿重返江湖了。农行雄县推出“连心贷”,提供还贷版的“试婚”服务;南宁有了接力贷,以现代关照传统,全新演绎父债子还。
陷入放贷困境的银行们,少了政策红利的投喂,便开始在监管边缘疯狂试探。工具箱里翻出来蒙灰的旧扳手,就算修不好,也不至于修坏。
这下,新版“天堂对话”里的中国老太太,生前最后一件事,不再是还完贷款,而是:把贷款继续传给孩子。
还款过程,这一场不完全信息的动态重复博弈,以后注定是银行和还贷人的较量。
吃螃蟹的新长宁置业,用动迁旧改时的抵押贷款,跑通了纵横交错的动迁、房地产开发、租赁和物业管理业务。去年年底,这家公司算是完成了时代的使命,消失于岁月的长河里,隐入尘烟了。
现在,赶着趟儿提前还贷的年轻人,有的甚至没有吃过08年经济危机的苦头。他们的父辈,是过去两千年里,中国最敢借钱的一代人。但到了他们这一代,楼市巨变,一代人的信仰坍塌,现实不断狠狠教育他们……
网民嚎叫:
模糊人生 发表评论于 2023-03-23 00:13:13
中国的房贷的这种怪相,是政府和银行勾结对付平民的结果。在西方, 政府的目的仅仅是维持公正,所以银行有什么幺蛾子,想坑害百姓,不但会有舆论监督, 政府也会采取措施, 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但在中国, 房地产背后的支持者是政府,所以任何平衡银行和民众利益的收到,都得不到实施。不如说断供,在中国房子合同价和拍卖价之间的差额, 还要买主归还银行;为提前还款设置障碍; 房子烂尾,银行还要求买主还贷款等等。
novtim2 发表评论于 2023-03-22 17:18:46
Bslrim 发表评论于 2023-03-22 14:20:21
这是中国经济远强于欧美的地方,大部分欧美普通民众,不是不想提前还贷,是根本没这个能力。。。。
==========
猜猜美国房屋平均多少年还清贷款??? 虽然大家都是贷款15年,30年,平均还款时间是7年。 美国人很节俭很勤劳很聪明,要不然不会有今天的美国。 中国人当然也很聪明勤劳,但是不要贬低美国人。不要小看人,吹牛不是这么吹的。
弯刀月 发表评论于 2023-03-22 17:08:00
房地产就是个绣球,就看哪个打工妹接最后一棒
谢选骏指出:压垮社会的不是债务而是窃国大盗,正如压垮个人和家庭的不是债务而是欠债的习惯——建立在形体上的信仰一定灭亡,只有建立在无形之上的信仰才能经得起证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